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8例外伤性肝脏出血的超声诊断分析

78例外伤性肝脏出血的超声诊断分析

78例外伤性肝脏出血的超声诊断分析
78例外伤性肝脏出血的超声诊断分析

肝脏常见病变超声表现

一.肝硬化 (1)二维 形态: 失常,肝右叶缩小,左叶代偿性增大 包膜: 凹凸不平,锯齿状 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质,肝内密布短小粗线状高 回声,可见低回声和高回声结节 肝静脉:变细,走行迂曲、僵直 门静脉:增宽,可有血栓形成 肝动脉:可代偿性增宽 继发性征象:脾大、脾静脉增宽;胆囊壁增厚,呈“双环征”;脐静脉等侧枝循环开放;腹水 2. 多普勒 门静脉: 血流颜色暗淡,流速降低,可呈双向甚至反向的血流 肝静脉: 血流颜色暗淡,流速降低,血流频谱类似门静脉 肝动脉:血流颜色明亮,流速增高 侧枝循环:脐静脉内呈现扭曲的血流 二.脂肪肝 形态:肝脏轻中度肿大,包膜光滑,下角圆钝 实质:回声弥漫性云雾状增多、细密,圆场回声明显衰减 肝静脉:变细,显示模糊不清晰 多普勒超声表现:血流彩色信号衰减较二维明显 三.原发性肝癌 1.二维

?肝脏内实质性回声肿块 ?边界清或不清,部分病变周围出现“晕征” ( halo sign) ?内部回声:低、等、高及混合型 ?弥漫型肝癌表现为肝内满布细小高回声结节,分布不均匀,难以分辨出肿块的边界 ?巨块型肝癌病变内部可出现“结中结征”,中心可有坏死液化区 2. 多普勒 ?CDFI:肿块内部及周围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并探及动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高,RI>0.70 ?CEUS:(1)呈现“快进快出” (2)动脉相迅速增强(由中心向周围);门脉相快速消退(轮廓清); 实质相肿瘤回声低于周围已增强的正常肝组织。 3. 周围组织的继发表现 ?卫星结节:肝内转移征象 ?病变周围血管受挤压移位 ?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 ?位于肝门部肿瘤压迫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 ?淋巴结转移可引起PV、AO或IVC旁等处腹腔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原发性肝癌的典型特征性表现 牛眼征 环靶征 四.含液性病变 ?单纯性非寄生虫囊肿 ?先天性多囊肝 ?肝包虫

肝脏安全性相关资料(doc 6页)

肝脏安全性相关资料(doc 6页)

一、最近,美国脂质协会他汀肝脏安全性评估小组、亚太地区NAFLD 学组以及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均对他汀的肝脏安全性及其在NAFLD防治中的作用进行了客观评估并达成如下共识。 [1] 在考虑降血脂药物治疗前,建议常规检测血清转氨酶。若发现异常应进一步明确其可能原因,分析是否真性转氨酶增高、是否肝源性转氨酶异常、有无肝脏损伤的其他实验指标异常、有无肝功能不全症象。 [2]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他汀处方信息有所变动之前,仍需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和增加剂量后12周、以及随后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血清转氨酶。 [3] 临床医生需警惕他汀治疗中病人的主诉和体征(纳差、乏力、嗜唾、黄疸、肝肿大),对转氨酶增高者需检查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以判断有无显著肝损伤和肝功能不全的表现。在没有胆道梗阻的情况下,血清总胆红素及其分类较孤立性转氨酶增高更能准确反映肝损伤程度。 [4] 他汀治疗中一旦出现显著肝损伤和肝功能衰竭的客观证据,不管转氨酶高低以及何种原因所致均应立即停用他汀,并请消化或肝病专家协助诊治。

