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最新2017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单元教案苏教版

教育最新2017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单元教案苏教版

教育最新2017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单元教案苏教版
教育最新2017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单元教案苏教版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一、单元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0~86页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在单元结束时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左右,平均正确率94%;能应用学国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出发的含义。

2、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况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活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单元重点、难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所有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求商。

四、进度安排:共12课时

7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 2课时

7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 1课时

8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 2课时

8以内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 1课时

9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练习 1课时

乘法口诀表 1课时

连成、连除和乘除混合 1课时

表内乘、除法练习 1课时

表内乘、除法复习 1课时

乘、除法实际问题复习 1课时

第6单元课题:7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0、71页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情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四、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课件,挂图

六、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这是蔚蓝色的(大海),看,这些帆船把大海装点得多美呀!

(二)探究交流

1、铺垫孕伏,填写表格。

师:这只小船是用几个三角形拼成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生同数三角形的个数。

师:拼一只小船用了7个三角形,那么,拼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拼 3只小船呢?4只呢?……好,我们就来算一算,填一填。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第62页,完成小船下面的表格。

学生动手填表,教师巡视学生填表情况。

指名汇报。

小船只数 1 2 3 4 5 6 7

▲的个数7 14 21 28 35 42 49

师:拼一只小船用了7个三角形,是几个7?生:1个7

师:拼2只这样的小船用了14个三角形,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生:7+7=14

师:这是几个7相加?生:2 个7相加得14

师:拼3只小船用了21个三角形,大家又是怎么得到的?生:7+7+7=21 生: 3×7=21 生:14+7=21

师:14是几个7相加得到的?再加7就是几个7相加?生:3个7相加得21

师:这么说,28是几个7相加得到的?生:4个7相加得28

师:35呢?生:5个7相加得35

师:6个7相加得多少呢?

师:49里面有几个7?

学生回答后,组织学生看表格中的数,按顺序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3个7是21……

2、根据乘法算式,尝试编写口诀。

师:1个7是几?乘法算式怎么写呢?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7=7 一七得七

师:2个7相加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谁也能编一句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7=14 二七十四

师:口诀中“二”表示什么意思?

生:2个7相加

师:你能根据“几个7相加”把书上62页乘法算式的得数填好,编出口诀吗?

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发现错误及时指导纠正

3、利用规律,有效记忆。

师:同学们把7的乘法口诀都编出来了,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很快记住它们!

学生自由地读、背口诀。指名背口诀。

师:你记得真快!有什么好方法?

生:每一句都比前一句多七,只要记住前一句,再加上7就可以得到后面的一句口诀。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得数依次大7吗?

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7的个数相差一个,所以得数会相差7。

师:你觉得这些口诀中哪些比较好记,哪些又比较难记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记忆比较难记的口诀吗?学生各抒己见,并说出理由。例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比较好记。

出示: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这句话中用到了哪几句乘法口诀?

难记的可以利用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口诀帮助记忆。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口诀中的规律:相邻两句的得数相差7。好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这个规律再来记一记7的乘法口诀。

学生集体背一背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师生对口令的游戏。

(三)反馈完善

1.送算式“回家”。

师: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积?我们做一个游戏——送算式“回家”。

教师将1×7、2×7……7×7、7×1、7×2……7×6等13张算式卡片分发给各小组,学生把它们贴到相应的乘法口诀后面。

黑板上形成板书:

一七得七 1×7 7×1

二七十四 2×7 7×2

三七二十一 3×7 7×3

四七二十八 4×7 7×4

五七三十五 5×7 7×5

六七四十二 6×7 7×6

七七四十九 7×7

教师组织学生检查:是否有算式送错了家?并引导学生发现:根据“七七四十九”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根据其它几句口诀,都分别能算两道乘法算式。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书上63页“想想做做”第1题。

3×7+7= 4×7+7= 5×7+7=

4×7= 5×7= 6×7=

7×4= 7×5= 7×6=

(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2)全班交流。

每组题的计算结果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对利用口诀进行计算的同学给于表扬,做错的同学说说原因。

(3)讨论:为什么每组题的结果相同?使学生认识到:尽管每组题中的三道算式各不相同,但它们所求的7的个数是相同的。

对每横行的题目进行比较时,让学生试着在5×7+7的后面再写一道乘加算式,应该写什么?

(4)进一步追问:5个7比4个7多几?比6个7少几?使学生明白前后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3.听算练习

老师报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仔细听题,很快说出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4.应用性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每只瓢虫的背上有7个“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想想做做”第6题。

集体读题,独立完成。交流:你是怎样想的?7个6相加是多少?

(四)总结回顾,加深印象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小矮人的画面,让学生照样编儿歌: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1个矮人2只碗,7个矮人14只碗……

师:下面还有没有

生:有

师:我们继续编一编好不好?

第6单元课题: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73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自主探索、理解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五、教学准备: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六、学情分析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智慧老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智慧老人,今天来你们班想请大家和我一起玩分花片游戏,好吗?”

谈话:每个课桌上有28朵花片,同桌互相合作,把28朵花片分一分,分完后互相说说是怎样分的。

(二)探索交流

1、出示挂图。

师:我们看智慧老人带来的4个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教室一起玩花片。我们来看豌豆老师和茄子老师结合小朋友玩花片提了哪些问题?

2、师:谁来把左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同学们一共做了28朵花,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1)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用除法算?

(2)学生讨论:怎样求商?

(3)交流:怎样算?用哪一句口诀?

(4)独立填在书上。

3、谁来把右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一共有28朵花,扎成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

(1)算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可怎样列式?

