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展经济学 2

发展经济学 2

发展经济学 2
发展经济学 2

2010届金融专业专业发展经济学复习

1、唯资本论: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以及平衡增长理论、纳尔逊的“低

水平均衡陷阱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等均强调资本形成的重要性。这些过于强调资本形成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后来被人们称为唯资本论。P179

2、贫困恶性循环理论P179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提出,它论证了资本形成对于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作用,奠定了早期发展经济学的资本形成理论的基础。

3.经济起飞:指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期内实现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在此剧变之后,经济将步入自我持续增长状态。 P47

4.库兹涅茨:在经济增长初期(贫穷阶段),收入分配有恶化趋势,而在以后的阶段(富裕阶段)将得到改善。如果以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那么随着人均GNP的提高,收入分配显现出一条倒U形轨迹。这个观察结果被称为倒U形库兹涅茨曲线。

支持库兹涅茨假说的研究包括 A.莫里斯、P.鲍克特、M.S.阿鲁瓦利亚等人。他们的基本结论是:(1)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一般比发达国家更不平等;(2)在发展中国家中,最贫穷国家的收入分配比贫穷国家要平等一些;(3)收入不平等最严重的是收入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如拉美国家。

库兹涅茨假说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合理性的理由:(1)与经济结构的转换有关。贫穷国家的二元结构显著,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的收入差距会不断扩大。而且现代工业部门内部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其收入分配不均现象可能比传统的农业部门内部更严重。(2)与国家的增长战略有关。在发展初期,收入分配不均趋于恶化。到经济发展后期,教育得到普及,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能差异缩小,因而工资差别缩小;同时,劳动收入相对更重要,收入分配不均趋于改善;国家也采取措施降低收入不均的程度。(3)与社会中影响政府决策的利益集团的结构有关。在发展初期,政权在富裕阶层手里,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不断恶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民众参政议政意识增强,收入差别缩小。 P72 5.两缺口模型(中心论点):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需的资源数量与其国内的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着缺口,利用外资可以有效地填补这些缺口。

双缺口模型主要考察储蓄约束和外汇约束。

调整两个缺口的方法:(1)不利用外资条件下消极的调整。(2)利用外资条件下积极的调整。

双缺口模型论证了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意义:(1)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的重要性。(2)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资实行政府调控的必要性。(3)提示了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

双缺口模型的不足之处:(1)它过分强调了引进外资的作用,忽视了发展中国家挖掘国内资源填补两个缺口的潜在能力。(2)它的分析方法是总量分析,缺乏对两个缺口的结构分析,因而无法确定引进外资的具体类型及其数量。(3)它只分析了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未分析更为重要的技术约束或吸收能力约束。(4)它只强调了利用外资的积极作用,而没有看到外资对经济发展的

不利影响。 P296 6.平衡增长理论: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地得到发展,以此来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

三种形式:(1)极端的平衡增长。(2)温和的平衡增长。(3)完善的平衡增长。 P343 7.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一次重大的生物计术变革,通过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新型高产小麦、水稻品种,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P370 8.二元经济模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通过部门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口流动规律,以及这种流动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该模型的两个基本特征:(1)从部门分析的角度来分析人口流动。(2)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 P388 9.生育子女,教育投资分析:P217~223(具体看书)

Dc=f(C,Y,Px,T)

Dc:孩子的需求量;C:养育孩子的净价格,净成本;Y:收入水平;Px:其他所有产品的价格

10.人口转变理论:是一种以发达国家实际人口增长数据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解释人口变化趋势的理论 P207 11.诱致性变迁:以个体为单位,通过大众知识积累和对获利机会的把握,自下而上缓慢推进的一种变迁。

强制性变迁:以集体为本位,依靠权力执掌者的理性程度,自上而下强力推行的制度变迁。

12.知识型失业:由于私人的教育成本和收益与社会的教育成本和收益之间有分歧,结果就带来了智力外流的现象。(不知道老师有没有上课重定义)P222 13.教育深化:劳动力市场竞争迫使,求职者不断提高受教育程度,从而出现大才小用小才不用的状况。

