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子安装新技术

电子安装新技术

电子安装新技术
电子安装新技术

二、电子工程建设新技术

1 洁净室的定义

随着现代产品生产、科学实验对加工、实验过程的细微化、精密化和高纯度的要求日益严格,科学实验和产品生产的实践,对洁净生产环境的要求日益严格、确切和细化。国际标准组织在1999年发布的ISO 14644洁净室系列标准中对空气洁净度等级、检测、设计施工和运行都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要求和建议。对洁净室作了准确的定义:洁净室(区)是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的房间(限定空间)。洁净室(区)的建设和使用方式要尽可能减少室内引入、产生和滞留粒子,室内其他相关参数如温度、湿度和压力按要求进行控制。

为了达到规定的洁净度级别,有效地控制微粒的污染,使人在其中从事精密的生产和科学实验活动,洁净室绝不是仅限于“洁净”,而必须是一个对冷热、噪声、照明、静电、微振都有相当要求的多功能综合体,是集建筑装饰、净化空调、纯水纯气、电气控制等多种专业技术于一体的产物。

洁净室的特点如表2 3 5所示:

表2 3 5洁净室的特点功能上设计上结构上施工上防止产尘三级过滤不产尘严密阻止进尘末端过滤不积尘干净有效排尘气流方向有利于灰尘沉降不妨碍清除灰尘

洁净技术,亦即玷污控制(Contamination Control)技术,指的是:对象(产品、人及动物)在被加工、处置、治疗、防护及实验等过程中,对其所处环境内玷污物(影响对象的加工、处置、治疗等质量、合格率或成功率的物质)进行控制的技术。玷污物的污染包含对产品的损害和对人的危害。污染包含直接污染和交叉污染(医疗范畴谓之感染)。人是污染源的最大发源地:静坐时,人体每分钟散发10万个粒子(粒径≥0 5μm);每天脱落6~13g表皮细胞,一年脱落人体细胞约3 5kg。半导体洁净室内微污染来源,经测试,来自作业人员的占80%。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玷污物控制要求:

(1)空气中悬浮微粒(非生物性及生物性);

(2)空气中悬浮分子玷污物;

(3)病毒;

(4)微振;

(5)静电;

(6)生产工艺介质:高纯工业气体、特种气体、高纯水及高纯化学品等杂质。

洁净技术内容涉及:

(1)洁净室技术(工业洁净室、一般生活洁净室及隔离式生物洁净室):包括空气净化、建筑装饰、玷污物发散源的控制以及消除静电和防微振。

(2)高纯工业气体、特种气体、高纯水及高纯化学品的制取、输送及纯化。

(3)有关玷污物的检测及监测。

洁净技术应用领域包含:微电子、光电子、电子材料;仪器仪表、精密机械;制药及生物工程;饮料、食品、化妆品;医疗卫生(洁净手术室及实验室);航空、航天及军事科学等。

2 洁净室的由来

洁净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活动中,产品加工的精密化、微型化、高纯度、高质量和高可靠性要求具有一个控制尘埃粒子污染的生产环境。19世纪中叶,在医院进行外科手术前,要先向手术室内喷洒石碳酸溶液,以控制感染,开始有了洁净室的概念,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航空业的陀螺仪制造过程提出了生产环境的净化要求,为消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对航空仪器的齿轮、轴承的污染,他们在制造车间、实验室建立了“控制装配区”,1940年,美国创建了第一座洁净室,这标志着洁净室的起源,1950年,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HEPA)问世,成为洁净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使洁净技术有了第一次

飞跃发展,20世纪50年代,美国基于精密机械、电子工业的需要而发展了污染控制技术。在朝鲜战争中,雷达设备的失效率达70%~80%,应用空气洁净技术后,下降到5%~8%,英国也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一些洁净室,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便在半导体制造工厂中使用洁净技术,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并在同时编制了“密闭厂房”的典型设计。到20世纪60年代,洁净室技术在美国进入广泛应用时期。

3 洁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国内外的洁净技术的发展都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产品的日新月异,特别是军事工业、航天、电子和生物医药等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现代工业产品生产和现代化科学实验活动要求微型化、精密化、高纯度、高质量和高可靠性。微型化的产品如电子计算机,从当初的要在数间房间内配置数台设备组合发展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它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从电子管到半导体分立器件到集成电路,再到大规模集成电路,仅集成电路的线宽已从几微米发展到现今的0 1μm左右。以集成电路的微型化为例,它对空气中受控粒子粒径从0 3~0 5μm 的要求发展到空气中受控粒子尺寸要控制在0 05μm甚至更小,可见各类工业产品的微型化正不断对洁净技术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高纯度的产品,如生产集成电路所需单晶硅材料,生产光纤所需SiCl4、GeCl4材料等已由过去的所谓高纯进入“电子纯”、“超纯”,只有达到如此高的纯度才能达到现代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光纤产品所需的技术特性。要生产如此高纯度的产品,就必须达到相应的受控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和具有相应高纯度的产品直接接触的超纯水、超纯气体、超纯试剂等。对于现今以“微型电脑”为手段的电子信息时代,产品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基于这种趋势,洁净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我国,洁净技术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70年代电子工业洁净室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用洁净室的设计、建造发展很快,相继建成了一批洁净厂房,并研制成功了100级单向流洁净室,与此同时,洁净厂房用设备和材料如高效过滤器、洁净工作台、层流罩、洁净烘箱、空气吹淋室、净化型传递窗等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虽然制造质量和某些技术指标与国际水平尚有差距,但已能满足国内部分需求。由高效过滤器、净化设备和围护结构(墙板、顶棚、地面)组装而成的装配式洁净室研制成功。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洁净室设计、建造和洁净技术的发展走向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洁净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生产技术从64K位到4M位,特征尺寸从2 0μm到0 8μm。当时根据实际经验,通常空气洁净受控环境的控制尘粒粒径与线宽的关系为1∶10,因此洁净技术工作者研制了超高效空气过滤器,可将粒径≥0 1μm的微粒去除规定范围。根据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的需要,高纯气体、高纯水和高纯试剂的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快发展,从而使服务于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所需的洁净技术得以高速发展。

4 洁净室标准

在军事、民用、电子、精密仪器和药品等各个行业和领域中,根据产品、物品以及工艺工序的不同,对洁净度的要求也各不同。有的工艺如集成电路的光刻工序、导航陀螺仪等精密仪器的组装工序等,对尘粒十分敏感,生产环境的空气中存在一定量亚微米级的尘粒,就可能造成残次品增加。

空气洁净度是洁净环境中空气含悬浮粒子量多少的程度,通常空气中含尘浓度高则空气洁净度低,含尘浓度低则空气洁净度高。按空气中悬浮粒子浓度来划分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中空气洁净度等级,就是以每立方米空气中最大允许粒子数来确定其空气洁净度等级。作为体现空气洁净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的洁净度等级,许多国家颁布了自己的标准,自从1963年12月美国颁布联邦标准FS—209以来,随后不断修订和更新,经历了颁布FS—209A、FS—209B、FS—209C、FS—209D,到1992年9月公布了FS—209E。美国联邦标准FS—209E

依据悬浮微粒粒径和浓度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上的直线分布规律来划分洁净度级别,以0 5μm为中心基准粒子,它的等级十分明了,用其上限浓度值命名其级别数。容易理解,使用方便。一段历史阶段以来FS—209E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在规范设计行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美国环境科学委员会于2001年11月24日正式宣布,取消并废除洁净室的美国联邦标准(FS—209E),在美国等效使用ISO 14644—1洁净室等级的国际标准。

随着我国洁净技术的发展,为了统一洁净室设计建造的标准及相关的技术措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应用洁净技术对生产环境空气中悬浮粒子进行控制的部门就开始尝试制定空气洁净度等级及其相应的技术措施,例如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便根据自身行业的需要和收集到的一些国外相关资料,起草了一些规定或暂行标准。为了更好地推动正在兴起的洁净技术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在1978年编写并于1985年开始实施了国家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 73—84),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特别是微电子、集成电路工业的高速发展,国内外洁净技术的日新月异,洁净室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达到2级、1级,要求控制尘粒的粒径到0 1μm以下,原来的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洁净室设计、建造的需要,结合我国洁净厂房建设和允许的实际情况于2001年完成修订版《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01),并于2002年1月发布实施。

5 洁净室的设计

洁净室因其用途、气流流型等的不同,可分为各种不同的洁净室。洁净室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工业洁净室、生物洁净室。工业洁净室是以控制微粒为主要对象的洁净室,通常适用于微电子产品的生产、精密机械加工、电子元器件和某些电子产品的组装、精细化工、精密仪器仪表生产、航空航天的一些产品生产等。生物洁净室是以控制微粒和微生物为主要对象的洁净室,这类洁净室又可分为一般生物洁净室和生物安全学洁净室。一般生物洁净室主要用于大部分药品和生物制品生产、部分食品和化妆品生产,生物安全学洁净室主要用于有生物学安全要求的实验室或部分生物制品的生产。

洁净室按气流流型分类可分为单向流洁净室、非单向流洁净室和混合流洁净室。单向流洁净室是气流沿单一方向呈平行流线并且横断面上风速一致的洁净室,并分为垂直单向流洁净室和水平单向流洁净室。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气流不符合单向流方式的洁净室。混合流洁净室是气流以单向流和非单向流混合的洁净室。

(1)洁净室设计中注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室内的空气净化系统可分为水平层流、垂直层流和乱流。选择气流形式一则参照惯例,二则取决于房间的工作参数。

2)洁净度与换气次数。房间的洁净度取决于单位时间的换气次数,因此仔细考虑房间的工作性质以及生产工艺要求,再决定净化系统的技术参数。

3)结构。为了保证气流几乎不受干扰,就必须进行结构设计,必要的谨慎可以防止房间里任何地方的灰尘积累。

4)设计方案。要确定设计方案,必须先对房间的工作性质以及其中的气流条件进行认真的考虑。发尘量大的车间不宜采用地面送风形式,洁净度要求高的车间应尽可能远离其他车间。5)材料。作为洁净室顶棚,墙面和地板的材料必须是不宜破裂、不易沾颗粒以及几乎不起尘的材料,另外根据房间不同的工作条件,还必须考虑材料的化学性能是否稳定。

6)压力和气流。为了保证房间的洁净度,必须防止外面污染气流进入室内,要达到这个目的,房间里必须保持正压。为了获得所要求的房间压力,必须补充适当的新鲜空气。

7)辅助设备。必要时还得安置一些辅助设备:如新风口的空气指示仪,隔断上的传递窗等。这些设备必须适合房间的要求,并且必须真正了解其功能。

8)人和物的控制。人和物是洁净室的主要尘源,因此必须充分控制,例如:在进入净化房

前,所有的人都要经过人净系统,更换无尘衣,并且要接受净化系统功能的基本教育。

9)给排水和送风装置及电源。根据所要运行的车间,提供必须的给排水装置,送风装置和电源,这些装置和所涉及的设备必须易于使用和设计,同时不得有悖于空气净化系统。

针对上述几个方面,在洁净室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三要素:第一是房间的结构、材料和空气过滤系统(包含空调系统);第二是选择洁净室的附属设备如风淋室、传递窗等;第三是使用者的教育、管理及保养问题。洁净室主要是由以下各项系统所组成,各组成缺一不可,否则将无法构成完整且品质良好的洁净室:

a 顶棚系统:包括吊杆、钢梁、顶棚格子梁;

b 空调系统:包括空气舱、过滤器系统、风机等;

c 隔墙板:包括窗户、门;

d 地板:包括高架地板、防静电地板和环氧树脂地板;

e 照明器具:包括日光灯、黄色地板等。

f 在洁净室建造过程中,材料的选用对保证工程质量尤为重要,材料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a) 不会因温度变化与振动而发生裂痕;

