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媒介

西方媒介

西方媒介
西方媒介

所有信息来自互联网和互联网和互联网(一切责任都归互联网,钦此)

简述题

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类型

国有社会公营型:

定义---国有社会公营广播电视体制是以资产国家所有和经营活动中公司在社会参与下自主进行为基本特点。典型代表----英国BBC 。

社会联合公营型:

定义----社会联合公营广播电视体制,是以众方政治力量共同认可公共广播电视组织结构、领导人选和大政方针为核心特征的。

国有国会主导型:

定义---国家所有,以法确定公共广播电视的独立法人地位,以免公共广播电视经营机构成为政府或国会及其它社会势力的附庸,从而保证其服务公众的全面性、公正性、客观性、多元性,维护其监督社会、动员舆论和传播信息的独立性。国会是决定全国性公共广播电视的中心力量(在机构组建,尤其是公共传媒领导人选安排,或在日常行业行政监管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典型代表----1975年后的意大利和1980年后的西班牙公共广播电视体制。

国有政府主导型

定义---政府主导下的国有公共体制,是以中央政府作为最终向国会负责的主要角色对公共广播电视进行领导为基本特征。典型代表---80年代中以前的法国和葡萄牙以及澳大利亚,此外北欧的挪威和瑞士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呈现这一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特征。

发现更多惊人信息请查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view/3190887.ht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100paper/wenxuelunwen/xinwenchuanboxue/20070627/41615.html (这个链接打不开的多试几次多试几次多试几次)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100paper/wenxuelunwen/xinwenchuanboxue/20070627/41615_2.ht ml(括号内容同上)

辨析积极的和消极的新闻自由

“消极自由”乃是相对于“积极自由”而言。消极自由是“免于……”的自由,而积极自由是“去做……”的自由。

两种自由的概念,在新闻自由上体现为两种不同的传播理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对这两种理论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即: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天赋人权论)和社会责任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

新闻自由包含两层意思,即新闻界有“不受……控制的自由”和“做……的自由”,即所谓的“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在社会责任论之前的自由主义理论强调使传媒最大程度低不受限制,认为新闻传媒业只要不受束缚,就会将各种消息和思想提供给市场,而从各种消息和思想的交流中,真理就将胜出。这就是所谓的消极自由的概念。社会责任论提出,单纯消极的自由是不够的,是没有实效的,指出所谓的自由应该包含两个方面:自由是用自己的行动权限而不受外界的限制或控制,同时还要

具有行动所需的任何手段或设备。社会责任论认为,自由的新闻业是不受限制的,自由的新闻业有自由致力于实现其道德感和社会感需要所指出的目标。有感于“新闻自由对于一个没有机会享用大众传媒的人来说是相当空洞的权利”,社会责任论提出,新闻业应当承担责任保持无机会运用大众传媒发表自己意见的人的自由权利:“他的自由必须有具有与他相似的观点的报刊来履行,必须有政府或非营利机构所运营的媒介来履行”。这里可以看出,社会责任论认为新闻自由不仅涉及媒介的自由,而且涉及广大公众的自由。同时,在社会责任论中,新闻自由的概念包含着新闻道德的概念。社会责任论把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新闻自由的权利是为附有义务的道德权利。从这里可以看出,在社会责任论的观点中,新闻自由不仅是消极的自由,也是一种积极的自由。

(此处直接引用理工大谭清童鞋总结的资料)

客观性报道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主张事实与价值分离的客观性理念基础上,要求遵循准确、公正、平衡、中立等原则报道新闻。

(1)如实叙述事实:报道者在报道新闻时须严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提供最原始的事实材料,不夹带个人的感情和偏见。

(2)使用直接引语:新闻报道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可能引述新闻事件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原话,将其原原本本地提供给读者。

(3)交代消息来源:新闻报道要交代清楚所报道事实的出处和消息的来源,要防止出现事实出处和消息来源含混不清,无法查证的情况。

(4)提供充足根据:新闻报道要注意使用可以证实的事实材料,要坚决舍弃那些无法提供证据,难以证实的材料。

(5)不掺个人意见:报道者在报道新闻时不随意对新闻事实作主观解释和议论,在叙述别人对新闻事实的观点和意见时,也要防止有意或无意地掺加进个人看法和意见。

(6)言论消息分开:新闻报道要将言论与消息区分开来,不要将两者相互混淆。(此处直接引用理工大谭清童鞋总结的资料)

媒介集团化

世界六大媒体集团及旗下公司:

(报纸杂志出版社广播电视电影网络音乐其他)

1、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时代杂志出版公司(《时代》《人物》《体育画报》《娱乐周刊》《财富》《Business 2.0》《亚洲周刊》)

时代华纳图书出版公司

特纳广播公司(CNN、TBS、TNT、华娱卫视)

HBO电影频道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新线电影公司

美国在线(AOL、ICQ、Netscape、CompuServe、WinAmp、FM365)

时代华纳有线网络

华纳音乐集团(Atlantic、Electra、London、WEA)

2、维亚康姆

西蒙舒斯特出版社

派拉蒙电影公司

CBS电视网

BET有线电视网

MTV有限音乐电视网

互联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 Mark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

Blockbuster音响租赁零售店

Infinity Outdoor广告集团

5家主题公园

3、新闻集团

报纸:英国《太阳报》《泰晤士报》、澳大利亚《每日电讯》

HarperCollins出版社

福克斯广播公司(Fox电视)

卫视频道:英国BskyB,日本NBJ,亚洲StarTV、ChannelV、凤凰卫视

福克斯有线网络(Fox新闻频道、国家地理频道)

福克斯电影公司

互联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

印度Zee电视台以及印度空际广播数字通信卫星公司

亚特兰大鹰以及亚特兰大勇士队等职业棒球队

4、沃尔特·迪斯尼

杂志出版:《Discover》《Talk》

迪斯尼出版公司(Hyperion出版社、迪斯尼儿童图书)

沃尔特·迪斯尼电影公司

点金石电影公司

Miramax电影公司

Dimension电影公司

Buena Vista戏剧集团

迪斯尼媒体网络(ABC、ESPN、迪斯尼频道、E!)

