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上册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听课记录

新区小学听课记录与思考二:图形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

新区小学四(1)陆新红一、谈话导入

观察:录象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伸缩门,汽车,横机

生:都在平移

师:关于平移,你知道什么?

看一个物体平移多少,关键看什么?

师;数一数小亭子平移了多少?

(1)生:6格。

师:你是看什么数的(对应点数格子)

(2)向下平移了4格。

以前学得很扎实。

二:游戏

猫抓老鼠:横着走或竖着走。

生:先想右平移4格,再往下平移5格。演示。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先想下平移5格,再想上平移3格。

师:今天就来研究经过两次平移的图形。

板书:图形的平移。

三:例题教学

小亭子图从开始的左上方平移到了右下方?

学生自主尝试。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平移方法。

师:先找到一个点或一条边。接着按一定方向平移。

师:现在我们要把小亭子平移到这个位置。(2号纸)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平移的距离?

画一画的方法。

讨论:要画什么?

画在哪里可以确定平移的距离?

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

三、练习

书本65。

1、想想做做1。看图完成图下的填空。指名读一读,若有问题,找出原因。

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可在书上画一画,再说一说。

2、想想做做2。画一画。

可能有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对应点会找错,要强调“对应”。梯形的平移会有部分重合。

有的学生画的时候用虚线,也有的用实线。可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哪种更好。3、有趣的拼图游戏

评课:

非常高兴来到新区小学,非常感谢新区小学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今年也在教学四年级数学。这部分内容教学,是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平移到指定位置。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学过一点,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教学难点是: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听了陆老师的这堂课,感觉亮点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图形的平移,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陆老师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已有经验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然后再让学生学习与自主探索二次平移图形的方法。

在课的一开始通过观看伸缩门,汽车,横机等物体的运动,强化感知,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空间知觉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然后通过一个猫抓老鼠这样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抓住了图形平移的两个关键因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为学生利用有关平移的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这样来引出新课。很有新意。

其次,陆老师创设了有效教学的情境和策略。科学的教学策略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在课堂情境上,陆老师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开放性的问题为激活学生探索多样的图形平移的方法提供了空间,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学会图形平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教材的例题只要求移到“右下方”,还没有明确地规定格子数,因为学生的难点就在于数格子,陆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将教材中没有体现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图形上关键位置的点或线段,来确定平移的距离,以及标出对应点,这些细节,很好地攻克了这个难点。体现了陆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力,佩服!

三、媒体的应用,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商榷:

学生探索出的多种图形平移的方法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都是分两次;方向有先后,但对应的格子数没变;都要数清楚对应点平移的格数……)教师是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听课评课记录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听课评课记录 本案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中老师以饱满的情感,生动的直观材料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了观察、操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的发现都是由学生研究、思考、归纳概括出来的,老师仅仅是设疑激疑,指点思路,引导思考,使整节课都在启发、探索中进行。学生学得很主动,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总的来说有这样几个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但是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老师在上新授课之前,注意创设情境,用动听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学校环境中,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观察,积极地寻找图中的四边形。 二、创设条件,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 1、遵循学生形成概念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一般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在建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过程中,老师选了校园图景,引导学生观察、充分感知,然后动手画出观察到的四边形,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类,再根据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进一步在老师引导下强化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最后,通过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范语言。这样即体现了老师主导作用,又将小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2、遵循以发展思维为主线组织活动。本节课主要以发展思维组织活动,即让学生带着问题活动,在活动中思考。让学生经历:问题——探究——初步结论——检验——结论的学习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三、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兴趣。 老师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借助计算机直观形象,色彩美观,富有动感的画面,设计到生活中去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由生活实际到四边形和梯形的抽象过程,自然把外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物象与其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源于生活的认识。 不足的是:利用计算机出示一些生活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板书太少,应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板书出来。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四年级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并给这段听后简要说说主要内容,1.同学们喜欢听趣闻趣事吗?那好,听我讲一段趣闻,趣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在海的深处,几乎没有一丝光线。鲨鱼是海洋中名副其实'鲨鱼和向导鱼是一对'黄金搭档,在黑暗中活动很不方便,怎么办呢?又不能配眼镜。但鲨鱼好像还是生活得自近视眼的''由自在,东游西荡。原来,鲨鱼身边总是围满了一群向导鱼,这是一种会发光的鱼,它们照而向导鱼就不用自己生活便有滋有味了。亮了鲨鱼的活动区域。鲨鱼有了向导鱼这个朋友,寻找吃的了,因为光吃鲨鱼的残羹剩饭就可以饱腹了。你们看,他们是不是好搭档啊? (指导2.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4课,我们一起写课题。惠写'')学生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说你们的疑问。 有的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相互讨有的通过读课文自己就能解决,4.你们提出的这些疑问,论中获得解答,还有的需要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求得答案。. 二、引导初读 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想读课文解决疑问了,那就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吧。要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三、评价初读 1.生字的字音读准记住了吗?让我们来认读生字新词。 水蛭喙下颚投影出示:蜜獾 美餐互惠互助捣毁扇动 饱腹肉屑享用觅食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为了给你们一课文读通了没有?你们敢和老师比赛吗?课前我可是读了好多遍课文啊,2.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请你们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 哪些同学愿意代替我?哪些同学敢和我的代我请同学代替我比赛。3.我可不想以大欺小,理人比赛读书? 4.读书比赛。师生评议。(标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各自读两段课文。) 5.通过读书,你们自己解决了先前提出的哪些疑问?相机板书: 蜜獾和导蜜鸟 海葵虾和红海葵 鳄鱼和千鸟 6.又产生了哪些新疑问?这些疑问我们通过下堂课的学习来解决。 四、指导写字 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美观地听写。 还认识这些词语吗?齐读。投影出示:互惠互助享用觅食捣毁扇动美餐饱腹肉屑请你们认真观察、分析、记忆字形。.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小螺号》听课记录

