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下岗与再就业问题研究(doc 19)

下岗与再就业问题研究(doc 19)

下岗与再就业问题研究(doc 19)
下岗与再就业问题研究(doc 19)

下岗与再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

下岗再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1997年底,我国失业人口达到

1100-1300万人,创建国以来最高记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上海市也一样经历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改革攻关的重要历史时期,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失业现象。到2005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4%。而实际情况更为严重。过量的失业人口引发社会矛盾,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失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镇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解决下岗问题已经成为政府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笔者在查阅了大量有关下岗再就业文献资料的同时,对上海市下岗问题做了实地调研。研究发现,造成下岗再就业困难的原因是:1)下岗工人自身教育,职能技术,健康影响再就业。2)下岗工人从思想上不能正确对待再就业。3)国家体制改革,后期服务不到位,。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治理下岗再就业问题的政府调控对策。这些对策具体包括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前者包括:转变下岗人员的就业观念、政府帮助再就业培训、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劳动就业基金,宏观方面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等。

关键词:下岗;再就业;政府调控

一、绪论

失业问题是当代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把保障失业者获得保护和再就业的权利作为全球努力的目标,发达国家也纷纷将失业治理上升为各自的头等大事来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

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十分严峻。首先如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出现转轨经济国家特有的“转轨失业”,即失业率突然上升,城市贫困人口迅速增加。其次,城镇劳动力市场已经具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高失业率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并不是由于失业保障福利水平过高,而是劳动力供给能力太大,实际失业保障覆盖率相当低下,且福利水平还十分低下。再有,在农村地区具有众多发展中国家共有的、严重就业不足的过高比例农业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无论是城镇实际失业人数,还是农村就业不足人数,其规模都很大,而且还在迅速上升。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有企业生存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亏损额、亏损面的继续扩大,停产、半停产企业的不断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转移等,农村过剩人口与城市过剩人口交叉影响,互相作用,形成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城镇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比重逐年提高。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失业问题十分突出。具体说,进入90年代以后,上海经历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改革攻关的发展,这样,传统计划体制下企业中大量存在的隐性失业问题突显,造成大量的下岗现象。政府也提出各项解决措施及方案,近几年来,下岗问题有所缓和,但仍居高不下。到2005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4%。而实际情况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影响上海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失业具有极大的社会负效应,失业人口的存在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一,失业的存在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从宏观角度看,过剩人口是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劳动力不能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直接地堵塞了创造价值的道路,阻碍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其二,失业人口的存在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立在稳定的和相对公平的利益格局基础之上的。但失业一般发生在相对稳定的一小部分人身上,这些人既没有事做,也没有收入,并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巨大压力,因此,容易在心理上严重失衡,往往成为诸多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危人群,诱发社会危机,产生社会动荡。其三,失业人口的存在加剧了城乡贫困。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显然,研究解决下岗失业与再就业问题,既是一项经济任务,又是一项政治任务。而且,解决失业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本文分析了上海下岗失业的原因,及地方政府在解决再就业问题中该发挥怎样的指挥作用。希望通过分析上海市具体下岗情况,为当地政府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将下岗人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确保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良性发展。

二、上海市下岗问题调查情况

要分析上海市失业下岗问题,既要考虑上海市这一特定区域的自身特点,又要考虑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国家整体的经济与政治环境,因此,笔者首先针对上海市的具体情况,调查分析研究了其失业下岗人员的特点、原因、就业障碍等。笔者利用社会实践机会,对普陀区几个街道居委的下岗职工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分两种方式。一是书面调查,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进行调查式,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问卷回收率97%。问卷实施范围曹扬新村,石泉街道,真如新村,梅川街道居委会等。第二种是进行访谈。通过本次调查,从基层开始深入了解下岗人员的群体结构的特征和普遍愿望,掌握了一些下岗人员的思想障碍,同时还观察到部分再就业的趋势和前景。本次调查对“再就业”的定义十分广泛,凡是下岗后从事过任何有收入的工作的人员,不管工作时间的长短和收入的高低,都被定义为获得过再就业,调查统计,92.6%的下岗人员在下岗后从事过有收入的工作,也就是说,大部分下岗人员都获得过再就业。

