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是一种少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特点是指3次或更多次的发作性顽固的恶心和呕吐,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日,两次发作间有长达数周至数月的完全无症状间歇期。患者不存在任何代谢、神经、消化等各系统的异常。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提高CVS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我们对1995年3月一2006年3月治疗的41例CV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情况本组男性20例,女性21例,初次症状发作的平均年龄为(5±3.3)岁(6月~14岁),平均诊断时间为(6.9±3.7)年(1.5—14年),初次发作时间至诊断时间间隔为(2±1.8)年(6月~8年),平均发作持续时间为4.25d(0.25~10d),发作的平均间隔为1.8月(0.25~12月)。40例患者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表现。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1)有≥3次之强烈发作,表现为急性恶心、不间断呕吐的病史,持续数小时至数13,伴有数周至数月的元症状期;(2)无代谢性、胃肠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或生化异常。多见于2~7岁的儿童,发作间期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多涎、腹痛、头痛、腹泻等,80%患儿有诱凶(如情绪变化等)。本组l0例有

晕动病史,2例有癫痫病史,22例较大儿童有头痛反复发作史。8例有偏头痛病史。其中父母有偏头痛史10例。全组家属均无CVS的遗传病史

1.2临床表现40%患者发作前有情绪波动等诱因如父母争吵、考试、情绪激动或感冒等。全部病例均以发作性呕吐为主诉入院,呕吐为非喷射性,进食后加重,吐出胃内容物,空腹时吐出黄绿色液,剧烈时有少许咖啡色液。均伴轻至中度脐周和(或)上腹部疼痛,发性,与体位无关。大多数患者伴随低热后自动消退。均无意识改变。腹泻5例。35例(87%)患者每次发病的时间和发作持续的时间和症状完全一样,其中29例(70%)在清晨或夜间发病,6例在其他特定时间发病。

1.3治疗人院后予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及对因治疗。23例患者予普萘洛尔1mg/(kg.d),18例予阿米替林1mg/(kg.d)预防性用药。在无效患者中,药物增加至推荐的最大量,如果症状无改善,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如苯巴比妥和赛庚啶。2结果

全组均随访6月~12年。23洲口服普萘洛尔,2l例症状缓解,无明显副作用。18例口服阿米替林,10例症状缓解,8例无效者,改普萘洛尔后,6例症状缓解,阿米特林的副作用包括兴奋、激动、嗜睡和失眠。对两种药均无效的2例患者,予苯巴比妥和赛厌啶后症状缓解。随访期问,仅2例症状复发。

3讨论

3.1CV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CV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与以下方面有关:(1)偏头痛:偏头痛和CVS在临床和病理生理方面有广泛联系。临床表现两者均为发作性疾病,且近80%的CVS患者有偏头痛家族史,本组患者1O例(24%)患者父母有偏头痛病史,与文献比较较低,这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2)应激反应:其涉及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及组胺释放;由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调节的应激反应显示对CVS发病起作用。感染、生那和心珊因素已被鉴定为CVS的触发因子。(3)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良:自上神经系统对CVS的表现既有中枢性又有周围性的作用。cvs发病时的很多症状如苍白、而红、发热、嗜睡、过流涎、呕吐、腹泻等都由自主神经系统凋3.2诊断(1)发病特点和呕吐:CVS患儿发病期非常衰弱、倦怠,重影响学,而缓解期完个健康如常。呕叶通常是独特的快速发生和难以忍受。68%患者仅在发作前0.5h有恶心(72%)、苍白(87%)、嗜睡(91%)、厌食(74%)、流涎(13%)、少数可有轻度高血压等自主神经和胃肠道症状的前兆。呕吐在发作后1h即可达高峰强度,持续1—2d,而从呕吐止到能进食仅需数小时。98%家长描述发作刻板,如准时发作,有相同的强度、发作过程和相关症状。发作数天后的胃肠疼痛,通常是由于呕吐和干呕引起的食道和胃黏膜损伤。另有发热(29%)和腹泻(36%),推测可能为细胞因子释放和自主神经作用所致。35例(87%)患者每次发病的时间和发作持续的时间和症状完全一样,其中29例(7

0%)在清晨或午夜发病,6例在其他特定时间发病,与文献报道相符合。(2)神经系统症状:CVS发作时有典型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40%)、畏光(32%)、高声恐怖(28%)、眩晕(22%)等。(3)触发因素:68%家长能说明应激事件的触发作用,包括生理、心理应激和感染。感染(41%)最常见;心理应激(34%)包括正面因素(生日、节E1)和负面因素(家庭和学校相关因素);饮食(26%);体力消耗和缺乏睡眠(18%)等被证明是典型的触发因素。本组40%患者发作前有情绪波动等诱因如父母争吵、考试、情绪激动或感冒等,这与Fleisher等报道的50%患者有触发因素类似。虽然CVS有独特的临床表现,但因CVS的非特异性而使少数器质性疾病产生误诊,因此,要诊断CVS,首先应除外器质性疾病。文献提示以下关键问题的肯定性答复,诊断CVS的可能性占70%以上:“患者是否以前有过≥3次类似呕吐、间歇期完全正常、每次发作都类同、呕吐最严重时超过1次/15min并苍白和嗜睡、并腹蝻厌食和恶心、有偏头痛家族史”。1994年伦敦CVS围际研讨会制定诊断标准:(1)必需条件:再发性、严重的、分散发作性呕吐;在2次发作间有数周至数月的完全健康间歇期;呕吐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没有明显呕吐原因(实验室、影像学、内镜检查结果阴性)。(2)支持条件:①发作形式有刻板型,在各个体中每次发作有相同的发作时间、强度、间歇期、频率、相关症状和体征;自限性。如果不治疗,发作可自行消退。②相关症状有恶心、腹痫、头痛、动力障碍、畏光、嗜睡。③相关体征有发热、苍白、腹泻、脱水、过度

流涎、社交不能。3.3治疗因CVS的病冈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治疗仍然是经验性综合治疗。(1)避免触发因素:避免感染、食物、晕车等触发因素,对某些心理应激如家庭和学校素也应避免,适当应用抗焦虑药物(如奥沙西泮)偶可预防发作。(2)发作期支持治疗:发作期予患儿安静舒适环境,避免光和强声刺激,按需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保证热卡供应。镇静剂如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应用可使患儿安静休息。(3)预防性药物治疗:对于发作超过1次/月,月_每次发作持续3~7d,应进行预防用药。目前常用药物有抗偏头痛药、精神安定药和促胃肠动力药。近年来以上药物应用已明显改善CVS的临眯过程。“等报道各种药物的有效率为:小剂量普萘洛尔(57%)、赛庚啶[0.3mg/(kg.d),分3~4次](39%)、阿米替林25~50mg/d(67%)。本组用普萘洛尔[1ml/(kg.d)]或阿米替林[1mg/(kg.d)]的有效率分别达91%和55%,这说明普萘洛尔对CVS的效果优于阿米替林。

