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析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分析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9172328.html,

分析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作者:方敬献赵学廉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15期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患者80例,根据住院编号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指导;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刺激,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SQI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干预后PSQI总分优于A组,B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影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15..02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其死亡率显著下降,但多数患者受病情、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睡眠质量低下,出现睡眠障碍[1]。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患者80例,分析低频电刺激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存在睡眠障碍,PSQI分数>7分。发病前均无睡眠障碍,所有患者无语言表达障碍、理解障碍或精神障碍,可独立完成PSQI量表统计,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根据住院编号分为A 组和B组,各40例。A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1.75±8.46)岁;

B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0.89±8.3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指导。应用脱水剂,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避免并发症出现。脑蛋白水解物3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20天。采用抗痉挛体位,并对关节开展被动活动训练。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焦虑和担忧的问题,多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用

2020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完整版) 导读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是卒中后常见症状,临床多见却易被忽视。《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对于各种类型SSD的评估及管理提出推荐意见,以期对SSD的临床规范化处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分类 鉴于目前对卒中患者出现的睡眠障碍尚无明确定义,因此本共识结合文献研究,经过专家讨论,提出SSD的概念。它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考虑到卒中与睡眠障碍实际出现的可能时间顺序,SSD实际上包括两种类型:卒中后睡眠障碍和卒中伴随睡眠障碍(即既往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 本共识涉及的卒中类型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脑梗死和脑出血。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失眠、日间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或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of sleep,PLMS)、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CRSWDs)。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流行病学 睡眠障碍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21%,而SSD患病率国外报道为44%~78%,国内报道为62%~80%。 尽管SSD患病率各文献报道不一,但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SSD降低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卒中复发风险、影响神经功能预后与康复,因此及时评估及管理SSD对于卒中二级预防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 ?评估的一般原则

