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AE-NI模型试题

第三章 AE-NI模型试题

第三章 AE-NI模型试题
第三章 AE-NI模型试题

第三章:AE-NI 模型

一、判断

1、一个国家的法律框架不能影响到该国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 )F

2、均衡的消费量是由消费函数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垂线的交点所决定的,而不是由消费函数与?45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 )F

3、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居民户的消费支出一定也是零。( )F

4、如果平均消费倾向为0.75,那么平均储蓄倾向就一定是0.25。( )T

5、可支配收入的变动会引起消费函数的移动。( )F

6、如果其他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而一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不变,那么该国的净出口就会减少。( )F

7、净税收增加使得消费曲线向上平移。( )F

8、在任何情况下,个人储蓄的增加都会使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这就是节俭的悖论。( )F 9、当边际消费倾向为0.75时,自发消费支出的乘数为4。( )T 10、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净税收也在增加。( )T

11、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消费支出不仅与收入相关,还与财产相关。( )T

12、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在长期中影响消费支出的收入是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 )F

二、选择题

1、在两部门经济中,当( C )时,达到均衡。

A 、实际储蓄=实际投资;

B 、实际的消费+实际的投资=产出值;

C 、计划储蓄=计划投资;

D 、总支出=企业部门的收入。 2、凯恩斯模型中,45度线表明: 。( B )

A 、消费者增加时,GNP 的值增加;

B 、实际支出总是等于收入;

C 、当实际收入增加时,均衡水平的收入增加;

D 、以上都对。 3、家庭消费—收入图中的收入均衡点是: 。( C ) A 、储蓄等于消费; B 、消费等于投资; C 、收入等于消费; D 、储蓄等于投入。

4、如果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 、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 B 、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S ;

C 、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 增加;

D 、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 减少。

5、凯恩思?45线图中,消费函数与?45线相交点的产出水平表示:( D )。 A 、净投资大于零时的GDP 水平; B 、均衡的GDP 水平;

C 、消费和投资相等;

D 、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投资恰好等于零。 6、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时: 。( D )

A 、非愿意存货量为零;

B 、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

C 、GNP 不会发生改变;

D 、以上都对。

7、若消费函数0,>+=b a bY b C 、,那么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A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大于、小于或等于。

8、在两部门经济中,若现期GDP 水平为5000亿元,消费者希望从中支出3900亿元消费,计划投资支出总额为1200亿元,这些数据表明( B )。

A 、GDP 不在均衡水平,将下降;

B 、GDP 不在均衡水平,将上升;

C 、GDP 不在均衡水平;

D 、不确定。

9、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使得均衡GDP 增加( D )亿元。

A 、20;

B 、660;

C 、180;

D 、200。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MPC 与MPS 成正比;

B 、1=+AP

C MPC ;

C 、APS APC MPS MPC +=+;

D 、APS APC MPS MPC +>+ 11、下列哪种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D ) A 、自发性支出增加; B 、自发性税收下降; C 、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 D 、净税收增加。

12、如果消费函数为)(8.0100T Y C -+=,政府支出乘数是: 。( D ) A 、0.8; B 、1.25; C 、4; D 、5。

13、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那么消费函数将是: 。( E ) A 、一条不通过原点的直线; B 、一条相对于横轴向上凸的曲线; C 、相对于横轴向上凹的曲线; D 、一条通过原点与横轴成45度的直线; E 、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4、投资乘数等于: 。( A )

A 、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 、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 、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D 、)1(MPS -的倒数;

E 、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5、当政府税收或转移支付有一定变化时,消费将: 。( C ) A 、变化相等的数量; B 、保持稳定不变,如果可支配收入不变; C 、只要较少量的变化; D 、比税收或转移支付有更大程度的变化; E 、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6、如果其他情况不变,净税收增加会使( B )。

A 、总支出曲线上移n T b ;

B 、总支出曲线下移n T b ;

C 、漏出曲线(储蓄和税收曲线)下移n T b ;

D 、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说明:b 是边际消费倾向,Τn Δ是净税收增加量)

17、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必是( C )。

A 、1.6;

B 、2.5;

C 、5;

D 、4。

18、如果消费函数为:)(8.0100T Y C -+=,税收减少1美元,均衡水平的收入将: 。( D ) A 、减少5美元; B 、减少4美元; C 、增加5美元; D 、增加4美元。

19、如果消费函数为:)(8.0100T Y C -+=,税收和政府支出都增加100美元,均衡水平的收入将: 。( C )

A 、保持不变;

B 、增加200美元;

C 、增加100美元;

D 、减少200美元。

20、如果人们不是消费其所有收入,而是将未消费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证券,这在国民收入的生产中: 。( A )

A 、是储蓄而不是投资;

B 、是投资而不是储蓄;

C 、既非投资又非储蓄;

D 、是储蓄,但购买证券部分是投资。 2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 A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 、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 、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22、如果由于计划投资支出的减少而导致原来GDP 的均衡水平改变,可以预期( C )。 A 、GDP 将下降,但储蓄S 将不变; B 、GDP 将下降,但储蓄S 将上升; C 、GDP 和S 都将下降; D 、GDP 不变,但储蓄S 下降。 23、消费者增多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C )。

A 、GDP 将下降,但储蓄S 将不变;

B 、GDP 将下降,但储蓄S 将上升;

C 、GDP 和S 都将下降;

D 、GDP 不变,但储蓄S 下降。 24、GFP 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 水平的关系是( D )。 A 、两者完全等同;

B 、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DP 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是充分就业时的GDP 水平;

C 、GDP 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时的GDP 水平;

D 、GDP 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DP 水平。 25、GDP 高于均衡水平,意味着( A )。

A 、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S 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I ;

B 、计划的消费支出

C 的总额超过计划投资I 的总额; C 、GDP 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平衡点;

D 、计划投资I 的总额和计划消费C 的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 水平。 26、GDP 低于均衡水平,每当(D )。

A 、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S 大于注入流量的投资I ;

B 、计划的消费支出

C 的总额超过计划投资I 的总额;

C 、GDP 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平衡点;

D 、计划投资I 的总额和计划消费C 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 水平。 27、如果由于投资支出下列而导致GDP 下降,可预期( B )。

A 、消费C 和储蓄S 将上升;

B 、消费

C 和储蓄S 将下降; C 、消费C 将下降,但储蓄S 将上升;

D 、消费C 将上升,但储蓄S 将下降;

E 、既非消费C ,也非储蓄S 必然会改变。 28、如果GDP 是均衡水平,则要求( D )。

A 、收入总额必须正好等于消费者从收入中来的谋划的支出加上计划的储蓄;

B 、G 总额必须正好等于计划储蓄总额与计划投资总额之和;

C 、消费者支出总额必须正好等于收入的收支平衡水平;

D 、所得收入总额必须正好等于全体消费者从收入中来的计划支出加上计划投资总额。 29、若其他情况水平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 C )。

A 、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 、支出乘数变大,净税收入乘数变小;

C 、支出乘数和净税收入乘数都变小;

D 、支出乘数变小,而净税收入乘数变大。

30、在一个不存在政府和对外经济往来的经济中,若出期GDP 水平为5000亿元,消费者希望从中支出3900亿元于消费,计划投资支出总额为1200亿元,这些数字表明:( B )。 A 、GDP 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下降; B 、GDP 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上升; C 、GDP 处于均衡水平;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31、三部门经济中的平衡预算乘数是指( D )。 A 、政府预算平衡(即赤字为零)时的乘数;

B 、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支出或税收量变化量之比;

C 、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或税收变化量之比;

D 、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化量之比。 32、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B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变大、变小或不变均有可能,不能确定。 33、假定净出口函数是my x x -=,净出口余额为零,则增加投资支出将( B )。 A 、使净出口余额和收入增加; B 、收入增加,但使净出口余额变为负值; C 、收入增加,但对净出口余额没有影响; D 、收入不受影响,但净出口余额变为负值。 34、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投资、储蓄、政府购买和税收、出口和进口同时增加,则均衡收入( D )。 A 、不变; B 、趋于增加; C 、趋于减少; D 、变化趋势不能确定。 35、持久收入假说与: 。( D )