迪斯尼网络集团(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 Mr.showbiz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 迪斯尼主题公园和度假地公司

550家零售店

5家欧洲电视公司20%~33%的股份

5、贝塔斯曼

Arvato 印刷集团

Gruner+Jahr出版公司(美国《Fast Company》杂志,德国《明星》周刊、《焦点》周刊,中国《车迷》杂志)

Bertelsmann Springer专业媒体出版

DirectGroup图书直销集团(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贝塔斯曼书友会)兰登书屋公司

RTL电视集团

互联网:Napster、Lycos欧洲

贝塔斯曼音乐集团(Arista 、RCA、BMG)

6、威望迪

Houghton Mifflin出版社

美国USA Network电视网

法国Canal+有线电视网

环球电影

VivendiNet互联网集团(欧洲互联网接入和门户网站)

环球音乐集团(Decca、Geffen A&M、Motown、Polygram、Universal)

维芳第水处理公司

Onyx垃圾处理公司

Connex客运公司

Dalkia能源公司

共同特点:

1、六家大公司全部实行着跨媒体、跨行业、跨国经营,旗下公司众多,既独立经营,又相互依托,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六家大公司都有自己的主打产品,有自己安身立命的绝活,有其他传媒集团难以与其争锋的专属领域。例如,时代华纳公司有世界最大的影视片库,从而成为美国偏片源最丰富的有线电影、电视频道,拥有美国最大的有线新闻频道,拥有世界影响的《时代》《财富》杂志,从而使时代华纳能称雄世界。新闻集团在体育节目的传播上使其他公司难望其项背。3、六家大公司都交叉投资,六家大公司之间、六家大公司与其他媒体公司之间都相互投资,一方面既可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其他公司来开发产品、拓展市场。

(此处直接引用理工大谭清童鞋总结的资料)

论述题

媒介融合时代是什么?

媒介融合通常是指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其实质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这位教授。。。您能被当做茶来泡么= =)

当今世界的两大潮流,一是媒介间的壁垒被逐渐打破,媒介融合的速度和广度在不断推进;二是参与性文化蓬勃兴起,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为受众创造了更多参与信息内容的生产和实践的机会。【参见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死汀?塔伦蒂诺的星球大战——数码电影、媒介融合和参与性文化”】(我这辈子是不会“参见”它的)

发现更多惊人信息请查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archives/publication-reference/869585.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article.php?id=6343

西方纸质媒体受到了其哪些挑战?(这个问题理解为所有纸质媒介受到的挑战也没问题吧,总部能说西方的纸就值钱些撒╮(╯▽╰)╭)

1)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占尽先天优势。经过4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连通世界上几乎所

有国家的国际网。巨大的受众群体,将成为网络媒体抢夺市场的先天资源优势。

2)网络媒体的自身特点,占据后天有利条件。网络媒体具有信息交流更快、更广、更丰富、更互动、更低成本等优势。网络媒体“海量信息”,时效性强,“自主选择”,互动性强。同时具备“一对一”、“多对一”和“多对多”等传播模式。受众群体宽,覆盖范围广。信息多元化,且易于存储、检索。这些优势说明,网络媒体较之纸质媒体更有利于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

3)在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中,传统纸质媒体相对处于劣势,其生存空间已日趋减小,因此而导致的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更趋激烈。

4) 新闻纸的大幅度涨价,进一步把平面媒体逼入尴尬的境地。面对纸张涨价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看起来提价就成为报纸的必然选择,但是报纸在提价后,必然会造成读者的流失,在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已经在分流报纸的读者的双重压力下,报纸的发行量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进而导致广告的转移效应。当然,不同的情况应该具体分析,如果某一个地区的所有报纸整体涨价,将会导致整个地区的报纸的整体发行量出现下降,这将相应影响广告的投放效果,广告主将会把平面媒体的广告投放计划转移到其它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上,即会出现广告的转移效应;如果某一区域的单个媒体提价的话,自身的发行量将会降低,竞争对手的发行量将会上升,该媒体的广告会向竞争对手和新媒体转移。平面媒体不提价,将大幅度增加成本,利润大幅度下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将遭到严重削弱,而如果提价则会造成读者流失导致广告大量流失。在新闻纸价格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无论提价与否,都会导致平面媒体市场地位的第一步削弱。(这一条来自甘肃省某市人民政府的网站……囧)

发现更多惊人信息请查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lunwen_show.php?lunwen_id=3964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periodical_kjcb201004012.aspx(这个链接是给校园网的筒子们下载用的)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Item/11772.aspx

相应的他们有什么措施?(这课我没去过,这个题实在是不好搞啊)

第一,跨媒介转型。西方报业寻求突围的结果是报业集团开始纷纷涉足其他媒介,除了广播、电视等传统电子媒体外,开始开发平面媒体的电子版,创办新闻网站,并且投入巨大。

第二,创办免费报纸。免费报纸的创办是报纸为应对发行量下降,以扩大份额,保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战略。免费报纸的创办,意味着报业主动削减利润,以更加微利的姿态出现。第三,瘦身风潮。压低成本是各报业集团的另一个自救策略。《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和欧洲版近年来纷纷采用小版面的形式。各报业也纷纷裁员。

第四,改进报纸。报业集团在向新媒体进军的同时,也积极改进原有报纸。

(此处直接引用理工大巫雨松的)

你认为西方纸质媒介的未来如何?(以英美为例)

既然是“你认为”,那么。。。。你懂的

以下为一些参考信息

默多克对于纸质媒介未来的看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chuangye/other/20110531/14039924844.shtml

国外网站“欧元话题”上的观点(标题是纸质媒介的未来在于网络)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en/home/presseschau/archiv/magazin/medien-verteilerseite-neu/on line_print_2007_08/zukunft_der_medien/

纸质媒体的未来在哪?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info/mthy/90663.shtml

关于报网融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4884087.html,/system/2007/08/21/010114132.shtml 最后两个问题就看龙大神的吧

