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化学主题复习四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及微粒构成物质 新人教版

中考化学主题复习四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及微粒构成物质 新人教版

中考化学主题复习四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及微粒构成物质 新人教版
中考化学主题复习四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及微粒构成物质 新人教版

主题四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及微粒构成物质

(1)理解物质包括纯净物混合物两大类,不能用元素符号表示的为混合物,能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则为纯净物。

(2)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和一般化合物,同时要注意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因为元素不一定是两种。

【注意】在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字面上带“混合”的不一定是混合物,字面上带“纯净”的不一定是纯净物。

(1)并列关系

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无机物和有机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2)包含关系

纯净物包含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例1下列各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单质——铝金刚石氮气

B.碱——烧碱纯碱熟石灰

C.氧化物——氧化铜纯碱熟石灰

D.混合物——空气粗盐牛奶

【解析】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属于化合物。

【答案】B

【方法技巧】判断物质的类别时,先看它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若是纯净物写出其化学式,根据化学式的组成元素判断它是单质还是化合物。若是化合物再看其具体的归属。

依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微粒的电性及微粒的种类。(1)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不显电性,微粒为原子。(2)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显正电,微粒为阳离子。(3)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显负电,微粒为阴离子。

例3.(2014·辽宁大连)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6.D点拨:A粒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是原子;B粒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C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是原子;D中质子数较核外电子数小,是阴离子。【答案】D

1.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转成阴阳离子

2.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其对应的化学性质均由构成该物质的微粒保持的,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C.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编,分子变小了

【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水、氧气、二氧化碳等,有原子构成的物质中金属、稀有气体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由氯化钠等,故B正确;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正确;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编,分子间的空隙变小了,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D错误。

【答案】D

真题试练一、选择题

1.(2014·吉林长春)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

A.金刚石 B.氯化钠

C.氧气 D.水

1.A点拨: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固体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2012?云南大理八地)下列有关粒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D. 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点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离子。

3.(2014·贵州铜仁)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纯净物的是(A)

A. 臭氧乙醇

B. 空气 C60

C. 盐酸食盐

D. 天然气石油

点拨:纯净物指的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而混合物指的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B中空气是混合物;C中盐酸是混合物;D中都为混合物。

4.(2014·云南曲靖模拟)以下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

A.液氧B.纯碱C.食醋D.水

4.A 点拨:液氧中只含有氧元素,属于单质;纯碱中含有碳元素、钠元素和氧元素,属于化合物;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5.(2012?云南昆明)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钠原子的是(B)

A. B. C. D.

点拨:A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是16,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中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由11个电子,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中核内质子数是8,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中核内质子数是6,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6.(2014·江西抚州)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B)

7.(2014·湖南常德)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切洋葱时能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这说明(B)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由原子构成

8.(2014·甘肃白银)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C)

A.188

B.78

C.55

D.23

9.(2014·湖南益阳)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B)

A.B.

C.D.

点拨:A图中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B图中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C图中物质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单质,属于纯净物;D图中物质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单质。

二、填空与简答

10.(2012?云南昭通)“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让我们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物质分类等内容。现有O、H、Cl、Na四种元素,请你参与下列问题的研究。(1)现有上述四种元素分别组成的一些物质:Na2O、H2、NaOH、HCl。请按下列要求将这些物质分类并填空:(填化学式)

①单质__ H2_______ ;

②化合物_ Na2O、NaOH、HCl _ ;

③氧化物Na2O ___ ;

④碱__ NaOH _ 。

(2)上述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 C _____ (填字母序号)。

它与上述四种元素中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__ NaCl ___(填化学式)。

点拨:(1)四种物质中只有氢气中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其余三种物质属于化合物;氧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碱;(2)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应为7,故选C;通过四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只有D属于金属元素(钠元素),故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主题二认识化学元素及物质组成的表示

考点整合

1.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

(1)判断原子和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一般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一般为非金属元素。

(2)判断粒子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化学性质稳定;越容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越活泼;不同粒子之间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化学性质相似。

(3)计算粒子的核电荷数或某一层上的电子数:依据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之和进行计算。

(4)判断元素所处的周期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

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根据元素的名称确定元素的种类。带石部或气部的是非金属元素,带金部的是金属元素。