14.城市化:1.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过程。2城市数目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3.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方式不断向农村地区扩展并对其产生影响,并最终使农村地区实现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P403

1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 P13 16.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投资的资金供给(储蓄)和产品需求(消费)都不足,这就限制了资本形成,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于贫困之中。

贫困恶性循环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供给方面: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二是需求方面: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措施:要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就必须大幅度地提高储蓄率,大规模地增加储蓄和投资,加速资本形成。

贫困恶性循环论的意义: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实状况,并从资本形成的角度探讨了产生贫困的根源和摆脱贫困的途径,强调了储蓄、投资和资本形成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局限性:把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仅仅归结为资本形成不足,把加速资本形成看成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忽视了阻

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其他种种因素。 P179

17.强制性储蓄:为了加速动员国内资源作为资本形成,通过税收、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对隐蔽性失业劳动的充分利用等方式实行的储蓄。 P188

18.李约瑟之谜:虽然中国的科技有史以来一向领先于全世界,但是后来的科学

革命和工业革命并不是在中国发动的。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

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 P58

19.寻租:那种维护既得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P143

20.后发优势及表现 P51

答:落后国家或后发展经济可以借鉴先进国的经验,采取赶超工业化发展战略,借用先进国家的技术和巨额资本,从而实现经济跳跃式的快速发展。

1.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优势:作为后来者,发展中国家不需花费巨资从事研

究和开发,可以把节约下来的大量资源用于其他经济活动,以促进经济更

快地发展。

2.制度学习和制度模仿优势:后发展的落后国家通过制度学习,从先进发达

国家那里效仿和借鉴各种先进制度并经本土化改造,从而极大地促进本国

经济发展和工业进程。

3.结构转换优势:在国内方面,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存在着典型的二元经济

特征,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一般很大程度上是由结构转变推动的。在国

际方面,国际资本向外扩张、实现产业链的国际延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

说是一个绝后的发展机遇。

4.社会意识优势: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其实现赶超工业化的强烈的社会意识

受到激发,而且一国落后程度越高,这种意识及其功效也就越显著。

21.农业四大贡献 P359

答:1.产品贡献: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首先体现在为非农业提供粮食和原料。

(1)农业是人类粮食的重要来源,农业生产必须根据需求结构进行调整,

以提供日益丰富的食品。

(2)农业是非农业的重要原料来源,农业对工业布局和后续部门的生产成

本和价格,有很大的影响力。此外,如果后续的加工业遭遇市场需求

萎缩,也会殃及农业,造成对农产品需求的减少,农业就会出现生产

相对过剩。

2.要素贡献:农业的要素贡献主要体现在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个方面。

(1)就土地贡献而言,城市的发展必须依靠从农业中流出的土地。农业在

为非农业发展提供土地时,必须以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为前提。

(2)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和人口从农业向工

业、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农业就会为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的劳动力

贡献。

(3)资本积累贡献,一般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种是市场机制下的自

动转移;另一种是政府操纵的强制性转移。

3.市场贡献:通常是指农业作为非农业产品的需求者,为非农业的发展作出

了市场贡献。包括满足城市和非农业市场对食品和原料的需求,满足农村

市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需求,以及进行农业内部不同专业

组织间的市场交易。从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农业市场贡献的绝对量将

增加,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量会下降。

4.外汇贡献: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方面,表现为农产品出口创汇;另一方

面,表现为通过增加农业产出,来减少农产品的进口,以节省外汇。P359

22.进口替代战略:指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代替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

进口替代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的生产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

支持者认为:实行进口替代战略有利于减少进口,节约外汇,平衡国际收支;发展本国幼稚工业,实现工业化,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发展现代工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等。许多拉美、南亚、中东欧国家实施了进口替代战略。

对进口替代工业的保护措施:第一,关税保护;第二,进口配额;第三,使本国的货币升值;第四,进行外汇控制和配合;第五,其他保护措施。

进口替代战略的缺陷:(1)进口替代工业缺乏活力,经济效率低。(2)进口替代不利于出口发展,造成国际收支恶化。(3)进口替代不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4)进口替代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

出口促进战略: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及时进行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

出口促进战略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进入第二个阶段,以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致力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