A 、杜森贝利有关;

B 、希克斯有关;

C 、莫迪格利安尼有关;

D 、弗里德曼有关;

E 、库兹涅茨有关。

36、相对收入假说主要来自于: 。( B )

A、米尔顿·弗里德曼;

B、詹姆斯·杜森贝利;

C、詹姆斯·托宾;

D、亚当·斯密;

E、约翰K 加尔布雷思。

37、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A )

A、在长期,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成比例;

B、暂时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

C、暂时消费是暂时收入的函数;

D、暂时消费增加时,储蓄也将增加;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38、根据杜森贝利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倾向在下述哪种情况下较高。。( E )

A、教育程度较低;

B、社会地位较低;

C、拥有较多流动资产;

D、对未来收入预期较低;

E、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较高。

39、在经济的基本竞争模型中,家庭在产品市场上,在劳动市场上,在资本市场

上。( C )

A、出售商品,出售劳动力,借入货币;

B、购买商品,购买劳动力,,贷出货币;

C、购买商品,出售劳动力,贷出货币;

D、出售商品,购买劳动力,,贷出货币;

E、购买商品,购买劳动力,借入货币。

40、消费与当前可支配收入的简单线性关系通常称为消费函数。( D )

A、生命周期;

B、面向未来;

C、永久;

D、凯恩斯;

E、暂时性。

41、凯恩斯消费函数主要是将家庭消费与相联系。( A )

A、其当前收入;

B、利率;

C、其未来收入;

D、其永久性收入;

E、退休时的需要。

42、永久性收入是:( E )

A、不包括加班工资的收入;

B、有保证的收入;

C、购买基本品后的收入;

D、退休后的收入;

E、生命周期的平均收入。

三、分析讨论题

1、总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有什么不同?尹36

答:总支出曲线表示在第一收入水平上的总支出量AE,如图13.2(a)示,AE线与45°线的交叉

点表示总支出等于总收入。AE

0线表示其他情况不变时,价格水平为P

时的总支出曲线,有AE=C

+I+G+NX,AE

0线与45°线的交点决定收入水平为Y

;AE

1

线表示价格水平上升为P

1

时的总支

出曲线,AE

1线与45°线的交点决定的收入水平为Y

1

。总需求曲线表示与不同的价格水平所对应的

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3.2(b)示。由图13.2(a)可导出图13.2(b)。将不同的价格和相应的均衡产量或收入(也等于总支出)的组合点连接起来,就得到总需求曲线AD。价格水平越高,总需求量或者说均衡总支出量越小;反之亦然。也即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这是由于:(1)价格水平上升时,众就需要更多的货币从事交易活动。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增加,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润上升,这将使投资和收入水平下降。(2)价格水平上升,以货币表示的资产(如

现金、存款)的购买力下降。人们实际所有的财富减少了,消费和投资水平就会下降。(3)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名义收入水平增加,由于税率的累进性,从而使消费者税收负担增加,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和投资水平会因此下降。(4)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本国公民购买外国货增加,个国公民购买本国(指物价水平上升的国家)货减少,因而净出口减少。 AE

1

0 Y 1 Y 0 Y (a ) P

P 1 P 0

0 Y 1 Y 0 Y

2、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的假设条件是什么?

答: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的核心在于需求决定供给,支出决定收入。这种收入决定理论的假设是: (1)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资源数量不变、技术水平不变;(2)各种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即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3)价格水平不变或者说价格具有粘性,经济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需求的供给量。

3、论述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与经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答: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假设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逐渐递减。他认为经济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仍可以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的存在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有关。具体而论,当社会的实际收入下降,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量不会同比例减少,这样不会使得经济进一步衰退,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事实上起到了一种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使经济不会过度衰退,

同理也不会过度繁荣。

4、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答: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货币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抵,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5、有的学生问:“我难以理解宏观经济学。有时收入变化似乎消费变化,有时消费变化似乎引起收入变化,不知哪个对?”

答:两种说法都对。假定有消费函数D bY a C +=,在此,自发消费a 增加就会增加消费C 的增加,从而使总需求(总支出)增加,即式上bYd 增加,这就是引致消费。引致消费增加反过来又使收入进一步增加,因此,这两种说法都必须正确,说明消费支出和收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6、乘数原理的作用条件有哪些?

答:乘数作用,即在消费函数确定情况下,一定的投资增加可以导致国民收入以初始投资的数倍增加。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一是要有可以利用的劳动力用于增加生产;二是要有一定量的存货用于增加生产。换言之,必须是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情况下乘数作用才能体现。

7、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答: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以下区别: (1)影响方式和方向不同

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可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也就是税收乘数。但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与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乘数与税收乘数相同,符号相反。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2)影响大小不同 政府购买乘数11G K b =

-,税收乘数1T b

K b

=--,又由于01b <<,因此G T K K > 由于政府购买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因此政府购买对总支出的影响力度大于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

8、凯恩斯主义,经济是否会自动实现均衡?

答: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由于流动性陷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预期利润递减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总需求总是不可能使劳动力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资本主义经济通常是在远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的,同需求相比,经济的供给能力无限大。价格不会因生产规模的改变而变化。如果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存货就会增加,生产者就会相应减少生产,直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当没有政府干预时,经济将趋于S=1所决定的均衡水平,但此时的均衡并非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

9、简述下面基本概念:

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平衡预算乘数

答:(1)乘数:指均衡产出的变化量与导致均衡产出发生变化的自主支出的变化量之比。

(2)边际消费倾向:当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时,消费水平的相应增加量。

(3)边际储蓄倾向:当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时,储蓄水平的相应增加量。

(4)平衡预算乘数:所增加的政府开支等于所增加的税收时的财政支出乘数也叫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此时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扩张性的,财政支出乘数即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表明政府开支的增加将导致收入的等量增加。

10、何为消费的示范效应和消费的棘轮效应,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消费函数如何?

答:消费的示范效应是指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人们的显贵收入水平;消费的棘轮效应是指个人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不可逆转的性质,从而消费也就具有不可逆转,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消费函数为:Ct=a。Yt+a ,其中是消费者在团体的平均收入,Y。为高峰收入。

11、如果政府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等量增加政府税收,收入水平将发生什么变化?

解:如果政府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等量增加政府税收,即政府采取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所增加的政府开支等于所增加的税收,即△G=△T,这种财政政策的经济作用仍是扩张性的。从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出发,并考虑到在有税收的情况下,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为简单起见,令C=c(Y-T),我们有:

Y=E=C+I+G=c(Y-T)+I+G

求增量,可得:

△Y=c△Y-c△T+△G

因为,△G=△T,上式可改写为:

△Y=c△Y-c△G+△G

因而:

m=△Y/△G=1

即政府开支的增加将导致收入的等量增加。

12、根据下列假定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数据回答问题: 表7 单位:亿元

A 求出不同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下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B 、什么条件下,平均消费倾向AP

C 和边际消费倾向MPC 才总是相等的? C 、明平均消费倾向APC 和边际消费倾向MPC 的关系(提示:C=C 。+aYd ) 解:

A 、MPC :在所有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下都为0.85

APC :∞;1.55;1.20;1.08;1.03;0.99;0.97;0.95;0.94 B 、消费函数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C 、APC=C 。/Yd+MPC ,这说明在任何正的收入水平下APC 都大于MPC ,而且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APC 逐渐减少并趋近于MPC 。

13、在一个资源未充分利用的封闭经济中,其消费倾向为0.8,如果政府一方面课征10亿元的财产税,并将此税收用做采购,试问此一收一支,对经济的效应是否相互抵消?若不是,则对GNP 的影响有多大?