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2-02T16:57:43.3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陈长江付玲 [导读] 治疗该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综合性的治疗方案,降低脑卒中的再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状况。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 402660 摘要:PSSD(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具体表现为发作性入睡、睡眠呼吸障碍、嗜睡以及失眠等,夜间入睡往往伴有一系列的精神症状,对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生活能力以及预后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PSSD的发生机制、与卒中关系、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脑卒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疾病的总称,是以发病迅速、弥漫性、局限性脑功能缺损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的人数在200万以上,2/3的患者存活后遗留了不同程度的残疾,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病死率以及发病率,给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极高,但是极易被忽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一、PSSD的发生机制 (一)睡眠相关的卒中部位 脑卒中发生后,相关脑组织的病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脑功能相应的发生了改变。控制睡眠的解剖部位主要包括额叶眶面皮质、下丘脑、丘脑网状核、蓝斑、孤束核、中缝核、上行网状激动系统。睡眠障碍与脑卒中部位的相关性从小到大依次是脑干、基底核、丘脑与大脑半球。脑出血或者脑缺血时,脑组织出现水肿,压迫了脑细胞,进而出现了功能障碍。左半球脑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概率远高于右半球脑卒中的。患者的脑桥、中脑、丘脑、下丘脑以及皮质发生缺血性卒中时,患者伴随失眠的同时会存在睡眠异常,导致患者出现白天嗜睡严重、晚上亢奋严重等[2]。患者出现梦魇、夜惊、睡行症等的原因是病变发生在右侧颞部。卒中后出现缺氧、水肿,血流量明显降低,导致大脑的结构损伤以及功能障碍,对正常的睡眠系统以及觉醒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引发了睡眠障碍。 二、卒中与PSSD的关系 睡眠可能间接或者直接的导致患者发生脑卒中,卒中反过来也会加重患者的睡眠障碍。丘脑、视前区、下丘脑以及脑干如果受损,会导致患者觉醒-睡眠紊乱,进而出现睡眠障碍。日间过多的睡眠时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受到服药、发热、抑郁、焦虑、护士查房、光、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睡眠障碍。脑桥、中脑以及丘脑会导致患者出现嗜睡,但延髓卒中会引发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5-羟色胺主要是控制患者的睡眠以及疲惫感,机体释放大量的5-羟色胺,才可以确保患者处于觉醒状态,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3]。此外神经细胞外的低5-羟色胺有助于睡眠,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患者的觉醒时间。脑卒中患者机体内的5-羟色胺水平变化迅速时,尤其是在脑组织缺氧的状态下,在受损的脑组织中5-羟色胺会不断的增加,导致睡眠异常。前列腺素D2具有一定的诱导睡眠的作用,y-氨基丁酸可以诱导自然醒的生理睡眠,对于紊乱的昼夜睡眠规律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褪黑素可使得机体内的y-氨基丁酸明显增加,调节患者的觉醒与睡眠过程。白细胞介素-6对于睡眠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剂量大小与调节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白细胞介素-6的剂量如果过小,患者会存在发热症状,但不会引起睡眠障碍。 三、PSSD的临床表现 (一)失眠:入睡困难是主要的临床特征,睡眠的诱导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清晨觉醒以及早醒时间过长,比平时提前1小时醒,并且醒来后再次入睡较为困难,维持睡眠较为困难,睡眠的觉醒次数在3次以上,呈现出片段性的睡眠[4]。 (二)嗜睡:日间嗜睡严重或者夜间睡眠时间过长,平均日间的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 (三)睡眠呼吸障碍:具体特征是在睡眠时出现了异常的呼吸事件,包括睡眠低通气综合征、陈-施呼吸综合征、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四)发作性睡病:夜间不存在持续性的睡眠不足,日间存在难以抵抗的发作性睡眠症状。 (五)夜间入睡后伴随精神症状,例如强哭、愤怒发作、情绪欣快、兴奋躁动、不自主摸索动作以及自语等。 四、PSSD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PSSD患者一般给予抗抑郁以及抗嗜睡药物,临床上多采用安定、舒乐安定等苯二氮类药物,出现抑郁症状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抗抑郁药物。思诺思治疗PSSD,患者的睡眠质量可得到显著的改善。白天睡眠时间过长、精神活动差以及嗜睡的患者,给予小剂量的莫达非尼,但此药物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与不良反应,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患者的生理性睡眠[5]。24小时睡眠-觉醒障碍的患者可给予抗组胺类药物,调节患者的睡眠生物规律。孙华[6]等人研究发现,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黄连温胆汤与针刺联合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24%,患者的失眠障碍得到了显著的缓解,睡眠质量明显提升,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方药中的半夏具有降逆和胃、燥湿化痰的作用,枳实具有行气化痰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除湿的作用,整方具有和中安神、清热化痰的效果。其次针刺百会穴可以起到调节阴阳、疏通经络的功效[6]。 (二)辅助治疗 PSSD患者可进行声疗或者光疗,以疼痛刺激以及运动功能训练来改善患者的病情,调节大脑皮质的抑制与兴奋性。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保持沟通愉快通畅。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家庭特点、经济状况以及性格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排除患者心中的担心与苦恼。 (三)放松诱导训练 告知患者不论是居家还是住院,每天睡觉前均应该用温水洗脚、洗脸,喝杯热牛奶,熄灯后,保持心情舒畅,缓解紧张情绪,维持呼吸与心跳均匀,改善睡眠症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保证患者心情舒畅。 总结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病机制与发病原因复杂,当前,治疗该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桥脑梗死病灶解剖模式与预后的关系_鞠奕

