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安与北京--中国两座最重要的古都的比较研究--朱士光

长安与北京--中国两座最重要的古都的比较研究--朱士光

长安与北京--中国两座最重要的古都的比较研究--朱士光
长安与北京--中国两座最重要的古都的比较研究--朱士光

长安与北京--中国两座最重要的古都的比较研究

朱士光

在我国众多的古都中,论起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来,最重要的莫过于长安(即今西安)与北京。关于这一点,我国古都学界早有共识。如著名古都学家侯仁之教授就曾明确指出:“全国统一时期的政治中心,前后也有过几次迁移,但是真正称得上是全国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中心的,只有两个,在前期是长安,也就是西安,后期就是北京。”

历史事实确乎如此,西安地区作为西周、秦、西汉、隋、唐等统一的强大的王朝首都所在地,曾在我国历史的前期,即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后十世纪初,在前后两千年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国内与国际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北京小平原上古代的蓟城,也是在西周初年,只是比在西安小平原建立的丰、镐二京略晚数十年成为西周封建的燕国的都城。其具体时间据考证是西周武王十一年,即公元前1045年,距今已3035年。以后到公元十世纪初又成为辽代的陪都南京(又名燕京)与金的国都中都。就是仅算它连续作为元、明、清三个统一的封建帝国首都的时间,也长达640年(公元1271-1911年)。而这一时期,尽管已到了封建时代的后期,这三个王朝均曾一度国力十分强大,同时由于专制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到这一时期更为成熟与巩固,因而北京在我国历史的后期,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切切实实发挥了政治上的统治作用。

此外,从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看,西安与北京也具有东方古代都城的某些共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以隋唐长安城与元明清北京城相比较而言。因为西安地区所建的几座古代都城,如从城市规制与规模相衡量,不论是西周的丰、镐两京、秦都咸阳或是西汉都城长安,均不及隋唐长安城。同样,在北京地区所建的几座古代都城中,且不说燕国的蓟城难望元明清北京城的项背,就是辽之燕京、金之中都与元明清北京城相比也逊色很多。这自然是历史发展造成的,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正是为了更深入地揭示我国古都发展的规律,特对隋唐长安城与元明清北京城这两座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古都试作比较研究。因限于篇幅,先只就两座

古都形成的地理环境与城市规划建制方面进行初步的对比剖析,其余方面的比较研究还有待大家的进一步的努力。

北京与西安地区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先后辉耀古今,从地理环境看是有着一些共同特征的。

首先是,在地理位置上都据有形胜之地。如西安地区所在的西安小平原,就在关中盆地的中心部位。关中自古号称“四塞之国”,南有高大挺拔的秦岭屏障,北有连绵起伏的北山拱卫,西有千陇作为樊篱,东有黄河堪称天险。四关控扼,固若金汤。

另方面,关中平原由于周围山峦的峪谷可作为交通孔道,与各地之联系也十分方便,并成为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它东出函谷关,可联络中原各地,更远及东北与东南广大地区;西越千陇,可通往西域、中亚;北上黄土高原,可抵达阴山南北;南穿秦岭,可进入巴蜀江汉。这样的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自会使其占尽地利。因而顾祖禹称之为“居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因此它成为我国历史时期前一阶段的政治中心,自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同样,北京所在的北京小平原(又称作“北京湾”),其西、北、东北三面群山环峙,地势高耸,只有南面开口,面向广阔的华北大平原。古代,其南面一带,水网稠密,又多湖沼淀泊,也成为北京小平原与华北大平原之间的天然屏蔽。也正是凭籍这一险要的地形条件,北京小平原成为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北部蒙古高原与东北大平原的枢纽之地,因为这一小平原正好是由中原地区循太行山东麓与燕山南麓通向辽河流域以及穿越燕山山脉中的南口、古北口通向蒙古高原的分歧点,是东北地区与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南下与中原地区农业民族北上的必经之途。这样的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也自会使其成为一方诸侯国国都与重镇。随着历史上政治军事形势与民族关系的变化发展,它也就逐步上升成为我国历史时期后一阶段的全国政治中心。

其次是地理环境均很优越,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遗址丰富,都是古代人类活动的中心。如关中盆地,在渭河河谷冲积平原两侧,分布有多级黄土台原,是远古人类栖息的理想场所,加之在第四纪之更新世之间冰期时,气候曾十分温润,全新世中期时(距今8000- 3000年),还是亚热带气候,森林、草原广布,河流、

湖泊众多,禽兽繁殖,鱼鳖丰富,在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疏松肥沃,易于耕作,所以早在距今80万年前就有旧石器时代早期之兰田猿人徜徉其间,以后在距今20万年前又有旧石器时代中期之大荔人踵而继之。到全新世新石器时代,不论早期之老官台文化、中期之仰韶文化,或晚期之龙山文化遗址,更是遍布各地。据1983年的统计,关中地区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就已达八百多处。原始农牧业与文化高度发达,是我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到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关中地区即被历史学者赞颂为“天府”、“陆海”,而处于关中盆地中心之西安小平原,更是山环水绕,形势险固、原野开阔、景色秀丽、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的“天地之陨区”,因而“秦中自古帝王州”。不仅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个王朝及另外一些政权在此先后建都,就是到明、清时期也是帝王将相们议论迁都避难西狩之上选之地。同样,北京小平原早自更新世以来,虽然气候迭经连续变化,但总的看来自然条件是十分优越的。所以自旧石器时代初期起,即距今50-20万年间就有“北京人”在这里长期生长繁衍。以后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即到距今1.8万年前后,又有较北京人大为进步的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小平原的山区里。大约又过了l万年,随着冰期后期全新世的到来,特别是进到距今8000- 3000年的全新世中期时,由于全球性的气候转暖,北京小平原之气温较之晚更新世最后一次寒冷时期年平均气温升高8-10℃,比现在之年平均气温还要高出2-3℃,而天然植被相应变为含有亚热带种属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而流经北京小平原的永定河、潮河、白河等河流,在这一带时而合流,时而分离,因而使平原上水系十分紊乱,且形成了众多的沼泽湖淀。正是在这种气候湿润、动植物丰富、水流丰沛的优越自然环境中,北京小平原上的先民与中原地区及关中平原的先民几乎是同一时期进入新石器时代,并开始由山区迁徙到山麓地带群聚定居,发展了原始农牧业。北京附近一带发现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充分说明了这一地区距今五、六千年前原始农业牧业与文化的发达。也正是在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原始农业经济与文化的氛围中,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在北京湾里永定河畔距离古代渡口最近又不易遭受洪水威胁处形成了一个原始聚落,以后又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它所处的南北交通枢纽的位置的促使,又使它从北京湾中众多的原始居民点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驾乎周围其它居民点之上的早期城市,至西周武王灭商之后,即封召公于此,建立燕国,并建

