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疸

黄疸

黄疸
黄疸

黄疸

尿胆原

(全称为尿胆素原),何谓尿胆原,老旧的红细胞在肝脏或脾脏会遭到破坏,此时红细胞中的血红素会变成所谓的胆红素,含在胆汁中排泄到肠内,在肠内被肠内细菌所分解而变成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会随粪便一起排泄出体外。但一部分会由肠壁吸收回到肝脏,再从肝脏进入肾脏或血液中,随尿液一起排泄,接触空气后变为尿胆素

粪胆原

粪胆原又名,尿胆原,胆素原。正常人胆汁中的胆红素在回肠末端和结肠被细菌分解为粪胆原,其部分被肠道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外,大部分在结肠被氧化为粪胆原,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接触空气后变为粪胆素,为棕红色,故大便常呈综红色

老旧的红细胞在肝脏或脾脏会遭到破坏,此时红细胞中的血红素会变成所谓的胆红素(橙黄色),与肝脏中一种蛋白结合后,水溶性大,称结合胆红素,含在胆汁中通过胆再排泄到肠内,在肠内被肠内细菌所分解而变成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会随粪便一起排泄出体外。但一部分会由肠壁吸收回到肝脏,再从肝脏进入肾脏或血液中,随尿液一起排泄,接触空气后变为尿胆素。胆绿素(青绿色)是血红蛋白的正常产物,是胆汁的成分,可被还原为胆红素。

病理变化

肝脏障碍或红细胞损坏引起溶血时,尿液中的尿胆原就会变多。人们常说“肝脏不好的人尿液会变浓”,就是因尿中胆质原变浓所致。尿胆原是由胆红素转化而来,所以血液中的胆红素值升高时,就会出现黄疸,如排出不受阻的话,尿胆原的值也会变高

(1)溶血性黄疸:当体内有大量红细胞破坏时未结合胆红素增加,使血中含量增高,由于未结合胆红素不能通过肾,故尿胆红素试验阴性。未结合红素增加,导致肝细胞代偿性产生更多的结合胆红素。当将其排入肠道后转变为粪胆原的量亦增多,因而肠道吸收粪胆原及由尿中排出尿胆原的量均亦相应增加,尿胆原试验呈明显阳性。溶血性黄疸可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大面积烧伤等。

(2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损伤时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除功能均可能受损。由于肝细胞摄取血浆中未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使其在血中的浓度升高,所产生的结合胆红素又可能由于肝细胞肿胀、毛细胆管受压,而在肿胀与坏死的肝细胞间弥散经血窦进入血循环,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亦升高,因其可溶于水并经肾排出,使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此外经肠道吸收的粪胆原也因肝细胞受损不

能将其转变为胆红素,而以尿胆原形成由尿中排出,故肝细胞黄疸时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均呈明显阳性。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尿胆红素阳性可早于临床黄疸。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细胞黄疸,如药物、毒物引起的中毒性肝炎也可出现类似的结果。

(3)阻塞性黄疸:胆汁淤积使肝胆管内压增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而逆流入血由尿中排出,故尿胆素检查阳性。由于胆汁排入肠道受阻,故尿胆原亦减少。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外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如胆石症、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三种类型黄疸鉴别见下表。

正常人及不同类型黄疸的实验室鉴别

黄疸类型血清胆红素

(μmol/L)

尿粪便

总胆红素总

结合胆

红素

尿

尿

尿胆红

粪胆原

粪胆素

正常人<17

.1

<17

.1

<3.4

1:20

阴性

正常

溶血性黄疸增

轻度增

阴性

增多

肝细胞性黄疸增

增高

阳性

下降或正

阻塞性黄疸增

增高

阳性

减少或消

黄疸肝炎是什么

黄疸肝炎是什么 文章目录 一、黄疸肝炎是什么 二、如何预防黄疸型肝炎 三、黄疸肝炎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黄疸肝炎是什么 1、黄疸肝炎是什么 黄疸系指血中胆红素增高,导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临床表现。黄疸既是症状,又是体征。正常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直接胆红素应低于3.7μmol/L。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染时,称为隐性黄疸;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μmol/L病血清时,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染现象。