(2)根据周期表中的某一格确定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和相对原子质量。

(3)根据部分元素的元素周期表确定周期表中某一未知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据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4)判断或推导同一周期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或规律: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排列;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逐渐增加;从左到右,元素从金属元素逐渐过渡为非金属元素。

(5)判断或推导同一族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或规律:同一族中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

(1)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它的元素名称是。

(2)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 。

(3)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4)图中元素从左至右排列所遵循的规律 是 (任写一条)。

(5)根据图示信息,确定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 。

【解析】(1)氖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8个,属于稳定结构。(2)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图可知硼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5,所以X=5。(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铍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都是2,化学性质相似。(4)元素从左至右排列遵循的规律:从核电荷数的角度看,核电荷数逐渐增大;从最外层电子数的角度看,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逐渐增加。(5)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一个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一个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所以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

【答案】⑴氖(2)5(3)Be 或铍(4)核电荷数依次递增“1” 或 最外层电子数从1 1.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及意义

2、结合微观示意图理解化学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的含义

例2(2014·四川雅安)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 A.NO 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

C.2

Mg +:“+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2OH -:“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解析】A 项NO 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B 项中元素符号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几个该种元素的原子。C 项2

Mg +中的“+2”表

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 项2OH -中的“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1.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直接得到的信息: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总数目。

2.通过计算可以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在该物质中的质量分 数;通过变形还可求:物质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衣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伊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易错提示】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时一定要注意结果中元素的排序与题目中提问时元素排序对应。

例3(2014·甘肃兰州)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醉、橙花醉和丁香油酚等物质。请计算: ⑴丁香油酚(C 10H 12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⑵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⑶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⑷16.4g 丁香油酚中含 g 氧元素(结果精确到0.1g)。

【解析】丁香油酚(C 10H 12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2+16×2=164;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0:12:16×2=30:3:8;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10/164×100%=73.2% ;16.4g 丁香油酚中含氧元素质量为=16.4g ×16×2/164=3.2g 。 【答案】⑴164 ⑵30:3:8 ⑶73.2% ⑷3.2%

真题试练

一、选择题

1.(2014·上海)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D ) A .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2.(2014·江苏南京)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D ) A .铝 B .铁 C .硅 D .氧

3.(2014·湖北鄂州)下列各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 )

A .Fe 2+

: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B .N 2:一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 C .2Hg :二个汞原子

D .2NO 3-:二个硝酸根离子

4.(2014·湖南常德)如图中能表示2N 2的是( B )

点拨:A 表示4个氮原子,B 表示2个氮分子,C 表示一个氮分子和2个氮原子,D 表示N 4分子。

5.(2014·天津)硅酸钠(Na 2SiO 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D )

A.+1

B.+2

C.+3

D.+4

6. (2014·重庆B )现代客机外地壳主要材料是铝锂合金。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锂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C. 锂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3价

D. 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5.C 点拨:锂原子最外层电子只有1个,失去1个电子后达到稳定结构,显+1价。 7.(2014·四川绵阳)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

A.碘原子的质量是126.9 g

B.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数为54

C.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D.碘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参加化学反应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8. (2014·黑龙江绥化)木糖醇(C5H12O5)具有较好的防龋齿特性。下列关于木糖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木糖醇中含有22个原子

B.木糖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木糖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2:5

D.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9.(2014·江苏泰州)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化学式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A.异黄酮中含有27个原子

B.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D.豆浆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

二、填空与简答

10.(2012·云南红河)(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__N2______;

②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__2CO2_____ ;

③钠离子 __Na+___ ;

④高锰酸钾 __KMmO4__ 。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①H2_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_;

②2H___两个氢原子__。

11.(2014?云南玉溪模拟)写出(1)(2)化学符号的含义,并按要求完成(3)(4)。(1)2N:2个氮原子;

(2)CO32﹣:碳酸根离子;

(3)的离子符号Al3+;

(4)O中“+2”的含义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显正二价。

12.(2014·贵州黔东南)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

(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4P2O5;3个铵根离子3NH4+;(2)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2Cu2+2个铜离子; S2-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

(3)某些含氟牙膏中含有一种化学式为Na2FPO3的物质。已知其中的F元素为-1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13. (2014·广西南宁)广西矿产资源丰富,铟的生产规模居世界同类企业首位。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铟元算的信息,图2是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其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2)在化学反应中,铟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铟离子,铟离子的化学符号为In3+ 。

(3)画出第13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与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个族(填“周期”或“族”)。