对出口促进战略的保护措施:第一,对出口企业给予优惠;第二,对出口企业需从国外进口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技术专利等实行减免税,放宽进口配额;第三,使本国货币贬值,增强竞争力。

出口促进战略的缺陷:(1)这种战略受到国际市场的极大限制。 (2)实行出口促进战略使一国经济的开放度大大提高,国内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3)出口促进战略也需要实行一些保护措施,这些措施也会扭曲市场价格体系,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P273-P279 23.人力资本投资形式(网上的)

答:人力资本投资形式:1、各级正规教育;2、职业技术培训;3、健康保健;

4、对孩子的培养;

5、寻找工作的活动;

6、劳动力迁移

24.经济发展发动与限制因素(见作业本)P53

答:限制因素:1.自然方面的因素:资源与环境

(1)一国拥有的资源数量、质量和种类,就成为决定其工业发展速度、形式的主要限制因素。自然资源储备总量有限;资源使用后具有不可再

生性,资源不可循环利用。

(2)地理环境制约是指一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和水文条件等对工业化的影响与制约。地理位置的优劣决定了一国开展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

的难易程度,决定了运输成本的高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难易程度;气

候、土壤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制约因素,太热、太冷都影响着工

作效率、工作积极性及身体健康。

2.社会方面的因素:人口、文化传统

(1)人口问题可以从数量、增量、职业构成及构成变化等方面来分析。

从人口数量上来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不仅相对过剩,而且

是绝对过剩,从根本上制约了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工业化的

推行,死亡率剧减,人口锐增,极大地制约工业化进程;在人口众

多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由工

业化带来的劳动力转移压力。

(2)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如果与现代社会的工业化所需的工业文明相差甚远时,就构成了经济发展深层的阻碍因素。传统文

化体现的农业文明是“重农抑商”的农本主义思想;传统文化有一种

内在的保守主义倾向;在东方传统文化中,虽重视教育,但根本排斥

了科学和技术;传统宗族关系一直顽固存在。

3.制度因素:既是限制因素又是发动因素。制度因素对工业化进程的

阻碍可能来自国内的制度安排、制度结构和制度环境,也可能来自

国家的制度因素——国际惯例、国际协定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发动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企业家及其创新精神。

25.什么是贫困?贫困衡量方式、如何消除P76

答: 贫困分为:

(1)贫困标准:“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

(2)绝对贫困:那些没有能力获取满足基本需要资源的人群,凡生活在某一特定的最低的实际收入水平之下的人都计算在内。

(3)多维贫困

衡量方式有贫困广度指数、贫困深度指数、贫困强度指数和人类贫困指数。

对策:(1)政府将资源直接分配给贫困家庭(2)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向贫困人口提供工作机会,使他们获得收入来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以工代赈)26.发展中国家的固有特征 P7 答:(1)生活水平低下

(2)生产率水平低下

(3)人口增长率高和赡养负担沉重

(4)城市发展极不平衡,失业和就业不足问题日益严重

(5)严重依赖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出口

(6)市场不发育与市场体系极不健全

(7)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7.哈罗德-多马模型P34(作业本)

答:哈罗德-多马模型基本公式:g=s/v g表示经济增长率, s表示储蓄率,v表示增量的资本-产出比。

由g=s/v推得s=v.它假定资本-产出比v在短期内一定的,这意味着生产的技术水平是一定的,资本与劳动这两大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即资本-劳动比k/v是固定的。因此,经济增长率g就唯一的与储蓄率s成正比,资本积累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评价:(1)该模型突出了发展援助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通过提高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2)发展援助通过技术转移降低资本系数,即提高资本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局限性:由于它只强调资本形成的作用,而忽视了劳动投入,技术进步乃至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因而收到了批评,并被新古典增长模型取代。

28.索洛模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计算)p239和p36(作业本)

答:该模型讨论产出增长率、要素投入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该模型采用的是总量生产函数。

29.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化关系及内涵

城市化:1.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过程。2城市数目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3.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方式不断向农村地区扩展并对其产生影响,并最终使农村地区实现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P403

工业化:狭义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广义的既包括制造业,也包括农业和新的产业形式。P324