(2)可以怎样计算?独立在书上填写。

(3)观察比较这一组算式所用口诀你发现了什么?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适时点拨,突出计算28÷7和28÷4时,都要用口诀“四七二十八”。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提出了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找出了计算方法,计算28÷7,想四七二十八,商是4;计算28÷4,想四七二十八,商是7。

提问:计算这两道算式时你是用的什么方法呢?你发现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用了同一句口诀:四七二十八)

(三)反馈完善

过渡:今天,智慧老人还带来了不少礼物呢,你们想得到它吗?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师:现在智慧老人带我们去池塘边看一看,池塘里有荷叶和荷花苞。智慧老人要我们小朋友要认真完成荷叶上的三组题目,等荷花开了,他答应我们去观赏荷花呢。

(1)指名三人上黑板完成,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集体纠正。

提问:你发现什么?

观察比较每组题中乘、除法的关系,交流后得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直接写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的得数。

师:小朋友们完成得真不错,智慧老人一定会带我们去观赏荷花的。

2、“交朋友”游戏(“想想做做”第2题)

师:智慧老人还带来了他的学生呢,他们很想和我们小朋友交朋友,不过他们有个条件,要请小朋友看着他们衣服上7的乘法口诀说出两道除法算式,如果说对了,那他们就会和你永远交朋友。

让学生自愿上来说一说,说对了,就把动物玩具送给他。

3、“争星”游戏(想想做做第3题)(1分钟)

在1分钟内完成得又对又快,就能得一颗智慧老人带来的红五星。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现在智慧老人的学生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请小朋友来帮他们一下,好吗?

让学生充分观察图意:

根据问题和图中的信息,你能完整地说说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

学生列式解答后,比较两个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智慧屋

师:智慧老人看到你们帮他们解决了困难,太高兴了,他们夸你们聪明呢。现在他们要带我们到智慧屋去,相信你们会更聪明的。

(1)21÷7=□ 21÷□=7 14÷7=□ 14÷□=7

(2)□÷7=□□÷□=7

同桌讨论,然后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1、师:今天,智慧老人带来的游戏好玩吗?那你在游戏中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课题: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师:智慧老人还想对小朋友说几句话呢。

智慧老人:在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勤动脑。我们就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小朋友要努力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小朋友,记住我的话了吗?再见了!

(五)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8÷7=4 28÷4=7

(四)七二十八四(七)二十八

第6单元课题:练习十一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4、75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记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用已学过的简洁口诀熟练计算相应的乘法、除法。

教具准备:口诀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一第1题。

要求学生横、竖都能背。

2.练习十一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要提醒学生在课外相互之间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

3.练习十一第3题。

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交换批改。

4.练习十一第4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写一写,再通过小组交流,启发学生有序地进行整理,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 1 开始填。

出示(1)÷(7)=7 ?让学生辨析纠正。

5.练习十一第5题。

先出示7×2+6,3×7-5

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交流小结:乘加、乘减算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练习十一第6题。

先算一算,再比一比。

算好后交流:每组算式的结果是相同的。

提问:结果相同,算式之间有联系吗?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

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

2.练习十一第8题。

仔细观察图,说说图中所表示的意思,列式解答。

3.练习十一第9题。

提问:如果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支?怎样列式?交流结果:4×7=28(支)。

如果每支圆珠笔2元,每支钢笔多少元?怎样列式?

4.练习十一第10题。

出示拼好的组合图形,说说它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列式解答。

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

《补》

第6单元课题:8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推导8的乘法口诀,掌握并熟记8的乘法口诀。

2.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8的乘法口诀的数学来源和意义。

3.在学生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学会如何与小伙伴交流,培养合作精神,让全体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运用。

教学难点: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记忆。

教学准备:挂图、小正方体。

学情分析:学生经历推导8的乘法口诀,掌握并熟记8的乘法口诀。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8的乘法口诀的数学来源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你能用最少的小正方体搭一个大正方体吗?试着动手搭一搭。(学生操作后汇报)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搭1个大正方体用了8个小正方体,搭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搭3

个呢……搭8个呢? 学生填写表格。交流填写情况。

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8、16、24、32、40、48、56、64)

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8)

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8是多少?2个8呢?“24”是几个8?几个8相加得32? ……

你能根据这张表格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把书上的口诀填写完整。

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

小朋友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遍口诀。

从这些口诀中你发现了什么?(1、每句口诀的开头依次是一、二、……2、每句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八。3、从上往下得数依次多八。4、从下往上得数依次少八。) 哪几句口诀容易记?哪几句口诀比较难记?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记忆?

(如忘了“四八三十二”,想“三八二十四”24+8=32或者想“五八四十”40-8=32)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课间休息:智慧树(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做第一组题。计算3×8用什么口诀?再加1个8就是几个8?你发现了什么?

继续完成第二、三组题。

2.“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学生审题:比8个8少(),是指谁比8个8少()。

3.看口诀说出相关的乘法算式。

4.大转盘你能用口诀算一算吗?

5.“想想做做”第5题

这些是乘加算式。乘加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回答:从前往后,依次运算。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6.“想想做做”第6题

仔细观察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7.“想想做做”第7题

独立完成,交流:你想的是哪句口诀?

