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同济城规D楼调研报告

同济城规D楼调研报告

同济城规D楼调研报告
同济城规D楼调研报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D楼调研报告

摘要:

本论文通过现场踏勘实测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D楼的平面功能布局,立面造型,材料选取,节点设计,结构特点等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同时着重关注了D楼的外围护结构的特点与在生态改造上的举措,尤其是对于活动式金属遮阳板技术的研究,最终对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关键词:改造生态节能技术构造金属遮阳板维护结构

正文:

●建筑简介

城规D楼总建筑面积为6440㎡,东西向总长80.6m,南北向总长15m。D楼始建于1978年,原为同济大学能源楼,由于建造年代较早了,建筑材料与原有功能布局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在2010年,以学院张建龙老师和谢振宇老师为主进行了生态节能改造,并由戚广平老师等进行了内部空间设计(主要设计了一、二层的室内设计)。此教学楼改造设计是老建筑再利用、再思考及再建造的一次实践,设计尊重原有建筑,以环境策略重新组织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已成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学的重要空间,也是学院教学街区中最活跃的要素。

原来能源楼现在D楼

●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处理

建筑D楼以全新的空间组织与形态与A、B、C楼共

同组群形成了整体学院的教学街区,从而优化了城规学

院的资源配置。

建筑北面新搭建了室外钢平台,以及钢结构楼梯,

将建筑与环境(C 楼的下沉式广场)取得关系,属于一处很精彩的设计,丰富了建筑城规学院内院广场的立体空间,与C 楼的下沉广场相得益彰,在鸡蛋爆破实验以及建造节等大型活动中成为重要的场所。D 楼一层西北角的主入口特意处理成了弧形玻璃墙面,正好与B 楼的弧形入口相呼应。如果入口能拔高到两层高度,且入口大厅处理成两层通高的设计,也许效果会更好。

D 楼与外国语学院中间的过渡通过一片松林来分割,同时这片绿色松林也成为两个建筑的室外景致。

钢平台、钢楼梯 D 楼与C 楼的关系处理

建筑功能与平面布局

由于原为能源楼,而改造后要作为教学用房,两个建筑属性完全不一致,所以原有平面布局无法满足要求,在平面布局上进行

了全新的设计。改造后的D 楼以环境策略重新排布与组织了建筑的室内室外空间,现已成为学院基础教学、基础实验的重要空间。

一层局部架空,为城规学院教学创新基

地、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基地、艺术教学创新基地,配置了保安室;

二层为数字化规划与设计实验室、会议室;

三层、四层为低年级学生专业教室,每层专业教室10个,专业小教室4个(是每一

个Cauper 大一大二时期的专教);

五层主要用于研究生对外交流及双学位联合培养工作的开展,121人报告厅3个,专业教室2个,小专业教室2个(作为大三大四室内班级以及实验班的教室)。

5层

3层4层

2层

1层

●结构形式、立面造型与材料

D楼在改造之前为5层框

架剪力墙结构、预制梁与现浇

混凝土柱整体装配式结构。结

构抗震鉴定表明,结构基本完

好。所以D楼的改造在最大限

度地保留原建筑主体结构与

维护结构的基础上,重新组织

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空间,同时

通过以结构、空间、表皮进行

分置处理设计,尤其是创新的

建筑生态表皮设计手法,使建

筑焕然一新。

建筑的南北立面造型保持一致,都是在原有建筑的粉刷墙上附加图上一些保护涂层,再以银灰色穿孔金属板覆盖成为外立面。而东西立面保留了原有立面墙体,涂上了新型保护层涂料,窗洞开口比例都不变,只是将原有的单层玻璃钢窗换成了双层中空玻璃窗,同时西立面有LED显示屏,造型上简洁利索。

立面造型上,表皮的构造材质采用的银色穿孔金属板,并通过特殊的构造系统,将金属板实现可以移动、转动,以便调节遮阳的效果。外侧做表皮化处理,安装折叠式金属活动外墙板,手控开启,所以立面产生了丰富变化。

活动金属遮阳系统

●建筑外围护结构处理特点

墙体:

D楼的外墙系统改造绝对是这个建筑的一大亮点。

外墙系统的改造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保留原有建筑

立面形式、细部和窗洞的基础上,在墙体外加设一层25mm厚xps

挤塑聚苯外墙保温板,并选用断热铝合金窗框。6+12A+6Imw—E

双层中空玻璃替代了原来的普通钢窗,基本达到外墙保温隔热的

要求;第二层次是在外墙上假设一道多功能的可开闭的金属板

(外遮阳),即称为D楼实现生态化节能改造的重要措施,又实现了形式的多样性和时代感。

对D楼外墙系统的生态节能处理,院长吴长福教授有个形象的比喻:“保暖内衣+清凉纱衫”。保暖内衣指的是聚苯板的外保温系统;清凉纱衫,就是冲孔的金属活动外墙板。两者协同作用,一起应对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金属板外立面装饰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墙体材料,它是以各种金属板为原料,通过冲孔机械将板材局部呈规律性地打出各种孔洞,形成特殊的质感肌理。穿孔金属板具有透光不透视、可以通风等特点,在国内应用最多的是穿孔铝板。通过对特殊构造的处理,将墙面设计为双系统墙面,就能有效的调节建筑物的遮阳系统,提高建筑的热工性能。

