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7.孔子拜师教案[1]

17.孔子拜师教案[1]

17.孔子拜师教案[1]
17.孔子拜师教案[1]

特色教案

17.孔子拜师

太和县原墙中心小学:李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这说明现在又重视传统文化了,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所以,上这一课,也便给它增加了许多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能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

2、难点: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能够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名言,导入新课

1、出示名言,让学生加以运用

师:今天,来了许多老师听课,这真是“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那么在座的一定有我的老师“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2、今天让我们在课文中再进一步探究他的好学精神,板书:孔

子拜师。

二、朗读感悟学习品行

1、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

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2、这些词语都写出了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的很多困难。指

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这句话。

3、课文中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

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4、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接—等候

(1)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

意思,“拜见”是拜会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2)“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

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5、“学问是没有止境的”—学无止境。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学

无止境。

三、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生朗读。

师: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对这两位圣人的赞美,用一副对联那就是:师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收徒毫无保留横批:流传千古

带着对圣人的敬佩之情朗读最后一段。

师小结: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所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了后人的敬仰,带着敬佩之情朗读课文。

四、作业

以“我心中的孔子”为题,写一篇文章或读后感。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流传千古

老子授徒毫无保留

教学反思:

上完《孔子拜师》后,我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点评,有以下体会。首先,这堂课中还是有不少闪光点:

一、设计问题引路,指导学习方法

好的问题的确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问题设计不在多,而在于精。我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并以学生的两个问题引路:1、孔子是怎样去拜师的?2、拜师后,孔子是怎样学,老子是怎样教的?以这两个问题为整堂课的线索,这样,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引导了方向,整堂课也有了非常清晰的教路。

二、多形式理解词语,推广解词方法

由于这篇课文要掌握的词语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我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通过理解重点字理解词语、情景法、查字典、联系生活及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如在理解“风尘仆仆”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孔子经过几个月的旅程终于来到洛阳,想象此时的孔子是怎样,进而感受这个词的意思。对字、词、句的理解,一直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在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进行理解时,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三、体会孔子艰苦求学,领悟文章内涵

孔子求学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孔子好学精神的重点。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我通过与现实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年代,孔子千里迢迢去拜师的路途遥远。同时抓住几个关键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感受孔子求学的辛苦以及求学心切。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过分注重预设,忽略课堂生成。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

17 孔子拜师

17 孔子拜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中华传统文化1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通过本组教学,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该篇课文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按孔子决定拜师──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敬重的叙述顺序,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3.学情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9-10岁之间,部分学生已会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可在家长帮助下对故事人物、名人名言、中华传统文化等进行的查阅搜集。 (2)学生对各种故事都很感兴趣,但往往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而对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却感受肤浅。 (3)随着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不断提高,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的认知过程开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心理活动由随意性向不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这些都需要在老师精心的引导下逐步培养,才能完成好中段向高段听说读写能力的过渡。 (4)本班学生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处于中段学生正常水平。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提问、答问的积极性不高,但在表扬和鼓励下能较为有效地调动。 教学目标 1.会认“兼”等7个生字,会写“闻”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二: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评价任务三: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评价任务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搜集资料,积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简介导入活动一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2、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了吧?(老子) (板书)奇怪,老子、孔子,他们的名字怎么都是子?这里的学 问可大着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展示学生网络学 习成果,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评价任务一)

孔子拜师的优秀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的优秀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孔子年轻时代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于是不惜行千里去拜访老师,得到了老师的热情接待和毫无保留的传授。赞扬了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精神和老子真诚无私、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印发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班上寻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同学,以他们的事例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说说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会读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等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习是无止境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