四、反思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

2.你们知道1只螃蟹几条腿?2只呢?你能遍一首儿歌吗?如一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16条腿…… 8只螃蟹64条腿。让我们一起拍手说一说。

第6单元课题: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经验,在计算和比较中自主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关系,初步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用刚学习的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在计算和比较中自主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挂图、口诀卡

学情分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经验,在计算和比较中自主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关系,初步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8的乘法口诀。

(1)背口诀全班齐背——指名背——小组对口令。

(2)把下面的口诀说完全。

(3)开火车游戏看卡片说得数,并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

2、“想想做做”第7题

小朋友,用你们的火眼金睛观察一下,这几道乘法算式中缺少什么?你能补充完整吗?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出示例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是花边。花边是有长短的。你知道这条花边长多少厘米吗?(16厘米)这里每一只鸟图案的长度是1厘米。

出示题目: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每段长多少厘米?平均剪成8段呢?

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指名交流并板书算式:

16÷2=8(厘米) 16÷8=2(厘米)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想:二()十六,()八十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二八十六

2、拓展思维。

(1)提问:还可以平均剪成几段,每段长多少厘米?

想一想,同桌讨论,交流结果。板书:16÷4=4(厘米)

(2)提问:如果花边的长度是24厘米,可以平均剪成几段,每段长多少厘米?

引导:得数是二十四的口诀有哪些?

同桌交流,得出: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学生总结:花边的长度是24厘米,可以平均剪成3段、8段、4段、6段。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分组练习,说说每组算式之间的联系。

指出:每组的三道都是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乘法口诀既可以帮助口算乘法算式又可以帮助口算除法算式。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根据一句8的乘法口诀说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同桌互相合作,一人出口诀卡,一人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3、用下面的各组数编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4、8、32 6、8、48 2、8、16

4、出示:□÷8=□□÷□=8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述。

5、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的典型错误,指导他们分析原因并要求及时订正。

提问:你觉得在口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6、比较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组题,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醒:要看清符号,不同的符号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学生口算后,交流答案,说说分别用哪一句口诀。

3、解决问题的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

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说说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4、拓展练习

一根绳子长24米

(1)如果每段长8米,分了几段?要剪几次?

(2)(2)如果剪3次,每段长多少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在口算8的除法时,可以利用什么来计算?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6单元课题:练习十二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9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乘法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口诀?你都掌握了吗?

指定要求背(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师生、生生对口令背

把口诀填完整:四八()()二十四六()四十八

四()三十二()五十六 ( )二十一

学了这些口诀有什么用呢? 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闯关,比比谁能顺利闯关。

二、基本练习

1.第一关转转盘(第2题)

出示转盘图。学生抢答,并说出相应的口诀。做了这两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2.第二关填数字(第3 题)

40>8×□□×8<60 4×□<32 □×□=16 24÷□=□

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字?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有序地整理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3.第三关(第4 题)

提问: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每段有8格,有这样的三段,也就是3个8.可以用算式3×8=24或8×3=24.

引导学生:我们还可以说:一共有24格,平均分成了3段,每段有几格?

师:还可以怎样看?

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24格,每8格一段,分成了几段?

提问:这道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

三、综合练习

1.第四关(第5 题)

(1)提问:求参加义务劳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哪些条件?

知道男同学和女同学的人数,求总人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提问:求一共分成了几组?要知道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说出:把全部32人,每8人分一组。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小结:在解决第2个问题时,必须先求出第1个问题。

2.第五关(第6 题)

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是什么?需要找到哪些条件?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交流: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该怎样解答?

3、去超市逛一逛。

出示玩具图片

小明带了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公共汽车?

小军用16元买了4辆玩具拖拉机,每辆玩具拖拉机几元?

你准备带几元买什么东西?和同桌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6单元课题:9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

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小卡片。

学情分析: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都看过动画片《西游记》吧,里面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辛苦取得真经。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出一句乘法口诀吗?(九九八十一)这是一句关于9的乘法口诀。

2.你能把9的乘法口诀说一说吗?

同学们还不太熟悉的是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知道9的乘法口诀中正确的得数,并找到规律,熟悉牢记它们。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星星图的第一行空格。

数一数有几个格?(10格)再出示星星,你知道有几颗星星? 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的;有10个格子,贴上星星后还剩一个空格,比10少1就是9个)板书:1个9 比10少1 是9

2.出示第二行星星图。现在又几颗星星?你是怎么想的?(看到2个9,9+9=18颗;2行格子是20格,还剩2个空格,就是比20少2是18)板书:2个9 比20少2 是18

3.猜一猜:下面会是几行星星出现?共有几颗星?你是怎样想的?

4.实践操作。现在把你的猜想填在P75的表格中,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填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结果。

5.全班交流,读一读所填的结果(1个9是9,2个9是18……)。

三、编制口诀

1.谈话:你能根据表格的结果,把口诀补完整吗?

2.出示:一九得九二九()三九( ) 四九()五九()

六九()七九()八九( ) 九九( )

3.找出规律。

(1)讨论: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

(2 ) 交流: 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9;积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得9;几和9相乘,积的十位上的数就比几少1;几个九的得数就比几十少几……

(3)小结:这些我们发现的规律,都可以帮助我们记忆9的乘法口诀。如记不清6×9的积是45还是54时,可以这样推算,6个9的积比60少6,所以积是54。

4. 用喜欢的方法熟记还不太熟练的口诀。

5. 介绍手指记忆法。

教师示范说明:伸出两手,从左往右,按1——10的顺序排列。几乘9,只要弯曲相应的第几个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数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边的数就是积个位上的数。

学生跟着打屏幕试一试。

运用口诀

1.各种形式背诵口诀

2.独立完成试一试。

四、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交流填写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指名交流。

小结:几个9比几个10少几。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观察: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交流,指出:都是根据上面的口诀来计算的,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交流:每组的两道题想同一句口诀计算,根据乘法算式可以算除法算式的得数。提问:今天学习的口诀中,有哪些得数在以前的口诀中出现过?

