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中心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中心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中心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中心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中心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课程宗旨

陶艺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计从学校教学课程的发展前瞻考虑。对目前的学校课程计划略有突破,以体现课程的实验性。

3、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4、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三、课程时间

陶艺本身就是立体美术,因此把陶艺课纳入美术教学中,每学期一次,每次2课时。1—6年级共计24课时。

四、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和制作中需要的几何、代数、物理(高年级)原理的提示或计算及其泥性的特殊性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修养。

五、教学内容

1、低年级(1-2年级)让学生接近泥土、游戏泥土、感受泥性。不拘一格地大胆用泥土捏塑和创造。

一年级第一学期:用各种物体在泥板上压痕,做饼干、生日蛋糕、水果之类。

第二学期:捏泥碗、搓面条、蘑菇等。

二年级第一学期:抓住动物的特性,捏有趣的动物、鱼、小鸭子、乌龟、小猪头等。

第二学期:在以前的基础上捏小猪、企鹅、泥娃、电视里的开心娃娃、青蛙等。

2、中年级(3—4年级)初步学习拍打泥板和盘筑的制陶成型方

法,培养做陶兴趣。

三年级第一学期:在拍制的泥板上粘贴泥片、做花卉、蝴蝶等,或者镂挖脸谱。

第二学期:搓泥条盘制成瓶、花盆、篮子等。

四年级第一学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基础上变化泥条盘筑的方向和形式,制作花瓶、花篮、草帽等。

第二学期:练习拍打泥巴成泥片,制作鱼、盒、储蓄罐或用模具制作花盆之类。

3、高年级(5—6年级)练习制陶方法,了解陶文化的悠久文化历史和陶制品的实用功能,丰富对陶艺的认识。

五年级第一学期:运用泥板围合裁切,运用数学原理计算,用几何原理裁切,用物理原理制作圆形、圆锥形的杯、盆等。

第二学期:在以前的基础上提高用模型或手工裁切,做成筝插,高耳环花瓶等。六年级第一学期:拍打泥巴,使其平、光后划切成抛物线形、三角形、多边形的泥板,在泥板上镂刻诗词、山水、树竹花,或用泥片制作围合

有创意的作品。

第二学期:运用各种技法,制作车辆、军舰,捏制各种人物,充分

运用学习中的计算方法裁切粘合成各种器皿,并修理得

光、平后刻上绘画、粘贴图案。

一、指导思想: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陶艺带有浓厚的自我娱乐的特点,陶艺教育使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天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并提高了审美能力,为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拓展创造性思维,开辟了无限的空间。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内容:

陶艺教学,小学阶段的教材目前还没有现成的,但社会上有关陶艺的资料相当多,教师可以筛选整理出一套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材。课程内容初步设想为以下几个内容:

1.陶艺发展史

2.陶艺作品欣赏

3.丰富陶艺的制作方法,适当引入一些特殊技法有(手捏成形、泥条盘筑成形法、挖空法、捏塑……)

三、研究目标: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3、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

教学的人文性。

文明:变革

四、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

6、评价原则:

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对学生在美术活动表现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陶艺作品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提供学生展示自己才艺的空间。在学校定期开展陶艺展

化土成器

教学内容:

教课书12-13页

教材分析:

陶是人类文化的最早载体,陶艺是人类最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人类在向大自然斗争中获得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人类的审美智慧创造性的得到了发挥。本课中让学生感受陶艺作品带给人的独特审美趣味。通过学习泥条盘制法来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学情分析:

在学生所喜爱的各种活动中,玩泥巴是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在教学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心灵的快乐,你会发现他们脸上充满动人的表情。他们的双手可以不停的摆弄,或搓,或揉,或压使手中冰凉的泥团变的温暖,变得富有灵性。

教学目标:

1.初步探索陶艺的历史和与之相关的文化,

2.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

3.体验玩陶的快乐,感受古代陶艺作品带给人的独特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学习陶艺的简单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对陶艺的鉴赏力和感受力的提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民间泥塑作品图片,古代陶艺作品图片,紫沙泥等

学生准备:紫沙泥和紫沙泥的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了解陶艺的历史:

中国历来有“陶瓷的故乡”之称。在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黄河、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已经熟练制作陶器了。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大自然斗争中的一次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人类的审美智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二、陶艺的认识:

什么是陶艺?陶瓷艺术的简称。是人们的创造意识智慧地通过对陶瓷原材料加工后并进行造型、装饰赋予人为的形态,经过炉火炼烧获得新形态的全部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陶艺的起源:陶艺起源于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在对土壤的开垦和接触中,逐渐认识并掌握粘土的可塑性能,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懂得了土块经过烧烤之后而变得坚硬,于是人类尝试将粘土制成泥坯,把它烧制成能盛放液体并能耐火烧的陶器。

