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hinese Tradition(英译汉)

Chinese Tradition(英译汉)

Chinese Tradition(英译汉)
Chinese Tradition(英译汉)

译/中南民族大学2014级MTI曾诗琴

汉语传统

汉语,汉藏语系中的一种语言,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一种语言。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台湾的官方语言,香港和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大多数人都讲汉语。

远古时期的汉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凭借汉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供中国的读书人学习。也就是表意文字。不像表音文字,表意文字不受语音演变的影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变化的影响。然而,不可避免地,口语体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宽。在白话文出现以前,口语体已经和古汉语有了明显区别。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白话文才取代古汉语成为正式书面语的媒介。古汉语有以下特点:

(a)它的高信息承载度,经常被与电报的风格相提并论

(b)它的语法易变性,同一个汉字可以当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使用

(c)它对时态和数的节制使用

(d)它的音调特点,在文学创作中尤其重要,在文学翻译也如是

这些特点传统意义上引起了口头翻译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笔头翻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白话文,现在叫做国语或普通话,是多音节的,词性繁多,多借助于语法规则,尽管如此也并没有像法语或德语那样广泛而强制使用。欧洲语言的翻译,主要是英语,已经逐步地使汉语与那些语言靠的更近,至少在写作风格方面。

自从第一次部落战争或生产交换以来,作为一个有着大量方言的大国,中国极有可能见证了笔译和口译活动的发展。早期的历史文献诸如公元前一世纪的《史记》提及了很多外交和商务背景下的笔译。早在周朝,公元前九世纪,就有专门政府官员负责口笔译工作;他们的头衔根据他们所负责的语言组别而不同。作为整个礼仪的一部分,在和外国使者的往来中他们总会在场。这个时期政府口译员的头衔叫“舍人”,字面意思是“靠舌头吃饭的人”。现代汉语对应“translation”有一个“译”字,构成了自汉代(公元前195年——公元七年)以来官员头衔的基础:译员或译使,字面意思是“翻译官”。历史记录也表明在汉朝,笔译员/口译员(译丈)常规情况下是由商人在他们东南亚和印度的漫长旅途中雇佣;他们也出现于诸如巴克特里亚开往中国西北的商旅队伍中。在唐朝(公元618-906年),中国和其邻

国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有大批旅居中国的外国人被政府雇佣为口译员,并被允许和中国官员一起执行外交任务。

从周朝到现在的三千年里,中国翻译者基本上都一直在为政府和商人工作。现存的诗歌翻译至少可以追溯回到公元前四世纪,但是这些早期的文学翻译大多数都作为各种外交任务的经历记录下来。但是,在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阶段中,翻译也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超过了政界和商界。这些时期里最重要的翻译和佛经、基督教传教士的经文、引发五四运动的政治和文化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其随后与欧洲国家的往来有关。但是笔译和口译在中国除了这些高峰时期以外也有一席之地,除了在那些时期里涉及的主要语言外,自十一世纪以来已有许多汉语书籍被翻译成诸如蒙古语、西夏语、满族语和日本语。

佛经的翻译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引起了中国的第一次翻译浪潮。在公元二世纪中叶以前,已经有了第一批佛经的汉语翻译(尽管有些资料把时间往前推到公元70年)。这标志着一个大规模的翻译活动的开始,这些活动通常是由政府赞助的,且持续了九个世纪。考虑到时间跨度和这一时期译者的数量,翻译方法和手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连译者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几个世纪以来都有相当大的变化。

佛经从梵文翻译成汉语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东汉和三国时期(约公元148—265年);晋代和南北朝时期(约公元265—589年);以及隋唐和北宋(约公元589—1100年)。在第一个阶段,译者是来自中亚和新疆的和尚;他们大都因其宗教知识受人尊敬,但他们的汉语水平很差。像来自安息的安世高(第一个将佛经译作汉语的人),据说在他来到中国后不久就基本掌握了汉语,这样的和尚可谓是凤毛麟角。这种语言的不足反映在这个时期的翻译当中:尽管外国和尚在中国有其信徒和中国和尚的协助,他们的许多译作读起来仍然很拗口。而且,大量早期的汉语佛经翻译都不是基于印度文本,而是通过翻译的和尚的母语间接翻译而来的。

早期的翻译方法反映了这些译者的优缺点,也反映出当时的翻译重点在神学的准确性上。翻译论坛,或议场,被建立起来,由一个德高望重的佛教僧人作为主要译者(译主)。外国和尚的任务并不是要把文本的意思精确地传达出来。在这个外国和尚下面有一个或更多的精通这个和尚语言的口译者(答语或传语);他们的任务是把这个和尚的禅语译成汉语。有许多听众,有时有成百上千的中国和尚和外行学者以笔记的形式将这个和尚的阐释记录下来。汉语翻译当时由“记录员”(笔授)——负责把口译者的话用汉语写下来。这个过程不

仅包括咨询记录员自己的笔记,还包括观众中其他人记的笔记。口译、记录和检查的三步就是所有翻译论坛工作的基础。很明显论坛不仅意味着用汉语来翻译佛经,也是一种对佛经集中的讨论,而且同时产出汉语和详细的注释也不是什么不寻常的事。由于强烈的神学意味,那个外国和尚——尽管其目标语知识欠缺——总是被宣布为译者,尽管实际用汉语写作的那个人才被叫做记录员。佛经翻译的第二阶段特点是由学过汉语的优秀的外国和尚(有些直接来自印度次大陆)来主持仪式,他们因此有能力在没有口译员帮助时在翻译论坛里对经文进行口头上的汉语翻译。他们的口头翻译由记录员写下来,记录员再直接和和尚-译员核对手稿。最受尊敬又多产的和尚-译员之一就是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他将三百多经卷译成汉语。也是在鸠摩罗什来到中国(公元401年)以后翻译论坛里才有参与者人数的详细记录。鸠摩罗什主持的论坛规模尤其弘大,参与者人数频频超过三千;由其他和尚主持的论坛参加者规定人数好像一直都是以百计数而不是以千计数。但是,也并不是每一个活跃在这一时期的外国和尚都掌握了汉语;有些还完全依赖于论坛召开期间的口译者。此外,我们不能就此假定文本的存在就是翻译的基础。佛经通常都是口头传授,再由和尚记忆下来,他们先是在翻译论坛上记诵梵语的佛经,然后接着用汉语将其笔译和口译出来。在这些案例中,论坛上记录的除了汉语版本还有一个梵语版本。佛经翻译的第三阶段对神学的阐释和翻译上开始分家,使得这一阶段明显区别于之前的实践。翻译论坛的规模急剧下降——正常情况下参与的和尚都不到三十六个。六世纪晚期以后举行的所有论坛,包括那些由中国历史上最多产的和尚-译者——玄奘(公元602-64年)主持的论坛,都是这个情况。玄奘,一个因去印度朝圣而出名的中国和尚,用汉语翻译了超过一千三百多卷的佛经。这个新的翻译实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和尚语言和神学知识的增长。旧式翻译论坛几乎任何一个都能参加,然而第三阶段对参加者是有高要求的:只有和尚或者有特殊才能的外界官员才有资格参加;所有人除了那些直接进行翻译工作的人以外都禁止进入译场。每个参与者都被安排了一个专职,专门职位的数目设置上升到九个。在这些职位中,润色者(润文)往往是一个文笔出众的政府官员;其他职位正常情况下都由和尚来填充。在宋朝(约984年),政府在一个地方建了一个梵语学校,为培养新一代的佛经翻译者从各大寺院招募了几十个学生。但是,印度佛教的衰落和政府政策的改变导致佛经翻译活动急剧减少,一直到十一世纪五十年代。翻译论坛不复存在,这个阶段以后完成的佛经翻译都是以个人名义而不是集体名义完成的。