3.4病程和预后虽然本病为自限性,但具体每个病人的发病年限不好预测,本组平均发作年龄为(5±3.3)岁,与文献报道类似,新生儿期初次发作3例,l4岁4例,Fleish ̄等报道发病年龄在6月~18岁之间。而文献尚未报道新生儿期的患者,本组研究显示CVS在新生儿期至学龄期之间均有可能发生。近期资料显示有27%发展为偏头痛;<3岁发病者,病程3~8年;8岁以后发病者,病程3—8年;估计5O%在l5岁后发展为偏头痛。

何晓晖胃病治验

胃病十大症状 一、口味异常 ?口苦——胆气上逆,肝火上炎,胃火内炽——以苦制苦(热清苦味自除) ?口甜——湿困脾胃,脾胃湿热——运脾燥湿(平胃散、连朴饮)。 ?口酸——肝热乘脾——清泄肝热(左金丸) ?口咸——多为肾虚至肾液上乘,虚火用滋肾丸(黄柏、知母、肉桂),虚寒 用附桂八味丸。 ?口辣(麻)——多为肺热,治以泻白散。 ?口淡——外感风寒,胃有湿浊,脾胃虚弱。 ?口腻——湿浊阻胃——祛湿化浊(平胃散) ?口臭——胃火炽盛(泻心汤),消化不良(保和丸) 二、泛酸 胃内酸性内容物经食管返入口腔称泛酸。常伴胃灼热。 吐酸为泛吐酸水,吞酸为胃中有酸感或泛酸不吐。 发生机理:1.下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如胃-食道返流病、贲门失弛缓症 2.胃排空功能降低,如胃轻瘫 3.食道动力性疾病,如食道清除功能下 中医治疗: 胃热——吐酸伴有热象——左金丸 胃寒——吐酸伴有寒象——香砂六君子丸 加海螵蛸15g、瓦楞子15g、牡蛎、浙贝母、白螺丝、白及、五倍子等。 西医治疗: 1.食道及胃动力药:胃复安、吗丁林、西沙必利 2.制酸药: (1)抗酸药:胃舒平、硫糖铝等 (2)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3)质子泵抑制剂:奥米拉唑、兰索拉唑 三、嗳气(噫) 嗳气——是指胃中之浊气上逆,经食道由口排出的病证。 病机: 1.胃动力异常,排空障碍。 2.消化不良,胃肠积气。 3.吞气症(胃神经官能症) 治疗: 肝胃不和——疏肝和胃降逆——柴胡疏肝汤。 中焦气滞——理气和胃降逆——半夏厚朴汤 食滞不化——消食导滞——保和丸 胃中痰火——清热化痰,和胃降逆——黄连温胆汤 咽喉梗阻感 病机----胃咽合病(《重楼玉钥》:咽者,咽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乃胃气之通道也。)治疗----胃咽合治 以胃疗咽:咽喉症状是胃病的一种临床表现,胃病治愈,咽喉症状也消失。 以咽察胃:咽喉部黏膜改变与胃黏膜改变有较大的一致性。一般而言,咽病性质常为热多寒少,而胃病性质常为寒多热少,所以用药过寒过热都不宜。 萎缩性胃炎,咽部粘膜萎缩,血管显露,干而少津,多为胃阴虚,用益胃汤或沙参

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诊断标准

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2006) A. 功能性食管疾病 A1. 功能性烧心*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1. 胸骨后烧灼样不适或疼痛。 2. 无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3.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A2. 推测源自食管的功能性胸痛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1. 胸骨后非烧灼样疼痛或不适。2. 无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3.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A3. 功能性吞咽困难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1. 固体和(或)液体食物通过食管有黏附、存留或通过异常的感觉。2. 无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3.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A4. 癔球症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1. 喉部持续或间断的无痛性团块或异物感。2. 感觉出现在两餐之间。3. 没有吞咽困难或吞咽痛。4. 没有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5.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必须包括:1. 以下1条或多条: a.餐后饱胀不适; b.早饱感; c.上腹痛; d.上腹烧灼感;并且2. 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B1a餐后不适综合征 *必须包括以下1条或2条: 1. 进食正常食量后的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感,每周至少发生数次。 2. 早饱感,抑制了正常进食,每周至少发生数次。*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支持诊断的标准: 1. 上腹部胀气或餐后恶心或过度打嗝。 2. 可能同时存在上腹疼痛综合征。 B1b上腹疼痛综合征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1. 中等程度以上的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每周至少1次。2. 间断性疼痛。3. 不是全腹痛,不位于腹部其他部位或胸部。 4. 排便或排气后不能缓解。5. 不符合胆囊或Oddi括约肌疾病的诊断标准。 *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支持诊断的标准: 1. 疼痛可能为烧灼样但不包括胸骨后疼痛。2. 疼痛通常由进食诱发或缓解,但也可能在禁食时发生。 3. 可能同时存在餐后不适综合征。 B2. 嗳气症 B2a.吞气症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每周至少发生数次反复嗳气。 2. 可以客观地观察或检测到吞咽空气。*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B2b. 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1. 每周至少发生数次反复嗳气。2. 没有过度吞咽空气的证据。*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B3. 恶心呕吐 B3a.慢性特发性恶心 *必需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每周至少发生数次恶心。2. 不经常伴有呕吐。3. 胃镜检查无异常或不存在可以解释恶心的代谢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B3b. 功能性呕吐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呕吐平均每周发生1次或1次以上。2. 不存在进食障碍、反刍或主要精神疾病(依据DSM-IV)。 3. 不存在自行诱导或长期应用大麻素,且不存在可以解释反复呕吐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代谢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成人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的原因评估治疗知识

