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轮复习 9

二轮复习 9

二轮复习 9
二轮复习 9

【二轮考点梳理】

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美国1787年宪法和联邦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和第二国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美苏“冷战”的影响;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5.(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6.(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甘地;凯末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二轮知识归纳】

考点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光荣革命”:1640年,英国爆发了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进行了两次内战。1649年1月30日,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斯图亚特王朝被推翻后,新贵族克伦威尔凭其掌握的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是维护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革命成果的工具)。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在英国恢复了天主教,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直接威胁。1688年,应议会之邀,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率军队来到英国,并成为英国国王,复辟王朝统治结束。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就是“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旧贵族的妥协。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开辟了道路。

限制王权的法案:“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需要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实力,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做到“六不”:不废法律;不得征税;不组军队;不干言论;不拘臣民;不停议会。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即《嗣位法》)(Act of Settlement),对王权做了进一步限制,并且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议会颁布这些法令的目的在于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结果是把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言立宪制的法律基础。(理解“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国王是议会的国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小密室的演变、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光荣革命”之前,国王有一个最高的咨询机构——枢密院,由国王指定的贵族担任枢密大臣。“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经常召集几位重要的枢密大臣在一个小密室中商讨国家大事,英文密室一词便逐渐指称内阁。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汉诺威王朝时期,乔治一世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成了惯例。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内阁要对议会负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到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英国上议院(即贵族院,由英王任命,权力较小)是第一院;下议院(即平民院,由选民选举,权力较大)是第二院;内阁(多数党组阁,后来权力最大)是第三院。议会的“黄金时代”(权力鼎盛时代)从“光荣革命”(17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议会拥了至高无上的权力,除立法、财政大权外,还行使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权。这体现了夺取政权时期资产阶级的权力需求。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占大多数。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由内阁制定具体实行细则,这使一部分立法权直接转入内阁。内阁还逐渐掌控了议会的财政权(如首相狄士累利擅自购买苏伊士运河股票)。伴随着政党组织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内阁权力开始膨胀。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体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和19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这种趋向是指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垄断资产阶级行政权力的膨胀)。

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利扩大):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英国的议会选举仍实行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选举制度,在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等方面有很大缺陷(衰败地区“水上投票”/新兴工业城市无权派代表)。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进行议会改革,参与国家政权。对于选民和被选举人的高额财产资格限制,剥夺了工人群众甚至是中小资产阶级的选举权,他们进行了不懈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方案规定:降低选举财产限制;调整议会代表名额。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这次改革使英国议会制度更加民主化,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

附1:责任制内阁简称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

负责。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首相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英国资产阶级正常间展开了激烈竞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人教版

附2: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岳麓版

(二)美国1787年宪法和联邦制

美国1787年宪法:

年轻美国的窘境(邦联体制的危机):1781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制定的《邦联条例》生效,邦联体制在美国确立。独立后的美国是一个由13个州结成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邦联议会只是各州的协调机关,几乎没有实权。邦联体制面临严重危机,即贸易问题、债务问题和安全问题这三大问题。国际贸易,面对各国商品大量涌进美国市场,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工业和美国商人的海外利益;国内贸易,各州的关税壁垒以及纸币的滥发,也使国内的商品流通极其不畅。长达八年的独立战争(1775—1783)使美国欠下了大量的债务,各州每年向邦联政府上缴款项只能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无力偿还巨额债务。英国、西班牙威胁边境安全,国内劳动人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无权维持常备军的邦联政府对此束手无策。美国迫切需要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

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1787年9月,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新宪法——联邦宪法。1787年美国字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的权力(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总统和国会对立法有否决和反否决权;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议员由各州直接选举产生;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拥有最高司法权)。这部宪法没有废除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度,还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含有违背民主、平等、自由原则的因素。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这部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所谓的“制约与平衡”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它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总统制共和制政体,巩固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成为欧洲近代反封建斗争的旗职。

从“邦联”到“联邦”:1788年6月21日,联邦宪法正式生效。1789年1月,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第二任亚当斯,第三任杰斐逊)。1789年3月,美国选出了第一届国会。联邦制政府采取措施,集中了立法、司法、金融、税收、外交等方面的权力,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美国有可能维持足够的权威和军队来维护国内的统治秩序,应对外来的威胁,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联邦制政府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两党制的雏形: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就有民主派和保守派之分,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党。建国后不久,美国出现了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两大政党(联邦党代表正在成长中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民主共和党代表西部小农和东部工人的利益)。联邦党在1816年解体;19世纪30年代,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自由党。19世纪50年代,民主党逐渐成为南部奴隶制种植园主的政党;于1854年成立的共和党(新党派)主张限制并最终消灭奴隶制度(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成为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线)。19世纪后半叶,美国的两党制度正式确立。虽然两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在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附3: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人教版

附4:1787年宪法是关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全文包括序言和七条正文。其后又多次提出对宪法的修正案共计27条,因此今天的美国宪法还包括这些修正案在内。———岳麓版

(三)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

民主政治的扩展(一):

震荡中的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政局频繁变动,先后经历法兰西第一共国(1792-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年)、七月王朝(1830-1848年)、第二共和国(1948-1852年)、第二帝国(1852-1870年)、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和第五共和国(1958年至今)。巴黎公社失败后,外有德军入侵,内有人民武装和党派纷争。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国民议会中,保皇派占多数席位;保皇派分为三个派系,但都想复辟帝制。保皇派和共和派是资产阶级不同阶层,关于在法国实行何种政体的主张不同。1871年,保皇派梯也尔就任总统,他既想恢复帝制,又不敢贸然废除共和制,建立了一个“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假共和)。保皇派不满他的软弱,共和派抨击他的保守,1873年梯也尔被迫辞职。保皇党人麦克马洪继任总

统,直接着手恢复帝制,由于人民反对及内部分歧,复辟计划难以得逞。

“一票共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新调整的国民议会围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直到1875年1月,才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按照这部宪法的规定,总统有极大的权力(任期七年,元首统帅,任命官员,缔约大赦,众院同意任命内阁,参院同意解散众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院间接选举产生,可否决从院法律,内阁对参院负责);这部宪法还确定了法国国歌、国庆日、政体和总统候选资格等(《马赛曲》;7月14日;“共和国形式”永不动摇;皇族成员不得当总统)。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的进步;它也存在着明显的妥协性:如总统和参议院权力过大。

(四)《德意志帝国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民主政治的扩展(二):

脆弱的德国民主:俾斯麦的三次王朝战争不仅击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也使容克贵族阶级占巨大优势,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在巴黎宣告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1871年4月,帝国宪法通过,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立国的基本原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定德意志帝国为联邦制国家(22 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以及帝国政府和各邦的权限(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银行、税收、立法等权限,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体,规定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内外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作用很小(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但普鲁士操纵着联邦议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表明,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这部宪法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在帝国政府的保护下,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

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欧美确立: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的方式,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确立。它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并且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但资产阶级代议制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柱;随着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社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还扩展到了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考点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伟大的友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集中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最大的弊端或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使贫富分化拉大)。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它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同时也说明了无产阶级对科学革命理论的迫切需求。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的欧文和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为代表);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如被恩格斯称为“德国无产阶级的第一次独立理论运动”的魏特林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理论来源。马、恩一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工人运动的参与和指导。

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意义):1848年2月,马、恩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也是国际工人运动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附4:为了找到社会发展的良策,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就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他们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同时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因此,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共产党宣言》还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它还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人教版