佛经翻译为不同翻译方法的实践和讨论提供了沃土。一般而言,第一阶段的翻译是字对字并紧扣原语句法的。这极有可能不仅是因为论坛参与者的双语能力匮乏,还因为大家有一种信念——有启迪性的神圣的话语不应该被篡改。除了变形的目标语句法,音译用得太多,

结果就是译出来的东西对任何一个没有神学背景的人的人来讲都相当没法理解。第二阶段就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这一阶段出现了为许多当代中国学者熟知的意译(自由翻译,缺少一个更好的术语)。句法倒置被根据目标语的使用而消除,草稿被修饰改进以便有更高的文学价值。鸠摩罗什被赞为这一方法的先驱。在个别极端的例子中,修饰可能已经走得太远,现在对此都还留有异议,认为这样影响了源语的信息传递。在第三阶段,翻译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由玄奘主宰。他精通梵语和汉语,提倡把注意力放在源语文本风格上:文学加工不应该被用在简单平实的源语文本中。他还为音译定下规矩,并为他众多的弟子所采纳。

中国的传教士与翻译

第二波翻译活动也和宗教有关,尤其是那些在十六世纪晚期抵达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耶稣会传教士,尤其是利玛窦(1552-1610),认定传播信条的最佳途径就是从中国的知识分子入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量的科学作品被译成汉语在学者和政府官员中发行。这样的作品为耶稣会传教士赢来了来自政府和皇帝的很高的尊重,结果给他们的传教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传教翻译活动开始于利玛窦在1583年抵达中国后不久并且一直持续到十七世纪晚期。那个时期活跃在中国的传教士至少有七十人,他们都有译作:有些是直接翻译,其他则是基于西方现存作品的编辑。在这些由传教士提供的三百多篇译作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讲的是科学的各大分支。

传教翻译活动有几个特点。第一,大量的传教士其实是中国朝廷任命的,或者因他们在科学领域里的贡献而享有皇帝给予的特权。第二,许多书的翻译带有特别的目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628至1635年间汤若望(1519-1666)和罗雅谷(1593-1638)为明朝翻译的大量关于天文学的书籍,也是中国年鉴修订的一部分。第三,传教士和中国政府官员之间的合作很常见;许多作品是合译的。有些耶稣会传教士和信仰基督教的明朝官员如徐光启(1562-1633)、杨廷均(1557-1627)以及李志皁(1565-1630)等人有着特别亲密的关系。例如,汤若望和罗雅谷翻译的天文学书籍,就都交给徐光启润过笔。

由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官员合译的科学作品分为以下几大类:

(a)数学:领先作品要数欧几里德原理,该书前六章由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其他著名的要数阿基米德和帕尔迪的作品,据说清朝皇帝康熙也参与了帕尔迪的翻

译;

(b)天文学:夏尔是天文学领域最多产的译者,他曾被明清两朝皇帝委任协助翻译

新年鉴;

(c)地理:多数以带图例的地图形式出现。个别的关于矿物资源和采矿的作品也被翻译,有名的要数阿格里科拉斯·德里·梅塔里卡;

(d)物理学:包括诸如水利、机械和民用工程的话题。最知名的就是“齐齐徒手”

(《神奇工具的插图书》)。它一个从欧洲各大出版物收集的材料的混合的结

果;

(e)宗教:现存的最早的关于《圣经》部分的翻译是由吉恩·巴塞特(1662-1702)完成的。最早将旧约和新约翻译成白话文的是耶稣会传教士P.L.德·波洛

(1735-1814)。除了天主教教义翻译以外,《效法基督》也有几个版本的翻译。

在教皇对耶稣会的镇压之后,许多耶稣会传教士继续留在中国。甚至在政府倒戈相对时,他们也受到官员和中国基督教信徒的庇护,并且一般都能继续他们的翻译和传教工作;他们中许多人继续为清政府服务。例如,充当翻译的耶稣会教士张诚(1656-1730)和徐日升(1645-1708),于1689年作为专门的拉丁语口译员被指派到俄罗斯尼布楚执行外交任务。

这些耶稣会传教士们,以及后来其他的传教士,都没有从事单向的翻译,但他们在将中国古典文学以及中国哲学引进欧洲方面功不可没。利玛窦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译成拉丁语,而金尼阁则将“五经”(《诗》《书》《易》《礼》和《春秋》)译成拉丁语。“四书五经”里的一些标题后来又由活跃在清朝的传教士重新翻译。这使得欧洲对中国的一切更感兴趣,尤其是在十七世纪。

王朝的覆灭

在十九世纪早期欧洲大国以军事力量作后盾的贸易入侵越来越迫切以致于北京政府没法儿忽略,于是在1838年派遣林则徐去广东禁烟。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促进了第一个官方翻译队伍(四个留洋学习的人)来处理英语。他们从地方外国出版社翻译节选,例如《广州纪事报》(1827年创办)和《广州周报》(1835年创办),以及关于中国事务和国际法律的各种英语小册子。他们主要的成就是《海国图志》(《海上国家的地理》),该书出版于1844年,基于《穆雷的地理百科全书》写成。

林则徐的任务以失败告终,在一系列的军事失败后满族统治者1862年同意于北京创办一个语言学院(同文馆)。1867年首批录取的学生们有一个八年的语言课程——最初是英语,然后是法语,俄语和德语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外交领域,但是学

院同时还翻译并出版与法律、政治和自然科学的书籍。他们在法律领域的努力是最多的:翻译的法律书籍包括惠顿的《国际法》、《拿破仑法典》以及布伦奇利的《国际法》。在南方,由李鸿章于1865年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了自己的翻译局。这个翻译局正好和同文馆互补并相匹敌,前者集中注意力于技术说明书的翻译并将它的业务范围拓展到大范围的西方科学领域。该翻译局将西方权威的文献译成汉语,像赫歇尔的《天文概要》、J.D.达纳的《矿物学系统》(1872)以及查尔斯·莱尔的《地质学原理》(1873)。北京和上海的翻译局雇佣的都是学过一点汉语的外国专家,并且他们中有些人在自己的国家里还被当成是“中国通”。对外国专家来说正常的翻译程序就是向中国的合作者口头翻译及解释,而中方合作者则记下他们的话并拟一个草案文本。他们的手稿尔后又常常由只懂汉语的中国学者在不参考原文的情况下在文体上加以润色和提高。许多受雇于翻译局的中国译者,如李善兰(1810-82),原来身份是一名科学家,因此也就能平等地和外国的科学家合作。赫歇尔、达纳和莱尔的作品都是在这样的合作关系中产生的,长久以来都被选作大学教材。

科技词汇给翻译造成一个特定的困难。傅兰雅,一个自1867年就就职于江南总局的人解释了他们的做法(熊月之,1994:497):首先得查看一下某个术语是不是在现有的文献或贸易活动中出现过;如果没有,就捏造出一个新的汉字或借用一个废弃不用的汉字抑或是创造出一个描述性的术语来杜撰一个翻译(例如用“营养丰富的气体”来形容氧气或者用“轻的气体”来形容氢气),又或者用多音节的语音表示。然后这个新发明的术语就被收录进字典供日后标准化使用。尽管有了这样一个系统化的尝试,变化仍是无处不在。

