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2018.3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2018.3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2018.3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2018.3

《16.1 二次根式(1)》导学案NO :1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能利用不等式(组)求使二次根式有意义的字母取值范围。

二、自主学习

1、二次根式的定义

(1)阅读教材上的“思考”,并在教材上完成填空。

(2)归纳总结:一般地,形如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二次根式(读三遍)。 (3)你是怎样理解二次根式的?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课堂上展示)。 (4)自学检测:下列各式中,是二次根式的有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2, ②4-, ③81, ④2x , ⑤72+a ,

⑥2

)3(-, ⑦12--a , ⑧1162+x ,⑨52-m ,⑩39.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阅读教材例1

(1)二次根式a 有意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可用列、解___________来求出二次根式中的字母取值范围。

(2)如果一个代数式中含几个二次根式或分式,要用列、解___________的方法求出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3)自学检测:当x 取何值时,下列各式有意义?(答案填在后面的横线上即可)

①__________12-x ,②__________3x -,③__________12+x ,

三、合作探究

1、下列式子是二次根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 ①33

x ②

π, ③42-m , ④962+-x x , ⑤12--x

2、下列各式中,不一定为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__

A.

x B.12+m C.0 D.2)(y x -

3、要使6+x 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A. x >6

B. x ≥6

C. x >-6

D. x ≥-6

4、要使x x ---33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A. x >3

B. x ≥3

C. x ≤3

D. x =3 5、已知a 为实数,2a -也为实数,则2a -等于__________

A. a

B. -a

C. -1

D. 0 6、式子

x

x 22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四、达标检测

1、式子

3

2--m m

有意义,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已知n -12是正整数,则实数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A.12

B. 11

C.8

D. 3 3、式子

3

1--x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求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

4、使式子x x -++21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x B 、 21≤≤-x C 、2≤x D 、2≤x

5、若22332+-+-=x x y ,则x

y

=______.

6、若a a -+有意义,则______)2(=-a

五、拓展提高

1、若230______y x y x -++==,则

2、要使3225x x ++-有意义,求x 的取值范围。

《16.1 二次根式(2)》导学案 NO :02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知道代数式的概念;

2、会利用二次根式的三个性质进行化简。

二、自主学习

1、二次根式性质1: 当a ≥0时,a 0。(填>、<或=)

2、阅读教材 “探究”,在教材上完成填空,并归纳总结。

二次根式性质2:2()a = (a ≥0)(在草稿纸上写三遍)。

自学检测:2

(6)____=,22(

)____3

=, 22

()_____2= 2

(10)____-=,2

(23)______-=, 2

(2)______2

= 3、阅读教材 “探究”,在教材上完成填空;并归纳总结。

二次根式性质3, =2

a =___(0)___(0)a a ≥??

(在草稿纸上写三遍)。

自学检测: 2

2

()_____3

=,2(2)____-=,2(1)_____(1)x x -=≤。

4、①阅读教材上练习前文字,说一说代数式的定义。

②以前学过的整式、分式、以及现在的根式都是代数式吗?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吗?

5、我们已学习过哪三种非负数的形式?请你举例说明。

三、合作探究

1、化简

①____)515(2=②-2×2)4

3

(-=______,③___)52()11(22=-+- 2、若011=-+

+y x ,则___________

20102009=+y x 3、当x ≤0时,化简21x x -

-的结果是___________

4、化简2)2(2a a -+-的结果是_____

A. -2a +4

B. 0

C. 2a -4

D. 4

5、点P ),(y x 在第二象限,则化简=--+2

22222)()(y x y x _________

A.xy 2

B.-xy 2

C. 2

D. -2 6、Rt △ABC 的三边长是c b a 、、(c 为斜边),且a 、c 满足,

0251032=+-+-c c a ,求b 的值。

四、达标检测

1、化简①22

1()(2)___8

--?=, ②___)0()3

2

(

2=>m m , ③2215

(3)()___33

-

+-= 2、已知a 、b 为实数,且421025+=-+-b a a ,求a

b 的值。

3、若△ABC 的三边长是c b a 、、,试化简b a c c b a ---+-2

)(

五、拓展提高

若22

(1)(3)2a a -+-=,求的取值范围是 .

《16.2(1)二次根式乘法》导学案NO :03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并能运用进行计算;

2、会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二、自主学习

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1)阅读教材 “探究”,并于教材上填空。

(2)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 b ?= (0a ≥,0≥b )(抄写三遍),用语言怎么表述? 2、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

(1)a b ab ?=这个等式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逆用吗?

(2)二次根式的乘法根据法则进行,但运算结果一定要化简。

如2

62622323?=?=?=,那么请你试一试:35210?

3、自学检测

化简:①32?=_____,②

332?=_____,③5

186

-?=_____, ④

1255

1

?=______,⑤50=_______ ,⑥=324b a ________ ⑦4

381y x =________, ⑧532mn =________,⑩4

363

?

=______ 三、合作探究

1、下列变形正确的是______

A 、3)3(2

-=- B 、248= C 、70107=? D 、100205=?

2、若(6)6x x x x -=?-成立,则________

A 、0≥x

B 、6≥x

C 、60≤≤x

D 、x 为任意实数 3、计算

①6123272?? ②3a ab ? ③)21(84-?

④35x x x ?? ⑤125

27

35?

⑥32123x y xy ?

4、(4)(25)4252(5)10-?-=-?-=-?-=的运算过程正确吗?为什么?如果不正确,应该怎样计算?

5、矩形长120cm ,宽30cm ,求与它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的边长。

四、达标检测

1、填空:①1110?=______, ②48=________③1

5____5

a a

b ?

= 2、已知xy <0,则y x 2

化简后是_______

A 、y x

B 、y x -

C 、y x -

D 、y x -- 3、若n 20是正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n 为________. A 、2 B 、3 C 、4 D 、5

4、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

b a ++2)(的化简结果为

__________

五、拓展提高

如果132+-=+a a a a ,试确定a 的取值范围。

《16.2(2)最简二次根式》导学案NO :04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并能运用进行计算;

2、会逆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进行化简;

二、自主学习

1、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阅读教材 “探究”,并于教材上填空。 (2)、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0(≥=

a b

a

b

a ,

b >0)(抄写三遍),用语言怎么来表述这个等式?

2、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的性质

b

a

b

a =

这个等式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逆用?请你化简581

3、自学检测 ①

______8

24=,②

________262

=xy

y x , ③

_______284

3

=xy

y x

④1213=_______,⑤4

3

4-=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下列变形错误的是______ A 、a a a =3

B 、6373=

C 、

a b b

ab = D 、

35

45=

2、计算43

2

62

x

x ÷的结果是________ A 、x 22 B 、

x 32 C 、x 26 D 、x 3

22 3、227-的值在_______

A 、1与2之间

B 、2与3之间

C 、3与4之间

D 、4与5之间 4、计算326

27__________3

?-= 5、计算 ①3

2

332÷÷ ②)27(98-÷ ③5125÷ ④49232÷ ⑤ ab b a 3642

3÷ ⑥6

5321÷

四、达标检测

1、填空

_______2

318= ②

_______7

56= ③

2

372- =___________

2、矩形面积为216cm 2

,一边长32cm ,求它的另一边长。

五、拓展提高

已知

6

969--=--x x x x ,且x 为偶数,求x x x

-2

2的值。

《16.2(3)最简二次根式》导学案NO :05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能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

2、会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二、自主学习

1、最简二次根式,先阅读教材,然后完成下面的内容。

(1)定义: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_______,②被开方数不含开得尽方的_______或_______的

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小声读五遍)。 请你说一说最简二次根式的特点。(与同学交流并课堂展示)