解:政府一方面课征10亿元的财产税,并将此税收用做采购,在此一收一支中,对经济的效应不会相互抵消。

GNP 会增加10亿元。

14、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有哪些特性? 15、什么是相对收入假说中的“棘轮效应”?

三、计算题

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Y C 8.0100+=,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GDP 或收入)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Y C 9.0100+=,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

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解:(1)Y =

8

.0150

100-+=750………均衡收入(单位:10亿美元,下同)

C =100+0.8×750=700 ……………消费 S =Y -C =750-700=50 ……………储蓄

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中求:Y b a S )1(-+-==-100+0.2×750=50 (2)800-750=50……企业非愿意存货积累 (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 '=

8

.01100

100-+=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Y Y Y -'=?=

Y=1000-750=250)

(4)Y =

9

.0150

100-+=1500………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

Y b a S )1(-+-==-100+(1-0.9)×1500=50………储蓄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 =9

.01100

100-+=2000,比原来收入1500增加500

(Y ?= 2000-1500=500)

(5)消费函数从C=100+0.8Y 变为C=100+0.9Y 以后,乘数从5(λ=

8

.011

-=5)变为10

(λ=

9

.011

-=10)。

2、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Y S 25.0100+-=,投资从300增加到500时,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1-+=t bY a C ,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第1、2、

3、

4、期收入各为多少?

解:当Y S 25.0100+-=,I =300时,Y =

25

.0300

1000+=5200

当投资增至I =500时,Y =

25

.0500

1000+=6000

若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则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第1、2、3、4、期收入分别为

1Y =0.75×5200+1000+500=5400

2Y =0.75×5400+1000+500=5550

3Y =0.755550+1000+500=5662.5 4Y =0.75×5662.5+1000+500=5746.875

上述各期收入也可从差分方程的通解中直接解出,这里,差分方程的通解为

b

I a b b I a Y Y t

t t t -++-+-

=1)1(0。 式中t Y 表示初始收入或产量,在本例中即5200,t I 表示任何一期投资,本例中为500,了为边际消费倾向,本例中为0.75,a 表示自发消费,本例中为1000,若求第3期收入,则可代入求解:

5.566275

.01500

100075.0)75.0150010005200(33=-++?-+-

=Y

3、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行为方程

D Y C 6.0100+=,10025050===T G I ,,,试求:

(1)均衡收入(Y )和可支配收入(D Y ) (2)消费支出(C )

(3)私人储蓄(P S )和政府储蓄(G S ) (4)投资乘数(I λ)

解:(1)Y =100+0.6(Y -100)+50+250

得Y =340/0.4=850

D Y =850-100=750

(2)C =100+0.6×750=550 (3)P S =750-550=200 G S =100-250=-150 (4)I λ=6

.011

-=2.5

4、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d Y C 8.0100+=(D Y 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 =50,政府购买G =200,政府转移支付TR =62.5,税收T =250(单位均为10亿),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政府购买;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数数额?

解:(1)可支配收入D Y =Y -T +TR =Y -250+62.5=Y -187.5

Y =G I C ++=100+0.8×(Y -187.5)+50+200

=100+0.8Y -150+50+200 =0.8Y +200

得Y =

2

.0200

=1000 ……………均衡收入 (2)I K =

b -11=2

.01=5 ………………投资乘数 G K =

b -11=2

.01

=5 ………………政府购买乘数 T K =b b --

1=2

.08.0-=-4 ………………税收乘数 TR K =

b b -1=2

.08

.0= 4 ………………转移支付乘数 K β=G λ+T λ=

b

b

--11=1 ………………平衡预算乘数 (3)为实行充分就业*

Y =1200,缺口为200。 1)增加政府购买200

405

G Y G K ??=== 2)减税200200504

T T K ?=

== 3)解方程组 d Y C 8.0100+=

1200(250)62.5d Y T =-+?+

120050(200)C G =+++? T G ?=?

解得:T G ?=?=200

5、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Y C 8.030+=,净税收N T =50,投资I =60,政府支出G =50,净出口函数NX =50-0.05Y ,求: 均衡收入;

(1)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2)投资乘数;

(3)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4)当净出口函数从NX =50-0.05Y 变为NX =40-0.05Y 时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5)变动国内自发性支出10和变动自发性净出口10对净出口余额的影响何者大一些,为什么? 解:(1)可支配收入Y d =Y -N T =Y -50

消费C =30+0.8(Y -50)=30+0.8Y -40=0.8Y -10

均衡收入Y =NX G I C +++=0.8Y -10+60+50+50-0.05Y =0.75Y +150 得Y =

25

.0150

=600………均衡收入

(2)净出口余额NX =50-0.05Y=50-0.05×600=20 (3)I λ=

25

.08.011

+-=4

(4)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Y =NX G I C +++=0.8Y -10+70+50+50-0.05Y =0.75Y

+160

(5)当净出口函数从NX =50-0.05Y 变为NX =40-0.05Y 时的均衡收入:

Y =NX G I C +++=0.8Y -10+60+50+40-0.05Y =0.75Y +140

得Y =

25

.0140

=560…………均衡收入 净出口余额NX =40-0.05Y =40-0.05×560=40-28=12

(6)自发投资增加10使均衡收入增加40(640-600=40),自发净出口减少10(从NX =50-0.05Y 变为NX =40-0.05Y )使均衡收入减少额也是40(600-560=40),然而,自发净出口变化对净出口余额的影响更大一些,自发投资增加10时,净出口余额只减少2(20-18=2),而自发净出口减少10时,净出口余额减少8(20-12=8)。其原因是,收入因投资增加而增加40时,仅使净出口余额减少收入的5%即2,而自发净出口减少使收入减少40时,虽然使净出口增加收入的5%即2,但由于自发净出口减少了10,二者相抵,净出口还是减少了8。

6、假定上题中消费函数、投资、政府支出及净出口函数都不变,但税收从定量税变为比例税,其税收函数为N T =6.25+0.15Y ,试求: (1)均衡收入;

(2)若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3)为什么本题中投资增加10所增加的收入比上题中投资10所增加的收入要少一些? 解:(1)Y =NX G I C +++ =30+0.8(Y -6.25-0.15Y )+60+50+50-0.05Y =0.63Y +185 得Y =

37.0185

=500…………均衡收入 (2)Y =NX G I C +++ =30+0.8(Y -6.25-0.15Y )+70+50+50-0.05Y =0.63Y +195 得Y =

37

.0195

=527 均衡收入增加27(527-500=27)

(3)本题中投资增加10所增加的收入为27,而上题中投资增加10所增加的收入为40(600-560=40),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差别,是因为本题中税收为比例税收,因而投资乘数变小了。在上题中,投资乘数I λ=25.08.011+-=4,而在本题中I λ=05

.0)15.01(8.011

+--=2.7

7、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有如下方程式

Y =G I C ++(收入恒等式)

d Y C 9.0100+=(消费函数)

当投资I =300亿美元,政府购买G =160亿美元,税率t =0.2,0T =0,问: (1当收支平衡时,收入水平为多少?乘数为多少?

(2)假设政府购买G 增加到300亿美元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为多少? (3)假定投资从300增至400亿美元,新的均衡收入为多少?

(4)假设投资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由方程Y I 2.0300+=决定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乘数为多少?

(5)假设税率t 增加到0.4时,新的均衡收水平和乘数为多少?