《小螺号》听课记录 《小螺号》是一首叙述性的童话歌曲,曲调诙谐幽默,情绪活泼欢快,童趣盎然。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讲述了一个富有教益的故事,使他们在音乐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本课设计主要以新课标为依据,在教学思想、方法上张老师都进行了仔细推敲、大胆探索和尝试,在第一次视频教学中,听课成员感受最深的是: 1.运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自主的探索、交流、学习。 2.师生相互交流,探究及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感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学生的表演生动有趣,抒发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3.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张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较强。 存在的问题: 1.在范唱时“fa”音唱走调了。 2.导入环节难易脱节,需要层层递进。 3.讲解歌曲出现的“下滑音”。 4.趣味导入,解决难点的环节,难易脱节,花太长时间,没有做到循序渐进。 5.语言的组织不够精炼。 6.上课环节不够紧凑,没做到有效的引导学生歌表演。 7.教唱环节不够丰富。

8.小细节的处理不够细,如:背景音乐的音量过大。听课成员的建议: 1.道具中的钓竿过长,需要弄短一些。 2.提问时要有麦克风给学生。 3.课堂结束时的律动巩固唱,幻灯片上要打上歌词。 4.学生进行歌表演时,幻灯片要把角色要求打出来。 5.加强个人音乐基本功的训练,范唱要准确。 6.间奏部分可以角色互换进行表演。 7.教唱环节不够清晰。 预设: (1)旋律带唱 (2)口风琴带唱 (3)提示歌曲用什么样的心情演唱 (4)重点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乐句(注意声断气不断) (5)完整演唱歌曲,加上律动。 (6)歌曲的分段,分组演唱(两种不同的情绪对比) (7)间奏部分加上角色表演,让学生加上劝语。 (8)情境表演 A 角色分配 B 师生合作

最新四年级上语文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语文听课记录 导语:上课或者接受培训时,记录在笔记本或其他地方的上课的重难点、要点、提纲等,叫做听课笔记。记听课笔记的方法一般有下面二点一要明确记笔记的要点,二要学会记笔记的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四年级上语文听课记录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听课时间:9月22日 听课班级:四年级 教师:王天斌 听课内容:飞向月球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谁能列举一二。(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 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 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理清课文脉络。

