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和复习要求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和复习要求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和复习要求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和复习要求

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1.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

言学两种。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2.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

态和发展。

3.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4.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

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5.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

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6.“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

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7.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

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8.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

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

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外,身势

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5.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

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6.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

人类社会的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7.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1.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了形式和意

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

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

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人义的,由社会约定

俗成的。它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

约定性。

4.语言符号依存性: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

合是任意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对人们就有强

制性,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5.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

号依次出现。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符号的线条性

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6.语言结构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臵。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

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

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

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

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由语素的

组合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是交际的基本单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

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图示为:音位 语素→词→句子7.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

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

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8.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

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9.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

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

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10.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11.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

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12.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

的语言意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功能。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

言的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语言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

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

13.音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音节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

14.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15.音标: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

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如汉语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

标等。

16.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8月制订公布,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

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

17.宽式标音: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又叫做“音位标音”,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征

和差别可以不必记录。

18.严式标音:又叫做“音素标音”,是一种详尽记录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

19.基音/陪音:声音大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复合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

纯音叫基音,其它叫陪音。

20.乐音/噪音: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总是保持一种整数倍的比例关系的声音,

它的波形总是有规律的叫乐音;不具备整数倍关系,波形不规则的叫噪音。

21.共振峰: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

的一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叫共振峰。

22.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交际中执

行不同的功能。语音的这种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

性。

23.音高: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

24.音重: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与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

25.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

26.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27.元音: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振动,然后让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

发出的声音。

28.辅音: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29.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在发音器官中,有些如唇、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

叫主动发音器官;有些如口腭等不能活动的叫被动发音器官。

30.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

31.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和冲破障碍的方式。

32.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33.音(质)段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的音位。

34.非音(质)段音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

35.音位体系:一种语言的音位总是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联系,构成的一个完

整的体系。

36.区别特征: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37.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

具体代表。

38.对立和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

作用的根据。彼此对立的音素,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相似而互补的

音素,可能被语言社会当作同一个语音使用。

39.音位条件变体:各个音位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等条件的制约。

40.音位自由变体:音位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限制。

41.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

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

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42.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

近,叫同化。

43.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

不相近,叫异化。

44.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叫

弱化。

45.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

某些音,叫脱落

46.元音舌位图:四个极点围成一个四边形,变更口腔的形状所能发出的绝大部分元音都

在这个图的范围之内。

47.四呼:韵母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四呼。齐口呼:以/ 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

合口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撮口呼:以/y /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开口呼:

没有韵头而以/a o e /为韵母的主要元音。

48.语法:是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包含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词组合成句、名组合成句群

的规则。

49.语(词)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要素。根据语素在

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词缀、词尾三类。

50.词干:一个词除去词尾的部分。

51.词根: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

彼此组合成词。(词根和词缀叫构词语素)

52.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

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

缀。前缀、中缀、后缀都是粘附在词根之上的附加成分,所以它们又称为前加成

分、中加成分和后加成分。

53.词尾(变词语素):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

54.词: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55.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56.句子:语言中最大的语言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语法研究现在一般分析

到句子为止。

57.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有的语言里加上词尾)构成的词。

58.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59.复合词: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

60.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

61.组合的递归性:因为语法的组合结构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的结构规则尽可以重复使

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叫组合的递归性。

62.独体字和合体字:只有一个构字成分的字是独体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字成分的字

是合体字。

63.通用--专用词:不受语体限制,能在各种语体通行无阻的词叫通用词;专用于不同语

体的词叫专用词。

64.表情--非表情词:只指称事物、表达概念,并不附带说者对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态度叫

非表情词;附带说者态度的叫表情词。

65.语法意义: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

66.词汇意义: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

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

67.语法形式: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

68.直接(组成)成分:句子分析中,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

两个组成成分。

69.词类:具体说是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一类词的集合,抽象地说是一组分布环境的总和。

70.形态(词形变化):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臵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是表达

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包括附加词尾、内部屈折

和异根等方面。

71.内部屈折(语音交替):指通过词内部词根中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

某种语法意义,这种手段就是内部屈折。

72.异根:指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法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形式