解:(1)由方程组

Y =G I C ++

d Y C 9.0100+= T Y Y d -=

T =0.2Y

可解得Y =

)1(1t b G I a --++=)

2.01(9.01160

300100-?-++=2000(亿美元)

即均衡收入水平就是2000亿美元。 根据三部门模型中的乘数公式,有投资乘数:

I λ=

)1(11

t b --=)2.01(9.011-?-=725

政府购买乘数G λ=

7

25

(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税率不变时)T λ= -

)1(1t b b --= -0.9

10.9(10.2)

-?-= 4514-

(2)由上题公式,可直接得出政府购买增加为30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水平为

Y '=)1(1't b G I a --++=)2.01(9.01300

300100-?-++=2500(亿美元)。也可根据政府购买乘数,得Y '=Y

+G λ·

G ?=2000+7

25

×(300-160)=2500(亿美元),其结果相同。 (3)由第(1)题公式,可直接得出投资增加为40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水平为

Y '=)1(1'

t b G I a --++ =)2.01(9.01160400100-?-++=2357.1(亿美元)

也可根据投资乘数,得Y '=Y +I λ·

I ?=2000+7

25

×(400-300)=2357.1(亿美元),其结果相同。 (4)由方程组

Y =G I C ++

d Y C 9.0100+= T Y Y d -=

Y

I tY

T 2.0300+==

可解得Y=

2.0)1(1300---++t b G a =2

.0)2.01(9.01300

160100--?-++=7000(亿美元)、

新的均衡水平是7000亿美元。 由上式可政府购买乘数G λ=dG dY =2.0)1(11---t b =08

.01=12.5显然比原来的乘数要大。 税收乘数T λ=-

1(1)0.2b b t ---= -0.9

10.9(10.2)0.2

-?--= -11.25

(1) 直接用公式,得到新的均衡收入

Y '

=)1(1't b G I a --++=)

4.01(9.01160

300100-?-++=1217.4(亿美元)

直接用公式求各乘数。 投资乘数I λ=政府购买乘数G λ=)1(11

'

t b --=46

.01=2.17 税收乘数'

T λ= -

1(1)b b t --= -0.9

10.9(10.2)0.2

-?--= -1.96。注意这个乘数是指税率

为t '=0.4时的乘数,而没有涉及t =0.2调整到t '=0.4这个变化过程。

8、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d Y C 8.0100+=,意愿投资I =50,政府购买性支出G =200,政府转移支付TR =62.5(单位:亿美元),税率t =0.25,0T =0,试求: (1)均衡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以及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a )用增加政府购买;(b )或减少税收;(c )或用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使预算平衡)来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多少数额?(均不考虑货币市场作用,即不考虑货币需求变动对利率从而对投资各消费的影响。) 解:(1)由方程组

Y =G I C ++

d Y C 8.0100+=

R d T tY Y Y +-= 可解得Y =

t

G I T R 8.02.08.0100++++=25.08.02.0200

505.628.0100?+++?+=1000(亿美元)故均衡收入水平为

1000亿美元。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 投资乘数I λ=

)1(11t b --=)25.01(8.011

--=2.5

政府购买乘数G λ=2.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T λ= -

)1(1t b b --= -)1(1t b b

--= -1.5

转移支付乘数TR λ=

)1(1t b b --=)

1(1t b b

--=1.5

平衡预算乘数B λ=G λ+ K T =

)1(11t b --+)

1(1)

1(t b t b ----=1

(3)本小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亿美元,现在需要达到1200亿美元,则缺口Y ?=200亿美元。 (a )增加政府购买G ?=

G K Y ?=5

.2200

=80(亿美元) (b )减少税收T ?=

T

λ200

=

5

.1200

=133(亿美元) (c )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各200亿美元。

9、利用第8题中的模型:

(1)当I =50时,预算盈余BS 值为多少? (2)当I 从50增加到100时,BS 为多少? (3)上面(1)(2)中BS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假定充分就业收入Y

*

=1200,当I =50或I =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

*

为多少?

(5)假定I =50和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等于1200,BS

*

是多少?

解:(1)已知在第8题中,I =50时,均衡收入Y =1000,这时预算盈余

BS =ty -G -TR=0.25×1000-200-62.5= -12.5(亿美元)

(2)当I 增加到100时,均衡收入为:

Y =

)

1(1t b G I TR b a --+++=)25.01(8.01200

1005.628.0100--++?+=1125(亿美元)

这时预算盈余BS =0.25×1125-200-62.5=18.75(亿美元)

(3)上面(1)(2)中BS 变化的原因是投资增加以后,均衡收入增加了,从而税收增加了,但预算支出未变化,因而预算盈余BS 从赤字(-12.5)变成了盈余(18.75)。 (4)若充分就业收入Y

*

=1200,当I =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 *=t Y *-G -TR =300-200-62.5=37.5(亿美元)

当I =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 *

没有变化,仍等于37.5。

(5)如果I =50,G =250,Y

*

=1200,则

BS *=t Y *-G -TR =0.25×1200-250-62.5= -12.5(亿美元)

10、假定某经济的社会消费函数d Y C 8.0300+=,私人愿意投资I =200,税收函数Y T 2.0=(单位为亿美元)。求:

(1)均衡收入为2000亿美元时,政府支出(不考虑转移支付)必须是多少?预算盈余还是赤字? (2)政府支出不变,而税收提高为Y T 25.0=,均衡收入是多少?这时预算将如何变化 解:(1)由三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Y =G I C ++可知 Y =d Y 8.0300++200+G

当Y T 2.0=时,Y Y Y T Y Y d 8.02.0=-=-=

此时Y =300+0.64Y +200+G 即0.36Y =500+G

当Y =2000亿美元时,政府购买必须是

G =0.36Y -500=0.36×2000-500=220(亿美元) BS =T -G =0.2Y -220=0.2×2000-220=180(亿美元)

故政府预算盈余为180亿美元。

(2)当政府支出不变为G =220亿美元,Y T 25.0=时,其均衡收入由 Y =G I C ++可知

Y =300+0.8(1-0.25)Y +200+220

=720+0.6Y

故Y =1800亿美元,即为所求均衡收入。

而BS =T -G =0.25×1800-220=230亿美元,这时预算盈余增加。

11、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b =0.8,边际税率t =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能否最终消灭赤字? .解: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G λ=

)

1(11

t b -- =

5.2)25.01(8.011=--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 :

Y ?=G λ·G ?=2.5×(-200)=-500(亿美元)

=?T t ·Y ?=0.25×(-500)=-125(亿美元)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G T BS ?-?=?=-125-(-200)=75亿美元,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将增加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

12、假定投资增加8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求出乘数、收入的变化及其方向,并求出消费的变化。(曾301) 解:G I λλ==5

I Y I d ??=?λ=5×80=400(亿元)

,其变化方向为增加(或正向) 3204008.0=?=??=?d Y b C (亿元)

13、设消费函数方程式为:Y C 75.0120+= A 、消费水平达到1120时,收入应为多少? B 、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 C 、假如所得税率为百分之百,则消费应为多少? D 、收入为3000时,消费水平为多少? 解:A 、Y =1333.33。

B 、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而边际储蓄倾向为0.25。

C 、消费为120,此为所必需的维持生活水平的消费。

D 、消费水平为2370。

14、假设消费函数为p Y C 9.0200+=,其中p Y 是持久可支配收入。同时假设消费者的持久可支配收入是当年加上一年的加权平均:p Y = 0.7d Y +0.61-d Y ,其中d Y 是当年可支配收入。 (1)设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6000元,则第二年的消费为多少?

(2)假设第三年的可支配收入增至7000元,并在将来一直保持这个收入,则第三、第四年以及以

后各年的消费为多少?