都于此城之中,取名为蓟。尽管秦始皇扫灭战国群雄,统一中国之后,蓟不再成为一方诸侯国的国都,但由于其地位重要及经济、文化基础丰厚,一直是我国北方之军事重镇与贸易、文化中心。直至公元十世纪初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契丹族崛起,并以幽州(即蓟城)作为它的陪都,改名南京,重又成为我国的政治中心。三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中心的隋唐长安城与元明清北京城,都是在统治阶级具有宏大的气魄与浓厚的皇权思想的促使下,动用全国的财力、人力、物力规划修建起来的。而它们的建成,又大为有利于巩固封建皇权统治与繁荣封建经济文化。

隋唐长安城与元明清北京城的规划、修建,从总体上看都是十分成功的,是我国其它古都所难以比拟的.它们都充分体现了东方都城建筑的艺术特色,都跨进了各自历史时代都城建设的高峰。另方面北京对于长安又有明显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在规划建设方面有着以下几个共同的特征。

(一)都成功地突出了封建皇权思想。

隋唐长安城最初是由隋朝太子左庶子宇文恺规划设计的。在着手设计前,曾先到北魏国都洛阳城与东魏、北齐国都邺都进行参观,总结了前代都城修建中的经验教训,根据西安小平原上龙首原以南区域的地理特点作出了自己的设计。他设计的隋大兴城(即唐之长安城)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城中有城,即将皇帝及其嫔妃子女居住的宫城与中央政府机关所在的皇城与一般居民居住的城区分出来,而且是一城套一城,即富城外套皇城,皇城外又套外郭城。皇族与政府衙署居于城中之城内。这一首都规划格局,对唐以后历代都城,包括北宋首都汴京城、金中都城及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且其影响还远达域外的日本等国。这一设计自然是有利于皇室与中央政府机构的安全,对于巩固封建王朝之统治极为有利。同时宇文恺还将宫城置于全城之制高点龙首原上,再配上高大雄伟壮丽辉煌的宫殿群,使封建皇帝高高凌驾于将相群臣及庶民百姓之上,更增加了封建皇权的神秘感与威严。借重皇宫地势的高耸与建筑的雄壮来增加皇帝的威权,当然不是宇文恺的首创。如西汉初年萧何营作汉长安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汉高祖刘邦见宫阙壮丽,发脾气责备萧何道:“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答道:“天子以四海为家,

非壮丽无以重威”,刘邦听后才高兴起来。但宇文恺在规划隋大兴城时,将这一思想发挥至极致,的确是费了一番苦心的。同样,设计元大都城的刘秉忠,既是精通儒学、天文、地理、历史的博学之士,又是元世祖忽必烈宠信的谋臣,因此他在受命主持大都城的建造工程时,也是本着突出封建皇权的思想进行设计施工的。一方面他承袭了隋唐长安城之城中有城的设计方针,另方面依据选定的大都城的城址地形特点,选定琼华岛及其周围的湖泊为中心,把三组宫殿环列在湖泊的东西两岸,然后在其外加筑一道城墙,此即为宫城,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皇城。在确定了宫城的位置之后,再考虑大都城之城墙与城内其他部分的设计修造。而在整个大都的平面设计上,贯穿宫城的中心线成为全城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的确立就十分鲜明地突出了宫城在整个大都城的位置,也就突出了这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心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此同时,在宫殿的修建中,也继承发展了萧何的观点,尽其可能地修造得富丽堂皇。其达到的程度,“虽天上之清都,海上之蓬瀛,尤不足以喻其境也”。以后,在元大都城旧址上建造的明北京城,也是遵循突出封建皇权的指导思想,采取了一些改造扩建措施。如于修建紫禁城(即宫城)外,又建有皇城,并改变元代官署分散的状况,将中央主要官署集中于皇城内宫城的前方;紫禁城周围加凿了护城河,扩大紫禁城与皇城间的距离;宫城北门玄武门外,在元朝宫城大内延春阁旧址,为压胜前朝风水,用人工堆筑了一座土山,命名为万岁山,亦称“镇山”,俗称煤山,清初改称景山,此山主峰恰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为改建后北京全城的中心,以及到嘉靖年间加筑包围南郊一面的外罗城等。这些工程措施都更加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安全,也进一步增添了封建帝王君临天下的尊严。

(二)巧妙地利用了地形与水源。

隋唐长安城的总设计师宇文恺,在规划督造一代新都时是很善于利用当地地形上的特征进行巧妙的布设安排的。首先他在全面掌握了西安小平原的地理特征,胸有丘壑之后,选定了龙首原以南、灞浐二河以西、渭河以东一片广阔而略有起伏的原湿相间地带,这是在西安小平原上建设象隋唐长安城那样一座规模宏伟的都城最为理想的地方。第二是他合理利用高起的岗原与低洼的隰地,在横贯隋唐长安城东西的六条高坡上分别布设了宫殿、百官衙署、寺庙道观及皇帝国戚高官显宦的宅邸。同时在高坡之间的低洼地区安排民居里坊,此外还利用天然凹地,

