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江流域参照蒸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长江流域参照蒸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长江流域参照蒸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长江流域参照蒸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我院门诊量季节性变动预测分析

我院门诊量季节性变动预测分析 发表时间:2012-09-25T15:34:50.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李芳王松柏王文丽 [导读]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综合水平,从而稳步推进医院的发展。 李芳王松柏王文丽 (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信息科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量季节性变动预测分析,为医院科学现代化管理,促进医院的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应用季节变动预测结果每年的二、三、四季度是我院门诊就诊高峰期季度,其中峰值出现在7 月份,第一个次峰值出现在8 月份,第二个次峰值出现在5月份。低谷期出现在每年的第一季度,特别是1、2 月份。结论医院门诊就诊季节性变动情况,“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制定科学措施,提供医院管理水平。 【关键词】门诊量季节性变动预测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372-02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我院门诊量逐年增加,特别是我院实施“大专科,小综合”建设以来,门诊量更是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趋势。针对门诊量的不断增加,采用时间系列数据季节指数分析法,找出患者就诊时间规律,为了更好地合理配置资源指明方向,为医院领导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病案统计室2007 - 2011 年医院统计工作报表,数据真实、准确、可靠。见表1、表2。 2 方法与步骤 季节指数大小反应门诊在不同季节的流量变化,月份或季节指数超过100% 且上升幅度较大者表示旺季,反之低于100% 且下降幅度较大者 表示淡季。其中季节指数等于同月(或季)平均数除以各年份月(或季) 总平均数,根据公式计算出月度和季度季节指数,见表1、表2。 通过动态分析,可见我院门诊量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季节变动,见图1、图2。 3 结果 由图1、图2 所示,我院门诊就诊高峰期按季度分析为每年的二、三、四季度,按月份分析出现在每年的3 ~ 12 月,其中峰值出现在7月份。第一个次峰值出现在8 月份,第二个次峰值出现在5 月份。低谷期出现在每年的第一季度,特别是1、2 月份。 4 讨论 通过结果分析,不同情形制定不同措施。针对医院门诊就诊高峰期,由于门诊量大增,患者面对就诊扎堆排队等候、专家门诊难求等现象,而医务工作人员工作量加大,情绪易烦躁,医患矛盾极易发生。因此,在此期间医院领导应严格审批各类休假,控制人员外出进修、培训等;合理增设收费窗口,开设便民门诊;积极倡导预约挂号模式,拓宽预约挂号渠道;提前安排就诊计划,简化服务流程;加强

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资料

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主要由大气得到热量(地面辐射)和失去热量(大气辐射)的差值决定。 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着地面。 (1)太阳辐射:最强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 (2)地面辐射:当地地方时为12点时,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大于地面损失的辐射热量,地面热量盈余,地面温度仍在升高。当地地方时大约午后1点左右,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地面温度为一天中最高值。 (3)大气温度:当地地方时大约午后2点左右,地面已经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把热量传给大气,此时气温达到最高值。随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热量持续亏损,地面温度不断降低,气温随之也不断下降。至日出后,地面热量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气温也随后达到最低值。因此气温最低值总是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由于地面吸收、储存、传递热量的原因,气温在一年中的最高、最低值,也并不出现在辐射最强、最弱的月份,而是有所滞后。 3.全球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向各纬递减。太阳辐射是地面热量的根本来源,并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影响,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南半球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气温变化和缓。 (3)北半球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同一纬度的陆地与海洋,热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冷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即“热高冷低”。 (4)7月份,世界值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是全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大陆上。 二、等温差线 1、气温的日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2) 气温的日变化与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3)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在地表面上有规律的日变化引起的,同时也受纬度、季节、地形、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医学信息学论文:季节变动法预测门诊量