交流:有三三得九、三六十八、六六三十六。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第6单元课题:练习十三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2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转盘、或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背9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生生对口令。

让学生仿照教师的出题方式让同桌对口令、背口诀。

二、基本练习

1.第一关:接力小火车

第2题,让学生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2.第二关:计算小能手

出示第3题,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三、综合练习

1.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小结:比较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

2.第5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出示实际问题,先做什么?要求先读题。

在作业本上解答。

根据交流结果板书:9×3=27(人),36÷4=9(组),18÷2=9(人)。

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意思?

补充练习:幼儿园小班有40个小朋友。王阿姨准备将一箱牛奶分给他们,这箱牛奶有9排,每排4盒,够分吗?

提问:先求什么?组织完成并交流结果。

四、反思总结

谈话: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教后反思:

第6单元课题:乘法口诀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2.初步感受知识整理的重要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填完整乘法口诀表。

学情分析: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昨天,老师请你们帮助鸽子送信,你们完成任务了吗?说说你当时是怎么填写这些口诀的?(指名口答)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你发现了乘法口诀表中的秘密了吗?

(竖着看,这些都是一乘几、二乘几、三乘几……九乘几。

横着看,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的口诀。

斜着看两个乘数都相同。)

同桌互相检查一遍,是否把乘法口诀表填对了。

2.看来小朋友们不仅能完整地整理出乘法口诀表(板书课题),还能发现藏在其中的规律呢!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规律来记住所有的乘法口诀呢?你打算怎么记?

这乘法口诀表中你觉得哪部分难一些?请你小声地把难的部分读一读,熟练的同学也可以小声背一背。

如果4×6这句口诀突然想不起来了,怎么办?

生1:可以想三六十八,再加一个六就是四六二十四。

生2:五六三十,减去一个六就是四六二十四。

师:我们可以联系口诀中的上下句来帮助记忆突然想不起来的某句口诀。

二、探究交流

1.第一横排和第一竖列分别出现了1——9,现在我们将这些数相乘,并且已经算好了一些乘积。你知道这些积是怎么算出来的,选一个说说看。

那我们一起来算算第一横排,请你报出算式和乘积……

观察一下,我们刚才填的都是?(一乘几)。接下去你会填了吗?打开书填写。

请同学一排排直接报得数,其余同学看着自己的书认真核对。

2.观察这张表格,第2排都是什么样的乘法?(二乘几)。第4排呢?第9排呢?

这里的乘积,有的只出现一次,有的出现好几次,以7为例,你找找乘积7在这里出现了几次?(学生很快能发现有两次)。

都认为有两次,那咱们在表中找一找,说出算式。(1×7=7 7×1=7)那乘积8出现了几次呢?(学生很难准确答出)

你觉得这样找快不快?要想很快找到某个乘积还是要想乘法口诀。乘积是8的口诀有哪几句?(一八得八二四得八师板书)

根据一八得八可以写几道乘法算式?(1×8=8 8×1=8 师板书)

那二四得八呢?(2×4=8 4×2=8 师板书)

根据这里的口诀和算式,再回到表中找找,8出现在哪里?

(1×8=8 8×1=8 2×4=8 4×2=8)

那8出现了几次?现在你觉得在表中找某个积难吗?有了好方法就容易了。回忆刚才的方法,我们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最后再回表中找一找,那我考考你,乘积20在表中出现了几次?

看黑板,根据一道乘法口诀可以写出几道乘法算式?

3.再看看乘积64出现几次?先想什么?再想什么?

还能再写一道吗?为什么?(因为两个乘数都相同,反过来还是一样的。那像这样只能写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我们称为特殊的口诀。)这样特殊的口诀还有哪些?

二二得四、六六三十六……(师点出对角线上的乘积,1、25、49、64、81用红色,4、9、16、36用黄色)

同学们用这些特殊的口诀算出的积都在这条斜线上。我们知道64出现了一次,那81呢?那49呢?那25呢?1呢?

这些积只和一句口诀有关系,而且是句特殊的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因此它们只出现一次。老师用红色表示。那剩下来的黄色的积出现了几次呢?选一个研究研究。

(这次和两句口诀有关,但其中一句是特殊口诀,所以只能写三道算式)它出现几次?

其他几个黄色的积和36的类型是一样的。在这里乘积出现三次的老师用黄色表示。观察在这条斜线上乘积,要么出现一次,要么出现三次。你对哪个数感兴趣,可以回家找找看它出现几次,为什么?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口算比赛。

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第3题:

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老师想比一比,看谁想的算式多。

学生口答。

3.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先解决第1个问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作业

《补充习题》

第6单元课题: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5页

教学目标:

1. 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若干面小红旗。

学情分析: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激趣。

谈话: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

学生随着音乐边表演边唱:“走走走走走走走,我们乘上小轮船,走走走走走走走,我们要上快乐岛。”

售票员说: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登上快乐岛,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2.复习。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出示题目:

2×3= 6×4= 48÷6= 8÷2=

36+4+5 39-13- 15 14+9-21 56+6-12

鼓励: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快点儿走吧!

二、思索探究

1.教学例题的第1个算式。

(出示挂图)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啊!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甜又大的鲜桃呀!快来试试把!”

出示:2×3×4。

谈话: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

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

学生读一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具、学具准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案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来源。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2、理解七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记口诀。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4、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体验7的乘法口诀来源,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 熟记口诀,学会可以利用推想的办法帮助记忆。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七色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准备 《七色花》故事导入 复习 看算式说口诀1×55×44×35×56×41×66×1 二、新课 1、数一数算一算 出示7朵七色花,观察这七朵七色花,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表格: 1朵七色花有几个花瓣?2朵七色花有几个花瓣?3朵、4朵、5朵、6朵、7朵呢?