2、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尿黄如茶:黄疸型肝炎患者都有尿黄的症状。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尿色加深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导致。 肝区疼痛:名为黄疸型肝炎,一定会使肝脏受损。疼痛的位置为右上腹。出现肝区疼痛这种黄疸型肝炎的症状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及炎症波及肝脏韧带及其周围的纽织导致。 发热:当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时,很多人都会误诊为是感冒发烧,这也就耽误了病情的及时治疗。发热的原因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3、黄疸肝炎产生的原因 黄疸性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如何预防黄疸型肝炎 首先,人们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及其卫生是最主要的预防黄疸型肝炎的方法。个人的良好卫生对疾病的传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平时生活中,人们要有饭前、饭后、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能食用不干不净的食物,除此之外,人们所使用的各种器皿都要进行及时消毒,以免病菌传播。 其次,针对接触过黄疸型肝炎患者的人,要采取隔离的措施,以免更多的人们受到黄疸型肝炎的侵害。要防止黄疸型肝炎的逐渐蔓延,就必须对接触者隔离观察至潜伏期结束。 最后,人们可以注射疫苗防止受到黄疸型肝炎的传染,在接触乙肝病人后及时注射一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4周后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于1个月及6个月时再注射第2-3针乙肝疫苗,接触甲方肝病人,在2周内,肌内注射含抗甲肝抗体的丙种球蛋白。 黄疸肝炎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中医如何治疗黄疸

中医如何治疗黄疸? 中医如何治疗黄疸? 黄疸是许多大病的“迹象”:儿童与青少年时出现黄疸,可能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有关;中年人黄疸多见于肝炎和胆道结石;老年人出现黄疸很有可能是由癌症引起。 由于中国是一个肝炎大国,血吸虫病、胆道疾病的发生率也很高,因此,中医在治疗黄疸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汉代医圣张仲景就是治疸专家,他所创制的茵陈蒿汤等方剂,至今仍为治疗黄疸的基本方剂。后世医家们也根据张仲景的经验,不断摸索,总结出不少针对黄疸的治疗原则。 治黄去湿热 中医认为,湿热之邪是引起黄疸的重要原因。湿热侵犯的重点部位不同,症状也千差万别。湿热侵犯上焦和中焦(比如脾、胃),多表现为头晕头痛、心烦、频频呕吐、胃脘胀闷。湿热侵犯中焦和下焦(比如肝、肾、膀胱),多有小便赤热、尿液混浊、尿道灼痛、小腹胀,大便干结或者溏薄。湿热弥漫三焦,则上述症状交错出现,提示病情重,严重时可出现高热、谵语、抽搐等。

因此,去湿利小便成了黄疸的重要治疗原则。如《金匮要略》所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所以治疗黄疸时,可采用清热利湿、温阳化湿等治法,通利小便,使湿邪排出体外。 治黄分阴阳 黄疸根据其色泽不同,分为阳黄和阴黄。色泽鲜明,如橘子色的为阳黄;色泽晦暗不鲜明的为阴黄。 就阳黄来说,其病程较短,黄色鲜明,属于热证、实证,证明机体正气不衰、湿热较盛,多发生于疾病急性期和早期,还伴有发热、烦渴、恶心呕吐等,小便少而黄,还有的患者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秘结。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而阴黄则病程较长,属于虚证、寒证,机体阳气衰败,多发生在疾病的慢性期。表现为食欲下降、腹部胀满、大便稀、怕冷、舌苔白腻。治疗方法是温中健脾化浊。 阳黄和阴黄可互相转化。阳黄不及时治疗,可以转化为阴黄。阴黄过多使用温燥药的话,也会转变为阳黄。 治黄必治血 湿热之邪一般容易深入血脉,引起出血,包括吐血、便血、紫癜、月经不正常等症状,还伴有夜间发热,心烦失眠,脉细数等。因此治黄必然要从治血入手,可有以下优点:1、可以加速黄疸的消退。2、有利于肿大的肝脾回缩;3、活血即可祛瘀,祛瘀即可生新,有利于肝细胞再生。