应用季节变动迭加趋向法预测分析医院门诊人次 黄继宏[1]陈希[1] 杨芬[1] 【摘要】目的:针对某院门诊量随季节变化的特点,从统计的角度,采用基于季节变动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来预测、分析和评价某院2003年和2004年度门诊诊疗量。方法:用季节预测法中的迭加趋向法预测门诊量。结果:根据1998-2002年的门诊量预测出2003和2004年各月份的门诊人次。结论:该方法简易、预测效果好、误差少、能为医院制定工作计划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季节变动门诊量预测 科学的预测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任何决策离不开预测。对于医院门诊工作而言也是如此,准确掌握门诊诊疗量对于我们合理调配资源,制定确切的诊疗管理措施有积极的意义。由于门诊量不但受到就诊人群自身情况、就诊环境、诊疗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而且与季节变化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利用统计资料,运用季节变动迭加趋向法,准确地估算出季节变动情况,科学地预测2003和2004年各月份的门诊人数,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原因,推动和强化医院管理工作。 1.资料来源 参考深圳市某医院1998-2002年统计报表中各月份的门诊人数,共5年,60个月份。资料经审核后通过Exec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整理、汇总和分析,绘制出1998-2002年各月医院门诊人次的变化趋势图1,数据略。 图1:单位: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每年门诊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动,每年第一季度的门诊量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季度,而且以二月为全年最低点,七月、八月最高,但是时序的波动幅度变化不大,由此可见,该院门诊量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动,可以建立季节性迭加趋向模式① 2. 方法、步骤和结果 2.1预测模型: ?=a+b t+d i (1.1)式中:(a+bt)是时间序列的线性趋势变动;di是时间序列各月的季节增量。 此模式的建立首先要分离出时序趋势变动,再计算季节增量。 (1)确定趋势直线方程 F t=a+b t (1.2) 趋势直线的参数a、b 可以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2001年—2020年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2001年—2020年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摘要 本文利用TRMM卫星的降水资料,对我国2001年—2020年的平均降水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平均降水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选取了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对其十年间的降水距平和四季的降水距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2005年和2006年全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示:由于我国受季风气候、地形、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降水随着空间和时间变化而具有明显的变化;华北地区的降水距平高于西北地区,且波动更加剧烈,在西北地区春、秋、冬季的降水距平在零线附近,降水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华北地区四季波动相对强烈。 关键字:降水TRMM 时空变化降水距平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引言 . (1) 1.1研究意义 (1) 1.2研究现状 (1) 1.3本文研究内容 (2) 第二章资料和方法 (2) 2.1资料说明 (2) 2.2方法 (3) 第三章数据资料分析 (3) 3.1 2001年—2020年全国平均降水分布特征 (3) 3.2 2001-2020年降水的季节平均分布特征 (5) 3.3降水距平分析 (8) 3.4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 (10) 第四章结论 (11)

武汉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实 验 报 告

成员: 一、实验背景 曾经,市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市民的骄傲。然而,据2010年市水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的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五十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还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和消亡的原因之一。但对市消亡的近百湖泊而言,这一因素几可忽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的湖泊被填,用以养殖或者建造城市用地。 客观地说,湖泊的大面积缩小和消亡,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市缩减的湖泊面积有六成是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填湖造地和围湖养鱼造成的,市的各大湖泊几乎均受波及。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湖泊,在这一阶段面积剧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或转化为人工精养鱼池,如东西湖、汊湖等;有的则被切割成若干小湖泊,如沙湖、东湖等。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逐渐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旧城的改造和城市的兴建,使得土地的价值不断上升,道路的规划和商品房、工厂厂房的兴建,在巨额利益趋势下,填埋湖泊的惩罚已经不被人所重视,填埋的湖泊特别是一些被污染了的湖泊上长起了繁华的街市,大量的湖泊在城市的喧嚣中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 二、实验意义 湖泊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湖泊本身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在人与自然这一复杂的巨大系统中,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湖泊的消亡将对陆地水文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它的主要危害是加剧洪涝、干

