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档在线提供]

+[文档在线提供]

一个简单的数字签名系统的实现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化社会,随之而来的是倍受关注的信息安全问题。现代密码学已成为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数字签名是现代密码学主要研究的内容之一。数字签名技术在身份识别和认证、数据完整性、抗抵赖等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领域有着极广泛的应用。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数字签名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接着系统介绍了数字签名的原理及其相关技术,包括密码技术、签名算法、单向散列函数和数字证书等。然后通过使用Windows 和Java安全的相关内容实现数字签名在单机上的模拟来更加深刻地了解其过程。最后是对本论文的总结。

关键字:数字签名;Java安全;数字证书

ABSTRACT

Human beings have entered into the information er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ies;Thus, the security problem of in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fundamental matter. The modern cryptography is the kernel techniqu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The digital signature is one of main researches in modern cryptography, and it cannot be substituted by other techniques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including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and non-repudiation. Digital signatures have many application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electronic government, etc.

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eaning of the digital signature. Then it introduces systematically the principle of the digital signature and relevant technology, including cryptography technology, signature algorithm, one-way Hash Function and digital certification etc. To understand the course of the digital signature more profound, it realize the simulation of the digital signatur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PC by using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Windows and Java security. Finally, it is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paper.

Key Words: digital signature ; Java security; digital certification

目录

1 前言 (5)

1.1 数字签名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5)

2 了解数字签名的原理 (5)

2.1 什么是数字签名 (5)

2.2 数字签名的原理 (6)

2.3 数字签名的过程 (6)

2.4 数字签名的作用 (7)

3 数字签名相关技术介绍 (7)

3.1 密码技术 (7)

3.2 签名算法 (8)

3.3 单向散列函数 (10)

3.4 数字证书 (11)

4 一个简单的数字签名系统的实现 (11)

4.1 开发工具选择 (11)

4.1.1 关于Java (11)

4.1.2 Java的安全机制 (12)

4.2 用Java实现一个简单的数字签名系统 (12)

4.2.1 创建CA (13)

4.2.2 创建代表用户A的证书 (16)

4.2.3 用CA签发A的证书 (18)

4.2.4 用户A发布签名了的证书 (20)

4.2.5 用户B收到后验证证书 (22)

4.2.6 用户A发送签名后的信息 (23)

4.2.7 用户B验证签名 (24)

5 总结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一个简单的数字签名系统的实现

1 前言

1.1 数字签名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们知道,一般的书信或者文件等纸质文档是根据亲笔签名或印章来证明其真实性的。当今社会,电子文档将逐步代替纸质的文件成为信息交流的主体。证明某一个电子文件是某作者所作的有效办法是模拟普通的手写签名在电子文档上进行电子签名,即在电子化文件中添加可以标记自己的一段特征数据来实现签名。作者可以通过数字签名表明目己的身份,读者可以通过数字签名验证作者的身份。

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传统的电子邮件都是明文传输,并且发送方可以轻松地伪造自己的身份。随着电子邮件的应用扩展到各种信息敏感领域,如:政府间来往、商业谈判等,电子邮件的内容保密和发送方身份确认的重要性便逐步凸现出来。数字签名能很好地解决电子邮件的身份确认问题。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上发展最快的应用方向,它是借助于互联网的快速信息传输能力来完成各种商务活动,包括电子数据交换、在线交易系统、网上银行、商业增值网等。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空问,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而重要的商务信息具有敏感性和保密性,所以通常的商务信息在传输中要进行加密,同时,为了进一步防止欺骗性的篡改,数字签名是必不可少的。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电子订单、电子帐单、电子收据、电子合同等电子文档都需要作数字签名以确保真实性。

网页数据是互联网上传输量最大的数据,网页已成为发布新闻、广告、招标、招聘等各种信息的重要媒体,己经开始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出一定的影响。这些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对相关人员来说极为重要。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作为一种重要且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数字签名将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2 了解数字签名的原理

2.1 什么是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由Diffie和Hellman在他们的著名的论文“New Direction in Cryptography”中第一次提出来的。数字签名是指附加在数据单元上的一些数据,或是对

数据单元所作的密码变换,这种数据或变换能使数据单元的接收者确认数据单元的来源和数据的完整性,并保护数据,防止被人(如接收者)进行伪造。签名机制的本质特征是该签名只有通过签名者的私有信息才能产生,也就是说,一个签名者的签名只能唯一地由他自己产生。当收发双方发生争议时,第三方(仲裁机构)就能够根据消息上的数字签名来裁定这条消息是否确实由发送方发出,从而实现抵赖性安全服务。

数字签名是认证技术中的一种,数字签名可以用来进行下列认证:

(1)实体认证在报文通信之前,采用可鉴别协议来认证通信是否在议定的通信实体之间进行。

(2)报文认证经实体认证后,双方通信实体便可进行报文通信。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应对报文进行认证,即接收实体应能验证报文的来源、时间性与目的地的真实性。通常也采用数字签名等技术来实现。

(3)身份认证用户的身份认证是许多应用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目的是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访问。除了口令控制之外,在身份认证环节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无疑大大提高了访问控制的力度。

2.2 数字签名的原理

手写签名一直是纸介质文件签发者的身份证明,而数字签名则是电子信息世界中信息签发者不可否认的标记。数字签名通过单向散列(HASH)函数对要传送的消息M进行处理得到消息摘要(Message Digest) H(M),然后使用消息发送者的私有密钥D对摘要加密得到签名D(H(M))。

数字签名中的HASH函数是一类特殊的散列函数,具有以下特点:

(1)对接受的输入消息数据没有长度限制。

(2)对输入任何长度的消息数据能够生成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H(M)。

(3)易于计算,对于给定的任何消息M将能够快速地得出H(M)。

(4)单向函数,即给出一HASH值h,难以计算出一特定输人M,使得h=H(M)。

(5)免冲突,又可分为弱免冲突和强免冲突两种。弱免冲突指给出一消息M1,找出一消息M2与M1相似且H(M1)=H(M2)是计算不可行的,而强免冲突指找出任意两条消息M1、M2使H(M1)=H(M2)也是计算不可行的。

满足上述条件的HASH函数作用于一长文档上时,可以产生该文档的一个“数字指纹”(Digital Fingerprint),可以用这个结果来判断该文档没有被修改过。统计表明,如果消息摘要长度为128位时,则任意两个消息M1、M2具有完全相同摘要的概率为10负24次方,即近于零的重复概率。如果取H(M)为384位或512位时,重复概率则更小。我们知道,如果消息M1与M2相同,则有H(M1)= H(M2),改变M1或M2中的任意一位,其结果将导致H(M1)与H(M2)中有一半左右对应位的值都不相同。通过数字签名的发散特性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消息是否被篡改。

2.3 数字签名的过程

数字签名的流程如下:

(1)采用散列函数对原始报文进行运算,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数字串,即消息摘要。不同的报文所得到的消息摘要各不相同。但对相同的报文,它的消息摘要却是唯一的。在数学上保证,只要改动任何一位,重新计算出来的摘要值就会与原先的值不相符,这样就

保证了报文的不可更改性。

(2)发送方生成消息摘要,用自己的私存密钥对摘要进行加密来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

(3)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给接收方。

(4)接收方首先从接收到的原始报文中用同样的算法计算出新的消息摘要,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对报文附件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比较两个消息摘要。如果相同,接收方就能确认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否则就可断定收到的报文是伪造的或者中途被篡改了。

例如:假设Alice要发送一份带有自己签名的消息M给别人时,她首先对消息M通过HASH函数进行消息摘要得到H(M),再用自己的私有密钥Da对该值加密,得到对M的签名Sa(M)后,有Sa(M)=Da(H(M))。接收方收到消息M及签名Sa(M)后,先计算H(M),然后使用Alice的公开密钥Ea解密签名,如消息是完整的,应有H(M)=Ea(Sa(M))=Ea(Da(H(M)))=H(M)。

2.4 数字签名的作用

数字签名提供了一种安全的保障数据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机制,可以检验数据从数据源到目的地的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以及数据的真实来源。因此,它能够防止下面所示的四类问题:

(1)否认或抵赖:发送(接收)者事后不承认已发送(或接收)过这样一份文件。

(2)伪造:接收者伪造一份来自发送者的文件。

(3)篡改:接收者对接收者的信息进行部分篡改。

(4)冒充:网中的某一用户冒充另一用户作为发送者或接收者。

3 数字签名相关技术介绍

3.1 密码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等多方面知识,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以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安全、保密、真实和完整。其中,信息安全的核心是密码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密码学的应用也随之扩大。数字签名、身份鉴别等都是由密码学派生出来的新技术和应用。

