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学思想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地理学思想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地理学思想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地理学思想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地理学思想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古代地理学思想

一、特点:

1.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

2.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

3.本国封闭条件下发展,内容多元化。

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古代早期:

(一)古希腊、古罗马

1、荷马(公元前9-8世纪):古希腊地理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最古老的地理

记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2、泰勒斯(公元前7-6世纪):第一个在地球表面从事事物的测量和定位的古希腊学者,

提出六项几何定理,他认为在学术成就上,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不比特定问题的合理概括更为

重要,天文学,矿石磁性。

3、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7-6世纪):引进巴比伦仪器——日晷仪,第一个用比例尺来画

地图,对地球和太阳的认识。

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是地理学中数学传统的始祖。

4、赫卡泰(公元前5世纪):对地理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地球的描述》,是地理学文学传统的创始人。

5、希罗多德(公元前484-425年):历史地理学家,以多年旅途中的亲身观察为根据,是

研究区域界线最早的人之一,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过程进行了地理逻辑的推理,指出风总是从比较冷的地方吹向较热的地方。

6、德谟克里特(公元前460-370年):观察和推测了宇宙的无穷性;重视生物对气候条件

依存性的了解;注意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他对后来的地理学者具有引路的作用,是地理学的奠基人。

7、柏拉图(公元前428-348年):用演绎法来进行推理,观察了阿蒂卡地区,认为一切可

以观察到的事物都是从完美的客体退化下来的,或处于退化的过程之中,讲述阿特兰蒂斯城,推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位于宇宙中心。

8、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柏拉图的学生,归纳证明的哲学家(由特殊到一般),制定了科学解释,即回答“这个事情为什么这样的”的四项基本原则:描述事物的性质,道

出其重要特征;详细说明事物的种类及其组成的本质;说明什么东西是造成那个事物变成这

样的原因;说明事物所达到的目的。

9、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3年):武力探险,扩大了古希腊的地理眼界,把古希腊

的地理知识传播到东方,描述所到过的地区,测定纬度,测量距离。

10、毕西亚斯(公元前?-285年):西欧、北欧旅行,环航大不列颠岛,并观察岛上农业

性质从南到北的改变,讲述碎冰的海,第一个讲到海潮的希腊人,探险进入北极圈。

11、埃拉托色尼(公元前3-2世纪):地理学之父。第一个创造了“地理学”名词,把地

球作为人的家乡来研究;第一个测定了地球周长为25000英里;写了一本描写可居住的地球

的书,把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三个主要地区,提出了五大居住带(热带、两个温带、两个寒带);绘制了一张纵横共7条经纬线的世界地图;创立了普通地理学的完整体系。

12、希帕库斯(公元前2世纪):规定了纬线和经线的网格;从理论上说明了如何去确定地

球表面上各个点的正确位置;指出可以跟据各地日月食的地方时差异来测得经度;发明极射投影和正射投影来解决如何把地球的曲面放在平面上的问题。

13、波西多尼斯(公元前1世纪):重新计算了地球的圆周长度为18000英里;不同意热带赤道部分太热而不能住人的说法,主张温度最高而最干燥的沙漠是在靠近热带的温带地方,

而靠近赤道地方的温度却温和得多。

14、斯特拉波(公元前64-公元25年):罗马帝国初期。编绘了不朽的地理著作——《地理》,并几乎完整的保存下来;建立了区域描述方法(地方志或方志学);赞成并划定了居住适应带的南北界线;反对热带温度最高的说法,接受了波西多尼斯关于地球圆周长度的计算

数字;对尼罗河地貌的形成做出了正确的解释。

15、托勒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的后期。绘制了世界地图(采用了经纬网,把圆周分

为360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完成了《大综合论》;完成了《地理指南》一书,发明

了两种新的投影方法(圆锥体投影法和球面投影法);指出地理学(测量学、定名学)和地

志学的区别。

(二)中国先秦的地理学

1、《山海经》——我国最早地理典籍(《山经》)

2、《禹贡》——我国最早有地理学术价值的典籍(经济地理价值):“九州”的划分、土壤的

研究、区域特性、水运系统、水系、山系、地表距离(《五服》)等。——中国乃至世界是第一部独立的综合地理学作品。平原、丘陵、山地等土地与植被的关系;平原地区土类划分及

其适应作物;山地林木垂直带谱的分布等。

古代中期

(一)伊斯兰世界的地理学

1、气候学:世界气候区(气候的纬度变化、东西的不同);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10

世纪末,马克迪西(al-Ma qdisi )提出世界14个气候区;

2、地形学:褶皱抬升山岳,侵蚀切割地形——阿维森纳(Avicenna,公元98-1037);

3、季风现象——10世纪前半叶,巴格达人马苏迪(al-Masudi)描述季风现象;

ibn-Haukal),4、伊斯兰世界人口、城市和商业中心分布;热带有人居住——伊本?胡卡勒(

商人、旅行家

5、东非、印度、马来群岛、叙利亚、阿拉伯地区及小亚细亚、黑海、里海地区的精练描述

——伊本?巴图塔(ibn-Batuta,公元1304—1378)

6、制造了银质天球仪、世界地图;如《世界气候图集》——921年,巴尔基(al-Balkhi)收集

旅游者资料编成;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地理学

1、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0—前88年)《史记》中《货殖列传》:中国自然条件和资源