的语法手段。

73.语法范畴: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

格、体、时、人称、态、级等。

74.语法手段/方式:把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概括成的类别。

75.显性意义:通过词形变化、辅助词和词序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叫显性意义,分

为陈述、支配、修饰、平行关系。

76.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动作和动作

—施事"等关系。

77.上限结构和下限结构:单句与单句组合成复合句叫上限结构;下限结构即单句,包括

非主谓句和主谓句,人称句和非人称句,名词句、动词句和形容词句。

78.直接成分:句子分析中,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

成分叫直接成分。

79.句子成分分析法: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

叫~,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

语)。

80.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的分析,把句子的各个部分不断地一

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切为止。

81.孤立语:又叫词根语,缺乏词形变化;特点是词序严格、虚词重要、复合词多、派生

词少;以汉语为代表。

82.粘着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本身形式的变化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语言;日语、

为其代表。

83.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俄语、英语为代表。

84.复综语:又叫编插语,突出特点是分不出词和句子。词和句子合二为一,一个词的构

成部分同时又是另一个词的组成部分,许多个成分互相编插组合在一起,难分你

我。

85.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同义;同一

个句式所表示的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多义。

86.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87.基本词汇:词汇体系中,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

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的总汇叫…;…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常用性、

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

88.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其特点是变化迅速。缺少历史稳固性。

89.词汇意义(词义):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

评价。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

90.词的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为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91.词义的附加色彩: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

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附加色彩。词义还

可以带有褒贬色彩。词义的这种附加色彩不是因人而异的个人现象,而是大家都

这么使用的社会现象。

92.单义词和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也可概括反映相互

有联系的几类现象,前者叫单义词,后者叫多义词。

93.本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

94.基本意义:词在语言长期使用中所固定下来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意义。

95.派生意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96.引申: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

种方式。

97.隐喻:反映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的比喻。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

相似两种类型。

98.换喻: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

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99.同义词和反义词: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叫同义词;语言中意义相

反的词叫反义词。

100.义素(语义特征):对词的一个义项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

101.义项: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在词典中表现为一个条目。

102.义场(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或聚合体。

103.语境: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后者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指具体场

合、也可指社会环境)。

104.文字: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可以把文字分为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

105.笔画:现代汉字成形的最小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笔提起叫做“一笔”或“一画”。106.编旁:指的是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就是切分合体字而产生的一级部件。

107.字母:拼音文字的最小书写单位。

108.拼音文字:只表音的文字,也可以称为纯语音文字。

109.意音文字:既表意又表音的文字。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我国的文字都是

这种类型的文字。

110.象形文字:是记事图画简化的结果,是标记语言中词的初期的文字体系。

111.表意文字:通过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词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

112.形声字:在表意字的旁边加上另一个字,这个字只表示读音,也就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一个字是表意的,另一个字是以假借的方式来表音的。这样的意音文字叫

做形声字。

113.自源文字:指从创立文字起就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114.借源文字:指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

115.口语: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

116.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117.风格变体:语言因使用场合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的变异。

118.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119.阶级方言:不同阶级所拥有的自己特殊的社会方言,主要表现在各阶级所用的一些特殊用语以及对一些词语的特殊理解上。

120.地域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121.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122.母语/原始基础语/基础语:类似原始汉藏语那样的语言。

123.子语:类似汉语、藏语那样的语言。汉语和藏语是原始汉藏语在不同地域上的延续。124.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谱系分类;按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语族、语支、语群。

125.共同语:又叫"通语",它是一个民族或部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

126.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称为基础方言。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127.国语: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与“国语运动”的“国语”不同)。(民族交际语:在多民族的国

家里,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128.语言的规范化: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对于那

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

语严重的有些用法虽然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但是在人们的交际中已被广泛使

用,那就应该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加以肯定;至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在群众中又不是广泛使用的新成分、新用法,在它们刚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规

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以保证语言运用的纯洁和健康。

129.仿译词:属于意译词的一种。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如:黑板、牛津

130.语言的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

言的基本形式。

131.自愿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语言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这种情况叫做自愿融合。132.被迫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为了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