点拨:铟元素的名称中带有金部,属于金属元素;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铟原子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铟离子,铟离子的化学符号为In3+;该元素与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个族。

14. (2014·湖南湘潭)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下表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2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与Ne(填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2) 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推测该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6,最低负化合价与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S。

(3)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最高正化合价的数值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稀有气体的化合价为0;非金属元素的最低化合价的数值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减8;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写一条即可)。

点拨:12号元素是镁,镁离子有10个电子,和Ne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或原子序数相等,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最低负化合价为最外层电子数减8。

专题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主题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考点整合

2.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按能量变化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例1(2014·河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解析:蒸馏、升华都是物质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爆炸有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种,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在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图示中图形所代表的微粒对应关系及微粒的变化实质,分清反应前后各原子不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然后利用图示判断反应类型、写出化学方程式。

2.其他反应类型

(1)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还原反应是物质失去氧的反应;缓慢氧化是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叫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去氧的物质叫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例2(2014·广东佛山)下列化学反应属于下边关系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A.CuO+CO Cu+CO2

B.2H2O2H2↑+O2↑

C.CaO+H2O=Ca(OH)2

D.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属于阴影部分的应该是:不是分解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B属于分解反应;C属于化合反应;D属于复分解反应;A不是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不是置换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A

真题试练

一、选择题

1.(2014·湖南永州)下列操作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B)

A.用玉米酿酒

B.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C.用稀硫酸除铁锈

D.用铁矿石冶炼生铁

2. (2014·江苏连云港)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D)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

3.(2014·黑龙江绥化,1题)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C )

A.石蜡熔化氧气用于炼钢

B.纸张燃烧氮气用于食品包装

C.铁生锈铜用于制电线

D.干冰升华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4.(2013?云南昆明)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A.木柴燃烧 B.铁铸成锅

C.烧杯破碎 D.玻璃管折断

5.(2014·内蒙古赤峰)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

A.用氮气保存食品

B.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C.发热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D.用金刚石裁玻璃

6.(2014·四川内江)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D)

A.HCl + NaOH == NaCl + H2O

B.Fe + 2HCl == FeCl2 + H2↑

C.CaO + H2O == Ca(OH)2

D.MgCl2Mg + Cl2↑

7.(2014·山东滨州)下列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与如图所示的微观变化对应正确的是(B)

A.2CO+O2点燃2CO2 化合反应

B.2HI+Cl2=2HCl+I2 置换反应

C.2H2O电解2H2↑+O2↑分解反应

D.2HCl+CuO=CuCl2+H2O 复分解反应

点拨:由图示分析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二、填空与简答

8.(2014·浙江丽水)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请回答:

(1)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

是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或吸热) (写出一项即可)。

(2)变化Ⅱ发生的是 B 。

A.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物理变化

【点拨】变化I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所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或吸热);变化Ⅱ发生后有两种新分子(或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分解反应。

9.(2014·四川宜宾)掌握初中化学中物质间反应规律是继续学习化学的必备知识。在下列物质中按要求选出能相互反应的组合。(填物质编号如“①⑥”,如有多种组合,组合间用分号“;”相隔)

①C O2②KNO3溶液

③A g ④CuS O4溶液

⑤稀H2SO4 ⑥NaOH溶液

⑦Fe⑧NaCl溶液

(1)常温下能发生置换反应的组合有⑤⑦;④⑦。

(2)常温下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组合有④⑥;⑤⑥。

点拨: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铁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能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都属于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产生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10.(2014·江苏无锡)工业上将氢气与氯气(Cl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HCl),用水吸收氯化氢制盐酸,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2Cl2点燃2HCl,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主题二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整合

8g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物中有6gA、13.5gC和一定质量的D,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6:22: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解析】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A+bB=cC+dD。

aA + bB = cC + dD

8a 16b 22c 9d

2g 8g 5.5g 4.5g

8a:16b:22c:9d=2g:8g:5.5g:4.5g

a:b:c:d=1:2:1:2

所以化学方程式为A+2B=C+2D。

【答案】A+2B一定条件C+2D

1.首先应该明确图示的意义,如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据此可以判断微粒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可判断物质的种类(如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

2.所给图示属于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些选项可直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1)注意反应物是否过量(即反应前后是否存在相同的分子),需将过量的部分除去;(2)注意图示是否表示已配平的化学反应,如果没有配平,应该先进行配平,再确定。