(穿孔金属板及金属遮阳板在现代建筑的广泛运用)

所以D楼的双重立面是对于新技术的很好运用,都说遮阳板是最好的节能之道,能通过带走太阳直接辐射热大大节省能源。然而其中并不是说没有弊端,我将在后面的个人评价中讲述。

门窗:

D楼的玻璃都是用了6+12A+6Imw—E双层中空玻璃替代原来的普通钢窗,并且采取了断桥铝合金门窗框。钢窗存在不密封、易生锈的问题。断桥铝合金门窗通过在门窗框内设置高强度的高分子材料间隔条,铝合金型材阻隔铝的热传导,使得保温性能大大提高。

楼地板:

建筑的主体结构保留,梁柱形式也基本未变。但是局部位置如框架梁与框架柱之间在节点表面粘贴碳纤维布作为加固措施,加强了节点的连接作用,同时也是一种节能设计。

一层局部架空空间,在西北面架空的楼板是结合原

有的墙体楼板,一起敷设了xps保温材料在下表面与外

立面。在楼板地面铺设了保温材料,同时也应该采用了

强度较高的保温砂浆抹灰。

一楼是常年开放的,常作为小型展览,包括学生作

业展板、陶艺作品展示,模型展示等。由于夏热冬冷地

区,底层地面容易发生结露现象。所以底层地面比室外

地坪面高出约45厘米,同时选用的面层材料是导热系

数较小的材料,也具有较强的吸湿性,而不是质地坚硬

的地面砖或石材做面层。D楼的设计在楼地板的热工节

能的考虑上相对来说做的很不错。

个人评价:

路易斯.康曾说过:“如果你忠实于材料,并知道它究竟怎么样,你所创造的东西就会是美的,千万别把材料用到次要的用途上,不然它就会让别人来忠实地使用它。”

建筑师在D楼的外立面上对于材料的可能性的探索也正体现了这句话。然而,建筑设计就是矛盾不断寻求统一的过程,设计就是一项平衡的事业。当建筑师希望通过南北外立面遮阳系统既达到统一又能充分节能,这中间的矛盾凸显了。

从大一已进入这个专业,就一直听老师们说——D楼

北面的遮阳系统太不节能生态了,是为了统一而统一。北

立面的遮阳系统完全不符合节能绿色,而且北立面的遮阳

板的存在,使得靠北面的专教在取景上并不那么有利。

南立面电梯处也有金属遮阳板,但是是固定板。仔细

研究发现,固定板用于楼梯、设备平台、电梯外墙、女儿

墙等无需开启处,这样的处理能充分体现该技术的特点—

—吸收太阳能辐射热,降低空调负荷,节能效果在这一出

还是很明显的。

对于穿孔金属板遮阳系统,我有一个由亲身体会带来

的结论:遮阳也应该充分考虑内部空间的性质用途。

一项好的节能建筑设计应该是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智能控制。在热工设计要求上来看,上海是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第三年继续以D 楼为专教,由于专教一直位于南面,位置也一直靠窗。每到阳光明媚之时,我却看着绘图板上的让人晕眩的穿孔金属纹理投影,就会对这个设计产生厌恶之感。虽然在设计文本里,我看到了“金属活动外墙板系统还有助于缓解室内自然采光中的眩光问题”,但是从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由于金属板的控制权不在我们学生手上,当它常年全闭合时,又会觉得这个遮阳板其实对于通风有阻碍作用。

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在三四层没有空调的情况下,专教成为了火炉。“在夏季,该系统全部关闭,太阳辐射热大部分

在金属活动外墙板表面被反射或吸收,只有少部分通过板面孔洞到达建筑表面。”如是的说明,尤其是“该系统全部关闭”,让我觉得太片面。如果系统关闭,尽管热辐射少了,但是由于完全密封不通风,这样的设计就成为了一个矛盾点。

所以,本为设计亮点的节能遮阳板在很多方面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遮阳板节能设计是一种新技术的尝试,总体上来说是生态环保节能性较高的设计,但是要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由于节能生态上的矛盾处理并未平衡到最合理的状态,所以D 楼并不是一个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本次调研作业选了D 楼,是因为我在这里将渡过我大学四年或者五年甚至更长的岁月。不像其他专

