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 0240—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Landslide Stabilization

1 总则

1.1 为使滑坡防治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特制定本规范。

1.2为正确有效地加固滑坡体,提高滑坡稳定性,提供防治滑坡灾害地质依据,必须专门对滑坡开展详细勘察。

1.3 滑坡防治工程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滑坡防治工程须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2)滑坡防治工程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先进方法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适用。

(3)在一般条件下,防治工程应控制滑坡体变形不超过设计允许范围,不产生危及建筑安全的地质灾害。

(4)在特殊条件下,防治工程应能控制滑坡体的整体稳定,不产生危及生命和财产的重大地质灾害。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一般按50~100年服务期限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位于人口密集区的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应适当增加。

1.5位于水库区或江河边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考虑库(江)水位及其变化对滑坡的影响。

1.6滑坡防治工程,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

件、建筑类型及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截排水、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挡土墙、注浆、减载压脚及植物工程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1.7防治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

2.1 一般规定

2.1.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

2.1.2 可行性方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察报告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方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2.1.3 初步设计:对可行性方案设计推荐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和试验;提出具体工程实现步骤和有关工程参数,进行结构设计,编制相应的报告及图件,进行工程概算;提交初步设计报告及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概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概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2.1.4施工图设计:对初步设计确定的工程图进行细部设计;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要求;并满足工程施工和工程招投标要求:编制工程施工图件及说明,进行工程预算;提交施工设计图册及施工图说明书、预算书等。

2.1.5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是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的特殊内容,可简化上述设计阶段。但应急治理须与后续的正常治理相适应,并为正常治理提供基础。

2.2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

2.2.1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是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阶段。根据任务书要求,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对防治工程进行两个以上

方案的分析论证,进行投资估算,确定优化方案。

2.2.2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必须在己审定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基础上编制,并依据有关文件进行。

2.2.3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的选定,应在遵循防治工程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等进行。

2.2.4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须对滑坡的危害性和实施防治工程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应统计核实滑坡发生时可能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2.2.5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论证工程实施的可能性;阐明在现今技术经济条件下,实施工程的可能性,并与避让搬迁、监测预警等方案进行对比。2.2.6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须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选定有关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并结合防治工程要求,建立和完善地质力学模型。

2.2.7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根据滑坡防治工程的级别,选定设计安全系数标准,考虑有关工况,并结合拟布置的工程位置,专门对滑坡推力进行计算。

2.2.8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均必须达到论证深度要求,具备技术经济可比性。

2.2.9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根据所在地域,明确气温、降雨、库水位、地震、附加荷载等基本设计参数,确定荷载来源及其组合特征;根据任务书要求,明确设计技术依据和定额标准,根据防治工程目标和级别确定设计标准。

2.2.10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对滑坡防治工程进行效益评估,包括工程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2.11对于I级滑坡防治工程,应专门编制监测设计,内容包括施工安全监测、防治工程效果和动态长期监测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监测技术和监测频次。

2.2.12施工组织是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应结合雨季和库水位变化等特征,安排合理的施工程序和工程实施顺序,并确定切实可行的工期。

2.2.13应结合城镇规划,编制防治工程的保护和灾害风险管理措施。

2.2.14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须提交相应的设计附图册,一般为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1、A0或更大幅画。

2.2.15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也可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2.2.16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必须详细说明估算的编制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也可以估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2.3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

2.3.1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必须在已审定的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的基础上编制;根据推荐方案,补充必要的设计参数,进行结构设计。

2.3.2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必须对推荐方案所依据参数进行充分论证,并进行现场专项试验和室内模拟分析。

2.3.3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对各工程单元充分计算,进行结构设计。

2.3.4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须提交相应的设计附图册,一般为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1、A0或更大幅面。

2.3.5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也可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2.3.6 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必须详细说明概算的编制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也可以概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2.4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

2.4.1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须对滑坡防治工程涉及的各工程单元进行施工图设计,并编制相应的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2.4.2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基本思路、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施工机械、施工顺序、进度计划、施工管理和施工监理等。

2.4.3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须提交相应的设计图册,一般为A3幅面,平面

布置图可采用A l、A0或更大幅面。

2.4.4滑坡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并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2.4.5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必须详细说明预算的编制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并以预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3 滑坡分类及防治工程勘察

3.1 滑坡分类

3.1.1 滑坡类型按主要因素划分

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型式等主要因素,可按表3.1.1对滑坡进行分类。

表3.1.1滑坡主要类型分类

3.1.2滑坡类型按其他因素划分

根据滑体厚度、运移方式、成因属性、稳定程度、形成年代和规模等其他因素,可按表3.1.2进行滑坡分类。

表3.1.2 滑坡其他因素分类

3.2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

3.2.1滑坡防治工程实施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可采用主—辅剖面相结合的方法,随着工程的实施,不断提高勘察精度,并进行反馈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3.2.2滑坡勘察可采用主一辅剖面法进地,沿滑坡主滑方向,详细查明滑坡体的结构,根据滑坡复杂程度和工程重要性,确定一至数条主剖面,并布置辅助剖面。滑坡两主剖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辅助剖面之间及辅助剖面与主剖面之间的间距,一般为40~lOOm。

3.2.3滑坡勘察,主要用地面测绘与钻探、井探、槽探等方法结合进行;必要时,可采用硐探和地球物理。须重点查明滑坡体、滑带和滑床的结构特征,特别应了解滑带的基本性状和物理力学特征。

3.2.4 滑坡区及邻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采用的比例尺为1∶200~1∶2000,须提供滑坡工程地质剖面图、沿主滑方向的主剖面及相关剖面图及横断面图等。

3.2.5在进行滑坡勘察中,应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应的滑坡地面变形、深部位移、地下水动态等监测,为防治工程设计、施工和效果评估提供充分依据。

3.2.6根据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和地质环境,进行相应的物理力学试验,提供滑体天然容重、饱和容重、滑带土的峰值和残余抗剪强度、滑床地基承载参数、地下水位以及孔隙水压力等参数,并结合反演法和内比法,推荐出合理的设计参数。3.2.7滑坡区的地貌形态、地表裂缝、建筑物和树木变形、地下水动态、人工扰动等特征,结合地表变形和深部位移监测结果,对滑坡体稳定现状和蓄水后可能的变化进行科学评价,并作出滑坡防治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评估。

3.2.8在施工过程中,应实时对滑坡进行跟踪测绘编录,检验、补充及更正勘察结论,并进行反馈设计。

3.2.9 在滑坡防治工程的前期勘察期间,应收集大气降雨、库(江)水位动态及附加荷载等数据,以科学合理地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和设计。

3.2.10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依据审定后的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进行。

4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

4.1 滑坡防治工程级别划分

根据受灾对象、受灾程度、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等因素,可按表4.1对滑坡防治工程进行综合划分。

表4.1一般滑坡防治工程分级表

4.2滑坡荷载及强度标准

1.荷载

(1)滑坡体自重;

(2)滑坡体上建筑物等产生的附加荷载;

(3)地下水产生的荷载,包括静水压力和渗透压力等;

(4)地震荷载;

(5)动荷载,如汽车荷载等;

(6)江(库)水位。

2.荷载强度标准

(1)暴雨强度按10~100的重现期计;

(2)地震荷载按50~10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加速度计;

(3)库水位按坝前高程计,并根据不同地段作调整,即接洪水线。

滑坡防治工程暴雨和地震荷载强度取值标准参见表4.2。

表4.2滑坡防治工程荷载强度标准表

4.3 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公式

滑坡稳定性评价应根据滑坡滑动面类型和物质成分选用恰当的方法,并可参考有限差分法、离散元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考虑。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公式推荐如下。

1.堆积层(包括土质)滑坡

包括两种滑动面类型。

(1)滑动面为折线形

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可用费伦纽斯法(Fellenius)进行校核。计算公式见附录1。

(2)滑动面为单一平面或圆弧形

詹布法(Jabu)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可用毕肖普法(Bishop)进行校核。计算公式见附录1。

2. 岩质滑坡

用平面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计算公式见附录1。

4.4 滑坡滑带参数确定

带力学参数,可采用试验、经验数据类比与反演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反演公式推荐为:

内聚力 L W a W K C i

i i i s ∑∑-=αφcos tan sin (4.4

—1) 内摩擦角 ???

