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难题练习

生理难题练习

生理难题练习
生理难题练习

1、内环境最重要的特征是( )

A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

B各参数静止不变

C各参数大幅度变化

D与外环境同步变化

2、干扰信号直接作用于控制部分,称为()

A正反馈

B负反馈

C前馈

D自身调节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

3、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是C

4、化学感受性反射属于A

A正反馈控制系统B负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

5、维持内环境稳态是B

6、使机体处于再生状态的是A

?.以单纯扩散通过细胞膜的物质主要是( A )

?A.氧气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水溶性物质

?E.电解质

?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素是:C

A.膜两侧的浓度差

?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C.膜通道的激活

?D.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E.物质的脂溶性

?下列哪项不属于载体扩散的特点( B )

?A.具有高度特异性

?B.具有电压依赖性

?C.具有饱和性

?D.具有竞争性抑制

?E.需要膜内在蛋白支持

?葡萄糖进人红细胞属于:C

A.原发性主动转运

? B. 继发性主动转运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E.入胞

?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D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钠泵能使:B 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B.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人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D.3个Na+移人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E.2个Na+移人膜内,同时有3个K+移出膜外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D A.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

?B.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

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浓度

?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细胞膜内电位绝对值增大,称为:E

A.极化

?B.去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膜电位达到:A

A.阈电位

?B.峰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D )? A. K+

? B. Na+

? C.Ca2+

? D.Cl-

? E Mg2+

?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C A.不受细胞外K?浓度的影响

?B.不受细胞外Na+浓度的影响

C.与刺激强度无关

?D.与静息电位无关

E.与Na+通道的状态无关

?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在阈强度的基础上将刺激强度增大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有何变化E

A.增加一倍

?B.减少一倍

?C.增加二倍

?D.减少二倍

?E.保持不变

?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 只有去极化,不出现超极化

? B. 终板电位的大小与Ach的释放量无关

? C. 终板电位是由Ca2+内流产生的

? D. 有不应期

? E. 是全或无的

?安静时阻碍肌纤蛋白同横桥结合的物质是:E

? A. 肌钙蛋白

? B. 肌凝蛋白

? C. 肌纤蛋白

? D. 钙调蛋白

? E. 原肌凝蛋白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C

? A. 钾离子通道开放

? B. 钠离子通道开放

? C. 钙离子通道开放

? D. 氯离子通道开放

? E. 氯离子通道关闭

?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Ach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B:

? A.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 B.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 C. 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 D. 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 E. 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极化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C

? A. Ach释放减少

? B. Ach释放增加

? C.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 D. 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 E. 终板膜上的Ach门控通道功能增强

?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C

? A. Na+

? B. K+

? C. Ca2+

? D. Cl—

? E. Mg2+

?50kg的成年男性,其血液总量和血浆量分别约为C

?A.2500ml和1000ml

?B.5000ml和2500ml

?C.3500ml和2000ml

?D.4500ml和2000ml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D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

?B.主要由白蛋白形成

?C.与血浆容量有关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

?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D

?A.白蛋白

?B.葡萄糖

?C.KCl

?D.NaCl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是A

?A.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

?B.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

?C.蛋白质摄入不足

?D.红细胞脆性大

?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C

?A.肾上腺素

?B.5—羟色胺

?C.ADP、组胺

?D.凝血酶

?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 C

?A.血浆B.体液?C.血清D.细胞外液?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是D

?A.血小板聚集B.红细胞凝集?C.血细胞凝聚D.纤维蛋白形成?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重要原因是C ?A.血小板不易黏着

?B.血小板不易聚集

?C.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

?D.血管收缩功能障碍

?E.凝血功能减弱

?血小板参与 B

?A.吞噬作用B.生理止血?C.细胞免疫D.体液免疫

?血清成分的特点是C

?A.血浆除去血浆蛋白的液体

?B.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的上清液

?C.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

?D.全血除去血细胞后的液体

?维生素K参与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当维生素K缺乏时,可能引起B

?

?A.因子Ⅱ、Ⅺ、Ⅹ、V缺乏

?B.因子Ⅱ、Ⅶ、Ⅸ、X缺乏

?C.因子Ⅲ、Ⅶ、Ⅹ、Ⅺ缺乏

?D.因子Ⅰ、Ⅷ、Ⅺ、Ⅻ缺乏

?A.Ca2+

?B.Ⅷ因子

?

? C. Ⅲ因子

?D.Ⅶ因子

?

?外源性凝血启动因子是C

?

?抗血友病因子是 B

?枸橼酸钠抗凝血的机制是D

?

?A.去掉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B.与血浆中的钙结合而沉淀

?

?C.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D.与血浆中Ca2+ 形成可溶性络合物?A.Ca2+

?B.Ⅶ因子

?C.Ⅲ因子

?D.Ⅱ、Ⅶ、Ⅸ、Ⅹ因子

?

?血液凝固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凝血因子是 A

?