新闻传播的功能与效果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的基本功能: 传播信息 一、传播的基本功能:传播信息 二功能说: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传播可分两种类型:实用性功能与娱乐性功能,即工具性与消遣性。 工具性传播:为了应付环境,顺利有效地开展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直接有关的一 切行为; 消遣性传播:充实情绪,消除身心疲劳,见解应付环境变动,学习社会规范和 各种知识,从消遣层次为调剂身心 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 个人层次——从工具性传播的角度来看,传播主要是为了解环境变动,学习社会规范和各种知识;从消遣层次为调剂身心; 组织层次——从工具性传播的角度来看为决策提供依据,协调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动;从消遣层次开看是调剂组织成员的情绪; 社会层次——从工具性传播来看是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各个部分,传递社会遗产;从消遣性传播来看是提供娱乐; 四功能说社会传播与大众传播 监视环境 协调社会各部分 传递社会遗产 提供娱乐 二、新闻传播的具体功能 正功能: 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三、实施舆论监督 四、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五、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负功能 一、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李普曼“两个环境”理论: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个是现实环境,一个是虚拟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而后者是被人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与此相联系,能被人自身直接体验的环境是直接环境,而要通过他人才能间接体验到的环境叫“间接环境”,现实社会中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它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当媒介(有意或无意)歪曲环境时,人们无法验证,不仅如此还视为现实环境而展开显示的行动,难免制造出悲剧。 二、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麦克卢汉“地球村”理论:电视和卫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经跨越时空限制,使信息在瞬间即可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一个小村庄,村民即人类之间的互相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极其方便,人们虽然距离遥远却联系日益紧

从西方传媒集团的发展经验讨论中国传媒集团如何走向世界

从西方传媒集团的发展经验讨论中国传媒集团如何走向世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无论是在理论上、政策上,还是在传播实践领域中,都提出或已经进行了许多的改革。加入WTO似乎又给已经十分火热的新闻改革加了一把火,面对势不可挡的外来媒体集团的挑战,中国的新闻传播媒体不得不作出积极的应对。应该采用怎样的措施才能保证我国媒体在未来世界新闻传播市场上应有的位置,这就是本篇论文讨论的重点。在全球化的传媒环境中,中国的传媒集团无疑处于一种相对弱势地位。要发展中国传媒,推向世界,必须认清全球的传媒环境,并顺应其形势在中国发展成为传媒主流,才能再接再厉走向世界,而这一过程中,中国传媒也需要向发展比较成熟的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传媒业发展经验学习,才能在发展过程中走稳走好。这种要分外部环境和内部改革两个方面来阐述。 发展传媒业需走集团化 20世纪90年代,世界传媒业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通过合并、购并等主要方式称为巨型化的传媒集团。企业大型化、集团化称为当今国际传媒传媒业最显著的发展趋势。 媒介集团是企业集团在媒介领域的一种存在方式。西方企业集团的历史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的,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市场竞争为企业集团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竞争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产生了带有垄断意义的企业集团。同样,国际的传媒业也经历了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竞争发展的过程。在市场体制下,媒介领域和其他企业集团,这就是媒介集团。最早的媒介集团产生于报业集团,随着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和网络成为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媒介集团的概念也就扩展到了广播影视集团和网络媒介集团的领域。 媒介企业集团最早产生于欧洲,在欧洲言及媒体,必然触及到多元的、跨国的,巨大的媒体企业集团。目前从全球范围来讲,媒介企业集团借由在重要的信息市场的巨大投资,是全球范围内的媒介生产行为日益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媒介企业集团手里,是一个活跃的角色。著名的国际传媒集团——维亚康母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维旺迪环球集团,迪尼斯集团,新闻集团和贝塔斯曼集团,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现在的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大部分都在于他们是以集团化的形式运营,使传媒各部分资源可以得到合理整合和建构。 现在,中国已形成了巨大的媒介市场。据调查,中国占据了全球受众的20%,拥有电视的家庭数量是美国的三倍。媒介集团化同样被认为是我国媒介走向世界的重要措施,“做大做强”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但媒介集团化应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还是行政命令的结果,并没有取得共识。传媒的发展必须遵循新闻传播媒介自身发展规律,新闻集团化的发展在中国面临更大的问题。 由于中国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政府对于传媒的意识形态管制比较严格,传媒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内容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化”和“社会主义化”。所以在走向世界时,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世界人民面前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如果立足于全球化的传媒集团,内容的展现和经营上还依照原来的中国模式,那等待它的必然是失败。

新闻媒介的性质

新闻媒介的性质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七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把握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和特性,尤其要重点掌握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内容提要: 本章涉及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特性,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基本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基本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难点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有关提示: 共性、个性与特性。双重属性所产生的要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主要设计: 由一般事物的共性、个性导入对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和特性的讲述。 提问:中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带来了什么变化。 为何要强调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中社会效应第一,经济效应第二,最好是两者统一。 讲稿内容: 注意关于共性、特性、个性的说法。从一般到个别。 共性指整个新闻事业的所共有的基本特点;特性指一类新闻媒介较之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个性指一家新闻媒介较之其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旅游新报>案例 《旅游新报》是在重庆市政府主导下,重庆出版集团、重庆旅游文化传媒集团共同出资打造的重庆市唯一专业旅游报媒,被誉为重庆旅游“十个一”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和重庆旅游“5+1”宣传推广平台之一,《旅游新报》每一期都会送达市级领导,以及各区县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手中,是全市各级旅游主管部门了解重庆旅游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媒体。2008年5月,因用汶川地震做噱头刊登违背社会公德的内容而停刊。 严重违背社会公德《旅游新报》被停刊整顿 重庆日报5月20日报道 5月19日出版的第60期《旅游新报》在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刊发了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报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昨日,市新闻出版局根据有关规定,决定给予《旅游新报》停刊整顿的行政处罚。 与此同时,《旅游新报》的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对《旅游新报》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决定免去该报社社长职务,撤销该报总编辑和副总编辑职务,并对相关直接责任人予以除名。 据悉,旅游新报社已通过网络发表致歉信表示,尽管该期周刊系提前编印,但报道严重违背社会公德,亵渎了神圣的民族尊严,伤害了崇高的民族情感,在全社会造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

