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德胜门一位心梗患者的康复案例

北京德胜门一位心梗患者的康复案例

北京德胜门一位心梗患者的康复案例
北京德胜门一位心梗患者的康复案例

前段时间,22岁的小李在踢足球时,突发心梗,经送抢救后,已脱离了危险。心内科龚主任介绍,年轻人突发心梗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不良生活方式;二是天气闷热;三是剧烈运动。尽管年轻人身体健壮,但也应该提防突然发病。

8月5日,22岁的小李和朋友们相约到大学操场踢足球。踢球约40分钟后,大汗淋漓的小李突然连喊胸闷心慌、喉咙直发紧,倒在地上。休息一会后,他被朋友们送到。在急诊科,医生安排小李做了心电图,怀疑他出现心肌梗死。

查体:体温36.4℃,脉搏4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90mmHg,双肺呼吸音对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42次/ min,律齐,心音不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诊断结果:急性心肌梗死

“保心通脉疗法”治疗心肌梗死

“保心通脉疗法”以“益气养心、活血化瘀”为根本大法,兼以养阳泄浊、化痰溶栓、消滞散寒的灵活变通原则,特选纯天然中草药,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心气虚损”是为心脏类疾患的首要病机,气滞、痰浊、淤血、寒凝等一系列病症都是由于心气虚损而发生的病理性改变。保心通脉疗法以传统保心方为基础方,根据病症轻重缓急辨证治疗。急性发作时活血化瘀、泄浊豁痰、通脉止痛以求治标;缓解期时扶正补虚、滋阴益气,煦濡心脉以求治本。

治疗优势:

1、传承中医名方,历经六百年验证,疗效稳定确切。

2、绿色纯中药治疗,安全无副作用。

3、辨证施治,灵活用药,全面调理人体机能。

4、可替代心脏搭桥或支架植入,降低治疗风险。

给药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应给予内服法(口服给药)。正确掌握中成药的服用时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减少不良反应。口服药一般每日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饭后0.5-1小时各服一次。

治疗原则:心血管中成药应用的关键就是辩证用药。辨证用药是指运用中医辩证,中药组方配伍的综合知识来指导用药,在充分掌握病情和所用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使用药物,使药效得到充分的发挥,毒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心梗患者康复指导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观点认为,AMI患者至少应卧床2周以减轻心脏的负荷[1]。但欧美一些国家早在70年代就开始对无合并症AMI患者实行早期活动、早期出院的康复方案,实行这一方案并不增加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反能加快患者体力和心理状况的康复。为了促使AMI患者早日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自觉预防疾病的危险因素,并达到更好的生理、心理、职业状态,我科对无合并症AMI患者进行早期康 复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97年12月至1999年10月收住我科CCU被确诊为AMI 210例中,选Killip心功能Ⅰ级及Ⅱ级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其他心外疾病,如肺气肿、贫血、神经、精神疾病等,共1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按AMI常规给予肝素或(和)阿斯匹林、硝酸酯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符合早期溶栓指征的患者作溶栓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CK-MB 峰值、入院时Killip心功能分级及接受早期溶栓治疗等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 康复指导康复指导内容分为活动内容与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包括介绍病室环境、监护程序、心肌梗死的注意事项、诱发因素、康复意义、出院指导所用药物的性能以及心脏的解剖与发病机制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均为4~5周,康复组住院后的前2周实行本研究制 订的方案,见表1。 表1 康复指导方案 住院日康复组对照组 1~2 d 卧床作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自由翻身, 生活由护工照顾 卧床作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自由翻身, 生活由护工照顾 3~4 d 半坐卧位3次,每次10 min,部分生活 自理 同上 5~6 d 床边坐椅每日3次,每次30 min,可在 别人扶持下室内 慢步走动,每日2次,每次10 min 同上 7~10 d 在走廊慢步走动,每日3~4次,每次10~ 15 min, 日常生活自理 床上部分生活自理,床上坐起每日3次, 每次10 min, 在别人扶持下室内慢步走动,每日2 次,每次10 min 11~14 d 步行300~400 m,每日2次,可在院内 缓慢散步,每日 2次,每次15~20 min 床上生活完全自理,床边坐椅每日3次, 每次10 min 15~21 d 模拟出院后早期活动量,日常生活自理, 接近正常 步速,每日院内散步3次,每次15~ 20 min 按康复组7~10 d活动量循序渐进 22~30 d 接近正常步速每日室外散步3次,每次 20~30 min, 缓慢登台阶2~3层 按康复组11~14 d活动量循序渐进 按康复指导方案逐渐增加活动量,当增加运动量时,严密监测患者活动后心率、血压、心电图变化及有无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等,如增加运动量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率明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个案