状况;

2、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国学者采用地理作为学科名词之开端(全国和

地方的行政疆域、历史沿革、自然条件、资源、人口、物产、民俗、主要道路和市

镇等):“地志楷模”(评价)

3、晋朝裴秀(223—271)《禹贡地域图》——中国、世界的第一部地图集;

4、唐代贾耽,公元801年《海内华夷图》;12世纪《华夷图》、《禹迹图》;

5、张衡: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

6、郦道元《水经注》:全国河川水道、水系流域;沈括《梦溪笔谈》:河流侵蚀、搬运、

堆积作用;华北平原形成原因;

古代后期——新地理学孕育时期

1、1492年哥伦布(Columbus)所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了今古巴、海地等处,所谓发现

“新大陆”;

2、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为探寻新航路的一

次重要突破。

3、1498年达·加马(da-Gama,Vasco)所率船队绕好望角后,越过印度洋,到达今印度半

岛南端的科泽科德(Kozhikode),所谓发现“新航路”;

4、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 or Fernao de Magalhaes)——“航行世界一周”;

1519年:南美洲——麦哲伦海峡

1520年:进入太平洋(菲律宾);

1522年:(肯诺)经“好望角”返回“西班牙”。

近代地理学思想

一、特点:

1、以对地球表面各种现象及其关系的解释性描述为主;

2、其逻辑推理和概念体系渐趋完善;

3、学科日益分化,学派林立,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

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一)德国近代地理学

1、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早年就读于哥丁根大学、弗赖堡矿业学院,

曾任宫廷大臣等要职。一生考察了欧洲、北美、中南美、西伯利亚等地,著有《宇宙》、《植物地理论文集》、《西班牙王国政治论集》、《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等著作。

2、李特尔(Carl Ritter,1779~1859),毕业于哈雷大学,曾对德国、瑞士、意大利进行了大

量科学考察。1820年任柏林大学地理系主任,创办了柏林地理学会,撰写了《欧洲地理》、《地学通论》等著作。

3、地貌、地质、自然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F. V. Richthofen)

4、提出第四纪冰期理论的阿·彭克( A. Penck)

5、气候学家柯本(W. P. Koppen);

6、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

7、区域地理学家赫特纳( A. Hettnner)

8、景观生态学家特罗尔等。

(二)英国近代地理学

1、麦金德(Mackinder)——英国地理学最著名的是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

麦金德是政治地理学家、历史地理学家,牛津大学第一任地理学教授、地理系系主任,是英国地理学的代表人物。著有《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历史地理枢纽》和《民主理想与现实》等名著。

2、英国地理学界还有商业地理学的创始人奇泽姆(G. G. Chisholm),自然区划学家赫伯森(A. J. Hebentson)。

3、斯坦普(Stamp)——英国地理学除了政治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方面在世界很有影响外,

也非常注重地理学的实际应用在区域研究方面也获得丰硕成果,最著名的是斯坦普领导的英

国土地利用调查,为战时的粮食增长和以后的国土规划、城市规划作出了贡献

(三)法国近代地理学

1、白兰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法国地理学在欧美地理学中独树一帜。保尔·维达

尔·德·拉·白兰士是法国的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2、白吕纳(Brunhes)——在他之后,法国还有人文地理学家让·白吕纳和自然地理学家

德·马东男(Do Wartonne)等。

(四)美国近代地理学

1、戴维斯(W.M.Davis)是美国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立的“侵蚀循环学说”,一直是

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影响长达数十年。

2、哈特向(Hartshorne)——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地理学家之一,著作《地理学性质》、

《地理学性质的透视》被誉为里程碑式的著作,在西欧和美国被视为地理学权威论述。

3、巴罗斯(Barrows)——人类生态学派代表人物;

4、鲍曼(Bowman)——应用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的代表人物;

5、索尔(Sauer)——人文地理学中景观学派代表等。

(五)俄罗斯及苏联近代地理学

1、俄罗斯地理学家首推道库恰也夫(докуцаев),是自然地理学家、土壤学家,

曾任彼得堡大学地理教授。他最早提出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功史自然体,创立了成土因素说,建立了土壤地带学说,是土壤地

理学的奠基人。

2、巴朗斯基(Ъаранский)是苏联另一个最有影响的地理学家,是苏联经济地理

学区域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结合,重视自然条件的研究,

倡导“地域生产综合体”研究。

3、在自然地理方面,苏联地理学家也有很多贡献,如苏卡切夫( B.H.сукачёв)的

“生物地理群落”概念

4、伊萨饮科( A.г.Исачанко)的“自然综合体思想”

5、贝尔格( A.C.Ьерг)的景观学说

6、格拉西莫夫(Гераснмов)的“建设地理学”思想

7、维尔纳茨基的“智慧圈”概念等,在世界地理学中都曾产生重要影响。

(六)中国近代地理学

1、张相文——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1897年在南洋公学留学生班讲授地理课,此后在

天津女子高等学校、北京大学从事地理教育。1901年编著、出版了我国最早的地理教材《初等地理教科书》、《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1908年编著中国第一部自然地理著作《地文学》,1909年在天津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1910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期刊《地学杂志》。

