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5 泥石流

3.5 泥石流

3.5 泥石流
3.5 泥石流

3.5 泥石流

1.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其形成有三个条件:陡峭的沟谷;大量松散的堆积物;充足的水源。我国容易爆发泥石流的地区是(A)

A.西南山区B.平原地区

C.西北地区D.植被较多地区

2.泥石流发生时往往有一些预兆。下列现象属于泥石流已经在河谷上游的预兆是(B) A.电闪雷鸣,出现狂风暴雨

B.河谷中的小溪突然断流,谷中传来闷雷般的声音

C.大地抖动,山坡上出现滚石

D.长时间的大雨,河水突然暴涨

3.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B)

A.地震、海啸B.滑坡、泥石流

C.沙尘暴、火山喷发D.台风、洪涝

4.小红和几位同学在山上游玩,突降暴雨,遭遇泥石流,这时,他们应该(A)

A. 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山坡上跑

B. 马上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跑,越快越好

C. 马上朝泥石流的逆方向跑,越快越好

D. 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第5题)

5.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C)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D)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3)能够增加滑坡灾害频率的人类活动是(B)

A.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

B.在陡坡上堆放大量废渣

C.缓坡上修筑梯田

D.长江三角洲地区挖渠引水

(4)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泥石流历时较长,容易预防

B.泥石流是平原地区爆发的一种特殊洪流,破坏力极强

C.泥石流并不多见,仅在我国少数地区发生

D.保护地表植被和地表结构不受破坏,就可使泥石流明显减少

6.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C)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沟谷编号集水面积

/平方千米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

/米

植被覆盖率

/%

① 5.3 24.3°537.215.7

② 2.730.1°670.319.6

③20.040.8°1353.713.2

④ 4.526.1°384.7 20.5

A.①B.②C.③D.④

【解】集水面积越大,平均坡度越大,流域落差越大,植被覆盖率越小,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越大。

7.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不是很宽的河道上建一座公路桥,万一发生泥石流时,要求尽量使泥石流能顺利通过桥梁,又要保证桥尽可能不被冲毁,则下列设计思路正确的是(B)

A.建在河道拐弯处,单孔大跨度

B.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

C.建在河道拐弯处,多桥墩小跨度

D.建在河流直道处,多桥墩小跨度

【解】如果建在拐弯处,泥石流沿河道经过时,会冲垮桥梁,多桥墩也会使桥墩被泥石流冲毁而导致桥梁毁坏。

(第8题)

8.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泥土从山谷上被冲刷到此处。

(2)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被冲刷的泥土更多。

浅谈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

浅谈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及山前地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它的发生受很多条件的制约,是山地常发地质灾害之一。本文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对工程的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防治措施 一、引言 泥石流是一种突然暴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液体两相混合介质的特殊洪流,呈黏性层流或稀性紊流。泥石流常常具有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运动快速、历时短暂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近年来,我国泥石流有渐趋加重的趋势。鉴于泥石流的严重危害性,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是有必要的。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了堰塞湖。截至28日,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难,失踪302人,已解救1243人。此次特大山洪地质灾害灾情之大,伤亡人数之多、损失之严重在甘肃乃至全国也都是少见的。下面让我来进一步了解泥石流,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质条件 (1)构造: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皱褶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

高的地区,一般对泥石流的形成有利。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2)岩性: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的岩层,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岩层易遭受破坏,碎屑物质来源丰富。 2、地形条件 (1)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大,流域的形状便于水流的汇集。 (2)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 (3)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大,使泥石流得以迅猛直泻。 (4)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质有堆积的场所。 3、水文气象条件 (1)水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搬运介质的基本动力。泥石流的形成与短时间内突然的大量流水密切相关。突然大量来水有:①强度较大的暴雨;②冰川、积雪的强烈消融;③冲川湖、高山湖、水库等的突然溃决。 (2)水的作用:浸润饱和山坡松散物质的侧蚀掏挖作用产生滑坡、崩塌等,增加了物质来源。 4、人类活动的影响

泥石流计算方法

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 技术指南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六年八月

