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运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提高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2、难点:发展的实质

【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启发思考、自主探究、课堂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观,今天我们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同学们看“永恒”两个字,这表明了世界的发展会不会停止?联系到我们之前所讲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也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种运动变化发展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说过我们可以把世界分成三个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我们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那么是不是也就是说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呢?

新课讲授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1)请大家看下面一个视频:生命的演化请同学们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类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它说明了什么 ?(从海洋生物进化到人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教师总结:①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是一个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展

的过程。

②自然界的发展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自然界的发展也是从一个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有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个前进的,上升的一个过程。

(2)教师例举青藏高原形成的过程(由海洋变成现在的高原,并且现在也还在不断的上升,虽然我们可能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但它的运动变化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进一步说明自然界是在运动变化发展的,并且该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教师:自然界在不断的发展,那么人类社会呢?

(1)学生思考并说明

教师引导: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几个阶段,甚至我们还要一起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这些阶段的发展水平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并且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我们社会再进步。

(2)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变化:

教师小结:PPT展示现代高科技手机、电脑。(并总结如人类的手机向着轻、薄、短小方向发展,电脑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我想只要人类不灭亡,人类社会总是朝着更智慧、更文明的方向发展。

3.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教师: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那么人的认识是不是也是发展的呢?(1)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

(2)教师小结:如古人对地球的认识是天圆地方但后来麦哲伦环球航海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比如对宇宙中心的认识由地心说到日心说哥白尼证明了宇宙的中心是太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打破了亚里士多德认为的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比例的说法。所以说我们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人类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第一目小结:现在我们来对刚才所学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刚刚我们证明了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说明了我们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过渡:

一、发展的实质

我们说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是不是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探究一:下列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

(2)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3)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4)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5)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为什么(1)(2)(4)是发展呢?这涉及到了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二个重点知识——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句话在我们课本第63页,请大家划下来课后重点记忆)

发展的实质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注意与运动变化的区别)

前进、上升(发展)

运动变化

后退、下降

(2)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注意区别新、旧事物)

探究二PPT展示以下是不是都是新事物

①电脑算命

②新中国成立

③袁世凯复辟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算命本质上就是一种腐朽的落后的,不管是人还是电脑算命都是必将灭亡的事物是旧事物;新中国成立说明中华儿女站起来了,从此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新事物;袁世凯复辟是逆历史潮流,必然会被推翻是旧事物

所以要同学们要克服三种错误标准:

①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新旧

②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一事物

的新旧

③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区分新旧事物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注意新旧事物的标准: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三、课堂小结

最后我们对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小结。本堂课我们主要讲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自然界是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1)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注意与运动变化的区别)

(2)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注意区分新、旧事物)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框题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四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对事物的认识易出现偏激和偏差,对世界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因此,若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把握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和理性。 三、设计思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的情景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学道理过程化、自主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实质 2、难点: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 多媒体连续播放多幅画面。包括动植物演化过程的图片、人类进化的图片;人类生产工具的演变、人类进步的阶梯示意图;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人类对机器人研究的深化。 (一)、发展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包括三个层次: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世界的聚落学案

靖安乡中心学校导学案 科目地理课题: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时间:2014年月日 主备教师:王彬学生姓名:年级:七年级班级:小组: 年级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的两种形式。 3、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及自然资源对聚落分布和建筑形式的影响。 2、聚落的两种形式。 【预习导学】: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落概念:。 2?聚落的形式:聚落一般分为________ 和 ________ 两大类型。 按生产方式不同,乡村聚落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____ 和规模较大的 ________ ;城市聚落分为小城市、中 型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 3.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比较: 乡村居民主要从事 ______________ ,城市居民一般从事 _________________ 。 乡村人口 _______ ,规模 __________ ;城市人口 ___________,规模_____________ 。 乡村建筑以 _________ 为主,城市建筑以_____________ 为主。 乡村空气 _______ ,环境 __________ ;城市环境 4.城市聚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p64-p65,填空。 1、世界的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世界上各个古代文明时期所创造出来的气势雄伟或特色突出的古迹、遗,址,它们是各民族创造才能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活动的忠实记录。比如________________ 等。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有利于开展历 史和科学研究,了解前人的文化和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发展 3、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有: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布达拉宫等。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P65,完成课本P65的活动题。 【训练巩固】: 1、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2.聚落的两种形式- 亠 【拓展延伸】: 1、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团结小学“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方案

