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影响因素

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影响因素

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影响因素
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影响因素

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影响因素

一、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了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养成教育是指以高校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配合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规律,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施加系统影响,促使其养成

文明的习惯和走向社会后应具备的各种能力[1]。随着高等教育大

众化进程的加快, 高校学生的生源质量有一定的下降, 各种思想

层次、知识水平层次的学生集聚校园, 反映在基本的道德素养方面, 表现为基础文明素质差, 在日常的道德生活中缺乏起码的道德文

明[2]。本研究对大学生的文明礼仪、学习习惯、时间管理、集体

观念、感恩责任、诚信教育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调研,对于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的调研,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影响因素,旨在更好指导大学生习惯养成教

育的实践。

二、问卷调查法

根据相关文献分析和访谈结果,确定问卷调查的大纲,设计调查

问卷。问卷正式确定后,问卷效度请有关专家进行检验,请专家对问卷题项内容进行修改、删减或补充,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定,测得问卷的效度平均分分别为4.35分,评定结果均为有效。采用再测信度的方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测得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63。笔者选取了上海11所高校的2009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发

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7份,回收率84.7%。

三、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对上海市部分高校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沉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以达到简化数据变量的功能,以较少的层面来表示原来的数据结构,从而根据变量彼此的关系,找出变量间潜在的关系结构。

主成分分析法一般的数学模型为:假设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测得p项指标(p0.5,说明本数据可用于因子分析(见表1)。

经输出成分转换矩阵(component transformation matrix)与旋转空间的成分图(component plot in rotated space)显示,各因子对应的题项如(表3)所示。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第1公因子,主要支配c5-c8(绝对值较大的系数);第2公因子,主要支配

c15-c18(绝对值较大的系数);第3公因子,主要支配c1- c4(绝对值较大的系数);第4公因子,主要支配c12-c14(绝对值较大的系数);第5公因子,主要支配c9-c11(绝对值较大的系数)。从各因子包含的内容来看,第1因子主要跟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校园模范作用示范、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干部工作经历、养成习惯讲座等有关,命名为“校园文化因子”;第2因子主要跟自我计划制定、自我时间管理、自制力等有关,命名为“个体内在因子”;第3因子主要跟学校的规章制度、辅导员的监督引导、学校教师的行为影响以及军训教官的命令指挥等有关,命名为“教育规范因子”;第4因子主要跟网络游戏、流行文化、网络环境等有关,命名为“网络效应因子”;

第5因子主要跟90后大学生所处团支部氛围、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同学朋友影响等有关,命名为“外在环境因子”。

从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上来看,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从第1因子到第5因子逐步递减。针对各因子含有的主要内容以及其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影响程度的差异进行各因子详细分析。

1. 校园文化因子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3]。校园文化因子是影响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因素,其中包含了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团学干部工作、习惯养成讲座、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模范作用等内容。习惯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就像某个学校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过程一样,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形成。90后大学生从走进大学殿堂那天开始到逐渐适应环境,融入校园生活中,习惯的养成受到了校园文化的影响。他们从各类讲座中吸取各类经验,从公益、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感恩教育,从团学干部工作中学会人际交往,从身边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先进个体身上学习经验。对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发挥校园文化因子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好先进示范教育以带动90后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 个体内在因子

第2因子即个体内在因子是影响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次要因素,其中包含了个体已有的行为习惯、自我时间管理、自制力以

及自我计划制定等内容。第2因子主要跟90后大学生个体息息相关,大学之前已养成的习惯、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大大的影响了大学阶段习惯的养成教育。90后大学生的个性张扬、有主见、有想法,自我意识强烈却无法正确的评估自我,以“自我价值”为核心,强调个人,缺乏理想信念。成长道路过程中,社会价值观影响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直接体现在90后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上,根据调查,更多的大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待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帮助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已有习惯,努力转化身上陋习。

3. 教育规范因子

第3因子即教育规范因子其中包含了高校已经形成的制度建设以及教师个人魅力影响。90后大学生自进入高校后,就学习每个学校的学生手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的制度性文件能够有力的监督和引导其习惯的养成。而课堂上任课教师的言行举止、辅导员监督引导对90后大学生均有较强影响。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的言传身教主要对90后大学生明确提出要求,告知大学阶段应该养成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获益一生。