在计算机上实现的数据加密,其加密或解密变换是由密钥控制实现的。密钥(Keyword)是用户按照一种密码体制随机选取,它通常是一随机字符串,是控制明文和密文变换的唯一参数。

根据密钥类型不同将现代密码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称加密(秘密钥匙加密)系统,另一类是公开密钥加密(非对称加密)系统。

对称钥匙加密系统是加密和解密均采用同一把秘密钥匙,而且通信双方都必须获得这把钥匙,并保持钥匙的秘密。

对称密码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于以下两个因素。第一,加密算法必须是足够强的,仅仅基于密文本身去解密信息在实践上是不可能的;第二,加密方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秘

密性,而不是算法的秘密性,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确保算法的秘密性,而需要保证密钥的秘密性。对称加密系统的算法实现速度极快,从高级加密标准(AES)候选算法的测试结果看,软件实现的速度都达到了每秒数兆或数十兆比特。对称密码系统的这些特点使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算法不需要保密,所以制造商可以开发出低成本的芯片以实现数据加密。这些芯片有着广泛的应用,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对称加密系统最大的问题是密钥的分发和管理非常复杂、代价高昂。比如对于具有n 个用户的网络,需要n(n-1)/2个密钥,在用户群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对称加密系统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大型网络,当用户群很大,分布很广时,密钥的分配和保存就成了大问题。对称加密算法另一个缺点是不能实现数字签名。

公开密钥加密系统采用的加密钥匙(公钥)和解密钥匙(私钥)是不同的。由于加密钥匙是公开的,密钥的分配和管理就很简单,比如对于具有n个用户的网络,仅需要2n个密钥。公开密钥加密系统还能够很容易地实现数字签名。因此,最适合于电子商务应用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公开密钥加密系统并没有完全取代对称密钥加密系统,这是因为公开密钥加密系统是基于尖端的数学难题,计算非常复杂,它的安全性更高,但它实现速度却远赶不上对称密钥加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利用二者的各自优点,采用对称加密系统加密文件,采用公开密钥加密系统加密“加密文件”的密钥(会话密钥),这就是混合加密系统,它较好地解决了运算速度问题和密钥分配管理问题。因此,公钥密码体制通常被用来加密关键性的、核心的机密数据,而对称密码体制通常被用来加密大量的数据。

3.2 签名算法

数字签名算法有映象式和印记式两类。由于印记式的签名速度和验证速度比映象式快得多,因此印记式数字签名算法更为实用。下面对几种实用的印记式数字签名算法及其应用进行论述。

(1)RSA数字签名算法

产生签名与验证参数:

Stepl 签名人A选择两个大素数p、q,计算n=pq及fi(n) = (p-1)(q-1);

Step2 寻找e、d属于Zn使满足(e,fi(n)=1及ed=1(mod fi(n));

Step3 公开验证参数{n,e}, A保存{p,q,d,fi(n)}作为秘密的签名参数;

Step4 选用一通用的散列函数h( )。

签名算法:

Stepl A将需签名的文件m(含接收人、内容、签名人、日期等)编码后映射成h(m); Step2 计算c1=(h(m))的d次方 mod p, c2=(h(m))的d次方mod q及印记Sa(m)=(c1q1q+c2p1p) mod n,其中q1q=1 mod p,p1p=1 mod q;

Step3 将{m, Sa(m)}发送至文件接收人B或仲裁人T(A、 B、T的含义下同)。

验证算法:

B(或T)检验(Sa(m))的e次方=h(m) mod n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接收此文件及签名,否则拒绝接收或宣布无效。

(2)Rabin数字签名算法

产生签名与验证参数:

Step1 A选择两个大素数p、q,并计算n=pq;

Step2 公开验证参数n,A保存{p,q}作为秘密的签名参数;

Step3 选用一通用的散列函数h( )。

签名算法:

Step1 A将需签名的文件m编码后映射成h(m),选取a=bh(m)使满足(a/p)=( b/q)=1,b属于{1,-1,2,-2},其中(/)为Legendre符号;

Step2 计算c1=+a的(p+1)/4次方mod p,c2=+a的(q+1)/4次方mod q及印记Sa(m)=(c1q1q+c2p1p) mod n。其中c1、c2固定一种取法,p1、p2满足q1q=1 mod p,p1p= 1 mod q;

Step3 将{m,Sa(m),b}发送至B或T。

验证算法:

B(或T)检验(Sa(m))的二次方=bh(m) mod n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接收此文件及签名,否则拒绝接收或宣布无效。

(3)DSS数字签名算法

产生签名与验证参数:

Stepl A选择一个大素数p, p-1应具有大素数因子q,选择一个g属于Zp使g的次数为q,再选择一个x属于Zp,并计算y=g的x次方mod p;

Step2 公开验证参数{p, q, g, y), A保存{x}作为秘密的签名参数;

Step3 选用一通用的散列函数h( )。

签名算法:

Stepl A将需签名的文件m编码后映射成h(m),任意选择k属于Zp,计算k的-1次方使k的-1次方k=1 mod q;

Step2 计算r=(g的k次方mod p) mod q及s=k的-1次方(h(m)+xr) mod q;

Step3 将{m, r, s)发送至B或T。

验证算法:

Stepl B(或T)先计算u=h(m)s的-1次方 mod q及v=rs的-1 次方mod q;

Sten2 检验(g的u次方y的v次方 mod p) mod q=r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接收此文件及签名,否则拒绝接收或宣布无效。

签名算法的比较:

(1)安全性

由于求解mod n (n = pq)的平方根问题以高概率等价于n的整数分解问题(Rabin定理),所以Rabin算法的安全性与RSA大体相当。DSS的安全性是建立在求离散对数问题上,至今虽未证明破解DSS与求解q阶乘法群的离散对数等价,但也未找到其他可绕开求离散对数的解法。整数分解与求离散对数的计算复杂度是近似的,因而上述三种签名算法的安全性大体相当。

(2)参数选择

DSS算法参数的选择比前两种算法要容易。RSA算法出于安全性考虑,对参数p、q的选择有一些较严格的要求,如p-kq(k为较小自然数)应足够大、gcd(p-1,q-1)应比较小、p+1和q+1都应至少含有一个充分大的素数因子等;Rabin算法对参数p、q的要求与RSA 算法大体相同,但为了达到与RSA相当的安全性,其参数p、q应比RSA算法中稍大;DSS 算法安全性的关键参数是q,可比前两种算法中的n值略小,但应远大于单独的p和q,其他参数虽多但都不难选取。

(3)参数共享性

RSA算法和Rabin算法都无法共享参数:因为DSS算法可以对k有不同选择,所以可以共享参数p、q、g,参数共享时至今尚未发现用户之间可以互相伤害的途径。

(4)签名速度

DSS算法签名速度较慢。RSA算法和Rabin算法签名时耗费时间的主要部分都是mod p、mod q的指数运算,这两种算法签名速度大体相同:DSS算法签名时mod p(p>q)的指数运算所耗费的时间要比前两种算法长。

(5)验证速度

DSS算法验证速度较慢。Rabin算法验证时需进行一次mod n的平方运算,而RSA算法验证时需进行一次mod n的e次指数运算,因此RSA算法比Rabin算法要稍慢;DSS算法验证时需要进行2次mod p的指数运算,因此DSS算法验证速度较前两种算法慢,而Rabin 算法验证速度最快。

(6)签名印记长度

DSS算法签名印记较长。RSA算法和Rabin算法的签名印记都是一个mod n数Sa(m),只是Rabin算法多了1个很小的数b;DSS算法的签名印记是两个mod q数r、s,比起前两种算法的印记Sa(m)要长一些。

(7)签名印记的重复性

DSS算法签名印记具有不重复特性。文件m和h(m)完全相同时,用DSS算法签名时因每次可以选择不同的k产生签名印记,故DSS算法的签名印记每次可以不同;RSA算法和Rabin算法无此特性,但可以对算法作适当改进,以增加1个随机数加长传送的数据为代价,使算法具有签名印记不重复的特性。

Java类库中已包含了实现一些著名签名算法(如RSA、DSA等)的类库,可以直接使用,这也是算法公开的好处。

3.3 单向散列函数

密码学中使用的单向散列函数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单向散列函数又称为单向Hash函数,它不是加密算法,却在密码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各种加密算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模型为:

h=H(M)

其中,M是待处理的明文,可以为任意长度;H是单向散列函数,h是生成的报文摘要,它具有固定的长度,并且和M的长度无关。其中H具有以下的单向性质:(1)给定H和M,很容易计算h;

(2)给定h和H,很难计算M,甚至得不到M的任何消息;