团结小学2018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进校园 活动方案 2018年3月22日是第24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29届“中国水周”。为认真做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进校园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义龙新区教育系统关于开展2018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三爱三节”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水法治、水忧患意识,培养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公民意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营造节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主题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活动时间 2018年3月22-28日 四、活动内容 (一)涉水法律法规宣传进校园活动 1.2018年3月下旬,各班开展涉水法律法规宣传进校园主题班会活动,学校要在校园内显示屏上设置节水护水宣传标语,

营造宣传氛围。 2.学校要借助“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一次水利法律法规校园宣传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 (二)节水护水主题比赛 学校组织各班围绕“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题,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水忧患意识。 (三)节水护水知识主题班会 各班于3月22-28日期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节)节水护水主题班会活动,并留存好活动的教案和图片等资料上交郑屯镇教育集团。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 学校高度重此次宣传活动,把开展主题宣传进校园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校长要亲自过问、亲自督促、亲自检查,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活动,督促指导各班开展好节水宣传进校园活动。 (二)注重实效 在活动期间,学校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水护水意识,为节水护水工作营造浓厚氛围。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

2020版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课标要求学习目标 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 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 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1.识记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含义。 2.理解哲学和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重点、难点) 3.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体会学习哲学对具体科学 研究的意义。(重点)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和世界观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试判断: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就是哲学。( ) 提示错误。哲学不等于世界观,世界观能否成为哲学,主要看它是否系统化、理论化。 (3)反对两种认识误区 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2.世界观和方法论 (1)方法论:用世界观来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重点提醒: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试判断: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 提示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知识的分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请思考:哲学可以取代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具体知识吗? 提示不可以。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具体知识,可以为某一学科提供具体的指导,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因此,哲学并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也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探究点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议题: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助推绿色发展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装点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是自然界的奴隶,人在自然界的面前是被动的 第二阶段人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限度地向自然界索取,出现生态问题 第三阶段人是自然界的朋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1)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中产生了哪些世界观和方法论? (2)当今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指引着人们打造青山绿水的健康家园,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嘚》教学案 南京市临江中学孙建军 【课标内容要求】 本框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规定嘚“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嘚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嘚,学会用发展嘚观点看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基本概念和观点: 1、基本概念:发展 2、基本观点:1、发展嘚普遍性2、发展嘚实质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发展嘚普遍性◇理解:发展嘚实质 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嘚方向、发展嘚道路和发展嘚形式,用发展嘚眼光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嘚静止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展嘚实质;难点: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嘚关系 【教学方法及手段】:演示法、自主阅读、合作讨论、讲解法。 手段:多媒体、讲义。 【教学过程】 一、发展嘚普遍性 探究活动一:(播放生命演化历程视频,社会发展示意图、人类对雷电现象嘚认识过程视频) 探究:1、从生命产生到人嘚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嘚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人嘚体质还会发展吗? 3、社会发展示意图说明了什么? 4、人类对雷电现象嘚认识过程 以上共同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感悟:(1)自然界是______嘚。

(2)人类社会是______嘚。 (3)人嘚认识是______嘚。 二、发展嘚实质 【知识总结】:略 1、

2.事物是变化发展嘚原理嘚方法论要求: 要坚持发展嘚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课堂练习】: 一、 简答题: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嘚基础。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嘚发源地,也是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干旱缺水、土地沙化及各种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嘚地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嘚保护和建设,乃是西部大开发之根本。力争用5-10年嘚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 请用你所学嘚哲学道理来分析上述材料。 二、辩析:有人认为,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变就是发展。对此你是怎么看嘚? 1.世界是永 恒发展嘚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4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 2. 知道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3.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60页的正文部分第一段,找出聚落的主要形式。 2.阅读课本60页-61页的正文部分,结合图3-17、3-18、3-19,说出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差异。 3.依据地图册27页-28页的地图和景观图,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堂突破】 学会观察地理景观图,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的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如何阅读地理景观图呢?(1)认真观察,读出景观特征,如房屋的外观和屋顶的形状、树木的疏密程度、植被类型、动物类型、人的外貌和服饰特征等;(2)根据景观特征判断区域环境特征,如屋顶坡度大则该地降水较多,森林茂密有大象出没则多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3)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综合分析景观特征与环境特征之间的联系,如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身穿白色长袍、头包白色头巾;(4)得出结论。 【自我测评】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B.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高而且宽敞 C.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D.聚落内多农田景观 读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的聚落形式是 A.城市 B.都市 C.乡村 D.集镇

4.该传统居主要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炎热干旱的气候 C.崎岖的地形 D.寒冷潮湿的气候 第3-4题图 【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有: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存在的困惑是: 3.我今后在地理学习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三年级世界水日主题班会教案