陶艺的工具材料:儿童玩陶的工具材料有很多,除泥以外,竹签、梳子、牙签、筷子、擀面杖、树皮、纱布等都可用做工具材料。

陶艺制作的一般过程:拉坯或手捏成型——晾干(约两周)——上釉——上窑烧制——冷却取出。

三、认识我国古代泥塑:《秦兵马俑》、《少女头像》《人面鱼纹盆》、《舞蹈纹彩陶盆》等。欣赏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影视作品或图片,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传统陶艺的壮观、浩大和精美。

四、民间泥塑代表:天津泥人张、凤翔泥塑、无锡惠山泥人。

五、现代泥塑作品。

六、学习泥条盘制法(作业本P7)

1.揉泥条要均匀

2.设计自己要做作品的形状

3.将泥条一层层堆起来(底盘上泥条要压紧)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

七、作品创作练习:

1.学生制作:

2.教师辅导:

教后小记: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陶艺的历史并不感兴趣,他们都喜欢摆弄手中的泥,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他们都基本能掌握泥条盘制法的方法,只是有的学生掌握的比较好,搓的泥条粗细均匀。在教学中我感觉老师要通过讲讲、做做、评评相结合的方法来展开教学,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的进行评讲指出学生的问题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陶艺创作》教案

《陶艺创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掌握基本的陶艺创作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欣赏,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优秀的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一件充满艺术感、有独特设计创意的陶艺作品。 3、方法目标:本课题为综合实践课,旨在通过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最后以学生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把“陶艺创作”这一课题通过充满艺术感觉的双手展现出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 教学重点: 陶艺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创新思维在陶艺作品设计中的体现。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制作陶艺的主要工具和材料。 2、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的相关资料,陶泥或橡皮泥、辅助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陶艺 1、观看动画,了解陶艺 教师播放一个大耳朵图图片段,概括了解陶艺。 二、作品欣赏点燃激情 以大批的精美陶艺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创作激情。以激发同学们对本课的学习热情,以完成本课的情感目标。赏析陶器作品,了解我国古代陶器的主要发展史及它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多元互助合作探究 分小组讨论:陶艺作品的制作过程?不同地区的作品的不同点?现代与古代作品的区别?

(小组分工查阅相关资料,组长记录发言。教师总结陶艺步骤,展示课件。) 四、体验练习目标探究 已准备好的材料学生分组制作或个人制作作品完成教学目标。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作业:课后做一件陶器送给你最爱的人,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陶瓷艺术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和理解。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版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课题名称:开发陶艺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课题类别:市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HKB10-02 课题主持人:马玉秋课题所在单位:阿城区回民小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创新。我国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决策权力和作用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课程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急需进行实验研究。陶艺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历史悠久、扬名天下,并以物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我校于2016年3月成立了阿城区第一家专业陶艺教室,并配备了先进的陶艺设备:拉坯机、电窑、转台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泥土的芬芳中尽情体验陶艺创作的乐趣,制作美丽的记忆。经过两年来的区级课题《开发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实验研究,由美术教师开发的"陶艺"课,成果显着,倍受青睐。由此想把课题做大、做强。申报了哈市规划重点课题《开发陶艺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意义和价值。具体问题以陶艺为载体,培育人文精神,创办特色学校。意义和价值: 1、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开发陶艺校本课程,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有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三、校本课程的界定及遵循的原则陶艺校本课程是我校根据办特色学校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及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实验的校本课程。陶艺校本课程编排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校特点,坚持严格的编排原则,除了一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础性、实践性和整体性外,还特别重视: 1、主体性原则: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原则,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目标,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

陶艺创作教案

课题:陶艺创作 ----玩泥巴 单位:胡状第二初级中学姓名:吕贵青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已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且普遍对动手制作兴趣较浓,而陶艺完全符合他们的需求。 陶艺是一种水、火、土完美结合的艺术。黏土的柔和与人有着天生的亲和力,使得玩泥巴成为孩子的天性。同时,黏土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稳固性,使得陶艺创作在造型上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学生在如此自由创造的世界中,能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天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而集中一天开设劳技课的教学模式,在时间上有了充足的保障。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掌握基本的陶艺创作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欣赏,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优秀的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一件充满艺术感、有独特设计创意的陶艺作品。 3、方法目标:本课题为综合实践课,旨在通过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最后以学生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把“陶艺创作”这

