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师范大学世界文学复习资料

四川师范大学世界文学复习资料

四川师范大学世界文学复习资料
四川师范大学世界文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

1、欧洲散文的奠基作是?

2、欧洲第一部通俗小说是拉伯雷《巨人传》

3、但丁的新生与彼特拉克的歌集歌咏的对象是?新生-贝雅特里采歌集-劳拉

4、席勒的第一部市民悲剧是?《强盗》

5、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代表作,柏拉图的代表作及理论观点

柏拉图的文艺理论核心是“理念论”即“模仿的模仿”,还有“灵感说”代表作《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模仿说,代表作《诗学》

6、贺拉斯的理论论著与主要观点

文学批评代表作《诗意》;他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原则,主张创作要学习古典,形式要讲究完美

7、莫里哀的第一部划时代古典主义喜剧作品是什么

8、弥尔顿的三大力作及其题材来源

《失乐园》取材于《圣经》《复乐园》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士师记》

9、巴洛克文学在各国的代表作家

意大利的贾姆巴蒂斯塔·马里诺、西班牙的贡戈拉、佩特罗·卡尔德隆、英国的玄学派,堂恩、法国的贵族沙龙文学

10、狄德罗对话体小说有《修女》《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

11、莱辛的悲剧的代表作是《爱米丽亚.伽洛提》、《智者纳坦》

12、抒情歌谣集序提出的英国浪漫主义宣言是?

《抒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华兹华斯在1800年《抒情歌谣集》第二版的序言中详细阐述了浪漫主义新诗的理论,主张以平民的语言抒写平民的事物、思想与感情,被誉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

13、《克伦威尔序言》提出的主要观点:美丑对照原则

14、俄国文学之父是谁?代表作?普希金《自由颂》《致察尔达耶夫》

15、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答尔丢夫、奥尔贡

16、中世纪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列那狐传奇》和《玫瑰传奇》

17、古典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是什么笛卡儿的唯理主义理论。

18、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代表作是什么《阿卡奈人》、《骑士》、《和平》、《鸟》、《蛙》

19、东方叙事诗有哪些作品六部

《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纳》

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代表作

贺拉斯《诗艺》、奥维德《变形记》、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

《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二、名词解释3*4

1、文艺复兴

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七星诗社

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是由七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他们中以龙沙和杜贝莱最著名。七星诗社的诗人们从事过各种创作,如爱情诗、圣诗、科学诗、宫廷诗、史诗、诗歌评论、喜剧、悲剧、文艺批评和翻译等,他们的诗声望很高,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却是对于法语改革的主张。

3、三一律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在一时间内在一个地点发生一件事,是谓“三个整一”。 20、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味

4、巴洛克文学

18世纪法国剧作家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建的新的戏剧形式,它冲破古典主义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严格界限,主张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第三等级”的现代人为主人公。启蒙戏剧语言通俗,强调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为近代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戏剧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代表作如狄德罗的《私生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等。

5、严肃剧

18世纪法国剧作家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建的新的戏剧形式,它冲破古典主义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严格界限,主张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第三等级”的现代人为主人公。启蒙戏剧语言通俗,强调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为近代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戏剧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代表作如狄德罗的《私生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等。

6、感伤主义文学

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英国。当时候英国产业革命之后,出现很多社会弊病,人们对资产阶级政权感到失望,但又无可奈何,便将许多不满与无奈投诸于艺术,由此产生一股新的文学潮流,由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感伤主义文学在形式上注重心理感觉,因此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也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7、拜伦式英雄

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8、“狂飙突进”名词解析,代表作家作品

18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文学运动。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崇高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

我,提倡民族风格。他们的理论旗手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这一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9、骑士文学

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10、《荷马史诗》

它指的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名叫荷马的诗人所作,故称荷马史诗。它的产生与一场名叫“特洛亚”的战争磋,相关歌谣、传说、神话是史诗基础,是从口头演变而来,为集体创作与个人才能经过长期融合而形成的。它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此外,因为史诗中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朝代”的英雄主义理想,故《荷马史诗》又称为“英雄史诗”。

11、18世纪哲理小说

哲理小说是18世纪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目的不在于全面的描写个性和细致的描写历史环境,而在于以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的形式,使读者了解作者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它常常通过传奇的故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反对封建专制制度,阐明哲理和宣传启蒙思想。其手法灵活多样,语言简洁,生动活泼;但由于忽视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成为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因此作品也就缺乏艺术感染力。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等

12、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是指16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他们多数确实是大学毕业生,至少是在伦敦最优秀的学校接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这一批作家的剧作对传统戏剧有继承又有发展,为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该文学流派主要包括李利、基德、格林等人。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经过“大学才子”闷得创作实践,题材不断扩大,技巧也更趋成熟,至莎士比亚而集大成。

13、福斯塔夫式背景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人物,他是王子放浪形骸的酒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既无道德荣誉观念又无坏心,是莎翁笔下最成功的喜剧形象,作品通过描写他的生活背景,写出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是谓,福斯塔夫式背景。

湖畔派

18~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

恶魔派

恶魔派诗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

做过批评,骚塞就称拜伦和雪莱是“恶魔派”。这个称号在英国文学史上被沿用,象征积极反抗现实的斗士。恶魔派和湖畔派不同,他们始终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肯定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了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丰富了诗歌形式和格律。

人文主义: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导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有时也称为“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世界观的核心是“人”不是上帝,人为了享受而存在并非为上帝而生存,他们提倡人性,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探索自然,追求科学,反对宗教迷信禁欲主义。

三、辨析、简答、论述题

1、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和各期主要文学成就。

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由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赫西俄德:《神谱》、《工作与时日》)。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到全盛时期。其中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为奴隶制城邦形成阶段,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萨福、阿那克瑞翁;品达)和寓言(伊索寓言)。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是奴隶制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文艺理论(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和散文。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是古希腊的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新喜剧(米南德)和田园诗,新喜剧又称世态喜剧,反映日常生活。

2、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

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是:肯定了在与自然和神的抗争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性因素。在颂扬英雄肯定人的精神的同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新的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风尚以及一夫一妻制。

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优秀作品,是城邦时期公民教育的重要材料,是我们研究希腊史前社会的一部宝贵文献。“就某些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3、《荷马史诗》的价值及特点

价值:A、思想意义及历史文献价值方面1)它是古代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一部史诗,也是研究古希腊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2)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了一种热爱现世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人文思想;B、艺术上的价值:1)结构上的巧妙与完整,为历来文学家、史学家所称道;2)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3)史诗诗句优美动听,这是欧洲文学史上这类作品的典范;