成人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的原因评估治疗知识恶心是一种需要呕吐的难受感觉。人们也会感到头晕、腹部隐约不适感和食欲下降。 呕吐是因胃的强烈收缩而将胃内容物向上从食管、口腔排出的过程。呕吐时胃内容物排空后,恶心感常会明显减轻,至少暂时如此。呕吐是非常不舒服的、可能是剧烈的。严重的呕吐能推动内容物几英尺(喷射性呕吐)。呕吐与返流不同,返流没有腹肌强有力的收缩或恶心,为内容物返流出。例如迟缓不能或岑克尔氏憩室病( Zenker憩室)可无恶心的呕出未消化食物。 呕吐物的性状多种多样,一般是才摄入的食物。呕吐物有时是大块食物。呕吐物含血时,通常呈鲜红色,但是如果血液已经被部分消化,呕吐像咖啡渣。含胆汁时,多为绿色。 并发症 除不舒适外,呕吐可引起并发症: ●吸入呕吐物(抽吸) ●食管撕裂(马洛里-魏斯二氏撕裂) ●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营养不良和消瘦 昏迷或半昏迷患者能吸入他们的呕吐物。呕吐物中的酸能严重地刺激肺部。 剧烈的呕吐增加食管的压力,严重的呕吐能撕裂食管内层(食管撕裂)。小的撕裂引起疼痛,有时出血,但是大的撕裂是致命的。 因为患者在呕吐时失水和矿物质(电解质),严重的呕吐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新生儿和婴儿尤其易感这些并发症。 慢性呕吐可导致营养不良、消瘦和代谢异常。 原因 当大脑呕吐中枢活化时可引起恶心和呕吐。典型的原因包括消化道或脑部疾病,或由食入的物质导致。 常见原因 恶心和呕吐最常见的原因是: ●肠胃炎(消化道感染)

●药品 ●毒素 消化道功能障碍通常会引起恶心和呕吐,但以胃肠炎( 胃肠炎)最为常见。较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肠梗阻,由于梗阻,食物和液体回流到胃部,因而造成呕吐。许多其他疾病导致呕吐也引起显著的腹痛( 急性腹痛)。在这些疾病(例如阑尾炎或胰腺炎)中,通常是疼痛而非呕吐导致患者就医。 许多药物,包括酒精、麻醉性镇痛剂(如吗啡)和化疗药物可导致恶心和呕吐。毒素,如铅或一些食物或植物所含的,可导致严重的恶心和呕吐。 不常见原因 引起恶心或呕吐较少见的原因包括: ●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运动病 ●代谢变化或全身性(系统性)疾病 ●心理障碍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某种脑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激活呕吐中枢,包括感染(如脑膜炎和大脑炎)、偏头痛和增加颅内压(颅内压)的疾病。增加颅内压的疾病包括脑部肿瘤、脑出血和严重的头部外伤。 耳部的平衡器官(前庭器)与呕吐中枢连接。这个连接是为什么人们在乘船、车或飞机或一些内耳疾病(如迷路炎和体位性眩晕)时恶心的原因。 当机体代谢改变时,也可发生恶心和呕吐,如妊娠早期、无法控制的糖尿病、严重的肝衰竭或肾衰竭时。 心理问题亦可导致恶心和呕吐(称为功能性或精神性呕吐)。这种呕吐可能是故意的。例如,贪食症患者呕吐出来以减肥。她可能不是故意的。例如,害怕去学校的儿童呕吐以反应他们的心理困扰。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并不常见,患者在不同时间间隔产生严重的呕吐(或者有时只是恶心)。患者在两次呕吐之间感觉正常。虽然通常从儿童时期开始,但有时会持续到成年。成年开始的周期性呕吐综合征通常是由于长期吸食大麻。 评估

1、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临床认识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董梅 写在课前的话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又称再发性呕吐综合征(RVS),是一种严重影响患儿和家长身心健康的病症。CVS患儿发病期非常弱、倦怠,严重影响学习,而缓解期完全健康如常。它的的发作呈现一种“开-关”的刻板形式,基本无前驱期。呕吐通常是独特的快速发生和难以忍受,最严重的呕吐可达每小时十多次。 一、病例 病例1: 男,13岁,反复发作性呕吐伴腹痛13年(生后8个月)开始半-1年1次,每次持续6-7天。6岁后1-2月(严重时几天)1次,呕吐带咖啡样物,每小时十余次,对症能缓解。脑电图、CT、脑MRI、消化道钡餐、腹部B-US、肝肾功、血生化。曾住院数十次,抗癫痫、抗感染、两次外科手术。近期发作频繁转来院。体重29kg。 查体:T36.4℃,P80次/分,R20次/分,Bp90/50mmHg,WT29kg,发育可,营养差,消瘦,精神一般,对答切题,皮肤淋巴结(—),心肺腹(—),神经系统(—)。 入院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血氮、心脑电图、头颅MRI、胃镜、全消排空、腹部B 超、13C呼气、胰功能正常。 病例2: 男,8岁,反复发作性呕吐,腹痛4月。 4月前无诱因开始呕吐、腹痛,每1-2周发作1次,持续数天,日吐十次,曾在福建、上海、北京住院6次,头颅CT、MRI,胸腹CT,X平片(—),肝肾功(—),Hp(±),风疹IgG(+),MPIgM(+),消化道钡餐,胸片(—),胃排空率低脑电图异常。诊为“颅内感染”“继发癫痫”“Hp感染”“阑尾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给以阑尾切除、抗感染(化脑)、抗癫痫、抗Hp、胃肠减压、对症治疗。因呕吐再次发作来院收住。 查体:T37℃,P10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WT24kg,急性病容,营养一般,皮肤淋巴结(—),面色苍黄,头颈(—),心肺(—),腹部手术疤痕,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余(—)。 入院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正常,13C呼气Hp(+)、脑电图正常。 二、背景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又称再发性呕吐综合征(RVS),CVS的概念,于200年前已提出。国际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GID)罗马标准已明确把CVS列入小儿FGID。FGID是以食欲不振、早饱、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及排便困难等症状 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排除器质性病变的一类胃肠道综合征。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疗计划 1.脑病三维持:维持血气、血糖、组织器官灌流及心率,维持能量供给; 2.脑病早期限液量,保静,保暖;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 4.给予CTP10mg/天,疗程7-10天改善脑细胞代谢; 5.对症治疗:特福猛50-100mg/kg,实予100mg,q12h静点抗感染; 能量合剂改善细胞代谢; 给予光疗,监测血胆红素水平; 6.给予新生儿抚触早期干预 请上级医师指导诊疗 .维生素K1预防出血. .合理喂养:洗胃过程顺利后予早产奶开奶喂养,及时补液补充生理需要量,保证每日热卡摄 入. 2.新生儿暖台保暖保静,监测体温,血压,体重,呼吸,血糖,每日出入量,注意有无呼吸暂停等情 况,及时对症支持治疗.新生儿抚触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3.能量合剂静点调节细胞代谢 4.目前患儿血CRP略高,但是患儿为双胎,反应尚可,无明显感染中毒表现,不除外生产刺激 暂时性升高的可能,进一步寻找感染病灶,予头孢二代头孢孟多50-100mg/kg实予每次100mg, 每12小时一次静点防治感染. 5.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如CRP,血常规,超声心动,头颅CT,头颅B超等协诊重要脏器情况. 6.向家长交代病情:目前患儿为早产儿(适于胎龄儿),双胎A,早产儿有可能出现呼吸暂停,胃 食管反流等情况,随时可危及生命,交叉感染不能完全避免,费用较贵,住院时间较长,家长表示 理解并支持治疗.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主诉:呼吸促8小时。 现病史:患儿于入院前7小时(即生后1小时)出现呼吸促,偶吐沫,无青紫,呻吟样呼吸困难等表现,外院曾给吸氧治疗,无明显好转。即转来我院。于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2.0×109/L,中性61%,淋巴43%,血红蛋白123g/L.网织红0.67%,血型“O”"“”,胸片: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可见小斑片状阴影,右肺可见水平叶间裂。以收入院。 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反应稍弱,无哭声尖直及抽搐,未开奶,生后2小时排尿,排胎便,量正常。 诊断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羊水吸入性)任何原因导致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由于低氧血症刺激胎儿呼吸中枢,出现喘息样呼吸,羊水被吸入呼吸道,很快被毛细血管吸收,羊水中的皮脂和脱落的角化上皮细胞在肺泡内可引起化学性和机械性的刺激而发生弥漫性肺炎。该患儿母亲试产失败后行剖宫产,患儿有可疑缺氧史,且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入院后查体呼吸促,双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结合胸片两肺内带可见小斑片状阴影,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诊断成立。结合羊水清亮,考虑为羊水吸入性,待入院后观察呼吸系统表现及监测胸片进一步协助诊断。 新生儿肺炎(宫内或产时感染性) 该患儿有呼吸系统表现,血常规示白细胞偏高,且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其母有胎膜早破史,应注意新生儿肺炎(宫内或产时感染性),但患儿一般情况好,无感染中毒表现及宫内感染的其他器官受累表现(如小头畸形,黄疸,肝脾肿大等)故目前暂不考虑,待入院后观察病情,查血CRP, TORCH等协助除外。

