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学年高1政治人教版必修1 第7课 第2框 收入分配分配与社会公平 学案Word版

2018—2019学年高1政治人教版必修1 第7课 第2框 收入分配分配与社会公平 学案Word版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意义。

(1)含义: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重要举措:①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3.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内涵。 理解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分配。初

次分配后国民收入形成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三部分:国家通过

税收等形式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企业的

税后利润,形成企业的收入;个人的劳动报酬,形成个人收入。

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国家主要通过

税收、财政支出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图示:

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保证。

(2)矛盾性:二者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

3.兼顾效率与公平。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

(3)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4)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探究点1正确理解“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情境链接

针对中国普遍存在的劳动收入工资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低等分配不合理问题,习近平主席曾表示,中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

问题导入

(1)请从收入分配角度谈谈你所理解的社会公平。

(2)你能为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出哪些建议?

探究导学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重要举措之一:提高两个比重。

(1)内容: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2)意义:提高这两个比重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3.重要举措之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

较大的问题。要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不是

绝对平等,它允许差别存在,否认差别的绝对平等会陷入

平均主义;允许收入差距的存在,不是搞两极分化,要将

这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例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③实行超额累进税率④提高增值税率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增值税、最低工资属于初次分配,与题干不符。超额累进税率的特点是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故选A项。

答案:A

问题提示

(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探究点2关于对“效率与公平”的准确理解情境链接

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但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今天,收入分配问题再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到底究竟该怎样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十八大报告已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问题导入

为什么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探究导学

1.效率与公平。

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例2】《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该方案体现了()

①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②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③再分配应更加注重公平④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养老保险并轨,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分配原则,故舍去④,选①③。②与养老保险改革不符。

答案:B

问题提示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体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就是指绝对平均。

分析:错误。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例1】“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①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②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④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强调公平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既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不是完全“反对”收入差距,③错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④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2.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分析:错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例2】“十三五”时期,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下列措施有利于从初次分配层面促进农民增收的是()

①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②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③建立健全农民工最低工资保障制度④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建立健全农民工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有利于从初次分配层面促进农民增收,故②③正确;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属于再分配的范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①④。故选B项。

答案:B

1.下列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②要求社会成员平均分配产品③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②④

解析:B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平均,要把公平分配与平均主义区分开来。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基础②讲效率就是要拉开差距③公平是效率的保证④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C②说法错误;公平与效率具有一致性,④错,故选D项。

3.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体现了()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1课第1框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1框 一、选择题 1.从2014年11月起,美国正式结束量化宽松政策。该举动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因为目前中国经济靠出口拉动的成本已大大减少,但对于外资依赖度高、国内还未完成产业转型的新兴经济体来说,或许会被打个措手不及。由此可见() A.中国通过自身发展已能够规避经济全球化的风险 B.降低开放程度是克服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有效手段 C.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D.面对经济全球化各国必须提高防范经济风险的能力 [答案] D [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无法规避,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不能降低开放的程度,故排除;选项C与题意不符。上述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对外资依赖程度不同,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对其影响也不一样,依赖程度低影响小,依赖程度高影响大,故选D。 2.有评论针对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实行的“双反”指出:双反既不利人也不利己,制裁的是中国企业,但也无异于判了欧盟光伏产业死刑。这是因为欧洲产业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这一评论的合理性在于() 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中国的光伏产业与欧洲的产业不存在竞争关系 D.存在替代关系的两种商品,其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 D [解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但本题强调的是之所以说传统能源与新型能源相竞争的原因所在,没有强调经济全球化,更没有强调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故排除A、B;中国光伏产业与欧洲光伏产业存在竞争关系,C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根据题意,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光伏能源是相互替代关系,是互为替代品,互为替代品生产者之间是相互竞争关系,故D入选。 3.在当今世界的跨国并购中,产品品牌的变更、兴衰,品牌控制权的转移,新兴品牌的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 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改革是强国之路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制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2)私营经济(3)外资经济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根本原因) 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 5、效率: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效率和公平相统一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2020部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七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随堂巩固练(含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多党合作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遵守宪法和法律 C.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D.坚持“十六字方针” 解析: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多党合作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由此可见,C选项符合题意;A、B、D均不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2.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 ①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②组织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③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④在法律地位上平等的关系 ⑤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A.①②④B.③④⑤ C.①③⑤D.①③④ 解析: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由此可见,①③④符合题意;②⑤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关系,在事业上是亲密友党的关系,在监督上是相互监督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D 3.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以下关于人民政协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履行组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的职能 B.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合作的组织形式 C.积极参与行使国家对外职权 D.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解析: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它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2019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