(二)第一国际、巴黎公社和第二国际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一国际):19世纪中期以来,工人运动的高涨以及走向国际联合的趋势加强(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国际工人运动再掀高潮,各国工人的联系加强。理解:世界市场已形成,资产阶级同甘苦,无产阶级共命运)。多国工人的国际会晤与工人斗争的国际配合经常化(1862年伦敦世界工业博览会期间,英法德三国工人商谈提出建立国际工人组织,这次会晤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1863年波兰反对沙俄压迫的起义得到英法工人的声援,这场运动直接促成了1864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马、恩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同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1864年,伦敦圣马丁教堂,国际工人大会召开。大会决定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选出了它的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

总委员会);英国工联领导人奥哲尔和克里默分别当选主席和总书记;马克思被选入总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马克思主义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实际领导者,是第一国际的灵魂。第一国际通过外部斗争反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进行内部斗争反非马思潮和派别。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法国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时偶然爆发革命。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割地赔款,使民族矛盾激化;资产阶级窃取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权,对外投降卖国,对内要解除工人开武装;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蒙马特尔高地。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发。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巴黎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有关选举和年薪的规定,最能体现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正当巴黎无产阶级欢庆胜利之际,逃到凡尔赛的梯也尔军队开始反扑。1871年5月21日,在奸细的策应下,凡尔赛军队攻入巴黎市区,巴黎公社保卫战即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开始了。1871年5月28日,巴黎全部被凡尔赛军队占领,巴黎公社革命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一场早产的、偶然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发展时期,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法国自己的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第二国际的斗争: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而举行的全国大罢工);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在马、恩的指导下,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起来;马克思逝世,国际工人运动受到巨大损失,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开始泛滥。1889年7月14日,巴黎,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第二国际成立。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工人阶级经济和政治斗争等问题;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节”的决议。第二国际组织比较松散(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的)。第二国际内部,(右派)修正主义(代表是德国的伯恩斯坦)和(左派)马克思主义(代表如俄国的列宁、德国的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的斗争激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前夜的“火星”(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沙皇俄国落后性(沙皇俄国是实力较弱但军事封建性很强的帝国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性(沙皇俄国社会矛盾激化,危机四伏);无产阶级成熟性(俄国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成熟,使革命具备主观条件);形势变化促进性(二月革命后俄国形势的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爆发)。

帝国大厦的坍塌(二月革命及形势变化):沙俄专制统治使阶级矛盾激化;俄国参加一战,前线接连失利使国家局势更恶化;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和发动。1917年3月(俄历2月),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起义,革命在首都取胜后席卷全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罗曼诺夫封建王朝覆灭。二月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反对沙皇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后)革命形势的发展: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另一个是监督性的、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四月提纲》提出过渡(列宁提出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临时政府前线失败(巩固统治、转移人民视线的目的未达到;反而恶化局势);七月事件结束并存(七月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制定武装起义方针(由布尔什维克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制定);经济危机推动起义(经济危机加剧了人民对临时政府的愤恨,也使政局更加动荡不安;工人的罢工运动和农民的夺地斗争不断发生,革命风暴酝酿成熟)。

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及其历史意义):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了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了公开领导武装起义的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易错为“革命军事委员会”)。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11月7日上午,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逃走,军事革命委员会发表《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被推翻。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拉开总攻序幕,最后堡垒冬客被攻占,起义获得胜利。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通过了《和平法令》(宣告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土地法令》(土地国有,使用权归农民),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战线,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附5: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人教版

附6: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首先在于它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其次在于它走的是一条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发展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这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再次就是俄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岳麓版

考点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美苏“冷战”的影响

美苏争锋: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科学技术水平居领先地位,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实际上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是美苏冷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杜鲁门主义”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也是美国冷战政策的政治措施;1947年,马歇尔计划提出,这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经济措施,也是美苏冷战对峙的扩大,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用经济手段实现政治目的)。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1955年,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945年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9年,德国西部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或西德);德国东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或东德)。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成立大韩民国(韩国);朝鲜半岛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1950年—1953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1962年,围绕苏联在古巴建立中程导弹发射基地问题,经过美苏谈判,苏联最终妥协,说明当时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二战后,由于法国殖民和美国干涉,越南在1945—1975年间南北分裂;1961—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这是二战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互相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新兴力量的崛起:

“欧洲人的欧洲”: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六国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又称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也称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又称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共体的主要目标(经济一体化):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带动政治一体化: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用一个声音说话”;1975年,欧共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成员国防备合作加快了步伐。欧共体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欧的长期稳定,提高了西欧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迅速兴起的日本:二战后日本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础,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美国。泡沫经济时代及之后日本经济长期持续低迷;日本从“加工贸易立国”转变为“科学技术立国”。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居世界第一位;日本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呼声日益强烈;日本政府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试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东方巨龙的腾飞: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从1957年到1976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建国后的“左”倾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极大损失。1978年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粮棉产量世界首位;工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重大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经济体。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中国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中国家崛起):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不与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主张: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

附7: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只得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强烈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但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美国和苏联相比,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岳麓版(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别了,雅尔塔”(雅尔塔体系的崩溃,两极格局的瓦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等先后上台),苏联国内政治体制僵化,经济机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改革走进了死胡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后果: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政治上是被苏联实际控制的东欧国家剧变;经济上是经互会解体;军事上是华约解散);苏联解体的进程加快。促使苏联解体进程加快的主要事件就是“八一九事件”。事件的起因: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导致苏联民族矛盾激化和民族分离运动加剧;直接原因(导火线)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要把紧密团结的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事件的实质:苏联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了挽救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当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格鲁吉亚未签字)。苏联解体,使二战后存在了46年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从此告别了雅尔塔体系;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鼎足之势话西方(两极格局瓦解后美欧日的情况):美国企图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成立,简称欧盟;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希望在一定时期内结束在区域安全问题上完全依赖美国和北约的状况。日本加强日美同盟关系,注重与亚洲邻国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军事力量膨胀,开展联合国外交(1991年已经成为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努力成为常任理事国)。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国家分裂的危险和严重的经济危机。叶利钦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发挥在欧洲事务中的大国作用,但反对北约东扩;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各国的关系,保持在独联体中的地位和影响;积极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扩大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普京大幅度改组政府,加强中央权力,果断应对车臣问题(民族分裂);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了政治局面,使俄罗斯逐渐走出了低谷;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仍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风云际会看东方:发展中国家用团结的力量来对抗霸权主义的压力;种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在雅加达召开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中国连续七次挫败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比世界高出一倍。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中国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竭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的恶化做了贡献。目前,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附8:“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事极化进程。“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除了欧盟以外,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奸时机,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经过十多年的对话、谈判和斗争,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至今为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人教版

考点四:(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仅采用新人教版)

(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使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主要)。

(2)经济上,农奴制使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差距很大。

(3)思想上,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斗争与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直接原因)。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1)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

(2)直接目的: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

1861年3月3日(俄国2月19日),亚历山大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

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2)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4)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5)地方自治选举产生: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城市建立城市杜马。(后两点内容不要求

掌握)

5.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成功原因

(1)外部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进行改革。

(2)内部原因——俄国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

6.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积极影响:这是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不彻底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一方面,专制统治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各地地主都竭力要在改革方案中只反映自己的最高利益。

(二)日本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背景

(1)幕府统治危机:政治上,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经济上,幕府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充分发展。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下级武士萌生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2)幕府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的内部矛盾,有志之士通过幕府改革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3)条件: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改革条件的成熟。

