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akino Professional 5 硬盘传输设置方法

Makino Professional 5 硬盘传输设置方法

Makino Professional 5 硬盘传输设置方法
Makino Professional 5 硬盘传输设置方法

Makino Professional 5 硬盘传输设置方法:

1、可针对使用软件WINCMD32进行传输,其他软件传输时设置方法应该类似。

将网络连线连接好后机床端设置如下:

步骤如下:

A、在OFFSET SETTING→SETTING 中I/O Channel=15

B、在机器Windows CE主界面下,启动最左下角的Start→S etting→Panel C ontrol→Network后会弹

出network的设置对话框,该对话框顶处有Adapters和Identification两个选项,鼠标点击adapters后选择右边框中的第二项BulitIn Ethernet Driver,再点击Properties会弹出一个IP地址的设置对话框。选择Specify an IP address后可在该对话框中设置如下IP地址:IP address:192.168.1.166(该IP地址有客户处网络管理员给出,此处仅举此为例)

Sub Mak: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 也可以不予设定

设置完成后选择OK。如下图所示:

再点击Identification后会有Network Configuration设置界面,设置如下:

User name: V56(软件中设定的用户名应与该用户名对应)

Password : V56 (软件中设定的用户口令应与该口令对应)

设置完成后选择OK。

C、WINCMD32设定:

双击WINCMD32打开软件,点击commands后选择FTP CONNECT,在该菜单里选择NEW CONNECTION。

在该页面中将Session、Host name 和User name都设为与机床侧Network中相同即可使用该软

件实现与机床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Pro 5主界面下,进入Makino Data Center,在窗口的中会有机床的目录显示。如下图所示:

其中:

Machine下的NC Program即为机床的内存

Internal Card为机床硬盘,传输到机床后的程序即在该目录下查看

External Card为用Flash Card传输时的查看目录,使用Flash Card时I/O Channel=4

2、在PC中设定一共享文件夹,可从机床侧读取该处文件

使用该种连接方法需要PC操作系统有NETWARE功能,具该功能操作系统有: WINDOWS XP

WINDOWS 2000 SERVER等

点击机床中[Hosts Setting] ,有如下窗口出现:

其中:

①主机数,总共可以设定1~10台可连接主机.

②共享路径,可依如下格式设定共享路径: \\ (主机名)\(共享文件夹)

③用户名: 设定可登录该主机之用户名

④口令: 设定为与③对应

⑤显示名: 输入可在Makino Data Center文件树中显示的文件夹名,不设定为与共享路径中相同

注意:在上述步骤设置好后,机床需要重新启动才可进行传输,机床本身是不会提示需要重新启动的。

硬盘参数

硬盘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硬盘 问:什么是硬盘? 答:英文“hard-disk”简称HD。是一种储存量巨大的设备,作用是储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计算机的硬盘主要由碟片、磁头、磁头臂、磁头臂服务定位系统和底层电路板、数据保护系统以及接口等组成。计算机硬盘的技术指标主要围绕在盘片大小、盘片多少、单碟容量、磁盘转速、磁头技术、服务定位系统、接口、二级缓存、噪音和S.M.A.R.T. 等参数上。 什么是硬盘的平均潜伏期 问:什么是硬盘的平均潜伏期? 答: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潜伏期是越小越好,潜伏期小代表硬盘的读取数据的等待时间短,这就等于具有更高的硬盘数据传输率。 什么是DMA和PIO 问:人们在谈论硬盘时经常提到DMA和PIO,那到底什么是DMA和PIO呢? 答:这两种模式就是目前硬盘与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PIO模式是一种通过CPU执行I/O端口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写的数据交换模式;而DMA则是不经过CPU而直接从内存了存取数据的数据交换模式。 PIO的英文全称为“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即“程序输入/输出”模式。这种模式使用PC I/O端口指令来传送所有的命令、状态和数据。由于驱动器中有多个缓冲区,对硬盘的读写一般采用I/O串操作指令,这种指令只需一次取指令就可以重复多次地完成I/O 操作,因此,达到高的数据传输率是可能的。 DMA的英文全称为“Direct Memory Access”,即“内存直接存取”模式。它表示数据不经过CPU,而直接在硬盘和内存之间传送。在多任务操作系统内,如OS/2、Linux、Windows NT等,当磁盘传输数据时,CPU可腾出时间来做其它事情,使服务器的数据性能大大提高。而在DOS/Windows3.X环境里,CPU不得不等待数据传输完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DMA 方式的意义并不大。 但在现在的操作系统环境中,DMA的传输模式明显优于PIO的传输模式。 什么是硬盘的转速 问:什么是硬盘的转速? 答:转速是指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速度,单位是RPM(每分钟旋转次数)。其转速越高,内部传输速率就越高。目前一般的硬盘转速为5400转/分和7200转/分,最高的转速则可达

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方法图解

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方法图解 大家都知道,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等)上都会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盘(Master,MA)、从盘(Slave,SL)状态。如果在一根IDE数据线上接两个IDE设备的话,还必须分别将这两个IDE设备设置为一个为主盘,另一个为从盘状态。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 小提示: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惟一的IDE设备,不管这个IDE设备原先是设置为主盘还是从盘状态,都不需要对这个惟一的IDE设备重新设置跳线。通常都是将性能较好的新硬盘接在第一条IDE数据线上,设为主盘,作为开机引导硬盘。至于旧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笔者就以此方案为例。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主盘,另一个设为从盘,这由你自己决定。 二、设置硬盘跳线 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一般我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你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