(2)如何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呢?如5

10

2510555252=

=??=, 请你尝试72= 43

18x y =

2、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时,其运算顺序怎么确定? 计算:181227?÷

3、自学检测

(1)下列式子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75, ②111, ③6.0, ④12+x , ⑤1000 (2)把下列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①321 ②8.0 ③48 ④3

4

(3)计算下列各题

① 6318÷? ② 555

1÷? ③ ab

ab b a a

1?÷

三、合作探究

1、2

2

-

的相反数是_______,倒数是________ 2、下列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 A 、

3

4

B 、x 8

C 、26x

D 、12-x 3、化简=?-3)5(2

_______

4、把

3

1

21+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是________ 5、化简:①32 ②c

b

a 22

6、计算

①65027÷? ②)38(18?÷

四、达标检测

1、化简:①2.1 ②3

223251345?÷

2、先化简,再求值:)2(1

1)111(2---÷-+x x x (其中)2=x

五、拓展提高

已知29332+-+-=b b a ,求

b a b

a a

b ?÷+-1

的值。

《16.3(1)二次根式的加减》导学案NO :06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熟练进行加减法运算;

2、能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 “问题”和讲解,体会“二次根式加减”的必要性。 仿例完成:=-2775__________

2、阅读教材最一段;归纳总结。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性质 (1)、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_,再将______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小声读三遍)。 (2)、请你说一说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中什么样的二次根式可以合并?怎样合并?不能合并的

又怎么办?

(3)在整式加减运算中学过的运算律,添(去)括号法则等在二次根式运算时是否仍然适用? 3、自学检测: 计算下列各式

①31250+- ②277523218-+-

①)68

1()5.024(--+ ②b a b a 941

224--

+

三、合作探究:

1、28-= _________,28+=________,3)23(2

+-=________ 2、32-的相反数是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 3、下列各数能与3合并的是______

A 、18

B 、12

C 、

32 D 、9

2 4、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______ A 、633=+ B 、033=- C 、933=? D 、033=÷

5、计算

①4818128++- ②)20345(8020---

③126

1

23224++- ④463623x x x x +-

四、达标检测

1、计算

①108848-- ②)753

1

5(27+-

③2201

43201052)6

1

(20+----+-.

五、拓展提高

若2,4=-=+xy y x ,求

x

y

y x +的值。

《16.3(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导学案NO :07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能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加减法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2、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的例3与例4;归纳总结。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有理数、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先 ,再 ,最后算 。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同级运算,要依次进行(小声读二遍)。 (2)、说说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应是什么样的式子?(与认真同学交流)

3、自学检测:计算下列各式

①27226-? ②72338÷-? ③)53125(1000-÷

④6)23(?- ⑤)25)(35(-+ ⑥)3223)(3223(-+

三、合作探究

1、3)27612485(÷-+的结果是______ A 、4 B 、34 C 、632+ D 、12

2、若=--=+=22;13,13y x y x 则_______

3、)326)(632(+-的结果是_______

4、计算20092010)32()32(-?+的结果是______

5、计算下列各式:

①)1258()1845(--+ ②27)64

1

48(÷-

③2436÷-? ④)53)(65(-+ ⑤)562)(625(--- ⑥2)423(-

6、若=x ;32,32+=-y 求225y xy x +-的值。

四、达标检测

1、)57)(57(+-= 。

2、化简:)3)((b a b a -+

3、先化简,再求值:

1

312-÷+x x x x 其中31+=x

4、计算:

1

2)22(3121)13(21--+-+-?

五、拓展提高

若51

=+a

a ,求a a 1-的值。

《“二次根式”复习》导学案NO :08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能进行二次根式化简和计算;

2、能联用“实数”、“整式”、“勾股定理”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复习

1、基础知识清理

请你说一说我们在本章节中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哪些内容?(与同学认真交流并课堂展示。)

2、自学检测:(1)、使

1

1-x 有意义的x 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已知22443y xy x y x +-+++=0,求y x 23+的值。

(3)、计算1232)322()2

1

(2202++-+---?

(4)、计算6)62()13)(12(2+-+-+

(5)、已知51=+x x ,求1

2

42

++x x x 的值。

(6)、先化简,再求值:)1

1(22

222b a b

a b ab a -÷-+- ,其中12,12-=+=b a 。

三、合作探究

1、使式子

1

2

-+x x 有意义的x 取值范围是_______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______ A 、123=- B 、632=

C 、523=+

D 、228=-

3、计算312-=_______; )223)(223(-+=_________

4、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

A 、b 2.0

B 、y x 1212-

C 、22b a -

D 2

5xy

5、计算下列各式

① 8)63(3+- ②2)

1(8100

---+

③32)48312

123(÷+- ④)4838

14122(22-+? 6、已知1011

+=+-a

a ,求22-+a a 的值。

7、已知

0)3(932

2=+-+-x x y x ,求

1

1

++y x 的值。

四、达标检测

1、计算:①311)323(2+- ②2)32()122)(4818(---+

2、已知12,12-=+=b a ,求)(a

b

b a ab -的值

五、拓展提高

求代数式的249213a a a a +--+-+-值

《二次根式》检测题NO :09

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

(45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一、填空 (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当x x -4_______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 若

___________0322=-=-+-b a b a ,则

3、 若_______

)1)(1(3132=-+=-=-b a ab b a ,则, 4、 当_________________13522的值是时,---=x x x

5、

是同类二次根式。与时,最简二次根式323732______---=a a a 二、

选择 (每小题5分,共30分)

6、12化简后被开方数是_________ A 、2 B 、3 C 、4 D 、5

7、下列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

A 、

a B 、a - C 、12-a D 、12

+a

8、下列根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

A 、70

B 、

92+a C 、23a a - D 、4

2x

9、下列运算错误的是_________

A 、532=+

B 、632=?

C 、

236=÷ D 、2)2(2=-

10、使a

a a

a

-=-22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_

A 、2≠a

B 、20≤

C 、2≥a

D 、2≤a

11、计算20092010(

21)(21)+?-的结果为_________

A 、1

B 、-1

C 、

12+ D 、12-

三、计算 (每小题5分,共15分)

12、1)21

(2

4

8--- 13、25)4080(-÷+

四、解答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

14、已知1313-=+=y x ,,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22

2y xy x ++ ②xy y x +-22

15、若xy y x y x 2028-+=-+-,求的值。

五、先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再解题(10分)

16、根据目前我们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化简有一类二次根式比较困难。 如:化简324+。这是根号里面带根号的式子,叫双重根式。化简它需用

)0(2≥=a a a 的方法。即:把大根号里面的制造出完全平方。将4拆分成1

和3,而且进一步改写成122)3(+;根据222

)(2b a b ab a

+=++就可以完成配制。即:

3

1)31()3(31213321324222+=+=+??+=++=+又

如:

23)23()2(232)3(2623625222-=-=+??-=+-=-请仿

上述例题完成下面的化简:

(1)1027- (2)347+

《17.1 勾股定理》(1)导学案NO :10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

2、通过对勾股定理证明的推导过程,掌握构造法。

3、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学生勇于的探索精神,养成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

二、自主学习

1、基础知识

(1)勾股定理的形成过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64页有关毕达哥拉斯发现地板砖中蕴含着数学知识的故事,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通过观察教材64页“思考”中的图形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图中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猜想: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勾股定理的探究. 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有“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那么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也有这种关系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65页“探究”并回答下面问题。

①观察教材18.1-2,正方形A 有___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是___个单位面积,正方B 的面积是___个单位面积,正方形C 的面积是___个单位面积

②正方形‘A 有___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是___个单位面积,正方'

B 的面积是___个单位面积,正方形'

C 的面积是___个单位面积 你是怎样求出正方形C 和'C 的面积的?

