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机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2(1-2)10012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80/5

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物理学

内容简介:《有机化学》是药学院各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烷烃和环烷烃,立体化学基础、卤代烷,醇和醚,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芳香烃,羰基化合物,酚、醌,羰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周环反应,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的化学,糖类,核酸和辅酶化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生命的运动从分子水平上来说就是有机化合物的运动,因此有机化学与生命现象,有着密切关系。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不含类脂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其规律和立体化学特征,熟悉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历程及有机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了解各类代表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重要基础课之一,有机化学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化学各学科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渗透、交叉十分广泛,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研究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尤其是药学领域,必须加强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

有机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使同学们在有机化学学习中受到科学思维的良好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6 ]

[基本内容]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发展历史,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分类,结构测定的一般方法。共价键的性质,碳原子的 SP 3 杂化,有机酸碱理论。

[基本要求]

掌握:碳原子的 sp 3杂化。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结构及共价键的性质。熟悉有机酸碱理论。

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测定方法。

重点:碳原子的 sp 3杂化,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测定方法。

难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测定方法。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7 ]

[基本内容]

烷烃的概念,分子结构,同系列及构造异构。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普通命名法,正、异、新的概念,常见的烷基。烷烃的构象,乙烷和丁烷的构象,优势构象,用 Newman 投影式表示构象。

物理性质:熔点和沸点的变化规律,分子间作用力。波谱特征。化学性质:取代,氧化及热裂。卤代反应的历程,活性中间体,自由基的稳定性,活化能,过渡态。

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船式、椅式、平伏键及直立键的概念,取代环已烷的优势构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小环的稳定性,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基本要求]

掌握:烷烃的同系列及构造异构,乙烷和丁烷的构象、优势构象、用 Newman 投影式表示构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和普通命名法。正、异、新的概念,常见的烷基。烷烃的分子间作用力、熔点、沸点的变化规律;烷烃卤代反应及其历程,自由基的稳定性,过渡态和中间体的概念。环烷烃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构型异构,环丙烷的结构,小环烷烃的加成反应;环已烷及一取代和二取代环已烷的构象,船式,椅式、平伏键及直立键的概念。

熟悉: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对反应速度,产物的影响。熟悉十氢萘的构型和构象。

了解:常见烷轻和环烷烃,烷烃的氧化反应,热裂反应,烷烃的波谱特征。

重点: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烷烃的构象,烷烃卤代反应及其历程,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对反应速度,产物的影响。环已烷及一取代和二取代环已烷的构象,十氢萘的构型和构象。难点: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对反应速度,产物的影响。环已烷及一取代和二取代环已烷的构象,十氢萘的构型和构象。

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 5 ]

[基本内容]

旋光度α、比旋光度[α],旋光性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对称因素,手性分子,非手性分子。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螺环分子中的对映异构,手性轴。十氢萘的构型和构象。

含一个手性碳的光学异构,手性分子的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用 D / L 和 R / S 标示构型的原则。

绝对构型,相对构型,赤型、苏型,差向异构体。

外消旋体的拆分,取代环已烷的优势构象,烷烃卤代的立体化学。

[基本要求]

掌握:旋光度α,比旋光度[α],手性分子,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的概念;含一个手性碳的光学异构,手性分子的旋光性、手性分子的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用 D / L 和 R / S 标示构型的次序规则。含二个手性碳的分子的光学异构和构型的标示。取代环已烷的优势构象。

熟悉:绝对构型、相对构型、赤型、苏型、差向异构的概念。

了解:含更多个手性碳的分子的光学异构、外消旋体拆分、烷烃卤代反应中手性分子的立体化学,对称因素。

重点:比旋光度[α],手性分子,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的概念;含一个手性碳的光学异构,手性分子的旋光性、手性分子的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用

D / L 和 R / S 标示构型的次序规则,取代环已烷的优势构象。

难点:含一个手性碳的光学异构,用 D / L 和 R / S 标示构型的次序规则,含二个手性碳的分子的光学异构和构型的标示,绝对构型、相对构型的概念,多个手性碳的分子的光学异构,烷烃卤代反应中手性分子的立体化学,对称因素。

第四章卤代烃[ 5 ]

[基本内容]

卤代烷的结构、分类与命名。卤代烷的制备,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及其历程一般规律。影响因素:亲核试剂、溶剂,离去基团等。正碳离子的结构、诱导效应、稳定性及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不同卤素的反应活性。

消除反应及其历程,扎依采夫规则及其理论解释。还原反应。生成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多卤代烷的结构与性质。

[基本要求]

掌握:卤代烷的分类及命名。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卤代烷的消除反应,格氏试剂的生成和性质;卤代烷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及卤代烷结构,亲核试剂,溶剂,离去基团对反应影响的一般规律。正碳离子的结构,稳定性及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不同卤素对反应活性的影响;消除反应的历程,消除反应的扎依采夫规则及其解释。

了解:卤代烷的结构;卤代烷的物理性质;多卤代烷的特性。

重点: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卤代烷的消除反应,格氏试剂的生成和性质;卤代烷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及卤代烷结构,亲核试剂,溶剂,离去基团对反应影响的一般规律。正碳离子的结构,稳定性及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不同卤素对反应活性的影响;消除反应的历程,消除反应的扎依采夫规则及其解释。

难点:卤代烷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及卤代烷结构,亲核试剂,溶剂,离去基团对反应影响的一般规律。正碳离子的结构,稳定性及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不同卤素对反应活性的影响;消除反应的历程,消除反应的扎依采夫规则及其解释。

第五章醇和醚[ 5 ]

[基本内容]

醇的结构、分类、命名及来源。物理性质。结构与沸点,水溶解度的关系,氢键的影响。

化学性质。取代反应,羟基氢的酸性,与金属及酸的反应。羟基的亲核取代,与 PX

3

、卢卡斯试剂的反应。消除反应,分子间消除和分子内消除。扎依采夫规律。不同醇的氧化反

应。欧芬脑尔氧化。频哪醇重排。邻二醇与 Pb(Ac)

4及 HIO

4

的反应。醇的制备方法。

醚的结构、分类、命名和来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氢卤酸的断裂反应,钅羊盐的生成及应用,过氧化物的形成、检查与除去。

环氧化物的取代,开环。开环反应的方向,反应历程及立体化学。

硫醇和硫醚的命名、结构与性质。

[基本要求]

掌握:醇的分类,命名,结构与沸点,水溶解度的关系,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醇的酸性

及与金属 Na , PX

3, H

2

SO

4

, HNO

3

等的反应。卢卡斯试剂;醇的消除反应,

分子间消除成醚,分子内消除成烯烃。消除的扎依采夫规律。醇的氧化反应,伯、仲、

叔醇对氧化反应的不同活性,欧芬脑尔氧化。频哪醇重排;邻二醇与 Pb(Ac)

