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政府经济学分题型复习资料

2014年政府经济学分题型复习资料

2014年政府经济学分题型复习资料
2014年政府经济学分题型复习资料

1 / 23

2014年最全最新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

3、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4、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

5、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6、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社会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时提供物质保证的制度,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7、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基本生活的通过国家立法建立的保障制度。

8、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当年或近期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

9、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10、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11、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

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

切资金的总和。从动态的角度看,政府

收入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从静

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用货币表现的

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

12、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

首先表现为政府拥有课税权。税收是国

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

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收取实物或

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税收是

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的,体现凭

借国家政治权利对国民收入的特殊分

配。

13、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

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

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

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

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政府收入的效应,

就是我们所讲的政府收入的调节作用。

由于政府的收入对经济会产生这样的效

应,因此,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收入这一

手段,来实现自己宏观调控经济的目标。

政府的收入对纳税人经济的影响行为会

产生两个方面的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

入效应。

14、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

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

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

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税

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

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

征税或重税商品。

15、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

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向

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

规程。主要包括税收法律、条例、实施

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16、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

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

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

程和经济现象。

17、税收归宿:也称为税负归宿,它是

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18、税收三性: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

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

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税收三性”。

这三个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

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19、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

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这个税种征税

的基本范围和界限。凡是列入征税对象

的,均属于该税的征收范围。国家通过

法律确定的征税对象,是不同税种相互

区别的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基本因

素之一。

20、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

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人。纳税人是纳税的主体。

21、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

位和征收标准。

22、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

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

从全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减除的部

分。

23.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

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总

称。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税

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24.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

征的税种。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

特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

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25.行为税:是以特定行为做为课税对象

的税种。行为税具有课税对象单一、税

源分散、税种灵活的特点。政府开征特

定行为税的功能,主要是对纳税人的特

定行为进行调节,达到国家一定的政治、

经济、社会目的,一般带有“寓禁于征”

的性质。其主要目的往往不是为了增加

财政收入。

26.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

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

占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

税。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

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耕地

占用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

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耕

地占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27.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

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

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

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土地增值税

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偿转让国有

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

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土地增值税实

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28.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

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

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房产税的

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房产税采用

比例税率。房产税计税依据有两种。与

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

即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29.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

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

人征收的一种税。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

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印花税的纳

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

上述应税凭证并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

单位和个人。印花税的税率根据应税凭

证的性质,分别规定了比例税率和定额

税率两种形式。

2 / 23

30.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车船税的纳税人是对车船拥有所有权或管理权的单位和个人。车船税对应税车船实行有幅度的定额税率。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增长)趋势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用公共定价法的是(公路)

4、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小于一般贴现率)

5、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6、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调节社会分配状况)

7、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8、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在(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

9、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

10、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是(社会保障是一种精神保障)12、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缓和需求不足)的作用13、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保障的功能)

14、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

15、目前我国企业亏损补贴处理的方式是(收入退库)

16、政府收入的源泉是社会总价值中(剩余产品价值)部分

17、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名义增长,实际减少)18、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业)

19、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是(消费税)

20、我国现行企业所税的税率是(比例税率)

21、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课税对象)

22、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税负原则的税率是(累进税率)

23、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所得税)25、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是(增值税)

26、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商品)27、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种(主动)

行为。

28、纳税期限是税收(固定性)的重要

体现。

29、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的话,增值

税属于(流转税类)

30.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

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从量定额)

征收的一种税。

31.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

产品及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依其应税

产品(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为计税依

据而征收的。

32.资源税实行(定额幅度税率),按照

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规定

有上下限幅度的单位税额。

33.耕地占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

税率)。

34.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

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

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

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35.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

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

用的土地面积(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

税。

36、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国有企业重大事

项管理内容的是(国有企业核算)

37、国有资产收益的获得是凭借(对国

有资产的所有权)

38、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剩余产品

价值)

39、公共定价的对象是(准公共物品)

40、政府收取行政规费的主要目的是(配

合国家有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41、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需要

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

(单一定价法和二部定价法)定价

42、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

审批权集中在(国务院)

43、政府债务收入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

构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收入。

44、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

以将公债划分为(货币公债和实物公

债)。

45、公债负担率是指(当年公债余额/

当年GDP )

46、改革开放后,我国与(1981)年恢

复国内公债的发行

47、隐性债务是指(没有反映在政府预

算帐面上的债务)

48、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

和风险控制的技术,它不包括那个环节

(风险分类)

49、在政府预算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并

推行绩效预算的是(美国胡佛委员会)

50、现代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英国)

51、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按预算

组织形式划分)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52、下列描述中不是基数预算缺陷的是

(对所有的收支都进行审核,是一项需

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

5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我国设立(五)级政府预算

54、经立法机关审核批准后,政府预算

就具有(法律性)

55、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按部门分

类)

56、部门预算下预算的调整的审批权在

(财政部)

57、在不突破预算支出总额的前提下,

预算科目间进行经费调剂的情况是(经

费流用)

58、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的划分依据是(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

求的不同影响划分)

59、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货币供给量

的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60、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

政策会导致(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

不确定)

6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

政策会导致(产出变化不确定,利率下

降)

62、下列各个政策目标中,货币政策侧

重的是(物价稳定)

63、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选择性

政策工具的是(消费者信用控制)

64、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与国家之

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65、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

规定,(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不是确

定居民身份的判断规则

66、我国在对外已经签订的避免双重征

税协定中,列入协定的适用税种主要是

(所得税)

67、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免除

双重征税)

68、跨国纳税人偷税、逃税最常见的手

段是(转让定价)

69、在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各项方法中,

最彻底的方法是(免税法)

70、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原因是(税

收管辖权的冲突)。

71、我国于(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在

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三、多项选择

1.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ABC )

A、政治性因素

B、经济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BCD )

A、基本建设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

D、农业支出

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 BC )

B、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

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准不相同

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ABC )

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

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ABCD )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B、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

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D、采购范围的广泛性

6、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BC )

A、竞争性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7、公共投资范围包括(AB )

A、基础产业投资

B、农业投资

8、基础设施的特点有( ABCD)

A、投资规模大

B、建设周期长

C、投资回报率较低

D、成本较高

9、财政投融资和一般商业投融资相比,其特点有( ABC)

A、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

B、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C、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0、BOT方式融资的优点有(ABC )

A、解决了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B、提高了项目建设与运营的效率

C、有利项目建设和管理中资金、技术、管理的结合

11、我国当前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有(ACD )

A、教育投资总量相对不足 C、教育投资过分依赖政府 D、教育投资的内部结构不合理12、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公共

文化支出具体包括(BCD )

B、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C、加强文化

市场调节 D、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

13、今后我国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支出

事业支出重点应放在(ABCD )

A、继续增加对公共卫生支出事业的支出

B、加快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C、严格医疗卫生组织的管理制度

D、努力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14、社会保障的功能有(ABCD )

A、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

B、

优化资源配置C、风险分担功能

D、维护社会稳定功能

15、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

于(ABC )

A、兴办的主体不同

B、前者有强制

性,而后者没有 C、前者有福利性,

而后者没有

16、社会保险的水平受到(ABC )的影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府财政收支状

况 C、社会保险政策

17、社会救济与一般意义的慈善事业根

本区别在于(BCD )

B、两者性质不同

C、两者的效果不

同 D、两者的目的不同

18、财政补贴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相似

之处有( ABC)

A、并不能换回任何相应的商品和劳务

B、所进行的支付都是无偿的

C、都改

善了接受者的经济状况

19、对财政补贴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

补贴的环节划分可分为(ABC )

A、生产环节补贴

B、流通环节补贴

C、消费环节补贴

20、社会救济的功能有(ABCD )

A、解救功能

B、辅助功能

C、稳定功

能 D、激励功能

21、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

要有(ABC )

A、用人单位缴纳

B、劳动者交纳

C、政府财政拨款

22、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

( ABCD)

A、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

则 B、利益兼顾的原则 C、合理负担的

原则 D、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23、政府收入的内容主要有(ABCD )

A、税收

B、收费

C、国有资

产收益 D、公债

24、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来源的

是(AB )

A、税收

B、收费

25、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

(BC )

B、减少重税商品的消费量

C、增加

低税商品的消费量

26、税收三性是指(ABC )

A、无偿性

B、强制性

C、固定性

D、自愿性

27、按照计算方法和依据的差别可将累

进税率分为(ABCD )

A、全额累进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全率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28、直接税的特点是(BCD )

B、税负不易转嫁

C、税收弹性大,

税收收入不够稳定 D、税负较为公平

29、属于价内税的有(ABC )

A、消费税

B、营业税

C、关

30、税负的转嫁方式有(ABCD )

A、前转

B、后转

C、散

转 D、消转

31、按照税收负担衡量的方式不同,可

将税收负担分为(BD )

B、货币负担 D、真实负担

32、从拉弗曲线我们可以得知(AC )

A、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

同一方向变化

C、政府要想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

以采取高低两种不同的税率

33、从20世纪90 年代起,OECD国家

实行绿色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ABC )

A、废除和修正现行的对环境有害的补贴

及赋税 B、改革现行税制,使之有

利于环境

C、开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境有害产

品全面征税的政策

34.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 ABC )。

A.提供应税劳务

B.转让无形资产

C.销售不动产

35.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居民的(ABD )

征收的一种税。

A. 境内所得

B.境外所得 D.非

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个人所得

36.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ABCD )。

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B.在

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

个人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但有来源

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

D.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但有来源于

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

37.耕地占用税是对(ABCD ),按其占用

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A.占用耕地建房的单位

B.占用耕

地建房的个人

C.占用耕地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

D.占用耕地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个人

38.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

( ABC )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

种税。

A.书立

B.使用

C.领受

39.房产税征收的依据包括(AB )。

A.房产价格

B.房产租金

40.所得税有以下特征: ( ABCD )

B.所得税为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C.课税有弹性,能较好地处理国民经济发展、税源增长与税收的关系。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41、下列项目中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内容的是(ABC)

A、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

B、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

C、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考察

4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ABCD)

A、产权清晰

B、两权分离

C、管理科学

D、实行法人财产权

43、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有(ABCD)