MODIS 地表温度 反演原理 时空变化规律

MODIS论文:基于MODIS影像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的年内时空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不断恶化, 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己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比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等。这些例子所涉及的温度都是指气温,而气温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热源为地球表面,所以,地温的研究也开始成为必要。地表温度综合了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结果,精确地测定地表温度,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灾害监测及资源管理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本地接收的MODIS HDF格式原始影像数据,进行去条带、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预处理工作。在ENVI软件支持下采用idl语言编写局地地温劈窗算法,计算每幅影像每个像元的地表温度分布。原始影像为全景影像,为了提高程序运行效率,需要进行裁剪,按照研究区的具体范围边界,给定一个研究区的掩膜,按照该掩膜的尺寸进行数据裁切。将裁剪后的结果转换成点阵图,选择出大于200K的值,其它的值为无效值。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插值,将1km分辨率插值重采样成100m×100m,对于已经裁剪好的栅格数据做统计分析。与NASA网站上公布的同期数据产品进行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计算出每天的地温数据,将每日的地温影像进行旬、月的合成,结合研究区域分析地温的时空演...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a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much more people began to concern their ambient temperature changes, such as: greenhouse effect, urban heat island and so on. The temperature involved in these examples is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the most direct and important heat source of the air temperature is the Earth’s surface, so the study of the ground temperature became necessary.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combines the matter and energy e... 【关键词】MODIS 地表温度反演原理时空变化规律 【英文关键词】MODIS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al theory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基于MODIS影像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的年内时空特征研究摘要4-5Abstract5-6 1 引言9-13 1.1 地表温度9 1.1.1 概念9 1.1.2 应用领域9 1.2 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9-12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1.2.2 研究方法10-11 1.2.3 论文结构 11-12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13-17 2.1 研究区概况13-14 2.1.1 地势与地貌13 2.1.2 水系与流域13-14 2.2 技术路线 14-15 2.3 数据源15-17 2.3.1 遥感数据及其参数 15-16 2.3.2 辅助数据16-17 3 地表温度反演

2017年某县级医院门诊工作量变化趋势分析

2017年某县级医院门诊工作量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通过对某县一家二甲医院2017年门诊工作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加强医院门诊管理和改善门诊服务流程提供决策性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法等方法对该院2017年门诊工作量进行季度分析、周分析及时间段分析。结果通过对该院2017年门诊工作量进行季度分析,发现2017年第一季度门诊工作量最低,季节指数为96.33%,第三季度最高,季节指数为106.78%;通过对该院2017年门诊工作量周分析,得出周一是每周的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周日降至最低;通过对该院2017年门诊工作量时间段的分析,得出门诊工作量主要集中在上午,上午门诊量占全天的74.11%。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应根据门诊量季度、周、时间段等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如门诊预约,合理排班、合理轮休等应对门诊量高峰期造成的门诊拥堵,无效等待時间长等问题;通过制定相关门诊优惠政策来应对门诊量低谷期,吸引病人就诊,增加门诊量。以此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改善门诊服务流程和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标签:门诊工作量;变化趋势;分析;优化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an analysis on the variation situation of outpatient work volume of a Grade II Level A hospital in 2017,it provides a decision basis for strengthening outpatient clinic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outpatient service flow. Methods The quarterly analysis,weekly analysis and time period analysis of outpatient workload in 2017 were performed using methods such as time series data analysis. Results Through a quarterly analysis of outpatient workload in 2017,it was found that outpatient workload was lowest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7,with a seasonal index of 96.33%,and the highest in the third quarter,with a season index of 106.78%;through 2017 outpatient workload of the hospital weekly analysis shows that Monday is the highest peak of the week,after which it gradually decreases and falls to the lowest level on Sunda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outpatient workload in the hospital in 2017,it is concluded that outpatient workload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orning,and the amount of outpatient visits in the morning,which accounts for 74.11% of the whole day.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oul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changes in outpatient visits such as quarterly,weekly,and time periods,such as outpatient appointments,reasonable schedules,reasonable shifts,etc.,to cope with out-patient congestion caused by peak outpatient visits,and ineffective waiting time. Through the formulation of related outpatient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deal with the out-patient low period,to attract patients to visit,and to increase the outpatient amount. In order to rationally deploy and use medical resources,the outpatient service flow and outpatient service quality will be improved to better meet the patient’s medical needs. [Key words] Outpatient workload;Change trend;Analysis;Optimization

武汉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成员: 实验背景 曾经,市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市民的骄傲。然而,据2010年市水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的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五十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还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和消亡的原因之一。但对市消亡的近百湖泊而言,这一因素几可忽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的湖泊被填,川以养殖或者建造城市用地。 客观地说,湖泊的大面积缩小和消亡,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市缩减的湖泊面积有六成是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填湖造地和围湖养鱼造成的,市的各