一课题通过充满艺术感觉的双手展现出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 学习重点: 陶艺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的灵活运用。 学习难点: 创新思维在陶艺作品设计中的体现。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制作陶艺的主要工具和材料。 2、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的相关资料,陶泥或橡皮泥、辅助材料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陶艺 1、观看动画,了解陶艺 教师播放一个大耳朵图图片段,概括了解陶艺。 二、作品欣赏点燃激情 以大批的精美陶艺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创作激情。以激发同学们对本课的学习热情,以完成本课的情感目标。赏析陶器作品,了解我国古代陶器的主要发展史及它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多元互助合作探究 分小组讨论:陶艺作品的制作过程?不同地区的作品的不同点?现代与古代作品的区别? (小组分工查阅相关资料,组长记录发言。教师总结陶艺步骤,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授课教师:李敏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周四 通过手工制作课,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个善于挖掘美的脑,一双善于创造美的手,可以让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一、活动目的 本学期开设的手工制作地方课程活动为一部分有手工制作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活动内容 让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各种废品,变废为宝。这样既可以节约财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捡垃圾”的过程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举世闻名的画家毕加索的工艺品《公牛头》不就是变废为宝变来的吗!这种“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废可弃乐瓶可以制成花篮;旧挂历可以制成花瓶;蛋壳可以制成不倒翁,还可以粘贴成画;树叶、碎布块等均可以拼贴成一幅绝美的风景画、人物画等,配上镜框,可以成为你房间里别出心裁的一件装饰品;河边拣来的鹅卵石,不妨变成戏剧脸谱或自制雨花石……同时加入彩泥、手工折纸、十字绣等内容,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高尔基说过:美就在丑的身旁。”只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开拓思维,就能变废为宝,所以说,变废为宝的过程,也是智力发展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既可玩物,也可益智,可谓“玩物益智”。

明德地方课程备课(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执教者:李敏 一、教学进程

第一章 手工及其教育 学习要点:了解专业手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学习要求;了解专业手工的种类、学习要点:造型规律和常用工具、材料及其选用原则;掌握手工制品欣赏和评价的标准。教学重点:专业手工的造型规律和评判标准。 教学重点第一节手工概述 手工是指以双手为主或借助工具,按照一定的构思和工艺程序对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具有实用或观赏价值的手工艺品的造型活动。如:纸艺、布艺、陶艺、玩具、根雕、泥玩、刺绣、编织等。 第二节专业手工与手工学习的基本要求 专业手工是专门研究手工制作特点、造型规律、表现媒材和小学手工教育的一门学科。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课程之一。一、(一)学科特点造型性造型是内在意义和外在显现的结合体,是手工的本质特征之一。即所要表现的一切内 容都必须通过外部形态来展现,并以固有、具体可感、可触的形态诉诸于视知觉,呈现出制作者内在的精神境界情绪情感、意愿和思想等,揭示客观事实、现象,以及人类的心理、生活状态。(二)视觉性 两个层面理解:一是直观性,二是审美性。(三)表现媒介 手工制作常常致力于物质材料及其表现价值的发掘,以充分发挥和增强作品及材质的 感染力和表现力。二、造型规律 (一)小学专业手工的种类 1、从使用材料的物理性质划分,有纸工、泥工、布工、竹木工、金石工、塑料工、废旧品工等。 2、从使用材料的形态划分,有点状材料成型、线状材料成型、面状材料成型和块状材料成型。 3、从制作工艺上划分,有编织、刺绣、缝纫、印染、雕刻、插接、模具、重构等。 4、从造型物的空间占有形态划分,有平面和立体两种。 5、从手工作品的用途划分,有实用手工、玩赏手工和装饰手工。 (二)小学专业手工的造型规律1、构思与设计规律构思与设计即制作前通过想象和思考在头脑中形成关于造型物的用途、形象、结构、材料选择、制作条件、成品效果等心理操作的总和。 一般过程: (1)以用途为构思依据:是实用的、装饰的、玩耍的 (2)确定造型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具体形象:夸张、变形、写实;并从造型、结构、色彩等方面形成比较具体完善的内在加工形象。 (3)选择造型材料,体现创作意图并适合所塑形象,同时考虑材料经济易得、便于 加工制作 (4)采用适合的加工方法,明确制作步骤,成品的装饰手法和艺术效果要符合造型 美的规律。 2、材料选择与使用规律 (1)因意选材:根据造型物的构思与主题,选择使用能够准确而充分表达造型物形 象的材料进行创作。如,制作皮毛类动物时,选择毛绒类材料就比较适宜。 (2)因才施意:选择材料自身所呈现的物理性质、材料特点及外在形状、联想到某 一具体事物,并穿凿出该事物来。迁想状物:根据材料的外在形状、纹理、色彩等非具象痕迹联想到与某物相像。借物造像:借助材料已有的非具象加工条件,将联想到的形象塑造出来。 3、材料加工规律(1)加一加:通过材料添加进行造型的方法。如,粘贴、接插、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为达成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一、课程产生的背景: 陶艺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历史悠久、扬名寰宇,并以物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我们的邻居宜兴有着古老的制陶历史,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优秀的技艺在陶瓷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被誉为“陶都”;惠山泥人也响誉国外,被称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民间工艺”;邻校的市三中在中小学陶艺教育方面走在了全国首列。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校凭借各方优势,在领导和专家的帮助和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从兴趣小组的活动形式,发展到全校的美术课堂中,深受各年级学生的喜爱。去年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小学陶艺夏令营暨作品展评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得到同行和领导的好评。 我校师生从中受到鼓舞,更加积极参与陶艺的教学活动,并希望从兴趣小组和不定的美术课的形式发展为校本课程的形式,从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 在国际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陶艺教育十分发达,几乎从小学至大学都有一套完善的陶艺教育体系。人们之所以对此热忠和重视,是因为陶瓷艺术教育对人的各方面发展有促进、调节、培养、发展的作用,具特有的魅力。 21世纪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