业的同学在高年级组搬到了B 楼,作为室内设计班的我们,还是无情被落在了基础教学楼——D 楼。我想就选择D 楼这个将会成为我对于同济大学最难忘的建筑。 这次调研作业,当开始调研时我才发现D 楼既熟悉又陌生,而在调研结束后对于熟悉的D 楼又多了一份更深的感情。D 楼的构造也许真的正如我刚才所说的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总体上来说,是个新颖的设计。正是我们不断探索推敲,不断去提高自己的认识,才会在未来的设计道路上站的越来越稳走的越来越远。这种真实的体验是根植于人的骨髓与脑海的,而不仅仅是一个构造作业,明白了一些构造技术这么简单。真实的体验的价值在于此!

纹理不是真实的金属板

而是窗上的影子,让人晕眩

参考文献:

●《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ABCD楼看中国建筑材料的变迁》邵磊,崔洁

●《高校教学楼建筑节能与更新改造——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楼、D楼案例分

析》肖中君

●《材料技术在设计中的运用》(德) Nicola Stattmann,张雅颖,芳瑜,颜少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基础教学楼改造设计》张建龙,谢振宇

●《也谈同济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群》崔爽

●《时间与空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空间60年》支文军,王斌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试题1998-2013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试题1998-2013

2013年城市规划原理真题 一、简述题(9'*10) 1、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2、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要求的区别 3、居住区各类交通组织方式的特点 4、什么是居住密度?可以用哪些指标反映? 5、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容积率的作用 6、区域中影响城市发展的条件有哪些?对其中一个举例说明 7、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规划依据 8、城市人口结构有哪些?在总体规划编制中为什么要研究人口结构? 9、风玫瑰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运用 10、单中心与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差别 二、论述题(20'*3) 1、对于居住区存在不同规模、不同职能的变化的现实,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2、城市蔓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城市总体布局中有哪些应对措施? 3、某大城市中心区有一加工工业区要搬迁,对于这块用地有两个设想,一是以商务办公、商业

服务业为主,二是以居住功能为主,请论述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权衡两个设想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2012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 1.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2. 什么是居住密度?通常用那些指标予以反映? 3. 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4. 分析近代上海城市格局“局部有序,全局无序”的主要状况及其原因。 5. 简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6. 简述区域规划中产业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7. 简述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及作用。 8. 在总体规划阶段,确定城市发展方向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9. 什么是城市环境容量,包括哪些内容? 10. 简述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及规划时应予以关注的主要问题。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知识讲解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 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型曲线: 3)“S”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一、导言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是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建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 旧城改造的首要目的是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让旧城区居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推进旧城成片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使城市记忆得以延续。但旧城改造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旧城改造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将问题简单化,不顾具体情况一律采用推倒重建的单一的开发方式,造成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过度提高容积率,造成过密开发和土地滥用,导致环境持续恶化。还有对于拆迁补助问题没处理好,导致居民情绪波动等。针对旧城改造的问题,我们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情况,分析具体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为以后旧城改造,规划,拆迁提供合理建议。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辖区居民为主题,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在辖区内随机抽取10个小区。在每个小区中,随机抽取20户居民,共200户居民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2.调查地点 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 3.调查时间 2016年7月6号至7月20号 4.调查内容 崇义街道是2008年5月涪陵区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建制调整的产物,由以前拥有“政经合一”职能的桥南开发区和原崇义街道6个社区构成,是承接重庆辐射涪陵主城的西大门,是涪陵主城江南片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城西经济带的核心增长极。辖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移民小区管委会,常住人口万人。辖区经济快速增长,这种巨大的发展规模与聚集效应,一方面,使辖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另一方面,使崇义街道辖区原有的城市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变异,也使城市这个载体难以承受,水电供应不足、交通路网不畅、邮电通讯不灵、居住拥挤不堪、公共设施不全、生态环境不佳等等。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城市老化现象严重,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而旧城改造又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研究旧城改造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保护的角度建设、从创新的角度来保护的理论,以解决相关问题。旧城改造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1)重视城市土地利用,忽视城市环境建设。2)重视城市再开发,忽视修复和保护。 5.调查目的

同济大学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 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系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小组编

2004年2 月第一部分规划任务书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设计的用地环境现状和规模 规划内容和要求 评分标准 第二部分教学计划进度表 第三部分专题讲座 第四部分中期考核要则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控规实例(主要图纸)