2、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者竺可桢创建了东南大学地学系(现南京大学)、国家气象研究

所,主持浙江大学教育工作。编著中国第一部高等学校地理教材《地理学通论》。

3、竺可桢专注于气候学研究,特别是台风、季风的研究,著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中

国气候区域论》、《东南秀风与中国雨量》等。

4、除竺可桢以外,我国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还有自然地理学家翁文灏、黄秉维、任美锷、

林超,地图学家曾世英,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区域自然地理学家李春芬,地理学史家

王庸,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等。

现代地理学思想

一、特点:

1、地理学内部的分化日益加剧和深化,新兴分支学科层出不穷,学科研究综合趋势、联合

趋势日益明显,即存在“分化与联合”并存现象。

2、地理学研究的定量化趋势明显,数学方法广泛应用。

3、加强地理学的应用方向,生态业、人文化社会化等研究内容增多。

4、地理学已从传统的“空间分布”研究趋势逐渐转向“地域系统”的研究过渡。

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一)战后初期对区域方向的挑战;

区域派占压倒优势地位:(赫特纳、哈特向)

美国学者对区域派的批评和对哈氏的否定——现代地理学出现的前奏。

1945年,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阿克曼(Edware A.Ackerman)指出职业地理学者的两点不足:外语能力低下、专业脆弱;主张——培养更多的系统(部门)地理学者。

1953年,战时流亡到美国的德国学者谢佛尔( F.K.Schaefer)反对单调文字表述和区域框框;主张建立地表一定外貌的空间分布法则。认为空间分布的法则来自物理学和经济学,形成当时自然地理中的“物理过程派”和经济地理中的“生产分布或配置派”。

(二)数量运动

在阿克曼提倡部门研究、谢佛尔(或舍佛尔)强调建立法则的影响下,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美国、欧洲出现了地理学的定量化的高潮;1963年,鲍顿(I.Bruton) 把这一过程命名为“数量革命”。60年代中期以后,各国地理学界多将这一过程称之为“数量

运动”。

(三)美国地理学定量倾向萌芽:

①经济派:麦克卡尔蒂(H.McCarty)——1953年,经济区位现象间的相互内在联络

及其组合类型;

②统计派:维佛尔(J.Weaver)——1943年,《论美国大麦生产同气候的关系》论文,

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去鉴定气候参数对大麦产量的影响;

——1961年,东坎(O.D.Duncan)、仇佐里(R.P.Cuzzori)合作完成《统计地理学》;

③社会物理学派:司徒瓦特(J.Q.Stewart)——1950年,运用物理学的引力随距离衰减的

定律研究人口的分布。

3、谢费尔(Schaefer.F.K)是二战中从纳粹德国流亡到美国的艾奥瓦州立大学地理系的教

员,于1953年发表了在现代地理学史上有划时代重要意义的学术论文《地理学的例外

主义——方法论的检讨》。

4、戛里逊是第一个把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在定量基础上的提倡者和实践者;

5、②理论革命、计量革命的形成与发展

谢费尔之后,到20世纪6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引起了普遍的响应,先是在美国,而后在欧洲、日本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掀起了对“例外主义”的批判,从而导致了计量

革命和空间革命。

这其中以三个主要学派为代表,即美国W·L·加里森(Garrison)和E·L·厄尔曼为首的华盛顿学派,英国R·J·乔莱(R.J.Chorley)和P.哈格特为首的剑桥学派,瑞典T·哈格斯特朗为首的隆德学派。

(四)行为革命

①行为革命的产生

1、地理学关于行为的研究早已有之,1925年美国的索尔就注意到经过训练的人可以影响环境。

2、20世纪30年代末英国的邓尼森提出工业布局中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作用的问题。

3、1941年索尔提出行为地理与知觉地理相关的问题。

4、1947年赖特提出研究个人的知觉与行为和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5、1952年,柯克提出了第一个行为模式,将心理学理论引入地理学领域。

6、行为革命的源头出自美国,以后蔓延至欧洲各国,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尔逊(G.Olsso)、哈维(D.W.Harvey)、活尔帕特(J.Wolpert)和瑞典的哈格斯特朗(T.Hagerstand)以及美籍华裔学者段义孚等。

②地理学中的行为研究

1、其中最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有高里斯的“锚点理论”、普蕾德的“行为矩阵”、哈格斯特朗

的“时间地理学”等。

2、经验主义的方法论体系,代表人物有沃尔帕特、哈格斯特朗等。

3、人文主义的方法论体系,注重个人行为研究,反对环境决定论,也反对阶级决定论,对

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统一性持批判态度,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图安(Tuan)、哈里斯(R.C.Harris)等。