(b) 不易产生微尘粒子或附着尘埃;

(c) 吸湿性小;

(d) 为了维持室内温度条件,材料的热绝缘性要高;

(e) 特殊酸碱性车间要使用防腐性能高的材料。

洁净室设计首先要了解所设计的洁净室的用途、使用情况、生产工艺特点等,比如设计的是集成电路生产用洁净室,首先要弄清楚产品的特性——集成度、特征尺寸和生产工艺特点;对洁净室的要求——空气洁净度等级、温湿度及其控制范围、防微振、防静电和高纯物质的供应要求等;其次要充分了解业主拟采用的生产工艺、工艺设备情况和对工艺布局的设想。在此之后,设计人员应协同业主确定洁净厂房各功能区的区划,确定各类生产工序(房间)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和各种控制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压差、微振动、高纯物质的纯度及杂质含量;初步选择洁净室的气流流型并进行净化空调系统的初步估算及设计方案的对比、确定;进行洁净厂房的平面布置、空间布置,此时必须首先安排好产品生产区与生产辅助区、动力公用设施区的合理布局,通常是顺应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在确保产品生产环境要求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产品生产的操作、管理,从而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在进行洁净室的平面布局时必须符合国家的现行规范中有关安全生产、消防、环保和职业卫生方面的各种要求,在进行洁净室平面布局时应充分考虑人流、物流的安排,尽力做到快捷、流畅。在空间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产品生产过程和洁净室内各种管线、物流运输的合理安排。在确定洁净厂房的平面、空间布置后,对洁净室设计涉及的各个专业提出设计内容、技术要求及设计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2)洁净室设计是由一项相关专业综合完成的设计技术,它与一般的工艺厂房设计有类似之处,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主要特点如下:

1)根据洁净室拟生产的产品的门类、品种或使用情况,确定所设计洁净室的控制对象及技术要求。如集成电路生产用洁净室,其控制对象主要是空气中的尘粒;按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集成度的不同,对空气洁净度等级、防微振、高纯物质等的要求是不同的,应按具体工厂的产品品种确定。

2)为确保洁净室内所必需的空气洁净度,洁净室设计中涉及的各个专业设计均应采取妥善的、可靠的技术措施,以减少或防止室内产尘、滋生微生物,减少或阻止将微粒等带入洁净室内,有效地将室内的微粒排出,以减少或防止它们滞留洁净室内。

3)洁净室设计是各个专业设计技术的综合,尤其是洁净室的工艺设计、洁净建造设计、空气净化设计和各种特殊要求的设计技术的密切协同、相互渗透和合理安排的综合设计。洁净

室设计应做到顺应工艺流程、合理选择各类设备和装置、尽力实现人流和物流顺畅快捷、气流流型选择得当、净化空调系统配置合理、各种特殊要求的技术措施得当,洁净厂房的平面、空间布置合理,实现可靠经济运行的洁净厂房设施。

4)洁净室设计应确保安全生产和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洁净室的布置和各项设施的设计均必须符合消防、防火的要求,应按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由于洁净室内的平面和空间布置特殊、走道曲折等特点,在进行各项技术设施的系统设计、设备配置和材质选择时,应特别注意按规定选用符合要求的系统、设备和材质。

5)洁净室的管线多,专业技术复杂,包括一些关键技术专业,其要求十分严格,所以洁净室设计中协调好各专业的管道线路的布置(平面、空间)是十分细致的重要的工作,力争将“无序”变为“有序”的布置。通常在洁净室设计时的基本做法是:

a 管线走向应首先顺应生产设备布置、要求进行安排;

b 一般洁净室均有数种甚至数十种水、电、气、风管线,通常送回风或排风管道尺寸较大,有时达数米宽,所以在进行综合协调时应优先安排好风管的位置;

c 洁净室中有的高纯物质管道如超纯水、注射水管道有严格的敷设要求,综合协调时应予以妥善安排;

d 洁净室中有些可燃、易爆气体,液体管道,在安排时应根据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进行布置;

e 洁净室所需的各种管线一般安排在上技术夹层或下技术夹层或技术夹道内,然后穿入洁净室内;

f 在技术夹层技术夹道中布置各种管线时,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安装、维修的方便。通过对各种管线的综合协调、安排应尽量减少技术夹层的高度或平面尺寸。

(3) 洁净室设计的关键专业技术:

1) 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工艺设计,包括设备的选型、平面和空间布置、对各专业提出恰当的准地区条件和要求;

2)空气净化设计,包括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净化空气系统及其设备的选择、合理配置,与工艺设计、洁净室建筑设计密切配合进行平面、空间的确定,还包括对洁净室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排气、排风系统的设置。

3)洁净室建筑设计,包括与工艺设计、空气净化设计密切配合,做好洁净室的平面、空间布置,做好人流、物流和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的安排,做好洁净室装修及其墙、顶棚、门窗、地面的设计选型和构造设计等。

4)消防、安全设施,包括各种类型的消防系统、设备,有害物质的检测、报警,安全包围设施的合理配置。

5)其他,根据产品生产工艺或使用要求,有的专业技术将会成为某些洁净室技术的关键专业技术,如在集成电路生产中的光刻间洁净室设计时,由于对微振动要求十分严格,所以防微振设计就成为这类洁净室设计的关键专业技术。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艺产品的更新换代很快,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工艺洁净室的建造日新月异,因此洁净室设计本身便具有高新技术、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点,为了提高洁净室建成后的技术经济效益,在进行洁净室设计时应设法尽可能地考虑一定的灵活性,以便使建成后的洁净室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方便地进行技术改造,适应产品换代或设备更新的要求。近年来,在微电子工业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医药工厂用洁净厂房设计、建造中,模块式洁净室、隔离装置及微环境的不断研究开发,并被广泛采用,便是一种能够适应技术发展的、灵活的及有综合经济性的洁净厂房设计。

6 洁净室的装饰装修

随着洁净厂房在电子、生物制药、精密仪器制造等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洁净厂房在温度、

相对湿度及洁净度方面的巨大优势、重要性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洁净室的装饰装修在洁净室的整个设计建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洁净室的建筑装饰过程是指除主体结构和外门外窗之外的包括地面与楼面的装饰工程、抹灰工程、门窗工程、吊顶工程、隔断工程、涂料工程、刷浆工程、缝隙及各种管线、照明灯具、净化空调设备、工艺设备等与建筑的结合部位缝隙的密封作业。

(1)洁净室建筑装饰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于综合性能的影响:要求不产尘(材料)、不积尘(结构)、不透尘(严密)。

2)对于造价的影响:洁净室与办公楼相比,是高造价的建筑物,而室内装饰工程造价(基础、墙等)又往往比主体结构造价高。洁净室建筑装饰工程造价中又以与风口配合的墙面与顶棚的造价为主。

(2)洁净室的装饰装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洁净厂房的建筑布局上一般在厂房外设置一环形密封走廊。它使洁净区与外界有了一个缓冲地带,能够防止外界污染的同时也相对节能。厂房内门窗宜于内墙面平整,不设置窗台。外窗的层数设置和结构形式要充分考虑对空气水分的密封,使污染粒子不易从外部渗入。为防止室内外温差而产生结露,室内不同洁净度的房间之间的门窗缝隙要密封。门窗材料应选择耐侯性好、自然变形小、制造误差小、气密性好的,造型要简单,不易积尘,便于清扫,门框不设门槛。洁净厂房的门窗宜用金属或金属涂塑材料,不得使用木门窗,以免长期受潮长菌。外墙上的窗宜与内墙面平整,窗台呈斜角或不留窗台,且为双层固定窗以减少能量损失。

2)地面应用平整、无缝隙、耐磨耐腐蚀、不易集聚静电的、便于清理的整体地面。设计中可以采用现浇水磨石地面,所用石子直径应在6~15mm之间。其中分隔条必须采用铜条分隔,不得采用玻璃条。现多采用环氧自流坪地面,它是一种树脂类复合材料地坪。它的特点是无溶剂、无毒无味、无接缝、自流找平,可以达到镜面装饰效果,无缝连接,耐油类及酸、碱、盐化学溶剂。具有防静电,发尘小,耐磨耐冲击等特点但是造价高。大多采用于要求高洁净度、外表美观、无尘、无菌的电子、医药、血液制品等行业生产车间地面。环氧自流坪地面厚度1mm以上的使用寿命一般为6年以上。地坪地面垫层下应铺设防潮层,混凝土分仓线不宜通过洁净区。

3)墙面应光滑、平整不起尘,耐腐蚀,色彩和谐,便于识别污染物,内墙涂料必须采用防霉、防静电、避免眩光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的材料涂刷。墙面与地面相交处宜做半径为50mm 的圆弧,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运输走廊等易撞处墙边宜设置防撞栏杆,防止因装修材料振动而使灰尘脱落。

4)为了保证洁净厂房室内清洁,所有送风管、灯具必须布置在技术夹层里。现在大多数制药企业采用彩钢夹心板密封吊顶。彩钢夹心板具有重量轻,整体强度大,整体性好,保温隔热发尘少等特点,比较适用于GMP生产厂房。但是吊顶的固定必须与结构主体相连,不能与设备、管线支架混用。吊顶与墙面要光滑连接。吊顶与送回风管口要可靠封闭。吊顶安装完成后要进行灯检,保证无缝隙。根据工艺要求,一般在技术夹层内应设置检修走道,便于管道的检修和更换过滤器。技术夹层的墙面与天棚需刷涂料饰面,对装修材料的基本要求见表2 3 6。同时室内装修用的密封材料及涂料必须注明品名、成分、出厂日期和有效期,同时附有产品的合格证和施工说明。

(3)洁净厂房因为生产工艺对建筑物要求特殊,防火设计上有自己的特点。其基本特点为:1)厂房主体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轻钢结构,厂房多分隔为若干小间;

2)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甲醇、丙酮、甲苯等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对洁净厂房构成了潜在的火灾威胁;

3)常处于密闭状态,少窗少门;

4)厂房内设备昂贵,怕高温、忌水;

表2 3 6洁净室装修材料要求一览表项目使用部位吊顶墙面地面要求材料举例发尘性√√√材料本身发尘量少金属板材聚酯类表面装修材料、涂料耐磨性√√磨损量小水磨石地面,半硬质塑料板,环氧树脂自流平地坪耐水性√√√受水浸不变形,不变质,可用水清洗铝合金板材耐腐蚀性√√√按不同介质选用不同材料树脂类耐腐蚀材料防霉性√√√不受温度,湿度变化而霉变防霉涂料防电性√√√电阻低,不易带电,带电后迅速衰减防静电塑料贴面板嵌金属丝水磨石耐湿性√√不易吸水变质,材料不易老化涂料光滑性√√√表面光滑,不易附着灰尘涂料,金属,塑料贴面板施工√√√加工施工方便经济性√√√价格便宜

5)厂内工作人员少,不利于发现火情和处理初期火灾;

6)内部结构复杂,通道曲折。

因此在洁净厂房装修中,要严格控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设计时将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与厂房的耐火等级相配套,从而大大减少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必须注意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尽量减少使用一些高分子合成材料,以避免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烟气,不利于人员逃生。另外,要对电气线路的穿管作严格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使用钢管,保证电气线路不成为火灾蔓延的途径。

综上所述,洁净厂房对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要求较高。设计者要根据工艺要求、生产洁净度级别合理选用建筑材料,考虑耐火性能,从而达到规范的设计要求。

7 监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净化厂房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生物工程、电子、航空、航天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质量的提高,电子、航空、航天产业对洁净厂房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洁净厂房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空调机、供热、供冷、送回风管、过滤、自控等系统组成。洁净级别要求高的,还由风机过滤单元(FFU或FMU)、局部层流罩、墙板、地面组成。(1)关于洁净厂房施工图审查。

