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48910443.html,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者:李秋实

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17年第02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数学课改实验中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又成为课标中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依赖教师精心创设的探究活动才能得以实现。但是,科学的探究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改中认真学习,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笔者围绕校本教研主题“数学课堂上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想中求知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为新课做好铺垫。一节课的开始就像一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境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效果。课堂导入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吸铁一样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了。

课堂引趣,一要“妙”,依据所学内容,巧妙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如《小数点搬家》一课时,先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的身高,用小数表示。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都想猜猜老师到底有多高?随后大屏幕出示教师的身高是17.2米。学生愕然,纷纷发表见解判定这个

数据不对。这时课件演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变成1.72米。这样不仅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小

数点搬家,小数大小就会发生变化,而且让学生产生疑问小数点搬家到底有什么奥秘?这样的思考、这样的疑问就会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要“精”,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为探究学习巧设铺垫。如在复习《常见的量》一课时,大屏幕上先出示:5()= 5000()、 8()>8

()>8()。提问:大家看到了这2个奇怪的式子,你能想办法让它们成立吗?学生开始表示不解,略一思考后抢着回答,他们填入了很多种答案,激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中探知

“思维从运用开始”。小学生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通过实践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掌握新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折出角后,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摸角。问:“摸顶点有什么感觉?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学生感觉到顶点尖尖的,两边直直的,脑子里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突破从实物抽象几何角这个难点做了铺垫。随后学生用火柴棒摆出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