3.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也可以结合图例(每种圆圈表示的原子),将微粒用化学式表示,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涉及的反应,转化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判断。

例2(2014·湖南湘潭)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

B.该图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可表示为2:1:2

【解析】观察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以得出有一个“”微粒没有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是2个“”微粒和1个“”微粒,生成的是2个“”微粒,故D正确。该

反应是两种微粒(两种物质)生成一种微粒(一种物质),故A正确、B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正确。

【答案】B

真题试练

一、选择题

1.(2013·云南西双版纳)“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 X↑+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

A.C12 B.O3 C.O2 D.H2O

2.(2014·山东济南)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B)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7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点拨】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反应生成了硅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一定条件Si+4HCl。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1×2)︰28=1︰7;由化学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知,图中x的数值为4;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了+1价。

3.(2014·湖南永州,16题)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了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乙是反应物

B.丁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X=10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则24.5+5+0.1+0.4=0+5+15+x,解得x=10;根据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大判断,甲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反应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乙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综合分析D正确。

4.(2014·陕西)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b、d两种物质均由分子组成

D.a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点拨:分析图示,该反应中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是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A错;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核外有8个电子,B错;b、d分别是氧气和水,两者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对;a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D错。

二、填空与简答

5.(2014·湖北宜昌)关注化学中的“变”与“不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物质观、微粒观和能量观。下列情形中,一定改变的是③④(填数字序号,下同),一定不变的是①⑤,可能改变的是②。

①原子得失电子前后,质子数目

②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

③生石灰放入水中反应过程中,液体的温度

④铜和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

⑤二氧化锰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6.(2014·河南)一定条件下,4.8 g CH4与16.0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 g H2O、4.4

g CO2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5.6 g;该反应方程式中O2与X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2。【点拨】根据题给信息,生成X的质量为4.8 g+16.0 g-10.8 g-4.4 g=5.6 g;根据元素守恒,可知X是一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CH4+yO2==aCO+bCO2+cH2O,根据两者的质量比:32y︰28a=16.0 g︰5.6 g,解得:y/a=5/2。

7.(2014·云南考试说明)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请填空:

(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参加反应了铝粉的质量。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填“是”或“否”)。

(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gO 2Hg+O2↑。

强化训练微观反应示意图

1.(2012?云南曲靖)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参加反应的“”和“”个数比为2:1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后该密闭体系中没有单质存在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点拨:因为该反应的图示前后中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说明反应过程中有部分分子没有参与

反应,所以该图示可以转化为;

A中由转化的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和“”个数比为1:2;B中由图示或质量守恒定律都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C中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没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生成,但部分不反应的属于单质分子;D中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物质中存在两种分子,

而反应后为一种分子,所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分解反应特征,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2.(2014·四川成都)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转化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催化剂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生成物之一为C2H4

D.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有分子构成

3.(2014?福建厦门)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过程Ⅰ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B.过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C.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CO与O2分子个数比为1:1

【点拨】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条件1 2CO2,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过程Ⅱ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但氧气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根据微观示意图和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与O2分子个数比为2:1。

4. 2014年湖北十堰,7题)工业上用甲和乙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下列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C)

A.甲的化学式为C2H4

B.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点拨】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甲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故A 对;乙物质表示的是水,水的化学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的,B对;丙物质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C错;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D对。

5. (2014·山东济南)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B)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7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点拨: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反应生成了硅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一定条件 Si+4HCl。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1×2):28=1:7;由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知,图中x的数值为4;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了+1价。

6.(2014·广东汕尾)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一定条件2H2O+O2↑,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2)这三种物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点拨:(1)由分析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一定条件2H2O+O2↑,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中以上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由反应可知,在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在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在单质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7.(2014·四川广安)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2H2O(反应条件已略去),则X的化学式为C2H4。

(2)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

a.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4种物质中只有D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的教学设计

分子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 (1)、建立分子、原子,完成对化学变化现象的微观解释;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教学方法】 交流讨论、实验探究、合作归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引入)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它们的性质也不同。 (提问)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什么特征呢?(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微粒间有空隙) (创设情景)(提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呢?阅读教材P63图3-6 (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小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我们今天首先学习分子 (板书)专题一分子 (创设情景)说明分子的真实存在:金秋十月桂花香、“流感”、“非典”时期带上口罩、 (提问)什么是分子呢?