目录 1 总则2 2 灾害调查和评估2 2.1泥石流和水毁 4 2.2路基病害7 3 防治工程设计9 3.1水毁防治工程10 3.2泥石流防治工程 (14) 3.3路基病害防治工程 (15) 4施工17 5 工程验收19 6 效果评估和总结20附录泥石流相关计算方法21 1 总则

1.1 为提高公路抗灾能力,指导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1.2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是通过增设和完善公路的灾害防护设施为重点,对公路边坡、路基、桥梁构造物和排(防)水设施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公路抗灾能力的专项工程。 1.3 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的实施应按照“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针,对公路灾害防治工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整治。 鼓励技术创新和采用经过论证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1.4 通过实施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提高试点路段的抗灾能力、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水平,探索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措施和组织实施方法,为全面实施积累经验。 1.5 本指南适用于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的实施。 1.6 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的实施,除应符合本指南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灾害调查和评估

2.1 泥石流和水毁 2.1.1水毁调查与评估,必须进行水毁形成条件调查,通过现场勘察认识所在河段的类型及河床变形、地质构造等特点,再结合灾害工程特点,研究水毁的原因。水毁和泥石流都具有冲击、侵蚀、携带、淤积等破坏能力,但形成机理和流体性质完全不同。 2.1.2洪水与暴雨时空关系密切,以重复发生、夜间多发为特征。其危害的方式包括冲刷、侵蚀、冲击、淤积、淹没、漫流改道为主,具有突发、集中、历程短、成灾快的特点。调查评估的重点是洪水发生的时间、历程、流量、频率等。 2.1.3洪水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见表2.1.3。 表2.1.3 洪水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2.1.4洪水流量计算根据实地条件采用比降法、急滩法或卡口法。河道顺直、沟床稳定、纵坡和糙率一致的河段,可采用满宁公式计算;由稳定流变为急流的沟床纵坡变化的河段,可采用急滩法计算;河道变窄的峡谷河段,可采用卡口法计算。 2.1.5设防洪峰流量计算,有可靠暴雨和水文资料情况下,根据统计分析确定;没有可靠资料情况下,可利用邻近地区资料移植分析计算。在山区条件下,推算小概率洪水的可靠性较差。对于频繁发生洪水灾害的重灾区,可能的最大洪水推荐采用暴雨放大、移植或叠加的方法预测最大洪水。 2.1.6泥石流暴发突然,速度快,历时短,破坏力大,能将大量固体物质冲出山外,对路基、桥涵、隧道及其附属构造物堵塞、淤理、冲刷、撞出,造成直接破坏;也可淤塞河道,迫使

滑坡泥石流等的危害

滑坡泥石流等的危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滑坡和崩塌 滑坡和崩塌都是自然界中的重力地貌过程。滑坡是在重力作用下,岩土物质沿着斜坡作整体的下滑运动,诱发滑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震、降雨和融雪等。 崩塌,是陡坡上的岩石土体受重力影响突然而迅速的垮落的现象。崩塌一般发生在悬崖峡谷,或者是坡度大的湖、海岸的陡峭地段。崩塌的速度比滑坡快很多。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岩屑、泥土、沙石、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组成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或沟床向下运动。 很多人分不清泥石流和滑坡,这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泥石流沿着沟床流动,在流体和沟床之间存在着泥浆滑动面,没有山体破裂面;而滑坡是山体破裂沿着坡面下滑,这是泥石流和滑坡的不同。 泥石流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形成—输移—堆积。在形成区,暴雨浸润打击,水分充分浸润饱和,大量积聚的泥沙、岩屑和石块等物质会沿着斜坡形成土、石和水的混合流体,山坡坡面土层渐渐失稳,沿着斜坡下滑。 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