兰州城市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比较新闻传播学》课程期末考试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 为例 学院名称:传媒学院 专业名称:新闻学 学生姓名:刘晶 任课教师:杨棪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查 《比较新闻传播学》课程论文评阅表 学生姓名刘晶专业新闻学班级103 论文题目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为例 总分评阅教师 评价指标及权重评语得分选题(10分) 论文结构(40分) 论文创新性(20分) 论证(20分) 语言(10分)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 ——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 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为例 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2013年12月25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新闻报道,从报道类型、报道篇幅、报道内容、报道视角这四个方面,对两家媒体报道的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得出中西方媒体在新闻价值、新闻受众观、消息来源的处理、新闻传媒的编排特色四个方面存在差异的结论。通过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的比较,认识不同媒介生态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发现我国媒体的不足与弱点,从而有针对地改进、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运作。 关键词: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新华网《洛杉矶时报》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播手段的不断提高,各国之间信息的交互也愈加频繁,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阔,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从不同国家的媒体获取他们想知道的信息。但是中西方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社会体制、文化差异等不同,中西方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也存在差异。 各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所形成的传统文化节日更是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传统节日对其国家、民族、甚至平民百姓来说都是历史的馈赠,这些节日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东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之间的来往也越来越密切,对彼此国家的传统节日文化也越来越感兴趣。圣诞节属于西方传统节日,如今在中国已经备受重视,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备受欢迎。然而中国人怎样过西方的传统节日,这一话题也无疑会让西方人感兴趣。因此中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这一事件的报道也颇具比较的价值和意义。

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

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 新闻媒体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它可以被民众启动,形成对政府和政治过程的有效制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它可以为统治集团所利用,成为政府控制社会的利器。总的来说,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传播信息、影响舆论、设置议程、政治社会化和监督政府等五个方面。 1.传播信息 报道新闻和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体的首要任务。它以源源不断的报道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变动,延伸了人类的耳目,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应付环境的能力。对于政府来说,媒体把信息传播给全社会,不仅有助于消除隔阂,建立共识,而且有助于公民获取关于当前政治事态的信息,成为“有所知的公民”,为其政治参与提供信息基础。 我们知道,媒体是进行政治沟通的有效工具,因为它比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更具优势。然而,政治沟通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信息传播过程。根据拉扎菲尔德(Lazarsfeld)和卡茨(Katz)的研究,信息传播分为两个过程:每个群体的意见领袖(如教师、牧师和专业人士)谨慎地从新闻媒体获取政治暗示,然后他们在日常接触中把这些暗示和观点传给那些不怎么关心政治的朋友们,由此,政治信息就传播给了每个人。从这种意义上讲,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能否深入地影响公众往往依赖于这些意见领袖,他们是政府所必须触及、影响和说服的对象。当然,电视和网络在一宗程序上侵蚀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它们把政治消息直接带进千家万户。 2.影响舆论 舆论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公众对他们共同关心的某个问题所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的汇集,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各个群体的需求,可以为执政者及其决策提供信息和支持。作为公共权力代理人的现代政府,必须及时对公众舆论作出回应,否则很可能削弱或丧失合法性。 新闻媒体不仅是舆论的表现渠道,而且可以通过对特定事件作广泛而深人的报道以及有倾向性的评论,引起公众对该事件的注意,并动员社会上尽可能多的人就当前话题发表意见,大多数人的意见自然就形成了舆论。媒体,特别是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通过信息轰炸和影像刺激,很容易制造出即刻的公众情绪和公众压力。当美国公众看到科索沃阿族难民的图片、洛杉矶四名白人警察对黑人罗德尼·金拳脚相加的镜头、美军机组人员家属哭泣的画面时,他们无需任何文字翻译和理性解释,便会产生情绪的冲动。这种冲动带来的是美国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政治行动的诉求。 在这种媒体制造的即刻公众舆论面前,决策者往往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极易作出错误的决策。1992年,在加州地方法院宣判白人警察无罪后,当地发生严重种族骚乱,布什总统大发雷霆,要求联邦司法部严惩四名白人警察;事实上,当时有多少美国公众(包括总统本人)知道新闻媒体对罗德尼·金被殴事件的扭曲呢?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美国媒体对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正面报道,对机组人员家属的同情,使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昂;在这种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集体情绪的激发下,美国政府在中国释放其机组人员后,立即翻脸不认人,而且威胁要向中国派航空母舰,以保护美国飞机在中国境内的侦察活动。 新闻媒体这种影响舆论的功能往往被各国政府用来进行政治宣传,力图引导舆论,使其决策获得公众的支持,或者改变不利于其决策的舆论。正是因为此,“媒体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观察者和信使了,它们更是政府里面的主要演员。它们制造、塑造并常常歪曲决策的信息基础”。 3.设置议程 议程设置理论(agenda—setting theory)认为,新闻媒体通过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些问题,能够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由此可以设定社会的议事日程,并从而形成一种舆论压力,迫使政府把这些问题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虽然政策问题不是媒体制造出来的,但媒体的新闻报道会使政府重新考虑问题的优先次序。就如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律师劳埃德·卡特勒在《外交》杂志上所说的:“一个问题无论多么紧要,只要没有什

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视角解读西方传媒的本质-最新文档

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视角解读西方传媒的本质 如今的大众传媒在世界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与特定的社会制度紧密联系,大众传媒的各类活动及影响,均有着其背后的深层意义,因而西方社会科学将大众传媒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更加深广的层面,对大众传媒带给西方社会及其文化的各个方面的诸多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及 阐述,而其中大部分的力量均本着批判的精神来看待传媒,以揭示出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下,大众传媒与个人、社会、文化、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本质特征。 、从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视角看西方传媒 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视角主要重视揭示传媒的文化内涵和传媒作为一种文本的特性。西方社会批评理论中的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结构主义符号学、女性主义、媒介帝国 主义等理论流派均从文化视角对大众传媒进行了批判。其中,法 兰克福学派作为传统批判理论的主流,是第一个将批判学说对准传媒,并将二者密切结合起来的理论流派,该理论流派主要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和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及其分析的方法进行对大众传媒的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大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将涵盖电视报纸广播等在内的大众传媒所制造出的文化称为 “文化工业”,以文化的标准化生产为主要特征,并在其著作《启蒙辩证法》对文化工业的定义做了详细表述,西方标准文化生产 的背后隐藏了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垄断,而大众传媒在这种垄断社会中体现的是被异化了的文化,是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服 务的千篇一律的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操纵大众意识形态的工具,没有任何自主性的。而法兰克福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交往行动理论和公共领域理论,他认为交往行动主 要以语言或符号作为媒介,以言语的有效性要求为基础, 相互 以实现理解作为目的的一种潜在解放力,强调以双向理解模式的理