净化厂房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用的功能要求有差别。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图进行审查,目的是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为设计交底、组织施工图会审、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作准备。首先要搞明白项目设计要求的用途和功能,对设计总说明要深刻领会,分系统审查各空调机组控制的区域,风管系统及各种管线布局并作好记录,必要时进行复合计算,根据经验判断和提出审查意见。一般易出现的情况如下:

1)工艺设备与进回风口位置矛盾,设备阻挡进回风口,影响风流,会影响温度变化梯度。2)工艺设备本体散热、废油气排放,此项与设备选型订货有关,若考虑不周,后续改造较困难。

3)空调水系统过滤位置,主机供货商一般要求进出水口另设过滤保护主机。

4)室内地下管线材质、埋设方式与地质情况不符合的,宜设通行或半通行地沟。

5)恒温、恒湿间风流设计,不宜采取风口送回风,会有温湿度不均匀现象出现。

6)净化等级不同区域人流、物流组织与非净化区域人流、物流组织是否有交叉,有否缓冲措施。

7)工艺设备本身排风,会造成局部风景不平衡,改变气流,特别注意有轴流风机部位,轴流风机噪音消除也应重视。

8)工艺设备数量不确定的,空调系统宜预留足够余量。应考虑增加的工艺设备本身散热情况。

9)关注各种水电预留管线位置、容量与工艺设备的配套。

10)可建议设计人员与建设单位及使用部门充分沟通,尽量避免建成后大的变更改动。(2)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的作用。

洁净厂房施工不同于普通工业与民用建筑,空调、净化工程一般由专业公司承担,净化室墙、

顶等由专业公司根据原设计蓝图和建设单位要求进行二次深化设计,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评审,原设计单位认可。洁净厂房空调参数要求较高,专业公司同样也进行二次深化设计,评审工作更为重要。监理工程师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监督施工单位照图施工,而是要求监理工程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制定的预控措施要有前瞻性,结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根据厂房设计的功能,本着服务业主的理念,帮助业主和施工单位,最终达到洁净厂房的使用功能。洁净厂房的特殊性决定了监理工程师的作用,不仅要实现设计的功能,而且能帮助业主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不留隐患,在实现功能的前提下,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洁净厂房的运行费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监理工程师起到监督和帮助的作用,以丰富的专业知识服务于业主,赢得业主尊重和理解。

(3)施工质量控制应注意的方面。

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重点审查风管预制程序及做法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及工程特点,洁净室细部做法,空调机安装实施方案,初、中、高效过滤器安装能否保证洁净要求,尤其是高效过滤器的安装程序。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对进场材料设备的验收程序一定要严格把关,这是第一步;风管材质要符合设计要求,对原材脱脂工序坚持全检。第二步,风管预制主要控制制作环境、规定工艺是否符合设计。第三步,安装过程的封闭控制以及法兰、紧固件要符合规范要求。第四步,空调机组的试运转要脱开风管系统,漏风量测试。第五步,洁净室壁板除检查平整度、垂直度外,主要控制密封状况,包括门窗的密封,水电气孔洞密封以及表面清洁要使用无脱落纤维织物搽拭。第六步,交叉施工,主要是自流坪施工,洁净厂房一定要防止施工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自流坪地面施工,有对地坪打磨的工序,要使用自身带吸尘装置的打磨机。自流坪地面面层施工要掌握好时机,做早了交叉施工易造成损伤。尤其自地坪施工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无法排出,这时建议封闭回风口利用空调新风正压强制排气,新风口要另加装过滤器。第七步,高效过滤器安装。安装前风管要先行吹扫,过滤器必须进行检漏试验,必要时全面检验,这是保证洁净度的关键工序。安装过程要符合规范要求。第八,施工过程中人员流动、工器具搬移和操作人员着装要实行严格管制。第九,净化厂房地面平整度要求较高。FFU噪声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难点,规范规定房间噪音应小于、等于65分贝,噪音主要来源于风机运转及振动,应选好设备生产厂家,并重视安装过程中隔振措施。噪音过大操作人员长时间工作会造成损伤。

普通空调房间送风口散流器及回风口选型也是重点,质量差的,风速大时易引起振动造成噪音。

净化厂房的风管及各种管线、桥架都设置于技术夹层内,由于检查不便,往往形成死角,特别要注意各种管线的标高,要求施工单位作业前先进行图上复核,监理人员要实地复验,以便尽早发现管线交叉打架,夹层验收检查的重点是:密封胶封闭,各种管线支架数量及牢固性,高效过滤器箱体、各种吊杆牢固性,软接是否漏风,标识是否清楚,各种管线接地跨接,各种阀体状态,不锈钢管道与碳钢支架隔离避免发生“晶蚀”现象。

总结起来,建筑方面的监理主要是如下几点:

1)审核施工单位资质。洁净室一般以一个独立分包授予合同,由于其在洁净度方面的特殊要求,在签订合同时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有洁净室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因而在施工前,要对施工资质进行认真审核。

2)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针对洁净室的施工特点及特殊质量要求,重点审核施工方案中的施工程序和系统严密性及洁净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特别是为保证洁净度要求,施工机具、场地、人员进入现场的保洁制度应如何制定与执行;土建、装修、管道、电气等不同专业工种之间应如何协调配合等。合理的施工程序应为:留洞打底、各专业安装、内门窗

安装、修补洞口及周边、基层打底、饰面抹灰和罩面板工程、嵌缝处理油漆刷浆工程和裱糊工程。

3)重视安全、文明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不光是施工单位自身管理水平的体现,是企业文化的内涵,也是洁净室施工的强制性规定。进入洁净室施工着装、戴帽、穿鞋必须整洁,所用原材料、构件、半成品、施工机具必须擦拭干净,严格保持施工现场无烟无尘。

4)进场材料控制。洁净室涂料地面水泥砂浆基底的水泥标号不得低于425号;水磨石地面应现浇,所用小石子直径为6~15mm,适水磨石细磨后,宜用不挥发的护面材料打涂。用于洁净室嵌缝的弹性密封性材料及防尘涂料必须有注明成分、品种、出厂日期、贮存有效期和施工方法的说明书以及产品合格证书。洁净室使用的木材的含水量不应大于16%,并且不得外露使用;石膏板、胶合板和木龙骨应做防潮处理,或采用防水石膏板;生物洁净室不应使用木材和石膏板作表面装饰材料。

5)施工过程控制要点:洁净室墙面和吊顶的抹灰应为高级抹灰,要保证有充分的养护时间;洁净室地面垫层下应铺设0 4~0 6mm厚的防水薄膜作防潮层,接头处搭接50mm;用胶带粘牢;混凝土浇筑时分仓线不宜通过洁净室。施工卷材和涂料的基底含水率不应大于8%。地面要求整体性好,表面平整、耐磨、耐撞击、不易积聚静电,易除尘清洗。水磨石地面分格缝应用铜条;铺塑料板材或卷材地面前应预先按规格大小、厚薄分类,板材或卷材与地面之间应满涂粘接剂,表面赶平,不得漏涂或残存空气。踢脚板部分应与墙面平齐或略缩进2~3mm。当踢脚板与地面材料相同时可做成小圆角,其圆角半径R应大于等于50mm;当踢脚板与地面材料不同时,应用弹性材料嵌固。墙面及顶棚面层采用涂料时,应选用不易燃、不开裂、耐腐蚀、耐清洗、表面光滑、不易吸水变质生霉的材料。门窗不采用木质材料,不设门槛,造型简单平整,不易积尘易于清洗;窗与内墙宜平整,不留窗台,如有窗台宜呈斜角。建筑装饰及门窗的缝隙应在正面密封。不同材料相接处采用弹性材料密封时,应预留适当宽度和深度的槽口或缝隙。密封胶嵌固前,应将基槽内的杂质、油污剔除干净,并干燥。所有建筑物构配件、隔墙、吊顶的固定和吊挂件,应与主体结构相连,不应与设备支架和管线支架相连接。预埋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墙体上的铁件、木框等应牢固,木砖和木框应做防腐处理,预埋铁件外露部分和吊杆支架应做防锈或防腐处理。改建工程在隔墙拆移、打洞、管线穿墙和穿楼板等施工后,应修补牢固,表面进行相应装饰,防止积尘掉灰。在洁净室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清扫灰尘,对隐蔽空间(如吊顶和夹墙内部等)还应作好清扫记录。注意保护已完成的装饰工程表面,不得因撞击、敲打、踩踏、多水作业等造成板材凹陷、暗裂和表面装饰的污染。管线隐蔽工程应在管线施工完成并进行试压验收后进行。管线穿墙、穿吊顶处的洞口周围应修补平齐、严密、清洁,并用密封材料嵌缝。隐蔽工程的检修口周边应粘贴气密性密封垫。洁净室临时设置的设备入口不用时应封闭,防止尘土杂物进入;对已安装高效过滤器的房间,不得进行有粉尘的作业。施工现场应保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对于改建工程,应查明和切断原有电源及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管线后方可施工。对工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腐蚀性液体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6)质量验收。洁净度的检测:应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进行,室内检测人员不宜多于2人,且均须穿与洁净度等级相适应的洁净工作服,尽量少走动。外观检查:包括洁净室的内墙面、吊顶表面及地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不起尘,地板无静电;穿越洁净室的各类管线的密封处理应严密可靠等。文件资料检查:包括设计文件、材料合格证、分部分项质量评定记录、隐蔽记录以及检测报告等。

电气专业方面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洁净室内的配电盘、柜、开关设备、灯具接线盒等安装前必须擦拭干净,内部不得有灰尘,盘、柜、盒门(盖)必须关闭严密。

2)进入洁净室内配电盘、柜和接线盒线缆的管口(含备用管),穿线后必须严密封堵。

3)洁净室内的电气管线宜暗敷,穿线导管应采用不燃材料,洁净区的电气线路管口(含不同洁净级别洁净室之间的线路管口)应作密封处理。

(4)净化厂房智能控制。

净化厂房空调自控是很重要的系统,建筑智能化方面监理单位普遍处于弱势,由于设计单位只是提出一个控制原理,具体实施由自控专业公司进行深化设计,自控公司设计人员往往对生产工艺方面了解不足,会造成控制系统的缺陷,监理人员要参与二次设计的评审,请设计院、使用部门、监理单位、安装单位与自控公司深化设计人员进行沟通,有效地减少了失误,实现空调自控还要关注传感器的位置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5)净化厂房综合效能测试。

系统调试测试:要求系统测试前施工单位编制详细可行的测试方案。洁净室要测试压差、尘埃粒子、浮游菌、沉降菌、温湿度、噪声、照度,没有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就会耗费时日,很难保证结果。在空调系统测试前,首先,应对水电气自动化控制分系统进行调试测试,确保达到设计参数要求。对温度有严格要求的洁净系统,风管上一般加电热风机箱的必须单项进行调试测试。调试方案首先应明确设计的参数要求以及测试状态(空态、静态、动态),一般医药电子类洁净室,均为正压风,洁净度、温湿度较易达到。为了确保使用功能,监理部必须会同建设、设计单位参与调试测试全过程,每一步都要细致、仔细地验证,测试过程要作详细的记录备查,发现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进行整改。所有参数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竣工验收。根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净化空调系统的综合效能测试应请具备检测资格的单位进行。

(6)净化厂房使用管理。

由于净化厂房的特殊性,对其使用管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药品、生物制品厂房GMP认证和管理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其他类型净化厂房由各使用单位根据生产流程制定管理措施,建议建设单位应由专业部门专人管理。定期进行功能检测,对初效过滤器及时清洗,中高效过滤器及时更换,空调水系统过滤器及时清洗。在生产间歇期间对精华空调系统进行检修,重点是:对各种电动执行机构动作情况进行测试,温湿度、压差传感器的敏感度测试,确保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日常要加强对作业员工的行为检查,严格按洁净厂房的要求配备好员工的装备,防止个别员工违规操作,确保生产环境符合要求。工艺设备的搬入和安装试运行阶段,监理工程师也要特别关注这个方面。