三、阅读感悟、重温历史 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场面。 2、播放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的视频。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 3、学生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抓住“终于”、“深深的脚印”等词) 4、引导思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出示阿姆斯特朗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学生齐读,交流感受。 6、看到他们登上月球时的情景,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四、阅读体验、快乐旅行 1、月球离地球有38万多公里之遥,那么宇航员又是怎样飞向月球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宇航员开始月球之旅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飞向月球的经过。 3、在旅行的过程中,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描写宇航员飞行时工作、吃饭、休息的句子。让他们不仅体会到其中的趣味,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 五、阅读交流、作客月球 六、阅读思考、开发月球阅读升华、总结激趣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评课记录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记录 《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李老师设计的是一堂更加开放、活泼、更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等自主、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大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但是考虑到这是一年级学生,以及他们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纪律特点和我本身的教学能力、教育机智等因素,我觉得李老师这样的设计可能过于开放,或许会出现难以掌控的情形,最终难以落实知识点、渗透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以更好的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通过听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从生活数学出发。新课标中指出,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环境,改变生活现状。本着这个精神,李老师尽量安排知识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数一数,玩一玩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李老师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通过本节课,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一、仔细填空。(20分) 1.把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2. 某储蓄所第一季度存款20500060元读作( )元,全年收取储蓄存款三亿零五百万零九百七十元写作( )元。 3.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45894969≈()万6996700≈()万 78976523≈()亿3015360000≈()亿 4.计算35×(107-79)时,应先算(),再算()。 5.与10万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290 +()= 450 ()-25 =175 1100-()= 500 7.小于900的角是(),大于90°小于1800的角是()。 8.1周角=()平角=()直角。 9.电子计算器的“ON/C ”是 ( )键,按一下这个键,就接通计算器电源,还有( )的作用。10.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726错写成120,这时得到的差刚好是1000。正确的差是()。 二、准确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1.身份证号码(18位)的倒数第二个数字表示人的性别。() 12.线段最短,射线较长,直线最长。() 13.估算时只能把345看作350。() 1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15. 25乘100减去45的差,积是多少?算式是25×100-45。() 三、准确选择。(把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5分) 16. 345-97的简便算法是()。 A、345-100-3 B、345-97-3 C、345-100+3 17.要使8□524≈8万,□里不能填()。 A、0 B、3 C、5 18.6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角。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讲课教师 XXX 班别 三年级班 记录者 XXX 讲课题目 四边形 时间 2004-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

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

四年级上册听课记录

新区小学听课记录与思考二:图形的平移 常熟市小学课改展示活动(新区小学现场) 图形的平移 新区小学四(1)陆新红一、谈话导入 观察:录象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伸缩门,汽车,横机 生:都在平移 师:关于平移,你知道什么? 看一个物体平移多少,关键看什么? 师;数一数小亭子平移了多少? (1)生:6格。 师:你是看什么数的(对应点数格子) (2)向下平移了4格。 以前学得很扎实。 二:游戏 猫抓老鼠:横着走或竖着走。 生:先想右平移4格,再往下平移5格。演示。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先想下平移5格,再想上平移3格。 师:今天就来研究经过两次平移的图形。 板书:图形的平移。 三:例题教学 小亭子图从开始的左上方平移到了右下方? 学生自主尝试。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平移方法。 师:先找到一个点或一条边。接着按一定方向平移。 师:现在我们要把小亭子平移到这个位置。(2号纸)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平移的距离?

画一画的方法。 讨论:要画什么? 画在哪里可以确定平移的距离? 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 三、练习 书本65。 1、想想做做1。看图完成图下的填空。指名读一读,若有问题,找出原因。 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可在书上画一画,再说一说。 2、想想做做2。画一画。 可能有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对应点会找错,要强调“对应”。梯形的平移会有部分重合。 有的学生画的时候用虚线,也有的用实线。可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哪种更好。3、有趣的拼图游戏 评课: 非常高兴来到新区小学,非常感谢新区小学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今年也在教学四年级数学。这部分内容教学,是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平移到指定位置。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学过一点,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教学难点是: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听了陆老师的这堂课,感觉亮点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图形的平移,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陆老师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已有经验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然后再让学生学习与自主探索二次平移图形的方法。 在课的一开始通过观看伸缩门,汽车,横机等物体的运动,强化感知,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空间知觉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然后通过一个猫抓老鼠这样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抓住了图形平移的两个关键因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为学生利用有关平移的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这样来引出新课。很有新意。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五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8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五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8 20XX年下学期道德与法治学科第七册教学计划执教者:本学期我承担四(7)、四(8)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 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 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