猛发展,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我国也开始了具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改革。陶艺教学活动可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硬件方面,我校已经建立一间陶艺专用教室、一间作品展示廊和烧窑室,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计划逐步扩充。在师资方面,我校有三名专职美术教师,还有一名兼职教师,均为35岁以下大专以上的年青教师,四人都十分热爱美术教育,并积极投身于教改实验。 从社区到社会各界、从校领导到校外专家、从教师学生到家长,齐心协力开发我校的陶艺校本课程,我们坚信在这个开发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理论和实践都能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二、课程理念 1、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选择贴近学生能引起其兴趣的、基础的、利于学生发展的陶艺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础容。坚持学生主动探究,重视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2、挥陶艺教育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识特征相 适应,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陶艺的独特价值,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陶艺表现的多样性、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以及了解中国陶艺发展史和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从而培养学

陶艺创作教案

陶艺创作教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陶艺创作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目标 应知: (1)识陶艺是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2)解我国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和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应会: (1)初步了解陶艺作品的生产流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泥条成型法等的基本造型方法。 (2)运用陶艺的基本方法,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了解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遗产重要位置,使学生了解陶艺创作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关系,并认识到陶艺创作要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讲解、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的陶瓷艺术,学会基本的泥条盘筑方法,激发学生运用泥土造型,创造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借以表达个性与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最基本的泥条成型方法,根据自己的构思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陶泥、辅助材料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文字内容,对我国古代陶瓷的地位、成就,陶艺的功能以及制作方法等,作了一个概述。 二、教学过程与环节:(流程图) 一、 教师引入课本内容: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陶瓷的发明与创造对人类生活方式起着促进作用。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陶瓷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被世界人民赞誉为陶瓷的故乡,这一点也是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地方。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陶瓷的艺术殿堂,领略她的艺术风采。 二、欣赏

陶艺教学校本教材

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 单位韩店镇肖镇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陶艺 姓名张文杰

目录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3) 陶艺课程的现状及开设的意义 (6) 小学陶艺课程安排计划 (8)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10) 泥条盘制方法 (10) 泥板成型法 (15) 徒手捏制法 (22) 拉坯成形法 (28) 雕塑挖空法 (32) 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课学生评价表 (33)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一、陶艺简介: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现代社会开始崇尚个性,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有一些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富于陶瓷制作者个人特性的陶瓷,陶瓷作品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开始丰富起来,不只限于日常用的器皿,一些纯粹的陶瓷造型艺术或陶塑也大量出现了。 陶艺是一个综合了美术,书法,雕塑,雕刻,手工的现代素质教育最合适课程,带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仅会带给儿童无穷的新鲜感,更可以令儿童有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从而自发的爱上陶艺艺术。陶艺在中国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逐步成长起来,参与和从事这一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而且,由于它集趣味性、创造性为一体,已经成为一项极受青少年欢迎的学校素质教育和都市休闲活动的内容。 二、陶艺原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粘土,如何高明的陶艺家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陶艺家将粘土塑造成一定的形状,再经过高温烧制完成一件陶艺作品。三、儿童学习陶艺的益处: 陶土是无毒无臭的天然矿物,柔软湿润,可塑性强,亲近可爱。陶艺制作,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需要,人人都喜欢制作,个个都能成功,儿童更喜欢它。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儿童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把金钥匙。陶艺教学,无疑是一个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良好场所。 (二)有利于情感的发展

第六章 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教案

第六章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教案) 第一节基本工具和设备 1、制陶工具 1.1手感的意义 阐释“手”的人文含义,让学生建立对手的自信。 1.2制坯的工具 工具是手的延伸,陶艺不应当被“工具化”,而是作为手的辅助,最大限度的利用。 1.2.1拉坯车和轮盘 1.2.2拉坯和利坯用具 1.2.3各种雕塑刀(又俗称桠扒) 对于陶艺来说工具的制作是因地制宜、是开放性的。 2、基本设备 2.1燃气窑炉 2.2陶艺操作间 第二节成形技法 1.1怎样认识形 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陶容器是以空为用,以形为体的。埏埴又叫抟埴,就是把陶土团成器形,所以圆形是陶器的基本形,认识形从圆开始。一个简洁的没有多余附加形的圆陶的美是必须要领悟的。 在圆形上增加各种附件,形成变化 1.2器形的凸凹产生阴阳和虚实变化,不管是陶塑还是器皿,形的抽象把握是陶艺造型的基础。 1.3对陶瓷作品进行形式美的分析,以把握它的审美特点。