(板书)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由氢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强调是保持化学性质,是否保持物理性质呢?氧气是无色的,而液氧是淡蓝色的) 分子有什么特点呢?阅读教材P64第二段 (归纳) 2、分子的特点: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一滴水中含有1.67X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3.0X10-26千克) 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初中化学中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呢?(氢气、氮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提问)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吗?用化学式表示氢分子?

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

专题2:物质的结构 第七章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纲导读】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理解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由夸克构成 3.了解原子核电荷与核外电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4.理解物质结构模型化思想及其典型应用 备注: 1.不区分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2.不考同位素知识和周期律 【知识精讲】 一、分子、原子与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 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微粒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 粒粒子 由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 形成,是带电的原子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以再分化学变化中,原子 不可再分 化学变化中,原子以离 子的形式参与反应 联系都是物质的微粒形式,离子中和电性即为原子,原子可组成分子 22 单原子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如He、Fe等。 二、原子核组成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2. 时间模型 1803年实心球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 1904年西瓜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 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3年分层模型(波尔原子模型) 1927年-1935年电子云模型 接观察到的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以及由于表达事物的语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模型的典型应用:原子模型

【真题讲练】 例1.牙膏里添加的单氟磷酸钠(Na2PO3F)可有效预防龋齿。下列关于单氟磷酸钠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它是由钠、磷、氧、氟4个原子构成 B.它是由钠、磷、氧、氟4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C.单氟磷酸钠中钠、磷、氧、氟元素的质量比为2:1:3:1 D.单氟磷酸钠由钠、磷、氧、氟四种元素组成 【解析】单氟磷酸钠由钠、磷、氧、氟4种元素组成,单氟磷酸钠由单氟磷酸钠分子构成,2:1:3:1是单氟磷酸钠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而并非元素的质量比。因此,A、C 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由于单氟磷酸钠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属于纯净物,B选项错误。 【答案】D 例2.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所做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2MnO42-表示2个高锰酸根离子 B.维生素C(C6H8O6):表示该物质由3种元素组成,该分子中含20个原子 C.Ar:可表示1个氩分子由1个氩原子构成 D.2O:表示2个氧原子 【解析】分析A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联想两种离子对应的化合物——K2Mn04、KMn04的名称(锰酸钾、高锰酸钾);二是推算两种离子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6、+7)。从而确定两种离子的名称分别是锰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A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A 【中考演练】 一、选择题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①元素②原子③离子④质子⑤分子( )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②③⑤ D.以上都可以 2.在H2O、OH一、H、H+四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 ) A.OH一 B.H C.H2O D.H+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B.氢气C.氯化钠D.金刚石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质量总是大于原子质量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C.分子不带电而原子带电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不变 5.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 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 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 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 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 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知道物质、分子与原子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抽象理解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知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4、熟悉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原子核的结构、离子的概念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二、微粒的性质 1、微粒是运动的(闻到花香说明构成香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2、微粒间有空隙(半杯酒精和半杯水混合后小于一杯) 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性质: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B、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分子之间有空隙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等,都是大量分子的集合体表现出来的。不能说一个氧气分子的状态是固态、液态或是气态。 四、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小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题〗1. 判断:分子大,原子小。 2.判断: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3.简答: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描述氢气燃烧的化学过程? 五、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中子(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小结:①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中子数为零;②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③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等量关系;④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同。 四、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注》(1)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为一;

微粒构成物质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微粒构成物质 抚顺市胜利中学md 一、知识网络建构 分子 原子核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电子 阴离子 离子 阳离子 二、考点全息整合 考点1、原子结构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注意:原子时不显电性的,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考点2: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1)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形成()离子。非金属元素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形成()离子。 (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结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注意 1、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3、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在离子中: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考点3: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表达式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 注意:(1)电子质量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4: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注意: 1、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因此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

粒子也有多种。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铁由铁原子构成,铁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 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其他条件下,可以再分。3原子团与原子分子区别 三、专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微粒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离子 B 分子 C 原子 D电子 2.在教室里也能闻到教室外的花香,原因是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之间有空隙 3.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