第一部分:规划任务书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下简称“控规”)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在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部颁布的控规编制办法的基础上,分析土地使用区划的功能性、经济性、法规性,制定城市空间设计的规划导则,建立修建性详细规划制定的操作原则和规定,同时掌握控规文本的写作方法,并按照教学规范提交相应成果。 二、教学要求在控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自觉培养调查分析与综合思考的能力,做到因地制宜、经济技术合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反映建设用地环境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空间艺术的内涵,使设计的成果既切又具有建设的导向作用,既严谨规范便于操作实施、又具有适当灵活性的特点。 三、设计的用地环境现状和规模 教学案例的用地规模控制在 1.0 平方公里以上。教学小组每个学生需独立完成下文 4.3 要求中个人成果的内容,独立完成作业的用地规模控制在 0.3-0.5平方公里左右,并独立完成相应内容的控规文本。公共成果由组内同学合作完成。学生作业成绩的评分根据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成果及平时成绩综合而定。 四、规划内容和要求 4.1规划的基础资料之收集 (1)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 (3)人口分布现状 (4)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公共设施规模和分布 (6)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使用状 况、开发方式等 (8)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

旧城改造世界调研报告.doc

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 旧城改造是指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物质生活环境。本文将介绍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 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第一篇: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幸福。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镇把旧城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全力推进。为市民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让我们在旧城改造工作中更有信心,更有干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更要从细微处入手,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让市民生活得更舒心。 一、旧城改造背景及意义 在宏观政策上,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提出都表明我国的发展目标已逐步从先前的经济效率至上,转向和谐、平衡式发展,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更全面、更广泛、更综合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转变。反映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上,就是要让老百姓从这些细微处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良苦用心,让幸福指数明显飙升。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旧城改造政策是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刚性供给造成的供需矛盾的有力手段,同时也为城市人口集聚、资金筹措、改变农城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城人居环境提供了契机。 **镇城市化已进入发展期,城市化发展模式亟需提升转型;而另一方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农城居

民生活居住条件没得到明显改善,无法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文明成果。这就迫切要求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城的新机制。 不管是宏观政策的调整,或是新一轮规划的实施,还是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都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安排来贯彻和落实。旧城改造政策的推行,可以达到较好的政策预期。一是可打破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瓶颈,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有了用地指标也同步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二是改善农城居民生活环境,能使配套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惠及更多的农民。三是引导农城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实现建设县域中心城镇发展目标。四是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粗放,视觉环境较差。我镇旧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 (二)管理机制缺乏,乱搭乱建盛行。调查中发现,我镇旧城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之外,介于城市管理和农村管理范畴之间,存在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现象较为普遍,破坏了城区土地市场秩序。 (三)思想认识不够,拆迁难度加大。我镇旧城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由于村与村之间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有的村民向村干部发难,严重影响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整体签订;有的村民为得到更高补偿金,提出无理要求,拒签拆迁协议;还有个别村民采取

建筑设计—同济文远楼详细解析1

文远楼浅析1 关键词:文远楼平面立面功能结构节点节能 文远楼简介: 静静地横卧在同济大学东北部 葱茏草木间的文远楼,可以说是同济 最具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的建筑之 一。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这座建筑 已经近花甲年岁,却又是中国现代建 筑上的一座丰碑。文远楼总建筑面积 5050平方米,属于混凝土框架结构, 这在50年代的中国可谓稀有。建筑 属包豪斯风格,平面布局自由流畅、 功能分布于流线安排合理、立面设计 简洁有力,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第一栋”,是“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的一座精神财富”。 走进文远楼,无论是进厅、房间、楼梯还是细部设计,都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它不仅娴熟而恰当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尽管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当初,文远楼在设计时很注重结构和材料的节省,巧妙运用了工程学和力学原理。”有位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虽然用料节省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反而,经过岁月的考验,事实证明它更具牢固性和耐久性。” 作为09级的一名建筑学学生,文远楼对我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初入高等学府,文远楼便成为我学习专业课的基地,每天在这里听课、做模型、赶图,可以说对这座声名在外而又久经风雨的建筑有了亲身的体会。虽然已经离开文远楼,但这里仍旧是我在同济最为熟悉的建筑,对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与归属感,因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远楼作为分析对象。建筑结构 文远楼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建筑。 框架结构的承重部分是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作的梁、 板、柱形成的骨架结构承担,墙体只是起围护和分割作用。 由于墙体无需承重,这种结构防震性能好,比砖混结构更坚 固,保温隔热隔音,使用寿命长,且可以灵活布置房间,不 受楼板跨度的限制,随意分割内部空间。因此文远楼平面和 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联系。 文远楼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手法,它 的形象很自然地令人想到“包豪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中国,五十年代初诞生了一批非常优 秀的本土现代建筑,文远楼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 典型的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是包豪斯飘到远东中国的第一粒 种子。”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994-2010)