特点:1)以一般史料为基础,又带有鲜明的神话性质; 2)采取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故事或一段时间内 3)丰富的想象,出色的比喻,以及“荷马式比喻”的形成。

4、简述荷马史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荷马史诗塑造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史诗中的每个英雄都是许多充满生气的性格特征的总和。希腊将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他集年轻、貌美、勇敢、钟情、

意气、暴躁、凶狠、善良、诚挚于一身,他的性格是立体、多元的。其他人物如奥德修斯、阿伽门农、赫克托耳,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4、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简要分析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其实,人与命运的冲突是人与外界环境的冲突,它是人类在低下生产力的情况下受自然摆布而产生的命运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三位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物,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在索福克罗斯的心目中,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切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命运虽然不可抗拒的,其正义性、和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欧里庇德斯却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5、埃尼阿斯和荷马史诗的异同,

相同点 1

海上七年漂泊模仿《荷马史诗》后两章奥德修斯十年海上漂流。

2

3

的生动比喻以及大量重复手法。

不同点 1 ——迪多的爱情悲剧。而荷马史诗更侧重于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描写。

2

3

6、古罗马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

维吉尔:渥大维盛期作家,代表作《牧歌》、《农事诗》、《埃涅阿斯纪》;贺拉斯:代表作为其抒情诗集《歌集》,文学批评的代表作为《诗艺》;奥维德:代表作是《变形记》,贡献在于它将古希腊神话、传说做了系统整理,把古代世界的神话传说总集在一起,并使许多古老神话获得了新的生命,有“神话辞典”之称。

7、为什么说埃尼阿斯是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

①《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②文人史诗不同于民间史诗,它更多的注入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埃涅阿斯纪》中体现了作者敬神、爱国的思想。③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对后世的文人史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8、十日谈的题材与艺术特点。

《十日谈》运用框形结构,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它第一次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广泛地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作品以故事的生动性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征服了读者。它在现实主义形象的画廊中较早的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作者还运用了讽刺、幽默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文字,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十日谈》采用了佛罗伦萨方言写成,精练生动,俏皮通俗,为意

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

《神曲》双重性

《神曲》作为中世纪文化的总结和新文化的最初萌芽,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带有两重性。如作者有力地抨击教会的腐败、教皇、僧侣的黑暗,但并不否定宗教本身,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诗人同情男女青年的爱情婚姻自由,宣扬现世幸福,但又不能摆脱禁欲主义的桎梏,把一对情侣作为贪色者置于地狱中受苦;诗人强烈地谴责专制暴虐的君主,批判卖国赋、分裂者的罪恶行径,但又把统一意大利的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身上,流露出明显的贵族偏见;诗人推崇古代文化,讴歌人的理性、智慧和知识,但又把自己敬重的古代文化大师荷马等人放在地狱的候判所里等待上帝的裁判。诗人在艺术上大胆创新充分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刻揭露现实生活中的黑暗丑恶,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但又因袭了教会文学常用的梦幻、象征、寓意等陈旧形式,使作品蒙上一层神秘主义色彩。《神曲》中思想和艺术上的两重性,反映出但丁的人文主义新思想萌芽和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之间的矛盾。这种新旧思想的矛盾,正是但丁作为中世纪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这一过渡性的伟大诗人的特点。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9、但丁神曲的主要内容

中叙述但丁在“人生旅程的中途”,即1300年,35岁时,迷失于一个黑暗的森林。他竭力寻找走出迷津的道路,黎明时分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这是普照旅途的明灯。他正一步步朝山顶攀登,忽然三只猛兽(分别象征淫欲、强暴、贪婪的豹、狮、狼)迎面扑来。但丁高声呼救。这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娅特丽丝的嘱托前来帮助但丁走出迷途,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游历完炼狱后,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娅特丽丝出现。贝娅特丽丝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娅特丽丝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之面,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10、《神曲》的思想意义何在?

首先,从但丁的创作目的来看,他是为了给人类和意大利探索一条道德上和政治上复兴的道路。地狱,炼狱,天堂。其次,《神曲》广泛地反映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具有百科全书性质。再次,《神曲》具有鲜明强烈的政治倾向性。但丁深刻揭露教会、教士的腐败、贪婪,猛烈抨击暴君、贪官污吏的恶德败行,表达了诗人反对封建专制和国家分裂、渴望祖国统一强盛的爱国激情。第四,《神曲》还透露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作品肯定现实生活,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反对蒙昧主义,赞美人的智慧,肯定世俗感情和对幸福的追求。

11、《神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神曲》是典型的中世纪艺术的代表,在艺术上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①梦幻与现实的交融。②工整与协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如“地狱”是痛苦和绝望的境界,“炼狱”是苦修和希望的境界,“天堂”为幸福的境界,色调绚烂明丽③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到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奇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

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三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

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

作品中的许多人物也有寓意。比如诗中的尤里西斯在汹涌的大海上西行,表现出不折不挠的

精神,集中体现了作者思想和行动上的追求。④《神曲》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

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这就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

民族特色。

12、莎士比亚文学创作分期及其成就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一)早期(1590-1600)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写出了《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历史剧9部《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喜剧10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等悲剧3部。莎士比亚早期的历史剧取材于13世纪初到15世纪末的英国史实,鲜明地表达出人文主义的政治历史观点:反对封建诸侯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喜剧则是正面宣扬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等。力求摆脱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二)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共写出《哈姆莱特》等悲剧7部、《一报还一报》等喜剧4部。思想上看,广泛反映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矛盾,揭露封建宫廷,对资产阶级金钱万能和极端个人主义进行了批判。艺术上,把悲剧主人公放到了这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和斗争之中,让他们经受尖锐的内心斗争。此外,在情节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上,这些悲剧都达到了更高水平。(三)后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写出《暴风雨》等传奇剧4部和《亨利八世》历史剧1部。这4部传奇剧,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剧中矛盾的解决缺乏现实的基础,每每是通过道德的感化,甚至超自然的力量,促使坏人悔改。

14、夏洛克形象简析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这一形象刻划得非常成功,已成为世界文学中著名的

典型之一。他刻薄、自私、爱钱如命。贪财使他变得冷酷无情、嫉妒别人;贪财也使他变得

凶残狠毒。女儿与人私奔,使他最痛心的是带走了大批钱财。他之所以不要安东尼奥加倍偿

还,目的是为了要彻底除掉威尼斯这个妨碍他赚钱的最大障碍;但作为一个犹太人,又有受

欺压的一面,他为犹太人受歧视的遭遇申诉,也有其合理性。作家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谴