总之,净化厂房工程监理工作繁杂,需要监理工程师耐心、细致的工作,目的是要达到设计所赋予的功能,抓住质量控制点是关键。监理工程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工作,

(二)电子洁净厂房的净化空调

1 净化空调的概念

净化空调是空调工程中的一种,它不仅对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对空气中的含尘粒数、细菌浓度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它不仅对通风工程的设计施工有特殊的要求,而且对建筑布局、材料选用、施工工序、建筑首发、水暖电及工艺本身的设计、施工均有特殊的要求和相应的技术措施。衡量房间的洁净程度,指的是室内空气中单位体积内含有不大于某种尺寸尘粒个数的多少。洁净度是指空气的洁净程度,通常是以室内单位体积空气含有一定大小粒径微粒的个数(或质量)来确定的。

洁净室是指经过空调净化及建筑内装饰等特殊处理,室内空气含尘浓度达到规定要求的密闭空间。这个空间可以用于厂房、实验室、手术室、病房等不同的用途。空调净化技术即空气洁净技术,由处理空气的空气净化设备、输送空气的管路系统和用来进行生产的洁净环境(洁净室)三大部分构成。

净化空调的过程为:由送风口向室内送入干净空气,室内产生的尘埃粒子被干净空气稀释后强迫由回风口进入系统的回风管路,在空调设备的混合段和从室外引入的经过过滤处理的新风混合,再经过空调机处理后又送入室内。室内空气如此反复循环,就可以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把污染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作为空气洁净技术主体的洁净室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洁净室是空气的洁净度达到一定级别的可供人活动的空间,其功能是能控制微粒的污染。洁净室的洁净不是一般的干净,而是达到了一定的空气洁净度级别。

(2)洁净室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整体。首先需要多专业的配合——建筑、空调、净化、纯水、纯气等。

(3)对于洁净室的质量来说,在重要性方面,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各占1/3,也就是说洁净室本身也是通过从设计到管理的全过程来体现其质量的。

2 洁净室的气流组织

洁净室的气流组织与一般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气流流型是对洁净室内空气的流动形态和分布状态。洁净室气流流型的特点是:应考虑避免或减少涡流,减少二次气流,有利于迅速有效地排除污染物;应尽量限制和减少室内污染源散发的尘和菌的扩散,维持室内生产环境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兼顾维持室内的温、湿度及工作人员的舒适要求。

洁净室的气流流型主要分为3类:单向流、非单向流、混合流。单向流是指沿单一方向呈平行流线,并且横断面上风速一致的气流,曾被称为“层流”等;非单向流是指不符合单向流定义的气流,曾经被称为“乱流”等;混合流是由单向流和非单向流混合的气流。

(1)单向流洁净室的气流是从室内的送风一侧平稳地流向其相对应的回风一侧。因此,单向流洁净室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将污染源散发出的尘、菌污染物在未向室内扩散之前排出室外;洁净空气对污染源起到隔离作用,隔断尘、菌污染物向室内扩散。单向流流型可分为水平单向流和垂直单向流。在医药生产、医院、电子、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工程中单向流洁净室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某些关键场合或工序或设备,如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光刻工序等。

(2)非单向气流流型曾被称为乱流流型,是一种不均匀的气流分布方式,其速度、方向在洁净室内不同地点是不同的,这是洁净室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气流组织形式。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把从污染源散发的尘、菌污染物在室内扩散作为前提,用经过高效过滤器处理的洁净空气将污染源冲淡稀释,从而保持室内所需的空气

洁净度等级。因此,非单向流洁净室所需要的换气次数将随着要求的洁净度和室内的污染源扩散情况不同而不同。非单向流洁净室的气流组织形式依据高效过滤器集回风口的安装方式不同而分为以下几类:顶送、侧下回;侧送、侧回;顶送、顶回。这其中顶送、侧下回的气流组织形式是较为常用的形式。

(3)混合流洁净室是将非单向流流型和单向流流型组合使用的洁净室。单向流洁净室的设备费和运行费都很高,但在某些实际洁净室工程中往往只是部分区域有严格的洁净度要求,而不是整个洁净室,混合流洁净室的特点是在需要空气洁净度严格的部位采用单向流流型,其他部分或区域为非单向流流型。这样既满足了使用要求,也节省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混合流洁净室的一般形式为整个洁净室为非单向流洁净室,在需要空气洁净度严格的区域上方采用单向流流型的洁净措施,使该区域得到满足要求的单向流流型洁净区,以防止周围相对较差的空气环境影响局部的高洁净度。

3 净化空调与一般空调的区别

净化空调与一般空调同属空气调节的范围,它们的相同之处就是对空调房间的温度、湿度都要进行控制,不同之处是前者还对控制区的尘埃粒子数、正压值等依照不同的洁净级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具体说来,净化空调与一般空调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参数控制。一般空调侧重温度、湿度、新鲜空气量和噪声的控制,而净化空调则侧重控制室内空气的含尘量、风速、换气次数。在温、湿度有要求的房间,温、湿度也是主要控制参数。

(2)空气过滤手段。一般空调有的只有粗效一级过滤,要求较高的是粗效、中效两级过滤处理。而净化空调则要求三级过滤,即粗、中、高效三级过滤,或粗、中、亚高效三级过滤。

(3)室内压力要求。一般空调对室内的压力要求不严。而净化空调为了避免外界污染空气的渗入或不同生产车间不同物质的相互影响,对不同洁净区的正压值均有不同的要求。在负压洁净室内尚有负压度的控制要求。

(4)为了避免被外界污染,净化空调系统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加工工艺、加工安装环境、设备部件储存环境等均有特殊的要求,这区别于一般空调系统。(5)对气密性的要求。一般空调系统对系统的气密性、渗气量虽有要求,但洁净空调系统的要求要比一般空调系统高得多,其检测手段、各工序的标准均有严格措施及测试要求。

(6)对土建及其他专业的要求。一般空调房间,对建筑布局、热工等有要求,但对选材及气密性要求不是很严格。而净化空调对建筑质量的评价除一般建筑的外观等要求外,更侧重于防尘、防起尘、防渗漏。在施工工序安排及搭接上要求很严格,以避免产生裂缝造成渗漏。同时,它对其他专业的配合要求也很严格,主要集中在防止渗漏,避免外部污染空气渗入洁净室及防止积尘对洁净室的污染。

4 净化空调系统的分类

净化空调系统一般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类型。集中式净化空调系统是净化空调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器、加湿器、粗中效过滤器、风机等)集中设置在空调机房内,用风管将洁净空气送给各个洁净室。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是在一般的空调环境或低级别净化环境中设置净化设备或净化空调设备,如净化单元、空气自净器、层流罩、洁净工作台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要求越来越高,现今的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生产要求控制空气中的0 05μm的微粒浓度和分子级污染物,因此洁净室的送风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半导体芯片工厂或类似生产过程要求高洁净度的洁净厂房中,其净化空调系统采用循环空气方式,其循环方式主要有集中方式、隧道方式、风机过滤单元方式和微环境+开方式洁净室方式等。这些送风方式既可满足高洁净度的要求,还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能量消耗。

5 空气净化的基本措施

空气净化一方面是送入洁净空气对室内污染空气进行稀释,另一方面是加速排出室内浓度高的污染空气。为保证生产环境或其他用途的洁净室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才能达到目标。这些综合措施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发生量。这主要涉及发生污染的设备的位置与管理和进入洁净室的人与物的净化,即尽量采用产生污染物质少的工艺及设备或采取必要的隔离和负压措施,防止生产工艺产生的污染物质向周围扩散,减少人员及物流带入室内的污染物质。

(2)有效地阻止室外的污染侵入室内(或有效地防止室内污染逸至室外)。这是洁净室控制污染的最主要途径,主要涉及空间净化处理的方法、室内的压力控制等。对于空调送风采用三级过滤措施,通过粗、中、高效三级过滤,层层拦截,将粉尘阻挡在高效过滤器之前,将洁净空气送入室内。根据房间不同的洁净度要求,用不同方式送入经过不同处理的、数量不等的清洁空气,同时排走相应量的携带室内所产生的污染物质的脏空气,靠这样的一种动态平衡,使室内空气维持在要求的洁净度水平。由此可见对送入空气的净化处理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这就是洁净室换气次数大大超过一般空调房间的原因。洁净度等级越小,其换气次数越大。

(3)迅速有效地排除室内已经发生的污染。这主要涉及室内的气流组织,也是体现洁净室功能的关键。合理的气流组织,即通过送风口、回风口的位置、大小、形式的精心设计,使室内气体沿一定方向流动,以防止死角及造成二次污染。不同的气流组织均直接影响施工的难度及工程造价,一般洁净度等级为5级以下均采用单向流(层流),其中以垂直单向流效果最好,但造价也最高。洁净度等级为6~9级时则采用乱流的气流组织。

(4)流速控制。洁净室内空气的流动既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防止其他因素(如热流)的扰乱,但又不能太大,流速太大将使室内积尘飞扬,造成污染。

(5)系统的气密性。不仅通风系统本身要求气密性好,对建筑各部结合处、水暖电工艺管道穿越围护结构处亦应堵严,防止渗漏。一般看得见的缝隙、裂缝均无法阻止0 5μm粒径的粉尘通过。

(6)建筑上的措施。涉及建筑周围环境的设计、建筑构造、材料选择、平面布局、气密性措施等设计。

6?恒温恒湿空调系统设计

恒温恒湿系统的任务:与舒适性空调相比,恒温恒湿系统就是要求将室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及气流速度控制在一定的波动范围内,以满足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特殊场合对室内环境的要求。

(1)恒温恒湿系统说明。

恒温恒湿系统可满足室内温度±1℃和相对湿度±5%这一比较精确的参数控制要求。大多数电子工业、精密工业、医药、印刷等洁净生产车间基本上属于此类。空调系统的最简化结构,如果地处严寒地区,即使新风阀全关或者正常运行时新回风混合后的空气温度低于零度,表冷器内也可能受到冰冻危害,所以前面需要

加设预加热器,此外,由于新风空气始终是室内湿度和洁净度最大、最直接、作用最为迅速的干扰因素,所以,全年采用固定不变的新风,系统中表冷器的运行伴生降温和去湿双重效益,所以其工作应同时接受2个控制器的控制,至于它在某一时刻接收哪个信号控制,则需要根据要求满足哪一个参数而定。控制方式对于室内有散湿负荷,特别是湿负荷变化大的对象房间,无疑是十分合适的,因为它不是靠控制固定露点温度来保持室内相对湿度的。虽然,有人称它为无露点控制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经表冷器处理的空气不必处理到相应的必要的露点温度。从原理上说,要去湿,便必须把空气处理到相应的露点温度。所以,这样的控制方式也许把它称为不定露点温度控制比较恰当些。这样全部经此处理的冷气进入房间后,除非室内有大量显热负荷,在大多数情况下,必然导致室内过冷,相对湿度显得过高,所以,该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选择器选择的控制信号多半来自湿度控制器的信号,于是,其实际的结果并不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再热,避免冷热抵消。

(2)空气处理系统设计。

恒温恒湿系统有出风段,中效段,风机段,冷/热水盘管段,蒸汽加湿段,回风段,初效段。新风段可能需要加设预加热器或者预表冷器。

(3)自控设计。

1)房间温、湿度控制。房间温、湿度传感器分别采集房间温、湿度实际值后,把信号送到多功能控制器并与设定值比较,根据计算结果,控制器输出相应信号自动控制冷水电动比例调节电加热器、电极加湿器,来调节冷量,再热量、蒸汽量,使房间温、湿度达到设定范围。当湿度高于设定值时,不管温度是什么状态下,这时冷水阀打开,制冷除湿;若这时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电加热分级打开,达到恒温恒湿的效果。控制精度:温度为±1℃,湿度为±5%。