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 笔者曾经看到一块三星硬盘的跳线是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然后根据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示的跳线设置方法,如本例的希捷4.3GB硬盘正面就有跳线设置图 三、安装硬盘与数据线

打开机箱,将硬盘装入机箱的3.5英寸安装架,并用螺钉固定。将第一根IDE数据线未端插入老硬盘的IDE接口,IDE数据线中端插入新硬盘的IDE接口,如图4所示。而且,IDE数据线的Pin1(也就是红边)必须与硬盘和IDE接口的Pin1相连接。最后再将梯形的四针电源插头接到硬盘的电源插座上。 将IDE数据线接到主板的IDE插槽中,同样也要将IDE数据线的红边对准IDE 插槽的Pin1,如图所示。一般来说,主板上会有两个IDE插槽,将80针或40 针的IDE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入这个主板上第一个IDE插槽中。

硬盘主盘和从盘设置方法

两种设置主、从盘的方法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 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3 组(6 或7)针或4 组(8 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 select)的跳线方法。 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比如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 针4 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 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 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能决定硬盘主、从盘状态40 芯硬盘线是特制的。制作方法是将普通40 芯硬盘线的第28 根线(从第1 根红线或其它标记开始数)在两个硬盘插头之间的位置上切断后做成的,切线时注意不能弄断其它线。使用特制硬盘线确定主、从盘状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当需要交换硬盘主、从状态时只要将联接的硬盘线插头位置对调一下即可,不

需要拆下硬盘来重新跳线。 在选择到底哪块硬盘作为主盘,哪块硬盘作为从盘时,下面给出一个原则:性能好的硬盘作为主盘,而性能稍微次些的硬盘作为从盘。例如 你有一款5400RPM 的硬盘,一款7200RPM 的硬盘,那当然是选择7200RPM 的硬盘作为主盘了。如果不想破坏旧硬盘上的数据,而又 想将老硬盘作为从盘,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备份数据,然后再重装,如果 没有备份媒介,那你可以使用GHOST 软件将两块硬盘对COPY 一下,然后将旧老的硬盘分区格式化后作为从盘就可以了!不过使用GHOST 软件应注意,最好两款硬盘是等容量得,如果不等,至少要求目标盘的 容量比源盘大。

硬盘数据组织结构

EBR,叫做扩展MBR(Extended MBR),位于硬盘的某柱面0磁道1扇区 1.簇(cluster) 是DOS给文件系统分配磁盘空间的最小单位。由若干连续的逻辑扇区组成,不同的盘,簇的大小不同,簇是从2开始编号,见表6-1。 逻辑扇区号=(簇号-2)×扇区数/簇+数据区首扇区号 2.BOOT记录: 第一部分:0~2字节为跳转指令,转向启动码区。 第二部分:3~10字节为厂商标识字段,如MSDOS5.0。 第三部分:11~61字节为磁盘参数表(51字节)。 第四部分:62~509字节为启动程序(438字节)。 最后:55,AA字节。 51字节BPB表(BIOS Parameter Block) OB-OC:每扇区字节数(512) OD:扇区数/簇 0E-0F:保留扇区(指Boot区) 10:FAT个数 11-12:根目录最大登记项数 13-14:本分区扇区总数(小于32M的分区,大于32MB时,为0) 15:介质描述符 16-17:每个FAT扇区数 18-19:每道扇区数 1A-1B:磁头数 1C-1F:本分区前的扇区数(隐含扇区,即从0(X)柱0头1扇到0(X)柱1头1扇之间的扇区,由于不能为DOS访问,故称为隐含扇区)。 20-23:大容量盘总扇区数。 24:BIOS设备号(hex:HD=8x) 25:未使用 26:扩展引导标记(29H) 27-2A:卷序列号(随机) 2B-35:卷标,分区标识,如:WIN98 36-3D:文件系统格式(FAT16) 3.FAT(文件配置表) FAT有两个,当第一个损坏时,为人工修复提供方便,DOS不会自动用第二个去修复第一个FAT,而DOS实际上没有用尽2个FAT占用的扇区,因为可作为他用。FAT登记盘上簇的使用情况,登记项有12位、16位和32位之分,下面以16位为例说明FAT的格式。 16位FAT格式: 簇号(表项) 0000H 0001H 0002H … NNNNH 类型保留簇使用簇 含义介质标志记录文件簇号链

移动硬盘数据恢复方法(入门教程)

移动硬盘数据恢复方法(入门教程) 一个完整硬盘的数据应该包括五部分:MBR,DBR,FAT,DIR区和DATA区。其中只有主引导扇区是唯一的,其它的随你的分区数的增加而增加。 1、主引导扇区 主引导扇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包括硬盘主引导记录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 其中主引导记录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以及确定哪个分区为引导分区,并在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也就是操作系统引导扇区)调入内存加以执行。 至于分区表,很多人都知道,以80H或00H为开始标志,以55AAH为结束标志,共64字节,位于本扇区的最末端。 值得一提的是,MBR是由分区程序(例如DOS 的Fdisk.exe)产生的,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这个扇区是不尽相同。 如果你有这个意向也可以自己去编写一个,只要它能完成前述的任务即可,这也是为什么能实现多系统启动的原因(说句题外话:正因为这个主引导记录容易编写,所以才出现了很多的引导区病毒)。 2、操作系统引导扇区 OBR(OS Boot Record)即操作系统引导扇区,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这是对于DOS来说的,对于那些以多重引导方式启动的系统则位于相应的主分区/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是操作系统可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也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 其实每个逻辑分区都有一个OBR,其参数视分区的大小、操作系统的类别而有所不同。 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判断本分区根目录前两个文件是否为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于是,就把第一个文件读入内存,并把控制权交予该文件。 BPB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数、分配单元(Allocation Unit,以前也称之为簇)的大小等重要参数。OBR由高级格式化程序产生(例如DOS 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5335950.html,)。 3、文件分配表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即文件分配表,是系统的文件寻址系统,为了数据安全起见,FAT一般做两个,第二FAT为第一FAT的备份, FAT区紧接在OBR之后,其大小由本分区的大小及