责夏洛克的贪婪、自私、狠毒,又同情犹太人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15、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古典主

义要求作家们在创作中必须体现的一个最高原则,即为中央集权的政治服务。因此,歌颂贤

明君主的文治武功、国家的统一强盛和宣扬公民的义务与责任,成为作家们表现的重要主题。

②思想上崇尚理性。古典主义作家往往借助于各种形式,强调人们的行为应收理智和意志的

支配,谴责非理性行为,表现荣誉、责任、义务等理性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这反映了资产

阶级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对王权的妥协。③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古典主义作家

大力提倡向古代学习,并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选取创作题材,再按照法国专制政体的需要,

与拥护王权、崇尚理性联系在一起,采用借古喻今的方式,进行创作,以表现现实社会生活

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与主题内容的规范化相一致,古典主义戏剧家还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

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规则之一,它要求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

持一致,“舞台上表演的自始至终,只有一件事在一地一日里完成。”古典主义作家还把文

学体裁也进行了严格的界定,规定悲剧为“高雅”的体裁,而喜剧则是“粗俗”的体裁,表

现的人物是平民百姓或破落的小贵族,可以使用日常用语等等。

16、答尔丢夫形象简析

答尔丢夫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代表作《伪君子》的主人公。他是17世纪法国

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徒、伪教士的典型。贪食贪睡贪财贪色是他的本性,

上帝是他的工具,虚伪是他的手腕。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普遍性,人们从生活中的

宗教界人士以及冒险家身上不难看到他的影子,这个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反封建反

教会的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他跨越国界,飞渡时空,是一个不朽

的艺术典型。

18、18世纪哲理小说

哲理小说是18世纪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目的不在于全面的描写个性

和细致的描写历史环境,而在于以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的形式,使读者了解作者

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它常常通过传奇的故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阐明哲理和宣传启蒙思想。其手法灵活多样,语言简洁,生动活泼;但由于忽视典型人物形

象的刻画和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成为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因此作品也就缺乏艺术

感染力。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天

真汉》等

19、卢梭对浪漫主义文学的贡献有那些

①突破“理性”框架,张扬主体感情;②尽情讴歌大自然,情景交融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③强调坦诚描写和寻求“自我”。④为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奠定基础。19世纪欧洲年轻一代作家进一步把卢梭开辟的新倾向发展为汹涌澎湃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浮士德》从艺术到内容上的辩证法

首先,浮士德自身存在着矛盾的两面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

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

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

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在这样“灵与肉”,“善与恶”的辩证发展之中,歌德展

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把浮士德的一生抽象出来,就

是一种生命的辩证法:生命在欲望和痛苦的重压下,在不懈的追寻和行动中超越自我、本我,

升华至一个个新的境界。他那流动的、不断升级的生命形式都映证了一个普遍真理:人类是

个不断清明的过程,历史在艰难中永远向前。

其次,浮士德与梅非斯特,一善一恶,一正一反,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构成辨证的统一体。

首先,浮士德与梅非斯特的性格是对立的。浮士德精神是进取、追求、探索、创造的大肯定

精神,肯定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是人性善的化身;梅非斯特则是虚无、怠惰、怀疑、破坏

的大否定精神,否认人的追求和努力,嘲笑人的理想和作为,是人性恶的代表。二者在本质

上水火不容,不可调和。其次,浮士德与梅非斯特又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统一体。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梅非斯特的“作恶”在客观上有“造善”的功能,他是浮士德探索人

生的“恶动力”。另一方面,浮士德的“内宇宙”也是一个善恶统一体,他贪恋美色,沉湎

于物质、感官享受,爱慕权势、虚荣、权势,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这些内在的恶劣品质,

与外在的梅非斯特遥相呼应,才使得梅非斯特一次次得逞。即在浮士德的深层性格中,就潜

伏着一个梅非斯特。第三,浮士德的善与梅非斯特的恶,共同构成了完整人性的两面(资产

阶级的二重性),即天使的一面和魔鬼的一面,从现象上看是两个,从本质上讲是一体。我

们每个人身上,浮士德精神与梅非斯特性格同时并存。

第三,《浮士德》中还存在多对的矛盾对比,相辅相成的因素:天帝与梅非斯特是正义之神与邪恶之魔的对比,代表对人类的两种态度:肯定和否定两种世界观:积极与消极;天帝与浮士德是至善与具体的善的对比,一个代表真理、永恒的法则,另一个代表理性与情感;理想与现实;浮士德与瓦格纳的觉悟者实践者与愚昧者保守者的对比,代表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变革现实和规避现实。

20、《浮士德》的思想内容及其意义。

《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其主要有:①对德国丑恶现实的描绘;②对教会伪善的讽刺;③对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的揭露;④对反动思潮的嘲笑抨击。但其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挣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诗剧的意义,在于它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憧憬、追求、成功、幻灭,再憧憬、再追求、再成功、再幻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超越自身、发展进步的;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理,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奋斗;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与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现代人格基础。

21、“否定精灵”梅非斯特形象分析。

梅非斯特是《浮士德》中的另一种重要人物,是一个来自北欧传说和基督教传统的形象(即《圣经》中的撒旦)。他在诗中是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的。这是生活中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典型,是情欲的化身,“恶”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象征、寓意型的形象。

梅非斯特是情欲的化身,寡廉鲜耻是他的本性。美非斯特主观作恶,客观改善,是对浮士德形象的补充。他对浮士德探索人生的过程,客观上起着推动作用。他把浮士德引入尘世,主观目的是要诱惑浮士德堕落,实际上却帮助他摆脱阴暗的书斋,投身于社会实践;他多次诱惑浮士德作恶,客观上却使浮士德从错误和挫折中猛醒,向更高的境界进步;他忠实的完成了上帝赋予他的使命:鞭策人们精神中的懈怠和贪图安逸的惰性,激发人们更加努力。另外,作为长期观察社会邪恶的厌倦者,作为虚无主义者,梅非斯特不相信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好事情,他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使他能机械的表现社会的邪恶和人的弱点,所以他有时候能将一些精辟的话语。