? ??-=∑∑i i i i s

W CL a W K αφcos sin arctan (4.4

—2) 一般条件下,可根据安全系数确定稳定状态:

K s =1.05~1.15,滑坡处于暂时稳定;

K s =0.95~1.00,滑坡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4.5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

(1)抗滑安全系数

设计:自重,K s =1.2~1.4;

自重+地下水,K s =1.1~1.3。

校核:自重+暴雨+地下水,K s =1.02~1.15;

自重+地震+地下水,K s =1.02~1.15。

(2)抗倾安全系数

对于崩滑体防治工程,应采用抗倾安全系数进行设计。

设计:自重,K s =1.5~2.0:

自重+地下水,K s =1.3~1.7。

校核:自重+暴雨+地下水,K s =1.1~1.5;

自重+地震+地下水,K s =1.1~1.5。

(3)抗剪断安全系数

当采用注浆或微型桩加固滑带时,应采用抗剪断安全系数进行设计。

设计:自重,K s=2.0~2.5:

自重+地下水,K s=1.7~2.2。

校核:自重+暴雨+地下水,K s=1.2~1.5;

自重+地震+地下水,K s=1.2~1.5。

(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应根据其工程级别进行,即I级防治工程的安全系数取高值,Ⅲ级防治工程的安全系数取低值。

(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采用分级方法进行,即主体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可取高值,附属或临时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可相应降低。

(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取值,推荐如下(表4.5)。

表4.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推荐表

(4)工况Ⅳ一自重+地震+地下水。

5 排水工程

5.1 一般规定

5.1.1排水工程设计,应在滑坡防治总体方案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条件及降雨条件,制定地表排水、地下排水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案。

5.1.2 地表排水工程的设计标准,应根据防护对象等级所确定的防洪标准予以确定,并依此确定排水工程建筑物的级别、安全超高及安全系数。

5.1.3 当滑坡体上存在地表水体,且必须保留时,应进行防渗处理,并与拟建排水系统相接。

5.1.4 地下排水工程,应视滑动面状况、滑坡所在山坡汇水范围内的含水层与隔水层水文地质结构及地下水动态特征,选用隧硐排水、钻孔排水或盲沟排水等方案。

5.1.5 当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复杂时,排水工程对于滑坡稳定系数的提高值可不作为设计依据,但可作为安全储备加以考虑。

5.2 排水工程设计

一、地表排水

5.2.1 地表排水工程,应根据滑坡的规模、范围及其重要程度,准确、合理地选定设计标准,即选定某一降雨频率作为计算流量的标准。将大于设计标准或在非常情况下使工程仍能发挥其原有作用的安全标准,作为校核标准。

5.2.2 地表排水工程设计的频率地表汇水流量计算,可根据中国水利科学院水文研究所提出的小汇水面积设计流量公式计算。即:

n P P F S Q τφ/278.0= (5.2.2—1) 式中:Q P —设计频率地表水汇流量(m 3/s );

S P —设计降雨强度(mm/h );

τ

—流域汇流时间(h ); υ—径流系数;

n —降雨强度衰减系数;

F —汇水面积(km 2)。

当缺乏必要的流域资料时,可按中国公路科学研究所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即:

当F≥3km2时

3/2

= (5.2.2—2)

Q P

F

S

当F<3km2时

Q P

= (5.2.2—3)

S

F

式中:各量同5.2.2—1式。

5.2.3排水沟断面形状可为矩形、梯形、复合型及U形等(图5.2.3)。梯形、矩形断面排水沟,易于施工,维修清理方便,具有较大的水力半径和输移力,在滑坡防治排水工程设计时应优先考虑。

5.2.4 地表排水工程水力设计,应首先对排水系统各主、支沟段控制的汇流面积进行分割计算,并根据设计降雨强度和校核标准分别计算各主、支沟段汇流量和输水量;在此基础上,确定排水沟断面或校核已有排水沟过流能力。

5.2.5排水沟过流量计算公式为:

Q= (5.2.5—1)

W C

Ri

式中:Q—过流量(m3/s);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降;

W—过流断面面积(m2);

C—流速系数(m/s),宜采用下列二式计算:

(1)巴甫洛夫斯基公式

C=R y/n(5.2.5—2)式中:y为与n、R有关的指数。

()10.0

-

=n

n

y

-

R

5.2-

.0

75

.0

13

(2)满宁公式

C=R1/6/n(5.2.5—3) 式(5.2.2—2)和(5.2.5—3)中,

R—水力半径(m);

n—糙率。

对刚性材料的排水沟,n的取值,建议采用《溢洪道设计规范》(SDJ341—89)、《渠道防渗工程设计技术规范》(SLl8—91)的推荐数值。

5.2.6 外围截水排水沟应设置在滑坡体或老滑坡后缘,远离裂缝5m以外的稳定斜坡面上。依地形而定,平面上多呈“人”字形展布。沟底比降无特殊要求,以能顺利排除拦截的地表水为原则。根据外围坡体结构,截水沟迎水面需设置泄水孔,推荐尺寸为100mm×l00mm~300mm×300m m。

5.2.7当排水沟通过裂缝时,应设置成叠瓦式的沟槽,可用土工合成材料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制成。

5.2.8 有明显开裂变形的坡体,应及时用粘土或水泥浆填实裂缝,整平积水坑、

洼地,使降雨能迅速沿排水沟汇集、排走。

5.2.9 滑坡体上若有水田,应改为旱地耕作。若有积水的池、塘、库,应停止耕作。滑坡体后缘(外围),若分布有可能影响滑坡的积水的池、塘、库时,宜停止耕作;否则其底和周边均须实施防渗工程。

5.2.10 排水沟进出口平面布置,宜采用喇叭口或八字形导流翼墙。导流翼墙长度可取设计水深的3~4倍。

5.2.11 当排水沟断面变化时,应采用渐变段衔接,其长度可取水面宽度之差的5~20倍。

5.2.12 排水沟的安全超高,不宜小于0.4m ,最小不小于0.3m ;对弯曲段凹岸,应考虑水位壅高的影响。

5.2.13 排水沟弯曲段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最小容许半径及沟底宽度的5倍。最小容许半径可按下式计算:

121.12/12min +=A v R (5.2.13)

式中:R min —最小容许半径(m );

v —沟道中水流流速(m/s );