人工开凿池沼,修建风景区。这样隋唐长安城中,宫城殿阙位置最高,皇城中的中央政府机关次之,寺庙道观及勋贵府第又次之,最下是居民里坊,各类建筑高低有序,错落有致,既形成了特殊的立体结构,又使前几类建筑与一般居民区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它们的尊贵气势。第三是利用当地地形,开凿了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等渠道,由南向北输水入城,或者沿着岗原之间的低洼地带布设渠线,利用低平之地开渠引水,解决了长安城的供水问题。与隋唐长安城一样,元大都城在设计建造时也是充分考虑到了北京小平原的地形特点。这一浩大工程的主要设汁者刘秉忠与另一设计者、元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在着手设计前对北京小平原进行了勘察与地形测量,他们抛开金中都旧城,而以金代离宫——大宁宫附近的一个湖泊区(即今之中海与北海,南海当时还不存在)为新都之中心,将宫殿群置于其附近。这一方面为为充分利用天然水面的自然风光来增添宫城中之景致,使雄伟壮观的宫殿建筑与绮丽多彩的波光湖影相互辉映,制造出更为浓郁的皇家气派,另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水源较为充沛的高梁河水系,以解决大都城的地面供水问题。同时郭守敬又顺应地势特点,自大都西北今凤凰山麓白浮泉引水,修渠穿过大都城中,下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今北运河),接济了江河水量,从此运河畅通,使满载粮食与货物的漕船自江南能直驶入大都城内积水潭中,也是郭守敬巧妙利用地形特征,发展水利与漕运事业,解决当时军国大政中重大问题的成功例证。元大都城与明清北京城作为三朝国都,历时六百多年而不衰败,显然与刘秉忠、郭守敬在北京小平原上选择了最佳区域修建都城,并且巧妙利用地形条件解决了都城地区供水与济漕水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城市布局规则严整,街坊里市畦分棋布端正整齐。

隋唐长安城,不论宫城、皇城、外郭城,四面城墙均取东西、南北向,十分端直。外郭城每面各有三个城门。城中东西十四条大街,南北十一条大街,也均作东西、南北向,笔直端正,宽阔畅达,彼此纵横交织,状如棋盘。城中坊、市分离,坊、市外设围墙,都取规则的长方形,目.东西对称,排列十分整齐。以北起皇城朱雀门南至外郭城明德门之朱雀大街为中轴线(此中轴线尚应由朱雀门向北延伸,穿过宫城之南门承天门与北方玄武门),把全城一分为二,由长安、万年二县分治,两县各领五十五坊。由于城的东南角外有曲江池风景区,城作直角形曲折,少一坊,故万年县实领五十四坊。如此整齐规则的坊市布局,恰如白

居易在一首诗中所形容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与隋唐长安城相类似,元大都城宫城与外城凹面的城墙也都是端正的,城内街道和官署、民居也都修建得十分整齐。全城共有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各九条,宫城以外的居民区,划分为五十坊,坊各有门,门上署有坊名。对此,曾于十三世纪七十年代中到过大都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作过生动描写:“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墙根。一个人若登城站到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配给全城居民建房的土地,也是四方形的,并且彼此整整齐齐地排在一条直线上,……。整个城区按四方形布局,如同一块棋盘。设计的精巧和美观,简直非语言所能描述。”

明北京城的内城,也大体如同元大都城一样,城区方正,街巷胡同端直。只是北城墙于明初改建向南收缩时,其西段为绕过旧日积水潭,略为折向西南,形成一斜角。另外,明后期嘉靖年间为加强京城防卫,于城南加筑了包围南部一面的外罗城,形成了内城南面的外城,并使整个北京城呈凸字形。外城的居民区由于未经很好的规划,因而街巷大多曲折狭窄,很不规则,与内城景象迥然不同。然而另一方面,明北京城中,由北部的钟鼓楼起,向南穿过景山中峰与紫禁城正中心,再南经午门南之中心御道,出正阳门,沿该门南之笔直的大道过东西并列的天坛与山川坛之间直抵永安门这一条中轴线较元大都城内之中轴线更为绵长与明显,而且中轴线两侧之各种城门、阙楼、牌坊、官衙及祭祀礼仪活动建筑之对称性更为明显突出。

当然隋唐长安城与元明清北京城在规划建制上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宇文恺是用《周易》中的八卦学说作为设计隋唐长安城的指导思想;而刘秉忠则是用《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帝王之都的理想模式作为设计元明清北京城的理论依据。

前已述及宇文恺曾在横贯隋唐长安城的六条高坡上布设宫殿、百官衙署、寺庙道观及勋贵宅邸,同时在高坡之间的低洼地区安排民居里坊及修建风景游乐地。他这样规划的确巧妙地利用了当地的地形条件,为这一代名都增添了不少光彩。但这只是表层现象。他这样设计的核心指导思想却是《周易》的乾卦理论。他将这六条高坡视为乾卦之象,自北而南分别命名为:“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高地。按《周易》的解释,“九二”是“见龙在田”,意即

真龙之地,“故以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高地恰好在宫城之南,《周易》认为“九三”是“君子终日乾乾,名惕若厉”,故“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而“九五”高地是“飞龙在天”,地位也很尊贵,“故置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之”。这套指导思想当然是穿凿附会之说,不足为训。然而宇文恺它具体运用到隋唐长安城的规划设计上,并得到实际贯彻,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这只能说是一个值得庆幸的历史性的巧合。

元大都城的主要设计者刘秉忠虽然也很精通《周易》,但他却是实实在在地遵从儒学经典《周礼·考工记》中所谓“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都城规划思想督造了大都城。《周札·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间,它所规范的都城模式自那以来一直被认为只是一种理想。然而不意竟在元大都城的规划建造中由理想化为了现实。元大都城虽然不是正方形,北城墙也只有两个城门,但总的看来,城内有关封建统治者活动的建筑群,其布局基本上是合乎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规划思想的。还意想不到的是这一规划思想还被明北京城的改建者完满地承袭了下来,并加发展,使我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帝都成为充分完美地体现这一古代东方都城规划模式的现实标本。我国古建筑学家林徽因曾对北京城的这一特点作过生动而又概括的解释。她在强调指出北京城几乎完全是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规划思想建设起来的时候,曾解释道:

“北京城从地图上看,是一个整齐的凸字形,紫禁城是它的中心,除了城墙的西北角略退进一个小角外,全城布局基本是左右对称的。它自北向南,存在着纵贯全城的中轴线。北起钟鼓楼,过景山,穿神武门直达紫城的中心三大殿。然后出午门、天安门、正阳门直至安定门,全长8000米。这种全城布局上的整体感和稳定感,引起了西方建筑家和学者的无限赞叹,称之为世界奇观……

“左祖右社,是对皇宫而言。‘左祖’指皇宫的左边是祭祖的太庙。‘右社’指宫室右边的社稷坛(现在是中山公园)。‘旁三门’是指东、南、北城墙的四面各有三个城门。不过北京城只是南面有三个城门,东、西、北面各两个城门。日坛和月坛分列在城东和城西,南面是天坛。北面是地坛。‘九经九纬’是指城内南北与东西向各有九条主要街道。而南北向的主要街道同时能并列九辆车马即‘经途九轨,。北京的街道原来是很宽的,清末以来逐渐被民房侵占,越来越窄