2.明治维新的目的

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3.明治维新的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2)经济方面: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验,推进殖产兴业。突出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

(3)文化方面:改革教育制度,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重视传播,发展新闻出版事业。改变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洲化。

(4)军事方面: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进行武士道教育,创办军事院校。4.明治维新的结果

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5.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

(1)内部条件: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外部条件: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6.明治维新的影响

(1)积极影响: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政治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经济上,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国际地位方面,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渐成为强国。

(2)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7.明治维新的性质与评价

(1)性质:天皇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也有认为是“为克服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主要强调明治维新的政治前提——倒幕运动的成功)

(2)积极性: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改革的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局限性: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经济上,领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政治上,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文化上,藩阀推行的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国际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对外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改革的局限性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战争的罪魁祸首。

【二轮规律总结】

1.英、美、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相似点及各自政体特点

(1)确立的相似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都是在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王朝战争,完成

了资产阶级革命或者完成了统一的背景下逐步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过程充满矛盾和斗争,如法国经历漫长的共和派与保守派的斗争,政体几经反复。都是立足于本国国情,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通过颁布法律性文件而确立的。

(2)各自政体的特点:①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元首是国王,国王无实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首相是由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和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②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拥有广泛的权力;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③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出的,对选民负责,美国总统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和政府不对国会负责,但其权力受国会和最高法院制约。美国体制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④法国是议会总统制,总统是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联席会议选出,要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统的权力很大,是国家权力的核心。

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些简要规律

(1)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与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和世界主要潮流密切相关。

(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正好映证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由发展到挫折、由挫折到奋起的发展历程。

(4)对马克思主义诞及巴黎公社革命的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虽然被扼杀,但它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5)对十月革命的认识: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用“一二三”记忆法加深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1)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2)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3)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4.中国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比较

(1)形式相似: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制从形式上都体现了分权的原则,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美国三权分立制下的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相互制约。

(2)本质不同:两者最大的不同是美国以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府是“主权在民”(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而中国三省六部制是“主权在君”(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5.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不同点:①国家元首及其产生方式不同:法国,总统,选举产生;德国,皇帝,皇位世袭。

②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法国相互制约;德国行政权控制了立法权。(2)相同点: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6.资产阶级代议制统一性的表现

(1)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

(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英国和德国)、共和制(美国和法国)。

(3)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7.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历史特征与历史表现

(1)《共产党宣言》:历史特征——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历史表现——《共产党宣言》发表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巴黎公社:历史特征——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革命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历史表现——巴黎工人起义,建立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3)十月革命:历史特征——社会主义运动由理想到现实,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历史表现——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十月革命。

8.法国巴黎公社(前者)和俄国十月革命(后者)对比

(1)不同点:①革命领导者:前者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后者在以列宁为首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②革命同盟军:前者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无产阶级孤军奋战;后者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同盟军——农民。③革命结果:前者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后者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相同点:①性革命质: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②革命方式:都用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③革命背景: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④革命影响:都是重大而深远的无产阶级革命。

9.从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处与竞争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是多样的,是交相辉映的。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资本主义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时存在于当前的世界中,两种制度、两种文明在共存共处,在相互交流和借鉴。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坚持包容理解,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当然,我们在学习其长处的同时,要警惕资本主义各种反动和腐朽的东西侵蚀我们的头脑。从两种制度和文明共处与竞争的视角考查,也是有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出题切入点。

10.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历史特征和历史表现

(1)两极格局的形成:历史特征——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冷战”,大国强权政治。历史表现——雅尔塔体系确立、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历史特征——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历史表现——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历史特征——多极化趋势加强,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历史表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11.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及美苏“冷战”这三个概念的关系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3)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12.“冷战”对世界各国多元共生的和谐关系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前,国际关系格局中“冷战”对抗占主导地位,危机和冲突甚至地区性的战争时有发生,且异常激烈;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关系格局中合作占主导地位。这期间虽有“冷战”的插曲,但缓和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合作主线的作用下,东西方“冷战”渐渐偃旗息鼓,并以缓和与渐进的方式宣告终结。总之,“冷战”影响了世界半个世纪,对各国多元共生的和谐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13.简要理解什么是“不结盟”?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

14.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还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趋势的冲击,但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总体的、基本的特征。

【二轮学科探究】

1.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及意义

(1)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妥协,是英国资本主义与封建势力长期斗争的结果。用政变方式推翻复辟王朝,避免了社会动荡,是符合英国国情的明智之举。

(2)意义:①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②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相互融合的结果。

(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3)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由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4)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3.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遵循的三大原则(主要确立了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总统制民主共和体制)

(1)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2)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联邦制原则——一个最高行政长官(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4.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示意图

5.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艰难的原因

(1)国际因素:法国大革命引起国内封建势力的疯狂反抗和全欧洲封建君主的恐惧与仇恨,他们联合起来对抗法国大革命,使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延续了几十年。

(2)国内因素:①政治因素: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强大。②经济因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工商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派别,各派的利益不完全相同,这导致革命力量分散。③思想因素: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时,法国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人们的思想还不能脱离传统,共和派的做法没能深入人心。

6.《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

(1)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中央权力极大,各邦有一些民政自治权。

(2)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3)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

(4)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议会没有实权,唯一对政府起压力作用的就是批准预算。

总之,《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较为保守的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及军国主义色彩。

7.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比较

(1)相同点: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其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不同点:

8.资产阶级的代议制的含义、特点及其作用

(1)含义:资产阶级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

(2)特点:①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②一般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③现代国家大都实行政党政治,实现政治上的制衡,更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实行。

(3)作用: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有效地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活动,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③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无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另一种说法:①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成果,确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完成了近代西方由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和各国实现近代工业化扫清了道路。③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在不同程度上实践和丰富了启蒙思想,促进了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9.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10.全面认识巴黎公社革命

(1)革命爆发的偶然性:19世纪70年代初的法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巴黎公社起义只是一个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

(2)失败的必然性:巴黎公社起义的偶然性就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当时的巴黎,外有敌军侵略,内有临时政府投降卖国,是在危急形势下仓促建立的,所以当时并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条件,失败是必然的。

(3)意义的深远性: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给资本主义第一次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同时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恩格斯曾高度称赞巴黎公社的民主原则,认为这是“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正确办法”。巴黎公社的民主原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巴黎公社的公开性原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反腐倡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

(4)教训的深刻性: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最后失败。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教训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但是它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教训,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将一再表现出来。

11.美苏冷战对峙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特点和影响

(1)形成的主要原因:①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被冲垮,雅尔塔体系形成,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②美苏形成了实力的均势,分别成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③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④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2)特点:①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②美苏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③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3)影响:①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②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12.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1)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13.西欧走向联合的可能性条件

(1)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也比较紧密。(2)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3)西欧各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4)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5)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

14.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格局。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也正是综合国力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所以对多极化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

15.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①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②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③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④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

(2)影响:①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护了世界和平。②它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大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缓和。③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④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16.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1)二战结束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表现为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中国封锁孤立。

(2)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进行援助,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3)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

二轮人人过关七

(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2011年安徽省文综19)图6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

能体现其寓意的是

A.“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通的自由主义,在在于强权”

B.“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

C.“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

天意出现”

D.“现在有效恶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国王

领导下的议会制”

2.(2011年全国卷文综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

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

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 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洲权观念

3.(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4.(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司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用绝对权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2010年广东卷文综20)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6.(2010年山东卷文综15)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7.(2010年海南卷历史19)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8.(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1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以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9.(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3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书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会议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10.(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3—(2)、(3)、(4))