A —沟道过水断面面积(m 2)。

5.2.14 在排水沟纵坡变化处,应避免上游产生壅水。断面变化,宜改变沟道宽度,深度保持不变。

5.2.15 设计排水沟的纵坡,应根据沟线、地形、地质以及与山洪沟连接条件等因素确定,并进行抗冲刷计算。当自然纵坡大于1∶20或局部高差较大时,可设置陡坡或跌水。

5.2.16 跌水和陡坡进出口段,应设导流翼墙,与上、下游沟渠护壁连接。梯形断面沟道,多做成渐变收缩扭曲面;矩形断面沟道,多做成“八”字墙形式。

5.2.17 陡坡和缓坡连接剖面曲线,应根据水力学计算确定;跌水和陡坡段下游,

应采用消能和防冲措施。当跌水高差在5m 以内时,宜采用单级跌水;跌水高差大于5m 时,宜采用多级跌水。

5.2.18 排水沟,宜用浆砌片石或块石砌成;地质条件较差,如坡体松软段,可用毛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修建。砌筑排水沟砂浆的标号,宜用M7.5~M10。对坚硬块片石砌筑的排水沟,可用比砌筑砂浆高一级标号的砂浆进行勾缝,且以勾阴缝为主。毛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的标号,宜用C10~C15

5.2.19 陡坡和缓坡段沟底及边墙,应设伸缩缝,缝间距为10--15m 。伸缩缝处的沟底,应设齿前墙,伸缩缝内应设止水或反滤盲沟或同时采用。

二、地下排水

5.2.20 当滑坡体表层有积水湿地和泉水露头时,可将排水沟上端做成渗水盲沟,伸进湿地内,达到疏干湿地内上层滞水的目的。渗水盲沟,须用不含泥的块石、碎石填实,两侧和顶部做反滤层(图5.2.20)。

5.2.21 为拦截滑坡体后山和滑坡体后部深层地下水及降低滑坡体内地下水位,须将横向拦截排水隧硐修于滑坡体后缘滑动面以下,与地下水流向基本垂直;纵向排水疏干隧硐,可建在滑坡体(或老滑坡)内,两侧设置与地下水流向基本垂直的分支截排水隧硐和仰斜排水孔。配有排水孔的截排水隧硐,其排水能力可由下式计算(图

5.2.21):

db

b b r d S S H K Q w w

w 2136.1lg )2(36.1+-=π (5.2.21)

式中:Q —单井涌水量(m 3/d );

K —渗透系数(m/d );

H —水头或潜水含水层厚度(m );

S w—排水孔中水位降深(m);d—井距之半(m);

r w—井半径(m);

b1—井排至排泄边界的距离(m);b2—井排至补给边界的距离(m)。

5.2.22 对于规模小、滑面埋深较浅的滑坡,采用支撑盲沟排除滑坡体地下水,具体施工简便、效果明显的优点,并可起到抗滑支撑的作用。

(1)支撑盲沟长度计算

采用公式为:

φγφ

ααtan tan sin cos hb T T K L s -= (5.2.22

—1) 式中:L —支撑盲沟长度(m );

T —作用于盲沟上的滑坡推力(kN );

α—支撑盲沟后的滑坡滑动面倾角(°);

h 、b —支撑盲沟的高、宽(m );

γ—盲沟内填料容量,采用浮容量(kN/m 3)

υ—盲沟基础与地基内摩擦角(°);

K s —设计安全系数,取值1.3。

(2)支撑盲沟排除地下水的出水量计算

①当设计盲沟长度大于50m 时

R h H LK Q 22

2-= (5.2.22

—2) 式中:Q —盲沟出水量(m 3/d );

L —盲沟长度(m ):

K —渗透系数(m /d )

H —含水层厚度(m );

h —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的高度(m )

R —影响半径(m )。

②当设计盲沟长度小于50m 时

L

R h H K Q 25.0lg 685.02

2-= (5.2.22—3) 式中的公式中符号意义同式5.2.22—2。

5.3 排水工程施工

一、地表排水

5.3.1 地表排水工程施工,首先按设计要求,选定位置,确定轴线。然后按设计图纸尺寸、高程、量定开挖基础范围,准确放出基脚大样尺寸,进行土方开挖与沟体砌(浇)筑。宜根据土质结构进行放坡。

5.3.2 开挖土方基坑时,必须留够稳定边坡,以防滑塌。对淤泥质土、软粘土、淤泥等松软土层,应尽量挖除。重要的大落差跌水、陡坡地基,还可夯压加固处理。

5.3.3 填方基础,必须按规定尺寸分层夯实,达到设计要求,并做必要的土样测试检验。

5.3.4 石方开挖中,打炮眼、装炸药和爆破等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爆破操作规程进行,以杜绝工伤事故。

5.3.5 开挖出的沟基,如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加固。如除泥换土,填砂砾石料,扰动土夯实、灰土夯实,打木桩,混凝土桩等。

5.3.6 排水沟底板和边墙砌筑为人工操作,质量不易均匀。砌筑工艺总的要求为:平(砌筑平面大体平整)、稳(块石大面向下,安放稳实)、紧(石块间必须靠紧)、满(石缝要以砂浆填满捣实,不留空隙)。

5.3.7 砌砖宜用座浆法,砌片石用座浆法或灌浆法;石料或砖,使用前应洗刷干净。

5.3.8 砌石时,基础应敷设50~80mm 砂浆垫层。第一层宜选用较大片石;分层砌筑,每层厚约250~300mm ,由外向里,先砌面石,再灌浆塞实;铺灰座浆要牢实。

5.3.9砌片石(砖)时,应注意纵、横缝互相错开,每层横缝厚度保持均匀。未凝固的砌层,避免震动。

5.3.10 须勾缝的砌石面,在砂浆初凝后,应将灰缝抠深30~50mm,清净湿润,然后填浆勾阴缝。

二、地下排水

5.3.11地下排水隧硐施工时,当地层比较完整、地质条件较好时,开挖、衬砌和灌浆三个施工过程可依次进行,即先将隧硐全部挖通,以后再进行衬砌和灌浆;但当岩层破碎、地质条件不良时,应边开挖边衬砌。

5.3.12隧硐开挖,可依据滑坡具体地质情况,选择人工开挖方法或钻孔爆破方法进行;当使用钻孔爆破法,须根据岩层完整程度,确定全断面开挖或导洞开挖;在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段,宜采用下导洞开挖。

5.3.13 对于不稳定地层,在开挖爆破后,永久衬砌前,应采用木支撑、钢支撑或喷混凝土锚杆支护等临时支护措施。

5.3.14在特别软弱或大量涌水的地层中开挖隧硐,应采用超前灌浆或管棚加固方法,先将地层预先加固,然后再进行开挖。

5.3.15隧硐浇砌,应沿轴线方向分段进行。当结构设有永久缝时,按永久缝施工和设置止水。如永久缝间距过大或无永久缝时,应设临时施工缝分段浇砌,段长宜为8~15m。为避免窝工,可采用跳仓浇砌。在横断面上,浇砌顺序应为先底拱、后边墙和顶拱;因地质条件差,也可先顶拱、后边墙,最后底拱。