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5-12-17T15:55:47.7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作者:刘艳 [导读] 贵州省铜仁市妇幼保健院黄疸是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病发原因是胆红素代谢出现严重的障碍从而引起体内血清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 刘艳 1898533666 贵州省铜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邮编5543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到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38名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护理的对象,对患儿进行有效地护理措施。结果 38名患儿中有36名成功治疗出院,有1名患儿有严重的肠道畸形,有1名患者出现合并胆红素脑病,临床的护理效果成功率高达94.7%。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有效地护理方法可以减少患儿的发病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 黄疸是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病发原因是胆红素代谢出现严重的障碍从而引起体内血清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临床上主要的表现症状为巩膜、粘膜、皮肤以及其他的组织被染成黄色,轻者新生儿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重者伤害新生儿的神经系统[1]。因此做好新生儿黄疸护理显得十分的重要,可以有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速度。现选取38名新生儿黄疸患者做为研究的对象,实施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做如下的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到2015年早我院就诊的38名新生儿黄疸患者做为研究的对象,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5名,女性患儿13名,其中生理性黄疸的有25 名,病理性黄疸的有13名。38名患儿入院经实验室检查血清出现升高总胆红素,血常规以及其他各项的检查结果均符合黄疸的诊断标准。 1.2 护理方法 1.2.1 体征观察:护理人员应当先观察新生儿巩膜、粘膜、皮肤等组织的颜色变化,并根据染黄的组织部位对患儿血清蛋红素值有一个预计,并对患儿的病情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注意观察新生儿患儿的神经以及消化系统的表现,观察患儿有没有出现呕吐、腹痛反应迟钝、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都是黄疸病的早期的临床症状,护理人员要严密的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出现的不良的反应,及时的与主治医生做详细的报告以便进行治疗[2]。 1.2.2 光疗护理:新生儿黄疸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光照治疗。在进行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应当做一切的准备,例如及时的清理反射板、灯管的灰尘,以免对治疗的结果造成影响。在入箱之前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清理,将患儿皮肤上的油脂清理干净,并为患儿佩戴好眼罩,用长布条覆盖在患儿的生殖器上加以保护,防止患儿的视网膜以及外生殖系统受损。护理人员从患儿入箱就开始进行照射时间的记录对于单面的光疗箱,每2个小时对患儿进行体位的变换,让患儿的皮肤全面充分的得到照射。在患儿采取仰卧体位时对患儿进行全程的监护,防止患儿的鼻腔压迫压迫而呼吸系统损伤。在治疗的过程中,光疗箱内的温度会随着照射的时间而逐渐的增高,这时新生儿体内的水分会逐渐的流失,严重会导致新生儿出现高钾血症或者脱水的现象,破坏患儿的红细胞,从而引发患儿胆红素的升高加重胆红血症。因此护理人员在监控的过程中要对患儿的体温进行及时的测量,将患儿的温度控制在36~37℃,如果患儿的体温出现升高,超过了38℃,立刻停止光照治疗[3]。光疗后新生儿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应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84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1.2.3 合理补液,注意消毒:患儿的补液情况要根据患儿的身体做出合理的调整,避免高渗性药物过快的输入,防止血脑屏障的开放使胆红素进入患儿的神经组织当中。 1.2.4 健康指导:在患儿入院时要对患者的家属及时的解释黄疸并发的原因以及临床的表现,让患者的家属及时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新生儿出院后及时的配合家长加强患儿的健康教育,增强患儿的家属疾病预防的意识,注意患儿的身体保暖,并及时的进行预防接种。 1.2.5 饮食护理:按需添加奶粉观察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根据需求量适量增加奶粉。给予新生儿必要的早日摄入,保证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蛋白以及能量,提倡母乳喂养。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的38名新生儿黄疸患者有36名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达到正常的水平。有1名患儿出现了严重的肠道畸形,有1名患儿出现了合并胆红素脑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7%。 3 讨论 新生儿的各项身体发育还没有成熟,在病例以及生理方面与年长的儿童有很大的差别,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也很差,因此容易感染多种疾病。在患儿发病期间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就很容易丧失治疗的最佳时期,导致患儿的病情恶化面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4]。在本次的研究中对患儿采用护理的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的38名新生儿黄疸患者有36名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达到正常的水平。有1名患儿出现了严重的肠道畸形,有1名患儿出现了合并胆红素脑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7%。因此有关的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病发的情况做及时的汇报,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提高患儿的治疗速度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姚云行,吴小红,吴华英. 排便干预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08):678-679. [2]刘素琴.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310-311. [3]李桂莲.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6):69.

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地鉴别诊断

给你一个土点的方法:永远不会忘记,"直"字组词-----直接(直结)----结合胆红素.(经肝脏作用后的了) 患者曾于20年前感染病毒性肝炎,曾行过短期正规治疗。后间断服药两次。服药间隔时间较长。最近偶感右上腹隐疼。久坐后右季肋区感钝疼。休息后缓解。于近日查肝功提示:总胆红素37.7(<20) H 间接胆红素29.8(2-17) H 直接胆红素7.90(1-7) H 总蛋白83.2(60-83) H 白蛋白51.4(35-55) 球蛋白31.8(20-30) 白球比1.62(1.1-2.5) 谷丙38.6(<40) 谷草27.8(<38) 谷丙/谷草0.72 碱性磷酸酶73.4(<115) 胆碱脂酶8631(5000-12500) r-谷氨酰氨转肽酶19.5(0-40) 以上肝功能结果中升高的值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对于这类长期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是什么?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谢谢各位给予相关解释及帮助! 红细胞由血红蛋白和亚铁血红素构成,前者在肝、脾脏被分解为珠蛋白、铁、胆绿素,胆绿素还原成间接胆红素(即非结合胆红素因此,红细胞受破坏溶血时,出现间接型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在肝脏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直接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后者能经肾排出,前者不能。 1、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 2、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3、三者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血中胆红素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UC、结合胆红素9CB)和δ-胆红素。成人每日平均产生25 0~350mg胆红素,其中约75%来自衰老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分解,另25%主要来自骨髓内未成熟红细胞的分解及其他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产物。UCB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通过肾小球滤膜。UCB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即为CB。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管后,在回肠未端至结肠部位,通过来自肝脏、小肠上皮细胞和肠道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转变为未结合胆红素。CB相对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δ-胆红素的反应性与结合胆红素相似,但它是未结合胆红素与清蛋白通过非酶促反应形成的共价结合物,通常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血中C B增高超过肾阈值时,结合胆红素即从尿中排出。 血中胆红素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UC、结合胆红素9CB)和δ-胆红素。成人每日平均产生25 0~350mg胆红素,其中约75%来自衰老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分解,另25%主要来自骨髓内未成熟红细胞的分解及其他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产物。UCB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通过肾小球滤膜。UCB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即为CB。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管后,在回肠未端至结肠部位,通过来自肝脏、小肠上皮细胞和肠道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转变为未结合胆红素。CB相对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δ-胆红素的反应性与结合胆红素相似,但它是未结合胆红素与清蛋白通过非酶促反应形成的共价结合物,通常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血中C B增高超过肾阈值时,结合胆红素即从尿中排出。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体重在2.5kg以上,Apgar1min评分8~10分的19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口服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μmol/L,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性用药,对照组出生后3天内未给任何处理。两组均采用性能良好的经皮测定黄疸仪(TBC)测定黄疸指数。对比两组新生儿TBC读数。观察组若TBC读数≥12mg/dl,则给予新生儿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黄疸发病率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黄疸指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如