了。……

‘面朝后市’也是对皇宫而言,皇宫前面是朝廷的行政机构,所以皇帝面对朝廷。‘市,是指商业区,封建社会轻视工商业,因此商业区放在皇宫的后面。现在的王府井大街,是民国以后才繁荣起来的。过去地安门大街、鼓楼大街是北京为贵族服务的最繁华的商业区。前门外的商业区原来在北京城外,……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为了加强京城的防卫才建了外城。”

不需要再多着笔墨,一座宏伟、严整、美丽、典雅的东方古都已跃然纸上。她不同于隋唐长安城,也不同于我国历史上任何古都,但她却是最能代表我国东方式的古代都城建筑思想与建筑风格的典范。她不仅辉耀于历史,震铄于方外,更能垂教于后世,示范于寰宇。

中国四大古都

19世纪20年代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东南西北四京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长安、丰镐、丰京、镐京、京兆) * 东京(今洛阳,古又称洛邑) *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应天) *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内同汉民族政权一样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东西南北中国首都并不具有历史学意义,而是一种民间的变称。 如辽、金、元西京(今大同,历史上又称平城、代京、云中) 雁塔北广场、芙蓉晚照、未央区、浐灞斜拉桥 西安古称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东有华岳、西据太白,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国、秦朝、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为都时间长达千年以上,特别是强盛的周、秦、汉、隋、唐以此为都,更增加了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号称“十三朝古都”。“秦中自古帝王州”,这是唐代诗圣杜甫在其《秋兴》诗中的名句。 秦中,即关中,是指以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区。它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故称关中。关中地区南部为我国南北气候地域的分界线——秦岭,北部为高低起伏的丘陵,滔滔渭水贯穿其间,滋润着两岸膏腴的土地。包括长安在内的西起宝鸡,东至潼关的渭河流域,号称“八百里秦川”。这一地区土地肥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自古以来享有“陆海”、“天府”的美誉。西安地区河流纵横交错,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八水”即指泾、渭、浐、灞、沣、滈、涝、潏等八条河流。关中地区自古号称“四塞之国”,境内有关山带河之险,沃野千里之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同时,由关中东出函谷,可联络中原;西逾千陇,可沟通河西;南越秦岭,可抵巴蜀、江汉;北上黄土高原,可进入阴山南北,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外向性。因此,西安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极大。 西安是东方世界的文明中心,浩浩千年古都,位居我国古代众多古都之首。西安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编辑本段南京 南京奥体中心、总统府、中山陵和鸡鸣寺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老16字箴言有感)

文化意识的觉醒与相互认同 ——品费老16字箴言有感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老先生这句名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们每一句话都有很深的含义,而合起来更是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各美其美”,从文言文的角度看,第一个“美”为意动用法,即以……为美,直译过来就是各自以自己的美为美。放大到文化领域范围来说,“各美其美”告诉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纵观历史长河,自人类诞生至今,不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人类创造出了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不同文化。上古时期四大东方文明古国的各具特色的文明令我们无限向往,在建筑方面,古埃及的金字塔至今仍矗立在尼罗河的沿岸,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与视觉冲击,现在人们在尼罗河沿岸游览,看到这埃及古老文明的遗迹,心中仍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如此浩大的工程,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被建成,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类似的,古代西亚的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及中华文明的万里长城有何尝不是人类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思想方面更是硕果累累,其中轴心时代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其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

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的今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交往日益紧密,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各民族灿烂的文化使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诸多文化中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经济可以一体化,但文化必须是多元化,很难想象一个丢失了本民族文化的民族如何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老师上课时也曾提起为什么俄罗斯为什么对有关乌克兰的事件如此敏感,因为俄罗斯文明的根——基辅就在乌克兰境内。 因此,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要“美人之美”,即以他人的美为美,换言之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就要比其他民族的文化优等,它们只是出于不同的社

名胜古迹与文化(双语专业)模拟试题1-4

名胜古迹与文化模拟试题1 一、单选题(每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1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干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2分) 1、陕西临潼县境内的()山,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素有“绣岭”之称。 A、弹琴峡 B、仙枕山 C、骊山 D、华山 2、中国不少地方都有碑林,规模较大的有许多,其中()收藏数量居全国之首。 A、长安碑林 B、孔庙碑林 C、桂海碑林 D、西安碑林 3、杜甫的《望岳》诗中有一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其中“岱宗”说的是()。 A、泰山 B、仙枕山 C、骊山 D、华山 4、()是明清宫城中最壮观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殿堂。 A、中和殿 B、太和殿 C、保和殿 D、乾清宫 5、()是西山山岭之一,因主峰顶有两块巨石,形如香炉而得名,与盯寿山、玉泉山合称三山。 A、香山 B、泰山 C、衡山 D、华山 6、“万里长城”的名称,始于何时?() A、先秦 B、春秋战国 C、齐国 D、秦朝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18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单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我国古代桥梁大体上分为()三类。 A、梁式桥 B、拱桥 C、绳桥 D、石桥 E、木桥 2、()统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名园。 A、拙政园 B、东园 C、留园 D、沧浪亭 E、狮子林 3、西藏的四大佛节是指()。 A、传大召 B、花灯节 C、烧香节 D、萨噶达瓦 E、燃灯节 4、北京三海主要指()。 A、中海 B、北海 C、南海 D、西海 E、东海 5、人们传说雍和宫有三绝,这三绝指的是()。 A、五百罗汉山 B、檀木人佛 C、流杯亭 D、玉兰腊梅 E、楠木佛龛 6、从古以来的书体,大致有以下哪几种?() A、篆 B、隶 C、楷(真) D、行 E、草

心得体会:发展古都文化的基本思路(最新)

心得体会:发展古都文化的基本思路(最新) “X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其中,绵亘近千年的古都文化更是我国都城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结晶和典范,是辽、金、元、明、清五朝文化的缩影,也是其时中华文化的主体和精华。明确新时代古都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思路,挖掘源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协同系统建设新时代古都文化,既是X古都文化发展需要破解的迫切问题,更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X古都文化的内涵 我国都城制度起于先秦,自夏商周以后,古都数量达217个,其中包括建立在内地的古都164个,建立在周边各地的古都53个。“大古都”通常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建都历史悠久;二是都城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优越;三是我国历史上主流(或主体、主干)王朝或政权的都城;四是都城建设宏伟,有着相当大的城址规模;五是在它遗址上或其近旁存在后续城市,且应是国家级或较高级别规格的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应地,古都文化应具备下列特征:一是源远流长;二是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三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四是格局宏大;五是至今仍为中心文化。