金石中学高中思想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 2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4、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发行规律: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信用卡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信用卡的优点是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2、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3、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某种货币升值后,按外币计算的商品出口价格相应提高,削弱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使进口商品价格降低,大家都愿买进口货而不愿买本国货,造成本国货在内销上的困难。同时货币升值还会使外汇储备受到损失,使外汇储备折成的本国货币相应减少了。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价值决定价格

2019-2020学年政治人教版必修2达标检测:第七课第二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适当方式进行协商,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作出决策或决定,以实现整体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 ①保障公民民主监督的权利 ②平衡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 ③党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④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B。协商民主的目的是“作出决策或决定,以实现整体的发展”,与民主监督无关,①排除;“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适当方式进行协商,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这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平衡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②符合题意;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的体现,③符合题意;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无关,④排除。 2.“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观察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展示制度自信和道路优势的重要平台。下列关于“两会”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会”都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②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 ③“两会”都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④“两会”同步进行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互补结构 A.①④B.③④ C.②③D.①② 解析:选A。“两会”的共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两会”同步进行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互补结构,①④符合题意;人大代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协委员由社会各界协商产生,②错误;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二者性质不同,③错误。 3.人民政协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这表明人民政协() ①是各民主党派议事的机构 ②成为我国协商民主的唯一机构 ③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履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职能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D。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③④符合题意;人民政协不是议事机构,排除①;②说法错误,排除。 4.“政协并不只是‘拍手’,还必须在政府‘挥手’之前‘说话’。”政协作为我国重要的协商机构,既要实现“好商量”,又要落实“商量好”。这表明() ①政协作为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应与共产党通力合作 ②政协应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进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 ③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应积极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决定和执行 ④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应积极履行民主协商职能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政协不仅包含民主党派,也包含共产党和无党派人士,①错误;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不能决定国家方针、政策,③错误;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②④正确。 5.2019年7月12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2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11位委员和1位地方同志围绕寺观教堂管理的思路理念、体制机制、重点环节等建言献策。近80位委员

最新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三篇

最新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三篇 ;; 高一政治必修一是高中政治的基础,学好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轻松很多,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政治知识,下面是编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 ;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有了人才有了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人的产生,劳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古猿就进化不成人,也就不会有人的意识。因此,意识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我们要明确一点,人的大脑是产生意识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是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因为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人脑反映的客观实在。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所以,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2.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们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我们称之为正确的思想意识。反之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就称之为错误的思想意识,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这二者的区别不在于对客观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人教版新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学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 2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个思考题。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 3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册) 课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时 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理解货币的其基本职能依据:高考常考点,从实际上来说, 重点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 不了解的货币的职能,就不能真正懂 得货币,就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 需要 教学货币的本质和纸币的含义依据:货币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 难点问题,并且纸币代替金银成为价值符号这 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 1. 知识目标:理由:学习本框, 牢记:学生能透过现象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看本质,从而为其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更好地参与经济 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生活,正确认识经学习 2. 能力目标:济现象;同时也能目标初步培养透过现象看商品货币本质的能力,提高正确判为其学习后续知断、识别有关商品与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识乃至整本教材 打下良好基础。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时间环节 课前抽查背诵 1.检查抽背诵 1. 认真背知识点强化记忆 3 分钟三分商品的含义及其查情况 2. 接受抽查检验考纲规定 钟基本属性,货币的 2. 评价总结抽的知识点本质;查结果 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的含义及其 优点,纸币的发行