2.1、下岗人员基本情况

1)调查时的工作状况:67.3%的下岗职工有工作,33.7%的下岗职工暂时没有工作。

2)性别:男占39%,女占61%

3)年龄: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最小的28岁,最大的60岁,40岁以上达到86%。4)文化程度:小学毕业占7%,中学毕业占56%,职高毕业占34.5%,大专毕业占2.5%

5)下岗前职业:工人占49%,销售人员占42%,干部占4.5%,行政办事人员占3%,经济业务人员占0.5%,工程技术人员占0.5%,饭店餐饮占0.5%

6)岗前月收入:平均为671.4元,其中最低的300,最高的1800元,600元以下的占41.2% 7)下岗时间:最早的是1987年,最晚的2204年。

2.2下岗人员对下岗原因的认识

下岗人员对下岗原因的认识主要有三种:(1)认为是国家政策造成的。在过去生产经营状况较好企业中的多数下岗职工认为,企业在经营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利润都上缴给了国家,企业不但没有积累,而且还面临设备老化、离退休人员增多等问题,现在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竞争,缺乏更新设备、购买技术的相应配套资金,这样企业只能是等死或“九死一生”。他们认为国家把目前的一些困难转给了企业,企业又把困难转嫁到下岗职工身上。(2)认为是企业自身状况造成的。下岗人员比较集中地认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开拓进取精神不够、生产经营决策不对路、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导致企业每况愈下。有的企业领导不能知人善任,任人唯亲,对购销等关键部门负责人管理不严;有的企业负责人挥霍浪费,中饱私囊,高于市场价格购买原材料,致使产品价格偏高、产品滞消,使企业陷入困境。他们强调,企业领导的一些直接责任造成企业困难,使职工下岗。持这种看法的下岗职工占35.4%。(3)认为个人自身能力水平较低也是下岗的原因之一。19.2%的下岗职工认为,他们在文化程度、专业技术、劳动熟练程度和工作态度等方面不如他人,也是下岗的重要因素。

2.3、下岗以后的心态

接受调查的下岗人员多表现为这样几种心态。一是寄希望于企业能尽快适应市场要求,再度振兴。他们认为,现在企业虽然困难,但还不必急于寻找出路,等企业情况好转,就回到原岗位,还可以保持工龄。二是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不愿也不敢闯市场,只能靠所在企业发给的基本生活费维持生活,这类职工心态十分复杂,且多为女性或无专业技能的职工,占下岗人员总数近20%。三是“相信政府会解决好这件事”,觉得这只是或早或迟的问题。

2.4、下岗人员最希望得到的帮助

下岗人员普遍认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业务技术是他们再上岗的主要障碍,希望得到针对性强、比较实用的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同时希望得到政府劳动就业部门提供的再就业信息,认为政府部门提供的再就业信息可靠、真实,即使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找相应部门帮助解决。另外,他们还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下岗职工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创造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2.5当前下岗人员再就业流向

目前,已再就业的下岗人员大多数流向是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其主要就业渠道为:(1)通过自谋出路实现再就业。这一部分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或通过亲朋好友帮助介绍寻求到新的职业,或通过自身努力,进行再就业。(2) 上海创造性地提出了“4050项目”的新概念,将40岁以上的女性、50岁以上的男性,这些再就业困难人员,列为需要政府重点扶持与帮助的再就业对象。循着市场就业的新思路和政府角色的新定位,上海在对他们予以必要的政策扶持之时,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主动贴近市场,寻找、开发适合“4050”们的项目。但自己做小老板的只是少数。(3)通过参加社会培训实现再就业。下岗人员根据社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自费参加电脑打字、电器修理、裁剪、营销等培训学习后自谋职业或通过职业介绍找到工作。现在把参加培训、提高技能作为赢得再就业机会的下岗人员越来越多。

2.6下岗人员再就业选择

调查表明,年纪轻、有一定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多愿流向非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或从事个体工作。文化素质偏低、年纪稍大、专业技术适用面窄的下岗人员,多愿流向国有企业和商业服务行业。下岗女工更希望再次选择的职业相对稳定,以便能照管家庭、养育儿女、赡养老人。同时下岗人员大多希望由组织安排就业,表现出对政府部门很强的依赖性。在择业标准上,被调查下岗人员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收入高的企业、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工作环境较好的企业和人际关系宽松的企业,反映出他们自身的择业意向与现实具有较大的差距。