可见,古都文化是在历史时期形成,并在与时代新境融通之中不断传承发展的文化,它不仅在当时是支撑王朝与政权得以存在的内在精神支柱,是国都乃至全国繁华兴盛的重要因素,也对古都所在地区当今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X古都文化主要指X在辽、金、元、明、清时期作为全国的中心区域及对外交往与交流中枢所创造的、代表中华文化特质和当时文化发展最高水平并积淀传承至今的文化结构、文化要素和精神气质。X古都文化积淀厚重,以五朝帝都为载体形成的帝都文化是其主体。举凡物质文化方面的城池宫殿、坛庙园林、衙署寺观、河渠道路,乃至衣着发式、饮食、舟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思想观念、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风习俗等,琳琅满目,无不具帝都气象,致广大而尽精微。 X古都文化的主要特征 X3000余年的建城史中,有三分之一是作为全国“首善之区”而存在的。这造就了其作为“大古都”的突出文化特征。 至正庄严。首先,作为五朝帝都,X文化具有强烈的国家、民族的正统意识。“致天下于大治”“厝天下于衽席之上”的士大夫理想在士人云集的X沉淀为一种城市精神和文化。其次,X的建筑生态体现了压倒一切的中心观念。在建筑格局上,X依据“天人合一,法天而治,象天设都”的传统都城规划理念,遵循辨正方位、讲求对

大同文化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 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久远的历史,瑰丽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至今,在大同还有北魏风韵的遗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多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令人惊奇的是昙曜五窟中的五尊大佛,竟然是北魏几代帝王的真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魏书》记载,“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这种天衣无缝的配合当然不会是巧合,而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北魏之所以尊崇佛教、大兴石窟,是基于佛教对于皇权有“济益之动”的考虑。拓拔圭借高僧法果之口喊出了“皇帝即当今如来”的历史强音。礼佛崇帝的要求,迎来了北魏在云冈浩大的开窟造像工程,昙曜五窟也就应运而生,从而实现了

0412——作文讲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材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进行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对所给材料的基本理解 这是一则价值取向明显、立意角度多维的作文材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费孝通先生在他的80寿辰聚会上,对民族文化问题提出的意味深长的16字箴言,四句话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意思就是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别人的美。 第二个层次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思就是将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他人的美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天下大同。 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第二个层次是结果,审题的重点应落实在第二个层次上。 如果有考生只写“美”,什么是美,怎样美或者自然景物之美,标明未读懂材料,此类作文应当判为四类卷。如果考生只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或者每类都写,则未抓住中心,判为三类卷。如果考生能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角度写,则判为二类卷以上。 这只是从审题角度判断,实际操作时可根据立意、材料和文采上下浮动判分。 2.对立意的思考 首先,“各美其美”,是指各自懂得美化自己的美,欣赏自己的美,可写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挥自身优势;每个人都应该自爱,从欣赏自我中获取自信。大而言之,可写民族的文化,精神,使国人充满民族自信心,而不妄自菲薄。 其次,“美人之美”是指赞美他人的美,可写学习欣赏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君子成人之美”。大而言之,我们要学会欣赏外族或者外国的优秀文化,用于借鉴接受外来文化,而不应闭关自守,夜郎自大。 最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指将欣赏自我和欣赏他人结合起来,方能建立大同世界。可写个体的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互相融合,求同存异,也可写文化、精神相

历史文化古城南京说明介绍(完整编辑版)

历史文化名城——南京 一、城市简介 南京,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南京现辖11个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2个县(高淳、溧水),总人口约770万人。 南京,山环水抱,葱茏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与此,因此,

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六朝文物举世闻名。 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练,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过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簇,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中国古都名胜与文化(自己整理)

此为本人自己整理查找的,考到了很多,需要的同学自己参考。 什么是古都? 1、时间上,应当是较为长久的。 2、空间上,其古代遗址应当能够确指,并与当代相关城市相近。 3、性质:是一个不受外来控制的、独立王朝或政权的政治中心所在。 八大古都 西安、洛阳、安阳、郑州、开封、杭州、南京、北京。 依据:在中国的历史上,八大古都都是主干王朝的都城,在时间,空间上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故其有代表性,具有影响力。 古都北京 主要时期: 1、先秦燕国都邑:蓟 2、辽陪都南京:燕京析津府 3、金中都:燕京,1149年后为都。 4、元大都:忽必烈1260抵中都,1267建大都。 5、明北京城:永乐19年即1421年以后为都。 6、清北京城:顺治元年即1644年~1911。 古都西安 西安曾经是12朝古都,其为都的时间千年以上,主要有以下统一王朝: 1、西周:丰镐 2、秦:咸阳 3、西汉:长安 4、隋:大兴 5、唐:长安 古都洛阳 主要时期: 夏中晚期:二里头遗址 商:西亳(偃师) 周:洛邑 东汉:雒阳 曹魏西晋:洛阳 北魏:洛阳 隋唐东都:洛阳 北宋西京:洛阳 古都郑州 主要时期: 1、文明肇始 轩辕故里(新郑西山古城) 禹都阳城(登封王城岗遗址)

2、夏启、少康之都(新密新砦遗址--夏邑);还有巩义、荥阳等地都有遗址(公元前2070~)。 3、商汤亳都(郑州商城,3600年前) 4、郑韩故都(新郑) 古都安阳 (一)地理特点: 地处洹漳流域,由安阳和邺组成。 (二)主要时期: 1、殷商:公元前1300年第20王盘庚迁至北蒙,叫做“殷”(今安阳小屯),以后8代12王为都254年。 2、曹魏邺都 3、十六国时期的邺都 4、南北朝时代的邺都 古都开封 主要时期: 1、夏都:老丘(陈留镇国都里村) 2、战国魏:大梁,公元前365年。 3、五代时期:后梁的东京、后晋后汉后周的东都。 4、北宋东京:开封 5、金朝南京:汴京 6、明初北京:大梁 古都南京 主要时期: 1、东吴:229年建都建业。 2、东晋:317年都建康。 3、南朝(宋齐梁陈)420年都建康。 4、十国时期的南唐,937年都金陵,称江宁府。 5、明初都城:南京应天府,又称京师。 古都杭州 主要时期: 1、五代十国时期吴越:923年都杭州。 2、南宋:1138年正式都临安府。 古都迁徙特点 宋代以前,由西向东,南宋以后,南北交替的大十字迁徙,最后定都北京,是经济发展及民族融合的结果。 古都布局与规划 (1)平面布局:方正型;自然型 (2)城市规划: 1、以宫殿建筑为中心 2、中轴对称

