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赛亚书中历史插曲的价值

以赛亚书中历史插曲的价值

以赛亚书中历史插曲的价值

————赛38:22/39:8

引论:

「本书系按先知自己的名字而定名。原文以赛亚的名称是Yesha‘yahu。这名称可能是由两个字合成,即yesha,(拯救),与yahu(耶和华)。因此,这名称的意思可能是——耶和华是拯救。」1然而,关于以赛亚书的作者颇有争议,焦点都是集中在是否为以赛亚一人所著。后来被分为三个部分,认为为不同人所著:杜麦「认为该书的成书,源自三个不同的口传,后来经过积累及编撰,而成为所谓的原始以赛亚(1至39章),第二以赛亚(40至55章),和第三以赛亚(56至66章)」。2

以赛亚是犹大的一个先知。他的事工范围大都是在犹大境内,他领受上帝的默示,看到了犹大将受的责罚和安慰。「以赛亚书全书在说明两个事实:审判与和平,并且指出这两个事实在神权制度里的相互关系。在这两个主要的部分中间,是一段历史的插曲。」3这一段的历史插曲属于本书中叙述部分,在列王记中也略有提及。但可惜的是,在早期许多的圣经学者在研究以赛亚书时,只以赛亚书所带来的信息,而将第三十六至三十九章的这段历史插曲在整卷书中地位和价值以及目的忽略掉。即使有研究,也是重视经文背后的历史问题,却缺乏从以赛亚书的整体性来研究这四章经文。但近些年,学者们开始关注这四章经文在整卷以赛亚书中的目的及价值,约有以下几种:

1杨以德《旧约导论》(道声出版社1995年6月)p217页

2吴献章《天道圣经注释》(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5年11月)p3-4页

3

坎伯.摩根《摩根解经丛卷》(美国活泉出版社1985年9月)译者:钟越娜导言

A、有的学者认为这四章圣经是一个桥梁的作用。是把当时的历史处境从亚述时期(第一至三十五章)转折到巴比伦时期(第四十至六十六章)的一道桥梁。

因为这段历史插曲之所以被忽视,就是因为这四章圣经的内容乍一看来,俨然就如一篇独立篇章。因为第三十九章的内容是以「审判」为中心,是对希西家王的骄傲自大的审判和对犹大国的审判;但第三十八章的内容则是「恢复」的信息,希西家王从死亡的疾病威胁中被「恢复」,这与第三十六、三十七章犹大国从强敌亚述的威胁中得拯救的内容平行。希西家王这个角色在第三十九章中也较为“暗淡无光”,甚至和在前几章中对上帝的敬虔、顺服形象大相径庭。其实,从文本上看,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与下文关连上非常的薄弱,因为上文提到,有些学者认为以赛亚书的作者有多位,「他们说本书自四十章到六十六章不是出于以赛亚之手笔,是以赛亚之后二百年,亦即被掳巴比伦末期才写成。」4他们认为第三十九章与第四十章之间,事实上存在着约有两百年的夹缝。基于以上的原因,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犹如独立附录式的篇幅。所以,其价值是透过巴比伦使者的造访、以赛亚向希西家宣告被掳到巴比伦的信息,为巴比伦时期(第40至66章)的出现做铺垫。吴献章先生也认为「以赛亚书一至三十九章也是第四十章之后的前奏曲」5

B、有的认为第三十九章是先知以赛亚在世时信息的总结,「三十六章至三十九章是整本著作的搜集者从列王记接受过来的,作为一种传记式的结论,并置于篇末。」6这种观点也无疑是认为以赛亚书不是一位作者完成。而第四十至六十六章是耶和华命以赛亚及其门徒所封存的训诲书(赛8:16/17),是留给在异国治下

4

约翰·史诺·巴斯德《圣经研究·归纳式研经讲义》(国际种籽出版社有限公司)吴主光译

5吴献章《天道圣经注释》卷三(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5年11月)p9页

6韦瑟·阿多《韦氏旧约导论》(道声出版社)p217页

的以色列民的希望与安慰。

C、有的则认为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是作为第四十至六十六章的序言。这种观点并不与前面的「前奏曲」的观点重复,若是前奏曲的话就和后边的连接没有向序言那么紧密,而序言可以就是和后边的为一部分。

