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筑_高增值_强辐射_广就业_的上海现代服务业

构筑_高增值_强辐射_广就业_的上海现代服务业

一、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框架的关键时期。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将紧紧抓住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战略机遇,发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先发效应,依托一批重大基础性、功能性项目,加大开放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以国际化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 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水平,以法治化创造服务业环境,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在总体目标上:

到2010年,力争使上海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500亿元以上,服务业发展

速度保持两位数增长,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市总就业人口的比重稳步提高,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80%以上,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构筑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重点领域上:

一是稳定提升金融、商贸、物流、房地产等支柱行业。努力保持四大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成为上海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到2010年,四大行业实现增加值达到4800亿元左右,占全市服务

业比重超过60%。积极促进金融衍生品、保险和再保险、离岸金融债券等市场和业务发展。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80万亿元,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

全国比重达到10%左右。

二是培育壮大信息服务、航运服务、会展旅游、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努力实现新兴行业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四大行业增加值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实现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

三是突破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潜力行业。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市场需求潜力大的社会事业部分领域产业发展;整合社区服务资源,

GOU ZHU GAO ZENG ZHI QIANG FU SHE GUANG JIU YE DE SHANGHAI XIAN DAI FU WU YE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中央对上海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上海贯彻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身发展与主动服务全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对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突破资源和能源瓶颈约束,提高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缓解就业压力的迫切要求。这里,重点谈谈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目标及推进措施。

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市民多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到2010年,实现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

在功能标志上:

一是努力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体系。积极扩大金融业开放,争取全国性金融机构业务、营运中心和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管理、运营中心落户上海,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和新增金融机构集聚,维护金融稳定,确保上海金融稳健运行。到2010年,在沪金融机构总量超过800家。

二是争取成为国际集装箱中转航运枢纽。充分利用洋山深水港区开发建设的契机,增强港区综合配套能力,完善港口综合服务环境,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到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中,国际集装箱中转比例争取达到10%。

三是加快构筑知识密集服务高地。充分发挥上海现有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专业服务、研发设计、教育培训、创意产业、广告传媒等具有上海独特优势的知识型服务业,进一步确立上海知识服务高地的地位。到2010年,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达到1/3。