汉语,实现语言的融合。这种情况叫做被迫融合。

133.语言分化: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逐渐分化成几种语言的状态。

134.语言整化:指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几种语言或几种语言因素逐渐接近、统一起来叫语言整化。

135.语言混合:语言的语音系统和语义系统是几种言的混合,这种现象叫语言混合。136.双语现象: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的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

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137.洋径浜(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指当地人在和外来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一种变了形的

外语。

138.混合语(克里奥耳语):在一定条件下,洋泾浜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洋泾浜就变成了克里奥耳语。因此两者的区别在于克里奥耳语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惟一交际语。

139.国际交际语/国际辅助语:不同国家间由于交际的需要,选择一种或数种语言作为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在国际会议上确定的不同国家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140.世界语(Esperanto):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

141.尖音和团音: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的两个术语;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团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尖音。

142.尖团合流:现代北京话和不少汉语其他方言这两类字都读一样的音,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合流为同音字了,这种变化叫做“尖团合流”。

143.浊音清化:“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浊音这个区别特征在很多方言中消失了,原来的浊音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这种现象叫做“浊

音清化”。

144.语言演变规律/音变规律:语音演变规律是同一语言内部语音层面演变的规律。音变规律具有条件性(语音条件)、时间性(只在某一时期中演变)和地域性(只在

某一地区演变)三大特点,规律性和系统性是由这些特点决定的音变的结果。145.语音对应关系: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注意:语音对应并不等于语音近似。

146.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历史比较法。

147.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这种成系统的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著名的瑞典籍汉学家高本汉是做这一工作而取得重要成就、在汉语史研究中

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一个学者。

148.类推: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

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

149.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150.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就是词义的扩大。

151.词义的缩小:如果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

152.词义的转移:如果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演变就是词义的转移。

一、期末复习要求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

第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

第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强调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第四,加强实践练习。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并做到灵活自如地加以运用,仅靠辅导老师在课堂上的分析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课下必须多进行实践练习,多结合语言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反复的实践体会,才能真正把握、吃透基本理论,运用自如。比如合成词分析、语素分析、同义词辨析,这些的内容,就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平时学习要加强实践练习,期末复习更要注意。实际上,平时学习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期末复习反而一点也不费劲了,因为期末考试重点是考分析运用能力。

第五,注意处理好几种学习材料的关系

还要特别注意网上发布的辅导材料,因为有些问题要点的归纳,无论是主教材还是学习指导书都没有,所以我们在辅导材料中对此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因此大家有必要把这些东西下载下来看看。我们认为,对主教材内容的诠释,学习指导书加上网上辅导材料,这样才是比较完整的。平时可以借助这些材料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认识,期末复习则要梳理成文,便于记忆。所以建议大家自行做一个复习提纲,把教学内容的框架立起来掌握好,再进一步研究细节问题,逐步扩充。

由于本课程是以人类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的,涉及到多种语言材料的运用,期末考试以汉语、英语语料为主,以说明语言学理论问题为主,并不是考大家的英语知识,所以不会有很大难度,大家对此不必担心。本课程考试涉及到英语语料的内容主要有语素的类别、合成

词结构、形态变化、语法意义、语法范畴。

二、期末试题情况介绍

(一)试题编制所遵循的原则

第一,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出题的范围依据;第二,以考核说明规定的考核层次要求和题型为依据;考核说明有关知识点的层级规定,需要琢磨;第三,以考查学科的基本知识为主,同时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试题特点

本期试题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以考查基本知识为主,所以试题难度不是很大;第二,试题覆盖面较广,涉及到绝大部分教学内容,没有分数特别集中的试题,这个特点要求同学们应全面复习,切忌猜题押题,以免失误,影响期末成绩;第三,既注重基本理论,又突出实践分析,兼顾两个方面。试题的这个特点,要求同学们无论平时学习还是期末复习,对有关的教学内容既要比较熟悉,又能灵活运用。尤其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的透彻理解和熟练掌握,考试才能达到自如运用的地步。