方法:可看着某个大正方形减去4个相同的小直角三角形:

215423____2C S =-???=

'21

8453_____2C S =-???=

①A 、B 、C 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A B C S S S +

②'''

A B C 、、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A B C S S S +

即两条直角边上的正方形面积之和____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 (3)认真研读下面例题中探索勾股定理的另一种方法。

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CDE 中,Rt △ABC ≌Rt △BED 。求证:222c b a =+ 证明:∵ Rt △ABC ≌Rt △BED

∴ AB=BE=c AC=BD=b BC=ED=a ∠ABC=∠BED

∵∠BED+∠DBE=900 ∴∠ABC+∠DBE=900 ∴∠ABE=900

∴ S

Rt △ABC

=

ab 2

1

S Rt △BED

=

ab 2

1

S Rt △ABE

=

22

1c ∵ 四边形ACDE 是直角梯形 ∴ 2)(2

1

b a S ACDE +=

梯形 ∵Rt ABC Rt BED Rt ABE S S S S =++ 。梯形ACDE (从局部看:图形由__________构成) ∴

=+2)(2

1

b a ab 21+ab 21+221

c ,故222c b a =+

注: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据说有400种之多,对于同学们来说,掌握下列两种方法:

①拼图法(见上面); ②构造法(见合作探究1);他们都是利用面积相等来证明,也叫面积法。 (4)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表示: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222a b c +=(小声读三遍)

c b a E

D

C

B

A

(5)阅读教材65、66页,了解我国古人赵爽对“勾股定理”的证法 2、自学检测

(1)、在Rt △ABC 中,∠C=900

,BC=12cm ,AC=5cm ,则AB= 。 (2)、在等腰直角△ABC 中,∠C=900

,AB=22,则AC=BC= 。

(3)、在Rt △ABC 中,∠C=900,∠A=300

,BC=1,则AB= ,AC= 。

三、合作探究

1、如图所示,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 正方形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那么它们三者面 积之间的关系用式子可表示为 ,

整理后即为 。 2、在Rt △ABC ,∠C=90°

?已知a=b=5,求 c 。 ?已知a=1,c=2, 求 b 。

?已知c=17,b=8, 求 a 。 ?已知2:1:=b a ,c=5, 求 a. ?已知b=15,∠A=30°,求a ,c.

3、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 ?求等边△ABC 的高AD 。 ?求S △ABC 。

4、在四边形ABCD 中,∠BAD=∠DBC=900

,AB=3,AD=4,BC=12,求CD 的长。

5、等腰三角形的腰长32cm ,顶角是它的一个底角的4倍,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17.1 勾股定理》(2)导学案NO :11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

3、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 二、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边长或面积等问题。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66页、67页探究1、探究2内容,并完成教材中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过程,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 2、方程思想与勾股定理的结合

勾股定理是一个公式。公式中有三个量,它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个量,(2)、如果知道一个量和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那么设出其中一个量,并用这个量表示第三个量,就能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从而求出这个量。这是解决直角三角形中有关线段长度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小声读三遍) (二)自学检测

1、如图所示,是一个长方形公园,如果小红要从A 景点走到C

景点,至少要走 m 。

2、受台风影响,马路边一棵大树在离地面6m 处折断,大树顶端落在离大树底部8m 处,则大树折断前的高度为 。

3、如图所示,字母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

4、如图所示,是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

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若图中大

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52和4,则直角三角形

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 。 三、合作探究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2、在一棵10米高的树上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爬下树走向离树20米的池塘,而另一只爬到树顶后直扑池塘,如果两只猴子经过的距离相等,问这一棵树有多高?

3、在三角形ABC 中,C 90ο

∠=,CD 是斜边上的高,AC 4=,BC 3=,求CD 。

4、四边形ABCD 中,∠B=∠D=900,∠C=600

, AB=11,AD=2,求BC 的长。

D

C

B A c

c

c

c b

b

b b a a

a a 800m 600m

D C B

A 144

25A D

C B

A

D C B

A

四、达标检测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钢板,其三边的平方和为1800m 2,则斜边长为 。

2、某港口,甲小船早晨8:00出发,以8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1小时后,乙小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南航行,上午10:00时,两船相距 。

3、长方形ABCD 中,AB=3,BC=4,若将该长方形折叠,使点

A 与点C 重合,则折痕EF 的长为 。 ★五、拓展提高

1、如图所示,公路MN 上有一辆拖拉机由点P 向点N 行驶,在

公路一侧点A 处有一所中学,已知PA=160m ,且∠NPA=300

。假设拖拉机在行驶时,周围100m 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拖

拉机在公路MN 上沿PN 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噪音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到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为18km/h ,那么学校受到影响的时间

是多少秒?

2、如图,△ABC 中,∠BAC =90°, ∠B =30°, AD 是斜边上的高,且AC =1, (1) 求AD 的长;

(2) 求证:2

2

2

2

BD AC CD AB +=+

《17.1 勾股定理 》(3)导学案NO :

12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掌握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成一一对应关系。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树立数形结合思想。

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

二、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阅读教材68页,在数轴上利用勾股定理作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

勾股定理的形式为“a 2+b 2=c 2

”,其中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第三个量需要开平方,开

平方时可能出现“开不尽”的情况,无理数也就出现了。利用这一点,构造成两个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作为直角三角形的其中两边,画出图形,第三边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例:如图,点C 所表示的数是( ) A 5- B 5 C 15- D 15+-

分析:图中直角三角形OAB 的直角边分别为1、2,所以可求出AB=5,点A 表示的数是1,所以点C 所表示的数为15+-。

注: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成一一对应关系。 2、最短路径问题

在物体表面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一般是在一个曲面内,怎样才能使在这个曲面内走的路线最短,这就要将曲面展开成平面。在平面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这个最短路线长。

例:如图,圆柱的高为8cm ,底面直径为4cm ,一只蚂蚁想吃下

底面与A 相对的B 处的食物,需绕圆柱表面爬行的最短路程大约为 (π=3)

分析:把圆柱展开得到一个平面,平面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展开后如图所示,A 、B 、C 构成直角三角形,其中

,8),(6234/cm AC cm C B ==÷?=所以cm C B AC AB 102/2/=+=

(二)自学检测

1、在数轴上表示出数17的点。

2、在数轴上表示出数213+-的点。

3、将一根长20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8cm ,高为15cm 的圆柱形水杯

中,设筷子露在杯外的长度为hcm ,则h 的取值范围是 。

三、合作探究

1、如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任意连结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可以得到一些线段,试在图中画出长度为

8,10,5的线段。

2、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0cm ,24cm ,18cm 的长方体盒子盒内可放的小木棍最长为 cm.

3、如图,已知:在△ABC 中,∠A=900

,D 、E 分别在AB 、AC 上,则CD 2+BE 2=BC 2+DE 2,请说明理由。

A P

N

M

O

2

-2-1

3

2

1

C B A h

E

D C

B

A

B /C

B

A

F E D C B A

★4、如图,已知△ABC 中,∠ABC=900

,AB=BC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1a 2a ,

3a 上,且,1a 2a 之间的距离为2,2a ,3a 之间的距离为3,求AC 的长。

四、达标检测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边长分别为6cm 和8cm ,则连接这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 )

2、若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同时扩大2倍,则斜边扩大为原来的( )倍。

3、要登上某建筑物,靠墙有一架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m ,顶端离地面12m ,则梯子的长度为( )

4、在数轴上画出表示-52,5+的点

★五、拓展提高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为(0,2),点B 为(6,6),点P 是x 轴

上的一动点,当PB PA +的值最小时,求(1)点P 的坐标。(2)PB PA +的最小值。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导学案NO :13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内容。

2、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3、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以及合理的推理意识。 二、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认真阅读教材73页一、二、三自然段,通过这几个例子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 如果三角形的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小声读三遍) 此定理是判定直角三角形、直角的重要方法。(仔细阅读教材第74页探究内容,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推导。) 2、逆命题与逆定理

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恰恰相反,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的两个命题。如果将其中一个命题叫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就是它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为互逆定理。如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互逆定理,也就是说,原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二)自学检测

1、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 8,15,17

B 4,5,6

C 5,8,10

D 8,39,40 2、下面是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其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 3:2:1 B 3:2:1 C 2:3:1 D 4:3:2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它是 命题.(真或假)

4、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4)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5、一根长24米的绳子,折成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的三角形,则此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 ,它的形状是 ,依据是 。 三、合作探究

1、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a=n 2-1,b=2n , c=n 2+1(n >1) 求证:∠C=90°.