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2、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 3、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家乡的热爱之情,能向家乡的优秀人物学习; 4、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行为与习惯: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动物的互惠互助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趣闻趣事吗?那好,听我讲一段趣闻,听后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并给这段趣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鲨鱼和向导鱼是一对'黄金搭档'。在海的深处,几乎没有一丝光线。鲨鱼是海洋中名副其实的'近视眼',在黑暗中活动很不方便,怎么办呢?又不能配眼镜。但鲨鱼好像还是生活得自由自在,东游西荡。原来,鲨鱼身边总是围满了一群向导鱼,这是一种会发光的鱼,它们照亮了鲨鱼的活动区域。鲨鱼有了向导鱼这个朋友,生活便有滋有味了。而向导鱼就不用自己寻找吃的了,因为光吃鲨鱼的残羹剩饭就可以饱腹了。你们看,他们是不是好搭档啊? 2.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4课,我们一起写课题。(指导写'惠')学生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说你们的疑问。 4.你们提出的这些疑问,有的通过读课文自己就能解决,有的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相互讨论中获得解答,还有的需要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求得答案。

二、引导初读 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想读课文解决疑问了,那就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吧。要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三、评价初读 1.生字的字音读准记住了吗?让我们来认读生字新词。 投影出示:蜜獾水蛭喙下颚 互惠互助捣毁扇动美餐 享用觅食饱腹肉屑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课文读通了没有?你们敢和老师比赛吗?课前我可是读了好多遍课文啊,为了给你们一

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请你们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

3.我可不想以大欺小,我请同学代替我比赛。哪些同学愿意代替我?哪些同学敢和我的代理人比赛读书? 4.读书比赛。师生评议。(标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各自读两段课文。) 5.通过读书,你们自己解决了先前提出的哪些疑问?相机板书: 蜜獾和导蜜鸟 海葵虾和红海葵 鳄鱼和千鸟 6.又产生了哪些新疑问?这些疑问我们通过下堂课的学习来解决。 四、指导写字 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美观地听写。 投影出示:互惠互助享用觅食捣毁扇动美餐饱腹肉屑还认识这些词语吗?齐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听课评课记录表

《触摸春天》听、评课记录表 科目语文授课人课题触摸春天 授课班级四年级一班授课时间第14周星期 一第二节 整理人 评课人 评课要点记录高正红: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教学一开始,戚老师就利用课件播放地震中的图片和一段录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震震撼人心的悲惨场面,带着对地震中生离死别的初步认识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这样做有效地调动了孩子已有的情感,激发了孩子内心的情感,让孩子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获得了情感的飞跃。这样的导课奠定了课堂的情感氛围,为接下来的整堂课做好了情感铺垫。 田瑞吉: 在分析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时,戚老师主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读句子。特别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因为曾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对这两句话,戚老师重点通过朗读来归纳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让学生在朗读中明白父亲对孩子的爱,这是一位坚忍不拔的父亲,文章的难点也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姚金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戚老师对若干细节的处理都是恰到好处,扎实到位。如多音字“血”的辨析、文中父亲对儿子“怎样地喊”、句子中“冲”字能否换成“走”字等,处理起来娴熟自如,游刃有余,足见功底之不凡。 刘金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戚老师在本文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进入文中情景。也让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好方法。 杨海群: 在这节课中,语文教学要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我感觉调动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要想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充满主观意识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发挥。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戚老师巧妙地运用搭桥性的语言,进行引读,在层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及点评汇编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听课记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听课记录 聆听了一节研讨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给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冲击又是巨大的。一节好课,传来了一股课改新理念、新气息,让我不时告诉自己,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是语文老师最美的收获。在此,我谈谈自己在课后感悟到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维。 一、重视导入,创设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这里真实的环境指学生学习的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创设出一个成功的教学情境,才能在教学效果上达到动人以情,晓之以理的教学目的。课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蒋老师在本节课中,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了导语,披文以入情,做到以情感人,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感氛围。一开始,以租界“那是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那是一个惹出麻烦,没处说理的地方”引入,产生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疑惑。接着通过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妇女哭诉;洋人得意扬扬;巡警训斥;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的深入理解,再解租界,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通过拓展补充《华人与狗不准入内》,深刻体会“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层次清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会水到渠成的解决学生“为什么而读书”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 二、读悟结合,自由动情表达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充分去感知、学习语言艺术的魅力,促进内化,增强语感。同时还要给学生的心灵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随着文章的情感自由驰骋,并且,鼓励学生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感受到的情感创造性地表达出来,凸现语文阅读表达能力的外化。在整体上做到以内养外、读悟结合。在指导学生读懂沉思,倾吐情感这一板块时,通过“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在沉思,他在想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练笔:周恩来可能在想(),可能在想(),还可能在想()。为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好铺垫。接着马上反复引领学生读课题,让学生对文本的心理体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领悟到的情感自由地展现出来,在教学上又形成了一个“品读──深悟──诵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课题,对本文的中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无定法,用语文的情感去教语文,真正帮助学生入境入情,感悟文本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最终目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笔记