(完整版)硬盘安装方法(强烈推荐)

硬盘安装方法 计算机DIYER的朋友们一定都经常拆自己的电脑吧,那些初学电脑的朋友们看到这些高手“修理”这些电脑是不是心生羡慕呢,这里像大家介绍一些电脑中几种硬盘的安装方法,希望在大家DIY中有所帮助! 第一:IDE硬盘的安装 硬盘的硬件安装工作跟电脑中其它配件的安装方法一样,用户只须有一点硬件安装经验,一般都可以顺利安装硬盘。单硬盘安装是很简单的,笔者总结出如下四步曲。 1、准备工作。安装硬盘,工具是必需的,所以螺丝刀一定要准备一把。另外,最好事先将身上的静电放掉,只需用手接触一下金属体即可(例如水管、机箱等)。 2、跳线设置。硬盘在出厂时,一般都将其默认设置为主盘,跳线连接在“Master”的位置,如果你的计算机上已经有了一个作为主盘的硬盘,现在要连接一个作为从盘。那么,就需要将跳线连接到“Slave”的位置。上面介绍的这种主从设置是最常见的一种,有时也会有特殊情况。如果用户有两块硬盘,那最好参照硬盘面板或参考手册上的图例说明进行跳线。 3、硬盘固定。连好线后,就可以用螺丝将硬盘固定在机箱上,注意有接线端口的那一个侧面向里,另一头朝向机箱面板。一般硬盘面板朝上,而有电路板的那个面朝下。 硬盘连接面板背面:(下图) 4、正确连线。硬盘连线包括电源线与数据线两条,两者谁先谁后无所谓。对于电源的连接,注意上图中电源接口上的小缺口,在电源接头上也有类似的缺口,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止电源插头插反了。至于数据线,现在有两种,早期的数据线都是40针40芯的电缆,而自ATA/66就改用40针80芯的接口电缆,如上图所示。连接时,一般将电缆红线的一端插入硬盘数据线插槽上标有“1”的一端,另一端插入主板IDE口上也标记有“1”的那端。数据线插反不要紧,如果开机硬盘不转的话(听不到硬盘自举的响声),多半插反了,将其旋转180度后插入即可。 硬盘40针80芯接口电缆:(下图)

DiskGenius官方图文教程--复制(克隆)硬盘

DiskGenius官方图文教程--复制(克隆)硬盘 复制硬盘功能是指将一个硬盘的所有分区及分区内的文件和其它数据复制到另一个硬盘。复制过程中,本软件将按源硬盘中的分区结构,在目标硬盘上建立相同大小、相同类型的分区。然后逐一复制每个分区内的文件及数据。对于复制分区数据的过程,本软件提供了如下三种复制数据的方式: 1、复制所有扇区:将源硬盘的所有扇区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复制到目标硬盘。而不判断要复制的扇区中是否存在有效数据。此方式会复制大量的无用数据,要复制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复制速度较慢。但这是最完整的复制方式,会将源硬盘数据“不折不扣”地复制到目标硬盘。 2、按文件系统结构原样复制:按每一个源分区的数据组织结构将数据“原样”复制到目标硬盘的对应分区。复制后目标分区中的数据组织结构与源分区完全相同。复制时会排除掉无效扇区。因为只复制有效扇区,所以用这种方式复制硬盘速度最快。 3、按文件复制:通过分析源硬盘中每一个分区的文件数据组织结构,将源硬盘分区中的所有文件复制到目标硬盘的对应分区。复制时会将目标分区中的文件按文件系统结构的要求重新组织。用此方式复制硬盘后,目标分区将没有文件碎片,复制速度也比较快。 对于使用了DiskGenius不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的分区,复制时将采用复制所有扇区的方式,以保证复制后的分区与源硬盘中的分区一致。 该功能要求目标硬盘容量要等于或大于源硬盘。 要复制硬盘,请点击工具栏按钮“复制硬盘”,或点击菜单“工具 - 复制硬盘”项,也可以从右键菜单中选择“复制硬盘”菜单项。程序弹出“复制硬盘”对话框:

该对话框打开后,程序会自动弹出源硬盘及目标硬盘选择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换硬盘不再愁 装系统、备份数据全攻略