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20160301

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 一、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 1.原子的构成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H 原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定义式:Ar 精确应用: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原子实际质量之比,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实际质量就大 计算应用: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可以用来比较几种原子的实际质量大小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离子 1.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其他层不超过8个(对前20号元素而言)。 2.原子结构示意图: (1)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带正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体积很小,质量占原子质量绝大多数 121(kg)(kg)?=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3)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 (4)原子与对应离子的异同 不变: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 改变:最外层电子数、电子总数、微粒电性(从不带电到带电)、化学性质 可能改变:电子层数(阴离子不变,阳离子变少) (5)原子和离子的稳定性 对于稀有气体原子,原子更稳定 对于其他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离子更稳定 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子)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有的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必然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取决于具体的反应)。 2.分子的主要特点: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闻到气味,氨水、盐酸的挥发等),分子之间有间隙(物质三相变化的本质,压缩气体的原理,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减小的原因),原子也具有以上特点,以稀有气体单质为例可以说明。 3.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比如NaCl晶体)。 考点与考题类型: 1.如何证明分子在运动及分子间的间隙 2.利用4个相等计算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 3.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4.原子与对应离子的异同点 5.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和相关计算 6.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0301汇编

学习-----好资料 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 一、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 1?原子的构成 r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带正 电)原子* (不带电) 体积很小,质量占原子质量绝大多数'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于原子核所带 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显电性。 3?定义式:Ar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kg)标准碳原子的 质量(kg)— 12 精确应用: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原子实际质量之比,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实际质量就大计算应用: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可以用来比较几种原子的实际 质量大小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离子 1.电子排布一一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其他层不超过8个(对前20号元素而言) 2.原子结构示意图: (1)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元素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中子(不带电) H原子),质子数也不一定 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 (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3)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v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 (4 )原子与对应离子的异同 不变: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 改变:最外层电子数、电子总数、微粒电性(从不带电到带电)、化学性质 可能改变:电子层数(阴离子不变,阳离子变少) (5)原子和离子的稳定性 对于稀有气体原子,原子更稳定 对于其他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离子更稳定 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子)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有的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 必然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取决于具体的反应)。 2?分子的主要特点: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闻到气味,氨水、盐酸的挥发等),分子之间有间隙(物质三相变化的本质,压缩气体的原理,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减小的原因),原子也具有以上特点,以稀有气体单质为例可以说明。 3?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比如NaCI晶体)。 考点与考题类型: 1?如何证明分子在运动及分子间的间隙 学习-----好资料 2?利用4个相等计算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一中学吕甫金 一、理论指导 1.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自我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在文化基础中强调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2.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各种各样的示例进行分析、概括得到理论性知识,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这个学习过程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一过程中,对具体示例选择和分析,对概念关键特征的提炼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概念学习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认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科技、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分析课标后我们可知,这个课题隶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版块,学生需要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三态变化。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习情境,运用简单的实验启发学生感知和想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本节课的内容是继教材前两章的学习,在学生认识氧气、二氧化碳、水等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后,从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溶解现象、明了物质结构与化学式之间的关系,也为以后学习金属、酸、碱、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理念 1.化学课堂要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 2.化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观察、描述与解释简单化学现象的能力;初步运用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探究目标】 1、理解元素的涵义,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描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能据此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3、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4、准确描述原子构成,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索导航】 〖活动一〗基础知识回顾 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 (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元素 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 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 和 。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 物质的简单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单质 单质 单 质 物 物 混合物 物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 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4、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 质子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中子 原 子①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活动二〗、重点疑点讨论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吗?请举例说明。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吗?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或2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吗? 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吗? 4、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 只有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 5、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 6、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怎样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活动三〗、解题方法指导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单质_____________ ?酸_____________ ?碱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_____ 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化学性质 D、不同化学性质 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5、200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 (CH3)2N-(NH)2+2N2O4点燃 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 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物质与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之间关系

编织一张“网”,让化学微粒无处可逃 [教学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质与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之间关系的相关问题,具体说来就是判断物质的组成、构成及有关分子的构成一类的问题。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由于学习化学的时间不长,对有关概念及其关系都不够熟悉,所以分析解答起来较为困难,常常对题目混淆不清,导致解答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对这种类型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就会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 [教学思路]我们可以整理出几个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见下图),在此基础上,再围绕有关题型的内容归纳出以下四种基本格式,现逐一举例说明。 问题格式一:某物质由 组成;某物质由 种元素组成。(填组成该物质的元素名称或种类) 说明:1、此种题型只是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几组 成 物质 元素 构 成 分子 原子 离子 构 成 具 有 相 同 核 电 荷 数 一 类 原 子 的 总 称 构 成 构 成 得 失 电 子 相 互 转 化