7、现代地理学的统一地理学思潮是由苏联地理学家阿努钦(В.А.Анучин)1960年发起的,其主要观点体现在他的专著《地理学的理论问题》一书中。

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一、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了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我国城市地理研究集中在城市一区域、城市规划、城市化、城镇体系、城市发展方针、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7个方面。 1.城市—区域研究 城市与区域是相互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动态统一关系,具有多层次、开放型的特点。按照这一理论,城市总体规划必须以区域发展为基础来确定城市发展性质、发展规模以及城市空间布局,多层次的“城市—区域”体系是中国城市经济区的本质特征。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规划是区域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必须改变传统的“就城市论城市、就区域论区域”的做法,使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此,区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的分析工作作为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的基础得到广泛开展。目前,通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城市的区域围扩大,垂直联系加强,“城市—区域”观也赋予了新的容。 2.城市规划 90年代,大城市地域结构优化、中心城市的扩散机制及空间发展趋势等问题成为城市地理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加强了对大城市地域结构演变规律、扩散趋势、功能用地结构变迁等新趋势的探讨。近20年来,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城市体系理论研究、区域城市体系实证研究以及城镇体系规划实践。 3.城市化研究 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吴友仁就“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发表探讨性论文,由此揭开了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序幕。包括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乡村地区城市化研究和城市化特征研究 4.城镇体系研究 近20年来,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城市体系理论研究、区域城市体系实证研究以及城镇体系规划实践 (1)城镇体系理论研究:研究容广泛涉及到城镇体系的界定、理论框架的构建,各种不同层次(省域、市域、县域等)城镇体系的现状特征、划分标准、发展趋势等。 (2)区域城镇体系实证研究过去近20年中,中国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对不同等级行政区域、流域、经济区域的城镇体系研究。 (3)城镇体系规划实践,大学地理系宋家泰、顾朝林等汲取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城镇体系规划“三个结构一个网络”的理论,为城市规划部门广泛接受并应用。地理学者又开始尝试探讨新的城镇体系规划理论和方法,不再仅仅停留在对“三结构一网络”的一般分析,进一步加强对城镇体系动态演变、合理模式、结构调整和科学预测的研究。 5.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中国政府长期以来贯彻“以规模论发展”的城市发展方针。地理学家结合中国城市建设的总方针“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对个别城市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尤其将重点放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小城镇的研究上。 6.城市空间结构研究:90年代,大城市地域结构优化、中心城市的扩散机制及空间发展趋势等问题成为城市地理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加强了对大城市地域结构演变规律、扩散趋势、功能用地结构变迁等新趋势的探讨。近20年来,

西南大学《地理学思想史》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 参考答案: 2:[论述题] 参考答案: 3:[论述题] 参考答案: 4:[论述题] 参考答案: 1:[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7:[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误 8:[判断题]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1:[单选题] A:地球的描述 B:圣经 C:荷马史诗 D:创世纪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哪副图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地图投影方法在实测基础上绘制的地图?A:皇舆全览图 B:兆域图 C:龙马负图

D:史皇作图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 A:地心说 B:地圆说C:地平说D:天圆地方说 参考答案:A 4:[多选题] A:山海经 B:徐霞客游记C:梦溪笔谈D:禹贡 参考答案:AD 5:[多选题] A:区域性 B:空间性C:景观性D:综合性 参考答案:AD 6:[多选题] A:古希腊 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中国 参考答案:AD

7:[单选题] A:张相文 B:段义孚 C:竺可桢 D:翁文灏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哪部著作是我国北魏时对陆地水文知识的一次大综合,被后世学者赞为"其注水经,绝妙古今”。 A:水经注 B:徐霞客游记 C:梦溪笔谈 D:史记 参考答案:A 9:[单选题]哪个是关于地理科学的科学性质的正确描述? A:横断科学 B:空间科学 C:大科学性质 D:自然科学 参考答案:C 10:[单选题] A:皇舆全览图 B:兆域图 C:龙马负图 D:史皇作图 参考答案:B 1:[多选题] A:计量革命

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

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城市进行地理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而城市地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其研究开始较早,发展很快,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地理研究发展迅速,内容和影响都超过了聚落地理学,于是从聚落地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而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虽然发端较早,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新中国重新起步已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地理学界增强了与外国的学术交流和对话,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但在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水平及程度上与西方地理学界还有一定的差距。 城市地理学的核心是从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两种地域系统,考察城市的空间组织。随着世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并出现了郊区化的现象,城市的数目和人口比重不断增大,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城市机体也越来越复杂,这使得对城市再开发和人口再分布的决策变的更加困难。而城市地理学从空间方面探索城市发展的规律,对城市建设的决策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非常必要。因为城市地理研究成果是城市规划的必要基础,城市规划中有关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用地规模组织以及卫星城镇的建设等问题的论证需要采用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再加上中国城市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问题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对城市地理学的思想、理论与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也是应对急剧变化的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理学思想、理论、方法也在不断演进和翻新,再加上城市问题涉及诸多学科,城市地理学虽然有传统的、相对不变的主题,但研究视角和焦点不断变化和调整,使思想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成为当代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突出特征。思想与方法的继承和创新,不但是构建城市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基础,而且始终是推动学科快速发展的动力。思想与方法代表了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两个向度:理论和应用。没有方法的思想是纯粹的哲学思辨,没有思想的方法则只是旅行指南。城市地理学研究必须两者兼顾和并重。《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中的思想主要是指影响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一些重大哲学思潮和理论流派;方法既包括一般的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也包括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虽然对死刑与方法的概念进行了区分,但思想与方法、西方思想与中国问题是紧密结合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人文和经济地理学经过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整个学术界开始关心社会及政治问题,在地理学界出现了人文化和社会化两大趋势,地理学开始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结合,研究内容上也从传统的区域研究和空间分析转向解决现实性社会问题。计量革命后兴起了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学派,异议地理、社会正义及道德地理学也成为一种地理现象,从而形成了新区域主义、新文化转向、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形成了多元主义的时代。伴随着城市地理学思潮的不断演进,城市地理学中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不断革新而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在研究中以定量的精确判断补充定性文字描述的不足,以抽象的、反映本质的数学模型去刻画具体的、庞杂的各种地理现象,以对过程的模拟和预测来代替对现状的分析和说明,以合理的趋势推导和反馈机制分析代替简单的因果分析;从崇尚定量走向质性方法的多元化探索;将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结合,对事物的量和质进行研究;信息革命使空间分析方法不断发展,区域综合研究得到强化。 中国城市地理学作为世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与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近现代西方城市地理学思潮与方法的影响,并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地位的提升,城市社会的巨大变革,世界众多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城市地理,为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

