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暂态特征量的自适应接地保护算法研究

基于暂态特征量的自适应接地保护算法研究

基于暂态特征量的自适应接地保护算法研究
基于暂态特征量的自适应接地保护算法研究

: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题 目:基于暂态特征量的自适应接地保护算法研究 英文题目:Study on Adaptive Earthing Protection Algorithm Base on Transient Feature 研究生:李 烨 学科名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杨炳元 教授 二○一○年四月

硕士学位论文 分类号:

学校代码: 10128 U D C : 学 号: 20071410

摘要

在我国,3kV~66kV的中低压配电网,普遍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也就是小电流接地系统,此系统发生的故障大多是单相接地故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供电的稳定性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供电部门在故障发生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找到故障点,迅速切除故障线路并恢复正常供电。虽然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对小电流接地系统的选线判据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众多选线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从选线装置的运行来看,选线的正确率仍然很低。因此,有必要对故障选线方法继续进行研究。

当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模型为纯架空线出线或纯电缆出线,线路类型单一,出线条数比较少且线路都比较长,与实际电网有很大的差别。现实中,配电网的输电线路多采用线-缆混搭,且很多线路都较短,甚至不足1km。本文以现实中满洲里市某10KV 变电站一次系统的参数建立仿真模型进行选线研究,此模型为缆-线混搭,有七条出线,线路都为短线路。

本文在综合了大量文献及自己的多次仿真结果后,得出利用Mayr电弧模型进行仿真时,故障现象比用纯电阻表示的电弧与理论分析更吻合的结论,所以在进行故障研究时使用Mayr电弧模型;虽然单相故障的暂态过程比较短,但特征量中包含的故障信息比稳态时的多,小波包能同时对信号的低频与高频部分进行分解,能根据被分析信号的特征自适应地选择相应频带,具有良好的时频定位特性,可用其对各线路的暂态特征量进行分析。

由于特征频带内,故障现象明显,故障线路零模电流的幅值大于所有非故障线路的,而相位与非故障线路的零模电流相反,可以依此作为故障选线的理论基础。本文的选线方法是:在特征频带内,对幅值排前三位的线路的各特征量进行db5小波包分解,选择能量最大的节点进行比幅比相,零模电流幅值最大且首半波相位与其它线路相反的线路即为故障线路。本文通过几个典型的故障算例仿真,证明此选线方法可以准确的选出故障线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小电流接地系统;特征频带;Mayr电弧模型;选线;小波包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non-effectively earthed neutral way which also called small current grounding system is widely used in 3kV-66kV medium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s. Failures happened in this system are mostly single-phase ground fault. A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people aske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stability and quality of power supply. As a result, electricity sectors must find the exact point of failure in the short time as possible as they can when a failure happened, remove the fault line and resume normal power supply. Although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have done a lot of works on earth fault line selection, made a lot of method to select fault line and have a far-reaching impact .but view from the result of selecting device operation, the rate of selecting the correct line is low.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study methods of fault line selection.

The model which a lot of researchers useing of is always only aerial lines or only cables. It have a few lines which is so long.So the model is different of actual power .

In reality, transmission lines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often line - cable Mashup .Some is short and often shorter then 10Km. Therefore, this thesis build simulation model basing on a 10KV substation system parameters of Manchurian.This model have seven lines and every line is shore,have aerial line、cable and line - cable Mashup.

As synthesizing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their analysis and a lots of simulation,the thesis conclude that:the result using Mayr arc model is more consistent to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n using pure resistance.So study line failure with Mayr arc model. Although the transient state process of single-phase fault is short, its characteristic quantities have more fault information then the steady state.Wavelet packet can decompose low and high frequency parts of a abrupt change signal 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frequency band adap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zed signal.it have good time-frequency loc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So it can be used in analyze the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In special frequency band, failure phenomenon is obvious. The zero-mode current amplitude of fault line is greater then all non-fault lines and the zero-mode current phase of fault line is opposite with all non-fault lines.so it can be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fault line selection. Line selection method is that: in special frequency band, decompose the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of the top three lines with db5 wavelet packet which amplitude is large, select the node which have maximum energy and compare amplitude and phase.The line is fault line which zero-mode current amplitude is largest and zero-mode current phase of first half-wave is opposite with other line and zero-mode voltage of system.The thesis test this selection method can select fault line accurately and has some practical value by several typical examples of fault simulation

Keywords:small current grounding system;special frequency band;Mayr arc model;faulty line selection;Wavelet packet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 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优缺点介绍 (1)

1.3 常用故障选线方法的介绍及选线不准确的原因分析 (2)

1.3.1 常用选线方法介绍 (2)

1.3.2 影响小电流系统选线准确性的原因分析 (7)

1.4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9)

第二章 配电系统故障分析 (11)

2.1单相接地时故障特征分析 (11)

2.1.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故障特征分析 (11)

2.1.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故障特征分析 (13)

2.2 相模变换介绍 (15)

2.3 特征频带及其自适应选取 (17)

2.3.1特征频带的介绍 (17)

2.3.2 特征频带的自适应捕捉介绍 (18)

2.4本章小结 (20)

第三章 小波分析及其在MATLAB中的应用 (21)

3.1 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分析比较 (21)

3.2 快速Fourier变换 (23)

3.3 小波分析的基本理论 (23)

3.3.1连续小波变换 (23)

3.3.2 离散小波变换 (24)

3.3.3 多分辨率分析及Mallat算法 (25)

3.3.4 小波包 (25)

3.4常用小波函数介绍 (26)

3.5 小波函数及分解尺度的选择 (29)

3.5.1 小波函数的选择 (29)

3.5.2 小波包分解尺度的确定 (30)

3.6 频带错位 (31)

3.7 本章小结 (32)

第四章 电弧及动态模型的分析与应用 (33)

4.1 电弧的简介 (33)

4.2 电弧的动态模型 (33)

4.2.1物理一数学模型 (33)

4.2.2 电弧的黑盒模型 (35)

4.3 电弧模型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37)

4.3.1 Mayr模型的参数计算 (38)

4.3.2 用Mayr模型和纯电阻仿真电弧故障 (38)

4.4 本章小结 (43)

第五章 小电流接地系统短路故障选线研究 (44)

5.1系统模型介绍 (44)

5.1.1 实际系统简介 (44)

5.1.2 仿真模型介绍 (44)

5.2 基于小波分析的单相故障选线方法 (45)

5.3仿真模型故障分析 (46)

5.4 典型故障的选线仿真分析 (49)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2)

6.1 主要结论 (62)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 (63)

参 考 文 献 (64)

致 谢 (6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9)

作者简介 (70)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3Kv~66kV的中低压配电网,考虑到系统供电的可靠性、运行的经济性及供电的质量,普遍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也就是小电流接地系统。此系统发生的故障大多是单相接地故障,且在故障发生后,由于电路上不形成回路,线路中没有短路电流流过,对电器设备、通信工程和人身的损害都很小;此时三相负荷电流及线电压依然保持对称,对用户供电影响较小,不必立即跳闸,可以带故障运行1~2小时,尤其是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时,可以使接地处的电流变得很小或等于零,消除了接地处的电弧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危害,自动消除故障,不会引起继电保护和断路器动作,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电的可靠性[1]。但还是希望能尽快切

倍,如果系统长时间带故障运行,易使故障扩大成两点或多点接地短路故障,破坏绝缘,烧毁母线的电压互感器,并最终危害到人身安全,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供电的稳定性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供电部门在故障发生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找到故障点,迅速切除故障线路并恢复正常供电。但在现实中会出现很多误判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大一部分是选线方法的问题。虽然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对选线的理论及判据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选线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从选线装置的运行来看,选线的正确率依然很低,有必要对故障选线方法继续进行研究。

1.2 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优缺点介绍

配电网的中性点是指星形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中性点与大地间电气连接的方式,称为中性点接地方式,又称为中性点运行方式[2]。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即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低阻抗接地系统两种。我国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主要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类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经高阻接地三种。

本文研究小电流接地系统,其中性点接地方式特点介绍如下: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即是中性点对地绝缘的系统。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投资经济、不需任何附加设备、运行方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比较小,若是瞬时故障,一般能自动熄弧[3],电网不需要立即跳闸,可继续正常供电。缺点是:容

易产生间歇性电弧故障,由于系统中存在电容和电感,电弧反复熄火与重燃,容易产生过电压,从而破坏设备的绝缘性。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是指将中性点通过一个具有铁心的可调电感线圈接地的系统。其优点是:能迅速补偿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产生的电容电流,减少弧光过电压的发生。当电网发生接地故障时,通过消弧线圈的电流呈感性,对接地容性电流进行补偿,从而使通过故障点的电流减小,瞬时电弧可自行熄灭,不会对供电设备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不必断电,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当电流过零而电弧熄灭后,消弧线圈还可加快故障相电压的恢复,从而减少电弧重燃的可能性,有利于单相接地故障的消除。另外,此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好,可以减少因各种系统的电磁干扰产生的经济投入。但是,此接地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系统过电压的幅值仍然很高,对设备绝缘尤其是进口设备和氧化锌避雷器造成很大威胁;②消弧线圈无法补偿谐波,谐波电流大时接地电弧很难自动熄灭;③当系统发生单相故障时,若消弧线圈处于过补偿状态,故障线路零序电流方向易与非故障线路相同,使基于此判据的选线装置在线路故障时无法正确动作;④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仅能降低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概率,但是不能彻底消除弧光接地过电压,也不能降低过电压的幅值[4][5]。