案例: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3年余,加重伴气促、冷汗2小时”于2010年8月29日10:20入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住院。 3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并放射至左肩部疼痛,持续约几分钟,经休息而缓解,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到当地医院做心电图(ECG)提示“冠脉供血不足”,予以扩冠治疗。以后又多次于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均经扩冠治疗而缓解。患者于2小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乏力、胸闷、胸痛、气急、冷汗、颈部发紧、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赴“当地医院”就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住院。 既往患糖尿病5年,高血压病3年,高脂血症2年,均规律服用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内。无冠心病家族史。 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mmHg。神志清合作,扶入病房,体型稍胖,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92次/min,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宽而深的Q波,T波倒置。 化验室结果示:WBC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7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K-MB升高,AST起病后10小时升高,5天后下降至正常。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Ⅳ级 2、原发性高血压 3、糖尿病

4、高脂血症 二、治疗要点 入院后立即置于ICU病房行心电监护抢救,吸氧2—3天,止痛、溶栓抗凝、扩冠、补充血容量、极化液等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能下床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胸痛缓解。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宜给低盐、低热、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少吃多餐,最初2~3天流质饮食为主,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半流饮食或软食。为了利于病人饮食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增进病人的食欲。 2、活动与休息发病后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最初的24小时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并保持情绪稳定,其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对于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功能训练。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患者进餐、洗漱,在患者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患者参与部分自理活动。第5~7天后可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 患者活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监测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宜。若活动时心率比安静时心率增加20~30次/分钟或15~20次/分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血压降低10~15mmHg以上或血压异常增高,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或ST段移动,患者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心前区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3、氧疗护理遵医嘱给予2~4L/min持续或间断的鼻导管吸氧。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梗范围。 4、保持大便通畅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而患者年老体弱,胃肠

2019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与进展_0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与进展性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 )一定义年 ACC、AHA、ESC 及世界心脏联盟(WHF)专家组共同制定并发表了关于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的专家联合共识。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一致同意在我国推荐使用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 可从与临床、心电图、生物标志物和病理特征相关的几个不同方面定义。 按全球统一定义,心肌梗死在病理上被定义为由于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细胞死亡病理分类为凝固性坏死和按全球统一定义,心肌梗死在病理上被定义为由于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细胞死亡病理分类为凝固性坏死和( 或) 收缩带坏死。 心肌梗死的定义与分类定义心肌梗死一词应该用于临床上有因心肌缺血致心肌坏死证据者。 (由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二分类1 型(自发性 MI) 由原发性冠状动脉事件(斑块侵蚀和/或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 2 型(继发缺血的 MI 由心肌供氧减少或需氧增加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贫血、心律失常、高血压或低血压)。 3 型(突发心脏性死亡) 常伴心肌缺血症状/新发 ST 段抬高或 1 / 3