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90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a 3

a 2

a 1

C

B

A

P

y

x

O

B

A D C

B A

3、如图,点A 在双曲线x

y 6

=

上,且OA=4,过点A 作A C ⊥x 轴,垂足为点C ,OA 的垂直平分线交OC 于点B ,求△ABC 的周长。

四、达标检测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的长应 为 。

2、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且满足ab c b a 2)(2

2

+=+,则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3、已知0)10(|8||6|2

=-+-+-z y x ,则由x 、y 、z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五、拓展提高

如图,在△ABC 中,AB=5,AC=3,BC 边上的中线AD=2,求BC 的长。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导学案NO :14

班级 小组名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养成严密的推理能力,勇于探索。

二、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认真研读教材页、页例1、例2

1、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

2、借助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判断三角形形状 当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 。

3、勾股数: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正整数,我们称它为勾股数。如(3、

4、5各6、8、10……) 例: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CF=4

1

CD. 求证:A E ⊥EF.

证明:连结AF ,设AB=AD=DC=BC=4a ∵ E 是BC 的中点 ∴BE=EC=2a

在Rt △ABE 中,AE 2=AB 2+BE 2=20a 2

∵CF=4

1

CD=a ∴FD=3a

在Rt △CEF 中, EF 2

=FC 2

+EC 2

=5a 2

在Rt △ADF 中, AF 2=AD 2+DF 2=25a

2

∴AF 2=AE 2+EF 2

∴∠AEF=900, 即AE ⊥EF (二)自学检测

1、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2、某同学想知道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将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请你求出旗杆的高度。

三、合作探究

1、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满足a 2+b 2+c 2+338=10a+24b+26c 。

试判断△ABC 的形状。

2、酒店在装修时,在大厅的主楼梯上铺设某种红色地毯(如下图),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30元主楼梯宽2米,则购买地毯至少需要多少元?

D

C

B A

F

E

D

C

B

A

D C

B A

3、一个牧童在河西的A 处放牛,傍晚,他要到河边给牛喝水,然后回到河西的家B 处,若A 、B 两地离河垂直距离分别为AC=500m ,BD=1000m ,A 、B 两地间的水平距离CD=2000m ,求牧

童放完牛回家的最短路程。

★四、拓展提高

1、如图,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BC 上的一点,求证:BD 2+CD 2=2AD 2.

★★2、已知:如图,P 为等边三角形ABC 内一点,PA=3,PB=4,PC=5,求△ABC 的面积。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归纳与复习》导学案NO :15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明确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

2、能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 的平方和等于 的平方。设直角边为

,,斜边为,c b a 则用代数式可以表示为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 等于第三边的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合作探究

考点一、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1: (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6cm ,8cm ,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 (2)已知一个Rt △ABC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3)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0的点. 考点二、勾股定理及应用 例2:在

ABC Rt ?中, 90=∠C ,AC= 4, BC= 3, 则斜边AB 上的高CD= 。

例3:如图1,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3cm ,高为6cm .

用一根细线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 ,那么所 用细线最短需要 cm ;如果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 绕n 圈到达点B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 cm .

考点三、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例4: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1)3、4、5(2)5、12、13(3)8、15、17(4)4、5、6,其中能够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

四、达标检测 1、如图,在ABC ?中,AB= 5 cm ,BC= 12 cm ,AC= 13 cm ,则AC 边上的中线BD 的长为 Cm .

2、上右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

3、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3米,两树相距4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

河岸B D C A

P C

B

A

D

C B A B

A

6cm 3cm 1cm

图1

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___米.

4.如图3,已知在Rt ABC

△中,Rt

ACB

∠=∠,4

AB=,分别以AC,BC为直径作半圆,

面积分别记为

1

S,

2

S,则

1

S+

2

S的值等于.

五、拓展提高

1、图①是一面矩形彩旗完全展平时的尺寸图(单位:

c m).其中矩形ABCD是由双层白布缝制的穿旗杆用的旗裤,阴

影部分DCEF为矩形绸缎旗面,将穿好彩旗的旗杆垂直插在操场

上,旗杆旗顶到地面的高度为220c m.在无风的天气里,彩旗

自然下垂,如图②.求彩旗下垂时最低处离地面的最小高度h.

2、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C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地面B处,测得B处与树的

底端A相距25米,AC=11米.问大树在折断之前高约多少米?(精确到1米)

反思:

1.通过复习题的练习,不仅复习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运用.通过对三边的数量分析,利用数

学建模,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一些未知的量。翻折在本章内容中也经常涉及,要把

握相等的量。

2、复习时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或发现者的身

份去探究知识,从而形成自觉实践的氛围,既给学生自己摘果子吃的机会,又让他们享受到成功

的喜悦,从而更加深刻掌握知识。

《勾股定理》水平测试题

一、试试你的身手(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2∶3,则三角形是三角形;若这三个内角所对的三边

分别为a、b、c(设最长边为c),则此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是.

2.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则直角边长为,若直角边长为2,则斜边长

为.

3.在Rt△ABC中,∠C=90°,①若AB=41,AC=9,则BC=;②若AC=1.5,BC=2,

则AB=.

4.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11cm和60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 cm时,这3条线段能组

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5.如图1,将一根长24厘米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为8厘米的圆柱形水杯中,则

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至少为厘米.

6.如图2,AC⊥CE,AD=BE=13,BC=5,DE=7,那么AC=.

7.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边长为8c m,则底边上的高是,面积是.

8.如图3,一个机器人从A点出发,拐了几个直角的弯后到达B点位置,根据图中的数据,点A

和点B的直线距离是.

二、相信你的选择(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4,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4 B.8 C.16 D.64

2.小丽和小芳二人同时从公园去图书馆,都是每分钟走50米,小丽走直线用了10分钟,小芳

先去家拿钱再去图书馆,小芳到家用了6分钟,从家到图书馆用了8分钟,小芳从公园到图书馆

拐了个(设公园到小芳家及小芳家到图书馆都是直线)()

A.锐角B.直角C.钝角D.不能确定

3.一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7cm,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长的和是49cm,则斜边的长()

A.18cm B.20cm C.24cm D.25cm

4.如图5,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E⊥BE,且AE=3,BE=4,则阴影

部分的面积是()

A.16 B.18 C.19 D.21

5.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较小直角边的和、差分别为18、8,则

较长直角边的长为()

A.20 B.16 C.12 D.8

图3

C

A

B

S1 S2

D

C

B

A

6.在△ABC 中,若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是( ) A .42 B .32 C .42或32 D .37或33

7.如图6,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 、CD 、EF 、GH 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 )

A .CD 、EF 、GH

B .AB 、EF 、GH

C .AB 、C

D 、GH D .AB 、CD 、EF 8.如图7,在△ABC 中,∠C =90°, D 为BC 边的中点,D

E ⊥AB 于E ,

则AE 2-BE 2

等于( )

A .AC 2

B .BD 2

C .BC 2

D .D

E 2

三、挑战你的技能(共52分) 1、(6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比为5∶12∶13,且周长为60c m ,求它的面积.