总之,梅非斯特在诗剧中的调侃、讥笑,不可否认的构成了对社会的邪恶的批判,虽然他主观上是冷眼旁观,幸灾乐祸,站在魔鬼邪恶的立场上来看待社会现实中的邪恶。可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嘲讽就格外辛辣,他的批判就更切中要害,产生了以毒攻毒的效果。同浮士德一样,在梅非斯特身上,也同样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法思想。

22、浮士德形象分析。

《浮士德》的主人公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为了人生的真义,为了体察那短暂的、至善至美的一瞬,他不怕以鲜血和灵魂做低押;他在探求人生意义、探索理想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生无所息、坚韧顽强、非凡毅力和品格。他经受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离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无论是在人间或在天上,

没一样可满足他的心肠”,始终向上向善。这些便构成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这正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些渴望摆脱蒙昧、获取真知而勇往直前的知识分子的写照。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求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的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他一方面想节欲精进,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着缠绵悱恻的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清醒的、理想社会的追求这,一方面又是盲目的、腐朽王权的支持者。浮士德身上的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斗争,体现了歌德身上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

浮士德的形象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人生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24、耶拿派施莱格尔提出的浪漫主义主张

“耶拿派”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派别,它以创办于耶拿的文艺刊物《雅典娜神庙》为阵地,因此称“耶拿派”。它的代表人物有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和弗里德利希"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耶拿派”反对古典主义理论,提出个性解放的要求,强调创作自由,反对传统束缚。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诺瓦利斯歌颂黑夜与死亡的《夜的颂歌》就是一例。

25、唐吉柯德形象解析,《唐吉可德》艺术特征(展开来论述)论述题

形象解析: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巧妙地集合于一身。一方面,堂?吉诃德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他深受骑士小说的影响,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处处歪离现实,行为荒诞。他把风车当巨人、客店当城堡、苦役犯当受害的骑士,把羊群当军队……他的荒唐行为往往事与愿违,害人累己。他的理想与现实脱节、主观与客观分裂,被看作是“主观主义”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又是一个严肃的悲剧人物。他立志铲除人间不平,为追求正义理想而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牺牲,具有意志坚定、无私、无畏的高尚的品德,表现了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和斗争精神。清醒时,他还是一位智者,热情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他的行侠改造社会和对正义理想的追求,又都以失败的悲剧结局告终。堂?吉诃德性格中的矛盾,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艺术特征:《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它创作了一种新型小说,既模仿骑士传奇的题材和体裁,利用骑士小说的迅捷性宣传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又吸取了流浪汉小说环境描写的长处,使主人公的游侠接触到下层社会生活。它摒弃了骑士小说的梦幻成分,一改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的悲观消极形象,发展了英雄史诗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斗争精神。它既注意继承前人的创作经验,又不因循守旧,对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综合革新,把欧洲长篇小说推到了近代小说的边缘。

其次是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两个世界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典型。这两个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堂?吉诃德从入迷到清醒,桑丘从头脑简单到复杂。这些人物性格的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后世文学影响较大。

第三,在表现手法上,小说巧妙地运用了讽刺艺术,采用了对比、幽默、嘲讽、夸张等手法。如在人物设置上富有对比性,主仆两人既对立又相辅相成。从年龄、外貌到性格、语言都作了鲜明的对比。作品把平凡的生活细节和富有奇特幻异的想象、滑稽夸张的闹剧场面和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英雄和丑角、智者与疯子、悲剧与喜剧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幽默讽刺风格。

第四,是语言的生动而富有表现力。小说的语言形式多样,有时庄重,有时诙谐,有时含蓄,有时明快,一扫骑士小说惯用的华而不实的绮丽文风。它采用了西班牙人民通用的口语,特别是出自桑丘口中的那些民谚俚语,体现了西班牙的民族风格。

唐吉坷德双重性:

一、愚蠢性1、认知事物本身具有人类认识的缺陷性,并坚信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2、对外界的信息不加批评的全盘接收,缺乏自己对真实感受的体察。二、崇高性1、忠于信仰:使使命呈于一种整体感。2、追求人文主义理想:渴望平等、自由,建立黄金时代、大同世界。3、清醒滴意识到理想和现实的必然差距: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最大的意义在于现实、生活的方向,不能实现

26、恰尔德哈摩尔的主题思想及其简要说明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拜伦两次游历欧洲的诗体记录,它是一部抒情叙事诗。基本主题是反暴政、反侵略,追求政治自由,歌颂民族解放斗争。全诗共四章,诗人在第一章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西班牙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在第二章愤怒批判了封建暴君对希腊文明的损毁;第三章猛烈抨击了“神圣同盟”的倒行逆施;第四章激励意大利人民为独立而战。《游记》有两个主人公,哈洛尔德和抒情主人公。哈洛尔德是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他不满现实,又不愿投身到人民斗争中去,陷入孤独忧郁的境地,体现了当时欧洲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和失望情绪。这个人物在最后两章中逐渐消失,让位于充满战斗热情的抒情主人公。他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典型,亦或诗人自己。两个主人公形象说明拜伦自身存在双重人格,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游记》的艺术特点是:(1)强烈的主观抒情性,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2)丰富多彩的对比手法,自然与现实、历史与现状、人民与统治者等都形成对比,突出了主题,批判了现实。(3)生动描绘自然,语言自然、流畅,以口语化的语言直抒胸怀,富于感情色彩。

27、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A强调主观情感。浪漫主义作家的主观情感在创作中表现得特别强烈,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情感,抒发个性塑造形象。成就主要是诗歌,都是诗人充满激情的创作,诗人自己的情感体验,读来特别富有感染力。B推崇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对情感的体验十分敏感,想象丰富。作品任凭幻想驰骋,古往今来天上人间,充满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非凡的人物和神话色彩。C追求自由。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而否定现实,幻想建立平等的新社会。与现实主义重视生活本身的真实逻辑相反。D热爱自然。继承了卢梭“回到自然”的口号和18世纪感伤文学“返回自然”的传统。通过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寄托自己的理想,以自然的“美”否定现实的“丑”。E重视民间文学。认为民间文学没有受到城市文明的污染,继承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语言淳朴、通俗易懂、形式自由等特点,从内容到形式都加以借鉴,对浪漫主义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8、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艺术特点

1、人物形象:克洛德-弗洛洛神父:尽管他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但不能抹杀他是罪人,仇视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爱斯美拉达: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少女,善与美的象征,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雨果心中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与个人精神。加西莫多:虽然貌丑,但内心无比善良,美和自然纯真的结合体。

2、爱斯美拉达-加西莫多:奇美奇丑的对照,衬托出两个互相救援的动人情景。

爱斯美拉达-弗比斯:一对情人,一个忠贞不渝,一个放浪情妇,展示了贫苦少女终于爱情的高尚情操。

3、艺术特点:①离奇的情节。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曲折多变,但在本质上又是真实的情节,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②非凡的人物。人物的特点,表现了雨果独具的浪漫主义特征,即追求夸张,想象而不求细节的真实,不求酷似现实。③强烈的对比。作为一种美学理想,对比原则是雨果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征,贯穿着小说的始终。对比原则的运用,使得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显得更奇特,主题更鲜明,突出。此外,作者以浓烈的色彩描绘了中世纪特征鲜明而绚丽的城市图景,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绚烂和奇特声响的世界。

29、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哪些主要作品?