A、股息、红利收入

B、上缴利润

C、租金收入

D、其他收入形式

44、第二步利改税的内容有(BCD)

B、盈利的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

C、国营大中型企业还要征收调节税

D、废除工商税,开征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及盐税

45、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着(ABC)的选择

A、按边际成本定价

B、按平均成本定价

C、高于平均成本定价

46、由政府经营、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方式提供自然垄断基础设施和服务相比垄断经营有着(ABC)的好处

A、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B、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C、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7、我国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属于( AD )

A、国内公债 D、实物公债

48、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 ABCD )

A、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

B、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

C、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

D、政府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是否有“挤出效应”

49、公债市场功能有( ABCD )

A、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B、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C、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D、公债市场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50、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有( ABCD )

A、现货交易

B、回购交易

C、期货交易

D、期权交易、

51、公债偿还的方法有( ABCD )

A、买进偿还法

B、直接偿还法

C、一次偿还法

D、抽签偿还法52、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 ABCD )

A、当年预算直接拨款

B、预算盈余

C、

偿债基金 D、发行新债偿还旧

53、下列各个监测公债适度规模的指标

中正确的有( AD )

A、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

GDP)×100%

D、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

÷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54、与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的优点

有(BC )

B、体现了不同预算收支的性质和特点

C、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预算

资金监督与管理

55、政府预算具有(ABCD )的特征

A、年度计划性

B、法律性

C、集中

性 D、公开性

56、部门预算相对于传统的功能预算而

言有(ABCD )的优点

A、扩大了预算的编制范围,有利于提高

预算的综合性 B、克服了代编预算的方

式,提高了准确性

C、建立新预算管理机制,实现了统一预

算分配权 D、有利于及时批复预算

57、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的在预算执行

中的功能是(AB )

A、及时、足额征收预算收入

B、按财政体制的规定划缴到各级政府的

财政金库

58、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

职能有(ACD )

A、研究落实财政税收政策的措施,统一

负责组织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执行

C、督促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各预算缴款

单位完成预算收入任务

D、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完全

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规定使

用预算资金

59、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功能有

(ABCD )

A、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账户,用于

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

收入和支出活动

B、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

接支付和清算

C、预算外资金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

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

用于预算外资金日常收支清算

D、特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

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

60、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必要进行

全面调整的情况有(CD )

C、遇特大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情况

D、遇国民经济发展过分高涨或过分低落

61、持续的通货膨胀会造成(ABD )

A、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

B、引起资源的过度分配 D、阻碍

资金向生产部门转移

62、财政补贴从形式上可分为(ABCD )

A、价格补贴

B、企业亏损补贴

C、税

式支出 D、财政贴息

63、货币政策相较于财政政策(AD )

A、内部时滞较短 D、外部

时滞较长

64、区域经济政策有(ABCD)特点

A、差异性

B、综合性

C、协调性

D、阶段性

65、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

(ABC )

A、要服从全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

B、服从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

需要 C、服从全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66、能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制度

有(AC )

A、超额累进税收制度 C、有明确规定

条件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67、衡量产业间资源配置状况,一般用

(AC )指标

A、劳动力在各产业的比重 C、产值

在各产业的比重

68、与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相比,法定

准备金率调整操作的缺陷有(ABCD )

A、操作简单

B、作用效果过于强烈

C、

带有宣示效应,不利于货币的稳定

D、频繁的调整势必会扰乱存款机构正常

的财务计划和管理

69、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需求膨

胀,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采取(ABC )

A、增加税收

B、减少财政支出

C、中央

银行紧缩银根

70、判定自然人居民标准的标准主要有

( BD )

B、住所标准 D、时间标准

71、判定法人居民的标准主要有( ACD )

A 、总机构所在地标准 C、公司

的控制权所在地标准 D、注册所在地

标准

72、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

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

的方法主要有( ABCD )

A、免税法

B、扣除法

C、低税法

D、抵免法

73、不会产生重复课税的条件是(BD )

B、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采用相同的税收

管辖权 D、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

同一税收管辖权做出相同解释

74、形成政府外债的途径有(ABCD )

A、外国政府贷款

B、国际金融组织贷

款 C、政府国外公债 D、国际商

业贷款

5 / 23

四、简答题

1.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答: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有按政府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按其功能分类和其他分类方法。按政府职能对政府财政支出分类,可以分析一定时期内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点,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析政府预算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以及政府对市场运行干预的广度、深度;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可以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有利于各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更好地对各项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按其功能分类有利于体现政府各项支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功能、作用,可分析资源在不同领域的配置状况。

2.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与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

答: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竞争性原则(2)公开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1)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有效发挥财政监督作用(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发挥财政支出的宏观调控功能。

3、简述公共投资的范围和政府涉入的原因。

答: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着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着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4、简述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和作用。答: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

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

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限制。(2)财

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

性,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财政

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

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

款。财政投融资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

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

来,是一种较好的政府公共投资方式。

5、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

出的区别。

答: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

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

性。首先,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

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

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

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

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

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

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

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其次,从直

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

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

出。

6.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

度作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内在

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保证

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2)风险分担

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维护社

会稳定功能(5)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

能。

7.简述社会保险税含义和开征意义。

答:社会保障(保险)税是强制征集社

会保障基金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式,这

种方式只所以会被广泛采用,是因为:

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越来

越表现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性,并

且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其费

用支付的延续性与增长的需要,要求社

会保障基金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

面,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与税收的

征收方式相似,带有明显的税收化倾向,

而这种税收化的倾向,能够保证社保基

金筹资的顺利进行与征收的固定化。对

我国来说,这种方式筹集基金有利于保

证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充足的来源。

8.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

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

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

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

以下特征:(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

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

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2)

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

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

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

贴。(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

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

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

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

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9.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

关系的意义。

答: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

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

模的指标。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

重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政府收入占

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

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

优化。第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

要的实现。

10.试述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

答: 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应当包

括:(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

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

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

的原则。

11、简述直接税的特点。

答: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

易转嫁的税种。直接税的特点是:(1)

税负不易转嫁。(2)税收弹性大,税收

收入不够稳定。(3)税负较为公平。(4)

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12、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

答: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

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

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

过程和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

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

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第二,税负

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

一种再分配。第三,税负转嫁是和价格

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

13、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1)

税收制度(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

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

14.简述我国的消费税。

答: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

而征收的一种税。我国现行消费税的课

税对象是税法上列举的特定消费品,不

是对所有消费品征税。这些特定消费品

大体包括五大类,共14个税目。消费税

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

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

人。现行消费税采用比利税率和定额税

率两种形式,以适应不同应税消费品的

实际情况。现行消费税的计征方法分为

从价定率、从量定额和复合计税三种。

15.简述我国的营业税。

答:营业税是对我国境内有偿提供应税

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

6 / 23

位和个人所取得的营业额收入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三个方面。营业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营业税按行业、类别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比例税率。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可直接将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率两者相乘得出。

16.简述我国的契税。

答:契税是在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权属转移过程中,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契税的征税对象,是指在我国境内发生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权属转移的土地和房屋。契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指以受让、购买、受赠、交换等方式取得土地、房屋权属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契税税率为3%-5%。

17.简述我国的资源税。

答: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及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产品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凡在我国境内从事应税矿产品开采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资源税实行定额幅度税率,按照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规定有上下限幅度的单位税额。资源税的应纳税额,按照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和规定的单位税额计算。

18.简述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答:经过长期的国有资产经营的实践,人们认识到要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1)政企分开(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6)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19.简述公共收费的功能。

答: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1) 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2)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 稳定市场物价。

20.简述当前我国公共收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答:根据我国公共收费管理现状,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公共收费管理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 依法收费,依法理财(2) 以政府预算管理为核心,加强公共收费管理(3) 加强公共收费监督。

21、简述公债市场的功能。

答:公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债券进行转让、买卖和交易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有:(1)公债市场为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2)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3)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

重要场所;(4)公债市场还能够为社会

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22、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债务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2)生

产关系类型;(3)安定政治背景;(4)

国家职能范围;(5)财政政策选择;(6)

金融市场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

23、如何确定公债发行条件?

答:公债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公

债及其与发行有关诸多方面以法律形式

所作的明确规定。发行条件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公债品种、公债发行权限、

公债发行对象、公债发行数额、公债券

票面金额、公债发行价格、利息率、对

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等

24、公债偿还的方法有哪些?

答: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买销法;(2)比例偿还法;(3)

抽签偿还法;(4)一次偿还法。

25、简述公债与税收和政府信用的区

别。

答: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

取得的信用,或以债债权人的身份提供

信用及其信用活动,所以说公债是政府

信用的一种形式。税收,政府凭借公共

权力取得收入,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

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

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

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

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的规定,同

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形成这种收入的依据是政府信誉,所以

相较于税收,公债有着自愿性、有偿性。

26、简述预算编制的原则。

答: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有意识地确定和

规范财政活动的计划行为,它必须遵循

一定的指导思想。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

主要有四项原则:(1)完整性原则。在

国家预算之外,不应有其他的财政收支。

(2)准确性原则。财政收支数字应进行

科学的测算。(3)合法性原则。预算的

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4)年度性原

则。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

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年。

27、简述我国实行部门预算的必要性。

答: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有:(1)有

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2)有利

于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财政

资金使用效益。(3)提高了预算编制方

法的科学性。(4)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

能预算的基础。

28、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

答: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财政性收入均

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

单一账户;二是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

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

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

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

三是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

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

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29、简述我国的预算编制程序。

答: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按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

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大致过程如下:

(1)单位、部门提出概算(2)下达预

算收支指标(3)编制汇总预算(4)审

批预算。

30、简述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

答:与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相

比,公开市场操作相比,有着下列优点:

(1)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能够随时

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

续性及试探性的操作,还可以进行逆向

操作,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2)通过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

不象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3)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的

是微调,不会像准备金率的变动一样产

生震动效果。

31、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着以下的差

异:(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

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

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2)

政策目标有区别(3)政策手段有区别(4)

政策时滞不同(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6)

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32、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答: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

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

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把每个区域都

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

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

贡献;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

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

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

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

的关系;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

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

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根据

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

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之间的关系,促

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33、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

答: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主要是指在

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

权重叠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

通过优先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税

收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

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在各国税法和国

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

7 / 23

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免税法、扣除法、低税法、抵免法等。

34、国际税收协定包括哪些内容?