农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

网上的:关系:一般而言,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即伴随着工业化的过程,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城市化又能促进工业化,即伴随着城市化过程,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一定阶段内越来越大。由此可知,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30.政府和市场的关系p125

答:在那些可以发挥市场功能的领域,或者是通过一些办法能够促进市场运行的地方,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干预。同时,在那些不能依靠市场的领域,政府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并不一定要做到规模最小,而应该更重视通过促进市场或引导市场来发挥起作用。

网上的: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相互替。这种替代机制的作用机理是:市场

失灵对政府干预产生了需求,当政府干预的预期收益大于干预成本时, 政府干预便替代市场机制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当干预的预期收益小于干预成本时, 政府干预将让位于市场机制, 也就是说政府将放弃干预。当政府干预所带来的边际预期收益等于干预的边际成本, 政府干预就达到了最优水平。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相互替代是一个动态过程。市场失灵和干预失灵界定了政府与市场的行为边界, 在动态经济中, 这种行为边界是比较模糊和发展变化的。当出现市场失灵,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规范运行需要政府干预; 同时, 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市场结构的动态调整和干预绩效的变化, 政府干预行为也应该相应发生变化。但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市场的经济自由优先于政府的干预并决定政府干预的限度。

C1041全体成员仅供参考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 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良心出品】发展经济学试题答案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 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 有经济特点,这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实与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 ) A.内在联系的表现 B.基本相同之处 C.重要区别 D.毫不相干的论述 11.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建立在两种理论基础之上,这两种理论基础是( ) A.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新增长理论 B.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C.新增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12.功能分配也叫要素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 ) A.各个个人从各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B.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C.每种要素获得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D.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13.如果发展中国家政府采纳现代微观经济学家庭理论分析所得出的政策建议,就可能 ( )

发展经济学试题A及答案

1.新古典主义: 2.发展经济学: 3.隐蔽失业: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 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位, 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 3.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 本的数量。() 4.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 增长的目的。()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2.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3.中国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 如何理解平衡与不平衡两种发展战略的对立统一关系? 四、论述题(30分): 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1.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2.发展经济学: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3.隐蔽失业: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不发达国家失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隐蔽性失业”。因为在这些国家里,人口压力问题是发生在货币工资经济发展之前的自给经济环境里的。由于大家庭制度的存在,许多家庭成员依靠有限的土地产品在低于自给的水平下也可以生存下去,许多在工资体系下本来要挨饿的人受亲属的维持而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 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3.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本的数量。(×) 4.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对发展的定义多种多样, 目前,托达罗对经济发展的解释广为流行。托达罗将发展定义为“一个社会或社会体系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生活的持续前进”。其中有三个基本方面或者核心观念: 首先,人类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需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这些需要包括食物、住房、健康和保护。这些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可以称为“绝对不发达”。全部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无非是向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 其次,第二个公认的基本元素是自尊——一种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尊严的感觉,一种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他人实现其目的工具的感觉。所有的民族、所有的社会都在寻求某种基本形式的自尊。这种自尊的性质和形式可能因时因地有所不同,但一旦社会流行的观念将物质福利当作美好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物质上欠发达的人们要感到有尊严就变得困难了。发展因此是一个重要的、甚至必不可少的获得尊严的途径。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珠三角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 在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以加工贸易为鲜明特色的珠三角地区经济成为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在此背景下,珠三角经济转型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背景和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县的经济发展及招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特点及现状 目前,广东省已形成了一批以专业镇为特色的民营产业集群区域。在1145个县市辖镇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300多个,超过20亿元的有120多个,超过100亿元的有24个。在珠三角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1/4,其中包括佛山、中山、东莞以纺织和服装产业为主的集聚区和佛山、潮州、云浮以陶瓷和建材产业为主的集聚区。 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广州已形成了我国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尤其是在深圳建成的高科技园区产业集群,有多家大型企业进驻,如联想、华为、IBM、TCL等。在珠江西岸,形成涵盖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地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经济规模达1000多亿元,也在全国处于首位。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是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汽车消费市场占了全国市场的 1/4;珠三角的彩电产量占全国1/2强,家用电冰箱产量占1/3,纺织业居全国第二。由于地理位臵的优越、改革开放初期的优惠政策和低成本的优势,珠三角地区吸引了众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深圳、佛山等四个主要城市,以港澳台投资商为主。从企业规模来看,以2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的中小型企业居多。 目前珠三角地区主要的产业还集中在第二产业中,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高附加值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电信、物流等部门,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出现了大量加工贸易型企业破产和非正常撤资现象。总的来说,珠三角地区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低技术含量、