2007年2月 第28卷第1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Jour nal of C apitalM ed icalU niversity F eb.2007 V o.l28N o.1 #临床研究# 桥脑梗死病灶解剖模式与预后的关系 鞠奕王拥军赵性泉李菁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研究桥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及病变血管的解剖模式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03年全年收治入院的111例桥脑梗死患者的病历。全部患者入院时进行N I 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R S(改良的R ank i n残障量表)评估,病后30d、3个月进行M R S评估,分析3个月预后情况,系统评价责任病灶及病变血管的解剖模式,并与3个月预后不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桥脑与近、远段同时受累(OR=6.02,P<0.05),颅内病变区域个数>1个(OR=6.60,P<0.01),基底动脉急性闭塞(OR=6.10,P<0.001)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不同责任病变部位及病变血管的桥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不同。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43.3 The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 ween Topographic Patterns and Prognosis i n Patients w ith Pons Infarction Ju Y,i W ang Yong j u n,Zhao X ingquan,Li Ji n g ji n g (D epart m ent of N euro logy,Beijing T ian t anH osp it a l,Cap it al M e d ical Uni versity) =AB STRACT>O bjective T o i nvesti ga te t he corre lati on bet w een topographic patterns of different l ocation and vascular lesions and prognosis i n pati ents w it h pons infarcti on.M ethod s111patients w it h pons i nfarction who w ere ad m itted in2003w ere enro lled i n t h is study.A ll t he pati ents w ere evalua ted usi ng N I HSS,M RS on adm iss i on,and w ere evalua ted M R S ag ain on day30and day90a fter t he onset o f t he ill ness.T he l ocation and responsible vesse l of lesi ons w ere eva l uated sy stem ati ca lly and the mu lti var i a te log isti c reg ressi on analysis o f the prognosis a t the ti m e of6m onths and the correlati v e facto rs w ere ana l ysed.Resu lts P ati ents w ith pons,prox i m a,l and d i sta l terr it o ry invo l vem ent(OR=6.02,P<0.05),mu lti ple i ntracran i a l te rr itory i nvo lve m ent(OR=6.60,P<0.01),i n basilar artery acute occ l usi on(OR=6.10,P<0.001),were m ore li kely to have the poorest outco m e.Conc l usion Its f ound t hat pons i nfarcti on consists of a va riety of d ifferen t stroke topog raph i c patte rns and vascular l esions,w ith var i ous prognos i s. =KEY W ORDS>vertebrobasil a r syste m;cerebra l i nfarcti on;prognosis 桥脑是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较常见的发生部位,临床实践中发现:桥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很大不同。 为探讨这种不同的原因,本研究主要探讨桥脑梗死责任病灶部位及责任病变血管的解剖学分布特点,并分析这种解剖学分布特点与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03年全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入院的111例桥脑梗死患者的病历。其中男性77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60.9岁。全部病例的诊断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1.2方法 1.2.1入选标准 脑梗死患者均为发病72h内收入院,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桥脑梗死。 1.2.2排除标准 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结合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或责任病灶非桥脑病变。 1.2.3观察指标 1)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卒中史、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偏头痛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这些设定为基本危险因素。所有入选的患者均行头部CT或磁共振(MR I)检查证实有桥脑梗死,并进行血液、心脏、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血管超声、颅内

住院医师规培病例分析实例

(共20例) 1号题 男性,62岁,车祸外伤后右大腿疼痛,畸形,创口出血,不能站立1.5小时。1.5小时前在路上被汽车撞倒,自觉右大腿疼痛,畸形,创口出血,不能站立行走,渐出现意识间断|生朦胧,急来笔者单位急诊室。伤后无腹痛,元呼吸困难。未排二便。 查体:T 37.9。C,P l20次/分,R 28次/分,BP 90/50mmH9。意识尚清。骨科专科检查:右大腿中段畸形,向外侧成角,反常活动,大腿外侧可见长约12cm不规IIIl口,可见骨折断端从创口穿出,创口出血较多,创口周围无污物。右足背动脉搏动弱。胸腹部及其他部位体检,未见明显异常。 分析步骤: 1.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1)初步诊断:右股骨干开放性骨折失血性休克 (2)诊断依据: 1)车祸外伤后右大腿疼痛,畸形,创口出血,不能站立; 2)血压90/50mmH9; 3)右大腿中段畸形,向外侧成角,反常活动,大腿外侧可见长约Igcm不规则创口,与骨折端相通,创口出血较多; 2.急诊处理:病人骨折合并休克应首先抢救休克 (1)建立输液通道,吸氧,快速输入平衡液;紧急备血、输血。 (2)右大腿创口无菌敷料临时消毒包扎,止血,大腿骨折处夹板或石膏固定。 (3)急检右股骨干正侧位片(X线片所示)。 (4)急检腹部彩超,急检血常规+血型十凝血三项,急检心电图(ECG) (5)收入骨科病房进一步处理。 3.病房处理 (1)继续输血、输液抗休克治疗。 (2)做急诊手术前常规准备。 (3)休克抢救成功后,急诊全身麻醉下行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内固定材料可根据需要选择钢板或带锁髓内钉。 4.术后处理 (1)常规用药(抗生素预防感染) (2)其他用药(促进骨折愈合药物、改善循环药物等) (3)复查右股骨干正位片(含一侧关节) (4)指导病人康复锻炼。 2号题 女性,37岁。右乳房痛2年,月经前明显,10~14天,月经后缓解。查体发现右乳房外上象限片状增厚,未触及明显局限性肿块。B超可见乳腺回声稍增厚、增强,纹理紊乱,腺体内并可见.多个无回声区。 评分要点:(总分22分)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4分)