3.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的系统

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系统是中性点通过一电阻接地,将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阻电流限制到等于或略大于系统总电容电流[6],用以限制由于间歇性电弧故障时产生的瞬时过电压。其优点是:可防止阻尼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接地电流很小,故障时系统仍可运行1~2个小时。缺点是:适用范围较小,仅适用于6~10kv配电网和发电厂厂用电系统。

配电网究竟采取何种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应结合电网的具体情况,根据电压等级的高低、系统容量的大小、线路的长短和运行气象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来确定,以达到较好的工程效果[7]。我国3kv~10kv的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而35kv~60kv电力配电网则普遍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1.3 常用故障选线方法的介绍及选线不准确的原因分析

1.3.1 常用选线方法介绍

国内外对小电流接地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而产生了很多的选线方法,本文对常用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总结:

1.零序电流幅值比较法

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它的原理是:流过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在数值上等于所有非故障线路的对地电容电流之和,即故障线路上的零序电流最大[8]。具体的运用为:测量所有线路的零序电流,如果某一线路上测得的零序电流幅值比其它线路的零序电流大很多,则此线路为故障线路;若所有线路的零序电流幅值相差不多,则为母线故障。但此方法易受CT不平衡的影响,且在线路长度、系统运行方式及过渡电阻改变的情况下,装置检测故障的情况会有所不同,容易发生误判。

2.零序电流相位比较法

简称为方向法或相位法,它的原理是:故障线路上零序电流从线路流向母线,而非故障线路上零序电流由母线流向线路,即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相位与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相位相反,据此可找出故障线路。但此方法在故障点离互感器较远且线路较短时,零序电压、零序电流均较小,相位判断困难,且受CT不平衡电流、过渡电阻大小、继电器的工作电压死区及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大[8]。

3.零序电流群体比幅比相法

它是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先测出各条线路的零序电流(幅值和相位),选出几条电流幅值较大的线路,对这几条线路的零序电流相位进行比较,相位与其它线路不同的线路就被确定为故障线路。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误判,提高选线的准确性,但同样不能排除CT不平衡电流及过渡电阻大小的影响。

以上这三种方法都不适用于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原因是:①由于电网中消弧线圈补偿电流的存在,可能会出现与理论分析不一致的情况,即非故障线路的电流幅值可能大于故障线路的电流幅值,而且它们的相位都相同;②有间歇性电弧时,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接地电流,电流幅值及相位都无法准确判断。

4.零序电流有功分量法

由于线路存在对地电导以及消弧线圈存在电阻损耗,故障电流中含有有功分量。利用自动补偿电网中消弧线圈并联或串联了非线性电阻的特点,在发生接地故障后,非线性电阻被短接之前,非故障线路中的零序电流为本身接地电容电流,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是所有非故障线路和串联支路的电容电流之和,故故障线路的有功分量比非故障线路的大;非故障线路和消弧线圈的有功电流方向相同且都经过故障点返回,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的方向与故障线路的方向相反,根据这两个特点,可选出故障线路。具体应用是:先测出各线路的零序电压及零序电流,然后相乘求积分即可得到各线路的有功分量,比较它们的极性和大小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受消弧线圈的影

响,缺点是由于故障电流中有功分量含量小,检测困难,易受CT不平衡电流的影响,可靠性得不到保障[9][10]。

5.零序导纳法

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非故障线路的零序测量导纳等于线路自身导纳,电导与电纳均为正数,而故障线路零序测量导纳等于电源零序导纳与非故障线路零序导纳之和的负数,零序导纳接地保护即为把其它线路故障时馈线的测量导纳矢量与馈线自身故障时的测量导纳矢量进行区分。该保护原理具有以下优缺点:①系统总零序电纳与对地导纳越大,保护灵敏度越高;②基本不受接地故障电阻、配电网拓扑结构、补偿度及参数等的影响,适合检测因绝缘老化引起的故障;③即使出现母线上的等值零序导纳与故障线路的等值零序导纳基本相等的情况,也能实现保护;④如能在线自适应的测定系统导纳,则保护精度更高[11]。

6.负序电流法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产生的负序电流大部分由故障点经故障线路流向电源,非故障线路的负序电流相对较小;故障线路负序电流方向与故障相电压相同,与系统负序电流相反;非故障线路电流相位与故障相电压和系统负序电流都不同,相位差前者大于90°而后者小于90°,可以通过比较各条线路负序电流的相位与大小形成选线的判据。该保护原理具有以下优缺点:①适合就地安装并满足自动化要求;②不受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③抗弧光接地能力强;④在绝缘的老化、缓慢破坏直至最后被击穿的故障中负序电流的检测困难,且正常运行时线路中也存在较大的负序电流;⑤此方法还易受故障残流的影响。[9][12]

7. 5次谐波法[10]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中的谐波信号多以5次谐波分量为主。消弧线圈是按基波设定的,它对5次谐波的补偿作用仅相当于基频时的1/25,可以忽略。故障线路中的5次谐波零序电流呈容性,方向由线路到母线,而非故障线路则相反,可依据故障线路的5次谐波零序电流的幅值比非故障线路的大,且相位与非故障线路相反来选出故障线路。谐波法可以克服消弧线圈的影响。但由于故障电流中的5次谐波含量较小(小于10% ),检测灵敏度低,有电弧现象时还不稳定,易受系统运行方式、CT不平衡电流和过渡电阻的影响。将各线路的3、5、7次等谐波分量的平方求和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单次谐波信号小的缺点,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选线精度依然不高。[9][13]

以上这7种方法都是基于故障信号的稳态分量的,但是由于稳态信号特征不明显,

故障线路上零序电流的幅值和相位跟非故障线路没有太明显的不同,选线的效果不理想。

8.首半波法

假设接地故障发生在相电压接近最大值的瞬间,此时,故障线路电容电荷向故障点放电,故障线路分布电容和电感具有衰减特性,暂态电感电流的最大值出现于相电压过零瞬间,而最小值为零且出现于相电压接近于最大值的瞬间,所以此时暂态电容电流比暂态电感电流大得多。可利用故障线路暂态零序电流和暂态零序电压首半波的幅值和方向均异于正常情况的特点做为选线判据。但当故障发生在相电压过零附近时,首半波电流的暂态分量值很小,且易受过渡电阻的影响,选线困难。

9.小波法[14-16]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存在一个很明显的暂态过程,此过程中包含有很多不同频率的信号,含有丰富的故障特征,若能充分利用其中的有用信息,则可降低选线的误判率。

小波分析具有不同分辨尺度的可调时频窗,在时、频域同时具有局部化能力,可以将信号分解到不同的频带,在低频部分具有较高的频率分辨率和较低的时间分辨率,在高频部分则完全相反,比较适合分析具有奇异性的、变化比较快的信号,通过在时域和频域同时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就可以准确、充分的提取信号中的有用信息,从而得到更精确的理论分析基础。小波选线方法的优点是:①对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网都适用;②特别适用于故障状况复杂、故障波形杂乱的情况,可与基于稳态量的选线方法形成优势互补;③可对信号进行精确分析,特别是对瞬时突变信号和微弱信号的变化较敏感,能可靠地提取故障特征。但小波法也有很多缺点:一方面,小波变换对微变量过于敏感,抗干扰能力不太强,稍大一些的干扰可能使其产生误判和漏判的情况;另一方面,故障点经过渡电阻单相接地时,小波法的灵敏度会随着过渡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如果经大电阻接地,小波分析法将不能进行。不过,如果适当地选取母小波(如Morlet小波、Marr小波、DOG小波等)及其阶数(如Daubechies小波阶数、Battle Lemarie小波阶数等),可以抑制上述缺点,可更准确地提取故障信息,最大限度地排除干扰,提高小波选线的能力。

10.暂态电流比较法

也就是稳态选线方法中的幅值法与相位法在暂态信号上的应用。由于故障线路的暂态零序电流幅值比所有非故障线路的大,可选暂态零序电流幅值最大的线路为故障线路;由于故障线路的暂态零序电流的相位与非故障线路的相反,可通过比较各线路

暂态零序电流的极性来判断故障线路。与稳态中的幅值法与相位法相似,只是此方法用的是暂态信号。

暂态电流幅值与极性比较法虽然简单、易于实现,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可能出现误判的情况。系统故障时,暂态信号的成分比较复杂,包含各种频率分量,在应用时,会遇到选择数据时间窗口的问题。如果窗口时间选得过长,则信号中有可能稳态分量占主要作用,分析结果不准确;如果窗口时间选的过短,则可能会失去很多有用的信号,造成信号信息的利用不充分,影响检测灵敏度及抗干扰能力。所以在应用暂态电流比较法前,需要对暂态信号的利用方式进行研究。可选取特定频带(Special Frequency Band ,SFB)内的暂态信号,进行幅值和极性的比较,确定故障线路[10]。