2、(6分)在数轴上作出表示29的点.

3、((7分)求知中学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ABCD ,如下图所示,学校计划在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A=90°,AB=3m ,BC=12m ,CD=13m ,DA=4m ,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问学校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买草皮?

4、(7分)如图9,一游泳池长48米,小方和小朱进行游泳比赛,小方平均速度为3米/秒,小

朱为3.1米/秒.但小朱一心想快,不看方向沿斜线游,而小方直游,俩人到达终点的位置相距14米.按各人的平均速度计算,谁先到达终点? 5.(7分)如图10(1)所示为一上面无盖的正方体纸盒,现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如图10(2)所示.已知展开图中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在该展开图中可画出最长线段的长度?这样的线段可画几条?

6、(6分)如图5所示,有一条小路穿过长方形的草地ABCD ,若AB =60m ,BC =84m ,AE =100m ,则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7、(6分)如图6,在△ABC 中,∠BAC =120°,∠B =30°,AD ⊥AB ,垂足为A ,CD =1c m ,求AB 的长. 8、(7分)小芳家门前有一个花圃,呈三角形状,小芳想知道该三角形是不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请问她可以用什么办法来作出判断?你能帮她设计一种方案吗?

四、附加题(本题10分)

已知:在Rt△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设△ABC 的面积为S ,周长为l . (1)填表:

(2)如果a +b -c =m ,观察上表猜想:

S

l

= (用含有m 的代数式表示). (3)证明(2)中的结论.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导学案NO :16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它的基本性质;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极度热情,积极参与,享受成功。 二、自主学习

1.回顾:由_____条边_____顺次相接而成的图形叫四边形;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____

2.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__________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用符号□表示。

注意: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与一般的四边形不同的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3.定义的几何语言表述 (1)∵ AB ∥CD AD ∥BC ∴ 。

(2)∵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注意定义的双重性 具备“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这是 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判定方法);反过来,“平行四边形”就一定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 行”性质。(这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4.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认真阅读教材第84页例1前的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 ;平行四边形的邻角 。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上述性质:

如图所示,连接AC. ∴AD=BC,AB=CD AD ∥BC,AB ∥CD ∠B=∠D

∴∠1=∠2,∠3=∠4 ∠BAD+∠B=180°

又 AC=CA ∠BCD+∠B=180° ∴△ABC ≌△CDA(ASA) ∴∠BAD=∠BCD 5.学习教材84页例1:不仅要看懂解答方法,更要学习解题步骤的组织。 6.例题再学习:如图,□ABCD 中,DB=DC,∠C=70°,AE ⊥BD 于E ,求∠DAE 的度数。 解: DB=DC,∠C=70° 又 AE ⊥BD ∴∠DBC=∠C=70° ∴∠AED=90° AD ∥BC ∴∠DAE=90°-70°

三边

a

、b 、c a +b -c S

l

3、4、5 2 5、12、13 4 8、15、17 6

∴∠ADE=∠DBC=70° =20° 自学检测:

1.□ABCD 中,∠B=40°,则∠A 、∠C 、∠D 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ABCD 中,AB=5,BC=3,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

3.在□ABCD 中,已知AB,BC,CD 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x+5)cm ,(x-2)cm,,6cm ,

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 4.如图,在□ABCD 中,AB=4cm,BC=6cm,BE 平分∠ABC , 交AD 于点F,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 ,求DF 、DE 的长。

三、合作探究

1.□ABCD 中,∠A=70°,AB=7cm ,BC=6cm. 则AD=______cm ,∠D 的度数是_____;

2.如图1,在□ABCD 中,∠A=130°,在AD 上取DE=DC. 则∠ECB 的度数是_____;

3.如图2,在□ABCD 中,AE 平分∠BAD 交DC 于E , AD=5cm,AB=8cm,则EC 的长是_________cm ;

4.如图3,已知E 、F 是□ABCD 的对角线AC 上的两点, 且BE ⊥AC ,DF ⊥AC. (1)求证:△ABE ≌△CDF ;(2)请写出除△ABE ≌△CDF 外的其余两对全等三角形(不再添加辅助线)。

5.如图4,在□ABCD 中,AE 、DF 分别平分∠BAD 、 ∠ADC ,交BC 于E 、F 两点;探索AE 与DF 的 位置关系。

四、达标检测

1.在□ABCD 中,∠A :∠B :∠C :∠D 可以是_____: A .1:2:3:4 B .3:4:4:3 C .3:3:4:4 D .3:4:3:4

2.在平面内,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 、B 、C 为顶 点作平行四边形,可以做 个。

3.已知平行四边形周长为54,两邻边之比为4:5, 则这两边的长度为 。

4.如图□ABCD 中EF ∥AB,GH ∥AD,EF 与GH 交于点O ,

则该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有 个。 五、拓展提高: 如图所示,□ABCD 的周长是60cm ,AE ⊥BC ,AF ⊥CD. (1)若∠BAD=120°,求∠EAF 的度数; (2)若AE:AF=4:6,求□ABCD 的各边长。

案NO :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导学

17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在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基础上,掌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2.会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积极探索,勇于发现,认真总结。 二、自主学习

1.已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_,对角_______;

2.阅读教材页“探究”: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并利用它发现平行四边形新 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_____________;

3.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个性质: 已知: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求证:OA=OC, OB=OD

证明: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BC, ∠1=∠2,∠3=∠4

∴△AOD ≌△COB (ASA) ∴OA=OC OB=OD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阅读教材85页“例2”,了解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运用。 5.例题示范:如图,在□ABCD 中,已知∠ADB=90°, AC=10cm ,BD=6cm.求AD 的长度。

解: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又 ∠ADB=90° ∴OA=OC OB=OD ∴△AOD 是直角三角形

F

E

D

C

B

A

AC=10cm ,BD=6cm 由勾股定理可得:

∴OA=5cm, OD=3cm AD=4352222=-=-DO AO (cm)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 h (a 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边,h 是这边上的高) 自学检测:

1.已知□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 AC=8cm,BD=10cm,则AO= ,BO= .

2.如图1,□ABCD 的周长为22cm ,AC 、BD 相交于点O , △AOD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小3cm ,则AD=______cm , AB=______cm.

3.如图2,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 AC 与BD 的和为24cm ,BC 的长为8cm ,则△AOD 的周长为 . 三、合作探究

1.□ABCD 的周长为20,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BOC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大2cm ,则BC 的长为 。

2.如图3,O 为□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点,E 、F 分别 是OA 、OC 的中点.则图中有全等三角形______对: A.3 B.4 C.6 D.7

3.已知O 为□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点,若AC=6,

BD=8,则边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A.1

B.2

C.1

D.2

阴影

= 。 5.如图5,□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 E 、F 分别是OA 、OC 的中点.求证:BE ∥CF.

6.如图6,延长□ABCD 的边BC 至E ,延长DA 至F , 使CE=AF ,EF 与BD 交于O.求证:EF 与BD 互相平分.

7.如图,□ABCD 的周长为25cm ,AE ⊥BC 于点E ,AF ⊥CD 于点F ,且AE=2cm ,AF=3cm ,求:□ABCD 的面积。

四、达标检测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0cm ,一条对角线将它分成两个三角形的周长都是18cm , 则这条对角线的长是 。

2.如图,在□ABCD 中,AC 、BD 相交于O ,下列结论:①OA=OC

②∠BAD=∠BCD ③AC ⊥BD ④∠BAD+∠ABC=180°。 其中正确的有_____个: A .1 B .2 C .3 D .4 3.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过点O 的直 线分别交AD 、BC 于E 、F 两点,已知△AOB 的面积为3,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导学案NO :18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教师评价____

一、学习目标

1.牢固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2.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

二、自主学习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_______的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

??

????