性的使LDL-C降低至< 1.8 mmol/ L,可更大程度获益。 在临床试验中,有50000余例受试者随机分至安慰剂组或他汀治疗组,在他汀治疗组并未观察到致残和病死率明显升高。但2001年的“拜斯亭”事件,更加引起人们对于他汀安全性问题关注、担忧和争论。近年的强化调脂治疗,意味着他汀用药剂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他汀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如何在强调调脂的同时,又能注意用药的安全性,是目前该领域的重要话题。 他汀类药物的肝脏毒性 大多数人对他汀的耐受性良好。他汀引起肝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大约在0.5%~2%,多发生在开始用药后的3个月之内,并呈剂量依赖性。起始剂量或中等剂量,肝功能升高>3XULN<1%;高剂量(80mg/d)则达2%~3%,在降低用药剂量或停药后恢复至用药前水平;当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另一种他汀时,血清转氨酶常不会再次升高。如有肝酶升高应查找原因,未达正常上限3倍不需要停药,但要在近期复查肝功能,如果持续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应停药;停药后肝功损害尚可逆,但要检测肝功能至恢复正常;确定肝功损害的优先指标是胆红素,其价值高于单纯肝酶水平变化。胆汁淤积和活动性肝病被列为使用他汀的禁忌证,但并无确切证据表明他汀会加重肝病;他汀对乙型和丙型肝炎引起的慢性转氨酶升高患者的预后并无影响;脂肪肝不是应用他汀的禁忌证,他汀不能治疗脂肪肝,肝功能轻度异常的脂肪肝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2014 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降脂疗效好和心血管获益明确已得到反复证实和充分肯定。但因其应用广泛,诸多类此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屡见报道。正确认识和处理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他汀不良反应十分重要。2011年国内心血管病学和临床血脂学专家针对他汀与癌症风险、肾脏损害、新发糖尿病风险、肝脏损害和肌病等5个主要问题进行了仔细、认真讨论,并将专家的主要观点集中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3期,这对国人正确使用他汀起到很好推动作用[1]。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FDA)发布修订他汀类药品说明书需要修改的告示,再次引起人们关注他汀安全性[2]。2013年10月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发布修订他汀类药品说明书通知,进一步提醒中国医生和患者关注他汀安全性。最近,美国国家脂质协会(National Lipid Association,NLA)专题就他汀安全性问题发表更新版专家共识[3]。他汀使用的潜在风险和获益已成为中国医生和广大患者共同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针对目前他汀主要安全性问题及其处理对策,我们达成如下共识。 一、他汀与肝脏安全性 2012年FDA推荐在服用他汀前应进行肝脏检测,此后只有当临床需要时才检测肝酶,并建议删除原有他汀药物说明中关于“服用他汀的患者需常规定期检测肝酶”的规定。2013年CFDA并未完全赞同FDA的建议,因此,中国医生仍应适度关注他汀肝脏安全性。 (一)他汀引起肝脏损害的发生率 早期临床试验及长期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发现,他汀应用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升高存在相关性。目前认为所有他汀都可能引发肝酶增高。在所有接受他汀治疗患者中,约1%~2%出现肝酶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停药后肝酶水平即可下降。

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细胞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肝硬化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晚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早期肝硬化,肝脏一般无特殊改变,仅表现为肝脏包膜欠光整,实质回声增粗,分布欠均匀,隐约呈网状结构,肝内管道结构走形清晰自然。典型的肝硬化肝脏体积缩小,部分患者肝脏左叶可有代偿性增大,肝脏包膜增厚,肝脏表面凹凸不平,呈锯齿状,肝脏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肝脏内可出现高回声结节,边界整齐,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肝静脉内径变细,肝门静脉相对增宽。临床上患者还会出现脾脏肿大、腹水等症状,可以辅助诊断。 病例1:女,36岁,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8年,近来出现右上腹不适,偶有腹胀,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 二维超声显示肝脏形态尚规则,包膜尚光整,仅表现为肝脏实质回声增粗,隐约呈网格状表现(图一),彩色多普勒显示肝内血管走形自然,门静脉无扩张(图二)。 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 网格状

门静脉 病例2:男,64岁,乙肝病史20年,4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不适,纳差,消瘦,近9天来出现腹胀、双下肢浮肿,来我院门诊就诊。 二维超声显示,肝脏包膜不光整,表面凹凸不平,肝脏实质回声增高增粗,分布不均匀(图三、图四),肝脏右叶还可见稍高回声的结节,边界光整,大小约为0.8cm×0.7cm(图五),肝门静脉增宽,局部宽约1.4cm(图六),另可见脾脏肿大,肋间厚度约5.1cm(图七),下腹部可探及大量无回声区,为腹水(图八)。 超声诊断:肝硬化伴结节;门静脉扩张;脾脏肿大;腹水。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