为及时诊断及治疗,部分可发展成核黄疸,因未结合胆红素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故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其的发病率及其重要,为了解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比较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住院的196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顺娩或剖宫产娩出的196例,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 2.5~4.0kg,Apgar1min 评分8~10分,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出生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中,男57例,女41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400g,平均胎龄为38.6周。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中,男53例,女45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200g,平均胎龄为39.1周。 1.2干预措施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服用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μmol/L,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当测得TBC读数≥12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205.2μmol/L,则给予新生儿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处理。 1.3方法 两组均采用性能良好经皮测定黄疸仪(TBC)测定黄疸指数。测定

黄疸的鉴别诊断汇总

黄疸的鉴别诊断 胆红素定量检测项目其中包括直接胆红素(DB、DBIL)、间接胆红素(IB、IBIL)胆红素葡萄糖胆红素葡萄糖荃酸单酯(mBC,胆红素酯I)、胆红素葡萄糖荃酸二酯(dBC)和£胆红素(B£)。正常值:TB<17.1μmol/L,DB<3.4μmol/L,IB1.7~13.7μmol/L。 胆红素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1)凡黄疸病人TB均升高,TB越高,黄疸越深,病情越重。 2)溶血性黄疸以IB增高为主。 3)肝细胞性黄疸IB和DB同时增高为主。 4)梗阻性黄疸以直接胆红素DB升高为主。 B£是一种与白蛋白紧密结合的胆红素,在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B£可超过TB的50%,可能与白蛋白半寿期较长,下降较慢有关。如果患者黄疸已消退,而B£相对增高,则提示为恢复期,如果TB 和B£仍然明显增高,则表示病情严重。一般认为肝炎性黄疸IB>B £,mBC>dBC,而梗阻性黄疸则dBC>mBC,B£>IB. 1、判断黄疸的程度。当血清总胆红素(TB)浓度超过34.2μmol/L 时,出现巩膜、粘膜和皮肤的黄染,称黄疸;TB浓度超过正常值,但不超过34.2μmol/L时,肉眼未见黄染,则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1)TB为34.2~171μmol/L 时为轻度黄疸; 2)TB 为171~342μmol/L时为中度黄疸;