单碟1TB硬盘的性能自诞生以来,带给网友一个又一个惊喜,无论是作为主盘,还是作为高清硬盘,单碟1TB硬盘比老款硬盘的性能有明显提升。特别是近期硬盘大打价格战,心仪已久的网友出手购买。 换盘不再愁装系统、备份数据全攻略 单碟1TB硬盘的持续读写速度在140-160MB/秒,最大读写速度超过200MB/秒,秒杀老款硬盘绰绰有余。不少网友一度担心新单碟1TB硬盘的速度太快,老主板发挥不出来。武汉网友用6年前的945GC主板将单碟1TB硬盘的性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P4 506+945GC平台测试的单碟1TB硬盘成绩(点击可放大) 不过网友们在实际应用中迎来新难题。我们购买新硬盘回去后,发现单单是转移数据就消耗了大量时间,而且部分数据在转移过程中,还遭遇文件保护或者提示文件是否需要复制等等,尤其是1TB以上的数据转移时间能消耗大半天。 有什么办法能够一劳永逸,全盘接收老硬盘的数据呢?这正是本次话题的重点内容。 蓝屏崩溃?一招搞定硬盘模式设定 网友购买新电脑,将原来老硬盘的数据对拷,全盘接收原有硬盘的数据,包括操作系统一起移植到新硬盘。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硬盘工作模式。如果切换不当容易发生蓝屏或者多次重启后系统崩溃。 硬盘工作模式起冲突导致蓝屏 老平台时代尚无硬盘工作模式一说,比如早期的945平台没有AHCI/IDE/RAID模式。或者装机商图省事,将老平台的硬盘工作模式选择为IDE兼容模式。目前的单碟1TB硬盘的速度快,AHCI可以较好的发挥其性能,并且主板厂商将AHCI作为默认硬盘工作模式。 硬盘工作模式起冲突还会造成频繁重启电脑 如果原有硬盘的操作系统工作在IDE模式,而新电脑的主板设置为AHCI模式,容易出现蓝屏或者多次重启后系统崩溃。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我们将新电脑的主板设置调整为IDE模式,进入操作系统,修改注册表让操作系统和AHCI匹配: 运行中输入regedit界面

硬盘损坏,如何导出硬盘数据

硬盘损坏,如何导出硬盘数据? 最佳答案 千万不用使用Fdisk/MBR来修复,使用这个命令可能造成你整个硬盘数据丢失。 处理方式: 1、使用江民杀毒软件修复硬盘分区表。 2、恢复备份的分区表 3、使用FinalData恢复数据(不推荐EasyRecovery) 建议处理方式:使用FinalData恢复数据 处理步骤: 1、卸下分区表损坏的盘,千万不要进行任何操作。 2、找另外一个硬盘,设为主盘,并安装好系统,将该硬盘留下约你坏盘总容量1/3以上的空间(根据要恢复的文件总容量来适当调整)。 3、关闭所有磁盘的系统还原(如果不是安装的XP系统则跳过)。 4、下载Finaldata并安装(网上多的是,一搜一大把),安装时候要允许管理10M以上的文件,否则你的视频恢复的可能性就小了。 5、关闭计算机,将分区表损坏的盘设置为从盘挂在计算机上并重新启动系统。 6、使用Finaldata对分区表损坏的盘进行逻辑扫描,大约几分钟就可以看见丢失的分区列表了。 7、双击相应的分区打开,找到需要的文件,鼠标右键-> Recover ,选择路径到新硬盘上面,文件就被恢复过来并复制过去了。 注意: 1、分区表损坏的硬盘如果数据被覆盖,那么恢复出来的文件修复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再进行恢复之前千万不要做任何操作。 2、恢复出来的文件最好放到新硬盘里面,这样不但速度快,还不会覆盖原硬盘的数据。 3、XP系统下系统还原一定要关闭,否则可能会造成数据的损坏。 4、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要操之过激,有时候需要慢慢等待。 5、对于Finaldata,找到分区后双击进入就可以恢复原来分区的所有存在文件了,不用使用里面的丢失文件查找功能,否则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会找回大量你原来在这个分区删除过的文件(这些相对硬盘数据来说是垃圾数据)。

换1t硬盘转移数据装系统备份数据全攻略教程(2)

换1T硬盘转移数据装系统、备份数据全攻略教程(2) 我们需要将系统备份到具体的硬盘分区(注:特定的隐藏分区)Win7备份/还原系统的备份过程Win7的高级恢复备份方法(使用系统映像)Win7备份还原功能不可谓不强大。但是它并不适合家用,原因如下。1、需要专门开辟隐藏分区,设置复杂2、仅限于同一块硬盘备份还原3、无法备份除了C盘之外的其他分区。正是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不少企业/单位以及资深玩家采用Ghost“镜像备份/还原”工具为主,Ghost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硬盘对拷功能。系统安装必备优盘启动制作工具Ghost软件问世已经有很长时间,大家对此也并不陌生。但是会用Ghost的人却不是很多,大多数用户仍然是用Winows7安装光盘/优盘来安装系统。Ghost软件的操作并不复杂,实际操作步骤寥寥几步。●Ghost备份还原/对拷的原理简单说,Ghost就是将硬盘分区表信息和硬盘数据打包备份,在恢复的时候先恢复硬盘分区表信息然后再恢复硬盘数据,已达到和备份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Ghost能恢复操作系统,而不能通过简单的硬盘对拷来重新作系统。其对拷功能更是深得广大网站/企业/网站用户的喜爱,它可以全盘全区,并且连带操作系统一起完整拷贝到指定硬盘。其工作原理相当于将硬盘的分区表信息以及

硬盘数据通过专用通道完全复制到指定硬盘。●Ghost 备份的准备工作我们需要下载好内置Ghost软件的工具,目前主要两种工具含有Ghost软件:“大白菜”和“老毛桃”, 这两个工具均带有优盘启动制作功能,笔者建议采用4GB 以上优盘;此外Ghost版本的Win7安装光盘/优盘均集成Ghost工具。相关软件下载:1、大白菜U盘启动盘制 作工具2、老毛桃优盘启动制造工具大白菜安装优盘启动盘制作工具的界面大白菜安装优盘启动盘制作完毕 大白菜U盘启动工具制作只需要轻轻一按“一键制作USB启动盘”选项,即可完成优盘启动盘制造。这款优盘启动盘制造工具内嵌Windows PE系统,集成DOS工具箱、分区等多种工具,功能全面。大白菜U盘启动工具的操作主界面我们将优盘作为第一启动项,进入大白菜优盘工具的主界面,点击运行“一键还原系统”选项。大白菜U盘启动工具的Ghost版本选择随后我们进入Ghost版本选择界面,选择第5项“Ghost 11.5”,进入Ghost操作主界面。详解Ghost安装Win7步骤用户使用Ghost软件安装Win7,首先需要下载Win7镜像文件,容量不足4GB,可以放在“大白菜”或者“老毛桃”启动优盘的副盘,用户也可以放在硬盘上。步骤一:打开“From Image”选项(1) 首选打开Ghost工具,进入界面后,选择“Local”→“Partition”→“From Image”。步骤二:选择Win7镜像文件(2)用户从Look in寻找