古都文化西安

千古帝都古韵西安 西安,这座神秘的城市,以其古典优雅的风采使人着迷。 即便穿行在此起彼伏的现代建筑群中,即便飞驰在城市纵横交 错的高架桥中,我们心中依然能够感觉到一股淡淡的远古气 息。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 页的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西安,古称长安。长安这个 享誉全球的名字,增在中古时代响彻世界。长安从周文王算起 已有 3000 多年的城市史,1100 多年的国都史,13 朝政治中心史,他所积淀的历史遗产的深厚性,所蕴藏的文化瑰宝的丰富 性,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的博大性,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之林中 都是罕有其匹的。 一、天府之国 古都长安拥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古人娄敬曾描 述,“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 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 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张良也曾描述“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 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 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跨渭河,南依秦岭,统领八百里秦川。东部有函谷关,西部

有散关。并且自古以来就有“八绕水长安”的说法。据《西安 府志》记载“长安之地,潏、滈经其南,泾、渭流其后,灞、 浐界其左,沣、涝合其右。”由此可见,古都长安确可谓是“天 府之国”。 二、秦中自古帝王州 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以及新莽、西晋、前赵、前 秦、西魏、北周等大小王朝都曾在长安建都。 早在周朝,周文王就修建了丰京(传说丰京在沣河以西), 武王称王后修建了镐京(传说镐京在沣河以东),这是古都长安附 近第一次出现全国性的大城市。 秦人和周人一样,最初都活动在关中西部,并且都是逐渐 向东发展。约在秦孝公十二年,秦的首都由栎阳(今临潼县镇 东二十五华里武家屯附近)迁到咸阳。从此到秦亡,约 140 余年咸 阳始终是秦的首都,中间没有再向其他地方迁移。 到了西汉,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后本想在洛阳建都,经娄 敬和张良建议,决定以长安为国都,但并没有立即动手修筑城 垣。至汉惠帝元年,才正式开始修筑长安城,经过五年时间基 本完工。 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又重新修建了长安城,这座新城当 时名为大兴城。最先修的是大兴宫城,到了隋炀帝大业六年, 又动用十万多人修筑了外郭城。 唐朝沿用隋大兴城的旧制,重新修建了长安城。据考古工

中国名胜古迹汇总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 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同时,长城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万里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以雄峙中国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历史时期处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其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数千公里。长城带自远古至今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是观察和理解长城带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城带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们都与分布在长城带的20多个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无论已经消失的还是继续发展的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但对于长城南北民族关系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尚不充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揭示长城与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长城学、民族学及中国民族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万里长城主要景观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山海关、嘉峪关、虎山长城、九门口长城等。

中国八大古都简介

中国八大古都简介 “八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 中国八大古都按定都时间先后,: 洛阳(从夏朝始)、郑州、安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 由于中原地区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而且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这些古都,在建筑、风景及文化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和结晶,那么这些名胜古迹你都去过哪些呢? 中国八大古都 一.中国八大古都按目前国际影响力排名: 1.北京; 2.西安; 3.杭州; 4.南京; 5.洛阳; 6.郑州; 7.开封; 8.安阳。 二.中国八大古都按历史建都政权数量排: 1.洛阳,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帝喾、夏(早期、末期)、商(初期)、西周(成王五年后)、东周、战国韩(早期)、秦末河南王、西汉(高祖初)、更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93年后)、隋(炀帝后)、李魏、王郑、唐、武周、大燕、后梁、后唐、后晋(高祖初)、中华民国(32年)。二十三个政权。 陪都政权:新莽、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八个政权。 合计:三十一个政权。 2.西安,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西周(初年、末年)、秦、西汉、新莽、更始、赤眉、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燕(一个月)、东魏、北周、隋(文帝)、唐、武周(2年)、黄齐、大顺(一个月)。十九个政权。 陪都政权:曹魏、后赵、五胡夏、后唐、中华民国。 合计:二十四个政权。 3.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诸侯蓟、诸侯燕、秦末燕王、前燕、安史燕、刘燕、辽(1125年)、金(中期海陵王后)、元、明(成祖后)、大顺、清、中华民国(早期)、洪宪、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计:十五个政权。 4.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东吴、东晋、桓楚、侯汉、宋、齐、梁、陈、南唐、南宋(初期)、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四个政权。 陪都政权:杨吴。一个政权。 合计:十五个政权。 5.开封,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夏(帝杼后)、诸侯杞、战国魏(前364年后)、后梁、后晋、辽(辽太宗三个月)、后汉、后周、北宋、张楚(一个月)、刘齐、金(海陵王及宣宗南迁后)、韩宋。十三政权。 陪都政权:明。一个政权。

天下大同解说词

纪录片《天下大同》解说词 (2012-05-25 17:20:56) 转载▼ 标签: 杂谈 序这里是阴山脚下的一段长城遗址,兀然矗立的烽火台,默默见证了几千年来农耕文明与游牧部落的激烈冲突。也许是看惯了太多的铁马金戈血火铮鸣。这片充斥着烽烟与战鼓声的土地,却有了一个安宁祥和的名字,大同。 两千年前,东方哲人孔子,用“大同”来阐述人类政治的终极目标,但鲜有人知道,大同还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历史在这一刻惊人的重合了。 在人们的最初印象中,大同总是以朔漠为伴,是孤独的驼队,经历了漫长的跋涉,迈进中原的第一座驿站。 而在更遥远的时代,几百万年前,这里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当时的大同湖,温暖湿润,周围长满了落叶松、冷杉、云杉等乔木、灌木。生活着数十种哺乳动物,其中包括野牛,三趾马、纳玛象、剑齿虎等。湖里游弋着刺鱼、鲤鱼、丽蚌、蚬、螺等,许多水生动物。 几百万年过去了,突然间地动山摇,大同火山爆发,灼热的岩浆从湖底喷出,大同湖像煮沸的开水。迷雾笼罩着湖面,灾难降临了。湖中生物化为灰烬,湖边动物纷纷逃遁,这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岩浆冲破湖水露出地面,凝固成一个个锥形火山丘。石匣里裂开一道峡谷,湖水外泄,火山丘露出地面,桑干河蜿蜒曲折流经其间。这便是大同火山群的由来。 大同湖在亿万年的地球历史中,仅是惊鸿一现,人类史前历史的迷雾,却在此一层层渐次拨开,这里埋藏着大同早期文明的秘密。 1921年3月的一天,在天津耶稣会,崇德堂的神父寓所里,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写了几封信。这位博物学家自1914年,来到中国后,便开始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进行地质、古人类,旧石器的考察研究。他写的一