3)TB >342μmol/L 时为重度黄疸。 2、判断黄疸原因。 溶血性黄疸通常为轻度黄疸,TB<85.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为轻、中度黄疸,TB为17.1 ~171μmol/L ;梗阻性黄疸通常为中、重度黄疸,TB增高较前两者明显,不完全梗阻为171~342μmol/L ,完全梗阻常>342μmol/L;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足月儿TB<205μmol/L,早产儿TB<256.5μmol/L,结合胆红素DB<25.5μmol/L。 3、判断黄疸的类型: 1)溶血性黄疸时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明显,DB/TB<0.2; 2) 梗阻性黄疸时以结合胆红素增高明显,DB/TB>0.5; 3)肝细胞性黄疸时DB及间接胆红素(IB)均增加,DB/TB比值>0.2,但<0.5。正常人和三种黄疸时胆红素代谢测定结果见附表。 4、解释疑难现象。由于δ胆红素与白蛋白牢固结合的胆红素,分子量大,不被肾小球滤过,故临床可出现血清中的TB及DB增高,尿中却不出现DB;δ胆红素半寿期长(同白蛋白,为21天),代谢慢,故肝炎恢复期等患者尿胆红素已消失,而血清DB仍很高。 胆红素主要来自血红蛋白的降解代谢,血红蛋白降解产生的胆红素在未被肝细胞摄取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之前称为“未结合胆红素”,被肝细胞摄取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称为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胆素原。大部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胆素原在肠道下段与空气接触被氧化为黄褐色的粪胆素随粪便排出,少量的胆素原被肠粘膜重吸收入血并经门静脉进入肝,在肝它们大部分被肝细胞再分泌随胆汁排至肠腔,在这过程中极少量的胆素原进入大循环被运输至肾并从尿中排出,尿中胆素原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为尿胆素。 1.溶血性黄疸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研究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蓝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为91.67%;常规组临床疗效为72.22%;组间疗效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11.11%,对照组为22.22%,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lue light on neonatal jaundice.Methods 72 neonates with jaundice admitted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 The research group used blue light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and observ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91.67% in the study group and 72.22%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with 11.11% in the study group and 22.22%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Neonatal jaundice is treated with blue light,the curative effect is obvious,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low,and it has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Blue light therapy;Neonatal jaundice;Adverse reaction 黃疸是因为机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过高而发生的,有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之分。黄疸是临床儿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好发于未满月的婴幼儿群体中。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一旦发生黄疸,则会严重影响到新生儿的身体健康,使黏膜、皮肤发生黄染,损伤新生儿大脑发育,若临床治疗不及时,则可能会严重影响新生儿身体健康,重症病例可能会影响到新生儿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1]。本次研究从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选择72例新生儿黄疸,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蓝光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总共纳入新生儿黄疸72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72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足月儿30例,早产儿6例,日龄18 h~21 d,平均日龄(5.45±3.12)d。研究组36例,采用蓝光治疗,男性21例,女性15例,足月儿31例,早产儿5例,日龄15 h~25 d,平均日龄(5.51±3.13)d。对比两

论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一)

论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一) 【摘要】目的探讨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从化湿、理气、祛瘀三个方面论述治疗黄疸的中医辨治思路和方法。结论运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通腑之法治疗黄疸,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黄疸辨证论治清热祛湿理气活血化瘀 黄疸亦称“黄瘅”,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包括现代医学中的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及引起血中胆红素异常升高的疾病。中医对黄疸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其中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的论述。《伤寒杂病论》则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景岳全书》提出“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沈氏尊生书》认为“天行疫疬,以致发黄者,俗称为疸黄,杀人最急”。 导致黄疸的原因不外内外两个方面,外因多为感受外邪、饮食不洁所致,内因多与脾胃虚寒、正气不足有关,而且内外因往往互为因果,互相联系。但其主要病理因素不外湿、瘀、气滞三个方面。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黄疸,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兹结合临床经验,谈谈黄疸从化湿、理气、祛瘀三个方面治疗的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以与同道共磋。 1黄疸从化湿论治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阐明了湿邪在黄疸发病中的重要性。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如饮食不节,嗜食酒肉肥甘,或外感湿邪,阻滞中焦,湿邪首先侵犯脾胃,脾属土,主运化水湿而恶湿,致使脾胃运化、转输功能受遏,升降功能失常,进而壅阻肝胆,肝体受损,疏泄失控,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分,溢于肌肤而发黄疸。其病机关键是脾虚湿阻,以脾虚为本,湿阻为标。 湿郁日久化热,或感受湿热之邪,则形成湿热黄疸。朱丹溪认为:“疸不分其五,同是湿热”,强调了湿热在黄疸发病中的重要性;《丹台五案》指出:“黄疸之证,皆湿热所成,湿气不能发泄,则郁而生热,热气不能宣畅,则固结而生湿,湿得热而益深,热因湿而愈炽,二者相助而相成,愈久愈甚者也。”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人体感受易阻滞气机,致气机不畅。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易入血分,迫血妄行,若湿与热相合,胶固难解,湿得热益深,而热得湿愈炽,熏蒸肝胆,侵入血分致血脉瘀阻,血液运行失于常道,胆汁横溢犯于肌肤,而发黄疸。 黄疸之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清利湿热,而清利湿热又必须通利大小便,使邪有出路,才能迅速退黄,仲景早在《金匮要略·黄疸病》篇中即指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说明通利大小便在治疗黄疸中的重要性。 湿热之黄疸证的治疗临床须辨清湿与热孰轻孰重。采用或清热利湿泻下,药用茵陈、大黄、金钱草、黄芩、黄连、田基黄、蒲公英、虎杖、夏枯草、山栀;或健脾利湿退黄,药用生薏苡仁、扁豆、苍术、白术、黄芪、山药、茯苓等;或利水化湿,药用泽泻、大腹皮、猪苓、楮实子、车前子、白茅根、葶苈子等利尿化湿之品,由于黄疸病变性质并不是单一的,所以临证治疗时要注重根据湿与热之偏重不同,清热利湿泻下,健脾利湿,利尿化湿往往综合运用,药随证变以达退黄之功。 湿热黄疸的发生以湿热为因,肝脾失调为本,因而在治疗时,初期用大剂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品,佐以活血化瘀,而当黄疸消退后,则宜顾及脾胃或肝肾,同时要结合活血化瘀之品,才能促进疾病痊愈,巩固疗效。 2黄疸从理气论治 临床上,任何肝病都存在气机郁滞这一因素,黄疸也不例外,黄疸属于肝胆疾病,病邪侵犯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体重在2.5kg以上,Apgar1min评分8~10分的19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口服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卩mol/L ,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性用药,对照组出生后3天内未给任何处理。两组均采用性能良好的经皮测定黄疸仪(TBC)测定黄疸指数。对比两组新生儿TBC读数。观察组若TBC读数》12mg/dl,则给予新生儿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黄疸发病率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结论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黄疸指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如