11.暂态能量法

暂态能量法是以系统故障后的全部过程均以能量的观点来解释的选线方法,即对故障后各线路零序瞬时功率进行积分,得到零序能量函数,定义为:()()o o o S u i d τττ=∫。故障线路的能量函数小于零,极性为负;幅值最大,等于其它线路能量总和;非故障线路的能量函数总是大于零,极性为正,据此可选出故障线路。暂态能量法适用于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不受负荷谐波源的影响。但暂态电流中有功分量比例较小,暂态能量法对暂态信号的利用不够充分,检测灵敏度比较低[11]。

8-11这四种方法是基于系统故障时的暂态信息的,由于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各线路上的暂态电流的幅值比较大,信号特征明显,基于暂态特征量的选线方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

12. 注入信号寻迹法(S 注入法)[17][18]

此方法的原理是: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通过原边短接且暂时处于不工作状态的接地相电压互感器(PT),注入一个频率介于工频n 次谐波和n+1次谐波之间的信号电流,通过检测、跟踪此信号实现故障选线。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注入信号电流仅在故障线路接地相中流动,并经接地点入地。利用一种只反应注入信号而不反应基频及其谐波成分的信号电流探测器,对注入电流进行寻踪,可实现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本方法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PT 二次N 接地或B 相接地、为防谐振加装零序PT 或消谐器等情况下的系统,不需要任何电流互感器(CT ),安装方便、简单。但在实际电网中,由于多种原因,可能会存在一些与注入信号频率接近的信号,对“S 注入法”选线形成干扰。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双频注入法。在选线时,通过微处理器产生不同频率的信号

电流,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分别向PT先后注入频率介于工频n次谐波和n+1次谐波和频率介入工频n+1次谐波和n+2次谐波之间的两个信号电流,然后按顺序分别采集这两个频率信号电流,这样在两个信号都完成选线工作后,对其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取其平均值来确定故障线路。这种方法虽然可减小电网原有谐波对选线的干扰,提高选线准确率,但会在软、硬件设计上增加难度和成本。

13. 基于人工智能的选线技术

神经网络技术和模糊控制是计算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神经网络具有容错性的分布式存储,有很强的自我学习或训练功能,可以根据电气量与故障间的映射通过自我学习做出智能性的判断。而模糊逻辑系统是建立在模糊集合理论、模糊规则和模糊推理等概念基础上的先进的计算框架,通过输入信号和一些常规的判剧,根据模糊理论得到隶属函数,经过数值计算得到选线结果。但两者都有缺陷:神经网络本身有一个学习训练过程,学习时间长、收敛速度慢,运行方式和环境的改变都会对它产生影响;而模糊控制没有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能力。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模糊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学习性和适应性。但此方法在区分线路末端故障时有一定难度,训练时间过长,且仅在信号处理层次上做出了努力,有待改进[19-21]。

1.3.2 影响小电流系统选线准确性的原因分析

1.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情况的多样性

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故障种类繁多,但大体可分为两类:稳定性接地故障(包括金属性接地、低阻接地和高阻接地)和非稳定性接地故障(包括短时性的电弧接地故障和不稳定的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发生接地故障时,输电线路的零序电流中稳态分量和暂态分量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有的,事实上有时可能只含有稳态分量,而有时可能只含有暂态分量[22]。

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各线路零序电流主要由基频稳态分量和零序暂态分量两部分组成。

1)基频稳态分量:输电线路零序电流中的稳态分量,反映的是电网的稳定故障状态,主要由电网的零序阻抗、接地故障点的过渡电阻和电网的额定电压值决定。由于此信号相对比较稳定,为分析稳定电弧故障和高阻接地故障提供了有利条件。

2)零序暂态分量:它存在于瞬时性接地故障和单相低阻性接地故障开始瞬间,信号幅值大,是稳态信号的几十甚至几百倍,这为分析短时的或不稳定的间歇性电弧故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因其存在的时间短且不稳定,为分析带了一定的困难。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原理的单一性和接地故障的复杂性是其选线

准确性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2.电网中谐波分量的影响

由于配电网中大量应用电力电子设备,它们在工作时向电源反馈谐波,导致供电系统的电压、电流波形发生变化,使供电质量变差,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在以铸钢、炼钢等为主的负荷线路中,5次谐波电流某时刻的值可能大于基波分量的十分之一,且谐波电流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没有确定的规律,采用谐波电流大小与方向原理的选线方法有可能失效[22]。

3.中性点接地方式及电网接线方式的影响

很多的故障选线判据都是基于故障线路的电流、电压幅值比非故障线路的大,而电流的相位与非故障线路的相位相反的,但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中,由于消弧线圈电感电流对输电线路电容电流的补偿作用,使得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幅值变小,相位也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的特征可能跟非故障线路相差不大,基于电流信号特征的选线方法可能无法正确选择出故障线路。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配电网中电缆线路的比例上升,架空线逐步入地,输电线路在原有电缆、架空输电线路的基础上发展了电缆–架空线混合输电线路,且这种线路越来越多。架空线和电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绝缘水平会下降,容易发生接地故障。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电缆线路的参数和架空线路的参数存在较大差距,电缆的对地电容比架空线路的大,会引起较大的暂态对地电容电流,电缆参数依频特性严重,使得非故障线路之间的相似性变差,呈现出与纯架空线路和纯电缆线路配电网不同的特征。很多针对纯架空线或纯电缆线路的选线方法可能会失效[23][24]。

4.硬件设备及线路不平衡电流的影响

受磁化特性的影响,零序电流互感器在小信号和大信号时呈现出非线性的特性,尤其是小信号受影响更大,容易造成测量误差,再加上零序电流互感器对暂态信号的反应能力及二次负载对输出信号特性的影响,都会影响到选线装置的正确动作。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输电线路上的零序电流很小,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之间的差别更小,这就需要有更高灵敏度的检测装置;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出线较多、结构复杂、暂态信号存在的时间很短,需要有高采样频率的采样设备及运算速度快的选线设备。但现实中的设备在性能上可能无法达到要求。

以纯架空线为出线的电网,由于安装电流互感器不便,普遍采用三只单相电流互感器组成零序电流滤波器的方式,即三相保护采用电流互感器的组合。当电流互感器

的初级侧通入负荷电流和零序电容电流时,由于三相电流互感器的励磁阻抗特性不一致,容易产生不平衡电流,影响到零序电流测量的准确性。线路对地电容电流比保护用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值小很多,一般都小于其十分之一,而保护用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值一般都超过了几百安,零序电流滤波器不能正确测量小的接地电容电流,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总误差无法满足选线的要求[22][25]。

总之,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情况复杂,很多情况下故障信号特征不明显且多变,选线判据和选线方法的单一性,硬件设备的性能达不到要求,小电流接地系统接线的复杂性,再加上电弧的影响,都给选线的准确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4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多变,故障时情况复杂,多数情况下故障特征不明显。现有的单一选线方法,虽然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因其只运用了故障信号某一方面的信息,且多数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或前提的,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情况才能有效,不能保障选线得准确性。目前国内的很多研究者在选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选线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融合了多种方法,运用了多种判据,提高了选线的准确性。但由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模型线路类型单一,为纯架空线出线或纯电缆线出线,出线条数较少,线路长度较长,这与实际电网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在此模型基础上研究的选线方法虽然在仿真时都得到了准确的选线结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实中,配电网的输电线路多是线-缆混搭,且很多线路都很短,甚至不足1km。因此,有必要对小电流接地系统的选线问题继续进行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的内容:

1.研究现有的常用的各种选线方法,总结它们的优缺点,掌握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分析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时的稳态及暂态特征,为以后进行选线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利用现实中满洲里市某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的参数建立仿真模型,验证系统故障时的各种特征。

3.线路故障时的暂态过程虽然很短暂,但其暂态特征量中包含了比稳态特征量多的信息,可对其进行研究,用于故障选线。小波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不同分辨尺度的可调时频窗,在时、频域同时具有局部化的能力,在分析变化快的非平稳信号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本文简单介绍了小波的基本理论及MATLAB工具箱中几种常见的小波,并深入了解了小波包的分解特性及各节点的频带分布情况。

4.用纯电阻表示电弧进行故障仿真时,虽然也可以得到很多故障时的暂态信息,但本文经分析多个仿真算例后得出,用Mayr电弧动态模型进行故障仿真时,得出的波形比用纯电阻进行仿真时得出的波形与理论分析更吻合。因此,用电弧模型来进行故障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可在MATLAB中应用的电弧模型有很多种,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它们的方程式。

5.提出了在零模电流特征频带内选取具有最大能量的小波包节点内波形进行比幅比相的选线方法,并通过几个典型的故障算例,详细介绍选线过程,并验证本文所提的选线方法的合理性。

6.对所作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后续工作及期望。

第二章 配电系统故障分析

要研究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选线,必须要首先了解系统故障时的各种故障现象和特征,本章较为详细地总结了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稳态和暂态特征,为故障选线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1单相接地时故障特征分析

2.1.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故障特征分析

电力系统中性点对地绝缘,即为典型的不接地系统。在此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悬空,与大地没有电气连接,不形成回路,是最简单的接地方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会形成大电流回路,故障电流主要是电容电流,由线路对地电容提供。若不记线路与各电器元件对地的电容,那么接地电流为零,不影响对用户供电。实际上各线路与元件对地都存在电容,特别是各相导体之间及相对地之间的电容都是沿线路全长均匀分布的,故障时由于没有任何感性电流的补偿,接地电流有可能会较大,给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讨论方便,不计电源内部的电压降和线路上的电压降,认为三相是对称的,三相对地电容相等,并用集中电容代替分布电容,各相之间的电容可以作为三相对称的电容负载处理。三相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故障时电容电流分布如图2-1所示 :

Fig.2-1 The figure of single phase-to-ground fault for neutral non-grounded system (1)正常运行时,中性点对地电压为零,电网中无零序电压,各相对地电压是对称的(如图中正常线路)。由于不考虑三相对地电容的不平衡,认为各相对地电容相同,在相电压的作用下,各相电容电流相等并超前于相电压90度。这时,无论采用星行接法还是三角形接法,线路中均没有零序电流。

(2)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故障相的对地电容相当于与一个故障电阻并联,

三相电路的对称性遭到破坏,故障点出现明显的不对称。如当A 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A 相线路对地电容被短接,对地电容电流消失,对地电压变为零;而其余两相相

倍,即相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对地电容电流相应增大,流过接地点F 的电流为所有线路电容电流的总和。三相电容电流的和不再等于零,每条线路上都有零序电流[26]。

假设A 相发生的是金属性接地故障(即R F =0)

,首先考虑故障线路2。可得出: A 相电压: 0A F U

= (2-1) B

相电压: 150j BF B A A U E E e ?°=?=?