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4分)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

11.(2010年浙江卷文综39)(26分)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利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请回答:

(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要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的“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9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10分)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实践

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2.(2011年北京卷文综23)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②《资本论》③《四月提纲》④《人民宪章》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3.(2010年福建卷文综21)《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④“新改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

D.①③④

4.(2010年重庆卷文综21)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100周年。第二国际左派领袖蔡特金为设立该节作出了杰出贡献。与其同一派别的人物是

A.伯恩斯坦

B.季米特洛夫

C.考茨基

D.罗莎?卢森堡

5.(2009年浙江文综21)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 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若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6.(2009年福建文综21)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旅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2011年福建省文综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2.(2011年山东省文综16)1964年4越,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3.(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暖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4.(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刹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己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5.(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1)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图1

6.(2010年福建卷文综22)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

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7.(2010年福建卷文综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

8.(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21)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D.《波茨坦公告》9.(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3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10.(2009年安徽文综20)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11.(2009年广东历史25)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D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12.(2009广东理科基础58)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D

A.恐怖主义和种族歧视 B.犯罪猖獗和毒品泛滥

C.贫富差距和环境污染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四)(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1.(2011年山东卷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6分)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三处描述中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

2.(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4A)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足已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3)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分)3.(2010年江苏卷历史25题选作题A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

(五)(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7分)(2)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8分)

【答案】:

(1)主要原因:界线①: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界线②:苏德分别侵入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

(2)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战败;战胜国大国决定欧洲边界变更。评:使波兰边界得以稳定;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解析】:

(1)结合二战爆发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协定的内容和二战初期苏、德两国分占波兰的史实回答。

(2)结合二战的结果及雅尔塔体系的内容进行表述,从二战后波兰边界重新划定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两方面简评。

2.(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44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武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8分)(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7分)

【答案】:

(1)(8分)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任答两点,4分)。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任答两点,4分)。

(2)(7分)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任答两点,4分)。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3分)。

【解析】:

(1)根据二战结束后日本在政治上的实际情况指明背景,依据国际组织、国际惯例、实际控制权说明理由。

(2)结合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说明原因、进行评价。3.(2010年山东卷文综35)(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图16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答案】:

(1)主要事件是:朝鲜战争。原因:70年代经济危机,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2)A阶段: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中美对抗。B阶段:中美逐渐结束对抗,走向缓和。(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1)从美国1950~1980年军费开支变化图可以看出,在A阶段时间是在1950~1953年之间,这属于朝鲜战争时期。B阶段是出于7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由于美国陷入经济滞涨时期,经济发展缓慢导致军费开支下降。

(2)结合教材知识和图示提供的时间不难知道,A阶段中美关系呈现出的特点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美国企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里,中美处于对抗状态;B阶段中美关系走向缓和,逐步走向正常化。

4.(2009海南历史31)20世界的战争与和平(8分)

材料一表3伊拉克战争大事记

——据《世界知识年鉴》等材料二世界已经失衡。如果有人曾经怀疑美国的压倒性军事实力,伊拉克战争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然而,美国人常常错误理解自身实力的性质,并且错误地由此推断未来……仅仅讨论各国之间的军事不平衡将是误导的。事实表明,即使在这样的表面结构之下,在20世纪最后十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的“9?11事件“宛若划破夏夜星空的一道闪电,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变化的世界。

——摘自约瑟夫?奈《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美国实力与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的不同之处。(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界最后十年发生的标志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三个历史事件。(3分)

【答案】:

(1)不同:海湾战争因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而起,伊拉克战争是美、英等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而发动的;美国等进行海湾战争得到了联合国授权,伊拉克战争未得到联合国授权。(5分)

(2)事件:如苏联解体、欧洲联盟成立、科索沃战争。(3分)

【解析】:

(1)从战争起因和是否有安理会授权角度比较两场战争的不同。

(2)只要找出20世纪最后十年(1990—1999年)这一时段内的重大历史事件即可。(六)(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甘地;凯末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1.(2011年福建卷文综41C)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汉译世界名著《拿破仑法典》

(1)材料一中“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8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综述之。(7分)

2.(2 009年江苏历史25题B部分)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搪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3分)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3分)

【答案】:

(1)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2)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3)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要

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解析】:

(1)从材料一中的“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两句可归纳变化;从英国的殖民罪恶和甘地的认识角度看变化的因素。

(2)主要从西方文明(工业文明)对印度的掠夺与破坏角度答题。

(3)“非暴力”既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制约。关键之处是用历史主义的方法(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历史人物。

【二轮模拟训练】

一.(必修部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1. 北京时间2010年5月12日,43岁的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在竞选中最终获胜。随后,女王邀请卡梅伦担任她的第12任首相,组建新一届政府,卡梅伦欣然同意。于是,他获得女王象征性的任命,成为下一任首相。对此说法不准确的是

A.女王依然是英国的国家元首 B.女王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C.首相的权力来源于国王授予 D.英国首相通过选举方式产生

2.2010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你认为总统的做法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奥巴马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这里的“它”是指

A.议会B.法院 C.内阁D.总统

5.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利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C.美政府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6.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

A.英国 B.法国C.德国D.俄国

7.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2010

九(2)班数学总复习计划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成绩差距较大,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完成。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结合本届九年级数学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3月22号——4月20号) 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专题训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的基本食物来源 B. 动物都直接以植物为食 C. 给其他生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 D.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养育其他生物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理解。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的基本食物来源; 绿色植物既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 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 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 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 “爱护树木, 人人有责。”在树木上乱刻乱画, 会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 A. 切断了有机物向上运输的通路 B. 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路 C. 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通路 D. 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的通路 【解析】选B。本题考查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导管分布在木质部中, 能够

把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等器官。筛管分布在韧皮部内, 能够把 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等器官。在树上乱刻乱画, 会破坏韧皮部的筛管, 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路, 导致树木死亡。 3. 下列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使叶片的绿色褪去的是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叶片色素进行处理的实验分析能力。叶绿素易溶于酒精,不易溶于水,所以叶片要放在酒精中。由于酒精的沸点低,直接加热易沸腾造成危险, 所以要隔水加热。 4. 下图表示“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 B. 部分遮光的实验操作不必要, 因为已经进行了暗处理 C. 酒精脱色后, 大烧杯内的清水呈绿色, 小烧杯内酒精无色 D. 滴加碘液和显色以后, 叶片上用黑纸片遮光的部分呈蓝色 【解析】选A。将植物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 避免原有的有机物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对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来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酒精脱色后, 小烧杯中的酒精变成绿色, 叶片变成黄白色; 滴加碘液后未遮光部分变蓝色, 遮光部分不变蓝。 5. 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物质转化过程, 若甲代表有机物和氧气, 则Ⅰ、Ⅱ、乙分别代表( ) A.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

B C 初三数学期末复习 相似三角形及应用 一、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 (1)比例的基本性质:b a =d c ?ad=bc (b d ≠0) 1、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20千米,则在比例尺为 1∶1000000 的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应为 厘米. 2、若3a =5b ,则a b = . 3、若线段a 、b 、c 、d 成比例且a =3cm ,b =6cm ,c =5cm ,则d = cm . 二、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常用基本图形——A 形、X 形…… 例1、已知如图(1)、(2)中各有两个三角形,其边长和角的度数已在图上标注,图(2)中AB 、CD 交于O 点,对于各图中的两个的两个三角形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相似 B.都不相似 C.只有(1)相似 D.只有(2)相似 2、如图, 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 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 三、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比等于对应边 比的平方. 例题1.△ABC 的三条边的长分别为3、4、5,与△ABC 相似的△A′B′C′的最长边为15. 求△ A′B′C′最短边的长. 变化:△ABC 的三条边的长分别为3、4、5,与△ABC 相似的△A′B′C′的一边长为15. 求△ A′B′C′的周长. 4、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 若1AD =,3BC =,则AO CO 的值为 (1) A B C D O 4 3 6 8 (2)