你是怎么数的?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填表。 从表格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3个7是多少?4个7是多少?5个7是多少?6个7是多少?7个7是多少? 2、编口诀 一个7是多少?那么求1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怎样编一句口诀? 小组合作,编口诀:你能像刚才那样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吗? 指名交流,同时把板书填完整。 (五七三十五是什么意思?与之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是什么?六七四十二你能想到哪四道乘法?哪句口诀可以很快算出黑板上一共有几个花瓣?) 读一读7的乘法口诀。 检查预习:书本70页的填空。 3、记口诀 1)比一比谁在一分钟内最先记住7的乘法口诀。 2)指名背,全班背。 3)师背,生纠错。 4)对口令 如果老师一时忘记了四七多少怎么办?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5)抢答游戏:想到得数的学生站起来直接说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35×76×77×27×3 4、用口诀 讲解课本72页例2。引出与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 三、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医生告诉我们:人每天要喝6杯水,一星期要喝多少杯水呢?(6×7) 2、《山行》:四句诗句共有几个字,你能用一句口诀算出来吗?(4×7) 3、电子琴:白键有多少个?(5×7+1) 4、谁的座号与7的乘法口诀有关?我们班来这儿上课的有几人?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吗? 5、要求学生写出与7的乘法口诀相关的所有除法算式。 6、完成想想做做各题。 四、找生活中7的乘法口诀

2017秋上海教育版数学七年级上册91《整式的概念》同步练习2

9、2 代数式 一、课本巩固练习 1、求代数式32231a a a ++-的值、 (1)2a =; (2)12 a =; (3) 1.5a =、 2、当2,1,3a b c ==-=-时,求下列各式代数式的值: (1)24b ac -; (2)222222a b c ab bc ac +++++; (3)2()a b c ++、 3、挖一条长为x 的水渠,渠道的横截面是等腰梯形,如图,梯形的底分别为,a b ,水渠深h ,若200,6,4, 1.5x m a m b m h m ====,求挖这条水渠的土方量、 4、某企业去年的年产值是a 亿元,今年比去年增长了10%,如果明年还能按这个速度增长,请你预测一下,该企业明年的年产值将能达到多少亿元?如果去年的年产值是2亿元,那么明年的年产值是多少亿元? 5、已知4x y x y +=-,求代数式4x y x y x y x y +--?-+的值、 6、当1a =-时,代数式2(1)(3)a a a ++-的值为( ) A 、 4- B 、 4 C 、 2- D 、 2 7、当1x =时,代数式31px qx ++的值是2001,则当1x =-时,代数式3 1px qx ++的值为( ) A 、 1999- B 、 2000- C 、 2001- D 、 1999 8、为了刺激消费,有关部门规定,私人购买耐用消费品,不超过其价格的50%的款项可以用抵押的方式向银行贷款,蒋老师欲购买一辆轿车、他现在的全部积蓄为p 元,只够购买车款的60%,则应贷款多少元?若6p =万元,则应贷多少钱? 二、基础过关 一、 选择题: (1)在有理数范围内,字母a 表示数是 ( ) A 负数 B 正数 C 非负数 D 有理数 (2)用x 表示七年级(1)班的学生人数,那么x 可取 ( )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优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23页例3。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重点是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通过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的两种情况的问题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进而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教学中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出发在生活中的作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图示理解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是对一类数学问题的提炼和概括,既能反

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也便于学生清楚地看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学生能够依靠以前学过的有关除法的知识正确列出除法算式,但是学生对“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可能不是真正理解,尤其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的含义,再根据图来列算式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虽然正确列出算式,画的图可能与题意不符,有些同学可能对于自己画的图和列的算式之间没有建立起联系。也就是学生对于题目所表达的含义在理解上是有偏差的。 想到这种情况,我在上课开始,让学生先用小圆片动手摆一摆,通过动手摆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图形与算式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尝试画图列式打下基础。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来分一分。 (1)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块?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 师:怎样列式?(12÷3=4)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2)把12块糖,每份分4块,可以分几份?