双硬盘如何设置主从盘

双硬盘如何设置主从盘 一、设置硬盘跳线的方法挂接双硬盘前,首先要设置好硬盘跳线,硬盘的跳线方法可参考硬盘说明书,不同的硬盘,跳线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唯一的一个IDE 设备(例如硬盘、光驱、ZIP或MO等),就不需要对这个唯一的IDE设备设置跳线,系统会自动识别这个IDE设备(例如硬盘)的身份。一般都是将性能好的新硬盘(第一硬盘)设为主盘MA(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个IDE接口(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于旧硬盘(第二硬盘),有几种接法: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SL(Slave Device)。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为Slave Device,这由你自己决定。二、选择CS跳线区分主次盘提示,在硬盘或光驱上,除了MA、SL跳线外,还有一个CS(Cable Select,电缆选择)跳线。如果跳线选择为CS有效,该IDE设备的主、从身份就由硬盘数据线决定。一般来说,连接在硬盘数据线中间插头上的盘是主盘,连接在硬盘数据线末端插头上的盘是从盘。但是,光有CS跳线还不行,还需要对普通的40芯硬盘数据线进行改造,即:从带颜色的一边数起,把在两个主、从盘插头之间的第28根线切断,注意一定不要切断其它线,这样就可以配合CS跳线作为一条专用硬盘数据线。当需要交换主、从盘身份时,只要把这条硬盘数据线接硬盘的两个插头对调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盘拆卸下来重新跳线。这对于双硬盘接在同一根数据线上、需要变换硬盘主、从设置的朋友来说,是很方便的。三、避免“盘符交错”的措施安装双硬盘,不能不说“盘符交错”问题。什么是“盘符交错”呢?举个例子吧。假设你的第一硬盘原来有C、D、E三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1、D1、E1,第二硬盘有C、D两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2、D2。一般情况下,安装双硬盘后,硬盘分区的顺序将为C-C1,D-C2,E-D1,F-E1,G-D2,你看,原来第一硬盘的D、E 分区变成了E、F盘,在C、E盘之间嵌入了第二硬盘的C分区,这就是“盘符交错”。“盘符交错”会引起安装双硬盘以前原有的软件、链接等因路径错误而无法正常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盘符交错”。措施1、屏蔽法对于两块都有主分区的硬盘来说,可在BIOS设置中将主硬盘设置为AUTO,将从硬盘设置为None。在Windows或Linux系统中就会按IDE 接口的先后顺序依次分配盘符,从而避免“盘符交错”,而且也不会破坏硬盘数据。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如果在两块硬盘的主DOS分区分别装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改变CMOS 设置激活其中的一个硬盘,屏蔽另一个硬盘,从而启动相应的操作系统。缺点是:在纯DOS 就是在单一的DOS模式下将无法找到在BIOS中屏蔽掉的硬盘,也就无法对其进行读写操作了。措施2、分区法只在第一硬盘上建立主DOS分区(当然还可以有其它逻辑分区),而将第二硬盘全部划分为扩展分区,然后再在其中划分逻辑分区,就可以彻底避免“盘符交错”了。当然,对第二硬盘分区前,要备份好你的数据!可以先用方法1安装好双硬盘,再把重要数据备份到第一硬盘上,最后对第二硬盘重新分区。注:硬盘分为IDE硬盘和SATA硬盘,跳线是有区别的。IDE硬盘跳线:硬盘跳线分三种设置: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根据在数据线上的位置决定主从)。一个IDE接口最多可以接两个IDE设备,这就是说,一般的PC你要想接的硬盘数最多也只能是4个;一个IDE接口能够通过一根数据线同时挂上两个硬盘,这就有了跳线问题,为了区分这两个硬盘,必须要给他们做上“标记”,我们能够直接操作的那就是跳线;一般在硬盘体上面都有说明,跳线要如何设置才能够让系统正常启动;如果是系统硬盘的话当然要把它设置成Master模式,即把它当作主硬盘,一般也把它接到第一个IDE接口上,当然接到第二个IDE接口上也不会出现什么严重问题,只是可能每次系统会弹出选择框要你选择从哪个盘启动;所以这个习惯上一般是先把第一个IDE接口的位置占满之后再挂到第二个IDE接口上,另外一个习惯就是光驱一般接到第二个

DiskGenius使用指南(最终版)

目录 1、程序主界面 (3) 1.1、认识程序主界面及各部分功能 (3) 2、分区操作帮助 (5) 2.1、创建新分区 (5) 2.2、激活分区(设置活动分区) (7) 2.3、删除分区 (7) 2.4、格式化分区(快速格式化) (7) 2.5、隐藏分区 (9) 2.6、更改分区详细参数 (10) 2.7、分配/删除盘符 (10) 2.8、备份分区到镜像文件 (11) 2.9、从镜像文件还原分区 (13) 2.10、复制分区 (15) 2.11、误删除或误格式化后的文件数据恢复 (18) 2.12、快速分区 (23) 2.13、设置卷标 (25) 2.14、在主分区和逻辑分区之间转换分区类型 (25) 3、硬盘操作帮助 (26) 3.1、搜索已丢失分区(重建分区表) (26)