早期——主要作品反映的是民族大迁徙时期甚至更早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部落生活,对部落之间的血仇关系有鲜明的表现,有较多的神话传说成分。

①《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日耳曼人的部落生活,保存至今唯一一首用古德语记录下来的诗篇。

②《贝欧沃尔夫》盎格鲁撒克逊人尚在欧洲大陆时的生活,古英语写成。③冰岛的《埃达》(神话诗和英雄史诗)和《萨迦》(散文体叙事文学)④芬兰的民族史诗《卡勒瓦拉》,记录了流传于芬兰的神话和传说。

后期——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诗中的英雄勇敢善战、忠于祖国、忠于君主,表现了在封建关系下人民理想中的爱国英雄。强调忠君和爱国的统一性。

①法国《罗兰之歌》②德国《尼伯龙根之歌》③西班牙《熙德之歌》④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30、埃斯库罗斯的艺术成就

希腊人称呼他为“悲剧之父”,恩格斯这样称呼他。1.他首先把演员的数目由一个增至两个,并削弱了歌队的作用,使对话成为主要部分。戏剧有了两个演员,才有正式的对话,才能表现冲突和性格,所以增加第二个演员是个伟大的贡献。2.塑造的人物形象雄伟、高大而单纯,是理想化的性格。一般说来,人物性格是固定不变的,缺少发展。埃斯库罗斯的次要人物都是为了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或者为了引起某种气氛,而不是为了使剧情复杂化。3.除了《波斯人》及同时上演的两出失传的悲剧外,都是三部曲,第三部往往是个大团圆,不符合悲剧的精神。“三部曲”的结构布局比较困难,导致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情节,动作既少,发展又慢。4.抒情气氛浓郁,歌队占重要地位。感觉两个演员不够用,因此把歌队作为一个“演员”看待,使它参加剧中的活动。·15.熟悉演出技巧,都是自导自演。据说布景、服装、高底靴等是由他首先采用的。他的表演很豪华,富于色彩。6.埃斯库罗斯的风格很庄严、崇高、雄浑有力,与他与悲剧中所表现的强烈而严肃的斗争相适应,但有时候过分夸张,以致意义晦涩难解。7.他的想像力很强,词汇丰富,比喻的范围很广,但有些比喻很奇特,例如把干燥的尘埃称为“泥土的孪生姐妹”,把宙斯的鹰称为“有翅膀的狗”。

31、索福克勒斯的艺术成就

1.善于塑造人物,通过对照手法深入刻划人物性格。

2.擅长结构布局,打破了埃斯库罗斯的“三部曲”形式,而写出三出独立的悲剧。他的悲剧结构复杂,情节紧凑,严密而又和谐,波澜起伏,布局巧妙;一般都有头有尾,跌宕起伏,情节发展十分自然。

3.把演员人数从两个增加到三个,使对话和剧情可以复杂化,人物的性格可以从多方面反映出来。重视动作,而不重视叙述,曾把许多可怕的剧景介绍到剧场里。

4.风格质朴、简洁、有力量,文字富于联想,对话利落、紧凑。

32、欧里庇得斯的艺术成就

希腊悲剧到了欧里庇得斯手中,就形式而论,已经相当完美。随着悲剧内容的革新,他在创作手法上有两点伟大的贡献,即写实手法和心理分析。1.关注现实,运用写实手法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2.善于描绘人物心理,特别是妇女的心理,通过对人物的内心描写来表达深刻的思想。3.除个别剧本外,不甚注重结构,表面松散,却具有一种内在的感染力。在结构方面,有两点受到许多批评家的非难,开场白和结局。

33、17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又称清教徒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此外,还有巴洛克文学、市民世俗文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人物有约翰?屈莱顿,代表组是理论著作《论剧体诗》;约翰?班扬,代表作是梦幻寓意小说《天路历程》;约翰?弥尔顿,重要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代表作《失乐园》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一。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戏剧最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和拉辛为代表的悲剧家,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家,以及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等。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熙德》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拉辛是法国古典主义繁荣时期的悲剧家。代表组是《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他的最大成就是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拉封丹是一位以写寓言诗著称的诗人,其代表作是收有239篇寓言故事的《寓言诗》。

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和卡尔德隆,德国的格里美尔斯豪森、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代表作品有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等。

市民世俗文学其风格粗犷俚俗,艺术上尚不成熟。主要成就是市民世俗小说。

薄伽丘《十日谈》的框型结构

《十日谈》运用框形结构,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它第一次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广泛地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作品以故事的生动性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征服了读者。它在现实主义形象的画廊中较早的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作者还运用了讽刺、幽默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文字,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十日谈》采用了佛罗伦萨方言写成,精练生动,俏皮通俗,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

3.世纪病病状、病因

病因:19世纪初期,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欧洲有不少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既厌倦上流社会虚伪腐败的习俗和冷酷的资本主义文明,又脱离人民,看不清前途,在现实生活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于是产生了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陷入忧郁、孤独和悲观失望之中,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后流行的一种典型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心态。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勒内》中的同名主人公勒内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形象。

病状:浪漫主义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到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热衷于描写个人失望与忧郁的“世纪病”,并颂扬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的对立为表现形式的反抗。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课复习方案 专业课一:中外文学史 中外文学史:华师的文学专业课数目很多,涉及面非常广,教材也十分庞杂,盲目复习,难以起手,必须要做到去粗取精,析出重点,而一般考生在初期复习中很难做到。 大纲给出的专业课参考书目包含以下: 文学各专业: 《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复试专业考试参考书目: 文艺学: 《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比较文学教程》胡亚敏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中国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文学: 《电影媒介与艺术论》李显杰、修倜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硕士(语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神 话)【圣才】