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另外,地震和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也能诱发泥石流。 地质灾害的危害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在遭受着巨大的挑战。泥石流正是在自然条件以及人为条件的基础上发生的。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对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字】泥石流,形成条件,防治措施 一.前言 泥石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在山地地区,强降雨再加上植被的破坏,致使其很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这就有必要加强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二.泥石流类型及其特征 1.山坡型泥石流 山坡型泥石流主要沿山坡坡面上的冲沟发育。沟谷短、浅、沟床纵坡常与山坡坡度接近。泥石流流程短,有时无明显的流通区。固体物质来源主要为沟岸塌滑或坡面侵蚀。 2.沟谷型泥石流 沟谷型泥石流沟谷明显,长度较大,有时切穿多道次级横向山梁,个别甚至切穿分水岭。形成区、流通区、沉积区明显,固体物质来源主要为流域崩塌、滑坡、沟岸坍塌、支沟洪积扇等。 3.标准型泥石流 具有明显的形成、流通、沉积三个区段。形成区多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地面坡度陡峻;流通区较稳定,沟谷断面多呈“V”形。沉积区一般呈扇形,沉积物棱角明显。该型泥石流破坏能力强,规模较大。 三.泥石流的识别 1.物源依据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 2.地形地貌依据

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 m,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3.水源依据 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其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四.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1.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是泥石流形成的空间条件,对泥石流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其主要方面在于地形形态和坡度是否有利于积蓄疏松固体物质、汇集大量水源和产生快速流动。每一处泥石流自成一个流域,典型泥石流的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见图1)。 (1)泥石流形成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半圆型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多为30°~60°的陡坡。其面积大者可达数十平方公里。坡体往往光秃破碎,无植被覆盖,斜坡常被冲沟切割,且有崩塌、滑坡发育。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汇集周围山坡上的水流和固体物质。 (2)泥石流流通区:泥石流流通区是泥石流搬运通过地段。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坡降较大,且多陡坎和跌水。泥石流进入本区后具有极强的冲刷能力,将沟床和沟壁上的土石冲刷下来携走。当流通区纵坡陡长而顺直时,泥石流流动畅通,可直泻而下,造成很大危害。反之,则由于易堵塞停积或改道,因而削弱了能量。 (3)泥石流堆积区:泥石流堆积区是为泥石流物质的停积场所,一般位于山口

泥石流流量计算书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 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 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3/s ) F —流域面积(km 2); i —1h 面雨量(mm );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 Q )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 C Q 计算。 C P C C D Q Q ?+=)1(φ (2-2) 式中: 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3/s ) ;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3/s );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 C γ—泥石流容重(t/ m 3); S γ—清水的比重(t/ m 3),取值为1.0; 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3),取值为2.65; C 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石流流量计算表 沟名及编号 设计 频率 K i (mm) F (km 2) Qp (m 3/s) Dc C φ Qc (m 3/s) 热藏龙哇沟 2% 0.8 20.3 1.6 7.22 1.1 0.511 12.00