4. 网络效应因子

第4因子即网络效应因子其中包含了网络游戏、流行文化、网络环境等内容。网络信息时代所开辟的网络阵地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已经与其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微博、校内网等一系列的社交网页,切合了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的特点,随时随

地的发布个人状态,能够得到更多身边朋辈的关注已经成为了90后大学生群体的流行文化。网络游戏的盛行,更是占据了90后大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网络流行语的盛行,网络环境的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而对于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者来说,采用网络阵地作为教育实践的平台也是更好的实践途径。

5. 外在环境因子

第5因子即外在环境因子其中包含了团支部氛围、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同学朋友影响等内容。家长的习惯养成、朋辈的习惯养成、所处的集体氛围对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影响。90后大学生与朋辈相处,渴望得到认同的观念促使了朋辈之间习惯养成的相互影响。家长的行为习惯以及处事方式,从小对孩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90后大学生享乐意识和权利意识的逐渐加强,对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更是存在阻力。对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者来说,要在心理平等的基础上,对90后大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转化90后大学生一些不良习惯。

四、结论与建议

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影响因素包含了5个因子,而校园文化因子和个体内在因子起到了主要作用,教育规范因子、网络效应因子以及外在环境因子起到了次要的作用。加强90后大学生习惯教育,建议相关教育部门以陶冶教育为基石,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自我教育为核心,培养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以朋辈教育为手段,利用沟通优势现状,注重先进示范作用;以家庭教育为呼应,加强家校沟通机制的完善,共同培养90后大学生成长;以网络教育为新阵地,迎合90后大学生行为习惯,提高网络对教育的贡献率;以纠偏教育为辅助,针对个别思想行为偏差的90后大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辅导员专项基金《“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0jdsz3062)的研究成果之参考文献:

[1]邢国忠.把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 24(3):29-33.

[2]王旭辉, 张向红.再议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济,2007,35(17):250-251.

[3]周之良.多彩的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徐仙君(1985- ),女,汉族,浙江江山人,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陈鹏(1979- ),女,汉族,山东潍坊人,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管理;王颖珏(1983- ),女,汉族,上海人,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如何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自主接受教育已经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然而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养成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个人感受: (一)亲身做表率 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首先自己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要经常关注学生们的相关情况;如在卫生习惯的教育上,班级学生卫生习惯差,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们却视而不见,、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又会重犯,、可以在每次进教室时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可以亲自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师提醒自觉拾起的习惯,保持教室的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建立新型班级管理制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大胆尝试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选任考评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竞争上岗,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学生觉得这很新鲜,纷纷尝试。但是当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明白班干部的辛苦。人人参与,人人受到锻炼,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干部们努力工作,时刻注意规范言行,推动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可通过

大学生文明自律养成教育主题班会(1)