西方新闻传播史讲义

西方新闻传播史讲义贺新颖 目录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诞生与发展…………………………………… P02 第二章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P07 第二章 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 P13 第四章 19世纪(上):大众化报刊的勃兴…………………… P23 第五章19世纪(中):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 P32 第六章19世纪(下):黄色新闻的泛滥……………………………… P39 第七章 20世纪(上):电子媒介之广播篇………………………… P44第八章 20世纪(中): 电子媒介之电视篇……………………… P51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诞生与发展 Chapter On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 第二节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 第三节文字传播时代 第四节印刷传播 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是怎么产生的? ★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新闻传播是怎么产生的? 一、新闻定义 西方 “It is not news when a dog bites a man, but absolutely news when you find a man bites a dog.” “ Oh!My god!” 中国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传播定义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 commonness or oneness of thought between a sender and a receiver ——Wilbur Schramm 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n Communication 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 人类的思想、观念、情况等社会信息的交流。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 三、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一)生存的需要——报道消息、提供意见 第一个发现熊的人,侥幸未被熊吃掉,不论是为了警告趋避,或是为了纠合除凶,一定要去报告其他的人类。没有语言之前,便用手势报告——我们的文化,也就由此产生。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 (二)生产的需要——相互交流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第十四章 西方新闻媒介的功能

第十四章西方新闻媒介的功能 功能的三个不同含义: 1、功能是指新闻媒介本身的、在它和社会互动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2、功能是指新闻媒介的主持人以及社会上方方面面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希望 新闻媒介发挥的作用,或者说希望新闻媒介成为他们的某种工具。 3、功能是指新闻媒介在其传播过程中在社会上实际产生的作用。 第一节西方学者的新闻媒介功能观 一、新闻媒介的正面功能: 1948年,现代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拉斯威尔在《社会传播与结构》一书中,提出了新闻媒介的三大功能: 1、监视环境。 这是指新闻媒介准确地、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再现周围世界的原貌及重要发展的功能。 监视环境要求准确、客观、及时。 2、联系社会 是指新闻媒介将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环节、各类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应付环境的挑战的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为对环境信息的选择与解释。 3、传递文化 是指新闻媒介将社会成员共同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社会经验、价值观与道德规范等从社会的老成员传给新来者,使社会的文化传统永久延续的功能。 4、娱乐功能(1975,赖特《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 是指新闻媒介为受众提供消遣和乐趣的功能。 前苏联学者E·普罗霍罗夫的三组职能说: 1、思想职能 2、直接的组织职能 3、文化娱乐性职能 二、新闻媒介的负面功能