种微粒没有关系,一般只要求填写元素的种类或者元素的名称,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2、在化合物中不存在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单质或单质的分子。因为化合物是纯净物,如果其中存在单质或单质的分子,那么这个化合物便不止一种成分,显然与概念互相矛盾。所以如果说“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组成”或者说“二氧化碳是由氧分子和碳组成”等均不正确。 问题格式二:某物质由构成。(填能够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名称)。 说明:1、通常把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如硅等)看成直接由原子构成,而离子化合物(如NaCl等)由离子构成,其余的一般都由分子构成。 2、哪种微粒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该物质就由这种微粒构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氦气由氦原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但不能说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因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而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问题格式三:某分子由构成。(填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名称。) 说明:只填写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的名称即可,不需要说出个数,因为题目中没有说出分子的具体个数。如: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不能说氧化碳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问题格式四:一个某分子由构成。(填一个该分子中的含的原子名称及个数) 说明:问题中提到了分子的具体个数,就要回答出原子的具体名称及个数。如: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人教版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有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NaCl 硫酸锌ZnSO4(显著特征:含有SO4 CO3 NO3 OH NH4 PO Cl等原子团) 4 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 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闻到气味等;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相同物质相同,分子不同物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学会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专题复习《微粒构成物质》教案

专题复习《微粒构成物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认识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能说出微粒的三种基本特征;学会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能运用微粒的角度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及原子中粒子的带电情况。 4、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会画出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会辨别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现象的分析,得知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和微粒的基本特征。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和思考宏观物质,学会建立宏观和微观的思维方式。通过微粒的模型构造来了解微观粒子的结构,知道微观结构决定宏观物质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通过物质的微观学习,让学生体验物质的微观世界,培养学生的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和分析等能力。认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及运动的科学视角是化学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形成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及微粒的基本特征,能运用微粒的角度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难点】1、能运用微粒的角度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通过微粒的模型构造来想象微观粒子的结构 2、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辨别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一瓶香水,然后喷洒香水,让学生闻到香水的味道。 [设问]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水的味道? 二、合作交流 1、微粒的基本特征 [设疑]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水的味道呢?你们有看到香水的粒子吗? [填空] 现象说明物质是由构成,这些微粒的小、小,这些微粒在运动。[设疑] 为什么我们可以将空气打进车轮胎中? [填空] 微粒之间存在。 [投影] 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 [填空] 物质微粒之间的间隙:固态液态气态(填“>、=、<)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填空]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投影] 干冰是由构成的,铜是由构成的,金刚石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和构成的。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 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识点 1、 原子的构成 $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决定:①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③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 (3)相对原子质量 ①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 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③ 没有单位。 (4)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下图)。 &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5)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注意: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反思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就是以观念统领化学教学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帮助学生在原有的零散的微粒知识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微粒观。 一、从教学设计看 课前延伸部分: 在第一次备课中,让学生自己回顾整理所学的微粒观的知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在第二次备课中,通过几个题目,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自主回忆所学的微粒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归纳所学的微粒的知识,费时较多。因此,在第三次备课中,在这两个题的后面又加上了让学生归纳所学的微粒知识。 课内探究探究 第一次备课中,我把与微粒相关的内容都放在课内探究部分,课堂内容太多,学生遗忘比较严重,并且很多简答题学生知道是那么回事,但不知道怎么表达。整个课堂是老师硬拖着学生往前赶。因此在第二次备课中,把部分微粒的性质和构成的知识点放在课前延伸部分,让学生在课前回顾、整理有关微粒的知识,为课堂上完善学生的微粒观做好基础。学生画出水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但不知如何解释,因此在第三次备课时将问题分解,让学生在画微观示意图的同时思考一些问题。在自主应用,内化观念部分的题目,第一题与课前延伸有些重复,于是在第三次备课中改为信息题。 二、从效果达成看 本节课主要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引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主要通过观察、想象、类比、理想模型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进入奇妙的微观世界,反过来会用微粒观的知识去解释宏观现象中的许多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以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思维,帮助完善物质的微粒观。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有课前延伸部分通过构成物质的微粒和微粒性质的运用,引导学生物质的三种表述形式是统一的,化学符号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出初中化学所包含的微粒观的内容。在课内探究部分,通过学生的展示,