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3、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孔子的了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板书课题。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齐读) 2、提问:你们知道这三句话是谁说的吗你还知道他说的哪些名言警句 3、板书小结:孔子(齐读)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在世界上也有较大影响。 4、导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中国的孔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5.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受“诚心” 1.学生自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可回读。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课文17 孔子拜师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四、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四、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孔子拜师 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精彩需“入木三分”的预设——《孔子拜师》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精彩需“入木三分”的预设——《孔子拜师》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丁栅镇中心小学王晗教材分析:《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我们现在很多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教学背景: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对这种内涵丰富的文本在如何把握上有很多疑惑,加之我所任教的又是农村小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课也有一定难度,本堂课是作为我晋升小学高级的审查课。教学过程:基于以上教学背景,我深入钻研了本课教材。本堂课是第二课时,在解决了生字问题和课文初步朗读之后,我对本课时的设计进行了如下改动:一、导入部分:预设情景导入,唤起激情。师:同学们,今天和我一起上课的有一位从远处赶来的客人,让我们欢迎我们的客人好吗?生:老师好!师:有客人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老师也非常高兴!有一句话正表达了我们此时的心情!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生:孔子!师:那你们收集到了哪些孔子的名言呢?师:那你们了解孔子吗?二、课文理解部分:预设练习,闪现思维火花,生成精彩课堂。预设1: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师:其实当时他已经是……出示:公子仲孙阅赶到杏坛去听仲尼授课,到晚了,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或坐或蹲,或站或立,有爬墙的,还有上房的。指名读这段话,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回答预设问题。预设2:曲阜和洛阳……终于走到了洛阳。课件演示曲阜与洛阳的的理位置。教师谈话,帮助学生了解上千里的概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家在哪里吗?生:吉林。师:没错!老师的家离这里有两千多里路呢!老师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做两天的火车!那你们想想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是用走的,需要多久啊?生:几个月!预设3:你们能想象一下在这几个月的路途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课件出示练习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孔子饿了就_______________。孔子渴了就_______________。累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困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病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学生想象,填空。相机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有感情朗读这段话。预设4:课件出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请你举个例子所说对这句的理解。有的学生说:我爸爸现在在学开车;我妈妈在学给我织毛衣;我奶奶总带着眼睛看书,看到有趣的故事就讲给我听;我阿姨也是老师,不过妈妈说她要考公务员,经常晚上去上学的。教学反思:《孔子拜师》一课内容蕴含丰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文本有些困难。教师在针对此类文本就要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能把握文章的特点,深文浅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文本,紧扣文本,深入文本。对教材的钻研就要有入木三分的感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预设一些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用浅显的易懂的方法来学习。在本课时教学中我以谈孔子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一、利用有效教学资源,点燃学习热情。在教学伊始,我就抓住了听课教师这个“客人”很自然的引出了孔子的名言,在预设的情境中和教师的引导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连接流畅,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孔子名言。课堂教学中,我看见学生积极的参与,全身心的投入,教师授课的开始就在强调给每位学生发言的机会,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二、紧抓重点词语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第三段的学习,抓住“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进行了情境和问题的预设。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紧扣文本,深层挖掘,挑战文本。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让学生说了以

2020-2021学年三年级语文17.孔子拜师(教案)

2020-2021学年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 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这说明现在又重视传统文化了,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所以,上这一课,也便给它增加了许多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分别解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三.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与老子的热心。 2.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空子大家的了解。 3.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四.阅读主线索 第一课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想象及补充资料的学习,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第二课时:体会老子收徒的热心。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教学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理念:将课外阅读有效地渗透在课内阅读中,增加学生课堂阅读量。 六.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 1.导入课文。 问:后面这么多老师,你们高兴吗?这让老师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是焉”,哎呀,大家当中肯定有我的老师啊,我可得向几十位小老师共同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2.揭示课题,写课题。 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受“诚心” 1.自读3分钟,你能读几遍?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回。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doc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三年级上册级语文导学案设计.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镇远县城关五小盘龙校区贾明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创始了儒家文化,开创了兴办私学的先河,以他对东方文化的卓越贡献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里有一段关于孔子的录象,请看:(放录象) 2、此时,你的心中对孔子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生自由谈) 3、人们对孔子的感情和你们一样,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谁愿意读一读?大家一起读。 4、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学问深、品行高。课文在介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时,更侧重于哪一方面呢?(品行高) 二、研读感悟 1、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课文的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他们品行的高尚?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朗读感悟。(首先我们一起来谈谈孔子吧) A、谈孔子。 (1)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呢?能从文中找到原因吗?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孔子拜师的经过部分,带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章插图,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出示课件:(孔子画像)画上人物是(),名叫(),字()。他是()时代的()家。他的代表著作是()。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注意把“拜”字写准。3.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 4.还记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习、进行总结。【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已知,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习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学习第一部分:决意拜师。(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近闻名)(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习。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体现他的这种行为吗?总结:学无止境。(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 2.学习第二部分:洛阳拜师。(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