【第五天】表内乘除法混合运算.答案

二年级3科期末打卡复习第一阶段第5天 【第五天】表内乘除法混合运算.答案 1直接写出得数 56÷7= 5×9= 49÷7= 32÷4-5= 69-27÷3=6+4×7= 8 ,45,7 3,60,34 2 填空 (1)例:四七( 二十八 ) 六九() ( )三十五 (2)把5×6=30改编成两道除法算式是( )和( )。 (3)62个苹果平均放到8个盘子上,每个盘子上最多放( )个,还剩下( )个。 (1)五十四,五七 (2)30÷5=6,30÷6=5 (3)7,6 3 判断 (1)计算7×3=( )和( )÷3=7时,( )里的数相同。…………………………………( ) (2)在7÷0=0算式中,除数为0。…………………………………………………………………………………( ) (3)4的6倍相当于8的3倍。………………………………………………………………………………………( ) (1)√ (2)× (3)√ 4 把一些故事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得5本,还缺4本,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8×5=40(本) 40-4=36(本) 答:现在有36本故事书。 5 有3盒巧克力,每盒有8块,把这3盒巧克力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巧克力? 8×3=24(块) 24÷6=4(块) 答:每位小朋友分到4块巧克力。 6 同学们排队做操,共7排,每排人数相等,小巧在第二排,她的左边有3个同学,右边有5个同学 (1)每排有多少个同学? (2)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做操? (1)3+5+1=9(个) 答:每行有9个同学 (2)7×9=63(个) 答:一共有63同学在做操。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案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教学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计算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学习乘、除法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熟记并能正确应用。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编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用了乘法和除法穿插安排的方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在单元结束时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左右,平均正确率94%;能应用学国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出发的含义。 2、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况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活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所有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求商。 进度安排: 7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2课时 7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1课时 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练习1课时 8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2课时 8以内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1课时 9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练习2课时 乘法口诀表1课时 连成、连除和乘除混合1课时 表内乘、除法练习1课时 表内乘、除法复习1课时 乘、除法实际问题复习1课时 检测评析2课时 机动2课时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一)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二)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 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和除法》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和除法》练习题 一、填空 1.36÷4=9,这个算式读作( ),其中除数是( ),被除数是( ),商是( )。 考查目的: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答案:36除以4等于9,4,36,9。 解析:除法算式的读法要注意“除以”和“除”的区别;要灵活理解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切不可机械记忆,将除数和被除数弄混淆。 2.42减7,连续减()次,差是0;63连续减()个9,差是0。 考查目的:除法意义的理解。 答案:6,7。 解析:42连续减多少个7,差是0,其实就是求42里面有多少个7,用除法计算;后一题解法与前一个题相同。 3.计算54÷9=( )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 考查目的:表内乘法口诀。 答案:6,六九五十四。 解析:做除法想乘法口诀,想( )九五十四,所以商为6。 4.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 35÷7 42÷6 7×7 72÷8 36÷6 ( )>( )> ( )>( )>( ) 考查目的:根据口诀计算。 答案:7×7>72÷8>42÷6>36÷6>35÷7。 解析:先让学生根据口诀计算,将结果写在算式下面,再根据结果排列大小。 5.两个因数都是8,积是( );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 考查目的:先根据语言描述列算式再计算。 答案:64,1。 解析:已知两个因数都是8,列出的算式是8×8=64;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就是1。 6.35天有( )个星期。算式:。 考查目的:除法的意义,一周的天数。

答案:5,35÷7=5。 解析:求35里面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这里隐含的条件是一周有7天。 二、选择 1.与计算7×8用同一句口诀的除法算式是( )。 A.8×7 B.56÷7 C.65÷8 2.12÷4=3,读作( )。 A.12除4等于3 B.4除以12等于3 C.12除以4等于3 3.( )×4<30,( )里能填( )。 A.7 B.6 C.8 4.42÷7=6,这道算式表示( )。 A.把42分成7份,每份是6 B.42里面有7个6 C.把42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 考查目的:表内口诀、除法算式的读法、意义。 答案:1.B;2.C;3.A;4.C。 解析:第1题的关键词是除法算式,不要把A选项也选了进去;第2题的读法要注意区分“除”和“除以”;第3小题要注意关键词“”,不要错选了B选项;第4小题主要考查除法算式的意义,要体现平均分的思想。

二年级数学上册六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案苏教版

六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四段进行教学。 第一段:学习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完成“想一想”和“想想做做”的题目,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口诀并能用口诀求商。 第二段:学习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乘法竖式,完成“想想做做”的8道题,教学乘法竖式,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第三段:学习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完成“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题目。让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口诀求商,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段:整理全部乘法口诀,进行乘、除两步计算。)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1课时7的乘法口诀 教材第70页例1及相关练习。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的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诀,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 看图说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提问:“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可以表示什么? 1.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1的小船图。 师:这只小船是用三角形摆成的,数一数,摆一只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用7个小三角形摆成了一只小船,它是1个几? 师:如果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摆3只、4只……7只呢?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表格: 学生完成后,集体校对,教师指着14、28、42的格子问:这里表示几个7,为什么? 2.编制乘法口诀。 师:要求摆一只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怎样列式?(板书:7×1=7。)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根据这个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师:2只小船是几个7?要用多少个三角形?怎样列式?怎样编口诀?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师:3只、4只……7只小船是几个7?怎样列式?怎样编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A D A 1 D 1 C 1 C B 1 B y z x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 数学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 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4分)本大题共有12题,1 6题每题4分,712题每题5分. 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或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 已知集合{1A =,2,3,}4,{3B =,4,}5,则A B = . 2. 若排列数6654m P =??,则m = . 3. 不等式 1 1x x ->的解集为 . 4. 已知球的体积为36π,则该球主视图的面积为 . 5. 已知复数z 满足3 0z z + =,则||z = . 6. 设双曲线22 2 1(0)9x y b b -=>的焦点为1F 、2F ,P 为该双曲线上的一点,若1||5PF =,则2||PF = . 7. 如图所示,以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顶点 D 为坐标原点,过 D 的三条棱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若1DB 的 坐标为(4,3,2),则1AC 的坐标为 . 8. 定义在(0,)+∞的函数()y f x =的反函数为1()y f x -=,若函数 31 0()() x x g x f x x ?-≤=? >?为奇函数,则方程1()2f x -=的解为 . 9. 给出四个函数:①y x =-;②1y x =-;③3 y x =;④1 2y x =,从其中任选2个,则 事件A :“所选2个函数的图像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的概率是 . 10. 已知数列{}n a 和{}n b ,其中2()n a n n N *=∈,{}n b 的项是互不相等的正整数,若对 于任意n N * ∈,数列{}n b 中的第n a 项等于{}n a 中的第n b 项,则 148161234() () lg b b b b lg b b b b =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内除法(一)

表内乘法(一)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重点是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通过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的两种情况的问题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进而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教学中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出发在生活中的作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12个小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图示理解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是对一类数学问题的提炼和概括,既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也便于学生清楚地看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学生能够依靠以前学过的有关除法的知识正确列出除法算式,但是学生对“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可能不是真正理解,尤其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的含义,再根据图来列算式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虽然正确列出算式,画的图可能与题意不符,有些同学可能对于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材分析