(2-2)

C

相电压: 150j CF C A A U E E e °=?=? (2-3)

零序电压:

15015001()()33

j j AF BF CF A U U U U E e e °?°=++=+?

(2-4) 各相电容电流和故障线路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分别为:

60222j B BF A I U j C C e ωω?°== (2-5

120222j C CF A I U j C C e ωω?°== (2-6

601209022222223j j j F A B C A A A I I I I C e C e E C e ωωω?°?°?°=?=+=+= (2-7) 当系统有多条出线时,流过故障点的容性电流F I 为

9090120123()3()j j F A N N I E e C C C U e C C C ωω?°°=++???+=++???+ (2-8)

其中,N 为电网中线路的总数;j C 为各条线路的对地电容,1,2,,j N =???,为各线路编号。由式(2-8)可以看出,容性电流F I 是正常电容电流和的3倍,且滞后于0U 90度,方向为由线路流向母线。0U 由零升高到相电压,而相电压则升高到线电压。

正常线路1的零序电流

900111011()3

j B C I I I U C e ω°=+= (2-9) 在不考虑线路电阻以及接地电阻的情况下,01I 超前0U 90度。

故障线路2的零序电流

900222011290013010301()()3()()

j B C F N j N N I I I I U e C C C C U e C C C I I I ωω°°=+?=???????=?++???+=?++???+ (2-10)

可以看出,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滞后于0U 90度且幅值大于所有的非故障线路。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故障特征如下: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用电设备的工作不会受到影响,允许带故障运行1~2个小时,比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高。

2.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系统中出现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

,上升为系统的线电压。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为自身的对地电容电流,而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则为所有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之和,幅值大于任何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幅值。由于系统的绝缘按线电压考虑,此系统在绝缘上的要求要高一些。

3.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由线路流向母线,方向与非故障线路的相反,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由母线流向线路。

4.由于故障时流过接地点的电容电流是正常每相电容电流的三倍,当此电容电流较大时,在接地点处引起的电弧很难自行熄灭。当此电流随着电网出线的增多,电网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大时,在接地点处还可能出现周期性熄灭和重燃的间歇性电弧,由于电网是一个具有电容和电感的震荡回路,电弧将引起相对地的过电压。这种过电压会传输到与接地点有直接电连接的整个电网上,从而烧坏用电设备,对绝缘有非常大的威胁。

5.虽然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按线电压设计的,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三相系统仍然对称,接在相间电压上的用电器的供电并未遭到破坏,可以继续运行,但是当电网长期在单相故障状态下运行时,由于非故障相电压升高,绝缘薄弱点很可能被击穿,从而引起两相接地短路,严重损坏电气设备。尤其是电缆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其绝缘不能自行恢复,所以必须尽快切断故障电缆电源,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1.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故障特征分析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仍可带故障运行1~2个小时,但如果接地电流值过大,会产生间歇性电弧,易引起电弧过电压,威胁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扩大成相间故障或多点接地故障。为了防止间歇性电弧,应采取减少接地电流的措施。3~6KV电网零序电流大于30A,10KV电网大于20A,22~66KV大于10A时通常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消弧线圈接在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构成另一个回路,由它产生的感性电流分量可抵消接地点的部分容性电流。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故障时的等效电路图如图2-2所示:

Fig.2-2 The figure of single phase-to-ground fault for neutral earthing

via arc Extinctioncoil Grounding System

系统正常运行时,中性点电位为零,电网中无零序电压,消弧线圈中没有电流流过,两端也没有电压。

同样的,当A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三相电路的对称性受到破坏,故障点出现明显的不对称,A相对地电压变为零,而其余两相的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对地电容电流相应增大。同时,由于消弧线圈电感电流的补偿作用,接地点F处的故障电流减少,不再只是所有线路电容电流之和,而是再加上电感电流 。

图2-3为零序等效网络图,展现了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的分布特点。

Fig.2-3 Equivalent zero-sequence network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其零序电压及非故障线路零序电容电流的分布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完全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在零序电压作用下,消弧线圈中有一电感电流来补偿接地电容电流,使得接地电流减小。通过故障线路中的电流不仅有整个系统的电容电流还包含了经消弧线圈接地而产生的电感电流。

当系统有多条出线,且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时,流过消弧线圈的电流为

0/A L E I U j L j L

ωω==??? (2-11) 故障电流为 1212390()1[3()]F A N L

A N I E e j C C C I E j C C C j L

ωωω=?°++???++=++???+???? (2-12) 由式(2-12)可以看出,消弧线圈中的电感电流L I 与线路电容电流方向相反,由于L I ?

对线路电容电流的补偿作用,使得故障电流F I 减小。当两电流的差值小于发生电弧的最小电流时,有利于抑制电弧的产生,这就是消弧线圈的作用。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故障时的特征[27]: 1.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由故障相电压突然降低而引起的放电电容电流,由母线流向故障线路,电流衰减很快;由非故障相电压升高引起的充电电容电流,电流衰减较慢。

2.电网中出现零序电压,且为消弧线圈两端的电压,消弧线圈的电流通过故障点和故障线路的故障相,而不通过非故障线路。故障相对地电压为零,非故障相电压则升高系统线电压。

3.在过补偿的情况下,接地点残余电压为感性,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等于所有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与电感电流之和,相位超前零序电压90度,由母线流向线路。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为自身线路对地电容电流,与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相位相同。

4.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的零序电压的大小受过渡电阻的影响,当过渡电阻为零时,零序电压最大,但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的相位关系不受过渡电阻的影响。

2.2 相模变换介绍

三相系统,由于各相线路之间存在电磁耦合,直接在相域分析单相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比较困难,本文在进行选线分析时,运用相模变换,把具有耦合关系的a 、b 、c 三相量空间变换成各自独立的、无耦合的0、α、β模量空间,主要研究零模分量

[28][29]。接下来就介绍一些相模变换的基本理论。

对于实际的电力系统,同一架空线路杆塔上可能装设若干根地线和可能由分裂导线构成的相线,它们之间存在电磁耦合关系。当u 和i 的f 固定时,忽略G ,可得线路各点x 处的电压瞬时值向量u 和电流瞬时值向量i 之间的微分关系

胜任特征模型 Competency Model

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 在1973年,麦克里兰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Testing for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在文章中,他引用大量的研究发现,说明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并进一步说明人们主观上认为能够决定工作成绩的一些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因素,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因此,他强调离开被实践证明无法成立的理论假设和主观判断,回归现实,从第一手材料入手,直接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 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为提高组织效率和促进个人事业成功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他把这样发现的,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Competency(胜任素质)。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胜任素质运动的开端。20世纪中后期,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米兰(David·McClelland)教授的研究成果,使人们看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新的曙光,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种更有利的 工具,即对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外显特征到内隐特征综合评价的胜任特征分析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构建起某种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对于人员担任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也能成为从外显到内

隐特征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前提。岗位胜任特征是指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确保该岗位的人员能够顺利完成该岗位工作的个人特征结构,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 胜任模型的作用胜任特征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起着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它分别为企业的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人员考核、人员培训以及人员激励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它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基点。1.工作分析 传统的工作岗位分析较为注重工作的组成要素,而基于胜任特征的分析,则研究工作绩效优异的员工,突出与优异表现相关联的特征及行为,结合这些人的特征和行为定义这一工作岗位的职责内容,它具有更强的工作绩效预测性,能够更有效地为选拔、培训员工以及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奖励、薪酬设计提供参考标准。2.人员选拔传统的人员选拔一般比较重视考察人员的知识、技能等外显特征,而没有针对难以测量的核心的动机和特质来挑选员工。但如果挑选的人员不具备该岗位所需要的深层次的胜任特征,要想改变该员工的深层特征却又不是简单的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失误与损失。相反,基于胜任特征的选拔正是帮助企业找到具有核心的动机和特质的