周期性呕吐综合症

周期性呕吐综合症 周期性呕吐综合症是恶心、呕吐有时甚至是腹痛和(或者)头疼或偏头疼周期性发作。 这种疾病常发生在孩童时期,虽然通常到青春期会结束,但有的人能持续到成年期。这种疾病可能在任何年龄发作,但常发生于幼年。 患者可能每小时恶心或者呕吐6到12次,发作一次可能持续几小时到3周。有的人可能很难想象人怎么能呕吐那么长时间,因为胃在开始呕吐时就被倒空了。甚至可能吐出胃酸、胆汁和血。周期性呕吐综合症能引起睡眠、正常饮食的缺乏和注意力无法集中。 目前周期性呕吐综合症产生的原因仍未确定,也没有对该病的诊断性测试。 什么是小儿再发性呕吐? 再发性呕吐(recurrent vomiting)又名周期性呕吐(cyclic vomiting),是一种顽固性呕吐。发病多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早期(3~11岁),青春期后多自然停止。 一、临床表现: 呕吐反复发作,每天可发生数次至十数次,约持续1~5天,偶可延至1周。1年内可发作数次,发作间期无明显不适。 呕吐多很剧烈,摄食或饮水均全吐出,吐物中有时含血丝或胆汁,严重者吐大量咖啡样物质。 反复呕吐、不能进食易导致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患儿血、尿中酮体增高,血内葡萄糖减少,血氯降低,吐重者易发生低钾血症。 常伴口渴、头痛或腹痛、吐重者很快导致周身乏力、精神萎靡,有的吐后嗜睡。其后自然痊愈。 二、相关检查: 可行生化检查、尿液检查和血常规检查。 三、诊断: 可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得出诊断。如常有家庭史和反复发作史,常伴血、尿中酮体升高,并除外其他病因引起者即可确诊。 一、发病原因: 患儿反复发作呕吐常持续数年。 1、家族史,兄弟姐妹有患同样疾病者,可能和体质因素有关。

消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

消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 消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一、腹泻1、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病人稀水样大便,无脓血便,腹泻后腹痛可以减轻。2、急性细菌性痢疾:脓血的稀便为其主要症状。,发烧39℃以上,继之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开始时为稀便或水样便,以后大便次数增多,但便量逐渐减少,并且转变为粘液便或脓血便,一般每日10~20次,严重者可达20~30次,大便时里急后重感(大便时有下坠感、排便不尽感)明显,整个病程约1~2周。中毒型痢疾是细菌性痢疾的危重临床类型,包括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死亡率高。3、溃疡性结肠炎:层,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1)受累结肠(2)肠黏膜外观粗糙不平,(3)结肠袋变平或变钝,以致消失;(4 (1)结肠肠管4、伪膜性肠炎:50~59岁,起病大多急骤,病情轻者仅有正常菌群,本病还可发生于抗病能力是最主要的症状,腹5、大,诸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和粘液、腹痛、抗肿瘤药可直接损伤肠黏膜,引起腹泻的发生率在10%以上。可由肠黏膜损伤所致腹泻可发生在用药后几小时,也可发生在化疗后。喷射性水样便,1天数次或数十次,持续5~7天,严重者长达2~3个月。7、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髓样癌发生于甲状

腺滤泡旁细胞,临床较少见, 约占甲状腺癌的10% ~12% , 其发病、病理及临床表现不同于一般的甲状腺癌。滤泡旁细胞的主要特征为分泌降钙素及产生淀粉样物质等。由于肿瘤可分泌前列腺素和5-羟色胺, 临床上可出现面部潮红和 腹泻。腹泻出现较早,每日数次至十次不等, 呈水样泻,常有腹痛和里急后重, 饭后和夜晚加重,大便无脓血。患者一般仅有水及电解质丢失, 营养障碍不明显。腹泻和肿瘤的演变有明显关系, 一旦肿瘤切除即消失, 如有转移或复发,腹泻再次出现。甲状腺髓样癌分泌降钙素, 但临床上不出现低血钙,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代偿的结果。8、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但缺乏器质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或其他证据的一组疾病,在普通人群的发生率达到23.5%~74%。二、腹痛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和十二直肠溃疡,消化性溃疡发生在与胃酸接触的部位如胃和十二指肠-%的消化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 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及Meckel憩室约故又分别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和节律性。病程中常出现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胃溃疡疼痛开始,至下一次餐前消失,周而复始。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临床上约有2/31~3须进餐来缓解。数月,可反复发生。23、