5.3.16支撑盲沟施工时,开挖基础应置于滑动面0.5m以下的稳定地基上。基底纵向为台阶式,每级台阶长度不应小于4m,放坡系数控制在0.05以内。

5.3.17 支撑盲沟基础砌筑,宜每隔1~3m设一牙石凸榫,可采用100~200mm填料片石;沟壁砂砾石反滤层厚度不应低于150mm。

6 抗滑桩

滑坡勘查技术要求

滑坡勘查技术要求 一、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要求 ㈠工程地质测绘内容 工程地质测绘应严格按照《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要求执行。具体测绘内容如下: ⒈测绘比例尺为1:500。 ⒉地质界线与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 ⒊地质点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⑴地质构造、地层接触线、岩性分层线、标准层位和每个地质体单元应有地质观测点; ⑵天然露头和已有的人工露头处应有地质观测点。 ⒋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⑴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①通过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确定工作区地貌单元的成因、形态、类型。具体包括:斜坡形态、类型、结构、坡度以及悬崖、河谷、河漫滩、阶地、沟谷口冲积扇等;微地貌组合特征、相对时代及其演化历史。 ②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地层层序、地质时代、成因类型,特别是易滑地层的分布与岩性特征和接触关系,以及可能可能形成滑动带的标志性岩层。现场应调查岩土的年代、成因、性质、厚度和分布;对岩层应鉴定其风化程度,对土层应区分新近沉积土、各种特殊土(在本区应注意红粘土);并通过现场调查,查明岩体结构类型、各种结构面(尤其是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性质,岩、土接触面和软弱夹层的特性等。 ③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区域断裂活动性、活动强度和特征,以及地震活动、地震加速度或基本烈度。通过现场调查,查明新构造活动的形迹,并分析区域新构造运动、现今构造活动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④核实调查主要活动断裂规模、性质、方向、活动强度、特征及其地貌地质证据,

分析活动断裂与滑坡的关系。 ⑤调查各种构造结构、原生结构面和风化卸荷结构面的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密度及其相互切割关系,分析各种结构面与边坡几何关系及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⑥调查了解工程岩组,包括岩体产状、结构和工程地质性质,并应划分工程岩组类型及其与滑坡的关系,确定软弱夹层和易滑岩组。 ⑦了解社会经济活动,包括城市、村镇、乡村、工矿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发展规模、趋势及其与滑坡的关系。 ⑧充分收集水文、气象资料,包括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大降雨量、暴雨及降雨季节、勘查区沟谷最大流量、气温等信息。通过现场调查,调查勘查区内植被发育情况、最高洪水位及其发生时间、淹没范围等。 ⑨通过现场调查,查明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井泉位置,含水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深度、水位变化、污染情况及其与地表水体的关系; ⑵滑坡工程地质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测绘范围应包括滑坡后缘壁至前沿剪出口及两侧缘壁之间的整个滑坡,并外延至滑坡可能影响的一定范围。当采用排水工程进行滑坡防治时应对滑坡外围拟设置的地面排水沟所在地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②当滑坡危及剪出口下部建筑物或可能对对下部河流堵江,应测绘包括危害区的纵向控制性剖面。 ③地形地貌测绘包括: 宏观地形地貌:包括地面坡度与相对高差、沟谷与平台、鼓丘与洼地、阶地与堆积体、河道变迁及冲淤等; 微观地形地貌:包括滑坡后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方向;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前沿出露位置、形态、临空面特征及剪出情况;后缘洼地、反坡、台坎、前沿鼓胀、侧缘翻边埂等。 ④岩(土)体工程地质结构特征测绘包括:周边地层、滑床岩(土)体结构、滑坡岩体结构与产状或堆积体成因及岩性、软硬岩组合与分布、层间错动、风化与卸荷带、滑带(面)层位及岩性。 ⑤滑坡裂缝测绘包括:裂缝的分布、长度、宽度、形状、力学属性及组合形态,

白沙河1#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工程概况 白沙河1#滑坡区前缘为省道208线,影响路段桩号K72+580~K74+795。S208线乌(斯河)金(阳)公路起于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镇,经甘洛、越西、中所、普雄、昭觉、金阳,止于凉山州金阳县芦稿镇,全长354.56 公里。拟整治滑坡段为S208线乌斯河-金阳(芦稿镇)中的一段,位于越西与过交界地带的白沙河右岸。滑坡主滑方向30°,纵向长约140m,滑体中部横向宽约215m,滑坡面积约25700m2,滑体厚约4m,滑坡方量约10.3×104m3,其规模较大,属中型浅层滑坡。 据现场调查,白沙河1#滑坡K72+660~K72+750段内侧挡墙已推移变形,出现局部垮塌现象。 为分析评价滑坡坡稳定性及其对拟设线路的危害性,本次主要工作内容为工程测量及地质测绘,并辅以控制性钻探、采样测试等。工作中,主要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展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 通过本次勘察,基本达成了以下预期目的与任务:调查滑坡区地质环境,详细查明滑坡范围、成因、滑动史、活动迹象;了解滑坡结构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评价滑坡稳定性,预测滑坡发展趋势及其可能规模;提供了滑坡防治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2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工作区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地势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受横断山脉的褶皱、隆起与断裂,加上河流的急剧切割作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显现出典型的中山地貌特征。 白沙河1#滑坡位于S208线甘洛县城与越西交界地带的白沙河右岸,影响路段桩号K72+580~K74+795地形地貌属于剥蚀构造中山地貌,主要为砂泥岩分布区。地表被滑坡堆积层(Q4del)覆盖,其前缘剪出口标高约1375m,滑坡后缘标高为1400~1405m,相对高差25~30m。滑坡后缘边界呈“圈椅”状,滑坡体地表坡度25°~30°,坡体基本解体,处于变形失稳状态。测区内,坡体地形变化较大,多斜台、陡坎等微地貌,植被稀疏,多生长杂草及低矮灌木水,无居民居住。 2.2地层岩性 场区出露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松散堆积层及侏罗系中统新村组(J2x)地层。 2.2.1 第四系(Q) 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广泛,其成因类型主要为滑坡堆积层(Q del4)、坡残积层(Q dl+el 4 )等。 1)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为粉质粘土夹碎石,厚度一般5~20m。 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主要由碎石土、角砾土及粉土、粘土组成,为附近基岩全(强)风化产物,现多为农田,松散,稍湿~潮湿,厚度2~10m。 2.2.2侏罗系中统新村组(J2x) 岩性主要由灰紫、紫红色泥岩、砂岩夹灰绿色泥灰岩、灰黑色页岩组成。厚度260~383m。 泥岩:褐红色,成分以泥质物为主,含少量粉细砂,粉砂泥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为主。岩性软弱,呈泥状,采取岩芯失水易开裂,采取岩芯极破碎,多呈1~5cm的碎块状,少许呈10cm~15cm的柱状,RQD=15~46%。 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泥质物为主,泥钙质胶结,薄~中厚层状构造。岩性较软,锤击易断,采取岩芯失水开裂。采取岩芯较完整,多呈10~40cm的柱状,少量呈1~7cm的碎块状;RQD=31~81%。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2.3.1 区域断裂构造 工程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坳—凉山陷褶束内,其西侧紧邻康滇地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发布时间:2009-3-12 15:05:19 浏览次数:654 前言 本规范的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管理。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殷跃平、张作辰、彭轩明、张茂省、郑万模、赵松江、郭建强、张开军、李晓春、黎力、刘安云、张斌、马飞、孙党生、陈红旗、杨旭东、魏兴丽。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 引言 为提高滑坡勘查技术水平,统一技术标准,确保防治工程地质依据充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有关滑坡勘查技术标准和较为成熟的方法技术基础上,并结合市政与工程建设,自然地质景观保护等编写而成。本规范将滑坡勘查作为动态过程,并将监测作为组成内容,强调采用信息反馈法进行全过程勘查,全文共分十三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规定、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滑坡调查、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设计阶段勘查、施工阶段勘查、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竣工地质报告等内容。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可行性论证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勘查以及应急治理的勘查要求,并规定了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竣工地质报告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自然滑坡防治工程的勘查,也可用于水利水电、铁道、交通、城建、矿山等行业的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本规范中除特别注明外,可适用于崩塌防治工程勘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J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19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50287—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9—19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滑坡landslide 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注:本规范中泛指已经发生的滑坡和可能以滑坡形式破坏的不稳定斜坡或变形体。