接地线的制作方法详解

接地线的制作方法详解 一、接地电阻的要求: 1、电阻要小于4Ω。 接地电阻的大小可以定义接地电流的大小,接地电阻值越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压值也就越小。这就是说接地电阻值的大小,标志着设备接地性能的好与坏。2、电阻的测量 接地电阻一般可用电流表—电压表、电桥法、接地电阻测量仪等来测量,目前都采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来进行测量,此方法即简单又方便。 常用的接地电阻测量仪有ZC-8型和ZC-29型两种。 二、接地装置的安装 一般来讲,接地线埋入地下深度不应小于2m。在特殊场所安装接地极时,如果深度达不到2m时应在接地极周围放置食盐8kg、木碳约30kg并加入水,用以降低接地电阻。如果用2根及2根以上的接地极时,各极之间的嗬氩挥π∮?.5m,以减少大地的流散电阻。在有强烈腐蚀性的土壤中,应使用镀铜或镀锌的接地极。同时接地极不得埋设在垃圾层及灰渣层区,敷设在地中的接地极不应涂漆,以免接地电阻过大.. 另外: 方案一:打地桩 1、在机房附近把4根或更多2.5m的角钢(45mm*45mm)沿直线打入地下离地面80cm处、每根角钢相距2m。 2、用扁钢(30mm*3mm)将4根角钢串联焊接在一起。 3、用镀锌扁钢(30mm*3mm)焊接有角钢的任意角作为地线引线引上墙面2m处。 4、电阻测试仪测量地网阻值小于等于4Ω,否则,加桩或用田字格加以解决。 5、用25mm平方的铜芯线与地网引线通过铜线鼻接牢引入室内。 6、接入信号避雷器地线和静电地线。 方案二:埋紫铜板 1、机房附近挖250cm*150cm*300cm的深坑,坑底洒一些氯化钠,埋入紫铜板(1 500mm*600mm*3mm)。坑深以见水为准,但至少大于200cm。 2、把扁钢(30mm*3mm)和紫铜板用铜焊锡焊接在一起,引出地面作引线。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10.自适应控制 严格地说,实际过程中的控制对象自身及能所处的环境都是十分复杂的,其参数会由于种种外部与内部的原因而发生变化。如,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参数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外部原因),化学反应速度随催化剂活性的衰减而变慢(内部原因),等等。如果实际控制对象客观存在着较强的不确定,那么,前面所述的一些基于确定性模型参数来设计控制系统的方法是不适用的。 所谓自适应控制是对于系统无法预知的变化,能自动地不断使系统保持所希望的状态。因此,一个自适应控制系统,应能在其运行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测取系统的输入、状态、输出或性能参数,逐渐地了解和掌握对象,然后根据所获得的过程信息,按一定的设计方法,作出控制决策去修正控制器的结构,参数或控制作用,以便在某种意义下,使控制效果达到最优或近似更优。目前比较成熟的自适应控制可分为两大类: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和自校正控制(Self-Turning)。 10.1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10.1.1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原理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图10.1所示:

10.1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 它由两个环路组成,由控制器和受控对象组成内环,这一部分称之为可调系统,由参考模型和自适应机构组成外环。实际上,该系统是在常规的反馈控制回路上再附加一个参考模型和控制器参数的自动调节回路而形成。 在该系统中,参考模型的输出或状态相当于给定一个动态性能指标,(通常,参考模型是一个响应比较好的模型),目标信号同时加在可调系统与参考模型上,通过比较受控对象与参考模型的输出或状态来得到两者之间的误差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自适应律)来修正控制器的参数(参数自适应)或产生一个辅助输入信号(信号综合自适应),从而使受控制对象的输出尽可能地跟随参考模型的输出。 在这个系统,当受控制对象由于外界或自身的原因系统的特性发生变化时,将导致受控对象输出与参考模型输出间误差的增大。于是,系统的自适应机构再次发生作用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使得受控对象的输出再一次趋近于参考模型的输出(即与理想的希望输出相一致)。这就是参考模型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决定和综合自适应律,有两类方法,一类为参数最优化方法,即利用优化方法寻找一组控制器的最优参数,使与系统有关的某个评价目标,如:J=?t e2(t)dt,达到最小。另一类方法是基于稳 o 定性理论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保证控制器参数自适应调节过程是稳定的。如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的设计方法和基于Popov超稳定理论的方法。 系统设计举例 以下通过一个设计举例说明参数最优化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 k,其中K可变,要例10.1设一受控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 a(s)= s (+ )1 s

文本特征提取方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8624140.html,/u2/80678/showart_1931389.html 一、课题背景概述 文本挖掘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涉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统计学、计算机语言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学等多个领域。文本挖掘就是从大量的文档中发现隐含知识和模式的一种方法和工具,它从数据挖掘发展而来,但与传统的数据挖掘又有许多不同。文本挖掘的对象是海量、异构、分布的文档(web);文档内容是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语言,缺乏计算机可理解的语义。传统数据挖掘所处理的数据是结构化的,而文档(web)都是半结构或无结构的。所以,文本挖掘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计算机中合理地表示文本,使之既要包含足够的信息以反映文本的特征,又不至于过于复杂使学习算法无法处理。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80%的信息是以文本的形式存放的,WEB文本挖掘是WEB内容挖掘的一种重要形式。 文本的表示及其特征项的选取是文本挖掘、信息检索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把从文本中抽取出的特征词进行量化来表示文本信息。将它们从一个无结构的原始文本转化为结构化的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信息,即对文本进行科学的抽象,建立它的数学模型,用以描述和代替文本。使计算机能够通过对这种模型的计算和操作来实现对文本的识别。由于文本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要想从大量的文本中挖掘有用的信息就必须首先将文本转化为可处理的结构化形式。目前人们通常采用向量空间模型来描述文本向量,但是如果直接用分词算法和词频统计方法得到的特征项来表示文本向量中的各个维,那么这个向量的维度将是非常的大。这种未经处理的文本矢量不仅给后续工作带来巨大的计算开销,使整个处理过程的效率非常低下,而且会损害分类、聚类算法的精确性,从而使所得到的结果很难令人满意。因此,必须对文本向量做进一步净化处理,在保证原文含义的基础上,找出对文本特征类别最具代表性的文本特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特征选择来降维。 目前有关文本表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本表示模型的选择和特征词选择算法的选取上。用于表示文本的基本单位通常称为文本的特征或特征项。特征项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性:1)特征项要能够确实标识文本内容;2)特征项具有将目标文本与其他文本相区分的能力;3)特征项的个数不能太多;4)特征项分离要比较容易实现。在中文文本中可以采用字、词或短语作为表示文本的特征项。相比较而言,词比字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而词和短语相比,词的切分难度比短语的切分难度小得多。因此,目前大多数中文文本分类系统都采用词作为特征项,称作特征词。这些特征词作为文档的中间表示形式,用来实现文档与文档、文档与用户目标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如果把所有的词都作为特征项,那么特征向量的维数将过于巨大,从而导致计算量太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完成文本分类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征抽取的主要功能是在不损伤文本核心信息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要处理的单词数,以此来降低向量空间维数,从而简化计算,提高文本处理的速度和效率。文本特征选择对文本内容的过滤和分类、聚类处理、自动摘要以及用户兴趣模式发现、知识发现等有关方面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常根据某个特征评估函数计算各个特征的评分值,然后按评分值对这些特征进行排序,选取若干个评分值最高的作为特征词,这就是特征抽取(Feature Selection)。

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工作方案设计

xx 集团 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工作方案 一、xx集团建立关键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重要性 集团公司关键岗位人员,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 1、由集团公司直接任命的关键岗位人员(集团本部中层级以上的岗位人员、委派子公司担任财务经理/总监的岗位的人员、集团公司委派至下属单位担任总经理助理级以上岗位人员); 2、下属子公司自行任命的中层(经理级)且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的关键岗位人员。 以上两类人员可以说是金榜集团的核心管理人员,他们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经营计划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如何对他们进行选聘、任免、晋升、考核、培训成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如何去把握集团公司关键岗位人员高绩效的素质要求,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关键人员的招聘、考核、培训提供更科学的标准和依据,直接关系到集团公司资源部如何实现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有效管理。 二、建立胜任力模型的基础 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这些特征是人格特征中深层且持久部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况中,并且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胜任特征能预测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工作绩效。胜任特征自上至下可包括如下几个层面的构成要素(如图1):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知识技能 可见、外显的 动机 特质 自我概念

社 会 角 色 深藏、内隐的 图1 冰山模型 冰山水下的部分是我们所指的潜在特征,冰山从上到下深度不同,则表示被挖掘与评价的难易程度不同,向下越深越不容易被挖掘与评价。冰山水上的部分——知识与技能是容易被评价,而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及动机则难以培养评价。 动机、特质、态度和自我概念的特征可以用来预测行为,而行为产生工作的结果。流程如图2 愿望 行动 结果 动机、自我概念、知识 技巧 图2 胜任特征因果流程模型 国外有专门研究机构通过对全球200多项工作所涉及的胜任特征进行提炼,形成了与 360种行为相关的21项通用胜任特征要素,这些要素能够解释每个领域中 80—98%行为及其结果。这21项胜任特征要素构成特征辞典的基本内容,是企业胜任特征模型的资料库。在辞典中,21项胜任特征按照内容相似程度分为6个基本特征类。而这6个特征类中,又分为25项具体的胜任特征,每一项具体的胜任特征都有释义和1—5级的分级说明,级数越高相对越重要。这个资料库可以做为我公司建立模型的重要的参考依据。另外,国内不少优秀企业在建立胜任力模型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宝贵经验,也为金榜集团的建立胜任力模型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关于对公司关键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大体构想 根据金榜集团的现状,全员做胜任力模型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选择了集团公司关键岗位作为建立模型的对象,等时机成熟后,再在本次工作的基础上分步

