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库全书之周易

四库全书之周易

四库全书之周易
四库全书之周易

△《易象意言》·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蔡渊撰。渊,蔡元定之子,而从学於朱子。故是书阐发名理,多本师传。然兼数而言,则又西山之家学也。其中惟不废互体与朱子之说颇异。考互体之法,见於《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筮,遇《观》之《否》。曰: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杜预注曰:“自二至四有艮象,艮为山也。”是《周官》太卜,旧有是法矣。顾炎武《日知录》曰:“朱子《本义》不取互体之说,惟《大壮》六五云卦体似兑,有羊象焉。不言互而言似,此又创先儒所未有,不如言互体矣。”然则朱子特不以互体为主,亦未尝竟谓无是理也。渊於师说可谓通其变而酌其平矣。董真卿《周易会通》称渊《周易经传训解》外又有《卦爻辞旨》,论六十四卦大义,《易象意言》,杂论卦爻十翼,《象数馀论》,杂论《易》大义,并成於开禧乙丑。今悉散佚,故朱彝尊《经义考》仅列其书名而不能举其卷数。惟此书载《永乐大典》中,尚首尾完具,犹当时秘府旧本。今录而传之,俾论《易》者知蔡氏之学不徒以术数见,而朱子之徒亦未尝全弃古义焉。

△《周易要义》·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宋魏了翁撰。了翁字华父,号鹤山,临邛人。庆元五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佥书枢密院事。事迹具《宋史》本传。了翁以说经者但知诵习成言,不能求之详博,因取诸经注疏之文,据事别类而录之,谓之《九经要义》。此其中之第一部也。方回《桐江集》有《周易集义跋》,载了翁尝言:“辞变象占,《易》之纲领,而繇彖象爻之辞,画爻位虚之别,互反飞伏之说,乘承比应之例,一有不知,则义理阙焉。”盖其大旨主於以象数求义理,折衷於汉学、宋学之间。故是编所录,虽主於注疏释文,而采掇谨严,别裁精审,可谓剪除支蔓,独撷英华。王祎《杂说》云:“孔颖达作《九经正义》,往往援引纬书之说,欧阳公常欲删而去之,其言不果行。迨鹤山魏氏作《要义》,始加黜削,而其言绝焉。”则亦甚与以廓清之功矣。明万历中,张萱《重编内阁书目》载《九经要义》尚存《仪礼》七册,《礼记》三册,《周易》二册,《尚书》一册,《春秋》二册,《论语》二册,《孟子》二册。又《类目》六卷,本共为一编。今诸经或存或佚,不能复合,故今以世有传本者各著於录。朱彝尊《经义考》“群经类”中,载《九经要义》二百六十三卷,注曰“分见各经”。然各经皆载《要义》,而《易》类则但据《宋

志》载了翁《周易集义》六十四卷,不载此书,似乎即以《集义》为《要义》。考方回《周易集义跋》曰:“鹤山先生谪靖州,取诸经注疏,摘为《要义》,又取濂洛以来诸大儒《易》说,为《周易集义》。”则为二书审矣。

△《朱文公易说》·二十三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宋朱鉴编。案朱子世系,朱子三子,长子塾;塾二子,长曰鉴,则朱子嫡长孙也。鉴字子明,以荫补迪功郎,官至湖广总领。朱子注《易》之书,为目有五:曰《易传》十一卷,曰《易本义》十二卷,曰《易学启蒙》三卷,曰《古易音训》二卷,曰《蓍卦考误》一卷,皆有成帙。其朋友论难与及门之辨说,则散见《语录》中。鉴汇而辑之,以成是编。昔郑玄笺注诸经,其孙魏侍中小同复裒其门人问答之词为《郑志》十一卷。鉴之编辑绪言,亦犹此例也。考朱子初作《易传》,用王弼本。后作《易本义》,始用吕祖谦本。《易传》《宋志》著录,今已散佚。当理宗以后,朱子之学大行,賸语残编,无不奉为球璧,不应手成巨帙,反至无传。殆以未定之说,自削其稿,故不复流布欤?鉴是书全采《语录》之文,以补《本义》之阙。其中或门人记述,未必尽合师说,或偶然问答,未必勒为确论,安知无如《易传》之类为朱子所欲刊除者。然收拾放佚以备考证,亦可云能世其家学矣。