为及时诊断及治疗,部分可发展成核黄疸,因未结合胆红素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故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其的发病率及其重要,为了解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比较分析我院2010年5月一2011年5月住院的196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顺娩或剖宫产娩出的196例,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 2.5?4.0kg ,Apgar1min 评分8?10分,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出生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中,男57例,女41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400g,平均胎龄为38.6周。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中,男53例,女45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200g,平均胎龄为39.1周。 1.2 干预措施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服用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 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卩mol/L , 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当测得TBC读数》12mg/dl, 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205.2卩mol/L,则给予新生儿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处理。

中医治疗黄疸

中医治疗黄疸 中医学认为黄疸的发生均与“湿”有关。《金匮要略》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并根据湿的来源,分为“湿从热化”和“湿从寒化”。 中医辨证: 湿热内蕴: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忧,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热毒炽盛:身目深黄,色泽鲜明,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壮热,心烦不宁,或神昏谵语,鼻衄便血,肌肤斑疹,口渴喜冷饮,腹胀胁痛,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弦细数。 胆道阻滞:身目俱黄,出现较快,寒热往来,右胁绞痛牵引至肩背,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厌恶油腻,小便深黄,大便灰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寒湿内阻:身目俱黄,色泽晦暗如烟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闷或腹胀,纳呆,便溏,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瘀血停滞:身目色黄而晦暗,胁下症积胀痛,拒按,或有腹水,腹壁青筋暴露,颈胸部位出现红丝血缕,大便黑,舌质隐青或舌淡有瘀斑,脉弦涩。 脾虚血亏:肌肤发黄无光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晕,爪甲不荣,舌质淡,脉濡细。新生儿黄疸中药方剂: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中医学在《内经》中对黄疸已有初步认识。《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指出:“目黄者,曰黄疸。”黄疸的分类,在《金匮要略》中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以后又有二十八候,九疸三十六黄的分类。说明前人通过实践,对黄疸这一症状的观察和描述是非常细致的。元代《卫生宝鉴》根据本症的性质,概括为阳症和阴症两大类,就是现代所说的“阳黄”与“阴黄”。 中医辨证论治: 阳黄: 1、热重于湿 治法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2、湿重于热 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茵陈五苓汤和连朴饮加减 3、急黄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千金犀角散加减 阴黄: 1、寒湿困脾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8-02-27T13:34:32.2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8月第16期作者:郝晓丽[导读] 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的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儿科 264500 【摘要】目的:讨论舒适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舒适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3.72%;观察组有效率为95.34%。且护理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的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临床效果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的水平过高进而导致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染的现象,发生率较高。而引发黄疸的因素为环境、患儿先天情况等,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发黄,如果不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就会导致患儿其他器官也出现黄染的情况,甚至会影响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针对于该疾病,应秉持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而蓝光照射是临床中常用的方式,但是患儿的年龄较小,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1],本文主要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中的效果。特选取86例黄疸的患儿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86例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以上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为43例,男患儿20例,女性患儿23例,日龄为4至21天,平均日龄为(14.1±1.2)天,体重3至5kg;对照组患儿为43例,男患儿25例,女性患儿19例,日龄为3至22天,平均日龄为(15.1±1.3)天,体重3至5kg。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患儿入院后实施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患儿蓝光照射的过程中,应严格操作,减少对新生不必要的伤害,护理人员应定期的进行专业培训,斌进行操作考核,设立奖惩制度,促进护理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更好的护理患儿[2]。 1.2.2光疗箱准备,在进行光疗前,要对光疗箱进行清洁,接通电源后,检测相关的线路以及灯管的亮度,并保持箱内温度的适宜。 1.2.3 皮肤护理,由于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同时新生儿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受到大小便、汗液等刺激,而光疗箱的玻璃板质地较硬,因此需要在光疗箱内为患儿放置柔软的毯子,同时在边缘加入防护圈,修剪患儿的指甲,及时更换尿垫,对患儿的排泄物要及时的清理,保障患儿皮肤的干燥。由于光疗很容易引起患儿出现腹泻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对肛周的皮肤进护理,每次光疗结束后,用温水清洁患儿的臀部[3]。 1.2.4病情护理,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的观察患儿的情况,监测其心率、呼吸等变化,如果患儿出现四肢肌张力、抽搐等副作用,应及时的停止光疗,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后24h以及48h血清胆红素的指标以及治疗后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有效率为8 3.72%;观察组有效率为95.34%。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24h、48h后血清胆红素值明显降低,但是观察组患儿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对照组出现发热的患儿为3例,腹泻的为1例,皮疹的为3例,血钙下降的为2例,不良反应人数为9例,发生率为20.93%;观察组出现发热的患儿为2例,腹泻的为2例,皮疹的为1例,无出现血钙下降的患儿,发生人数为5例,发生率为11.6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种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黄疸