地线的制作方法

地线的制作方法 一、接地电阻的要求: 1、电阻要小于1Ω。 接地电阻的大小可以定义接地电流的大小,接地电阻值越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压值也就越小。这就是说接地电阻值的大小,标志着设备接地性能的好与坏。2、电阻的测量 接地电阻一般可用电流表—电压表、电桥法、接地电阻测量仪等来测量,目前都采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来进行测量,此方法即简单又方便。 常用的接地电阻测量仪有ZC-8型和ZC-29型两种。在接地电阻测试前要先拧开接地线的引下线。 二、接地装置的安装 一般来讲,接地线埋入地下深度不应小于2m。在特殊场所安装接地极时,如果深度达不到2m时应在接地极周围放置食盐8kg、木碳约30kg并加入水,用以降低接地电阻。如果用2根及2根以上的接地极时,各极之间的嗬氩挥π∮?.5m,以减少大地的流散电阻。在有强烈腐蚀性的土壤中,应使用镀铜或镀锌的接地极。同时接地极不得埋设在垃圾层及灰渣层区,敷设在地中的接地极不应涂漆,以免接地电阻过大. 另外: 方案一:打地桩 1、在机房附近把4根或更多2.5m的角钢(45mm*45mm)沿直线打入地下离地面80cm处、每根角钢相距2m。 2、用扁钢(30mm*3mm)将4根角钢串联焊接在一起。 3、用镀锌扁钢(30mm*3mm)焊接有角钢的任意角作为地线引线引上墙面2m处。 4、电阻测试仪测量地网阻值小于等于4欧姆,否则,加桩或用田字格加以解决。 5、用25mm平方的铜芯线与地网引线通过铜线鼻接牢引入室内。 6、接入信号避雷器地线和静电地线。 方案二:埋紫铜板 1、机房附近挖250cm*150cm*300cm的深坑,坑底洒一些氯化钠,埋入紫铜板(1500mm*600mm*3mm)。坑深以见水为准,但至少大于200cm。 2、把扁钢(30mm*3mm)和紫铜板用铜焊锡焊接在一起,引出地面作引线。 3、把镀锌扁钢和扁钢引线焊接在一起,引出墙面2m处。 4、测试仪测量地网阻值小于等于4欧姆。 5、用25mm平方的铜芯线与地网引线通过铜线鼻接牢引入室内。 6、接入信号避雷器地线和静电地线

特征提取方法

4.2.2 特征提取方法 图像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之后,原来大小不同、分布不规则的各个字符变成了一个个大小相同、排列整齐的字符。下面接要从被分割归一处理完毕的字符中,提取最能体现这个字符特点的特征向量。将提取出训练样本中的特征向量代入BP网络之中就可以对网络进行训练,提取出待识别的样本中的特征向量代入到训练好的BP网络中,就可以对汉字进行识别。 特征向量的提取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基于结构特征的方法和基于像素分布特征的方法,下面给予简单介绍,并说明本文所用的方法。 (1)结构特征。结构特征充分利用了字符本身的特点,由于车牌字符通常都是较规范的印刷体,因此可以较容易地从字符图像上得到它的字符笔画信息,并可根据这些信息来判别字符。例如,汉字的笔画可以简化为4类:横、竖、左斜和右斜。根据长度不同又可分为长横、短横、长竖和短竖等。将汉字分块,并提取每一块的笔画特征,就可得到一个关于笔画的矩阵,以此作为特征来识别汉字。 (2)像素分布特征。像素分布特征的提取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水平、垂直投影的特征,微结构特征和周边特征等。水平、垂直投影的特征是计算字符图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像素值的多少,以此作为特征。微结构法将图像分为几个小块,统计每个小块的像素分布。周边特征则计算从边界到字符的距离。优点是排除了尺寸、方向变化带来的干扰,缺点是当字符出现笔划融合、断裂、部分缺失时不适用。 ①逐像素特征提取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特征提取方法。它可以对图像进行逐行逐列的扫描,当遇到黑色像素时取其特征值为1,遇到白色像素时取其特征值为0,这样当扫描结束后就获得一个维数与图像中的像素点的个数相同的特征向量矩阵。 这种特征提取方法的特点就是算法简单,运算速度快,可以使BP网络很快的收敛,训练效果好,更重要的是对于数字图像这样特征较少的图像,这种方法提取的信息量最大,所以对于本系统来说,这种方法较为适用。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适应性不强,所以本文没有选用这种方法。 ②骨架特征提取法

静电接地做法.pdf

HQB-B06-05.112PP-2003 第1 页共1页 目录 1.总则 (1) 1.1目的及适用范围 (1) 1.2相关规定 (1) 1.3术语解释 (1) 2.静电接地设计分工 (1) 2.1简述 (1) 2.2设计分工 (1) 3.管道静电接地设计方法 (2) 3.1管廊的静电接地 (2) 3.2工艺装置内的静电接地 (4) 4.法兰跨接线设计 (5) 4.1概述 (5) 4.2跨接方式 (5) 5.接地板 (7) 5.1一般常用接地板 (7) 5.2法兰用特殊接地板 (7) 6.管道静电接地设计成品和条件图 (9) 6.1设计成品 (9) 6.2条件图 (9)

1.总则 1.1目的及适用范围 (1) 化工装置的防静电设计应由工艺、管道、设备、电气、土建等专业相互配合, 综合考虑采取各种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 (2) 管道专业的静电接地主要作用是泄漏和导走在管道系统上的静电荷。 (3) 本规定概括了管道系统静电接地的一般性要求和设计方法,适用于国内外工程 项目的详细设计。 1.2相关规定 (1)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 HG/T 20675 (2) 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 HG/T 23003 1.3术语解释 (1) 静电 本规定所指静电是指工业静电,即是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在物料、装置、人体、器材和构筑物上产生和积累起来的静电,雷电不属于工业静电范畴。 (2) 静电接地 人为采取措施使接地状况满足于消除静电危害的要求,称为人工接地措施,简 称静电接地。 (3) 静电接地连接系统 静电接地连接系统包括支承、装载带电体的金属器具、支架、接地连接端头、接地支线、接地干线、接地体以及相关的静电连接点,简称为接地连接。接地连接 改善了带电体的自然接地系统,确保带电体的静电荷向外界导出通道的畅通,迅速 消散入大地。 (4) 接地板 指静电接地连接点或接地端头(端子)所用的接线板。 2.静电接地设计分工 2.1简述 管道系统静电接地按工艺装置或者管廊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工艺装置一般通过与带有接地措施的设备连接导走静电,而管廊是通过钢结构接地导走静电。 2.2设计分工 按寰球公司HQS04-W01-95 " 各专业职责范围和分工" 规定,管道及设备的防静电接地做法如下: (1)工艺系统专业应首先向管道专业提出需要静电接地的管道。 (2)防静电接地网由电气专业按设备布置图作出规划,由设计经理主持条件会。确定 设备、管廊和外管道接地点及接地板方位,并向电气专业提供条件图。

常见的羟基的保护与脱保护方法

目录 1.简介 (2) 2.硅醚 (2) 2.1三甲基硅醚(T M S-O R) (3) 2.2叔丁基二甲基硅醚(T B D M S-O R) (4) 2.3叔丁基二苯基硅醚(T B D P S-O R) (4) 3.苄醚 (6) 4.取代苄醚 (7) 5.取代甲基醚 (8) 6.四氢吡喃醚 (9) 7.烯丙基醚 (10)

1.前言 羟基广泛存在于许多在生理上和合成上有意义的化合物中,如核苷,碳水化合物、甾族化合物、大环内酯类化合物、聚醚、某些氨基酸的侧链。。另外,羟基也是有机合成中一个很重要的官能基,其可转变为卤素、氨基、羰基、酸基等多种官能团。在化合物的氧化、酰基化、用卤代磷或卤化氢的卤化、脱水的反应或许多官能团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将羟基保护起来。在含有多官能团复杂分子的合成中,如何选择性保护羟基和脱保护往往是许多新化合物开发时的关键所在,如紫杉醇的全合成。羟基保护主要将其转变为相应的醚或酯,以醚更为常见。一般用于羟基保护醚主要有硅醚、甲基醚、烯丙基醚、苄基醚、烷氧甲基醚、烷巯基甲基醚、三甲基硅乙基甲基醚等等。羟基的酯保护一般用的不多,但在糖及核糖化学中较为多见。 2.羟基硅醚保护及脱除 硅醚是最常见的保护羟基的方法之一。随着硅原子上的取代基的不同,保护和去保护的反应活性均有较大的变化。当分子中有多官能团时,空间效应及电子效应是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在进行选择性去保护反应时,硅原子周围的空间效应,以及被保护分子的结构环境均需考虑。例如,一般情况下,在TBDMS基团存在时,断裂DEIPS( 二乙基异丙基硅基) 基团是较容易的,但实际得出的一些结果是相反的。在这些例子中,分子结构中空间阻碍是产生相反选择性的原因。电子效应的不同也会影响反应的选择性。对于两种空间结构相似的醇来说,电子云密度不同造成酸催化去保护速率不同,因此可以选择性去保护。这一点对酚基和烷基硅醚特别有效:烷基硅醚在酸中容易去保护,而酚基醚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去保护。降低硅的碱性还可以用于改变Lewis酸催化反应的结果,并且有助于选择性去保护。在硅原子上引入吸电子取代基可以提高碱性条下水解反应的灵敏性,而对酸的敏感性降低。对大多数醚来说,在酸中的稳定性为TMS (1)