2)风机连锁控制。装于风机侧的压差开关测量风机是否启停,当风机停止时,此时压差开关闭合,传一个信号给多功能控制器,停止工作。目的在于节能及安全保护,起着连锁作用。

3)过滤网堵塞报警。分别装于初效、中效的压差开关检测二侧压差,所检测压差大于用户设定值时,此时压差开关输出一个信号,告诉用户过滤网堵塞或者需要更换。

(4)系统调试。

1)盘管的调节。空气的温、湿度参数是密切相关的,温度精度小于±1℃与湿度精度控制在±1%相比,湿度控制难度更大,因此±1%的湿度精度所对应的温度精度小于±1%。这一点在空气H D图上可以得到证明。换言之,控制了湿度精度就等于控制了温度精度,因此在自控程序的设置以及系统调试中,始终贯穿了湿度控制优先的原则。为保证标冷器的去湿能力,所以要特别注意设定冷水阀的最小开度。

2)自控程序的调试。自控程序调试的实质是对各控制环节的PID参数进行设置,其中考虑到温、湿度参数的相关性及冷水阀开度对被控参数的影响,对各种温、湿度情况加以分类,进行选择性控制,然后确定PID的各个设定值;同时对变频器作相应的参数设定。

(5)恒温恒湿对建筑的要求。

为了减少外界气候条件的干扰,恒温恒湿室在建筑方面必须作一些特殊的处理,这不仅有利于保证恒温恒湿的精度,而且对空调设备的投资运行费用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维护结构的热惰性及隔气防潮。

2)高精度恒温(20±0 2℃、20±0 5℃)的房间外围最好有低精度的恒温室做套间。

3)尽可能将恒温恒湿室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和北面,不宜有朝东、西、南的外墙及门窗,以减少太阳辐射热。高精度的恒温室不宜有外墙。

4)高精度的恒温室不宜开窗,门应做成密闭保温门,设门斗。

5)室内保证正压及室内温度场的均匀。

6)如工艺允许尽可能将局部热源设在室外或套间内。

7净化空调设备发展趋势

对于半导体设备来讲,净化工程技术在微电子技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的生产对其工艺环境和工艺流程中的净化技术和设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国“九五”期间大力发展以微电子为重点的信息产业。净化工程技术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及生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用水纯化设备制备的高纯水已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净化工程技术已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进入人们的现代生活。

我国的洁净技术和设备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是明显的,我国1965年才开始生产的HEPA过滤器,比国外晚了15年。1975年开始生产的光散射尘埃粒子计数器比国外晚了20年。0 1μm洁净技术和设备在国际上先进国家中已成为成熟技术,我国则刚刚起步。

世界各工业先进国家为适应超净技术的发展,对大量使用的高效过滤器的研究从未中断,几年来一直在开发不同结构不同性能的新产品,美国自1979年开始研制0 1μm ULPA过滤器,1984年美国AAF公司开始生产0 1μm无隔板ULPA 过滤器,目前0 1μm ULPA过滤器在美国AAF公司、FLANDERS公司和CAMBRIDGE 公司已形成商品化生产。日本也已成为世界上生产0 1μm ULPA过滤器厂家最多的国家,品种繁多,产品系列化,尤其是低压损型0 1μm ULPA过滤器的开发成功解决了初阻力大的技术难题。国际市场对高效空气过滤器的需求量很大,且每年均有增长,目前日本每年销售超过100万台,按每台平均价格200美元计算,销售额达2亿美元。我国高效空气过滤器市场需求量已接近每年10万台,占国际市场的2%~4%,但至今还没有生产0 1μm ULPA过滤器,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洁净厂房及各种高科技领域洁净厂房的0 1μm ULPA过滤器目前还要依赖进口。

在洁净室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上,我国与先进国家差距更大。日本清水建设公司于1982年到1987年期间承建的洁净室面积达71 8万m2,而我国目前一年承建的洁净室总面积还不到10万m2,但“八五”期间有较大发展,1993年承建洁净室总面积已接近15万m2。美国的洁净室建设规模更大,1998年统计已达188 5万m2。在洁净工程技术水平上,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外已大量建成0

1μm级的超净室,1987年日本三洋新泻工厂建成十级洁净厂房3000m2,NIT 原木则建成了4个1000m2控制0 1μm尘埃的千级厂房,换气次数高达300

次/min。美国在我国台湾地区的TSMCS新厂已建成第四代管道式洁净室总面积达10000m2。我国使用的0 1μm十级洁净室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由于高洁净级别的洁净室造价十分昂贵,0 1μm十级洁净室每平方米造价高达1万美元以上。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的投资中洁净厂房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这与

集成电路工艺不断更新,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快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美国ASYST公司、德国MW公司发展的使用隔离技术的亚微米生产微环境系统设备和技术在近几年得到广泛采用。该项最新的洁净技术在百级洁净度的洁净厂房中,采用工艺设备局部使用隔离技术的微环境,把投资比例压缩到高级别的微环境,消除了操作者与工艺设备运行的二次污染源产生对集成电路成品率和可靠性的影响作用。

洁净技术和装备的国际市场十分巨大,日本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洁净技术和设备的销售额已突破35亿美元。美国和西欧等先进国家和地区洁净设备和基础部件的销售额已达73亿美元。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统计,我国主要最大的8家净化设备厂的销售额1990年为8217万元,还不足1亿,1993年达到14495万元,占国际市场销售额的0 34%。但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微电子工业、光纤工业、液晶显示工业及光电器件工业、生物工程、医药工业的发展,我国潜在的巨大的洁净技术产品市场,以每年40%~50%的增长速度在增加。

8 净化空调行业的技术发展

(1)空气调节。

高精度恒温恒湿空调综合技术,是包括空调负荷计算、系统布置、气流组织、空调设备、楼宇控制及关键仪表在内的成套技术。20世纪50年代我国空调的恒温精度只能达到±0 5℃,20世纪60年代解决了恒温精度±0 1℃的技术,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恒温工程设计和测试方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进行了大面积光栅刻线高精度恒温技术的研究,研制成功精密串级调节及其配套仪表,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面积连续20昼夜维持20℃±0 01℃的高精度恒温环境,已接近这一技术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满足高精尖生产要求上的重大突破。

恒湿空调开始是为满足一些吸湿性材料生产过程的要求而提出的,如针织品、造纸、医药、食品等。我国恒湿控制技术从±5%的相对湿度控制精度逐步发展到±3%及±2%的相对湿度控制精度。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成的国内自行设计、安装及调试、具有当时国际水平的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式空调器试验装置,其恒湿精度可达±1%。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了节省冷负荷、初投资和运行能耗,对高大厂房分层空调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分层空调原理与优点、适用范围和设计计算方法。用于高大空间的实际工程证明,空调区温度可达到±1℃,与全室空调相比,可节省冷量30%~50%。

建筑物冷热负荷设计计算有了新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新方法考虑了围护结构等蓄热体的吸热、蓄热和放热特性,改变了原有方法中的热与冷负荷不加区分的做法,从而减少了设计用冷负荷,计算机理正确,方便使用。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一些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侧管理及削峰填谷,蓄冷空调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近年来已有相当数量的工程实践。同时,电力供应紧张也促进了直燃式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产业。

与此同时,热泵技术(包括风冷热泵及水源热泵)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后,埋地管、大地耦合式的地源热泵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有较快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种家用空调采暖方

式引入家庭,体现出家用空调采暖方式的多样化及个性化,并发展了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为了提高暖通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达到节能目的,系统的变水量(VWV)、变风量(VAV)系统以及变冷剂流量(VRV)系统逐渐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与国外相比,设备能效比及系统集成、系统的节能、优化控制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2)采暖供热。

散热器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发了多种新型散热器。用稀土灰口铸铁制造的散热器比原普通灰口铸铁散热器,具有机械强度高、气密性好、承压能力高、加工性能好的优点。钢制散热器比铸铁散热器具有金属热强度高、散热性能好、造型美观、装饰性强、占用空间小、现场施工安装方便、工艺性好、适于自动化生产的优点。根据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北方(严寒、寒冷地区)集中采暖系统(特别是室内采暖系统)正面临技术更新问题。由于北方供热体制必然要从社会福利转为市场经济,采暖费用由目前的“暗补”改为“明补”是必然的趋势。这会涉及室内采暖系统由传统单管系统改为双管系统,装备室温调节控制设备,楼栋热量计量设备,楼内住户热量分摊设备以及相应的技术发展。

国外(主要是北欧国家)集中供热系统的调节与控制技术先进,调控手段完善,调控设备质量高;采用钢制散热器并装有散热器恒温阀,用户可按需要设定室内温度。

(3)通风和室内空气品质。

20世纪60~70年代,为解决地下建筑的潮湿、闷热、空气污浊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成功地提出了南方、北方地下岩石洞库工厂内部环境质量综合改造的技术措施和手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调查、研究室内空气品质问题;90年代对一些空调建筑作了调查及现场测试,并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及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途径。

20世纪80~90年代,在引入北欧置换通风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际。

近年来,进行建筑室内装修时,由于采用装饰材料及粘接剂等,会有有害气体释放(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从而影响健康,当前已编制了有关室内空气品质标准及检测标准,并设置有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

(4)空气洁净技术。

空气洁净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系统研究开发了发展洁净技术所遇到的几项主要关键技术和设备,这为随后展开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攻关等作出了贡献。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为适应净化工程的大量发展,尤因全国近万家药厂必须进行净化改造的迫切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手段,并研制成功用于生物洁净环境的技术装备,实现了国际水平的0 1μm十级超高性能洁净室。进入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低阻亚高效空气过滤器、封导结合的双环密封系统、无隔板高效空气过滤器、条缝式吹淋室等都达到了国际水平。

(5)实施采暖空调节能设计标准。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原国家经委、国家计委的支持下,建设部首先组织开展了北方集中采暖地区(三北地区或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调查和建筑节能技术及标准研究。这是由于北方集中采暖地区的房屋建筑的建筑面积约占全国房屋建筑的一半,每年有3~6个月的采暖期,量大面

广,采暖能耗是当地全社会建筑能耗的主体。1986年建设部颁布、实施了北方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标准),并于1996年实施了它的修订版。2001年和2003年建设部分别颁布、实施中部(夏热冬冷地区)及南部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标准)。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建设部共同颁布、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国家标准)。目前,正在将3本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编为1本全国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国家标准)。

要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目标,要从两方面着手,即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系统的能效比以及对公共建筑还要采取增进照明设备效率等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舒适参数条件下,与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建成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对于公共建筑)的总能耗应减少到标准的目标值。

作为冷热源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其耗能占到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能耗的主体,这些设备的能效比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的能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发布了冷水机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和房间空气调节器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的标准。标准规定了能源效率等级指标,并确定了节能评价值,这必然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和冷热源设备的技术进步。

(6)展望暖通空调的发展。

我国空调技术是由工业空调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舒适空气环境的舒适空调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近20年来的实践发现,人们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下会出现“空调不适应症”(或“病态建筑综合症”),原因是空气中存在各类污染物、微生物及悬浮微粒、电磁辐射等,这对人类产生不良影响。从而提出了应从传统的以保持热舒适环境的“舒适空调”,进而发展为以保持室内空气品质为条件的“健康空调”。概括来说,暖通空调行业的主要目标(任务),可归结为“健康、舒适、节能、环保”。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能源、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能源综合利用(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节能重点工程,其中指出,“发展采用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产,将分散式供热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热电联产是利用燃料的高品位热能发电后,将其低品位热能供热的综合利用能源的技术,发电部分的热效率可提高到80%。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属于分布式能源,是传统热电联产的一种进化和发展。