黄疸 概述 黄疸 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勤膜因胆红素沉着所致的黄染。 1.7~1.71其中一分钟胆红素(既直接胆红素)低于3.4umol/L时,当总胆红素浓度在34umol/L临床即出现黄值。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到黄疸时,称为隐性黄疸观察黄疸应在天然光线下进行,须与服用大量阿的平、胡萝卜素等所致的皮肤黄染相区别尚须与球结膜下脂肪积聚相区别。 阿的平黄染多累及身体暴露的皮肤有文献报道,此种黄染呈向心性分布,愈近角膜而愈深其时血清胆红素不增高。胡萝卜素所致黄染,是因为胡萝卜素为黄色许多新鲜的瓜果和蔬菜如胡萝卜南瓜、柑桔、木瓜等含量甚多当进食过多时,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不全时,被吸收的胡萝卜素在肝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过程发生障碍易致循留而引起胡萝卜素血症,出现黄染;黄染多累及手掌、足底和皮脂腺丰富的前额及鼻等处皮肤其鉴别方法甚易,取被检查者血清2ml,加入95%或无水酒精8ml及石油醚振荡10min静置,使酒精与石油醚分离,如为胡萝卜素血症则石油醚层呈黄色;若为胆红素,则黄色仍存留于酒精层内。球结膜下脂肪沉聚通常见于老年人,黄染在内毗较为明显,细致观察可见球结膜凹凸不平皮肤无黄染,血清胆红素不高。 病因分类

黄疸 黄疸与黄胖不同。《类证治裁》:“黄疸目黄,身不肿。黄胖多肿,其色黄中带白,目如故,疲倦少神。病源虽同属脾,然黄疸由湿热郁蒸而成;黄胖则湿热未甚,多虫与食积所致......又劳力受伤亦成黄胖,能食易饥,疲倦无力,俗名脱力黄,此又在虫食黄疸之外者。”临床对黄疸可分阳黄与阴黄两类。阳黄可分为湿热内蕴,热毒炽盛,胆道阻滞;阴黄则分寒湿内阻和瘀血停滞等证。 黄疸 一、溶血性黄疸 正常人血清胆红素总量不超过17.2μmol/L(1mg/dl),其中未结合胆红素占4/5。凡能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等因素,都可使血中胆红素升高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当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2mg/dl)时,即出现巩膜、粘膜和皮肤等部位的黄染,称为黄疸(jaundice)。若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正常,但又不超过34.2μmol/L时,则肉眼难以观察到黄染现象,称为隐性黄疸(jaundice occult)。凡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大量破坏,未结合胆红素产生过多,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由于胆道阻塞,肝内转化生成的结合胆红素从胆道系统排出困难而返流入血,引起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的黄疸,称为阻塞性黄疸(肝后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受损,一方面肝细胞摄取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降低,不能将未结合胆红素全部转化成结合胆红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的诊断 (1)巩膜(白眼珠)和皮肤发黄,早期呈金黄色,中期呈黄绿色,晚期呈绿褐色甚至近于黑色。(2)尿像浓茶样,系血中胆红素增高的原因。(3)大便灰白色或呈白陶土样,乃因胆管受阻粪便不能被胆汁染黄造成。(4)皮肤瘙痒,是胆盐沉积在皮下刺激末梢神经的结果。(5)心动过缓,为胆盐刺激迷走神经所致致。在临床诊疗方面,主要采用B超、CT、PTC(经皮肝穿刺)、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有创或无创的影像学、介入学检查措施,以明确梗阻原因。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简称ERCP,是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造影诊断胆道和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胆道和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镜经口插入十二指肠内,找到乳头,将造影管通过乳头插入胆管或胰管后注入造影剂,使胆道或胰管显影,从而达到诊断胆道和胰腺疾病的目的。 阻塞性黄疸的病因病机 任何原因,只要使胆管受到阻塞,就会产生阻塞性黄疸。 一、是良性的病因,像是最常见的 (1)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石头阻塞了胆管,造成胆汁无法排入十二指肠。 (2)慢性胰脏炎病人形成胰头部假性肿瘤,从外而内压迫胆管。 (3) 胆管因发炎或手术后造成之狭窄。 (4)其他如罕见的胆道出血,血块阻塞了胆管,造成黄疸;肝吸虫或误入胆道的蠕虫等。 二、是恶性的病因, (1)胆管本身或胆囊的恶性肿瘤(胆管癌) (2)胰脏头部癌 (3)华特壶腹癌──即十二指肠乳头癌 (4)肝癌栓塞子堵住胆管─即所谓的黄疸型肝癌 (5)癌症病患胆管旁之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造成胆管阻塞。 阻塞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肝外阻塞性黄疸的常见病因是造成胆管腔堵塞和狭窄的疾病,如胆管结石或肿瘤、胆管壁炎症、手术后狭窄和胆道蛔虫症等。肝癌、胰腺癌,肝门淋巴结和胆总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癌等则可从外压迫胆管,造成胆管阻塞。肝外胆管阻塞时,阻塞近端的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302胆管逐渐扩大,最后使肝内胆小管淤胆或破裂,胆汁遂经肝组织间隙与淋巴管进入体循10环,1引起血中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阻塞性黄疸体征 皮肤呈暗黄或绿褐色,因胆盐在血中潴留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多有搔痕。因胆道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肠道而粪色变淡或呈陶土色,尿胆原减少或缺如。胆道阻塞后,肠道内缺乏胆汁酸、胆固醇等,加以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临床上可表