第3章神话 3.1 复习笔记 一、神话的界定与分类 (一)含义 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二)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神话作为各民族早期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往往结合着宗教祭祀、巫术操作、文学叙事、音乐和舞蹈表演等多种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1)“活态神话”:学术界把现代依然在口头流传的神话称为“活态神话”。 (2)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3)神话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 (4)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三)神话的分类

1.神话内容庞杂,如果将世界各民族神话资料汇集起来,数量十分巨大。 2.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民族、题材、母题三个角度来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作出科学分类。 3.三种分类方式各有长短: (1)按民族划分神话的方式简便但笼统,不能深入内容; (2)按题材划分神话可以归纳各族神话的共同主题,但不能进入细节; (3)按母题划分能深入神话内容的细节,但比较繁琐。 二、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 中国神话按照其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族群起源神话、文化发明神话、战争神话六大类。 (一)宇宙起源神话 宇宙起源神话是原始人解释宇宙来源和宇宙基本面貌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 (二)人类起源神话 1.所有民族的神话都会讲述人类如何起源及其最初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人类起源神话。 2.关于人类如何起源大体分为三类:(1)自然变化;(2)神灵生育;(3)神灵创造。 (三)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 1.这类神话讲述的是人类在遭遇洪水几乎灭绝之后重新繁衍的故事。它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情节:洪水的起因、结果,以及人类如何重新繁衍。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 (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 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6.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7、情感性 (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二)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由审美价值评价的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情感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情感因素在文学中具有主导形式,因此,情感性成为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重要特征。 文学的情感性的形式尽管有不同,但都是要发乎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 (三)情景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1)审美艺术是人类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的创造活动,其中既表现了创造者的感性直观,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因此是直观与认识,情感与理性的相互统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神话)【圣才出品】

第3章神话 一、填空题 1.记载我国神话的古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山海经》;《淮南子》;《列子》 【解析】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由于是集体口头创作,用文字记录下来较晚,并且缺乏系统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所以系统完整的神话保存下来较少。收录神话较多的古籍主要有《山海经》《淮南子》《列子》《庄子》《楚辞》等。 2.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所说“事无形”,即“________”,这是巫的原型。(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事看不见的鬼神 【解析】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又称祝,专事鬼神,“事无形”,即“事看不见的鬼神”。 3.屈原吸收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创作的作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离骚》;《九章》;《九歌》;《天问》 【解析】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

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4.写出下列作品所属民族:《创世纪》________,《梅葛》________,《密罗陀》________,《开天辟地》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纳西族;彝族;瑶族;布依族 【解析】《创世纪》是纳西族原始神话中最出名的部分,共有二十个章节,热情歌颂和赞美了人类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梅葛》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几乎反映了彝族人民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的全貌,被视为彝家的“根谱”、彝族的“百科全书”、长篇叙事史诗。《密洛陀》是流传于广西都安、巴马等地瑶族聚居区的神话古歌,融神话、创世、英雄为一体,描述了女神密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壮烈业绩。《开天辟地》是布依族的神话史诗。 二、选择题 1.神话资料最为丰富,情节原始而完整的文献是()。 A.《庄子》 B.《国语》 C.《山海经》 D.《左传》 【答案】C 【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完整的著作。

四川大学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它运用语言媒介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性的审美反映。 理论的任务:①从现象中概况出普遍性问题→解释现象;②实现价值构建。 艾泽拉姆斯的四个视点理论: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家、文学与作品、文学与读者 : 再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人类对于外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2、发展:①古希腊罗马时期:摹仿说(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②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达芬奇);③19世纪:再现论(别林斯基);④20世纪:反映论(毛泽东)。 , 表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主体内在性的一种表现。*主体内在性:包括思想、心灵、情感、想象、灵感、趣味、人格等非常复杂而具有个体性的东西,既具有有条理的理性思想,更具有朦胧的无意识的因素。 2、表现论的优点与缺点:A优点:一是把握到了文艺的主体性、自由性、创造性、虚构性特征。二是把握到了文学的情感性特征。三是能够认识文学的个体性,文学是主观的表现,不同的文学作品是不同人的心灵的外化。B缺陷:它忽视了文学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忽视了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而且,它是一种基于主体性哲学视野下的一种文学本质的认识。它容易走向极端,把表现束缚在个人狭隘的主观空间,成为一种狭隘的情感的宣泄,倘若如此,这样的文学就不再是感人的文学,也不是美的文学。 文本性理论 ` 1、文学文本:指语言形态的实体。 2、形式客体论:它是在对抗文学是社会反映观念基础上出现的,主要以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为代表。 3、意向客体论: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文学在作者创作、读者阅读、欣赏、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意向性的存在,是一种意向性客体。<意向性客体论避免了形式主义文学本质观的片面性和及极端性,认识到文学的本质是一种互动的意向性过程,而并非静态的纯客体的形式。它强调了读者意识,为接受美学的文学本质观念奠定了基础。> 读者反应说 * 1、读者:文学作品创作的参与者和消费者。 2、特点:①强调读者参与意义生产过程;②极大地抬高了读者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注读者心理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 3、评价: 从读者视点来思考文学的本质,强调了文学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关系,读者及其阅读是成为文学的一个决定性维度。这种看法改变了以往单纯从作者、世界或作品视点去看文学本质的局限性,打开了文学本质探讨的新维度。但过分强调读者的地位,容易陷入对文学界定的主观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泥潭中,以至于丧失文学的特殊性。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

名词解释 1、自然派 (1)自然派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一个派别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2)该派的领袖是果戈理。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妇女解放。在题材上多以“小人物”为主人公。题材以小说为主。 2、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2)代表人物有瓦莱里、里尔克、庞德、叶芝、艾略特等(3)该派的鲜明特征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再换绝种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3、《吉尔伽美什》 (1)代表了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2)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完整史诗(3)在表现吉尔伽美什为明建立功勋的英勇行为时也描绘了他敢于违抗神意的探索精神 4、“布莱希特体系” (1)布莱希特革新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喜剧模式,创立了“布莱希特体系”(2)受中国戏剧影响,他追求一种“陌生化效果”,摆脱情景交融状态,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意识,领悟剧中的哲理 5、黑色幽默 (1)20世纪60年代风行美国的用戏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2)“黑色”指可怕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对这种现实的嘲讽(3)“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方法 6、《旧约》 全书共39卷,可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试问杂著4部分是古代希伯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总集,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学影响广泛而深远。 7、古典主义 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为古典主义。主要特征是政治上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统一;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 8、《人间喜剧》 是巴尔扎克创作的总称,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部分,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资产者的发家、贵族的没落、金钱的万能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金钱社会 9、新感觉派 20世纪上半叶在日本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对传统文学表示怀疑甚至否定,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他们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问题和辞藻,来刺激人们的感觉。代表作家主要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 10、多余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出现的一批贵族知识青年形象。他们接受了西方新思想,对俄国专职农奴制度不满,试图有所作为。但严重的贵族个人意识使他们不可能占到平民立场,不可能找到改革俄国社会的出路,因而成为谁也不需要的多余人。代表人物有奥涅金、毕巧林、罗亭等 11、表现主义 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其特征是抽象化、变形、面具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代表作家有卡夫卡、斯特林堡等