大湖泊几乎均受波及。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湖泊,在这一阶段面积剧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或转化为人工精养鱼池,如东西湖、汉湖等;有的则被切割成若干小湖泊,如沙湖、东湖等。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逐渐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旧城的改造和城市的兴建,使得土地的价值不断上升,道路的规划和商品房、工厂厂房的兴建,在巨额利益趋势下,填埋湖泊的惩罚已经不被人所重视,填埋的湖泊特别是一些被污染了的湖泊上长起了繁华的街市,大量的湖泊在城市的喧嚣中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 二、实验意义 湖泊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湖泊本身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在人与自然这一复杂的巨大系统中,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湖泊的消亡将对陆地水文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它的主要危害是加剧洪涝、干旱、风沙以及土地沙漠化等灾害,进而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湖泊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面对日益萎缩和消失的湖泊,我们应该具有一种责任感,树立保护湖泊的意识。本次实验就是从自身的专业知识出发,运用RS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对湖泊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和输出,分析湖泊数量和面积的变化以及湖泊面积减少的驱动力,希望对市湖泊的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并以真实的数据警醒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湖泊,保护水资源。 三、实验方案 1、数据准备与处理 本次实验所用到的主要数据有:1980—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市行政区划边界SHP 文件,75年?2010年气温、降雨等气象数据,市社会经济因素数据。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波段合成、影像纠正、影像拼接和影像裁剪四个部分,最终结果是得到各个年份的市遥感影像图。波段合成就是用ERDAS勺layer stack功能模块将包含于每幅影像中的四个tif文件合成为一幅img影像;影像纠正是利用A0I裁剪的原理去除合成后影像的彩色条纹边缘部分,有些影像边缘较纯净,则不需要进行这一步骤;彫像拼接是将每个年份的四幅img影像通过erdas的 mosaic功能拼接得到一整幅图像;在影像裁剪之前,首先要将市行政区划边界SHP文件转化为img格式,利用mask功能用边界影像在各年份的拼接影像中裁剪出属于的行政区划的部分。

1970-2012年华北平原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一1672G6634(2019)03G0081G08D O I 一10.19728/j .i s s n 1672G6634.2019.03.0101970G2012年华北平原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田晓磊一李宝富一李学伟一李一婷一朱明博一王龙飞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日照276800 )摘一要一基于1970G2012年华北平原探空站和地面站气象资料, 分析了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70G2012年, 华北平原年均大气可降水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速率为-0.10m m /10a .其中,秋季大气可降水量减少速率最高,为-0.18m m /10a .在空间上,华北平原东南部年均大气可降水量降低速率明显大于西北部.(2)近40多年来, 华北平原年均降水效率基本稳定,速率为-0.01%/10a .(3)在年和季节尺度上, 华北平原大气可降水量变化与降水量仅在冬季相关性不显著.在空间上,仅华北平原南部年均大气可降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性;而降水效率与降水量在各尺度上均呈极显著相关性.(4)北半球极涡面积和亚洲区极涡强度分别对春季和夏季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影响较大.而秋二冬季,大气可降水量与西伯利亚高压和亚洲 经向环流关系密切. 关键词一大气可降水量;降水效率;大气环流;时空变化;华北平原中图分类号一P 426文献标识码一A 0一引言 大气可降水量(又称为空中水汽含量)是单位气柱中从地面到大气层顶的水汽总量,可表征降水的潜力, 也是评估空中水资源的重要依据[1G3]. 华北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政治二经济二文化中心,经济发展迅速二人口分布密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同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近年来华北平原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进一步 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目前,该区已成为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之一[4].因此,从区域层面和国家需求来讲,开展以大气可降水量为代表的空中水汽资源演化过程与机制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对空中水汽资源变化机理的认识,而且可为水资源极度匮乏地区制定科学的空中水汽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于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已有一些研究成果[5G7].例如,韩军彩[8]基于探空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1979G2008年水汽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发现水汽含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随纬度增高而减少;王旭丹等[9]研究表明华北地区1960G2005年水汽含量在不断下降.刘园园等[3]利用1964G2008年郑州站探 空资料,发现在长期线性趋势上,可降水量呈微弱下降趋势,并在1990年代末发生突变.曹丽青等[10]利用N C E P /N C A R 再分析资料研究了1948G2003年华北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与极端天气事件的关系, 发现大气中水汽含量与南方涛动和厄尔尼诺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张秉祥等[11]分析了华北平原近30a 空中水汽含量与 降水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当空中水汽含量偏多(少)时,华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多(少).Z h u 等[1 2]研究发现水汽含量对大气气溶胶具有一定影响.S h i 等[1 3]研究了多种卫星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对大气可降水量的监测能力.张扬等[14]指出虽然西北地区探空站点较少,但是探空资料可以较好反映空中水汽的时空变化规律 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可见,与其它资料相比,采用探空资料研究大气可降水量相对简便[14].杨保东等[15]解读了1974G2000年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变化趋势,发现了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年变化总体呈现微收稿日期:2018G08G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211);曲阜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446006)资助通讯作者:李宝富,男,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气候水文与生态环境,E Gm a i l :l e n n y 006@163.c o m.第32卷一第3期2019年6月一一一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L i a o c h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V o l .32N o .3J u n .2019