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是一种少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特点是指3次或更多次的发作性顽固的恶心和呕吐,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日,两次发作间有长达数周至数月的完全无症状间歇期。患者不存在任何代谢、神经、消化等各系统的异常。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提高CVS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我们对1995年3月一2006年3月治疗的41例CV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情况本组男性20例,女性21例,初次症状发作的平均年龄为(5±3.3)岁(6月~14岁),平均诊断时间为(6.9±3.7)年(1.5—14年),初次发作时间至诊断时间间隔为(2±1.8)年(6月~8年),平均发作持续时间为4.25d(0.25~10d),发作的平均间隔为1.8月(0.25~12月)。40例患者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表现。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1)有≥3次之强烈发作,表现为急性恶心、不间断呕吐的病史,持续数小时至数13,伴有数周至数月的元症状期;(2)无代谢性、胃肠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或生化异常。多见于2~7岁的儿童,发作间期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多涎、腹痛、头痛、腹泻等,80%患儿有诱凶(如情绪变化等)。本组l0例有

晕动病史,2例有癫痫病史,22例较大儿童有头痛反复发作史。8例有偏头痛病史。其中父母有偏头痛史10例。全组家属均无CVS的遗传病史 1.2临床表现40%患者发作前有情绪波动等诱因如父母争吵、考试、情绪激动或感冒等。全部病例均以发作性呕吐为主诉入院,呕吐为非喷射性,进食后加重,吐出胃内容物,空腹时吐出黄绿色液,剧烈时有少许咖啡色液。均伴轻至中度脐周和(或)上腹部疼痛,发性,与体位无关。大多数患者伴随低热后自动消退。均无意识改变。腹泻5例。35例(87%)患者每次发病的时间和发作持续的时间和症状完全一样,其中29例(70%)在清晨或夜间发病,6例在其他特定时间发病。 1.3治疗人院后予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及对因治疗。23例患者予普萘洛尔1mg/(kg.d),18例予阿米替林1mg/(kg.d)预防性用药。在无效患者中,药物增加至推荐的最大量,如果症状无改善,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如苯巴比妥和赛庚啶。2结果 全组均随访6月~12年。23洲口服普萘洛尔,2l例症状缓解,无明显副作用。18例口服阿米替林,10例症状缓解,8例无效者,改普萘洛尔后,6例症状缓解,阿米特林的副作用包括兴奋、激动、嗜睡和失眠。对两种药均无效的2例患者,予苯巴比妥和赛厌啶后症状缓解。随访期问,仅2例症状复发。 3讨论

Batter综合症

Batter综合症 液体,电解质和激素同时异常,其特点是肾钾,钠及氯的消耗,低钾血症,醛固酮过多症,高肾素血症和血压正常. 本综合征常见于儿童期,散发或家族性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病因是Henle袢的上升支粗段及远端肾小管NaCl的转运紊乱.钾,钠,氯的消耗刺激肾素释放并伴球旁细胞的增生.醛固酮水平增高,纠正醛固酮过多症并不能改善钾的丢失.钠的损耗引起长期血浆容量低,表现为虽有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的增多,但血压正常,对注入血管紧张素的加压反应受损.常发生代谢性碱中毒.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可有高尿酸血症及低镁血症.激肽-前列腺素轴受到刺激,尿中前列腺素及血管舒缓素排出增多. 患儿生长缓慢及营养不良.可出现肌无力,烦渴,多尿,精神发育迟缓. Batter综合征与其他伴醛固酮增多症的疾病所不同处在于没有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高血压)和水肿(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水肿).成人需排除:神经性贪食症,呕吐或私用利尿剂或轻泻药.这些情况下,尿氯常是低的(<20mmol/L). 钾补充再加用安体舒通,氨苯蝶啶,阿米洛利,一种ACEI类药物或消炎痛可纠正大多数症状,但没一个药物能完全消除钾的丢失.服消炎痛每日1~2mg/kg常使血浆钾浓度保持在接近正常低限. 1.但血压正常,对注入血管紧张素的加压反应受损.常发生代谢性碱中毒.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 可有高尿酸血症及低镁血症.激肽-前列腺素轴受到刺激,尿中前列腺素及血管舒缓素排出增多.患儿生长缓慢及营养不良.可出现肌无力,烦渴,多尿,精神发育迟缓.Batter综合征与其他伴醛固酮增多... 2.1962年,Bartter首先描述本综合征,故而得名。其临床特点为:尿钾增多、 血钾降低、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增高但无高血压,肾小球球旁细胞增生。男女均可患病,从胎儿时期到成年均可发病。先天性者以幼少儿多见,后天性者多为中年以上的成人。无性别、种族显著差异。 3.编辑此段 4.症状体征 5.巴特综合症