最后这一种观点,笔者非常赞同,但这序言若是向前扩张到第三十八章末节,希西家询问有关上耶和华殿的兆头,「希西家问说,我能上耶和华的殿,有什么兆头呢?」(赛38:22)就更加妥当和完美了。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这序言(赛38:22/39:8)在以赛亚书中的价值。以下将分成两个部分逐一探讨:第一部分是阐述这序言与以赛亚书第五十六至六十六章的关系。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希西家王祈求兆头反而招来大祸临头,在这序言里「上耶和华殿的兆头」到底是什么。

第二部分是探讨这序言与以赛亚书第四十至五十五章的关系。为了指出以赛亚书39:8节是关键的内容,经文阐述了犹大国王希西家及其代表的以色列民对耶和华的不信和质疑,以及以赛亚书第四十至五十五章的内容如何回应这种不信与质疑的心。最后,将会为这序言(以赛亚书38:22至三十九章)的价值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本论:

壹:这序言与以赛亚书第五十六至六十六章的关系

——————从上「耶和华殿的兆头」来探讨

一、只有一个兆头吗?

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的内容是以一个时间性的名词开始——「那时」。给人的感觉就是以赛亚第三十九章是承接上一章,是希西家王病愈后发生的事件。但以赛亚书第三十八章的故事,明显与王下20:1-11及代下32:24-26两个和此平行的故事的叙述角度不同。三个平行故事里,以历代志下的叙述最短,但故事对希西家王的道德评价最为突出,认为希西家王的病乃是因他的骄傲而起,「希西家王却没有照他所蒙的恩报答耶和华。因他心里骄傲,所以忿怒要临到他和犹大并耶路撒冷。」(代下32:25);列王纪下的记载比历代志下要详细许多,内容上和以赛亚书的记载也比较贴近,唐佑之认为「列王记下应为原始的资料。编者只是根据原来的传统加以增删而已」。7列王纪下与以赛亚书这两个记载都提及以赛亚向希西家王宣告上帝的旨意(王下20:1;赛38:1)、希西家王的祈祷(王下20:2-3;赛38:2-3)、耶和华上帝增加增希西家王的寿数(王下20:4-6;赛38:4-6)、以赛亚宣告医治方法(王下20:7;赛38:21)及「日晷影子倒退」的兆头(王下20:8-11;赛38:7-8, 22)。然而,两段记载有三个明显不同的地方。第一,以赛亚书第三十八章加插了一首希西家王痊愈后所作的诗(赛38:9/20);第二,列王纪下记载了治病的过程,并且表明希西家王的痊愈,但以赛亚书却是透过以赛亚的说话,肯定的宣告了希西家王将要痊愈;第三,就是兆头的数目与功能的不同。

在列王纪下第二十章,惟一出现的兆头就是日影从亚哈斯的日晷后退十度。这兆头是希西家王所求的,是询问耶和华自己何时能上圣殿,是发生在希西家王痊愈以后(王下20:8-11)。然而,以赛亚书第三十八章记载的是:日影后退十度

7唐佑之《以赛亚书释义》卷上(浸信会出版社国际有限公司1998年1月)P323页

的兆头是发生在希西家王痊愈前,且是耶和华赐予的一个得医治的兆头(赛38:7),与上圣殿无关;至于希西家王向耶和华祈求能上圣殿的兆头,也是被放在陈述医治希西家王的方法之后(赛38:22)。

那么,列王纪下记载只有一个兆头,而在以赛亚书中好像是两个兆头:日影后退十度的兆头和上圣殿的兆头。前一个兆头在以赛亚书中是耶和华亲自赐予的保证希西家王必得痊愈的兆头(赛38:7/8);后一个兆头是希西家王祈求上耶和华殿的兆头,然而却成了一个被搁置不理的疑问,「希西家问说,我能上耶和华的殿,有什么兆头呢?」(赛38:22) ,在以赛亚书中好像也找不到答案。