2020卒中后睡眠障碍诊断与治疗(全文)

2020卒中后睡眠障碍诊断与治疗(全文) 睡眠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在卒中人群中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对卒中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积极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可促进卒中患者的恢复。本文就PSS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1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 PSSD可分为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和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前者包括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和混合性呼吸暂停等,其中OSA最常见;后者主要包括失眠、睡眠过多、睡眠运动相关障碍、异态睡眠等。 研究显示,超过70%的急性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比普通人群高3-5倍。其中,在卒中的急性期,睡眠呼吸障碍见于50%以上的卒中患者,是很常见的PSSD表现形式之一,卒中不仅会增加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率,也会改变睡眠呼吸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另外,在卒中的急性期失眠的发生率常高达30%-68%,而在卒中后恢复期失眠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日间嗜睡及睡眠需求增多,发生在约50%的急性卒中患者中,随着卒中后时间的推移,嗜睡的程度往往会有所改善。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

/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during sleep,PLMS)等与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在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4%,有感觉异常的患者可能比没有感觉异常的患者发生率更高。有研究发现,卒中患者出现发作性睡病比例为0.5%,这与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率基本相似。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卒中患者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亚型,有研究显示急性卒中患者RBD的发病率为10.9%,脑干部位梗死患者RBD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的患者。 2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既往研究提示,卒中相关睡眠障碍与解剖部位、神经生物学因素、机体整体功能状态和社会心理学等因素有关。大脑内存在睡眠中枢,丘脑、下丘脑、基底节、脑干网状结构、额叶底部等都与睡眠相关,卒中发生在这些解剖部位容易引发睡眠障碍。此外,内源性物质包括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免疫因子、神经激素等均参与正常睡眠的维持与调控。卒中后脑组织损伤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产生各种病理状态导致睡眠障碍发生。 2.1 卒中后睡眠呼吸障碍卒中后睡眠呼吸障碍包括OSA、CSA及混合性卒中相关睡眠呼吸障碍等,其与卒中事件密切相关。

