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文化史论文

世界文化史论文

世界文化史论文
世界文化史论文

<<世界文化史>>结业论文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价值和它所反映的欧洲人格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1001班王艳超学号:1011021016

摘要:《伊利亚特》共24卷,15693行,描写了在交战第十年,希腊联军最后攻克特洛伊之前的51天里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特别是“阿喀琉斯(Achilles,古希腊传说中勇士)的力量”。史诗以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Agamemnon)的争吵开始,以赫克托尔的葬礼结束,故事的背景和最终的结局都没有直接叙述。从字面上看,史诗仅着墨于战争双方由相持不下到希腊占据上风这一过程,即只是截取战争最后关头的一个片段在写;

而事实上,史诗的内容是向人们全景式的展现了这场波澜壮阔的特洛伊之战,从开始到转折到结局。。。。。。。。。

关键词:伊利亚特英雄主义历史性价值观

参考文献:《伊利亚特——特洛伊战争》(希)斯蒂芬尼德斯 (Stephanides)

《伊利亚特的故事》谢六逸著

《伊利亚特变形记》缪朗山 (1910~1978) 译

公元11世纪至前9世纪,是古希腊史上的荷马时代,它得名于盲诗人荷马整

理与汇编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伊利亚特》直接

描绘了希腊军队联军同特洛伊人两军对垒的场面,记述了双方历时十年的战争最

为悲壮的一页。相比于《奥德赛》以奥德修斯个人的返乡经历及他和家人对无理

求婚者的斗争过程为叙述内容,虽不能说前者更好,但不容质疑的是,《伊利亚

特》对文明展示的视角是更为国家化、宏大化的。

(一)价值——多方位的意义审视

作为一部所记事件如此久远而重要,所述内容如此恢弘而丰富的传奇性史诗,对它的价值的认定,我想,站在人文学的领域,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审视而最终给予其卓然的肯定与评价都是无可厚非的。此处,我提出文学、史学、哲学、美学四个方面,浅析一下《伊利亚特》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与意义。(1)文学价值

荷马不是古希腊第一个诗人,但却可以说是古希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在他之前,没有一部像《伊利亚特》一样规模如此宏伟、构思如此精致、语言运用及表达如此成熟的史诗作品。今天,荷马史诗被认为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已经成为欧美叙事诗的典范。用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解剖的眼光来看,伊利亚特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宏观构思上:严谨有度、巧制精编,处处昭示着这是经作者缜密思虑后的产物。《伊利亚特》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之久,内容庞杂,然而却显得线索清晰、主题明确、中心突出,这是由于诗人在进行题材处理和谋篇布局时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某一段时间、某一个事件、某一个人物身上,从而把纷繁的情节和画面浓缩为一个浑圆的整体。比如,第五卷中,在人喊马嘶、刀光剑影的战场上,荷马始终把目光聚焦于狄俄墨得斯,描写他的豪勇和冲杀。我们还发现,诗人是把十年的战争集中到最后51天来写,又把这最后51天突出为最关键的20几天,而这20几天的重中之重又不过4天而已。相比于过去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流水账”,这种电影似的层层推进的技法实在堪称一大创举。

第二,情节安排上:跌宕起伏、有曲有折,避免了令人乏味的平铺直叙。从宏观上看,整部史诗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端点经历了两次大的转折,正如我前面所讲,这造成了战场形势一降一升的“大波动”。而从微观上看,一些局部区域也还存在着类似的“小波动”。比如第二卷中原本“很可能冲破命运的制约,实现回家的企愿”的希腊士兵们,最终却被俄底修斯阻拦了;又如第三卷中,前一秒还在沙场与墨涅劳斯血腥拼杀的帕里斯,后一秒却被爱神掳送回宫居与海伦寻欢作乐去了…………..而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波动,构成了史诗不同寻常的、精彩绝伦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延展,我想,这也是荷马史诗得以为人所爱、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

第三,人物刻画上:鲜明、细腻,栩栩如生。“鲜明”是指诗中人物性格突出,比如阿喀琉斯是英勇冲动的,赫克托耳是敢于担当的,俄底修斯是足智多谋的,阿伽门农是刚愎自用的等等。“细腻”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诗人善于表现人物主导性格之外的其他性情。如一向阳刚勇武的阿喀琉斯会因布里塞伊丝被抢而哭哭啼啼,“悲痛交加,睁着眼泪汪汪的眼睛,远离着伙伴,独自坐在灰蓝色大洋的滩缘………”;又如阿伽门农也有勇于自责的时候——第二卷第39页,他说道:“为了一个姑娘,我和阿喀琉斯竟致唇枪舌剑,而我还率先动了雷霆。倘若我俩能齐心合谋,特洛伊人就难以继续躲避灭顶的重击,一刻也不能!”“细腻”的第二层含义是指诗人善于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并且总能将之准确的表现出来。比如第二十四卷中普里阿摩斯来到希腊军营,希望阿喀琉斯归还赫克托耳的尸体。他“展臂抱住他的膝盖,亲吻他的双手”,

而“阿喀琉斯此时表情愕然,望着普里阿摩斯”,“众人面面相觑,惊诧不已”。后来,“老人一番诉说,在阿喀琉斯心里催发了哭念父亲的激情。他握着老人的手,轻轻的把他推开;如烟的记忆,笼罩在他俩心头。老人蜷缩在裴琉斯之子的脚边,哭悼着杀人的赫克托耳,而阿喀琉斯则时而哭念他的父亲,时而悲悼帕特罗克洛斯的死亡;悲戚的哭声在营棚里回转。当卓越的阿喀琉斯流够了辛酸的眼泪,恸哭的激情随之离开了肉体和心灵——他从座椅上起身,握着老人的手,把他扶站起来,看着他灰白的须发,心中泛起了怜悯之情……..”可见,在这里,无论是普里阿摩斯还是阿喀琉斯的心理活动都是极为复杂的。而诗人将这种“复杂”通过表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完美的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总之,是这种“鲜明”与“细腻”的二相叠合才构成了史诗人物的生动鲜活,我们仿佛真切的看到一个个英雄从字里行间跃然而起,徐徐走来。

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日后西方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源本”式的影响,从而彰显了《伊利亚特》的文学价值。