续修四库全书目录集部

续修四库全书目录(集部) 作者/不详 離騷集傳一卷 (宋)錢杲之撰集部第1301冊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 楚辭集解十五卷大序一卷小序一卷蒙引二卷考異一卷 (明)汪瑗撰集部第1301冊影印明萬曆刻本 楚辭疏十九卷讀楚辭語一卷屈原傳一卷楚辭雜論一卷 (明)陸時雍撰集部第1301冊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緝柳齋刻本 楚辭聽直八卷合論一卷 (明)黃文煥撰集部第1301冊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十六年刻清順治十四年增修本 楚辭?#123;註四卷 (清)李陳玉?#123;註集部第1302冊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十一年魏學渠刻本離騷草木史十卷 (清)周拱辰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初聖雨齋刻嘉慶八年印本 楚辭通釋十四卷末一卷 (清)王夫之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清同治四年湘鄉曾氏金陵節署刻船山遺書本天問補注一卷 (清)毛奇齡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清康熙刻西河合集本 楚辭新集註八卷附楚懷襄二王在位事蹟考一卷 (清)屈復集註集部第1302冊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乾隆三年居易堂刻本 屈原賦戴氏注七卷通釋二卷 (清)戴震注集部第1302冊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乾隆刻本 屈原賦戴氏注音義三卷 (清)汪梧鳳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乾隆刻本 屈辭精義六卷 (清)陳本禮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清嘉慶刻本 屈騷指掌四卷 (清)胡文英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楚詞釋十一卷王闓咦? 集部第1302冊影印華東師大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十七年刻本 屈賦微二卷馬其昶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光緒三十二年集虛草堂刻本 枚叔集一卷 (漢)枚乘撰 (清)丁晏輯集部第1303冊影印清宣統三年丁氏鉛印漢魏六朝名家集本 校蔡中郎集疏證十卷外集疏證一卷 (漢)蔡邕撰 (清)吳志忠疏證集部第1303冊影印國家圖書館藏稿本蔡中郎文集補一卷 (漢)蔡邕撰 (清)吳志忠輯集部第1303冊影印國家圖書館藏稿本 蜀丞相諸葛亮文集六卷(存卷四至卷六) (三國蜀)諸葛亮撰集部第1303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正德十二年閻欽刻本 曹集考異十二卷 (三國魏)曹植撰 (清)朱緒曾考異集部第1303冊影印民國三年蔣氏慎修書屋鉛印金陵叢書本 曹子建集十卷逸文一卷 (三國魏)曹植撰 (清)丁晏詮評集部第1303冊影印清宣統三年丁氏鉛印漢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陸士衡文集十卷 (晉)陸機撰集部第1304冊影印宛委別藏清本 支道林集一卷 (晉)釋支遁撰 (明)皇甫涍輯集部第1304冊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明末吳家騆刻本 支道林外集一卷 (晉)釋支遁撰 (明)史玄輯集部第1304冊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明末吳家騆刻本 陶淵明詩一卷雜文一卷 (晉)陶潛撰 (宋)曾集輯集部第1304冊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紹熙三年刻本 陶靖節先生詩注四卷補注一卷 (晉)陶潛撰 (宋)湯漢注集部第1304冊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淳祐元年刻本 ?#123;注陶淵明集十卷總論一卷 (晉)陶潛撰 (宋)湯漢等?#123;注 (元)李公煥輯集部第1304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元刻本 靖節先生集十卷首一卷諸本評陶彚集一卷年譜考異二卷 (晉)陶潛撰 (清)陶澍集注集部第1304冊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道光二十年周詒樸刻本 謝康樂集四卷 (南朝宋)謝靈咦?(明)沈啓原輯集部第1304冊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十一年沈啓原刻本 梁江文通集十卷 (南朝梁)江淹撰 (明)胡之驥注集部第1304冊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六年刻本哀江南賦注一卷 (北周)庾信撰王闓咦? 集部第1304冊影印南京圖書館藏稿本

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一场争论

《文汇读书周报》2008-11-21 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一场争论 邓可因 邓广铭先生和季羡林先生是多年要好的老友。邓广铭先生对季先生担任总编纂的《存目丛书》的出版提出批评,使有的人担心会不会影响两人的友情。但在丛书编委会的一次会议上,季先生还特别谈到,邓先生、宿先生发表的批评文章,用意都是好的,让大家要正确对待。应该说,学术上的争论是为促进学术的发展,是不会伤害年深日久的友谊的。 1994年,父亲邓广铭(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已是87岁高龄,为使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工作走一条正路,他写了一篇《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不宜刊行》的文章,发表于该年7月29日《光明日报》的《读书与出版》专刊,引起文史学界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 在文中,他举出清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列入“存目”的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为避免重复而把一些书列入“存目”;第二类是被纂修人员判定为伪冒的书籍,其判定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准确的;第三类是因内容不符合纂修人员的价值观念而被列入“存目”的,但这些书也未必都符合我们今日的价值观念。因此“存目”中值得印行的数量有限,不值得浪费很大的财力物力将其全部印行。 他在文中建议,要严格区分“国粹”与“国渣”,取优汰劣,组织专家学者认真审查鉴别,将真正有价值的书籍编一套《四库全书存目选本丛书》,并重新为每一本书写一篇“平反提要”。 在发表文章之初,父亲就对我说,这套丛书的出版,从前一年就开始筹措了。主办人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一位姓刘的教授,已筹措到600万元资金(出一集需5万元,要出1600集),并已造了一定的舆论声势,李鹏等都为它题了字。父亲说,在这种情况下,唱此反调,很难说能起到多大作用,但他不能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是父亲生前所做的最后一次论战。虽然《存目丛书》还是陆续出版了,但是父亲以对学术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毅然发难。我感到他的这种精神实是可佩的。 文章发表后,《瞭望》杂志的副总编辑陈四益访问了父亲,写了两千多字的文章《〈四库全书存目〉及其他》,署了叶芝余的笔名,刊登在《瞭望》第37期(1994年9月12日)。他开始就说,读了邓广铭先生的文章,“精神为之一振,觉得北大毕竟有人。”接着他说,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方作了热热闹闹的高调宣传之后,父亲“敢于力排众议,不仅需要见识,而且需要勇气”。他同意父亲对存目书籍的分析,他说:“把尚存的4000余种、6万余卷《四库》存目之书,不分青红皂白统统印出,并称之为‘全世界最后一笔、最大一宗文化遗产’,岂不是要愧对前人,遗讥来者?就说这‘全世界最后一笔、最大一宗文化遗产’的提法也不通之至。人类社会并未终结,人类文化