(3)给定H,要找两个不同的M1和M2,使得H(M1)=H(M2)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

根据单向散列函数的安全水平,可以将单向散列函数分成两类:强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和弱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上面描述的是强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的性质。如果将第(3)条改为:给定h和一个已知的消息M,找另外一个不同的消息M1,使得h(M)=h(M1)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就叫做弱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

显然强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比弱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安全性要高。因为弱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随着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安全性逐渐降低,强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则不会因其重复使用而降低安全性。因此在实际中要求使用强碰撞自由的单向散列函数。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求单向散列函数具有如下特点:

(1)单向散列函数能够处理任意长度的明文(至少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碰到的长度的明文),其生成的消息摘要数据块长度具有固定的大小,而且,对同一个消息反复执行该函数总是得到相同的信息摘要。

(2)单向散列函数生成的信息摘要是不可预见的,消息摘要看起来和原始的数据没有

任何的关系。而且,原始数据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对生成的信息摘要产生很大的影响。

(3)具有不可逆性,即通过生成的报文摘要得到原始数据的任何信息在计算上是完全不可行的。单向散列函数在密码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字签名、消息的完整性鉴别、消息的起源认证等,另外也和各种密码算法一起构成混合密码系统。

3.4 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是驾驶执照、护照及会员卡等类似证件的电子对应物。您可以通过出示电子数字证书等来证明您的身份或访问在线信息或使用服务的权力。数字证书将身份绑定到一对可以用来加密和签名数字信息的电子密钥。数字证书能够验证一个人使用给定密钥的权利。这有助于防止有人利用假密钥冒充其他用户。数字证书与加密一起使用,可以提供一个更加完整的解决方案,确保交易中各方的身份。

数字证书通常简称为证书,它包括一个公开密钥、拥有对应私有密钥的实体身份以及证书管理机构CA(Certification Authority)对这些内容的数字签名。

CA的签名可以确保证书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证书的格式一般遵循国际电信同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制订的 X.509标准,其具体字段及说明如表3.1所示:

采用数字证书能够实现以下两点:

(1)保证信息是由签名者自己签发的,签名者不能否认或难以否认。

(2)保证信息自签发后到收到为止未曾做过任何修改,签发的信息是真实信息。

4 一个简单的数字签名系统的实现

4.1 开发工具选择

4.1.1 关于Java

1995年,美国Sun Microsystems公司正式向IT业界推出了Java语言,该语言具有安

全、跨平台、面向对象、简单、适用于网络等显著特点,当时以web为主要形式的互联网正在迅猛发展,Java语言的出现迅速引起所有程序员和软件公司的极大关注,程序员们纷纷尝试用Java语言编写网络应用程序,并利用网络把程序发布到世界各地进行运行。包括IBM、Oracle、微软、Nets cape、Apple、SGI等大公司纷纷与Sun Microsystems公司签订合同,授权使用Java平台技术。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在经过研究后认为“Java语言是长时间以来最卓越的程序设计语言”。目前,Java语言已经成为最流行的网络编程语言,截止到2001年中,全世界大约有310万Java程序员,许多大学纷纷开设Java课程,Java 正逐步成为世界上程序员最多的编程语言。

在经历了以大型机为代表的集中计算模式和以PC机为代表的分散计算模式之后,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计算模式进入了网络计算时代。网络计算模式的一个特点是计算机是异构的,即计算机的类型和操作系统是不一样的,例如SUN工作站的硬件是SPARC体系,软件是UNIX 中的Solaris操作系统,而PC机的硬件是INTEL体系,操作系统是windows或者是Linux,因此相应的编程语言基本上只是适用于单机系统,例如COBOL、FORTRAN、C、C++等等;网络计算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代码可以通过网络在各种计算机上进行迁移,这就迫切需要一种跨平台的编程语言,使得用它编写的程序能够在网络中的各种计算机上能够正常运行,Java就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的。正是因为Java语言符合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才使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Java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从设计伊始它就是一种独立于硬件设备的语言。Java程序可以不加修改地运行在任何支持Java 的计算机上。所以,用Java编制软件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就是整个软件、无须重新修改和编译就可在NT、Unix、Linux等支持Java的平台上运行。

4.1.2 Java的安全机制

Java提供了几种安全机制,其中两种主要的机制是安全管理器和Java类文件认证器。

安全管理器是安全的实施者,它是一个可扩展类,提供加在应用程序和特写系统上的安全措施。它实现Java虚拟机的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器建立Java程序的名空间,限制对网络、本地文件系统和程序其它部分的访问(程序的名空间是由操作系统或这里的Java虚拟机所建立的程序边界,该程序无法访问名空间以外的资源)。

Java认证器在.class文件运行前完成该文件的安全检查,确保Java字节码符合Java 虚拟机规范。Java平台通过使用认证器查看类文件的句法和词法正确性,检查版本及API 符合性等,保证病毒和其它恶意程序不会侵犯本地系统。认证器包括四个阶段的操作:类文件认证、类型系统认证、字节码认证和运行时类型与访问检查。此外,认证器在检查期间还能识别算法操作的上溢和下溢等其他可能发生在运行期间的程序错误。

4.2 用Java实现一个简单的数字签名系统

我们用Java来实现一个简单的数字签名系统。用户A要与用户B进行通信,需要先把自己的公钥发送给用户B,但此公钥未得到证明,也就是说用户A的身份未得到证实,因此用户A首先要创建一个代表自己身份的证书,由认证中心签名后发布数字证书。以后用户A 就可以用其私钥对所发送的信息进行签名了。但我们只是为了简单地模拟一下这个过程,而不需要真的去认证证书,因此首先模拟创建一个CA。

4.2.1 创建CA

(1)创建代表CA的证书

使用J2SDK提供的keytool工具用RSA算法和在指定的密钥库mykeystore中创建公钥/私钥对和证书。

在命令行中输入“keytool -genkey -alias CA -keyalg RSA -keysize 1024 -keystore mykeystore -validity 4000”将使用RSA算法生成1024位的公钥/私钥对及整数,密钥长度为1024位,证书有效期为4000天。使用的密钥库为mykeystore文件。如图4.1所示。

图4.1 创建密钥库mykeystore

由于当前目录下没有mykeystore文件,因此以上操作将在当前目录建立文件名为mykeystore的文件。

(2)将数字证书导出到文件

使用J2SDK提供的keytool工具将证书从密钥库导出为编码过的文件。

使用keytool的-export参数可以将别名指定的证书导出到文件,文件名通过-file 参数指定。如图4.2所示。

图4.2

则当前目录下将增加一个文件CA.cer,其内容是编码过的,可以在屏幕上显示、拷贝或打印。如图4.3所示。

图4.3 编码后的证书内容

(3)安装CA的证书

现在存在一个CA, 全名是“CN=Gao Dong, OU=CS, O=DLMU, L=ZB, ST=Shanghai, C=CN”,简称“CA”。在计算机中的身份以证书CA.cer来代表, 随证书一起创建的还有和证书中的公钥相对应的私钥,全部保存在密钥库mykeystore中,别名为CA。

该证书的文本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页或盖有公章的正式文件确定如图4所示的文件CA.cer是权威的,在部门或单位内部是值得信任的,并可将其认证指纹(即消息摘要,拇印)公布。

用户得到CA自身的证书后,可以将证书安装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以便计算机自动检验其他证书是否值得信任。

双击导出的证书文件CA.cer,出现图4.5所示的证书窗口:

图4.5 CA的证书

点击窗口中的“安装证书”按钮,出现图4.6所示的“证书导入向导”窗口。

图4.6 “证书导入向导”窗口

点击其中的“下一步”按钮,出现图4.7所示的“证书存储”的窗口。

图4.7 “证书存储”的窗口

不妨使用该窗口的默认选择:“根据证书类型,自动选择证书存储区”,继续点击其中的“下一步”按钮,出现图4.8所示的“正在完成证书导入向导”的提示。

图4.8 “正在完成证书导入向导”的提示

该窗口显示证书将被存储到“受信任的根目录证书发行机构”区域,这样,以后操作系统将自动信任由CA.cer证书签发的其他证书。点击其中的“完成”按钮,出现最后的确认窗口,如图4.9所示。

图4.9 最后核实证书的窗口

如果怀疑该证书是否正确,可以再核实一遍该窗口中显示的拇印,确认后点击其中的“是”按钮,最后提示导入成功。

至此,将代表CA“Gao Dong”的证书文件CA.cer安装在机器中,以便在计算机中确立CA.cer证书的权威性。

4.2.2 创建代表用户A的证书

此操作与创建CA证书相似,在当前目录生成一个密钥库文件Akeystore。在命令行中输入“keytool -genkey -alias A -keyalg RSA -keysize 1024 -keystore Akeystore