我们是应该把赛38:21/22的内容看为希西家痊愈前的说话吗?然而,如果这样的话好像是淡化了问题的本身,却是扭曲以赛亚书想表达的信息。

毋庸置疑的是,以赛亚书第三十八章22节并不是肯定式的反问句,因为问题本身并没有期待读者在经文中要获得的一个明确答案或是能获得一个明确的答案。故此,希西家王的问题是期待有人回答,而答案却没有记载下来,可能因为希西家得王医治乃是神迹事件,他当时已然得医治,其询问只具有强调的作用,也可能因为希西家王稍后已能到圣殿见证上帝的作为,所以不需要在事实上再画蛇添足。而在希西家王的诗歌里提及到自己会在耶和华的殿中唱这诗歌(赛28:20),故此希西家王能上圣殿是必然的事。希西家王的询问(赛38:22)不过与以赛亚的医治行动(赛38:21)构成互补的关系,再次强调希西家王的健康与上帝保护耶路撒冷如出一辙,保守王就是在保守圣城。或者应该是这样,希西家王进一步祈求兆头(赛38:22),目的是要揭露希西家王对上帝的信靠上仍有不足,答案及兆头是什么也不重要。然而,无论怎样,必是两个兆头,关键是希西家王询问的这个兆头是否落空了,还是上帝根本就不予理会。笔者认为问题并没有落空,

而是在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里已透过讽刺的手法透露出相关的答案,同时也设下「上耶和华的殿兆头」。

二、上耶和华的殿兆头是什么

希西家的求问是等待着回答,我们读到这里好像也是在期待着上帝会给什么样的兆头与希西家王呢?然而在读者在期待答案出现的时候,作者却又是以「那时」这个时间性的名词引领读者进入另一个故事里,巴比伦王的使者造访希西家王(赛39章)。是否上一个问题悬空了呢?而这个故事却横空出世般的拦截了上一个疑问,以至于没来的及恢复希西家王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这故事就是在回答希西家王的求问,「我能上耶和华的殿,有什么兆头呢?」。

首先,在文本结构上与以赛亚书第三十七章14/20节所呈现的平行模式可印证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是回答希西家王的求问。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的故事描述十分细致生动,先是巴比伦王的使者送来书信和礼物给希西家王,原因是巴比伦王米罗达巴拉但听见希西家王「病而痊愈」。在吕振中译本中这样写到:「那时巴比伦王巴拉但的儿子米罗达巴拉但听说希西家病了,又康复(『康复』与『希西家』名字同字根)了……。」8,既然「康复」一字与希西家王的名字是同字根。那么,「康复」一方面之指生理上的康复,另一方面也可能暗示希西家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变得强壮,以至于巴比伦前来造访。从当时的政治局势来看,当时的希西家王就是反亚述联盟的一位领袖。那么,使者送来的书信和礼物便很有可能用于与希西家王缔结盟约。马有藻也支持此观点:「如今他骤闻希西家病愈的消息,于是遣使西来恭贺,暗中拉拢希西家与它联防亚述」9,这样,我们便不奇

8《圣经》吕振中译本(香港圣经公会1970年)译者吕振中

9马有藻《荣耀与救赎》(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99年3月)p236页

怪希西家王为何见到巴比伦的使者便喜乐,更将「自己宝库的金子、银子、香料、贵重的膏油,和他武库的一切军器,并所有的财宝都给他们看;他家中和全国之内,希西家王没有一样不给他们看的。」(赛39:2)。由此看来,希西家王不是天真地将自己的财宝向使者展视,也不是对待使节的亲切表现,而是与巴比伦结盟之举动。希西家王的目的很简单,也很直接明了:首先,使巴比伦的使者们知道耶和华上帝与他和百姓同在;其次,使巴比伦的使者们知道自己的军事力量如何的强大;再次,使巴比伦的使者们知道自己的财富(支持战争的经济力量)如何的宽绰;又次,使巴比伦的使者们知道全国的人民凝聚力空前的高涨,因为他们已经经历了两件(战胜亚述、希西家王痊愈)患难中的得胜。所以,希西家王为了使结盟更加稳固,从而他迫不及待展示了犹大国的一切。