肺结节检测中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JournalofChineseComputerSystems2009年10月第10期V01.30No.102009 肺结节检测中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何中市1,梁琰1,黄学全2,王健2 1(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重庆400044) 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38) E—mail:zshe@cqu.edu.ca 摘要: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Diagnosis,CAD)系统为肺癌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对孤立性肺结节特征提取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肺结节和肺内各组织在序列CT图像上的医学征象分析和研究对比,结合专家提供的知识,提出了肺结节特征提取总体方案.该方案分别从肺部CT图像的灰度特征、肺结节形态、纹理、空间上下文特征等几个方面,对关键的医学征象进行图像分析,从而实现对ROI(RegionsofInterest)区域的特征提取和量化;提出特征提取的评价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取的特征提取方案是有效的.利用本文提取的特征,肺结节检测正确率达到93.05%,敏感率为94.53%.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特征提取;CT图像;特征评价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220(2009)10—2073-05 ResearchontheFeatureExtractionApproachforSPNsDetection 腼Zhong—shil,LIANGYanl,HUANGXue—quan2,WANGJian2 1(CollegeofComputerScience,c‰增幻增Univers毋,Chongqing400044,China) 2(DepartmentofRadiology,Southwest丑却池z,ThirdMilitaryMedwalUniversityofChinesePL4,Chongqing400038,China) Abstract:Imageprocessingtechniqueshaveprovedtobeeffectiveforimprovementofradiologists7diagnosisofpubmonarynodules.Inthispaper,wepresentastrategybasedonfeatureextractiontechniqueaimedatSolitaryPulmonaryNodules(SPN)detection.Infeatureextractionscheme,36featureswereobtained,contained3greylevelfeatures,16morphologicalfeatures,10texturefeaturesand7spatialcontextfeatures.Andtheclassifier(SVM)runningwiththeextractedfeaturesachievescomparativeresults,withare-suitof93.05%innoduledetectionaccuracyand94.53%insensitivity. Keywords:isolated;solitarypulmonarynodules;featureextraction;CTimages;featureassessment 1引言 近几年,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改进,临床结果初步证明CT扫描是检测早期无症状肺癌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1J.肺部疾病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SPNs),因此,对孤立性肺结节的检测和识别是对肺部疾病诊断最重要的途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影像诊断更加客观化,提高诊断的效率和正确效率.因此,用计算机进行肺结节辅助诊断,提取肺结节特征,检测肺结节,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的. 在孤立性肺结节自动识别中,肺结节的特征提取及表示是其关键问题之一,它是进行识别的重要手段.关于肺结节检测方法有很多。2…,但对肺结节医学征象描述并不充分.目前一般常用面积、周长等形态方面进行肺结节特征提取.对肺结节的形态、全局、局部上下文特征以及病理征象的分析不足,使得特征提取描述不到位,影响识别准备率.同时也欠缺对识别结果的解释.正因为对提取的特征与肺结节医学征象问的对应关系分析不足,无法对识别结果进行医学知识上的解释, 特征提取特征评价 懂歪母 I里斗1显查鲎堑卜_倒1J躺l 帽霭瓣||描述程度l 1絮嚣卜 lJs、,M识 --|别性能 图1SPNs诊断框架图 Fig.1OverviewofSPNsdetection 而只有”是”或”否”的识别结果,无法给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本文围绕以上几个问题,意在提供全面的、系统的量化信息,便于医学专家诊断的客观化、效率化.本文对孤立性肺结节特征提取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肺结节和肺内各组织在序列CT图像上的医学征象分析和研究对比,提出了肺结节特征提取总体方案.该方案分别从肺部CT图像的灰度特征、形 收稿日期:2008-08-30基金项目: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CSTC,2008AB5038)资助;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07BB2134))资助.作者简介:何中市,男,1965年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梁琰,女,1982年生,博士研究生,图像处理、模式识别;黄学金,男,1966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王健,男,1964年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

接地线的制作方法详解

接地线的制作方法详解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接地线的制作方法详解 一、接地电阻的要求: 二、1、电阻要小于4Ω。 三、接地电阻的大小可以定义接地电流的大小,接地电阻值越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压 值也就越小。这就是说接地电阻值的大小,标志着设备接地性能的好与坏。 四、2、电阻的测量 五、接地电阻一般可用电流表—电压表、电桥法、接地电阻测量仪等来测量,目前都采 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来进行测量,此方法即简单又方便。 六、常用的接地电阻测量仪有ZC-8型和ZC-29型两种。 七、二、接地装置的安装 八、一般来讲,接地线埋入地下深度不应小于2m。在特殊场所安装接地极时,如果深度 达不到2m时应在接地极周围放置食盐8kg、木碳约30kg并加入水,用以降低接地电阻。如果用2根及2根以上的接地极时,各极之间的嗬氩挥π∮?.5m,以减少大地的流散电阻。在有强烈腐蚀性的土壤中,应使用镀铜或镀锌的接地极。同时接地极不得埋设在垃圾层及灰渣层区,敷设在地中的接地极不应涂漆,以免接地电阻过大.. 九、另外: 十、方案一:打地桩 十一、1、在机房附近把4根或更多2.5m的角钢(45mm*45mm)沿直线打入地下离地面80cm处、每根角钢相距2m。 十二、2、用扁钢(30mm*3mm)将4根角钢串联焊接在一起。 十三、3、用镀锌扁钢(30mm*3mm)焊接有角钢的任意角作为地线引线引上墙面2m 处。

十四、4、电阻测试仪测量地网阻值小于等于4Ω,否则,加桩或用田字格加以解决。 十五、5、用25mm平方的铜芯线与地网引线通过铜线鼻接牢引入室内。 十六、6、接入信号避雷器地线和静电地线。 十七、方案二:埋紫铜板 十八、1、机房附近挖250cm*150cm*300cm的深坑,坑底洒一些氯化钠,埋入紫铜板(1500mm*600mm*3mm)。坑深以见水为准,但至少大于200cm。 十九、2、把扁钢(30mm*3mm)和紫铜板用铜焊锡焊接在一起,引出地面作引线。二十、3、把镀锌扁钢和扁钢引线焊接在一起,引出墙面2m处。 二十一、4、测试仪测量地网阻值小于等于4欧姆。 二十二、5、用25mm平方的铜芯线与地网引线通过铜线鼻接牢引入室内。 二十三、6、接入信号避雷器地线和静电地线。 在安装或拆除接地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安装接地线时,先验明线路上确无电后,在监护人监护下,由技术熟练的值班工或电工进行操作。2.装设接地线必须有两人进行。若为单人值班,只允许使用接地刀闸接地,或使用绝缘棒合接地刀闸。3.安装接地线时,必须先接好接地端,后接导体端,并且必须接触良好,不准缠绕。拆除接地线时,与此相反。安装或拆除接地线时,均应使用绝缘棒和戴绝缘手套。4.同杆架设的多层电力线路安装接地线时,应先挂低压,后挂高压;先挂“地”,后挂“火”;先挂下层,后挂上层。拆除接地线时,与此程序相反。安装或拆除接地线时,应使用绝缘拉杆,人体不准碰触接地线。5.在带有电容的设备上安装接地线时,应事先对设备进行放电。6.接地线截面应符合短路电流的要求,不得小于25平方毫米的多股裸铜软导线,并采用专用的线夹固定在导体上,禁止用缠绕方式进行接地或短路。接地线与检修部分之间不应连有熔断器或开关。

图像特征提取方法

图像特征提取方法 摘要 特征提取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中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使用计算机提取图像信息,决定每个图像的点是否属于一个图像特征。特征提取的结果是把图像上的点分为不同的子集,这些子集往往属于孤立的点、连续的曲线或者连续的区域。 至今为止特征没有万能和精确的图像特征定义。特征的精确定义往往由问题或者应用类型决定。特征是一个数字图像中“有趣”的部分,它是许多计算机图像分析算法的起点。因此一个算法是否成功往往由它使用和定义的特征决定。因此特征提取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可重复性”:同一场景的不同图像所提取的特征应该是相同的。 特征提取是图象处理中的一个初级运算,也就是说它是对一个图像进行的第一个运算处理。它检查每个像素来确定该像素是否代表一个特征。假如它是一个更大的算法的一部分,那么这个算法一般只检查图像的特征区域。作为特征提取的一个前提运算,输入图像一般通过高斯模糊核在尺度空间中被平滑。此后通过局部导数运算来计算图像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常用的图像特征有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空间关系特征。当光差图像时,常 常看到的是连续的纹理与灰度级相似的区域,他们相结合形成物体。但如果物体的尺寸很小 或者对比度不高,通常要采用较高的分辨率观察:如果物体的尺寸很大或对比度很强,只需 要降低分辨率。如果物体尺寸有大有小,或对比有强有弱的情况下同事存在,这时提取图像 的特征对进行图像研究有优势。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Fourier变换法、窗口Fourier变换(Gabor)、小波变换法、最 小二乘法、边界方向直方图法、基于Tamura纹理特征的纹理特征提取等。