地理学思想史-克拉瓦尔

地理学思想史 第一章绪论 1.何谓“历史的演化观点”和“时期独特说”?请问就现代史学方法如何整合这两个观点? 2.为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对科学史发展观的看法,由直线型的进步论转为引介科学家们对基本假设变迁的研究? 3.试说明费耶罗班的“思想动态性”。 4.科学知识的定义逐渐发展为民族科学知识的原因何在? 5.一本书作者来看,西方地理学的发展有哪几项主要地理概念? 第二章古希腊时期的地理学 1.人称历史学之父,也是传统地图学与区域描述的创始人希罗多德,在公元前5世纪如何利用阿那克西曼的发展的伊奥尼亚地图作研究? 2.公元前5世纪的巴门尼德对地球新观念的贡献是什么? 3.试述埃拉托色尼与托勒密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4.试述罗马时代最好的区域地理学者斯特拉波对地理学的贡献。 5.试述人称“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6.为什么在西罗马帝国结束之前,最好的古希腊地理学者已被社会忘记? 第三章中世纪与现代初期的地理学 1.葡萄牙、西班牙航海探险与蒙古人远征西亚至欧陆两事件与地图学发展的关系如何? 2.托勒密理论再发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历程与其影响是什么?

3.基督教在13世纪开始,在传统认知及实践方式上有哪些改变? 4.试述改革后的基督教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5.试述阿拉伯地理学者们在地理实察及人文地理学上的贡献。 6.试述17世纪瓦伦纽斯的主要著作,以及牛顿如何彰显瓦伦纽斯对地理学的贡献。 第四章启蒙运动与地理学 1.试述科学在17世纪初期的发展、中期的进程与末期的结果。 2.说明18世纪地理学的发展过程。经理哪五个脉络? 3.说明欧洲现代国家与科层体制发展的关系? 4.17——18世纪耶稣会教士对中国地图绘制有何贡献? 5.17——18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家族结合三角测量与天文测量等技术,对法国及欧洲的制图有何贡献? 6.为什么17——18世纪地图学者与地理学者同义?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展出两类地图学者? 7.18世纪地图学者用三角测量技术可得相对点的位置,若要知绝对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8.18世纪时康德对解除地理学认同对危机有何贡献? 9.试述18世纪在创造论的学术环境下,地理学相关领域的发展。 10.试述18世纪地理学野外实察的需求及影响影响野外实察发展的学者? 11.18世纪的英、法两国是地图学发展最好的国家,但为何在19世纪期间德国在现代地理学发展中却取得领导地位?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地理学概述 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地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部分的内容: 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部分,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 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 厚度约20公里左右。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7%),地表淡水仅占0.6%。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行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部分。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对 流层的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往外的空间范围。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 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占78%,O2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以及微粒物质。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 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 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米范围以内。地球上有动物100多万种,植物有34万种,微生物4万种,植物占生物有机质量的90%。 5.人类圈人类圈又称为智慧圈、技术圈、文化圈等,指人类及人类所创造的人工物质环境。"智慧圈"的概念是前苏联 学者维尔纳茨基在1945年提出的。他认为:"智慧圈是地球新的地质现象,在这里首次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他能够而且应该以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比较是根本的改造" 。人类虽然也是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它具有新的,自己所独有的特性,因而,使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圈层与生物圈分开,但是却渗透于自然演化形成的生物圈,二者相互共存。它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 (二)各圈层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各圈层间不是绝对的、彼此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但除了固体岩石圈和大气圈以外,其他圈层也不都是处处连续的。因此对各个圈层的划分应从宏观上、整体上相对的去理解。 1.地球各个圈层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2.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与循环(1)物理循环:大气、海洋的环流及其相关联的热量输送、水分循环;地壳升降、平移运动及其带来的物质、能量循环等过程。(2)化学循环:岩石、矿物溶解成分以及其在土壤中的循环;大洋中的碳酸盐等的沉积过程;大气中氧气的生成与消耗过程。(3)生物循环: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与生命活动相联系的过程。(4)所有这些的循环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作用影响到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转化与循环。 (三)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与基本特征 1.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指各要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的分布与配置关系。 分层结构:各自然地理要素按照环境条件而发生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各自集中于地球表层的一定空间部位形成的空间结构。上下圈层结构、表面的垂直地带性。地域结构:地球表层的地域分异,及其形成的地域子系统的次一级地域单元之间通过地域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包括了自然地域系统、人类社会的政区系统。自然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特征;海陆梯度地带性特征;自然地理区划