4

及 HIO 4

的反应;醇的制备:烯烃水合、硼氢化反应,格氏试剂与醛酮加成。醚的分类及命名,用氢卤酸断裂醚键的反应。环氧化物的取代开环反应,环氧丙烷开环的方向及历程,环氧化物及开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熟悉:醚钅羊盐的形成,过氧化物的形成。

了解:硫醇和硫醚,醚的物理性质。

重点:醇的酸性及与金属 Na , PX

3, H

2

SO

4

, HNO

3

等的反应。卢卡斯试剂;醇的消

除反应,分子间消除成醚,分子内消除成烯烃。消除的扎依采夫规律。醇的氧化反应,伯、仲、叔醇对氧化反应的不同活性,欧芬脑尔氧化。频哪醇重排;邻二醇与 Pb(Ac)

4及 HIO

4

的反应;醇的制备:烯烃水合、硼氢化反应,格氏试剂与醛酮加成。醚的

分类及命名,用氢卤酸断裂醚键的反应。环氧化物的取代开环反应,环氧丙烷开环的方向及历程,环氧化物及开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难点:醇的消除反应,分子间消除成醚,分子内消除成烯烃。消除的扎依采夫规律。欧芬脑

尔氧化。频哪醇重排;邻二醇与 Pb(Ac)

4及 HIO

4

的反应;环氧化物的取代开环

反应,环氧丙烷开环的方向及历程,环氧化物及开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第六章烯烃[ 5 ]

[基本内容]

烯烃的分子结构、 sp 2杂化,π键的形式及特性,分子通式,同分异构现象,系统命名法。

顺反异构现象,用顺/反和 Z / E 标示顺反异构。

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加成反应(与 HX 、 H

2 O 、 H

2

S0

4

、 X

2

及 HOX 等),

亲电加成及其历程,马氏规则及其现代理论解释,超共轭作用,正碳离子的重排,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与溴化氢的加成反应,过氧化物效应及其解释,自由基加成反应。催化氢化反应,氧化反应:氧化剂 KMnO 4 、 O 3 的应用。硼氢化反应及反应方向,应用。α- 卤代反应,聚合反应。

烯烃的制备方法,E2消除反应。

[基本要求]

掌握:烯烃的分子结构、 sp 2 杂化,π键的形成及特性,烯烃的分子通式,顺反异构现象的产生及用顺反和 Z / E 标示顺反异构。烯烃的系统命名;烯烃亲电加成反应(与HX 、 H 2 O 、 H 2 SO 4 、 X 2 及 HOX 等)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正碳离子的重排,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马氏规则及其现代理论解释,σπ共轭;硼氢化反应及反应方向,应用。烯烃的氧化反应( KMnO 4 、 O 3 / H 2 O ,环氧化),不断键氧化的方向及立体化学;烯烃的α - 卤代反应, p- π共轭。烃与 HBr 加成的过氧化物效应及原因。烯烃的制备方法,E2消除反应。

熟悉:物理性质,聚合反应。

重点:顺反异构现象的产生及用顺反和 Z / E 标示顺反异构。烯烃的系统命名;烯烃亲电加成反应(与 HX 、 H 2 O 、 H 2 SO 4 、 X 2 及 HOX 等)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正碳离子的重排,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马氏规则及其现代理论解释,σπ共轭;硼氢化反应及反应方向,应用。烯烃的氧化反应( KMnO 4 、 O 3 / H 2 O ,环氧化),不断键氧化的方向及立体化学;烯烃的α - 卤代反应, p- π共轭。烃与 HBr 加成的过氧化物效应及原因。烯烃的制备方法,E2消除反应。

难点:正碳离子的重排,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马氏规则及其现代理论解释,σπ共轭;

不断键氧化的方向及立体化学;E2消除反应。

第七章炔烃和二烯烃[ 5 ]

[基本内容]

炔烃的分子结构, sp 杂化。分子通式,系统命名法。物理性质。制备方法。

末端炔烃的酸性,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应用。亲电加成反应( H

2、 X

2

及 HX 等)、

加成反应的方向。与水加成及其应用。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亲核加成,硼氢化反应。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共轭效应。分子轨道法和价键法对共轭二烯的描述,共振论的概要。共轭二烯烃的 1 、 2- 加成和 1 、 4- 加成及其理论解释。Diels-Alder ( D-A )反应。聚集二烯烃。

卤乙烯和卤丙烯型化合物的性质。取代基的电性效应。富勒烯。

[基本要求]

掌握:炔烃的结构, sp 杂化;炔烃的命名,炔烃的亲电加成( H

2、 X

2

及 HX 等)、

加成反应的方向。炔烃的水合反应及其应用,氢化反应;末端炔烃的酸性,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用途。二烯烃的分类、命名,共轭二烯烃的结构,ππ共轭及共轭效应。

电子离域的概念,共振论的基本概念;二烯烃的 1 , 2- 加成和 1 、 4- 加成及其解释。 D-A 反应。取代基的电性效应。

熟悉:二烯烃和炔烃的氧化和聚合反应。亲核加成,硼氢化反应。卤乙烯和卤丙烯型化合物的性质。

了解:分子轨道法对 1 、 3- 丁二烯的结构与性质的描述。聚集二烯烃及其手性。富勒烯。

重点:炔烃的亲电加成( H

2、 X

2

及 HX 等)、加成反应的方向。炔烃的水合反应及其

应用,氢化反应;末端炔烃的酸性,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用途。共轭二烯烃的结构,ππ共轭及共轭效应。电子离域的概念,共振论的基本概念;二烯烃的 1 , 2- 加成和 1 、 4- 加成及其解释。 D-A 反应。取代基的电性效应。

难点:加成反应的方向,共轭二烯烃的结构,ππ共轭及共轭效应。电子离域的概念,共振论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芳烃[ 6 ]

[基本内容]

苯的结构,芳香大π键,芳香性及稳定性。苯及同系物的同分异构、命名。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苯环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 - 克反应等。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规律及应用。芳环侧链上的卤代和氧化反应,芳卤烃的稳定性及解释。芳环加成反应。芳卤烃的亲核取代反应,苯炔的概念。

萘及衍生物的结构,同分异构,命名,萘的化学反应,蒽和菲的结构,联苯及取代联苯的立体异构。

芳香性, Huckel 规则,几种典型的非苯芳烃。环丙烯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

[基本要求]

掌握:苯的结构及表示法,芳香大π键及苯的稳定性,苯及同系物的命名,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 - 克反应),苯环侧链的卤代和氧化反应;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历程,定位规律及应用;芳卤烃卤原子的稳定性及原因。利用