2、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徒手成型方法,启发他们举一反三。 (1)团块成型 (2)泥条盘筑成型 (3)泥片辅以点、线、面的成型方法。 (4)泥板成型(a), 泥板成型(b)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辅助工具成型方法,启发他们自己发明辅助工具。 (5)内挖外雕成型 (6)支撑物辅助成型 (7)辘轳拉坯成型 辘轳拉坯成型有拉坯和利坯(修坯)两个部分构成。此种方法技术性较强,对泥料干湿、轮盘转速及双手的动式运用要求较高,初学者须经一段时间的练习方能掌握。 a,拉坯b,利坯 第三节陶艺装饰的基本方法 陶艺装饰是陶艺的基本表现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装饰方法,启发他们触类旁通,生发出个性的装饰手法。 1、陶艺材质肌理 肌理效果是陶瓷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创作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对于学生体验式的制作来说,首先了解它的基本方法。 (1)绞胎肌理 (2)印压肌理 (3)贴花 (4)雕刻装饰(使用雕刻刀) (5)镂空雕装饰: (6)青花绘画装饰(使用画笔、陶瓷色料) (7)釉上彩绘装饰

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纲要

《熠尘陶艺》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熠尘陶艺 18 课程类型才艺培养总课时适用年级三到六年级“熠尘”意为“我让泥土闪光,陶艺为我添彩”。小学生于每学年初自愿报名参与,课程内容按单元以陶艺基本技法的提升为编排顺序,以物品陶艺制作、文化欣课程简介赏为主要载体,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陶瓷文化,学习并运用手捏、盘条、拉坯、上釉、烧制等简易的工艺制作、创作陶瓷器物。活动中,结合地方文化,以陶瓷器型及诗文欣赏、个人与同伴成长评价为辅,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活动效果。 我校将“培养阳光自信的学生”定为校本课程开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制订了阳光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确定了健康生活、艺术审美、趣味益智、学科拓展四大体系40多门课程,每周固定两节上课时间,学生打破年级、自主选课参与学习。熠尘陶艺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为目标,帮学生确立了“启慧敦品”的学习目的。现已实施三年多,每学年有30多名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参与活动。 有着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现代的陶瓷生产、销售十分兴盛,地方性的陶瓷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学校为本课程配备了150多平方米的展室、活动室,装配了两台高温电窑及大宗拉坯机、烘干机、练泥机、泥工工具、展示橱、操作桌等设施;在平时活动中,师生搜集的陶瓷器物、自制的“倒流壶”等模具、教具达三四百件。背景分析 这些都为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任课教师从事小学教育二十多年,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基本上把握住了校本课程实施理念,向陶艺专业人员学习陶艺技艺,努力做到以陶艺活动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课程实施最终目标。这几年,多次得到教育部、华东师大、省、市、区等校本课程教育专家的现场指导与鼓励。在去年市、省教研室组织的优质校本课程评选中均获一等奖。本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积极参与,不只是提高了陶艺制作水平,拓展了陶艺文化视野,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校阳光育人理念的落实。1.了解浅显的陶瓷知识,感受家乡及祖国在陶瓷方面的灿烂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2.学习简单的陶瓷制作技艺,动手、动脑制作、创作较精细、有意义的作品,逐步提升勤劳整洁的品性,初步树立敢于猜想、尝试、创新的科学意识,培养专注课程目标深入的品质。 3.观察、欣赏、品评他人陶瓷作品及同伴行为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及能力,升自己善于合作、乐于助人、阳光向上的品格 4搜集陶瓷器物及相关文化,拓展陶瓷文化知识视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验实践的快乐与意义1 二、学习主题

(完整版)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第二课 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陶瓷艺术》教案

艺术学院 教案 教研室中国书画 课程名称《陶瓷艺术》 授课对象动画 授课教师 教材黄焕义. 陶艺技法.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6

课程名称:《陶瓷艺术》 总学时:36 (理论10 学时;实践26 学时) 教学运用手段:本课程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教师课内讲解示范,大量丰富的多媒体图片欣赏结合课堂讨论、提问,以实践动手为主。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现代陶艺的定义、起源、审美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多媒体图片和教师示范,学习现代陶艺的成型方法、装饰方法,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方法,掌握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雕塑成型、综合成型方法以及装饰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现代陶艺创作练习。提高对现代陶艺形式美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陶艺的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 如何用泥土表达自我情感以及对造型的控制。 教学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解决手工制作过程中泥坯出现的坍塌变形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章陶艺概述(理论 2学时;实践 2 学时) 第一节陶艺概述 第二节制作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目的:了解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掌握现代陶艺概念以及制作现代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重点: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现代陶艺概念。 教学难点:泥的可塑性训练。 第二章陶艺的成型方法(理论 4 学时;实践 15 学时) 第一节捏塑成型 第二节泥条盘筑成型 第三节泥板成型法 第四节手工拉坯成型 第五节石膏模具成型 教学目的:了解具体的陶艺的成型方法: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拉坯法、石膏模具成型。各种成型方法的技法要点、注意事项。掌握使用各种成型方式制作陶艺。 教学重点:泥条的搓揉手法、泥条盘筑的一般知识和步骤,使用泥条盘筑成型时需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在拉坯过程中如何控制好泥的中心。 第三章陶艺装饰技法(理论 6学时;实践 15 学时) 第一节坯体装饰 第二节釉料装饰 教学目的:了解多种坯体装饰技法以及使用色釉进行装饰的方法。掌握坯体装饰技法。 教学重点:施釉之前可使用戳印、刻画、刮毛、堆雕、镂空等方式进行坯体装饰,每种装饰方法的特点。