2017年11月浙江地理学考选考试卷(重绘版)2

2017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跟踪产品流向④监测作物生长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云雾天数增多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降水天数减少 D.气温年较差增大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 3.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4.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5.“一带一路”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 ①引进大量民间资本②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 ③进口大量油气资源④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6、7题。 6.从兰州到重庆,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7.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邻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树 8.浙江某山区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模式,促进了农 业生产。下列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最明显的是 A.科学技术、市场需求 B.市场需求、自然条件 C.自然条件、国家政策 D.国家政策、科学技术 第6、7题图 1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篇一: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柴彦威著)笔记几点 前言:这本书,是一本很好地了解城市地理学思想史的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就是科学研究的武器。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研究城市地理问题的方法论。在我国,城市地 理学的研究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所以我们了解到的很多关于城市 地理学的思想史是舶来品。我所熟悉的时间地理学,后现代主义以 及芝加哥学派,人本主义的城市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我总感觉这样 的思想下提出来的城市模型在我们国家存在吗?理论和我的认识有 一定的出入(也可能是我知道的太少,观察的太少)。 本书,我主要从几个经典的学派整理出笔记,并对一些我感兴趣的 城市地理学方面很出色的大家做了简单的了解。读完此书,还是颇 有感触,“是人创造了城市,还是城市创造了人”,是本可以提高自 身地理素养的书。 关于学派的笔记 (一):经验主义及其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 就经验主义的方法论而言,经验主义方法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传 统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观察,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论,进而得出结论。二是强调归纳与综合。 经验主义来源于17世纪英国人洛克的系统性阐述。洛克主张,人的心志本是空白的表格,后来其经验足迹在上面。经验主义否定了人 拥有与生俱来的观点或不用借由经验就可以获得知识。经验主义者 观点,由感受得到的经验,必须经过适当的归纳或是演绎,才能铸 成知识。经验主义的两个学派,温和的经验主义与激进的经验主义,前者部分认为,意识的技能诸如记忆想象和语言的冠能是内在的能力,后者认为,意念的内容和整过过程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内部能力,而只能习得而来。 经验主义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一是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 模式归纳,例如,19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芝加哥学派以美国大城市为例,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做出大量描述性分析,将现实的城市 社会空间结构归纳为抽象的空间结构。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验 主义研究,其中约翰斯顿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验主义研究在城市 地理学中应用为典型案例。三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经验主义,雅

地理学思想史论文最终版

地理学思想史论文: 浅谈对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摘要: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什么?)一直是在地理学产生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困扰所有地理学家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深入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将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地理学。本文将由对不同时期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来谈到如何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不同时期、研究对象、认识 正文:华中师大刘盛佳认为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主要分为萌芽时期、初创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四个时期,美国学者普雷斯顿.詹姆斯则认为地理学发展包括古典时期、近代时期与现代时期三个主要时期。本文采用的是詹姆斯的分类方法。 一、古典时期(19世纪中期以前) 古典地理学的思想线索和所有其他学术领域的线索交织在一起的,这一时期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是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初,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发现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从而形成了早期的地理学思想。如从地球形状扁平到圆后来又到球,从柏拉图的直觉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注重观察事实,到埃拉托色尼提出地理学并计算出地球圆周长度。到了中世纪,虽然不同宗教对地理学产生了影响,但总体来说,人们开始交流,出现了马可波罗、伊本巴图塔、玄奘等旅行家,航海和制图等技术也有了显著改进。而后,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旅行获得了空前的大量新资料及制图成就,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总而言之,这一时期以地理学知识的描述性记载为主。 二、近代时期(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近代时期也称新地理学时期,是从1874年开始在德国大学里建立地理教席算起的。自此德国地理学就传播到了法、英、俄、美等国。洪堡和李特尔被认为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和科学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是从古典地理学到新地理学之间继往开来地人物。洪堡遍历美洲、西欧、北亚,根据大量观察,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了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李特尔则探究了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始祖。 三、现代时期(二战以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第一、某种地理思想产生的地理环境背景 在不同地域居住的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他们的周围世界会有不同 的看法。例如,“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商朝,它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国之中,因此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同时它 又是政治、经济的中心。这些看法通过总结上升为理论,就会出现不同的学说和学 派。古代中国和西方地理学的分立,便打上了环境的深刻烙印。近代各国地理学 方向的差异,也同地理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 但地理学本身是以它为直接对象的。因此,研究地理学的思想,如不考虑一种学 说、理论和方法出现的环境背景,将不会得出具体而生动的结论。 第二、某种地理思想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均 有与之适应的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文化、教育和科学。从地区上看,社会经济造成 了科学中心的变动。从古至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大转移,其路线和高 潮期依次为: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古希腊和古中国(16世纪以前)~意大利一英国一法国)一德国一姜 国(1920至今)。地理学也不例外。地理学中的自然现象的研究,是人类对客观自