早期护理干预防治新生儿黄疸

早期护理干预防治新生儿黄疸 发表时间:2012-12-10T10:14:19.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赵宏[导读] 本文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出发,介绍了如何通过护理及时发现并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赵宏(山东省泰安中医院妇产科山东泰安 271000)【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症。本文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出发,介绍了如何通过护理及时发现并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 疸,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关键词】护理新生儿黄疸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0.5umol/L、早产儿大于256.5umo1/L或黄疸持续不退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如何及时发现并护理新生儿黄疸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从临床实践出发,介绍如何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观察和护理。 一、临床资料 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935例,其中足月儿927例,早产儿8例;检测方法是采用上海科学院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生产HJ33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选择前额、两侧面颊3部位测TCB读数各1次,取其平均值;检测时间为生后1—5天,每天上午定时测定TCB值1次,据日龄TCB大于正常。 二、早期护理 1、重视围产期护理 新生JLN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1]。所以,做好要重视产前检查,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对产程长、早破膜、羊水混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了解产妇及新生儿情况 了解产妇有无糖尿病等合并症,有无新生儿早产、宫内窘迫、感染以及新生儿父母是否ABO血型等易诱发新生儿黄疸、甚至溶血等因素,并对存在上述因素情况的新生儿加强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状。 3、加强新生儿观察 (1)新生儿皮肤颜色 观察新生儿皮肤的颜色及部位变化,可初步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出现,扩散到四肢、手足心,并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对于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而且发展较快者,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2)新生儿精神状态 新生儿一般情况下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喂养奶量 一般黄疸不影响新生儿的饮食。若新生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等情况,及时治疗,避免核黄疸发生。 (4)观察粪便颜色 定期观察新生儿粪便颜色。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 (5)生命体征 观察新生儿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情况,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4、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指数 每天用黄疸监测仪检测新生儿皮肤黄疸指数,分别检测新生儿额部及两侧面颊三个位置的皮肤黄疸指数,取平均值并根据指数进行及时判断和治疗。若出生后1天内皮测指数接近6mg/dl,2天内相近10mg/dl,3天后接近12.9mg/dl或早产儿近乎15mg/dl者,则给予口服用药等早期干预,并进行观察跟踪治疗,必要时采用静脉采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判断是否高胆红素血症,并做进一步治疗。 三、护理措施 1、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一种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疗法。光疗期间,需要用黑眼罩覆盖新生儿双眼,用尿布包裹好会新生儿阴部,充分显露新生儿身体其它部位。光疗期间定期给新生儿翻身,确保蓝光均匀照射于身体皮肤,同时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每日不少于6~8次,在两次喂养之间适当喂养温热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2、新生儿抚触和游泳 每天进行新生儿沐浴,并给新生儿全身抚触15~20分钟,尤其背部抚触,可刺激皮肤神经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加速胎粪尽早排出。游泳可通过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消耗能量多,肠蠕动加强,同时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使新生儿食欲增加,新生儿饮奶量增加,大便次数增多,黄疸逐步减轻。 3、口服西药的护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