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6193794.html,

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作者:周继红田婧

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10期

【摘要】:当代少数民族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会经历一段心理适应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语言、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

面有不同于一般高校学生的特点因此,探讨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对帮助和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顺利度过心理适应期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对策

民族大学生彼此间文化上的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给我国的少数民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他们特殊的文化及内在的心理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了调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结构,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便能够较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阶段是一个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的时期。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但在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不容乐观的。

一、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

1、语言交际方面

进入大学后主要的交际语言是汉语,从学习方面来看,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常常要在内部语言.上实现向母语的转化来理解教学内容,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表现出思维节奏慢,敏捷性差,还表现在课堂.上惧怕回答问题、答题用词不当,搞不清楚题意等。在大学生活的开始阶段,语言交际的不适应无疑会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压力,也会对初期的人际交往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语言的障碍将其交际范围限制了。

2、生活习俗方面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本民族文化背景下生长,从小就接受着本民族文化模式、价值取向的熏陶,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社会圈子后,生活习俗方面的不适应在进入大学的初期阶段表现得格外强烈和突出。虽然深处主流文化的民族学生为了实现与主流文化的融合,改变自己的部分生活习俗,如穿着打扮、生活方式等,虽然表层的改变不难,但毕竟是对以前的衣食住行习惯的一-种冲击。要适应环境,生活习俗不能一成不变,一定的转换十分必要,也会带来心理变革的痛楚。

3、宗教信仰的差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