续时间短,而且在肾功能减退、心肌病、肌肉拉伤、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情况下亦可升高,因而特导性较差。Mb升高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与梗死面积与心梗程度密切相关,Mb水平越高,提示心肌受损范围越大,坏死越严重。在AM I发病1h~2h内就可在血中检测到升高,6h~7h达到峰值,24h回到正常。在89例疑为AM I的急诊患者中,入院时Mb的诊断敏感性为56%,而入院2h后Mb的诊断敏感性为100%。Mb不但在心肌中含量丰富,而且在骨骼肌含量也丰富,故M b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AM I的诊断,同时在排除其他因素(如骨骼肌损伤)引起的假阳性结果后,结合临床表现,单项Mb阳性的病例可初步诊断为AM I。 有学者调查,在检测出cTn I阳性的70例患者中,有68例被临床确诊为AM I,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和95.8%,cTn I的准确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Mb,有统计学意义。一旦检测到cTn I的增高,即表明患者已出现有临床后果的心肌损害,缺血引起的任何程度的心肌损害都可以被认为是AM I,所以,只要cTn I阳性,结合临床表现也可以初步诊断为AM I。另外在最终确诊为非心肌梗死的48例患者中,有20例检测出M b阳性,2例检测出cTn I阳性,没有检测出Mb和cTn I均为阳性的病例[11]。采用M b联合cTn I检测,其在保证特异性的同时,敏感性也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最难能可贵的是,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达到100.0%。还有学者对联合指标诊断效率进行分析,将各项目进行必要的联合,观察发现比较好R联合是:Tn I>0.5ng/L +Myo>100ng/L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和100%、100%和63%,适合于确定性诊断[12]。单纯采用某一项检测诊断AM I是不够的,我们建议对这两种标志物采取联合检测及合理分析。 总之,在临床上对AM I的诊断,检验方法学上应更具实验室条件以及对方法学的比较,选用最有价值方法为临床服务。应为有胸痛发作或临床可疑为AM I的患者,在很短的时间里作出AM I初步诊断,为临床医师及时诊治AM I患者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诸骏仁.重视心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 检验杂志,2000,15(1):47. [2] 丁海明,庄俊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医 学综述,2002,8(4):2132215. [3] R idkerP M,Cushman M,Sta mper Mu Tracy RP,et al.I nfla mmati on, as p irin,and risk of Cardi ovascular disease in apparentiy healthy men [J].N Engl J Med,1997,336(7):9732979. [4] 马宏伟,赵卫国,潘柏中.血清肌红蛋白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发的建立[J].检验医学,2006,21(1):55257. [5] 王利娜,李忠信.人心肌肌钙蛋白T及其在临床上的最新应用 [J].医学综述,2003,9(4):207. [6] 陈静,韩英杰,方云霞.使用三合一心肌梗死快速诊断法在心肌 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2):190. [7] 李立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04,10(4):2222223. [8] 刘果霞.血清酶类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J].包头医 学院学报,2006,22(1):37238. [9] 赵保健.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应用及检测方法进展[J].国外医 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册,2003,27(5):2122213. [10] Tucker JF,Collins RA,Anders on AJ,et al.Value of serial mygl o2 binlevels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adm itted for acute myo2 cardialinfarcti on[J].Ann E mergMed,1994,24(4):7042708. [11] 陈荣健,赖兆新,卢焕兴.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快速 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 病杂志,2005,11(3):11. [12] 敬华,李丹,王晓非,等.几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 的诊断效率[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3):2582261. (收稿日期:2007211216)作者简历:常玉梅(1958—),女,河北张家口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军区军医学校,副主任技师。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 范文斌,吕 彪 (大同市三医院,山西大同037008) [摘 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回顾性分析8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形态学改变、心功能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资料。结果:8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腔室扩大,左室壁呈均匀性弥漫性运动减低,房室瓣开放幅度减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舒张功能亦减低,多瓣口返流,部分患者合并有心包积液或附壁血栓。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扩张型心肌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0520573202 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多表现为心力衰竭。本文通过对85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加深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的认识,提高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5例患者均为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年龄30岁~75岁,男性65例,女性20例。其中以活动后心悸气短、进行性呼吸困难就诊于心血管内科者62例;以咳嗽气短、全身浮肿就诊于呼吸内科者12例;心电图发现心房颤动就诊者10例;以脑栓塞住院行超声检查者1例,所有病例均排除已知原因的心脏疾病。 1.2 仪器及方法 使用美国HP4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MHz~2MHz。受检者取平卧或左侧卧位或半坐位,安静状态下行胸骨旁及心尖等常规切面检查,观测左右