发展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末至1960s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③唯计划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计划管理或计划指导的作用。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参考)

发展经济学名词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目前在发展理论文献中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灵活调整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 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 稳态: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 贫困性循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一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一低生存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一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一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 大推进理论:大推进理论。这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之一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nda, P. N.)提出的关于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他认为,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相配套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最小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工业化也因缺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二章

第二章案例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6029.88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4462.08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2.35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 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2.5的数据: 表2.5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经济学分支介绍(1)——发展经济学(一)(精)

经济学分支介绍(1)——发展经济学(一) 发展经济学是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三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走向独立,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于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对发展问题较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发达国家也有一些激进经济学家试图去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这就产生了发展经济学。 在二十世纪4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发展经济学主要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 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的经济学家有刘易斯、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和罗斯托等人。强调资本积累的理论,从两方面发展。 一方面,切纳里等逐渐认识到,障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只是投资规模的大小,还有必须用来购买进口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的外汇储备的多少。他们提出了两缺口模式,即国内储备的不足需用国外资本的流入来填补。 另一方面,舒尔茨等人从智力开发作用的分析,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并非只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的发展经济学家,有伯根、刘易斯、罗森斯坦·罗丹和切纳里等人,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是:单纯的市场作用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结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成就给与了人们深刻的印象;先进的计算程序和高速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比较复杂的模式的建立和计算成为可能。 切纳里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价格往往不能反映出真正的稀缺价值,主张使用“会计价格”或“影子价格”去校正市场价格对稀缺程度的偏离。他们还从社会边际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在最优化的一般均衡体系中去研究计划和资源配置问题,在一些特定的假设上建立起模式,在数学的意义上求出完美的解答。以后这种模式又向动态规划、非线性的方向发展。但正如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发展经济学家泰勒等人自己承认的那样,模式的实用性是有限的。 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和刘易斯等人也非常强调工业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普雷维希和拉美经济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也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工业化;哈伯勒和克尔恩克罗斯等人还依据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静态比较利益理论,从动态观点分析了国际知识传播和资本流动问题,得到了国际贸易有益于发展中国家的结论。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docx

v1.0可编辑可修改 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 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 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 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 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 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 现行 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 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 末至 1960s 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 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 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 理论、缪尔达尔( Myrdal, C. )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 )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 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 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③唯计划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计划管理或计划指导的作用。 在“大推进”理论、平衡增长理论等思想中,计划化、国家干预等都是应有之意。 ④带来的现实问题、由于受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时期大多走 的是一条封闭式的、以物质资本积累为核心、高度计划化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虽然有些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按照那理论而做出决策的 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了和第一阶段经济发展理论所设想的结果不相一致的情况,暴露出许多 新的问题。 而经济比较开放、注意发挥市场作用、实行出口导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增 长。

最新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一发展经济学演变阶段及特点(了解一下) 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特点可以用惟资本化、惟计划化和惟工业化来概括。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在第一阶段极力推行工业化政策,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人满为患。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出现新古典主义的、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力量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理论方面,出现了供给经济学。在政策方面,出现了鼓吹在发达国家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在发展中国家实行私有化、非计划化和减少政府干预的潮流。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体系。在这种高新技术竞争体系下,世界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差距扩大了。 第五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那些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进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国家却遭受严重的失败,从而使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线性阶段理论(有哪些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1.传统社会阶段。 特点是:(1)经济处于原始状态。