答:国际税收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协定适用的范围。协定适用的范围主要包括人的范围和税种的范围两个方面。这是国际税收协定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2)免除双重征税问题。免除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包括:明确所得概念,协调各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确定免除双重征税的方法等;(3)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是指缔约国各方给对方公民以本国公民待遇,按等同于本国公民标准征税,保证不加歧视等;(4)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35、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答:贸易政策主要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其促进或限制对外贸易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范、措施。一般来讲,贸易政策主要包括:(1)关税政策。如针对不同商品进口或出口征收的从价税和从量税等;(2)非关税措施。如针对不同领域实施的进口配额、许可证、自愿出口限制等。(3)促进出口的扶持政策。如补贴、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措施。

五、论述题

1.论述政府支出增长的宏观和微观模型。

答: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模型从宏观方面加以解释的有: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皮考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从微观方面加以解释的主要有鲍莫尔的“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瓦格纳认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皮考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认为政府支出的变化要受到公民意愿的影响,即政府支出的变化与社会抉择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将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并且认为外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认为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因素会制约着政府支出规模的增长。鲍莫尔将整个社会分为两个部门,并得出结论:作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是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的结论。

2、论述政府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各自的优劣。

答: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常用方法有“成本——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定价法。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为政府支出项目或服务等提出

实现建设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并详细

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

际社会收益,以便分析比较项目或服务

所带来的效益,并最终选择出最优的项

目方案,这种方法需要有准确的成本和

效益,但是在政府支出的大多数项目中,

这个条件难以满足;最低费用选择法主

要是针对成本容易计算,但绩效却难以

衡量的政府支出项目,在不必使用货币

单位来计量备选的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

效益,只需要计算所有每项备选项目的

有形成本,并且把所花费的成本最低,

作为政府支出项目择优选择方案的基本

标准;公共定价法主要针对某些没有明

确的收益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定价来

确定成本和收益的政府支出项目,通过

设计“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它们的成本

与收益,并可直接提高它们作为准公共

品的绩效。

3、论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

优劣。

答: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

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

式:即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和部分

基金式。(1)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

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

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

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

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

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

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

调剂能力较差。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

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

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2)完全

基金式。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

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

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内,采取储蓄积

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这种模式中,

进行长期预测的科学管理要求有较强的

专业性,而且由于时间跨度大,储备基

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

值与增值的压力非常大。(3)部分基金

式。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

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

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

金,凭此确定收费率。这种模式兼具前

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

4、论述财政补贴对经济的影响和局限

性。

答: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府宏观经济调

控的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直接或

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有效调

节社会供求平衡,维护宏观经济稳定(2)

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3)配合自然

垄断领域的管制价格,提供社会福利(4)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在

对经济起积极作用的同时,财政补贴还

有以下等方面的局限性:(1)政府财政

对一些经济活动长期提供大量补贴,将

使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长期化、合法化,

从而削弱价格的调控功能。(2)财政补

贴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3)

财政补贴加剧了财政收支的矛盾,使政

府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5、试论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其解

决。

答:进入90年代以来,与价格管理体制

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国家对财

政补贴进行了较大幅度改革,取得了明

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财政

补贴数额大,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

(2)财政补贴的项目过多,不利于市场

经济的有效运行。(3)现行的企业亏损

补贴制度不规范,不利于促进企业改善

经营管理,转换经营机制。(4)中央政

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领域中的职权

划分不明确,不利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

有效运行。针对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弊

病,我国财政补贴制度改革,应主要解

决以下问题:(1)财政补贴应尽量减少

对市场机制的干扰(2)财政补贴应适时、

适度地调整其规模,优化补贴结构。(3)

财政补贴应与其他政策配合运用,促进

国民经济发展。(4)规范财政补贴管理,

提高补贴效率。

进行任意调节。

五、论述题

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

的关系?

1、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

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

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

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

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个量的

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

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

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

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

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

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

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政府决策时可形成

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

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2.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0801

考)

1.主要表现在:(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

性。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

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

原因产生的信息有限性;(2

经济运行过程中,

能如期实现,

偏差的问题;(4

来写,见教材35页

1

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1、1

贴;(2)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项,消除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主

3)

界定政府财政投资范围与方式,不再投资

一般性竞争领域,对国有控股企业,以产

权为纽带,利用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管理,

(4)积极发展社会

中介组织,承担行业管理职能,减少政府

2、建立现代公共事业组织,提高政府

公共服务水平。以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

会公共需要为标准,改革现行事业单位管

理体制、社会团体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公

共事业制度,解决政府财政资金供给战线

过长,公共服务效率不高,政府经济职能

越位的问题。首先,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结合国际经验,特别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

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分类,建立我国新型公

共事业组织分类体系,以明确政府对不同

类型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责。第二,建立健

全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独立为社

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

务,解决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问题。第

三,政府只对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范围

的公共事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其中,对

提供纯公共物品服务的公共社组织提供全

部资金,如基础教育、基础科学研究、公

共卫生等;对提供准公共物范围的公共事

同时政府通过税收、

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个人或其它

社会组织举办公共事业组织,即减轻政府

3、合理界定各级政府职责,划分财政

支出范围。根据公共物品原理,凡受益范

围是全体居民,这些公共物品的提供是中

央政府的职责,其支出范围是中央财政;

凡受益范围是某一区域内的居民,这类公

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提供,属地方财政支出

范围;如受益是跨区域的居民,则由其上

4、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

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

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

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阶段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1)完善国

有资产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依法维护所有

者权益和所出资企业各项合法权益。(2)

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研究国有资

本经营预算制度。(3)继续探索按市场化

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途径和做法,加大

企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建立职业化

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吸引优秀

人才参加国有企业管理。(4)加强国有资

产监管,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5)

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

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

业集团。

5、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提高政府

宏观调控能力。完善以经济、法律手段为

主,配合必要行政手段的政府宏观经济调

控体系,提高政府调节、控制经济运行,

实现其宏观政策目标的能力。在经济手段

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需要对改进国家发展

战略、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等重大决

策的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为宏观经济提供目标,指导国民经济运行

和社会健康发展;在财政政策领域,进一

步完善税制,发挥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在调

节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

加强税收对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的调

控功能,政府债务管理在防范和化解债务

风险的同时,努力开拓国债市场,建立统

一、高效的国债市场体系,发挥筹集资金,

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等等;在货币政策领

域,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拓展公开市场

业务空间,提高贴现率对金融机构资金筹

措成本调节力度,加强金融监管,保持货

币流通和市场物价稳定,为政府宏观经济

管理服务;在法律手段方面,进一步健全

和完善宏观经济法律制度,为政府经济活

动提供法制保障。

6、推行电子政务,促进科技进步,提

高政府经济管理效率。电子信息技术的发

展,为政府提高经济管理效率,转变政府

职能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即电子政务的发展,必将对政府经济活动产生革命性影响。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发布政务信息,处理公共事务,密切政府与企业、个人联系,减少行政审批环节,降低管理成本费用,大大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效率。

2、试分析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和多数裁定原则的利弊。 2、在直接民主制度下,1、全体一致原则,是指由于所有的人都能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会成员可就公共物品供给与其所需要征收的税收达成一致。即所有成员一致同意征收一定数量的税收,以提供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全体一致原则,就要求社会成员就每个人纳税份额和公共物品的提供数量达成一致意见,其选择过程表现为在一系列的纳税份额组合中寻找均衡点,直到最后达成协议。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两点解决起来都有一定困难。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中之所以存在所谓“免费搭车”的问题,就是因为有人不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只愿意从政府得到公共物品服务,但不愿意为之纳税。再是为了达成全体一致,就税收分摊比例进行反复协商,随着社会成员的增加而难度增加,甚至不可能达成一致。 2、多数裁定原则,为解决全体一致原则存在的问题,多数裁定原则便成为一种选择。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简单多数原则是指在投票表决时有超过1/2的票数即可。有条件多数原则是指投赞同票的票数超过了简单多数,如常见的要求达到2/3的多数。其中,简单多数原则运用最为普遍。应当承认,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在上例中,就仅仅因为赞成的人比反对的人多了1个人,就使得方案被通过,49人服从51人的决定。因而在决策中还需要适当关注这一问题。

3、试述如何完善与健全有中国特色政府经济公共选择制度? 3、1、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经济的监督力度,政府经济是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纳税人缴纳的税收,财政支出应为纳税人的利益服务,其它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也要符合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制民主制度,人大代表代表其选民参加社会事务管理,参与公共选择过程,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经济的监督力度,是我国公共选择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目前我国人大制度的现状分析,加强对政府监督的重点有:(1)加强预算编制监督。通过部门预算等预算制度改革,要求所有政府收支一律纳入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透明度,有利于人大对政府预算执行全过程监督。(2)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即重视对政府预算的日常监督,要求政府向人大及时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人大批准的预算任务能够实现。(3)加强预算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没有完成预算任务或违反预算法律的有关机构和负责人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4)加强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监督,减少失误,提高政策效益; 2、进一步提高政府经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除立法机关的监督和制衡之外,在政府体制内的决策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对政府重大

经济决策,建立相应的决策程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即政府重大经济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通过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尽可能减少政府重大经济决策失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扩大基层民主,拓展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经济决策的途径,随着我国社会公民

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再加之市场

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扩大

基层民主,拓展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经济决策途径,成为我国公共选择则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1)正确认识政府失灵的普遍性。如没有必要的制约和制衡,政府失灵的有可能使其决策偏离了社会公共利益,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2)扩大基层民主,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经济决策,是我国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精神。(3)扩大基层民主,使社会公众对关系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等政府经济活动有知情权、决策权,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4、加强政治协商,提高公共选择水平,在我国政治协商制度下,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具有专业人士密集,联系面广,社会影响广泛的特点。在政府经济管理中,加强政治协商,是我国公共选择制度的重要环节。(1)提高政府经济决策的透明度,主动征求各方意见。(2)利用政协组织人才密集的优势,委托其研究政府经济决策的有关重大事项。(3)进一步提高政协议案办理质量,重视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意见在政府经