1、观潮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观潮》按(时间)顺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 二、句子分析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是(比喻)句,把(潮声)比做(闷雷),写出(大潮的来势之大)。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这句是(比喻)句,把(水浪)比作(城墙)。写出了(大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从(景象)和(声音)两个角度写出了大潮的(来势之大、来势之猛),真是气吞山河无比壮观。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主要内容 本文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壮丽的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词语解释 不容置疑:容不得任何怀疑,指真实可信。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人迹罕至:迹,足迹、脚印。罕,稀少。很少有人去的偏僻地方。 3、鸟的天堂

一、主要内容

《鸟的天堂》作者是巴金。文章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生动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重点理解 1、读第8自然段并回答。 (1)、第8自然段讲大榕树(茂盛、充满生机)的特点。 (2)、这段是(静态)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大榕树的茂盛表现在:a、叶多而密 b、颜色鲜艳、明亮 c、富有生命力(4)、这段话的中心句是:(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 2、作者观察大榕树的顺序是(由远到近)。 3、读第12自然段并回答。 (1)、第12自然段讲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热闹情景。 (2)、这段话是(动态)描写,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3)“大的、小的……有的在扑翅膀”这一句是(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 4、“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5、为什么课文里几次提到了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前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的是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 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自由、快乐,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四年级上语文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xx月xx日 听课班级:四年级 教师:xx 听课内容:飞向月球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谁能列举一二。(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 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 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理清课文脉络。 三、阅读感悟、重温历史 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场面。 2、播放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的视频。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 3、学生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抓住“终于”、“深深的脚印”等词)

4、引导思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出示阿姆斯特朗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学生齐读,交流感受。 6、看到他们登上月球时的情景,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四、阅读体验、快乐旅行 1、月球离地球有38万多公里之遥,那么宇航员又是怎样飞向月球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宇航员开始月球之旅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飞向月球的经过。 3、在旅行的过程中,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描写宇航员飞行时工作、吃饭、休息的句子。让他们不仅体会到其中的趣味,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 五、阅读交流、作客月球 六、阅读思考、开发月球阅读升华、总结激趣

四年级语文上听课记录

四年级语文上听课记录 四年级语文上听课记录 《尊严》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在一次逃难中,虽然极度疲惫和饥饿但他仍然坚持以 劳动换取报酬,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 重和赏识,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 深刻,给人以启迪,那就是自尊才能自强,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文中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哈默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写 来体现的。 老师根据本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了“品读式”阅读策略。首先给学生大量时间进行独立阅读感悟,在此基础上, 老师又创设了一个和谐、互动,充满人性的对话交流平台,让学生 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领悟大胆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调整先期阅读的感知,从而自然地去感受作 者的情感,较好的达成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的品味。整节 课的教学凸显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努力确立发展的主旨,遵循 教学目标整合的原则,力求避免一段一段地分析理解,在如何促进 阅读的有效性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 具体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线索清晰,重点突出。 2.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师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读课文时,先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了解课文,再指导学生有层次地去读人物对话,读出当时当地的那种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直 到读出自己的真情。最后再次回读,将自己置身于文本中体会人物 的情感变化,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的扎根到学生的精