(2)没有现代科学技术,赖以生存的产业以农业为主。 (3)社会结构僵化,阻碍经济变革。 (4)整个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均收入仅能够维持生存。 2 .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特点是:(1)新的科学技术正在应用于农业和工业。 (2)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3)交通运输状况得到很大改进。 (4)商业范围扩大。 (5)新的生产方法开始出现。 3.起飞阶段——最关键的阶段 特点是:(1)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2)农业中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 (3)人均产值大幅度提高 4 .向成熟推进阶段 特点是:(1)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2)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5.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特点是:(1)主导部门已经转移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服务业。 (2)技术工人在劳动力中的百分比和城市居民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 (3)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得到深入发展 6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发展经济学学习总结

发展经济学学习总结 斗转星移,这学期发展经济学的学习课程结束了,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问题,更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想这也是我们学习经济、学习中国经济发展的开始。这门课是我们进入了经济学世界钥匙,带领我们进入了知识的海洋。 所谓发展经济学,是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其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他们认为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累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发展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是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的;继续发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问题都可以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进行分析,例如这样一个很热问题:为什么在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仍然增加?学完了这门课程,我已经可以运用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些经济理论解释这一问题了。人口迁移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其基本原因就在于不同地区生存环境的差异(如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这种地区间生存环境的差异,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造成的: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迁移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古往今来的人口迁移,均是如此.当前,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规模巨大的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更是如此.因此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在其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村地区和农业的低收入.由于国家重视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引起了各项社会 经济发展的不足和生活条件的恶化.这是农民外迁的直接原因;农业的高失业率.由于农业生产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依赖性大,农业的就业容量增长潜力有限.在人口急剧膨胀的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农业失业率过高的压力,形成农村贫困,农民纷纷外迁,以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外迁的重要原因;土地的分散经营和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分配不公平,也是引起农民大量外迁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营的分散,不利于提高收益,使原本很低的农业收入更难提高;而生产资料的分配不 公平,在一部分人可以发财的同时,使很多人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不 得不外迁.当然上述原因不能截然分开,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强化的. 起初学习这门课让我对发展经济学的体系感觉不是那么深刻,后来经过老师的教导与自学,我对于该学科整体的体系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总体来说,学习这门课程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到了书中的理论更应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中,并尽量用我们说学到的经济理论解释它、分析它,这样这门课程才能发挥到它的最大意义和价值。 学习这门课的日子像溪水一样匆匆流过了,老师所讲的知识面涉及的很广,而且可以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希望这门课以后可以涉及更多的有关中国经济中的问题,让我们可以在学习中了解中国的经济、世界的经济。在教学手段上,传统

发展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 的经济增长。 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 第四,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 第五,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第六,现代经济增长的扩散,尽管有扩散到世界范围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不到全世界1/3人口的范围内。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 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 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 第五章 1.如何理解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你对西方学者的各种资本形成理论有何评价?(1)“大推进”理论。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低下,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工业。 (2)“临界最小努力” 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 (3)罗斯托(Rostow,W.W.)的“起飞”理论。他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这六个阶段。 以上理论都强调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认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及摆脱贫困是有启发意义的。经济发展史也证明,在经济极度落后,科技不发达,人力资本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把资本形成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有片面和绝对的理论倾向。

发展经济学最新整理重点

经济发展的含义:(包括自由与发展) 第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其结构变化主要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2;产出结构的变化。3;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4;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5;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 第二;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 人类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这些能力包括延长寿命的能力,获取更多知识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经济增长作为基础,只有经济增长,才有可能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 经济增长不一定导致经济发展,即使带来了经济发展,也不一定大致发展和人类发展(自己论述)。实际上来讲,发展是指人的全面发展,而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经济增长与人类增长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不仅增长能够促进人类发展,而且人类发展也能促进增长。(如;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自由与发展 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标,自由也是促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作为发展手段的自由,按照森的分类有五种;1,政治自由。2;经济机会。3;社会机会。4;透明性保证。5;保护性障碍。(自己论述五种分类方法) 将自由作为发展的手段提出来意味着自由不仅仅理解为最终实现的目标,而且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五个方面的自由,从自由中产生发展的能力。经济发展过程应该被看做是人们权利发展的过程。 赠送补充: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确定了8项发展目标,这8项目标的实现情况却是喜忧参半,它与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低收入国家全面实现这些目标存在很大的困难,中等收入国家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实现起来相对容易。这说明要实现人类的发展,首先还是要有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其他目标也是难以达到。 索洛模型与哈德罗—罗马增长模型 实在不好整理,具体请见武大出版社郭熙保的书P38-P41 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含义 ? I (t ) = S (t ) ? K (t+1)=(1-δ)K(t) +I(t) ? S (t ) = s Y (t ) ? K (t)= θ Y(t) ? θ Y (t+1)=(1-δ) θ Y (t) + s Y (t ) ? g=国民收入增长率=储蓄倾向除以资本-产出比,再减去资本存量折旧率。 ? 4.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及含义 ? Y=F (K,L )= K α L 1-α 其中0<α<1 ? 方程两边同除以L ,即得到一个人均生产函数 y=k α ? 公式中,y=Y/L, k=K/L 。因为假定α<1,即资本边际报酬递减。 产出是资本的增函 数,但以递减的比率增加。 ? K sY dK ?=-;/n L L =?;()k sy n d k ?=-+ (1)()()Y t Y t s g Y t δθ+-==-