《可再生能源法》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可再生能源(地热能)得到了鼓励与发展。在工程技术应用方面已颁布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不得对地下资源造成浪费和污染。尽管提高暖通空调产品的能效比已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还要研究开发系统集成技术和优化运行模式,在确保室内健康、舒适的环境条件下,将能耗实实在在地节省下来。

(三)电子工程高纯水和高纯气体供应

1 纯水供应

现代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自1958年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几乎每隔2~3年就有一代产品问世,到目前,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已达256M位,产品已由初期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当前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电子产业中纯水的用途。

超大型集成电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对洁净技术的需要,而半导体制造业对此技术的强烈需求更是超越其他领域。目前半导体技术的需求是能处理微细制程,如特征尺寸0 15μm以下图案的形成、厚度100nm或以下薄膜的沉积以及改善如此微小元件的良品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找出方法将生产过程中杂质和尘粒污染最小化是必须的,也就是说杂质和尘粒不应该在制程中被产生或附着于任何表面上,换言之,整个生产环境,包括材料、夹模具、操作员、机械手臂,生产过程中晶圆所暴露的区域,晶圆制程区、传输和储存等都需要严格的洁净度和纯度要求。然而,仅仅做到这些对移除晶圆表面污染物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清洗工艺对生产元件进行多次清洗。随着元件复杂度和集成度的升高,干式制程的应用持续增加,但对于从晶圆表面和表面的缺陷层去除金属污染物,湿式制程还是很重要的。

在高科技产业如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及光电子等的生产中,纯水用于制程阶段的湿式制程(Wet Process)中,用于去除杂质以及防止晶片或玻璃片上形成氧化膜,所以如果水质不良,非但不能去除不必要的杂质,且会造成产品被污染而影响产品品质。概括起来,纯水在电子工程产业中的主要功能包括:去除沉积物;防止金属离子污染;防止有机物质污染;防止氧化物污染;增加产品表面的平整度;去除产品表面的微尘粒子及附着物。

(2)纯水的分类。

集成电路生产、半导体生产及光电子产业等电子工程中所供应的纯水系统主要包括DIW、UPW两部分。

DIW即去离子水。去除离子是运用一个离子交换过程,使用某种类型的合成树脂在特定的状态和安排下,以离子形态去除水中大部分或全部溶解离子、有机物、微粒、细菌、溶解氧(或溶解气体)和二氧化硅6类杂质,而经过离子交换过程被拿走离子的水就是去除离子的水。

UPW即超纯水。超纯水的概念与半导体工业一起发展起来,传统纯水的概念是以溶液中的电解质含量为衡量标准,因此研究主要在电导率上,超纯水处理考虑其中的电解质,还应涵盖溶解在水中或在水中散播的物质,如有机物、细菌、尘粒等。半导体工业的最后目标就是理论上的纯水,理论上的纯水表示可用水的最高纯度,即在室温下(25℃),其电阻率为18 24MΩ·cm,电导率为0 05482μS/cm。

(3)纯水制备方法及过程。

纯水制备过程去除杂质的主要方法如下:

1)去除溶解离子的方法主要有:蒸馏、反渗透、离子交换、电渗析、电脱盐。

2)去除有机物的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反渗透或纳滤、活性炭过滤、紫外线灯照射。

3)去除微粒的方法主要有:凝聚过滤、微孔过滤、超过滤。

4)去除细菌的方法主要有:药剂杀菌、紫外线杀菌、加热和膜过滤。

5)去除溶解气体的方法主要有:真空脱气和膜脱气。

6)去除硅的主要方法有:凝聚过滤、离子交换和反渗透。

纯水制备系统一般包括预处理、脱盐和精处理3个阶段。

(4)纯水供应系统设计。

除了合理确定纯水制取的流程外,纯水(特别是超纯水)的输送设计也是极其重要的,这里主要是出水输水配管的设计及管道材料的选择。

随着生产工艺对纯水水质的不断提高,甚至到了理论纯水的程度,尤其是集成电路的发展不但对水中电解质的含量要求极其严格,而且对细菌、微粒、有机物及溶解氧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除了严格的纯水制造过程外,纯水输送管道的管材选择和管网设计是保证使用点水质的关键。

实践证明,采用循环供水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是基于保证输水管道内的流速和尽量减少盲管段的死水区,以减少纯水在管道内的停留时间,减小管道微量溶出物对超纯水水质的影响,同时,基于流水不腐的道理,高的流速也可以防止细菌微生物的滋生。

纯水管道管材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考虑3方面的因素:

材料的稳定性。纯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为了保证纯水水质在输送过程中下降最少,必须选择稳定性极好的管材,也就是在所要求的纯水中的溶出物最少。溶出物的多少应由材料的溶出实验确定,其中包括金属离子、有机物的溶出。

管道内壁的光洁度。管道内壁如有微小的凹凸,会造成微粒的沉积和微生物的繁殖,导致微粒和细菌两项指标的不合格。

管道及管件的接头处的平整度,对于防止产生水流的涡流区是很重要的。

除了选择合适的管材外,管道定期清洗也是保证水质的重要手段,主要是防止长期运行后,内壁产生沉积物及微生物积聚使水质下降。因此在设计车间内纯水管道时要留有排空和清洗的接口。

2 高纯气体供应

洁净厂房广泛应用于电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精密机械、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生产中,各种产品生产过程所需的高纯度或高洁净度的气体品种、纯度和气体中运行的杂质浓度或气体品质的要求差异很大,其中以电子产品生产中所需的高纯气体的品种最多,而对气体品质要求最为严格者以集成电路生产最为典型了。电子工业用纯气的种类很多,这些气体广泛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电子材料生产、电真空器件生产、光导纤维生产等。它们主要用做反应气体、掺杂气体、运载气体和保护气体等。近年来,压缩空气或干燥压缩空气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产品生产中,作为气动夹具、气力输运、各种机械手和仪表仪器的动力起源,其使用压力为0 2~0 8MPa。

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所需高纯气体可分为两类,即普通气体(亦称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普通气体主要有:压缩空气、氢气、氮气、氧气、氩气、氦气等,其中氮气在整个工厂中用量最大,依据不同的质量需求,又分为普通氮气和工艺氮气;特殊气体主要有各种掺杂用气体、外延用气体、离子注入用气体、刻蚀用气体等。这些气体按照使用时的危险性分类,可分为:①可燃、自燃、易燃气体,在空气等助燃气体中点火就会燃烧,其燃烧速度极为迅速,产生爆炸性燃烧的气

盘点电子信息工程新动态新技术 走进科技

报告题目盘点电子信息工程新动态新技术 班级11030301 学号1103030104 姓名崔小珊 2012年12月30日

盘点电子信息工程新动态新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主要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关于电子技术方面的新动态新技术 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信息电子技术包括 Analog (模拟)电子技术和 Digital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信号的发生、放大、滤波、转换。 目前电子技术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些新动态新技术吧。 1 北斗系统正式提供服务:定位精度达到10米 据报道,中国自建北斗导航系统今日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包括定位、导航、双向授时和短报文信息服务。覆盖亚洲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其位置精度可以达到10米。据介绍,和美国GPS相比,北斗是我国自主研发,不仅精确性强,还可以容纳和兼容类似美国GPS 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师表示,北斗相对位置静止,人们总是能看到这颗星,因此提供的服务也是连续的。 在我国及周边地区,北斗系统基本服务性能如下: 1.位置精度:平面10米、高程10米。 2.测速精度:每秒0.2米。 3.授时精度:单向50纳秒。 4.可提供双向高精度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2 2012年电子界十大科技产品新鲜出炉:iPhone 5居首 北京时间12月5日下午消息,美国《时代》杂志网络版今天公布了2012年度十大科技产品榜单,苹果iPhone 5荣登榜首,任天堂Wii U游戏主机和索尼RX100相机分列二三位。Lytro 光场相机、Windows RT版Surface平板和三星Galaxy Note II也榜上有名。

新技术应用施工方案.doc

迎宾花苑5#、6#住宅楼工程(二标段) 新 工 艺 、 新 技 术 施 工 方 案 阳城县华厦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1.1编制说明 (1) 1.2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2) 三、工程目标 (3) 3.1工程质量目标 (3) 3.2施工工期目标 (3) 3.3现场管理目标 (3) 3.4安全生产目标 (4) 四、新技术的应用 (4) 4.1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4) 4.2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技术 (11) 4.3钢筋连接技术 (11) 4.4地辐热施工技术 (15)

一、编制依据 1、编制说明 项目部在领取施工图纸后,立即组织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地学习和分析,综合分析了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装饰要求、地理环境,结合我公司的施工力量等各项优势,我们将按“精细管理,每建必优”的企业管理方针,投入到本工程的施工中去,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的完成施工任务。 2、编制依据 1、本工程建筑、结构等施工图纸; 2、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5、《住宅建筑规范》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8、《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10、《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1、《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手册》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15、国家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16、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安全标准 二、工程概况 序号项目内容 1 工程名称迎宾花苑5#、6#住宅楼工程(二标段) 2 工程地址阳城县西河乡王曲村东南 3 建设单位阳城县永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太原市大陆建筑设计事务所 5 监理单位晋城市九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6 质量监督站阳城县工程质量监督站 7 总承包单位阳城县华厦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8 合同承包范围施工图设计范围内土建及安装 9 合同工期365天 10 合同质量要求合格 11 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六层 12 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13 基础类型筏板基础 14 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7836.58㎡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3 模板脚手架技术 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5 钢结构技术 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7 绿色施工技术 8 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0 信息化技术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 逆作法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0 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0 预应力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精品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伴随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处于飞速发展的形势之中,对于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也就对电力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也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处在信息化时代,对电子信息工程的了解好认识也越发深入,电子信息工程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一技术的影响。本文围绕着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未来展望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具有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其对人们来说也越来越不能缺少,人们和企业都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开始认可。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十分便利,但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中进行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一、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是将等现代化技术经营用从而处理、控制电子信息的一门学科,集成、应用、开发和设计信息系统及电子设备,处理和获取信息是其研究的主要领域。现阶段,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都已经被电子信息工程涵盖。在今后,不断进步和提升的科学技术水平,会带动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使其更加完善。与此同时,由于许多学科都与电子信息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进行加强,其涉及影响的深度和领域也会不断扩展。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企业的管理效率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下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逐渐使得企业核心设备实现小型化和智能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其被应用于、数控等领域,已经在我国被普及。作为一种新型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系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革,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就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内容。现阶段,医疗行业和工程机械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个领域,并且在应用过后取得了十分明显的应用效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然而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有很多,企业创新支持政策以及技术改革的缺乏是主要的原因,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也是其难以转变商业管理模式的主要原因,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作用。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及创新技术应用与管理方案.docx