养成活动主题:文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自律,从我做起 如今大学生文明自律已经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文明素质的概念就是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反应出该地区社会进步的一种转台和成都。现代文明是各人或群体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和生活方面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文明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大学校园存在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一)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文明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公共化,也就越需要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良好的文明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有力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状况 (一)公共道德意识较强,但行为上欠缺 如针对在学校墙上或课桌上乱涂画的行为,有78.12%的同学认为这是公物,不能乱涂,但17.71%的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更有甚者认为这蛮不错的占4.17%。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们开始了它们新的一年,但有79.17%的同学会偶尔抄近路,践踏草坪,2.08%的人时常从草坪穿过,只有18.75%的同学从不践踏草地,这种统计会使小草多伤心啊! 而对于不文明行为的态度方面,多数同学是反感的,所以我们不仅在态度上更要在行动上避免不文明行为。如对食堂插队行为,77.08%的同学表示非常讨厌,17.71%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5.21%的同学无所谓。可见大学生对插队这种行为还是十分反感的。同样,自习室疯狂的占座现象也引起很多人不满。希望大学生对类似行为尽力换位思考,促进校园和谐,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率利用。 (二)对于文明的自律意识不强 自律行为,是指不做社会不提倡的事,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其实他们自我控制力较差。 如迟到、早退、逃课的问题,只有20.83%的同学从不逃课,高达60.42%的人说偶尔逃课,还有18.75%的人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大家都逃课我也逃。大学环境相对松散,大学生自律意识不强造成了这样的状况。 (三)大学生的节俭习惯、节约意识和现代诚信意识还有待提高。 现在水资源紧缺,然而在我们调查中,有83.33%的同学会主动关水龙头,14.58%的人在忙的时候就对其放任不管了,更有2.08%的同学对此视而不见,认为浪费的又不是我的,关我什么事啊! 大家都知道,诚实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但据调查只有34.38%的同学在考试中从来不会作弊,有5.21%的人会经常做弊,绝大多数有60.41%的人会视情况而定。 (四)大学生利他意识有待提高 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会忽略他人的感受。 在自习室或图书馆同学们的手机状态里,关机、无声或震动的占70.83%,想起来的时候就调的占26.04%,只有3.13%的同学选择不去管它,这说明同学们其实还是很注意在公共场合的影响。还有就是,在宿舍中同学休息时是否会保持安静,61.46%的同学表示很注意,8.33%的人要有人提醒,还有30.21%的人兴奋时会忘记。虽然大多数的同学会注意自己在公共场所的影响,但是也有很多同学会忘记,所以同学们的利他意识仍有待加强。 (四)大学生基本礼仪欠缺 在尊重他人方面,我们调查了同学们听各类讲座时的情况。只有11.46%的人表示他们会坚持到底,认为这样体现对演讲者的尊重,因讲座无聊中途退场的人占到39.58%之多,还有的是因客观原因退场占48.96%。当问及看到老师时是否会主动打招呼,只有32.29%的同学选择会,还有9.37%的人看心情而定,还有人打招呼的前提是那个老师自己熟悉占56.25%,2.08%的同学从不主动打招呼。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从教以来,我始终遵行陶先生这一朴素教育思想,立志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高尚的人、“四会”的人,成为真人。 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中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教人求真,自己先做真人。 “重细”是理念和态度,“善细”是教师的诗外工夫。善细的结果未必能事事如愿,善细的过程一定真实而感人。 陶行知说:“教人求真,先做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这是怎样的殉道者和幸福者。 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

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 3、养成教育,成于细节。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终身受益。我围绕求真目标,实抓细节养成。现将一月中细节教育的点滴,汇报如后。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①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班充分班队课、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 同时,也使老师们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德育处、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

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细化目标: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细化目标: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七)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细化目标: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八)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

大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大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以及华外《全套人才培养方案》和“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习惯,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成功。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目的和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教育已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这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文精神修养和人格健全的教育,是更加重视使大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因此,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2.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需要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国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大学生数量增加同时,大学生中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和人格偏颇问题增多,为此,需要在进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配合严格的纪律约束和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3.养成教育是塑造大学生良好习惯和完美人格的需要。是落实华外“全套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加强养成教育对纠正高校德育中重“知”轻“行”和大学生在道德上普遍存在的“知而不行”或“知行不一”的现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众多德育专家、学者提出了关于目前高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认为目前的高校德育缺乏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行为的有效道德引导,忽视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大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体现了对高校德育改革和创新的价值。 三、大学生养成教育内容 养成教育从性质上是大学生“成长为人”的教育。是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教育。从内容上讲是培养良好习惯与人格的教育。养成教育通过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是养成教育的终级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务。从目标上讲,养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养成教育文化模式的提出是养成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养成教育实践的探索,是对养成教育价值取向的纠偏。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开学初我校就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使学生形成习惯,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所以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

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 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认真上好朝读和自习,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 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也要培养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 3、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作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作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作文范文篇1: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年代,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课题。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见,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二、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 三、养成教育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形成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

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用不着思考,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一个人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那些优秀学生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俗语说,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个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亟待在大学生中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习惯的涵义及其特性 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是通过外在的行动而表现的内在的比较稳固的、自动化的思想和意识。换句话说,习惯是主体内心下意识活动的结果,是既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和意志努力而自然流露出来的经常性行为。 习惯具有下列特性:一是稳定性。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引导和控制一个人,就会附着在身体上而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不易改变,甚至一旦中断,就会产生别扭、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和强化才能形成,培养一种好习惯和矫正一种坏习惯同样都要付出巨大努力。习惯一