?__________

__________对角线:对角线互相邻角对角角边:对边平行;对边平行四边形 3.例题示范: (1)如图所示,在□ABCD 中,点F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BF=AB ,

连接FD ,交BC 于点E ,若EC=3;求AD 的长。

分析:由题目条件容易证得△BEF ≌△CED ,从而BE=EC ,已知EC=3,就知BC=6,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这个性质,得答案AD=BC=6.

F

E O D

C

B

A

O

D C

B

A F

E

D

C

B

A

E

D

C

B

A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第12章 数的开方 导学方案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导学提纲】 1.我们已学过哪些数的运算? 2.加法与减法这两种运算之间有什么关系?乘法与除法之间呢? 3.什么是平方根?一个数的平方根如何表示呢?什么是算术平方根?什么叫开平方? 4、一个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 5、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 cm 2 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预习填空】 ★1、如果一个数的 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 。 ★2、一个正数必定有 ,它们互为 ,其中正数a 的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0的平方根 (有且只有 个);负数 ; 3、一个正数a 的平方根记作 (符号表示),其中 是算术平方根, 称为被开方数; 4、求一个 ,叫做开平方,将一个正数开平方,关键是找出它的一个 ; 5、练习: (1)∵( )2 =25 ∴正数25的平方根是 ,可表示为± =±5; (2)∵( )2=0.09 ∴正数0.09的平方根是 ,可表示为 = ; (3)∵( )2=16/25 ∴16/25的平方根是 ,可表示为 = ; (4)∵( )2=0 ∴0的平方根是 ,可表示为 = ; (5) ∵负数 ,∴ -4 。 6、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0,那么这个数是 . 【学贵有疑】 组长或学科导生检查情况(等级): 组长或导生(签字): 二 ·展示提升 1、填空(1) 144的平方根是 ; (2) 0的平方根是 ; (3) 25 4 的平方根是 ; (4) -4有没有平方根?为什么? 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21 (2)2 14 (3)64 (4)102 ;(5)0;

3、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81;(2)0.09;(3)1600;(4)49/25;(5)0.0256; 4、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写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1)-64; (2)0; (3)(-4)2 三、合作交流:如果我们知道了两个平方根中的一个,那么是否可以得到它的另一个平方根呢?为什么? 知识回顾与小结 1、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个平方根,它们互为;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负数没有. 2.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的表示法:当a>0时,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2a”表示,a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2a”表示,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以记作“2a ”;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根指数为2时,一般略去不写. 3.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解决 四、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0.25的平方根是0.5;②-2是4的平方根;③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④负数没有平方根. A.1 B.2 C.3 D.4 2.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0,1 9 ,17, 25 64 ,(-2)2,2 1 4 ,-16. 3). A.±4 B.4 C.±2 D.2 4.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0.0025;(2)(-6)2;(3)0;(4)(-2)×(-8).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5的平方根 B.-16是256的平方根 C.-15是(-15)2的算术平方根 D.±2 7 是 4 49 的平方根 五、课外作业: 六、学后反思:你都学到了些什么?有哪些地方还是让你感到疑惑的?…… 数的开方导学方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 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 ⑧y=-3/2x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

【要点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2019年秋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边 一、新课导入 1、三角形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三角形吗? 2、对于三角形,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 二、学习目标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用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研读一、认真阅读课本(P63至P64“探究”前,时间:5分钟) 要求:知道三角形的定义;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角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一边阅读一边完成检测一。 研读二、认真阅读课本( P64“探究”,时间:3分钟) 要求:思考“探究”中的问题,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游戏:用棍子摆三角形。 检测练习二、6、在三角形ABC中, AB+BC AC AC+BC AB AB+AC BC 7、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 有路线。路线最近,根据是:,于是有: (得出的结论)。 8、下列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 (1)3、4、8 (2)5、6、11 (3)5、6、10 研读三、认真阅读课本认真看课本( P64例题,时间:5分钟) 要求:(1)、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思考(2)中为什么要分情况讨论。 (2)、对这例题的解法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一边阅读例题一边完成检测练习三。 检测练习三、 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①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 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要有完整的过程啊!) 解: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强化训练 【A】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课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分层练习合集(含答案)

11.1 与三角形有关线段 11.1.1 三角形边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三角形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2.学会三角形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 阅读教材P2~4,完成预习内容. 知识探究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__________三条线段首尾________所组成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BC,CA是三角形________,点A,B,C是三角形________,∠A,∠B,∠C是相邻两边组成角,叫做三角形________,简称三角形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B,C三角形,记作“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 (1)三角形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字母为三角形三个顶点,字母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ACB,△BAC,△BCA,△CAB,△CBA为同一个三角形. (二)三角形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______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______三角形,其中相等两条边叫做________,另一边叫做________,两腰夹角叫做________,腰和底边夹角叫做______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______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即底边和腰相等等腰三 角形 . (三)三角形三边关系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________第三边. 2.推论:由于a +b>c ,根据不等式性质,得c -b

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c a b A B C §11.1.1三角形的边 主备:崔建国集备:八年级数学组审核:叶立新时间:2014年6月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人: 【学习目标】 1.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并把三角形分类. 2.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重点】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 【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三角板、 【学习过程】 【预习案】 1、阅读教科书P2—P3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三角形概念: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叫做三角形的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是三角形的顶点。 如图,线段、______、______是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的顶点是______、、、 三角形的角有、、、 图中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__________。 (2)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概念: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概念: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注意: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_______三角形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腰是______,底是______, 顶角指_____ __,底角指。 (4)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三角形 A B C 白山市第二十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班级:姓名:

【探究案】 探究:1、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 有路线。路线最近,根据是:, 于是有:(得出的结论)。 2、请同学们画一个△ABC,分别量出AB,BC,AC的长,并比较下列各式大小: 边测量长度 AB AC BC AB+BC_____AC AB + AC _____ BC AC +BC _____ AB 结论: 3、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阅读教科书例题,仿照例题解法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8cm, (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长。 (2)已知其中一边长为6cm,求其他两边长。 【课堂小结】 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②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 8页1、2、6、7 2、选做题: 1、若△ABC的三边长都是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边长为4,则这个三角形可能的 最大边长是___________. 2、已知线段3cm,5cm,xcm,x为偶数,以3,5,x为边能组成______个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下二次根式导学案.doc

16. 1 《二次根式 (1) 》学案 班级 :姓名:小组: 学习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学习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 a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16 的平方根是; (2) 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t (单位:秒)与开始下落时的高度h(单 位:米 ) 满足关系式h 5t 2。如果用含h的式子表示t,则t= ; (3) 圆的面积为 S,则圆的半径是; (4) 正方形的面积为 b 3 ,则边长为。 思考: 16 ,h ,s , b 3 等式子的实际意义.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 5 定义 :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a 0 )叫做二次根式, a 叫做_____________。读作。 二、应用举例 例 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2 、3 3 、1 、 x(x>0)、x 0、42、- 2 、 1 、 x y (x≥0,y?≥0). x y 解:二次根式有:;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例 2.当x是多少时,3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得:。当时,3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注意: 1、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利用“ a (a≥0)”解决具体问题 3、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三、学生小组交流解疑,教师点拨、拓展 例 3.当x是多少时,2x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 4若 a 1 +b 1 =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2 ) 5 四、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 五、课堂检测 ( 1)、简答题 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次根式,那些不是二次根式? -7 3 7x x4168 1 x ( 2)、填空题 1.形如 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 5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 3)、综合提高题 1.二次根式 a 1 中,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 A、 a<l B、a≤1 C、a≥1 D、a>1 2.已知x 3 0 则x的值为 A 、 x>-3 B、x<-3C、x=-3 D、x的值不能确定 六、课后记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_(全册有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1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观察、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意义。 4、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5、理解并能应用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难点: 1、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五角星、脸谱、正方形、禁行标志、山水倒映等。 学生欣赏,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对称,如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把手掌盖在 镜子上,镜子里的手与自己的手完全重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对称,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2、动手做一做: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作出一个梯形,并把纸上的梯 形剪下来,沿上底和下底的中点的连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 学生活动:观察、小结特点。 3、教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问题: ⑴“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 ⑵这条直线可能不经过这个图形本身吗? ⑶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⑴指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⑵不能,因为这条直线必须把这个图形分成能充分重合的两部分,则必然经过这个图形的本身。 ⑶不是,因为圆的直径是线段,而不是直线,应说直径所在的直线或经过圆心的直线。 4、猜想归纳: 正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正五边形呢?正六边形呢?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5、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6、教科书第五页图1-6⑴⑵两个图,问题:想一想,每组图形中,左 边图形沿虚线对折后与右边的图形有着怎样的关系? 7、教师给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定义。 8、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例子吗? 思考: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有什么异同?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 三、巩固反馈 1、26个英文大写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她灿烂的文化中,汉字是其中一朵瑰丽的奇葩,请写出几个是轴对称的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奥运会五环图案有下列各说法:①它不是轴对称图形;②它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③它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修订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集