孔子拜师文本解读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本语段讲述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经历。文中简要地描写了孔子在拜师途中的历经,却准确有力的表现了孔子求学的艰难困苦,“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并由此折射出孔子的信心与毅力,以及对知识的渴求。 文本的表达形式极具特色,语言简洁准确,故事情节生动紧凑,尤其是人物语言描写细腻,传神地表现人物品格。“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上前行礼“、“再次行李”“特地”等词语不仅表达了孔子的好学,更流露出他的彬彬有礼。更让我回味无穷的是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细腻之处。“等候”、“迎候”、仅一字之差,却深深地传达出老子的谦逊、“毫无保留”折射出老子的无私,诲人不倦。他们知识的渊博,品行的高尚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感受到文本特有的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内容的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这大概就是记叙文的独特魅力。“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上前行礼“、“再次行李”“特地”等词语不仅表达了孔子的好学,更流露出他的彬彬有礼。更让我回味无穷的是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细腻之处。“等候”、“迎候”、仅一字之差,却深深地传达出老子的谦逊、“毫无保留”折射出老子的无私,诲人不倦。他们知识的渊博,品行的高尚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难。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的赶路。“相距千里”说明路途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难;“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情;“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息,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这句话表现了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这句话是对老子的描述。在“洛阳城外”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的爱才。老子的如此高龄,还要驾车到城外迎接孔子。在当时,由国家大事的时候有重要的人物或国家大事的时候才要去城外迎接,我们更能看出老子的品质。)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品行,看到老子,赶紧上前行礼。)“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为什么要纳闷呢?“风尘仆仆”一词更好的体现了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这一路上所经历的艰辛。)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特地一词的意思是专门,孔子本就是当时有名的老师,现在专门来拜访老子,愿意成为他的学生,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孔子对于知识的渴求。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学问已经很高了而停止学习。)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

17《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 五 单元第 1 课(节) 主备人: 马晓鹏 授课教师: 课 题 17 孔子拜师 课文分析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 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 无止境”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 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这篇课文的 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 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指导学生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句 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方法 1.引入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以读代讲法: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引导想象,力求读出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自主学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课前导学 17 孔子简介 一、知识链接: 1.你知道我国的教师节为什么定在9月份吗? 孔子的生日在9月份,为了纪念这位“万世师表”的孔子。 2.你知道在西方学者眼中最有影响的炎黄子孙是谁吗?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写了一本书叫《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他在全世界 精心挑选了10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其中,排名在第5位的就是我国的孔子。 二、教材自学 1.在家认真阅读课本17课《孔子拜师》3遍,做到读正确(读准字音,不加字、不 丢字);读流畅。 2.边读边标出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方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 1.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尊师重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并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自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 1.导入课文。 小朋友们听说过孔子这个人吗?你们想了解他吗? 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 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受“诚心”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日夜兼程远近闻名传授佩 服纳闷 止境等候迎候拜访拜见 3.同桌互读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板书,小结。 三.研读“诚心” (一)合作交流 1.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2.交流 出示句子一:“屈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孔子的诚心,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用比较的方法,从体会“终于”一词,体会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学生交流时,由风餐露宿引出风尘仆仆。 (3)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二:“孔子想:这位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自读,体会到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 3、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