第十九节建筑业10项新技术 及创新技术应用与管理方案 1.新技术应用推广组织机构建 立 1.1组织机构的建立 为把本工程建成技术一流、管理科学、质量上创优质样板的工程,同时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和推广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0)的目的,我司将在工程开工之初,成立“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部门管理人员参加的项目科技进步工作小组,协调各项工作的实施、总结。 1.2工作小组职责范围 1.1.1组长:项目经理 职责:组织工程科技推广工作的策划,指导科技推广工作实施,对工程科技推广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1.1.2副组长:技术负责人 职责:参与工程整体科技推广策划,根据科技推广总体策划大纲,制定阶段性科技推广实施目标,并组织和指导责任部门,进行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施,对阶段实施情况定期监督检查落实和总结。 1.1.3组员:各部门管理人员 工程部主要负责对分包单位进行施工安排部署,保证按工程总进度计划实现工期目标;实施工程成品保护管理做到有保护措施,责任到人,落实到位;负责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及检查落实,并负责收集、整理各种施工记录。 质量部主要负责对科技推广工作实施工程过程质量监控,参加不合格品的评审及质量改进措施的制订及实施;积极配合企业的质量执法小组检查工作,独立行使质量执法权利;代表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对工序进行专检,专检合格后报监理检查;对工程的隐、预检进行验收,认真负责本部门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做到准确、及时、完整、交圈。 技术部主要负责确定在科技推广工作中各种施工方案及工艺作法,及时办理各种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负责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控制,参加不合格品的评审,并及时制定质量改进措施;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的控制,收集和整理有关施工的各种技术资料,做到准确、及时、完整、交圈。 商务部主要负责对科技推广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货比三家,让最优质的产品进入施工现场,确保优质工程的实现;负责工程合同的评审、记录并加以妥善保存;负责收集各种工程洽商及变更,签订补充合同,合同中有涉及到业主的有关事宜及时同其联系沟通,以保证合同履行结果满足业主要

机电安装新技术.docx

6.1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 1)机电工程深化设计 韩家湾安置小区项目机电工程部分主要包含暖通、给排水、消防、强弱电等专业 , 由 多个系统整合在一起 ,各种管线错综复杂 ,管路走向密集交错 ,尤其地下车库、水泵房、配电 室、控制室、走廊上部等部位。若在施工中发生碰撞情况 ,则会出现拆除返工现象 ,甚至会导 致设计方案的重新修改 ,不仅浪费材料、延误工期 ,还会增加项目成本。因此 ,利用三 维模拟技术对机电设备、管线进行综合排布 , 可达到共用支架、排列整齐、协调美观的效果。 针对本项目 ,主要进行以下深化设计:①对各系统进行综合检查 ,核查系统间是否有相互 干扰和冲突现象 , 预埋线管管径和形式、桥架空间能否满足布线需要 ,土建留置洞口能否满足机电桥架通过等;②用三维模拟技术对机电设备、管线进行综合排布 ,达到共用支架、 排列整齐、协调美观的效果。管线综合排布主要有:地下室顶棚管线综合排布 ,裙楼管线综 合排布 ,水泵房、配电室、控制室等设备和管线综合排布 ,电缆沟、地沟管线综合排布 ,管 道井内管线综合排布等。设备管线综合排布在相应部位结构施工前完成 ,核查空间和预留洞口预埋工作 ,同时按要求做好预留预埋和相应的构造措施。③结合建筑图纸和装修做法对部分预埋事项进行深化设计 ,以达到观感效果的协调美观。按装饰设计深化开关、插座位置;梁板内电管下引接口定位 ,避免出现线管位于填充墙、隔墙以外的现象 , 特别是墙体偏心设置时要进行调整;灯具位置、大型灯具的固定方式等也应进行规划 ,以便做好预留预埋 ,保 证机电设施与土建装饰的协调美观。④结构屋面排版方案 ,对伸出屋面的烟气道、设备及 设备基础、线管等位置和尺寸进行合理调整 ,使机电设施与屋面砖居中对缝 ,协调统一。同 时对机电与屋面接口部位细部处理加以规划 ,以防止渗漏 ,美观耐看。 ( 2)施工模拟 采用 BIM 技术对工程项目施工工艺新技术/节点优化等进行三维模拟 ,检查设计缺陷、进行设计优化 ,方案实景分析 ,感性技术交底 ,对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有较大提升。 ① 地下室管道层管线综合布置:根据水电施工图纸利用revit建立的机电模型 ,将各机电系统管线链接到同一模型 ,导入Navisworks 后进行碰撞检查 ,优化同一空间内立体排布;再结合土建模型 ,整体规划 ,以达到总体美观的效果。通过优化后的管线排布合理预埋 管线、调整预埋套管 , 减少因管道排布不合理导致的垂直空间减小和功能受限。本工作需在地下室结构施工前完成。 ②管井管道排布预制化加工:通过建立管井管道模型 ,合理优化管道排布并经安装公司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

建筑业10xx技术(2017版)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2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3模板脚手架技术 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5钢结构技术 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7绿色施工技术 8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9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0信息化技术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3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1.4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1.5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1.6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1.7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8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1.9逆作法施工技术.......................

1.10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1.11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2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1.13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2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2.1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2.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项新技术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它包括: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逆作法施工技术等16个子技术。 2.混凝土技术。它包括:高耐久性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轻骨料混凝土、纤维混凝土、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等8个子技术。 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它包括:高强钢筋应用技术、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钢筋机械锚固技术等8个子技术。 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它包括: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塑料模板技术、组拼式大模板技术、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液压爬升模板技术、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体安装施工技术、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等16个子技术。 5.钢结构技术。

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7.绿色施工技术。它包括: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预拌砂浆技术、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硬泡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铝合金窗断桥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供热计量技术、建筑外遮阳技术、植生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等14个子技术。 8.防水技术。它包括: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等7个子技术。 9.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 10.信息化应用技术。它包括:虚拟仿真施工技术、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建设项目资源计划管理技术、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等8个子技术。

2018电子信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 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支撑“云上云”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云计算和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进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科技创新推动信息制造业和服务加快发展。 一、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方向 加强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智能问答机器人、机器翻译、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区块链应用等研究,推动特定领域的问答机器人、东南亚语言器翻译、智慧学习服务及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在相关领域应用示范,促进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产业发展。 (一)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视频图像理解、多模态信息处理等算法与理论,探索面向云南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构建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挖掘算法与模型,开发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及文本图像处理技术平台。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新方法、面向特定任务的文本及视频图像处理新方法、自然语言处理新方法、多模态信息处理新方法等的研究;完成符合云南特色、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与平台、面向特定领域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服务平台等的开发;申请专利3项以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 (二)特定领域智能问答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特定领域问答机器人的知识获取、组织与分析方法,以及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和知识图谱推理方法;

研究提出场景分析、人员分析与问答系统的结合方案,开发面 向特定领域的智能问答机器人。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特定领域的智能机器人问答系统开发,实现问答平均精度均值达到0.7,响应速度小于200ms;完成 问答机器人对交互人员的智能分析系统开发,实现人员认证准 确率达到90%,情感分析准确率达到90%,在教育、旅游等2个以上的领域开展应用示范;申请专利4项以上。 (三)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汉语-东南亚语言平行语料获取、标注与评价方法,构建汉语-东南亚语言语料库方法,建设汉语-东南亚语言双语对齐语料库;研究东南亚语言词法、句法和语义分析等 自然处理技术与方法,开发汉语-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汉语-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方法、东南亚语言信息处理方法,翻译准确率BLEU值不低于29,建成汉语- 东南亚语双语对齐语料库(至少2个语种,每个语种200万以上);建立东南亚语言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至少2个语种),开 发出汉语-东南亚语言双向机器翻译系统(至少2个语种),在 网络安全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信息服务 示范应用;申请专利4项以上。 (四)面向东南亚的语言信息检索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东南亚的互联网大数据获取、分析与 存储技术,建设面向东南亚语言的Web数据中心,开发跨东南亚语言信息检索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互联网语言信息大数据获取与存储方法, 构建面向互联网Web数据中心,覆盖中文和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及泰国等五国主要网站;提出跨语言信息检索、 事件关联分析关键技术,准确率90%以上;提出多语言事件摘

机电安装工程新技术

学习时间( 计划:00:04:00累计:00:00:54当前:00:00:54) 一、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是依靠计算机辅助制图手段,在施工前模拟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完后的管线排布情况。即在未施工前先根据所施工的图纸在计算机上进行图纸“预装配”,有条件的可以采用3D(三维图)直观的反映出设计图纸上的问题,尤其是在施工中各专业之间设备管线的位置冲突和标高重叠。 根据模拟结果,结合原有设计图纸的规格和走向,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化,而达到实际施工图纸深度。应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极大缓解了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的各种专业管线安装标高重叠,位置冲突的问题。不仅可以控制各专业和分包的施工工序,减少反工,还可以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成本。 2.技术特点 (1)快速完善施工详图设计和节点设计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各专业的施工单位和人员提前熟悉图纸。通过提前审图这一过程,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的意图,掌握管道内的传输介质及特点,弄清管道的材质、直径或截面大小、强电线缆与线槽(架、管)的规格、型号、弱电系统的敷设要求,清晰各楼层净高、管线安装敷设的位置和有吊顶时能够使用的宽度及高度、管道井的平面位置及尺寸,特别是风管截面尺寸及位置、保温管道间距要求、无压管道坡度、强弱电桥架的间距等等。 (2)控制各专业或各分包的施工工序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在未施工前先根据所要施工的图纸进行图纸“预装配”,通过“预装配”的过程就把各个专业未来施工中的交汇问题全部暴露出来。提前解决这些问题,为将来施工中安排施工工序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可合理安排整个工程各专业或各分包的施工穿插及顺序。 (3)预先核算计算,应用综合支吊架。 综合支吊架的最大的优点是不同专业的管线使用一个综合支架,减少支架的使用,合理利用了空间,同时降低了成本。只有采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综合支架的选择和计算。 (4)施工动态控制 由于图纸制作、处理、审核全在现场,使与机电工程有关的管理及施工人员(包括甲方、监理、总包、劳务分包等),均通过图纸对所涉及的专业内容(各专业图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年最新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年版)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 1.4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 1.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1.6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1.7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8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 1.9逆作法施工技术 1.10爆破挤淤法技术 1.11高边坡防护技术 1.12非开挖埋管技术 1.1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 1.14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5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 1.16双聚能预裂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 2混凝土技术 2.1高耐久性混凝土 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2.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4轻骨料混凝土 2.5纤维混凝土 2.6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7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8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接受施工技术 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3.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3.2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3.5有粘结预应力技术 3.6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 3.7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3.8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2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 4.3塑料模板技术 4.4组拼式大模板技术 4.5早拆模板施工技术 4.6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4.7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 4.8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安装施工技术 4.9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 4.10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 4.11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 4.12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4.13预制箱梁模板技术 4.14挂篮悬臂施工技术 4.15隧道模板台车技术 4.16移动模架造桥技术 5钢结构技术 5.1深化设计技术 5.2厚钢板焊接技术 5.3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 5.4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5.5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 5.6住宅钢结构技术 5.7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 5.8大型复杂膜结构施工技术 5.11模块式钢结构框架组装、吊装技术 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6.3变风量空调系统技术 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 6.5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 6.6薄壁不锈钢管道新型连接技术 6.7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 6.8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 6.9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 6.10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 6.11大型储罐施工技术 7绿色施工技术 7.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7.2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 7.3预拌砂浆技术 7.4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 7.5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 7.6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7.7硬泡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 7.8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 7.9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7.1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7.11供热计量技术

电子信息学科前沿讲座

《电子信息学科前沿讲座》 总结报告 所谓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技术融合促使跨学科先进技术的结合,实现技术创新;产品融合体现其自身的价值魅力;业务融合加快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稳健发展;产品衍生带动整个行业齐头并进。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需要达到节约能源、环保、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空气的排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具体包括:一.技术融合 所谓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机械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而产生的生物电子技术。 生物电子技术是目前以及未来一门备受关注的新兴专业。例如,随着生物和电子工程开始在纳米技术领域进行融合,本质上互不兼容的两种系统实现发展就成为乐一个现实问题,因为传统的电子系统以至许多纳米技术系统都是由上而下设计的,而生物系统则不同,它独特使用进化的方法。生物纳米技术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其中必然会有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实践”过程,需要一种全新的思