浅谈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与整治

浅谈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与整治 泥石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可以损坏建筑、道路等,甚至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因此,本文就从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从中吸取教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标签:泥石流灾害成因措施 1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实际的自然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的危害比较大,具有很强的毁灭性,在逐渐形成过程中,要必需一下几个条件:一是坡度大,所处地形能够很好的蓄水蓄物;二是构成这个地形的土质比较松散;三是在短时间内会形成大量具有突发性的水。 1.1地质地形条件 从地形方面来讲,地势陡峭、山高沟深、整体纵度较大,是流程形状。从地貌方面来讲,在通常条件下,泥石流具体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以及堆积区,在上游地区一般的地形比较多为三面环山,同时其中一面的出口形状呈漏斗状,比较开阔,同时周围山海拔较高,坡地势陡峭、山体破碎,缺少相应的起到保护作用的植被,能够集中大量的水和堆积物;在中游地区,要多为很狭窄和很陡深的峡谷,在很大程度上谷床纵坡的降度很大,能够使泥石流能够发声迅猛的直泄;而在下游地区,多为开阔平坦的平原或者河谷,能够容纳泥石流,为泥石流的冲击提供比较宽阔的空间。 1.2松散物质来源 在通产情况下,泥石流多发生在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断裂褶皱地形以及地震频发的地区。同时,地表破碎的岩石,出现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现象为泥石流的最终形成提供了较为大量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如果岩层结构很松散,过于软弱,比较容易被风化,整体的地表结构很容易受到破坏,也能够为泥石流的发生创造诱发的条件。还有就是人类的滥砍乱伐,破坏了地表的原始植被,破坏了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水土流失,开厂开礦的废渣废料也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很好的物质来源和材料。 1.3水源条件分析 在泥石流自然灾害发生过程中,水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诱发条件和动力来源。在通常情况下,泥石流的水源主要包括暴雨、冰雪融水以及水库溃堤防水等。就目前而言,我国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暴雨和长时间的强降水。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pdf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研究动机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 险峻的地区, 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 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毁坏性、运动快、历时短等特点,且 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发生泥石流往往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山区城镇 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 且灾情十分严重。因此,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 让人从根本上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以此做出正确的预防措施, 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研究方法 上网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研究内容 一、产生原因 (一)客观条件 1、在地貌上,流域形状便于流水汇集。 2、在水源上,有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 3、在松散物质来源上,上游应有丰富的碎屑物。常见于岩石结构松散,水土流 失严重的地区。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欲求逐渐增大。如今,因为人类对自(二)人为因素 然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 一方面,在修建公路、铁路时的不合理开挖毁坏了山坡表面。另一方面, 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 山坡失去保护、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毁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 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二、危害影响 1、对居民点的危害: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铁路、公路,致使交通中断,还可 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预防措施 1、修建铁路、公路、工厂、城镇等,应合理地进行。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 阔的盆地和平原上,决不能造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 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 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土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 科学种植。 3、进行滑坡、泥石流的调查勘测,圈定危险区域,制定防治规划,对—些重要 的危险区采取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研究结论 治理滑坡和泥石流是一项十分艰巨、耗资巨大、而且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因此,在泥石流活动区修建居民点、工矿企业、交通干线等,都以躲避为上 策。在无法躲避, 必须在泥石流区内建筑的工程, 在对泥石流的治理上也要汪意结合当地具体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设计。 研究心得 尽管滑坡和泥石流是自然灾害, 但人类活动却是可以加速其发生或阻止其形成的。所以,人类应该学会如何进行防范措施,同时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泥石流计算书1

1.泥石流水文参数计算 1.1 计算断面的确定 泥石流计算断面的选择主要为流域内典型断面。 1.2 计算公式和参数 主要计算公式及参数取自《四川省水文手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以及《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根据泥石流防治工程的需要,对泥石流流体重度、流速、流量、一次冲出量、一次固体冲出物质总量、泥石流整体冲压力、爬高、最大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进行计算和校核。 1.3 主要参数校核 1.3.1 短历时暴雨公式 当t<1小时 H tp=S p·t1-n1P n1p=a1+b1·lgp 当t=1-24小时 H tp=S p·t1-n2p n2p=a2+b2·lgp S p=H24p·24n2p-1 1.3.2 长历时暴雨公式 当T=1-7日 H Tp=H24p·T mp m p=a+b·lgp 式中:H tp——短历时t小时的设计暴雨量(mm); H Tp——长历时t日的设计暴雨量(mm); H24p——年最大24小时的设计暴雨量(mm); n1p、a1、b1——短历时(t<小时)设计暴雨的公式指数及其参数;

n2p、a2、b2——短历时(t=1-24小时)设计暴雨公式指数及其参数; m p、a、b——长历时(t=1-7日)设计暴雨的公式指数及其参数,据四川省水文手册附图2-9、2-10查得a=0.45, b=0.01; p——设计频率(%); S p——设计暴雨雨力(mm/小时); 计算结果见下表: 单位:mm 表1-1各种历时设计暴雨量 1.3.3 洪水 ①洪峰流量计算 由于棉簇沟泥石流无洪水实测资料,只能用间接法求得洪峰流量,根据暴雨资料,用推理公式计算最大流量,计算成果汇总见表