LBBB/冠脉造影或病理证实的新鲜血栓证据。 4 型(PCI 相关的 MI) 4a 型: 伴发于 PCI 的心肌梗死 4b 型: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的伴发于支架血栓形成的心肌梗死 5 型(CABG 相关的 MI) 伴发于 CABG 的心肌梗死三 AMI 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之一) 1. 【1】+【1/4】诊断标准标志物(>上限) 1 项缺血证据: ①症状②新缺血 ECG (ST 或或 LBBB )新③新 Q 波④影像( 丧失/ 运动异常) 2. 突发心脏死亡+缺血证据或冠造、尸检(血栓) 3.PCI 术+生物标志物>3 倍上限 4.CABG 术+标志物>5 倍+ECG/ 影像/ 冠造 5.有有 AMI 的病理学发现 AMI 生物标志物选择与标准首选:肌钙蛋白(T 或 I): 至少 1 次>正常上限(即刻、 2-4h 、6-9h、12-24h)次选: CK-MB: 至少 1 次>正常上限(即刻、 2-4h 、6-9h、12-24h)再梗死:再次出现症状,检测较前升高20% 且>正常上限(即测、3-6h 复测)没有明显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肌钙蛋白升高心脏挫伤或其他外伤,包括外科手术、消融和起搏治疗等急性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心肌损伤导致横纹肌溶解,肺栓塞、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肾衰竭,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侵润性疾病(如

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疾病相关知识】 1、定义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者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2、病因引起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h以上,可发生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目标】 1、及时发现和控制心律失常,消除恐惧心理。 2、减轻或解除不适感,逐步恢复体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保持排便通畅,无并发症发生及无心肌梗死再次发作。 4、学会自我护理方法及相关保健措施。 【健康教育内容】 1、专科护理 (1)进行连续24h心电监测,观察心率、节律变化及心律失常的情况,如有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应及时处理。 (2)观察胸痛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防止病情恶化。 (3)配合进行特殊检查及治疗,如12导联心图有特征性改变及动态演变过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定位估计预后有帮助。急诊经皮穿刺腔内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可疏通冠状动脉管腔,改善心肌血供,其护理见本章第九节。 2、饮食第一周应给予半量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以后可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纤维素的易消化饮食。注意少量多餐,忌饱餐,以减轻心脏负荷,促进恢复。 3、休息与睡眠绝对卧床休息5~7d,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翻动,保持病室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以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从第二周开始,非低血压者可鼓励病人床上作四肢活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两周后可扶病人坐起、病情稳定者可逐步离床,在室内缓步走动,对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4、药物 (1)解除疼痛可防止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和减少并发症发生,严重者可选用吗啡、度冷丁等止痛药物,需注意有无呼吸抑制、脉搏加快等不良药物反应。 (2)溶栓治疗可防止心肌梗死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使心肌得到再灌注。注意溶栓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用药后胸痛有无缓解,皮肤黏膜及内脏有无出血等副作用,出血严重立即停止治疗,紧急处理。 5、心理护理危重期间应加强床边巡视,给予心理支持,减轻病人恐惧感,避免不良情绪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 6、吸烟与酗酒应自觉戒除烟、酒等危险致病因素,避免增加心脏负荷。 7、卫生宣教注意保暖,预防感染,避免寒冷刺激,诱发胸痛发生,因此在严寒的冬

急性心梗溶栓指南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指南 一、原则 应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目的是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 二、选择对象的条件 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 1m V、胸导>0. 2m V。 3.发病≤6小时者。 4.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年龄≤70岁。7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三、禁忌证 1.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 2.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在溶栓前血压仍≥21 . 3/1 3. 3k Pa(160/100mm H g)者。 3.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4.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6小时至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史。 5.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 6.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7.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患者。 四、溶栓步骤 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一)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 0.15~0. 3g,以后每日0.15~0.3g, 3~5日后改服50~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二)静脉用药种类及方法 1.尿激酶(UK ):150万IU (约 2. 2万IU/kg )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 30分钟内静脉滴入。尿激酶滴完后12小时,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2.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150U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 60分钟内静脉滴入。 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rt- PA前先给予肝素5000U静脉滴注。同时按下述方法应用rt- PA: (1)国际习用加速给药法:15mg静脉推注,0. 75mg/kg(不超过50mg)30分钟内静脉滴注,随后0. 5mg/kg(不超过35mg )60分钟内静脉滴注。总量≤100mg。 (2)近年来国内试用小剂量法:8mg静脉推注,42mg于90分钟内静脉滴注。总量为50mg。rt- PA滴毕后应用肝素每小时700~1000U,静脉滴注48小时,监测APTT维持,在60~80秒,以后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五、监测项目 (一)临床监测项目 1.症状及体征:经常询问患者胸痛有无减轻以及减轻的程度,仔细观察皮肤、粘膜、咳痰、呕吐物及尿中有无出血征象。 2.心电图记录:溶栓前应做18导联心电图,溶栓开始后3小时内每半小时复查一次12导联心电图,(正后壁、右室梗塞仍做18导联心电图)。以后定期做全套心电图导联电极位置应严格固定。 (二)用肝素者需监测凝血时间 可用L ee White三管法,正常为4~12分钟;或APTT法,正常为35~45秒。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 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 重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