陶艺校本课程纲要及讲义教案 全集

《陶艺》校本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陶艺》 任课教师:x 课程类型:传统艺术选修课程 教学材料:自编纲要教学讲义教材 课时安排:16课时/学期 授课对象:5-6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陶艺校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陶瓷艺术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认识陶艺是具有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一门独特艺术形式;尝试各种陶艺材料、工具并学习运用这些材料和工具掌握陶艺基本的制作方法,形成一定的陶艺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根据自身需要,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初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整体地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体验陶艺活动的乐趣,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陶艺——土与火的艺术 第一节陶艺是什么 第二节陶艺的产生——森林大火之后

第三节中国陶艺的发展 第四节陶艺的魅力 第五节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第二章制陶设备 第一节原料——陶土的制取 第二节认识制陶工具 第三节揉泥的方法 第三章陶艺技法 第一节手捏成型:漂亮的花 第二节手捏成型:生活中的人 第三节泥条成型:盘筑——美丽的陶罐 第四节泥条成型:编织——小花篮 第五节泥条成型:镂空花器 第六节泥板成型:浮雕——奇特的脸 第七节泥板成型:浮雕——有趣的属相 第八节泥板成型:浮雕——京剧脸谱 第九节泥板成型:圆雕——多姿多彩的鱼第十节装饰技法介绍与实践 第四章综合技法实践运用 第一节别致的花瓶 第二节杯子的设计 第三节家乡的老房子 第四节小茶壶的世界 四、课程实施说明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魅力陶艺世界 全国通用

《魅力陶艺世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艺文化及陶艺的几种成型手法。 (2))了解泥工中揉、搓、捏、粘接、压的基本技法,能用基本技法进行创作,感受创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感知、演示--模仿、实践--展示、拓展--延伸“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采用情景引导法、分解示范法等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培养仔细、认真的劳动态度和审美、造美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手捏成型法 教学难点:掌握手捏泥塑的几种基本技法:搓、捏、揉、压、刻等,并能创作出生动形象的手工作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陶泥、泥工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老师准备带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江西景德镇博物馆,让我们走进陶艺世界感受陶艺的魅力吧! (出示课件)瞧,这是陶艺展厅,它向我们展示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现在由老师做向导,为大家介绍有关陶文化的知识吧!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陶艺。(出示课件介绍陶艺、黏土)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陶艺的历史与发展。 二、新授 (一)追溯历史 早在约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被水浸湿后的泥土具有一定的粘性和可塑性,晒干后就会变得坚硬起来,被火烧烤之后,又会变得更加坚硬结实,可以盛水、盛物,于是陶器就随之产生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陶艺文化也源远流长,

在这近万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很多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首当其冲的被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兵马俑图片),它无论是在艺术性还是创造性都开创了新的境界。到唐代,制陶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且釉料已经产生,最著名的当推唐三彩。(出示唐三彩马的图片)到了元代,出现了著名的青花瓷,现存的元青花只有400件左右,而其中的两百多件是流失海外的。这件名为《鬼谷子下山》的青花瓷作品(出示)2005年在伦教拍卖了2.3亿人民币,创造了青花瓷的拍卖价格之最。 明、清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的瓷器中心,宜兴的紫砂陶工艺驰名中外。 (二)欣赏生活中的陶艺作品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精美的陶艺作品,那么这些陶艺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呢?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 (三)展示陶艺制作的成型手法 1、手捏成型:就是将泥团随意地捏出造型。 2、泥条成型:把泥条搓成细长条,盘旋堆积而成。盘泥条在造型上有着很大的灵活性,较适用于做大体积的物体。 3、泥片成型(泥板成型)将泥团拍成泥板,然后对泥板进行切、卷、贴、围等。比如摆设用的陶房子、小家具都是打泥板打出来的。 4、拉坯成型:将揉得均匀的泥团放在拉坯机转盘中心,然后双手蘸水,在泥团上开孔压低并拉拢泥筒,再在泥筒的基础上经过手势的变化,制作出自己设想的造型。 过渡:这节课咱们就来学手捏成型这种方法捏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四)学习手捏成形法的基本技法 1、取鸡蛋大小的一块泥,请你试试怎样才能把手中的泥变成圆球?看谁做得又快又圆,小组内随时交流。 请学生展示作品,并说出圆是怎样做成的,在此基础上总结技法: (板书揉)怎么能使手中的泥又圆又光滑? 总结揉的要领:手心稍稍压住泥块慢慢转动,使泥块随着转动而反复翻转直至所需的圆形或椭圆形。只要耐心细致,相信你们都能把球的表面揉得很光滑。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 研究》开题报告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开发陶艺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开发陶艺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课题类别:市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HKB10-02 课题主持人:马玉秋课题所在单位:阿城区回民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创新。我国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决策权力和作用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课程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急需进行实验研究。 陶艺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历史悠久、扬名天下,并以物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我校于20xx年3月成立了阿城区第一家专业陶艺教室,并配备了先进的陶艺设备:拉坯机、电窑、转台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泥土的芬芳中尽情体验陶艺创作的乐趣,制作美丽的记忆。经过两年来的区级课题《开发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实验研究,由美术教师开发的"陶艺"课,成果显著,倍受青睐。由此想把课题做大、做强。申报