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海南医学2019年9月第30卷第18期Hainan Med J,Sep .2019,Vol.30,No.18 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高斌,顾慧,游咏 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脑卒中是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高的一种常见疾病之一,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 PSSD)是卒中患者发生率高但较少引起重视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降低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增加卒中复发的危险。卒中后睡眠障碍表现形式多种,而且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在制订治疗策略时应综合考虑。本文就PSSD 的流行病学、影响因素、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做一综述,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卒中;睡眠障碍;发病特点;影响因素;发病机制【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350(2019)18—2418—04 Progress on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GAO Bin,GU Hui,YOU Yo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angyang 421000,Hunan,CHINA 【Abstract 】Stroke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with high morbidity,disability rate,mortality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It causes serious harm to people's health.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 (PSSD)is one of the complications with high incidence but little attention.It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nervous function and reduces their quality of life,but also increases the risk of recurrence of stroke.PSSD have many manifestations.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PSSD is complicated,and its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numerous.Therefore,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taken in formulating treatment strategie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pidemiolo-gy,influencing factors,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and pathogenesis of PSSD in order to arouse widespread concern of clinicians. 【Key words 】Stroke;Sleep disorder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Influencing factors;Pathogenesis ·综述·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9.18.0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81771170);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8JJ2359)通讯作者:游咏,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652797262@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9172328.html, 脑卒中是目前中老年的高发疾病,而卒中后睡眠 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 ,PSSD)是其发病率高且会导致较差预后的并发症。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ICSD -3)将睡眠障碍分为八类,包括失眠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中枢性过度嗜睡障碍、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异态睡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独立症状,正常变异及尚未定义的项目、其他睡眠障碍。而随着我国老年化的进程,对PSSD 的关注和重视刻不容缓。故本文以PSSD 为中心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PSSD 流行病学 PSSD 的发病率常常被忽视,CHEN 等[1]学者通过对10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发现卒中后患者发生睡眠障碍高达77.23%。此外研究报道表明在298例急性脑卒中急性期出现睡眠障碍的概率是45.97%[2]。而既往研究显示PSSD 临床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PSSD 发病率有所不同,SONJA 等[3]和李秋红等[4]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睡眠呼吸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9%和62%。TANG 等[5]研究发现卒中后失眠症的发生率为56.7%,与此相似的是CHEN 等[6]报道超过1/3卒中患者伴发失眠。这些研究都表明PSSD 的发病率不容小窥。KLOBU ?N íKOV á等[7]研究显示卒中后日间嗜睡发生率约为20.6%。而MARQUEZ-ROME-RO 等[8]研究显示卒中后发作性睡病发生率为0.5%,此外对于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研究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缺乏大样本及详细的病案报道,因此这也可能下一个研究的方向。LEE 等[9]则发现在卒中发生后,不宁腿综合征发病率为12.4%,而另一项研究显示约为6.9%[10]。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约为20%~78%,这一区间跨度很广的原因可能是评估方式的多样、睡眠障碍的不同亚类(睡眠障碍、呼吸障碍、失眠等)以及患者年龄范围的差异[11]。故可见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病率居高不下,临床研究工作者诊断脑卒中后应引起重视并及时预防。 2PSSD 发病特点 蒋安杰[12]通过对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发现无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在入院后7d 内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高,而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发生睡 · ·2418