Huckel 规则判定化合物的芳香性;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的芳香性。

了解:苯环的加成反应。芳卤烃的亲核取代,苯炔。萘的氧化、加氢,蒽、菲的化学性质。重点:苯的结构及表示法,芳香大π键及苯的稳定性,苯及同系物的命名,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 - 克反应),苯环侧链的卤代和氧化反应;苯

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历程,定位规律及应用;芳卤烃卤原子的稳定性及原因。利用

Huckel 规则判定化合物的芳香性;

难点: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历程,定位规律及应用;芳卤烃卤原子的稳定性及原因。利用Huckel 规则判定化合物的芳香性;芳卤烃的亲核取代,苯炔。

第九章羰基化合物[ 8 ]

[基本内容]

醛酮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与 HCN 、 NaHSO 3 、 RMgX 、H 2 O 、 ROH及氨的衍生物的加成);加成反应的历程,α -H 的卤代反应,卤仿反应、互变异构,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斐林试剂、杜伦试剂、克莱门森还原、黄鸣龙还原、康尼查罗反应, NaBH 4 , LiAlH 4 ,催化氢化还原,异丙醇铝还原和双分子还原反应)

醛酮的缩合反应;醇醛缩合,克莱森—斯密特反应,柏琴反应,安息香缩合,曼尼希反应,魏悌希反应,达尔森反应。羟醛缩合的历程,负碳离子与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亲核加成,麦克尔加成,罗宾逊环合,插烯规律。

醛酮的制备:官能团转化(醇的氧化,胞二卤代物的水解,炔烃水合),分子中直接引入羰基。

[基本要求]

掌握:醛酮的系统命名,羰基的结构,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历程,α-H 的卤代,卤仿反应,酮式 - 烯醇式互变异构,羟醛缩合反应及其历程,负碳离子,克莱森 - 斯密特反应,柏琴反应,安息香缩合,曼尼希反应,魏悌希反应。用 NaBH 4 和 LiAlH 4 的还原反应,克莱门森还原,黄鸣龙还原,加氢催化还原,用斐林试剂和杜伦试剂氧化醛,康尼查罗反应,α、β - 不饱和醛酮的亲核加成,麦克尔加成反应,插烯规律。熟悉:醛酮的制备反应;物理性质及波谱特征,异丙醇铝和双分子还原反应,达尔森反应和罗宾逊环合反应。

了解:常见的醛酮;乙烯酮;不对称合成反应。

重点:醛酮的结构和命名,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α-H 的卤代,卤仿反应,羟醛缩合反应,酮式 - 烯醇式互变异构。

难点:羰基亲核加成反应、α -H 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典型的人名反应。

第十章酚和醌[ 4 ]

[基本内容]

酚的结构、命名。来源与制法,碱熔法、异丙苯法、芳卤烃水解法、重氮盐水解法及硼酸酯法。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酸性,芳环上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亲电取代反应,瑞曼 - 梯曼反应、卡宾的概念:酚酸的形成及柯尔伯 - 斯密特反应,酚酯的形成及傅瑞斯重排,酚醚的形成及克莱森重排。酚与 FeCl 3 的呈色反应及其应用。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化学性质。对苯醌的反应(羰基的反应,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共轭烯酮的加成反应)。

[基本要求]

掌握:酚的结构、命名,钠熔法制备酚;酚的酸性,环上取代基对酸性影响的一般规律;酚的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特点。瑞曼 - 梯曼反应,柯尔柏 - 斯密特反应,傅瑞斯重排,克莱森重排。酚与 FeCl 3 的呈色反应。

熟悉:醌的结构,命名,对苯醌的反应。

了解:酚的物理性质,制备酚的异丙苯法和芳卤烃水解法。卡宾的概念。醌的制备。

重点:酚的结构、命名;酚的酸性,环上取代基对酸性影响的一般规律;酚的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特点。瑞曼 - 梯曼反应,柯尔柏 - 斯密特反应,傅瑞斯重排,克莱森重排。

酚与 FeCl 3 的呈色反应。

难点:取代基对酚类化合物酸性影响的规律和解释,重要的化学反应(瑞曼 - 梯曼反应,柯尔柏 - 斯密特反应,傅瑞斯重排,克莱森重排)

第十一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5 ]

[基本内容]

羧酸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分子内与分子间氢键的影响。

化学性质:羧酸及取代酸的酸性及其影响因素,成盐反应及其应用。形成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酰胺)的反应,酯化反应及其历程。α -H 反应,脱羧反应,还原反应。

二元酸、羟基酸、羰基酸的加热反应,卤代酸的水解反应。

羧酸的来源:腈的水解,醇的氧化,丙二酸酯法,应用格氏试剂法,柏琴反应和克脑文格尔反应。

[基本要求]

掌握:羧酸及取代羧酸的结构与命名,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羧酸的酸性与成盐,结构及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诱导效应的影响。与醇作用成酯的反应。形成酰卤、酐、酰胺的反应。

酯化反应的历程及影响因素。还原反应,脱羧反应。羧酸的制备,腈水解,格氏试剂法,醇氧化,柏琴反应和克脑文格尔反应。

熟悉:α -H 的反应(Hell-Volhard-Zelinsky),二元酸,羟基酸和羰基酸在受热时的反应,卤代酸的水解反应。

了解:常见羧酸的性质,场效应,邻基参与效应。

重点:羧酸及取代羧酸的结构与命名,羧酸的酸性与成盐,结构及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诱导效应的影响。与醇作用成酯的反应。形成酰卤、酐、酰胺的反应。

酯化反应的历程及影响因素。还原反应,脱羧反应。羧酸的制备,腈水解,格氏试剂法,醇氧化。

难点:取代基对羧酸酸性的影响规律及理论解释,酯化反应的机理,脱羧反应,热解反应。

第十二章羧酸衍生物[ 6 ]

[基本内容]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反应;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格氏试剂的反应,二烃基铜锂反应);还原反应: LiAlH 4 还原,催化氢化还原,Bouveault-Blanc还原,Stephen还原;酯缩合反应:克莱森缩合及其历程。

乙酰乙酸乙酯及丙二酸二乙酯结构和应用。酮式-烯醇式的互变异构,α - 亚甲基的烃基化、酰基化,酸式分解及酮式分解,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应用。

酯化反应及酯水解反应,反应历程;酰胺及酰亚胺的酸碱性,酰胺的 Hoffmann 降解反应及其机理,贝克曼重排反应。

羧酸衍生物的制备,碳酸及原酸衍生物:光气、脲、胍及硫脲、原酸酯的结构及性质。[基本要求]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结构与命名法;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与格氏试剂的反应。用 LiAlH 4 的还原反应,催化氢化还原反应。酯水解反应的的历程及影响因素;

酯缩合(克莱森缩合)反应及历程。乙酰乙酸乙酯的α- 亚基烃基化、酰基化、酸式分解、酮式分解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酰胺的