中国人口时空变化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 二.全国人口空间分布规律 (2) (一)人口空间分布 (2) (二)人口面积洛伦兹曲线 (4) 三.全国人口时序变化特征 (4) (一)全国人口时序变化 (4) (二)人口预测 (5) 三.全国人口空间变化规律 (6) 四.全国人口变化的空间相关性 (9)

1949——2009年中国人口时空变化分析 杜洋1,毛宇飞1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1949-2009年中国各省区人口统计数据的研究,获得中国人口时空变化规律。利用GIS技术和洛仑兹曲线,探究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人口数学模型研究中国人口的时时序变化规律同时对人口进行合理的预测;引入水文学中的变差系数和偏态系数两个参数,探究全国人口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包括人口重心变化和人口平衡性变化;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内相关关系探究人口变化的空间相关性。 关键字:人口时空变化 一.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北纬53°30′—北纬4°东经135°05′—73°40′)、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90-2009全国统计年鉴,以及全国1:500万矢量化地图。 二.全国人口空间分布规律 (一)人口空间分布 根据2009年全国各省市人口总量及行政区域面积,计算出各地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人口总量/行政区域面积),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疏,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别很大,其中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是上海,人口密度最高达3046.3人/平方千米,西藏人口密度最低,为2.4人/平方千米,上海人口密度为西藏人口密度的1269.292倍。 平原、盆地人口多,高原、山地人口少。东部的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为我国人口高度密集区,人口密度多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而广大西北内陆人烟稀少,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天山南部人口十分稀少,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 经济中心和重点开发区人口密集。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大于10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多为区域经济中心,如北京、天津以及上海,分别是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在全国经济排名中占有领先的地位。