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 制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3、心理护理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向病人讲述会严密监测病人的 病情变化,并及时得到治疗,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向病人讲述疾病的过程及配合要点,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给病人带来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监护仪报警声应尽量调低,以免加重病人负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病人镇静。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09版) 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 I21.3)(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 肌钙蛋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 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 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 1.一般治疗 2.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 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 小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诊PCI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 ≤3小时的患者; ②无条件行急诊PCI; ③PCI需延误时间者(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1.0- I2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 死疾病编码; 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就诊当天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 心电、血压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指南(最新版)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指南 一、原则 应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目的是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 二、选择对象的条件 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胸导>0.2mV。 3.发病≤6小时者。 4.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年龄≤70岁。7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三、禁忌证 1.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 2.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在溶栓前血压仍≥21.3/1 3.3kPa(160/100mmHg)者。 3.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4.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6小时至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史。 5.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

6.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7.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患者。 四、溶栓步骤 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一)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0.15~0.3g,以后每日0.15~ 0.3g,3~5日后改服50~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二)静脉用药种类及方法: 1.尿激酶(UK):150万IU (约 2.2万IU/kg)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30分钟内静脉滴入。尿激酶滴完后12小时,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2.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150U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60分钟内静脉滴入。 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rt-PA前先给予肝素5000U 静脉滴注。同时按下述方法应用rt-PA: (1)国际习用加速给药法:15mg静脉推注,0.75mg/kg(不超过50mg)30分钟内静脉滴注,随后0.5mg/kg(不超过35mg)60分钟内静脉滴注。总量≤100mg。 (2)近年来国内试用小剂量法:8mg静脉推注,42mg于90分钟内静脉滴注。总量为50mg。rt-PA滴毕后应用肝素每小时700~1000U,静脉滴注48小时,监测APTT维持,在60~80秒,以后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诊断: 1 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有关 2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疼痛不适,心律失常及需要卧床休息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4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恐惧:与剧烈疼痛导致濒死感有关 6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左心衰有关 7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出血 措施: 1一般护理: ①休息与活动,②饮食指导,③保持大便通畅 2病情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神志,出入量,末梢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 3疼痛护理:应用吗啡——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观察血压,脉搏。 给予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氧流量 . 4溶栓治疗的护理: 询问病人有无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脑血管病,近期手术,外伤史,检查血小 板,出凝血时间,血型。 5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解决病人的问题。 6康复护理:①住院期间: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进行低强度体力活动。实施健康教育。②恢复期:鼓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③维持期:坚持适当的体 育锻炼进一步保持体力,心功能。 7健康指导: ①运动指导,病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因为运动引起过度疲劳。 ②生活指导:应合理膳食,防止过饱,应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并根据天气 的变化适量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③ 避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危险因素,保持 情绪稳定,避免寒冷,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④ 用药指导坚持每天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复查。 ⑤ 心肌梗死发作时自救。 a)立刻就地休息,保持靠坐姿势,心情放松,并保证环境安静而温和。 b)积极与急救站联系,呼叫急救车将病人送往医院,切忌搀扶病人步行。 c)如果有条件的话应立刻吸入吸氧。 d)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连续多次服用,并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 丸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e)