上述机构,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都是由中国官员创办和管理的。另一方面,传教士们也很活跃。除了宗教的文本,他们还翻译并出版了和大众教育有关的作品。第一个便是1843年于上海成立的墨海书馆。最多产的要数1887年中国人于上海成立的同文书会。据说在1903年以前他们出版了将近250本书。他们的翻译程序和那些受雇于政府的译员相似,但他们翻译的科技书籍却因解说人缺乏专业知识还有他的合作者的理解不够大打折扣,这些书籍的大多数都为中国知名的语言学家马建忠(1845-1900)所摒弃。马认为这些书不值一读或者根本是难以理解的。

西方作品翻译的第三股力量既不是官方的也不是外国的。它出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本土知识分子组成、政治改革者带头,他们中最有名的要数康有为(1858–1927)和梁启超(1873–1929)。为了鼓舞同胞们在民族危难时刻奋起革命,他们介绍了世界历史上其他帝国不祥的教训。(所有这些之前对有民族优越感的中国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他们还承担了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翻译作为自强保种的一种途径。在这个阶段以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子已经意识到必须将西方的思想和技术变成自己的。不仅是翻译的焦点还有翻译的渠道都有转移——日语成了主要的源语言。对用日语原著和西方作品的日语译作而言情况都如是。原因很简单:日本在吸收西方知识和文化方面领先中国三十年,且日文用的是中国的汉字。梁启超估计说一个中国人要花五到六年才能掌握一门欧洲语言以达到阅读的目的,但是要掌握初级日语只需数月功夫。日语翻译弊端是译者经常仅仅凭着他们初级的日语水平来着手翻译,这就像在源语传递过程中加了一个过滤器,假设,情况通常是这样,日语翻译是基于第三种语言的英语译本基础上开始的。

1895-1900年间的改良主义者对独立的出版社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他们的报纸和杂志翻译了外国出版社的目录,并对长篇的作品翻译采取了连载的形式。当时最出名的报纸是上海梁启超编辑的《时务报》和天津严复(1853–1921)编辑的《国闻报》。严复对赫胥黎长篇论文《进化论与伦理学》的翻译于1897年首次在《国闻报》上刊载,之后才有《天演论》一书发行。

这本书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里程碑,既因为它的内容(它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和风格风靡教育界、又因为严复在其序言里提出的“译事三难”被人们沿用至今,即:信、达、雅。衍生自文言文里的“雅”成为了翻译的媒介。这毋庸置疑是时代的正确选择,因为严复不得不争取那些尚古的教育界人士的支持,所以这个术语一直就被解释成“琅琅上口”。严复的“译事三难说”一直被当作一般标准来指导翻译,但他的序言不是为其后来的理论专著而写。他没有为书中的术语下定义或者按逻辑作文。他的序言和翻译都做到了“雅’。

严复根据自己对英语的理解深度(他曾在英国一所海军学校实习三年)和知识的广度(他为翻译附上大量注释)设立了新的标准,但是他的《论进化》则不是,也不能算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翻译。除了对原文不精确的翻译,它还包含了严复自己的一些观察。严继续以同样的兴趣来翻译弥尔、赫伯特·斯宾塞以及孟德斯鸠的著述。但是,1903年以后,他转向文学翻译,还频频修改自己的翻译以确保贴近原文。这使得译文艰涩难懂。1908年往后,在他最后的翻译中,他再次调头,用自己的话自由地替换原说明文的内容。因此严复一人的翻译生涯就能体现他那个时代的翻译趋势。

如果说严复是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翻译上的先锋,那么同是来自沿海城市福州、和他几乎同时代的林纾(1852–1924)就是小说翻译界的带头人。作为文化上正统的学者,林纾的第一次翻译尝试是偶然的:据说是因为他妻子1897年的逝世使得他对小仲马的《茶花女》里玛格丽特的悲惨故事感同身受,遂决定和他的好友王寿昌一道翻译这部小说。林纾不懂外语;他就把王口述给他的话整理成文言文。

但是,王和魏瀚修订草稿时就很费心思了。1899年,《巴黎茶花女遗事》一经问世就名声大震。那些买书的、读书的、赞书的人没有办法评判它是否是一篇好的译文;他们仅仅是为林纾的文笔而倾倒。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悲惨离世——这类故事在中国一直很受欢迎;女主人公越悲惨效果越好。1901年,林纾将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成《黑奴吁天录》出版;这次他与魏易合译,并建立了长久的伙伴关系。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林纾翻译过的书籍超过了五十本,一直到他临终前他又留给世人一百多本译作;和他合作过的人很多,一共超过了二十个,他们从事英语和法语的翻译。有趣的是,实际译者完全被这个“重述者”抢了风头。虽然如此,林纾的翻译之所以闻名无疑要归功于他的语言技巧与辨别力: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证明了尽管他们有遗漏和错误,林纾的译作(他特指狄更斯和孟德斯鸠)比之后出版的更忠实于原文的译作更机智和有感觉。林译倾向于增加有感情的段落、减少描述性的文字。他也会满腔热情地为原著的主要优点作序和加以分析,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影响力。年轻一代的译者推翻了林纾重视的传统,弃用了文言文——这是林纾的强项。但他们承认林纾的翻译确实让人全神贯注、如痴如醉。林纾的大量译作中有些久负盛名,除了许多当代畅销书和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还包括小仲马、狄更斯、巴尔扎克、笛福、司各特、塞万提斯、柯南·道尔的著作:无论什么到他手上他都译成汉语。同样他在翻译上也没能有始有终:多数批评家都认为他的写作水平在辛亥革命以后大不如前。虽然林纾是用文言文来翻译/改写长篇小说,但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媒介是白话文(普通话)。对有创造性的小说而言白话文仍然是主要媒介,而这一趋势也在改良主义作家想要拉拢大众的努力中愈演愈烈。

有些译者也采用了白话文,尤其是在二十世纪早期,但是要么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风格太冗长、用起来不熟练,要么是因为他们假定文言文翻译的读者群很小众,直到五四运动(1919)标准的媒介都还是一种相对简单的书面汉语形式。

但是,一场文化上的革命一直在酝酿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各种作品里都使用普通话,而不是仅仅为了娱乐大众而写作。所以普通话版本的完整的《联盟圣经》也于1919年出版绝不是偶然(见魏克日1995)。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圣经的译者比新兴的文化改革者受到民主政治的压力更大,因为他们要使用能反映日常语言的书面语。同年出版的文理(也就是:古典语言)《联合圣经》如昙花一现,很快就被人们淡忘,而普通话版本的却激流勇进,成为中国基督教徒的标准文本。

二十世纪

五四运动将在中国“安装”一个新文化提上议程,自然地加速了西方原著和译作的引进。之前的翻译,尽管有大量的产出,在材料选择方面却很随意。几乎所有新一代的知识分子似乎都从事过翻译,有些知识分子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出国留学或在国内上过教会学校,受到更好的外国文化教育;他们能够专心致志于在他们本国得到认可的作品。流通的各种白话文杂志都有各自的偏爱,但他们都或多或少地介绍了世界各地的文明。据估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们翻译了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其中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由于他们的保守主义而远远落后于俄国和法国(陈玉刚1989:95)。

二十世三十年代苏联和其他革命文学译作数量上升的背后也隐藏着政治动机——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她的重点从武装起义转移到了政治宣传上。