经前期综合征

经前期综合征 发表时间:2012-03-21T09:12:33.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3期供稿作者:武凤贤 [导读] 经前紧张综合征简称PMS,其症状通常在行经前7—14天出现。 武凤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妇产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234-01 一些妇女在经前反复出现精神紧张、抑郁、易怒、情绪淡漠、失眠、乳房胀疼等一系列身体和精神症状,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正常的学习、工作,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为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紧张综合征简称PMS,其症状通常在行经前7—14天出现。发作时间和强度因人而异,大部分女性每月主诉症状持续约7天左右,表现类似经期抑郁综合征。有些女性整月都有症状,但以经前期为重。患有经前紧张综合征的女性常常在生产或出现某些重要的个人事件后出现症状,患者经常是那些压力较大或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亟待处理的女性。 1 临床表现 1.1精神症状可表现为焦虑或抑郁症状,前者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易激惹,急躁,哭闹,自制力减退,有时具有攻击性。后者常为抑郁,无精打采,淡漠,不愿意交往,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力减弱,偏执,甚至产生自杀倾向。部分患者焦虑或抑郁症状可以交替出现。 1.2躯体症状①水肿:见于手足远端与眼睑,或者表现为全身胀感,出现体重增加,即水钠潴留症状。②疼痛:表现为经前头疼,乳房胀痛,盆腔痛,肠痉挛等,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等。③其他:乏力,嗜睡,食欲增加,喜欢进食某一口味食物,如甜食或淀粉类食物。性欲增加或者出现性淡漠。 1.3社会行为改变厌倦社会交往和工作,宁愿独处,人际关系差等。 2 相关检查 可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宫腔镜检查等。 3 诊断 3.1诊断PMS的标准为 ①黄体期总分至少2倍于卵泡期总分; ②黄体期总分至少>42分; ③卵泡期总分必须<40分,如>40分应考虑病人为其他疾病。这一方法虽然繁琐,但不致误诊。总之纯粹的PMS,在排卵前必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否则须与其他疾病(仅在月经前症状加剧)进行鉴别。 3.2主要依靠了解病人病史和家族、家庭史由于许多病人有情绪障碍及精神病症状,故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情况。现在临床主要根据下述3个关键要素进行诊断: ①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出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症状,如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过度敏感、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 ②症状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在晚卵泡期必须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 ③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凡符合上述3项者才能诊断为PMS。 4 治疗方法 月经前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过分紧张,少吃盐,可以预防和减轻症状。如出现水肿症状,可在月经前10天或出现症状后口服双氢克尿噻,每日25-50毫克,或每日口服氨苯喋啶100-200毫克,直到月经来潮。注意在连服上述利尿药5日后应加服氯化钾。还可服镇静药,如鲁米那每次0.03克,每日3次,或者利眠宁每次10毫克,每日2-3次;每晚服0.2-0.4克眠尔通也可以;谷维素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连服1-2个月,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作用;月经来潮前10天开始口服碳酸锂,每次0.3克,每日3次,直到月经来潮止,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水、盐代谢,有一定治疗作用。性激素及大量维生素A于经前14天开始服用,直至月经来潮。 中医辨证施药效果较好。肝郁气滞型是常见的一种,表现为经前乳房、乳头胀痛,甚至不能触衣,头痛,小腹胀满连及胸肋,烦躁易怒,脉弦,舌黯,用逍遥散加减;脾肾阳虚型,表现为面部浮肿、头晕、体倦、嗜睡、纳差、便溏或经前泄泻,脘腹胀满、腰酸腿软、舌胖有齿印,苔白润、脉沉细弱、应用健固汤;阴虚肝旺型,表现经前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应用杞菊地黄汤加减;心脾两虚型,表现经前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多思善虑、面色萎黄、食欲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应用归脾汤。

小儿呕吐的常见原因和处理办法

你知道引起小儿呕吐的常见原因吗 孩子患病时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呕吐不仅使孩子非常痛苦还会影响孩子进食,家长也会为此十分紧张,因此家长应该学会初步判断引起呕吐的原因。在各种原因中最主要的有: 1、喂养或进食不当:新生儿期喂奶过多,奶的配方不当,吃奶时吞入大量空气;婴儿及幼儿一次进食量较多或食物不易消化。 2、消化功能异常: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及败血症等疾病时,在高烧、恶心、食欲减退的同时,常伴有呕吐。 3、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胃炎、肠炎、痢疾、阑尾炎等疾病,由于局部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呕吐,此时多会伴有恶心、腹痛及腹泻等其它消化系统症状。 4、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膜炎、头颅内的出血或肿瘤以及颅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能引起呕吐,以呕吐前无恶心并呈喷射性为特点,但往往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的其它症状,如头痛、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风、昏迷等。 5、精神因素: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的精神过度紧张或焦虑引发呕吐,再发性呕吐这种病有时也与精神因素有关。 6、中毒:包括各种中毒,如食物中毒、有毒动物、植物中毒及药物、农药中毒等,几乎都有呕吐症状,但不同的毒物中毒又有其各自的临床特点,可供鉴别。 7、其他:内耳的前庭功能失调或美尼尔氏病(内耳膜迷路积水)呕吐比较剧烈,但多伴有眩晕、视物旋转;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胃扭转、肥大性幽门梗阻等,此外,肠蛔虫症病儿发生肠梗阻或胆道蛔虫时呕吐也比较严重。

家长了解了上述各种引起呕吐的原因,即可结合自己孩子的表现进行分析,心中有了数,也就可以遇“吐”不慌了。 呕吐患儿如何护理 呕吐患儿如何护理? 呕吐可见于很多疾病,如脑子有病、胃肠道有病、上呼吸道感染、吃的东西不合适等。孩子呕吐时,家长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要让孩子坐起,把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②呕吐后要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去除臭味。婴儿可通过勤喂水,清洁口腔。 ③勤喂水,少量多饮,保证水分供应,以防失水过多,发生脱水。水温应冬季偏热,夏季偏凉,温水易引起吐。 ④注意饮食,不要吃得太多,尽量少食多餐。不要吃油腻酸辣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吐后应先用流食、半流食(如大米粥或面条),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⑤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呕吐与饮食及咳嗽的关系,呕吐次数,吐出的胃内容等。 ⑥尽量卧床休息,不要经常变动体位,否则容易再次引起呕吐。

功能性胃肠病诊治指南

功能性胃肠病诊治指南 简介 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但缺乏器质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或其他证据的一组疾病,在普通人群的发生率达到23.5%~74%。在胃肠门诊中,约42%~61%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常表现为焦虑障碍(惊恐和广泛性焦虑)、抑郁障碍(情绪低落和心境恶劣)和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包括咽、食管、胃、胆道、小肠、大肠、肛门)的相关症状,因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疼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且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需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方可确诊。 1.功能性食管疾病分类 1.1 功能性烧心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胸骨后烧灼样不适或疼痛。 2. 无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3.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2 推测源自食管的功能性胸痛 1. 胸骨后非烧灼样疼痛或不适。 2. 无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3.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3 功能性吞咽困难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固体和(或)液体食物通过食管有黏附、存留或通过异常的感觉。 2. 无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3.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4 癔球症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喉部持续或间断的无痛性团块或异物感。 2. 感觉出现在两餐之间。 3. 没有吞咽困难或吞咽痛。 4. 没有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5.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2.1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必须包括 1. 以下1条或多条: a.餐后饱胀不适 b.早饱感 c.上腹痛 d.上腹烧灼感 并且 2. 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推拿呕吐