心肌梗死病例分析

1例心肌梗死的护理 -------典型病例 干部病房徐楠 【病史】:患者,男,20岁,于2011年10月26日晚酗酒(饮白酒约500ml)后出现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于10月27日上午8时左右突然出现心前区闷痛,为压榨样,症状持续不缓解,阵发性加重,于10月27日中午12:20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史;吸烟史5年,平均每日20支左右;饮酒史3年,平均每日白酒100ml。 【检查】:体格检查:T36.0℃,P 71次/min,R 20次/min,BP129/89 mmHg,发育正常,体型肥胖,体质指数31.14,腰臀比1.04,口唇稍发绀,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1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A2>P2,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门诊心电图:窦性心律,V2~V5导联ST段抬高0.2~0.6mV,T 波高尖,Ⅲ、aVF导联ST段压低0.2~0.3mV,T波倒置。 入院后复查心电图示: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0.2~0.6mV,Ⅲ、aVF导联ST段压低0.2~0.3mV,T 波倒置,V3R~V5R导联呈rS型,ST段压低0.2~0.3mV。患者仍诉心前区闷痛不缓解,急查血常规:WBC 15.1×109/L,中性87.9%;急查电解质、心肌酶正常。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同时予以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吗啡镇静镇痛、低分子肝素抗凝等治疗。 溶栓后0.5h心电监护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溶栓后1h患者心前区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心电图示:V2~V5导联抬高ST段回落大于50%,aVL导联qrS波,于2011年10月28日晨复查心电图(图4)示:Ⅰ、V2~V5导联T波深倒置,aVL导联呈QS型,T波倒置。复查心肌酶提示:谷草转氨酶113U/L,肌酸激酶1350U/L,肌酸激酶同工酶79U/L,乳酸脱氢酶380U/L;空腹血糖5.2 mmol/L;胆固醇5.50mmol/L,LDL1.57mmol/L,TG5.79 mmol/L。

心肌梗死心脏康复的循证医学证据

8 ● 专题笔谈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5卷第9期 心肌梗死心脏康复的循证医学证据 白瑾,张永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心内科 卫生部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及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11B0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22200) 通讯作者:张永珍E-mail :zhangy_zhen@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4307563.html, 冠心病是目前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 )是其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诊疗指南推荐的标准化治疗[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凝及抗血小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等]可显著降低AMI 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临床结果,但AMI 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仍较高。循证证据表明以运动训练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MI )患者的临床结果[1-4],目前的AMI 诊疗指南推荐为I/B 级[5,6],建议对稳定的AMI (无再发心肌缺血、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卧床不应超过12~24小时,及早对其进行心脏康复,将其作为治疗AMI 患者的一颗魔弹提升到新的高度。本文仅对AMI 患者进行心脏康复的循证医学依据作一介绍。1 降低病死率 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发现,与对照(常规药物治疗)相比,心脏康复(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全因病死率或心性病死率)21%~34%,各亚组降低程度相似,而现代再灌注和心脏保护药物治疗可弱化心脏康复对病死率的益处[1,2]。 新近Lawler 等针对AMI 患者心脏康复的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表明,全因病死率降低26%,心性病死率降低36%,与上述冠心病心脏康复的结果一致[3]。这些研究多为单中心、中小样本,人们 对其证据力度提出了质疑。事实上,这些研究中有两项为中等样本量(180例和147例),随访时间超过10年,有足够强的证据力度[4]。 RAMIT (AMI 心脏康复试验)是迄今为止,多中心、样本量最大(1813例)的AMI 心脏康复研究,发现心脏康复并不显著降低AMI 患者病死率,随访2年和7~9年死亡的相对风险分别为0.99和0.98,与上述结果明显不一致[7],也有学者对心脏康复能够降低病死率提出了疑问[8]。然而,新近Cochrane 系统综述发现,即使纳入RAMIT 的资料,心脏康复仍能够降低全因病死率(由原来的13%降至11%),但对心性病死率没有分析[9]。2 降低住院率 早期对AMI 患者进行运动康复的研究证明,康复锻炼能够降低AMI 患者心血管事件引起的总死亡率、减慢动脉硬化进程、减少心血管病事件、缩短AMI 患者住院天数[10]。 最近的Cochrane 综述和荟萃分析发现,随访<12月,冠心病进行心脏康复组患者住院率降低31%[2],但也有不一致的结果[9]。3 对心功能的影响不一致 3.1 收缩功能 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对AMI 患者进行心脏康复可改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收缩末容积和舒张末容积,改善左心室重构。对AMI 患者越早进行心脏康复(发病1周以内)、持续时间越长(大于3个月),对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心脏重构改善越明显[11]。 但也有不一致的结果[12]。