斥责选民倚靠「列国」而不信靠神,是以赛亚书中一项重要信息。先时,亚哈斯王也曾在战争中倚仗亚述的军力而拒绝信靠神,如今希西家王也以与巴比伦的结盟就「喜欢」(赛39:2),显示希西家王缺乏对耶和华的信靠。新译本圣经研读本对于此处给予这样的评价:「他(希西家王)的反映出他为未来的问题寻求帮助时,尝试与巴比伦结盟,而非寻求主的帮助。」10结果,希西家王当然是受到先知以赛亚的斥责:「以赛亚对希西家说你要听万军之耶和华的话。日子必到,凡你家里所有的,并你列祖积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掳到巴比伦去,不留下一样,这是耶和华说的。并且从你本身所生的众子,其中必有被掳去,在巴比伦王宫里当太监的。」(赛39:5/7)。

先知以一个掳掠的宣告斥责希西家王。其实,从希西家王对使者们的描述─——「从远方的巴比伦来」(赛39:3)已暗示要承受被掳的惩罚,若不是上帝惩

10《研读版圣经——新译本》(环球圣经公会有限公司2009年4月)总编辑高明发张达民p1079页

罚自己,怎么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来见自己,而自己肯定也知道了自己的骄傲和小信。这掳掠宣告的内容与王下20:16/18节相似,惟一分别是以赛亚书对耶和华的称呼冠以「万军」之名(赛39:5)。「万军之耶和华」这称谓在以赛亚书中出现58次,这个在以赛亚书经常出现的称谓,在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却是带有讽刺的意味。你不依靠「万军之耶和华」,反而依靠联盟的「巴比伦」,那你不依靠的「万军之耶和华」就让你依靠的联盟「巴比伦」来灭了你,因为巴比伦了解你和你国中的一切。这真是极大的讽刺,也在希西家王的脸上扇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以赛亚书第三十六至三十九章里,「万军之耶和华」在第三十七章出现两次:一次出现在以赛亚所传的信息之内,「必有余剩的民,从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脱的人,从锡安山而来。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赛37:32);另一次却出自希西家的祈祷中。那时,耶路撒冷被亚述大军围堵,希西家于是「上耶和华殿」祈祷神:「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阿,你,惟有你,是天下万国的神。你曾创造天地。」(赛37:16)。若不按时间顺序,按文本所呈现的次序来看,则希西家在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就是希西家王祈求「上耶和华殿」的兆头后(赛38:22),竟转过来喜欢与巴比伦结盟,然后「万军之耶和华」这名字却透过先知以赛亚的掳掠宣告出现(赛39:5),宣告希西家王的家将要被他所「喜欢」(赛39:2)的巴比伦掳掠,这就成了他也曾宣认耶和华为「万军之耶和华」、「天下万国的神」的希西家之讽刺。而结构上,由于「上耶和华的殿」(37:14; 38:22)与「万军之耶和华」(赛37:16; 39:5)呈现的平行模式,因此可以说以赛亚书第三十八章22节及第三十九章是互相关联的。

其次,以赛亚书38:22及第三十九章所出现的字汇和主题重现在以赛亚书第五十六章,也因此能肯定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是回答希西家的求问。被掳的宣

告(赛:39:5/7)是冲着希西家的家与他的儿子而来的。「家」一字在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出现六次,都是有关希西家王的家。因为希西家王将自己「家中所有的」(赛39:4)展示给巴比伦的使者们看,以赛亚便明言他「家里所有的」(赛39:6)将会全部掳到巴比伦。

此外,被掳的对象不仅是犹太人,更重要的是希西家王的「后裔」,其中更有被掳去巴比伦王宫当太监的(赛39:7)。「太监」,不但是羞辱的象征,按律法说,太监更是不可入耶和华的会(申23:1),是与上帝的殿隔绝的。故此,希西家王不但为其后裔换来羞辱的身份,而且这惩罚还暗示他的后裔再不能进入圣殿。

这样,「太监」与「圣殿」建立起一种微妙的暗示性关系,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似是呼应以赛亚书38:22「上耶和华殿的兆头」的求问。当然,答案清晰可见,就是希西家王与巴比伦结盟,而不信靠曾宣信那统领万军之耶和华,结果为希西家王的家换来一个极具讽刺性的答案:希西家王家里所有的将要被掳到巴比伦,而且其后裔会成为太监──希西家王(的后裔)没可能再进入圣殿。

「上耶和华的殿的兆头」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所表现出来的不能「上耶和华的殿了」吗?