推拿治疗:小儿呕吐 【概述】 呕吐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原因很多,本章节着重介绍由消化道病变所引起的呕吐。一般来说是因食管、胃或肠道呈逆向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食管或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严重呕吐者甚至使患儿呈呼吸暂停的窒息状态。若护理不当或有呕吐物被吸人,尚可继发呼吸道感染。反复呕吐易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长期呕吐者,可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小儿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另外,如果因喂养不当,吸入空气过多,或喂乳过多,出现乳后有少量乳汁倒流至口腔,从口涌溢出,此称为“溢乳”,为正常现象,不属于病态。 祖国医学认为呕吐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有物有声者,谓之呕;有物无声者,谓之吐;有声无物者,谓之干呕。 【临床表现】 依中医辨证呕吐可分为以下几种: 1.寒吐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的乳食,呕吐物酸臭不甚,腹痛喜暖,面色苍白,四肢乏温,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而无力,指纹色红。 2.热吐食入即吐,呕吐物恶臭,身热口渴,面赤烦躁,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指纹色紫。 3.伤食吐呕吐频繁,吐物酸臭腐馊,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乳片,院腹痞问,腹胀厌食,矢气恶臭,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苔厚腻,脉滑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诊断和鉴别】 因呕吐是一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一见即知是呕吐。问题在于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特别需要鉴别的是中枢性呕吐。 任何中枢神经病变引起颅内压升高时均可出现呕吐,且多伴有明显头痛。呕吐往往于头痛剧烈时出现,可呈喷射状。从呕吐与头痛的关系中,可作出中枢性呕吐的诊断。如脑外伤、脑膜炎、儿童周期性呕吐等。 【治疗】 1.治疗原则寒吐者,治宜温中散寒,和胃降逆;热吐者,治宜清热和胃,降过止呕;伤食吐者,治宜消食导滞,和中降逆。 2.常用穴位脾经、板门、腹阴阳、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3.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按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治法:患儿取仰卧位,医生坐于其右侧,先揉天突30次,直推膻中500次,揉中脘3分钟。以双手拇指分别自剑突下,沿肋弓下缘向左右分推(分推腹阴阳)约50次,再摩腹3分钟。 揉板门穴300次;再以双手拇指按揉双侧足三里三分钟。 患儿取俯卧位,医生坐于其左侧,以拇、食二指推天柱骨自上而下200次,再以双指揉法施于脾俞、胃俞穴,每穴各1分钟。 (2)随症加减: 寒吐者:加补牌经300次,揉外劳宫30次,推上三关300次。 热吐者:加清牌经100次,清大肠300次,退下六腑200次,揉外劳宫30次。

糖尿病综合症相关资料

糖尿病病人常用哪些 中药治疗占代医书中有许多治疗糖尿病症的处方和药物。如唐代孙思邀所著《千金方》中糖尿病门共有52方,其中有天花粉的有23方,有麦冬的16方,地黄的11方,黄连10方,玉竹5方。黄芪,方。清代陈梦雷等撰写的K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有治糖尿病的药方91方,其中天花粉35方,麦冬35方,地黄37方,山药11方,黄连19方,黄芪19方,葛根13方。上述药物是古籍治疗糖尿病 病的方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除此以外,治疗糖尿病常用的中药还有:玄参、瓜萎、黄精、玉米须、白芍、构记子、何首乌、山萸肉、泽泻、丹皮、茧丝等。 清晨高血糖应怎样处理 糖尿病病人反复出现清晨高血糖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1.“黎明现象”糖尿病病人在黎明时出现高血糖,称为“黎明现象”。血糖升高开始于凌晨3时左右,持续至上乍8-9时。发生“黎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午夜过后体内生长激素增多〔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是有时问节津的),生长激素是促血糖升高激素。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需要较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此外,糖皮质激素等升糖激素的高峰也是在清晨。正常人的胰岛p细胞自动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所以血糖保持正常位。而糖尿病病人的胰岛R细胞功能缺损。尤其是1型糖尿病病人凌晨血糖显著升高。2型糖尿 病病人中也可出现“黎明现象”。 苏木杰(Somogyi )现象 糖尿病病人晚餐或睡前胰岛索用量过大,致使发生夜间低血糖反应,病人可能突然觉醉,皮肤潮N多汗。甚至出现精神症状。也有的病人无任何感觉,但夜问低血糖后常导致次日清晨发生反应性高血糖,这种低血糖后的反应性高血糖反应称为苏木杰(Somogyi )现象。 由此可致糖尿病的不稳定。这种现象常掩盖了临床严重低血糖,而造成治疗错误,如盲目再增加胰岛素用量,可导致恶性循环。 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吗 尿糖阳性并不一定就是塘尿病,下列情况下也可出现尿糖阳性: (1)饥饿性尿糖: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胰岛素受到的刺激小,分泌胰岛素减少,饥饿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加,而使糖耐量减退。 (2)滋养性尿糖:短时间内摄人过多的糖,导致胰腺超负荷而产生暂时性尿糖。 (3)肾性尿糖:由于先天缺陷或肾小管损伤,肾糖闹降低而出现尿糖阳性。 (4)乳糖尿:妇女怀孕最后2个月及产后断乳期,尿内有少量乳糖排出。 (5)药物所致:阿司匹林、维生素类、青霉素、异烟腆等药物可导致假阳性糖尿。 所以尿糖阳性不一定是糖尿病。而尿糖阴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应进一步检查。 什么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它是指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缺乏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1岁宝宝莫名呕吐不发烧是怎么回事

1岁宝宝莫名呕吐不发烧是怎么回事 有时候宝宝会出现喂食以后呕吐的现象的,不过没有发热的,这个一般考虑是消化不良或者是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不是感染引起的,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或者是喂养的方式不正确的,下面就给各位介绍关于宝宝呕吐的健康知识的, 一、1岁宝宝莫名呕吐不发烧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属于宝宝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呕吐,病因与感冒和饮食不当有关。首先就是感冒过后,胃肠道消化功能受到发热、服药等因素刺激,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其次就是不易消化。宝宝进食后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饮食停滞,因此保护性出现呕吐反应,建议减少饮食量,以清淡为主,或者禁食12小时,减轻胃肠道负担,有利于恢复。 二、宝宝呕吐的原因 1.消化道梗阻性呕吐 可由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某些后天性疾患使消化梗阻所致。 (1)宝宝在新生儿期出现呕吐可能有食管闭锁、胃扭转、幽门痉挛、幽门瓣膜、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空回肠闭锁或狭窄、直肠肛门畸形(包括肛门闭锁或狭窄等)、消化道重复畸形及胎粪性腹膜炎。 (2)婴幼儿期肠道阻塞性呕吐先天性幽门狭窄、喷门迟缓消失或喷门痉挛、肠套叠和后天性肠扭转。 (3)儿童时期呕吐可因肠壁外压迫、胎粪性腹膜炎后遗粘连、十二指肠前门静脉肠系膜裂孔疝、嵌顿腹股沟斜疝或横膈疝等病引起。 2.感染性呕吐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胃肠道的感染引起。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呕吐 各种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脑肿瘤及颅内高压。 4.营养及代谢性紊乱 婴儿脚气病、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中毒。 5.前庭功能紊乱 美尼尔综合征。 6.药物及毒物刺激胃肠道 7.其他 周期性呕吐、再发性呕吐。 上面就是关于宝宝呕吐的一些健康知识的,一般不是感染引起的,其实是一些喂养方式也会引起的,一般有症状就是立刻去就医的,根据诊断才可以确定治疗方案的,饮食也是需要调整的,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的们还有就是多喝水,或者吃点水果汁等。