(2)史学价值

尽管《伊利亚特》最初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而流传下来,但文学是对社会的反映,因此,它的史学价值同样彪炳千秋。

由于荷马时代是古希腊史上的“黑暗时代”,社会经济呈现出衰退状态,没有城市、没有宫殿、没有文字,所以保留下来的无论是考古资料还是文献资料都非常贫乏。这样,作为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尤其又是一部大部头的史诗,它的史学价值首先便在于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历史,使之为后人所知;其次,它也弥补了因材料稀缺而导致的古希腊史研究的一页空白,成为了史学工作者了解和研究那段历史最基本最重要的材料;再次,由于荷马史诗的故事初步形成于前8C,前6C首次成本,至前3C最终考订,因而在几个世纪的传唱过程中,它杂合了迈锡尼时代晚期和荷马时代的文明。这样,荷马史诗所载的内容便成为了衔接两个时代的关键,也在很多方面体现出了这种时代过渡的特点,这是十分独特的。比如荷马史诗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形态为父系氏族公社,生产工具上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军事民主制之下公民大会中的成员、贵族会议中的成员和总首领的权利、地位、义务、三方的关系,乃至当时的社会道德、夫妻关系在时代大背景中的状况等等;然后,史诗涉及的领域宽、内容丰,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为我们全方位深层次的“立体研究”提供了可能。于是,战争史、经济史、社会史、宗教史等等领域的学人纷至沓来,在书中放大了眼睛寻找信息,以培植新的学术成果;最后,《伊利亚特》在考古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值得大书一笔,因为正是在它的指导下,施里曼先后发掘出了特洛伊遗址和所谓“阿伽门农的宝藏”,成为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当然,这也反过来证实了荷马史诗的真实性。此外,相比《奥德赛》,《伊利亚特》以国家为单位直接描写了恢弘的战争冲突,这种文明展示手段使后代史学研究者在研究二书时往往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伊利亚特》正面介入,对《奥德赛》则侧面介入。我想,这对于多样的史学研究方法的启迪和开拓有积极影响。

(3)哲学价值

我认为,《伊利亚特》的哲学价值可以概括为两个的方面——宗教神学的奠基和人本意识的滥觞。

希罗多德说荷马和稍后的赫西俄德是古希腊神学的奠基人。在《伊利亚特》中,荷马描绘了众

多神灵,而又不仅仅着墨于表现他们对战争进程所发挥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在整部史诗中,诗人一方面尝试着厘清其谱系,另一方面还极力将神灵人格化。可以说,赫西俄德的《神谱》是在荷马史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而从本质上讲,神和人的区别只有两点:神可以长生、神有法力。而人所有的七情六欲,神同样具备。比如第十八卷第434页,当阿喀琉斯因帕特罗克洛斯之死而愤怒,其母塞提斯也生发极大悲痛和担忧,她说:“姐妹们,奈柔斯的女儿们,听我说,听我唱,唉,我的苦痛和烦恼!了不起的生育,吃尽苦头的母亲!我生养了一个完美无缺、强健剽悍的的儿子,英雄中的俊杰,…………然而,我却把他送上弯翘的海船,前往伊利昂地面,和特洛伊战斗!我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见不到他回反自己的家园……..”又如第十八卷第348页,当波塞东听闻宙斯要求他退出战斗、返回深海的命令后,竟“怒不可遏,嚷道:‘真是蛮横至极!虽然,他很了不起,但他的话语近乎强暴!………所以我没有理由唯宙斯之命是从!’”;再如该卷第346页赫拉曾评价宙斯是“多么固执和傲慢”,第二十四卷第546页,,阿波罗因赫克托耳之死曾悲愤交加的指斥众神为“狠心的神祗,残酷无情的天尊”。可见,《伊利亚特》中的神不同于东方的神——具有完璧无瑕的品德,处于与世无争、超然物外、无忧无虑的极乐状态。相反,他们有血有肉、爱憎分明,这正构建起古希腊神学一大鲜明的特点。而正因为神有着人的性格,所以他们会凭着自己的心意主导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一切,这种理论表现了时人古朴的唯心主义哲学观。

(4)美学价值

伊利亚特中的美为三大类:人体美、物件美、景象美。而这三大美,不仅深刻的影响了后世西方人的美学观念,甚至可以说为他们的审美确立了典范,至今,能在生活中感受到。

首先,人体美分男性美和女性美。在《伊利亚特》中,男性美的典范首推阿喀琉斯,他有着“俊美、高大挺拔的身躯,就像神明一般”。事实上,荷马笔下的英雄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即“膀阔腰圆,力大如牛”,他一次充分张扬着他所推崇的纯粹阳刚和勇力的男性美。而女性美的代表非海伦莫属。史诗中,她的一举一动都流露着动人的纤柔和妖娆。其实,荷马对人体之美进行表现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映衬人物性格。充其量还可以凸显人的健美、力量和存在价值,比如文艺复兴时,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就是基于这个目的而创造的。不过发展到后来,它渐渐独立出来,日益成为了现代欧美人的一种主流审美标准。我们似乎可以从一双手拦阻列车脱轨的蜘蛛侠或以一身发达肌肉著称世界的斯瓦辛格身上,看到臂腕强健、体格壮实的阿喀琉斯的影子;又或者从蒙娜丽莎的微笑里感受到长裙飘舞的海伦的惊鸿一瞥!