(三)试题题型及分数比例

考试的题型主要有:

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要求写出定义,同时要求举例说明,目的是考察大家是不是真正掌握了理解了这个名词概念。

要求大家重点注意以下一下名词概念: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符号元音辅音发音部位音位音位变体自由变体词根词尾词干单纯词复合词派生词词类基本词汇文字音位文字字母亲属语言社会方言共同语借词词义的转移。

2.填空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涉及面较广,也要一部分是灵活的分析性填空题,既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分析运用能力,即使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也通过分析题来设置,解答必须先分析再填空。如果平时缺少训练,虽然很简单的题,也很难解答,上述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3.选择题:本题为单项选择题,即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主要考查一些易于混淆的问题,考查对一个事物不同分类角度的认识把握情况。选择题看起来难,其实仍然是基本知识的应用,只要基本知识掌握熟练,又能灵活运用,解答也并不难。

4.综合分析题:分析题其实在填空、选择甚至问答题都有所涉及,在这里比较集中一些,突出的是一些重点分析内容,主要涉及语音、语法两部分内容。语音部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描写发音特点,分析比较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点,发音的异同。语法部分,主要考核内容是:一是词组的层次结构分析,要求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到词为止;二是语法意义语法范畴分析,即分析句子中某个词语的形态变化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属于哪种语法范畴;三是句式变换,如把一个句子变成几个结构不同的同义句式,变换后意思应该相近,又如把一个多义句式变成几个单义句式,要求从一组句子中找出歧义句来分析,如果这个句子有两种含义,就要变成两个句子;语法分析占10分。

其它一些内容和其它一些章节的分析内容,则分散在其它一些题型中,如填空、选择、问答题。

5.问答题:要求列出问题的要点,并且要适当展开阐述分析,或举例说明,尤其是要点较少的内容,更要求有一定的展开。例如基本词的特点。注意有些问题主教材中没有现成

答案,指导书和课件上也没有归纳,平时学习需要结合我们在网上发布的学习辅导材料归纳答题要点。专科的问答题,在答题要点的层次要求上有所降低。这部分内容涉及的范围基本上不超出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中综合练习部分的问答题,大家复习可以结合复习要求重点参考。有些同学不知道该答几个要点,那就需要结合学习几个方面的材料归纳。

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第一,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

其实我们的试题,无论是名词解释还是填空选择或问答,都是本课程的基本知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年的名词解释是“音位、词尾、词类、基本词汇、共同语”,这五个词除了词尾稍微陌生一点外,其他四个名词概念在专科阶段都接触过,即使有少部分同学专科不是中文专业,考这几个名词我觉得一点不过分,因为都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的,但考试结果,很多人此题失分都在一半以上。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在分析题的理解上也是五花八门这说明不少同学学习方法还停留在中学的死记硬背阶段。当然,专升本学生基础不好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比如大约有30%左右的学生专科阶段不是学中文而是学法律、经济、教育等等,这样一下子进入本课程的学习环境当然有一定难度了,这部分同学特别需要补课,加强自修。

第二,不重视网上学习

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和提供有关的教学信息是我们这个专业的一大特点,同时,由于主教材是北京大学和普通高校使用的,比较简洁,很多内容需要扩展解释,否则自学是很难的,因此为适应大家学习需要,我们补充了很多东西挂在网上,包括一些疑难问题的要点等都作了补充,供大家参考。从考试情况看,注意了网上材料综合应用的,解题就能做到得心应手,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

当然也不能否认,从客观上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本身是有一定难度的,注重理论,内容比较抽象,自学有一定困难。