Hoffmann 降解反应,酰胺及酰亚胺的酸碱性。丙二酰脲的结构,胍的碱性。

熟悉:酰卤、酸酐的制备,羧酸基与卤烃反应制备酯、羧酸铵盐脱水制酰胺,贝克曼重排。

酯的物理性质。

了解:常见的酰卤、酸酐、光气、脲、胍、硫脲、原酸酯的结构。

重点:羧酸衍生物的结构与命名法;亲核取代反应,与格氏试剂的反应。用 LiAlH 4 的还原反应,催化氢化还原反应。酯水解反应的的历程及影响因素;酯缩合(克莱森缩合)反应及历程。乙酰乙酸乙酯酸式分解、酮式分解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酰胺的 Hoffmann 降解反应,酰胺及酰亚胺的酸碱性。

难点:酯水解反应的的历程及影响因素,酯缩合(克莱森缩合)反应及历程,乙酰乙酸乙酯的α- 亚基烃基化、酰基化、酸式分解、酮式分解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第十三章有机含氮化合物[6 ]

[基本内容]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α-活泼氢的反应,芳香亲核取代反应,硝基的还原反应。

胺的结构、分类、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胺的碱性及成盐,取代基对碱性的影响,烃基化、酰基化,与亚硝酸反应及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胺的制法:卤烃氨解、硝基还原、腈和酰胺的还原,还原胺化及盖布瑞尔伯胺合成法,曼尼希反应。

季铵盐和季胺铵的形成,季铵碱的消除反应,霍夫曼消除规则及其应用。重氮盐的形成,芳香重氮盐的反应及应用。偶氮化合物的形成、结构、顺反异构、偶合反应。重氮甲烷的结构和应用。

[基本要求]

掌握: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及化学特性,胺的分类、命名,胺的碱性及取代基对碱性影响的一般规律;胺的烃基化、酰基化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芳胺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胺的制备:硝基还原,卤烃氨解,腈与酰胺的还原,还原胺化,盖布瑞尔合成法;季铵盐和季铵碱的形成,季铵碱的消除及消除的方向,历程,立体化学和在测定结构上的应用芳香重氮盐的制备,被卤素取代,被 CN 取代,被氢、羟基、硝基取代。偶合反应。

熟悉:胺与醛生成希夫碱,异腈反应,重氮盐的还原反应。重氮甲烷的性质。硝基对苯环上亲核取代活性的影响,兴斯堡反应及其应用。

了解:硝基化合物及胺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常见硝基及胺类化合物,季铵盐的表面活性作用及相转移催化作用。卡宾。

重点:胺的分类、命名,胺的碱性及取代基对碱性影响的一般规律;胺的烃基化、酰基化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胺的制备法;季铵盐和季铵碱的形成,季铵碱的消除及消除的方向,历程,立体化学和在测定结构上的应用,芳香重氮盐的制备,被卤素取代,被 CN 取代,被氢、羟基、硝基取代,偶合反应。

难点:烯胺的结构,季铵碱的Hofmann消除,重氮甲烷的反应。

第十四章杂环化合物[ 7 ]

[基本内容]

杂环化合物的定义、常用的分类方法:单杂环与稠杂环、五元杂环与六元杂环、含不同杂原子的杂环、含一个或多个杂原子杂环。常见的母体及简单的衍生物命名法。

五元单杂环吡咯、呋喃、噻吩的电子结构,多π共轭,芳香性、稳定性、酸碱性、亲电取代反应、 D-A 反应,呋喃甲醛的特殊反应。

五元多杂原子杂环吡唑、咪唑、噁唑、异噁唑、噻唑的电子结构。多π共轭,芳香性。

六元单杂环吡啶的电子结构、缺π共轭、芳香性、溶解度、碱性、偶极矩、亲电取代及亲核取代反应。

其它杂环类化合物嘧啶、喹啉。

特定名称稠杂环:吲哚、嘌呤等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应用。

嘧啶和喹啉的合成,斯考劳普反应。

[基本要求]

掌握:五元单杂环和六元单杂环的命名;吡咯、呋喃、噻吩的电子结构,芳香性和多π特性;吡咯、呋喃、噻吩的酸碱性,稳定性、亲电取代反应。呋喃的 D-A 反应、呋喃甲醛的特殊反应;吡唑、咪唑、噁唑、异噁唑、噻唑的结构和命名;吡啶的电子结构、芳香性和缺π特征;吡啶的溶解度、偶极矩、碱性、稳定性、亲电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N- 氧化吡啶的生成及取代反应。吡啶的亲核取代反应;吲哚、嘌呤的结构和命名。

熟悉:吡咯、呋喃、噻吩的偶极矩、熔点、沸点、水溶解度;吡唑、咪唑、噻唑、异噻唑的结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咪唑与吡唑的互变异构;吡喃及吡喃酮的结构及稳定性,水解反应。吡啶的主要衍生物如烟酸、 VB 6 等;嘧啶环的合成;嘧啶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喹啉的合成;喹啉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嘌呤的重要衍生物的结构;香豆素,色酮、黄酮的结构;吡喃的水解反应。

了解:无特定名称稠杂环母环的命名规则,杂环化合物环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嘧啶环的合成。

重点:五元单杂环和六元单杂环的命名,吡咯、呋喃、噻吩的电子结构,芳香性和多π特性,稳定性,亲电取代反应;吡唑、咪唑、噁唑、异噁唑、噻唑的结构和命名;吡啶的电子结构、芳香性和缺π特征;吡啶的碱性、稳定性、亲电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N- 氧化吡啶的生成及取代反应。吡啶的亲核取代反应,吲哚、嘌呤的结构和命名。

难点:无特定名称稠杂环母环的命名,喹啉、嘧啶等杂环的合成。

第十五章周环反应[ 6 ]

[基本内容]

周环反应,协同反应。电环化反应,选择规则及解释,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环加成反应,选择规则及解释,D-A反应及其立体化学。σ迁移反应及其分子轨道理论解释、立体化学。

[基本要求]

掌握:周环反应,协同反应,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的基本概念。能够用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解释电环化反应选择规则。

环加成反应的定义,选择规则及解释。D-A反应及其立体化学。σ迁移反应的特征及类型,分子轨道理论解释,Claisen重排,Cope重排反应,立体化学。

熟悉:周环反应的特点,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及σ迁移反应的典型反应实例。

了解: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及σ迁移反应在药物合成及天然产物结构改造方面的应用。重点:周环反应,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的基本概念。能够用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判定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及σ迁移反应的主要产物。周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难点: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及 迁移反应选择规则的理论解释,产物的立体化学特征。第十六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的化学(简介)[ 4 ]

[基本内容]