四是全面建设国际采购中心。以推

进内外贸一体化为抓手,加快吸引跨国

公司总部,集聚一批国内外著名品牌销

售总部和大型企业采购配送中心以及资

本雄厚的批发商、代理商和经销商,建

设一批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和大型物流中

心。到2010年,年采购额超过10亿美

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上海口岸进出

口贸易总量达到4900亿美元。

五是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时尚之都。

依托海派文化底蕴、多样化商业业态、

大型的会展设施和丰富的都市旅游资

源,打造国际著名商业文化街区,引进

国际著名品牌,举办具有重大影响的国

际会展和赛事活动,使上海成为国际消

费和时尚潮流引导地、会展和文化交流

及创意中心,成为最适宜国内外人士创

业、生活的城市之一。到2010年,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00亿元,具有重

大国际影响的品牌展达到20个,拥有国

内外知名文化传媒机构数量位居全国前

列。

六是积极建立承接世界服务外包基

地。针对商务流程外包(BPO)正成为

全球资本转移的新趋势,引导企业积极

承接呼叫中心、软件开发、研发设计、电

信网络服务、人力资源系统开发管

理、金融分析、结算中心、交易处理、

采购等外包业务,努力使上海成为世

界服务业外包中心之一。到2010年,

力争使服务外包领域收入达到1000亿

元。

二、当前推进现代服务业的

工作措施

根据国际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

抓住新时期下的机遇,上海将围绕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快产业结构调

整,突出产业重点,抓好发展载体,聚

焦企业主体,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上

海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能级提

升。

(一)突出产业重点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中央

有关部门支持下,金融期货交易所已

经开业,根据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

召开全市保险工作会议推动保险业发

展;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

市场结构正在积极调整优化;市政府

己发布实施促进本市服务外包发展的

若干意见;进一步以软件开发、电子

商务为重点,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

1、创新发展金融业。结合浦东综

合配套改革试点,大力实施聚焦浦东

战略,重点推进“一个集聚、三个机

制”。“一个集聚”,即浦东陆家嘴金融

集聚,建设成为体现金融中心功能、

集聚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实施金融创新

的核心功能区。“三个机制”,即形成

地方政府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共建的

新机制,争取银监局和证监局上海总

部成立;形成货币市场、保险市场、期

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联动发展机制,

加快重大金融创新,大力发展金融衍

生品市场,推动再保险和“三农”保

险市场发展;形成政府和企业共同推

动的机制,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

政策和法制环境。

2、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依

托洋山保税港和浦东国际空港等枢纽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业务整合,加强产业配套。加快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物流安全水平。有重点的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善陆上货运交易中心项目。继续推进危险化学品和冷链物流。

支持百联现代、交运集团、外高桥三联发展公司联合建立危险化学品进出口管理系统。选择浦东、宝山等危险化学品仓储企业进行试点。支持光明、交运、锦江等冷链物流发展,努力做强冷链物流。推进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年内推进临港国际物流园区、上海化工区、松江出口加工区以及东方国际洋山港物流基地等项目的立项和建设。

3、提升发展商贸业。商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中心城区商业要体现国际化。重点建设黄浦、卢湾、静安和陆家嘴、徐家汇等国际知名品牌汇集区,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品牌旗舰店和品牌商品,提高中心城区商业国际化程度。郊区商业要体现城市化。与“ 1966”城乡规划体系相衔接,重点抓好9个新城的商业布局规划和建设,构建郊区城镇三级商业网络体系。社区商业要体现规范化。抓紧论证和完善《社区商业设置规范》,年内新建和改造300家标准化菜场、20家生鲜食品超市,强化食品安全和消费安全。

"4、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公共开发平台和工程研发中心的建设,抓好电子商务、电子口岸等信息服务业项目建设。推动重点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快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钢铁、石化、物流等重点行业的应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为核心,加大信息化改造力度。大力发展软件业。软件业已占到信息服务业总量的一半左右,也是服务外包的重点内容,要深化