肝破裂早期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肝破裂早期超声诊断价值探讨论著胡艳妍(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广东韶关512000) 【摘要】目的分析肝破裂早期超声声像图改变,探讨超声在肝破裂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 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6例肝破裂伤患者早期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真性肝破裂57例,中 央型肝破裂18例,包膜下肝破裂1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69%(78/86)。结论超声检查快速、准确,并能动态观 察,是目前诊断早期肝破裂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肝破裂超声诊断价值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significance of ultrasonic scanning in diagnosis of early stage hepatorrhexis.HU Yan-yan. B Ultrasound Room,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Shaoguan Guangdong51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ultrasonography of early stage hepatorrhexis and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ultrasonic scanning in diagnosis of hepatorrhexis.Methods The data of changes of early stage ultrasonic features of86cases with hepatorrhexis.Results There were57cases with true liver rupture,18cases with central type ruptured liver,and11cases with subcapsular liver rupture,and the accord- ance rate of diagnosis was90.69%(78/86).Conclusion Hepatorrhexis can be rapidly,accurately and dynamically diagnosed by ultrasonic scanning,and it is currently the preference in examination of hepatorrhexis. 【Key words】Hepatorrhexis;Ultrasound testing;Diagnosis;Value 肝脏组织脆弱,在外力撞击下极易损伤破裂而出现急腹症[1]。传统上肝破裂多数采用手术治疗,但近些年保守治疗也越来越被重视与应用[2]。随着超声检测仪器与诊断技术的改进与提高,超声对肝破裂的诊断准确性也越来越高。现笔者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6例肝破裂伤患者早期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以探讨超声在肝破裂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肝破裂伤患者共86例,均为于我院住院观察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22例;年龄13 76岁,平均(36.4?13.2)岁。86例患者均有腹部外伤史,其中高处坠落42例,交通意外32例,打架斗殴5例,其余7例;患者受伤后到进行超声检查的时间为2 14h,平均(5.6?1.3)h。所有患者均有腹痛、腹肌紧张、肝肿大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有程度不同的失血性休克,其中超声提示有腹腔积液且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者37例。86例患者均经急诊手术CT和(或)多次超声确诊。 1.2仪器与方法86例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超声检查。检查所用仪器为德国产小狮王、亚当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 5.0MHz。侧卧位下对患者进行全腹多切面超声探查,并重点探查肝脏。检查者先快速观察患者肝肾隐窝、腹腔肠间隙、盆腔有无液性暗区;随后观察纵向、横向观察患者剑突下右肋间及肋缘下有无异常,并同时对肝脏进行连续扫查以观察其大小、形态是否正常;包膜有无连续性改变;肝脏内部回声变化;肝门及肝脏四周改变;有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等。检查中询问患者外伤史、受伤部位等,同时对危重患者应快速扫查并全面检查,而对保守治疗者应短时多次超声检查以确诊并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结果 2.1超声诊断结果86例患者中肝破裂部位在右叶者68例,在左叶者12例,两叶同时有破裂者6例;其中单处肝破裂67例,多处肝破裂19例。2.2超声声像图特点根据患者声像图特点将其分为3类:①真性肝破裂,共57例,声像图上表现为肝包膜回声有中断,肝实质内可探及高回声区,边界不清且延续到包膜中断处;或有低回声区,呈条状。肝破裂严重者,肝实质内回声杂乱、边界不清,肝周或腹腔内可探及液性暗区,量多少不等。②中央型肝破裂,共18例,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肝脏肿大或正常,形态尚规则,肝包膜完整、光滑、无连续性中断。肝实质内有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域,边界不清,形态不规整,少数病例呈强回声或混合回声。③包膜下肝破裂,共11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肝包膜连续,无中断,但局部可出现轻度隆起。肝包膜下、肝实质间可探及无回声或低回声区。患者肝破裂严重、出血量多者,呈无回声、不规则区;受伤时间较长者,回声增强。 2.3超声诊断符合率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或CT等结果一致者共7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69%。8例漏诊患者中6例因破裂口小漏诊,2例左肝破裂同时伴胃网膜动脉破裂、巨大血肿压盖左肝而漏诊。 3讨论 肝脏是腹腔脏器中极易发生破裂的脏器之一,再加上其血运丰富,一旦破裂极易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3]。故如何快速对肝脏破裂部位、程度等作出诊断、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治疗时间是目前临床急救治疗的关键。目前有报道[4]认为CT能直接、间接显示出腹腔实质脏器的损伤,在肝脏破裂中具有重要诊断意义,但由于CT检查花费高、有放射性、无法挪动开展床边检查等特点,其仅适用于能配合检查、病情相对稳定患者[5,6]。相比而言,超声检查因具有可携带、非创伤性等优点而更适用于作为肝破裂的常规检查。 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或CT等结果一致者共7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69%,有8例漏诊,其中6例因破裂口小而未检出,占75.00%。对此笔者分析认为,这主要与肝脏破裂口被肺气、胃十二指 (下转第132页) · 031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Vol.12,No.2Jan.2013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2014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2014:他汀为安全调脂药 2014-08-12 14:13来源:丁香园 字体大小 -|+ 笔者按:随着他汀类药物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为纠正广大患者和医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提倡正确认识他汀安全性,在近日召开的血脂论坛上推出了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2014 年7 月19 日至7 月20 日,中国,长沙——由中南大学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所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承办的2014 年长沙血脂论坛在长沙召开,主要围绕血脂代谢、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血脂管理等议题展开相关讨论,并对近20 年发表的所有重要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细化解读,评价新近国际上发表的血脂相关指南,展望中国血脂指南的修改要点。 会上,论坛主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兼中南大学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所所长赵水平教授作了题为《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共识草案》的主题报告,重点对他汀的肝脏安全性、肌肉安全性、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与认知功能改变和神经系统损害的关系、肾脏安全性等 5 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 他汀类的肝脏安全性高 赵水平教授表示,目前认为所有他汀类药物都可能引发肝酶增高(表1),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在所有接受他汀类治疗患者中,约1%~2% 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 3 倍,但减量或停药后肝酶水平即可下降,即使不调整剂量,70% 也会自行下降;在肝酶增高后继续使用他汀类,没有引起肝衰竭的报道,也没有证据表明他汀与明显的肝损伤及肝衰竭有关,他汀治疗中肝衰竭发生率为百万分之一,并不高于普通对照人群。

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安全地使用,慢性肝病或代偿性肝硬化亦不属于此类药的禁忌证。他汀相关异常无需肝功能监测。但也要注意到,对于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的转氨酶持续升高以及任何原因所致血清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 3 倍、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要非常慎重地加以确认。 他汀类相关的肌病发生率低 他汀类偶可引起肌病,严重时可致命,但此种不良反应很少见。肌病包括肌痛(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不伴CK 升高)、肌炎(有肌肉症状,并伴CK 升高)、横纹肌溶解(有肌肉症状,并伴CK 显著升高至10×ULN 以上,肌酐升高,常有褐色尿和肌红蛋白尿)。 对照试验显示,他汀类引起的肌痛的发生率为仅为5%,且在安慰剂组与药物治疗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少数重度肌病也呈剂量依赖性,其发生率约为0.1%-1%。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更是罕见的,发生风险约为0.04%-0.2%,呈剂量依赖性,且往往发生于合并多种疾病和(或)联合用药的患者。应用时尽量选择药物相互作用较小的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肌病发生风险。 他汀相关肌病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易患因素有:①高龄患者,②体型瘦小、虚弱者,③多系统疾病,④多种药物合用,⑤特殊状态如感染、创伤、围手术期、强体力劳动,⑥合用药物或饮食,⑦他汀的用量,⑧特殊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曾有CK 升高等,⑨遗传因素。 他汀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发糖尿病风险 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此为他汀的类效应,但是它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增糖尿病的风险,另外,患者基线年龄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强相关。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会轻度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但是无论是绝对风险还是与他汀类药物减少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相比,该风险的危害均很低。 在适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人群中,需要继续使用,特别是对于有中高度心血管风险的人群及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他汀类的作用和地位毋庸置疑。应用他汀类药物的老年人群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较高,需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他汀与认知改变和神经损害无明显相关性 美国FDA 曾要求他汀类药物的说明书提示其存在失忆和意识模糊方面的不良反应。然而这些不良反应并未在大型临床试验中持续出现,即使出现通常也不严重,停药后就会消失。 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认知改变较少见,目前缺乏证据表明其与稳定性或进展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之间存在相关性。两项针对AD 患者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对认知功能无影响。 超过 2 万人参加的迄今最大规模降脂研究HPS 研究显示辛伐他汀组11 例出现外周神经病,安慰剂组则有8 例,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ROSPER 研究中,普伐他汀治疗组也未见外周神经病发生,对认知功能评价和身体伤残也无影响。