氨基酸的结构、分类、酸碱性及等电点,氨基酸的化学反应。多肽和蛋白质的定义,多肽命名,肽键结构,肽的一级结构测定方法。蛋白质结构简介。酶的结构及其催化作用特点,酶的高效性。

[基本要求]

掌握: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酸碱性、等电点。多肽和蛋白质的定义,多肽命名。肽键结构。熟悉:氨基酸的化学反应。酶的结构及其催化作用特点。

了解:肽的一级结构测定方法。蛋白质结构。酶的高效性。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酸碱性、等电点。多肽和蛋白质的定义,肽键结构。

难点:多肽命名,肽的一级结构测定方法。

第十七章糖类[ 4 ]

[基本内容]

糖类的定义、结构特征,常用的分类方法。多羟醛和多羟酮,单糖、双糖、多糖、糖的命名。

单糖:葡萄糖、果糖的开链结构和氧环式结构,构型和构象, Haworth 透视式和优势构象式,α , β的判定法,呋喃型与吡喃型、变旋现象。

单糖的化学性质:成脎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成甙反应,形成环状缩醛或缩酮。还原糖的性质。甙的结构与性质。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的结构,命名。还原性:还原糖,非还原糖,水解反应。

多糖:淀粉、纤维素的结构、水解性。淀粉与碘液的呈蓝色反应。肝糖、核糖核酸及 2- 去氧核糖核酸的结构。

[基本要求]

掌握:单糖链状结构的表示法( Fischer 投影式)与构型( D 、 L 及赤藓型、苏阿型等);

重要的单糖核糖、葡萄糖、甘露糖等;以葡萄糖为例,结合实验事实掌握环状结构、Haworth 透视式、优势构象及有关基本概念(如,端基异构体,αβ判定方法,呋喃、吡喃型,变旋现象等);还原糖的判断和主要性质,甙类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重要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的组成、结构、名称、还原性与非还原性,重要多糖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特征和两者的区别(甙键类型),淀粉的主要性质(非还原性、遇碘成蓝色,水解等)。

熟悉:单糖的化学性质:成脎反应,氧化反应(与吐伦试剂和斐林试剂反应,被硝酸和溴水氧化),还原反应,与含氮试剂的反应,环状缩醛和缩酮的形成及碱性条件下的反应和酸性条件下的脱水等;双糖的类型(α或β)和甙键类型;

了解:重要的单糖赤藓糖、苏阿糖、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等;双糖的系统命名法和优势构象;肝糖(动物淀粉)的结构和用途;环糊精、核糖核酸和 2- 去氧核糖的结构。

重点:糖类的定义、结构特征,常用的分类方法。多羟醛和多羟酮,单糖、双糖、多糖的命名。葡萄糖、果糖的开链结构和氧环式结构,构型和构象, Haworth 透视式和优势构象式,α , β的判定法,呋喃型与吡喃型、变旋现象。

难点:Haworth 透视式和优势构象式,α , β的判定法,呋喃型与吡喃型、变旋现象。

第十八章核酸和辅酶化学(简介)[ 2 ]

[基本内容]

核酸及其分类,化学组成。常见碱基,戊糖及其立体结构。核苷、核苷酸、核酸结构简介。DNA的理化性质简介。

[基本要求]

了解:核酸及其分类,化学组成。常见碱基,戊糖及其立体结构。核苷、核苷酸、核酸结构简介。

DNA、RNA的理化性质简介。ATP(三磷酸腺苷),辅酶A、PLP、TPP、硫辛酸。

三、课外习题及自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材习题1.2 ~ 1.10, 1.13, 1.14。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教材习题2.1, 2.2, 2.5 ~ 2.17。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

教材习题3.1 ~ 3.11。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四章卤代烃

教材习题4.1 ~ 4.5, 4.7 ~ 4.11。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五章醇和醚

教材习题5.1, 5.2, 5.5 ~ 5.11。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六章烯烃

教材习题6.2 ~ 6.9, 6.11 ~ 6.16。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七章炔烃和二烯烃

教材习题7.1, 7.3 ~ 7.9。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八章芳烃

教材习题8.1 ~ 8.16。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九章羰基化合物

教材习题9.5 ~ 9.13。第九章羰基化合物课外补充练习题(自编习题集)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十章酚和醌

教材习题10.3 ~ 10.10。第十章酚和醌课外补充练习题(自编习题集)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十一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教材习题 11.6~11.15。第十一章羧酸和取代羧酸课外补充练习题(自编习题集)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十二章羧酸衍生物

教材习题12.4 ~ 12.7, 12.11 ~ 12.16。第十二章羧酸衍生物课外补充练习题(自编习题集)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十三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教材习题13.2, 13.7 ~13.15。第十三章有机含氮化合物课外补充练习题(自编习题集)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十四章杂环化合物

教材习题14.1 ~ 14.2, 14.8 ~ 14.14。第十四章杂环化合物课外补充练习题(自编习题集)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十五章周环反应

教材习题15.1 ~ 15.4。第十五章周环反应课外补充练习题(自编习题集)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十六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的化学(简介)

教材习题16.2 ~ 16.6。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十七章糖类

教材习题17.2 ~ 17.6。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第十八章核算和辅酶化学(简介)

教材习题18.1 ~ 18.2。

要求掌握本章相关各知识点(见教学要求)。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板书讲授

作业:教材习题为主,依据教学要求适度补充课外习题(10%)

成绩考核:期末闭卷笔试,占总成绩80%,作业占总成绩10%、出勤统计占总成绩10% 五、学时分配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有机化学》,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五版。

教学参考书: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王礼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第一版;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第三版;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0,第一版;

《有机化学》,胡宏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第二版。

制订人:姚建文、关玉昆

审批人:

制订日期:2007年7月31日

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大纲 总学时:32理论课学时:24 案例教学课学时:8 一、课程的性质 《财务报表分析》是金融学专业的选修课程,用于提高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 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掌握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方法,基本具备通过财务报表评价过去和预测未来的能力,以及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的能力。通过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胜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和进行财务、会计理论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基本教学要求: 1、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 3、能对利润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 4、能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 5、掌握偿债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6、掌握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7、掌握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8、掌握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9、掌握企业非会计报表信息的利用和分析; 10、会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三、课程适用专业 金融学专业。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论 【教学目的】 了解财务分析的有关概念,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财务报表的指标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财务信息 第三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财务分析的目的、内容和评价基准的含义; 2、了解财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的主体和财务信息的内容; 3、掌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4、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解读 【教学目的】 学会如何解读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质量分析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 第三节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 【教学要求】 1、了解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提供的信息内容,所涉及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局限性; 2、掌握比较资产负债表和定比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 3、掌握共同比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方法。 第三章利润表解读 【教学目的】 学会如何解读利润表提供的信息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利润表质量分析 第二节利润表趋势分析 第三节利润表结构分析 【教学要求】 1、了解利润表各个项目提供的信息内容,所涉及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局限性; 2、掌握比较利润表和定比利润表分析方法; 3、掌握共同比利润表和利润总额构成分析方法。 第四章现金流量表解读 【教学目的】 学会如何解读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金流量表质量分析 第二节现金流量表趋势分析 第三节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及名称:[11C115010]有机化学 学分:3 总学时:50 开课专业:科学教育(专升本)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有机化学在化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化学学科一门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用途以及有机反应原理的重要课程。 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等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生物系的需要,介绍有关的物质和反应,并兼顾现代有机化学新成就: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1、掌握重要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现象和顺、反异构现象。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典型性质。熟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游离基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3、初步掌握旋光异构现象。了解外消旋化和内消旋化。外消旋化的拆分、构象、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4、掌握糖、油脂、类脂、重要杂环母体的结构、组成利性质。 5、萜类、甾类化合物利维生素只作——般了解。