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和罗伯特·莫顿的《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中认为的负面功能: 1、新闻媒介持续不懈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失去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 实。 2、新闻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3、新闻媒介常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甚至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 4、新闻媒介的负面功能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受众精神的麻醉作用。一方面,新闻 媒介让人沉醉于虚幻的满足之中;另一方面,新闻媒介由此剥夺了人的行动能力。 受众接触新闻媒介的行为方式:信息寻找模式、游戏模式、参与模式。 第二节媒介主持人的新闻媒介功能观 一、政治性媒介主持人的功能观——宣传功能 近代新闻媒介在创始之初,本以传递信息为其主要功能。后来,随着政论报刊、政党报刊的出现,新闻媒介的消息传递功能逐渐被政治宣传功能所取代。因为这类新闻媒介的主持人大多具有坚定的政治主张和鲜明的政治倾向,他们的媒介活动首先是政治活动,作为媒介主持人,他们首先是整治活动家。因此,他们势必利用新闻媒体来宣传其政策、方针、观念。拿破仑将《总汇通讯》变成政府的机关报之举,便是一例。 二、商业性媒介主持人的功能观——盈利功能 当今的西方新闻媒介大多是私营企业,在英、美、法、德等国家90%以上的报纸是私人创办的。在美国,私营广播电台占全国广播电台总数的93%,私营电视台占全国电视台总数的76%。这样的新闻媒介完全是商业性的,它们的主持人是名副其实的商人,对于他们而言,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是盈利挣钱。 三、其他社会团体的新闻媒介功能观 不同的社会成员和团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同样希望利用新闻媒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与媒介主持人直接控制媒介不同,社会其他成员或团体只能间接地影响媒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这种间接的影响只能凭借媒介的广告功能和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5.议程设置理论 答:所谓“议程设置”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所注重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媒介所设置的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7.硬新闻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西方媒介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西方媒介 内容提要:对西方媒介(本文皆略为“媒介”)地位和作用的探讨需要从将其看作单纯的“媒介”中走出来,将其置放到文化发展的生物圈中去考察。如此我们看到,媒介除了给予我们信息和娱乐外,还在媒介着主流意识形态,尤其在殖民主义时期以及当前的文化新殖民主义时期,媒介以其强大的话语权曾经并继续构造着殖民地主体。有过被殖民经历的第三世界,需要从任何简单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或非殖民化运动中走出来,在“新国家主义”的胸襟下,进行一番媒介的反话语“文化更新”的修辞运动,为第三世界的文化发展从媒介角度找到新的思路。 一、实质:媒介帝国主义 从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到现在的电子媒介时代,媒介介入生活的程度日渐深入。媒介进入生活,已经是常识;当自信于自我思想独立性的人群意识到,自己一出口的东西都是媒介的产品或副产品的时候,媒介已经进入思想。除却它给我们的思想提供各种质素外,它甚至已经左右了我们的思想,它们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眼睛——代替你去观察,成为人们的大脑——代替你去思考。尤其是当跨国媒体用他们那无所不及的触角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候,一个问题愈加清晰地推到人们面前:究竟媒介在提供给我们信息和知识以及娱乐的同时,它们还干了些什么?怎么干的?一句话,如何定性这些西方媒介? 关于此问题,早期传播效果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报纸上充斥的并非简单的战时简报性信息,而是双方敌对阵营如何为自我寻找合理和合法性以及如何弱化对方阵营进行的意识形态宣传大战。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纳认为,“新闻稿总是带有某种语言和文化的色调,它以信息的形式隐藏着某种思想,并同时隐藏着某种政治。”而从70年代以后的传播学者愈加认识到:“大众传播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社会或文化都有影响;它可以影响到一个团体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影响它对英雄与恶棍的选择,影响它的公共政策与技术。特别是媒介持续不断的信息传播,能对社会变革产生真正深刻的影响。”早在1965年,非洲独立后的加纳第一任总统、泛非主义(Pan-Africanism)的主要代表,批评家恩克鲁玛(Nkrumah)就曾谈到美国大众传播媒介对非洲的特殊影响:“神奇的好莱坞电影是别有用心的。我们只需要听一听非洲观众在看到好莱坞英雄们屠杀印第安土著人或亚洲人时爆发的喝彩声便可以理解这一武器的有效性。”因此,美国传播学者阿特休尔指出,“我们在考察新闻学信条习俗时,值得记住的一点是:几个世纪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新闻流通是有关自由与权力的重大问题。无疑,语言具有巨大的力量。而错误在于人们声称新闻媒介超然独立,没有认识到它是某些强权势力的代言机构。事实上,这些信条习俗蒙蔽了我们的眼(像所有神话的诱惑力那样)忽视这些根据的存在。”而学者戴维·巴特勒则更是非常形象且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媒介的实质,他说,“传播媒介提供了自由的假象,像一条拴在长皮带上的狗,掩盖了约束的现实。”[1] 当传播学者逐渐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即,媒介所媒介的就是意识形态,那么,另外一系列问题马上就提出来,是谁的意识形态?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在这样的过程中,媒介是中性的还是其他?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系列争论。 认为现代媒介带来了民主如本雅明。本雅明意识到了媒介的平等主义的推动力。在他看来,“电影把艺术作品带给人民。——在电影中,观众站在镜头的位置上,而不是演员的位置上,这便提升了一种批判姿态。——媒介原则是这样的,即作者与观众并非处于固定不变的等级制位置,而是处于可逆的位置,这从根本上瓦解了艺术维护权威政治的主要手段之一。——电影还提升了一些分析习惯——对本雅明而言,媒介的这些特征促进了平等和解放。”[2] 认为媒介是中性的如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的约翰·汤林森(JohnTomlinson)博士。他在其专著《文化帝国主义》中承认媒介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的前提下,认为媒介问题只不过是文化发展深层结构过程的外设(类似电脑的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等,服务于电脑,但为电脑的主机所操纵),用汤林森的话来说,“媒介与文化的关系可以视作是一种微妙的…种种中介的交互作 用?(interplay of mediations)。所以,我们不妨将媒介视作现代文化的…再现?面,而且媒介占据了支配的地位。”[3]也正是这种支配的地位,使得“媒介是最明显的一个目标,因此也就是最为公众所熟知。但也正是危险之处,由于媒介是那么触目可及,我们也就可能认为媒介的种种问题正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质问题,殊不知媒介问题只是更为深层结构之文化过程的指标而已。”[4]而且,“文化的…亲身体验?也包括了家人、朋友的言谈互动过程,也包括了日常生活的物质存活经验:吃·、喝、工作、身强体健、性欲、时间流逝的感觉等。”因此他得出结论说,“评估…帝国主义者?的媒介对于另一个文化所产生的诸般效果,最好不要只狭隘地从媒介帝国主义这样的观点看待,——更为适当的做法,很可能必须将文化帝国主义的现象当作是一个远较宽阔的文化变迁过程。”[5]总结汤林森论述的基本观点,即,媒介作为社会思想的“外设”只能是推动这个思想变动的诸多因素之一,媒介自身绝非在实践着是什么媒介帝国主义,媒介如果不小心帮助、促成了什么帝国主义的话,媒介也是“无辜”的,因此,媒介是中性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在这里我们需要透过现象、超越现象看到制造现象的机制。既然汤林森博士把文化帝国主义放到了所谓宽阔的文化变迁过程中去,那么,我们就从文化变迁人手来分析媒介中性论中存在的悖论。 美国文化理论家伍兹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当环境的改变需要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时,社会文化变迁的必要条件就出现了。”[6]而清华

西方主要新闻传播理论

西方部分经典理论 1.风险社会理论 贝克所说的风险,指称的是完全逃离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它们引致系统的、常常是不可逆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一般是不可见的。风险概念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风险社会的概念意味着:(1)风险既非毁坏也非对安全的信任,而是“虚拟的现实”;(2)一种具有威胁性的未来变成了影响当前行为的参数;(3)风险直接地和间接地与文化定义和生活是否可容忍的标准相联系,它涉及“我们想怎样生活?”这一价值判断;(4)“人为制造出来的不确定性”暴露了国家——政府控制风险能力的匮乏;(5)当代的风险概念关涉知识(knowledge)和不意识/无知识(unawareness/non-knowledge)的某种特殊的综合;(6)新的风险类型可能同时是地区性的和全球性的;(7)日常的认识遮蔽了危险的传播和活动,因此知识和风险的潜在影响之间存在差距;(8)风险社会的概念消除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差异。 2. 媒介功能理论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概括的传播“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美国社会学家C?R?赖特提出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 3.媒介社会麻醉理论 “社会麻醉”是典型的传播功能的失调。拉氏和默顿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每天在读,在看,在听,在思考,但是,他们很容易把这些活动当作现实行动的替代物。他们有兴趣,有知识,接受了众多的信息,也有关于未来的种种打算,但是,当他们听完广播,看完电视,读完报纸以后,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二战”后,西方媒介内容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加剧,“社会麻醉”的观点在此背景下被提出。而随着大众传媒日益发达,这种现象愈加严重。针对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情形,清水几太郎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由“信息的大量复制”所支配的社会,大众媒介的信息潮水裹挟着广大受众,使他们丧失了对重要的公共事物的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大众传播对现代人来说成了一种“心理暴力”。 在这些学者所处的时代,他们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的主流媒体报刊和广播的,而到了今天,电子媒介和网络大行其道,高效率的传播能力、海量信息和广泛的普及,使这种“社会麻醉作用”有增无减。当下社会的人们在各种媒体的包围下,艰于呼吸却又乐此不疲,他们或是感觉不到媒体的“麻醉”,或是甘心被“麻醉”。他们的视线被媒介所牵引,心智空间被媒介完全占据,成为媒体操纵下的“提线木偶”;他们从媒介的虚拟空间中寻找满足感,情感和思想的起伏变化都以媒体内容为“脚本”;他们的现实欲求被不断地刺激和放大,社会行动能力却在不断降低。在《电视与美国人的性格》一书里,美国精