神世界中。整个过程,在拉近师生与文本的距离的同时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情感。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听课时间:10月22日 教师:王天斌 听课内容:中国结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说 说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拓展: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中国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挂着 中国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3、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课文 中的“头”学生自读、再指名读指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指导学生 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节又被称为“同 心结”板书:同心结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就同学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可结合学生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听课记录以及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听课 记录以及评课稿 教学过程: (一)情境表演,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想看节目表演吗?欢迎小演员上场。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在看节目表演时仔细想一引导,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表演情境一: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1.(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小朋友,文具店里还剩几个文具盒呢?谁会算? 2.(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谁能提个问题?你是怎么算的? 3.师: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现在商店里一共有几个?你会连起来列道算式吗?4.师:(指着算式)对,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5.大家看仔细。这道算式既有减也有加,你会算吗?你是怎么算的呢? 6.先算8-3=5,这个5呀,我们既可以记下来,也可以记在心里!(先写后说) 7.大家一起说,这道题先算8-3=5,再算5+4=9 表演情境二:1支铅笔,运来8支,卖走3支。

1.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谁能用几名话把刚才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你能提个问题吗?谁会列算式? 2.商店里原来有1支铅笔,运来了8支铅笔后,又卖掉了3支铅笔。 3.这道题怎么算呢? 4.比较一下这两道题,它们在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你观察得真仔细,这种有加有减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左边的再算右边的。(评:通过现场表演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历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刚才几个小朋友表演得真精彩,下面表现得好的小朋友,课后就可以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1.示范操作,先列式。 ①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摆小圆片的,看谁观察最仔细。这里有7个0,拿走了2个,又放上去1个,现在有几个?你能列道算式吗?写在随练本上! ②4个0,放上去1个,又拿走2个,现在有几个?(指名回答) ③刚才是看着老师先摆圆片,再写算式的,现在请你们看着

四年级语文上听课记录

四年级语文上听课记录 对于很多的教师而言听课是时常的事情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听课记录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尊严》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在一次逃难中虽然极度疲惫和饥饿但他仍然坚持以劳动换取报酬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给人以启迪那就是自尊才能自强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文中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哈默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写来体现的 老师根据本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了“品读式”阅读策略首先给学生大量时间进行独立阅读感悟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创设了一个和谐、互动充满人性的对话交流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领悟大胆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调整先期阅读的感知从而自然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较好的达成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的品味整节课的教学凸显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努力确立发展的主旨遵循教学目标整合的原则力求避免一段一段地分析理解在如何促进阅读的有效性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具体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线索清晰重点突出 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课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尊严”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年轻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的人物

的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的杰克逊大叔又是怎样尊重他人尊严的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一线索围绕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说哈默有尊严这个问题让学生在书中画一画相关的语句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悟这个问题的设计既指向文章内容又指向对文章中心的感悟覆盖的阅读面比较大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比较大教师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重点教学时间保证重点教学环节围绕重点教学效果落实重点 2.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师生与文本的距离 语文学习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个过程主要是主体积极参与加强体验的过程教学中王老师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感受注意把静态的文字通过朗读、交流、探讨变成孩子们头脑中心目中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画面以此去感染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多个对话情境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读书体验例:如果此时你就是一个逃难的人你会做如果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在感受的同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纷纷进入了角色并毫无保留地坦露心声师生、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便融为一体了 在读课文时先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了解课文再指导学生有层次地去读人物对话读出当时当地的那种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直到读出自己的真情最后再次回读将自己置身于文本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的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整个过程在拉近师生与文本的距离的同时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情感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听课评课记录-资料

《相遇问题》听课评课记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小组老师经过集体评议,一致认为在本节课中,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能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地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体现了较好的教学素养。 且总体来说本节课在编排上能注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上老师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希继续努力。具体总结如下: 一、注意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本课就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两位小学生上学的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小学生上学的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编排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培养了

孩子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从一开始就从情境图引入,让学生依据图上的要求,亲身感受一下,走一走,同学之间演一演,从实践中深刻感受“两地”、“同时”、“相向(相对)”、“相遇”是相遇应用题的四要素,是解答相遇应用题的关键,这样的开放性的教学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加深直观认识,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体会、感悟思维的全过程,并让同学们尝试多样化的算法。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体验深刻而直观,为接下来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凑十的算理,使原本很棘手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充分利用微课程理念和技术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节课中老师在引领学生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对)”、“相遇”的含义的同时,将之前精心制作的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视频插入这个环节,带着学生进行了回顾、总结、深化、内化,从而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内化。这段视频插入的效果很好,而且老师还选择课后让学生在家里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播放回看,强化巩固。充分运用微课程技术在本节课中实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小组提出几点建议 1、教师教材备的很充分,但是对学生的预设还不够充分,对学生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