?在肝细胞合成必须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是 D

?一男性患者56岁,血液常规检查结果为:红细胞数量3.0×1012/L、血红蛋白浓度为110g/L、红细胞平均直径为8.5μm;白细胞总数5.5×109/L;血小板10.5×109/L。

?提示该患者最大可能是C

?A.各项指标均正常

?B.患有缺铁性贫血

?C.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有一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有大量液体渗出,血液常规检查结果为:红细胞数量 5.5×1012/L、血红蛋白浓度为160g/L、红细胞比容为56%;血液黏滞性为水的6倍。

血压为12.0/10.7kPa(90/80mmHg),需要补液。您认为 B

?

?A.宜输全血

?B.宜输入血浆

?C.宜输入红细胞浓缩液

?D.宜输入生理盐水

?A.凝集

?B.叠连

?C.凝固

?D.聚集

?

?血管损伤处血小板发生 D

?

?A型红细胞与B型血清混合时红细胞发生A

?1、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

?2、红细胞生理及特性

?

?3、红细胞生成需要哪些条件?(贫血分类及原因) ?用力呼吸与平静呼吸的共同点是C

? A 吸气是被动的

?B呼气是被动的

? C 吸气是主动的

? D 呼气是主动的

? E 有辅助呼吸肌的参与

?肺的弹性阻力主要来自:A

? A 肺泡表面张力

? B 气道阻力

? C 非弹性阻力

? D 弹性纤维的回缩力

? E 呼吸肌的收缩力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静态顺应性增加?E

? A 肺弹性阻力增加

? B 肺充血

? C 气道阻力增加

? D 气道阻力减小

? E 肺表面活性物质增加

?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D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 肺内压+跨胸壁压

D.大气压-肺回缩力

E.大气压+肺回缩力

?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每次呼出或吸进的气量约为B:? A 300-500ml

? B 400-600

? C 600-700

? D 700-800

? E 800-1000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B

? A 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 B 使肺顺应性增加

? C 由肺泡1型细胞分泌

? D 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酸卵磷脂

?E覆盖在肺泡内层液体与肺泡上皮之间

?对肺的一次性通气功能的评价哪个比较好D

? A 潮气量

? B 补吸气量

? C 肺活量

? D 用力呼气量

? E 功能残气量

?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E ?A.补吸气量

B.补吸气量

C.深吸气量

D.余气量

E.功能余气量

?正常人进行深呼吸而使每分钟通气量增加2倍时E ?A.肺泡气氧分压将增加2倍

B.动脉血氧饱和度将增加2倍

C.动脉血氧饱和度将增加10%

D.肺泡通气也必定增加2倍

E.以上都不对

?PO2最高的部位是E

? A 动脉血

? B 毛细血管血液

? C 细胞内液

? D 组织液

? E 肺泡气

?通气/血流比值<0.84,表示A

? A 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 B 肺泡生理无效腔增大

? C 肺泡生理无效腔减小

? D 气体交换量不变

? E 气体交换量增加

?血氧饱和度是指C

? A 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

? B 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

? C 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 D 血氧容量占血氧含量的百分比

? E 一升血液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可引起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是D

? A 体温下降

? B 血液中H+浓度下降

? C 血液中CO2分压下降

? D 血浆PH下降

? E 红细胞内2,3-DPG减少

? 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A )

? A. Ach

? B. 胃泌素

? C. 组胺:H2-受体

? D. 生长抑素

? 1.对脂肪、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C)

? A.胃液

? B.胆汁

? C.胰液

? D.小肠液

? 2.胃液分泌的胃期,是由食物的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引起,通过下述哪条途径完成(D

? A.迷走神经 B.

? C.内在神经丛 D.所有上述因素

? 3.分泌盐酸的是(B

? A.主细胞

? B.壁细胞

? C.粘液细胞

? D.胃幽门粘膜G细胞

? 4.在胃内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产物是(C

? A.少量多肽 B.

? C.月示和胨 D.非蛋白质食物

? 5.引起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 A.乙酰胆碱

? B.

? C.组胺

? D.脂肪

? 6.下列哪一项不是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B

? A.盐酸 B.蛋白质

? C.脂肪 D.高张溶液

?7.胃蠕动的开始部位是在(C

? A.胃贲门部

? B.胃幽门部

? C.胃中部

? D.胃窦

?

?8.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B

? A.Cl- B.HCl C.Na+ D.K+

?9.胃的容受性舒张主要通过下列哪一条途径实现的(B

? A.交感神经

? B.迷走神经

? C.内在神经丛

? D.促胰液素

?10.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A

? A.大量的水分和HCO3

? B.少量的水分和HCO3

? C.少量的水分和HCO3

? D.大量的水分,而HCO3-和酶含量很少

?11.三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的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排列是(A ? A.糖、蛋白质、脂肪

? B.

? C.脂肪、糖、蛋白质

? D.糖、脂肪、蛋白质

?12.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被吸收的部位(A

? A.十二指肠和空肠

? B.

? C.十二指肠

? D.回肠

?13.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运动形式(A

? A.容受性舒张

? B.

? C.蠕动

? D.分节运动

?14.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是(ABC

? A. B.

? C.