看清西方新闻观的本质

很简单,腾讯网敢**花腾吗?去翻翻美国前几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看看当时美国媒体的那副嘴脸,**到极点,当然,可以随便骂总统,可是有谁可以得罪自己的老板? 是的西方新闻都是为了自己支持的人服务的,打击对手 被政治控制的媒体能代表人民?打死我都不信日本二战时期媒体控制可谓和现在没什么两样,报喜不报忧,这还算正面宣传?清朝后期那些民营报纸才叫自由,苏报案这种事都判4年劳役,还很快释放,到现在怕是秘密处决了 你看美帝那一大堆媒体异口同声的疯狂怼川普,却对他为美国人民提供了多少工作岗位,解决了多少失业人口绝口不提,就知道“自由媒体”是个什么东西了 福克斯新闻、等一系列媒体挺他的你看不见?总统都能被人喷难道不自由?噗……哥,你赢了……我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举了一个例子然后直接加个“等”来表示很多的……你连第二家都找不出来吗? 西方新闻观是完全建立在利益基础上,怎么哗众取宠怎么来,不考虑真实性。 BBC之类的国际性媒体还要点面子,不敢做的太过,一些地区性媒体简直就是满口胡言,不仅仅是歪曲,而是干脆的胡编乱造。 我主要看西班牙语新闻,只要是涉及中国的消息基本都是胡编乱造,不是像BBC之类偏颇性的报道,或者像CNN之类在数据上做手脚,而是从头到尾就是自己杜撰。什么XJP禁止中国人使用刀叉的等西餐餐具,因为是资本主义象征。什么在中国女人被禁止拥有社会权力,包括在银行开户都只能以男性亲属的名义。什么中国人的餐桌礼仪是喝完酒后把杯子扣在头上。怎么离奇怎么写,反正使用西班牙语的南欧国家和拉美国家都很穷,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没钱去中国旅游,他们怎么写都有人信。西班牙为啥要这么黑我国!?又没有日本那样的深仇大恨。种族主义本性外加商业目的的哗众取宠。 哪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有世袭罔替的想法?权势滔天不想传给自己儿子传谁?只是操作不成功和成功的区别,组织结构,思想意识形态一模一样。印度本来就是民主国家,种姓制度是国民守旧思想的残留,是印度政府当前正在大力消灭的一种思想。实行“大政府”的国

(广告传媒)新闻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与政治 (一)定义: 媒介动作流程图新闻传播媒介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 (二)新闻媒介的类型 i. 报纸 ii. 广播 iii. 电视 iv. 互联网 v. 通讯社 vi. 手机 (三)分类说明下: I、报纸 ①报纸是视觉媒介 ②报纸的保存性强 ③报纸的选择性强 ④报纸适合传达深度信息 ⑤报纸的工作程序多而复杂,因而时效性较差 ⑥报纸借文字传播,要求读者有文化,限制了读者范围 ⑦报纸的感染力较弱,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逼真。II、广播

广播通过声音的音量、音调、音色等,可以充分展示广播新闻的个性色彩,而广播自身非语言符号音响、音乐和其他声音的实时应用,更能显现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受性,它甚至可以通过听众的想象和推理塑造出在场的感觉。广播声音符号的优势和劣势始终相伴;声音语言的口头化是得其不容易像文字那样做深度报道。 总结起来,就是:广播视听觉媒介,语言和音响亲切、逼真、生动,具有感染力;广播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可以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做同步报道;广播渗透性好,影响面广,可以不受空间和条件的限制;广播的保存性弱、选择性弱。 III、电视 电视与其他新闻媒介相比,拥有的收受者最多,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介。电视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齐集荧屏,以全能语言的方式让人们同时可以接受声像和文字传播;而它另一突出特点是对收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这就极大地扩展了收受人群的范围,把新闻传播带入了一个普遍收受的时代。与报纸的文字信息相比,电视的图像语言更具有更为直接的信息刺激作用和力量。它以生动直观的形象,绕过人们大脑的理性思考,直接指向人们内心,引发心灵的震撼,产生及时效应。它不仅使得观众的现场干增强,同时大大强化了新闻的可信性。电视在新闻传播方面也存在不足,一些重大新闻或重大新闻的部分细节并不总是可以看得见的,这就意味着电视无法用自己特有的画面方式进行记录,事实上电视不能展现自