3.3、复制硬盘 (29) 3.4、备份与还原分区表 (32) 3.5、制作USB启动盘(FDD、ZIP、HDD) (34) 3.6、坏道检测与修复 (37) 3.7、快速分区 (41) 3.8、删除所有分区 (43) 3.9、清除保留扇区 (43) 3.10、转换分区表类型 (44) 3.11、分区表错误检查与更正 (45) 4、虚拟硬盘及映像文件帮助 (46) 4.1、创建VMWare虚拟硬盘文件 (46) 4.2、创建".img"磁盘映像文件 (46) 4.3、操作虚拟硬盘及其分区 (48) 5、文件操作帮助 (48) 5.1、显示文件列表(浏览文件) (48) 5.2、从分区复制文件 (49) 5.3、复制文件到当前分区 (50) 5.4、强制删除文件 (51) 5.5、建立文件夹 (51) 6、其它 (52) 6.1、重新启动系统并运行DOS版DiskGenius软件 (52)

完整的硬盘数据恢复方法

完整的硬盘数据恢复方法 不小心将自己电脑硬盘之内的重要文件和数据,以及重要的工作资料等删除,你会怎么办?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六成以上的电脑玩家会选择放弃这批数据,不管这些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有多高。其中,绝大多数用户都并不了解其实硬盘数据丢失之后,选择网络上一些数据恢复软件,就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地找回这些文件。 选择哪款数据恢复软件比较好也是目前不少电脑用户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有的数据恢复软件恢复功能薄弱,有的数据恢复软件恢复出来的文件无法打开,甚至还有部分数据恢复软件其本身扫描出来的数据和文件都不齐全,结果就是用户以为该恢复软件已经找到了所有删除的文件,但是最终发现其实只是恢复出来30%~45%左右的数据和资料。实际上,根据行业之内的恢复技术专家介绍,恢复软件恢复出来的数据完整程度和质量,主要还是依靠软件本身的技术核心决定,如果该软件本身的技术核心体系不足,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上述情况。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已经遭遇数据资料丢失的用户一定更愿意选择一款能够实现百分之百数据恢复的软件。从目前来说,专门针对存储设备数据扫描和恢复技术较为先进的领域之内,顶尖数据恢复软件作为国内首款率先实现百分之百数据恢复能力的恢复工具,自从发布之日起就一直受到不少用户的肯定与支持。截至9月份,顶尖数据恢复软件总体下载量和使用数量已经成为目前数据恢复行业之内的领先恢复工具。 顶尖数据恢复软件全面支持FAT16/32和NTFS,恢复完全删除的数据和目录,恢复主引导扇区和FAT表损坏丢失的数据,恢复快速格式化的硬盘和软盘中的数据,恢复CIH破坏的数据,恢复硬盘损坏丢失的数据,通过超线程技术数据恢复等等。利用这种原理可在回收站被清空之后进行数据恢复。可以恢复被删除的文件,也可以恢复病毒或者硬盘格式化所破坏的硬盘信息。即使目录结构已经部分破坏,只要实际数据仍保留在硬盘上该数据恢复软件都可以将它们恢复出来。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设置教程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设置教程 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 图7 硬盘跳线图8 硬盘表面的跳线说明 在硬盘表面还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以希捷硬盘为例(如图8), 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 接口硬盘)、 “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此方式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定主盘和从盘,第28根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从盘。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 小提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通常我们都可以在硬盘的线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光驱跳线图解光驱在出厂后默认被设为从盘。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类似,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一般只有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线缆选择)三种,很少有其他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相对来说很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如图9)。

数据恢复方法(硬盘维修与数据)

