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2月)

高一语文

命题人:张宇校对:张宇张林霞

一、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

相奇之,欲以为

..吏。诩辞曰:“祖母年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骘曰:“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先帝开拓土宇,劬①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外单。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修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诩曰:“今凉土扰动,人情

..未

安,窃忧卒.然有非常

..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政,防其邪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西州豪杰

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

..之。

【注】①劬(qú):辛苦,勤劳。

1.下列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辟:征召

B.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举:拿来

C.微子之言,几.败国事几:几乎

D.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卒:通“猝”,仓猝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国相奇之,欲以为

..不安

..吏 B.今凉土扰动,人情

C.窃忧卒然有非常

..之

..之变 D.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

3.对原文的叙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虞诩十二岁便已通晓《尚书》。他幼年失去了父亲,非常孝敬自己的祖母。祖母去世之后,服丧期满,才外出为官。

B.永平四年,羌人反叛,大将军邓骘以军费不足为由,欲放弃西域重镇凉州,虞诩通过说服李修及时制止了这一错误做法。

C.虞诩在阐述平定羌族叛乱的方略时,既有对全局的把握,又有具体的对应措施,表现出卓越不凡的见识和临事决断的才能。

D.李修赞同虞诩的正确主张,更换了四府公卿官员,全部采纳虞诩的建议。经过一番安排,安慰了西域的百姓。

4. 翻译:(8分)

(1)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

(2)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饮酒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5.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4分)

6.从整首诗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桑之落矣,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达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用周公的典故表明自己渴盼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

(4)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情。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百年前的李鸿章

王树增

1852年,29岁的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名列第二。太平军起义后,李鸿章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京城,回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与太平军作战。

当太平军直逼上海时,无人愿意置身事中,因为此举等于要孤军深入到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后方。但李鸿章愿意去。这一去便让上海人目瞪口呆,这一去便让他组建的淮军名声鹊起,李鸿章也因此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戴双眼花翎。

淮军需要武器,1863年李鸿章买下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李鸿章算过一笔帐: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卖到30两银子,一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他说,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

大清中叶以后,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运输,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招商局轮船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它一直运营到1949年。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李鸿章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作为大清国唯一出访过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的重臣,李鸿章深知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由于他的支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矿务局、第一所电报局、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李鸿章曾对美国人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政府必须邀请欧关资本进入大清国,以建立现代的工业企业,帮助大清国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大清国欢迎欧美来华投资,提供资金和技工。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大清国自己控制。他说:“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在中国还处在男人梳长辫、女人裹小脚的时代,李鸿章的这番话可谓石破天惊。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根

本性的转变。

“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之诟言和。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廷令李鸿章前去日本议和。李鸿章知道如果采取强硬的立场,只能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以大清国实际的军力状况而言,结果只能是中国的东北被全面占领。可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大清国主权和财产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带着《马关条约》回国时,李鸿章却成了举国的“公敌”。

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与逼迫下在丧权辱国的《议和大纲》《辛丑条约》上签字。国人即刻指责道:“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一个巨大的帝国屡战屡败,却每一次都要讨伐李鸿章不能维护国家权益。李鸿章吐血了。

一辈子与蛮横的洋人周旋得身心俱憔的李鸿章死前留有遗折一封。他说,大清国如果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而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等于也就制约了别人,这样的制约甚至强过武力。持有这样的认识,在百年前的中国可谓凤毛麟角。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正如梁启超所言,国人在对其咒骂痛斥之时,万“不可不深自反也”,万“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梁启超还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选自王树增《1901》,有删改)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李鸿章早年便大有作为,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崭露头角,也因此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被派往安徽组织地方武装镇压太平军。

B.李鸿章购买洋人机器设备并创办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以此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大清国的近代化进程。

C.当国人自上而下固步自封做着天朝美梦时,李鸿章就清醒地看到了外国列强的叵测用心,进而坚决抵制其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D .作者一反以往对李鸿章卖国的常论,客观评价他的才智、远见及其贡献,还李鸿章