2010年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9'x10): 1.巴西利亚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简述其价值。 2.“历史建筑”的法定概念,并回答其保护要求。 3.住宅建设中强制要求的日照间距的意义。 4.简述生态住区及其建设要求。 5.比较绿地率与公共绿地比例的定义与作用。 6.有两条80m宽(包括安全距离)的地震断裂带楔形传入某城市的规划中心区,简述规划中应如何应对。 7.主导风向对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要求。 8.结合总规的空间布局,谈污水厂的选址要求。 9.简述加拿大学者提出的“Deskota”概念及其特征。 10.全球化对区域发展(区域规划)的影响。 二,论述题(20'x3): 1.比较居住区与社区两个概念,并论述在城市居住空间规划中的作用。 2.给出某南方旅游城市的土地平衡表,分析。 3.谈谈对低碳城市的理解,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要求。

2009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每题9分,200字左右) 1、宋代“城市革命”的具体表现或意义。 2、奥斯曼巴黎改建的要点以及意义。 3、住宅区采用住户路边停车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4、小学的布置的考虑要点。 5、居住小区内哪些因素能影响“邻里关系”。 6、在城市中心区布置商业步行街选址应注意哪些问题。 7、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8、总体规划中确定“禁建区”的依据。 9、总体规划的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中的依据内容。 10、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城镇化水平预测的思路。 二、论述题(每题20分,500字左右) 1、旧住宅区改建的考虑要点。 2、你对总体规划中“功能分区”的看法。 3、依据《城乡规划法》,谈谈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特征。

旧城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旧城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旧城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篇:阳和县旧城改造可行性分析报告第二篇:开题报告-1884-浅析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第三篇:旧城改造调研报告第四篇:旧城改造调查报告第五篇:旧城改造专题调研报告 正文第一篇:阳和县旧城改造可行性分析报告阳和县旧城改造可行性分析报告 前言 阳和,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文明城市,一座沐浴在改革新风的新兴工业经济城市,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素有“**之乡”之称。 为了顺应全球经济发展,为了更快融入国际经济潮流,阳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探索,参与各种变革及联动发展,加快城市及现代化的推进进程,迅速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 如今,阳和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基本确定并在紧锣密鼓的实施当中,“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城中村改造等等无不逐一提上日程,相信经过阳和人民几年的努力,阳和将在高楼叠起,绿树成荫,一流人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市档次和品位,增加城市人气和造血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为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和打造顶级旅游城市推波助澜。 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 项目改造区位于运河新城西街,长江西路以前,占地面积55亩,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由新阳市天和置业有限公司与阳和县城关西街居委会、阳和县运河西城办事处联合开发,总投资元。 区位设计及建设目标: 运河新城区位于阳和县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拟规划从形态和功 能两个层面的共同完善,将运河新城区建设成商务、居住等综合功能的,现代化的,面向新世纪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建筑群区。 功能和布局: 根据运河新城区作为城市的新型住宅区这一功能的定位,规划将通过项目地内土地的可建设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推荐城市规划专业必读的书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推荐城市规划专业必读的书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推荐城市规划专业必读的书 Ⅰ(基础) 1. E. Howard,1898,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L. Mumford,1961,The City in History,倪文彦和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进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2005 3. Clara Greed,2000,Introducing Planning,王雅娟和张尚武译,《规划引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John M. Levy,2002,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5th ed.),孙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J. Jacobs,1961,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6. Edmund Bacon,,1967,Design of Cities,黄富厢和朱琪译,《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 Christopher Alexander,1987,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陈治业,童丽萍,《城市设计新理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8. Ian McHarg,1969,Design with Nature,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9. I. Calvino,Invisible Cities,《看不见的城市》 10. Peter Hall,1992,《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3rd ed.)》,Routledge

同济大学城规原理试题

2008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 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 3.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 4.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 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 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 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 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 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 2. 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 3.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 2007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 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 2. 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 3. 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4.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5. 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 6. 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 7. 隋唐长安规划要点 8. 城与廓的概念 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 2.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 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2006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简答: 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2、城市土地区位对于土地用途的影响。 3、《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 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征。

关于某镇旧城改造的调研报告

关于某镇旧城改造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安排,我到金清镇西街居蹲点调研。期间,通过上门走访、召开民主恳谈会、与居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了解到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要求尽快对老街区块进行改造。为此,我以西街居作为旧城改造的切入点,邀同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区规划处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深入调研、走居入户、实地踏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金清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建设成就显著,城建框架已具雏形。但是,新城中的老城区旧貌依然,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很不相适应。因此,如何推进金清镇的旧城改造工作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紧迫课题。 一、金清镇旧城现状 金清镇旧城改造主要包含两大块,一是以7个居委会为主的老街区块(东老街、东新街、中老街、西新街、南街、后街、塘里街、半边街、和平街、民主街),二是散落在城镇周边,目前已经成为城镇一部分的城中村。旧城改造涉及的房屋大多单间独户,土地利用率低,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棚屋比较普遍;楼房设计标准低,建筑