语言学名词解释整理

Morphology 形态学,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造规则 如colorful,由color和-ful两部分构成,由此概括出一条规则:名词词尾加上-ful可构成形容词 Morpheme, 语素,不能再简化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如boys,由boy和-s构成 Morph 语素的具体形态 Allomorph 语素变体 英文单词illogical,imbalance,irregular和inactive有着共同的语素in-。换句话说,im-,ir-是语素in-的变体。 Free morphemes 能单独出现,独立构词的语素称为自由语素。如work,boy Bound morphemes 不能独立出现,必须附着在其他语素后才能构词的语素。如distempered中,dis-和-ed是黏着语素,temper是自由语素 Bound roots 不能独立出现,只能被词缀附着后出现 如refer中的-fer,consist中的-sist Content morphemes 包含语义内容的语素(包含简单词和能改变词根意义的词缀),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如work Function morphemes 通过联系一个句子中的其他词提供语法功能的语素 如介词、连词、冠词 at,for,a,but Inflectional 曲折,生成同一语素的不同形式 -s,-‘s,-ing,-en,-er,-est,-s Derivational 派生,生成新词,通常可以改变词汇意义 Cat,caty Compounding合成 如Girlfriend Reduplication 重复 Abbreviation or shortening 简写 Blending 混合 Motor+hotel=motel Breakfast+lunch=brunch Alternation Man men Suppletion不规则 Go went Syntax句法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一至三单元课后名词解释中英对照

语言学教程chapter1-3 1.design feature: ar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such as arbitrariness,duality,creativity,displacement,cultural transmission,etc. 本质特征:决定了我们语言性质的特征。如任意性、二重性、创造性、移位性等等。 2.function: the use of language to communicate,to thin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5126229.html,nguage functions inclucle imformative function,interpersonal function,performative function, emotive function,phatic communion,recreational function and metalingual function. 功能: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思考等等。语言的功能包括信息功能、人际功能、施为功能、感情功能。3.etic: a term in contrast with emi c which originates from American linguist Pike’s distinction of phonetics and phonemics.Being etic means making far too many, as well as behaviously inconsequential,differentiations,just as was ofter the case with phonetic vx.phonemic analysis in linguistics proper. 非位的:相对于“位学的”源于美国语言学家派克对于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区分。 4.emic: a term in contrast with etic which originates from American linguist Pike’s distinction of phonetics and phonemics.An emic set of speech acts and events must be one that is validated as meaningful via final resource to the nativ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h rather than via a ppeal to the investigator’s ingenuith or intuition alone. 位学的:相对于“非位的”源于美国语言学家派克对于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区分。言语行为和事件中的位学系统必须是有效而有意义的,是通过言语社会中的本族语者而不仅仅是调查者的聪明和直觉获得的。5.synchronic: a kind of description which takes a fixed instant(usually,but not necessarily,the present),as its point of observation.Most grammars are of this kind. 共时:以一个固定的时间(通常,但非必须,是现在)为它的观察角度的描写。大多数的语法书属于此类型。 6.diachronic:study of a language is carried through the course of its history. 历时:在语言的历史过程中研究语言。 7.prescriptive: a kind of linguistic study in which things are prescribed how ought to be,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5126229.html,ying down rules for language use. 规定式:规定事情应该是怎样的。如制定语言运用规则。 8.descriptive: a kind of linguistic study in which things are just described. 描写式:描述事情是怎样的。 9.arbitrariness: one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which refers to the face that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 任意性: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 10.duality: one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which refers to the property of having two levels of are composed of elements of the secondary.level and each of the two levels has its own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二重性: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特性,底层结构是上层结构的组成成分,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 11.displacement: one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which means human language enable their users to symbolize objects,events and concepts which are not present (in time and space),at the moment of communication.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序论部分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 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代表人家。语音部分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记音符号。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语的声调。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

