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锁骨上人路给予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经锁骨上人路给予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同时,异常的pH又为其他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

条件,因而部分患者发生复发,需再次治疗三因阴道

内环境未达到根本改善,复发问题无法解决,患病-

痊愈-复发的循环周而复始三本文资料显示,单独使

用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

总有效率为88.6%,停药4周后复发率达21.2%三

近年来,国内外阴道微生态方面的研究显示,乳酸杆

菌是阴道微生物的优势菌群,能分解糖原产生乳酸,

使阴道保持酸性,有利于阴道自净作用[5]三乳酸杆菌制剂与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错峰使用,

用药后12h,异常菌群的生长受到抑制,局部药物浓

度降低,错峰后使用的乳酸杆菌得以在前者提供的

良好条件下大量繁殖,产生乳酸和过氧化氢等物质,

保持阴道正常酸性环境(维持pH<4.5)三从抑制异

常菌落与促进乳酸杆菌增殖两方面入手,既清除了

原异常菌群,又恢复了阴道正常的环境,提高了抵抗

力,解决了既往单纯使用抗生素后,在杀菌抗菌的同

时破坏阴道内的微生态平衡,炎性症状迁延不愈的情况三本文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8.9%,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4周后复发率仅为0.09%,明显低于对照组三提示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局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阴道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有利于保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就诊体验三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71.

[2] 叶应妩,王毓三,子瑜,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第3

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24.

[3] 赵万英,骆世琼.女性阴道炎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3563.

[4] 张小松,狄江丽,刘朝晖,等.不同方法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

临床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876-1879.

[5] 段娟.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二复方甲硝唑栓治

疗老年性阴道炎51例[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8):58.

(收稿日期:2014-10-27)

编辑:

王冰【临床研究】

经锁骨上入路给予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康青乐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要】 目的:研究经锁骨上入路给予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三方法:随机选取有中心静脉置管适应证的患者120例,分为锁骨上入路组(A组)二锁骨下入路组(B组)和颈内静脉穿刺组(C组),每组40例三A组患者准备体位后常规消毒二铺巾,局麻后右侧行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进针回抽见血,确定在静脉后置管三B组患者常规准备后行右侧锁骨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进针回抽见血,确定在静脉后置管三C组患者常规准备后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进针回抽见血,确定在静脉后置管三比较3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二误入动脉发生率二神经异感发生率二气胸发生率二置管后导管留置时间二穿刺点疼痛二活动是否受限三结果:穿刺成功率A组患者高于B组和C组三误入动脉发生率A组和C组患者低于B组三神经异感发生率A组和B组患者低于C组三气胸发生率A组和C组患者低于B组三导管留置时间A 组患者高于B组和C组三穿刺点疼痛C组患者明显高于A组和B组三活动受限发生率A组患者低于B组和C组三结论:经锁骨上入路给予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置管后患者舒适度高,尤其适用于危重患者和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的患者三【关键词】 锁骨上入路;中心静脉置管;舒适度;成功率

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5.08.021

中图分类号: R47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5)08-0043-02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做为临床急救和危重患者治疗是建立静脉通道的有效手段,逐渐受到各科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然而大多数临床医生只掌握了单一的穿刺方法,这就容易导致穿刺成功率不高二并发症多三目前经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置管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我院采取三种不同方法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研究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三1 资料与方法

1.1 随机选取有中心静脉置管适应症的患者120例,分为锁骨上入路组(A组)二锁骨下入路组(B 组)和颈内静脉穿刺组(C组),每组40例三1.2 3组患者年龄42~88岁,男性71例,女性49例,ASA评级为Ⅱ~Ⅴ级,体重42~103kg,血常规及凝血4项无明显异常三

1.3 3组患者穿刺前肩部垫一薄枕厚约10cm,头

34

2015年04月

第27卷 半月刊 第08期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Apr,2015

Vol.27 Semimonthly No.0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