大余县吉村镇解放村团结组滑坡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二次)中标公示

大余县吉村镇解放村团结组滑坡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二次)中标公示 1.勘察设计质量要求:满足国家及地方相应现行规范要求并通过有关主管部门审查; 2.施工质量要求:符合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经招标人组织,评标委员会(小组)评审,中标候选人排序如下: 中标候选人排序 中标候选人名称 单位资质等级 项目负责人姓名等级、证书编号 中标价 第一 核工业华东二六八基础工程公司、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甲级、地质灾害防治设计甲级 设计负责人:陈保平、岩土工程高级工程师、(略) 建造师:毛凯、市政公用工程二级、赣(略) 1.地质勘探费:单价132元/米; 2.地质勘探外业见证费:地质勘探费结算价的20%计取; 3.设计费:费率1.18%; 4.施工费:下浮让利费率3.1%。 第二 江西核工业工程地质勘察院、江西江汇地质工程勘察院 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甲级、地质灾害防治设计甲级 设计负责人:罗剑、岩土工程高级工程师、(略)

建造师:曾广亮、市政公用工程二级、赣(略) 1.地质勘探费:单价132元/米; 2.地质勘探外业见证费:地质勘探费结算价的20%计取; 3.设计费:费率1.18%; 4.施工费:下浮让利费率3.1%。 第三 江西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院、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工程院 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甲级、地质灾害防治设计甲级 设计负责人:彭霑、岩土工程中级工程师、(略) 建造师:杨人焱、市政公用工程二级、赣(略) 1.地质勘探费:单价132元/米; 2.地质勘探外业见证费:地质勘探费结算价的20%计取; 3.设计费:费率1.18%; 4.施工费:下浮让利费率3.1%。 中标候选人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业绩:/ 中标工期:总工期120日历天,其中设计工期20天,施工工期100天。 现初步确定中标排序第一的核工业华东二六八基础工程公司、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为中标单位。 公示开始时间:2020年3月30日公示结束时间:2020年4月2日 监督单位:大余县自然资源局 监督电话(略) 大余县吉村镇人民政府 2020年3月30日

滑坡勘察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1.1任务由来 (1) 1.2勘察目的、任务 (1) 1.3前人工作概述 (2) 1.4勘察工作评述 (2) 2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3) 2.1自然地理 (3) 2.2地质环境条件 (4) 3 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7) 3.1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7) 3.2滑体特征 (8) 3.3滑带(面)特征 (9) 3.4滑床特征 (10) 3.5滑坡近期变形特征 (10) 3.6滑坡影响因素 (11) 3.7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剰余下滑力计算 (11) 4 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17) 4.1滑坡防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7) 4.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参数 (17) 4.3滑坡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17) 5 滑坡防治效益评估 (18) 6 结论与建议 (18) 6.1结论 (18) 6.2建议 (18) 报告内附表 1.滑体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表 2.滑带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表 3.砂、泥岩物性、抗拉、抗剪、变形试验成果统计表 4.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报告内附图、附件 1.工程地质平面略图 2.滑坡体裂隙分布平面图 3.滑体等厚线图 4.滑床顶面等高线图 5.试验成果报告

报告附件 1.工程地质勘察附图册 (1)工程地质平面图 1:500 (2)工程地质剖面图 1:200 (3)探井工程地质展示图 1:100~1:200 (4)探槽工程地质展示图 1:50 (5)钻孔柱状图 1:100~1:200 2.成果报告数字化光盘

1 前言 万州区地处重庆市东大门,位于三峡水库的腹心地带,是长江中上游的重要港口城市。水路交通是万州的重要交通途径,在万州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红溪沟港区作为万州的门户,为万州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滑坡一旦失稳将给港口带来重大的危害。 1.1 任务由来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市万州港务局红溪沟港区滑坡位于长江左岸,为三峡工程淹没重建区。三峡工程库区正常蓄水时滑坡处于半淹没状态。目前万州港务管理局红溪沟港口淹没重建一期工作正紧锣密鼓的加紧建设,然而近年来该滑坡变形加剧,滑体上建筑物多处出现拉裂现象,地面开裂现象十分普遍,并在继续发展。1998年雨季勘察区斜坡出现大规模滑移变形,裂缝特别发育,在斜坡中部180~195m段出现房屋变形,1999年雨季勘察区又出现新的拉裂变形,在1998年滑坡范围的基础上,面积又有所扩大,变形进一步发展。2001年8月的特大暴雨期间,滑坡进一步出现变形,这给三峡工程蓄水后红溪沟港区的淹没重建带来重大影响。滑体上目前居住有近50人,三峡工程库区一期蓄水在即,滑坡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为加快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滑坡治理工程进度,确保港口的淹没重建和滑坡体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001年7月我院受重庆市万州港务管理局的委托,承担了万州港务局红溪沟港区滑坡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该局要求我院在已有的勘察资料基础上,按照有关要求、规范编制勘察报告(不投入实物工作量)。2001年8月我院完成报告编制任务后,该报告送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审查。2002年1月经专家初审,指出该报告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如下三点:1、需补充、完善滑坡的特征要素;2、需补充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参数;3、补充计算滑坡在各工况下的稳定性。根据专家意见,我院于2002年3月进入勘察现场,有针对性地投入实物工作量开展勘察工作。本报告即是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而成。 1.2 勘察目的、任务 1.2.1 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工作的目的是:在充分收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查明滑坡的范围、规模、形态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并对滑坡的稳定性及危害性作出评价,预测滑坡的发展趋势,对滑坡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议,为滑坡综合治理的可行性研究及治理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1.2.2 勘察任务 本次勘察的具体任务是: 1.查明滑坡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滑坡的范围、规模、形态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查明滑体、滑带、滑床物质组成及其物理力学特征; 3.分析滑坡产生的主次条件和滑坡成因,计算并评价滑坡在各种荷载组合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剩余下滑力; 4.预测滑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预防与治理方案建议。

滑坡勘察设计报告(样本)