三、下岗人员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3.1下岗人员就业难的直接原因分析

3.1.1思想不到位影响再就业

社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与下岗人员再就业极少的反差比较明显。如上海市对一些领域的劳动力需求量较大,家政服务、环境卫生、商业服务、市场营销、保险业务、保安、旅游业、第一产业等方面能吸纳大量劳动力,但是下岗人员再就业人数较少。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a、存在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思想障碍。有的下岗人员说:“过去我家请保姆,现在我去当保姆,我才不干。”还有部分下岗人员不愿做一些脏、苦、累的工作,他们当中不少人认为”这些活我能干,并且能比外来工干得还要好,但是宁愿少拿钱也不想干。”b、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不少下岗人员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从而失去一些再就业的机会。c、对再就业认识片面。绝大部分下岗人员认为从事个体经营仍属失业,只有政府重新安排的工作才是就业。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的企业领导一是不能正视企业职工的下岗问题,感到有损企业领导的形象,往往回避或不谈下岗再就业的问题,致使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对再就业没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二是对企业现状认识不清,认为“市场经济琢磨不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清企业哪一天又红火起来了。”这种思想对下岗职工有着直接影响,使他们在再就业问题上进退两难。三是对下岗职工不关心,工作方法简单、草率,甚至不闻、不问、不讲,严重挫伤了下岗职工对企业的感情与信任,影响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

3.1.2服务方法不多影响了下岗人员的再就业

绝大多数下岗人员由于自身局限性而面临再就业困难。他们当中或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无专长或专业单一、技术面窄、再就业信息不灵、缺乏再就业资金等各种情况,都需要社会对其给予服务、帮助和支持。当前各种名目的社会培训良莠不齐,下岗人员即使花钱也未必能学到真本领。政府对下岗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的投入不够,对规范社会办学的力度不够,目前还缺乏政府有关部门面向全社会的再就业信息渠道,社会舆论导向还没

有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形成良好的氛围,再就业中介服务的欠缺也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障碍。

3.1.3教育或技术水平不高影响了下岗人员的再就业

在调查中,测量了下岗职工的“教育水平”和“下岗前所拥有的技术级别或职称”的情况。下岗职工的自身资本比较差,“教育水平”在初中文化的占总数的63%,而大专文化程度的职工占比例2.5%,大学本科及大学以上文化的一个都没有,同时四分之三的职工在下岗前没有任何职称或技术级别。可见,绝大多数是由于文化程度低,适应不了社会竞争、岗位竞争的需要而下岗的;与此同时,由于其自身知识、技能、年龄的限制等,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受教育年数,这就意味着下岗职工受教育的年数越多,职称或技术级别越高,他们在再就业过程中找工作的困难程度就越低。也就是说,下岗人员的个人自身教育、职能技术、健康,最终形成他们的人力资本,导致他们不能尽快找到工作。

3.1.4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和完善是制约下岗人员再就业的重要因素。下岗人员认为,“将来会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现在即使自己找到工作,或从事个体经营,但没有了原企业的劳动关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总有朝不保夕的感觉,心里不踏实。

3.2、下岗人员就业难环境原因分析

3.2.1、与我国基本国情有关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也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非充分就业均衡所引发的失业,也就是“总量性失业”。主要表现在我国劳动力资源历史存量太大而且增长速度快,而导致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我国在几十年内积累下来的矛盾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暴露和释放有关。在经济建设中,出于种种考虑,采取的是低工资、高就业”的方针,使企业内部富余人员长期积累下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一矛盾被大锅饭” 掩盖了。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

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重视质量和品种、注重节约和挖潜及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企业要减人增效,不仅向劳动力市场排放富余人员,而且还要减少招人的数量。这样,过去长期以来一直维持着的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 的现象就再也不可能维持下去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矛盾就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迅速暴露和释放出来。