矿山修复案例

门头沟区龙凤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工程 由门头沟区水土保持试验站等单位完成。门头沟区内矿藏丰富,其中以煤、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广,并有近700年的开采历史。经调查,截止到2004年底区内废弃矿山133个,总占地面积866.65公顷,弃渣总量144190立方米。这些矿山企业大都分布在108、109国道两侧和名胜风景区沿线,大量煤矸石山和采石弃渣由于无人管理,天长日久经过风吹日晒雨淋,风化分解,形成沙土,大风吹过,扬尘四起,不仅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堆放在山坡和沟道的大量煤矸石和采石弃渣,为泥石流和山洪的爆发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条件,极易产生泥石流,给人们生命和财产构成很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光岩裸地散布于区内主要景点和交通要道沿线,形成山体之中的斑秃,影响了区内的景观效果,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多年无序开采,使得山体伤痕累累,远远望去就像人头上长的“牛皮癣”一样,让人心痛。 作为首都的西部屏障,如何治理废弃煤矿、采石场以及河道荒滩,以遏制风蚀危害,防治水土流失,实施生态修复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该项目于2005年开始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试验示范,为改善生态环境,营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新北京”,承办“绿色奥运”作了有益的探讨。 修复前后 该项目采用的技术原理:项目将紧紧围绕工程建设目标,通过结合重点工程建设,进行单项技术成果的直接应用,及成熟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解决工程中各项技术难题,建立具有高科技含量和示范价值的模式区,向周边辐射推广。

并通过建立一定面积的试验示范区,进行初步成果的中试、开展科学研究、积累基础数据与资料,加快门头沟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为切实提高工程科技含量、确保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创新点:试验示范工程在治理中应用了双向格栅、生态植被毯、植生基材喷附等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提出的植物品种选择和品种组合模式,为本地区大范围公路边坡、采石厂、矸石山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具有较突出的推广应用价值,目前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十种技术创新组合示范如下: ①简易植被恢复基材喷附;②挂双向格栅+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生态植被毯;③挂三围网+植被恢复基材喷附;④生态植被袋生态防护;⑤客土大苗造林; ⑥浆砌石坡脚挡墙+攀缘植物垂直绿化;⑦生态植被毯铺设;⑧生态灌浆+植被毯铺设;⑨清淤土整地+撒播植物种子;⑩岩面容器苗垂直绿化。 该项目经过示范、辐射与推广,能够明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增添旅游亮点,增加旅游价值,扩大农民的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会减小或消除风沙、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生态灾害,间接地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常识 一、什么是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都是山区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山坡受到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类工程开挖等因素的影响,上面的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做地滑,许多地方的群众,还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垮山”或“山剥皮”(图1、图2) 图1 滑坡景观示意图(未滑动)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水坝溃决或冰川、积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3)。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

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图4、图5)。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确实可以减轻。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 (一)滑坡的识别 地形地貌依据:斜坡上的圈椅状、马蹄状地形,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呈现明显的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斜坡下部常常有泥土挤出或有丘状鼓起,坡脚挤占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等等。上述地形特征的存在往往是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貌判别依据。斜坡上有比较明显的裂缝,裂缝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发生开裂、倾斜等,是潜在滑坡的识别依据。

【精品】浅谈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浅谈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一.研究动机: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劣变化,绿色植被的不断破环,地下水层水量锐减,导致滑坡、泥石流现象时有发生,它们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调查和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普及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掌握灾害发生的规律和规避灾害的发生。我想这个意义的层面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 1.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 2.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3.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的主要区域 4。对于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适当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调查法 文献法 举例法

四.研究内容 1,产生的原因:一般产生原因有自然和人为二个方面。自然方面有板块移动引发地震,造成滑坡和泥石流.还有人为方面,减少山上植被也会增加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等等。 2,造成的影响:相信图片的直观刺激,远比我用可怜的文字去描述要详细的多,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滑坡和泥石流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由于图片资料太多,下面举用的都是有关滑坡的相关图片。