(3)求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解:(1)因为p Y = 0.7d Y +0.61-d Y

所有123.007Y Y Y p +==0.7×6000+0.3×6000=6000(美元) 又因为p Y C 9.0200+=,得2C =200+0.9×6000=5600(美元) (2)第三年可支配收入3p Y =0.7×7000+0.3×6000=6700, 所以3C =200+0.9×6700=6230(美元)。

同理第四年及以后年份,可支配收入稳定在p Y =0.7×7000+0.3×7000=7000, 即消费稳定在C =200+0.9×7000=6500(美元)

(3)因为p Y C 9.0200+=表明得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因此0.9即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求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衡量消费与当前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因此将持久收入p Y 带入消费函数,得到1127.063.020003.07.0(9.0200--++=++=d d d d Y Y Y Y C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即为

63.0=d

dY dC

,可见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五、作图证明题:

1、作图证明税后总漏出曲线比税前储蓄曲线相隔 bT N X0 个单位。

2、作图描述通货膨胀缺口与萧条缺口的区别。并从政府的角度提出简单治理方案。

部分参考答案

一、判断

二、选择

1-5题:CBCDD;6-10题:DABDC;11-15题:DDEAC;16-20题:BCDCA;21-25题:BCCDA;26-30题:DBDCB;31-35题:DBBDD。36-4题:BAECD;41-42题:AE。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总结

“传送带模型” 1.模型特征一个物体以速度v0(v0≥0)在另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上开始运动的力学系统可看做“传送带”模型,如图(a)、(b)、(c)所示. 2.建模指导 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判断摩擦力时要注意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也就是分析物体在运动位移x(对地)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 水平传送带模型: 1.传送带是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码头、货场、车站、机场等.如图所示为火车站使用的传送带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水平部分长度L=5 m,并以v0=2 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现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旅行包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已知旅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 .(1)求旅行包经过多长时间到达传送带的右端; (2)若要旅行包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用时间最短,则传送带速度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最短时间是多少? 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0.5kg的小物体从足够高的光滑曲面上自由滑下,然后滑上一水平传送带。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传送带水平部分的长度L=5m,两端的传动轮半径为R=0.2m,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以ω=15/rads的角速度沿顺时针匀速转运, 传送带下表面离地面的高度h不变。如果物体开始沿曲面下滑时距传送带表面 的高度为H,初速度为零,g取10m/s2.求: (1)当H=0.2m时,物体通过传送带过程中,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2)当H=1.25m时,物体通过传送带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的长度。 (3) H在什么范围内时,物体离开传送带后的落地点在同一位置。

高考经典物理模型:传送带模型

A θ 传送带模型(一) ——传送带与滑块 滑块与传送带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是参与改变滑块运动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大小遵从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与滑块相对传送带的速度无关,其方向取决于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改变,将引起滑块运动状态的转折,这样同一物理环境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物理过程。因此这类命题,往往具有相当难度。 滑块与传送带等速的时刻,是相对运动方向及滑动摩擦力方向改变的时刻,也是滑块运动状态转折的临界点。按滑块与传送带的初始状态,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 一、滑块初速为0,传送带匀速运动 [例1]如图所示,长为L 的传送带AB 始终保持速度为v 0 的水平向右的速度运动。今将一与皮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的滑块C ,轻放到A 端,求C 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t AB 解析:“轻放”的含意指初速为零,滑块C 所受滑动摩擦 力方向向右,在此力作用下C 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果传送带够长,当C 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它们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消失,之后一起匀速运动,如果传送带较短,C 可能由A 一直加速到B 。滑块C 的加速 度为 ,设它能加速到为 时向前运动的距离为 。 若 ,C 由A 一直加速到B ,由 。 若 ,C 由A 加速到 用时 ,前进的距离 距 离 内 以 速 度 匀 速 运 动 C 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 。 [例2]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 的恒定速度按图示 方向匀速运动。已知传送带上下两端相距L 今将一与传送带间动 C A B

摩擦因数为μ的滑块A轻放于传送带上端,求A从上端运动到下端的时间t。 解析:当A的速度达到时是运动过程的转折点。A初始下滑的加速度 若能加速到,下滑位移(对地)为 。 (1)若。A从上端一直加速到下端 。 (2)若,A下滑到速度为用时 之后距离内摩擦力方向变为沿斜面向上。又可能有两种情况。 (a)若,A达到后相对传送带停止滑动,以速度匀速, 总时间 (b)若,A达到后相对传送带向下滑,,到达末端速度 用时 总时间

数字地面模型(2015-2016)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数字地面模型》研究生试题 一、 DEMs的内插方法主要分为哪几类?请论述每类内插方法的适 用范围与特点。实际使用中应考虑那些因素合理使用这些内插 方法。 答:(1)DEMs的内插方法主要分为整体内插、分块内插、单点内插及剖分内插。 (2)整体函数内插法的优点是:易于理解,简单地形特征因为参考点比较少,选择低次多项式来描述就可以了。但当地貌复杂时,需要增加参考点的个数。 缺点是虽然选择高次多项式固然能使数学面与实际地面有更多的重合点,但由于多项式是自变量幂函数的和式,参考点的增减或移位都需对多项式的所有参数做全面调整,从而参考点间会出现难以控制的振荡现象,使函数极不稳定。因此在DEM内插中通常不采用整体内插法。 (3)分块内插是把参考空间分成若干分块,对各分块使用不同的函数。这时的问题是要考虑各相邻分块函数间的连续性问题。相对于整体内插,分块内插能够较好地保留地物细节,并通过块间重叠保持了内插面的连续性,是应用中较常选用的策略。分块内插方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分块的大小的确定。典型的局部内插有:线性内插、局部多项式内插、双线性多项式内插、样条函数内插等、多面叠加内插法、有限元法和最小二乘配置法等。 (4)逐点内插法是以待插点为中心,定义一个局部函数去拟合周围的数据点,数据点的范围随待插点位置的变化而移动,因此又称移动曲面法。具体有移动拟合法、加权平均法和Voronoi图法。逐点内插应用简便,但计算量较大。其关键问题在于内插窗口域的确定。这不仅影响到内插的精度,还关系到内插速度。Voronoi图的点内插算法,这被认为是目前较好的一类逐点内插法。 (5)各种内插方法在不同的地貌地区和不同采点方式下有不同的误差。应用时要根据各方法的特点,结合应用的不同侧重,从内插精度、速度等方面选取合理的最优的方法。 二、简述利用DEM计算挖填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汇总

l v 0 v S v 0 A B v 0 A B v 0 l 滑块、子弹打木块模型之一 子弹打木块模型: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μNS 相=ΔE k 系统=Q ,Q 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②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 :包括小车上悬一单摆单摆的摆动过程等。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或有共同的水平速度);系统内弹力做功时,不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题: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 0射入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为v ,求子弹与木块作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如图,设子弹穿过木块时所受阻力为f ,突出时木块速度为V ,位移为S ,则子弹位移为(S+l)。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MV ① 由动能定理,对子弹 -f(s+l )=2 022 121 mv mv - ② 对木块 fs=02 12-MV ③ 由①式得 v= )(0v v M m - 代入③式有 fs=2022 )(21v v M m M -? ④ ②+④得 f l =})]([2121{212 12 1 2 120220222 v v M m M mv mv MV mv mv -+-=-- 由能量守恒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即Q=f l ,l 为子弹现木块的相对位移。 结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且等于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即 Q=ΔE 系统=μNS 相 其分量式为:Q=f 1S 相1+f 2S 相2+……+f n S 相n =ΔE 系统 1.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1.00m ,一质量 与木板相同的金属块,以v 0=2.00m/s 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A ,金属 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g 取10m/s 2 。求两木板的最后速度。 2.如图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块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M ,现以地面为参照物,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 (如图),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 刚好没有滑离 B 板。以地面为参照系。 ⑴若已知A 和B 的初速度大小为v 0,求它们最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⑵若初速度的大小未知,求小木块A 向左运动到最远处(从地面上看)到出发点的距离。 3.一平直木板C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今有两小物块A 和B 分别以2v 0和v 0的初速度沿同一直线从长木板