后循环脑梗死溶栓治疗成败的分析

文章编号:1003-2754(2009)03-0353-02 后循环脑梗死溶栓治疗成败的分析 卢桂兰1 , 冀瑞俊 2 收稿日期:2009-01-18;修订日期:2009-05-12 作者单位:(1.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细胞治疗康复中心,海南海口570005;2.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3) 摘 要: 目的 观察后循环脑梗死溶栓成功和失败病例,提出后循环脑梗死溶栓成败的因素。方法 将后循环脑梗死11例患者按其溶栓疗效分为两组,成功组和失败组,并从溶栓时间窗,临床表现,血压情况,血管狭窄,侧支循环建立,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两组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基础血压偏高,发病后血压较平时略有增高;(2)成功组较失败组临床症状轻,侧支循环建立好;(3)两组病例均有重度血管狭窄。结论 (1)后循环脑梗死溶栓成败关键是重视临床,及早发现后循环脑梗死,在有效时间窗内及早进行溶栓治疗;(2)后循环脑梗死多有重度脑血管狭窄,须注意控制血压;(3)侧支循环建立的好坏是判断溶栓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溶栓治疗中图分类号:R 743.3 文献标识码:A The s u cce ssful or failure Analysis on thro mbolytic treat m en t i n poster i or c ircu l at i on cereb ral infarc ti on LU Gui -lan,JI Ru i -jun .(C ell T herapy R e habilitation Center ,T heN ongk en GeneralH osp it al ,H ainan P rovince ,H aikou 570005,Ch i -na) Abstrac t : Ob jec ti ve T o observe the successful and fa il ure case o f t hro m bo lytic trea t m en t i n poster i or circu l a ti on ce rebra l i nfarcti on and discuss t he i nfl uence factors for the treat ment .M ethod 11cases o f po ster i o r c i rculati on cereb ra l infarcti on w ere div i ded i nto t w o groups accord i ng to the the rapeutic effec t of thrombolysis treat ment (one i s successf u l g roup ,the o t her is fail ure group).Compar i son o f t wo groups conta i ned such item s :ti m e w i ndow o f t hro m bo lysis ,cli n i ca l si-t uati on ,b l ood pressure situa ti on ,deg ree of ang i ostegnosis ,co ll a tera l c irculati on and recovery .R esult (1)A ll t he pati ents had h i story o f hypertensi on ,t he basic b l ood pressure w as h i gh ,and after t he onse t ,s li ghtl y h i ghe r than usua l blood press ure .(2)Better cli n i ca l conditi on and co ll a tera l c ircu l a tion i n successf u l group .(3)Severe ang iostegnosis w ere f ound i n t wo g roups .Con clusi on (1)T o pay m ore attenti on on c li n i ca l w orks ,d i agno se posterior circu lati on ce rebra l i nfarcti on i n ti m e and g ive the thrombo l y tic trea t m en t to pati ents i n su itab l e ti m e are t he key factors .(2)T he blood pressure must be contro lled because m ost pati ents w it h poste ri o r circu lati on cerebral i nfarction w ith severe ang i o stegnos i s .(3)T he co llate ra l circu l a ti on is the key facto r to predict t he resu lts o f thrombo l ysis . K ey word s : Poster i or c irculation cerebra l infarcti on ; T hrombo l ytic trea t m en t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致残 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 ,通过循证医学的手段证明,只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卒中单元是公认有效的方法,而溶栓治疗是其中最迅速和最直接的方法。后循环脑梗死病情凶险,死亡率与致残 率居缺血性脑血管病首位[2,3] ,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对该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因此对后循环脑梗死溶栓治疗成败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北京宣武医院2006年9月~2007年10月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溶栓病例11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成功6例为A 组,失败5例为B 组,前者男性6例,年龄43~59岁,平均为52岁;后者男性5例,年龄52~73岁,平均为67岁。全组病例在溶栓前均经头部CT 平扫,排除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无溶栓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内出血和已知有出血倾向的病史,有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史,6个月内有严重脑梗死和头部与脊柱手术史,严重的心肾功能不全。 1.2 治疗方法 行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确定脑动脉闭塞的部位,找出责任血管,了解所有侧 支循环情况,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微量泵以1万U /m in 持续泵入,总量为30~130万U,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溶栓术后,再复查脑血管造影。对于脑血管再通遗留的脑血管狭窄,可行球囊扩张置入支架,术后留置导管鞘,争取24h 复查脑血管造影。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溶栓时间窗、临床表现、血压、血管狭窄、侧支循环建立、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1.4 疗效观察 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5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6(GSS)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2 结 果2.1 溶栓时间窗 A 组溶栓时间窗3~48h ,B 组溶栓时间窗3~24h 。 2.2 临床表现 A 组发病前出现头晕5例(83%),持续时间4~12h,其中有1例为发作性头 # 353#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6月 第26卷 第3期