四部丛刊电子版用户使用指南

《四部丛刊》电子版用户使用指南 1 简介 《四部丛刊》是上个世纪初由著名学者、出版家张元济先生汇集多种中国古籍经典纂辑的。学者们公认此书的最大特色是讲究版本。纂辑者“专选宋、元、明旧刊(间及清本者,则必取其精刻)及精校名抄本”,故版本价值之高远在《四库全书》之上。多年来,该书一直深受文史工作者的推崇,所收书常被用作古籍整理的底本。该书电子版底本采用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部馆藏上海涵芬楼景印本《四部丛刊》。其中包括: 《四部丛刊》初编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景印本 《四部丛刊》续编民国二十一年(1932)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景印本 《四部丛刊》三编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景印本 共计收书504种、3134册、232478页、近九千余万字。每编内皆分经、史、子、集四部。 《四部丛刊》电子版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提供以《康熙字典》为基础的联机字典;正文主体与多种知识工具挂接;用户可作笔记、标点、复制、打印;并为计算机使用不熟练的用户提供汉字辅助输入法等,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古籍查检工具。 2 安装 (1)使用《四部丛刊》电子版,首先下载客户端,按默认程序进行; (2)打开下载的压缩包,双击CliSetup.exe文件,按提示进行安装; (3)桌面出现四部丛刊快捷方式,双击此快捷方式进入四部丛刊电子版数据库。 (4)按提示,输入:用户名:guest 密码:guest 服务器地址:202.199.147.15,即可进入四部丛刊主页面。

3 使用方法 《四部丛刊》电子版既可按类浏览又可直接进行检索。 3.1 分类浏览,亦即直接浏览。 可按左侧的“ 分类浏览” ,选择要看的文章点击即可。见图1。 图1 3.2 直接检索: 可通过选择标题栏“检索”下拉菜单中的各个检索项,从全文、书名和著者等途径进行检索。 3.2.1 全文检索 全文检索指从全文范围内进行检索。见图2。

续修四库全书目录(全)_0

续修四库全书目录(全) 周官说二卷补三卷清庄存与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嘉庆八年味经斋刻道光七年增修汇印味经斋遗书本周礼军赋说四卷清王鸣盛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 沟洫疆理小记一卷清程瑶田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通艺录本周礼摘笺五卷清李调元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李氏万卷楼刻函海本周礼汉读考六卷清段玉裁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本 周官臆测六卷叙录一卷清孔广林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六年山东书局刻孔丛伯说经五稿本周官心解二十八卷清蒋载康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嘉庆十一年经篚堂刻本【第81册】经部礼类 周礼畿内授田考实一卷清胡匡衷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一年吴氏刻蛰园丛书本周礼序官考一卷清陈大庚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四年刻借月山房汇抄本周官指掌五卷清庄有可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道光刻本 周礼学二卷清王聘珍撰影印清光锗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周礼故书考一卷清程际盛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刻三礼郑注考本 周官故书考四卷清徐养原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陆氏刻湖州丛书本

周礼故书疏证六卷清宋世荦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六年徐士銮补刻确山所著书本周礼学一卷清沈梦兰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七年祁县县署刻所愿学斋书钞本周官恒解六卷清刘沅辑注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刻后印本 周礼补注六卷清吕飞鹏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九年吕氏立诚轩刻本 周礼释注二卷清丁晏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聊城海源阁刻六艺堂诗礼七编本周礼注疏小笺五卷清曾钊撰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清同治十年刻本 周礼札记一卷清潘任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年木活字印希郑堂丛书本 【第82册】经部礼类 周礼正义八十六卷(上)清孙诒让撰影印清宣统楚学社民国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 【第83册】经部礼类 周礼正义八十六卷(中)清孙诒让撰影印清宣统楚学社民国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 【第84册】经部礼类 周礼正义八十六卷(下)清孙诒让撰影印清宣统楚学社民国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 【第85册】经部礼类 九旗古义述二卷清孙诒让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二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书品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书品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书品”的解读, 以供大家了解。

书品 一卷。 南朝梁人庾肩吾(487-551)撰。 庾肩吾,字子慎,一字慎之,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庾肩吾自幼天资颖慧,八岁即能赋诗,后成为南朝时期着名的文学家。 庾肩吾初为晋安王国常侍,曾奉王命与刘孝威等共十人抄撰史籍,曾号为高斋学士。 又历任江州刺史、武康县侯、中书令等职。 庾肩吾除着述《书品》外,还撰有《南史本 传》、《书断》等。 《书品》是我国书法史上一部重要的书评着作。 作者在《书品》中对自汉至梁的一百二十余位书家整体上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中又更细致地分上、中、下三个层次,于是出现上上、上中、上

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个小等,亦即九品。 在三个大等之前,庾氏以总序冠于前;在九个小等

中,又分别加以总论、述评,使得《书品》总说精当,分论细致,生动形象再现书家卓异的艺术成就。 上上品中只有三人:张芝、钟繇、王羲之。 庾氏认为书法若“探妙测深”,其“尽形得势”似“神化之所为”,不是一般人所能学得到的,而只有张芝、钟繇、王羲之才能“或横牵竖掣,或浓点轻拂,或将放而更留,或因挑而还置,敏思藏于胸中,巧意发于毫舌”(《书品》)。 庾肩吾对草书之法深思而熟虑,对草书大家之作研 究精到,因此叙述信手拈来,评论从容妥当,恰如 其分,既给人以形象上的感性认识,更给人以理论 上的深刻启迪。 《书品》中上等共收包括以上三大家及崔瑗、王献之、索靖、钟会、卫瓘等十七位书家,中等收录有 卫夫人、谢安等三十八位,下等收录有谢灵运、羊祜、裴邈等五十七位。 《书品》评论颇具辞采,恰如张怀瓘所云:“肩吾才华既秀,草、隶兼善,累纪专精,遍采名法,尝作《书品》,亦有佳致。” 因年代久远,古书辗转流传或后人传抄时删削更动,导致唐之魏征与庾肩吾虽生活时代邈不相及,却并列其间,以及序中所称与所列实际人数不符等,皆属传抄之误。

续修四库全书总集书目(DOC)