2017地理学考试卷湖南

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地理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G20杭州峰会成为世界关注焦点。贝贝想在地图上查找各成员国的位置,最好查阅 A.世界气候图 B.世界城市图 C.世界地形图 D.世界政区图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代华北地区人们将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迹划分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活动安排。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示意图,回答2~3题。 2.“二十四节气”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3.根据材料,二十四节气对指导我国农事活动安排最适宜的地区 A.松花江流域 B.辽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4.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极地地区的酷寒、干燥、烈风 D.亚马孙河流的热带雨林 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 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 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6.甲处人口稠密,其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 A.冬冷夏热 B.冬雨夏干 C.终年高温多雨 D.终年温和多雨 7.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型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主要功能是 A.防御风沙 B.防御台风 C.防御风雪 D.防御地震 8.共享单车成为城市公共出行新时尚,对城市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居民出行 B.消除雾霾现象 C.减轻酸雨危害 D.减少噪声污染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轮廓图,回答9~10题。 9.四个国家中,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有关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B.乙、丙两国有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C.丙国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及商品化程度高 D.丁国人口集中分布与北部地区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 英文名称:Urban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32(全部为理论课) 学分:2.0 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等 二、课程简介 城市地理学是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但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课程。 City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the major of City Planning. This curriculum is the science to study the principles of city development, city grouping and displaying, and the change rules of city space structure. City geography is a practical and fundamental science. It has the feature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asic theory of city geography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city planning, territory management and district planning; it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directly. So this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 to study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o carry out planning practic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及方法论变革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在系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

22.城市化特点、动力机制、对地理环境影响; 3.区域产业活动23.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及其区位分析; 24.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主要工业地域的区位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转移、集聚的影响; 25.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4.人类与地理环境 的协调发展 26.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解决途径; ■必修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7.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与周边大洲的分界线、周边海域名称、主要地形名称、地形特征、气候名称、气候特征和成因、重要水系名称及其相互关系; 28.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特点、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9.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地形、气候、水系等); 30.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名称及其特点; 3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四大经济地区的发展差异、南方和北方的地区差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案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32.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33.主要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湿地破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能源和矿产合理开发); 3.3 S技术34.3S技术的判断与应用、图层叠加技术的分析(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分析)。 章节知识点 ■必修1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认识主要的天体、天体系统的分级;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3.主要太阳活动类型、影响及所在太阳大气层的位置; 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1)天体:是宇宙间星云、恒星(本身会发光)、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的通称。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

城市地理学课件

城市地理学课件 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掌握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城 市职能分类。 ◎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 地理论。◎学会运用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在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类型、城市化过程曲线、中国城市化特征及对策。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国城市规模政策。◎中心地理论、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定。 3、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 平时考核方式:考勤、课堂提问及课外作业。(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 ◎期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外阅读 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中国城市化特征、水平和动力机制、城 市 化过程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发展方针(城镇体系)、衡量指标等内容各类空间研究——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城市边缘区 等的发展特征、变化机制、影响因素、结构重组等内容城镇体系——城市群体研究、都市圈(带) 相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地理科学进展、世界地理研究、城市问题、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理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学刊、经济研究、城市改革与发展、城市发展研究等。 第一章绪论

重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难点:掌握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特点和研究趋势。 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1.地理学 地理学从来不是一门单一的科学,这一特点是由于地理学位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连接点上。 早期——描述性 近代——空间科学,空间分布论为核心 20世纪下半叶——多学科综合近代地理学 洪堡《宇宙》、李特尔《地学通论》——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 赫特纳——首创地理学的区域和景观学派; 哈向特、詹姆斯、迪金森等继承赫特纳的学说,形成统一地理学。 学科综合发展成为人类科学的发展主流,“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从人地关系的大视角去探寻问题根源。现代地理学发展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体系。西欧学者将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苏联学者长期将地理学区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一些欧美学者则将地理学区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大部分。这些传统的分类方法显然未能包容地理学的技术性分支——地图、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背景性分支如历史地理学、古地理学等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也难以确定,不利于构建清楚地理学整体发展的层次。 按照钱学森的理解,地理科学包括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具有三个层次,即基础理论层次、直接应用的技术性层次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技术理论层次。 2.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城市是一种相当特殊的地理环境。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是一种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是人类受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最敏感的地方。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方。 城市又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巨系统。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西南●最新版】[0569]《地理学思想史》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569]《地理学思想史》 第一次 [论述题] 钱学森地理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国科学家钱学森1986年首先提出地理科学思想,以后不断丰富补充,地理科学思想是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家对现代地理学发展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其基本思想是: (1)认为地理学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边缘学科,而是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行的一个大的科学技术部门。地理学是一大科学体系;(2)地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 (3)具有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三个层次; (4)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 (5)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 (6)地理建设思想。 [论述题]现代地理学中理论革命计量革命的共同特征,并进行简单评价? 参考答案: 特征:⑴方法论上都抛弃了哈特向的例外主义思想体系,接受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统一方法论(追求法则规律的普遍性原则);⑵强调定量研究,强调数学方法的应用,大量使用数学统计、线性规划和空间数学模型;⑶认为地理科学是空间科学,重新重视地理学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的研究。 评价:20世纪60年代是理论革命和计量革命的黄金时代,但到了70年代,由于计量手段、空间研究过分绝对化、简单化、忽视地理学环境侧面的研究,真正有影响的业绩很少,引发了人们对学术价值的思考。之后,甚至出现反对计量革命,主张本格化的回潮现象和重视环境问题的倾向。尽管理论革命和计量革命在比较短的时间结束,但它对现代地理学的影响深远。它把地理学从"例外主义”的孤岛上解脱出来,强调科学方法论的普遍意义,强调定量研究,模型应用对现代地理学有重要意义。 [论述题]地理大发现的科学意义及其对地理学的影响? 参考答案: 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现了在当时看来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资源,刺激了产业革命的迅速到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地理大发现给地理科学带来了巨大变革,它的意义也超过地理科学,几乎对所有的自然科学和哲学都是巨大的推动力。它是人类最大规模的地理实践,推动了地理学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的变革。体现在如下方面:(1).地理大发现清理和验证了传统地理学理论,使得地理学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全球性的科学的理论思维。(2).迎来了比较研究、归纳法盛行的科学哲学时代。(3).产生了地理学―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例如行星风系理论、季风理论、均衡河谷学说、墨卡托投影、等高线制图等。