-validity 3500”将使用RSA算法生成1024位的公钥/私钥对及整数,密钥长度为1024位,证书有效期为3500天。如图4.10所示。

图4.10 创建密钥库Akeystore

将此密钥库中的A条目对应的证书导出到文件A.cer中。如图4.11所示。

图4.11

该证书内容如图4.12所示:

图4.12 证书内容

4.2.3 用CA签发A的证书

CA签发数字证书应该使用自己的私钥,CA自身的证书中并不包含私钥信息,因此需从密钥库mykeystore中提取。此外,由于被签发的证书还需要知道CA的名字,这可以从CA 的证书中获得。

签发证书实际上是创建了一个新的证书,使用J2SDK内部使用的sun.security.x509包中的X509CertImpl类来创建新的证书,该类的构造器中传入有关新的证书各种信息,主要信息来自被签发的A.cer,只是对某些必须修改的信息如序列号、有效期、签发者等进行重新设置。最后使用X509CertImpl类的sign( )方法用CA的私钥进行签名。可以打印新的证书的信息,也可以将其保存在密钥库中。

完整代码如下: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security.*;

import java.security.cert.*;

import java.util.*;

import java.math.*;

import sun.security.x509.*;

public class SignCer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ows Exception{

char[] storepass="000000".toCharArray( );

char[] cakeypass="000000".toCharArray( );

String alias="CA";

String name="mykeystore";

//从密钥库读取CA的证书

FileInputStream in=new FileInputStream(name);

KeyStore ks=KeyStore.getInstance("JKS");

ks.load(in,storepass);

java.security.cert.Certificate c1=ks.getCertificate(alias);

//从密钥库读取CA的私钥

PrivateKey caprk=(PrivateKey)ks.getKey(alias,cakeypass);

in.close();

//从CA的证书中提取签发者信息

byte[] encod1=c1.getEncoded();

X509CertImpl cimp1=new X509CertImpl(encod1);

X509CertInfo cinfo1=(X509CertInfo)cimp1.get(https://www.wendangku.net/doc/a46860065.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46860065.html,);

X500Name issuer=(X500Name)cinfo1.get(X509CertInfo.SUBJECT+

"."+CertificateIssuerName.DN_NAME);

//获取待签发的证书

CertificateFactory cf=CertificateFactory.getInstance("X.509");

FileInputStream in2=new FileInputStream(args[0]);

java.security.cert.Certificate c2=cf.generateCertificate(in2);

in2.close();

//从待签发的证书提取证书信息

byte[] encod2=c2.getEncoded();

X509CertImpl cimp2=new X509CertImpl(encod2);

X509CertInfo cinfo2=(X509CertInfo)cimp2.g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46860065.html,+"."+https://www.wendangku.net/doc/a46860065.html,);

//设置新证书有效期

Date begindate =new Date();

//3000 day

Date enddate =new Date(begindate.getTime()+3000*24*60*60*1000L);

CertificateValidity cv=new CertificateValidity(begindate,enddate);

cinfo2.set(X509CertInfo.VALIDITY,cv);

//设置新证书序列号

int sn=(int)(begindate.getTime()/1000);

CertificateSerialNumber csn=new CertificateSerialNumber(sn);

cinfo2.set(X509CertInfo.SERIAL_NUMBER,csn);

//设置新证书签发者

cinfo2.set(X509CertInfo.ISSUER+"."+

CertificateIssuerName.DN_NAME,issuer);

//设置新证书算法信息

AlgorithmId algorithm =

new AlgorithmId(AlgorithmId.md5WithRSAEncryption_oid);

cinfo2.set(https://www.wendangku.net/doc/a46860065.html,+

"."+CertificateAlgorithmId.ALGORITHM, algorithm);

//创建证书并使用CA的私钥对其签名

X509CertImpl newcert=new X509CertImpl(cinfo2);

newcert.sign(caprk,"MD5WithRSA");

System.out.println(newcert);

//将新证书存入密钥库

ks.setCertificateEntry("A_signed", newcert) ;

FileOutputStream out=new FileOutputStream("newstore");

ks.store(out,"newpass".toCharArray());

out.close();

}

}

程序中添加了打印语句将新创建的证书的相关信息在屏幕上打印出来。

在当前目录下存放密钥库mykeystore,其中包含了CA的证书。当前目录下同时有证书A.cer,签发之前假定我们已经核实过A.cer中包含的信息,确认无误,接下来我们开始用CA对该证书进行签名。

输入“java SignCert A.cer >1.txt”运行程序,则程序将从密钥库中取出CA的私钥对A.cer证书进行签名,输出结果已重定向到文件1.txt中,打开1.txt文件,可以看到如图4.13有关新的证书的信息。

图4.13 新证书的内容

从中可以看出签发者已经由原先的“CN=A, OU=CS, O=DLMU, L=DL, ST=LN, C=CN”(自己给自己签名),变为了:“CN=Gao Dong, OU=CS, O=DLMU, L=DL, ST=LN, C=CN”(CA的签名)。有效期也设置成了3000天。新的证书同时由密钥保存在了密钥库newstore中。

4.2.4 用户A发布签名了的证书

将新的证书A_signed从密钥库newstore中导出,如图4.14。

云安全解决方案白皮书

云安全解决方案白皮书Cloud Security Solution

目录 —云计算典型体系结构1 云计算系统分类 云计算系统典型物理架构云计算系统逻辑结构1 1 2 二云计算安全威胁和需求分析3 安全威胁分析安全需求和挑战4 5 三云安全防护总体架构设计5 设计思路 安全保障目标 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技术实现架构设计5 6 6 7 四云平台安全域划分和防护设计8 安全域划分安全防护设计 9 13 五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的演进24 虚拟化环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部署软件定义安全体系架构 安全运营24 24 28 六云安全技术服务28 私有云安全评估和加固 私有云平台安全设计咨询服务28 29 七云安全解决方案33 作者和贡献者 关注云安全解决方案33 34 八关于科技34图表 图一.1 云典型架构 (2) 图一.2 云典型逻辑结构 (3) 图三.3 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6) 图三.4 云平台安全技术实现架构 (7) 图三.5 具有安全防护机制的云平台体系架构 (8) 图四.6 云平台安全域逻辑划分 (9) 图四.7 安全域划分示例 (11) 图四.8 传统安全措施的部署 (13) 图四.9 虚拟化防火墙部署 (14) 图四.10 异常流量监测系统部署 (16) 图四.11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图 (17) 图四.12 虚拟化Web 应用防火墙部署 (19) 图四.13 堡垒机应用场景 (21) 图四.14 堡垒机部署图 (22) 图四.15 安全管理子区 (22) 图五.16 SDN 典型架构 (25) 图五.17 软件定义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25) 图五.18 使用SDN 技术的安全设备部署图 (26) 图五.19 使用SDN 技术实现流量牵引的原理图 (27) 图五.20 基于手工配置的IPS 防护模式 (28) 图六.21 服务提供者与客户之间的安全控制职责范围划分. 30图六.22 云计算关键领域安全 (31) 图六.23 安全咨询服务思路 (32) 关键信息 本方案首先研究了云计算系统的典型结构,分析了云计算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安全需求和挑战,进而对云安全防护总体架构,包括保障内容和实现机制、部署方法进行了设计和详细阐述,并介绍了云安全相关的安全技术服务内容和范围,最后给出了典型的云安全防护场景。

软件测试用例文档模板(带实例)

软件测试用例模板(带实例) 工程管理系统案例研究项目功能测试用例 编号:Project_MA_Login_1 编号:Project_MA_Interface_3 项目/软件工程管理系统案例研究项目程序版本 1.0.0 功能模块Login 编制人李虎、彭贝贝、唐姣凤用例编号Project_MA_Login_1编制时间 2005-2-22 相关用例Project_MA_Main_1 、Project_MA_Interface_1 、Project_MA_Priority_1 功能特性系统的初始窗体,并进行用户的合法性验证。 测试目的验证是否输入合法的信息,阻止非法登陆,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特性预置条件数据库中存储了一些用户信息特殊规程说明 (区分大小写) 参考信息需求说明中关于“登录”的说明测试数据用户名= administrators 密码= 1001(数据库表中有相应的信息)操作步骤 操作描述 数据期望结果 实际结果 测试状态(P/F ) 1 选择用户名称,按“提交”按钮。用 户 名 = administrators ,密码为空显示警告信息“帐号 或密码不能为空!” (符合) P 2 选择用户名称,输入错误密码,按 “提交”按钮。用 户 名 为 administrators ,密码=123 显示警告信息 “帐号 或密码不错误!” (符合) P 3 选择用户名称 ,输入密码,按“提交”按钮。 用 户 名 = administrators ,密码 为=1001 进入系统” (符合) P 测试人员 彭贝贝、李绍霞、 唐姣凤 开发人员杨丽娟负责人李虎(手写)