旦形成后,一般很难改变,并在长时期内发挥作用,影响到一个人的发展。二是情境性。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由于反复练习而在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它是一种需要,具有自动化的作用,不需要别人监督和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 三是双重性。即习惯有好坏之分,它对主体的作用也有双重性,好习惯有利于个体和社会,坏习惯不利于个体和社会。 二、当代大学生在校现状分析 (一)生活习惯令人担忧 1、日常饮食欠科学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睡得晚,起的迟,来不及吃早饭便去上课.在课间饿的时候随便买些饼干、方便面之类的零食充饥;有的大学生索性取消早饭,养成常年不吃早饭的习惯;还有的男生酗酒、暴饮暴食,这些都违反了饮食规律。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关键期,如此应付“吃饭”问题,实在令人担忧。 2、作息时间无规律 很多同学不严格要求自己,作息时间无规律,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一些宿舍看电影、开卧谈会到深夜,第二天上午逃课睡觉。长此以往,势必引起恶性循环,学业和健康均得不到保障。 3、自我关爱意识差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要想改变养成教育高耗低效的现状,培养学生自我自主管理的能力,养成教育应该寻求更有效的方式。下面是网为大家准备的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习惯培养关键期。 习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但是,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情境性。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头3天,“习惯成自然”,头3天内对行为或倾向的强化与巩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

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因此,老师们在培养儿童的习惯时,应把握住关键的前3天。 二、要从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三、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四、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每个星期老师都会耐心的给我们上班会课,而养成教育是老师必不可少要讲的内容,每次老师讲时,我都会认真听讲,课后思考老师讲过的话题。俗话说得好:“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未来。”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完整版)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 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 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

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

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自然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抓好我们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一、强调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家校合力,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和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三、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树立师表,蜡炬不成灰。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平时我时刻想着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 四、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辛勤的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现在我班学生遵规守纪、讲文明、懂礼貌、学习、生活井然有序,良好的班风、学风已然形成。以长补短,以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学生去带动那些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养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习惯培养关键期。 习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但是,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情境性。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头3天,“习惯成自然”,头3天内对行为或倾向的强化与巩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因此,老

师们在培养儿童的习惯时,应把握住关键的前3天。 二、要从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三、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四、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2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