5、如图,□ ABCD 中,E 为DC 边的中点,AE 交BD 于O ,若DO =4cm ,BO = cm . 6、如图所示,在△ABC 中,∠C=90°,AC=3,D 为BC 上一点,过点D 作DE ⊥BC 交AB 于E ,若ED=1,BD=2,则DC 的长为________. 7、如图所示,在△ABC 中,∠C=90°,AC=3,D 为BC 上一点,过点D 作 DE ⊥AB 于E ,若ED=1,BD=2,则DC 的长为________. 8、如图,△ABC 中,DE ∥BC ,DE 分别交边AB 、AC 于D 、E 两点,若AD :AB =1:3,则△ADE 与△ABC 的面积比为 . 9、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S △ADE =2,则S △ABC =_______. 10、如图所示,已知点E F 、分别是ABC △中AC AB 、边的中点,BE CF 、相交于点G , 2FG =,则CF =_______. 11、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按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 折痕为DE ,则S △BCE :S △BDE 等于( ) A . 2:5 B .14:25 C .16:25 D . 4:21 12、如图,△ABC,是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D 是边BC 上的高,BC=40cm,AD=30cm,从这张硬纸片上剪下一个长HG 是宽HE 的2倍的矩形EFGH ,使它的一边EF 在BC 上,顶点G 、H 分别在AC ,AB 上,AD 与HG 的交点为M. (1)、求证:;AM HG AD BC = (2)、求这个矩形EFGH 的周长. A D E C B O A F E C B

最新初三数学专题复习(相似三角形)

中考复习--相似三角形 【课前热身】 1.以下列长度(同一单位)为长的四条线段中,不成比例的是( ) A .2,5,10,25 B .4,7,4,7 C .2,0.5,0.5,4 D .2,5,52,25 2.两地的距离是 500 米,地图上的距离为 10 厘米,则这张地图的比例尺为( ) A .1∶50 B .1∶500 C .1∶5000 D .1∶50000 3.下列各组图形不一定相似的是( ) A .两个等边三角形 B .各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 .两个正方形 D .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4.△ABC 的三边之比为 3∶4∶5,若 △ABC∽△A'B'C' ,且△A'B'C' 的最短边长为6,则△A'B'C'的周长为 ( ) A .36 B .24 C .18 D .12 5.如图,在△ABC 中,若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且DE∥BC,AD=1,DB=2, 则△ADE 与△ABC 的面积比为____________; 【中考考点链接】 一、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三边对应成_________,三个角对应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1.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 判定2. 两边对应成_________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3.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_. 【拓展】常见的相似形式: 1. 若DE∥BC(A 型和X 型)则______________. 2. 射影定理:若CD 为Rt△ABC 斜边上的高(双直角图形) 则Rt△ABC∽Rt△ACD∽Rt△CBD 且AC 2=________,CD 2=_______,BC 2=__ ____. 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 2.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________,一般用k 表示. 3.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对应边的________线,对应边上的_______?线的比等于_______比,周长之比也等于________比,面积比等于_________. 【典例精析】 1、比例的性质 例1:若322=-y y x , 则_____=y x ; 变式1.若a ∶3 =b ∶4 =c ∶5 , 且6=-+c b a , 则___________,____,===c b a ; E D C B A 第5题图

九年级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九年级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二次函数综合问题 内容概要:二次函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初等函数,通过这一内容的复习,同学们要能够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通过图象看出二次函数所具有的性质,能够了解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内在联系,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能够熟练地对二次函数进行配方,将其转化为顶点的形式,即为会据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代数、几何方面的知识解决二次函数的有关综合问题。 1、如图,抛物线经过点A(4,0)、B(1,0)、C(0,-2)三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在x轴上方,过P作PM⊥x轴,垂足 为M,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代入三点的坐标得: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设点P的坐标为 如图,由题意得1

(1) 写出点A、B、C、D的坐标; (2) 求经过A、C、D三点的抛物线表达式,并求抛物线顶点G的坐标; (3) 在直线BG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点A、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D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A(3,0),B(0,1),C(0,3),D(-1,0). (2)因为抛物线y=ax2+bx+c经过A(3,0)、C(0,3)、D(-1,0)三点,所以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x-1)2+4,顶点G的坐标为(1,4). (3)如图2,直线BG的解析式为y=3x+1,直线CD的解析式为y=3x+3,因此CD//BG. 因为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对应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所以 AB⊥CD.因此AB⊥BG,即∠ABQ=90°. 因为点Q在直线BG上,设点Q的坐标为(x,3x+1),那么. Rt△COD的两条直角边的比为1∶3,如果Rt△ABQ与Rt△COD相似,存在两种情况: ①当时,.解得.所以,. ②当时,.解得.所以,.

最新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 相似三角形解题技巧及口诀

F 相似三角形解题技巧及口诀 A 字形,A ’形,8 旋转形 双垂直结论:射影定理:①直角三角形中, 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②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⑴△ACD ∽△CDB →AD:CD=CD:BD →CD2=AD ?BD ⑵△ACD ∽△ABC →AC:AB=AD:AC →AC2=AD ?AB ⑶△CDB ∽△ABC →BC:AC=BD:BC →BC2=BD ?AB 结论:⑵÷⑶得AC2:BC2=AD:BD 结论:面积法得AB ?CD=AC ?BC →比例式 证明等积式(比例式)策略 直接法:找同一三角形两条边 变化:等号同侧两边同一三角形 三点定形法 2、间接法: ⑴3种代换 ①等线段代换; ②等比代换; ③等积代换; ⑵创造条件 ①添加平行线——创造“A ”字型、“8”字型 ②先证其它三角形相似——创造边、角条件 相似判定条件:两边成比夹角等、两角对应三边比 相似终极策略: 遇等积,化比例,同侧三点找相似; 四共线,无等边,射影平行用等比; 四共线,有等边,必有一条可转换; 两共线,上下比,过端平行条件边。 彼相似,我角等,两边成比边代换。 (3)等比代换:若是四条线段,欲证,可先证得 ( 是两 条线段)然后证,这 里把叫做中间比。 ①∠ABC=∠ADE .求证:AB ·AE=AC ·AD ②△ABC 中,AB=AC ,△DEF 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 BD?CN=BM?CE . ③等边三角形ABC 中,P 为BC 上任一点,AP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AC 于M 、N 两点。 求证:BP ?PC=BM ?CN ?有射影,或平行,等比传递我看行 ①在Rt △ABC 中,∠BAC=90°,AD ⊥BC 于D ,E 为AC 的中点,求证:AB ?AF=AC ?DF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化归思想教案