其次,《伊利亚特》还提到了当时古希腊人使用的许多物件,诸如裙袍、头盔、铠甲、枪矛、战车等等,诗人把这些东西刻画得十分精美。比如第五卷第124页有一段对赫拉的战车的描写:“赫蓓出手迅捷,把滚圆的轮子装上马车,每个车轮由八根条幅支撑,青铜铸就,一边一个,装在铁质的轴杆上。轮缘取料永不败坏的黄金,外沿镶着青铜,一轮坚实的滚圆——看了让人惊赞不已。银质的轮觳围转在车两边,车身上紧贴着一片片黄金和白银,由两根杆条拱围,车干闪着纯银的光亮。”

再比如第十卷第277页对俄底修斯的皮盔的描写:“取料牛皮,里层是纵横交错的坚实的皮条,外面是一排排雪白的牙片,取自一头獠牙闪亮的野猪,衔接齐整,做工巧妙、精致,中间垫着一层绒毡。”对这些物件的细致描写,一来反映出时人的审美已达到一个比较细腻的高度,而来也体现出当时工艺技术的精湛。比如第十八卷中,赫法伊斯托斯为阿喀琉斯打制铠甲,第一步是用“二十只风箱对着坩埚吹呼”,“喷出温高不等的热风”;第二步是“把金属丢进火里,坚韧的青铜,还有锡块、贵重的黄金和白银”;第三步是“把硕大的帖板搬上平台,一手抓起

沉重的鎯锤,一手拿稳了钳夹”,冶煅甲械。先是战盾,然后是胸甲、盔盖、脊冠和胫甲。这里,为我们真实的还原了当时金属冶炼的基本生产流程。

最后,《伊利亚特》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它对农耕景象的描绘。在连编累牍的对战争场面的叙写之余,诗人对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的展现令我们心旷神怡。比如第十八卷中,他写了“广袤的平原,肥沃、深厚的农田”,人们在上面忙碌的收割,有“果实累累的葡萄园”“呈现深蓝的颜色”,姑娘小伙们带着天真的笑容,乐师们在弹拨竖琴………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对过去幸福日子的回忆,总之,这样一些祥和宁静画面与残酷暴烈的战争形成了强烈对比,鲜明的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态度。同时,也给读者带来赏心悦目的愉悦

第二部分《伊利亚特》所反映的欧洲人格

荷马史诗又被称作“英雄史诗”,因为它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其中,两个

丰碑式的人物即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他们的性格鲜明,有异有同,一起堆砌出

当时乃至后世欧洲人的基本人格。

在我看来,阿喀琉斯是一个典型的性情中人。他冲动、易怒:当布里塞伊丝被抢,

他坚决退出战斗;当帕特罗克洛斯被杀,他狂烈的重返战场。一“出”一“进”

都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他无畏、固执:退出战斗后,总是面对希腊方面损兵折

将亦绝不返还,冷眼旁观;他不顾母亲的苦苦哀求,明智赫克托耳死后就是自己

的死亡,仍然要杀之而快。他暴虐、骠悍:赫克托耳死后,他还疯狂地对尸体发

泄仇怨;第二十一卷,因阿波罗阻挠了他杀人,他竟不顾一切的追杀太阳神。他

直率、真实:布里塞伊丝被夺,他竟为之“泪眼汪汪”的伤心难过;闻知帕特罗

克洛斯死讯,他跪倒在地、手扯头发、失声嚎啕,痛苦之情表露无遗。这是一个

硬汉的泪水,多么震撼人心的力量。赫克托耳是一个爱国爱民爱家的责任感极强

的人,并以之为原则。他有作为、敢担当。他冲杀在两军之间,英勇无敌,成为

特洛伊人最有力的保卫者;和妻子的诀别催人泪下,尤其是抱起儿子逗乐的一瞬

间,父爱奔涌、闪光,这是全诗中最能体现他“爱家”的一幕;他断然拒绝父母

的乞求,坦然步入与阿喀琉斯决斗的战场,也是他的坟墓,这一个“断然”、一

个“坦然”又使读者分明触到了那份“荡气回肠”。

以上是分析两位英雄的个性,而我的重点不在于此,在于探讨二者之间是相对立

还是相统一的关系。有人说,像阿喀琉斯那样一个为个人荣誉、利益、友情而战

的人是属于利己主义的;相反,赫克托耳则属于利他主义。其实,这并非荷马意

欲着力表现的初衷。他是想在对这两个或两类英雄的塑造中,勾勒出完整欧洲人

格之下的两个面——阿喀琉斯代表社会对个人诉求或权利的认同;赫克托耳则象

征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性和责任心。他们本不是对立的,我们也不应一味将之区别以待,说阿喀琉斯是一个“西方式英雄”,而赫克托耳则更接近于“东方式英雄”,甚至说史诗中阿喀琉斯杀死了赫克托耳意味着西方人格打败了东方人格。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属于一个主体——荷马时代的欧洲人。由此,我们可以说,这也是当时欧洲人格的一大鲜明特点——同时强调人社会的责任和社会对人的满足。后来,罗马共和国时,更明确定性:人是拥有权利与责任的公民。尽管现在看来,欧洲人成天在向世界呐喊“人权”、“民主”,似乎已经更强调人的权力性,而实际上,这是文艺复兴以来,他们有意识的将古希腊人格中并举的“权利和“责任”中的“权利”部分独立出来予以放大的结果。而无论是强调人的权利还是强调并举人的“权利”与“责任”,都与我们中国不同。自古以来,我们便一直在强调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以致几乎淹没了自我意识。特别是儒家哲学的人格典范——“君子”、“仁人”,这要求人们要到的是“爱人”、“克己复礼”…..强调要对别人好、为别人着想,甚至不惜牺牲自我,这叫“义”。

不禁思考,以前学者们强调的,形成不同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而读完荷马史诗,我们倒重新审视这个观点。我觉得还是应该落脚于“人”的角度去看待。梁簌铭先生在《东西方文明及其哲学》中说:“文化的区分本质在于译者克服外在障碍和满足自己欲望的态度与方式。”这就是说,是不同的国民人格铸就了不同的文化。就像同是工人,为什么思想观念还是那么大呢?同是学生,为什么衣着风格迥异?是不同性格决定的。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人格差异?这种人格差异又是如何在历史上一步步形成的?我们可以另作研究。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定稿 2012年新稿

原文来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5018009.html,/news/dianda/2012-06-27/122.html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2010春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姓名: 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X 分校:河西分校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 XXXXXXX 时间: 2012.XXXXX

目录 内容摘要 (2)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3)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3) 二、激励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5) 三、学习心得体会 (8) 四、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内容摘要 管理是组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组织、意识,不断的进行协调的活动。管理作为协同各个成员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管理学又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是从事管理活动的部门、单位、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所以,管理方法要多样化、要讲究艺术。本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讲理论联系实际。第三部分学习心得体会。第四部分结语。本文从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各个方面对管理学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解释。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本书讲述了十三章的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做了概括和理论总结: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管理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等等。这些学派主要是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 第三章、计划 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计划工作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的特征。其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并拟订实现目标的方案、措施。 第四章、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