超声报告

怎样分析超声报告?每次超声检查后,病人都会将超声报告送交临床医生,期盼着临床医生为他们解读报告。在繁忙的门急诊时间,临床医生如何快速解读报告,又不是只看超声诊断,笔者在长期超声诊断中总结了六字解读口诀:“有无、性质、关系”,供分析报告之用。介绍如下:一、有无“有无”系指有无异常。超声医生经过认真、仔细检查,首先要告知临床有无异常。如果超声医生通过仔细扫查,目标脏器的声像图没有发现异常,则报告“**(脏器)声像图和测值在正常范围内”。临床医生遇到此类报告,首先核对临床资料,考虑一下是否真无异常,即有无假阴性。例如有外伤史,临床怀疑肝破裂的,肝脏无异常发现,应常规扫查对侧脾脏,排除脾破裂。如未报告脾脏情况,应及时联系超声医生,进行补查。经过核对,和临床相符后,可告知病人本次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随着超声规范的贯彻,医疗纠纷防范意识的增强,超声对正常情况的描述用语也在不断完善。过去,曾用“**(脏器)正常”或“**(脏器)未见明显异常”作为习惯用语。在不断发生的医疗纠纷中发现,这些习惯用语存在一定缺陷。因为脏器“正常”的内涵较广,如肝脏包括物理和化学两方面特性,超声则是反映肝脏物理特性的方法之一,不能反映肝脏的化学特性,因此简单下“肝脏正常”,既不客观又不现实。不但有可能造成临床误解,还有医疗纠纷的隐患。另外,“**(脏器)未见明显异常”也有问题。近年来的多起医疗纠纷,都提出“明显异常”和“不明显异常”之间缺乏界定。如超声报告“胎儿未见明显异常”,出生后发现胎儿缺一只手,控方认为超声能发现1cm的肝癌,一只手难道还“不明显”?这样的报告等于承担了无限责任。我们认为描述为“**(脏器)声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试卷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试题 科室:___________ :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5分;14题;共21分) 肝脏主要位于(),是上腹部最大的器官,分为()和(),()两叶。肝由肝组织和管道系统组成,管道系统分为()和()。门脉系统指(),()和(),三者被格利森鞘包裹,在肝外走行一致。门静脉和肝静脉走行呈()。门静脉主干是由()和()汇合而成。 左肝、中肝、右肝静脉汇入()。最有利于肝脏扫查的呼吸阶段是()。 二、选择题: (每空1.5分;40题;共60分) 1. 肝血管纹理减少最常见于: A.肝硬化 B.门静脉梗阻性疾病 C.布加氏综合症 D.急性重症肝炎 2. 哪些器官的检查应首选超声检查(USG): A、肝脏弥散性病变 B、骨折后愈合情况 C、胃炎 D、肺炎性假瘤 3、门静脉系统扩可能由于:Ⅰ—右心衰竭Ⅱ—肝硬变Ⅲ—二尖瓣狭窄A Ⅰ,ⅡⅡ,ⅢⅠ,ⅢⅠ,Ⅱ,Ⅲ 4. 肝门三结构是: A肝动脉、肝静脉和肝门 B门静脉、肝动脉和胆总管 C脾静脉、门静脉和肝静脉 D胆总管、胆囊管和左右肝管 5、肝静脉血汇入下列何结构: A门静脉 B肝 C下腔静脉 D胃静脉 6、肝细胞性黄疸可能的原因是:Ⅰ—肝炎Ⅱ—胰头肿瘤Ⅲ—胆总管阻塞Ⅳ—肝硬化 AⅠ,Ⅱ,Ⅲ BⅠ,Ⅳ CⅡ,Ⅲ DⅠ,Ⅱ,Ⅲ,Ⅳ 7、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后及门静脉主干下的结构是: A左肾静脉 B胰头 C肝尾状叶 D胰尾