6、每章每节都留有一定的习题作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些习题课。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1 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3 共价键的键参数 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1-4 分子间的力 1-5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6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7 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 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3学时) 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基的概念。 2-3烷烃的结构;SP3杂化轨道、σ一键、键角、键长、键能 2-4烷烃的构象:乙烷、丁烷的构象。 2-5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比重、溶解度、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热裂化、 2-6卤化反应(均裂、异裂、游离反应历程)。天然气和石油。

《中级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中级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学时:45学时 学分:2.5 学分 理论学时:45 实验学时:0 适用专业: 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课程号:BF001016 大纲执笔人:姜林 大纲审定人:朱凤岗 一、 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级有机化学是本科(基础)有机化学的后续课程之一,本课程是在基础有机化学的 基础上,对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对有机反应机理进行比较深入地讨论,对立 体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同时还介绍有机化学的最新进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原 有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有机化学反应及其机理的理解,掌握一些有机化学的理 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深造或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取代、缩合、消除、重排等反应的机理, 掌握立体化学的知识,掌握有机反应中活性中间体的结构及特征,了解周环反应的原理、 芳烃亲电反应的分速率因子,了解有机化学的新进展等。 3.课程教学改革 新课程,略。 二、 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有机反应总论(2学时) 1.1有机反应的分类 按反应历程分类—自由基反应,离子反应,分子反应 按原料与产物分类—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分子重排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1.2反应热力学 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的关系式:ΔG = ΔH-TΔS 自由能与平衡常数的关系:ΔG = -RT ln K;ΔG<0,正反应容易发生 1.3反应动力学 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 r = k[A]a [B]b 反应级数 = a+b

1.4反应速率理论 碰撞理论 r = 几率因子×碰撞因子×能量因子,该理论在有机反应中很少应用 过渡状态理论 反应物 → 过渡状态[X…Y…Z]→产物;一步反应有一个过渡态、而二步反应有两个过渡态;该理论又称为活化络合物理论 Hammond假设—分子的能量改变小,它在结构上的改变也小,因此,过渡态的结构应当与能量相近的分子(反应物或产物)近似 同位素效应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 kH/kD 1.5研究有机历程的一般方法 产品的鉴定,中间体存在的确定,同位素标记,催化剂研究,立体化学研究,动力学研究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反应热力学,过渡状态理论,Hammond假设 难点:Hammond假设,同位素效应 第二章 立体化学(4学时) 2.1立体化学基础 构造异构、立体异构、构造、构型、构象的概念 对称性、手性和对映异构 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2.2 构象与构象分析 链状化合物的构象—1,2–二取代乙烷、乙醛、丙酮的构象 环状化合物的构象—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2.3 外消旋体的拆份 机械分离法 形成非对映体的拆分法 生物化学法 色谱分离法 2.4 不对称合成的几个概念 光学纯度百分率(%O.P)= [α]观 / [α]max 对映体过量百分率(%e.e)= %R-%S

浙江大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

实验课程简介和实验教学大纲格式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实验学分:实验总学时: 面向对象: 预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100-150字) (二)英文简介 二、教学目标 三、课程要求(包括考勤制度、实验室安全、实验准备、实验报告、考核方式等) 四、主要仪器设备 五、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六、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七、课程教学网站 示例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A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College Chemistry 课程编号:06112200 课程学分:1 实验学分:1 实验总学时:32 面向对象:化学与制药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生物工程类;生物系统工程类 预修课程要求:按课程要求规定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100-150字) 大学化学实验A是依据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建立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所开设的课程。掌握和运用各种复杂的分析仪器对近化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大学化学实验A是化学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涉及较新和较广泛的仪器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 二、教学目标 通过这种多层次、全面系统的实验训练,应达到下列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仪器分析的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 2、学会并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3、熟悉常用现代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规范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 4、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了解近代大型精密仪器的性能及其在化学和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5、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代码:ZBB091003-04 适用专业: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96学时/ 6学分 先修要求:无机化学 大纲执笔人:黄国保大纲审核人:杨黄根 教材信息:李景宁主编《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课程概述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的应用为重点,研究有机化学类化合物具有共同特点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有机化学》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具有无机化学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有机化合物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有机化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强,是化学专业本科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由基础到专业的特殊使命。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观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开发学生智能及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学教育、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化学教育、医药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化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1)【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知识教学,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立体异构、有机合成等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原则,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淡化过深的反应机理,强化与实际的联系。 (2)【学科思想方法】 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验教学以基本技能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以严谨的课堂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相关实验理论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3)【学科教学育人】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7学分)教学大纲Word版

《有机化学》(7学分)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7学分》(有机化学上4学分,有机化学下3学分)(建议本课程放于二年级) 一、教学基本目标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及有机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化工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并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学时) *有机化合物的含义和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共价键的性质:键长、键角、键能及其键的极性;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均裂、异裂; 自由基反应和离子型反应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概念;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学的现状和发展; *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第二章烷烃(5学时) 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 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 烷烃的结构:甲烷的结构,*碳原子的SP3杂化,?键; *构象:乙烷、正丁烷的构象;

*构象的表示方法:透视式、纽曼投影式; 烷烃的物理性质; 烷烃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自由基卤代反应, *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反应热、*活化能; 氧化反应:低级和高级烷烃的氧化,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的含义; 异构化反应、裂化反应和裂解反应。 第三章烯烃(7学时) 烯烃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 烯烃的命名:系统命名、顺反和Z-E命名(次序规则); 烯烃的结构:乙烯的结构、*碳原子的SP2杂化、*键;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 *构型; 烯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石油裂解气的分离、*醇脱水、*卤代烷烃脱卤化氢、邻二卤化物脱卤素 烯烃的化学性质: 双键的加成反应:催化加氢;*亲电加成(X2、HX、H2SO4、HOX、H2O及硼氢化—氧化水解),亲电加成规则(马氏规则)及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含顺式、反式加成);*自由基加成——过氧化物效应及其反应历程; 烯烃的氧化:*臭氧化分解、环氧化; 聚合反应; -H的卤代、氧化。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红外光谱(5学时) (一)炔烃 炔烃的命名;