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

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陈兵,张林丽,张劲松,周学中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急性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其直接病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继发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其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持续严重的缺血如超出相应心肌的耐受阈值,心肌的凋亡和坏死等不可逆过程则会发生,及时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基础。其治疗原则为: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泵衰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尽快给予再灌注治疗,降低心肌耗氧量。 1 一般治疗 1.1 卧床休息,吸氧;持续心电、血压和呼吸监测;建立静脉通道;立即给予ASA 300mg嚼服;镇静,半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1.2 镇痛吗啡3mg iv,10~15min后可重复,总量≤15mg,其作用是镇痛和抗心肌缺血。 2 再灌注治疗

能使急性闭塞的冠脉再通,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有效解除疼痛,预防心室扩大和重塑,防止心衰发生;降低住院病死率,并改善长期预后。 2.1 溶栓时的观察项目(1)每15~20min询问1次,了解胸痛有无减轻和减轻的程度,仔细查看有无出血;(2)溶栓前、后3h内每30min描记心电图;(3)定时采血监测心肌酶及凝血项。 2.2 溶栓剂的使用尿激酶150万单位左右于30min静脉滴注,配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日2次。 2.3 AMI时冠脉再通的判断(1)心电图抬高的ST段在2h内回落50%以上;(2)胸痛迅速缓解,常在30min内缓解70%~80%以上,2h内基本消失;(3)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血清CK-MB 峰值出现提前(14h内)。 具备上述4项中的2项可以判定为再通,但以CK-MB峰值提前出现可靠,其次为ST段回落。 3 药物治疗 3.1 硝酸酯类早期应用此类药物可以减少心梗面积和有利于提高生存率。长效的制剂早期不建议使用。静滴硝酸甘油作用迅速。 3.2 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在AMI第一天即给予,而且越早越好,首剂应嚼服以求迅速起效,另可选用塞氯匹定,潘生丁等。 3.3 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日2次,注意监测出凝血时间。 3.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用ACEI有助于改善恢复期心肌重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復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基础干预同时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6.84±2.50)d、平均住院时间(20.85±9.55)d明显短于对照组(8.84±3.50)d和(24.85±7.55)d,并发症的发生率7.0%(3/43)明显小于对照组1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危重疾病,传统认为该类患者治疗后至少保持1周的绝对卧床,才可进行康复治疗,而且只有低危冠心病患者采取[1]。而随着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主张在早期采取康复治疗,针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在训练方案上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也可得到有效的身体恢复[2]。早期康复治疗,近期疗效为加快心理和身体康复,避免或者减少出现冠心病监护室综合征等并发症[3]。在远期能够减少该疾病的反复发作,降低病死率。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8月~ 2015年10月收治的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最小年龄为49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60.34±7.92)岁,22例为前壁心肌梗死,8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为下壁心肌梗死,4例为高侧壁心肌梗死,2例为其他。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3例,最小年龄为51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60.76±8.76)岁,19例为前壁心肌梗死,6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例为下壁心肌梗死、3例为高侧壁心肌梗死,2例为其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 1. 2. 2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早期的康复治疗:①溶栓再通且无并发症者选择2周康复治疗,在第1~2天,使患者保持卧床休息,活动肢体,在床上坐起,2次/d,坚持10 min/次,第3天,在床边坐椅子,2次/d,坚持10 min/次,第4天进行床边站立,2次/d,坚持10 min/次,第5天,在