项目/软件工程管理系统案例研究项目程序版本 1.0.0 功能模块Interface编制人李虎、彭贝贝、唐姣凤用例编号Project_MA_Interface_3编制时间2005 – 2– 21 相关用例Project_MA_Interface_1、Project_MA_Interface_2、Project_MA_Priority_1、Project_MA_DBACCESS_1 功能特性维护界面添加操作 测试目的检查维护窗体界面与设计的符合性。 预置条件能够登录进入到系统特殊规程说明(无) 参考信息系统概要设计说明和详细设计说明 测试数据 操作步骤操作描述数据期望结果实际结果测试状态(P/F)1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测试人员彭贝贝、李绍霞、 唐姣凤开发人员杨丽娟负责人李虎(手写)

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

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 目录 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 0 1.云计算的特点 (3) 2?云计算的安全体系架构 (4)

3?云计算面临的安全隐患 (5)

3.1云平台的安全隐患 (5) 3.2应用服务层的安全隐患 (6) 3.3基础设施层的安全隐患 (6) 4?云计算的安全解决方案 (7) 4.1确保云平台的安全 (7) 4.2确保应用服务层的安全 (8) 4.3确保基础设施层的安全 (9) 5.云计算安全的未来展望 (11)

1. 云计算的特点 超大规模。“云计算管理系统”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的云计算已经拥有 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 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 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廉价。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 目前各家所提的云安全解决方案,大都根据自己企业对云平台安全的理解,结合本企业专长,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安全。然而,对于用户来说云平台是一个整体,急需一套针对云平台的整体保护技术方案。针对云平台的信息安全整体保护技术的研究的是大势所趋,整体保护技术体系的建立,必将使云计算得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2. 云计算的安全体系架构 云计算平台和传统计算平台的最大区别在于计算环境,云平台的计算环境是

云安全等保防护解决方案

概述 随着美国棱镜门事件以来,信息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的重视,特别是今年从国家层面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因此就某种程度而言,2014年可以说是真正的信息安全元年。就当前的信息安全建设驱动来看,主要来自政策性合规驱动和市场需求驱动是两个重要的驱动点。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强调自主可控是信息安全领域国家的基本意志体现。同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要求对信息安全产品、云计算服务等进行安全审查,通过政策、法律、规范的合规性要求加强对信息安全的把控。 ·从需求层面来看,随着愈演愈烈各种的信息泄密事件、大热的APT攻击等,大量的企业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已经从过去的“被动防御”转变成“主动防御”,尤其是新型的互联网金融、电商业务、云计算业务等都前瞻性企业都把安全当做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并寻求各种资源不断提升用户对其信任性。 ·用户选择云计算服务的角度来看,我们了解了很多的云计算用户或潜在的云计算用户,用户的一项业务在往云计算中心迁移时考虑的前三位的要素一般是安全、技术成熟度和成本,其中首要考虑的是安全。因为由于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云用户的业务数据都在云端,因此用户就担心自己的隐私数据会不会被其他人看到,数据会不会被篡改,云用户的业务中断了影响收益怎么办,云计算服务商声称的各种安全措施是否有、能否真正起作用等,云用户不知道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云服务是否真的达到许诺的标准等担忧。 1.云环境下的等级保护问题研究 综上所述,用户在选择云计算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安全性,对普通用户来说,云计算服务的合规性是安全上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合规目前主要有等级保护、27001、CSA云计算联盟的相关认证。其中等级保护是一项基本政策,比如用户的一个等级保护三级的业务,采用云计算模式时,一定要求云计算服务必须达到三级的要求。

[方案]编写软件测试用例文档的例子

[方案]编写软件测试用例文档的例子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 用例编号 LinkWorks 项目名称 WorkEvaluate模块模块名称 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项目承担部门 用例作者 2005-5-27 完成日期 质量管理部本文档使用部门 评审负责人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 历史版本: 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 V1.1 一、功能测试用例 此功能测试用例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主要测试技术方法为用户通过GUI(图形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交互,对交互的输出或接受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需求功能与实现功能是否一致。 项目名称用例标识 LinkWorks_ WorkEvaluate_02 MIIP 陈谦模块名称开发人员 WorkEvaluate 参考信息工作考核系统界面设计(2005_03_28).vsd 用例作者

设计日期测试人员高珍珍测试类型 2014-8-25 黑盒测试日期测试方法 用例描述 前置条件 编号权限测试项测试描述/输入/操作期望结果真实备注 (并列类别结果 关系) 无列导航栏导航浏览\点击导航连接详细正确导航页面所 00001 表测试在位置 页添加删除修添加修改删除按钮是否不可用 00002 面改按钮可用 接受、汇报按1) 不是自己负责的数据不能 钮未考核之前能否接受 \汇报 2) 属于自己负责的未接能 受之前时候是否可以 接受 00003 3) 属于自己负责的数据能 接受后但未考核能否 可以汇报 4) 接受后的数据没有汇不能 报但考核了,是否仍 可以汇报 考核审核按这俩按钮是否可用这两按钮为置灰,不 00004 钮可用 二级联动下功能下拉列表选择 1)默认为“本月由我

云安全解决方案

2015绿盟科技云安全解决方案 2015 NSFOCUS Cloud Security Solution Word专业资料

目录 一云计算典型体系结构1 云计算系统分类1云计算系统典型物理架构1云计算系统逻辑结构3 二云计算安全威胁和需求分析4 安全威胁分析4安全需求和挑战7 三云安全防护总体架构设计7 设计思路8安全保障目标9安全保障体系框架9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技术实现架构设计11 四云平台安全域划分和防护设计14 安全域划分14安全防护设计21 五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的演进39 虚拟化环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部署39软件定义安全体系架构40安全运营44 六云安全技术服务45 私有云安全评估和加固45私有云平台安全设计咨询服务46 七云安全解决方案53 作者和贡献者53关注云安全解决方案54 八关于绿盟科技54图表 图一.1云典型架构 (2) 图一.2云典型逻辑结构 (3) 图三.3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10) 图三.4云平台安全技术实现架构 (12) 图三.5具有安全防护机制的云平台体系架构 (13) 图四.6云平台安全域逻辑划分 (15) 图四.7安全域划分示例 (18) 图四.8传统安全措施的部署 (21) 图四.9虚拟化防火墙部署 (24) 图四.10异常流量监测系统部署 (27) 图四.11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图 (29) 图四.12虚拟化Web应用防火墙部署 (31) 图四.13堡垒机应用场景 (34) 图四.14堡垒机部署图 (35) 图四.15安全管理子区 (36) 图五.16SDN典型架构 (41) 图五.17软件定义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41) 图五.18使用SDN技术的安全设备部署图 (42) 图五.19使用SDN技术实现流量牵引的原理图 (43) 图五.20基于手工配置的IPS防护模式 (44) 图六.21服务提供者与客户之间的安全控制职责围划分 47图六.22云计算关键领域安全 (50) 图六.23安全咨询服务思路 (51)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第1章引言 (7) 1.1国家政策推动企业上云 (7) 1.2云安全规范指导文件 (14) 1.3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 (15) 1.4软件定义安全(SDSec) (18) 第2章云安全风险分析 (19) 2.1业务牵引风险分析 (19) 2.2技术牵引风险分析 (21) 2.3监管牵引风险分析 (22) 第3章云安全需求分析 (25) 3.1云安全防护体系安全需求 (25) 3.1.1基础安全保障 (25) 3.1.2主机安全保障 (25) 3.1.3应用安全保障 (25) 3.2云安全运营体系安全需求 (25) 3.2.1安全审计服务 (25) 3.2.2安全运营服务 (26) 3.2.3态势感知服务 (26) 3.3多云/混合云架构安全联动管理需求 (26) 第4章方案设计思路 (27) 4.1软件定义安全的设计思路 (27) 4.2国际先进性参考模型 (28) 4.3方案场景适用性说明 (29) 第5章云安全管理平台产品技术方案 (30) 5.1方案概述 (30) 5.2方案架构设计 (31) 2