药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2010051 课程名称:药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学分:64 / 4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生理解剖学、微生物免疫学、生物化学 内容简介:药理学是药学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主要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从而阐明药物的作用与作用机制, 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过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证、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药物体内过程和用法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从而阐明药物的作用与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过程。学生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原理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言 [基本内容] 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科任务、药理学在医药学中的地位、药理学的发展史。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基本要求] 掌握药理学的概念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了解药理学的学科地位、药理学的任务、药理学的分支、药理学的发展史及在新药开发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基本内容]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受体理论:受体的基本概念,受体的特性,受体类型和受体调节,受体学说。 药效学概述:激动药、拮抗药的概念,竞争性拮抗药物与非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量反应与质反应,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药物量反应和质反应的剂量——效应关系、治疗作用与毒性作用评价。 [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抑制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32023 课程英文名称: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的地位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选修。 2.教学目标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卓越工程师发展计划,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本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脂环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芳香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卤代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掌握醇,醚、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2.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合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利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实施说明 教师在讲授时,应联系实验及生产实践,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观。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门课应在学生修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后开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对习题的要求 适量、适当的习题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对下一步的教学组织,改进教学方法具有直接作用。同时,还可督促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建议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学习中应包含2-3次习题课。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开卷或论文。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适当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能源与环境材料概论 学分: 2 周学时: 4 面向对象:材料学院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当前世界能源与环境现状以及各种新能源转换方式的基本原理、关键材料及技术要点,包括太阳能、风能、水电、生物质能、半导体照明、直接热电转换、燃料电池、能量存储以及新能源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等,使学生了解当前新能源与环境材料的特点、研究现状与趋势。 (二)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current status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various energy conversion technologies, including solar energy, wind energy, waterpower, biomass, thermoelectricity, fuel cells and energy storage and so on. The related materials will be discussed.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能源与环境材料的开发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是21世纪前沿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新能源、新能源与环境材料的必要性与取得的主要进展,掌握一些新能源及环境材料的原理、关系、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国内外能源与环境面临的形势和新能源材料与环境材料的发展现状,一些重要的新能源与环境材料的作用原理、需要克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等,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新能源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与方向,掌握能源与环境材料领域的前沿动态。(二)可测量结果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目前国内外能源与环境面临的形势和能源、环境材料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2)掌握一些重要的能源与环境材料的作用原理、重要参数、需要克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等; (3)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新能源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与方向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掌握新能源与环境材料领域的前沿动态。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中文):有机化学课程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工、环境等 (英文):Organic Chemistry 课程适用层次:专升本 学时:104(其中面授64,实验32)学分:6.5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应用化学、化工、及材料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环境、生物科学等)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制备合成、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题讨论、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答疑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重要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关注相关的应用信息;对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较好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具体应用。 (2)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和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解析图谱,能根据图谱数据推出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能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

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等反应机理。 (4)在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及制备的基础上,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有机合成。 (5)对于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些学科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5、先修课程:大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1、知识点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药事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事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3010411 课程名称:药事管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学分:32/2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 内容简介: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管理学科,是现代药学科学和药学实践 的重要基础,是药学生的必修专业课,是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主要课目。 药事管理是指国家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是药学事业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的管理,涉及到药学事业的各方面(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价格、广告、使用 等),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科学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它是药学科学与药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学生必修专业课程。它运用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现代药学事业各部分活动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药学与管理科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互相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目的是通过其学习使学生了解药事活动的主要环节及其基本规律,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掌握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熟悉药品管理的体制及机构,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教学任务是使得学生能够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工作,为执业药师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 药事、药事管理及药事管理学科的概念、性质、定义等, 药事管理研究性质、特征、过程和步骤等。 【基本要求】 掌握药事、药事管理和药事管理学科的含义及区分; 熟悉药事管理学科的性质、学科体系及近20年学科发展主要方面; 了解药事管理学科研究方法。 第二章药品、药学与药师 【基本内容】 药品的定义、分类、质量特性、商品特性; 药品监督管理概述; 药学的社会功能和任务; 药师的定义、类别、功能,执业药师法律和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掌握药品和药品分类管理;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讲解

第二学年(2011级)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0105、070107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 96学时总学分: 6 开课学期:第三、四学期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高等有 机选论大纲执笔人: HHH 参加人: CCZZ 大纲审核人: SS 修订时间: 2011年9月编写依据: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版(11修订) 授课年级:11级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源 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协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有机结 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概念,天然产物,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等。要求学生掌 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原则、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立体化学知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方法、运用化学方法及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初步掌 握有机合成技术,掌握有机结构理论及重要有机反应机理。 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在本学科纵深研究以外,有机化学还与各学科广泛 渗透交叉,如有机化学与生物学交叉产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21世纪随着生命科学 和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有机化学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波谱学及现代测试手段的飞跃 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揭示有机化学的微观历程,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有机立体化学及有机合成 化学的发展。人们能更多、更主动地合成出许多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与生命现象相关的 有机化学命题,为更深层次揭示自然界生命奥秘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大纲范围内的有机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使 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是在学习无机化学 的基础上,再来系统地学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变关系及其内在联系。通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适用专业:化学与化工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108学时(54?2) 课程学分:6学分(3?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授课方式:讲授与多媒体辅助等 大纲制定人:田来进 大纲审定:有机教研室 制定时间:2013-06-26 二、使用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应使学生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最新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面向21世纪、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和中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工艺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并满足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2、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 (1)每周4学时,共计36周(两学期),108学时 (2)学分:6分 (3)主要教学环节 A.课堂讲授、辅导、作业、习题课。结合运用分子模型,组织研讨课、习题课或辅导课。突出教学内容的“精讲”和“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B.课后作业:每周约2小时。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原子、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以及酸碱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四大谱的原理和计算、对称守恒原理,本课程仅作一般介绍,主要由谱学、物质结构等后续课程完成。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总学时:120学时讲课40学时自学80学时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预修要求:无机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有关问题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是高等院校化工、生化、环保、轻工、农、林、医、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习有机化学不仅是后续课程之需要也是学生和掌握新的科技知识之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药、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问世及人类的更高需求,有机化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目的与任务 1、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性质,了解重要代表物的用途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明确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从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使学生明确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一些负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生产、科研、设计等工作中加强环保意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化学反应(包括反应条件)及应用。 3、熟悉各类化合物相互间的转化,能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 4、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规律。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和课后查资料相结合。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学时120,其中理论课40学时,自学80学时。