摄影测量学-经典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像片比例尺: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L之比。 2、绝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 3、相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 4、像点位移:一个地面点在地面水平的水平像片上的构象与地面有起伏时或倾斜像片上构象的点位不同,这种点位的差异称为像点位移 5、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的空间距离 6、航向重叠:同一航带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7、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影像重叠,这种影像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8、像片倾角: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主光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 9、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影物镜(摄影中心)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即确定这三者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 10、像片的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像机的镜头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 11、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像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2、相对定向元素:确定像对中两像片之间相对位置所需的元素 13、绝对定向元素:确定单张像片或立体模型在地面坐标系中方位和大小所需的元素 14、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空间坐标与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该影响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幅影像的空间后方交会 15、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相对左右两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影像坐标量测值来确定该点的物方空间坐标(某一暂定三维坐标系统里的坐标或地面量测坐标系坐标),称为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 16、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的方法,称为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17、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航摄像片与所摄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根据少量像片控制点,计算待求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18、POS:机载定位定向系统POS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测量装置IMU的直接测定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现代航空摄影导航系统,可用于在无地面控制或仅有少量地面控制点情况下的航空遥感对地定位和影像获取。 19、影像的灰度:规则格网排列的离散阵列 20、数字影像的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采样)点上的原始函数个(x,y)的数值时就需要进行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21、影像匹配:影像匹配即通过一定的匹配算法在两幅或多幅影像之间识别同名点的过程。 22、核线相关:利用立体像对左、右核线上的灰度序列进行的影像相关 23、像片纠正:通过投影转换,将倾斜像片变换成规定比例尺水平像片的作业

第十五章ADAS模型试题答案

第十五章A D—A S曲线答案 一、判断 1、国外净需求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总支出的一个部分。()F 2、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移动。()T 3、政府“投资”公共产品比投资竞争性领域具有更大的挤出效应。()F 4、一般而言,上升段的总供给曲线上的某一点隐含着充分就业均衡,然而长期总供给曲线不经过该点。()F 5、凯恩斯一般强调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T 6、根据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实际货币量越少,则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就越大。()F 7、如果一国物价水平不变,其他国家物价水平下降,则对该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将减少()T 8、物价水平上升和总财产减少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F 9、如果宏观经济均衡处于其长期总供给曲线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T 10、如果工资下降,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F 11、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技术发生了重大进步,那么物价水平将上升。()F 12、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F 二、选择 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B ) A、政府支出; B、税收; C、净出口; D、投资。 2、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A ) 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 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3、价格水平上升时,会(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4、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D )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整理

l v 0 v S v 0 A B v 0 A B v 0 l 滑块、子弹打木块模型之一 子弹打木块模型: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μNS 相=ΔE k 系统=Q ,Q 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②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 :包括小车上悬一单摆单摆的摆动过程等。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或有共同的水平速度);系统内弹力做功时,不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题: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 0射入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为v ,求子弹与木块作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如图,设子弹穿过木块时所受阻力为f ,突出时木块速度为V ,位移为S ,则子弹位移为(S+l)。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MV ① 由动能定理,对子弹 -f(s+l )=2022121 mv mv - ② 对木块 fs=0212-MV ③ 由①式得 v= )(0v v M m - 代入③式有 fs=2022)(21v v M m M -? ④ ②+④得 f l =})]([2121{21212121 202202220 v v M m M mv mv MV mv mv -+-=-- 由能量守恒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即Q=f l ,l 为子弹现木块的相对位移。 结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且等于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即 Q=ΔE 系统=μNS 相 其分量式为:Q=f 1S 相1+f 2S 相2+……+f n S 相n =ΔE 系统 1.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1.00m ,一质量 与木板相同的金属块,以v 0=2.00m/s 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A ,金属 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g 取10m/s 2。求两木板的最后速度。 2.如图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块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M ,现以地面为参照物,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 (如图),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 刚好没有滑离 B 板。以地面为参照系。 ⑴若已知A 和B 的初速度大小为v 0,求它们最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⑵若初速度的大小未知,求小木块A 向左运动到最远处(从地面上看)到出发点的距离。 3.一平直木板C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今有两小物块A 和B 分别以2v 0和v 0的初速度沿同一直线从长木板

高考物理模型之圆周运动模型

第二章 圆周运动 解题模型: 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1. 如图1.01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质量为m 的物块,当物块到转轴的距离为r 时,连接物块和转轴的绳刚好被拉直(绳上张力为零)。物体和转盘间最大静摩擦力是其正压力的μ倍,求: (1)当转盘的角速度ωμ12=g r 时,细绳的拉力F T 1。 (2)当转盘的角速度ωμ232=g r 时,细绳的拉力F T 2。 图2.01 解析:设转动过程中物体与盘间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转动的角速度为ω0,则μωmg m r =02,解得ωμ0=g r 。 (1)因为ωμω102=g r ,所以物体所需向心力大于物与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则细绳将对物体施加拉力F T 2,由牛顿的第二定律得:F mg m r T 222+=μω,解得 F mg T 22=μ。 2. 如图2.02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盘上,沿直径方向上放置以细线相连的A 、B 两个小物块。A 的质量为m kg A =2,离轴心r cm 120=,B 的质量为m kg B =1,离轴心

r cm 210=,A 、B 与盘面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最大值为其重力的0.5倍,试求: (1)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0为多少时,细线上开始出现张力? (2)欲使A 、B 与盘面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圆盘转动的最大 角速度为多大?(g m s =102/) 图2.02 解析:(1)ω较小时,A 、B 均由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ω增大,F m r =ω2可知,它们受到的静摩擦力也增大,而r r 12>,所以A 受到的静摩擦力先达到最大值。ω再增大,AB 间绳子开始受到拉力。 由F m r fm =1022ω,得:ω011111 055===F m r m g m r rad s fm ./ (2)ω达到ω0后,ω再增加,B 增大的向心力靠增加拉力及摩擦力共同来提供,A 增大的向心力靠增加拉力来提供,由于A 增大的向心力超过B 增加的向心力,ω再增加,B 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如ω再增加,B 所受的摩擦力就反向,直到达最大静摩擦力。如ω再增加,就不能维持匀速圆周运动了,A 、B 就在圆盘上滑动起来。设此时角速度为ω1,绳中张力为F T ,对A 、B 受力分析: 对A 有F F m r fm T 11121+=ω 对B 有F F m r T fm -=2212 2ω 联立解得:ω112 112252707=+-==F F m r m r rad s rad s fm fm /./ 3. 如图2.03所示,两个相同材料制成的靠摩擦传动的轮A 和轮B 水平放置,两轮半径 R R A B =2,当主动轮A 匀速转动时,在A 轮边缘上放置的小木块恰能相对静止在A 轮边缘上。若将小木块放在B 轮上,欲使木块相对B 轮也静止,则木块距B 轮转轴的最大距离为( ) A. R B 4 B. R B 3 C. R B 2 D. R B 答案: C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 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 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 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 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 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 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 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 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 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关于高级高中物理模型总结归纳

1、追及、相遇模型 火车甲正以速度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 2同向匀速行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什么条件? 故不相撞的条件为d v v a 2)(2 21-≥ 2、传送带问题 1.(14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水平段长L =6米,两皮带轮直径均为D=0.2米,距地面高度H=5米,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平台上有一个小物体以v 0=5m/s 的初速度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g=10m/s 2,求: (1)若传送带静止,物块滑到B 端作平抛 运动 的水平距离S 0。 (2)当皮带轮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物 体平抛运动水平位移s ;以不同的角速度ω值重复 上述过程,得到一组对应的ω,s 值,设皮带轮顺时针转动时ω>0,逆时针转动时ω<0,并画出s —ω关系图象。 解:(1))(12110m g h v t v s === (2)综上s —ω关系为:?? ? ??≥≤≤≤s rad s rad s rad s /707/70101.0/101ωωω ω 2.(10分)如图所示,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安装有水平传送带,用水平传送带传送工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水平传送带以的 工 恒定的速率s m v /2=运送质量为kg m 5.0=

件,工件都是以s m v /10=的初速度从A 位置滑上传送带,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μ,每当前一个工件在传送带上停止相对滑动时,后一个工件立即滑上传送带,取2/10s m g =,求: (1)工件滑上传送带后多长时间停止相对滑动 (2)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传送带上相邻工件间的距离 (3)在传送带上摩擦力对每个工件做的功 (4)每个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解:(1)工作停止相对滑动前的加速度2/2s m g a ==μ ① 由at v v t +=0可知:s s a v v t t 5.02 1 20=-=-= ② (2)正常运行状态下传送带上相邻工件间的距离m m vt s 15.02=?==? ③ (3)J J mv mv W 75.0)12(5.02 12121 222 02=-??=-= ④ (4)工件停止相对滑动前相对于传送带滑行的距离 )21(20at t v vt s +-=m )5.022 1 5.01(5.022??+?-?=m m 25.0)75.01(=-=⑤ J mgs fs E 25.0===μ内 ⑥ 3、汽车启动问题 匀加速启动 恒定功率启动 4、行星运动问题 [例题1] 如图6-1所示,在与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球体距离为R 处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此时M 对m 的万有引力为F 1.当从球M 中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小球体时,剩下部分对m 的万有引力为F 2,则F 1与F 2的比是多少?