世界文明史期末论文

世界文明史期末论文 通过一个学期对世界文明史的学习,我对世界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加了很多人文知识,丰富了思想。 课堂上主要教授了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海文明,犹太文明使我对各种文明有了充分的认识,老师还在讲述过程中适当加入了许多神话故事,体现了各种文明的特色,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各种文明。 在已经学习过的各种世界文明中,相比之下,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古代埃及文明。 一、金字塔 说到埃及,大家一般都会想到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 金字塔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文字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呈梯形分层的,因此金字塔又称作层级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在最早的时候,马斯塔巴是埃及法老死后的永久性住所。到了后来,埃及人产生了国王的灵魂要升天成为神的观念。 “为他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明文》) 金字塔就是把法老送上天的阶梯。 与此同时,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的光芒,金字塔的角锥体形式所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光芒,表示了埃及人民对太阳神的崇拜。 “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金字塔明文》)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寝。作为统治者的法老们不仅想在活着时统治人间,而且还想在死后成为神,主宰阴界。因此,法老死后,便将内脏取出,浸以防腐剂,再填入特制香料,制作成木乃伊,将尸体长久保存。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寝。 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于约公元前2664~前2180 年,在古埃及之都孟菲斯之北不远的吉萨、塞加拉、拉苏尔,梅杜姆以及阿布西尔等地都有大量的遗址。 在众多金字塔中,最为著名的是吉萨大金字塔,它位于开罗西南约13公里的吉萨地区。这组金字塔共有3 座,分别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二代法老胡夫、第四代法老卡夫勒和第六代法老孟考勒所建。 金字塔十分宏伟壮观,巧夺天工,有人觉得仅凭古代埃及人的技术是不可能建造出金字塔的,他们怀疑金字塔是外星人造出来的,或者是更远古的人类留下的。 二、宗教 要了解古代埃及的文明,就必须知道古代埃及的思想,知道古代埃及的宗教。 宗教是古埃及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古埃及历史。赫利奥波利斯、孟菲斯、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小论文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列材料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甲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乙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丙 始皇比孔子大得多,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整理自高教社《中国古代史》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王家、耕华、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明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三、寄望中兴的居正改革 四、鼎革之际的危机与困局 第三节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二、海禁与“倭寇” ……… 四、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管理学原理论文--张丽敏

金陵科技学管理学 课程作业 题目:战略及商业模式分析研究报告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考查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姓名:张丽敏 学号:1407101036 专业:14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成绩: 指导老师:朱骅

战略及商业模式分析研究报告 ----老凤祥总体分析 张丽敏 中文摘要:老凤祥是中国珠宝的十大品牌之一,近几年来年营业额持续位列第一,作为中国首饰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珠宝门类最全、文化底蕴最深的珠宝 首饰龙头企业,老凤祥通过新的管理模式,及时根据外部环境调整企业的战 略方向,最终确定了以品牌为导向的战略模式。 关键词:老凤祥、发展战略、swot 一、引言 老凤祥作为中国珠宝第一大品牌, 2012年营业额255亿,2014年营业额328 亿。创业于1848年的老凤祥已走过了160多个春秋,是中国首饰业的世纪品牌。 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正是由创始于1848年的老凤祥银楼发展沿革而来,其商标 “老凤祥”的创意,也源于老凤祥银楼的字号。如今老凤祥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科工 贸于一体,拥有老凤祥银楼有限公司、老凤祥首饰研究所有限公司、老凤祥珠宝首 饰有限公司、老凤祥钻石加工中心有限公司等20多家子公司,首饰厂、银器厂、 礼品厂、型材厂四个专业分厂,以及60余家连锁银楼、300多家专卖店和1000多 家经销商的大型首饰企业集团。 二、珠宝整体局势(老凤祥外部环境分析) 中国珠宝首饰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停滞、恢复、发展三个阶段。在20世纪 80年代以前,我国珠宝首饰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始终没有得到什么发展;在80 年代之后,我国珠宝首饰行业经历了近十年的恢复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珠宝首饰行 业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性发展;从1990年至2000年中国珠宝首饰业才开始真正地进 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后在 2000年至2008年之间,中国珠宝首饰业又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在这个 时期中国珠宝首饰行业真正的走向壮大。