第二轮复习一 化归思想 Ⅰ、专题精讲: 数学思想是数学内容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是对数学内容的种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实施有关数学思想的一种方式、途径、手段,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发现、发明的关键和动力.抓住数学思想方法,善于迅速调用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提高解题能力根本之所在.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体会教材例题、习题以及中考试题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初中数学的主要数学思想是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本专题专门复习化归思想.所谓化归思想就是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如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将代数问题化为几何问题,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等.实现这种转化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整体代人法以及化动为静、由抽象到具体等. Ⅱ、典型例题剖析 【例1】(2005,嘉峪关,8 分)如图3-1-1,反比例函数y=-8 x 与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求 A 、B 两点的坐标; (2)求△AOB 的面积. 解:⑴解方程组82 y x y x ? =- ???=-+? 得121242;24x x y y ==-????=-=?? 所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2,4)B(4,-2 (2)因为直线y=-x+2与y 轴交点D 坐标是(0, 2), 所以11 222,24422 AOD BOD S S ??=??==??= 所以246AOB S ?=+= 点拨:两个函数的图象相交,说明交点处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既适合于第一个函数, 又适合于第二个函数,所以根据题意可以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问题,从而求出交点坐标. 【例2】(2005,自贡,5分)解方程:22(1)5(1)20x x ---+= 解:令y= x —1,则2 y 2 —5 y +2=0. 所以y 1=2或y 2=12 ,即x —1=2或x —1=1 2 . 所以x =3或x=32 故原方程的解为x =3或x=3 2 点拨:很显然,此为解关于x -1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把方程展开化简后再求解 会非常麻烦,所以可根据方程的特点,含未·知项的都是含有(x —1)所以可将设为y ,这样原方程就可以利用换元法转化为含有y 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就简单化了. 【例3】(2005,达川模拟,6分)如图 3-1-2,梯形 ABCD 中,AD ∥BC ,AB=CD ,对角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8.考点综合专题:相似三角形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考点综合专题:相似三角形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类型一相似与四边形 1.如图,菱形ABCD中,点M,N在AC上,ME⊥AD,NF⊥AB.若NF=NM=2,ME =3,则AN=() A.3 B.4 C.5 D.6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在?ABCD中,E为CD上一点,连接AE、BD,且AE、BD交于点F.S△DEF∶S△ABF =4∶25.则DE∶EC=. 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边AD的中点,点F在边CD上,且CF=3FD,△ABE 与△DEF相似吗?为什么? 4.(上海中考)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OE=OB,连接DE. (1)求证:DE⊥BE; (2)如果OE⊥CD,求证:BD·CE=CD·DE.

◆类型二相似与函数 5.(滨州中考)如图,在x轴的上方,直角∠BOA绕原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若∠BOA 的两边分别与函数y=- 1 x、y= 2 x的图象交于B、A两点,则∠OAB的大小的变化趋势为()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 C.时大时小D.保持不变 第5题图 第6题图 6.(重庆模拟)如图,点A在双曲线y= 3 x上,点B在双曲线y= k x(k≠0)上,AB∥x轴,过点A作AD⊥x轴于D.连接OB,与AD相交于点C,若AC=2CD,则k的值为()A.6 B.9 C.10 D.12 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3,O为矩形的对称中心,OE⊥OF,若设OE=x,OF=y,则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考点综合专题:相似三角形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1.B 2.2∶3

3.解:△ABE与△DEF相似.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90°,AB=AD=CD.设AB=AD=CD=4a,∵E为边AD的中点,CF=3FD,∴AE=DE= 2a,DF=a,∴ AB DE= 4a 2a=2, AE DF= 2a a=2,∴ AB DE= AE DF,而∠A=∠D,∴△ABE∽△DEF. 4.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O=OD.∵OE=OB,∴OE=OD,∴∠OBE =∠OEB,∠OED=∠ODE.∵∠OBE+∠OEB+∠OED+∠ODE=180°,∴∠BEO+∠DEO =∠BED=90°,∴DE⊥BE; (2)∵OE⊥CD,∴∠CEO+∠DCE=∠CDE+∠DCE=90°,∴∠CEO=∠CDE.∵OB= OE,∴∠DBE=∠CEO,∴∠DBE=∠CDE.∵∠BED=∠BED,∴△BDE∽△DCE,∴ BD CD = DE CE,∴BD·CE=CD·DE. 5.D 6.B解析: 过点B作BE⊥x轴于E,延长线段BA,交y轴于F.∵AB∥x轴,∴AF⊥y轴,∴四边形AFOD是矩形,四边形OEBF是矩形,∴AF=OD,BF=OE,∴AB=DE,∵点A在双曲线y= 3 x上,∴S矩形AFOD=3,同理S矩形OEBF=k,∵AB∥OD,∴ OD AB= CD AC= 1 2,∴AB=2OD,∴DE=2OD,∴S矩形OEBF=3S矩形AFOD=9,∴k=9.故选B. 7.y= 3 4x 8.解:如图,过点P作PM⊥AB,则∠PMB=90°,当PM⊥AB时,PM最短,因为直 线y= 3 4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可得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0,-3).在Rt△AOB中,AO=4,BO=3,AB=32+42=5.∵∠BMP=∠AOB=90°,∠ABO =∠PBM,PB=OP+OB=7,∴△PBM∽△ABO,∴ PB AB= PM AO,即 7 5= PM 4,∴可得PM= 28 5. 8.(宿迁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0,4),直线y= 3 4x-3与x 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M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求PM长的最小值.

九年级二轮专题复习材料《式》

九年级二轮专题复习材料 专题二:式 【近3年临沂市中考试题】 1、 【(2011?临沂)计算 ﹣6 + 的结果是( ) A 、3﹣2 B 、5﹣ C 、5﹣ D 、2 2 (A) (C) 3.(2011?临沂)化简(x ﹣ )÷(1﹣)的结果是( ) A 、 B 、x ﹣1 C 、 D 、 4(2011?临沂)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ab )2=2a 2b 2 B 、(a+b )2=a 2 +1 C 、a 6÷a 2=a 3 D 、2a 3+a 3=3a 3 5、(2012临沂)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224246a a a += B . ()2 2 11a a +=+ C . ()3 25a a = D . 752x x x ÷= 6.(2012临沂).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 3 5 x x x +=. (B)4)2(2 2-=-x x . (C)2 3 5 22x x x ?=. (D)() 74 3 x x = 7.(2013临沂)化简 2 12 (1)211 a a a a +÷+-+-的结果是 (A) 11a -. (B)11a +. (C)211a -. (D)21 1 a + 8.(2011?临沂)分解因式:9a ﹣a b 2 = 9、(2012 临沂)分解因式:2 69a ab ab -+= 10.(2013 临沂)分解因式2 4x x -= . 11、(2012 临沂)计算:= . 12、(2012临沂)读一读:式子“1+2+3+4+···+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由于式子比较长,书写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将其表示为 100 1 n n =∑,这里“∑”是求和符号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计算 ()2012 1 1 1n n n =+∑=__________. 13、(2011?临沂)方程 的解是 . 14、(2012临沂)某工厂加工某种产品.机器每小时加工产品的数量比手工每小时加工产品的数量的2倍多9件,若加工1800件这样的产品,机器加工所用的时间是手工加工所用时间的倍,求手工每小时加工产品的数 量. 【知识点】 代数式,整式的有关概念,整式的运算,幂的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性质,约分和 通分,分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 【方法规律】 1、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乘多项式就是运用乘法分配律将其转化成单项式乘单项式,再把所得的积相 加(2)在运算时,要注意每一项的符号(3)单项式乘多项式,积的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一样 2.整式化简求值的问题:整式的化简求值通常涉及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 式以及整式的加减等,在运算过程中,要正确运用乘法法则、去括号法则及乘法公式等。 3.确定公因式的方法:(1)所含字母或因式是每一项都共有的(2)同一字母或因式的指数在各项中 是最低的(3)各项系数为整数时,公因式的系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最新九年级圆与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