了哈市规划重点课题《开发陶艺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意义和价值。 具体问题以陶艺为载体,培育人文精神,创办特色学校。意义和价值:1、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开发陶艺校本课程,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有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校本课程的界定及遵循的原则陶艺校本课程是我校根据办特色学校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及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实验的校本课程。陶艺校本课程编排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校特点,坚持严格的编排原则,除了一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础性、实践性和整体性外,还特别重视: 1、主体性原则: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原则,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目标,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学生学习后的反馈意见,(.fwsir.)根据学生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校本课程。 2、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陶艺教案

现代陶艺课程教案 彭晓辉 一、课程目的和性质: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属于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现代的陶瓷文化,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陶瓷的产生和制作有系统的了解,对传统陶瓷的创作和现代陶瓷的创作形式进行分析理解,并且结合现代的陶瓷创作工艺方式,能够有效的进行设计创作。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传统陶艺、现代陶艺理解和分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并通过经常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专业教学。陶瓷艺术设计系的教学面向社会需要,立足科学研究和艺术探索,培养在陶艺创作和产品设计中具有开拓精神并掌握工艺技能,具有较高拉坯的训练、手工及模具成型的方式,装饰、施釉、烧成;系统地讲解陶艺的发展历程,主要风格与流派及其经典的艺术家和作品。演示并讲解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专业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基本要求:初步掌握简单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能单独完成简单的陶艺作品。 三、课程内容 (一)教学时间分配表: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陶瓷史。“陶瓷”是人类利用黏土矿物或岩石等多种天然资源,经过火烧制成功的技术成果。它与人类历史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我们瓷器的发明及其工艺和技术的辉煌成就,对于人类自学成才与文化都曾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第一节绪论。陶艺是一门新兴的陶瓷艺术,其内涵已经不是传统的“陶瓷艺术”慨念。它是将现代艺术中的现代派艺术创作思想和方法融入陶瓷艺术创作之中,突破传统的制作观念,尽情发挥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陶瓷艺术。如今,陶艺已成为一种自由创造的理想方式。 原始瓷和成熟瓷器的出现是人类陶瓷制造技术的一大飞跃,是中国人对人类物质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但陶制品始终都延续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陶盆、瓦罐、砂壶、粗碗等都是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陶塑雕刻一部分具有冥器的功用,一部分成为相对独立的审美摆设。建筑物中的筒瓦、瓦当、大小砖块随着城域的扩大而大量生产并具备着美感。千丈之域,万家之邑,人口的增多使制陶长足发展进步尤为显著。战国时,陶制品的刻划、磨光以及装饰彩绘在各地都得到过推广,制陶业分工开始细致,从出土遗物上已能找到某个产品的专业化制作者的签名。战国时期陶制品出土的遗物种类繁多,包括日用器皿,建筑用陶、陶塑和陶冥器等。作炊具的生活用品为了利于受热,原料组成中常可发现夹砂粒来提高陶质坚硬度的情况。陶器的成型为轮制方法,大件的瓮和异形器物采用手制盘捏或横制技术。作品的风格反映当时社会时代的审美共识。印纹硬陶装饰纹常见的有米字纹、回纹、格纹等等,器物的颈肩部有加饰的弦纹给人以美感。印纹的制作是在项体半干燥的状态下拍印压出纹样。 在历史上,自春秋以后出现用陶塑俑来代替活人陪葬。秦汉时陶塑格外令人重视,形态和体积都是前所未有的。例如:秦始皇陵的陶塑兵马俑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这些俑部分部位分件制成后再粘接的,各部位比例准确,雕塑的面容各异,姿态万千,惟妙惟肖,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仅承秦制”汉代某些军功值赫的将领和贵族,也用陶塑兵马俑陪葬,陶塑的题材扩大,形象生动传神,艺术手法简洁概括,极富情趣。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后,冥器陶塑仍有许多,但与汉代相比,总体上看,远低于汉代水平,当然,也有部分是能与汉陶塑相媲美的,受到当时士大夫审美共识影响而面目俊秀,肌体丰润,姿态动作自然,这时期的瓷制冥器也得到发展。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原始瓷特殊的使用和观赏性能,诱导出的使用这种物质的经验,导致人们对成型、施釉、烧成技术等重新认识,终于在东汉时制造出真正的瓷器。 隋唐时期,冥器规模有了扩大,陶塑的数量也有了增加。据资料:唐朝的中央政府的少府监所属的甄官署是负责陶冥器雕塑机构,《唐六典》中:“甄官令堂供琢石陶土之事。……凡丧葬,则供其明器之属。……”。政府的重视使得陶器得到了大发展,特别是唐三彩陶,是中国陶塑全盛时期的标志,造型准确精细,充分表现了塑造者的创造力与丰富的