中考化学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

2019-2020年中考化学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 二、分子 1、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 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 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 为1时,可省略不写。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7)、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例如:2个钠离子:2Na + 四、相对原子质量(A r ):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易错易混 1、 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练习1 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氮气 B .氯化钠 C .金刚石 D.五氧化二磷 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 】 A .金和金刚石 B .水和氨气 C .汞和氯化钠 D .干冰和硫酸铜 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D . 铝原子与铝离子的化学性质相 同 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汞 B .氧气 C .金刚石 D .硫酸铜 6.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电子数 B .质子数 C .中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7.硒在光照下导电能力提高近千倍,可用作静电复印硒鼓的材料。元素周期表中“硒”的 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说法错误.. 的是 相对原子质量=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2.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情感目标: 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重点: 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相对质量的计算 原子的构成 探究实验:通过虚拟实验来探究原子的结构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那么我这个物质世界构成的微粒主要有原子(atom)、离子(ion)和分子(molecule)等。 介绍: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红磷、氯化氢、味精、蔗糖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铜、铁、镁、金刚石等都是有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等是由离子构成的。我们人类也是有很多细胞构成的,而细胞则是由许多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一、分子和原子 共同点: 1.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分子和原子都是微粒

(1)质量小,体积小 18g 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质量大约为3×10-23g 。一滴水与一个水分子比较就相当于是一个地球和一个乒乓球的体积比。 (2)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隙 3.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分析:水通电电解的微观分析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被解离出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所以在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 总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能分为原子,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又能形成新的分子,即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子???→?分解形成原子?? ?→?重新组合新分子 区分: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一般认为是不改变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改变 注意:我们并不能说分子大而原子小。 联系:原子不但能直接构成物质,而且还能构成分子。 讲述: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 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现象: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例题习题附答案)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0课时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课前预习】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地。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在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所以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物质不易被压缩。 【课堂练习】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 4.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 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 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5.纯净物是由(相同的、不同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是。 6.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水受热蒸发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水通电分解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 【课后测试】 一、填空题 8.把固体碘密封在一根约长10cm的玻璃管内,用酒精灯微热有固体碘的一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这是因为。9.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⑴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大于、等于、小于)100mL, 由此可说明; ⑵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这是因为; ⑶在盛有50mL水的试管里,加入一小颗高锰酸钾晶体,观察到溶液, 这是由于;

⑷在夏季,充足气的自行车胎在行驶过程中容易爆胎,这是因为 。 10.用微粒的观点说明:物体固、液、气三态的密度不同。 三、简答题 11.如右图,做氨分子运动实验时,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 放在试管里。 (1)用 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可观察到的 现象 是 。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3)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颜色没有改变,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色了,发生该现象的可 能原因是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配制1:2体积比的酒精溶液时,分工为:甲同学量取50mL 酒精,乙同学量 取100mL 水,丙同学将两份液体充分混合并量出所得液体的体积为146mL 。对此,甲同学认为可能有 人少量了液体,乙同学认为可能在读数时有误差,丙同学则认为三人用的量筒可能有质量问题。对此, 你的评价是: 四、探究题 13. 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 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 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请你再举出可 以用这种原因解释的一个实例来。 滤纸条 酚酞试剂 棉花

《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

《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2.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情感目标: 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重点: 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相对质量的计算; 原子的构成; 探究实验:通过虚拟实验来探究原子的结构。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那么我这个物质世界构成的微粒主要有原子(atom)、离子(ion)和分子(molecule)等。 介绍: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红磷、氯化氢、味精、蔗糖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铜、铁、镁、金刚石等都是有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等是由离子构成的。我们人类也是有很多细胞构成的,而细胞则是由许多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一、分子和原子 共同点: 1.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分子和原子都是微粒。

(1)质量小,体积小: 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质量大约为3×10—23g。一滴水与一个水分子比较就相当于是一个地球和一个乒乓球的体积比; (2)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隙。 3.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分析:水通电电解的微观分析。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被解离出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所以在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 总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能分为原子,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又能形成新的分子,即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子原子新分子 区分: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一般认为是不改变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改变。 注意:我们并不能说分子大而原子小。 联系:原子不但能直接构成物质,而且还能构成分子。 讲述: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 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现象: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提问:请大家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