兴义市向阳路小学世界水日主题班会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2)班教师:卢声艳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水共治的具体内容。 2.能对五水共治的具体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3.让节约用水的观念深入内心,渗透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五水共治 ;节约用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升起像轻烟,遇冷结成小冰点。 2.你觉得水是怎么样的?你会用什么词语形容它? 3.师: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了水就没有生命。一旦地球的水枯竭了,那么整个世界一片死沉沉,冷清清。(呈现图片) 4.说一说:水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小组讨论) 5.集体讨论。预设:喝水、洗衣服、洗澡、游泳、灌溉、水力发电 (适当预设后,图片与文字一同出现) 二、设疑激趣、发散思维 1.师:小朋友们,既然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假如有一天世界上没有水了,会变成什么样呢?(小组讨论:假如世界没有水,会变成怎样呢? ) 2.(呈现图片,教师配文字解说)地面因为没有水,干得裂开了;所有植物都会因为没有水灌溉,枯萎而死;所有动物都会因为没有水喝,渴死。 3.深度探讨:如果没有了水,人类还能生存吗? 三、引入五水共治,深化理解 1.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缺水城市有110个。 四、身边的水资源 1.反思: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1)沐浴洗头抹肥皂时,不关水。 (2)刷牙时不关水。 (3)浇花不用水桶装水。 (4)洗车时让水随便流。 (5)洗米洗菜用太多水。 (6)桑拿、洗澡消耗大量水;不用水时,也开着水 (7)学校用水不节俭,比如拖布放到水槽里长时间用水冲;停水后水龙头不关,再来水时用无人问津;4、园林工作者的疏忽常见到不少园林处 (8)还有一些小朋友喜欢玩打水枪的游戏,也浪费水 (9)用流动的水洗东西 (10)桶状纯净水没喝完就倒掉

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学案(人教必修4)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难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生的路途上电器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思考:哲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说?哲学与数学、历史学等具体科学是什么关? 基础梳理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和。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的、的的世界观加以、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决定, 体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的学说,是的世界观,是对、和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的本质和的规律。 2、是的基础,的进步推动着的发展。 3、为提供和的指导。 互动探究 探究一: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冒雪爬上一座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祈求“神灵奶奶”为她生病的小孙子降幅,并保佑她八十多岁的老伴长命百岁。临下山时,留下一百元 钱,专门嘱咐说,这钱是“修庙宇、塑神像”的。这位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冒雪爬上 高山之巅,是什么原因?因为在他的心目中,“神”支配了世界上所有人的命运。 1、什么是世界观? 2、你老太太有没有世界观? 3、老太太知道自己有世界观吗? 探究二: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那么,人人都是哲学家吗? 为什么? 探究三:阅读教材第8页上方框中的材料 1、思考问题: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2、完成下表。 探究四:阅读教材第8页中间方框中的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2、这对你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看法有什么启示? 探究五:“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随着

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永恒发展》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永恒发展》教案 Lesson plan for senior high school politics compulsory 4 "worl d eternal development"

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永恒发展》教案 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2、难点:发展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巩固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联系观”,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也是多样的,整体与部分是普遍联系的一种,因此,我们要做到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哲学中将整个世界分为三大领域: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就从这三大领域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讲授】讲授新课 . 一、发展的普遍性(教学重点) 1、自然界是发展的 活动探究:观看视频《人类进化的过程》 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①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是一个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是一个前进的、上升的过程。 ②这也说明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自然界是发展的。

2020届高中政治 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知识与技能:识记: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运用: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学故事、哲学家观点的感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2. 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基础梳理】(A级,请快速浏览教材,完成下列内容,并记住它)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哲学与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和观点。(2)哲学是关于______________的学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观。 2、世界观与方法论 (1)方法论的含义:在世界观指导下人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根本方法,就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_________方法论,方法论_________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___________。【特别提示】①世界观是人类特有的,人人都有世界观。②世界观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两部分。世界观是对

整个世界的看法,不是对世界某一部分的看法。③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不是对某一事物的具体的看法。不是零碎的看法以及一般的观点。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 1、具体知识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一门学问。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和奥妙, 哲学揭示整个世界__________的本质和__________的规律。(2)相互依赖:具体科学是哲学的____________,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B、C级,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下列问题,要认真思考哦)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探究1】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冒雪爬上一座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祈求“神灵奶奶”为她生病的小孙子降幅,并保佑她八十多岁的老伴长命百岁。临下山时,留下一百元钱,专门嘱咐说,这钱是“修庙宇、塑神像”的。这位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冒雪爬上高山之巅,是什么原因?因为在她的心目中,“神”支配了世界上所有人的命运。 (1)你认为老太太有没有世界观?如果有,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故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老太太知道自己有世界观吗?同学们是否都有世界观呢?