5.3产品功能简述 (32) 5.3.1安全市场 (32) 5.3.2组件管理 (36) 5.3.3资产管理 (37) 5.3.4租户信息同步 (38) 5.3.5监控告警 (39) 5.3.6订单管理 (41) 5.3.7工单管理 (42) 5.3.8计量计费 (42) 5.3.9报表管理 (43) 5.3.10云安全态势 (44) 5.3.11日志审计 (46) 5.4部署架构设计 (47) 5.4.1部署方案 (47) 5.4.2部署方案技术特点 (48) 5.5平台主要功能技术特点 (52) 5.5.1用户与资产结构 (52) 5.5.2自助服务模式 (54) 5.5.3安全服务链编排 (54) 5.5.4计量计费模式 (56) 5.5.5云安全态势感知 (56) 5.5.6在线/离线升级服务 (57) 5.5.7平台稳定可靠 (58) 第6章CSMP安全资源介绍部分 (60) 6.1CSMP安全服务清单介绍 (60) 6.2各安全组件产品级解决方案汇总 (62) 第7章CSMP方案核心价值 (62) 7.1安全产品服务化-合规高效 (62) 7.2安全能力一体化-智慧易管 (62) 3

软件测试用例实例(非常详细)

1、兼容性测试 在大多数生产环境中,客户机工作站、网络连接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具体硬件规格会有所不同。客户机工作站可能会安装不同的软件例如,应用程序、驱动程序等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运行许多不同的软件组合,从而占用不同的资源。测试目的 配置说明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外设应用软件结果 服务器Window2000(S) WindowXp Window2000(P) Window2003 用例编号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 项目名称LinkWorks 模块名称WorkEvaluate模块 项目承担部门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 用例作者 完成日期2005-5-27 本文档使用部门质量管理部 评审负责人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历史版本: 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 V1.1 1.1. 疲劳强度测试用例 强度测试也是性能测试是的一种,实施和执行此类测试的目的是找出因资源不足或资源争用而导致的错误。如果内存或磁盘空间不足,测试对象就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在正常条件下并不明显的缺陷。而其他缺陷则可能由于争用共享资源(如数据库锁或网络带宽)而造成的。强度测试还可用于确定测试对象能够处理的最大工作量。 测试目的

测试说明 前提条件连续运行8小时,设置添加10用户并发 测试需求输入/动作输出/响应是否正常运行 功能1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功能1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一、功能测试用例 此功能测试用例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 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 的实施是否恰当。主要测试技术方法为用户通过GUI(图形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交互,对 交互的输出或接受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需求功能与实现功能是否一致。 用例标识LinkWorks_ WorkEvaluate_02 项目名称https://www.wendangku.net/doc/a46860065.html, 开发人员模块名称WorkEvaluate 用例作者参考信息工作考核系统界面设计(2005_03_28).vsd 测试类型设计日期2006-9-27 测试人员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日期 用例描述 前置条件 编号权限 (并列 关系)测试项测试 类别 描述/输入/操作期望结果真实 结果 备注 00001 无列 表 页 面 导航栏导航 测试 浏览\点击导航连接详细正确导航页面所 在位置 00002 添加删除修 改按钮 添加修改删除按钮是否 可用 不可用 00003 接受、汇报按 钮 1)不是自己负责的数据 未考核之前能否接受 \汇报 不能 2)属于自己负责的未接 受之前时候是否可以 接受 能

用例图和用例描述设计实例

用例图和用例描述设计实例 作者:ephyer 发表时间: 2004-09-09 18:01:35 更新时间: 2004-09-09 18:01:35 浏览:1954次 主题:电脑技 术 评论:0篇 地址:202.19 7.75.* :::栏目::: ? T hinkin g in jav a 学习 笔记 ? J A VA 基 础知识 ? U ML ? 软 件设计 师 ? 其 他类别 这里用我开发的一个家教网站来简单的分析用例图的画法和用例描述的 写法。这个网站我用UML 完整的分析一下,以下我提取了用例图和用例描述 的部分。这个家教网站分为前台客户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 前台客户系统的用例图如下: 后台管理系统用例图如下: 对于用例描述,篇幅有限,我在这里只列了后台管理系统中的网站公告发布这个用例的描述。如下:

用例名称:用户登录 用例标识号:01 参与者:管理员、普通用户 简要说明: 参与者输入用户名、密码以及验证码,系统进行验证后,合法者登录系统,否则提供拒绝登录系统。 前置条件: 参与者已经打开系统的登录页面(login.jsp) 基本事件流: 1.参与者在用户名输入框里输入用户名 2.在密码框里输入密码 3.密码框下方显示验证码,验证码由4位数字构成,用户按原样输入验证码。 4.用户按登录后,系统验证参与者输入的有效性。 5.有效则进入系统的主界面。无效则提示相应错误给用户。 6.用例终止 其他事件流A1: 在按“登录”按钮之前,参与者可以随按“取消(或关闭)”按钮。 异常事件流: 1.提示错误信息,参与人确认 后置条件:进入的主界面main.jsp ,装载相应的数据 注释:(可选:记住用户)

深信服云安全解决方案

深信服云安全解决方案

深信服云安全解决方案 深信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7日

目录 第一章建设背景6 1.1云平台背景 (6) 1.2云平台建设意义 (6) 第二章需求分析7 2.1 需求概述 (8) 2.2 平台侧需求 (9) 2.2.1平台安全需求 (9) 2.1.2接入安全需求 (10) 2.1.3业务可靠需求 (11) 2.3 租户侧需求 (12) 2.3.1 租户间隔离需求分析 (12) 2.3.2 租户虚拟机需求分析 (13) 2.3.3 租户互联网业务需求分析 (13) 2.3.4 租户外网业务需求分析 (14) 2.5 管理运维需求 (15) 第三章设计原则16

第四章解决方案17 4.1 解决方案综述 (17) 4.2 平台侧设计方案 (19) 4.2.1平台安全方案 (20) 4.2.1.1.平台分区分域 20 4.2.1.2.防网络病毒 20 4.2.1.3.应用安全防护 21 4.2.1.4.防止漏洞攻击 21 4.2.1. 5.多业务数据隔离和交换 22 4.2.2接入安全方案 (23) 4.2.2.1云间安全互联 (23) 4.2.2.2租户安全接入 (24) 4.2.3业务可靠需求 (25) 4.2.3.1.防拒绝服务攻击 25 4.2.3.2.链路/全局负载均衡

26 4.3 租户侧设计方案 (27) 4.3.1租户安全设计 (27) 4.3.2业务系统安全 (28) 4.3.3业务稳定可靠 (29) 4.3.4业务安全接入 (29) 4.3.5租户应用场景 (31) 4.3.6 NFV安全组件部署方式 (33) 4.4 管理运维设计方案 (34) 4.4.1 平台运维 (34) 4.4.1 租户运维 (35) 4.4.1 平台服务商合作运维 (36) 第五章解决方案价值37 5.1 高安全:提供专业、可靠的服务 (38) 5.2 高性价比:降低IT建设成本 (38) 5.3 高效率:业务系统部署速度快 (39) 5.4 高协同:降低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难度. 39

云安全解决方案

2015绿盟科技云安全解决案 2015 NSFOCUS Cloud Security Solution Word专业资料

目录 一云计算典型体系结构1 云计算系统分类1云计算系统典型物理架构1云计算系统逻辑结构3 二云计算安全威胁和需求分析4 安全威胁分析4安全需求和挑战7 三云安全防护总体架构设计7 设计思路8安全保障目标9安全保障体系框架9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技术实现架构设计11 四云平台安全域划分和防护设计14 安全域划分14安全防护设计21 五云计算安全防护案的演进39 虚拟化环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部署39软件定义安全体系架构40安全运营44 六云安全技术服务45 私有云安全评估和加固45私有云平台安全设计咨询服务46 七云安全解决案53 作者和贡献者53关注云安全解决案54 八关于绿盟科技54图表 图一.1云典型架构 (2) 图一.2云典型逻辑结构 (3) 图三.3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10) 图三.4云平台安全技术实现架构 (12) 图三.5具有安全防护机制的云平台体系架构 (13) 图四.6云平台安全域逻辑划分 (15) 图四.7安全域划分示例 (18) 图四.8传统安全措施的部署 (21) 图四.9虚拟化防火墙部署 (24) 图四.10异常流量监测系统部署 (27) 图四.11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图 (29) 图四.12虚拟化Web应用防火墙部署 (31) 图四.13堡垒机应用场景 (34) 图四.14堡垒机部署图 (35) 图四.15安全管理子区 (36) 图五.16SDN典型架构 (41) 图五.17软件定义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41) 图五.18使用SDN技术的安全设备部署图 (42) 图五.19使用SDN技术实现流量牵引的原理图 (43) 图五.20基于手工配置的IPS防护模式 (44) 图六.21服务提供者与客户之间的安全控制职责围划分 47图六.22云计算关键领域安全 (50) 图六.23安全咨询服务思路 (51)