3,治理方法: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 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 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 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 ②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 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③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 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 ④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一一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 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一)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 ①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 ②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模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案例选择题各备选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一、某核电站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00hm2,发电可以供给周边两省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电。项目前期调研工作确定厂址备选3处,均地处稍微偏远地区,当地人口稀少,植被覆盖率较高,同时核电资源相对较丰富。 核电站工程初期有部分居民需要搬迁,工程负责单位积极给予搬迁协助和移民安置补偿。由于工程选址的特殊地理条件和位置,可能会出现如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同时周边生态环境原本较好,核电站建成可能对当地野生动植物有一定的影响。 [问题] 第1题: 下列属于选址原则的是( )。 A.充分考虑与厂址有关的现象和特征 B.分析厂址区域的人口特征和在核设施整个预计寿命期内执行应急计划的能力 C.确定与厂址有关的危害 D.提高工程安全系数有利于降低选址成本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范围不包括与核设施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有关的厂址与核设施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 B.核设施选址过程通常从大区域调查开始,选择出几个候选厂址,然后鉴别出优先候选厂址作为推荐厂址 C.厂址评价详细程度将随核设施类型而变化 D.核设施厂址调查覆盖厂址评价的全过程,包括厂址查勘(厂址选择)、厂址评定、设施运行前和运行阶段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选址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A.在特定厂址所在区域内所发生外部事件(包括外部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 B.与实施应急措施的可能性及个人和群体风险评价必要性有关的外围地带

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及其他特征 C.可能影响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向人体和环境转移的厂址特征及其环境特征 D.附近居民的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状况 参考答案:BC 第4题: 考虑核设施对区域潜在影响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对现有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做出适当的评估 B.关注生物圈在放射性核素累积和传播中的作用 C.确保放射性释放对公众和环境的放射性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D.核设施的设计必须能够补偿核设施对区域所造成的任何不可接受的影响参考答案:BCD 第5题: 在外部事件评价时关于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评价厂址所在区域内的地震和地质奈件 B.必须收集厂址所在区域内史前、历史和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并形成文件 C.必须使用尽最大可能收集的资料进行区域地震构造评价 D.必须考虑厂址所在区域地震构造特征和特定的厂址条件 参考答案:ABCD 第6题: 对于气象事件评价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 A.气象现象的极值 B.闪电、龙卷风等稀有气象现象 C.热带气旋 D.洪水、泥石流等自然恶劣条件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对于抵抗洪水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地质灾害案例

地质工程灾害案例 2005年5月9日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黄土崩塌灾害2005年5月9日23时,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209国道右侧发生一起大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此次灾害造成24人被掩埋,209国道吉县至乡宁段完全中断。崩塌体长约220m,宽约15-30m,顶部标高943m左右,底部标高863m,崩塌体高度约80m,体积约60万m3。 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领导带领技术人员于5月10日先后到达现场。经实地初步调查和听取中共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和现场抢险指挥部的情况介绍,对本次黄土崩塌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和抢险工作形成了初步建议。 1、崩塌原因初步分析 据现场调查,崩塌体岩性上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3)黄土状粉土,厚度35m左右,结构松散,遇水具湿陷性;中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厚度45m左右。 黄土体柱状节理发育,易于降水渗流冲蚀,长期的溶蚀作用发育多处落水洞,直径达数米,破坏了黄土山体的整体稳定性。 这类土体一旦受到扰动或产生塌落,其崩积物结构变得非常松散,在受到开挖扰动时临空面极易发生塌落破坏,孕育新的灾害。 2、抢险工作重点 应急抢险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尽快找到被掩埋人员,确保抢险工作人员安全,尽快恢复209国道的通车。 3、抢险施工意见 依据上述分析,考虑到在崩积物下部清除土体,极易发生进一步塌落,威胁

抢险人员安全,建议采用以下方案进行抢险。 总体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剥离崩塌土体,逐步接近压埋人员地点。 排土方式可采用三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具体是利用209国道分别向两侧排土,同时向崩塌体对面崖壁下排土。倾倒土体的地点要根据具体地形灵活布置,同时对土体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新的隐患。 考虑到后山地质结构的复杂性、新崩土体的特征,尤其是不利的天气因素等,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 图1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崩滑体 图2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崩滑体前缘压埋窑洞和平房