第一章概述 一、工程概况 子洲至靖边段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GZ35)青岛~银川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高等级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段高速公路的修建,对改善陕北地区交通环境,促进和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带动作用。 该段公路目前处于施工建设阶段。2005年7月,K130+460~760天云煤矿改线段,路基侧边坡开挖过程中,由于施工放炮及连续暴雨等因素,导致K130+460~760段基岩以上3-6级边坡失稳滑塌,后经重新刷坡处理该段目前已处于稳定状态,刷坡后共分十六级边坡,每级边坡高7-10m,平台宽4-8m,综合坡率约为1:1.75(见附录照片1)。2006年6月,K130+575.3~744.7段已施工完毕的高边坡3-6级边坡又产生局部滑塌,并产生错台裂缝,错台高度2-3m,为保证6级以上边坡稳定,防止产生边坡整体失稳,受院经营室委托,我通盛岩土公司对该滑坡进行了勘察,通过本次勘察确定了滑坡的范围和规模,评价其稳定性,提出了治理建议。 二、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体的结构,滑动面、滑动带的位置,分析滑坡的成因及演化过程,评价和预测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分析边坡的稳定性,为整个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具体任务有: (1)在充分搜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及研究分析原线路勘察设计文件、施工文件的基础上,分析掌握滑坡的自然地质背景条件; (2)查明勘察区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提供各地层岩性及滑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查明滑坡体的分布范围、形态、规模、类型,分析滑坡空间分布特征; (4)查明滑坡体厚度、滑面埋深及展布特征,提供滑面(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5)在综合分析滑坡形成条件,产生机理及运动模式的基础上,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 (6) 对滑坡防治提出经济技术合理的建议措施。 三、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依据和执行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及要求有: 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3.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 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7.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10.《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 11.《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四、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以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和室内试验为主,并辅以工程测量(包括1:1000地形图测量、断面测量及定点测量)、挖探等多种现场勘测手段进行工程勘察,对所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工程测量采用尼康牌全站仪完成;钻孔采用一台XY-100型和一台XY-150型岩芯钻机完成,对土体部分完全采用干钻,取土用薄壁取土器;探井布置在滑坡周界,以便揭露滑带;室内对所取滑体和滑带土做了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及抗剪强度试验。所布置的勘察工作量查明了该滑坡的分布范围、地质条件、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勘察工作量统计表”表1。

滑坡整治设计说明

XXXXXXX滑坡路段整治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简况及方案确定 本项目位于XXXXXXXX,距XXXXXXXX城约5公里。从现场勘察情况来看,2014年7至8月期间,由于连续强降雨影响,致使XXX至XXX段路基、路面及道路外侧坡体均发生变形,出现裂缝,有滑坡迹象。XXXXXXXX交通运输局发现险情后,立刻安装了警示牌并派员二十四小时值班,疏导过往行人和车辆。 滑坡导致路面拉裂、沉陷 根据业主提供的《XXXXXXXXX山滑坡勘察报告》(由四川省XXXX岩土工程公司编制)分析,XX山滑坡位于XXXXXXXXXX,XXX公路从滑坡体中后缘通过。本次滑坡平面上呈“撮箕”状,滑坡发育在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中,为堆积层土质滑坡。滑坡体纵向长约58m,宽约44m,滑体平均厚度约7.0m,滑体体积约1.8×104m3。按滑体厚度分类为浅层滑坡;按滑体体积分类为小型土质滑坡。 为确保XXX线运营的安全,根据XXXXXXXX交通运输局的委托,我公司于2014年8月23日汇同XXXXXXXX交通运输局及地勘单位相关人员一起对该工点进行了现场调查。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和研究分析,形成了初步处理意见,确定采用以设置抗滑桩为主的挡防工程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相应的施工图设计。 二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4、《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三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1、气象 勘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416.7mm,具有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之特点。6~9月为雨季,降雨量达1011.2mm,占年降雨量的70.2%,年降雨日数181天,单日最大降雨量246.5mm,月平均风速1.0~1.6m/s,春、夏风速略大,秋、冬稍小,全年平均风速1.3m/s。相对湿度80%。 2、地形地貌 滑坡区位于XXXXXXXXXX山一带,区域地貌上属于以构造作用为主,具有侵蚀剥蚀作用形成的丘陵,滑坡区北东侧最高点山顶海拔标高547m,最低点滑坡前缘季节性溪沟海拔标高491m,相对高差约56m。微地貌上滑坡区属于斜坡沟谷地貌。建(构 )

滑坡勘查要求、详查、编写提纲

滑坡勘查一般要求详查要求及编写提纲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基本要求 郭树清 2008年5月

滑坡勘查的一般要求 目录 1 基本规定 2 调查与工程地质测绘 2.6 地形地貌和滑坡活动迹象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2.7 滑坡及其周边的地质环境条件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2.8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2.9 滑坡灾害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3 勘探与测试 3.1其主要目的是: 3.2 勘探方法 3.2.1、勘探线的布置 3.2.2、控制性纵勘探线上的勘探点 3.3、勘探孔的深度 3.4、滑坡钻探应符合下列要求: 3.5 坑槽探与平硐或竖井勘探应符合下列要求: 3.6、地球物理勘探应符合下列要求: 3.7、滑坡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4 监测 4.2、滑坡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4.2.5、监测资料应包括: 5 稳定性验算及评价 5.1可采用反分析方法验算滑面抗剪强度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5.2稳定性验算应符合一下要求: 5.3滑坡推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5.4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1、基本规定 1.1 滑坡工程地质勘查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勘查、初步设计勘查、施工图设计勘查(详细勘查)三个阶段。对于规模较小的或现有资料表明滑体及其周边地质条件较简单的滑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可行性研究勘查、初步设计勘查合并为一个勘查阶段。 1.2 勘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滑坡的成因、类型、规模、范围、稳定状态、滑动面(带)特征、主滑方向及危害性,提出防治方案建议,供设计参考。 1.3 勘查者要充分搜集、分析现有资料,并进行实地踏勘,重视地质测绘、工程勘探、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测试、资料综合分析和报告、图件编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地质资料的准确可靠。 1.4 工程点(勘探点、测试点、监测点)的布设,目的应明确,密度应根据勘查阶段、成图比例、露头情况、地质复杂程度确定。选点应具有代表性,数量和勘探深度应能控制重要地质界线和说明工程地质条件。 2、调查与工程地质测绘 2.1 地质测绘前,应充分收集地形图、区域地质资料、遥感图像,气象、水文、地震、降雨资料,前人的滑坡调查和监测资料,以及当地滑坡防治的经验。 2.2 图上宽度大于2mm的地质现象必须描绘到地质图上,对评价滑坡形成过程及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如裂缝、鼓丘、滑坡平台、滑动面(带)、前缘剪出口等,在图上宽度不足2mm时,应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示实际数据,地质界线图上的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培训教材)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二○○四年四月