剩下的自由主义者则继续它自己的工作日程,但是,他们的志向是于1935年启动世界图书馆的宏伟计划,旨在涵盖各个主要国家的远古、中世纪和现代文学。这个国家的顶级译者被招募进来,由上海郑振铎(1898–1958)担当该图书馆的总编辑,并于1935-1936年间出版了来自十二个不同国家的一百多部经典。值得强调的是,这个时期最好的有创造性的作家将他们的技巧应用到翻译中,产出了至少读起来非常津津有味的译作。

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二十年代开始的关于翻译原则的辩论已经愈演愈烈,争论的两极一直是“忠诚”与“许可”。除了支持忠实的标准参数,即原文本固有的特性应该被保留,现在出现了额外的归化原则:在翻译时以汉语的表达习惯来替代欧洲语言的用词和语法手段。这一观点为了解苏联意识形态术语的左翼份子喜爱并用来对付反对他们观点的人:高明的改述是很困难的,他们——一点也不奇怪——想要隐射原先的措辞。但是大多数人更看重汉语的美感。其中对审美许可提出争议的是林语堂(1895–1976),他的汉译英比英译汉多得多。世纪之交的汉英翻译有几个先锋,像苏曼殊(1884–1918)和辜鸿铭(1857–1928),但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汉译英才见其重要性。

1937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使得像世界图书馆这样的大型项目中断,但是个人的努力仍然是很有成效的。许多十九世纪的欧洲小说被巧妙地翻译或重译,但也许战时最多产的译者是朱生豪(1912–44),他简直把自己的一生都用来翻译莎士比亚的全套戏剧。从1936年的《暴风雨》开始,他临终前完成了三十一部戏剧翻译。朱的翻译都是散文形式;他的目标是对原著不加以简化就能理解,而最重要的是,符合口头说话的习惯。他的《戏剧全集》于1947年成套出版,增补后于1978年以《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名再版。梁实秋也(1902–87)紧跟

他的脚步,于台湾单独翻译了莎翁的全部作品,他的翻译更具学者风度。另一个有奉献精神的译者是傅雷(1908–66),最出名的是他将巴尔扎克的巨著译成了丰富又充满活力的汉语。

共和国成立后,主要译作来源是苏联文学,但第三世界(亚非拉美洲)的文学也开始受到空前的关注。同时,外文出版社(1950年-)的成立加快了将汉语作品译为其他语言的进程,在这个机构里中国译者和外国专家通力合作。

也许最受关注的是《毛泽东选集》的翻译,但也有许多古代和现代的经典被译成几种欧洲语言。汉译英的老前辈要数杨宪益和戴乃迭。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76)的造成的文化饥荒以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尤其是1982-86年)出现了外文、主要是英文作品翻译热。这些译作直接走出学术研究领域变成畅销书。这些翻译的质量是良莠不齐。翻译作品的浪潮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晚期由于出版商面临的政治和财务上的约束有明显消退。

国家支持的“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于1982年成立并出版了双月刊《中国翻译》(汉语版)。

培养

第一个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外语国立学校是波斯语国家学院(回回国子学),该校于中国元代(蒙古王朝)建立。学生都来自社会高层,培训目的是为政府做波斯语的笔译和口译员。波斯语是和中国以外的蒙古人进行贸易和军事活动最重要的外交语言。这个学校的教学大纲没有传下来的。满清政府于1862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多国语的中国学院,它致力于培养欧洲语言专家和翻译家。在其八年制的课程设置里,它教授英语、法语和俄语,还有汉语以及其他外语,翻译和诸如世界历史与地理、数学、国际法、天文学和经济学等科目。德语和日语先后于1888年、1898年引进。广州和上海有类似的区域院校,他们把最好的学生输送到京师同文馆继续他们的学业。独自办学四十年后,京师同文馆被纳入国立北京大学,也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笔/口译培养的责任由口译学院(译学馆)承担,它开设了英语、法语、俄语、德语和日语的五年制课程。普通学科和京师同文馆里开设的相似。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关于笔译/口译培训没有了明文规定,大多数的实践者都是自学成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被选派到国外相关事务政府部门里工作的人会接受在职培训。截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虽然有些翻译课程作为外语学位的要求开设,笔译/口译在中国都没有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在香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应政府双边会议的人才需求就有了同声传译培训。培训还是在职的,并由政府提供。但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有些基本的会议口译训练就进入了大学课堂。

华人社区里开设的第一门大学翻译学位课程出现在香港大学于1974年翻译文学学士的课表里。到1994年以前,香港有五所大学开设了翻译学本科和硕士学位,而台湾的辅仁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自1988年以来就开设了一门笔译/口译的硕士课程。

拓展阅读

曹仕邦1986; 陈玉刚1989; 孔慧怡1996; 姜维汉1987; 马祖毅1984; 陈赫·波拉德1994; 熊月之1994.

孔慧怡和卜立德

人物传记

鸠摩罗什(344–413). 鸠摩罗什七岁时,因他身为印度公主的母亲决定遁入空门,他也一起出家。二十岁时,他成了大乘佛教的得道高僧。由于他名声远扬,鸠摩罗什在晋朝军队入侵印度时被捕。当俘虏时,他学会了汉语,被指定去翻译佛经。在八百多个和尚协助下,他翻译了三百多卷经书。

理雅各(1814–97),苏格兰传教士,于1839年被送去主持马六甲英华书院。1843年他随校迁往香港。在港生活三十年,理雅各在中国学者王韬的帮助下,承担了中国权威书籍——四书五经的翻译。这些译作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中国经典》为题分二十八卷结集出版。理雅各于1873年回到了英国,并成了牛津大学的中文教授。

梁实秋(1902–87)生在北京、学在北京。而他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业是分别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完成的。1926年他获得英语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到中国,并开始在一些国内大学里授课,包括北京大学。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将莎士比亚全集译成汉语,完成这个任务耗费了他半个世纪。1949年,共产党执政,梁实秋离开中国大陆去了台湾,在台湾继续自己的学术和翻译工作。除了翻译莎翁的全部戏剧和十四行诗(三十七卷)以及其他的文学作品以外,梁实秋还编撰了一部英汉词典。

林纾(1852–1924). 出生于中国南方福建省一个穷苦务农家庭,受过当地私塾教育,秀才中举以后就屡试屡败,因而从此绝意于仕途。和同时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林对外国入侵中国很关心,并就此国家大事两次向清朝高官请愿。1897年,在王寿昌的建议下,林开始了将西方小说译成汉语的第一次尝试。因为林不懂外语,学过法语的王寿昌就成了他的合作伙伴。二人合译的《茶花女》,以文言文写成,用词讲究,一夜成名。这也标志着此后二十年林成为中国最多产——也最有影响力的(有争议)——外国文学翻译家的开始。林的合译伙

伴有十几个,最出名的要数王寿昌(法语),魏易(英语,包括五部狄更斯小说)还有陈家麟(英语)。林的翻译从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从罗曼司到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和苏联文学经典之作。他知名的译作有将近两百部。中国二十世纪早期的许多伟大作家都是通过林纾的译作来了解外国文学的。