语言学名词解释

Illocutionary act: The il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performed in the performing of a locutionary act. When we speak we not only produce some units of language with certain meanings, but also make clear our purpose in producing them, the way we intend them to be understood, or they also have certain forces as Austin prefers to say. In the example of “Morning!” we can say it has the force of a greeting, or it ought to have been taken as a greeting. Cooperative principle: This is the principle suggested by Grice about the regularity in conversation, which reads “Make your conversational contribution such as is required, at the stage at which it occurs, by the accepted purpose or direction of the talk exchange in which you are engaged”. There are four categories of maxims under it, namely, quantity maxims, quality maxims, relation maxim, and manner maxim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is is a type of implied meaning, which is deduc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meaning of words together with the contex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P and its maxims. In this sense, implicature is comparable to illocutionary force in speech act theory in that they are both concerned with the contextual side of meaning, or 言外之意in Chinese. Entailment: This is a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entences in which the truth of the second necessarily follows from the truth of the first, while the falsity of the first follows from the falsity of the second. For example, when “I saw a boy” is true, “I saw a child” is necessarily true;and if “I saw a child” is not true, “I saw a boy” will not be true either.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or “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is a shorthand for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That is, communication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 it also involves inference on the part of the hearer and ostension (making clear of one?s intention to express something) on the part of the speaker. Speech act theory: speech act theory is the first major in theory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use which originated with J.L. Austin. In his opinion, to say something is to do something. He classified speech act into three kinds: locutionary act, illocutionary act and perlocutionary act. Image Schema意向图式: is a recurring, dynamic pattern of our perceptual interactions and motor programs that gives coherence and structure to our experience.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linguistic study of society or the social study of language. Transformation-generative grammar (TG)转换生成语法TG refers to any grammar in which different syntactic structures are related by transformations. Hend commonly, from the 1960s, of the theories of Chomsky, or of Chomsky?s school, in general. In a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as Chomsky first proposed it, the main role of transformations was to relate the sentences of a language as a whole to a small set of kernel sentences.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FSP)功能句子观i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nalysis which refers to an analysis of utterances or texts in terms of the information they contain. The principle is that Stimulus-response: A learning theory associated particularly with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Skinner, which describes learning as the formation of association between responses. Behaviorism in linguistics holds that children learn language through a chain of “stimulus-response reinforcement”, and the adult?s use of language is also a process of stimulus-response. A stimulus is the behavior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名词解释

LINGUISTICS A COURSE BOOK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1. design feature: ar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 such as arbitrariness, duality, creativity, displacement, cultural transmission, etc. 2. function: the use of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to think ,etc. Language functions inclucle informative functi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performative functi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performative function, emotive function, phatic communion, recreational function and metalingual function. 3. etic: a term in contrast with emic which originates from American linguist Pike’s distinction of phonetics and phonemics. Being etic mans making far too many, as well as behaviously inconsequential, differentiations, just as was ofter the case with phonetic vx. phonemic analysis in linguistics proper. 4. emic: a term in contrast with etic which originates from American linguist Pike’s distinction of phonetics and phonemics. An emic set of speech acts and events must be one that is validated as meaningful via final resource to the nativ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rather than via appeal to the investigator’s ingenuity or intuition alone. 5. synchronic: a kind of description which takes a fixed instant(usually, but not necessarily, the present),as its point of observation. Most grammars are of this kind. 6. diachronic: study of a language is carried through the course of its history. 7. prescriptive: the study of a language is carried through the course of its history. 8. prescriptive: a kind of linguistic study in which things are prescribed how ought to be, i.e. laying down rules for language use. 9. descriptive: a kind of linguistic study in which things are just described. 10. arbitrariness: one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which refers to the face that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 11. duality: one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which refers to the property of having two levels of are composed of elements of the secondary. level and each of the two levels has its own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12. displacement: one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which means human language enable their users to symbolize objects, events and concepts which are not present c in time and space, at the moment of communication. 13. phatic communion: one function of human language, which refers to the social interaction of language. 14. metalanguage: certain kinds of linguistic signs or terms for the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of particular studies. 15. macrolinguistics: he interacting study between language and language-related disciplines such as psychology, sociology, ethnography, science of law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c. Branches of macrolinguistics include psycho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etc. 16. competence: language user’s underlying knowledge about the system of rules. 17. performance: the actual use of language in concrete situation. 18. langue: the linguistic competence of the speaker. 19. parole: the actual phenomena or data of linguistics (utterances). 20. Articulatory phonetics: the study of production of speechsounds. 21. Coarticulation: a kind of phonetic process in which simultaneous or overlapping articulations are involved. Coarticulation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 and perseverative coarticulation. 22. Voicing: pronouncing a sound (usually a vowel or a voiced consonant) by vibrating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 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3、小学:指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语文学,但一般认为…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4、训诂:是解释字义和研究它的演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从词义方面来解释古书的文字。 5、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称为…。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叫…。 6、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7、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8、语言层级性(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的线条性: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或者作为符号的形式的声音,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绝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或两个声音。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音义之间交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是约定俗成的。 *依存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9、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 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序论部分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即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形成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分别探讨和研究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语言学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代表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简单要加补充)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就其本质而言,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就其社会功能来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体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结合构成的,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的符号。“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义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符号。 语言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其声音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绝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或两个声音。 语言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代表人家。 语音部分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二章专业术语解释