(完整版)节约用水主题班会教学设计课件

《点滴凝聚大创意绿色生活齐节水》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感受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水,保护水的意识。 2、能够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二.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水资源,节水措施等资料。 2、分组调查家庭、社区用水情况。 三.活动过程: (一)、水的自述 蓝色的地球演奏着生命的旋律,绿色的世界养育着万千的生命,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我们共同吮吸着地球妈妈的乳汁。当今世界,节水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沿海城市,缺水问题似乎还不怎么明显,但在许多地区,缺水情况仍然十分严重。我们这里虽为水乡重镇,南临长江,京杭运河穿梭而过,但为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仍然刻不容缓,这节班会课,我们就来聊聊节约用水的话题。 1.看一看 水的分类 ?水可以分为两大 类:淡水,海水 (咸水)。水在 自然界占的比例 是:海洋水占 96.53%,大气水 占0.001%,陆地 水占3.5%。

饮用浇灌 生产 水有哪些用途? (二)、水的哭泣 2.算一算 (1)、地球上的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有水很多,但大多都是咸水,利用扇形统计图来告诉学生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的一小部分。 (2)、我国以及我们身边的水资源情况 A 、我国的水资源也是严重匮乏的,人均仅拥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数的1/4,是世界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 B 、看一段视频和一些图片,来感受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云南干旱图片) c.水的浪费是惊人的: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流掉3至25立方米水;一个城市如果有60万个水龙头关不紧、20万个马桶漏水,一年可损失上亿立方米的水。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实上,中国的水资源十分紧缺,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此来看,我们在日常用水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通家庭中浪费水的不良习惯数不胜数。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细碎的废物;在用水期间去开门、接电话、换电视频道,而且不关水龙头;洗手、刷牙、洗脸时不关水龙头等。根据专家分析,只要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不仅为自己省了钱,也为社会节约了水资源。 3.演一演 1.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 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 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 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 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 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水,我国水资源丰富,有的人就会浪费水,尤其是学生,虽然学校中的行为规范上有着节约用水这一条,但还是有不少人不把这事放在心上,他们在拧紧水龙头时往往不拧得紧一点,在学校中,我们常发现这种现象,当我们看见时,我们将会去拧紧,但不可能每次都那么凑巧的被遇见。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优质课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优质课教案 课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④第一课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5) 授课人:龙深 授课时间:第16周星期三上午第2节 授课班级:高二④班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1)通过世界观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 (3)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 (2)通过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关系的学习,懂得哲学的指导意义,从而使学生热爱哲学,喜欢哲学,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本框重点: (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 本框难点: (1)世界观的含义; (2)哲学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例证法、图示法。 四、教学过程: 哲学的本义是什么?哲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学生回答)

(教师)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但这还不是哲学的真正含义,那么,究竟什么是哲学呢?让我们来学习本框的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教师)本框的标题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一定和世界观有关系。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呢? 1. 世界观的含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本目第一段,了解世界观的含义。 教材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思维点拨:①注意:“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个部分。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不是对世界某一部分的看法。②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不是对某一事物的具体的看法。 指导学生阅读P6第二自然段“专家点评”,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世界观。 举例说明什么是世界观,什么不是世界观。 指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指导学生阅读P5末段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引思: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观的含义,那么,同学们是否都有世界观呢?(学生回答) 思维点拨:世界观人人都有,只不过有些人的世界观是零碎的、不自觉的,自己可能没意识到而已。 举例说明人人都有世界观:一位老太太上山求神为她生病的孙子祈福消灾的故事。 引思: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既然人人都有世界观,那么是否人人都是哲学家呢? 引导学生完成P5“课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思维点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的,还未有上升为哲学。这也是“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的原因。 3. 方法论的含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中段,了解方法论的含义。 思维点拨: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当人们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时,世界观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世界观观察、处理问题方法论 4.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中段,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的内容,具体内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八课的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题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八课的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题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2、难点:发展的实质 【教学方法】归纳法、探究法、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春天的故事》MTV。《春天的故事》是一首颂歌,歌颂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万象更新,歌颂改革开放展开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新画卷。这从哲学上看体现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黑板板书: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 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社会形态的更替说明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4、有人说:"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三)合作探究 1、发展的普遍性 合作探究内容:发展的普遍性 教师提问:哲学把世界分为哪三大领域? 学生回答: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观察下列的三组图片分别属于哪一领域?多媒体逐步展示三组图片。 师生共同探究出三个结论: (1)自然界是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是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第一框题。本框题是对第七课的延伸,从联系到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总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学习本节课对学好下一框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共分二目。第一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而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第二目是让学生从事物发展的途径和状态方面理解发展,从而懂得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通过学习,提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展示的方法,创设具体的情景作为载体,引用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的古诗词,以对基本知识、观点的理解和记忆起到提醒、巩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2、难点:发展的实质 【教学方法】 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的情境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使学生理解哲学道理的过程自主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合肥的的巨大变化视频导入本课。从我们生活环境的日新月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生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讲授】讲授新课 一、发展的普遍性(教学重点) 哲学上把世界分为哪几部分?那么这三大领域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呢? 哲学中将整个世界分为三大领域: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就从这三大领域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活动探究:观看视频《人类进化的过程》 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①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是一个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是一个前进的、上升的过程。 ②这也说明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教师:自然界在不断的发展,那么人类社会呢?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世界的聚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世界的聚落》设计思路 《世界的聚落》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课以楼兰古国为背景展开,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视频、文字材料和图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课堂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课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聚落形成的条件”,“聚落的形态”,“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聚落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课前预习部分,教师先请各小组做课前预习汇报并简单点评。教学新课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落形成的条件”,学生扮演角色,假如自己是古楼兰的富商,如何选址建房,小组间进行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紧接着教师提供楼兰古国的视频和文本材料,小组继续讨论建房选址与古楼兰的繁荣之间的联系,讨论期间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读图训练,讨论结束后教师以框架图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并形成知识体系。第二部分“聚落的形态”,根据新课标要求“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教学上主要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展开。学生课前先分为三大组,分别是城市组、乡村组和购房组,按分组情况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发言材料,在课堂辩论中各小组分别描述各方代表的优势和对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争取购房组的支持,辩论后教师以表格的形式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强