在表内乘法(一)和表内除法(一)单元,我们已经初步教学了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教学了1~6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能够运用学习的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以及相应的除法,能够应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上述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编排,以7~9的乘法口诀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领悟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乘法口诀,能够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全单元编排六道例题,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7的乘法口诀例2用7的口诀求商练习十一 用7的口诀求积,求商例38的乘法口诀例4用8的口诀求商练习十二 用8的口诀求积,求商例59的乘法口诀用9的口诀求商整理乘法口诀例6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练习十三 用9的口诀求积,求商练习十四 练习全部乘法口诀单元复习整理全单元的内容,并进行练习从上表可以看到:①全单元教学内容分成四段,依次是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整理乘法口诀以及乘除两步计算。在教学全部乘法口诀以后,及时整理口诀并进行乘除两步计算,有助于学生掌握口诀,熟练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②7、8的口诀把乘法计算和除法计算分开教学,分别编排例题;9的口诀把乘、除计算结合起来,在同一道例题里教学。这是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安排。7、8的乘法口诀比较多,记忆的难度较大,教学进度不宜过快。教学9的口诀时,学生编口诀、用口诀的经验丰富了,把乘除计算结合起来教学,能体现乘法与除法的联系,有助于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③不编排例题教学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仍然在练习里安排学生解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1.鼓励学生编乘法口诀,帮助他们记忆口诀。 在教学1~6的乘法口诀时,已经安排学生参与编口诀和自主用口诀的活动,部分5和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编出来。本单元继续教学乘法口诀,给学生留出了更大的主动学习空间。 7、8、9的乘法口诀,几乎都让学生自己编。编7、8、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线索是:在现实情境里提出具体的问题,在表格里用加法解决问题,为编乘法口诀作铺垫→把具体问题抽象成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写出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写在教科书指定的地方。这样的线索和教学1~6的口诀是一致的,有利于学生把学习1~6乘法口诀的经验迁移过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思考,例1、例3和例5在编写上也有一些变化。 (1)例1教学7的乘法口诀,像2~6的口诀那样,详细地展开了上述活动,使新、旧知识的教学很好地衔接,促进已有的学习活动经验迁移过来。例题提出的实际问题是摆1只小船用7个三角形,摆这样的2只、3只……7只小船分别要用多少个三角形。首先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表格中依次计算2个7、3个7……7个7相加的和,体会3个7比2个7多7、4个7比3个7多7……7个7比6个7多7。接着问学生“算三角形的个数时能想到什么”,把他们的心向引导到用乘法计算和编乘法口诀上面。然后依次抽象出数学问题1个7、2个7相加、3个7相加……7个7相加,写成相应的乘法

2017秋上海教育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93《直角三角形》练习题3

19、10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一、课本巩固练习 1:(1)求A (-1,3)、B(2,5)两点之间的距离; (2)已知A(0,10),B(a,—5)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7,求实数a 的值. 2: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13(1,0),(1,0),(,)2A B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3:已知ABC ?的顶点坐标为(1,5),A -(2,1),(4,7)B C --,求BC 边上的中线AM 的长和AM 所在的直线方程. 4.已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斜边BC 的中点为M ,建立适当的 直角坐标系, 证明:12 AM BC =。 二、基础过关 1、式子22(1)(2)a b ++-可以理解为( ) ()A 两点(a,b )与(1,-2)间的距离 ()B 两点(a ,b )与(—1,2)间的距离 ()C 两点(a ,b )与(1,2)间的距离 ()D 两点(a,b )与(-1,-2)间的距离 2、以A (3,-1), B (1,3)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 ( ) ()A 2x +y -5=0 ()B 2x +y +6=0 ()C x —2y =0 ()D x —2y —8=0 3、 线段AB 的中点坐标是(-2,3),又点A 的坐标是(2,-1),则点B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点(2,3),A -,若点P 在直线70x y --=上,求取最小值. 5: 已知直线1:12 l y x = -,(1)求点(3,4)P 关于l 对称的点Q ;(2)求l 关于点(2,3)对称的直线方程。 。 6:一条光线经过点(2,3)P ,射在直线10x y ++=上,反射后,经过点(1,1)A ,求光线的入射

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表内除法(一) 作者:某某某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7——27页 【课标描述】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表内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会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问题。 4.结合教学感受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同时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除法的意义。 【学习难点】 两种分法的区别。 【课时安排】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 除法3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平均分(一)(等分)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P8-9例1、2 【课标描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公平分糖的情境,借助独立操作动手分圆片,能说出同样多的含义,并能准确地复述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创设平均分圆片的学习环节,通过操作、集体交流正确说出分圆片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等分)的方法。 3.创设辨析活动,通过手势判断、并进行全班纠错的交流,能判断出分得的结果是不是平均分,并能把非平均分的情况改成平均分的情况。 4.通过填空练习,会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规范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 【学习重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学习难点】 掌握平均分(等分)的方法,正确进行平均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认平均分 1.设“分”情境,引出同样多。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那咱们猜一个试试?你可听好了!一身毛,尾巴翘,爱吃桃,喜欢跳。是什么? 答对啦!瞧,就是小猴子。 为了欢迎它们我带来了糖果,要分给他们。 可是小猴们给大家提出了个要求:“要分的公平哦!”怎样分才公平? 对,要2人分得同样多,就公平了。 2.操作感悟,理解平均分。 瞧,我手里有几块?(出示:4块糖) 这样数出4个圆片来代替糖果,分分看! 课件出示:2块2块。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就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017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7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A.0B.C.﹣2D. 【分析】根据无理数、有理数的定义即可判定选择项. 【解答】解:0,﹣2,是有理数, 数无理数,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如π,,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等形式.   2.下列方程中,没有实数根的是( ) A.x2﹣2x=0B.x2﹣2x﹣1=0C.x2﹣2x+1=0D.x2﹣2x+2=0 【分析】分别计算各方程的判别式的值,然后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判定方程根的情况即可. 【解答】解:A、△=(﹣2)2﹣4×1×0=4>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A选项错误; B、△=(﹣2)2﹣4×1×(﹣1)=8>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B选项错误; C、△=(﹣2)2﹣4×1×1=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C选项错误; D、△=(﹣2)2﹣4×1×2=﹣4<0,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b2﹣4ac有如下关系: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