世界经济史论文摘要

《新世界的制度、要素禀赋和发展道路》论文摘要 Introduction 在欧洲人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新世界建立殖民地时,最有学识的观察者认为相对于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区,北美洲更有发展潜力。虽然制度性的人均收入评估没有在大多经济体内建立起来或者建立得很粗糙,但是据资料显示直到欧洲人在如今的美国和加拿大建立殖民地后几世纪美国和加拿大的经济领导地位才显现出来。1700年,墨西哥和北美英属殖民地在人均收入上相等,而巴巴多斯和古巴分别比美国高出50%和67%。美国虽然在1800年超过了拉美的大部分国家,但是仍落后于加勒比国家。而1790年的海地似乎是美洲人均收入量上最富裕的国家。直到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和加拿大与美洲其他地区的差距才逐渐拉开,1900年开始这一差距更是成比例的显现出来。 学者们在研究北美与美洲其他地区差距产生问题时经常注重制度的分析,也强调影响不同地区发展的其他因素如财产权的保护、社会腐败程度、金融部门结构、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社会资本量和人们更倾向于努力工作还是创业。但是对于制度的产生学者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是宗主国的宗教和民族传统导致的。反对者认为这掩盖了具有同一民族传统地区的差异。 民族传统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事实上比预期的要弱。在殖民时期,人均收入最高的是加勒比地区,而其内部虽然有多个殖民国家,但是差异并不大。英国制度的优越性通常通过美国和加拿大表现出来,但是英帝国内部的其它地区工业化也是很晚的,因此英国制度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西班牙属殖民地也有类似的情况。 由于相同的民族传统内存在着经济上的差距,学者们在不否认民族传统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初始条件和要素禀赋对制度化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新的研究重点是,环境的不同究竟如何导致了不平等的程度以及这种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和如何影响制度化的进程。新世界所有的经济体开始都占有相对于劳动力数量的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也有较高的人均生活水平,但是资源禀赋的其他方面并不相同,这意味着从一开始他们的财富、人力资本和政治力量就是不平等的。 From Factor Endowments to Inequality 欧洲人对美洲的探索只是他们在人烟稀少和缺乏防御的地区寻找经济机遇的大规模和长期的活动的一部分。欧洲人通过不定期的远征和建立永久性基地来索取赔款、探寻资源和其他利益。无论是从国家政府还是私人代理的角度来看,彻底的新生环境以及大量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洲际的劳动力与资本的流动所引致的巨大的组织问题都促使了制度上的改进或创新。对于各殖民地相同的是劳动边际产出,这一点已经被历史上前所未有数量的从欧洲和非洲横穿太平洋前往美洲的不顾高交通成本的移民证明了。 从15世纪到18世纪有超过六百万到新世界的移民,其中超过60%的是不自主的非洲奴隶。由于奴隶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是竞争的,奴隶最终会流向那些它们产出最高等地区。占有和使用奴隶是没有严肃的民族和文化障碍的,而且奴隶在主要的欧洲的殖民地是受欢迎的。1580年前只有20%的移民是奴隶,而1700年到1760年间这一比例上升到75%。奴隶的作用的突出和在向葡萄牙、法国、和尼德兰的移民中比例的增加以及英国在美洲殖民地的持续优势,反映了殖民地时期各殖民地向世界市场供给产品的专业化趋势。因为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生产获利多的的产品和大规模的奴隶种植园的建立,这些殖民地吸引了大量的奴隶的涌入。的确,有一些重要的殖民地没有非常的专业化,仅仅是西班牙在南北美大陆的殖民地(有一些关注银矿和其它矿的劳动力)、大西洋中部的新英格兰和英法在加拿大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很少依赖于奴隶的劳动力绝非巧合。 用大量奴隶进行专业化生产糖料和其他高产作物的经济拥有新世界的人均收入。最主要包括西印度群岛的国家,也包括南美的一些国家。他们在历史上就专业化生产这些作物,而

管理学概论结课论文

管理学概论结课论文 关于行政管理 摘要:在如今行政管理实践追求以人为本理念的条件下,行政管理理论中出现 的解释方法和批判方法对推动行政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对建筑在实证主义认知论之上的传统研究方法,尤其是结构一功能主义方法的局限性进行检讨的同时,提出解释理论和批判理论对行政管理研究各理论和方法的相互吸收与借鉴,并共同促进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对完善行政管理者和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改进行政管理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实证论,解释视维,批判视维。 在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领域,学者们经常使用“典范”(Paradigm)这个词,也许是作为引起人们注意力的一种方法,此词经常出现在各类专著和文章的标题中。但是,由于缺乏创造性,许多学者所揭示的典范架构常令人失望。这类典范通常是一些旧的观念的再包装,再加之植根于传统的结构一功能主义、开放系统理论(或新系统理论),因此,只注重于对人的行为和组织现象做一种决定论的阐释。这类典范之认知力实质是一种实证论的探究方法,目的是把人们的组织经历加以客观化,由此来证实科层制的工作绩效。需要说明的是,该文在此决不隐含这样的意思:观念重组和经验资讯的呈现在本质上并不重要。相反地,只要能够对社会情境之中的各类涵义予以清晰划分,只要能够对人类的沟通、管理活动和公共福祉进行改善的话,那么这类工作就是重要的。 尽管存在着理论视维的分裂状态,但是可以说,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现象研究中的以宏观或中观为取向的制度方法和功能方法仍占有主导地位,因为其范围和方法能够为行政管理学者和实践者所接受。事实上,实证论和管理取向的思想在行政管理研究和著说中是显而易见的。更进一步说,这类思想方式与主流行政管理中的

中国文化史论文

《中国文化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及其 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学院: 系别: 指导老师: 年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摘要 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数学这门科学,人类的历史就无法展开,它不仅在学术层面上重要,更对我们绚丽多彩的文化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中国古代数学文化作为世界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引领着世界数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虽然中国古代数学最终走向衰落,但它的辉煌毕竟不可磨灭。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及中国古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并试图分析中国古代数学走向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古代数学文化著名数学家数学著作走向衰落的原因对当代的影响 Abstract Mathematic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We can say without aggregation that if there is no math, human history will not be able to launch, it is not only important in academic level, it also plays a major role in our colorful culture.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s mathematics culture,The mathematical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 l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mathematics culture and it laid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mathematics. Although eventually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declined, it’s brilliance will exist forever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some famous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ians and some famous mathematical works in ancient China and is trying to analyse the reason why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declined. Key words: mathematical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 famous mathematicians mathematical works the reason to decline influence to the modern society

管理学期末论文

管理学原理 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建立良好的组织沟通机制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 学生姓名:谭超跃 指导教师:张雪峰 成绩: 完成时间:2012年6月6号

建立良好的组织沟通机制能带来什么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许多组织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致使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阻碍了组织的良性发展。良好的沟通有利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调力,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性作用,使整个组织能够围绕终极目标良性运作。本文主要对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的分析,就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组织沟通凝聚力沟通机制 一、沟通的重要性 在组织运行和管理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机制能够提高组织运作的效率,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沟通在现代化管理和组织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稳定员工思想,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沟通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进行社会交往是人的需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和不可或缺的环节。缺乏沟通会使人产生孤独感、没有安全感,甚至造成人格的扭曲,不利于人的发展。良好的沟通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消除焦虑,促使人们的相互了解,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2、有利于管理民主化。沟通有利于组织民主化管理的开展,管理民主化会进一步促进组织内部的全方位沟通,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增强彼此间的了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使员工及积极参与到组织的管理中来,提高组织操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使组织运行的更加合理。良好的沟通可以改进领导的管理方式,又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3、有利于建设高绩效的团队。高绩效的团队是组织应对各种风险,促进自身发展的基础。沟通可以把具有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个体打造成一支强有力的团队,使他们可以为组织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4、有利于减少组织内部的冲突。在社会就交往过程中冲突在所难免,对一个组织而言一定的冲突有利于组织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管理着如何对冲突进行管理和引导,把冲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并使之朝着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此时高效的沟通可以减少组织内部不必要的冲突,降低内耗,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5、有利于增强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当今世界局势变幻莫测,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组织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如何应对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危机成为了组织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沟通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通过对多不同观点进行整合和创新,可以找到应对危机的新方法,提高危机的管理水平。 二、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在沟通过程中,由于沟通主体之间的知识、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沟通无法有效地进行。沟通中存在的障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信息筛选。信息发送者为了使信息的发送对自己有利,往往有意操纵信息的情况。比如说,一个企业主管在向上级汇报情况时,往往都是上级想听到的信息,在向下级传达信息的时候,通常都是他愿意让下属知道的那部分。这样一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赏析论文