以公道,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就此盖棺定论。

E .作者撷取了李鸿章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再现了这位晚清重臣的悲剧人生,

其不幸命运实乃所处时代悲剧的真实写照。

9.百年前的李鸿章对大清国近代化事业做出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10.为什么说中日甲午之战使李鸿章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请简要分析。(4分)

11.在评价国人眼中的“误国者”李鸿章的时候,梁启超曾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

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你是否认同梁启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语言综合运用(14分)

12. 请为下面漫画拟写题目(不超过8个字),并写出漫画寓意(不超过30个字)。(6分)

13.下面是高一年级某班举办“走近伟人”教育活动的流程图,请根据此图,整理成文字材料。

要求内容完整,层次清晰,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120字。(8分)

学习伟人之品质,涵养自己之精神

宣传发动

走近伟人

目 的 总结汇报 合作推进 写心得 进 程 教师 学生 总结上

四、作文(40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钉子是用来“钉”东西的,它可以“钉”进木板,“钉”进墙壁。“钉”,是钉子的主要特质。

但一颗钉子,仅靠它自己,是不可能“钉”进木板和墙壁的。

一颗钉子,要“钉”进木板,要“钉”进墙壁,离不开锤子的锤击。

“钉”,是钉子的特质,但要发挥它,让它从名词变为动词,从静态变为动态,还离不开别人在后面的“锤打”和推动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2分)C(举,全部,一举)

2、(2分)D(A“以为”即“以之为”;意为“让他做”;今义为认为。B中的“人情”是人心、人们的情绪;今义为人的感情、情面。C中的“非常”,是意外的一般的,形容词;今义为表程度深,副词。D中的“安慰”不须分解为两个词,与现代汉语一致)

3、(2分)D(D项中有两处分析不当。一是“更换了四府公卿”;二是最后不是“安慰了西域人民”,而是“安慰了西域的豪杰和官员”)

4. (1)(4分)(虞诩)自幼丧父,孝养祖母。县里推举他为顺孙,国相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才(以之为奇,意动用法)(“孤”“举”“奇”各1分,句意1分)

(2)(4分)如果没有你的这番话,几乎要坏了国家大事;既然如此,那么想保凉州,计策该怎么出?(“微”“安”“然则”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虞诩十二岁的时候,能读通《尚书》。自幼丧父,孝养祖母。县里推举他为顺孙,(陈国)国相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才,想让他做官。虞诩推辞说:“祖母九十岁了,没有我就没人奉养了。”国相才没有叫他去。后来祖母去世了,服丧期满,被征召到太尉李修府中,任命为郎中。

永初四年,羌人胡人发动叛乱,侵扰破坏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因为军队作战正费钱粮,做事情不能保证供给,打算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边患。于是他召集公卿进行商议。邓骘说:“这就好比是破衣服,牺牲其中的一件去补另一件,还能得到一件整衣,不然的话,就两件全都不保了。”大家听了此言,都表示赞同。虞诩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劝谏李修说:“我听说公卿决策想要放弃凉州,以我看来,这样做不见得妥当。先帝开拓疆土,历尽辛苦,才取得了这块土地,而现在却因为害怕消耗一点经费,便将它全部丢弃。凉州被弃以后,便以三辅为边塞;以三辅为边塞,则皇家陵园便失去屏障而暴露在外。这是极不可行的。俗话说:‘函谷

关以西出将,函谷关以东出相。’考察当地惯于从军作战和雄壮勇武的民风,确实超过其他州郡。如今羌人、胡人之所以不敢深入占据三辅,进而在我汉朝心腹之地作乱,是因为凉州在他们的背后。

李修说:“我没有考虑到这些。如果没有你的这番话,几乎要坏了国家大事;既然如此,那么想保凉州,计策该怎么出?”虞诩说:“如今凉州骚动,人心不安,我担忧突然有异乎寻常的事变。实在应该命令朝中的公卿,各自征召该州豪杰人士数人,那些州县官员的子弟,都授以散官,表面上看是来奖励,回报他们父兄的功勋劳绩,而实质上是来把他们控制起来,做为人质,防止官员叛变。”李修认为他的意见好,再次召集太傅、太尉、司徒、司空等四府进行商议,众人一致同意虞诩的意见。于是征召凉州地区有势力和有影响的人士(到四府)担任属官,并授予当地州县官员的子弟为郎,来安抚地方官员。