关于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关于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是指1985年由《中国旅游报》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经过半年多的评比,这十个景区分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各个区域,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等,现在随来看看中国十大名胜古迹吧!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但对于长城南北民族关系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尚不充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揭示长城与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登上城楼,可以体会到大漠孤城的苍凉,可以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看到碧波万顷的大海和蜿蜒的长城,景色雄伟。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富饶的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和风吹拂中的漓江,流云漫漫,风中摇曳的茸茸灌木和小花,远远看去,若美女身上的衣衫,千峦百蟑,尽人眼帘;明月之夜,群峰如洗,江波如练,若置身空灵境界,清远无限。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

冬雪中各具美态。西湖不仅独擅西湖之景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庭院深邃,建筑紧凑,东西六宫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黄山群峰林立,有七

河洛古都文化

河洛古都文化 河洛指黄河和洛水相交处的一片广阔的区域,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大部分在河南即中原。自古以来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在历史上地位非常重要,常后来的说“中国”就是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的国家”。 在早期,华夏族称四境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中国也指京师,例如《诗经·民劳》中写“中国,京师也。”或天子直接统治的地方,诸葛亮曾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当然,“中国”还有一种解释即中原地区。 洛阳是河洛的中心,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九”在此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众多的王朝,中国古代,九为最大最多;二指九个王朝。后者的解释不确切,因为在历史上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建都,但有些因为时间较短或“皇帝”的称号为自封,不为后人所承认,承认的只有九朝,依次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 在这九朝中,时间最长的是东汉,周宣王死,周幽王立,关中发生大的地震,灾情严重,加之内政腐败,社会黑暗,宫廷分裂,公元前771年有望被杀,西都镐京被抢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决定废西都迁东都,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到东周灭亡后的秦始皇元年即221年为战国时期,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当时,封建生产关系正大量孕育,政治上表现为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这个时期,我国在历经夏、商、西周的统一王朝以后,分裂为数百个诸侯国。他们相互兼并,角逐争雄,混战不休;各诸侯国内部阶级矛盾尖锐,奴隶起义连绵不绝,新旧势力斗争激烈,社会在剧烈地动荡着。这一时期的阵痛,正预示着封建制度这一新生儿即将诞生。战国时期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经过春秋时期激烈的兼并,数百个诸侯国被吞并,周王室的势力更加衰落。但是由于华夏族和其他各族交接频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唐朝,它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它的高度文明影响了日本,朝鲜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 隋炀帝杨广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爆发隋末农民大起义。大业十三年即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评析

一、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时,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结合所学世界文明史内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0分) 答:这句话表面的意思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这句话联系到世界文明史时,便附上了很多含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与习俗,有着自己的文明,只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很多民族自己的文明却慢慢地为其他民族文明所取代。中国自己的文化便是包含着包容,而现在提出的口号是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是在现代这个社会,随着美国、哈韩、哈日的文化入侵,文化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使中国自己的文化传承收到了极大的挑战。在中国古时,便是以汉族自身的文化为尊,但中华民族本身的文明则是以不同民族之间共同的创造。如春秋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则是吸收了外来文化,达到了美美与共,最终使赵国盛极一时。其实不仅是文化之间,很多方面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便是一个例子,每个学说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与适用的方面,所以虽然每个学说信奉者之间会进行争辩,但是却能做到尊重他人的想法,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学说,达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有了美美与共,有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中华民族本身的文化发展本就是融合而成,才有了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成果。但到了晚清时,由于开始时国人自以为大,对外国新的文化有所排斥,对新的机器及生产方式心存芥蒂,不能美人之美,所以导致了最终的接近亡国。而新文化运动中,则是对自身的文化排斥过激,以致很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都被视为糟粕,不能各美其美,所以也存在很多缺陷。近几十年来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使自身的古老文化不断创新,虽然存在着文化之间的矛盾,但由于正确认识到了发扬自身文化与吸收外来文化两者并存的重要性,才使近几十年成为又一个文学盛世。 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是如此,若一个文明征服另一个文明时,会吸收部分被征服文明的文化,而不是彻底排斥,则能坚持比较久的统一,而对于被征服民族的文明彻底排斥的国家,虽说一开始迫于武力没有很强的反抗,但这样的国家很少有能长久统一的。以罗马为例,虽说罗马帝国武力确实很强,不过每个君主对于国家的治理还是很用心的,他们都会采取一些政策化解民族矛盾,也对他人文明很尊重,也吸取了很多精华,所以帝国存在的时间很长。可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确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重要前提。 当今世界存在着多种文明,不同文明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文明之间有不同,则有冲突。现代文明的冲突主要是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矛盾造成的。而引起文明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由于各个文明都有其灿烂灿烂之处,各个文明之间需要交流和相互学习,因此人类的文明融合也是必然的。而某些强国却想通过经济力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进而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文明。细看中国历史,每个朝代都会实行一系列尊重其他民族的政策,这样国家才能统一和富强,而轻视他人文化的王朝必将遭到历史的覆灭,这是历史的必然。不仅是中国,世界文明都是一样,一个王国建立起来,都会对之前王国的文化进行很多的吸收,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各种文明都有共性,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文明的融合石发展的关键,只有做到既发扬自己的文明,又尊重他人的文明,才会美美与共,从而天下大同。

名胜古迹与文化试题三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总分20.00) 1.()由三组院落组成,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 2.00分) A. 卧佛寺 B. 大雁寺 C. 碧云寺 D. 香山寺 2.()是现存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2.00分) A. 居庸关 B. 八达岭 C. 峪口 D. 庸口