政务云安全解决方案

政务云安全 解 决 方 案

目录 前言 (6) 1 方案设计思想 (7) 1.1 总体指导思想 (7) 1.1.1 等级保护思想 (7) 1.1.2 动态网络安全体系思想 (7) 1.2 总体设计原则 (9) 1.3 依据标准 (11) 1.4 安全模型 (12) 2 政务外网安全需求分析 (15) 2.1 网络及业务现状 (15) 2.1.1 网络现状 (15) 2.1.2 业务现状 (17) 2.2 安全风险分析 (20) 2.2.1 网络风险 (20) 2.2.2 数据安全 (22) 2.2.3 应用系统风险分析 (22) 2.2.4 安全管理风险分析 (25) 2.3 安全需求及安全目标 (29) 2.3.1 安全需求 (29) 2.3.2 安全目标 (30)

3 政务外网网络安全体系设计 (34) 3.1 政务外网安全域划分 (34) 3.1.1 安全域设计原则 (34) 3.1.2 安全域划分 (35) 3.2 安全域间的隔离防护 (37) 3.3 统一安全管理平台设计 (38) 3.4 传输加密系统设计 (42) 3.5 网络安全设计 (43) 3.5.1 防火墙子系统设计 (43) 3.5.2 入侵检测系统设计 (44) 3.5.3 入侵防御系统设计 (45) 3.5.4 准入控制子系统设计 (46) 3.6 主机安全设计 (47) 3.6.1 漏洞扫描子系统设计 (47) 3.6.2 病毒防护子系统设计 (48) 3.6.3 终端管理子系统设计 (49) 3.7 应用平台安全体系 (49) 3.7.1 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系统 (49) 3.7.2 备份与恢复子系统设计 (51) 3.7.3 数据库安全审计与监控 (52) 3.8 安全产品部署 (55) 4 安全产品选型要求 (56)

用例文档范例

用例文档 用例编号UC001 用例名称订餐 参与者客户 过程描述用例起始于用户想要订餐,客户点击系统提供的订餐功能键,系统显示可供选择的餐品信息,客户填写相应餐品的份数,并填好送餐地址、联系电话、 送餐时间、其他要求(粗斜体字未必填内容)后,提交订单。系统根据业务 规则BR_E001Celerity营业时间规则,判断该订单是否在营业时间内,以 及业务规则BR_E003 Celerity订餐时间和送餐时间间隔规则,判断该订单 的送餐时间是否有效。系统保存有效订单、废弃无效订单,并对客户进行反 馈。 基本流程 参与者的动作系统动作 1)用例起始于用户想要订餐,客户通过UIC000客户专业功能页面,点击系统提供的订餐功能键。2)系统通过UIC001客户订餐页面,显示可供选择的餐品信息。 3)客户通过UIC001客户订餐页面,填写相应餐品的份数,并填好送餐地址、联系电话、送餐时间、其他要求(粗斜体字未必填内容)后,提交订单。4)系统根据业务规则BR_E001Celerity营业时间规则,判断新订单是否在营业时间内,以及业务规则BR_E003 Celerity订餐时间和送餐时间间隔规则,判断新订单的送餐时间是否有效。 5)系统保存有效订单,并通过UIC801订餐成功返回页面,对客户进行反馈。 分支流程 第4步验证订单为无效状态时 5)系统废弃无效订单,并通过UIC901订单 无效返回页面对客户进行反馈。 6)客户可以通过UIC901订单无效返回页面选择重填或放弃。7)系统根据用户的选择返回UIC001客户订餐页面,或UIC000客户专业功能页面。 用例编号UC004 用例名称修改订单 参与者客户 过程描述用例起始于想要修改订单,客户点击系统提供的修改订餐功能键,系统对满足业务规则BR_C001客户订单修改规则的订单进行修改。 基本流程 参与者的动作系统动作 1)用例起始于想要修改订单,客户通过UIC000客户专业功能页面,点击系统提供的修改订单功能键。2)系统将客户提交的满足业务规则BR_C001客户订单修改规则的未处理订单,通过UIC012客户修改订单页面显示出来。 3)客户通过UIC012客户修改订单页面进行修改后,提交订单。4)系统根据业务规则BR_E001 Celerity营业时间规则,判断新订单是否在营业时间内,

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

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

目录 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 0 1.云计算的特点 (2) 2.云计算的安全体系架构 (2) 3.云计算面临的安全隐患 (3) 3.1云平台的安全隐患 (3) 3.2应用服务层的安全隐患 (3) 3.3基础设施层的安全隐患 (4) 4.云计算的安全解决方案 (4) 4.1确保云平台的安全 (4) 4.2确保应用服务层的安全 (5) 4.3确保基础设施层的安全 (6) 5.云计算安全的未来展望 (7)

1.云计算的特点 ?超大规模。“云计算管理系统”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的云计算已经拥有100 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 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 ?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廉价。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 目前各家所提的云安全解决方案,大都根据自己企业对云平台安全的理解,结合本企业专长,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安全。然而,对于用户来说云平台是一个整体,急需一套针对云平台的整体保护技术方案。针对云平台的信息安全整体保护技术的研究的是大势所趋,整体保护技术体系的建立,必将使云计算得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2.云计算的安全体系架构 云计算平台和传统计算平台的最大区别在于计算环境,云平台的计算环境是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而形成的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系统,这样的一个系统势必比传统意义上的计算环境要更加复杂。对云平台的计算环境的保护也是云平台下信息安全整体保护体系的重中之重。 强大、方便的云计算服务是通过客户端最终展现给用户的,在云计算环境完成了客户所要求的工作或服务后,这些工作、服务的成果应通过一个安全的途径传输并最终展现在客户端上。云计算环境下的通信网络就是保证云计算环境到客户端、云计算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传输以及实施安全策略的部件。 区域边界是云计算环境与云通信网络实现边界连接以及实施安全策略的相关部件。真正的云计算环境应是可控的,在这一可控的云区域与其外部的不可控区域之间,应遵循一套规则来确保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才能管理和使用云,从而保证云计算环境区域的安全。 云计算环境部的各个部件的正常运转、数据在云的安全传输、云计算环境以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1前言 (4) 2安全现状 (5) 2.1问题和需求分析 (5) 2.2传统SOC面临的问题 (6) 3应对方案 (8) 4某云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10) 4.1资产分布式管理 (11) 4.1.1资产流程化管理 (11) 4.1.2资产域分布 (12) 4.2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3) 4.2.1事件采集与处理 (13) 4.2.2事件过滤与归并 (14) 4.2.3事件行为关联分析 (14) 4.3资产脆弱性分析 (15) 4.4风险综合监控 (16) 4.4.1风险管理 (17) 4.4.2风险监控 (18) 4.5预警管理与发布 (18) 4.5.1预警管理 (18) 4.5.2预警发布 (20) 4.6实时响应与反控 (21) 4.7知识库管理 (22) 4.7.1知识共享和转化 (22) 4.7.2响应速度和质量 (23) 4.7.3信息挖掘与分析 (23) 4.8综合报表管理 (23) 5某云安全管理平台方案特性 (25) 5.1终端安全管理与传统SOC的有机结合 (25) 5.2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分层化处理 (26) 5.3海量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处理 (27) 5.4深入事件关联分析 (28) 5.5面向用户服务的透明化 (29) 6某云安全管理平台部署 (31) 7方案总结 (32)

1前言 为了不断应对新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的行业单位和企业先后部署了防火墙、UTM、入侵检测和防护系统、漏洞扫描系统、防病毒系统、终端管理系统等等,构建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然而,这些安全防线都仅仅抵御来自某个方面的安全威胁,形成了一个个“安全防御孤岛”,无法产生协同效应。更为严重地,这些复杂的IT资源及其安全防御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的安全日志和事件,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岛”,有限的安全管理人员面对这些数量巨大、彼此割裂的安全信息,操作着各种产品自身的控制台界面和告警窗口,显得束手无策,工作效率极低,难以发现真正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企业和组织日益迫切的信息系统审计和内控要求、等级保护要求,以及不断增强的业务持续性需求,也对客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于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而言,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来支撑,将整个网络中的各种设备、用户、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纳入一个统一的监管体系,来进行统一的监控、调度、协调,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网络安全可靠、业务稳定运行的目的。