急性心肌梗死题库8-2-10

急性心肌梗死题库8- 2-10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65岁,3年前发生心肌梗死,前降支置入支架2枚。1个月来再次出现活动时心前区闷痛,并逐渐加重。36小时前夜间睡眠中发生胸痛,含服硝酸甘油1片约5分钟缓解。2小时前休息时再发胸痛,含硝酸甘油不缓解。急诊心电图示V2~V5ST段压低0.10~0.15mV,cTnl0.45ngml,患者拒绝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B.不稳定型心绞痛 C.急性心包炎 D.急性左心衰竭 E.变异型心绞痛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65岁,3年前发生心肌梗死,前降支置入支架2枚。1个月来再次出现活动时心前区闷痛,并逐渐加重。36小时前夜间睡眠中发生胸痛,含服硝酸甘油1片约5分钟缓解。2小时前休息时再发胸痛,含硝酸甘油不缓解。急诊心电图示V2~V5ST段压低0.10~0.15mV,cTnl0.45ngml,患者拒绝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抗栓治疗应选用() A.A.阿司匹林 B.B.氯吡格雷 C.C.肝素 D.D.阿昔单抗 E.E.上述药物合并使用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51岁,胸骨后剧烈疼痛4小时,伴大汗淋漓,血压10.78.0kPa(8060mmHg),心率134次/分。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对指导治疗最有帮助的辅助检查是() A.A.心电图和血压监测 B.B.心肌酶谱监测 C.C.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 D.D.超声心动图 E.E.胸部X线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4307563.html,/ 王者荣耀英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4307563.html,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作者:刘晓杰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9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及心电图出现特征性和进行性改变[1]。同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病死率很高。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现结合临床实践,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1 急救护理 1.1 卧床休息发现心肌梗死症状,确诊为心肌梗死时,应立即卧床休息,禁止翻身,立即用头皮式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及时用药和保护血管。治疗护理尽量一次集中迅速完成,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患者,以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 1.2 吸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脏有迅捷的神经系统,心脏本身靠冠状血管供应血液和氧气。心脏对缺氧十分敏感,一旦缺氧就可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吸氧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2]。通过氧疗可增加心肌血氧供给,改善心肌缺氧,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氧需要,控制心肌梗死范围的扩大。根据病情一般患者2~4 L/min,甚至达6~8 L/min,8 h~12 h更换鼻导管一次,吸氧时间不超过72 h,有并发症者可延长吸氧时间。吸氧期间注意鼻导管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畅。 1.3 疼痛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的心前区疼痛,剧烈疼痛可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坏死区的心肌缺血,缺氧易诱发并发症。遵医嘱给予杜冷丁50~100 mg肌肉注射,必要时1~2 h后再肌内注射一次。用药后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变化,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放射部位以及缓解情况。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 mg,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 min即起作用,约30 min作用消失。此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减低阻力,增加冠状动脉循环的血流量。还可扩张周围血管,以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心肌需氧,从而缓解疼痛。 1.4 静脉溶栓护理溶栓疗法是心肌梗死再灌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因此要紧急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血型备用,按医嘱用药。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要密切观察血管再通的指征,其指征为: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 h内回降50%,胸疼2 h基本消失,2 h内出现灌注,心律失常,各种快慢缓解的心率失常均可出现,应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处理。在溶栓过程中,护士应仔细询问病史,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脑膜刺激征,有无皮肤、黏膜、牙龈出血,有无呕血、便血、黑便等。一旦发现出血倾向及时通知医生。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2-10-12T14:11:40.1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刘影[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刘影(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百善矿分院安徽淮北 235154)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以及心电图特征改变,可出现宽而深的Q 波(病理性Q 波),S T 段抬高弓背向上及T 波倒置。