集部第1578-80冊:唐寫本文選集注一百二十卷(存二十四卷) 影印唐寫本集部集部第1581冊:文選理學權輿八卷(清)汪師韓撰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刻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理學權輿補一卷(清)孫志祖撰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刻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考異四卷(清)孫志祖撰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旁證四十六卷(清)梁章鉅撰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刻本集部第1581冊 21-410 集部第1582冊:文選笺證三十二卷(清)胡紹煐撰影印清光緒劉世珩刻聚學軒叢書第五集本 27-481 绩溪胡绍煐。紹煐病李选择焉不精,而欲补段玉裁、王念孙治文选所未及者,二十余载,最后厘为三十二卷,,有朱右曾序以及自序。咸丰间刻即毁,仅存钞本同治十二年。其子小泉以钞本伪夺,属族父培系为校勘。 集部第1582冊:文館詞林一千卷(存三十卷)(唐)許敬宗撰影印民國三年張鈞衡刻適園叢書第三集本 152卷诗十二人部9赠答一:四言亲属赠答,夫妇赠答 156-158卷157卷诗十七人部十四赠答六杂赠答三158卷诗十八人部十五赠答杂赠答四 160卷诗廿礼部二释奠下四言 346卷颂十六礼部五巡幸347卷 414卷七四七体 452卷碑三十二百官二十二将军二 453卷碑三十三百官二十三将军三 457卷碑三十七百官二十七都督一 459卷碑三十九百官二十九都督三 662卷诏(伐) 664-670卷664卷诏(抚)665卷诏三十五赦宥一666卷诏令三十六赦宥二667卷诏三十七赦宥三668卷诏令(赦诏)669卷诏三十九赦宥五670卷诏四十赦宥六 691卷(敕)诫励贡举除授黜免 695 卷移都毁废祭祀崇学田农政事举士赏罚军令赦令杂令(令)699 卷教四恤亡裒贤显节终复毁废祷祀崇法 残简敕表 集部第1582冊:文苑英華纂要八十四卷(宋)高似孫輯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刻元修本 集部第1583-88冊:七十二家集三百四十六卷附錄七十二卷(明)張燮輯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明末刻本 提要:明张xian 是编凡七十二家。周一人汉十二人魏七人晋是一人宋五人齐二人梁十八人,陈五人北魏二人北齐二人北周二人隋五人,其所取材除各史籍该著

四库全书资料

简介 丛书名。清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四库全书的编纂历史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 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图书。乾隆皇帝为了存放《四库全书》效仿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四库全书》的命运 《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中国历经动乱,《四库全书》也同样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钞,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于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复后的文澜阁。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有一次大规模修补,目前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因此《四库全书》今天只存3套半,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文溯阁本1 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近些年对这部书是否要归还沈阳,甘肃、辽宁两省一直未能达成一致。避暑山庄文津阁本于1950年代由中国政府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残缺的文澜阁本则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1966年10月,当时正处于中苏关系紧张时,为保护《四库全书》安全,林彪下令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藏於戈壁沙漠中。目前,辽宁有关人士要求归还,以书阁合璧。甘肃方面也修建藏书楼,加强保护。文溯阁《四库全书》其最终归属仍处争议中。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影印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将之缩印。1999年香港的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出版发行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电子版。 《四库全书》的编纂,无疑是中国文化事业的一大巨献。乾隆牵头把这件事情做起来,费时之长,耗资之巨,确实是功不可没。香港文汇报报道称,功劳归功劳,在修纂《四库全书》这件事情上,乾隆还是包藏了一点私心的。这个私心,说到底就是想清除不符合满清意识形态要求的思想,消除文化界的杂音,具体来讲,就是把那些掺杂了“反清”意识的书销毁。在这件事情上,乾隆充分展示了作为统治者的权变之术。他利用修纂《四库全书》的良机,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让那些“蛇”主动地游走出来,然后一个个打死,最终达到了清除“不良思想”的预期目的。 《四库全书》的流传情况

续修四库全书 子部书目

《续修四库全书》子部书目 子部第931册新编孔子家语句解十卷 子部第931册孔子家语考次不分卷(明)刘宗周撰 子部第931册家语证伪十一卷(清)范家相撰 子部第931册家语疏证六卷(清)孙志祖撰 子部第931册孔子集语十七卷(清)孙星衍辑 子部第931册圣门十六子书不分卷(清)冯云鹓辑 子部第932册新编颜子五卷(元)李纯仁辑 子部第932册子思子七卷(清)黄以周辑解 子部第932册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四卷简朝亮撰 子部第932册曾子注释四卷叙录一卷(清)阮元撰 子部第932册曾子家语六卷(清)王定安辑 子部第932册孟子外书四篇四卷(宋)刘攽注 子部第932册荀子考异一卷(宋)钱佃撰 子部第932册荀子评注三十二篇(清)傅山撰 子部第932册荀子微言一卷(清)惠栋撰 子部第932册荀子集解二十卷考证一卷王先谦撰 子部第932册孔丛子七卷释文一卷题(汉)孔鲋撰(宋)宋咸注 子部第933册贾子次诂十六卷叙录一卷(清)王耕心撰 子部第933册法言义疏二十卷汪荣宝撰 子部第933册潜夫论十卷(清)汪继培笺 子部第933册忠经详解一卷题(汉)马融撰(汉)郑玄注(明)陶原良详解子部第933册中说考七卷(明)崔铣撰 子部第933-934册太极图说论十四卷(清)王嗣槐撰 子部第934册周子通书训义一卷(元)保八撰 子部第934册新刊正蒙解四卷(明)刘儓撰 子部第934册吕氏乡约一卷乡仪一卷(宋)吕大钧撰 子部第934册安正忘筌集二卷(宋)潘植撰 子部第934册泳斋近思录衍注十四卷(宋)杨伯岩撰 子部第934册近思录集解十四卷(宋)叶釆撰 子部第934-935册近思录补注十四卷(清)陈沆撰 子部第935册陆氏家制一卷(宋)陆九韶撰 子部第935册资世通训一卷(明)朱元璋撰 子部第935册浦江郑氏家范一卷(明)郑涛撰 子部第935册圣学心法四卷(明)朱棣撰 子部第935册薛文清公要言三卷(明)薛瑄撰(明)谷中虚辑 子部第935-936册五伦书六十二卷(明)朱瞻基撰