济决策中的地位。

4、试述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4、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

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有的政府财政收支,如以体现社会公平为目标,就要以牺牲部分效率为代价;若追求资源配置高效率,则就有可能扩大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矛盾和替代关系,是由这两个范畴的内在属性决定的。以现阶段我国政府财政投资为例,单位投资在东部沿海地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但中央政府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需要增加对西部地区投资。在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就是典型的以一定效率的损失为代价,以换取更多的社会公平目标的政府经济决策。 (2)公平与效率的选择,通过上述公平与效率关系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政府经济决策有较大回旋余地,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政策组合。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这是一种理想的政策组合,政府各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其它宏观经济管理,既能有效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又不以效率损失为代价,兼顾公平与效率两方面的目标。或者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形成某种折衷选择,力求达到两者的均衡。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第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即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由于社会基础设施已比较完善,基础产业实力雄厚,市场体系运行效率较高,政府不需要大量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因而政府经济活动的重点则转向了收入公平分配。

5、试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 5、当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由于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大、成本高的特点,政府可利用其规模经济和“暴力潜能”优势来较为经济地提供。而私人提供纯公共物品不是交易成本太大就是不可能。如产权、收入分配政策等制度安排就不能由私人提供。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私人不能提供纯公共物品并不意味着私人不能涉足这个领域。这里我们要把某些纯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区分开来。如某些国防产品也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进行采购。实践证明这种公私混合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也是成功的。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这容易使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订立契约,自主地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因此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从而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例如前面所举的社区兴建娱乐场所的例子。 (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纯公共物品如国防等,由于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因此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等外部性问题。共同资源产品如公共渔场、牧场等也存在这个问题。而俱乐部产品,由于存在着“选择性进入”方式即排他性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免费搭车者”排除在外,因此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私人提供产品的交易成本,从而激励私人提供某些公共物品。相反,如果缺乏某种排他性技术,则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难免会陷入“公共地悲剧”。总之,技术性和机构性创新为具有竞争性的私人企业参与迄今为止仅限于公共部门的活动提供了新的机会。

(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产权的一个特点是其强制性,只有强制性的产权才能使产权所有者形成对产权的良好预期,从而有足够的激励来行使产权。因此,只有界定私人对某一公共物品的产权,并且有一系列制度安排来保护产权的行使,这样私人才有动力来提供某一公共物品。

1、论述政府支出增长的宏观和微观模型。

1、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模型从宏观方面加以解释的有: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皮考克(Peacock )和怀斯曼(Wiseman )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从微观方面加以解释的主要有鲍莫尔的“财政支出非均衡增

长模型”。瓦格纳认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皮考克(Peacock )和怀斯曼(Wiseman )认为政府支出的变化要受到公民意愿的影响,即政府支出的变化与社会抉择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将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并且认为外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 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认为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因素会制约着政府支出规模的增长。鲍莫尔将整个社会分为两个部门,并得出结论:作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是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的结论。

2、论述政府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各自的优劣。(0707考)

2、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常用方法有“成本——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

公共定价法。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为政府支出项目或服务等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并详细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以便分析比较项目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并最终选择出最优的项目方案,这种方法需要有准确的成本和效益,但是在政府支出的大多数项目中,这个条件难以满足;最低费用选择法主要是针对成本容易计算,但绩效却难以衡量的政府支出项目,在不必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需要计算所有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且把所花费的成本最低,作为政府支出项目择优选择方案的基本标准;公共定价法主要针对某些没有明确的收益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定价来确定成本和收益的政府支出项目,通过设计“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它们的成本与收益,并可直接提高它们作为准公共品的绩效。

1、论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0707考)

1、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1)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2)完全基金式。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内,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这种模式中,进行长期预测的科学管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由于时间跨度大,储备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压力非常大。(3)部分基金式。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

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金,凭此确定收费率。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

2、论述财政补贴对经济的影响和局限性。

2、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有效调节社会供求平衡,维护宏观经济稳定(2)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3)配合自然垄断领域的管制价格,提供社会福利(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在对经济起积极作用的同时,财政补贴还有以下等方面的局限性:(1)政府财政对一些经济活动长期提供大量补贴,将使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长期化、合法化,从而削弱价格的调控功能。(2)财政补贴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3)财政补贴加剧了财政收支的矛盾,使政府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3、试论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3、进入90年代以来,与价格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国家对财政补贴进行了较大幅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财政补贴数额大,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2)财政补贴的项目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3)现行的企业亏损补贴制度不规范,不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换经营机制。(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领域中的职权划分不明确,不利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有效运行。针对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弊病,我国财政补贴制度改革,应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财政补贴应尽量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扰(2)财政补贴应适时、适度地调整其规模,优化补贴结构。(3)财政补贴应与其他政策配合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4)规范财政补贴管理,提高补贴效率。

5、试述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5、(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

府收入的原则,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是组织政府收入的首要原则。它是指在组织政府收入时必须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扩大政府收入的来源。只有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使财源充裕,为政府收入的增长开辟丰富的财源。因此,政府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资金积累水平。离开经济的发展,政府收入的筹集就无从取得。要坚持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就必须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为出发点,将发展经济摆在首位。发展经济,就是要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各个产业部门,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进而保证政府收入的不断增长。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即不再是单纯地为直接增加政府收入,而是应在组织政府收入的同时,更多地注意培育和完善市场,更多地通过鼓励各种来源投资的增加,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增大财政收入的来源。

(2)利益兼顾的原则,经济关系的核心体现在物质利益关系上。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创造和实现的国民收入,要经过一系列分配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而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直接关系到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政府组织财政收入,实际上是一种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体现着国家与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同时,还制约着其他分配形式的分配份额和比例。因此,筹集政府收入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兼顾和处理好国家与有关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是指政府在处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并相应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政府收入的获取,还应将必要的财力留给企业和个人,

以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从根本上讲,这也是保证政府收入不断增长的经济基础。兼顾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是指政府在处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并相应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中央或地方政府收入,还必须兼顾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利益关系。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有各自的具体职能范围,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的利益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央与地方的分工更加清晰明确。中央政府主要负责提供满足全国性“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如国防、外交等;而地方政府应提供的主要是满足地方性“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如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央政府和地方分工的明晰化,客观上要求在组织政府收入时,必须兼顾中央与地方两级的利益。 (3)合理负担的原则,合理负担原则主要体现在组织政府税收收入的原则中。所谓合理负担原则,就是指在组织政府收入时,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要坚持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是指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对企业的税收还应保证机会均等。所谓机会均等是指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目标。合理负担原则作为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之一,是一定时期经济关系和政府财政分配关系的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公平竞争的本性,决定了政府在面对所有企业时,不论其经济成分如何,都要实行统一的税收制度;同时,还必须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增加对个人纳税人的税负实行合理负担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税制的公平合理。现阶段我国正在酝酿进行的税制改革,正是为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而展开的。 (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政府在组织收入时不仅要讲求公平,同时还必须讲求效率。在这里效率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二是指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其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就是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问题。征税过程本身必须有效率,必须用尽可能少的征收费用,获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这就要求征收机关在保证及时、足额取的政府收入的前提下,要尽量节约开支,降低税收成本。同时,征收机关的设置、征纳方法的选择都要便利纳税人,从而提高征税的工作效率。通过征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是更高层次的税收效率。税收是一种重要的再分配手段,可以在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作用,但运用不当,也可能扭曲资源配置格局,阻碍经济发展;如果税收起的是前一种作用,就是有效率的,但如果是后一种作用,就是无效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调节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强化。但是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公平原则强调量能负担,但可能会干扰生产和消费的决策,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损害组织政府收入的效率;而效率原则强调税收要尽量避免对经济产生干扰,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但这又可能拉开贫富之间的差距,从而破坏公平原则。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处理这个矛盾时,要兼顾公平的需要和效率的提高,既要考虑经济的稳定发展,又要考虑到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不能过分拉大,不能片面追求效率或片面追求公平。或者侧重公平,兼顾效率;或者侧重效率,兼顾公平,应该根据各国的具体国情来定。按照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看,政府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应坚持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试述税负转嫁效应。

7、税负转嫁是伴随着商品经济而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1)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消费者会因税负转嫁而增加负担,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会因税负的转嫁而改变在竞争中的地位。如对价格放开的生活必需品课以重税,由于需求弹性小,即使价格上升消费者也不得不购买,这样纳税人很容易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增加消费者负担;(2)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假如原来确定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是合理和公平的,但是由于税负转嫁可能改变原定税负的分配格局,抵销税收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或导致税收负担的不公平。因此,在制定税收

政策和设计税收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类商品的供求状况和价格趋势,并合理选择税种、税率以及课征范围;(3)税负转嫁可能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即当税负转嫁不易实现时,纳税人极有可能转向逃税来取代税负转嫁,从而破坏了税收的严肃性。所以,税务机关在注意任意转嫁税负的同时,还必须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加强税收征管工作,防止纳税人逃税。

9、试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9、(1)税收制度,影响税收负担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税收制度。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决定着该国的税收负担总水平以及单个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水平。税收制度中所规定的税种、税率、纳税环节、减免税政策、起征点和免征额、税负转嫁等,直接决定着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例如现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就直接将国家与企业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比例确定下来了。(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影响着税收负担的总量水平和税收的来源。经济是税收的基础,社会的剩余产品是税收的源泉。税收负担

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的大小与构成,而国民收入总量与结构又是社会生产发展的规模和效益水平决定的。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也比较高,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较强,总体的税收负担水平也较高。这是发展中国家税收收入占GDP 比重低于一般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生产组织结构等,决定了税制的结构和税收的来源,从而对税负结构和税收负担水平产生重大影响。(3)宏观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除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管理宏观经济外,还必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包括税收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必然对税收负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备受瞩目的“三农”问题,国家通过大范围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直至逐步取消农业税、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等政策手段,来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必然使农业的税收负担远远轻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税收负担。(4)政府的职责范围,政府通过税收形式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数额和比例,总是受政府所承担的职责范围的影响和制约。通常,政府的职责范围越大,活动领域越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大,要求财政集中和支配的社会产品数量与比例也就越大,社会的税收负担水平也就越高。反之,政府的职责范围越小,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范围越小,其所集中和支配的社会产品数量与比例也就越小,社会的税收负担也就越小。