三、上耶和华殿的兆头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耶和华并没有在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给予希西家王「上耶和华殿的兆头」,最起码当时的希西家王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复。反倒因为希西家王的不信靠而宣告他的家将要被掳。虽然如此,但笔者认为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也是「上耶和华殿的兆头」引导部分,明确的「这兆头」将要反映在第五十六章里。

「回归时期」是以赛亚书第五十六至六十六章的历史背景,因为此部分「系

一位描述犹大在第五世纪景况之作者,学者们认为此作者之日期系在主前四四四年尼希米返国之前。」11所以,这十一章的经文有多处与第四十至五十五章的内容相似,但在形式、风格、字汇与强调的神学主题上是有别显的差异。其实以赛亚书第五十六至六十六章是「重用」第四十至五十章相似的内容,来延续自四十至五十五章的经文内容以及根据,并发展新的主题:就是耶和华上帝将要给这个他所创造的世界以末世性的改变。

以赛亚书56:1/8节是这最后十一章的序言。序言开始便宣告耶和华的「救恩临近」、「公义将要显现」(赛56:1;赛:46:13)。「公义」是耶和华对他选民的要求(赛5:7),从经文的平行结构来看是耶和华救恩的内容。如今,耶和华上帝将要亲自把救恩、公义显现出来,当然选民也要「守公平、行公义」来回应上帝公义的救赎恩典。作者为上帝的选民应持守的公义生活立了一个记号,就是谨守安息日(赛56:2)。谨守安息日代表了要持守耶和华的约,「那些谨守我的安息日……持守我约的太监。」、「还有那些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要事奉他,要爱耶和华的名,要作他的仆人,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又持守他约的人。」(赛56:4, 6)这是一种关系的表达。所以,神的公义若在上帝的选民中彰显,那也可以理解成上帝国度的显现。当上帝的国度显现时,有两种人将要蒙福:

a、「那些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

b、「太监」赛56:3)。本文前边已经提到先知以赛亚的掳掠宣告(赛:39:5/7),希西家王的后裔会成巴比伦王宫的太监──象征着不得再进入耶和华的殿中。而这里「太监」与「殿」再次于以赛亚书第五十六章同时出现:

「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不要说,耶和华必定将我从他民中分别出来。太监11舒兹《旧约新语》(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84年2月)赖建国译P314—315页

也不要说我是枯树。因为耶和华如此说,那些谨守我的安息日,拣选我所喜悦的事,持守我约的太监,我必使他们在我殿中;在我墙内,有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赛56:3/5)

在以赛亚书第五十六章第3至4节出现的「太监」可能是指向以赛亚书39:7节提及的「太监」,就是那些在巴比伦王宫作太监的希西家王后裔,这也是前后的平行文本的呼应。此后,他们不必再服侍外邦君王,而是居住在耶和华应许的「在我殿中」,在其中「有记念,有名号」,而且「比有儿女的更美」(赛56:5)。

如果这些太监真的暗示是希西家的后裔,那么希西家王因「喜欢」见巴比伦的使者(赛39:2)而间接使这些他的后裔被掳,现在上帝的国将要显现,耶和华也应许要引领他们————太监及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到他的圣山,使他们在他的殿中「喜乐」(赛56:7)。这样的话,希西家王向耶和华祈求「上耶和华殿的兆头」,但戏剧性地得到了“因他喜欢与巴比伦结盟而带来家族被掳、后裔在巴比伦的王宫作太监不能再进耶和华的殿”的答案。然而,在以赛亚书第五十五章至六十六章里,耶和华再次将不可能的事作为「上耶和华殿的兆头」,使恩典因太监(包括希西家做太监的后裔)能进入圣殿的应许而再临到大卫家——上帝的选民。

那么,「上耶和华殿的兆头」(赛38:22)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希西家王因为依靠联盟的巴比伦,而导致儿孙被掳做太监(赛39章);而后上帝公义的救恩临近,太监(包括希西家王的后裔)得以再入耶和华的殿(赛56/66章)。这就是这序言的价值,与后十一章紧密连接。