3.如果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k、b应满足的条件是( ) A.k>0,且b>0B.k<0,且b>0C.k>0,且b<0D.k<0,且b<0【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出即可. 【解答】解:∵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k<0,b>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能熟记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   4.数据2、5、6、0、6、1、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0和6B.0和8C.5和6D.5和8 【分析】将题目中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列,从而可以得到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将2、5、6、0、6、1、8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 0,1,2,5,6,6,8, 位于中间位置的数为5, 故中位数为5, 数据6出现了2次,最多, 故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中位数是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众数和中位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会找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5.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菱形B.等边三角形C.平行四边形D.等腰梯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解答】解:A、菱形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苏教版二年级上《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案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计算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学习乘、除法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熟记并能正确应用。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编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用了乘法和除法穿插安排的方式。 学情分析: 在表内乘法(一)和表内除法(一)单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已经能够运用学习的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以及相应的除法,能够应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上述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编排,以7~9的乘法口诀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领悟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乘法口诀,能够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之一,对今后进一步学习乘、出发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熟记并能正确应用。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编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采用了乘法和除法穿插安排。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大量自主学习的空间,直接让学生自主探索编出口诀和求商的方法,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在单元结束时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左右,平均正确率94%;能应用学国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出发的含义。 2.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况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表内除法(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的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合理组织学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中理解求商的思路外,还应当合理组织练习。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知识结构】

2017秋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上第9章第2节整式的加减

9.5 合并同类项(1)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会利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合并同类项。 3、掌握先合并同类项,再求代数值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熟练地进行合并同类项。 难点:如何判断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提问 如图,两个正方形A 、B 的边长分别是a 、3a.那么两个正方形A 、B 的周长一共是多少?面积一共是多少? 2.分析 正方形A 的周长是4a ,正方形B 的周长是12a , 正方形A 、B 的周长一共是4a+12a=(4+12)a=16a ; 正方形A 、B 的面积一共是a2+9a2=(1+9)a2=10a2. 可以看到,4a 、12a 都是只含有相同字母a 的一次单项式,a2、9a2都是只含有相同字母a 的二次单项式. 二、学习新课 (一)同类项 1.概念辨析 所含的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2.例题分析 想一想 下列各组单项式是不是同类项? (1)3x2y 与2y2x ; (2)2a2b2与-3b2a2; (3)2xy 与2x ; (4)2.3a 与-4.5a. 小明认为2a2b2与-3b2a2字母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同类项;小丽认为2xy 与2x 这两项中都有字母x,所以他们是同类项,你赞同他们的想法吗? 3.问题拓展

试一试 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指出): (1)5x2y-y2-x-1+x2y+2x-9; (2)4ab-7a2b2-8ab2+5a2b2-9ab+a2b2 【说明】判断“同类项”的时候,应强调“几个单项式如果是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定义中的两条,缺一不可”,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定义进行判断的方法,也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合并同类项 1.概念辨析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一个多项式合并后含有几项,这个多项式就叫做几项式. 2.法则归纳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的结果作为合并后的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例题分析 例1 合并同类项: (1)2x3+3x3-4x3 (2)21ab2-2ab2+4 3ab2;(3)2x2-xy+3y2+4xy -4y2-x2. 解:(1) 2x3+3x3-4x3=(2+3-4)x3=x3; (2)21ab2-2ab2+43ab2=(21-2+43)ab2=-4 3ab2; (3)2x2-xy+3y2+4xy -4y2-x2=(2x2-x2)+(-xy+4xy )+(3y2-4y2) =(2-1)x2+(-1+4)xy+(3-4)y2 =3x2+3xy -y2. 【说明】多项式的同类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合并.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两个字母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 ) (2)次数相同、字母也相同的单项式一定是同类项. ( ) (3)合并同类项后,同类项中字母和字母的指数永远不会改变.( ) 2.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不对的,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 ; (2)5y2-2y2=3; (3)4x2y-5y2x=-x2y ; (4)a+a=2a ; (5)7ab-7ba=0; (6)3x2+2x3=5x5. 四、课堂小结 1.根据同类项定义,强调同类项的两条特征: (1)所含字母相同; (2)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两条缺一不可. 2. 在合并同类项时,应注意: (1)如果多项式中项数较多、较复杂时,可在同类项上标注记号,便于认清同类项,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二年级数学上册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新版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教案(新版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十一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桃子、若干面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 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2、复习。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 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

带路,快点儿吧! 二、新课 、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呀!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出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大又甜的仙桃呀!快来试试吧! 2×3×4 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 (2)尝试计算。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同时板书,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算得很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 36÷4×3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同桌讨论。 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看看又有谁来了。小熊要来考考你们了。 48÷6÷2=8×3÷6= 指名读题,并写在书上。 3、小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