10、试述如何解决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 10、(1)财政补贴应尽量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从经济的运行机制来看,不需要过多的政府干预,当然也就不需要政府财政补贴这一干预手段过多地使用,干预市场机制的运行。政府在使用财政补

贴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市场机制干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2)财政补贴应适时、适度地调整其规模,优化补贴结构。我国财政补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包袱。因此,在改革中应始终坚持缩小财政补贴规模的原则。财政补贴的规模大小,不仅取决于社会对补贴的需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应当将减少财政补贴规模与调整财政补贴项目、优化补贴结构结合起来,根据经济的发展变化,选择适当时机,取消已经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项目,特别是企业亏损补贴,健全市场经济必备的补贴,从而优化财政补贴结构。(3)财政补贴应与其他政策配合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财政政策工具,具有政策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应当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充分运用财政补贴的这些特点,配合各个阶段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与控制。各种经济杠杆或政策工具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必须综合运用各经济杠杆,发挥其合力作用,才能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也才能够推动经济的良性循环,因此,不能寄希望于某一种经济杠杆就能完成对经济的调节,必须使财政补贴与其他经济杠杆配套实施,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特有功能和优势,同时还要防止不同经济杠杆之间相互抵消其作用。(4)规范财政补贴管理,提高补贴效率。由于我国财政补贴在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问题上还存在着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不清,使得地方政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预算;有的财政部门对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管理不严,造成一些单位冒领、挪用财政补贴款项等,致使财政资金流失、使用效益不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必须加强财政补贴的管理,严格划分各级政府在财政补贴管理上的事权和支出范围,严格控制财政补贴支出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财政补贴规模,提高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

试述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影响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有:(1)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国民生产总值就多,则该国政府能够获取的财政收入总额也就较多,其占GDP 的比重也较高。反之,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社会产品匮乏,国民生产总值低,政府取得的收入就少,其占GDP 的比重也就小。(2)收入分配政策。在不同的国家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政府收入的规模也会随着政府收入政策的调整而有所不同。(3)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收入已完全货币化,而货币收入必然受价格对币值的影响,因此,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GDP 分配,必然影响政府收入的增减。

1、试述税负转嫁效应。(0701考) 1、税负转嫁是伴随着商品经济而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1)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2)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的关系。(3)税负转嫁可能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

2、试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2、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税负转嫁的程度,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1)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来说,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而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不易转嫁。(2)税种差别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而言,对商品的课税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对所得的课税一般不能实现税负转嫁。(3)课税范围宽窄对税负

转嫁的影响。课税范围宽的商品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课税范围窄的商品则难以实现税负转嫁。(4)企业谋求的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谋求利润的最大化,税负转嫁虽然也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但

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也会发生矛盾。

试述公共定价的方法及其实用性。

政府在选择公共定价标准后,具体可采用以下定价方法:(1)单一定价法。即根据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的数量与质量,确定一个单位价格收费的方法。(2)二部定价法。即根据公共物品成本组成,分两部分确定其价格的方法。(3)高峰负荷定价法,对存在集中使用的高峰期的公共物品,在二部定价的基础上,在使用高峰期再加收部分费用,以缓解高峰期供给紧张状况,均衡资源有效配置.这些定价方法中,对那些与广大普通居民生活关系密切,使用范围广的基础设施服务,按边际成本定价,亏损由政府财政补贴,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需要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二部定价法、高峰负荷定价法来定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试论公债发行的方法。

公债发行方法是指采用何种方法和形式来推销公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对公债发行方法进行分类:(1)按照政府在公债发行过程中同应募者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直接发行法和间接发行法;(2)从公债发行对象的角度,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公募法与非公募法;(3)从政府是否通过市场发行公债的角度,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市场销售法和非市场销售法。

试论预算外资金的含义及改革。

预算外资金,是与政府预算内资金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我国财政制度中,有特定内容。一般来说,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政府预算,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的财政性资金。预算外资金概念,包括以下三层含义:(1)预算外资金性质,是财政性资金,但不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其所有权属于国家,分配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理财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分配政策和管理制

度。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对预算内外收支范围进行调整。(2)预算外资金由有关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组织收入,其他机构不得参与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如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级以上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批准,其他部门无权批准行政事业性收费。未经批准,行政事业单位一律不得凭借自身拥有的行政管理职能自行收费。(3)收取、提取和使用预算外资金,是为了履行政府职能,其支出用途和范围只能用于被指定的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务,不能挪作他用,也不能在预算内外之间进行任意调节。

1、试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0807考)

1、(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能更有力的刺激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税收或扩大支出规模等松的财政政策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但也会引起利率水平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等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松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增加,其结果是可在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刺激了经济,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增加。这样可以消除经济衰退和失业,比单独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更有缓和衰退、刺激经济的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所适用的经济初始状态是:1)存在比较高的失业率;2)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3)大量资源有待开发;4)市场疲软、没有通胀现象;5)国际收支盈余过多。在此状态下,这种搭配模式一方面会刺激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盈余,另一方面对推动生产和降低失业率有促进作用。这种模式能够短时间内提高社会总需求,见效迅速,但运用时应谨慎,如果掌握的尺度不好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危险。(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

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不足时,可以把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这就是说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规模等紧的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而利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使利率提高,投资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紧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会使利率下降,而通过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使利率的下降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其结果可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抑制经济过度繁荣,使总需求和总产出下降。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的初始状态是:1)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2)不存在高失业率;3)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削减总需求一方面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保证货币和物价的稳定,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减少国际收支赤字。但是,这一模式如果运用不当往往会造成经济停滞的后果。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下降,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具体说来这种模式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支出,有助于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而紧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抑制由于松的财政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适宜的条件是:1)经济停滞不前,甚至衰退;2)社会总需求不足;3)、物价稳定,没有通货膨胀迹象;4)失业率高;5)国际收支赤字。在这种条件下,用松的财政政策来拉动内需,对付经济衰退,用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国际收支赤字,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从而有助于促进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4)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

率上升,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一方面,通过增加税收,控制支出规模,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的适宜条件是:1)经济过热;2)物价上涨、通货膨胀;3)社会失业率低;4)国际收支出现过多顺差。在此状态下,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配合是适宜的,前者可以用来对付通货膨胀,后者可用来减少过多的国际收支盈余(通过刺激进口和以低利率刺激资本流出),从而有助于促进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上述四种组合各有特点,采取哪种形式,应视当时的经济情况而定,灵活、适当运用。 2、比较凯恩斯学派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传货币导机制理论的区别。 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货币供给M 的增减影响利率r ,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 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 和总收入Y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给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效果。货币学派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量在开始时会降低利率,银行增加贷款,货币收入增加和物价上升,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引致产出提高,直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 1、试论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 1、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差别。国际税收同国家税收一样,都不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即两者都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进行的一种分配行为。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区别是:其一,国家税收反映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它是一国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纳税人进行征税,这种征税关系表现为一个国家内部的事务。而国际税收主要反映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财权分配关系,脱离了这个本质特征,就不是国际税收。其二,国家税收的课税对象主要是国内所得、商品流转额和财产收入。而国际税收的课税对性是跨国性税收或国际商品流转额,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跨国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征税,才引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2、试论外债的功能和特殊性。 2、政府外债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借入国发展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前提,它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政府外债可以促使本国社会经济更快发展;(2)利用政府外债是各国进行经济建设、政治角逐和军事战争的重要手段;(3)通过举借政府外债发展基础设施,为社会经济发展准备条件。外债如与内债相比,在风险与管理等方面还有其特殊性:第一,外债一般是借外汇还外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债要承受来自汇率波动的风险。同时,外债偿还能力受本国外贸创汇能力的制约;第二,从国际金融市场上借入的商业性贷款,一般采用浮动利率,举借外需要考虑利率波动风险;第三,外债举债成本受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较大等等。

3、论如何衡量和防范、化解外债风险。(0801考) 3、政府外债风险防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外债币种结构风险防范。必须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动态,把握好各个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预测主要货币汇价的发展趋势,正确选择好币种:①、原则上借外债应选择汇率下降的货币。②、软硬币适当搭配。③、外债币种一般应与其使用方向保持一致。④、外债币种应与我国出口贸易结算货币的构成相适应。(2)外债利率风险防范。为了避免外债利率风险,债务国在筹资时必须根据广泛的市场预测和调查确定合理的利率体系。政府化解外债风险的措施有以下几种:(1)提前支付债务利息。(2)进行期权交易。(3)开展调期业务。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引进外资和境外投资有哪些影响?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引进外资和境外投资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速了国内资本的形成,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在国际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渠道。(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投资环境的完善,有利于推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稳定发展。(3)增加了国内就业和财政收入,改善了国际收支。(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创造了更为宽松的国际环境,我国境外投资将跃上新台阶。 我

国将在所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提供多边、稳定、无条件最惠国待遇下开展国际经贸合作,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适合开放的好处,国际间的歧视性贸易和投资限制将逐步取消,这将为我国今后的跨国经营提供更加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 3、试论预算外资金的含义及改革。

3、预算外资金,是与政府预算内资金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我国财政制度中,有特定内容。一般来说,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政府预算,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的财政性资金。预算外资金概念,包括以下三层含义:(1)预算外资金性质,是财政性资金,但不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其所有权属于国家,分配权归政府,管理

权在财政。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理财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分配政策和管理制度。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对预算内外收支范围进行调整。(2)预算外资金由有关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组织收入,其他机构不得参与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如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级以上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批准,其他部门无权批准行政事业性收费。未经批准,行政