第二部分:这序言与以赛亚书第四十至五十五章的关系

———从希西家王及百姓对上帝的心态探讨

一、希西家王对上帝的心态

进入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不禁要问:「上耶和华殿的兆头」横跨了十六章的经文才得以显露(赛39/56章)。那么,这十六章的经文(赛40/55章)与这序言的关系如何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经文在于这序言的最后一节:「希西家对以赛亚说,你所说耶和华的话甚好,因为在我的年日中,必有太平和稳固的景况。」(赛39:8)这是希西家王面对掳掠宣告的一个回应。那么,希西家王这么回答的心态是什么呢?

有的人认为希西家王的响应是怀有幸灾乐祸、偏安一生的心态,如马有藻所说:「不少译本(如NASB)及学者(如J.N.Oswalt;J.D.W.Watt;H.Bultema)误会了这节下半句的语气,认为希西家有点幸灾乐祸的心态,意谓神的决定甚好(指国家受罚),但他则免此劫难,是以有点置身度外的表达。」12这是因为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后即将进入第二以赛亚部份,到了巴比伦的时期;有的学者却相信希西家王是真的为自己的过犯悔改而有的真实表现,「神的恩典至少在希西家有生之日……太平稳固,这乃是主极大的怜悯。」13故此坚信在他的日子里有太平和稳固的情况。

笔者也认为希西家王的回应是负面的,但也不是那么的幸灾乐祸,置身度外的意思。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回应,可以说明他内心深处相信以赛亚所宣告的,然而他的信心不完全是建立在上帝的身上,也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智慧,国家的

12马有藻《荣耀与救赎》(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99年3月)p238页

13唐佑之《以赛亚书释义》卷上(浸信会出版社国际有限公司1998年1月)p333页

强大和巴比伦这个强势的联盟上面。所以,希西家王并非坚心的信靠上帝的应许,也不是庆幸有生之年中有太平和稳固的景况,更不是祈求自己在世之日灾祸不要临近,而是有一点怀疑耶和华的能力、质疑那掳掠宣告的真实,但是信靠自己和巴比伦结盟的能力,使自己的年日有太平和稳固的景况。这样,就与上文希西家喜欢见巴比伦的使者并与其结盟的行动前后呼应(赛39:2)。

二、百姓对上帝的心态

希西家王对耶和华的怀疑的心态,是以赛亚书第四十至五十五章的一个重要主题。以赛亚书第四十章1/11节是第四十至五十五章的引言部分,这十一节的经文是上帝要向选民宣告赦免、平安与复兴的信息,但笔者认为以赛亚书第四十章1/11节也显出百信对耶和华的小信心态。

「在审判的预言后,以赛亚将信息转向安慰。」14(赛40:1/2)。接着,以赛亚书第四十章3/6节分别出现三个声音,其中两次应是由天使发出(赛40:3, 6)。第一个声音(赛40:3/5)呼喊要预备在旷野的「道路」、修平沙漠地的道,以准备「耶和华的荣耀」的显现。第二个声音(赛40:6上)是呼唤,第三个声音一起呼喊,但第三个声音却响应:「我喊叫什么呢?」(赛40:6下)。一般上都认为第6节后半部至第8节就是喊叫的内容,但也有人认为这几节经文是实证,印证第三个声音是对上帝的说话表示怀疑的声音,而这些怀疑的声音「尽都如草」,但「上帝的话必永远立定」。这第三个声音是谁的声音?这声音就是雅各(雅各指以色列即:百姓)的声音(赛40:27)。「雅各阿,你为何说,我的道路向耶和华隐藏?以色列阿,你为何言,我的冤屈神并不查问?」在本节里,雅各埋怨耶和华不查

14吴献章《天道圣经注释》卷三(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5年11月)p37页

问他的寃屈、不显露他的「道路」。「道路」一字也曾在第3节又出现了,彼此互相呼应。但以赛亚书第四十章3节是宣告耶和华的荣耀要在这道路中彰显,第27节则是雅各质疑耶和华的能力。