陶艺社团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学年陶艺小组活动总结 时间太快,不知不觉间到了期末。回过头来看看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对社团而言,最大 的收获就是快乐,对我来说既是平凡又是特殊的一段时光。 这学期,我怀着满腔的热血继续接管了陶艺社团,我一直认为做一件事情,喜欢就能做 好,用心就会出成果。社团小成员们也很配合,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他们都能够积极参加, 没有晚到早退的现象。社团小成员都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及纪律观念,保证了社团活动能够有 条不紊的进行。 最初,我们的社团课因为彼此间的不熟悉,或许多少有些陌生,无论是肢体上还是思想 上都放不开,气氛稍微有些尴尬,每次活动只能听到两个声音,拍打泥巴的声音与抽吸鼻涕 的声音。这也造成了我的困扰,活动本身就是玩嘛,何必这么认真。回首过去的这学期,如 果不把社团看作是一次次的活动课会更好,在这其中,我们收获了友谊、爱好、欢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众所周知,学校搞社团活动是为了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 园气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寓教于乐。所以在社团活动方面,尽可能的提高小成员的 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本学期里,我们社团活动在这方面主要进行了几次主题创作,如“十二 生肖”、“装饰挂盘”、“泥板装饰画”、“夸张人像”、“人物塑造”通过这些主题创作,提高了 小社员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社团氛围也比以前活跃了不少。 诚然,社团活动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存在。比如泥巴的回 收再利用不够及时,浪费较为严重;社团小成员的卫生习惯不是很好; 对于社团活动存在消极情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社团活动创新力不够等。对我而言无论 是表达方式上的不够成熟还是思考问题的不够全面都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一个学期 的时间原来是如此短暂,似乎纳新还是昨天的事情,相聚的日子总是显得这样珍贵。有欢笑 也有遗憾。社团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如此充满青春和活力。感谢这样的经历,感谢你们带给 我的快乐。正如上天不会把全部的优点给一个人,社团也不会没有任何缺点,但是我一直坚 信,社团的明天会更好!篇二:陶艺实施总结 我校在业已开展陶艺教学活动基础上,为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向国家级“十 一五”规划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借助《陶艺教育实 践的深化研究》专项课题组的优势,推进我校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基于对国内陶艺教学现状的认真考察和对我校开展陶艺活动的反思,我们感到进行陶艺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近几年国内初中陶艺教学和研究有了一定规模的实践和发展,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 海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了不少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逐渐地将陶艺引入中小学生课堂。但 是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中小学是陶艺教育在有一些学校实施过程当中很不如意,甚至是 失败的。主要表现在:陶艺教学没有专门的陶艺室和师资;陶艺教学无目的、无组织,呈现 出一种无政府、放任自流状态;陶艺教学的深度一直停留在手工的基础上,没有得到一定的 拓展和升华。 2、国内各中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陶艺知识传授”的教学研究和“陶艺制作 技能”的教学研究。陶艺知识和陶艺制作技能确实是陶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校开展 陶艺研究的主要视角。但是作为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的陶艺课程,需要有关陶艺教育和学生 心智发展的相关研究,使陶艺教育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 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而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3、陶艺教育在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早在一二十年前就进入了中小学校,并开展得有 声有色。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陶艺课已是大、中、小学普遍开设的课程,其普及程 度和现代陶艺水平亦最高,号称“现代陶艺王国”。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陶艺教学也开展较 早,台湾的大、中、小学已基本普及陶艺教学。但是,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关于陶艺校本

小学美术教案做做陶艺教学设计

做做陶艺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 (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工作衣,课件(包括陶艺欣赏、制陶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不同陶土若干,陶瓶、瓷碗、瓷杯、沙锅、紫砂壶等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 教学过程 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 (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