发展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马工程 高教出版社

考试科目:发展经济学 一、释意 1.贸易条件 2.工业化模式 3.肤浅的金融战略 4.可持续发展 5.属性知识 6.教育的收益 7.幼稚工业论 8.绿色革命 9.发展经济学 10.吉尼系数 11.配第—克拉克法则 12.充分就业 13.深化的金融战略 14.信息问题 15.出口替代 16.配第一克拉克法则 17.可持续发展 18.诱导性技术变革 19.进口替代 20.自由贸易区 21.经济全球化 22.隐蔽失业 23.人力资本 24.创新 25.贸易条件 26.中间技术 27.可持续发展 28.资本形成

29.发展级 30.进口替代 31.诱致性技术变革 32.联系效应 33.收入的功能分配 34.国家创新体系 35.库兹涅茨倒U曲线 二、简答 1、罗斯托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起飞”阶段,他认为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凯恩斯就业模式为什么不适合发展中国家? 3、简述赫斯曼的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 4、从经济上解说发展中国家“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原因。 5、发展中国家为了推动技术进步,必须要建立激励机制。与激励机制相配合所需要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哪些? 6、简述发展经济学中涉及论证工业化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本理论。 7、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发展经济学家们为什么特别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 1.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有哪些? 2.怎样认识新经济增长理论对认识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 3.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人口增长过快在哪些方面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为什么工业化未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 6.简述两缺口分析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7.两缺口分析的主要内容。 8.工业化的涵义及衡量指标。 9.简述发展中国家改造传统农业的途径。 10.教育成本的主要涵义是什么? 1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经济学案例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济学案例分析 失业率与宏观经济政策 最近,美国失业率持续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而且持续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 如何解释两地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呢,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美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他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当失业率提高影响到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时,美联储会放松银根,实行用心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并防止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实际上这是透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 而这天的欧洲还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欧洲是个国家联盟,它的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由于思考到各国状况的复杂性,欧洲中央银行的目标主要是持续物价的稳定,奉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全力持续低利率和低通胀。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问题 1、什么是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 2、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1、(1)失业问题就是由失业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失业不仅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失业是个政治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或丧失收入的来源,使人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中,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2)失业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①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变动所构成的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构成的失业。 ③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劳动总体需求不足所构成的失业。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1. 结构主义: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灵活调整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 2. 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3. 贫困性循环: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4. “大推进”理论:认为,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配套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工业化也因缺少基础设施条件而难以实现。同时,企业规模过小,企业间彼此提供的外部效应较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很低。因此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应该采取整体“推进”的投资政策。 5. “起飞”理论:罗斯托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这六个阶段。其中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他认为,“起飞”就是要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在短时间内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使国民经济走向迅速发展的坦途。 6.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 7. 资本形成:资本形成即指社会不把其全部的生产活动用于直接消费品的生产,而以一部分用于工具、机器、交通器材、工厂及设备等各种可用来增加生产效能的物质资本的生产。 8. 金融抑制:造成“金融抑制”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利率还可能是负值,导致人们追求实物形式的积累,最终使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减少。因此在发展中国家中,要么是利率被压低,要么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也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这就是所谓“金融抑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