文渊阁本四库全书

文淵閣本四庫全書 皇極經世書.邵雍撰 * 觀物篇五十一 物之大者無若天地,然而亦有所盡也。 天之大,陰陽盡之矣; 地之大,剛柔盡之矣。 陰陽盡而四時成焉,剛柔盡而四維成焉。 夫四時四維者,天地至大之謂也,凡言大者,無得而過之也。 亦未始以大為自得,故能成其大,豈不謂至偉至偉者歟? 天生於動者也,地生於靜者也, 一動一靜交,而天地之道盡之矣。 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 一陰一陽交而天之用盡之矣; 靜之始則柔生焉,靜之極則剛生焉, 一柔一剛交而地之用盡之矣。 動之大者謂之太陽,動之小者謂之少陽; 靜之大者謂之太陰,靜之小者謂之少陰。 太陽為日,太陰為月,少陽為星,少陰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體盡之矣。 靜之大者謂之太柔,靜之小者謂之少柔; 動之大者謂之太剛,動之小者謂之少剛。 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體盡之矣; 日為暑,月為寒,星為晝,辰為夜,暑寒晝夜交而天之變盡之矣。 水為雨,火為風,土為露,石為雷,雨風露雷交而地之化盡之矣; 暑變物之性,寒變物之情,晝變物之形,夜變物之體,性情形體交而動植之感盡之矣; 雨化物之走,風化物之飛,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木,走飛草木交而動植之應盡之矣。 走感暑而變者,性之走也, 感寒而變者,情之走也, 感晝而變者,形之走也, 感夜而變者,體之走也。 飛感暑而變者,性之飛也,

感寒而變者,情之飛也, 感晝而變者,形之飛也, 感夜而變者,體之飛也。 草感暑而變者,性之草也, 感寒而變者,情之草也, 感晝而變者,形之草也, 感夜而變者,體之草也。 木感暑而變者,性之木也, 感寒而變者,情之木也, 感晝而變者,形之木也, 感夜而變者,體之木也。 性應雨而化者,走之性也, 應風而化者,飛之性也, 應露而化者,草之性也, 應雷而化者,木之性也。 情應雨而化者,走之情也, 應風而化者,飛之情也, 應露而化者,草之情也, 應雷而化者,木之情也。 形應雨而化者,走之行也, 應風而化者,飛之行也, 應露而化者,草之行也, 應雷而化者,木之行也。 體應雨而化者,走之體也, 應風而化者,飛之體也, 應露而化者,草之體也, 應雷而化者,木之體也, 性之走善色,情之走善聲,形之走善氣,體之走善味。 性之飛善色,情之飛善聲,形之飛善氣,體之飛善味。 性之草善色,情之草善聲,形之草善氣,體之草善味。 性之木善色,情之木善聲,形之木善氣,體之木善味。 走之性善耳,飛之性善木,草之性善口,木之性善鼻。 走之情善耳,飛之情善目,草之情善口,木之情善鼻。 走之形善耳,飛之形善目,草之形善口,木之形善鼻。 走之體善耳,飛之體善目,草之體善口,木之體善鼻。 夫人也者,暑寒晝夜無不變,雨風露雷無不化,性情形體無不感,走飛草木無不應,

四库全书--电子书(V2.0)

中文名称:四库全书 版本:电子书(V2.0) 地区:大陆 简介: 《四库全书》(180CD?)电子版为照排图片版——收藏为主 《四库全书》电子书版(V2.0)为文本版——方便国学爱好者阅览 转自海蓝在线- 张轩,制作源于文渊阁本 电子书制作者声明 感谢所有下载用户对我制作这本电子书的支持,很快的一年过去了,我把2.0放上,继续把免费的国学事业做到底。对于遇到的很多问题,我只能说抱歉了。其中关于排版的问题,我在这个版本尽量做的直观点了。 再次声明,本人只是收集资源,其中内容版权属于所有中华文明子孙。 目录混乱问题是由于编译软件破坏了原本内部的链接,重新再链接工程浩大,希望征集有志者与我共同完成,其中有该页未被授权那个不要管是下载留下的日志文件,我忘记搞掉了,下个版本再消灭他们。给诸位不便只有再次歉意了。 张轩于公元二千零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简介: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元1772年,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61种书目,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可谓超级文化大典。成书后,先编写了四个抄本,分藏于文源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即“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乾隆五十三年(1788),又续抄三部,分贮于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即“浙江三阁”或称“南三阁”)。这七部抄本,深藏秘府,世人很难窥及,之后又迭经战乱,屡遭焚难,文源阁、文宗阁、文汇阁藏本已不复存世,文溯阁本曾遭日本侵略军的抢掠,文澜阁也一度散失,文渊阁本则于本世纪四十年代末被运到台湾收藏,这就使得幸存的《四库全书》弥足珍贵。 《四库全书》目录 经部