九年级圆中三角形相似复习专题 1.(2014·荆州)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D ,E 是半圆上任意两点,连接AD ,DE ,AE 与BD 相交于点C , 要使△ADC 与△ABD 相似,可以添加一个条件,下列添加的条件其中错误的是( ) A .∠ACD =∠DA B B .AD =DE C .AD2=B D ·CD D .AD ·AB =AC ·BD (第一题) (第二题) 2.如图,AB 是半圆直径,半径OC ⊥AB 于点O ,AD 平分∠CAB 交弧BC 于点D ,连接CD ,OD ,给出以下四 个结论:①AC ∥OD ;②CE =OE ;③△ODE ∽△AOD ;④2CD2=CE ·AB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 3.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P 是CD 的中点,连接AP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作△CPF 的外 接圆⊙O ,连接BP 并延长交⊙O 于点E ,连接EF ,则EF 的长为( ) A .32 B .53 C .35 5 D .45 5 4.如图,△ABC 内接于⊙O ,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AE 是⊙O 的直径,连接BE ,△ABE 与△ADC 相似 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第三题) (第四题) 5.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E 是AD ︵ 上的一点,∠DBC =∠BED.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 (2)已知AD =3,CD =2,求BC 的长.

6.如图,AB 是⊙O 的直径,过点O 作弦BC 的平行线,交过点A 的切线AP 于点P ,连接AC. (1)求证:△ABC ∽△POA ; (2)若OB =2,OP =72,求BC 的长. 7.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以AC 为直径的⊙O 与AB 边交于点D ,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BC 于E. (1)求证:点E 是边BC 的中点; (2)求证:BC2=BD ·BA.

九年级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九年级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2009朝阳】 八、(本题14分) 26.如图①,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和(0,4-),将A B O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ABO △,点A '的对应点是点A ,点B '的对应点是点B . (1)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 (2)将ABO △沿着垂直于x 轴的线段CD 折叠,(点C 在x 轴上,点D 在AB 上,点D 不与A ,B 重合)如图②,使点B 落在x 轴上,点B 的对应点为点E .设点C 的坐标为(0x ,),CDE △与ABO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 i )试求出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包括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ii )当x 为何值时,S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iii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C ,使得ADE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9本溪】 2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 y ax bx c =++(0a ≠)经过(10)A -,,(30)B ,,(03)C ,三点,其顶点为D ,连接BD ,点P 是线段BD 上一个动点(不与B D 、重合),过点P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E ,连接BE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D 的坐标; (2)如果P 点的坐标为()x y ,,PBE △的面积为s ,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并求出s 的最大值; (3)在(2)的条件下,当s 取得最大值时,过点P 作x 的垂线,垂足为F ,连接EF ,把PEF △沿直线EF 折叠,点P 的对应点为P ',请直接写出P '点坐标,并判断点P '是否在该抛物线上. 【2009丹东】八、(本题14分) 26.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32 +-=x ax y (0≠a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 (第26题图)

最新九年级圆与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

九年级圆中三角形相似复习专题 1、 黄金分割点: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如果 AC BC AB AC = ,即AC 2=AB×B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AB AC 2 1 5-= ≈0.618AB 。 2、 黄金分割的几何作图:已知:线段AB.求作:点C 使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作法: (1)过点B 作BD ⊥AB ,使BD=0.5AB ; (2)连结AD ,在DA 上截取DE=DB ; (3)在AB 上截取AC=AE ,则点C 就是所求作的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4)矩形中,如果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这个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3、相似三角形 1)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几种特殊三角形的相似关系: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补充:对于多边形而言,所有圆相似;所有正多边形相似(如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等等); 4、 性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5、 相似比: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 如△ABC 与△DEF 相似,记作△ABC ∽△DEF 。相似比为k 。 6、判定:①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此定理用的最多) 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7、 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1) 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 形也相似。

九年级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台湾问题

骨肉亲情,血浓于水 ——九年级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台湾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台湾问题”为载体,进行政、史综合复习,使学生形成对台湾问题的整体认识。同时,以“台湾问题”为中心整合教材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考政治测试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提问与讨论相结合,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注重知识迁移训练,磨合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及其正确性 [教学难点] 对“台湾问题”的正确认识,解决此问题的重大现实意义及青少年学生对“台湾问题”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作为 [教学方法] 依托多媒体平台,启发、讨论,讲练相结合 [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 (课件显示)“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师:“国有殇”是指什么?(学生回答) 师:台湾隔海峡与祖国大陆的分离,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后课题。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解“台湾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台湾问题”专题复习(板书) 〈知识整合〉 (课件显示)材料一:2000年,台湾当局新领导人陈水扁纠集各种分裂势力进行“台独”活动。他不断鼓噪为“台湾正名”“去中国化”,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强行撕裂台湾社会,恶意扭曲台湾民意,肆意煽动仇视大陆、“对抗中国”,公然提出通过“制宪”走向“台独”,将两岸关系推到了极其危险的边缘。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不顾岛内外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这是对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海和平稳定的严重挑衅,是在走向“台独”道路上迈出的危险一步。 材料三:2005年5月25日,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总务委员会再次拒绝将少数国家和地区提出的“台湾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议题列入大会的议程。这是世界卫生大会自

九年级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九年级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学情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八年级主要是声学、光学、力学等部分,离学生的学习时间已经很远,大部分已经忘记,所以复习起来很困难。九年级的电学,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要使学生熟悉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课改需要的各种技能,复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九年级的具体情况如下:14个班共有学生900多人,根据期末考试分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好坏上差异很大。针对全体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状态,挖掘潜能,实现同学们心中的美好理想。本着以《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为基本依据,抓好每一轮的各环节复习,切实落实基础,突出物理教材的特点,争取在稳拿基础分的基础上,在综合应用题、实验探究题体现优势。 第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以专题为引导的能力提升。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课堂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同时备课组每位老师出一份综合测试题,内容和形式直指中考。 【专项复习及综合训练】(4月下旬至5月下旬) 1、复习重点:2015年河南省中考试卷分值比例:力学约占40%;电学约占40%;热学、光学、声学约点20%。可见力学、电学仍是复习重点。要讲清速度、密度、压强、功率和机械效率概念;讲清电流、电压、电阻、电功和电功率概念。

2、题型专题 (1)实验专题:测量型、探究型、设计型和操作型实验,重点放在探究型和实验型实验。 (2)计算专题:主要有压强、浮力、功率、热量、电功率,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方法和技巧,以及解题规范。 (3)作图专题:按力的、光的、电的板块进行专题讲解与训练,侧重力臂的作图。 3、难点专题:主要以“电路分析和故障判断”、“综合能力训练”等。 4、热点问题:主要以“开放题”、“信息题”、“实验设计题”、“综合类型题”、“应用题”、“科学方法题”、“图表信息题”、“材料阅读的STS题”等;重点是关注热点问题,注重物理知识与生活科技的联系。 5、模拟测试评讲:主要让学生提高解题的质量与速度,增强临场应考能力。 本轮复习重在方法指导和能力提高,通过综合训练,来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

(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学期 相似三角形专题训练(七) 之基本模型(有答案)