密度大,旧城道路狭窄弯曲,存在消防等诸多安全隐患;外来人口集聚,出租房缺乏管理,存在社会治安问题;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绿化等各类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较差;部分城中村村民的群体意识还较强,生活方式接近农村,同城市居民的观念与行为方式存在差异,城市发展与人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以西街居为例,西街居位于金清镇老街区块中心位置,北临后街河,西至民主街,东至东老街,南面则以南街为界,总用地面积3.77公顷(56.55亩),在册人口有1148人。西街居是金清发源之地,至今依然不失繁华的老街,是昔日金清商业繁荣景象的见证,在老街的店铺里,有极少看到的在皖南和浙西古镇的老街上常见的旅游商品及“古董”,店铺里陈设和经营的都是与现代生产生活切切相关的日用品和生产工具、机械零件,反映的是金清人今天的现实生活。这种人文与商业的充分结合、融为一体,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金清人“重商求实”的人文精神与历史传统,强烈地反映了金清的地方文化特色。但与老街文化依旧繁荣相比,老街自身发展已然步入了“老化时期”,并出现了严重生存的危机。主要表现为: 1、建筑质量老化。西街居辖区内共有房屋618间,其中木结构的老屋576间,占93.2%。老木屋建筑普遍存在倾斜开裂,柱椽木质霉烂、墙体风化等问题,根据路桥区建设规划分局农房质量普查的结果,西街居共454户的住房质量情况是:13户为较好,61户为一

危房改造情况的调查报告

危房改造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依法办事和以人为本,保护与改造并举,公平与效益并重的原则,通过“划零为整、组合成群、成片拆迁、市场运作”等方式实施危旧房改造,形成了“阳光拆迁”、“扶困救助”、“多轮驱动”为特点的旧城改造模式,取得明显效果。表现在:一是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目前**市二环以内,低洼棚户区被拆迁居民户均住房面积由改造前的28平方米提高到80 平方米,住房成套率由35.6%提高到100%,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二是城市建设进度加快。过去需要几年完成的拆迁项目,现在只要几个月时间。**市纺专三瓦窑校区改造在58天内有267户签订补偿协议,签约率达96.74%。三是拆迁纠纷明显减少。**市受理拆迁来信来访数量,2007年比2006年下降53%,2008年比2007年又下降43%,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51.3%。 一、增加公众参与,推行模拟拆迁。 **市推行“模拟拆迁”。即由实施单位在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之前,先对拟实施拆迁改造区域的住户进行拆迁意愿调查,当同意拆迁改造户数达该区域总户数90%以上的,实施单位与住户协商拆补偿安置事宜,签订模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如果签订模拟拆迁协议的住户在实施期限内达到该区域总户数85%以上,且拟拆迁房屋建筑面积达总面积85%以上的,由实施单位依法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如果逾期签订模拟拆迁协议户数不足总户数85%的,终止模拟拆迁,

不再对该片区实施拆迁。**市锦江区龙舟路1号院南光厂宿舍区拆迁,作为模拟拆迁的首个试点,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就全面完成了375户居民的搬迁工作。 二、帮扶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经济与住房都困难的“双困户”,**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其基本居住条件。一是保底安置,分段结算。对于私有住宅房屋建筑面积低于45 平方米,他处无住房,并持有低保证的被拆迁人,按不低于45 平方米产权建筑面积的标准户型进行安置。45平方米以内的差价款,被拆迁人不再支付;超过45平方米不足60 平方米的,由被拆迂人按实际成本价结算;超过60平方米的,由被拆迁人按市场价结算。二是帮贫助弱,残疾人享“优惠”。被拆迁人为残疾人,在安置房楼层上给予适当照顾;持有低保证的残疾人,领取临时安置补助费和搬家费时,比照规定标准增加20%的奖励。三是廉租补贴,优先申请。对于符合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条件的被拆迁入,申请经**市住房保障中心廉租房办公室审查批准后,一次性发放5年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四是引入银行按揭,增强房款支付力。对于欲购买的二手房或拆迁安置房的拆迁户,**市住房置业担保公司可为其提供申请住房贷款抵押担保。五是入学、转学方便,免转校费。市教育局与市房管局联合出台政策,规定危旧房改造工程涉及的小学、初中生入(转)学问题,各城区各中小学一律不得拒绝,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三、关注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实惠。 一是产权调换享面积补差优惠。对于被拆迁房屋的拆迁补偿,产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试题.知识讲解

同济规划历年试题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 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 3.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 4.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 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 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 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 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 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 2. 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 3.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 2003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 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 2. 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

3. 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4.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5. 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 6. 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 7. 隋唐长安规划要点 8. 城与廓的概念 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 2.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 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此题2001年也考过 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 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4.都市区规划的基本概念 5.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