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

的相关政策。

5、整合发展旅游会展业。抓住奥

运、世博机遇,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扩

大入境和国内游客规模。在更高层面上

宣传城市形象,创新宣传促销手段,吸

引国内外游客。创新和丰富旅游产品。

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加快旅游与商业、

工业、农业、科技和文化等结合,提高

消费能级。推动农家乐旅游活动。结合

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发挥郊区旅游资

源优势,创新发展农家乐。培育集聚国

际级会展品牌。吸引国际会展公司和会

展承办机构落户上海,举办具有较大国

际影响、全球性和区域性的会议与展

览,争取更多的上海展会、机构通过国

际博览会联盟认定并使用其标记。

6、稳定发展房地产业。以稳定房

市、房价为重点,加快完善房地产市场

体系,加强对市场供应与需求的双向调

控,保持市场健康有序。提升住宅建设

的整体水平,稳步推进旧区改造,落实

各项民心工程。

同时,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围绕

上海城市国际化需要,发展律师、会计、

咨询、设计、广告等专业服务业;体现

城市文化和创意,发展文化产业:结合

国际性大赛举办,发展体育服务业:在

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上,发展教育、

医疗服务业等。

"(二)抓好发展载体

本市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工作中,形

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创意产业园

区、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和现代物流园区

四个主要载体。每个载体所承担的功

能、要求和边界都不一样,与服务业的

多种形态相适应。载体建设围绕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体现盘活和优化利用存量

土地,尽量少占用新的土地,探索现代

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道路。

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指按照

现代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

纽,将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商业设

施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

形态美观、内外连通、生态协调、资

源节约、以人为本的现代服务功能高

度集聚的区域,也称为微型CBD。

目前,己推进了第一批12个项

目,将在此基础上规划确定第二批8

个备选项目。主要是浦东新区世博花

木项目,着力推进世博园的展馆及服

务配套设施建设;张江高科技服务

区,以信息产业为依托,重点集聚科

技研发总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

功能性结构规划已由华东院和美国兰

德龙联合中标;宝山钢铁物流项目,

已开工,预计2007年底基本建成钢铁

物流商贸研发平台:中山公园项目,

年底开工,打造市级商业中心和多媒

体产业发展核心区域:江湾一五角场

项目,年底启动与轨道10号线衔接的

地下空间建设,形成新江湾城知识商

务中心:江桥项目,提升原有工业区

的能级,加快商务商业发展;七宝项

目,计划于2007年完成动迁。

2、创意产业园区。是通过对现有

老厂房、老仓库、老大楼和老洋房的

保护性开发,成为创意产业创作、交

流、展示、交易的重要平台,成为体

现上海特色、保护历史文脉与发展新

产业相结合、培育服务业创意产业发

展的载体。

上海创意产业分为5大类、38个

中类、55个小类,2005年实现增加值

549亿元,同比增长17.9%。目前,

已经建成50个左右创意产业园区,建

筑面积近123万平方米,引进国内外

创意产业企业1500多家,从业人员1.

3万,重点培育研发设计、建筑设计、

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创

意产业。

3、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功能是发

展生产性服务业,边界条件是不征用

新的土地,主要是利用现有工业用

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争取一批中央企业(包括商业银行)将营运总部或华东总部落户上海,扩大业务范围,延伸服务网络,努力使上海成为国家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

2、培育强势龙头企业。扶持一批能够代表上海水平的、融合二、三产业发展的总承包商或总集成商,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强势

龙头企业。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服务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支持百联集团、锦江集团、交运集团、国际港务集团等提高集成能力;二是制造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支持上汽集团、电气集团、建材集团等向服务业领域延伸。三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持光明食品集团加快业务整合,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产品和服务链。

3、吸引跨国公司或大型外资企业落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能力。结合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改善上海的商务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知名企业来沪。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争取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营运中心和研发中心。

4、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发展。鼓励民营企业扩大规模,加快自主创新,创造自主品牌。着力支持信息服务业的盛大网络、携程,现代物流业的北芳、安吉天地等。同时,争取更多的留学归国人员回沪创业。

(四)相关配套措施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将继续围绕现代服务业推进的总体思路,通过市区联手,市的层面主要是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和推进协调,区县层面抓好推进和项目落实,共同推动本市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l、探索服务业管理办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规划引导,结合新农村新郊区建设,制定郊区服务业和新城布局规划,实施新市镇商业试点项目,合理规划配置服务业业态;土地调控,尽量少占用新的土地,而是加强对现有园区、现有项目和企业厂房等存量土地、存量房产的盘活和利用优化;信息沟通,完善信息发

布制度,如建立商业投资地理信息系统等,引导服务业面向市场准确定位;建立法制,用好现有土地、资源、

能源等法规,根据新情况制定新法规,如有针对地规范商铺分割等;形成市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对商业、商务等房产市场的培育,形成合理的价格导向和有效的资源配置。

2、抓好高端服务人才的培育。启动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服务业高端人才。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重点培育和引进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文化、专业服务等领域的高端人才,逐步形成一批行业内的领

军人物和优秀团队。

3、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为推进落实

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30条政策,会同市财政局研究设立本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目前正在制定有关资金管理办法,争取在今年年底出台实施。本着聚焦重点、力求突破的思路,重点对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新兴行业等给予一定政府资金支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

地、工业区、工厂等,突出产业转型、产业链延伸和功能完善。重点发展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和职业服务等与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围绕“1966”城乡规划体系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建设将推动服务业向郊区延伸,使城市布局和产业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布局更趋于合力完善。

4、现代物流园区。功能是为制造业基地、工业区发展提供物流配套服务。重点推进洋山保税港区、临港国际物流园区和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二期的开发建设,加大浦东空港物流规划建设力度,大力推动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节约、集约使用土地资源,着重向有规模、辐射强的物流企业集聚。

(三)聚焦企业主体

1、支持中央企业在沪发展。依靠中央企业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国家队”作用,努力使上海成为中央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推进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