百洛特、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124例

百洛特、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124例 发表时间:2018-06-04T14:43:08.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作者:徐明礼邓进云陈忠明马玉艳刘娟李玉峰官[导读] 百洛特联用右佐匹克隆口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睡眠情况。 (湖北省荆门市康复医院神经内二科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探索百洛特(草酸艾司西肽普兰),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临床疗效及对病人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量表(SRSS)、生活质量指数(QLI)进行评定,筛选脑卒中抑郁伴睡眠障碍124例作为治疗组,并与同期对照组118例病人进行比较,两组均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百洛特治疗,治疗组加用右佐匹克隆治疗,疗程6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ADM量表、SRSS量表评分均明显减低,QLI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洛特联用右佐匹克隆口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睡眠情况,而且可以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十分有利于早期康复措施的介入,从而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主观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睡眠障碍;百洛特;右佐匹克隆片;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43.3;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228-02 近年来,脑卒中病人日渐增多,卒中后所伴随的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问题越来越常见,对病人的康复极其不利,如果及早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干预,则病人预后完全不一样,不干预者,康复效果不好,预后不良。我科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观察百洛特,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124例的临床效果,并与同期对照组118例病人进行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为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住院者,经头颅CT或(和)MRI检查明确诊断的脑卒中病人,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排除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及意识不清,严重失语,痴呆,依从性差者,共计503例。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初步筛选,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2](CCMD-3)且有睡眠障碍病例242例,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同意使用百洛特联用右佐匹克隆治疗的患者共124例为治疗组,其余11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中脑梗死99例,脑出血25例;对照组中脑梗死101例,脑出血17例。两组在年龄、病变部位、疾病性质等方面比较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两组患者原发性的治疗:严格按指南进行诊治,均积极支持对症、降颅压、调血脂、管理血压、血糖、护胃、护脑、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静脉血拴等。 (2)两组患者均行心理干预,早期康复治疗,并取得家属配合与支持。 (3)抗抑郁及改善睡眠治疗:对照组单用百洛特治疗,治疗组加用右佐匹克隆,疗程6周,治疗后比较疗效。 (4)评分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疗程6周后行HAMD[3],生活质量指数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 (5)评分标准:由神经内科,心理科四名医师经过相关量表培训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量表评定。QLI评分正常9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佳。SRSS共有1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5级评分(1~5级)得分越高,睡眠问题越严重。疗效评价采用SRSS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评分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AMD,QL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抑郁及改善睡眠治疗后6周。治疗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治疗组QLI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治疗组较对照组睡眠情况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讨论 脑卒中后,要面临一系列的临床问题,首先是挽救生命,度过脑卒中危险期,防止及治疗各种并发症;继而要面对的是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心理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生活质量的下降等许多问题。如何发挥最大康复效果,减轻患者残疾状况,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广大医务工作者正在不断探索,并获得越来越多的经验。 当然,PSD的治疗是全方位的,需要长期系统、规范化的治疗,除预防卒中复发及正确的神经康复训练外,还包括认知-行为治疗,音乐疗法、针灸疗法、经颅磁刺激,电休克等。 本研究,通过右佐匹克隆改善睡眠,百洛特抗抑郁、焦虑,两者联合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病人全身状况,调整神经、心理、增进认知,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

病例分析总结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总结 病例分析模板 1. 诊断 2. 诊断依据 3. 鉴别诊断 4. 进一步检查 5. 治疗原则 一、呼吸系统疾病 诊断公式: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老年人(吸烟史)+咳痰喘+桶状胸+肺功能检查,一秒率FEV1/FVC%小于70%,或FEV1 大于80% (二八肺炎: (1)大叶性肺炎=成人+受凉+高热+咳铁锈色痰 (2)克雷伯杆菌肺炎=咳砖红色痰+ X线片空洞 (3)支原体肺炎=儿童+刺激性干咳+关节疼+抗生素无效 (4)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发热+呼吸困难症状(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 (5)金色葡萄球菌肺炎=高热+胸痛+脓血痰+ X线片状影 (三)、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阵发性或周期性喘息+听诊哮鸣音+过敏史 (四)、结核病 (1)肺结核=青壮年+咯血+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 (2)结核性胸膜炎=结核+胸膜积液体征(胸痛+语颤消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 (3)结核性腹膜炎=结核+腹部炎症(腹痛、腹泻、腹壁柔韧感) (五)、胸部闭合性损伤 (1 )肋骨骨折=胸外伤史+骨擦音 (2)血胸=胸外伤史+气管偏移+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 X线肋膈角消失,弧形高密度影(3)张力性气胸=胸外伤史+广泛皮下气肿(握雪感)+气管偏移+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 呼吸系统疾病检查项目: 1?胸部X片、胸部CT 2. PPD、血沉 3?痰培养+药敏实验、痰找结核杆菌 4?肺功能 5?肝肾功能 6. 血气分析 7?纤维支气管镜 8. 痰液脱落细胞检测