调人地协调观。第三部分“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在外出旅行时看到的不同区域民居的差异,结合世界各地典型民居建筑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民居与当地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繁荣的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是否与环境有关。第四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观看楼兰古国消失的视频,教师组织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再次落实人地协调观。紧接着教师展示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再展示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相关漫画,通过对漫画内容的讨论让学生明确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并列举保护相关措施。课堂的最后,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体系。 第二部分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聚落的概念,描述聚落的主要形式、形成和发展变化。 (2)通过收集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比较并能举例说明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3)能够分析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分析楼兰古国的消失与环境的关系。 (5)讨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教材,说出聚落的概念和主要形式。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在古楼兰建房选址的因素,从而分析这与楼兰古

世界水日主题班会教案范本2篇

世界水日主题班会教案范本2篇Model teaching plan of World Water Day theme class m eeting 编订:JinTai College

世界水日主题班会教案范本2篇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世界水日主题班会教案范本 2、篇章2:世界水日主题班会教案范本 你知道如何拟定世界水日主题班会教案吗?不知道没关系,下面是小泰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世界水日主题班会教案范本,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章1:世界水日主题班会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让同学们知道水的珍贵,养成节水好习惯 2、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

教学准备: 1、调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普遍现象。 2、搜集、制定一些节水措施。 教学过程: 一、利用谜语揭示课题。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 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 1、生活中哪些事需要用水?你们家为何不用海水洗澡,洗碗,煮饭…….? 2、出示地球上海水与淡水的组成比例图,初步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3、地球上所有的淡水都可以拿来运用吗?你知道有多少淡水可以拿来运用? 4、小结过渡,导入“游戏”。 三、切苹果游戏,体验淡水资源的严重缺乏。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20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案

活动二发展的实质【任务二】阅读教材63页,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的。请思考:世界永恒发展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五、板书设计 六、检测与作业 【目标检测1】 1.“冰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意思是,梅花片片落尽,冬天就要过去了,春风使柳树归来,也就是柳树发芽吐叶。这说明了()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B.联系具有普遍性 C.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正确反映物质 2.“天上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一说法形象地指出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B.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 C.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D.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3.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下列对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运动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发展③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④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城市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多,会讲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谈起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加拿大DPA工业有限公司总裁韦恩·麦克金农用了一连串的“越来越”。这一连串的“越来越”反映了() ①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实践的发展③自然界的进化④社会的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下列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又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是() ①飞矢不动②一箭双雕③吐故纳新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6.我国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015年安排1 000万亩。到2020年,将全国具备条件的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约4 24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土地沙化蔓延趋势将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将明显改善。上述事实说明()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B.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改造自然物 C.人的认识是发展的D.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7.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上私家车的时候,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却重获西方人的青睐。因为自行车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所以在制定城市交通政策时,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注重鼓励自行车出行、以自行车优先为原则的政策和规划。这启示我们()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真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