第17课孔子拜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 2、播放课件,设问,看了这段录像,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你还有补充吗?(看课件,初步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成就,并补充课外所搜集的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 3、看到这些你有怎样的感想?(自由表达)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4、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思考,感知课文大意) 三、研读感悟 1、感悟孔子的品行 A引导,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思考问题) B指导学生自读画出的语句。(在文中标注自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明自己的感受。) C指导班级交流读书感受,相机点拨。(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2、感悟老子的品行 A从这句话人看出老子是怎样的人?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

迎候。研究学问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毫无保留,说明了什么?(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3、,你想对孔子和老子说什么?师生共同小结(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在课外积累有关孔子的名言。 五、作业:1、抄词本,2、生字本 第2课时(评优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会用生字组词。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师的这样一件事情,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请看课件。原来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他的名字为孔丘,但书本和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为何会称他为孔子呢?原来,在古代,“子”是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即是现在的老师,由此可见,孔丘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 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那你们有没有学过或者了解过孔子的名言名句呢?请举手发言。(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这两句是我们最熟悉的名言了) 2、孔子不仅这么说,而且他也是这样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孔子拜师,请看听课文朗读,思考:孔子究竟拜谁为师?他为何要拜师?他又是怎样拜师的?一边听,一边思考。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点评,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二、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现得清晰、连贯。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还有不足,还需改进。结合大家的点评,我对自己的课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几点概括。 一、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

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进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时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一、显得孤立、支离破碎,没有了整体感。 二、过分注重预设,忽略课堂生成。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课中我原本预设在了解孔子的资料以后写“丘”字的。但是当时我忘了问学生孔子名什么,所以并没有引出这个字,后来就没有写了。其实课文中也提到过孔子名丘,那么在学生初读以后还可以请学生说说孔子名什么,再写“丘”字,可是当时我想这样一来可能会打乱下面的教学环节,结果这个字就没有让学生写。这也是造成我这节课没有写的时间的原因之一。还有当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分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最新语文教案: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教案: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 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 字典 、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 师长。 一、复习引入 1.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咱们班听课,你们的心情怎样?这让 我想起了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 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希望你们能用你们积极认真的学 习状态来欢迎所有听课的老师和领导们。好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生齐)《孔子拜师》。 3.通过第一课时的初读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交流)4.师:那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写出孔子的这些特点的呢?请同学 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能表现孔子谦虚好学、尊敬老师、求知若渴的句子 二、品味研读,感受孔子品行

1.相机出示:第一句: 曲阜到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 于走到了洛阳。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用心读读这句话,看哪些词给你印象很深。用小圆点画下来。) 顺学而导: (1)孩子们,上千里是个什么概念呢,从团结到壶镇有3公里, 也就是说,曲阜到洛阳相当于从团结到壶镇距离的330倍多。而那 个时候,没有轮船、没有汽车,更不可能有高速公路,孔子全凭一 双脚,踏遍千山万水,求访名师。读到这,你有什么话想说吗?(2)“风餐露宿”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在风雨中吃饭睡觉,形 容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呢?(不分白天黑夜赶路,表 明孔子求知若渴的心情) 读读这两个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孔子日夜兼程、风餐 露宿几个月的旅途中会遇到些什么困难?请仿照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小黑板出示: 从曲阜到洛阳,上千里路,孔子可能___________ 指名说说。 师:是呀,他可能遭遇到……遭遇到……遭遇到……但是,一心求 学的孔子后悔了吗?退缩了吗?从哪个词看出?(终于)是呀, “终于” 这个词,表明孔子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战胜了旅途的 艰难。 小结:看,我们抓住关键词,就体会到了孔子的品行。让我们一起 用朗读来感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