? D. E.促进小肠分泌消化液

?15.调节胆汁分泌和排出的神经、体液因素有(ABCDE)

? A.迷走神经兴奋 B.

? C.

? D.胃泌素 E.胆盐

?

? 1.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E)

? A.100ml/min B.150ml/min

? C.660ml/min D.180ml/min

? E.125ml/min

? 2.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B)

? A. 高于血浆 B. 与血浆相同

? C. 低于血浆 D. 与肾小管液相同

? 3.下列各项中,能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的是( B )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肾小囊内静水压降低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升高

?

? 4.给家兔静脉注射25%葡萄糖10 ml后尿量增加,其原因是D

?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肾小球滤过率增

? C.肾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D.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E.肾血流量增多? 5.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B

A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尿量

?B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

C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

?D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尿量

E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

6.肾小管超滤液中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的

部位是( A )

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D远端小管

E集合管

7.肾血流量的绝大部分供应( B )

A肾被膜

B肾皮质层

C肾外髓部

D肾内髓部

E肾盂

8.近端小管对Na+的重吸收量经常是Na+滤过量的( B )

A.55%~65%B.65%~70%C 75%~80%

D 85%~90%

E 95%~99%

9.在近端小管后半段,部分Na+通过细胞旁路而重吸收的动力主要来自( C )

A小管液静水压高于管周液静水压

B小管液Na+浓度高于管周液Na+浓度

C管腔内带正电,管腔外带负电

D管周液胶体渗透压高于小管液胶体渗透压

E管周液晶体渗透压低于小管液晶体渗透压

10.球旁器中致密斑的主要功能是………………( E )

A.感受入球小动脉的血压变化

B.调节血管升压素的分泌

C.释放肾素颗粒,调节泌尿功能

D.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

E.感受小管液中NaCl浓度的变化

11.与肾小球滤过无关的因素是…………………(C)

A.有效滤过压

B.肾血浆流量

C.血浆晶体渗透压

D.滤过膜的面积

E.滤过膜的通透性

12.肾小球滤过膜对下列那种物质最易通透………( A )A.小分子带正电的物质 B.小分子带负电的物质

C.小分子电中性的物质

D.大分子带负电的物质

E.大分子电中性的物质

13.皮质肾单位的结构特点之一是( B )

A.分布于内皮质层

B.入球小动脉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粗

C.髓袢很长

D.含肾素颗粒较少

E.肾小球体积较大

14.主要调节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水重吸收的内源性物质是( C) A.醛固酮

B.肾上腺素

C.抗利尿激素

D.血管紧张素Ⅱ

E.糖皮质激素

15.对水分容易通透而对Na+不容易通透的肾小管是( B )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细段

D.髓袢升支粗段

E.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16.在病理情况下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 C )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 血浆蛋白含量增多

C.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

D. 肾小管重吸收蛋白质减少

E.肾血流量增加

A. 水利尿

B. 尿失禁

C. 尿崩症

D. 渗透性利尿

E. 无尿

下丘脑视上核受损会导致……………(C)

静脉输入甘露醇利尿的基本原理是…(D)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B.肾小球滤过总面积减小

C.囊内压升高

D.滤过膜通透性减小

E.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静脉快速输入大量37℃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多的原因(E)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尿量减少的原因是(B)3.下列哪项属于渗透性尿………………………(D )

A. 饮大量清水

B.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C. 静脉注射速尿

D. 静脉注射甘露醇

E. 饮大量生理盐水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B.

C.滤过膜通透性减小

D.

E.

1.急性失血时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A )

2.输尿管结石时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E )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B.突触后膜对Ca2+通透性增加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突触后膜去极化

E.由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

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 )

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地结果

关于突出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双向传递

B.不易疲劳

C.突触延搁

D.不能总和

E.刺丘脑特异性感觉接替核中躯体感觉的中继站是(C )

A.内侧膝状体

B.外侧膝状体

C.后腹核

D.丘脑外侧核

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后,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B )

A.左半身

B.右半身

C.左侧头面部

D.右侧头面部

E.双侧头面部

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 D )

A.疲劳

B.负反馈

C.回返性抑制

D.腱器官兴奋

E.肌梭敏感性降低

激停止后,传出冲动也立即停止

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D )

A.梭外机收缩

B.梭内肌紧张性降低

C.R神经纤维传出冲动减少

D.梭外机受到牵拉

E.梭外机松弛

叩击跟腱引起与该肌腱相连的肌肉收缩,是由于刺激了下列哪种结构(C )

A.腱器官

B.痛觉感受器

C.肌梭

D.皮肤感受器

E.触压觉感受器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时( A )

A.兴奋支配同一肌肉的a 运动神经元

B.抑制支配同一肌肉的a 运动神经元

C.兴奋支配同一肌肉的r 运动神经元

D.抑制支配同一肌肉的r运动神经元

E.抑制润绍细胞作用

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B )

A.屈肌反射

B.肌紧张

C.对侧伸肌反射

D.腱反射

脊髓前角a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A)

A.梭外机收缩

B.梭内肌收缩

C.肌梭传入冲动增多

D.梭外机和梭内肌都收缩

.E. 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