事业单位一律不得凭借自身拥有的行政管理职能自行收费。(3)收取、提取和使用预算外资金,是为了履行政府职能,其支出用途和范围只能用于被指定的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务,不能挪作他用,也不能在预算内外之间进行任意调节。 近期内预算外资金的改革的重点是:(1)对现有的预算外资金进行清理。以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事权范围为标准,取消所有与政府职能无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未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一些具有税收性质,或便于用税收方式征收的行政事业收费实行“费改税”,对仍需保留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在对预算外资金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制定科学严格的预算外资金支出范围和标准。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提供依据;(3)改革计划管理办法。即:将预算外资金计划管理上升到预算外资金预算管理,制定统一的编制单位预算外资金年度收支预算的管理制度和规定,要求有预算外资金的单位,年初必须按规定编制年度收支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必须按月向财政部门提供收支情况报表;(4)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分级财政体制,改革现行复式预算体系,大力推行部门预算,为建立统一的政府预算,将预算外资金彻底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积极创造条件。 5、试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目标。 5、(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追求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追求经济增长并不是谋求经济的高增长,而是经济的适度增长。一般而言,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的扩张,即一国GDP的增长。但是一国的经济增长必须与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保持市场物价稳定,保持市场物价稳定通常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物价总水平过高或过低,对于经济的发展与稳定都是不利的。因此各个都把物价稳定作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3)收入公平分配,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和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公平分配是促进社会安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一种重要目标。 (4)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凡是有工作能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就业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许多国家的政府之所以要将充分就业作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目标,其原因有三:首先,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其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次,人们工作的权力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保障其公民的工作权力得以实现;再次,充分就业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安定与稳定的重要前提。 (5)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平衡则是指在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在量上平衡对等关系。 6、试述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路。 6、(1)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依法维护所有者权益和所出资企业各项合法权益。需要修改授权经营、企业重大事项管理、企业负责人年薪制、企业法律顾问管理等法规和规章,并争取尽快发布实施。配合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强资本运营、健全监督体制、完善企业选人用人与激励约束机制等重点工作,抓紧拟订一批法规和规章。同时继续对现行的涉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清理。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做到依法管理,维护国有资产权益。(2)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根据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特点,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约束激励机制,对国有及控股企业普遍实行负责人年薪制,建立出资人对企业负责人薪酬的管理

机制,改变企业负责人自定薪酬的状况。同时,探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行,提高国有资产运行效率。(3)继续探索按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途径和做法,加大企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建立职业化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参加国有企业管理。(4)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适时修改《国有企业监事会条例》,完善外派监事会制度。进一步规范授权经营国有资产企业的资格认定条件、程序、国有资产管理权限与责任等,加强监管,既保障授权经营企业自主权,又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政府经济社会政策目标。(5)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继续做好资源枯竭的矿山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闭破产工作,适当增加企业关闭破产项目,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同时,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退有进,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增加对关系国民经济

命脉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投资,提升国有

经济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在竞争中发展和

壮大国有经济。 7、试论外债的功能和特殊性。

7、1、政府外债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借入国发展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前提,它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政府外债可以促使本国社会

经济更快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独立国家把举借外债作为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步骤。利用外资、外债成为这些国家弥补建设资金和外汇缺口,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人才

和管理方法,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因素。在当今世界,各国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利用外债和其他外部力量促进本国社会经济发展既属必要,也有可能。任何国家都没有理由把自己与外部世界隔离起来,拒绝借用外债。自我闭锁,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延误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借用外债这种“借鸡下蛋”的方式,发展社会经济,赶超先进发达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国家富强。

(2)利用政府外债是各国进行经济建设、政治角逐和军事战争的重要手段。政府外债这种国家资本流动形式,可以极大地带动商品贸易的输出和发展,是夺取市场份额,获得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政府外债还直接与一个国家的军事战争和战略格局相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举借外债进行军事战争就是明证。

(3)通过举借政府外债发展基础设施,为社会经济发展准备条件。在改革开放当中,中国政府举借外债,在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交通、电力能源和邮电通讯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政府外债的特殊性,外债如与内债相比,在风险与管理等方面还有其特殊性:第一,外债一般是借外汇还外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债要承受来自汇率波动的风险。同时,外债偿还能力受本国外贸创汇能力的制约;第二,从国际金融市场上借入的商业性贷款,一般采用浮动利率,举借外需要考虑利率波动风险;第三,外债举债成本受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较大等等。

名词解释

1、竞争失灵:指的是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状态,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2、信息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3、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

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

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

垄断特征

4、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

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

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

它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

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

系来表示。

5、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

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

性、消费的强制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特征。一

般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6、外部效应: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

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

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

的。有益的影响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称为负外

部性。

7、公共选择:(1)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

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

产、供给等问题。(2)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

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8、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

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

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9、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

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

需要。

10、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

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1、公共定价法。对满足社会公共产品需要的“排

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

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方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

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政

府支出的效益。

12、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

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

成的支出。

13、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其成

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其难以维

持必要生活水平是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经济

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14、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

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

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

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

政府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15、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

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16、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先确定

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收取实物或

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固定性、强制性

和无偿性是“税收三性”。

17、政府收入效应:是指政府组织收入对经济主

体行为产生的影响。政府收入对纳税人经济行为

的影响会产生两个方面的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

入效应。

18、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不同的

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会影响商

品的价格,从而导致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税

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

量。

19、二部定价法:就是在公共定价时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承担资本成本的准入费,一部分是承担

经营成本的使用费,准入费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

使用费则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20、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

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预算。

21、公债依存度是指一国当年的公债收入与财政

支出的比例关系。公债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

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公债来维持。

22、比例偿还法,是政府按公债数额,分期按比

例偿还,这种方法是政府直接向公债持有者偿还,

不通过市场,所以又称为直接偿还法。

23、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

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

分征税。

24、庇古税,是指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政

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

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

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

做庇古税。

25、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26、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受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

27、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28、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竞争性原则(2)公开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29、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30、社会公平: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31、经济公平: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3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33、科斯理论: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

34、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35、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支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家属的基本生活。

36、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

37、政府外债: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借入国家发展社会经济的一个重

要前提。

38、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

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

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39、税收:是指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地无

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

具。

40、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收征收的

目的物,它反映这个税种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

41、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

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42、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

标准。

44、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

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45、税收管辖权也称课税权,是国际税收领域中

的一个核心概念,系指一国政府在其主权范围内

对税收事务的管辖权力,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

中的体现。

46、税收归宿,也称为税负归宿,它是指处于转

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单选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社会公共权力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C供给量偏低,价格

偏高

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社净收大于个人,

产偏低

6、政府履行资源配置……..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移动

7、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B效率优先、

8、下列商品中性质纯………C皮衣

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A社总量=每消者个

人消费量

10、在公共物品提供的……..A免费搭车的问题

11、在公共物品的供给……..D价格调节者和产

量接受者

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A

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交易成本为零

或很低

14、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C交易

1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B布坎南

16、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对象……A政府决策

17、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B、B

18、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B增长

19、下列描术中不属于瓦格纳….D

20、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A公路

21、在使用“成本一效”……….C大于一般贴现

22、公共投次与私人投资.………D投资的监管方

式不同

23、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C调节社会分配

状况

24、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D属于购买性支

25、政府承担的科技支出…..A政财负基础性理

论研究

26、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C部分参与疗支出的

提供

27、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保…..C社保障是一种

精神保障

28、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A缓和需求不足

29、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D保障的功能

30、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保……..D可避免物价上

涨后…

31、政府收入的源泉是社…..D剩余产品价值

32、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C名义增长,

实际减少

33、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B消费税

34、下列部门中属于政收入………..B工业

35、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A比例税率

36、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A课税对象

37、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税…..C累进税率

38、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D所得税

39、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A增值税

40、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A供给弹大,需弹

性小商品

41、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国有企业…..C国有企业

核算

42、国有资产收益的获………B对国有资产的所

有权

43、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D剩余产品价值

44、在政府预算发展中,最早提出….A美国胡佛

委员会 45、公共定价的对象是…………..C 准公共物品 46、政府收取行政规费的……D 配合国家有关路线…… 47、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D 二部定价法和高峰负荷… 48、政府债务收入是政府……….B 债务人 49、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D 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50、公债负担率是指…………….C 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 51、改革开放后,我国与…………B 、1981 52、隐性债务是指……A 没有反映在政府预算帐面上的债务 53、债务风险管理是…..B 风险分类 54、现代政府预算最早…..A 英国 55、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A 按预算组织形式划分 56、下列描述中不是基数…..D 对所有的收支都进行 57、按照《中预算法》,我国…..C 、五 58、经立法机关审核批准后………A 法律性 59、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D 按部门 60、部门预算的调整审批权在…..C 财政部 61、在不突破预算支出总额………A 经费流用 62、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A 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 63、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货币………B 提高法定准… 6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D 产出增,利变方向不确定 65、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C 产出产化不确定,利率下降 66、下列各个政策目标中,货……..B 物价稳定 67、国际税收的本质是......B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68、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A 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

69、我国对外签定的避免双…..C 所得税 70、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D 免除双重征税 71、跨国纳税人偷税、逃税……C 转让定价 72、在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各……D 免税法 73、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原因…..B 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74、我国于()年实现了……….B 、1996

75、在下列货币政策中………….A 消费者信用控制 76、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发行…A 国务院 77、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D 主动 78、纳税期限是税收……………..B 固定性

79、目前我国企业亏损补贴处…..A 收入退库 80、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A 流转税类 二、多选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 2、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有……...ABC 3、政府失灵的砂因包括……………..ABCD 4、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BCD 5、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AB 6、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AB 7、混合物品具体包括………………..ABCD 8、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ABD 9、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ABC 10、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B 11、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ABC 1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ABCD 1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BC 1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ABC 1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ABCD 16、公共投资范围攻包括…………..….AB

17、基础设施的特点有………………...ABCD 18、财政设、融资和一般商业……….ABC 19、BOT 方式融资的优点有……..….ABC 20、我国当前教育支出存在的问……..ACD 21、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BCD 22、社会保障的功能有…………….…ABCD

23、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区别在…..ABC 24、社会保险的水平受到()的…………ABC 25、社会救济与一般意义上的慈………..BCD 26、财政补贴支出和社保支出相………ABC 27、在社会经济动行过程中,财补划为….ABC 28、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ABCD 29、税收三性是指……………………..ABC 30、政府收入的内容主要有……………ABCD 31、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AB 32、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BC 33、按照计算方法和依据的差……..ABCD