四库全书

: 简介:解压密码: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6400718.html, 下面的每个链接都需要下载 《四库全书》(180CD?)电子版为照排图片版——收藏为主 《四库全书》电子书版(V2.0)为文本版——方便国学爱好者阅览 转自海蓝在线- 张轩,制作源于文渊阁本 电子书制作者声明 感谢所有下载用户对我制作这本电子书的支持,很快的一年过去了,我把2.0放上,继续把免费的国学事业做到底。对于遇到的很多问题,我只能说抱歉了。其中关于排版的问题,我在这个版本尽量做的直观点了。 再次声明,本人只是收集资源,其中内容版权属于所有中华文明子孙。 目录混乱问题是由于编译软件破坏了原本内部的链接,重新再链接工程浩大,希望征集有志者与我共同完成,其中有该页未被授权那个不要管是下载留下的日志文件,我忘记搞掉了,下个版本再消灭他们。给诸位不便只有再次歉意了。 张轩于公元二千零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简介: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元1772年,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61种书目,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可谓超级文化大典。成书后,先编写了四个抄本,分藏于文源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即“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乾隆五十三年(1788),又续抄三部,分贮于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即“浙江三阁”或称“南三阁”)。这七部抄本,深藏秘府,世人很难窥及,之后又迭经战乱,屡遭焚难,文源阁、文宗阁、文汇阁藏本已不复存世,文溯阁本曾遭日本侵略军的抢掠,文澜阁也一度散失,文渊阁本则于本世纪四十年代末被运到台湾收藏,这就使得幸存的《四库全书》弥足珍贵。 《四库全书》目录 经部 -------------------------------------------------------------------------------------- 易经论语大学中庸尚书孟子春秋左传公羊传 谷梁传周礼孝经礼记诗经尔雅仪礼

四库未收书籍及续修四库全书简介

续修四库全书 《续修四库全书》作为我国迄今为止最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续编,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续修四库全书》从1994年开始启动,历时8年,到2002年4月完成了全部1800册的编纂出版工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从《四库全书》到《续修四库全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四库全书》编成以来,数代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曾多次倡议续修。清嘉庆初年,时任浙江巡抚的阮元利用职务之便,在江南陆续采购《四库》未收书170多种,向朝庭进呈,并撰写《四库未收书提要》。这可以说是乾隆以后对《四库全书》拟加补修的开端。光绪十五年(1889),翰林院编修王懿荣上书提议“重新开馆,续纂前书”;此后,喻长霖、孙同康等也都有续修之议。1919年,叶恭绰等赴欧洲考察回国,动议影印《四库全书》,金梁复以为“书不易续,目则易修”,建议将“二百年来新出书籍”,“始存其目,以待后来”。二者皆因乱世未果。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计划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以销售赢余“请海内通人,选择四库存目及未收书,刊为续编”。1928年,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下属的北平人文科学研究所,拟利用日本退还的庚子赔款将续修《四库》之事列为课题,并开始购求古书。同年12月15日,当时兼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将军,也曾提出“拟垫私财”对《四库全书》进行影印、增补、续修的倡议。但其后因日军侵略我国东北、华北,时局动荡,续修之事也就逐渐停息,只有北平的一些中国学者为续修撰写了相当一部分乾隆以后着述的提要,总算为近百年来未能实现的各种动议、各种筹划留下来一些实绩、一点见证。 续修《四库全书》之所以必要,还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乾隆中期以后至辛亥革命(1911年)以前,中国学术又积聚了大量重要的成果。清中期的“乾嘉之学”是清代学术中最具特色的,其代表人物如纪晓岚、戴震等均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受编纂体制的限制,他们的着作不可能收入《全书》。清后期,尤其在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文化学术因受国势陵替的刺激和西方思想的冲击而另辟新境,新思潮层出不穷,形成从魏源到章太炎为代表的“新学”;加上散失海外的古籍善本回归本土,考古发掘使竹简帛书重见天日,秘藏民间和以稿本形式流传的优秀着作不断面世。以上这些数量可观的古籍,都还来不及进行系统整理。通过编纂、出版《续修四库全书》,既可为《四库全书》匡谬补缺,又能继往开来,对清代乾嘉至辛亥革命以前的学术文化发展进行新的归纳总结。 《续修四库全书》的收录范围既包括对《四库全书》成书前传世图书的补选,也包括《四库全书》成书后着述的续选。补选之书主要是被《四库全书》遗漏、摒弃、禁毁,或列入“存目”而确有学术价值的图书;《四库全书》已收而版本残劣,有善本足可替代的书籍;四库馆臣对戏曲、小说持鄙视态度未予收入,此次编选根据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择优选收,这也是“续修”具有开创意义之处。对乾隆中期以后至辛亥革命以前的图书,尽可能选收各学术门类和流派的代表性着作,主要是清代中期以纪晓岚、戴震、翁方纲、彭元瑞、任大椿、孙希旦、王念孙、阮元等为代表的“乾嘉学派”着作,清后期以魏源、龚自珍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为代表的“新学”着作。此外,新从海外访回而合于本书选录条件的古籍,以及新出土的整理成编的竹简帛书也酌予选收。《续修四库全书》总共收书5213种,比《四库全书》增加51%。在编纂、出版过程中,曾向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82家藏书单位商借底本,每种入选图书,均选取最佳版本影印,其中大量的宋元刻本、名家稿本,为四库馆臣所未见。这是继18世纪清朝编修《四库全书》后,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古典文献进行大规模的清理与汇集。 《续修四库全书》沿袭《四库全书》体例,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绿、红、蓝、赭四色装饰封面,16开本、精装1800册,分经部260 册,史部670册,子部370册,集部500册。它与《四库全书》配套,构筑起一座中华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中国古代即1911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可大致荟萃于此。 由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历时7年,于2001年底编纂