9. 淋巴结活检 10. 血常规、电解质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加强营养,预防感染/吸氧 2?对症治疗/药物治疗 (1)抗感染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 (2)抗结核治疗: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 (3)抗休克: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4 )控制咯血:垂体后叶素 (5)解热、止咳、平喘、祛痰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3?肿瘤(肺癌) (1 )手术治疗 (2)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二、心血管系统 诊断公式: (一)、高血压 按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正常140/90) 1 级140-159 或90-99 低于160/100 2 级160-179 或100-109 低于180/110 3 级 > 18(或 > 110 危险程度分层 低危:1级。改善生活方式。 中危:1级+2个因素;2级不伴或低于2个因素。药物治疗。 高危:1-2级+至少3个因素,靶器官损害。规则药物治疗。 极高危:3级;1-2级+靶器官损害、有并发症。尽快强化治疗。 (二)、冠心病 冠心病=胸骨后压窄性疼痛 (1)心绞痛=胸骨后压窄性疼痛<30分钟,3-5分钟/次, +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能缓解+ ECG : ST段水平下移 (2)心梗=胸骨后压窄性疼痛>30分钟,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大汗淋漓+濒死感 + ECG :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V1-6广泛前壁心梗 V1-3前间壁心梗 V3-5局限前壁心梗 V5-6前侧壁心梗 H、川、aVF下壁心梗 I、aVL高侧壁心梗 心功能Killip分级: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I级:无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分析范文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目录 1、右侧颞叶出血(轻度)……………………………..陈谊 2、左侧基底节区出血(重度)……………………………..翟宇 3、脑梗塞(右侧内囊)………………………许建忠 4、右侧颞顶区大面积脑梗塞…………………………….曹炯 5、脑栓塞(左侧颞顶枕区)…………………………方晶 6、蛛网膜下腔出血…………………………..万里明 7、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周翠 8、急性脊髓炎…………………………陆勤 9、癫痫…………………………沈仙娣 10、格林-巴利综合症…………………………严为宏 11、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朱宁 12、重症肌无力…………………………….石楠 13、帕金森氏症……………………………..翟宇 14、多发性硬化……………………………..李威 病例一 病史摘要 患者女,78岁。入院前四小时突然觉得头痛,同时发现左侧肢体乏力,左上肢不能持物,左下肢不能行走,恶心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无意识丧失,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即送医院急诊。 体格检查:神清,BP 185/95mmHg,HR 80次/分,律齐,EKG示窦性心律.对答切题,双眼向右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鼻唇沟浅,伸舌略偏左。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腱反射略亢进,左侧肌力III0,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V0 。左侧巴氏征(+),右侧病理症(-)。颈软,克氏征(-)。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颞叶血肿。 既往史:患者原有高血压史十余年,平时不规则服药,不监测血压。否认有慢性头晕头痛,反复意识障碍,否认长期偏侧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否认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咯血、腹痛便血、低热、体重减轻史。发病前无短暂性意识障碍、眩晕、四肢轻瘫及跌倒发作。分析思考: 1 请做出诊断及依据? 2 可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 治疗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诊断:脑溢血(右侧颞叶)。诊断依据: (1)患者有十多年高血压史,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故有脑溢血的病理基础。 (2)患者起病较突然,以头痛为先兆,发病时有头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并出现左侧肢体肌力减退,伸舌左偏等症状均与脑溢血的发病表现相符合。 (3)头颅CT见右侧颞叶血肿亦与患者伸舌左偏,左鼻唇沟浅,双眼向右凝视及左侧肢体偏瘫相吻合。 2可与以下两种疾病相鉴别: (1)脑梗塞:一般为老年人好发,起病亦较急,但不似脑溢血突然,发病前多有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起病多于睡眠后或休息时,发病时的血压可无明显的增高,症状常在几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