浅谈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浅谈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 摘要: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极端气候发生的频次越来越大。现在地壳活动不断增强,为地质灾害发生提供了一个诱导因素,然而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山区经济落后,人们的经济开发活动不合理,如工程开发、滥伐森林、破坏草场、过度垦荒等,使得泥石流这一地质灾害的危害进一步加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大力加强对泥石流及其灾害的风险评估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概述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泥石流灾害事件发生。我国是世界上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死亡近千人,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对环境的持续破坏,使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更趋严重。 泥石流灾害同其他自然灾害一样,主要表现为自然现象,它的发生发展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长期以来,人们从被动的人抗争、经验性的抵御,到逐步运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尽可能合理经济地组织实施防灾减灾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泥石流运动的客观复杂性和突发性,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防治还需要提高认识,为了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泥石流灾害减灾防灾工程,首要任务是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性、危害范围和程度以及破坏损失等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评价,即灾害风险评估。 2 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基本现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当今世界在减灾领域的热门研究领域。国际上以美国W.J.Petak和A.A.Atkission 所著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减灾政策》(1982)一书为代表,该书系统地阐述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灾害风险评估内容概括为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风险辨识着重于描述可能的问题对系统的负作用或影响;风险估算则着眼于定量地描述处于风险中的人口分布,阐明事件的成因、发生的概率、相应于不同强度时的后果,并将这些强度或事件的概率统计作为风险的定量结果;风险评价主要是为决策者提出建议,据此可以权衡风险的大小。 在泥石流灾害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理论研究和野外实地调查分析评价,还是室内实验模拟以及灾害防治工程评价等都有大量的成果。国际上以日本高桥堡编著的《泥石流》(1991)一书为代表,该书系统地总结论述了泥石流的基本特征、运动机理、发生发展及堆积过程。奥地利、瑞士等欧洲国家对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较早提出了采用类似于交通信号中红、黄、绿三色的特定含义、划分泥石流危险区、潜在危险区和无危险区;加拿大O.Hungr等认为泥石流危险范围的确定应以理论做基础,而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理论,因此强调凭经验,通过实地勘测来确定泥石流灾害的危险范围。我国学者谭炳炎于1986年提出了泥石流沟严重程度的数量化综合评判方法。刘希林、唐川等在泥石流危险性分析评价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1988年,刘希林首次提出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判定方法;1993年,唐川、刘希林等应用泥石流二维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危险度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初步应用于实际。我国台湾学者谢成伦、詹钱登等也做了与唐川等相类似的研究,在1996年,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数值解与实验室的模拟结果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 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是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非工程措施,其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为区域经济发展中长远规划提供基础背景资料,为工农业生产布局提供依据。根据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分析结果,特别是区域性评价成果,可划分泥石流灾害威胁的高度风险区、中度风险区、低度风险

泥石流动力特征计算 (1)

泥石流的力学特征 (1)容重 泥石流静力学特征主要指泥石流体或浆体的容重、含水量、物质组成、流变特征、化学性质及其静力特征等。在一般地区出于泥石流的突发性、冲击力大等条件所限,难以直接测得天然泥石流容重。一般采用现场调查试验法进行泥石流容重的测定,即在现场请当地亲眼看见泥石流暴发的居民多人,在需要测试的沟段,选取有代表性的堆积物搅拌成暴发时泥石流流体状态,进行样品鉴定,然后分别测出样品的总质量和总体积,求出泥石流流体容重。在无法取得代表性样品时,根据《规范》中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标准,对某泥石流沟进行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详见表4-3),按照《规范》中附表“数量化评分(N )与重度、(1+Φ)关系”,可以得到泥石流的容重。本报告采用后一种方法,查表得到泥石流的容重为m3。 (2)泥石流流速 泥石流的流量是泥石流重要的特征值之一。它不仅反映了泥石流的强度,规模和流体性质,而且决定着防治泥石流工程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尺寸。因此,泥石流的洪峰流量是泥石流研究和防治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参数。 流速VC 按照铁道部推荐的稀性泥石流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 a 1——泥石流中含沙量变化引起的流速修正系数,()5 .0111+Φ=H a γ; R ——水力半径(m),2.5m ; IC ——泥石流水力坡度(‰),用沟床纵坡代替;