目录 1 概述 (1) 2 滑坡可行性研究勘察 (6) 3 滑坡初步设计勘察 (7) 4 滑坡施工图设计勘察 (8)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10)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14) 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19) 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24) 泥石流工程地质勘察 (27)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1 概述 1.1 一般规定 1.1.1 工程地质勘察宜按设计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按不同设计阶段要求,查清滑坡的成因、类型、规模、范围、稳定状态、滑动面(带)特征、主滑方向及危害性,提出防治方案建议,供设计参考。 1.1.2 地质勘察宜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设计勘察、施工图设计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对于规模较小的或现有资料表明滑体及其周边地质条件较简单的滑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设计勘察合并为一个勘察阶段。 1.1.3 滑坡地质勘察应充分搜集分析现有资料,并进行实地踏勘,重视地质测绘、工程勘探、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测试、资料综合分析和报告、图件编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地质资料准确可靠。 1.1.4 应根据勘察阶段、区域及滑坡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滑坡类型、勘察手段的适宜性,经济、合理地开展综合勘察工作。 1.2 工程地质测绘 1.2.1 地质测绘前,应充分收集地形图,区域地质资料、遥感图像、气象、水文、地震、降雨资料,前人滑坡调查和监测资料,以及当地防治滑坡的经验。 1.2.2 图上宽度大于2mm的地质现象必须描绘到地质图上,对评价滑坡形成过程及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如裂缝、鼓丘、滑坡平台、滑动面(带)、前缘剪出口等,在图上宽度不足2mm时,应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示实际数据,地质界线图上的误差不应超过2mm。 1.2.3 必须采用全面勘查的方法,地质点间距以保证地质界线在图上的精度为原则,一般控制在图上距离2~5cm内。结合滑坡防治工程的重要性可适当加密或减稀。 1.2.4 在地质界线被覆盖或不明显地段,必须保证足够数量的人工露头,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固体矿产调查勘查 国家标准 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及防治措施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及防治措施 【摘要】我国地质灾害频发,而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灾害勘察技术也有所提升。相关部门加大对地质灾害的重视力度,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本文分析滑坡工程中地质勘察和滑坡防治措施,以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促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 【关键词】滑坡工程;地质勘探;防治措施 前言 滑坡勘察和一般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不同,在进行地质勘查的时候,需要对地质环境条件加以调查重视,并且找出滑坡的形成过程和主要作用因素。充分认识滑坡的地质结构,研究其结构稳定性,重视分析变形原因,联系外界引发因素的作用特点和灵敏度。之所以,在进行地质勘查的时候,注意选择最恰当的勘察方法,以最少的工作量和最低的投资获取最佳的勘察效果。 1 滑坡地质勘察 1.1 滑坡勘察的特点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当前,还没有探索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稳定性计算方法,而现存的方法有着很多的假定条件。勘察阶段的结束并不代表勘察工作的完结,其后的检测或者施工开挖通常可以补充修改勘察阶段的认识,甚至可以完全改变之前的结论。对于勘察方法的选择,要注意突出应用经验和技巧,寻求最高经济效益。勘察工作量确定的原则是可以查找出滑坡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变形破坏的作用因子,从而满足稳定性评价对于相关参数的需求,而并不是拘泥于普通的勘察规程。 1.2 勘察方法选择原则 以较低的工作投入获得较多的资料是勘察方法的基本原则。首先,要注意针对性。根据现场踏勘和前人资料对其性质作出初步的确定,然后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再者,以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为复杂的问题,对于新奇的技术,避免可以追求;而尽可能使用操作简单、易搬迁和具备较强环境适应性的设备;最后,在满足勘察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勘探工作量。结合对滑坡调查的基础和宏观变形迹象,针对性地布置勘探剖面,保持纵剖面和滑坡主滑方向的一致性。在准备布置工程措施的部位,尽最大可能布置好勘探工作。与此同时,钻探工作应当依照相关的规范,保证钻孔深度适中,针对各异的勘探目标,选取恰当的勘探手段。

滑坡勘察步骤

滑坡勘查的难点主要是首先要定性,是什么类型的滑坡,滑坡的大小、范围以及滑坡的各个要素;再一个就是滑动面的确定,滑坡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反算、灵敏度分析、稳定性方法以及滑坡推力分析。 滑坡勘察应查明滑坡的范围、规模、地质背景、性质及其危害程度,分析滑坡的主次条件和滑坡原因,并判断其稳定程度,预测其发展趋势和提出预防与治理方案建议,提出是否要进行监测和监测方案。 勘察要点一般应包括下列几项: 1、查明滑坡性质以确定整治方案 查明滑坡性质即通过现场调研,从地貌形态、地层岩性和坡体结构分解出滑坡的条块和级数。由于地貌是坡体岩性和地质构造等内在条件的外观表现,坡体可据构造单元或古滑坡滑动过程中的拉裂隙形成的沟分出侧界,进而通过钻孔勘 探来确定滑动面位置、地下水分布,初步掌握滑坡性质及其各条块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对(大型)滑坡防治中抓住关键条块、有的放矢进行治理。 2、滑坡勘察的测绘与调查 滑坡勘察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调查范围应包括滑坡及其邻近地段。比例尺可选用1: 200?1: 1000。用于整治设计时,比例尺应选用1: 200?1: 500。 3、滑坡勘察的勘探 滑坡勘察中勘探以钻探、触探、坑探(包括井探、槽探、洞探)和物探为主,其工作量布置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和滑坡形态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勘探线、勘探孔的布置应根据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种类、性质和成因,滑动面的分布、位置和层数,滑动带的物质组成和厚度,滑动方向,滑带的起伏及地下水等情况综合确定。除沿主滑方向布置勘探线外,在其两侧及滑体外也应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线。勘探孔的间距不宜大于40m在滑坡体转折处和预计采取工程措施(如设置地下排水和支挡设施)的地段,也应布置勘探点。 ②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下一层滑面,进入稳定地层,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深入稳定地层一定深度,满足滑坡治理需要。 ③在滑坡体、滑动面(带)和稳定地层中应采取土试样,必要时尚应采取水试样。 ④应查明地下水的层数,各层地下水的位置,含水层厚度,水的流向、流速、流量、补给来源及其承压性质。 ⑤对于规模较大的滑坡,宜布置物探工作。 ⑥滑坡勘探宜采用管式钻头、全取芯钻进,土质滑坡宜采用干钻,钻进过程中应细致地观察、描述和注意钻进难易的记录。 4、确定滑坡滑动面(带)位置 滑面(带)是不动体与滑动体的分界面,因滑动时的摩擦作用,不管是在土质的成

平昌县马鞍乡山榜岩滑坡治理项目勘查报告

目录 1.前言 (1) 1.1任务由来 (1) 1.2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1) 1.3工作目的、任务 (1) 1.4勘查工作评述 (1) 2.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3) 2.1自然条件 (3) 2.2地质环境 (5) 3.斋公坡滑坡体地质灾害特征 (8) 3.1斋公坡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8) 3.2滑坡变形迹象及性质 (9) 3.3滑体特征 (11) 3.4滑床特征 (12) 3.5滑动带特征 (12) 3.6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13) 3.7滑坡影响因素与变形破坏机制 (13) 4.滑坡推力计算及稳定性计算 (14) 4.1综合分析 (14) 4.2计算模型与工况 (14) 4.3计算方法与参数选取 (16) 4.4滑坡稳定性计算与结果评述 (18) 4.5原设计方案评价 (19) 4.6因素敏感性分析 (19) 5.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20) 5.1发展变化趋势 (20) 5.2危害性预测 (20) 6.地质灾害体防治方案建议 (20) 6.1防治目标原则 (20) 6.2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20) 6.3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20) 7.环境影响评价 (21) 8.滑坡防治效益评估 (21) 8.1经济效益评估 (21) 8.2社会效益评估 (21) 8.3环境效益评估 (22) 9.结论与建议 (22) 9.1结论 (22) 9.2建议 (22) 附图: 1、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图1) 2、工程地质剖面图(1:500)(图2—图7) 3、钻孔柱状图(1:150)(图8—图13) 4、探槽展示图(1:100)(图14—图15) 附件: 1、滑坡稳定性与推力计算书 2、照片集册 3、成果报告电子文档(光盘)