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

浅谈《巧女故事》的艺术魅力 【摘要】:德国作家马克斯?韦伯说:“科学的研究领域不以“事物 ..”的“实际”联 系为依据,而是以“问题 ..”的“思想 ..”联系为依据。凡在以新方法探索新问题并且揭示意义重大的新观点的真理借此而被发现的地方,一门新的“科学”就形成了。” [1](p19)而我则认为民间文学就是这样一门新的“科学”,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在我国民间,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如“讲瞎话”、“讲古”、“讲经”、“说白话”、“摆龙门阵”等等,那么现在我就浅谈一下《巧女故事》艺术魅力的理解。 【关键词】:故事情节;丰富想象;情节程式化;艺术魅力;叙事艺术 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宝库中,巧女的故事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创作。早在晋人裴启所撰的《语林》中,已经记录了两则巧妇能言善辩而压倒文人的故事(原书已佚,见《北堂书钞》卷一三七、《艺文类聚》卷二十五引)。从巧女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民间故事的无穷的艺术魅力。 《巧女故事》体现我国民间故事非凡艺术魅力有哪些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传奇的故事情节 (一)、从故事情节来看,《巧女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张古老的老头儿为自己第四个儿子找媳妇的故事,故事一开头指明了张古老其他三个儿子跟儿媳都不大灵活,随后就说张古老想要找一个聪明的姑娘做四媳妇来帮自己管理家事。于是他就想了个巧妙的法子让三个儿媳回娘家探亲,告诉她们说:“大媳妇住三五天,二媳妇住七八天,三媳妇住十五天。三个人要一同去一同回来。”[2](p476)要三个媳妇带东西孝敬他,他说:“大媳妇替我带一只红心萝卜回来;二媳妇替我带一只纸包火回来;三媳妇替我带一只没有脚的团鱼回来。”[2](p476)三个媳妇没想太多就答应了,可是后来才发现她们没法做到公公要求的事就大哭起来,正好遇到巧女就把张老古要的东西告诉了他那三个媳妇,结果到他的三个媳妇返家时,真的带回了他想要的东西,并且是一块回来的。张老古就纳闷他的媳妇们没那么聪明怎么会知道她想要的呢,于是就问他的三个媳妇知道真相后,就这样把巧女说给了四儿子。 就上述的故事情节而言则充满着很大的偶然性、传奇性和戏剧性,新巧奇妙。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而这句话里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民间故事的奇巧就在巧女故事中得以体现,就在张老古三个儿媳妇遇到困难而无计可施时,碰巧就遇到巧女从此经过,便是故事得到进步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十章 基本概念 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3.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4.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思考问题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文学言语是特殊的言语系统,与一般言语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文学言语还具有内指性。而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而文学言语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普通言语侧重运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语言更注重表现功能,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2.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4.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5.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之处: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而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的。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第十一章 基本概念 1.叙事学: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2.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是最小的叙事单位。 3.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

世界文学名著鉴赏

外国文学阅读史 ——国际教育学院电气0919董小韬1091961920 对国外书籍的最早记忆应该追溯到小时候看动画片时候听到的那些希腊神话,不论是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或是海神波塞冬、冥王哈迪斯,抑或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美与爱女神阿弗洛狄忒,还有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的自己童年生活时有了很多独特而神奇的记忆。诸如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伊阿宋智取金羊毛,天英斩杀美杜莎,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阿喀琉斯之踵等传说奇异而又不荒诞,有如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吸引着我,直到现在仍萦回在脑海之中。 之后接触的第一本书不知道能不能算上一本名著,英国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爵士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歇洛克·福尔摩斯,这个时至今日依然风靡世界的侦探角色,早已在人们心中成为了最好侦探的代名词。平常的时候,歇洛克·福尔摩斯都悠闲地在贝克街221号B的公寓里,抽着烟斗等待委托上门。一旦接到案子,他立刻会变成一只追逐猎物的猎犬,开始锁定目标,将整个事件抽丝剥茧、层层过滤,直到最后真相大白!这个名侦探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冷静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超强的推理能力,这些作为侦探必备的技能他修炼得可谓登峰造极,极为经典的场景就是它与华生第一次见面时便将华生的身份喜好娓娓道来,而且言之有据,这让当时尚未成熟的我甚至一度对侦探这个行业充满了无比的向往。除此之外,柯南道尔赋予这个人物以高超的剑术、拳术和小提琴演奏水平,以及使用毒品提神这种恶癖,这就更使得这个角色的形象更为丰满。从《血字的研究》到《四签名》,再从《巴斯克威尔家的猎犬》到《最后一案》,直到《肖斯科姆别墅》结案,福尔摩斯伴我度过了初中一年级时光。 莎翁的四大悲剧中《哈姆雷特》也是让我极为感兴趣的英国作品。“生存还是毁灭”道出王子心中的疑问,这真是一个难以抉择的人生命题,哈姆雷特的认识更加深广,但却陷入到思考的怪圈中,他生活在一个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背谬的社会里,除却报仇,生活中再无其他的元素,身为所谓的“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却受制于深刻的仇恨之中,丧失了作为“人”的自由。不清楚这算不算是一种对生命的一种嘲讽,我在其中阅读出了莫名的无奈,这或许也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版)复习资料(第一至第十一章)