高考经典物理模型:传送带模型(一)

高考经典物理模型:传 送带模型(一)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传送带模型(一) ——传送带与滑块 滑块与传送带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是参与改变滑块运动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大小遵从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与滑块相对传送带的速度无关,其方向取决于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改变,将引起滑块运动状态的转折,这样同一物理环境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物理过程。因此这类命题,往往具有相当难度。 滑块与传送带等速的时刻,是相对运动方向及滑动摩擦力方向改变的时刻,也是滑块运动状态转折的临界点。按滑块与传送带的初始状态,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 一、滑块初速为0,传送带匀速运动 [例1]如图所示,长为L 的传送带AB 始终保持速度为v 0的水平向右的速度运动。今将一与皮带间动 摩擦因数为μ的滑块C ,轻放到A 端,求C 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t AB 解析:“轻放”的含意指初速为零,滑块C 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在此力作用下C 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果传送带够长,当C 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它们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消失,之后一起匀速运动,如果传送带较短,C 可能由A 一直加速到B 。

3 A θ 滑块C 的加速度为 ,设它能加速到为 时向前运动的距离为 。 若 ,C 由A 一直加速到B ,由 。 若 ,C 由A 加速到 用时 ,前进的距离 距离内以 速度匀速运动 C 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 。 [例2]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 的恒定速度 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已知传送带上下两端相距L 今将一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的滑块A 轻放于传送带上 端,求A 从上端运动到下端的时间t 。 解析:当A 的速度达到 时是运动过程的转折点。A 初始下滑的加速 度 若能加速到 ,下滑位移(对地)为 。 (1)若 。A 从上端一直加速到下端

数字高程模型试题集

《数字高程模型》 第1讲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或者说,地形表面的数字化表示。Digital Elevation Model,缩写DEM.。 二、填空(选择、判断) 1、地形表达的历史演进过程,经历了象形绘图法、写景法、等高线地形图、地貌晕渲图、航空摄影图像、遥感图像、数字地形表达等7个阶段。 2、DEM按结构分类包括:基于面元的DEM、基于线单元的DEM、基于点的DEM; 按连续性分类,包括:不连续DEM、连续但不光滑DEM(逐点内插的格网DEM、TIN)、光滑DEM(样条函数内差的格网DEM);按范围分类,局部DEM、区域DEM、全局DEM。 三、问答题 1、DEM的特点。 (1)容易用多种形式显示地形信息。地形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能产生不同比例尺的纵横断面图与立体图,而常规地图一旦制作形成,比例尺不容易改变,绘制其他的地形图需要人工处理; (2)精度不会损失,没有载体变形的问题; (3)容易实现自动化、实时化。将修改信息直接输入计算机,软件处理后生成各种地形图。 (4)快速计算、获取DEM分辨率范围内的高程数据。 2、在ArcGIS中,如何通过纸质等高线地形图生成不同形式的DEM。 (1)纸质等高线地形图扫描; (2)在ArcMap中配准(选取投影和坐标系); (3)等高线地形图矢量化并给每条等高线赋以属性值(高程); (4)运用Arctoolbox—Convertiontools—features to raster工具将矢量线转化为栅格线(每个栅格的值为高程); (5)在ArcScence中,运用convert—raster to feature将栅格线转化为矢量点数据文件; (6)在ArcScence中,运用3Danalyst—inpolate to raster—Idw进行差值;(7)三维显示(在属性表中设置高程); (8)在ArcScence中,运用3Dannlyst—convert—raster to Tin 转化为TIN。第2讲数据获取 一、填空(选择、判断) 1、地面复杂度描述的指标主要有:光谱频率、分维数、曲率、相似性、坡度等;其中坡度是描述地面复杂度最基本、最有效的指标。

4ADAS模型习题

AD-AS模型 一、名词解释题 1.滞胀是指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和价格水平较高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 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2.总需求 3.总供给 二、判断题: 1.在古典模型中,需求并不影响就业水平和实际工资率。 T 2.在古典模型中,产出是由供给决定的,需求只在于适应产出的变化。T 3.凯恩斯认为,工人更容易接受由于价格水平上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不易于接受由于名义工资的下降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T 4.凯恩斯认为,工资在上升或下降两个方向都是富有弹性。 F 5.若其他情况不变且AS为向上倾斜,则政府开支的增加最终将导致公众储蓄 量的上升。 T 6.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由三部分组成:水平部分、向上倾斜部分以及几乎垂直 的部分。 F 7.使IS或LM曲线发生移动的任何因素都将改变总需求。 T 8.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总产出水平和利率水平。 F 9.如果某人产生“货币幻觉”,那么他关心的是他工资(或财产)的实物价值, 而不关心其货币形式的变动。 F 10.在短期,工资基本上是给定的,这支持了凯恩斯主义关于工资刚性的论点; 而长期,工资是完全可变得,这又支持了古典学派的观点。 T 11.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经济的扩张。T 12.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决定了短期产出的水平。T 13.如果经济处在持续的上升时期,那么短期供给曲线将由于工资的上涨而向 上移动。T 14.总供求模型是微观供求模型的简单放大。F 15.主要地是由于对劳动市场的不同理解,使得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对总 供给曲线的形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T 三、单项选择题 1.价格水平上升时,会(B)。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2.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D)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总需求曲线向右方倾斜是由于(D)。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4.当(A)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高中物理连体模型总结

精讲3 牛顿运动定律连体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常常会碰到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求解它们的运动规律及所受外力和相互作用力,这类问题被称为连接体问 题。 常见的连体模型:①用轻绳连接②直接接触 ③靠摩擦接触 a

连接体常会处于某种相同的运动状态,如处于平衡态或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处理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 整体法:就是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的影响,只考虑系统受到的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例1:如图所示,U形框B放在粗糙斜面上刚好静止。若将物体A放入放入U形框B内,问B是否静止。 隔离法:是把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 此时系统内部各物体间的作用力(内力)就可能成为研究对象的外力,在分析时要加以注意。需要求内力时,一般要用隔离法。

例2 如图所示,为研究a与F、m关系的实验装置,已知A、B质量分别为m、M,当一切摩擦力不计时,求绳子拉力。原来说F约为mg,为什么? 拓展:质量分别为m=2kg和M=3kg的物体A和B,挂在弹簧秤下方的定滑轮上,如图所示,当B加速下落时,弹簧秤的示数是。(g取10m/s2) 例3:用力F推,质量为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使两物体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时,求物体M对m的作用力F N。

若两物体与地面摩擦因数均为μ时,相互作用力F N是否改变?为什么?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一半,则小球在下滑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少? 拓展:如图所示,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叠放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现用水平力拉A时,A、B一起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a1,若用水平力改拉B物体时,A,B一起运动的最大为a2,则a1:a2等于() A.1:1 B.m1:m2 C.m2:m1D.m12:m22

12.高考必考十四大经典物理专题集锦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三类模型问题”(解析版)