滑坡勘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 (2) 第一节气象条件 (2) 第二节地形地貌 (2) 第三节地层岩性 (3)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 (3) 第四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5) 第一节边坡岩土结构特点 (5) 第二节边坡活动机理分析 (5) 第三节边坡稳定性分析 (6)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10)

第一章 前 言 滑坡位于柯城区航埠 镇垄中村后山,距常山县城 约30Km ,距航埠镇约10Km ,有乡村公路通达,交通较方 便。滑坡中心地理坐标为东 经 118°43′28″,北纬 28°55′01″(图1)。 本滑坡发生于2010年 7月30日下午四点左右, 造成滑坡体前缘一民房被 毁,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仍威胁着坡脚处8户33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灾情发生后,衢州市国土资源局柯城分局、航埠镇人民政府相关领导迅速出动,亲临现场指导防灾工作,树立警示牌、拉设警戒线等。我队受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人民政府委托,于8月8日对滑坡现场进行了调查。 边坡发现多处裂缝等变形,说明边坡的稳定性存在问题,对下方村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本次工作的目的是在现场地质调查和地质钻探工作的基础上,估算弃渣量,分析滑坡体的稳定性,提出防治建议。 野外勘察于2010年8月8日至8月18日进行,共投入1台XY-100 图 1 滑坡区交通位置图 滑坡位置

型钻机。钻探工程质量达到有关规范要求。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 本次野外勘察与室内资料整理过程中,执行以下规范、规程: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气象条件 区内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降水充沛。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春雨期,冷暖气团交替,降水增多,常有大风和冰雹;4月中旬到7月中旬进入梅汛期,常有大雨和暴雨;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台汛期,受台风暴雨影响常发洪水;10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枯雨期,受大陆冷气压控制,降水稀少。年均降水量1700mm,年平均气温16.0?。 第二节地形地貌 滑坡区属丘陵地貌,地形较陡,坡度35-80°。滑坡处山包顶部海拔约162m,山脚海拔110 m,高差52m左右。山体呈近东西向,坡

滑坡勘查计算书

滑坡勘查工作——计算部分 一、滑坡滑带参数反演 滑带岩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反算法目前应用很广。它是通过已知稳定系数及滑面等条件情况下反算滑面的岩土抗剪强度参数。显然,当计算的前提十分清晰和准确时,反算的结果是准确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反算参数为主,确定滑带抗剪强度。但有些情况下,获得的计算前提并不十分清晰和准确,因而反算结果可信度也低,通常也只作为校验之用。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规定: 12.3.1 滑带抗剪强度参数的反演宜限于中、小型规模,且结构简单的滑坡。 12.3.2 滑带抗剪强度参数可采用试验、经验数据类比与反演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可给定粘聚力c 或内摩擦角φ,反求另一值。可采用如下公式进行反演: sin tan cos i i i i F W W c L αφα-= ∑∑ (1-1) sin arctan cos i i i i F W cL W αφα -=∑∑ (1-2) 以上式(1-1)有两个未知量,稳定系数F 和假设的φ值;式(1-2)有两个未知量,稳定系数F 和假设的c 值;未知量根据以下规范要求的方法来确定。 12.3.3 一般条件下,稳定系数F 可根据下列情况确定: 滑坡处于整体暂时稳定~变形状态:F =1.00~1.05; 滑坡处于滑动~整体变形状态:F =0.95~1.00。 12.3.4 滑坡假设的滑带抗剪强度参数指标的选取应结合滑坡变形滑动阶段和试验方法综合考虑。可参照表11取值(当反算c 值时,假定的φ值根据表11不同的条件来取滑带土峰值强度、滑带土残余强度或滑体土峰值强度)。 表11 滑带抗剪强度指标取值建议表

c 、φ反算的计算表格参考Excel 工作表3。 根据反算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综合取值,为稳定性评价与滑坡推力计算提供依据。 二、滑坡稳定性评价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规定: 12.4.4 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公式采用如下方法: 1、滑动面为圆弧形土质滑坡: 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的相关要求并结合该滑坡次级滑面的特点,采用圆弧法对石包田湾滑坡次级剪出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评价。并在以上定量评价基础上评价滑坡最不利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剩余下滑力。 圆弧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a 、滑坡的稳定性计算 滑坡的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 ()() 1 1 11 cos sin tan sin cos n i i i wi Di i i i i f n i i i Di i W A N R c L K W A T α αφα α-=-=---+= ++∑∑ 式中: i W ——第i 条块的重量(kN/m ); i c ——第i 条块的内聚力(kPa ); i φ——第i 条块的内摩擦角(°);

工程地质知识: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监测规定

工程地质知识: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监测规定 1.滑坡监测包括:长期监测、施工安全监测和工程效果监测三部分。应及时获取监测信息,作为滑坡勘查的重要内容。 2.对于一级滑坡防治工程,须建立地表与深部相结合的综合立体监测网,并与长期监测相结合。对于二级滑坡防治工程,在施工期间应建立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点,同时,可建立以群测为主的长期监测点。对于三级滑坡防治工程,可建立群测为主的简易长期监测点。 3.施工安全监测对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控,以了解由于工程扰动等因素对滑坡体的影响,并及时地指导工程实施、调整工程部署、安排施工进度等。 4.施工安全监测点应布置在滑坡体稳定性差,或工程扰动大的部位,力求形成完整的剖面,采用多种手段互相验证和补充。 5.防治效果监测将结合施工安全和长期监测进行,以了解工程实施后,滑坡体的变化特征,为工程的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6.防治效果监测时间长度不应小于一个水文年,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宜为7~10天,在外界扰动较大时,如暴雨期间,应加密观测次数。 7.滑坡长期监测在防治工程竣工后,对滑坡体进行动态跟踪,了解滑坡体稳定性变化特征。长期监测主要对Ⅰ级滑坡防治工程进行。 8.滑坡长期监测宜沿滑坡主剖面进行,监测点的布置少于施工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滑带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和地面变形监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宜为10~15天。动态变化较大时,可适当加密观测次数。

9.滑坡监测内容一般包括:地表大地变形监测、地表裂缝位错监测、地面倾斜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滑坡裂缝多点位移监测、滑坡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滑坡地应力监测等。 10.监测报告以时报、天报、旬报、月报、季报或年报等形式提交。

七合滑坡勘察报告(终稿)

目录 一、绪言 (2) ㈠、交通位置 (2) ㈡、目的任务 (2) ㈢、工作概况 (2) ㈣、质量评述 (5) ㈤、参考引用资料 (5) 二、地质环境条件 (6) ㈠气象水文 (6) ㈡地形地貌 (7) ㈢区域地质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㈣勘察区地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1、矿区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勘查区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程地质岩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㈤水文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滑坡评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㈠滑坡规模、成因与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㈡滑坡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㈢滑坡稳定性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定性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定量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3.综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㈣滑坡发展阶段与发展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㈤滑坡威胁危害..................................................................................错误!未定义书签。 ㈥滑坡监测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滑坡治理意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结论及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照片14、15附表 附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