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话与客家话的差异比较

普通话与客家话的差异比较

普通话与客家话的差异比较

作者:陆小玲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3期

客家人一直拥有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开拓、团结凝聚的精神力量。这些美德成为了客家人的特色。客家人是一个经常迁徙且较为封闭的团体。客家话作为中国七大方言之一,被称为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方言保有了很多中国古汉语的原古音韵。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客家话是中华保留古语最多的一个方言体系,也成为了研究古汉语的一个宝贵材料。

一、客家话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客家话的语音中,送气的读音特别多。很多在普通话中为浊音的词汇在客家话中都变为清音送气,如“抱、摆、步”大多读作[p-],“弟、地、大”读作[t-],“就、救”读作[k-]。客家话中,有一些清唇字读为重唇音,如“斧、富、非、放”读作[p-]。一些知组声母字在客家话中读舌尖摩擦音,也就是说,和精、章读同样的读音,但依然有一些字的读音保留着舌头音的读法。在匣母合口字中,客家方言大多都读[f-]或 [v-],如“画、火”读作[f-],将“话、换”读作[v-]。

客家话中有着丰富整齐又复杂的韵母体系,保留着我国古代汉文学中的m、n、ng、p、t、k这六个韵尾。这是客家话保留有古代汉语特色的一个体现,其保留的完整程度仅次于广东话。客家语言中缺少ing、eng、ik、ek,这就体现出长江地域的语言形成特点。客家方言中有开口、合口、齐齿呼,但却没有撮口呼这类的韵母,因为在撮口呼的韵母出现前,客家话就已经被分化出来了。

客家话与普通话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在一些单韵母的读音上,与普通话的读法几乎是一致的。但是,客家话仍存在着大量的入音,在单韵母的读音上大都对应着一个入声。例如,发a、石e、屋u等音中存在着大量的入声,入声的韵母与其他的韵母一样,也存在着声调。客家话在很多词汇的读音及用法方式上有着鲜明的南方语音特点。另外,在前后鼻音的读音上,客家话的读音差异性比较大。例如,“方”中的“ang”读作on;“风”中的“eng”读作ong;“应”中的“ing”读作in。在声母方面,客家方言中没有j、q、x、zh、ch、sh、h等音。

二、客家话和普通话的词汇差异

客家方言与普通话的词汇差异体现在词汇的来源、词义、词形及构词方式等方面。笔者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1.词语来源差异

字丰富是客家方言的一大特色,而造成这样的原因则是由于客家方言对于古代词语的沿用较为多,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特色。由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的过程中,词汇的演变是一个重大的方面,即单音词大量被复化,普通话中以单音字为主逐步发展为以复音词为主。普通

话中的很多口语词不再出现,只作为书面用语的词汇,在客家方言中依然是常用词汇。也可以说,客家词汇语言还是保留着较为古老的一面。例如,客家方言称绳子为“索”,“索”为古汉语词;称脸为“面”,面为古汉语词;称黑为“乌”,乌也为古汉语词;称吃为“食”,食是古汉语词,在《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食而不知其味”(吃却不知道其中的味道);将早晨称为“朝”,白天称为“昼”;将跑称为“走”,而走称为“行”。

通过这些举例可以看出,客家话对于古语沿用的现象很常见,还存在一部分是客家方言独自保留下来的词语,如称“烤”为“炎”,称“担”、“挑”等词称为“该”等。在方言创新上,客家人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历史原因的影响,创造出了很多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脑袋为“头那”,女婿为“婿郎”,棺材为“长生板”,猪血为“猪红、猪旺”,眼泪称为“目汁”,“食朝”为“吃早餐”等。另外,客家话中还会吸收与借鉴其他类型的语言。例如,吸收粤语中的“靓”为漂亮;“论准”为不得体、不伶俐;“车大炮”为吹牛。另外,还有一些借鉴于英语的语言,如“球”称为“波”,“西红柿”称为“番茄”,“楼房”称为“洋房”等。多方面来源的词汇,丰富了客家话的词汇含量,也体现出了客家的地方民族特色,使客家话更具有地区韵味。

2.词汇意义的差异

在分析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词汇意义这一部分中,将分为两方面进行分析。词汇意义的差异分为同形异义和同义异形两部分。通过这两部分,介绍客家话与普通话的一些差异之处。

(1)同形异义。客家话中,词汇的意义范围一般比普通话大得多。同一个词有很多相近的或相差甚远的意义,这种现象在客语中是很常见的。例如,“打靶”一词,在普通话中是指在一定的规则条例下对既定的目标进行射击,而客家话对这一词的意思即为枪毙。“讨”字,在普通话中是指向别人索要、乞讨等意思,而在客家话中,除了具有这一层意思之外,还有“娶”(讨老婆)、“被”(讨人厌,讨打)等含义。“烧”一字,在普通话中是指用火对某些事物进行加热处理,使之产生相应的变化,而在客家话中除这一意思外,还有柴火、加热等意义。“跌”一字,在普通话中有跌倒、掉下的意思,而在客家话中还有“往下落”、“丢失”的含义,有时还会表达家门败落、丢脸、失颜面等含义。“吹”一字,在普通话中除了表达通过口用力吹气、吹演乐器等空气流动的意思外,还会有吹嘘、夸张的称赞、关系破裂、未成功等意思,但客家话却只有前半部分的意义。

(2)同义异形。客家话将“公公”称为“家官”,将“婆婆”称为“家娘”,将“闪电”称为“火蛇”,将“太阳”称为“热头”。客家方言中有着丰富的同义词,这些同义词使语言表达更为准确,同时富有变化色彩,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客家方言中,除了用“买”来表示购买的意思外,还会根据不同的词语对象,采用不同的说法。例如,“籴米”(买米)、“点药”(买药)、“剪布”(买布)、“捡豆腐”(买豆腐)等。客家话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特别多。例如,客家话中的爱字,除了有动词喜爱、偏好的表达外,还有动词“要”的意思。“燃烧”除作动词用之外,还有形容词“暖和”、名词“火柴”的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