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一场争论

《文匯讀書週報》2008-11-21 關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一場爭論 鄧可因 鄧廣銘先生和季羨林先生是多年要好的老友。鄧廣銘先生對季先生擔任總編纂的《存目叢書》的出版提出批評,使有的人擔心會不會影響兩人的友情。但在叢書編委會的一次會議上,季先生還特別談到,鄧先生、宿先生發表的批評文章,用意都是好的,讓大家要正確對待。應該說,學術上的爭論是為促進學術的發展,是不會傷害年深日久的友誼的。1994年,父親鄧廣銘(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已是87歲高齡,為使整理出版中國古籍的工作走一條正路,他寫了一篇《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不宜刊行》的文章,發表於該年7月29日《光明日報》的《讀書與出版》專刊,引起文史學界一場不大不小的爭論。 在文中,他舉出清乾隆時期編纂《四庫全書》,列入“存目”的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為避免重複而把一些書列入“存目”;第二類是被纂修人員判定為偽冒的書籍,其判定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準確的;第三類是因內容不符合纂修人員的價值觀念而被列入“存目”的,但這些書也未必都符合我們今日的價值觀念。因此“存目”中值得印行的數量有限,不值得浪費很大的財力物力將其全部印行。 他在文中建議,要嚴格區分“國粹”與“國渣”,取優汰劣,組織專家學者認真審查鑒別,將真正有價值的書籍編一套《四庫全書存目選本叢書》,並重新為每一本書寫一篇“平反提要”。 在發表文章之初,父親就對我說,這套叢書的出版,從前一年就開始籌措了。主辦人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的一位姓劉的教授,已籌措到600萬元資金(出一集需5萬元,要出1600集),並已造了一定的輿論聲勢,李鵬等都為它題了字。父親說,在這種情況下,唱此反調,很難說能起到多大作用,但他不能不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是父親生前所做的最後一次論戰。雖然《存目叢書》還是陸續出版了,但是父親以對學術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毅然發難。我感到他的這種精神實是可佩的。 文章發表後,《瞭望》雜誌的副總編輯陳四益訪問了父親,寫了兩千多字的文章《〈四庫全書存目〉及其他》,署了葉芝餘的筆名,刊登在《瞭望》第37期(1994年9月12日)。他開始就說,讀了鄧廣銘先生的文章,“精神為之一振,覺得北大畢竟有人。”接著他說,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編纂方作了熱熱鬧鬧的高調宣傳之後,父親“敢於力排眾議,不僅需要見識,而且需要勇氣”。他同意父親對存目書籍的分析,他說:“把尚存的4000餘種、6萬餘卷《四庫》存目之書,不分青

四库全书

△《书学会编》·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黄瑜编。瑜字廷美,华亭人。案明有两黄瑜,皆字廷美,皆景泰天顺间人。其一为黄佐之祖,有《双槐岁抄》,别著录。此黄瑜则天顺六年官肇庆府知府,此书即其在肇庆所刻也。凡四种,一为刘次庄《法帖释文》,一为米芾《书史》,一为黄伯思《法帖刊误》,一为曹士冕《法帖谱系》。无一字之考证,而讹脱至不可读,盖书帕本耳。 △《书纂》·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惟卷首有翠渠病叟自序。考《明史·儒林传》载周瑛字梁石,莆田人。成化己丑进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学者称翠渠先生。其号与自序合。又《明史·艺文志》载周瑛书纂五卷,与此本书名卷数并合,盖即瑛书也。分原始、辨体、考法、会通、择佐使五篇。原始篇论六书,辨体篇论古籀、篆、隶、草八分、飞白诸体及历代沿革,考法篇论手法、笔法、书法、会通篇论诸家书,择佐使篇、论笔、墨、纸、砚。大抵掇拾旧文,故名曰纂。自序称其长孙南凤年十有一,作书以授之,故所录多浅近易明云。 △《书辑》·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陆深撰。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是书分为六篇,一曰述通,二曰典通,三曰释通,四曰笔论,五曰体位,六曰古今训。凡所采用诸书,皆胪列於首,而复以法帖源流一篇附其后,尝自书勒石。 △《弇州山人题跋》·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王世贞撰。考《弇州四部稿》有杂文跋、墨迹跋、墨刻跋、画跋、佛经跋诸类,此本惟墨迹跋三卷,墨刻跋四卷。其文与稿中所载又颇详略不同,疑当时抄撮以成帙,其后又经删定入集。如《集古录》有真迹、集本之殊也。 △《书学汇编》·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万斯同撰。斯同有《读礼质疑》,已著录。是编录历代善书之人,上自仓颉,下迄明季,共一千五十四人。其中如皇甫规妻,旧云不知何氏,此据张怀瓘《书断》,知其姓马。后魏江式请定《正文字疏》,称汉讲学大夫秦近,小学元士爰礼,此据《汉书》以为王莽时官。董羽谓刘德昇即刘表,为书家之祖,此据《三国志》云表字景升,非德昇。宣和《书谱》称詹思远史亡其系,此据《晋书》知为应璩之孙,詹字曰思远。谱又称王邃行书有羲、献法,此据《晋书》知邃为元帝时人,在羲、献之前。又称陈达为陈人,刘珉为北齐人,此据史知达为晋人,珉为南齐人。又称唐有卢革、杨邠书,此据史言革、邠皆不知学,未必真迹。又称南唐有李霄远,此据《十国春秋》知为李萧远。《宋史》鲍由,此以为即鲍慎由,避孝宗讳。以及模搨兰亭之《说断》从褚遂良,昇元祖帖之《说断》为南唐元宗,皆颇有考证。然此书作於国初,迨康熙中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出,则此为沧海之一粟矣。 △《墨池琐录》·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已著录。王世贞《名贤遗墨》跋曰:慎以博学名世,书亦自负吴兴堂庑。世传其谪戍云南时,尝醉傅胡粉,作双髻插花,诸伎拥之游行城市。或以精白绫作裓,遗诸伎服之。酒间乞书,醉墨淋漓。人每购归,装潢成卷。盖慎亦究心书学者。此书颇抑颜真卿,而谓米芾行不逮言。至赵孟頫出,始一洗颜、柳之病,直以晋人为师,右军之后,一人而已。与王世贞吴兴堂庑之说合。知其确出慎手。中间或采旧文,或抒己意,往往皆心得之言。其述张天锡《草书韵会》源流,及小王破体书,亦兼有考证。至汉司隶杨厥碑字之类,偶尔疏谬者,已驳正於洪适隶释条下,兹不具论云。 △《书画跋跋》·三卷、《续》·三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孙鑛撰。鑛有《月峰评经》,已著录。是书名《书画跋跋》者,王世贞先有《书画跋》,鑛又跋其所跋,故重文见义。犹《非非国语》,《反反离骚》例也。明以来未有刊本,仅有抄本,在仁和毛先舒家,后归其邑人赵信。信为孙氏之婿,故鑛六世孙宗溥宗濂又从赵氏得之。乾隆庚申,始刊版印行,任兰枝为之序。初,宗溥等以鑛书本因世贞而作,如不载世贞原跋,则鑛之所云,有不知为何语者,乃取世贞诸跋散附於各题之下。其明人书札,可与鑛参证,及为矿语所缘起者,亦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 念“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二百三十二种。 中央图书馆筹备处辑。 清乾隆时辑成的《四库全书》,最初分抄七部,分别贮于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汇阁、文宗阁和文澜阁七处,因全书卷帙繁浩,除御敕刊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辑一百三十八种)外,全书长期未能印行。 且清末至民国战乱频仍,七部《四库全书》抄本有的已毁于战火或散失无存,于是保存古籍刊印全书的呼声日高,但都因时局动荡、财力不继,未能果行。 民国二十年代中央图书馆筹备处为保存珍本古籍并使能公之于世,乃选取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部分珍本印成一编,名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该书经部有易类二十七种、书类三种、诗类六种、礼类三种、春秋类十二种、五经总义类五种、四书类一种、乐类一种、小学类四种。