利玛窦(1552–1610)。1577年,利玛窦开始在罗马见习;1580年他于印度果阿邦受戒。1582年他被送到澳门,在那里学习汉语;一年以后,利玛窦在广州地方官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个传教站。起初利玛窦一直穿着佛教和尚的僧服,后来改穿儒生的服饰只因为他发现前者的社会地位低下。利玛窦为这个时期的天主教教士发明的对应汉语称呼——神父和司铎——今天仍在用。利玛窦的志向是在中国都城北京传教,在1601年(他第二次尝试)他成功地获得了朝廷对他传教工作的支持,每月还可享受津贴。1600年,在南京,他与翰林院的徐光启第一次见面。1606年到1607年,他开始和徐光启合作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在四部其他的数学和天文学作品的翻译和编辑中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文人界再也没有其他的传教士能和利玛窦相提并论。

汤若望(1592–1666). 1611年加入耶稣会并自愿到中国传教,1623年到达北京后,很快他就确立了自己在天文学方面权威的地位。1630年,清政府指派他到徐光启领头的历法局工作,和罗雅谷以及许多中国助手合作翻译、编写了大量有关天文学和数学的基础作品。除了对新历法的贡献,汤若望还翻译了阿格里科拉(德国历史学家和矿物学家)的《坤舆格致》并写了一本有关大炮制作和使用的书。1644年,明朝覆灭以后他留在北京,满清政府赶紧任命他掌管天文局。1658年,他被授予“一品官”名誉头衔,这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外国人获得的最高荣誉。汤若望不仅在天文学、数学和历法作品翻译和编撰上很多产,他还为中国的基督教徒写了许多论述。他用欧洲语言写的最长的作品就是他的回忆录。

韦利(1889–1966). 作为中日文学最有名的有争议的英国译者,韦利十七岁时就拿到了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奖学金,但由于视力不好被迫退学。1913年韦利加入英国博物馆,为了给馆藏的画作加目录,他自学了汉语和日语。这些目录连起来像一首完整的诗。他第一次翻译的汉语诗歌就刊登在伦敦大学新成立的东方学院的公报上,然后以《中国古诗170首》为名结集出版(1918)。很快他又出版了一个日本诗的翻译集子(1919)。如此一来韦利就开始了一个终生的事业——当他1929年从英国博物馆辞职以后,他就致力于东方文学翻译。在英国,韦利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诗人;在中国韦利将会因为他的翻译和其对十八世纪及以前古典诗歌的研究而名留青史。他同时还翻译了通俗文学,包括世界上最伟大的喜剧小说之一——《猴》(1943)。

玄奘(602–64). 原名陈祎,是隋朝一个退休官员的最小的儿子。十三岁他就出家为僧,之后很快就开始讲道。改朝换代那些年(唐朝于公元618年取代了隋朝)玄奘游历各省宣传和学习佛经。当时佛经翻译多有出入之处,玄奘发誓去佛教起源地印度取真经。公元621年他离开都城长安,直到645年才回来。在这二十五年的旅程里,他拜访了去印度途中各个次大陆国家的大寺庙。在这些庙里他学会了梵语,并在得道高僧的指点下学习了最重要的佛经。他一回到中国,就受唐太宗委托将他的异域见闻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大唐西域记》这本书。该书是研究中印交流的重要资源。玄奘余下的二十年致力于将佛经译成汉语;他的翻译总量超过了一千三百卷,他还定下了翻译的基本规则,并为后来的许多和尚译者所遵循。他的许多翻译,比如《心经》,今天仍被中国的佛教徒使用。玄奘被认为是中国佛教大乘佛法法相宗派系的创始人。

严复(1853–1921). 严复祖籍中国南方福建省。严复十三岁时在福建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在中国海军舰队实习。二十四岁时严复被中国政府送到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学习,1879年毕业。一回到中国,严复就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教书,后来又在中国海军学校里干过行政。与此同时,严复继续学习西方哲学和社会学,以期有朝一日能为国力增强作贡献。1895年,他开始翻译托马斯·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1898年该书的出版将许多主张改革的中国人号召起来。1900年,严复离开海军,1902年加入北京的译书局(北大前身的一部分)。严复在大学教书并从事翻译,同时在朝廷也身兼数职,一直到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尽管严复的翻译在他那个时期有过巨大的社会反响,他对中国翻译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作为译者为《天演论》(《进化论与伦理学》)写的序。他在这篇序言里提出的翻译标准,即“信、达、雅”。这一标准就连外行都知道,还有许多中国学者仍将其奉为黄金法则。

朱生豪(1912–44). 生于中国浙江省,并在那里读书,十七岁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就读于中国文学系和英文系。他于1921年毕业,尔后加入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部编辑。二十三岁时他开始将《暴风雨》译成汉语,原以为世界书局会将他对莎翁戏剧的全部翻译出版。中日战争的爆发粉碎了朱生豪的翻译计划;他的手稿在他逃离被日本占领的上海时被毁。后来朱生豪回到上海的租界继续他的翻译工作,却因为二战的爆发再次开始逃难,他的手稿也再次被毁。健康每况愈下、环境动荡不安,一直到1944年12月逝世以前,朱生豪都致力于对莎翁作品的翻译。他一共翻译了三十一部戏剧,且全部于死后出版。

孔慧怡和卜立德

汉译英在线翻译句子

[标签:标题] 篇一:2015汉译英句子翻译(包括参考译文) 2015年汉译英综合练习 1. 她就是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成年累月地工作着。 This is how she carries on her work, rain or shine, all the year round. 2. 西湖如明镜,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奇丽。 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emerald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 3. 但我就是这个脾气,虽然几经努力,却未能改变过来。 But it’s the way I am, and try as I might, I haven’t been able to change it. 4. 一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我们就随时随地地受到关怀和照顾。 From the moment we stepped in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re and kindness surrounded us on every side. 5. 袭人道:“一百年还记得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边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I’ll remember it if I live to be a hundred!”said Aroma. “I am not like you, letting what I say go in at one ear and out at the other forgetting what’s said at night by the next morning.” 6. 要制造飞机,就必须仔细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must be given careful consideration when the aircraft is to be made. 7. 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 Why should all the unpleasant jobs be pushed onto me? 8. 只有在我过于劳累,在我长时间无间断地工作,在我感到内心空虚,需要补充精神营养 的时候,我才感到寂寞。 I am lonely when I am overtired, when I have worked too long without a break, when for the time being I feel empty and need filling up. 9. 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The successful explosion of the first atomic bomb in China caused great repercussions all over the world. 10. 我们应该实行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科研成果产业化。 We should build an information-based national economy and apply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11. 你说的倒轻巧,你也给我捧个奖杯回来。 You talk as if it were very simple. Why not try yourself and see if you can bring back a trophy, too? 12. 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 China should show the world through actions that she is opposed to hegemonism and power politics and will never seek hegemony. 13. 中国明朝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一生周游考察了16个省,足迹几乎遍布全国。 Xu Xiake, a great traveler in China’s Ming Dynasty, visited 16 provinces in his lifetime, leaving his footprints in nearly every corner of the country. 14. 阿Q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说:“这毛虫”! Ah Q flung his jacket on the ground, spat, and swore, “Hairy worm!”