8、声像图上,门静脉与肝静脉的区别是: A门静脉左支矢状段与胆囊之间 B门静脉左支横段与下腔静脉之间 C肝右静脉与胆囊之间 D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之间 9、儿童的肝硬化可能是由于下列何种疾病引起: A肾胚胎瘤 B进行性豆状核变性 C神经母细胞瘤 D克隆病 10、肝脏的含液性病变包括: A肝脏良恶性囊性肿瘤 B先天性多囊肝、各种潴留性囊肿及肝血管病变所致的囊状扩 C感染性(细菌性及阿米巴性)肝脓肿及寄生虫性肝囊肿 D外伤性肝血肿 B、C、D都对 A、B、C、D都对 11、肝脏的含液性病变在声像图上表现为:Ⅰ—边界清晰Ⅱ—部呈无回声或有细弱光点Ⅲ—其后壁和后方回声呈增强效应 AⅠ,Ⅱ BⅡ CⅠ,Ⅲ DⅠ EⅠ,Ⅱ,Ⅲ 12、下列关于多囊肝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囊肝为先天性疾病,多见于儿童,亦可见于中、老年人 B常有遗传性及家族史 C常伴有其他脏器的多囊性改变,如肾脏、脾脏、胰腺 D约50%的病人伴有胰腺的多囊性改变E囊肿的大小可为数毫米至数厘米囊肿边界清晰,彼此互不连通 13、关于低回声型肝癌声像图描述正确的是: A低回声型肝癌多呈圆形,轮廓尚清晰 B无后壁回声,仅后方回声轻度增强C部回声近无回声,有少许光点 D一周后复查常有明显改变 E、A、B、C、D均正确 F、A、B、C均正确 14、肝脏的实性病变包括: A.肝脏良恶性肿瘤、血肿机化、纤维瘢痕及寄生虫病(泡状棘球蚴)) B.肝脓肿炎性反应期 C.炎性假瘤、局限性脂肪肝 D.非特异性肉芽肿、肝结核 E.A、B、C、D均正确 F.A、C、D均正确 15、关于肝良性实质性肿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包括肝细胞腺瘤、胆管腺瘤、血管瘤、纤维瘤、脂肪瘤、错构瘤、粘液瘤等等 B.除肝细胞腺瘤外,其他良性肝肿瘤少见 C.肝血管瘤包括肝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肝血管瘤 D.肝海绵状血管瘤为混合回声病灶,实质性杂乱无章的不均匀强回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的临床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19-08-12T10:24:23.8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7期作者:马艳华 [导读]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马艳华 黑龙江省集贤县人民医院 155900 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门静脉内径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血流峰值速度和平均速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肝硬化患者,酒精肝硬化 21例,肝炎肝硬化19例,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比较无明显差异,左肝厚径和右肝斜径酒清硬化患者明显大于肝炎肝硬化患者。酒精肝硬化患者肝形态正常,肝腹水体积增大,弥漫回声增强;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形态失常,肝被膜锯齿状明显,有不规的回声增强。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明确肝硬化类型、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肝硬化;临床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肝硬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弥漫性坏死、再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以至肝脏变形、变硬。临床上,病变早期可能无症状,如果病变继续进展,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以及多器官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1]。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对各型肝硬化有鉴别诊断价值,为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验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43.5± 2.0岁。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2.5±2.5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应用实时超声显像仪,凸阵、线阵、相控阵探头均可,常用探头频率3~5MHz。肝脏血管血流检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于右肋间、肋缘下、剑突下行各种切面扫查包括斜切、横切或纵切面扫查,取得肝脏各部分的各种切面图像。肝脏血管血流探测法,门静脉血流在二维图像显示管腔或彩色多普勒引导下取样,取得血流频谱,测量及计算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血流量。最常用测量点为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或门静脉右支。肝动脉血流在二维图像显示管腔或彩色多普勒引导下取样,取得血流频谱,测量及计算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阻力指数(RI)[2]。常测量部位为肝总动脉及肝固有动脉。肝静脉流显示肝静脉的切面上在其中取样,测量同门静脉。以彩色多普勒或频谱多普勒观察以上血管血流方向,并注意频谱特征。 1.3统计学应用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对两组受检者肝脏血管血流进行检测对比,观察组患者40例中门静脉内径(1.52±0.35)cm,血流峰值速度(15.63±2.11)cm/s,平均速度(14.62±2.06)cm/s;对照组患者40例,门静脉内径(1.02±0.26)cm,血流峰值速度(28.74± 3.06)cm/s,平均速度(21.31±2.17)cm/s;门静脉内径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血流峰值速度和平均速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肝硬化患者4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酒精肝硬化21例,左肝厚径(9.85±1.46)cm,脾脏厚度(5.02±1.05)cm,右肝斜径(1.43±1.22)cm,门静脉内径(1.30±0.23)cm;肝炎肝硬化19例,左肝厚径(8.16±1.13)cm,脾脏厚度(5.15±1.02)cm,右肝斜径(12.50±1.50)cm,门静脉内径(1.29±0.24)cm;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比较无明显差异,左肝厚径和右肝斜径酒清硬化患者明显大于肝炎肝硬化患者。 2.3对肝硬化患者超声表现进行比较,酒精肝硬化21例,腹水14例(66.67%),有不规则回声增强4例(19.05%),弥漫回声增强12例(57.14%),肝被膜锯齿状5例(2 3.81%);肝炎肝硬化19例,腹水6例(31.58%),形态失常9例(47.37%),有不规则回声增强8例(42.11%),弥漫回声增强7例(36.84%),肝被膜锯齿状16例(8 4.21%);酒精肝硬化患者肝形态正常,肝腹水体积增大,弥漫回声增强;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形态失常,肝被膜锯齿状明显,有不规的回声增强。 3 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早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晚期以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出现许多严重并发症。 超声可提供肝脏外形、边缘、肝内回声、门静脉及肝静脉内径、血流等信息。肝硬化时,肝脏左叶、尾状叶增大而右叶萎缩[3]。一般认为,尾状叶增大是肝硬化的特征性改变,其机制是由于尾状叶供血路程较短,血供相对较好,较肝右叶再生能力强。同时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增强,肝表面不光滑或凹凸不平,呈结节样改变。伴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主干内径大多>1.4cm,脾脏肿大,脾静脉内径>0.8cm,肝内门静脉分支多不扩张。多普勒超声可显示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径、截面积、充血指数(血管截面积/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门静脉血流量之比增加,门静脉分支内同时存在向肝和逆肝血流[4]。 本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高于正常人,血流峰值速度和平均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值,两组差异明显。酒精性肝硬化核素扫描的稀疏区较大,大结节性肝硬化静脉造影显示肝脏外形不规则、结节压迹和凹陷压迹大。肝炎肝硬化常呈肝右叶缩小,左叶增大,而酒精性肝硬化左右叶比例改变不很明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全面观察患者的肝脏情况,简单,无痛,可重复,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参考文献:

心脏超声检查的特点

心脏超声检查的特点 心脏超声检查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灵活的操作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地实时动态扫查,观察分析心脏多个切面上的具体形态结构情况。因此,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其首要目的是明确心血管系统在形态结构上有否异常改变;其次是明确有否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最后是观察心脏局部或整体运动情况及心功能测定。 1、形态学检查 A、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对于先天性的心血管发育异常疾病,超声检查能够较准确地显示出其病变部位、大小、性质、病变程度及邻近大体解剖结构的连接关系,以助于临床诊断。如房缺、室缺、法乐氏三、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大动脉转位、肺静脉畸形引流、先天性瓣叶发育畸形等。 B、瓣膜病变超声心动图能清晰地显示出各瓣膜的形态结构、开闭活动情况、瓣口大小、相应腱索的连接等,对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瓣叶钙化、脱垂、穿孔、瓣环钙化、赘生物附着、瓣叶发育畸形等病变均能作出明确诊断。 C、应用于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窦瘤及破裂、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诊断,病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如研究表明:左心室肥厚(LVH)为高血压性心血管病的常见特征,LVH不仅是高血压所致心肌损害的表现,而且是发生明显心血管并发症的不祥预兆,其危险性可随左心室心肌体积的增加而进行性增高。而在高血压病人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时LVH 的发现最为常见,其对解剖学心脏肥厚的确定,明显优于ECG,胸片等检查,为临床提供提示性治疗依据。 D、心脏肿瘤及血栓心脏肿瘤很少见,原发性肿瘤更少见。原发性心脏肿瘤大部分属于良性,以心脏粘液瘤最常见,另外还有横纹肌瘤、畸胎瘤等;继发性心脏肿瘤主要见于肺癌、乳腺癌、纵隔肿瘤的转移。心腔内血栓形成,常见于左心房及左心室内,以左房的左心耳、后壁最常发生。血栓形成最常见于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尤以二狭患者。 2、血流动力学检查 血流动力学主要研究血液运行的方向、流速与流量,以及心腔和血管腔中压力和容积的变化。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发展和应用,为心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分析提供了较为全面而准确的参数。 A、基本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在检查中,运用二维超声直观地显示心脏及大血管形态结构的同时,以彩色多普勒叠加或用频谱多普勒定点定位测量、分析、计算,可以得到腔内血流的方向、速度、性质、时相、途径以及血流容积、流量等动力学指标。另外可初步测定各心腔及大血管的压力、压力阶差。这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判断病情程度、病情发展趋势、指导心外科手术术式以及药物或非药物手段疗效评定、预后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其心腔大血管压力的测定结果与心导管介入检查的测定结果有明显的相关性。 B、心功能测定由于M型、二维超声及脉冲多普勒能够分别显示心肌收缩与舒张特性、心腔大小的变化以及收缩、舒张期进入及射出心脏的血液特点,据此通过测量相关数值、运用各种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可间接估测心脏整体和局部的收缩、舒张功能。如左室短轴缩短率、室壁增厚率、面积长轴法或Simpson's法测左室容量评价左室功能,通过二尖瓣口血流、肺静脉血流频谱估测左室舒张功能、右心功能等。 一、什么是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是用超声波显示心脏、血管结构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分为M型超声、B型二维超声,三维立体超声。心脏超声由声波来探测血流状态和速度,还有彩色心脏超声由彩色血流的方向、压差表现不同的色彩变化,而知道病灶或异常构造的所在。此方法安全,没有放