中西方新闻写作比较案例

以中美主流媒体报道金正日逝世为例, 从新闻稿件写作业务上比较中美新闻的差异 通过对CNN中文网克里斯蒂安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的报道和新华社发的特稿《朝鲜领导人逝世,不接受外国代表团的吊唁》的报道中分析比较,我得以下一些结论。 克里斯蒂安的报道短短不足三百字和新华社的六百字报道,大致的有着相同的内容。基本主体都是报道金正日逝世,以及葬礼安排的相关情况。但在这个主题下,各自说话的角度很不一样,在内容的组织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仔细揣摩就会发现里面大有文章,既是意识形态的不同这个大前提下决定,更是中美新闻观念不同所结出的果实。 1、CNN的新闻报道可读性相比中方新闻报道更强 中方的报道继承了一贯的新闻消息的叙事方式,消息标题点名主要事件,导语部分介绍主要事实,然后依据倒金字塔结构,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等。 这些耳熟能详更可以说是千遍一律的新闻写作手法,虽然新闻很好的完成了新闻告知的任务,但我觉得新闻写做“以人为本”方面还很有欠缺,即使是中国主流媒体的新闻稿件。从《朝鲜领导人逝世,不接受外国代表团的吊唁》的新闻中我们所了解到的信息都是基本的告知功能,读完后的感觉是:朝鲜死了一个领导人叫金正日。至于这个金正日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他的死会给朝鲜或是世界会有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至于文章中大肆写的什么领导人讲了什么话,葬礼是怎么安排的都不是我所关心的。这是一篇中国时政新闻中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稿件,一样的严肃叙事方式,固定的写作模式,严肃冰冷的信息编码,这对于感性的或是对政治不是那么敏感的受众是毒药,绝对不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关注兴趣。 CNN的华尔街报道文体这种“故事化”“人性化”“贴近性”“强大的信息释放”相比中国新闻界的时政报道而言,更具可读性 美方的新闻《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的消息,内容简短却信息量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信息正是受众感兴趣,也是能唤起受众注意的编码。文中第一句是这样表述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从而确保这个贫穷却拥有核武装的国家稳定的责任,压在了他经验不足的小儿子身上。看到这样的开头,我想读者的神经都会立刻绷紧,心中会马上涌出这样的感叹:朝鲜要出大事了,主席死了,一个不足三十岁的儿子就要继承。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马上被唤醒,就会接着继续认真的研读这条新闻。其次,文章在介绍金正日逝世时有意识的提到了金正日喜欢美食和名酒,这些信息贴近普通群众的生活实践和感受,更容易满足读者贴近新闻,和猎奇的心理。在结尾反面简短的对朝鲜的现况做了分析,如“让这个高度军事化、正遭受着慢性营养不良和电力严重短缺的国家团结在一起。”简短却很公正的评价,如画龙点睛,信息饱满却字字玑珠,真正的做到了一切从读者出发。 在新闻结构方面,是典型的“DEE结构”即Descriotion、Explain、Exclusion。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事业的五种功能、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尤其要重点掌握新闻媒介的几种功能定位,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大众传播理论中几种主要的传播效果的理论。 内容提要: 本章涉及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和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重点、难点: 重点是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难点是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几种代表性的传播效果理论。 有关提示: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新闻事业功能的经典论述。 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主要设计: 由事物的功能导入对新闻事业一般功能的论述。 对新闻事业功能的观点归纳。 对不同媒体不同功能定位的几种组合方式的归纳。 讲稿内容: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必须发挥而且能够发挥的作用)新闻事业是由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就是它的社会功能。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是指:新闻事业对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所能实现的效能。 美国学者唐纳德·肖和米切尔·毕晓普提出“四功能说”:报纸的职能,过去是,现在仍然是: 1)报道新闻;2)发表评论;3)供给娱乐;4)刊登广告。 在对商业化新闻事业有所限制的西欧国家,人们更看重的是前三种功能。日本学者的观点与西欧学者比较相近。 当代中国学者对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理解,除了保留“宣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西风东渐和对本国新闻传播实践不断加深认识的结果,最为一致的认识是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这两种功能,这是新闻事业的核心功能,而在一些子功能(如发表评论与舆论的反映、引导、制造)上,在新闻与信息的关系上,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二、本教材对新闻事业一般功能的阐述P101~103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新闻媒体是依赖“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而生存的,不给社会提供有用的信息,新闻媒体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后面的功能都是建立在这一功能之上。在前面学过的新闻起源中,新闻本身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信息需求。新闻事业作为新闻传播过程中职业化的一种表现,它的首要功能仍然是提供信息。 以这一功能来衡量现有的媒介,来评价它在社会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我国的媒介影响力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经说过,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也就是说新华社新闻发布出去后,在全球都有影响。但是至少我们要参与其中。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新闻媒体告诉我们的,它传达的什么我们看到了什么,进而有我们自己的理解。 这一功能大量通过新闻体现,那么言论中也提供很多的信息。

欧美媒体对“中国模式”评价的意义及启示

欧美媒体对“中国模式”评价的意义及启示 上述介绍和总结表明,“中国模式”已经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乃至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变革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欧美国家如何看待“中国模式”,不仅仅对中国从国际视野中审视自己的发展道路或经验十分重要,而且对我们从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的角度认识“中国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的影响,对中国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模式”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革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在国际国内大局交互作用的形势下,处理好自身存在的国内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欧美媒体中的“中国模式”是一个描述性概念,其内涵和体系结构仍在发展和调整之中,并没有一个完整而统一的认识或定义,更确切地说,是指中国式的发展道路。 对于中国的发展是否已经形成“中国模式”,目前国内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发展中的问题也不少,不宜或还不足以称为“模式”,称为“中国经验”或“中国道路”更好一些。③然而,社会科学意义上的“模式”标准的相对性或不确定性,令人思考世界上的模式都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或问题。有学者因此认为,既然中国现行的发展已持续了30年,发展成就已经得到举世公认,从发展战略到发展方式都有较为成熟的经验,称“模式”也并无不妥。因此,“中国模式”是可以成立的。④也有学者认为,更准确地说,“中国模式”是正在形成中的模式。①目前欧美媒体所评价的中国模式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具有标准形式(即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系统性和成熟性)和可复制性(即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示范性)的发展模式。正如拉莫所说,“中国的发展和富强道路不能由任何其他国家照搬。它仍然充满矛盾、紧张和陷阱。”他强调的只是“中国崛起的许多因素引起了发展中世界的兴趣”。②尽管拉莫在《北京共识》中多次提及“中国模式”,但总体上仍然以“北京共识”来称呼,其中应当自有其考虑。詹姆斯·曼也认为:“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的全然的规模和庞大市场的诱惑力,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比拟。”③因此,目前欧美媒体报道的“中国模式”,准确而言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与“华盛顿共识”相比照的中国改革发展道路或战略路径的基本概括,“中国模式”概括起来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中国模式的基本经验是解放思想与制度创新,以经济改革为先导;中国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中国模式注重渐进性、连贯性、平等性、艰苦奋斗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模式的基本原则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中国模式包含能够促进中国在政治稳定中发展且治理有效的中国特色的政治民主发展模式。 (二)欧美媒体对“中国模式”的报道是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视角出发,总结和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国家发展战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首先,它通过“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一兴一衰的对比分析,表明了“华盛顿共识”的局限性和面临的危机局势,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客观反映。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中国模式”的优越性进一步显现,为中国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对于“中国模式”,欧美媒体有的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有的则将其发展看成一种威胁,但无论如何,“中国模式”都是现有西方理论和话语体系无法清楚解释的,因为在西方人眼里它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模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模式”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相比之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的经济危机、东亚的金融危机、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失败,都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直接相关,而新自由主义正是华盛顿共识的基础。华盛顿共识的失效,不仅说明西方经济政治治理模式的危机,也是西方意识形态相对衰落、西方各国深入反思全球化时代的自身发展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表现。其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奉行独特的现代化战略和改革开放政策,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和政治长期稳定团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