曲阜市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助教:×××(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时间:2015年1月20日

曲阜市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摘要: 文化影响力逐步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软实力”。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宝贵的财富,如果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与集中合理的展示,不仅能展示城市独特的文化,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助力。曲阜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列为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孔府、孔庙、孔林”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综合原始文明、古城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类型文化遗产,在中国历史与文明进程中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对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的保护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 曲阜;三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正文: 一、前言: 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1982年,成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虽然比较小,但知名度和影响力却是世界级的。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古老朴素的城市风貌闻名海内外,受到国内外各界尤其是学术界的重视。笔者的家乡距离曲阜非常近,基于对曲阜的了解,对其城市保护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以及不足之处进行简单剖析,并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进行回顾与思考。 二、城市历史要素 2.1城市自然环境 2.1.1地形地貌 曲阜北、东、南三面环山,有凤凰山、九仙山、石门山、防山、尼山等百余座山头分布,中西部是泗河、沂河冲积平原,位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构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基本地势。境内最高点是北部的凤凰山,海拔548.1米,最低点在西南部的程庄,海拔47米,城区中心海拔60.5米。 2.1.2自然气候 曲阜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温带季风影响显著,冬天干冷,夏天闷热,春秋季节短暂。

历史论文题目

历史论文题目 中国古代史 1、春秋战略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2、试论战国时期商业发展 3、韩非的社会发展观 4、秦朝的思想统治政策 5、浅析秦汉经济的特点 6、试析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 7、汉代的思想统治政策 8、两汉时期匈奴败退的原因探讨 9、试论王莽的私属改制 10、评价诸葛亮 11、曹操的用人政策 12、隋文帝、隋炀帝研究 13、隋代的历史地位 14、试析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5、试析长安城的历史演变过程 16、试论唐代官府手工业发展的原因 17、唐宋城市类型与新型经济都市——镇市的建立 18、唐代宦官问题研究 19、唐代的童子科 20、唐代的县尉考 21、中国佛教的平等观 22、唐代妇女的信仰

23、唐代河东道县令的出身 24、五代时期南中国经济发展及条件 25、《太平广记》中的再生观念 26、南宋能长期坚持抗蒙(元)的原因 27、南宋的武举制度考 28、宋代的监察制度 29、对朱元璋的评价 30、明代的军事制度 31、明代督抚制度研究 32、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因素 33、试论历史上交通运输与经济都会发展的关系 34、略论明代盐商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35、明代的倭寇 36、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流民 37、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38、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39、如何看待清朝前期的“盛世” 40、乾嘉学派的史学成就及其影响 41、礼仪制度问题的探讨 42、古代文化史中所蕴涵的古典美学思想 43、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44、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 45、明代的重典问题 46、清代儒学研究 47、清政府对“龙兴之地”的管理

管理学结课论文

管理学结课论文“Z理论”及其对构建中国管理模式的启示 姓名:李龙威 学号:201201110115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老师:裴广一

“Z理论”及其对构建中国管理模式的启示 [摘要]:威廉·大内的“Z理论”是一本研究美日管理差异的经典著作,在这本经典之作问世后经过三十年的管理实践和理论发展,Z理论作为管理学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Z理论中的比较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在构建中国管理模式方面Z理论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威廉·大内;Z理论;比较管理理论;中国管理模式 Z理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首次问世到现在二十一世纪,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Z理论的核心理论不断被企业所改造,完善或者抛弃,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Z理论中的很多核心内容,比如缓慢的升职评估,终身雇佣制,以及非专门化的职业发展模式等,这些东西在被企业学习之初并没有完全被采纳,至少是很多人对其中的制度设计持怀疑的态度,并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所谓完全Z理论化的改造,很多人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迁,Z理论的说服力以及支撑Z理论被重视的外界环境也随之消失,因而Z理论正逐步地被现代的企业所抛弃而慢慢地推出现代企业管理的舞台。那么,Z理论对于当代的企业管理真的毫无作用了吗? 对中国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没有启示了吗?本文将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一,Z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内容 (1)Z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美、日企业的比较研究对象是美、日的知名企业,研究方法是以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为模型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在比较研究中他发现,在当时的美国企业里,一般来说,科长、经理等企业的管理者都一致认为,他们应该自己当担起决策的责任。大多数机构实行一种“局部关系”,即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仅涉及对完成特定任务直接相关的那些活动,而其他的关系却少之甚少。大内把这种由领导者个人决策、员工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的企业称为A型组织。他认为,当时研究的大部分美国机构都是A 型组织。 然而相反,在研究日企时,他却发现日本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譬如日企重在实行长期或终身雇佣制度,使员工与企业同甘共苦、共命运;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同时为职员提供非专业化的经历道路,培养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多专多能人才;除此之外,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既要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会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在进行决策的同时,采取集体研究的决策过程并对-件工作集体负责。如此而来,使人们树立了牢固的整体观念,员工之间平等相待,每个人对事物均可作出判断,并能独立工作,以自我指挥代替等级指挥。因此,大内把这种组织称为J型组织。 以上所提的则为美、日企业比较时文化上最大的差异,而Z型组织是在比较后得出的和日本企业特征相似的一种组织,这三类组织的比较可以表示如下: 表一三类组织比较 日式组织(J)美式组织(A)Z型组织 终身雇佣制短期雇佣制长期或者终身雇佣 缓慢的评估或者升职过程快速的评估或者升职过程长期考核逐步提升 非专门化职业发展模式专门化职业发展模式非专门化职业发展模式 含蓄的控制机制明明白白的控制机制含蓄的控制机制

西方文明史论文

课程名称:西方文明史 论文题目:浅议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姓名: 学号: 专业: 院系:

【摘要】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各自鲜明的风格特征,尤其在造园理念上大有不同。本文主要从哲学思想、审美理想、艺术特点、设计思想等方面分析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并简要介绍两者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 【关键字】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特征差异交流 园林是一种文化,所以与东西方的其他文化一样,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风格。在东方是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在西方则是以凡尔赛宫园林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园林。它们都在东西方的园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各自文化艺术中的精华。本文主要以他们为例来介绍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之差异。 一.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中国是一个园林文化发展。得最早、最完善的国家,同时它也是东方园林的主要代表。中国古代园林有着漫长的发展史,从先秦到明清,历朝历代,各有成就,也各有特征,但总的说,是一个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从《诗经》及《孟子》的记载可知,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就筑灵台、灵沼、灵圃,这是最早的皇家园林雏形。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公元前500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及园林建设的繁荣兴盛。罗马继承古希腊传统发展了别墅园和宅园,以精确的数理推导、规则的几何形状、精致的雕塑等,形成了西方园林的基本雏形。文艺复兴,迎来了园林空前的阶段。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由勒诺特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明显反映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原则,以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成为规整式园林的典范,西方园林由此步入辉煌时期。 二.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形成离不开儒家、道家和佛教三大哲学思想。而对中国园林影响最深远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道家学说讲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汉代建章宫太液池以“一池三山”为主体的仙境模拟正是体现的这种神仙思想。一直到清代建成的颐和园昆明湖中这种造园形式仍然可见。道家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是影响中国园林艺术史的重要的哲学思想。 2.唯理至上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思想——这里主要以法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来探讨其造园的哲学思想。古希腊作为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它的早期文化思想也影响到了法国。在古希腊,毕达哥斯拉就认为艺术美来源于数的协调,无论在何种艺术中,只要调整好数量的比例,就能够产生出美的效果。后来法国园林受到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推崇艺术高于自然,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讲究条理与比例。空旷的对称空间,鲜明的轴线以及浓郁的人工气息成为了这个时期法国园林的标志。 (二)审美理想的差异 1.写实与写意西方园林,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它强调整齐、秩序、均衡,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等,造园体现的是一种写实、理性的风格。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古典园林的写意手法是在禅宗和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得以发展和深化的。 2.明晰与含蓄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

中国古代史论文

中国古代史论文 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感一脉相承,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越是增强。千百年来,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日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感。而造就中国历史这一鲜明特征的重要因素,不能不说是“大一统”文化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所致。它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联系、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并日见巩固。我们今天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统一大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就不能不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追求“大一统”的价值观是奠定和强化国家统一的牢固基石 中华文化对于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大一统”价值观长期以来深入人心,从而使统一成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理想政治秩序。 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随着内部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就初步形成了“大一统”观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倾向和价值取舍。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这种追求统一的思想趋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当时,西周社会创立的礼乐文明遭遇到根本性的冲击,早期初始形态的“一统”格局趋于瓦解,天下缺乏合法一统的政治秩序,结果导致诸侯争霸,混战绵延,因而人们渴望重新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建立起合理合法的政治秩序。这一点在当时大多数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虽然他们在追求统一的方式上存有歧见,但天下必须“定于一”则是普遍的共识。譬如,法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墨家提倡“尚同”,“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儒家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并憧憬着“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这些思想充分反映了“大一统”观念已成为人们普遍的精神寄托和政治信仰,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管理学论文)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 通过对《管理学原理》该门选修课的学习,本人对管理学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经过一番的归纳整理,本人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管理学的定义 管理活动是伴随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一类社会活动,是人类为追求自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管理活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于人类为了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凶险的内外势力和克服自身的弱点,为了维护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群聚现象。 对管理学的定义有很多,如:“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泰勒;“管理就是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孔茨。不仅不同的研究者对管理的定义不同,就是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定义。比如罗宾斯的《管理学》第11版认为“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督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而在之前的第9版中则认为“管理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而且似乎差别很大,难以进行辨识。但万变不离其宗,不同的定义所反映的客观事实是一样的,即在定义中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组织、目标、人、活动、协调这样一些与人类群聚活动密切相关的词组,也就是管理工作应包括的基本活动内容。 管理学发展与理论 对历史的研究很重要,因为这有助于我们发现当今管理实践的起源,以及认识到什么是有效的和什么是无效的。从金字塔的建造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实践的早期实例。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这本著作中提出来劳动分工的好处。另一历史事件是工业革命,它使得工厂里制造产品比家庭里生产更加经济。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运用科学的原则来研究体力劳动,以及寻找一种最佳方法来从事这些活动。吉尔布雷斯夫妇的最主要贡献是找出有效率的手部和躯体动作以及设计合适的工具和设备以及使工作绩效最优化。法约尔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而今天的许多管理概念都源于这些原则。韦伯描述了一种理想的组织类型——官僚行政组织,而今天的许多大型组织仍然具有这种组织的特征。 组织行为学的早期倡导者贡献了观点和理念,但他们都认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而且受到相应的管理。霍桑研究显著地影响了管理界对人在组织中的作用所持的看法,从而导致了人们在进行管理时强调人的行为因素。行为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天的组织是如何被管理的。当前许多关于动机、领导、群体行为和开发,以及其他一些行为事项的理论都可以追溯到组织行为学的早期倡导者和从霍桑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定量的方法涉及统计学、优化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运用管理活动。今天的管理者在计划和控制工作任务时(例如配置资源、改进质量、编制工作进度或确定最优库存水平),尤其是制定决策时,会运用定量方法。全面质量管理——一种致力于持续改进及对顾客需求和期望做出快速应对的管理哲学,也运用定量方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中国文化史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 PB10030022黄崟钊老师给的论文主题是“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初次看到这个题目便觉得有一丝沉重,只因我从大学入学到现在,逐渐感受到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人们更乐意于去接受轻松的、搞笑的、娱乐性的东西而不乐意于去提高自己的精神层面。在大众化的通俗文化面前,源远流长、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就跟不入流的雕虫小技似的,这实在引人深思。 ——题记池田大作曾经说过“一般人认为是落后象征的东西和这样的国家,实际上秘藏这时代最先进的东西”。以此看来很多人觉得传统文化落后、迂腐便也是情有可原。记得一次讨论课上就有部分同学觉得“儒家文化知识为了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论语》只是对基本道德的一些记录,实际没什么意义”……可以看到即使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也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传统 文化。依笔者之愚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三层当代价值。 当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一个自形成以来绵延五千年而从未发生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古中国的文化代代相传至今,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的文化曾经被湮没在历史的风沙中。这其中有历史本身的原因,也有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原因。但是无论如何,中国传统文化自上古殷商开始孕育,她始于神农尝百草、始于黄帝大战蚩尤,至夏朝建立,传统文化的“胚胎”已逐渐成型。之后便经春秋战国,很难想象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文化不但没有遭到打击反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景。其中的代表便是以孔孟思想为主体的儒家文化,也有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文化、代表下层劳动人民的墨家文化和代表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的法家文化。秦灭六国大一统之后,为了达到政治统一和思想统一的目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汉时期,传统文化逐步走向统一。这也是为什么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贯穿了自起源至明清时期的所有年代的原因。直到魏晋时期,玄学开始兴起,人们开始乐于探讨《老子》、《庄子》、《周易》这些儒家文化以外的东西。后佛教流行且逐渐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她的变异。直至宋元时期,传统文化才逐步定型。这期间出了孔圣人以外的第二个圣人——朱熹。朱熹整合了儒释道,创立理学,并做《四书集注》(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传统文化到了明清时代开始衰落,其中既有外国列强武力胁迫下国人启蒙思潮萌发的原因,也有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后西学东渐的原因。从此传统文化的噩梦不断。鸦片战争始,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冲击。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广大进步学生的质疑,有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也有改革开放后对传统文化的冷漠。直到90年代以后,传统文化终于迎来了她的春天。我们看到了寻根文学的崛起,看到了国学复兴的景象,看到了传统节日的回归以及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的修建。如此欣欣向荣之态势,传统文化的回归便指日可待。至此,传统文化的孕育、产生、统一、变异、定型以及衰落的历史长卷摆在在了我们面前。历史悠久、延绵不绝的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每个人去学习、继承和发扬,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层当代价值。 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古代人民的智慧不断闪现,我们的先辈们不断对人所应该具备的价值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安身立命之学。比如老子所推崇的“道”,“道”即是客观性和必然性的宇宙秩序。老子认为道法自然,人们应该遵循人乃至宇宙的秩序,这样的人就是得道之人。故有“德者,得也”的说法,意思是得到的人具有“德”的品质。窥古思今,人类的行为如过度的砍伐森林、过度放牧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破坏等行为已经完全背离了大自然的秩序,也就是背离了“道”。而这些行为引发的恶果也不断产生,人类也不断尝到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苦头。由此可见,人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