大纲正文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和性质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2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分子轨道理论,掌握杂化轨道理论、键的极性等知识。 本章讲授要点: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重点: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2、子轨道理论 3、杂化轨道理论。 难点:分子轨道理论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1、价键理论。共用电子对理论。原子轨道交盖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2、分子轨道理论。 3、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键的极性。 §1-4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5 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烷烃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2学时) 了解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等基本知识,理解烷烃的结构和各类氢、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烷烃的结构。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和自由基取代历程。 本章讲授要点:烷烃的性质和结构 重点:1、烷烃的结构和各类氢 2、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烷烃的结构 3、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4、烷烃的化学性质和自由基取代历程 难点:取代反应的活性和自由基的稳定性 §2-1 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 烷烃的命名 1、碳原子的类型、氢原子的类型、基的概念 2、命名法:习惯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电视频道及节目整体包装》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

《电视频道及节目整体包装》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电视频道及节目整体包装》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111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制作方向和网络多媒体方向本科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学分/学时:4/64 先修课程:电视节目策划 教学方式: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和作品结合) 课程简介:电视频道与节目包装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制作方向和网络多媒体方向本科学生的主干专业课。本课程综合讲授电视频道与节目包装的理念、策略、设计、制作、评价等。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电视包装创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方法和要求。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为学生今后开展电视频道包装和节目包装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电视频道的品牌构建; 2(训练学生的电视包装创作能力。包括掌握电视频道LOGO、收视宣传片、形象宣传片等频道包装中各个环节的形式,并能够应用于设计实践。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章、节) 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其他学时备注 4 第一章电视频道的品牌战略与电视频

道的品牌营销 第一节品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电视频道品牌概念 第三节电视频道的品牌形象 第四节电视频道的观众研究 第五节电视频道品牌营销 第六节电视频道品牌推广 第二章品牌战略下的电视形象识别系 4 统 第一节电视形象识别系统 第二节电视频道的理念包装 第三节电视频道的行为包装 4 第三章电视频道形象包装设计原则 第一节“KISS”原则 第二节“USP”原则 第三节观众利益原则 第四节可持续性原则 第四章电视频道在播包装的实施:频道重点:第二节 4 实际操作: ID 4 第一节电视频道ID的概念 第二节电视频道ID的意义和功效 第三节掌握几种ID的创作类型 第五章电视频道在播包装的实施:宣传重点:第二节 2 实际操作: 口号 2 第一节电视频道广告语系的概念 第二节频道广告语系的分类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徐寿昌)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60 学分:4.0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食品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了解有机化学烷、烯、炔、脂环烃、醇、酚、醚、醛、酮、醌、卤代烃、芳香烃、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和胺、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结构、来源和制备、物理及化学性质及种类有机化合物的重要代表,以及立体化学、波谱分析等基本内容;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为以后学习食品专业中的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食品化学等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二、本课程的重点和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共价键的形成理论及应用,有机化合物的反映机理。 2.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各大类有机化合物的来源与制备、物理性质及重要代表物;初步学习阅读课外参考书,逐步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进一步熟练实验技能,为专业实验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表:(总60学时,理论学时)

四、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有机化学》,徐寿昌编。 主要参考书:《有机化学》,天津大学、华东石油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编。 《有机化学》,吉林师大等五所院校编。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编。 《有机化学》,汪小兰编。 实验课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 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化合物种类多,化学反应繁杂,因此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本课程的重点,教师可通过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首先总结其应有特性,然后逐一讲解化学性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对本课程的难点,可采取多次重复的讲授方法,在绪论中,首先集中介绍共价键的形成理论,及在C—C、C=C、C≡C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在每章中再重复讲解,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可从化合物所具结构(官能团)入手介绍分析,并进行各类化合物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对烷烃的自由基取代、烯烃的亲电加成、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和醛和酮的亲核加成等几大类主要的反应机理有初步了解和掌握。 六、与有关课程的衔接和分工 有机化学可在学完无机化学课程后学,也可与无机化学并列学习。它以中学化学课程和部分无机化学内容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等专业课程相衔接,与食品工艺、营养与卫生、食品添加剂、仪器分析等课程联系也比较紧密,是多门专业课的基础,尤其是高分子有机化学更是与食品密切相关。因此打好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有利于以后多门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医学类)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执行大纲) (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影像学专业使用) 化学教研室 2012、7

一、前言 课程性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口腔医学、 麻醉学、医学检验、影像、基础医学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加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影像、基础医学专业的有机化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掌握以上专业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有机化学知识。 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理论授课部分、实验授课部分。理论授课部分包括:绪论、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卤代烃、醇硫醇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胺和生物碱、芳香杂环化合物、糖类、脂类、氨基酸多胎和蛋白质、核酸、代谢途径中的辅酶。实验授课部分包括有机物的合成、分离(色谱分离等)、性质、测定物理量、模型作业等。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应使学生系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本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性)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采用“带着问题学”的方法,讨论与讲课相结合。

教学用书:吕以仙主编《有机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6 开课学期:秋季 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总学时数为84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机动4学时);实验30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学分:4 二、每一章节的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学习有机化学必需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共价键(共价键理论、共价键参数、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分子轨道理论、共振结构、分子间作用力)。有机酸碱理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与方法。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有机物的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复习与思考题: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烷烃的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构象异构、等基本理论)和命名方法、重要性质。 掌握环烷烃的结构特点、命名方法及化学性质。 掌握环烷烃结构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烷烃:烷烃的结构:烷烃的化学键(SP3杂化、CH4

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

《高等数学》课程简介 061B0060 高等数学 4.0 Higher Mathematics 4-0 预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大学文科本科生 全书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主要内容。介绍初等微积分、线性代数简介、概率统计初步等三部分内容。 The course contains calculus, linear algebra, probobility and statistics.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 《大学文科高等数学》第一册,姚孟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高等数学习题课28讲》,苏德矿、吴明华、卢兴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061B0060 高等数学 4.0 Higher Mathematics 4-0 预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大学文科本科生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基本特点、方法、思想、历史及其在社会与文化中的应用与地位有大致的认识,获得合理的、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进而增强对科学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的理解。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一定的数学基础。 二、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微积分(48学时) (一)函数、极限、连续(12学时) 1. (2)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复合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存在定理。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有界性,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与图形,初等函数的概念。2.(8)数列极限的定义,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 3.(2)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单侧连续性。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反函数的连续性(不加证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利用连续性计算极限。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重要性质:有界性定理、介值定理和最大最小值定理(不证)。 (二)一元函数的微分学(12学时) 1.(8)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单侧导数。函数的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与反函数的求导法,初等函数的导数及基本导数公式表。高阶导数的概念,高阶导数的计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