由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到第四十章,我们很清晰地看见对上帝怀疑、小信的心态被作者从希西家王,转到百姓的身上。其实,希西家王(以至亚哈斯)自始至终都是百姓的代表。过去,犹大王希西家怀疑上帝是否有能力使犹大国得太平和稳固(赛39:8);如今,雅各(以色列:即百姓)怀疑上帝是否有能力从被掳的处境中拯救他们,将他公义的救赎恩典(赛56:1)、和大能的保守(赛1/11节)施与百姓。「以色列确实对神没有那样亲切的认识。他们对先知安慰的信息也未曾十足的体验。被掳在外的以色列人更无法想象神将拯救他们。」15

三、上帝的主权得胜一切

先知的声音终出来斥责百姓的不信,「你岂不曾知道吗?你岂不曾听见吗?永在的神耶和华,创造地极的主,并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无法测度。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28/31)。上帝并不是没有能力的神,他「不疲乏,也不困倦」,而且是「永生的神耶和华,创造地极的」,只不过「他的智慧无法测度」而已(赛40:28)。事实上,面对百姓的怀疑,作者在赛:40:12/27节中一连用了六个「谁」的反问句,来建立耶和华是得胜的创造主(赛40:12/14;18;25/26),就算是「万军」也要听耶和华的命令(赛40:26)。可见,先知的目的是

15唐佑之《以赛亚书释义》卷下(浸信会出版社国际有限公司1998年1月)p57-58页

要那怀疑耶和华能力的声音闭嘴,要百姓相信耶和华有能力拯救他们,也好像在回应希西家对耶和华能力的怀疑(赛39:8)。

第二以赛亚的经文部分主旨是有关上帝对历史和创造的主权。上帝具有超越偶像、掌管列国历史的主权,这主权也显出上帝具有改变一切的大能,所以救恩在上帝的立定下,定必会临到他的子民。这样,希西家王及其代表的百姓对耶和华能力的怀疑(赛39:8),在以赛亚书第四十至五十五章被耶和华的主权与能力得胜。所以,只是短短的以赛亚书第三十九章第八节的经文,就用希西家王的怀疑心态,把第二以赛亚部分联系了起来。

结论:

总之,以赛亚书历史插曲的价值并不单单是桥梁的作用、铺垫的作用。它就像是一只手,紧紧的把第二以赛亚、第三以赛亚部分抓住、牢牢不放。透过希西家王向耶上帝求问「兆头」(赛38:22),以及以赛亚在第三十九章中的宣告,揭示希西家与百姓一样的小心──宁可倚靠巴比伦的力量,也不愿依靠万军之耶和华能为他们带来「太平与稳固的情况」(赛39:8)。因此,耶和华宣告希西家王的家要被巴比伦所掳掠,他的后裔更被掳到巴比伦的王宫为太监(赛39:6/7)。

在以赛亚书第五十六章,耶和华宣告他的「救恩」与「公义」将要临近(赛56:1),上帝的国度将要显现。上帝的国度显现的兆头,就是太监也能喜悦地进入耶和华的殿。上帝竟把以赛亚书被掳的宣告化成「上耶和华殿的兆头」。从而显出耶和华是将咒诅化为祝福的全能的上帝,显出他的大能及对选民的怜悯。

参考书目:

1、杨以德《旧约导论》(道声出版社1995年6月)p217页

2、吴献章《天道圣经注释》卷三(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5年11月)p3-4

3、坎伯.摩根《摩根解经丛卷》译者:钟越娜(美国活泉出版社1985年9月)

4、约翰·史诺·巴斯德《圣经研究·归纳式研经讲义》(国际种籽出版社有

限公司)吴主光译

5、韦瑟·阿多《韦氏旧约导论》(道声出版社)p217页

6、唐佑之《以赛亚书释义》卷上(浸信会出版社国际有限公司1998年1

月)P323页

7、唐佑之《以赛亚书释义》卷下(浸信会出版社国际有限公司1998年1

月)p57-58页

8、《圣经》吕振中译本(香港圣经公会1970年)译者吕振中

9、马有藻《荣耀与救赎》(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99年3月)p236页

10、《研读版圣经—新译本》(环球圣经公会有限公司2009年4月)总编辑

高明发张达民p1079页

11、舒兹《旧约新语》(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84年2月)赖建国译P314

—315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