34、直接税的特点是…………………BCD

35、属于价内税的有……………….…ABC 36、税负的转嫁方式有………………..ABCD 37、按照税收系风负担衡量的方式不同….BD

38、从拉弗曲线我们可以得知…………..AC

39、下列项目中属于国有资产……....ABC

40、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ABCD 41、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有………….ABCD 42、第二步利改税的内容有………...BCD

43、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监……….…ABC

44、由政府经营、公共定价或价格……ABC

45、我国1950年发行的:人民“……AD

46、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ABCD

47、公债市功能有……………………ABCD

48、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有……ABCD

49、公债偿还的方法有…………..ABCD

50、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ABCD

51、下列各个监测公债适度规模……AD

52、与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优…..BC

53、政府预算具有()的特征………ABCD

54、部门预算相对于传统的功能….ABCD

55、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在预算执….AB

56、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在预算执……ACD

57、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功能有..ABCD

58、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必要……….CD

59、持续的通货膨胀会造成………….BD 60、财政补贴从形式上可分为……….ABCD

61、货币政策相较于财政政策……….AD

62、区域经济政策有…………………ABCD

63、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是必须考虑………ABC

64、能起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AC

65、衡量产业间资源配置状况,一般….AC 66、与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相比,…….ABCD

67、判定自然人居民标准的主要有……….BD

68、判定法人居民的标准主要有………ACD 69、在各国税法和国际协定中通常…..ABCD

70、不会产生重复课税的条件是……..AC 71、形成政府外债的途径有………ABCD 72、社会救济的功能有………………ABCD

73、一般面言,社保基金来源有…..ABC

74、今后我国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ABCD

75、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原则……..ABC

76、通常情况下将外部性分为……..ABCD

77、从20世纪90年代起。OECD 国家…ABC

78、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有……….ABC

79、当社会总需求大于供给,需……….ABC

80、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BC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答:经济职能是:(1)收入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3、什么样的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供给? 答: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指的是没有政府介入和强制,个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形。当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私人可能供给公共物品:(1)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存在排他性技术;(4)存在一系列制度保障。最重要的是产权制度。

4、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根源是什么? 答: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

5、阐述科斯定理的含义、意义及局限性 答:(1)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2)意义:“科斯定理”强调了产权的重要性。(3)局限:“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交易成本为零。但是,市场交易中总是存在成本,这个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

6、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和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 答:政府采购是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1)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有效发挥财政监督作用(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发挥财政支出的宏观调控功能。

7、简述公共投资的范围和政府涉入的原因 答: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到基础性作用,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 政府涉入的原因是:(1)基础产业投资成本巨大,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来完成;(2)农业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往往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8、简述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和作用 答: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投资范围要严格的限制。(2)目的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9、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答: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1)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2)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10、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风险分担功能;(2)收入再分配功能;(3)维护社会稳定功能;(4)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

11、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政策性;(2)灵活性;(3)时效性。 12、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 比重的关系的意义。 答: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 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13、直接税的特点是什么? 答:所谓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等。特点是:(1)

税负不易转嫁;(2)税收弹性大;(3)税负较为公平;(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14、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1)税收制度;(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 15、什么是国有资产?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

权的各类资产。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1)政企分开;(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6)实

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16、简答公共收费的功能及我国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答: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1)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2)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稳定市场物价。

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是:(1)依法收费,依法理财;(2)加强公共收费管理;(3)加强公共收费监督。

17、公债市场的功能是什么?

答:其主要功能有:(1)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2)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3)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4)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8、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答:(1)公债管理水平;(2)财政政策选择;(3)金融市场状况;(4)生产关系类型;(5)

经济发展水平;(6)国家职能范围;(7)安定

的政治背景。

19、如何确定公债发行条件?

答:公债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公债及其与

发行有关诸多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确规定。发行条件主要包括:公债品种、公债发行权限、公债发行对象、公债发行数额、公债券票面金额、公债发行价格、利息率、对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等。

20、预算编制的原则是什么?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网考题库)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网考题库) 已整理试用,百分之90的题目。 判断题 1.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A正确 2.按照政府经济学的理论,政府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B错误 3.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是政府履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的目标。B错误 4.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府经济政策。B 错误 5.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B错误) 6.公共物品的消费既具有竞争性也具有非竞争性。(B错误) 7.布坎南提出的“俱乐部物品”是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A正确 8.准公共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对于准公共物品,消费者数量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B错误) 9.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属于市场化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A正确) 10.总的说来,管制方法通过牺牲经济效益来实现环境目标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手段。(B 错误) 11.从公共选择的基本含义及其理论发展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公共选择的程序.公共选择的决定机制没有很大的差别。(B错误) 12.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A正确) 13.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多峰偏好,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B 错误) 14.政府购买性支出不能遵循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准则。(B错误) 15.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内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B错误) 16.公共投资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A正确)17.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同时具有利润的项目。(B错误) 18.财政贴息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对) 19.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预算内资金的总和。(B错误) 20.政府收入对纳税人经济行为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A正确) 21.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国有企业或国家参股企业的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A正确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物品由政府无偿提供,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强制.无偿征收的税收。(B错误) 23.公共定价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公共物品,其收费主要考虑能否弥补成本,而不考虑是否取得利润。(B 错误) 24.行政规费是指政府机关为某些特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应服务所收取的费用,这些收费主要是配合国家对有关行为.活动的统计.管理,并适当弥补政府管理成本费用,不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A正确)25.公债即“国债”,它是政府债务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重要内容。(B错误) 26.公债的债务主体是公共管理部门。(B错误) 27.资本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B错误) 28.社会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B错误) 29.公债最初是作为弥补财政赤字手段而产生的。(A正确) 30.公债依存度是衡量一定时期公债累积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其计算公式是: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 (B错误) 31.建国以来,我国一直编制传统的政府预算,也称为功能预算。(B错误) 32.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比较通行的预算编制方法。(A正确 33.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基数+增长”,这种方式既简单易行,又科学合理。(B错误) 34.预算的执行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管理”。(B错误) 35.预算调整的主要形式是预算的追加。(B错误) 36.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A正确) 37.政府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A正确) 38.一般来说,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纳入政府预算,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的财政性资金。(B错误)

政府经济学整理

政府经济学syllabus 课程准备 (一)政府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二)政府经济学的体系脉络 几个概念 Public Finance Government Finance Public Economics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Economics of Government 几对关系 1 .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4. 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的关系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的关系 6. 政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的关系 第一章 1.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 政府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政府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公平问题。 相对于财政学而言,政府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经济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研究经济人行为的最优化实现问题以及相互作用条件下所达成的市场均衡状态。 研究了供求—价格模型、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均衡等微观单位的直接经济行为。 政府经济学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 在政府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供求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衡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在政府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在“看不见的手”无法实现经济稳定的时候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对经济的干预以实现经济增长、通胀、就业等的良性态势 在微观层次上,主要起作用的是价格,市场价格调节生产和消费,而政府调节作用有限;在宏观层面,价格调节相对有限,而政府调节十分重要。政府的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 4.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福利和个人分配最大化的经济学分支 福利经济学在理论上围绕以下三个命题构建:公 共利益问题(相互竞争的经济体系中,买卖双方 是否有公共利益?);公平分配问题;社会福利 问题 福利经济学判断政府经济政策合适性的标准主 要是公平与效率问题。 政府经济学除了研究社会福利外,还要关注经济 的稳定或者经济结构的改善,也就是说除了福利 经济学所要关注的,政府经济学还要关注宏观经 济学所关注的。另外,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 优原则已成为政府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 政府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因此多数政府决策的 出发点是政治性的,政府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 论、公共选择理论等就是为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 而引入的,它将政府的经济行为同投票联系在一 起考虑,由选民用选票决定生产什么公共产品、 生产多少公共产品、通过什么方式生产公共产 品,来选择合理者的政府的经济行为、合理的财 政收支、合理的公共企事业和经济政策等; 这一系列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 博弈过程,可能对政府经济行为作出约束和规 范; 在选择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伦理标准和社会结构 问题。 6. 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政府经济学 建立在公共经济学基础之上。公共经济学扩展了 财政学,与政治学开始交叉,为政府经济学的形 成做准备。如果说政府经济学发源于财政学,那 么可以认为公共经济学是财政学到政府经济学 之间的桥梁。” 杨龙:“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色”,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第4卷第2期,第42页。 总结 政府经济学由财政学发展而来,它研究政府的财 政收支、财政收支对公共经济的影响和公共部门 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密切联系,它把政府 看成是一个单体经济单位,对公共部门的经济行 为是否实现最大化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渊源更深,它把 政府职能归纳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节和经济 稳定 政府经济学从福利经济学中引入了帕累托最优 原则,用于对政府经济行为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进一步发展了公共经济学。 几个特点 一是学科的交叉性 从历史看,政府经济学吸收了财政学、宏微观经 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 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同时使用了政治 学和行政管理的共同研究对象,在对政府行为的 研究中纳入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框架。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开始,政治和经济就开 始交织在一起,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更有了理论依据。 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 胀”状态,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各家各派为其号 脉: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滞胀”源 于政府调控缺陷,公共政策失效和政府利益扩展 以及官僚寻租; 新制度主义侧重于制度因素的经济影响分析, 科斯利用产权理论阐述了政府对产权的安排对 经济发展的影响; 诺斯利用制度发展理论解释经济发展的内生变 量。 这些理论学说共同催生了政府经济学的诞生,使 政府经济学一出现就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 方法。 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政府经济学的产生是现实的需要推动的,也是经 济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政府经济学要求建 立逻辑推衍的理论体系,但是又必须关注现实, 对经济现实变化做出回应或提出政策主张。 比较成熟的政府经济学体系是建立在政府经济 职能实践管理的经验基础上的,是参与和管理本 国经济的理论升华。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 究方法的结合,实然与应然结合。 1. 一个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2. 两条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产品理 论(外部性理论) 3. 三根支柱——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收入再 分配 1. 一个对象——政府行为 廉价而又高效的政府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 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政府 2. 两条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外部性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边界。 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 与非市场 性社会生产活动和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再分配(义 务教育、 环境保护、社会基础设施整治、收税、社会保障 等) 2. 三根支柱 公共收入:税收、行政性收费、罚款、借贷等 公共支出:政府采购、转移性收支 收入再分配:税制、社会保障体系 一、政府经济学的定义 (一)什么是政府? 政府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广义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机关;英 国《大众百科全书》定义“由政治单元在其管辖 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政 府的功能是:立法;司法;执行、行政管理; 狭义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和地方 的行政机关; 美国定义:政府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 我国宪法中“人民政府”指各级行政机关,即狭 义政府。 (一)什么是政府? 政治学:统治集团借以实现其统治意志的政治统 治机关; 行政学:根据官僚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行政机 关,即行政组织; 经济学:政府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定主体。与 一般经济组织的区别是具有强制性和公共性。 1、政府组织的特征 公共性:政府的一般功能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 益,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 普遍性:政府功能涉及社会的所有领域和所有个 体; 强制性:强制性是公共权力得以成立并运行的 基本保证;强制性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 非营利性:政府在履行其社会职责时,并不能完 全只考虑直接成本和收益; 阶级性: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政府履行国家职能表现阶级意志。 2、政府与企业组织比较 政府 权力自然完全垄断 组织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没有破产、被兼并 信息较多不对称