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自2009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共17 例,其中男12 例,女5 例,伴有严重疾病者2 例(高血压、糖尿病) 2 一般治疗和监护 2.1 休息:急性期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2.2 吸氧:鼻导管间断或持续3—5 天,重者可以面罩给氧。 2.3 监测: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呼吸及体温变化,电除颤仪需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4 建立静脉通道,保证给药途径畅通。 3 治疗与护理措施 3.1 休息及饮食:疼痛时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视避免病人情绪激动以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愈合,卧床时间应视病情而定,一般应卧床1—2 周,由于心梗病人出汗较多,要及时更衣,勤翻身,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戒烟限酒,肥胖者控制体重。 3.2 吸氧:心肌梗死的病人常呈低氧血症,吸氧可增加心肌血氧供给,改善心肌缺氧,缩小梗死范围。持续吸氧,鼻塞给氧,氧流量为5—6L /min,疼痛减轻或消失后氧流量调为3—4L /min,病情稳定后可间断吸氧或必要时吸氧,注意湿化瓶消毒,湿化液每日更换,定时更换鼻导管。保持鼻导管通畅。保证有效的吸氧。 3.3 解除疼痛:剧烈的胸痛使病人烦躁不安,紧张恐惧等情绪,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加重梗塞面的扩展,故肌注杜冷丁50—100m g,可迅速缓解心绞痛,必要时1—2 小时后再注射一次,以后每4—6 小时可重复使用,注意监测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 3.4 溶栓治疗与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心肌梗死不足6 小时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溶栓治疗是最佳时期。(1)遵医嘱立即口服肠溶阿斯匹林150—300m g(嚼服),同时给予氯比格雷75m g。(2)静脉给药时可建立两路静脉通道,一路静脉滴注尿激酶150 万u 溶栓治疗,以促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限制梗塞范围,维持心肌功能。另一路静脉通道滴注5% 250ml +硝酸甘油10mg,15 滴/分钟,以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和降压作用。(3)及时应用抗生素控制症状预防感染,在心电监护下合理调整用药,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4 小时测体温一次,30—60 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同时注意脑部、胃肠道及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倾向,应定时采血监测血象变化以配合治疗,调整治疗方案给予相应处理。 3.5心理护理:情绪是人的一种内心感受,在心理活动中占重要地位,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在护理时应耐心观察病人的言谈举止及表情,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对病人进行不同的安慰、解释,应体贴关心病人,从根本上解除紧张、恐惧心理,克服急躁、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建立一种健康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3.6 保持大便通畅:心梗病人常因便秘、排便困难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或心脏骤停,因此护士要耐心指导病人习惯床上大小便,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若有便秘,嘱病人勿用力排便,可给缓泻剂,口服石蜡油或使用开塞露肛塞,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 3.7 活动安排:根据病情和病人活动过程中的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持续时间和次数。若有并发症,则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第1周内前5 天绝对卧床休息,可进行关节被动运动;第4 天起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于床边使用坐便器。第2 周,可坐在椅子上就餐洗漱等,由坐在床边于床边站立,逐步过渡到床边步行,室外走廊散步,做医疗体操。第3 周在他人帮助下洗澡、上厕所。试着上下一层楼梯。第4周起,病情稳定,体力增加可考虑出院。 4 出院指导与预防: 4.1 恢复期的处理:AMI 恢复后,进行康复治疗,逐步作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体力和工作能力增进,经过2—4 个月的体力活动锻炼后,部分患者可恢复全天工作,但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精神过度紧张。 4.2 预防:可归纳为A、B、C、D、E 为符号的5 个方面: A 抗血板聚集(氯比格雷、肠溶阿斯匹林) B 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等,控制好血压。 C 控制血脂水平,戒烟限酒。 D 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 E 普及有关冠心病的知识教育,包括患者及其家属,鼓励有计划的适当的运动锻炼。参考文献 [1] 饶中和, 袁志敏、一种新的估测冠心病患者机体功能状态的调查表,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6 17(10)14—16 [2] 杨翠香,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1998 13(9)25—26 [3] 内科学, 第七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