汉译英重要句型

43. I‘m wondering why he hasn’t turned _____ at the meeting. A. down B. up C. out D. over 44. Contrary _____popular belief,moderate exercise actually decreases your appetite. A. on B. at C. against D. to 45. _____ the storm,we have to postpone the flight. A. Owing to B. Thanks to C. Because D. As 46. By using both ears one can tell the direction _____ a sound comes. A. in which B. from which C. over which D. with which 47. When she worked with the government,she _____ the difficult task of monitoring elections. A. overworked B. overtook C. underwent D. undertook 48. Apparently,it wasn‘t an accident. Someone must have done it on _____. A. intention B. determination C. purpose D. reason 49. _____ conclusion,walking is a cheap,safe and enjoyable form of exercise. A. In B. On C. By D. As

句子翻译练习(汉译英)

一、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选词: 1.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几年有发展。 2.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在一点点地上升。 3.改革开放也使民族精神获得了解放。 4.我们的企业应着重提高国际竞争力。 5.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 6.湖区水位提高可能要危及竹子的生长。这意味着以竹子为食物的大熊猫也将 受到威胁。 参考译文: 1.Why do people support us? Because our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2.The sea level is rising little by little in the consequence of global warming. 3.Reforms and the open policy have also emancipated the minds of the people. 4.We need to be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5.China’s moderniz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he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rade ties with other nations. 6.Higher water levels in the lake area may endanger the growing of bamboos, which means giant pandas that feed on these plants will suffer, too. 二、物称与人称(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运用物称表达法)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他气得话也说不出来。 我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 我疏忽了这个问题。 我兴奋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走过草地几步,我们就到了一个华丽的大酒店。 你只消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不同。 一看到那棵大树,我便想起了童年的情景。 恕我孤陋寡闻,对此关系一无所知。 凭良心讲,你待我礼貌有加,我却受之有愧。 参考译文: The access of hope made me suddenly afraid. Anger choked his words. His name escaped me for the moment. This point slipped my attention. 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ce. A few steps across the lawn brought me to a large, splendid hotel.

英译汉句子练习

TEXT 41 The bane ofItaly 祸起意大利(陈继龙编译) Jun29th 2006 From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ALEXANDER STILLE'S new book on Silvio Berlusconi, the flamboyant[1]former Italian prime minister, is neither a b________①nor a work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Its real value is that it represents the first attempt, in English at least, to recount in a readable fashion the story, not of Mr Berlusconi himself, but of Berlusconi-ism. (1)That gives it a wide appeal, for, as its author argues persuasively, Berlusconi-ism is the extrapolation[2]to grotesque[3] extremes of a phenomenon that has gradually, and all too imperceptibly, become widespread. 亚历山大·斯蒂莱的新作写的是个性张扬的意大利前任总理西尔维奥·贝鲁斯科尼,但它并非是一本传记,也不是新闻调查作品。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它首次尝试以一种可读性较强的风格,记述了“贝鲁斯科尼主义”而不是贝鲁斯科尼的生平。这也是本书独具魅力之所在,因为诚如作者很有说服力地论证的那样,“贝鲁斯科尼主义”是对某种现象怪诞至极时的推论,这种现象日趋普遍而所有人却都浑然不觉。 Mr Stille is at his best when he describes how a man with a corporation with billions of dollars of d_______②succeeded in less than eight months, between 1993 and 1994, in turning himself into his country's leader. (2)Along the way, he identifies various keysto Mr Berlusconi's success. 斯蒂莱先生最出彩的描写是,一个拥有一家债台高筑的公司的人,如何在1993年至1994年间的短短8个月内,成功地使自己成为国家领导人。他在书中一一揭示了贝鲁斯科尼的成功要诀。 TEXT 40 Selling the sage of Qufu 推销孔圣人(陈继龙编译) Jul6th 2006 | TOKYO From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20个重点汉译英句型

20个重点汉译英句型 1、There be 有迹象表明,不少工厂正面临着十分困难的局面。 There are indications that numerous factories are faced with a very difficult situation 二、形式主语 例:玛丽觉得毕.靠自己的力量执行她的计划是困难的。 Mary thought it difficult to carry out her plan all by herself. 三、Not h i n g b ut··· 例:艾米过去除了咖啡什么都不喝。 Amy used to drink nothing but coffee. 四、发现(看见\听见)谁做什么 例:亚当斯先生发现他1 3岁的儿子正从他的皮夹子里偷钱时大为震惊。 Mr. Adams was greatly shocked to find his 13-year-old son stealing money from his wallet. 五、动词不定式的否定式 例:他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假装没有听见那个令人悲痛的消息。 With an effort, he held in his feelings and pretended not to hear the sad news. 1、表手段 例: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向读者传达她对赞扬与批评的看法。 Through the article the author wants to convey to the readers her views on praise and criticism. 七、比较结构 例:他比任何对手的得分都高得多,证明他不愧为一个胜利者。 He scored far more points / much higher than any of his rivals and proved himself a worthy winner 例:我们常常发现,运用一个规律比懂的它要难的多。 We often find it much more difficult to apply a rule than to know it 八、Ca n,t h e I p···d o i n g a b o ut 例:她读这部小说时,不禁想起了她在农村度过的那五年。 When she read the novel, she couldn’t help thinking of the five years she had spent in the countryside. 九、连续性动词。 例:我正忙着做一种新的捕鼠装置时,马克走来拖着我出去看花展了。 I was busy making a new device for catching rats when Mark came and dragged me out to a flowers show. 十、b efo r e句型 例:我想先和你讨论一下这篇文章的英译稿,然后再把它寄给霍布斯先生。

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一、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1.通读并透彻理解原文。翻译之前仔细研读原文,解决好“翻译什么”的问题。边读边琢磨,确切理解原文所述事物本身的含义与之相关的外延联想,如原句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褒贬义或寓意,对其中的修饰语的把握等。 2. 组织语言。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 3. 表达。考生要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考虑译文,尤其注意不能扭曲原意,不能错译或漏译。 4. 审校。这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考生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易懂,是否符合汉语规范。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与意译 直译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意译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调整。如: 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 直译:好的婚姻不会仅仅发生—它们需要大量的爱和大量的工作。 意译:幸福的婚姻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你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和做大量的工作。 或:美满的婚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必须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做大量的工作。很显然,本句话的意译要比直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当然,一句话并不限于一种译法,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一般来说,在英汉翻译考试中,如果直译能达意就用直译,如果直译效果不好,就应该考虑意译。只要译文内容忠实,意思明白就行了。 顺译法(又名句型对应法) 顾名思义,顺译法(句型对应法)就是按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适合于原文叙述层次与汉语相近的长句翻译,如只含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前置的状语从句或从句在后的长复合句等等。 As an obedient son, I had to accept my parents’ decision that I was to be a doctor ,though the prospect interested in me not at all. 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我不得不接收父母的决定,去当大夫,虽然我对这样的前途毫无兴趣。 3.倒译法 倒译法就是颠倒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来进行翻译。 例1: The moon is completely empty of water because the gravity on the moon is much less than on the earth. 因为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的多,所以月球上根本没有水。 例2:The football students can be removed from the university if they fail to pass their examination. 作为足球运动员的学生如果考试不及格就要被开除。 4.分译法 分译法,又称拆译法,也是一种基本的句法变通手段。从被分译成份的结构而言,分译大致可以分为单词的分译、短语的分译和从句的分译三种。 单词的分译即拆词,将难译的词从句子主干中拆离出来,另作处理,这种方法常常引起句式上的调整,英译汉中要拆译的词常常是形容词和副词。如: 1