政府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试题 1、单选题第11 题 (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 垄断竞争 B. 自由竞争 C. 寡头垄断 D. 完全垄断 正确答案:C 2、判断题第16 题 征收税费、实施财政补贴是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3、判断题第6 题 为满足社会公共物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公共定价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4、多选题第9 题 政府通过资源配置,组织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A. 生产

B. 供给 C. 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A B 5、判断题第4 题 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原则指参加政府采购投标的人都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6、判断题第6 题 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7、判断题第6 题 公共事业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活动。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第7 题

()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A. 政府经济职能 B.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C. 政府救济职能 D. 政府分配职能 正确答案:B 9、多选题第6 题 政府组织收入的数量,在决定资源在()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 公共部门 B. 私人部门 C. 非营利组织 D. 对外投资 正确答案:A B 10、多选题第10 题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 A. 生产 B. 再生产 C. 初次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C D 11、判断题第11 题 按照发行地域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2012新版)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 说明:选择题没有重点,需全部掌握;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的重点题号上加框,并且题目用红色标出。 一、单项选择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A )。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行业协会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 )。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量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C )。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5.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D )。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6.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是( B )。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7. 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C )。 A、道路 B、教育 C、皮衣 D、医疗卫生服务 8.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数量上的区别是( A )。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9. 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 )。 A、免费搭车的问题 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 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10. 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 )。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1. 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 A、交易成本零或很低 B、交易成本很高 C、交易价格很低 D、交易价格很高 12. 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办法是(C)。 A、征税 B、财政补贴 C、交易 D、排污收费 13. 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14. 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B)。 A、马斯格雷夫 B、布坎南 C、德斯坦 D、维克塞尔 15.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

(完整word)201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湖南等省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 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第一章绪论 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 (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 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 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 (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7、帕累托改善(改进):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另一部分人处境变坏的资源配置。 8、帕累托最优(有效):在社会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当不能进一步变化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而同时也不会使其中任何一人处境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 9、混合经济:是指一种以社会目标、政府政策、政府调节补足个人目标、个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个人,政府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与互补合作实现公平、效率和经济稳定最大化的过程。 10、混合经济的特点: (1)目标满足上:个人生活的和社会公共需求。 (2)决策机制上:个人决策和公共选择。 (3)处理方式上:市场机制形式+政治制度形式。 (4)职能分工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分工合作。

电大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排序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A 按照预算作用的时间,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度预算。(√)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B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基层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基础。(√) C 偿债率是从还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检验。(√) 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不动产课征的税种。(×)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 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负外部效,应常用的手段.(√ )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 D 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短期公债通常是指偿还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 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支出相对量 2、购买性支出 3、转移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趋势 A、不变 B、增长 C、减少 D、无法考察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随之递增 B、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 C、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业化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 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 A、公路 B、国防 C、政治 D、资本性投资 4、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 A、等于一般贴现率 B、小于一般贴现率 C、大于一般贴现率 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

A、政治性因素 B、经济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国际性因素 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 A、基本建设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 D、农业支出 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 A、经济活动的地位不同 B、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 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准不相同 D、支出的目的不同 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 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 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D、机会成本 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B、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 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D、采购范围的广泛性 6、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竞争性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盈利性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 2、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与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

2014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 语文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和陕西。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

政府经济学考点

政府经济学考点: 一、市场失灵的类型: 1、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1)每个人都拥有完全的经济信息。(2)存在着一个充分竞 争的市场。(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4)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不产生外部效应。 (5)交易成本很小。(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2、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市场条件下达不到完全自由竞争的程度,因而市场 机制由于其内部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发挥调节作用。 3、非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由于市场自身的不完善造成的市场条件对理想状 态严重偏离。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1、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失灵;(1)在交易中双方对于商品质量,性能等信息了解程度不 同而导致的失灵。(2)破坏市场机制运行的优胜劣汰的作用。(3)出现优汰劣胜的 资源配置。(4)出现违背道德规范的道德风险。 2、公共物品引起的失灵;公共物品不能向私人物品那样在市场上被自发而有效地生产 出来,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效应。 3、外部效应引起的失灵; 4、垄断引起的失灵; 5、分配不公引起的失灵;单纯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社会公正。 6、宏观经济失衡引起的失灵;主要表现在市场总供求的失衡,它以超额供给或需求为 特征。 三、政府失灵的表现: 1、公共政策失灵,主要有决策失灵和执行失灵。 2、公共物品供应的低效率 3、政府寻租问题,无意创租,有意创租,被动创租 4、行政扩张 四、政府失灵的原因: 1、有限信息 2、有限的控制能力 3、代理问题 4、政府决策程序的有限性 5、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6、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 7、政府腐败 五、政府失灵的矫正 1、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2、必须在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做出恰当选择 3、必须合理界定政府作用的有效性边界 4、必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5、必须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 6、必须以法律制度规范政府的行为 7、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政府体制 六、政府解决负的外部效应的政策 1、发现负的外部效应 2、直接的行政管制,经济处罚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2014全国新课标1数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1 理科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2 {|230}A x x x =--… ,{|22}B x x =-<…,则A B ?=( ). A .[]2,1-- B .[)1,2- C .[]1,1- D .[)1,2 2.3 2 (1)(1) i i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g x f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4.已知F 是双曲线C :2 2 3(0)x my m m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A .3 B .3 C .3m D .3m 5.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 ). A .18 B .38 C .58 D .78 6如图,圆O 的半径为1,A 是圆上的定点,P 是圆上的动点,角x 的始边为射 线OA ,终边为射线O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垂足为M ,将点M 到直线OP 的距离表示为x 的函数()f x ,则()y f x =在[]0,π上的图像大致为( ).

7.执行下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 ). A . 203 B . 72 C . 165 D .158 8.设(0, )2π α∈,(0,)2 π β∈,且1sin tan cos βαβ+= ,则( ). A .32 π αβ-= B . 32 π αβ+= C .22 π αβ-= D .22 π αβ+= 9.不等式组1 24x y x y +≥??-≤? 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22x y D x y ?∈+≥-, 2p :(,),22x y D x y ?∈+≥, 3P :(,),23x y D x y ?∈+≤, 4p :(,),21x y D x y ?∈+≤-. 其中真命题是( ). A .2p ,3P B .1p ,2p C .1p ,4p D .1p ,3P 10.已知抛物线C :2 8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焦点,若4FP FQ =,则||QF =( ). A . 72 B . 3 C .5 2 D .2 11.已知函数3 2 ()31f x ax x =-+,若()f x 存在唯一的零点0x ,且00x >,则a 的取值范

2019年电大政府经济学考试必考重点【最新已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 3、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4、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 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 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 5、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6、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社会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时提供物质保证的制度,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7、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基本生活的通 过国家立法建立的保障制度。 8、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当年或近期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 9、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10、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11、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从动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用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 12、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首先表现为政府拥有课税权。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收取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的, 体现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对 国民收入的特殊分配。 13、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 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 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 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 决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政府收入的效 应,就是我们所讲的政府收入的调节作 用。由于政府的收入对经济会产生这样 的效应,因此,政 府完全可以利用收入这一手段,来实现 自己宏观调控经济的目标。政府的收入 对纳税人经济的影响行为会产生两个方 面的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4、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 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 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 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 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 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15、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 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 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 作规程。主要包括税收法律、条例、实 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16、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 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 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 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17、税收归宿:也称为税负归宿,它是 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18、税收三性: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 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 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 性,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税收三性”。 这三个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 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19、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 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这个税种征税 的基本范围和界限。凡是列入征税对象 的,均属于该税的征收范围。国家通过 法律确定的征税对象,是不同税种相互 区别的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基本因 素之一。 20、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 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是纳税的主体。 21、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 单位和征收标准。 22、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 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 从全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减除的部分。 23、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 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 总称。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 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24. 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 征的税种。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 特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 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25. 行为税:是以特定行为做为课税对象 的税种。行为税具有课税对象单 一、税源分散、税种灵活的特点。政府 开征特定行为税的功能,主要是对纳税 人的特定行为进行调节,达到国家一定 的政治、经济、社会目的,一般带有“寓 禁于征”的性质。其主要目的往往不是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26. 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 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 占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从事 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耕地占用 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 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耕地占 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27.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 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 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 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 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 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土 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28.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 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 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房产税的 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房产税采用 比例税率。房产税计税依据有两种。与 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 即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29.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 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 人征收的一种税。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 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印花税的纳 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 立、使用、领受上述应税凭证并应依法 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印花税的 税率根据应税凭证的性质,分别规定了 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 30. 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 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从量定额征收 的一种税。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 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 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 车船。车船税的纳税人是对车船拥有所 有权或管理权的单位和个人。车船税对 应税车船实行有幅度的定额税率。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增长)趋势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 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政府为应对急剧 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 税种) 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用公共定价法的 是(公路) 4、在使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评价 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 是(小于一般贴现率) 5、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 不包括(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6、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 (调节社会分配状况) 7、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 出相同点在于(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8、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 在(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 9、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部 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 10、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特 征的是(社会保障是一种精神保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