5.(4分)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淹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彼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结合诗文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6. (4分)①前六句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②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7. (6分)其叶沃若其黄而陨虽九死其犹未悔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羁鸟恋旧林

8.(4分)BE(“盖棺定论”表述绝对化;A李鸿章早年并未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去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也不是朝廷的委派;C甲午之战以后,李鸿章没有坚决抵制列强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9.(4分)其贡献具体表现在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具体而有实效的作为。

见解:①引进外资以发展本国实业;②保护大清国国家主权;③打开国门开展双边贸易等。(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作为:①平定战乱,使国家恢复安定。②亲自独立创办军工、运输、通信等实业。③支持并参与洋务派创办铁路及各种工厂、学校。(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0. (4分)①朝野不知外事及国力之详情却极力主战,李鸿章不得已应战导致战败。②奉清廷之令前去日本议和,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③朝廷的腐败无能导致疆土被分割,在慈禧的授意与逼迫下,李鸿章做了替罪羊。(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11.(6分)

看法一: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①李鸿章29岁便显露才识,后又组建淮军并取得平叛的胜利,创办实业并取得一定实效,(2分)故“敬李鸿章之才”。

②李鸿章很早就认识到必须保护国家主权,要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却少有人共鸣,(2分)故“惜李鸿章之识”。

③大清国每当存亡危急时,均要李鸿章承担最难堪之事,屡战屡败又全由李鸿章承担一切罪责,无人体谅李鸿章的处境,理解其良苦用心,(2分)故“悲李鸿章之遇”。

看法二: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①李鸿章以及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没有起到强国的作用,(2分)故

“才不真”。

②李鸿章没有认清中国帝王统治的弊端,被朝廷支使,(2分)故“识不透”。

③李鸿章的遭遇,除了朝廷的腐败统治之外,也有其自身屈从朝廷这重要的原因,(2分)故“遇不值得悲”。

看法三:要辩证地分析。

①李鸿章有才识,但是没能冲破时代的束缚,其才识仅服务于朝廷,(2分)故可认同不值得敬仰。②李鸿章有关于国家主权等的远见卓识,但这是纸上谈兵,难以实行,(2分)故可钦佩不值得惋惜。③李鸿章不是“误国者”,但又不是卫国者,(2分)故其遭遇可同情不值得悲伤。(必须围绕梁启超的三方面评价概括分析,搬用第二题答案不给分)

12.(6分)

题目:盘根错节,人机难离(3分)

寓意:手机已经生根于身体,人已经异化为手机的奴隶。(3分)(意思对即可。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13.(8分)这次“走近伟人”教育活动以“学习伟人之品质,涵养自己之精神”为目的,(2分)分三个进程(1分)。先是宣传发动,接着合作推进,最后总结汇报。(3分)在总结阶段,学生要写心得,教师要进行全面总结,然后上报年级(学校)(2分)

14.【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有哲理的材料作文题。“钉”能“钉”进木板和墙壁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由物及人,联系社会现象,我们就可以找到不同的立意点:“钉”之所以能“钉”进木板和墙壁,首先需要的是钉子的主要特质“钉”,由此我们可以立意为“良好的素质(素养)是成功的前提”;钉子“钉”进木板和墙壁,离不开锤子的锤击,还离不开别人在后面的“锤打”和“推动”,这里的“锤打”和“推动”可以理解为外部的力量,锤子的锤击可以理解为对生命的锤炼砥砺,由此可以立意为“外力的作用不可忽视”“砥砺生命,成就辉煌”“成功需要磨炼”等。一颗钉子要钉进木板和墙壁,既要靠自己,又要靠锤子,由此可以立意为“内力和外力同样重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