【专题12】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三类模型问题” (解析版) 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内容 常见题型及要求 考点一 “玻璃管液封”模型 计算题 考点二 “汽缸活塞类”模型 计算题 考点三 “变质量气体”模型 计算题 考点一: “玻璃管液封”模型 1.三大气体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等温变化):p 1V 1=p 2V 2或pV =C (常数). (2)查理定律(等容变化):p 1T 1=p 2T 2或p T =C (常数). (3)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V 1T 1=V 2T 2或V T =C (常数). 2.利用气体实验定律及气态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3.玻璃管液封模型 求液柱封闭的气体压强时,一般以液柱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列平衡方程,要注意: (1)液体因重力产生的压强大小为p=ρgh(其中h为至液面的竖直高度); (2)不要漏掉大气压强,同时又要尽可能平衡掉某些大气的压力; (3)有时可直接应用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内静止的液体,同种液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各处压强相等; (4)当液体为水银时,可灵活应用压强单位“cmHg”等,使计算过程简捷. 考点二“汽缸活塞类”模型 汽缸活塞类问题是热学部分典型的物理综合题,它需要考虑气体、汽缸或活塞等多个研究对象,涉及热学、力学等物理知识,需要灵活、综合地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1.一般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地说,研究对象分两类:一类是热学研究对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另一类是力学研究对象(汽缸、活塞或某系统). (2)分析物理过程,对热学研究对象分析清楚初、末状态及状态变化过程,依据气体实验定律列出方程;对力学研究对象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依据力学规律列出方程. (3)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如几何关系等,列出辅助方程. (4)多个方程联立求解.对求解的结果注意检验它们的合理性. 2.常见类型 (1)气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需综合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和物体的平衡条件解题. (2)气体系统处于力学非平衡状态,需要综合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3)两个或多个汽缸封闭着几部分气体,并且汽缸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解答时应分别研究各部分气体,找出它们各自遵循的规律,并写出相应的方程,还要写出各部分气体之间压强或体积的关系式,最后联立求解. 说明当选择力学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研究对象的选取并不唯一,可以灵活地选整体或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出平衡方程或动力学方程. 考点三:“变质量气体”模型 分析变质量气体问题时,要通过巧妙地选择研究对象,使变质量气体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问题,用气体实验定律求解. (1)打气问题:选择原有气体和即将充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把充气过程中气体质量变化问题转化为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试题库

单项选择题: 1.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世纪:(B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地理信息区别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D ) A.属于属性信息 B.属于共享信息 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 D.属于空间信息 3.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栅格数据量要比矢量数据量( A ) A.大 B.小 C.相当 D.无法比较 4.有一点实体其矢量坐标为P(9.5,1 5.6),若网格的宽与高都是2,则P 点 栅格化的行列坐标为:( B ) A. P(5,8) B.P(8,5) C. P(4,7) D. P(7,4) 5.“3S”技术指的是:( A ) A.GIS、RS、GPS B.GIS、DSS、GPS C.GIS、GPS、OS D.GIS、DSS、RS 6.地理决策问题属于:( B ) .半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 BA. .以上都不是.非结构化决策 DC( D ) 7.对数据文件操作,进行数据记录的交换都要经过: .缓冲区.GIS软件 D.软盘 A B.用户区 C( C 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 有:) 8. .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 B C.扫描数字化法 D.人工读取坐标法(9.矢量结构的特点是: A ) 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定位隐含、属性隐含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D( 10.下列栅格结构编码方法中,具有可变分辨率和区域性质的是 D ) B.链码 A.直接栅格编码.四叉树编码 D C.游程编码( B 11.带有辅索引的文件称为:) .倒排文件 B A.索引文件.随机文件 C.顺序文件 D(中组织属性数据,应用较多的数据库模型是: A ) 12.在GIS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混合模型 C.网状模型 D( C )下列属于13.GIS输入设备的是:.显示器 C A.主机 B.绘图机.扫描仪 D(14.质心量测可用于: D ) B.缓冲区分析.人口变迁分析 A .人口分布 C.人口预测 D (15.用数字化仪数字化一条折线,合适的操作方式为: A ) .连续流方式.开关流方式 A.点方式 B C D.增量方式( D 在数据采集与数据应用之间存在的一个中间环节是:) 16. .数据变换 C D.数据处理.数据压缩数据编辑.A B( 17.“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 A ) D.属性数据.关系数据.矢量数据扫描数据.A B C( D ) 18.对于离散空间最佳的内插方法是: B.局部内插法.整体内插法 A D.移动拟合法.邻近元法 C :DEM下列给出的方法中,哪项适合生 成19.) A (.多边形环路法 B.等高线数字化法 A. C.四叉树法 D.拓扑结构编码法 20.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种专题内容数据的方法是:( C ) A.合成叠置 B.统计叠置 C.空间聚类 D.空间聚合

PanoSim-ADAS传感模型介绍

PanoSim-ADAS传感模型介绍 背景 未来,随着各项ADAS新法案的诞生,车辆上的标配传感器会越来越多。举例来说,倒车影像现在就成了美国新车的强制装备。此外,各大机构、主机厂越来越严格的碰撞测试和ADAS测试也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习惯在车辆上搭载这些汽车电子产品。 自动泊车、高速自适应巡航和紧急自动刹车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以及备受瞩目的无人驾驶技术都非常依赖传感器,因此车上的传感器不但要多,还要能正确使用。给车辆安装这些独立系统后,司机就能获知更多信息,车辆也能实现少数自动驾驶功能。 各大机构、主机厂等对虚拟传感器模拟仿真越来越重视,传感器模拟仿真技术应运而生。简介 PanoSim具备独立的传感器仿真模块,可以对传感器进行单独高效的测试,也可以多传感融合测试,并联合车辆动力学模型、场景模型进行高精度传感环境模拟仿真,为各大机构、主机厂提供多种ADAS传感运用方案,保证研发效率以及实用运用。 PanoSim提供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真值传感、无线通讯、鱼眼像机、针孔像机、双目像机等传感器。传感器采用几何建模+物理建模相结合的混合建模方式,能够输出传感原始数据和目标数据。用户可在车辆模型任意位置安装传感器,并设置其物理属性如雷达的照射开度、功率衰减、频率、角度和有效距离等。 PanoSim传感配置界面

功能运用 ●摄像头算法开发测试应用 ●雷达算法开发测试应用 ●多传感信号融合以及算法开发测试应用 ●雷达/摄像头在环测试设备集成 PanoSim-ADAS传感模型通过结合视觉传感器模型可以直接输出仿真结果,可以为对比真实传感数据、传感算法应用、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开发等提供数据支持提高传感数据的置信度。 模型介绍 雷达模型 PanoSim雷达模型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是基于几何建模与物理建模相结合的混合建模方法,建立了基于回波信号的雷达物理建模方法,较为逼真地模拟了雷达的探测机理(而不是雷达的物理结构),并能反映环境对雷达探测信号传播的影响(噪声、杂波等干扰和衰减)模型精度较高,实时性较好。雷达模型支持设置雷达功率衰减、RCS估算等物理特性,克服了传统方法的RCS值获取难,准确度无法保证问题。 车载雷达几何模型RCS估算 ?雷达模型性能: 1)真实的模拟雷达探测机理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详解总结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目录 第一章运动和力................................................. 一、追及、相遇模型............................................ 二、先加速后减速模型.......................................... 三、斜面模型................................................. 四、挂件模型................................................. 五、弹簧模型(动力学)........................................ 第二章圆周运动................................................. 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二、行星模型................................................. 第三章功和能 ................................................... 一、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 二、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 三、人船模型................................................. 四、爆炸反冲模型 ............................................. 第四章力学综合................................................. 一、解题模型: ............................................... 二、滑轮模型................................................. 三、渡河模型................................................. 第五章电路...................................................... 一、电路的动态变化............................................ 二、交变电流................................................. 第六章电磁场 ................................................... 一、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二、电磁流量计模型............................................ 三、回旋加速模型 ............................................. 四、磁偏转模型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