血管超声的诊断思路

血管超声的诊断思路 陆恩祥 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脉系统疾病主要应用于血管狭窄性疾病及血管闭塞性疾病;在静脉系统疾病主要应用于静脉血栓形成及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也是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搭桥手术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多普勒超声集中用于对手术或介入治疗的评价,比如支架内的狭窄、内漏、手术中评价原位静脉转流术、监测静脉内手术及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手术和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等。 血管超声在临床的应用从初期对血管超声检查所见进行报道,到现在根据临床需要针对各种血管超声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尽可能地对血管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及病因进行诊断,明显提高了临床医师对血管超声诊断结果的信心。 如何根据临床需要针对各种血管超声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对血管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及病因进行诊断?这是血管超声诊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外周血管动脉狭窄性疾病及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超声检查中,首先利用多普勒频谱确定被检查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是否正常,动脉多普勒频谱在每个心动周期都会形成一个独特的波,开始于收缩期,结束于舒张末期;波形就是指上述波的形状,这种形状定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血流特征,称为搏动性。一般情况下,多普勒波形有低、中、高三种搏动性特征,动脉多普勒频谱形态

与血管所灌注的系统阻力有关,低阻力动脉血管呈低搏动性频谱,中阻力动脉血管呈中搏动性频谱,高阻力动脉血管呈高搏动性频谱。各部位动脉的灌注压和血管阻力不同其频谱形态亦不相同。如颈内动脉和肾动脉血管阻力较低,血流频谱形态为收缩期单峰伴舒张期血流信号;肢体动脉血管阻力较高,为收缩期三相或两相频谱形态,且不伴有舒张期血流信号。 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况下动脉的搏动性不同,静息状态下肢动脉表现为正常的高搏动性血流,而在剧烈运动之后却表现为低阻力的单相波形,这是由于运动后毛细血管床开放、血流阻力降低所致。虽然这种单相波形是运动后的正常表现,但在静息状态时却是明确的异常表现,提示存在近心端动脉闭塞造成的动脉供血不足。 当外周动脉狭窄时,多普勒频谱特点是:(1)狭窄处血流速度增高;(2)狭窄后湍流;(3)狭窄近心端动脉呈高搏动性改变;(4)狭窄远心端动脉呈低搏动性改变;(5)动脉闭塞的问接征象,如侧支循环建立。 根据外周动脉狭窄的多普勒频谱特点,对判定是否存在动脉狭窄和狭窄部位是非常有帮助的。如在静息状态下,检查部位多普勒频谱出现低搏动性(小漫波)改变(与各部位在静息状态下动脉频谱的正常形态相比较),此时应注意对患侧动脉近心端进行追踪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发现动脉狭窄部位。在静息状态下,检查部位多普勒频谱出现高搏动性(高阻力)改变(与各部位

中国他汀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重点解析

中国他汀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重点解析 他汀与肝脏安全性 虽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推荐在服用他汀前应进行肝酶检测,此后只有当临床需要时才检测肝酶,并建议删除原有他汀药物说明中关于“服用他汀的患者需常规定期监测肝酶”的规定,然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并未完全赞同FDA 的建议。我国约有2000 万人患有慢性乙肝,他汀的安全性仍值得临床医生关注,因此中国医生仍应关注他汀的肝脏安全性,并定期检测肝功能。 他汀因肝酶升高导致的停药或减量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在启用他汀治疗时应尽可能考虑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他汀。同时,要特别注意他汀的剂量,一项荟萃分析入选135项研究、共24万余例患者,针对有临床意义的肝酶升高而进行的网络荟萃分析显示,他汀与肝酶升高存在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即转氨酶升高发生风险随着药物剂量增大而增加,而瑞舒伐他汀无此明显趋势 [Circ Cardiovasc QualOutcomes 2013,6(4): 390]。 他汀与肌肉安全性 共识指出,他汀诱发的横纹肌溶解症呈剂量依赖性,发生风险约为0.04%-0.2%。虽然该类药物的此种不良反应少见,但却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且可影响患者是否能长期坚持服用他汀。他汀的肌病发

生风险往往发生于合并多种疾病和(或)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高龄、多系统疾病、合用多种药物是导致肌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大部分他汀主要均经过肝脏细胞色素(CY)P450酶系代谢,能抑制CYP3A4 酶活性的药物理论上可阻碍他汀代谢,提高他汀血药浓度,可能增加肌病的发生风险,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少的他汀可能降低肌病发生风险。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均经CYP4503A4代谢。较晚上市的瑞舒伐他汀90%以原形代谢出体外,并不依赖于CYP3A4代谢,因此可避免由CYP3A4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减少肌病风险,对于那些合并多种疾病服用药物较多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他汀与新发糖尿病 共识指出,他汀会导致新发糖尿病风险轻微增加,其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与新发糖尿病风险之比为9︰1,他汀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增糖尿病风险。获益大于风险是临床中的他汀治疗原则。 他汀与认知功能改变和神经系统损害 共识认为,他汀相关认知改变较少见且并未在大型临床试验中持续出现,即使出现通常也不严重,停药后通常会消失。美国国家脂质学会(NLA)建议,他汀对有心血管事件风险者有重要的健康获益,其获益远大于认知功能障碍副作用风险。 他汀与肾脏损害 近期国内外权威血脂指南均未提及需关注他汀肾脏安全性,2014年最新发表的NLA他汀安全性共识对他汀安全性做了重要说明,重点关注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