最新旧城改造专题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旧城改造专题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旧城改造调研报告 关于商河县城中村改造难题的调查报告 当前,城中村改造不仅是我县城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且是影响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形象提升的一道难题,破解这道难题已势在必行。经过近时期对我县城中村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粗放,视觉环境较差。我县城中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 (二)管理机制缺乏,乱搭乱建盛行。调查中发现,我县城中村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之外,介于城市管理和农村管理范畴之间,存在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现象较为普遍,破坏了城区土地市场秩序。 (三)思想认识不够,拆迁难度加大。我县城中村人口多,人

员构成复杂,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由于村与村之间地理位臵、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有的村民向村干部发难,严重影响拆迁补偿安臵协议的整体签订;有的村民为得到更高补偿金,提出无理要求,拒签拆迁协议;还有个别村民采取要挟、上访等方式谋取诉求利益最大化,增加了拆迁难度,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四)改造资金不足,整体推进受阻。据调查,我县城中村改造面临着建筑密度大,拆迁成本高的难题,加之先期投入过大,改造开发资金严重短缺,成为目前制约我县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的突出问题。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了城中村改造。城区里村均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集体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在制度上未真正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打破里村界限,实施大范围联片改造和社区管理,涉及户籍、土地、财政制度和城中村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二)局部眼前利益阻碍了城中村改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

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

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 【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祝大家工作顺利】 旧城改造是指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物质生活环境。本文将介绍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 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第一篇: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幸福。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镇把旧城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全力推进。为市民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让我们在旧城改造工作中更有信心,更有干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更要从细微处入手,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 让市民生活得更舒心。

一、旧城改造背景及意义在宏观政策上,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提出都表明我国的发展目标已逐步从先前的经济效率至上,转向和谐、平衡式发展,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更全面、更广泛、更综合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转变。反映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上,就是要让老百姓从这些细微处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良苦用心,让幸福指数明显飙升。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旧城改造政策是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刚性供给造成的供需矛盾的有力手段,同时也为城市人口集聚、资金筹措、改变农城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城人居环境提供了契机。 ** 镇城市化已进入发展期,城市化发展模式亟需提升转型; 而另一方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农城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没得到明显改善,无法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文明 成果。这就迫切要求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城的新机制。 不管是宏观政策的调整,或是新一轮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试题和答案

作者认为历年来规划原理成绩普遍偏低,答案的“准确”、“精简”性的不足因此对题目做了自己的引经据典解答,希望能弥补上述不足,但由于水平有限,一些题认为没能找到准确答案,便没有作答,还有些可能答的不好,请指正! 参考书目:城规原理第三版(白皮)――三(正文中代号)、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黑皮)――注、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蓝皮)――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紫蓝皮)――赵。 2004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周p197) 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周p19) 3.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赵p215) 4.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三p201) 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 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 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注p23) 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注p14) 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三p201)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 2. 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三p237) 3.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注p46) 2003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 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周p207) 2. 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三p107) 3. 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注p79) 4.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注p35) 5. 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注p6) 6. 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赵p280) 7. 隋唐长安规划要点(注p22) 8. 城与廓的概念(三p14) 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三p491) 2.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 3. 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三p579)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此题2001年也考过) 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注p189) 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关于某镇旧城改造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

关于某镇旧城改造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安排,我到金清镇西街居蹲点调研。期间,通过上门走访、召开民主恳谈会、与居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了解到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要求尽快对老街区块进行改造。为此,我以西街居作为旧城改造的切入点,邀同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区规划处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深入调研、走居入户、实地踏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金清镇是一个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位于台州市东部,濒临东海,南与温岭市接壤,距离台州市区20公里,距台州民航机场20公里。据清光绪三年《黄岩县志》载:“宋,朱子(朱熹)治水利铸海涂铁盘以镇海口,金为水母,混潮见金则清”。故称金清。全镇陆域面积80平方公里,岛屿15个,总人口10.07万人,下辖65个行政村、7个居,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05万人。95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国家计委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省东海文化明珠、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文明卫生镇、村镇建设现代示范镇和绿色小城镇,是省级中心镇和台州市中心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金清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建设成就显著,城建框架已具雏形。但是,新城中的老城区旧貌依然,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很不相适应。因此,如何推进金清镇的旧城改造工作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紧迫课题。