语言学:It studies how speech sounds are produced,transmitted,and perceived.研究语音的发生、传递和感知 2. 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音语言学: the study of production of speechsounds.研究语言的发生 phonetics声学语言学:is the study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peech sounds.研究语音的物质特征 or Auditory phonetics感知语音学或听觉语音学:is concerned with the perception of speech sounds.研究语音的感知 音系学is the study of the sound patterns and sound systems of languages.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模式和语音系统 6. IPA国际音标表: the abbreviation of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变音符:are additional symbols or marks used together with the consonant and vowel symbols to indicate nuances of change in their pronunciation.是与元音或辅音符号结合使用的一些附加符号或记号,用于表示元音或辅音在发音上的微小变化 辅音: are sound segments produced by constricting or obstructing the vocal tract at some place to divert,impede,or completely shut off the flow of air in the oral cavity.声道紧闭,或声道变窄的程度达到无法 9. Vowl元音:are sound segments produced without such obstruction,so no turbulence of a total stopping of the air can be perceived.气流可以相对不受阻碍的从口腔或鼻腔中排出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When I was preparing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NNU(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ome of these following concepts had been tested,but there's no specific or clear explanation in the textbook required by the university.As in preparing the second-round examination I read them in other relevant books, I wrote down here for your reference.Hope they are useful to some of you. 1. Acculturation(同化过程)is a process in which members of one cultural group adopt the beliefs and behaviors of another group. 2. Adjacency pair(相邻语对);a sequence of two utterances by different speakers in conversation. The second is a response to the first, such as question/answer sequences and greeting/greeting exchange. 3. affix: a bound morpheme that is attached to a stem and modifies its meaning in some way. 4. agreement (concord)(一致): a grammatical phenomenon in which the form of one word in a sentence is determined by the form of another word which is grammatically linked to it. E.g. in the sentence The boy goes to school every day.There is an agreement in number between boy and goes. 5.articulators(发音器官): the tongue,lips,and velum, which change the shape of the vocal tract to produce different speech sounds. 6.aspect(体): 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representing distinction in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an event. English has two aspect construction---the perfect and the progressive.(完成体和进行体) 7.aspiration(吐气); the puff of air that sometimes follows the pronounciation of a stop consonant. E.g. /p/ in the word pit. 8.consonant(辅音); a speech sound produced by partial or complete closure of part of the vocal tract, thus obstructing the airflow and creating audible friction. Consonants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voicing, place of articulation, and manner of articulation. 9. converstional implicature(会话含义):meanings that are explicable in the light of converational maxim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5126229.html,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力);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appropriately in social situations. 11. constituent(成分): a syntactic unit that functions as part of a large unit within a sentence; typical constituent types are verb phrase, noun phrase, prepositional phrase and clause. 12.case(格):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in inflectional languages by which the form of a noun or noun phrase varies for grammatical or semantic reasons. English has only one case distinction in nouns—the genitive case(所有格), but English pronouns have three forms that correspond to three of the six cases in Latin. 13.clause(小句): a grammatical unit that contains a subject and a predicate. It may be a sentence or part of a sentence. 14.closed class(封闭词类): a group of words whose membership is small and does not readily accept new members. 15.coinage(创新词): the construction and addition of new words. 16.distribution(分布): the set of positions in which a given linguistic element or form can appear in a language. 17.duality(双重结构): a type of double-layer structure in which a small number of meaningless units are combined to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meaningful units. 18.entailment(包含);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entences where the truth of one(the secon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