地理(学考选考标准word版)

地理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知识考核要求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二)学科能力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1)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分布以及重要地理数据。 (2)理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4)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 (5)了解并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在资源开发、经济和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 (1)阅读各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 (2)设计和绘制地理图表.进行各种地理计算。 (3)对地理思维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3.注重地理思维的能力 (1)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2)分析、解释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分析和评价各类地理资料,分析、评价和反思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品质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是从地理认知的视角来表述“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但其中也表明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在这些内容要点的落实过程中,还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从而积累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Ⅰ、Ⅱ、Ⅲ以及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Ⅵ《环境保护》等模块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巾学科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规定的要求。 考试内容及要求见下表。 地理I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2、城市内部空 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 3、城市问题:城市环境、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区的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 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2.什么是都市区: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 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 3.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又存在着 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4.城市与乡村的本质特异:1、在产业构成上,城镇是以从事非农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 民点。2、在规模上,城镇聚居有较多的人口总数。3、在景观上,城镇有较大的人口密度和景观密度。4、在物质构成上,城镇有给水系统、绿地系统、广场、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5、在职能上,城镇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经济政治的中心。6、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 5.城市发展的区域基础包括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两大类型。 6.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41页最后一段(至142页) 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输出活动即基本部分的发展,由于城市基本活动部分的发展,从输出产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导致基本部分的职工对本地消费和服务需求的扩大,也就导致了本地非基本部分就业岗位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基本活动收入的另一部分则用于本身的扩大再生产,继续为城市从外部获得的收入。基本和非基本活动每一次的增加都要引起当地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本地的需求和本地区的人口。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积聚的过程。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剩数效应”。 7.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是城市与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 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 8.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三种类型:1、中心地城镇。2交通贸易城镇。3、 专门化职能城镇。中心地城镇是为了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需要而产生的。随着商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物资集散和交换功能的扩大而不断产生和发展。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稳定和加强了小城镇在整个城镇体系中的地位。交通贸易城镇是为满足区域贸易和交通运转的需要而形成的,如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心。其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天赋的和人为的交通地理位置。古代的驿站是这类小城市的雏形。近代随着经济发展,以转运功能和区际贸易为基础,促进了这类城市的大量产生和不断发展。专门化职能城镇是为满足某种专门的需要,在积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其发展主要取决于经济腹地、后方输运系统及城市本身的建设条件。 9.简述郊区城市化的特点:,1,土地集约化:A农产品商品化(大田作业向城郊农业转 变)B劳动力商品化(农业人口转变为兼业人口)C土地商品化(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用地)2,产业结构高度化:遵循“配第- 克拉克”定律进行,郊区是受城市化影响最深的地域,城市经济的转换和向外扩散最先影响到郊区。从产业结构看,大城市郊区经济以工业为主,劳动力结构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工业采用“飞地”形式在郊区新建工业卫星城市或工业点,他们对郊区产业结构的转变也起了重要作用3,城市网络化:城市网络化是指由各种现代交通手段,通讯手段,管道和绿地等为载体,各种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亦称元素丰度。 2、岩浆岩:又可以被认为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人地壳、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3、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 动,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对于古今自然地理及其环境变化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4、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和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的矿物的过程。 5、变质作用——岩浆岩、沉积岩或者先成变质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 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并使之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这种变化和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8、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指岩石整体发生破裂,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化学性质不 变的过程。 7、地质大循环: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的物质,被 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诲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这是一个范围极广、时间很长的过程。 8、生物小循环: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出的可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 植物的活有机体,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之下,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矿质养料。 9、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 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兴作用而形成岩石。 10、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沿纬线方向分布,从而导致许多自然现象(气候、植被、 土壤、动植物等)沿纬线方向有规律的分布。 1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言 之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12、生物放大作用: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产生逐级富集的现象,即生物放大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岩石循环及过程。 答: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叫做岩石的循环或地质循环。 沉积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熔融再凝固就会变为火成岩;火成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 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就会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熔融再凝结也会变为火成岩,变质岩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也会转化为沉积岩。 2、简述河流的补给形式和特点。 答:(1)降水补给:全球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来源。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河流,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我国河流年径流补给约占70%。河流多在夏秋两季发洪水。 (2)融水补给:在我国东北和西北次类河流较多。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极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次类河流常因积雪融化而形成春汛。我国东北地区有的河流融水补给占全年水量的2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