史部有编年类一种、纪事本末类二种、别史类一种、诏令奏议类二种、传记类二种,地理类三种、职官类三种、政书类二种、目录类一种、史评类二种。 子部有儒家类四种、兵家类一种、医家类三种、天文

算法类三种、术数类十二种、艺术类二种、谱录类一种、杂家类五种、类书类三种。 集部有别集类一百零五种、总集类十种、诗文评类二种。 具体书目可参阅《中国丛书综录》。 现代《四库全书》已全部刊行问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只能作为一部附属小丛书供学人参阅。 有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934-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其后台湾省商务印书馆又陆续编印了第二至第十 二集,连同别集共十三集。 第二集至第十二集及别集所收具体书目可参阅原书。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本草纲目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本草纲目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本草纲目”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本草纲目 五十二卷。 明李时珍(1518-1593)撰。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李时珍出生于一个世医家庭。 祖父即行医,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系当地名医,曾做过“太医吏目”,着有《四珍发明》、《艾叶传》、《痘疹证治》等着作。 李时珍受父亲影响极深。 从小喜爱医药,虽经父亲督促,精读四书五经、坟典传奇,却无心功名,终于继承家学,弃儒从医,博通医籍,医术精良,名重一时,官楚王府奉祠正,掌管良医所。 李时珍勤奋学习,广泛搜罗,曾闭门读书达十年之久。 精通古代经史子集各部着作,于史学、哲学、文字学、训诂学等方面,造诣甚深。 对于考释药物名称、药性、治疗等方面,均取得良好基础。

同时又躬身实践,向农夫、渔夫、车夫、手工业工人学习技艺,进行临床药理实验。 比如为了区别蓬虆的五种不同品种、他亲自采集,一一比较,并与古书《尔雅》相对照。 李氏认为古籍所载旧药讹错疏漏较多,有重新估价、补充、订正、整理之必要。 尤其是前代本草存在问题更多,如分类不详,名目错讹,以及新发现的药物未有着录等,便有重编本草之志。 遂遍访名医宿儒,广泛搜集民间验方,远涉深山旷野,采集药物标本,摹绘图像,并检阅八百余种有关文献,以《类证本草》为底本,结合自身经验,历时二十七年,三易其稿,于万历六年(1578)撰成此书。 此书直到李时珍晚年才开始雕板,刊板雕成时,未及成书,李时珍便去世了。 本书共一百九十万字,五十二卷。 全书把药物分十六部,六十二类。 十六部为水、火、土、金石、草、果、菜、谷、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 每部中又分类,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蔓草、毒草、水草、石草、苔类、杂草九类。 谷部分为麻麦稻类、稷粟类、菽豆类、造酿类四类。 共收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比前人新增三百七十四

《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网络版客户端软件安装指南

《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网络版客户端软件安装指南 一、点击下载客户端软件(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6400718.html,/soft/4kqs.zip ,软件大小170M,文件名4kqs.zip),将客户端软件保存在用户个人计算机的硬盘上,系统会默认保存在C盘上。注意此时客户端软件是压缩文件。 二、对4kqs.zip解压缩,可用winzip或winRAR软件解压缩。此时系统会在用户个人计算机上生成一个名为4kqs的文件夹。进入该文件夹,双击install.exe 文件,即开始安装客户端软件。 随着安装进程的继续,屏幕会提示用户进行一些操作,如下图:

点击“确定” 三、在弹出的“配置”对话框中要更改一些设置:将named pipe更改为TCP/IP Socket(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并在“请您输入全文版伺服器所在机器的名字”栏中,输入166.111.120.96,然后点击确定。

安装完成之后,点击“确定”。 四、客户端软件安装完成后,还要下载原文及全文检索版升级程序,文件名为pack.zip,将此软件保存在用户个人计算机的硬盘上,系统会默认保存在C盘上。对pack.zip解压缩,可用winzip或winRAR软件解压缩。此时系统会在用户个人计算机上生成一个名为pack的文件夹。进入该文件夹,双击FTR_pack.exe 文件,即 开始安装此软件。如下图:

升级完成后,点击“OK ”即可。至此客户端软件的安装工作全部完成,可以开 始检索全文库。 五、系统自动在“开始”菜单生成快捷方式,单击“原文及全文检索版”,即可进 入用户身份验证页面。 “密码”为空,点击“确定”进入“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库。 点击“Upgrade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