一、金清镇旧城现状 金清镇旧城改造主要包含两大块,一是以7个居委会为主的老街区块(东老街、东新街、中老街、西新街、南街、后街、塘里街、半边街、和平街、民主街),二是散落在城镇周边,目前已经成为城镇一部分的城中村。旧城改造涉及的房屋大多单间独户,土地利用率低,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棚屋比较普遍;楼房设计标准低,建筑密度大,旧城道路狭窄弯曲,存在消防等诸多安全隐患;外来人口集聚,出租房缺乏管理,存在社会治安问题;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绿化等各类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较差;部分城中村村民的群体意识还较强,生活方式接近农村,同城市居民的观念与行为方式存在差异,城市发展与人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以西街居为例,西街居位于金清镇老街区块中心位置,北临后街河,西至民主街,东至东老街,南面则以南街为界,总用地面积3.77公顷(56.55亩),在册人口有1148人。西街居是金清发源之地,至今依然不失繁华的老街,是昔日金清商业繁荣景象的见证,在老街的店铺里,有极少看到的在皖南和浙西古镇的老街上常见的旅游商品及“古董”,店铺里陈设和经营的都是与现代生产生活切切相关的日用品和生产工具、机械零件,反映的是金清人今天的现实生活。这种人文与商业的充分结合、融为一体,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金清人“重商求实”的人文精神与历史传统,强烈地反映了金清的地方文化特色。但与老街文化依旧繁荣相比,老街自身发展已然步入了“老化时期”,并出现了严重生存的危机。主要表现为:

求城市规划专业最新的排名 城市规划 1 同济大学

求城市规划专业最新的排名 城市规划1 同济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A++ 城市规划2 重庆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A++ 城市规划3 东南大学A++ 城市规划4清华大学A++(综合排名4,本科刚开设,4年制,研究生前三名)(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城市规划5华南理工大学A+ 城市规划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A+ 城市规划7华中科技大学A+ 城市规划8南京大学A 城市规划9哈尔滨工业大学A 城市规划10北京林业大学A 城市规划11天津大学B+ 城市规划12湖南大学B+ 之后还有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 业内比较认可学校一般有:东南,同济,重大,清华 1同济大学2东南大学3天津大学4清华大学5重庆大学6华南理工大学7哈尔滨工业大学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9华中科技大学10浙江大学11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可能是时间的问题~)12南京大学13山东建筑大学14湖南大学15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6大连理工大学17厦门大学18武汉大学19西南交通大学20沈阳建筑大学21南京工业大学22中南大学23昆明理工大学24合肥工业大学25深圳大学26郑州大学27武汉理工大学28华侨大学29河北工程学院30吉林建筑工程学院31广州大学32北京工业大学33青岛理工大学34上海交通大学35西北大学36天津城市建设学院37四川大学38河北建筑工程学院39苏州科技大学40福州大学41太原理工大学42宁波大学

4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44湖南城市学院45云南大学46兰州理工大学47湖南科技大学48河北工业大学49山东科技大学50内蒙古工业大学目前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学科国内的牛校有: 1、8所同济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清华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东南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西安建大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天津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华南理工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重庆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哈工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上就是建筑规划老八校,排名不分先后,一般认为同济规划第一,清华建筑第一(清华没有城市规划本科) 2、2所华中科技大学2个二级博士点(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园林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国内老大 3、其次有一个建筑二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有4所: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均为建筑设计与理论博士点) 4、另外2所:武汉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学校均具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并有望取得建筑规划学科博士点。 5、昆明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深圳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等7所学校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推荐书单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推荐书单 Ⅰ(基础) 1. E. Howard,1898,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L. Mumford,1961,The City in History,倪文彦和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进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2005 3. Clara Greed,2000,Introducing Planning,王雅娟和张尚武译,规划引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John M. Levy,2002,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5th ed.),孙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J. Jacobs,1961,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6. Edmund Bacon,,1967,Design of Cities,黄富厢和朱琪译,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 Christopher Alexander,1987,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陈治业,童丽萍,城市设计新理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8. Ian McHarg,1969,Design with Nature,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9. I. Calvino,Invisible Cities,看不见的城市 10. Peter Hall,1992,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3rd ed.),Routledge 11. Jonathan Barnett,1974,Urban Design as Public Policy: Practical Methods for Improving Cities 12. William H. Whyte,1980/2001,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Places,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 Inc 13. Spiro Kostof,1991,The City Shaped: Urban Patterns and Meanings Through History,单皓译,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992,The City Assembled: The Elements of Urban Form Through History 14. F.S. Chapin, Jr 和E.J. Kaiser,Urban Land Use Planning(3rd ed.),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5. Barry Cullingworth and Vincent Nadin,2002,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in the UK(13th ed.),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Ⅱ(提升) 1. L.S. Bourne编,1982,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ity (2nd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蔡禾主编,2003,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3. Scott Campbell和Susan Faninstein编,1996,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Malden:Blackwell Publishers 4. Susan Faninstein 和Scott Campbell编,1996,Readings in Urban Theory,Malden:Blackwell Publishers 5. Michael Dear,2000,The Postmodern Urban Condition,李小科等译,后现代都市状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 William N. Dunn,1994,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2nd ed.),谢明等译,200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