近 50年华北地区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第25卷 第2期 自 然 资 源 学 报Vol 125No 12 2010年2月JOURNAL OF NAT URAL RES OURCES Feb .,2010  收稿日期:2008-06-24;修订日期:2009-10-0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BAC03A02);科技专项(2007FY120100);上海市气象局启明星专项(QM200801)。 第一作者简介:张皓(1982-),男,天津市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作物生长模拟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研究。E 2mail:zhangh@cli m ate .sh .cn 3通信作者简介:冯利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系统模拟、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E 2mail:fen 2gl p@cau .edu .cn 近50年华北地区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张 皓1,2,冯利平13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2.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200030) 摘要:利用华北地区(京、津、晋、冀、鲁、豫)92个气象台站近5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小网格法分析华北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GI S 工具实现空间分异表达。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年均降水量为614mm 。年均降水量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春季降水纬向分布明显,而夏季降水经向分布更为突出,秋冬季降水与年降水分布相似。随着年降水量由多到少变化,多雨区由东部沿海向南部地区移动,少雨区呈由中西部地区向中北部地区移动的趋势。该区降水年际变异性强,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均呈明显的降低趋势,春季降水略呈升高趋势,冬季降水升高趋势更为明显。1980年为由多雨期向少雨期的转折点,降水量存在8~10a 的显著振荡周期。20世纪60年代为月降水正距平出现最多的时期,而80年代和90年代为月降水负距平出现最多的时期。华北地区降水量季节性差异明显,夏季降水集中,全年65%~85%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 关 键 词:华北地区;降水量;趋势分析法;小网格法 中图分类号:P4261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0)02-0270-10华北地区主要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是其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影响着当地粮食生产、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水量变化的时空分布受季节、纬度和地理因子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点,对农业生产,特别是部分地区仅依赖雨养条件的农业生产来说,其影响尤为突出。研究华北地区降水量时空变化规律与特征,有助于合理利用降水资源和进行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华北地区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已有学者做过研究。牛存稳等 [1]分析了华北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孙燕等 [2]研究了异常降水在年际和年代际间的变化规律和特征,张利平等[3]归纳出华北地区降水存在的主要周期变化,陈烈庭 [4]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标准差的空间分布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地域特征进行了分析。目前的研究对降水量空间变化涉及较少,分析精确度也较低,为了更为精确、深入地反映华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利用该区92个气象站点近5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小网格法划分精细化网格,拟合不同分区降水要素方程,采用GI S 逆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华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和特征,实现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异表达,以期为华北地区降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及时空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及时空变化分析 [摘要] 目前,修武县的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已结束,通过这次土地大调查,摸清了修武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1996-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介绍了近年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与趋势分析,并就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土地利用调查时空变化 0 引言 土地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一个国家立国的基本要素。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它不仅体现在数量结构的变化,更是空间格局的变化,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的时空变化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掌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对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政策、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修武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介于东经113°08′17”-113°32′03”,北纬35°07′39”-35°28′32”之间,隶属焦作市。东邻新乡市获嘉县与辉县市,南和武陟县接壤,西与焦作市区毗邻,北靠山西省晋城市与陵川县。县域东西宽约36公里、南北长约40公里,全县辖3镇、5乡、223个行政村,总面积为668.03平方公里。 2各类土地分布及利用情况 (一)土地利用现状成果 根据修武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统计结果,目前修武县土地总面积为66803.66公顷,其中耕地24964.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39%;园地318.83公顷,占总面积的0.48%;林地26106.82公顷,占总面积的39.08%;草地2635.06公顷,占总面积的3.94%;交通运输用地1712.48公顷,占总面积的2.56%;水利及水域设施用地1865.81公顷,占总面积的2.79%;其他土地1200.61公顷,占总面积的1.8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999.12公顷,占总面积的11.97%。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林地和耕地是面积最大的地类,说明修武县仍是一个传统的、以农业、林业为主的地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比例11.97%,说明修武县城镇化率未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二)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分析 在耕地分布中,南水北调以南地区主要为水浇地,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

武汉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武汉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实 验 报 告 成员:

一、实验背景 曾经,武汉市内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武汉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武汉市民的骄傲。然而,据2010年武汉市水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武汉的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五十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还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和消亡的原因之一。但对武汉市消亡的近百湖泊而言,这一因素几可忽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的湖泊被填,用以养殖或者建造城市用地。 客观地说,武汉湖泊的大面积缩小和消亡,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武汉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武汉市缩减的湖泊面积有六成是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填湖造地和围湖养鱼造成的,武汉市的各大湖泊几乎均受波及。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湖泊,在这一阶段面积剧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或转化为人工精养鱼池,如东西湖、杨汊湖等;有的则被切割成若干小湖泊,如沙湖、东湖等。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武汉市逐渐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旧城的改造和城市的兴建,使得土地的价值不断上升,道路的规划和商品房、工厂厂房的兴建,在巨额利益趋势下,填埋湖泊的惩罚已经不被人所重视,填埋的湖泊特别是一些被污染了的湖泊上长起了繁华的街市,大量的湖泊在城市的喧嚣中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 二、实验意义 湖泊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湖泊本身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在人与自然这一复杂的巨大系统中,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湖泊的消亡将对陆地水文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它的主要危害是加剧洪涝、干旱、风沙以及土地沙漠化等灾害,进而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湖泊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面对日益萎缩和消失的湖泊,我们应该具有一种责任感,树立保护湖泊的意识。本次实验就是从自身的专业知识出发,运用RS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对湖泊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和输出,分析湖泊数量和面积的变化以及湖泊面积减少的驱动力,希望对武汉市湖泊的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并以真实的数据警醒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湖泊,保护水资源。 三、实验方案 1、数据准备与处理 本次实验所用到的主要数据有:1980--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武汉市行政区划边界SHP文件,武汉75年~2010年气温、降雨等气象数据,武汉市社会经济因素数据。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波段合成、影像纠正、影像拼接和影像裁剪四个部分,最终结果是得到各个年份的武汉市遥感影像图。波段合成就是用ERDAS的layer stack功能模块将包含于每幅影像中的四个tif文件合成为一幅img 影像;影像纠正是利用AOI裁剪的原理去除合成后影像的彩色条纹边缘部分,有些影像边缘较纯净,则不需要进行这一步骤;影像拼接是将每个年份的四幅img