11.1.1三角形的边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并把三角形分类. 2.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二、重点: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 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 三、合作学习 (一)精讲 知识点一:三角形概念及分类 1、学生自学教科书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顺次首尾连接所组成的图形 叫做三角形。如图,线段____、______、______ 是三角形的边; 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 的角。图中三角形记作__________。 (2)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_____________ (二)精练一: 1、如图.下列图形中是三角形的___________? 2、图3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精讲 知识点二:知道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并判断三条线段 能否构成三角形 1、探究:请同学们画一个△ABC ,分别量出AB ,BC ,AC 的长,并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 AB+BC_____AC AB + AC _____ BC AC +BC _____ AB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精练二: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3,4,8; (2)5,6,11; (3)5,6,10 2、有四根木条,长度分别是12cm 、10cm 、8cm 、4cm ,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_______个。 3、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第三边长可能是( ) A 、1 B 、9 C 、3 D 、10 4、阅读教科书例题,仿照例题解法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5、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cm ,三角形的一边长6cm ,求其他两边长。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它的周长是( ) A 、7 B 、9 C 、12 D 、9或12 7、若三角形的周长是60cm ,且三条边的比为3:4:5,则三边长分别为 ___________. 8、(选做)若△ABC 的三边长都是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边长为4,则这个三角形可能的最大边长是___________. 9、已知线段3cm,5cm,xcm,x 为偶数,以3,5,x 为边能 组成______个三角形。 学习反思: A B 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定义 学习目标: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会求二次根式中所含字 母的取值范围。 理解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学习重难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非负性的理解和应用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一对一检查过关 导: 看书后填空: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1)形式上必须是a 的形式。(2)被开方数必须是 数。 判断下列格式哪些是二次根式? ⑴ 3.0 ⑵ 3- ⑶ 2 )2 1(- ⑷ ()223≥-a a ⑸ 12+a ⑹ 3+a ⑺ a ⑻()02?-x x 学: 代数式有意义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2)分式的分母不为0.(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0 当x 是怎样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x ⑵ x -21 ⑶13-+ -x x ⑷2x ⑸3x (6) ()01-a (1)常见的非负数有:a a a ,,2 (2)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已知:0242=-++b a ,求a,b 的值。 巩固练习: 已知(),03122 =-++b a 求a,b 的值 2.已知053232=--+--y x y x 则y x 8-的值为 练: 1.下列各式中:①52+- x ②2009 ③33 ④π ⑤22a - ⑥ 3+-x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 2.若1 21 3-+-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122+-+-= x x y ,则=y x 4.函数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2 (B) X ≥2 (C) X>-2 (D) X ≥-2 5.若式子ab a 1+ -有意义,则P (a,b )在第( )象限 (A )一 (B)二 (C)三 (D)四 6.若,011=-++b a 则=+20112011 b a 7.方程084=--+-m y x x ,当y>0时,m 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01442=-++ +-y x y y ,求xy 的值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数学导学案八年级备课组

课题11.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1) 一、 学习目标 1、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和全等三角形性质。 2、理解“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熟练 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 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P2-3页,完成下列要求: 1、理解并背诵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注意全等中对应点位置的书写。 3、理解并记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4、自学后完成展示的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三、展示容: 1、________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____。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____。 2、能够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一个图形经过__、__、__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 4、______叫做对应顶点。_______叫做对应边。_____叫做对应角。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_相等。 6、课本P4练习1、2 7、如图1,△ABC ≌△DEF ,对应顶点是__________,对应角是____________,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 8 7

8、如图2,△ABC≌△CDA,AB和CD,BC和DA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如图3,△ABN≌△ACM,∠B=∠C,AC=AB,则BN=____,∠BAN=______,_____=AN,_____= ∠AMC. 10 9 10、如图,△ABC≌△DEC,CA和CD,CB和CE是对应边,∠ACD 和∠BCE相等吗?为什么? 课后反思: 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导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导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导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导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 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 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 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有答案)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1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观察、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意义。 4、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5、理解并能应用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难点: 1、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五角星、脸谱、正方形、禁行标志、山水倒映等。 学生欣赏,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对称,如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把手掌盖在镜子上,镜子里的手与自 己的手完全重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对称,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2、动手做一做: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作出一个梯形,并把纸上的梯形剪下来,沿上底和下底 的中点的连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 学生活动:观察、小结特点。 3、教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问题: ⑴“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 ⑵这条直线可能不经过这个图形本身吗? ⑶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⑴指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⑵不能,因为这条直线必须把这个图形分成能充分重合的两部分,则必然经过这个图形的本身。 ⑶不是,因为圆的直径是线段,而不是直线,应说直径所在的直线或经过圆心的直线。 4、猜想归纳: 正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正五边形呢?正六边形呢?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5、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6、教科书第五页图1-6⑴⑵两个图,问题:想一想,每组图形中,左边图形沿虚线对折后与 右边的图形有着怎样的关系? 7、教师给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定义。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学习目标: 1、明确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能正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能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新课导学: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阅读课本第1至3页,回答以下问题: (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条线段连接所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表示法(如图1)三角形ABC可表示为:; (3)ΔABC的顶点分别为A、、; (3)ΔABC的内角分别为∠ABC,,; (4)Δ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或,、; (5)顶点A的对边是,顶点B的对边分别是,顶点C的对边分别是。 三角形的分类: (1)下图中,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各有什么特点? (2)下图中,每个三角形的三边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以上图形你认为三角形可以如何分类?试一试 ①按角分类: ②按边分类: (4)在等腰三角形中,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两

第1题 腰的夹角叫做 , 叫做底角。 (5)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底边和腰 的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问题1:如图,现有三块地,问从A 地到B 地有几种走法,哪一种走法的距离最近?请将你的设计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3)阅读课本第3页,填写:三角形两边的和 (4)用式子表示:BC + AC AB (填上“> ”或“ < ” ) ① BC + AB AC (填上“> ”或“ < ” ) ② AB + AC BC (填上“> ”或“ < ” ) ③ 4、例题:用一条长为18cm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解:设底边长为xcm ,则腰长是 cm 因为三角形的周长为 cm 所以: 所以x= cm 答: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 、 、 课堂练习: A 组 1.①图中有 个三角形,分别为 ②△ABC 的三个顶点是 、 、 ; 三个内角是 、 、 ; 三条边是 、 、 ; 2、如图中有 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 3.判断下列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B 地 A 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学案(全册)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掌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 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 学习重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 学习难点:应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三角形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三角形吗? 2.能从右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二、探究新知: 1、你所知道的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 问题:根据你的理解,下列的图形是三角形吗? 三角形的定义: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 。 ②角: 。 ③顶点: 。 问题:右图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是 , 三条边分别是 , 三个内角分别是 。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右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 ,读作 。 4、 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 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A B C D E F G A B C a b c A B D C E