规律; 承接 1.核对自主学习 1. 巡视检查学 1. 学生自己展示验收学生 5 分钟结果中练习册的知识生完成情况,进预习习题完成情自主学习 环节点和例题答案行及时评价。况。的结果并 2.小组同学或同 2. 补充相应知 2. 其余学生互相加强记忆 桌检查识记情况识。补充并学生对所 3. 解决学生的展示习题进行评 问题,并达成共价。 识。 3. 提出质疑,相 互解答。 做议 1. 理解商品的含 1. 展示课件的 1. 学生根据课件 1. 通过丰20 分讲评义及其基本属性材料、事例和问上的问题,完成富多媒钟 环节 2. 了解货币产生题,让学生进行对材料的分析、体、材料的历史必然性思考总结和整理等展示, 3. 并从中理解货 2. 通过材料和 2. 牢记给学生直 币的本质事例进行知识商品的含义及其观的感 4. 理解货币的基点讲解基本属性,货币受,增强 本职能,并知道货 3. 指出书本中的本质;学生思考 币的其它职能;要求背的知识货币的基本职的主动 5. 理解纸币的含点能,货币的基本性。 义及其优点,知道 4. 评价总结学职能;纸币的含 2. 完成能 纸币的发行规律;生所答,并补义及其优点,纸力目标 充。币的发行规律; 3. 训练学 3. 学生以小组或生整合分 同桌为单位讨论析文本的 并总结老师提出能力。 的问题 4. 书上记录相关 补充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同步练习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一、选择题 1.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发展基础一般较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而且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经济状况分布更加错综复杂,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党和国家之所以强调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是基于() ①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③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④保证民族地区都充分享有自治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017·湖北武汉模拟)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西藏自治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西藏自治区精准扶贫() ①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②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2017·陕西西安模拟)多年来,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倾力保护和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使西藏文化得到了保护与发展。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我国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③我国不同民族享有同样的权利④我国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多年来,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各方面成绩卓越。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为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②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④为我国实现民族团结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它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下列做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民族间的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②保障民族地区的人大、政府、法院等自治机关更好地行使自治权③反对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④在民族区、民族州、民族乡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6.(2017·广西南宁模拟)西藏自治区五十多年经济发展成就的取得,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①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③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各级权力机关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高中政治必修二笔记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令狐采学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 一、国家 1、本质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最大特点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三、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3)监督权 ★ 2、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原则 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框题:政治生活 六、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题:民主选举

思想政治必修2(人教版):第七课第二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 2019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会上说: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需要把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①;作为人民政协的主体,广大政协委员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选题,调查研究多接地气,民主监督多讲实话②,多做统一思想、引导预期、提振信心的工作,就一定能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画好履职尽责的“工笔画”,更加有效地助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人民政协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 “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①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政协召开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1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5次调研式视察考察活动……这些会议调研既谈真问题,更求实效,助推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实施②。 【思维导图】 【创新演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全国“两会”上,多个民主党派中央分别从当前我国的科

技创新环境、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带来相关提案,为助力中国科技再攀高峰发挥重要作用。民盟中央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总体协调,通过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厘清相关政府机构的分工与职责,促进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致公党中央则从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机制完善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角度提出,要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将创新创业政策的关注点从投入侧转向环境侧,重点在一体化协同创新等方面走出一条路来……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阐明民主党派围绕科技创新积极建言献策的理由和意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民盟、致公党参与两会的建议,联系教材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可得出理由,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其次,从人民政协的角度,可作答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机构,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材料中各民主党派提议正是其职能的体现,并体现了人民政协的主题,可得出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第(2)问,材料中民主党派建言献策体现了我国协商民主的优点,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针对材料的内容回答,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 答案:理由: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②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机构,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十一课知识点整理及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①跨国公司的含义: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②意义: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 ①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②导致风险全球化。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意义(新)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加入WTO,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①我国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新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思想政治高一必修一第十一课第一框教案