高中汉译英句子翻译中英文99句

B5M1(句子翻译) 1.It_doesn’t_matter_whether you will attend the party or not. 你来不来参加派对并不重要。 2.Many students are hot on playing computer games, while Wang Chen likes playing Weiqi. 许多学生热衷于电脑游戏,而王琛却喜欢下围棋。 .They have a lot in common and get along well with each other. 3.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相处得很融洽。 .They are twin sisters, yet they have_little_in_common in their hobbies. 4.她们是孪生姐妹,但是她们的业余爱好几乎没有相同之处。 .In_common_with other companies, they advertise widely as well. 5.和其他公司一样,他们也广泛地做广告。 .One false step will make a great difference. 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The twins look so similar that you can hardly tell_the_difference_between them. 7.这对双胞胎看起来太像了,你简直无法把他们区分开来。 .It might be obvious to you, but it isn’t to me. 8.这对你来说也许很容易理解,但对我却并非如此。 .It_is_obvious_that the two Englishes have much in common. 9.很显然,这两种英语有很多共同之处。 .Obviously (obvious), American spelling is simpler than British spelling. 10很显然,美式拼写要比英式拼写简单。 .Good news never goes beyond the gate, while bad news gets around quickly. 11.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It’s time I got down to some serious work. 12.我该认真干点正事了。 .I tried ringing you several times yesterday but I couldn’t get through. 13.昨天我试着给你打过几次电话,但是没有打通。 .A man in confusion (confuse) cannot focus on the required work. 14.思绪混乱的人不可能集中精力做他被要求做的工作。 ③The confused look on his face suggested that he was confused about the confusing questions asked by his parents.(confuse) 15.他脸上迷惑的表情表明他对父母问的那些令人迷惑的问题感到困惑。 They confused me by asking so many confusing questions. I was totally confused, standing there in confusion, not knowing what to do.

如何做好英译汉

如何做好xx 英译汉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而英译汉的过程则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地注意: (1)汉语所要表达的是英语原文的内容,即句子或文章的意义,而不是句子结构; (2)在翻译过程中,英语原文的内容要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而不是将两种语言结构进行简单的转换。 英译汉的过程包括理解,分析句架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过程,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生从英语到汉语,再从汉语到英语反复的推敲。 一、理解 理解阶段的目的在于读懂英语原文,弄清原文的意思。 (1)通读全文。 (2)分析句子结构。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具有非常好的英语语法知识,在做翻译试题时也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在分句子结构时,我们要注意首先把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找出来,这样句子的骨干结构也就清楚了,在分析句子的骨干结构时还应该注意分析句子中成分是否有省略的地方,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等等。 (3)理解句子含义。理解句子的依据除了句子本身之外,还有该句子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此阶段应清楚下列问题:A.句子中是否含有代词和其他具有指代意义的词,如果有,应根据上下文确定它们指代的内容是什么;B.句子中的短语和一些常用的词往往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那么,在该句中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C.按照你的理解,该部分的意义是否与全篇文章的内容一致,有无相互矛盾。总之,在动手翻译之前,首先要读懂原文,不要一上来就急于动

2019英译汉浪漫的句子集锦

2019英译汉浪漫的句子集锦 1."As You Wish." -The Princess Pride《公主新娘》 如你所愿这是一句魔咒,会勾去人心哦 2."You make me want to be a better man." 一As Good As It Gets《尽善尽美》 你让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女人能让男人,妻子能让丈夫达到的最高境界 3、我喜欢你,很久了,等你,也很久了,现在,我要离开,比很久很久还要久。 Ilike you,for a long time,wait for you,also long,now,I want to leave,longer and longer than long.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Have sailed the seven seas for water,except Wushan not cloud.Take the second flower bush laziness review,half margin monarch monarch. 5、我不知道遇见你是对是错,只知道遇见你我开心过。 I don't know it's right to meet you.I just know I'm happy to meet you. 6、与卿同一身,此生愿足矣。 The same as the Qing,this life is enough. 7、想牵你的手,一起到一个叫永远的地方,看天长地久的风景,尝海枯石烂的味道。 Want to hold your hand,go to a place called forever,see enduring as the universe scenery,taste the taste of the solid. 8、不是完美情人,就是精神病人。 It is not a perfect lover,or a mental patient.

11、武大研究生英语期末考试英译汉重点句子

Unit one Stumbling bl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 在这个国际舞台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探讨为什么尝试交流的结果却令人失望的原因是必要的,这些原因实际上是跨文化交流中的绊脚石。 It’s appropriate at this time of major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cene to take a look at some of the disappointing results of attempts at communication. They are actually stumbling block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7 本国居民可能会被灌输有这种期望:既然外国人穿着合适,并且能说一些本国话,那么他或她也有同样的非语言的准则、想法和感觉。 The native inhabitants are likely to be lulled into the expectation that ,since the foreign person is dressed appropriately and speak some of the language,he or she will also have similar nonverbal codes ,thoughts and feelings. 8 更糟糕的问题是死死抱住新语言中一个词汇或短语的一种意义,而不顾隐含义和语境。 A worse language problem is the tenacity with which someone will cling to just one meaning of a word or phrase in the new language, regardless of connotation or context. 11 先入为主和程式化思维的现象

高中英语句子英译汉练习

句子英译汉 I t is all very well, again, to have a tiger in the tank, but to have one in the driver's seat is another matter altogether. 当然油箱里装满优质汽油倒是好事,但是驾驶室里要是坐着横冲直撞的司机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He admires the President’s stated decision to fight for the job. 他对总统声明为保住其职位而决心奋斗表示钦佩. A continuous increase in the trade volume of China’s exports has led to a continuous demand from some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increase in the value of China’s currency. 中国出口贸易额度持续增加,已导致了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不断要求中国货币升值. He is a great liar. 他老说谎. In spite of the growth of other kinds of transport, railroads continue to be, as they used to be over years, the backbone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尽管其他各种交通工具都发展了,铁路仍然是运输业的骨干,正如它多年来一直是运输业的骨干一样。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full of skilled labor and capital, while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are lack of skilled workers and capital need to import technology-intensive products from these countries. 发达国家拥有大量的熟练劳动力和资本,而缺乏熟练工人和资本的发

英译汉重点句子

英译汉重点句子 英译汉重点句子 Lesson 8 1. I've always loved exploring old cities, and Prague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in terms of architecture. There are fantastic castles and museums that are relatively unknown to most tourists。我一直喜欢寻访古老的城市.布拉格是建筑方面最为漂亮的城堡之一,那里有不同寻常的城堡和博物馆,而且鲜为人知。 2.I spent New Year's Eve there once, and I remember watching the sun set over the sand dunes. When the stars come out, they were incredibly bright. 我在那里度过一次新年夜。记得太阳落在远方的沙丘上, 繁星点点(繁星出现时)是格外的明亮。 3. Chinese is so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languages I've studied, and of course the writing system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I had to use a lot of gestures and sign language. 汉语跟我学过的其它语言是很不相同的,书写形式则完全不同、我只得借助于动作和态势语。 4. I go with an open mind, I like to try new things. The first thing I always do when I get to a new place is to buy a map. Then I'm ready to start on my new adventure. 我去的时候就思想比较开放。我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在新的地方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一张地图,然后就可以开始我新的历险了。 Lesson 22 1. Fellini is known for combining realism and fantasy, often making up the story as he goes along. 费里尼以现实和幻想的完美结合而著名, 常常是一边拍摄一边构思他的故事。 2. Welles made his first and most influential film Citizen Kane, when he was only 25. Considered by some film historians to be the greatest movie ever made, it is famous for unusual sound and camera techniques. 威里斯在二十五岁的时候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也是最有影响的电影《公民凯思》,这部电影以它那不同寻常的声音和摄像技术而闻名于世,被一些电影史学家们评论为最伟大的电影。 3. When Fellini was a young boy, he ran away to join the circus. Even though he had to return to school, the experience greatly influenced his films, many of which are autobiographical. 费里尼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里去参加马戏团。虽然他还是不得不返回了学校,但是,这个经历对他的电影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很多电影都是自传性的。