罗马标准Ⅲ

胃肠器质性疾病会出现许多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食物通过或排便困难等。根据病理学改变可以对器质性疾病做出诊断,有时可通过医疗技术将其治愈,但目前对于功能性疾病还了解甚少且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使人们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第一个事件发生于30年前,它使疾病的模式开始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第二个事件发生于20年前,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使人们能够对FGID进行量化。对胃肠道动力的评估有了很大进展,可以用恒压器检测肠道敏感性,对肽类物质、粘膜免疫、炎症、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都为胃肠疾病的正确诊断做出了贡献。第三个重要事件发生在过去10年,治疗FGID的各种新药被研制和生产出来。 在FGID领域还面临新的挑战,包括进一步了解精神因素和消化道的关系,基础神经递质的功能如何在患者中表现为临床症状。针对FGID的研究新进展制定了罗马Ⅲ标准(表1)。 功能性胃肠病的病理生理学 1. 遗传因素某些人可能注定会发展为FGID,而对于其他人,环境因素可能更重要。 2. 早期家庭因素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可能增加FGID的危险。 3. 心理因素虽然心理因素不用来定义和诊断FGID,但的确会影响FGID的发生。 4. 动力异常在正常人,严重的心理或环境压力可使食管、胃、小肠和结肠的运动加快。与正常人相比,FGID患者的特点是遇到压力后胃肠运动加快。 5. 内脏高敏感性内脏高敏感性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许多胃肠疾病的疼痛和胃肠道运动相关性差。这些患者在肠道充气膨胀时痛阈降低,并可使内脏痛的躯体区域扩大。 6. 炎症大约一半IBS患者活化的粘膜中炎症细胞增加。 7. 菌群一些IBS患者肠道中可能存在细菌过度生长,菌群对FGID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8. 脑-肠轴双向作用脑-肠轴通过双向信息传递将胃肠道功能与中枢的情感和认知中心联系在一起。外部或内在的感受信息可影响胃肠道感觉、运动、分泌和炎症。胃肠道的信息也会影响痛觉中枢、情绪和行为。 9. 应激和感染后FGID FGID的一个特征是胃肠道运动及其对周围刺激反应增加,导致肠道对应激或神经化学递质的生理反应增加。脑肠相互作用模型与感染后IBS相关。 10. 脑显像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进行脑显像可以观察大脑对内脏刺激的反应,有助于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在调节内脏疼痛和运动中的作用。 11. 脑肠肽脑肠功能失调的一种治疗方法可能涉及中枢神经系统表达的神经肽和受体。这些神经肽整合了胃肠道功能和人的行为。 罗马Ⅲ标准中的变动 与罗马Ⅱ标准相比,罗马Ⅲ标准主要对参考文献以及委员会的推荐意见(根据新资料制定)进行了更新,对分类和标准也有一些修改,总结如下。 1、FGID时间设定的变化罗马Ⅲ推荐诊断前至少6个月出现症状,且近3个月病情活动。罗马Ⅱ对FGID病程的限定是过去12个月内至少12周有症状。 2、分类标准的改变反刍综合征从功能性食管疾病改为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表明该症状是由胃及腹部功能障碍引起的。 3、将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PS)单独归为一类这是由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FAPS是由CNS对正常内脏信号的放大所致。 4、制定了两个儿童类型罗马Ⅱ中的儿童FGID被重新划分为新生儿和婴幼儿型以及

幼儿呕吐的原因与护理

幼儿呕吐的原因与护理 呕吐是小儿门诊中常见的病症,面对呕吐,父母多半直接想到肠胃问题。其实不然,感染性疾病也是造成小儿呕吐的一大成因。家长可通过孩子呕吐的症状,辩别造成孩子呕吐的原因,并立即处理。如此,当你面对小儿呕吐时,将不再手忙脚乱。 什么是呕吐? 呕吐是指胃的内容物被强而有力地从口腔中排出,是人体的一种反射动作,当延脑的呕吐中枢接受来自肠胃道、耳前前庭—视觉、大脑皮质或血液、脑脊髓液中的物质刺激时,即可引起呕吐。呕吐虽然是一种胃肠道症状,但有时也是其他疾病的症状或先兆,如喉咙发炎、中耳炎、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泌尿道感染等也可能引起呕吐。 不同时期的呕吐原因 婴儿期 这个时期,呕吐情况严重的宝宝,父母可考虑药物治疗,但若给药后症状仍未改善,则应考虑做胃肠道的检查。如果是出生两三个星期后才开始呕吐,每次发生的时间在吃奶后15~30分钟,且越吐越厉害,甚至产生喷射性呕吐,则应考虑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问题。 肥厚性幽门狭窄为胃出口幽门附近的肌肉因不明原因肥厚而阻塞了幽门,发生几率为1/500,症状通常在出生后两三个星期才出现,可利用腹部超声波诊断,治疗则以手术为主。 当宝宝逐渐长大,喜欢将手或抓到的东西放进嘴巴时,病菌就可能因此进入体内,此时因急性胃肠炎引起呕吐的机会就会增加。发生急性胃肠炎时,通常在一两天内呕吐症状会好转,但有可能会伴随着发烧。在这期间,前6个月孩子的饮食可将牛奶浓度泡稀,而6个月后的孩子则可尝试吃大米稀饭、面包、馒头等。 宝宝6个月大之后,因母亲给予的抗体逐渐消失且接触外界的机会增加,导致感冒的机会变多,宝宝常会因为中耳炎、喉咙发炎而合并呕吐,这就是常说的肠胃感冒。除了一般呕吐的处理原则之外,此时更重要的是找到引起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