思想政治高一必修一第十一课第一框教案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十一课第一框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从理论上讲,《经济生活》前三单元分别研究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现象,第四单元则进一步揭示了其存在的经济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探究,学生能依据国际经济形势,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及国内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框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 争与合作。 从实践上讲,高中生是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了解经济全球 化趋势及影响,有利于高中生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 增强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从而更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①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②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理解:①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②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 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培养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学会资源共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确立对外开放的意识,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勇于抓住 机遇,迎接挑战。 三、教学重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使用说明 1、认真查找资料,完成导学案。2.根据课前预习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强化学习。3、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分层达成目标。 学习目标 1、说出总体小康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3、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4、理解并识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预习案 知识点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是、、的小康。 2、到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将成为基本实现、显著增强、 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普遍提高、 明显改善、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具有更高 和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而又 的国家,成为、更加具有、为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知识点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式新变化,从、、、、 五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2、经济新要求有、、、 取得重大进展。 知识点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为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从正面)①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反面)②片面发展观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不公等。 二、是什么(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及要求)?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要始终把 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精神。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布局。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发展、发展、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 面积极性。 知识点四怎么办(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信息一:漫画《一字之差》思考:如何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关键词:创新。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地位: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必须摆在国 家发展全局的位置。 (2)要求:要坚持走道路,增强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地位: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2)要求: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更多依靠、、驱动。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四化(、、、)道路。 ③继续实施战略(优先推进,全面振兴,大力促进,积极支持)。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⑴意义: ①解决好全党工作的。 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⑵要求: ①要坚持走、道路。 ②要坚持、方针。 ③形成、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⑴意义:坚持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⑵要求: 必须着力推进发展、发展、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必须把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探究一 2000年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逐年加快,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从59.3%稳步提升到2009年的72.9%,平均每年增加1.95个百分点。按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是怎样的?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哪几项新要求? 探究二 有人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又掌握着制造业核心技术,“高不成,低不就”所导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难以摆脱。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反驳这一观点。 训练案 1.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目前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明( ) A.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十课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十课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章概述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有什么优缺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掌握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市场配置资源;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典型实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新课程学习 10.1 市场配置资源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2、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的方式、优点与不足,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市场配置优缺点,以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辨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市场调节如何配置资源及其优点;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人类的生产需要和生活需要,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是固定的还是经常变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思想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一)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1、国家的含义:(什么是国家) 2、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的构成要素:。 4、国家的性质是---------------------------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国体): 5、我国的历史类型: (二)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三)人民民主的特点: 1、:(1) (2) 2、:(1) (2) (3) (四)我国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理解内容1、含义:(什么是民主、什么是专政) (1)民主: (2)专政: 2、关系: (1)区别: (2)联系: (五)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 (2) 2、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怎么做) (1) (2) (3 (4) (5) (六)我国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是什么

(1) (2) (2)意义 。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必背) 一、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是什么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含义(什么是选举权、被选举权): (2)地位: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二)政治性义务是什么 1、 2、 3、 4、 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不包括立法平等) (1) (2); (3) 2、 (1) ① ② ③ (2)怎么做:A B、 3、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必背) 一、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 1、( 2、 3、 4、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0课第1框

第四单元第十课第1框 一、选择题 1.近10年来,党和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密集出台。从彻底免除农业税到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从农村合作医疗、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到分类指导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出台等。这些政策() ①推动了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②逐步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有利于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③统筹了区域平衡发展,实现了社会公平 ④影响了城镇居民的利益,加剧了社会矛盾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意,题中党和国家的一系列举措,让农村农民普遍受益,城乡差距缩小,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推动发展成果城乡共享,实现社会和谐稳定,①②符合题意。题中涉及的是城乡协调发展,而不是区域平衡发展,③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题中一些列的改革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而不是加剧社会矛盾,④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故选A。 2.近年来,我国合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措施() ①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②是国家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 ③是为了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应该是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排除。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是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故题肢①③正确。故选A。

3.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实现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这一影响的合理顺序是() ①增加居民消费②优化资源配置 ③增加财政收入④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②D.①—④—③—② [答案] D [解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翻一番,居民消费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国家掌握的财富多了,在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能更加强有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选D。 4.总体上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为此,不正确的做法是() A.坚持科学发展观 B.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C.加快中国的发展,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D.坚持“五个统筹”的思想 [答案] C [解析]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故C中的“迅速”说法错误,注意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①错误,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二、非选择题 6.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由“建设”到“建成”,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