全球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全球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自然灾害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球各个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利用全球4270个测站197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对近40年来极端降水事件的平均特征、年际变化、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近40年来全球全年端降水事件频次的空间分布存在很大差异,总的来说全年总极端降水频次分布与各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关,频次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左右,并向南北逐渐增大。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值全球分布差异很大,大雨在美国中部、东部部分地区逐渐增加,在地中海沿岸大部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趋势,欧洲其他部分地区增减趋势并不明显。在俄罗斯地区,西部部分站点大雨所占比例增加明显,而中部地区减少趋势占主导地位。中国长江流域强降水过程明显趋于增多,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也趋于增加。在南半球地区,南美洲南部、南非地区呈增加趋势,澳大利亚西北部和东南部增幅较大。从全球来看,极端降水强度高值区主要在南北纬回归线之间,且向高纬逐渐递减。降水强度变化趋势和极端降水量与总降水量比值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全球;极端降水;时空变化; 第一章前言 1.1 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意义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事件在近年来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自然灾害日益严重,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极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冲击远大于气候平均所带来的变化。 AR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对极端气候的定义给出了较为明确的阐述:即对一特定地点和时间极端天气事件就是从概率分布的角度来看,发生概率极小的事件,通常只占该类天气现象的10%或更低。 全球地形差异较大、气候复杂多样,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理要素时空变化图的判读

地理要素时空变化图的判读 ——以气温时空变化图为例 绍兴一中 王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科学。因此,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相互联系成为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地理要素时空变化图”,从定量的角度,形象地展现了地理事物时空分布及变化的规律性。为锻炼和提升学生地理图表信息获取解读能力、空间联系比较及综合思维能力、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典例】 【2010全国文综卷Ι】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 A .4℃ B.12 C. 16℃ D. 18℃ 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 A .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 .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3.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A .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参考答案:C 、 B 、B ) 【解析】 1.时空变化图对读图析图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从定量角度表现气温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的坐标统计图,形式多样(如图1~图5),与常见的气温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图坐标统计图(图2~图5)相比:①气温时空变化图(图1)不同于图2、图3这类仅仅从一个维度(时间维度或水平方向某一维度)反映气温变化的图像,而是借助等温线从两个维度反映气温特征,因而地理图表判读的信息量大。②气温时空变化图(图1)也不同于图4、图5这类也是从两个维度并借助了等温线这一工具反映气温分布规律的图像——图4、5仅反映气温的空间分布(平面、剖面)规律,而气温时空分布图(图1)涉及时空两方面。所以,图形判读时要求学生调用驾驭的相关地理原理多(不仅仅包括气温空间分布原理、等温线原理,还包括气温时间变化原理),对学生多层次综合分析评价地理现象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准确把握时空变化图的一般判读方法 (1)结合文字材料、坐标轴、等温线,挖掘图中隐含信息:①依据命题的文字表述,可以明确坐标轴中表达的地理信息:顺横坐标方向,9-0时为8日(多云)、0-18时为9日(晴天);纵坐标方向,0值为市中心(见图7)。②准确调用相关地理原理,认识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分布状况:读横坐标,依据气温日变化规律——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如图6气温递增方向所示),结合等温线数值递变规律,可判读等温线数值(见图6);读纵坐标,依据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市中心因城市热岛效应,气温高于周边(如图7气温递变方向所示) a 、 b 、 c 的数值分别为170C 、90C 、70C (见图7)。 气温日变化图 图2 气温水平分布图 图4 气温垂直剖面分布图 图5 某月600N 气温水平分布图 图3 北 南市中心时间h 图2图1(气温时空分布图) 北南市中心气温递增方向 (图6) 北南市中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