Chinasec(安元)桌面云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Chinasec(安元)桌面云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1.背景介绍 随着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桌面云(Desktop Cloud)作为优化传统办公模式的解决方案而被广泛采用。桌面云是可以通过瘦客户端或者其他任何与网络相连的设备例如PAD来访问跨平台的应用程序。桌面云的用户桌面环境都是托管在企业的数据中心,本地终端只是一个显示设备而已,所有的数据都是集中存储在企业数据中心。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集中应用,减少企业对硬件采购费用,减少运维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同时也提高了数据外泄的几率,对企业数据中心中的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风险分析 ?虚拟化终端使用过程中,由于账户成为了控制资源是否允许使用的唯一控制方式,通过身份冒用可以越权使用非授权信息,造成涉密信息的泄密。 ?采用虚拟化技术的云终端,数据统一归档存储在核心存储设备上,数据集中存储后,敏感数据均存储在服务器上(云端),存在非授权使用和非法访问等安全隐患。 ?在虚拟化的IT构架下,企业内部不通过本地进行数据存储和调用,统一将数据存储在云端进行存储,这种情况下,减少了数据在存储层面造成的数据泄露风险,但是增加了数据的内部泄密情况的发生。 ?同时通过统一桌面云进行后台存储和管理,无法通过传统交换机方式实现VLAN的逻辑划分,对于部门之间或者工作组之间的隔离无法完成。同时,网络作为一个开放性的交互手段,数据交互存在很大的便利性,同时对于数据的外泄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点。 3.解决方案 现有桌面云产品并没有完全解决企业信息泄密问题,传统的信息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在虚拟化环境中依然存在。明朝万达结合Chinasec(安元)数据安全产品,推出桌面云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测试用例实例 非常详细

测试用例实例非常详细 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 用例编号 LinkWorks 项目名称 WorkEvaluate模块模块名称 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项目承担部门 用例作者 2005-5-27 完成日期 质量管理部本文档使用部门 评审负责人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历史版本: 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 V1.1 一、功能测试用例 此功能测试用例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主要测试技术方法为用户通过GUI(图形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交互,对交互的输出或接受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需求功能与实现功能是否一致。 项目名称用例标识 LinkWorks_ WorkEvaluate_0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46860065.html, 模块名称开发人员 WorkEvaluate 参考信息工作考核系统界面设计(2005_03_28).vsd 用例作者

设计日期测试人员测试类型 2006-9-27 黑盒测试日期测试方法 用例描述 前置条件 编号权限测试项测试描述/输入/操作期望结果真实备注 (并列类别结果 关系) 无列导航栏导航浏览\点击导航连接详细正确导航页面所 00001 表测试在位置 页添加删除修添加修改删除按钮是否不可用 00002 面改按钮可用 接受、汇报按1) 不是自己负责的数据不能 钮未考核之前能否接受 \汇报 2) 属于自己负责的未接能 受之前时候是否可以 接受 00003 3) 属于自己负责的数据能 接受后但未考核能否 可以汇报 4) 接受后的数据没有汇不能 报但考核了,是否仍 可以汇报 考核审核按这俩按钮是否可用这两按钮为置灰,不 00004 钮可用 二级联动下功能下拉列表选择 1)默认为“本月由我

智慧城市安全建设和解决方案介绍

智慧城市安全建设和解决方案介绍

目录
?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发展趋势 ? 智慧城市大数据安全 ? 智慧城市云安全 ? 智慧城市物联网安全 ? 总结
2

新型智慧城市
? 我国近300个城市先后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了管理能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 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生活质 量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这不仅推动了传统意 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更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 展机遇。
? 新型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包括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 线政府、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等五大 要素。与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技术和体制机制双轮驱动、更加注 重城市运营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城市的安全可控。
3

智慧城市评价标准
2015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 ? 《智慧城市 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1部分:总体框架》 ? 《智慧城市 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2部分:分项评价指标制定总体
要求》 ? 《智慧城市 城市运营中心》 ? 《智慧城市 跨系统交互》(含第1部分总体框架、第2部分技术要求及测试规范
及第3部分接口协议及测试规范) ? 《智慧城市 数据融合》(含第3部分数据采集规范和第4部分:开放共享要求》 ? 《智慧城市 智慧医疗》及《智慧城市 时空信息基础设施》等23项国家标准制定
任务。
2016年12月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国家标准,其中包括客 观指标、主观指标和自选指标。该标准的制定遵循“以人为本、惠民便民、绩效导 向、客观量化”的原则,由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等25个部委组成 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共同完成,包括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 居、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以及市民体验等8个一级评价指标, 是目前我国开展智慧城市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
4

测试用例模板示例

OA办公自动化系统 销售管理子系统 测试用例 目录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我的客户管理添加模块 (2) 测试用例名称:O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我的客户管理管理模块 (4) 测试用例名称:O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我的客户管理高级管理模块 (5) 测试用例名称:O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我的客户管理共享客户模块 (6) 测试用例名称:O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我的联系人管理添加模块 (7) 测试用例名称:O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我的联系人管理管理模块 (9) 测试用例名称:O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我的客户管理高级管理模块 (10) 测试用例名称:O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我的联系人管理共享客户模块 (11)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产品信息添加模块 (12)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产品信息产品管理模块 (14)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产品信息高级查询模块 (16)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服务型产品添加模块 (17)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服务型产品服务销售管理模块 (19)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服务型产品高级查询模块 (21)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销售合同管理添加模块 (22)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销售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模块 (25)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销售合同管理高级查询模块 (26)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产品销售记录添加模块 (27)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产品销售记录产品销售管理模块 (29)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产品销售记录高级查询模块 (30)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服务销售记录添加模块 (31)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服务销售记录服务销售管理模块 (33) 测试用例名称:0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产品销售记录高级查询模块 (34) 测试用例名称:O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供应商信息之添加模块测试 (35) 测试用例名称:O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供应商信息之供应商管理模块测试 (37) 测试用例名称:OA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供应商信息之高级查询模块测试 (38)

测试用例范例

讨论用TestDirector管理测试用例 编制时间:2007-03-16 编制部门:测试组 编制人:郭宏元 “测试用例”虽有国标作蓝本,但实际中,一直以来“测试用例”是所有测试人员有争议的地方,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法无定法,则无定则”,所有的规范与标准都是围绕更适应人们的工作环境而创建。在此,我就我的一些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般来说,“测试用例”的编写主要分三大类,贯彻的原则与基本架构如下: 分类: 1、对验证过程的一个记录; 2、展现一个功能; 3、描述一个场景步骤; 原则: 1、有“对象”属性的描述; 2、阐述了某个“对象”的方法或事件。 3、对属性、方法或事件有详细的定义。 基本架构: 1、目的; 2、前提条件; 3、输入步骤(输入动作或数据,预期结果) 以下总结了一些针对测试用例的“编写要点”作出一些较简单的规范。以方便统一测试用例的编写,并保证使用最用效的测试用例来保证测试质量。我们都知道根据详细设计文档编写测试用例的目的不在于验证软件达到的功能,而在于验证软件应该达到的功能,这样可以去除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随意性。所以下面就明确测试用例的“目的”、“范围”、“原则”是什么?以及采用的方法做了一点描述。 1、目的: 围绕测试名称或满足实现测试功能而进行。 2、范围:

适用于所要测试的质检项目。 3、功能测试用例编写原则 3.1单元测试功能用例的编写目的 单元测试用例的目的在于验证单个模块是否达到了详细设计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由于是单个模块所以无法检验关联性,可能会牵扯到数据库的操作,例如:删除时,需要查看数据库是否完全删除了数据。 3.2集成测试功能用例的编写目的 集成测试功能用例的目的在于验证软件连接时,模块的连接是否正确(及数据的传递是否正确)。.我们的软件中体现出来的是,是否正确调用界面,界面之间显示的数据是否正确,特别是财务、费用、数据方面的。 集成测试用例的编写过程中,经常将功能用例与业务流程混合编写,因为在集成测试时需验证业务流程中的数据正确性,以及界面之间的数据传递的准确无误。 3.3系统测试业务流程用例的编写目的 系统测试业务流程用例的目的在于验证软件最终数据的准确性,我们的软件体现为,手工数据与报表数据的一直性。用例与用例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目的性十分明确。 4、测试用例设计的原则 4.1全面性 指编写的测试用例应该覆盖所有的“概要设计文档”或“需求文档”以及“测试申请文档”中描述的功能。 4.1.1数据库程序基本的增、删、改功能 增、改测试用例重点在于数据合法性、正确性的检验和提示信息的正确性的检验。输入的数据可能有无限种组合,此时可以采用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法,下面有较详细的说明。 删除的测试用例比较简单,只有操作没有数据的输入,但是应该在“备注”中注明,删除的限制条件,以及数据库中应该删除的表的情况,有条件限制时,测试用例应该包含各种删除条件,必要时在添加或修改的测试用例后面或中间紧跟删除的测试用例。 4.1.2对于无输入的操作,应该详细描述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结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