浅谈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

浅谈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 作者:梁超群时间:2010/6/23 16:18:00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5628590.html, 切实加强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师德建设,发挥示范效应 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道德素养是大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直接参照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苏联教育家家里宁也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的师德素养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品格的完善,而且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成为学生最直接的道德榜样,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目前有些教师,对其言行的道德示范作用认识不足,在课堂上散布与德育目标不符的观点和言论,发泄个人的不满情绪,还有的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自身的坏习惯带到课堂上来。有的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态度不认真,备课不下功夫;有些教师衣着随便,语言粗俗,批评学生不注重场合;有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这些都给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带来负面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教师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方面,一个师德高尚、业务上有成就、学术上有造诣的教师,往往成为学生争先效仿的楷模。教师只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做到用崇高的政治信仰和道德观念去点燃学生的理想之火,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用良好的自身修养去做学生的行为楷模。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信其行”,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 2.2把养成教育内容与学生发展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欲望与潜能 高校养成教育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学生发展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总是与他们特定的专业、学业、就业和创业等生活发展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必须坚持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把养成教育内容渗透、贯穿在他们各自的专业、学业、就业和创业等生命历程中。 研究认为,个体的意识倾向会影响个体道德判断与行为的发展,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道德行为的表现。认为不同年龄、学制阶段的大学生各有个性,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等特征各有不同。实现德育养成过程的个性化,依据个性实施教育,注重德育与“心育”统一,我们得进行教育策略上的调整。合理安排教育内容或任务的难度,作为教育者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估计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关注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据此安排恰当的教育主题,找到大学生养成教育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协调他们的主体认知,强化其迫切求变意识,使其在心灵深处感悟到养成教育对自己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把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意念问题,尤其是个性发展的阶段性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大学生在养成教育中主动认同、自觉践履意识与能力。 2.3重视并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牛群成教育中的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有学者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的“5+2=0”现象进行了研究,即“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两天”。这种现象在大学生身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学校教育如何达到与家庭教育的完美配合与协调,是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担当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以避免教育过程中的“5+2=0”现象。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家长采用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帮助其子女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要使每个家庭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业,更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体现“生活教育”的理念,融教育哲理于生活中。 针对大学生家庭与院校距离过远,可以利用大学院校网络平台,建立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绿色通道,并开办网上家长培训课程或学校。建立家长联系数据库,根据学生的表现状况,适时且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寻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标的一体化,争取最大的合力,强化大学生文明道德行为的养成。 2.4通过大学生社团组织,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激发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在动力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终生发展。 针对我班学生特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自理能力为理念,对学生进行学习及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以身示范,表率在先。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是学生面前自己的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经常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在卫生习惯的教育上,开始我班学生卫生习惯差,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们却视而不见,前几次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又会重犯,后来我在每次一进教室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桶里,刘航刚是我班的问题学生,他经常满地是纸花,地面总是脏兮兮的,我看到这种情景,就主动帮他收拾,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师提醒自觉帮助他,保持教室的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二、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一年来,为建设良好的班风,我着重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了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几方面基本行为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控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对于刚接手新班级,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一学期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现在许多学生读书写字的习惯差,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眼睛贴在书上,说过很多次,他们也知道,可落实到行为上总是不理想,于是我上课时也搬来了凳子以正确的姿势坐在讲台上,学生一看到我就会自觉纠正自己的姿势抬头挺胸,双脚并齐的坐在那里;发现这种方法很好以后,所以说教师 的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学生无穷的教育。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学会思考,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互相监督管理制度,培养自理能力。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我大胆尝试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选任考评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竞争上岗,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开学时,班长由于家庭原因调了别的学校,群龙无首,我在参考老教

大学生文明自律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文明自律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策划人:英语1301团支部 地点:教三1301教室 时间:10月26日下午两点 人员:英语1301全体学生

活动主题:遵规守纪,文明自律,从我做起 如今大学生文明自律已经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文明素质的概念就是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反应出该地区社会进步的一种转台和成都。现代文明是各人或群体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和生活方面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文明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大学校园存在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一)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文明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公共化,也就越需要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良好的文明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有力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状况 (一)公共道德意识较强,但行为上欠缺 如针对在学校墙上或课桌上乱涂画的行为,有78.12%的同学认为这是公物,不能乱涂,但17.71%的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更有甚者认为这蛮不错的占4.17%。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们开始了它们新的一年,但有79.17%的同学会偶尔抄近路,践踏草坪,2.08%的人时常从草坪穿过,只有18.75%的同学从不践踏草地,这种统计会使小草多伤心啊! 而对于不文明行为的态度方面,多数同学是反感的,所以我们不仅在态度上更要在行动上避免不文明行为。如对食堂插队行为,77.08%的同学表示非常讨厌,17.71%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5.21%的同学无所谓。可见大学生对插队这种行为还是十分反感的。同样,自习室疯狂的占座现象也引起很多人不满。希望大学生对类似行为尽力换位思考,促进校园和谐,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率利用。 (二)对于文明的自律意识不强 自律行为,是指不做社会不提倡的事,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其实他们自我控制力较差。 如迟到、早退、逃课的问题,只有20.83%的同学从不逃课,高达60.42%的人说偶尔逃课,还有18.75%的人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大家都逃课我也逃。大学环境相对松散,大学生自律意识不强造成了这样的状况。 (三)大学生的节俭习惯、节约意识和现代诚信意识还有待提高。 现在水资源紧缺,然而在我们调查中,有83.33%的同学会主动关水龙头,14.58%的人在忙的时候就对其放任不管了,更有2.08%的同学对此视而不见,认为浪费的又不是我的,关我什么事啊! 大家都知道,诚实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但据调查只有34.38%的同学在考试中从来不会作弊,有5.21%的人会经常做弊,绝大多数有60.41%的人会视情况而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