问题:那么等边三角形是否属于等腰三角形呢? 三角形的分类: ①按三个内角的大小分类:、和。 ②按边进行分类。 5、自主探究 (1)任意画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边到点C,有几条路线? (2)各条路线的长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6.例题讲解 例:有一条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三、练习内容 1、课本练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制作人:数学组

目录 $16.1二次根式(一)导学案 (4) $16.1二次根式(二)导学案 (8)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一)导学案 (12)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导学案 (16)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三)导学案 (20)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一)导学案 (23)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导学案 (26) $17.1勾股定理(一)导学案 (29) $17.1勾股定理(二)导学案 (35) $17.1勾股定理(三)导学案 (39)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43)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导学案 (47)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导学案 (50)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导学案 (55)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导学案 (61)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导学案 (66) $18.2.1矩形(一)导学案 (70) $18.2.1矩形(二)导学案 (75) $18.2.2菱形(一)导学案 (80) $18.2.2菱形(二)导学案 (84) $18.2.3正方形导学案 (87) $19.1.1变量与函数(一)导学案 (91) $19.1.1变量与函数(二)导学案 (95) $19.1.2函数的图象(一)导学案 (100) $19.1.2函数的图象(二)导学案 (106) $19.1.2函数的图象(三)导学案 (110) $19.2.1正比例函数导学案 (114) $19.2.2一次函数(一)导学案 (119) $19.2.2一次函数(二)导学案 (124) $19.2.2一次函数(三)导学案 (128) $19.2.2一次函数(四)导学案 (132) $19.2.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135) $19.2.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导学案 (139) $19.2.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 (144) $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一)导学案 (149) $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二)导学案 (153) $20.1.1平均数(一)导学案 (156) $20.1.1平均数(二)导学案 (161)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导学案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已知a x =2,那么a 是x 的_____;x 是a 的____, 记为____,a 一定是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 ,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自主学习 (1)16的平方根是 ; (2)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t (单位:秒)与开始下落时的 高度h (单位:米)满足关系式25t h =。如果用含h 的式子表示t ,则t = ; (3)圆的面积为S ,则圆的半径是 ; (4)正方形的面积为3-b ,则边长为 。 思考:16,5 h ,πs ,3-b 等式子的实际意义.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 (0≥a )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____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0(3 ≥a a ,12+x 4

2、当a 为正数时a 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数 ,只有非负数a 才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 , a 才有意义。 3、根据算术平方根意义计算 : (1) 2)4( (2) (3)2)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4、由公式)0()(2≥=a a a ,我们可以得到公式a =2)(a ,利用此公式可以把任 意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如(5)2=5;也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如5=(5)2. 练习:(1)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6 0.35 (2)在实数围因式分解 72-x 4a 2-11 (三)合作探究 例: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2-x 在实数围有意义? 解:由02≥-x ,得 2≥x 当2≥x 时,2-x 在实数围有意义。 练习:1、x 取何值时,下列各二次根式有意义? ①43-x ③ 2、(1a 的值为___________. (2)若在实数围有意义,则x 为(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3、(1)在式子x x +-121中,x 的取值围是____________. ________)(2=a x --21 2)3(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轴对称全章导学案

13.1 .1 轴对称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2、知道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二、自主探究合作展示 探究(一)自学课本58页,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你能举几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2、试一试: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画出它的对 称轴。 (1)(2)(3)(4)(5)探究(二)自学课本59页,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叫做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你能举几个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 探究(三)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A) (B) (C) (D) 归纳: 区别: 轴对称图形指的是_____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_________。 轴对称指的是_____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这个图形能够及另一个图形_________。 联系: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简称轴对称) 练习 1、我国的文字非常讲究对称美,下面四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以下汽车标志中,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B C D 4、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圆 B.正方形 C.角 D.线段 5、写出英文26个大写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写出三个是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6、美国哈佛大学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要求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图形.你能完成吗? 探究(四)轴对称的性质 1、如图(1),△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 点A′、 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 CC′ 图(1) 及直线MN有什么关系? (1)设AA′交对称轴MN于点P,将△ABC和△A′B′C′沿 MN折叠后,点A及A′重合吗? 于是有PA=,∠MPA==度 (2)对于其他的对应点,如点B,B′;C,C′也有类似的情况吗? (3)那么MN及线段AA′,BB′,CC′的连线有什么关系呢? 2、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经过线段并且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第1练三角形的边 一. 填空题 1.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_三角形和 _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又可分为 _三角形和 _三角形. 2. 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____________大于 ________ ,其推理的依据是两点的所有连线中, _____________ 3.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则它 的周长为_. 4. 长为10、7、5、3的四跟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有—种选法。 5. 若三角形的周长是60cm,且三条边的比为3:4: 5,则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_ 6. 已知线段3cm,5cm,xcm,x为偶数,以3,5,x为边能组成__________ 个三角形。 7. △ ABC中,如果AB=8cm BC=5cm那么A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 8. 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则它的底边长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 二. 选择题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4)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A.1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10.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和8 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 4 cm B. 5 cm C. 6 cm D. 13 cm 11.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 cm,2 cm,3.5 cm B. 4 cm,5 cm,9 cm C. 5 cm,8 cm,15 cm D. 6 cm,8 cm,9cm 1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它的周长是() A. 17 B. 22 C. 17 或22 D. 13 13.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2,3,那么x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课题: §11.1.1 三角形的边 活动一 认识三角形及相关概念 1. (1)什么叫三角形? 什么叫等腰三角形?什么叫等边三角形? (2)如图,三角形可记作 ,读作 ;图中线段 是三角形的边;点 是三角形的顶点; _____是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图中△ABC 的三边,也分别可用________表示.顶点A 的对边为 或_______,∠B 对边为 __ 或______;边AB 、AC 边的夹角为 ,∠A 、∠B 的夹边为 . 2. 如右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有 ( ) A.4个 B.5个 C.6个 D.8个 活动二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应满足什么条件? ① .② . 2.应用以上结论完成下列问题①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3cm ,5cm ,8cm B.8cm ,8cm ,18cm C.0.1cm ,0.1cm ,0.1cm D.3cm ,40cm ,8cm ② 如果线段a ,b ,c 能组成三角形,那么,它们的长度比可能是( ). A 、1∶2∶4 B 、1∶3∶4 C 、3∶4∶7 D 、2∶3∶4 ③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8,求其周长;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求其周长. ④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 . c b C a A B

【检测反馈】 1.如图,图中有个三角形,在△ABE中,边AE所对的角是,∠ABE所对的边是;边AD在△ADE中,是的对边,在△ADC中,边DC是的对边. 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7和2,且它的周长为偶数,那么第三边的长为(). A.5 B.6 C.7 D.8 3.(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8cm,另一边等于6cm,求此三角形的周长;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5cm,另一边等于2cm,求此三角形的周长. 第1课时三角形的边 1.下列各组线段中,首尾相接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3㎝,8㎝,10㎝ B.5㎝,5㎝,a㎝(0<a<10)C.a+1,a+2,a+3(a>0) D.三条线段的比为2∶3∶5 2.有四根木条,长度分别为6cm,5cm,4cm,2cm,选其中三根首尾相接构成三角形,则可选择的种数有() A.4种 B.3种 C.2种 D.1种 3.△ABC的三边a,b,c都是正整数,且满足a≤b≤c,且b=4,则这样的三角形的个数有()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4.在△ABC中,AB=9,BC=2,并且AC为整数,那么△ABC的周长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