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设计采用边界方向直方图法、基于PCA的图像数据特征提取、基于Tamura纹理特征的纹理特征提取、颜色直方图提取颜色特征等等四种方法设计。 (1)边界方向直方图法 由于单一特征不足以准确地描述图像特征,提出了一种结合颜色特征和边界方向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针对传统颜色直方图中图像对所有像素具有相同重要性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像素加权的改进颜色直方图方法;然后采用非分割图像的边界方向直方图方法提取图像的形状特征,该方法相对分割方法具有简单、有效等特点,并对图像的缩放、旋转以及视角具有不变性.为进一步提高图像检索的质量引入相关反馈机制,动态调整两幅图像相似度中颜色特征和方向特征的权值系数,并给出了相应的权值调整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明显地优于其它方法.小波理论和几个其他课题相关。所有小波变换可以视为时域频域的形式,所以和调和分析相关。所有实际有用的离散小波变换使用包含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的滤波器段(filterbank)。构成CWT的小波受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制约,或者说,离散小波基可以在测不准原理的其他形式的上下文中考虑。 通过边缘检测,把图像分为边缘区域和非边缘区域,然后在边缘区域内进行边缘定位.根据局部区域内边缘的直线特性,求得小邻域内直线段的高精度位置;再根据边缘区域内边缘的全局直线特性,用线段的中点来拟合整个直线边缘,得到亚像素精度的图像边缘.在拟合的过程中,根据直线段转角的变化剔除了噪声点,提高了定位精度.并且,根据角度和距离区分出不同直线和它们的交点,给出了图像精确的矢量化结果 图像的边界是指其周围像素灰度有阶跃变化或屋顶变化的那些像素的集合,边界广泛的存在于物体和背 景之间、物体和物体之间,它是图像分割所依赖的重要特征.边界方向直方图具有尺度不变性,能够比较好的 描述图像的大体形状.边界直方图一般是通过边界算子提取边界,得到边界信息后,需要表征这些图像的边 界,对于每一个边界点,根据图像中该点的梯度方向计算出该边界点处法向量的方向角,将空间量化为M级, 计算每个边界点处法向量的方向角落在M级中的频率,这样便得到了边界方向直方图. 图像中像素的梯度向量可以表示为[ ( ,),),( ,),)] ,其中Gx( ,),),G ( ,),)可以用下面的

自适应继电保护原理及其应用

自适应继电保护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继电保护需要适应频繁变化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正确切除各种故障及设备,而自适应继电保护能在参数变化时保持系统的标准特性,因此,自适应继电保护在微机线路保护中被广泛采用。本文以几种微机线路保护为例,说明运用自适应原理解决继电保护中保护判据、故障测距等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自适应,继电保护,控制,制动特性,判据 1 自适应控制与自适应继电保护[1]论文毕业论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自动控制理论正日渐深人应用到各个领域,形成了各种成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与常规反馈控制及最优控制一样,也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所不同的是自适应控制所依据的关于模型和扰动的经验知识比较少,需要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去不断提取有关模型的信息,使模型逐渐完善。具体地说,可以依据对象的输人输出数据,不断地辨识模型的参数,这个过程为系统的在线辨识。随着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通过在线辨识,模型会变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接近实际。基于这种模型综合出来的控制作用也将随着不断改进,在这个意义下,控制系统具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自适应控制由此而得名。 自适应继电保护是自适应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自从微型计算机引人继电保护以后,各种原理的微机继电保护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自适应控制理论与继电保护结合而产生的自适应式微机继电保护也得到比较大的发展。常规继电保护的整定值是通过离线计算获得,而且在运行中保持不变,不能很好满足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类型变化的要求,从而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继电保护性能的发挥。自适应继电保护系统能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变化信息和故障类型信息实时改变保护陛能、特性或定值,使得继电保护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更充分地发挥其性能,以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选择性、速动性、可靠性和灵敏性。 自适应保护是一种保护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可允许对各种保护功能进行调节,使它们更适应实际的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其关键的设想是要对保护系统作某种改变来响应因负荷变化、电网开关操作或故障等引起的电力系统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只有使所有保护系统都适应电力系统的变化,保护作用才更完善。为了做到这一点,实际应用中常常是通过设法使保护的整定值能随着可能出现的各种电力系统的变化情况而变化的方法来实现的。有关文献给自适应继电保护下了一个定义:“自适应继电保护是一种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这种原理使得继电保护能自动地对各种保护功能进行调节或改变,以更适合于给定的电力系统的工况。”“除了具有常规的保护功能外,还必需具有明显的适应功能模块,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称为自适应式保护”。自适应继电保护与系统问的逻辑关系具体可用图l表示。 2 自适应继电保护原理的应用 由于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含义是保护必须适应于正在变化的系统情况,因此微机继电保护就必须有分层配置的通信线路与电力系统中的其它设备的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以交换信息。就目前而言,光纤通信线路是应用于自适应继电保护大量信息传输和转换的最好媒介。 图2配电网络自适应继电保护系统图 图2是一种配电网络自适应继电保护实现的方法之一。整个系统分为3层:即中央控制层、变电站控制层和继电保护层。变电站的控制计算机将该变电站的各开关、负荷状态上传给中央计算机,中央计算机根据电力系统电源及上层网络状态以及各变电站上传的状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计算,给出影响各种保护继电器的实际主要参数,从而给出具体整定值,再通过网络下传至各继电器。各继电器就能以适合当前电力系统状态的整定值(包括方向继电器的

胜任特征模型

胜任特征模型 概念研究 1.1 与胜任特征探索相关的早期研究 20世纪初“管理科学之父”泰勒的“时间动作分析”(timeand motion study)被誉为“管理胜任特征运动”(Management Competencies Movement),后来被普遍承认为是胜任特征研究的发端。他通过“时间-动作研究”(Time and Motion Study),将复杂的工作拆分成一系列简单的步骤,来识别不同工作活动对能力的要求。这里的胜任特征往往指那些可直接观察的动作技能或体力因素(Physical Factor),如灵活性、力量、持久性等。泰勒的这一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当今盛行的工作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时间-动作分析”的延续。 1.2 麦克米兰对于胜任特征研究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麦克米兰(McClelland)受美国新闻署(USIA)委托,首次采用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Events Interview,BEI)方法调查了50名USIA官员。结果发现,带来优秀绩效的胜任特征(Competency)并非以往人们熟知的那些管理技能,而是“跨文化的人际敏感性、政治判断力和对他人的积极期待”等潜在的个性特征。根据这一结果,1973年,麦克米兰在《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Psychologist)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应“为胜任而非为智力进行测验(Testing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在此文中,他首先运用了大量篇幅分析了传统的人才测量与甄选机制存在的问题,他承认传统的智力和成就测验有一定的信度,但是,他对这些测评工具在企业招聘及学校招生方面的实用效度提出了质疑。他明确指出,有必要对那些支持智力和知识测验

各种接地引线做法

各种接地引线做法: 1.防雷引下线:利用结构柱内对角主钢筋或剪力墙内主钢筋二根(大于16)通长焊接。 2.电梯机房用接地引下线:自基础接地网用-40X4镀锌扁钢通长焊接引至电梯机房,机房设等电位箱,并在距地面0.3m处采用用-40x4镀锌扁钢沿墙敷设一圈。电梯导轨底部采用-40x4扁钢与基础接地网的等电位板连接。 3.变电所用接地引下线:沿变电所四周不少于二处自基础接地网,采用-50X5镀锌扁钢2根通长焊接引至变电所,在变电所内地面0.3米处作一圈接地装置。在布置变压器附近的基础接地网,采用-40X4镀锌扁钢2根,焊接引至变电所底板上0.3m处,并设预埋板一块,为变压器设中性点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点。 4.强电竖井接地引下线:用-40x4扁钢下端与基础接地网焊接引至强电井。垂直引上至每层。在每层竖井地面0.3米处用-40X4镀锌扁钢作一接地装置,作为楼层等电位连接带。 5.弱电竖井接地引下线:用-40X4扁钢下端与基础接地极焊接引至弱电井,垂直引上至每层。在每层竖井地面0.3米处用-40X4镀锌扁钢作一接地装置。作为楼层等电位连接带。强弱电竖井内的LEB用BVR-1x25-PC32连通。 6.计算机房接地引下线:自基础接地网用-40X4镀锌扁钢距底板0.3米引出作盒,然后用BVR -1x35-PC32引上至机房,室内离地0.3米处设置接地端子板箱。 7.消防控制室接地引下线:自基础接地网用-40X4镀锌扁钢距底板0.3米引出作盒,然后用BVR -1x35-PC32引上至控制室,控制室内离地0.3米处设置接地端子板箱。 8.防雷接地在接地体上的接地点与其他接地在接地体上的接地点的距离应大于10m。 9.施工时应注意:钢质防雷接地装置采用焊接连接,扁钢之间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三面施焊;圆钢与扁钢、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铜线与圆钢(或扁钢)连接处须用线鼻子过渡后焊接;铜质和钢质材料之间应采用熔接或搪锡后螺铨连接;所有连接部位应做防腐处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