维方式。在现实工程领域中,我们人类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产品,而生物进化系统则不同,例如人类的神经网络变化的复杂程度,不是简单就可以理解的,就比如我们不能通过研究神经元来理解心理学一样。要实现对进化系统的模拟可能和系统进化本身一样复杂。 透视全球著名电子技术类期刊《EE Times》评选出的2010年十大新兴技术,它主要集中在硬件方面,其中包括两项生物电子技术相关的新兴技术: 一是电子装置的生物回馈(biofeedback)与思想控制。该技术是利用安装在头顶或耳机上的传感器,脑波可以被用于控制电脑系统。这类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让重度残障人士能进行沟通或控制外部环境)及军事领域,也越来越多地用在消费电子产品与电脑游戏的控制界面。目前,思维控制的人机界面已经存在,这方面的技术也在积极推广。 二是生物电子与人脑研究。目前科学家已将硬件植入动物体内,比如植入皮肤下面的动物身份标签,或是供人类患者使用的心脏起搏器,当前降低医疗养护方面的成本正变得急迫起来。由于整个行业在微机电系统(MEMS)、有机电子组件制造等技术方面的进步,组织与电子电路的整合范围得以改善。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已经相对成熟,可以进行开发利用。有关个别细胞的电行为信息及其对药物的反应,是心脏与神经方面疾病研究领域的重要焦点,比如阿尔

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

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建筑节能的内容及措施高精度测量控制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应用工程测量与定位信息化技术,建立特殊工程测量处理数据库,解决复杂工程中传统测量方法难以解决的测量速度、精度等技术难题,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 2.技术指标 (1)建立或应用测量机器人(智能全站仪)建筑测量的成套技术与工艺。 (2)建立或应用智能全站仪大仰角三维坐标测量修正模型。 (3)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垂直度偏差和轴线偏差控制。 (4)建立特殊复杂工程测量信息化处理数据库。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或集成应用技术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项目的业务处理与管理,或进一步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项目管理的各业务处理与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进行应用流程梳理整合或数据交换整合,形成覆盖项目管理主要业务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处理和业务模块间的有效信息沟通。 统一的基础信息规范分类和编码技术是有效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及集成应用的基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从过去的单项业务处理过程应用发展到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或集成应用,必须首先实现工程基础信息的规范,才能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和集成化处理有

据可依。 1.主要技术内容 (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及集成应用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以下模块:项目办公事务管理;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材料的采购计划与入库、限额领料与出库,盘点及周转材料的管理;设备管理;工程承包合同的计量与支付、劳务合同的结算与支付;项目成本管理与核算,相关报表自动生成;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工法及图档管理;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动态数据实时传输、实时监控和分析预警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集成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是通过将项目施工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类信息进行统一的面向信息共享的信息分类与编码,实现信息的畅通和共享。 (3)上述内容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或集成处理应用。 2.技术指标 (1)按管理信息系统分模块应用时,至少应用技术内容中的(1)项中的3个模块或以上。 (2)集成应用时,用该技术开发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要实现在对各功能模块的单独应用基础上的集成化,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化控制,实现企业与项目部之间的内部协同。 (3)成本管理应该是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管理内容,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已经形成的成本控制体系,系统可以根据项目管理方式的特点以及工程专业要求灵活编制预算成本,处理成本发生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及创新技术应用与管理方案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及创新技术应用与管理方案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第十九节建筑业10项新技术及创新技术应用与管理方案 1.新技术应用推广组织机构建立 1.1组织机构的建立 为把本工程建成技术一流、管理科学、质量上创优质样板的工程,同时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和推广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0)的目的,我司将在工程开工之初,成立“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部门管理人员参加的项目科技进步工作小组,协调各项工作的实施、总结。 1.2工作小组职责范围 1.2.1组长:项目经理 职责:组织工程科技推广工作的策划,指导科技推广工作实施,对工程科技推广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1.2.2副组长:技术负责人 职责:参与工程整体科技推广策划,根据科技推广总体策划大纲,制定阶段性科技推广实施目标,并组织和指导责任部门,进行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施,对阶段实施情况定期监督检查落实和总结。 1.2.3组员:各部门管理人员 工程部主要负责对分包单位进行施工安排部署,保证按工程总进度计划实现工期目标;实施工程成品保护管理做到有保护措施,责任到人,落实到位;负责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及检查落实,并负责收集、整理各种施工记录。 质量部主要负责对科技推广工作实施工程过程质量监控,参加不合格品的评审及质量改进措施的制订及实施;积极配合企业的质量执法小组检查工作,独立行使质量执法权利;代表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对工序进行专检,专检合格后报监理检查;对工程的隐、预检进行验收,认真负责本部门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做到准确、及时、完整、交圈。 技术部主要负责确定在科技推广工作中各种施工方案及工艺作法,及时办理各种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负责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控制,参加不合格品的评审,并及时制定质量改进措施;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的控制,收集和整理有关施工的各种技术资料,做到准确、及时、完整、交圈。 商务部主要负责对科技推广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货比三家,让最优质的产品进入施工现场,确保优质工程的实现;负责工程合同的评审、记录并加以妥善保存;负责收集各种工程洽商及变更,签订补充合同,合同中有涉及到业主的有关事宜及时同其联系沟通,以保证合同履行结果满足业主要求;编制年、季、月度报价表及相应资金计划;负责将分解后的材料用量提供给监理为下一步的材料计划提供依据;负责进行科技推广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 资料员应认真贯彻执行企业管理手册,遵照《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和《竣工、交工资料收集、整理、传递、归档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部关于新技术的工程技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检查,并督促按时归档。保管好已归档的新技术工程技术档案,建立科学的检索目录。 2.新技术应用推广目标及推广措施 2.1新技术应用推广目标 创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推广示范工程,创重庆市科技推广示范工程。 2.2新技术应用推广措施 本项目策划阶段将科技推广及新技术应用作为本项目管理的重点,科技推广及应用效果与本项目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环保及文明施工等目标实现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列举与本工程相关的、可采用的新技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方案优化、对比分析、过程监控、效果评价”,可以使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利益最大化,推动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2.2.1全过程策划 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实施前进行全方面策划。根据合同约定、工程特点、管理目标、环保要求等,对本工程科技推广与应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方案优化、工艺标准、成本分析等方面进行对比,确定本工程推广应用新技术计划。 2.2.2全员参与 项目总工组织、技术部牵头、全员参与,构成本项目科技推广与应用活动的组织模式。制定岗位职责,使各项工作质量均得到保证。科技推广与应用给项目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员工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也可以得到相应提高。 2.2.3专业化公司的技术支持 本公司是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施工企业,拥有很多长期合作的专业协作公司。这些专业公司都具有精良的设备和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推广应用建设部新的十项新技术方面有长期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他们能对项目推广及应用新技术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专业施工保障。在参与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与专业协作公司的沟通与合作,对在项目中推广应用的新技术项目进行培训与交底,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可以为项目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

建筑业10项新技术应用及推广

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及落实计划 一、概述 新修订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充分吸纳了近几年来工程实践积累产生的先进技术、促进节能降耗的适用新技术,基本反映出现阶段工程技术领域最新先进技术成果。通过新技术的学习,有助于企业了解和把握目前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更好地在项目上运用新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二、主要内容 十项新技术是以下十项: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2 混凝土技术 3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4 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5 钢结构技术 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7 绿色施工技术 8 防水技术 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0 信息化应用技术 三、现场应用及推广 通过学习新修订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并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对10项新技术的应用及推行做一下阐述: (一)、混凝土技术 1、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不需要振捣仅依靠自重即能充满模板、包裹钢筋并能够保持不离析和均匀性,达到充分密实和获得最佳的性能的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主要包括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填充性、保塑性控制技术;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自密实混凝土早期收缩控制技术。 本项目工程地下室顶板为400厚空心板,采用的是φ250的空心管间距@60作为空心骨架;考虑到顶板配筋密及空心管间距小,采用普通混凝土浇筑密实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拟采用此自密实性混凝土进行浇筑,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因振捣不

到位而造成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二)、钢筋技术 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是指在热轧带肋钢筋的端部制做出直螺纹,利用带内螺纹的连接套筒对接钢筋,达到传递钢筋拉力和压力的一种钢筋机械连接技术。目前主要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和镦粗直螺纹连接方式。技术的主要内容是钢筋端部的螺纹制作技术、钢筋连接套筒生产控制技术、钢筋接头现场安装技术。 本项目工程主体地下室及地下室车库梁、柱配筋多为大直径三级筋,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Φ22的钢筋全部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的形式进行连接,为更好指导现场施工,保证施工要求,并编制了具体的钢筋施工方案,现在现场已经应用。(三)、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清水混凝土模板是按照清水混凝土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加工,满足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和表面装饰效果的模板。 本项目工程计划在地下室部分拟进行推广使用次项技术,一、可以有效减少后期的粉刷及修补;二、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三、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具体施工要求及施工部署,我们将编著次项技术的专项施工方案。 2)、组拼式大模板技术 组拼式大模板是一种单块面积较大、模数化、通用化的大型模板,具有完整的使用功能,采用塔吊进行垂直水平运输、吊装和拆除,工业化、机械化程度高。组拼式大模板作为一种施工工艺,施工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好,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不需抹灰或简单抹灰即可进行内外墙面装修。 本项目各栋号单元与单元之间设计有竖向变形缝,采用组拼式大模板可以提高施工速度,解决支模难、拆模难的问题,并可以提高变形缝处的施工质量。目前项目正在使用次技术。 (四)、外墙保温技术 1)、外墙体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 墙体自保温体系是指以蒸压加气混凝土、陶粒增强加气砌块和硅藻土保温砌块(砖)等制成的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陶粒砌块等为墙体材料,辅以节点保温构造措施的自保温体系。即可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节能50%的设计标准。

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4 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支撑“云上云”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云计算和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进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科技创新推动信息制造业和服务加快发展。 一、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方向 加强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智能问答机器人、机器翻译、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区块链应用等研究,推动特定领域的问答机器人、东南亚语言器翻译、智慧学习服务及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在相关领域应用示范,促进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产业发展。 (一)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视频图像理解、多模态信息处理等算法与理论,探索面向云南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构建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挖掘算法与模型,开发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及文本图像处理技术平台。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新方法、面向特定任务的文本及视频图像处理新方法、自然语言处理新方法、多模态信息处理新方法等的研究;完成符合云南特色、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与平台、面向特定领域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服务平台等的开发;申请专利3项以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 (二)特定领域智能问答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特定领域问答机器人的知识获取、组织与分析方法,以及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和知识图谱推理方法;研究提出场景分析、人员分析与问答系统的结合方案,开发面向特定

领域的智能问答机器人。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特定领域的智能机器人问答系统开发,实现问答平均精度均值达到0.7,响应速度小于200ms;完成问答机器人对交互人员的智能分析系统开发,实现人员认证准确率达到90%,情感分析准确率达到90%,在教育、旅游等2个以上的领域开展应用示范;申请专利4项以上。 (三)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汉语-东南亚语言平行语料获取、标注与评价方法,构建汉语-东南亚语言语料库方法,建设汉语-东南亚语言双语对齐语料库;研究东南亚语言词法、句法和语义分析等自然处理技术与方法,开发汉语-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汉语-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方法、东南亚语言信息处理方法,翻译准确率BLEU值不低于29,建成汉语-东南亚语双语对齐语料库(至少2个语种,每个语种200万以上);建立东南亚语言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至少2个语种),开发出汉语-东南亚语言双向机器翻译系统(至少2个语种),在网络安全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信息服务示范应用;申请专利4项以上。 (四)面向东南亚的语言信息检索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东南亚的互联网大数据获取、分析与存储技术,建设面向东南亚语言的Web数据中心,开发跨东南亚语言信息检索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互联网语言信息大数据获取与存储方法,构建面向互联网Web数据中心,覆盖中文和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及泰国等五国主要网站;提出跨语言信息检索、事件关联分析关键技术,准确率90%以上;提出多语言事件摘要及对比摘要的方法与关键技术,准确率90%以上,研发完成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