中国古代史毕业论文选题

. 中国古代史毕业论文选题 一、总论: 1、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 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中国体统文化意识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2、关于资本主义萌牙的研究。 3、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原因与性质的研究。 4、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特点与水平的研究。 5、关于个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 6、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研究 7、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 8、历史时期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 9、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10、地主阶层与中国体统政治研究。 二、先秦秦汉时期时期 1、西周政治思想述评 2、商周文化的变革 3、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区域。 4、商品经济与战国秦汉社会变迁。 5、秦、汉重农抑商政策比较研究。 6、西汉经济政策述评。 7、察举、征辟制与两汉社会 8、豪族与两汉社会。 9、东汉的士人群体及其风尚。10、两汉土地制度研究。11、秦汉时期的移民问题12、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13、两汉经学研究。14、汉代豪强地主与汉代社会15、汉代世家势力的形成与影响。16、两汉的农业生产技术17、秦统一的文化因素18、秦统一的历史地理条件19、秦统一的历史意义20、汉初儒学的发展与独尊儒术21、汉代豪强地主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22、东汉世家势力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23、汉代的经济、社会与政治24、《史记》与汉代学术 25、东汉清议与玄学 两汉的乡村社会 西汉的社会经济与政治 豪强地主与两汉社会变迁 豪强地主两汉中央集权政治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1、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 2、门阀士族与魏晋文化的发展。 3、门阀士族与魏晋隋唐社会 4、门阀士族衰落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6、田庄经济与汉魏社会 7、玄学与门阀世族 8、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 9、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与佛教10、府兵制与关陇集团。 11、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迁。12、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13、科举制度与唐宋社会。14、唐宋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 15、汉、唐外交方针之比较研究。16、隋唐地方权力研究。 17、地方行政体制与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

管理学课程论文

《管理学》课程论文 管理是一个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的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理论虽然是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在西方社会产生的,但是人类有关管理的观念与实践却由来已久,可以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管理的存在。比如我国历史上的周公关于组织方面的管理思想,管仲和范蠡等关于经营方面的管理思想,老子关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孔子和孟子所倡导的儒家管理思想,《孙子兵法》也可以说是一部战略管理巨著。 作为管理工作的行使人,管理者履行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的任务主要是制定目标及目标的实施途径。具体来说计划工作包括: 2、有效利用组织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如利润增长目标、市场份额目标、品牌地位目标等。 3、为资源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也就是如何利用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并兼顾效率和效果。 4、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管理活动从计划开始。 组织是指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来完成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要把计划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就必须要有组织工作,组织工作包括分工、构建部门、确定层级和协调等。管理者根据组织

的战略目标来设计组织结构,配备人员和整合组织力量,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其目的就是构建一种工作关系网络,使得组织成员在这种关系网络中更有效的开展工作。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管理人员可以更好的协调组织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是指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贡献。计划和组织工作之后,并不一定保证组织目标能够实现,因为组织目标的实现需要全体成员的努力和合作。由于分工、层级、利益,以及价值观和性格的不同,在相互合作中必然会存在矛盾。因此就需要管理履行领导职能,在了解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动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协调、沟通、指导和激励,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使他们对组织目标作出贡献。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领导,才能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 控制工作包括衡量组织成员的工作成绩和组织成绩,发现和分析偏差,采取矫正措施,保证工作按照计划要求进行。为了保证目标和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所以计划是控制的标准。控制是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它在不断和其他三项职能进行着信息交换和反馈,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决策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一般认为,决策有侠义和广义之分。侠义的决策是指行动方案的确定或决定;广义的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