汉译英重要句型(1)

汉译英重要句型 1、比较级: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beginners to think in English than to speak it. 对初学者来说,用英语思维比说英语更难。 It was said that some primitive people who ate deer could run as fast as a deer. 据说有些吃鹿肉的原始人能跑得象鹿一样飞快。 The real life is far more complicated than we imagine. 现实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Studies show that men a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heart attacks than women. 研究表明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得心脏病。 2、虚拟语气 His daughter would mot have taken apart his watch if he had come home a little earlier yesterday. 要是昨天他早一点回到家,他的女儿就不会把他的手表拆了。 You wouldn’t have got into trouble if you had taken my advice. 如果当你听从我的劝告就不会陷入困境。 Without your help we could not have finished the task yesterday. 没有你的帮忙我们昨天就完不成任务。 3、形式主语 It is not easy to find students who share your views. 要找到与你观点相同的学生并不容易。 It is said that in some single parent families children live a miserable life. 据说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生活很悲惨。 It is known that the Atlantic ocean is only half as big as the pacific. 人所众知,大西洋仅有太平洋一半大。 It is not decided who will hold the meeting tomorrow. 谁主持明天的会议还没决定。 形式宾语 Most single parents find it hard to take care of a family alone. 大多数单亲父母发现独自照顾家庭有困难。 Do you think it difficult to remember these new words? 你认为这些生词很难记吗? 4、宾语从句 Studies show that people who drink a lot a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heart attacks . 研究表明大量喝酒的人更易得心脏病。 I don’t think she will buy such things as the used clothing and empty bottles. 我认为她不会买象旧衣服和空瓶子这样的东西。 Many Americans complain that the government spends too much money on those programs. 许多美国人抱怨政府在这些面目上花钱太多。 His silence showed that he had no interest in the problem. 他的沉默表明他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 I know why she is angry. 我知道他为什么生气。

翻译句子英译汉.doc

句子翻译音译汉: 1. their argument ended when she slammed the door and left without a word. 她砰的关上门,一声不吭地走了,他们之间那场争执就此结束。 2. the guests at the dinner party were slightly surprised at the 出席晚宴的客人对那个美国人威严的语气感到有点儿意外。 3. johnny has outgrown the fear of staying at home alone . 约翰尼已长大成熟,不再害怕独自呆在家里了。 4. while she felt like joining the argument,nancy was too shy to open mouth. 南希虽然很想参加辩论,但腼腆得不敢开口。 5.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likeliest time to find him at home? 你觉得什么时候最有可能在家里找到他? 6. it is very likely that he will be rejected by the army because of his bad eyesight. 他很可能会因为实力不好而被拒收入伍。 location of the new airport. 委员会成员在新机场最佳选址这一问题上持有不同意见。 8. heys works of art are superior in many respects to those of his brothers better. 亨利创作的艺术品在许多方面比他兄弟的要好。 9. it is obviously that his young assistant who is running the bookstore. 很明显是他的年轻助手在经营这家书店。 10. being short of funds, they are trying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由于缺乏资金,他们正在设法吸引外资。 11. the little girl ran so fast that she was thrown off balance and fell down. 那个小女孩跑得太快,身体一下失去平衡,跌倒了。 12. be sure not to say anything capable of being misunderstood 千万别说可能会被人误解的话。 1. “a woman?s reaction in any crisis,” the major says, “is to scream. and while a man may feel like it ,he has that ounce more of control than a woman has. and that last ounce is what really counts. ” 4 他说:“一遇到危急情况,女人得反应便是尖叫。而男人虽然也 可能尖叫,但比起女人来,自制力却略胜一筹。这多出来的一点自制力正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 2. the american does not join in the argument but watches the contracting slightly. she motions to the native boy standing behind her chair and whispers something to him. the boy?s eyes widen: he quickly leaves the room. 5 那个美国人没有参加这场争论,他只是注视着在座的其他客人。 在他这样观察时,他发现女主人的脸上显出一种奇异的表情。她两眼盯着正前方,脸部

武大硕士英语读思研英译汉重点句子

第四课: 1. 近来,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有加大的趋势,但较之2001年全世界高3.1%的标准,则投资比例仍然偏低。(段一倒4) Recent trends in investment in government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re favorable but the investment proportion is still low by world standards rising to in 2. 然而,有证据表明教育和技术构成的真正回报率非常高。这种不平衡是现行政策曲解的一种症候,而且这种曲解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段二正2—09年) However,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true rate of return to education and skill formation is high and that the imbalance is symptomatic of a serious distortion of current policy that reta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3. 当经济学家最初衡量经济发展的根源时,从前一直被认为是无法解释的剩余因素,现在被称为人力资本。(段三正1) When economists first began to measure th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what previously had been considered an unexplained residual became identified as human capital. 4. 有些人认为,“人力资本”这一术语意味着个性的丧失,使人们联想到一个将人与机器等同的不人道社会。事实上,恰恰相反,这一概念承认人的重要性。(段四正1) The term “hp” suggests to some a depersonaliz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is associated in the popular mind with a dehumanizing society that equates men with machines. 5. 技能广还便于劳动者在出现新的机会时跨工种、跨行业、跨地区流动,有助于人们重新分配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其投入到生产力更高的领域中去,甚至使人们预见到这些机会的存在。(段七正6) Great skill also facilitates worker mobility across occupation, industries and regions in response to new opportunities, it helps people reallocate resources, both human and physical, toward more productive opportunities exist. 6. 教育对中国各地区全因素生产力所造成的影响证明:中国内地教育水平的低下,阻碍了政府最近对内地加大投资政策的实施。(段九倒5)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regions in china shows that the recent policy of promoting investment in noncoastal areas of china was thwarted by low level of education in the noncoastal regions. 7. 当我们思考在中国的适当投资策略以及各地区发展的时候,十分重要的是要知道,优化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投资组合将推动最高速度的发展。(段十正1) When we think about an appropriate investment strategy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region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optimizing over the full portfolio of investment---both human and physical capital 8. 出身地是决定一个人成年后技能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是中国社会同代人和隔代人之间不平等的重要根源。(段十一正5) The place of a person’s birt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hat person’s adult skill level. This is a powerful source of inequality in Chinese society across people at a point in time and across generationgs. 9. 残存的户籍政策加剧了这种不平等。这种政策向跨区流动人员的子女征收高达他们家庭总收入百分之十的借读费。(段十一正8) This source of inequality is reinforced by the vestiges of hk policy that charges children of interregional immigrant above normal fees that are as large as 10 of total family income just for the right to attend school. 10. 各地区每个学生的费用支出相差很大,它与各省人均GDP的正比关系是很显然的,而且是可精确估算的。(段十二正1) The regional variation in cross section per pupil expenditure is enormous and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provincial GDP per capita is fairly clear and precisely estimated. 11. 在中高等教育阶段普遍征收学费是合理的,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给那些最有可能从教育获益的人。(段十三正1) A policy of charging fees for access to education, which is widespread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levels, can be justified as a way to ration scarce resources to those who might benefit most from educatio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