n ——清水河床糙率系数;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c γγγγω--= Φ; c γ——泥石流容重(t/m3) ,为m3; w γ——清水容重(t/m3) ,m3; 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重度(t/m3)。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泥石流的平均流速为s 。 (3)泥石流流量 泥石流流量计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雨洪法;二是形态调查法。 ①雨洪法 假设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断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 (计算方法查阅四川省水文手册),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式计算泥石流流量: 式中: 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3/s );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3/s );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查《规范》附表,值为; c γ——泥石流容重(t/m3),为m3;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了解分析防范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第五,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除以上六个特点以外自然灾害是突然是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通常是剧烈的,其破坏力极大。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分析、防范、降低自然灾害。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泥石流吧。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一、泥石流的危害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害。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二、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1、持续降雨或冻土解融或高山冰雪融化,导致山上土壤含水过多而松动

2、地势高差大,山上松动的土石易受重力影响而滑落.3.植被覆盖率低,树木无法对土石形成有效阻挡. 三、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亦能诱发泥石流,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3)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

尾矿库溃坝泥石流计算

4.5 泥石流分析预测 根据《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附录D的经验公式来预测泥石流堆积区的最大危险范围: 一、基础数据 1、流域最大高差H=15m; 2、主沟长度D=0.125m; 3、松散固体物(地表以上的尾渣)储量W=29.3×104m3; 4、流域面积A=2.928km2; 确定的泥石流特征值如下: 二、预测计算 1、泥石流堆积幅角R=47.8296-1.3085D+8.8876H =47.8296-1.3085×0.125+8.8876×15=181(度); 2、泥石流最大堆积宽度B=0.5452+0.0034D+0.000031W =0.5452+0.0034×0.125+0.000031×29.3 =0.5465km; 3、泥石流最大堆积长度L=0.8061+0.0015A+0.000033W =0.8061+0.0015×2.928+0.000033×29.3 =0.8115km; 4、泥石流堆积区的最大危险范围: S=0.6667L·B-0.0833B2·sinR/(1-cosR) =0.6667×0.8115×0.5465-0.0833×0.54652×sin181/(1-cos181) =0.2957-0.0249×(-0.0175/[1-(-0.9998)] =0.2957+0.0000218=0.2959km2。

原计算方法: 1、泥石流流体重度γc 根据《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表F.1,稀粥状泥石流流体重度γc=1.65t/m3,属粘性泥石流。 2、泥石流流速V c 粘性泥石流流速计算通用公式:V c=(1/n c)H c2/3I c1/2 式中:n c—泥石流沟床粗糙率,取n c=0.06; I c—泥石流水力坡降(沟床坡降),取I c=5%。 H c—计算断面平均泥石流深(m)。从图上测算H c=1.45m γc—泥石流容重(t/m3),取γc=1.65t/m3; 计算流速V c=(1/0.06)×1.652/3×0.051/2=5.2m/s。 3、泥石流洪峰流量Q c 采用形态调查法Q c=W c×V c 式中:W c—泥石流过流断面(m2),从图上测算W c=10m2; 则Q c=10×5.2=52m3/s。 4、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Q 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与洪峰流量、历时因素有关:Q=K·Q c·T 泥石流历时一般地T=600~1800s,取T=600s; K值的变化随流域面积S的大小而变化,当S<5km2时,K=0.202;当5km2≤S≤10km2时,K=0.113;当S>10km2时,K=0.0378; 则Q=0.202×52×600=6302m3。 5、一次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总量Q H 计算公式Q H=Q·(γc-γw)/(γH-γw) 式中γH—泥石流固体物质重度(t/m3),取γH=2.0t/m3; γw—水的重度,取γw=1.0 t/m3; 则Q H=6302×(1.65-1)/(2.0-1)=4096m3。 从以上计算结果分析,该尾矿库一旦溃坝时涌向下游的固体物质总量4096m3,预计泥石流冲出距离(距初期坝脚)约380m。本尾渣场下游平坦且属工业园区,500范围内无重要建筑物、构筑物,亦无风景区及自然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