第一章数据如何在介质上存储 1.1磁存储介质存储原理 1.广义的存储介质:能记录数据和信息、可长期保存的设备设施或物体 2.狭义存储介质:用来存储电子信息数据的存储介质;有两种稳定状态,能检测出哪种状态,两种状态容易转换,可用来记忆0和1的物质元件 3.三类存储介质:磁、光、电存储介质。 4.磁(表面)存储器MSM:基体+高导磁率硬矩磁材料。 5.世界上第一个硬盘:1956年,IBM公司,RAMAC(随机存取控制) 6.三种磁存储器:硬盘、软盘、磁带。 7.硬盘结构图(1-1) 8.盘片构成:铝或玻璃基片+磁铁氧化物颗粒。 9.盘片划分:数万个同心圆(磁道),每个磁道划分为同大小的区域 (扇区),每个扇区存512B的数据和一些其他信息。1个盘片有2个盘面(盘面编号从0开始)。 10.每个盘片配有一个磁头,一个磁头由上、下2个读写头固定在一个磁头臂上,磁头编号从0开始。 11.磁头工作(移动和读写)原理:沿半径移动,依次读(磁)道,垂直读写,多(磁)头同读。(径依直头—头巾医指头) 12.硬盘电动机工作特点:恒速旋转,不磨损,无噪声,无高温。 13.磁头、盘片松动或偏移的后果:无法调回原位。 作业:画出有4个盘片的硬盘示意图(类似上课画的),表明磁头臂、读写磁头、永磁铁、音圈马达、画出磁道和扇区各1个并用特殊颜色修饰。1.1.2硬盘逻辑结构(学习硬盘读写方式和寻址模式) 1.盘片划分成较小区域:磁道\扇区\柱面. 2.磁道编号:从外向内,从0开始,顺序编号. 3.扇区:从1编号,整体读写,容量固定,512B(是磁盘存储的最小单位) 4.柱面:各盘片上,同号磁道,构成整体(柱面号同磁道号,命名规则相同) 5.盘片<>(不等于)盘面,每一盘片分上下2个盘面,盘面号从0编号,从上而下,依次编号.(盘片编号从1开始) 6.盘面号=磁头号(盘面=H),盘面与读写磁头一一对应. 7.按柱面读写数据.(从外向内,从0开始,顺序读写) 8.选取磁头用电子切换,选取柱面用机械切换,”电切”快于”机切”. 9.硬盘两种寻址模式:C/H/S寻址模式(柱头扇区),LBA寻址模式(扇区的逻辑块地址)(线性寻址) 10.改用等密度结构生产的硬盘,外圈磁道的扇区数量比内圈磁道扇区数多 11.LBA中线性地址就是扇区的逻辑地址(一一对应) 12.硬盘控制器内装地址翻译器,将C/H/S参数翻译成LBA地址. 1.1.3 C/H/S寻址模式与LBA寻址模式的转换 1.磁头寄存器占8位,磁头号为0~254。---H eads 2.柱面地址占10位,柱面号为0~1023。---C ylinders 3.扇区地址占共用寄存器的低6位,扇区号为1~63。----S ectors 4.等密度结构生产的硬盘,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磁道多。它的寻址方式 改为线性寻址,即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这种寻址模式叫做LBA,全称为Logic Block Address(即扇区的逻辑块地址)。

用DiskGenius(原DiskMan)修复损坏的硬盘分区

前段时间,遇到有两个硬盘不能正常打开。都是挂在同一台电脑上,忽然停电后就不能打开了。通过查看原来分区表已损坏,连PQmagic都不能进去,总是提示错误就退出。只好用DiskGenius(下面称为DG)来试一下,以前试用过这个软件,觉得分区功能比PQmagic还好,我试过一Vista系统的硬盘,PQ不能识别分区,但DiskGenius就可以轻松搞掂,那时用的还是Dos版本。但以下介绍的是使用Windows版本,而且都是在Windos XP下运行修复。第一步,下载DiskGenius 在一台可以正常开机启动Window XP的电脑上在网上下载DiskGenius,我用的是 V3.1.0412 Beta 3的版本;也可以把程序复制到U盘,通过U盘复制到另一台正常的Windows系统电脑上面,关掉电脑。 第二步,将需要维修的硬盘挂在电脑上 可以将损坏的硬盘设置为从盘或者是另外一个硬盘线(IDE2)的主盘。要记住是IDE2的接口上,不然启动不了系统的。 第三步,开机启动WindowsXP,启动DiskGenius 看到HD1:Maxtor这个设备吗?这就是要修复的硬盘空间是60G,可以看到磁盘显示空闲,什么数据都没有,分区表已经损坏了。 下一步,搜索分区

点击修复的硬盘,然后点击工具栏上的“搜索分区”按钮,让程序自动搜索分区表。第四步,设置搜索分区参数

由于是整个硬盘的分区都丢失,所以搜索范围选择“整个硬盘”,搜索方式选择“自动”,然后点击“开始搜索”按钮。 第五步,确认搜索分区 当点击“开始搜索”按钮后,程序会自动查找硬盘损坏的分区,并将修复结果显示出来。第六步,查看分区文件信息

diskgenius数据恢复指南

diskgenius 搜索已丢失分区(重建分区表) “重建分区表”功能是在原DOS版的基础上重写并增强的功能。它能通过已丢失或已删除分区的引导扇区等数据恢复这些分区,并重新建立分区表。无论是误删除的分区,还是被病毒删除的分区,都可以尝试通过本功能恢复。 分区的位置信息保存在硬盘分区表中。分区软件删除一个分区时,会将分区的位置信息从分区表中删除,不会删除分区内的任何数据。本软件通过搜索硬盘扇区,找到已丢失分区的引导扇区,通过引导扇区及其它扇区中的信息确定分区的类型、大小,从而达到恢复分区的目的。 本功能操作直观、灵活、搜索全面,在不保存分区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搜索到的分区内的文件复制出来,甚至可以恢复其内的已删除文件。搜索过程中立即显示搜索到的分区,可即时浏览分区内的文件,以判断搜索到的分区是否正确。 要恢复分区,请先选择要恢复分区的硬盘。选择硬盘的方法有: 1、点击左侧“分区、目录层次图”中的硬盘条目,或硬盘内的任一分区条目。 2、点击界面上部“硬盘分区结构图”左侧的小箭头切换硬盘。 如果仅需要搜索空闲区域,请在“硬盘分区结构图”上点击要搜索的空闲区域。 选择好硬盘后,点击“工具 - 搜索已丢失分区(重建分区表)”菜单项,或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搜索已丢失分区(重建分区表)”。程序弹出“搜索分区”对话框:

可选择的搜索范围有: 1、整个硬盘:忽略现有分区,从头到尾搜索整个硬盘。 2、当前选择的区域:保留现有分区,并且只在当前选择的空闲区域中搜索分区。 3、所有未分区区域:保留现有分区,并且依次搜索所有空闲区域中的已丢失分区。 有下列两种搜索方式供选择: 1、自动方式:采用自动方式时,对于搜索到的每一个有文件的分区,程序自动保留,然后继续搜索后面的区域,直到搜索到硬盘结尾。 2、高级方式:每搜索到一个分区,都提示并询问用户是否保留。在做出是否保留的选择之前,用户可以首先浏览分区内的文件以判断搜索到的分区是否正确。另外在此方式下,还可以设置更多搜索选项。这些选项有: a) 按柱面:只搜索硬盘每个柱面的第一个扇区,判断其是否含有分区引导信息。速度快但可能会漏掉某些分区。 b) 按磁道:搜索硬盘每个磁道的第一个扇区,判断其是否含有分区引导信息。速度较慢。

最全的硬盘修复图解教程

硬盘维修工具详细说明 俄罗斯PC3000硬盘维修系统 一、PC3000介绍 PC-3000是由俄罗斯著名硬盘实验室--ACE Laboratory研究开发的商用的专业修复硬盘综合工具。 它是从硬盘的内部软件来管理硬盘,进行硬盘的原始资料的改变和修复。可进行的操作:1、伺服扫描; 2、物理扫描; 3、lba地址扫描; 4、屏蔽成工厂坏道(p-list); 5、屏蔽磁头; 6、屏蔽磁道; 7、屏蔽坏扇区; 8、改bios的字(参数); 9、改lba的大小; 10、改sn号; 11、查看或者修改负头的信息。 二、PC3000主要用途 软硬件综合工具“PC-3000"主要用来专业修复各种型号的IDE硬盘,容量从20MB至200GB,支持的硬盘生产厂家有:Seagate(希捷),WesternDigital(西部数据),Fujitsu(富士通),Quantum(昆腾),Samsung(三星),Maxtor(迈拓),Conner,IBM,HP,Kalok,Teac,Daeyoung,andXebec等。 使用РС-3000有可能修复50-80%的缺陷硬盘。此高的修复率是通过使用特别的硬盘工作模式来达到的(比如工厂模式),在特别的工作模式下可以对硬盘进行如下操作: 内部低级格式化; 重写硬盘内部微码模块(firmware); 改写硬盘参数标识; 检查缺陷扇区或缺陷磁道,并用重置、替换或跳过忽略缺陷的等方式修复; 重新调整内部参数 逻辑切断(即禁止使用)缺陷的磁头; S.M.A.R.T参数复位…… 其中,重写内部微码(Firmware)模块对在一些情况下对数据恢复有特别的功效,如:Maxtor 美钻、金钻、星钻系列硬盘加电后不能被正确识别(无磁头杂音);FujitsuMPG及MPF系列硬盘加电后磁头寻道基本正常,但不能被正确检测到;IBM腾龙系列有磁头寻道声(无杂音),但不能被正确识别;Quantum硬盘能被检测到,但无法读写;WDEB及BB系列硬盘能被检测到,但无法读写……以上所列的这些故障,一般不属于硬件故障。通过PC-3000的操作,可以解决大部分类似故障,而且大部分数据还完好无损。 三、PC3000工作基本原理 破解各种型号的硬盘专用CPU的指令集,解读各种硬盘的Firmware(固件),从而控制硬盘的内部工作,实现硬盘内部参数模块读写和硬盘程序模块的调用,最终达到以软件修复多种硬盘缺陷的目的。 最专业功能的有:重写硬盘Firmware模块;按工厂方式扫描硬盘内部缺陷并记录在硬盘内部相应参数模块;按工厂方式进行内部低级格式化;更改硬盘参数等。

硬盘主盘和从盘设置方法

一、安装 在安装第二块硬盘时需要注意得一个问题也是最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跳线问题,即正确设置主从盘。设置主从盘的目的是为了告诉系统那块是启动盘,设置为主盘得是作为系统的启动盘。不过如果你是将第二块硬盘直接连接到主板的IDE2端口,而不是跟第一块硬盘接在同一个IDE端口时,就不需要进行主从设置了,系统会自动从挂在IDE1上的硬盘启动,而挂在IDE2上的硬盘即自动被置为从盘。至于设置主从盘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在硬盘的背面上都有将硬盘设置为主、从盘的方法,默认的设置是将硬盘作为主盘(即Master 盘),而作为从盘的那块硬盘需要设置为Slave(即从盘),可以参照硬盘背面的跳线图进行跳线。对于不同的硬盘其设置主从方法是不一样得,所以这里也不可能介绍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 下面就介绍两种设置主、从盘的方法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3组(6或7)针或4组(8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 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比如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针4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能决定硬盘主、从盘状态40芯硬盘线是特制的。制作方法是将普通40芯硬盘线的第28根线(从第1根红线或其它标记开始数)在两个硬盘插头之间的位置上切断后做成的,切线时注意不能弄断其它线。使用特制硬盘线确定主、从盘状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当需要交换硬盘主、从状态时只要将联接的硬盘线插头位置对调一下即可,不需要拆下硬盘来重新跳线。 在选择到底哪块硬盘作为主盘,哪块硬盘作为从盘时,下面给出一个原则:性能好的硬盘作为主盘,而性能稍微次些的硬盘作为从盘。例如你有一款5400RPM的硬盘,一款7200RPM的硬盘,那当然是选择7200RPM的硬盘作为主盘了。如果不想破坏旧硬盘上的数据,而又想将老硬盘作为从盘,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备份数据,然后再重装,如果没有备份媒介,那你可以使用GHOST软件将两块硬盘对COPY 一下,然后将旧老的硬盘分区格式化后作为从盘就可以了!不过使用GHOST软件应注意,最好两款硬盘是等容量得,如果不等,至少要求目标盘的容量比源盘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