第一章绪论 1、定义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2、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不同 ①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 ②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 ③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3、民间文学的发展阶段: (1)发轫阶段: ①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作为一门学问,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启蒙思潮,并成为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起是中国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学术思想相撞击的结果。 ②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的歌谣研究会,(有意识将其看做科学研究对象,以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人为中坚,)发行《歌谣周刊》,并宣称搜集民间歌谣的目的有两个,一为学术,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另一个是为文艺的,从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道路。 ③歌谣研究会中断后,1927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发行《民俗周刊》,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为基础的20世纪30年代民俗学运动,把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北京中央研究院民间文艺组和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④20世纪40年代,“俗文学派”与社会-民族学派等的成立,均对民间文学的发展造成影响,而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界树立起重视民间文艺、尊重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新风尚,(许多解放区的文艺家,后来都成为新中国建立后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骨干力量,)把这一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 (2)发展阶段: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大革命以前,即“17年”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历程,民间文学各类机构成立,如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使民间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文艺学科。 ②文化大革命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如各省市均成立民协组织,民间文学出版物大量涌现,理论研究空前活跃,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发表等,对民间文学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和发展,都结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丰硕成果。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集体性: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 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享用和传承的特殊文学。集体性是其明显的特征之一。 ②口头性:民间文学又通常被人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民间文学用口头语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童庆炳版汇编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

世界文学名著经典开头结尾汇编

世界文学名著经典开头汇编 (一)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二)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三)很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20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四)我认为只有深刻地研究过人,才能创造出人物,如同只有认真地学习了一种语言才能讲它一样。——小仲马《茶花女》 (五)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 ——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六)1801年。我刚刚拜访过我的房东回来——就是那个将要给我惹麻烦的孤独的邻居。——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七)他们走着,不停地走,一面唱着《永志不忘》,歌声休止的时候,人们的脚步、马蹄和微风仿佛接替着唱起这支哀悼的歌。——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八)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九)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卡夫卡《变形记》 (十)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十一)斯佳丽?奥哈拉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男人们像塔尔顿家那对孪生兄弟为她的魅力所迷住时,就不会这样想了。她脸上有着两种特征:一种是她母亲的娇柔,来自法兰西血统的海滨贵族。一种是她父亲的粗犷,来自浮华俗气的爱尔兰人。这两种特征混在一起显得不太协调,但这张脸上尖尖的下巴和四方的牙床骨,是很引人注意的,她那双淡绿色的眼睛纯净得没有一丝褐色,配上乌黑的睫毛和翘起的眼角,显得韵味十足,上面是两条墨黑的浓眉斜在那里,给她木兰花般白的肌肤划上十分分明的斜线,这样白皙的皮肤对南方妇女是极其珍贵的。她们常常用帽子、面纱和手套把皮肤保护起来,以防受到佐治亚炎热太阳的暴晒。——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十二)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金锁记》(张爱玲) (十三)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84天,一条鱼也没逮住。——海明威《老人与海》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总汇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两希文化: 古希腊文化(“原欲”文化→世欲人本意识)↘ (犹太人的祖先)古希伯来文化(“理性”文化→宗教人本意识)→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文学的成就: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为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一为欧洲本土之外 的东方文化。 3、古希腊文学史欧洲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4、赫西俄德是继荷马之后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及《神谱》。 5、萨福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她被看成是诗国中的女荷马,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女文艺女 神”。 6、品达合唱琴歌的代表,其诗多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风 格庄重凝练,辞藻华瞻,富丽堂皇,具有崇高美。对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弥尔顿、歌德等有较大的影响。 7、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英雄时代(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又称“荷马时代”“黑暗时代”“黑铁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P15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充满乐观精神。起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 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2 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3 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西西弗斯的故事、代达罗斯的故事、爱泰尔斯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在同时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 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材料。2 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德维《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 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个时期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城邦逐渐形成。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P19 抒情诗源于民歌,是伴着音乐唱歌的。体裁多样,主要有哀歌、琴歌、牧歌。讽刺诗等,以琴歌成就最大。琴歌分独唱琴歌与合唱琴歌两种。代表性的独唱抒情诗人有女诗人萨福、贵族诗人阿尔凯奥斯和阿那克里翁。 《伊索寓言》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辽大 文学院考研书目推荐

辽大文学院 030304民俗学 ①初试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民俗学概论》(第二版),钟敬文主编,许钰、董晓萍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民间文学教程》(第二版),刘守华、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民俗学》(新版),乌丙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第一版),【美】乔治·瑞泽尔著,杨淑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复试:面试 复试科目: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相关知识综合测试参考书目: 《民俗学原理》,乌丙安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中国民俗学》(新版),乌丙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 加试科目:①中国文学史(上古神话部分)②文学概论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上古神话部分),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050101文艺学 ①初试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版),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新编西方文论教程》,杨守森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②复试:面试 复试科目:文学理论、美学理论 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南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美学》(修订版),朱立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 加试科目:①中国现当代文学史②中国古代文学史 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①初试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申小龙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 ②复试:面试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传说)【圣才】

第4章民间传说 4.1 复习笔记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与分类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 1.德国民俗学家格林兄弟于1816年出版了《德国传说》。1835年,他们将民间叙事划分为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并进行了初步的区分。 2.1971年,美国学者乔治斯认为,民俗学家尽管对于民间传说的界定有不同看法,但有三点是共同的: (1)传说是故事或叙事; (2)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置于发生过的历史中; (3)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它的讲述者和听众相信是真实的。 3.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了几种民间传说的定义,这些定义的表述方式大同小异,即认为民间传说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传播,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相关的故事。 4.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传说论》中提出:“传说这个词,既有人用于广义,也有人用于狭义。” (1)广义,是指把所有古来的传承,自然包括人们记忆流传在口上的说谈,以及较为奇特的信仰或习俗,只要问起就能得到某种说明的,都看着是传说。 (2)狭义,只认为其中的一部分,即仅限于我国发展起来的,分布各地,广泛流传的

有情节的故事才称作传说。民间传说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5.根据我国传说理论研究进展,将民间传说定义加以充实,表述为: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 1.以民间传说的情节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 (1)以情节为核心编制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明显受到芬兰学者阿尔奈和美国学者汤普森编制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影响,并且这个索引本身也包含了大量的民间传说。 (2)以情节为中心的民间传说分类并不强调民间传说的思想内容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描述,而是聚焦于叙事情节的展演,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2.以民间传说的内容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 (1)以内容为核心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奥尔里克曾将民间传说分为两种,即起源传说和轶闻趣事。他认为起源传说用于解释一件事情的起源,而且因为这件事情的真实存在而被相信。最为常见的起源传说类型是当地起源传说。轶闻趣事是一种没有被地方化的叙事,它表现的是一个人(通常是名人)处于一种特有的情形中。 (2)我国民间传说的分类: 我国学者对于民间传说的分类主要以内容为标准,将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风俗传说、动植物传说五类: ①人物传说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大纲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的刺激和信息。 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