专题训练(七)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下面仅以X字型、A字型、双垂型、M字型4种模型设置练习,帮助同学们认识基本模型,并能从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分辨出相似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 模型1 X字型及其变形 (1)如图1,对顶角的对边平行,则△ABO∽△DCO; (2)如图2,对顶角的对边不平行,则△ABO∽△CDO. 1.如图,在ABCD中,AC与B D交于点O,E为O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于点F,则DF∶FC等于( ) A.1∶4 B.1∶3 C.2∶3 D.1∶2 2.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BE EC 的值是________. 3.已知:如图,∠ADE=∠ACB,BD=8,CE=4,CF=2,求DF的长. 模型2 A字型及其变形 (1)如图1,公共角所对应的边平行,则△ADE∽△ABC; (2)如图2,公共角的对边不平行,且有另一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有一条公共边,则△ACD∽△ABC. 4.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3,延长AB到E,使BE=2AB,连接EC并延长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AF的长.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AC与BD交于点E,∠ADB=∠ACB.求证:AB AE = AC AD . 6.如图,AD与BC相交于E,点F在BD上,且AB∥EF∥CD,求证:1 AB + 1 CD = 1 EF . 模型3 双垂型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即△ACD∽△ABC∽△CBD. 7.如图,在Rt△ABC中,CD⊥AB,D为垂足,且AD=3,AC=35,则斜边AB的长为( ) A.3 6 B.15 C.9 5 D.3+3 5 8.如图,△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高,AD=9,BD=4, 那么CD=________,AC=________. 模型4 M字型 Rt△ABD与Rt△BCE的斜边互相垂直,则有△ABD∽△CEB. 9.如图,已知AB⊥BD,ED⊥BD,C是线段BD的中点,且AC⊥CE,ED=1,BD=4,求AB的长.

四川省渠县天关中学2021年中考九年级数学第二轮综合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 练习题

四川省渠县天关中学2021年中考九年级数学第二轮综合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 练习题 1、如图,点A 为函数)0>(=x x y 18图象上一点,连结OA ,交函数)0>(=x x y 2的图象于点B ,点C 是x 轴上一点,且AO=AC ,求△ABC 的面积。 、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 ,∠ABC =90°,顶点A 在第一象限,B 、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C 在B 的右侧),BC =3,AB =4,若双曲线(0)k y k x = ≠交边AB 于点E ,交边AC 于中点D . (1)若OB =2,求k ; (2)若AE =38 AB , 求直线AC 的解析式.

3、如图,A (4,3)是反比例函数y= k x 在第一象限图象上一点,连接OA ,过A 作AB ∥x 轴,截取AB=OA (B 在A 右侧),连接OB ,交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于点P . (1)求反比例函数y=k x 的表达式; (2)求点B 的坐标; (3)求△OAP 的面积.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x+m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0)k y x x = >的图像交于A 、B 两点,已知A (2,4)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B 点的坐标; (3)连接AO 、BO ,求△AOB 的面积.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反比例函数)0(>= x x k y 的图象与直线1-=x y 交于点A (3,m ) (1)求k 的值 (2)已知点P (n ,0)(n > 0),过点P 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直线1-=x y 于点B ,交函数)0(>= x x k y 图象于点C. ①当n = 4时,判断线段PC 与B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PC ≤BC ,结合图象,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

九年级下相似三角形复习专题

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了解相似比的概念及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2、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一.【知识梳理】 活动1 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的回顾: 问题:请同学们结合下列图形添加一个能判定△ADE 与 △ABC 相似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课件展示) 请两名同学口答,教师点评。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学生说出,教师板书。 (1)DE ∥BC (平行线法) (2) BC DE AC AE AB AD ==(三边法) (3) AC AE AB AD = (两边及夹角法) (4)∠ADE=∠B 或∠AED=∠C (两角法) (1) ∠ADE=∠C 或∠AED=∠B (2) AC AD AB AE = (1)∠ACD=∠B (2)∠ADC=∠ACB (3)AB AC AC AD = (AB AD AC ?=2) 学生归纳总结方法: 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的回顾: A B C A B C D D D E A B C D E A D

活动2:如图1中△ADE ∽△ABC ,相似比为2:3 (1)△ADE 和△ABC 对应中线的比_________,对应角平分线的比__________,对应高的比_________. (2)若它们的周长差为10,则△ADE 和△ABC 的周长分别是_____和_______. (3)若它们的面积和为19.5,则△ADE 和△ABC 的面积分别是____和________. (1)、(2)题学生口答,第(3)题请两位同学板演 (投影)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A D E B C A D E B A B D E B C A D E A B C D E

九下数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星期 序 号 主备人 复备人 课 题 第二轮复习一 化归思想 备课时间 复备时间 组长签字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数学思想是数学内容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是对数学内容的种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实施有关数学思想的一种方式、途径、手段,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发现、发明的关键和动力. 能力 目标 抓住数学思想方法,善于迅速调用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提高解题能力根本之所在. 情感 目标 在复习时要注意体会教材例题、习题以及中考试题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中数学的主要数学思想是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本专题专门复习化归思想.所谓化归思想就是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教学难点 如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将代数问题化为几何问题,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等.实现这种转化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整体代人法以及化动为静、由抽象到具体等. 教学用具 板书 设计 教 学 流 程 二 次 复 备 典型例题剖析 【例1】如图3-1-1,反比例函数y=-8 x 与一次函数y=-x+2的图象 交于A 、B 两点. (1)求 A 、B 两点的坐标; (2)求△AOB 的面积. 解:⑴解方程组82 y x y x ? =- ???=-+? 得121242;24x x y y ==-????=-=?? 所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2,4)B(4,

-2 (2)因为直线y=-x+2与y 轴交点D 坐标是(0, 2), 所以11222,2442 2 AOD BOD S S ??=??==??= 所以246AOB S ?=+= 点拨:两个函数的图象相交,说明交点处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既适合于第一个函数,又适合于第二个函数,所以根据题意可以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问题,从而求出交点坐标. 【例2】解方程:22(1)5(1)20x x ---+= 解:令y= x —1,则2 y 2—5 y +2=0. 所以y 1=2或y 2=12 ,即x —1=2或x —1=1 2 . 所以x =3或x=32 故原方程的解为x =3或x=3 2 点拨:很显然,此为解关于x -1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把方程展 开化简后再求解会非常麻烦,所以可根据方程的特点,含未·知项的都是含有(x —1)所以可将设为y ,这样原方程就可以利用换元法转化为含有y 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就简单化了. 【例3】如图 3-1-2,梯形 ABCD 中,AD ∥BC ,AB=C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点,且AC ⊥BD ,AD=3,BC=5,求AC 的长. 解:过 D 作DE ⊥A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则得AD=CE 、AC=DE .所以BE=BC+CE=8. 因为 AC ⊥BD ,所以BD ⊥DE . 因为 AB=CD , 所以AC =BD .所以GD=DE . 在Rt △BDE 中,BD 2+DE 2=BE 2 所以BD = 2 2 BE=4 2 ,即AC=4 2 . 点拨:此题是根据梯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特点通过平移对角线将 等腰梯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4】已知△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222a b c ab ac b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因为222a b c ab ac bc ++=++, 所以222222222a b c ab ac bc ++=++, 即:222()()()0a b b c a c -+-+-= 所以a=b ,a=c , b=c 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 点拨:此题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利用凑完全平方式解决问题. 【例5】△ABC 中,BC =a ,AC =b ,AB =c .若90C ∠=?,如图l ,根据勾股定理,则222a b c +=。若△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如图2和图3,请你类比勾股定理,试猜想22a b +与c 2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