3.()是一处幽雅的庵堂,仅一层院落,创建年代不详,因座落在三山之间而得名。(2.00分) A. 香山寺 B. 三山庵 C. 碧云寺 D. 大雁寺 4.下列哪座塔曾是孙中山的衣冠冢?()(2.00分) A. 大小雁塔 B. 青龙山四门塔 C. 嵩岳寺塔 D.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5.中国帝王陵墓一般称为()。(2.00分) A. 陵 B. 墓 C. 陵寝 D. 陵墓 6.()的名称,据考证是始于秦朝。秦始皇曾迁徙庸徒(“庸”就是贫苦受雇的劳力)到此居住,因而得名。(2.00分) A. 居庸关 B. 峪口 C. 八达岭 D. 庸口 7.乾隆时,由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的一座独具山水之胜的大型园林,当时总称为()。(2.00分)

A. 清漪园 B. 苏州园 C. 勺园 D. 华清园 8.卧佛寺附近东南方向,有《红楼梦》的作者()的故居。(2.00分) A. 高鹗 B. 范仲淹 C. 曹雪芹 D. 施耐庵 9.中国的戒坛始创于()代,僧人道宣把从东晋以来传人中国的各种戒律加以融会贯通,在终南山创立戒坛,制订佛教受戒仪式,形成了佛教宗派中的一派——律宗,又称南山宗。(2.00分)

A. 唐 B. 隋 C. 明 D. 宋 10.()是雍和宫内最重要的建筑。(2.00分) A. 大雄殿 B. 万福阁 C. 乾清殿 D. 法轮殿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总分10.00)1.悬空寺(5.00分)

西安十三朝古都

西安十三朝古都 十三朝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做为都城时间最长的城市。 西周(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210年)、新(15年)、东汉(献帝6年)、西晋(愍帝4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大周(15年)。至于绿林扶持的刘玄更始政权、赤眉护立的刘盆子政权、黄巢大齐政权、李自成大顺政权等6个政权,因不完全符合衡量是否王朝的5条标准,故不能认为它们是在长安建都的王朝。 西周(公元前1097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王赵政(俗称嬴政。秦,嬴为姓,赵为氏,先秦贵族男子称氏不称姓,故正史曰:赵政)[1][2]建都咸阳,成为中国郡县制王朝中第一个皇帝。 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幅员辽阔的统治区域内,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具体为:1、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为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互相没有统属关系,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地方实行郡县制,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2、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3、文化方面:书同文,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焚诗书”,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严禁私学。 秦朝创下的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在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只有修修补补,基本框架不变。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下令把原来六国的兵器收缴销毁,然后铸成12个铜人。为了加强控制,原六国的贵族被强行迁到咸阳附近居住。 秦朝还颁布了严苛的法律,对农民实行什伍编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对于后世影响极大。他接受丞相李斯的主意,除少数几种书籍之外,大量诗书、典籍、诸子百家著述一律烧掉,并将460多名方士活埋,留下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焚坑”的历史事件。秦始皇还在全国修筑道路,尤其是开通了通往东方和东南的驰道。 秦始皇自号“始皇帝”的时候,一心想让秦朝的天下千秋万代延伸不休,但他决没想到,仅仅15年之后,才传到第二个皇帝时秦朝就灭亡了。尽管他采取了种种巩固统治的措施,但他的独裁专制、横征暴敛,早已埋下了祸根。他征发了70多万人修造阿房宫,动用大量人力财力修造骊山陵,“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对他残酷赋役的控诉。频繁的战争、庞大的官僚机构、连续的大兴土木,动摇了统治基础,人民不堪重负,痛苦到了极点。 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影响极为深远。前207年11月左右,秦朝被推翻。 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争(前206~前202年)中,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得到控制,统一了国家。继秦之后,又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就这样建立了。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是中国古代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西汉共有十四帝,历经211年。西汉是中国文化发

名胜古迹与文化(北京胡同)

红日北路七条--北京方家胡同 方家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北部,雍和宫大街西侧,属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南有支巷通交道口北三条,北与公益巷、青炭局胡同、马园胡同相通。全长676米,宽7米,沥青路面。两侧门牌1-71号,2-76号,空缺66号。 方家胡同,西起安定门内大街,东至雍和宫大街,北临国子监街,南为交道口。其源起已经不能考证,《地名志》引《琐闻录》中所说,因明代万历年间戎政尚书方逢在此居住而得名,但是此后普遍认为这一说法并不正确。还有说法称,老舍在长篇小说《赵子曰》中,提到一个“北新桥往北的张家胡同”,就是写的方家胡同。 方家胡同东西向,为元建大都时所辟。方家为谁,不祥。仅知为明嘉靖初期以前人。《地名志》引<琐闻录>谓系因明万历年间戎政尚书方逢时居此而名,并不正确。清雍正九年(1731年)开始设南学于方家胡同东部路北,计房舍190间。清朝内火器营马队也在此巷中。 循郡王府方家胡同13号、15号。循郡王名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死后追封循郡王爵。后来过继循郡王为嗣子的绵懿按贝勒府的级别修建。该府建筑布局规整,纵深宽广。现该府保存较好。西部正院(15号)是现存较少的贝勒府形制的府第,有正堂5间(已拆除),后院还有正房和配房,东跨院属花园和生活居住区。东部是一组完整的大型四合院落,分主院、中院和后院,布局相似,有北房和东西配房。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13号、15号为北京市第二批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 带。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北方向朝阳区大山子地区,是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厂区所在地,自2002年开始,大量艺术家工作室和当代艺术机构开始进驻这里,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闲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集区,使这一区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攫升为国内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区。 798艺术区所形成的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区”和“Loft生活方式”,已经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在这里,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使“798”演化为一个极具活力的中国当代文化与生活的崭新模式,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公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方面产生了前瞻性影响。 方家胡同25号为循郡王府旧址的一间西厢房,现为名叫TriangleCafe乐儿西餐厅,市家夫妻店,餐厅在建筑设计上于保存典型的中式北方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巧妙容入南派自然景观,配以古香古色的桌椅及西南民族独有的绣纱垂旗,将中国南北文化融会贯穿于一体,可容纳50人的餐厅在明暗错落的灯光映衬下,散发着“纯粹中国”的气息。再搭配以精挑细选的爵士、蓝调及民谣的音乐背景,让客人于中西合璧的氛围中享受纯正西式菜肴及特色自创菜肴。芝士甜茄、秘制水果沙拉、墨西哥猪排、香煎三文鱼、招牌炒饭、特调西米露都是餐厅的推荐菜,尤其值得一尝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