3.2.2、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换有关

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产业结构严重失调。就业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不一致的导致失业,存在失业的市场和存在岗位空缺的市场同时存在,也称为结构性失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结构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改革后,在对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过程中,过去片面、畸形发展的一些产业部门必须压缩其过于庞大的生产能力,这样,就造成了这些部门的大量企业出现亏损、破产和倒闭,从而引起这些企业的失业人员猛增。同时,部分老工业基地资源面临枯竭或产业过于单一,结构转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结构转换过程中,也要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发展。大量机械化、自动化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既使人类从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解放了出来,同时,也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迅速提高,使传统产业部门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现象。我国改革开放的近20年,也是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的20年,在企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的条件下,企业必然要尽可能地降低用人成本、减少就业岗位,从而,我国在较短时期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机器排挤工人” 的现象。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 抓大放小” 的改革战略的实施,在“ 抓大” 过程中大量企业合并或者被兼并,使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这样,资本规模扩大→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失业增加的规律也

在较短时间内表现了出来。要树立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胡鞍钢等人认为,“经济发

展战略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经济增长优先论,经济增长是最重要的目标,也是首要目标。二是就业优先论,即扩大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是最重要的目标,也是首要的目标。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投资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的联系被大大削弱了。经济增长、扩大投资需求能否扩大就业,在多大程度上扩大就业,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长率的高低,还取决于何种经济增长模式”。

3.2.3、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有关

经济体制配套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造成的劳动力无法接受市场经济的观念,或者虽然在消费行为上接受市场观念但在就业行为上不接受市场观念,劳动力并非花时间寻找好的工作而是在耗时间等待政府安排工作。也就是制度性失业。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相当成功的,一个“包” 字,把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激发和调动了起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迅速出现(据有关专家采用工日计算法、经验计算法和人力单位计算法测算结果,目前全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1.5亿人左右),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上是无序地拥进了城镇,与城镇劳动者竞争本来就不多的就业岗位。近年来外来劳动力流入本市呈上升趋势,到2004年统计,外来劳动力已超过100万,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都是举家迁入上海。在外劳拥入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上海本地职工再就业难度。

3.3.4、与我国投资重点和产业政策的改革、对劳动力需求能力进一步降低有关

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素质提高不同步之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由于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提高,不能吸纳足够多的低素质、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特别是表现在年龄偏大的普通劳动者身上。劳动力职业等级的客观技术分割,要求了劳动者个人的素质及受教育培训程度。也就是劳动力市场分割性失业。在九五” 期间,我国投资将更多地集中于保证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讯和支柱产业以及科技、教育、国防、住房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而这些项目一般都是投资大、用人少的行业和产业。

这意味着新增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增加,或单位资金投入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下降。国家应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增发国债来适当扩大政府公共开支,加大政府对基础产业设施的投资力度,并以财政贴息的方式支持非政府部门扩大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扩大生产性投资,保证国民经济有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拉动劳动力需求增长。

四、治理失业下岗政府要做的调控对策

控制下岗失业涉及到政府、社会、企业和失业者个人等多方面的,在失业下岗走向公开化,就业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就业的政策引导更为重要。它不仅是事前控制,更多的是事后协调,要使各行各业多用人,用好人,使得提高效率和增加就业并重。政府不再是直接作指令性的就业分配,而是实施间接的调控,灵活运用好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来控制失业下岗。

4.1针对再就业难的直接原因所做的调控对策

4.1.1转变下岗人员的就业观念

解决下岗、就业,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以民为本,重在切实保障市民的就业、生活与发展权。这次调查从基层入手,深入了解普通下岗人员的具体情况及他们的心态和就业障碍等。上海政府在解决再就业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岗”的问题,还要考虑“人”的问题。从根本的思想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使他们由目前相当部分人所持有的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要破除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的就业观念,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比如,要树立自主就业观念。认识到劳动力流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一部分职工临时性地下岗分流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是下岗后要及时调整心态,在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积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要树立灵活的择业观念。要看到择业的天地很宽,无论在国有

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还是在三资企业、个体和私营企业,都可能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要树立竞争就业观念,认识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本领,多一门技能,就多一种选择,多一条出路。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多做宣传教育工作。

4.1.2政府加强再就业培训工作,提高下岗人员的技术水平,拓宽就业渠道

进行再就业培训是为了把下岗人员灌输市场经济知识,促进他们再就业的本领。世界上很多国家把职业培训作为解决失业的一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手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各级再就业服务机构坚持培训再就业的基本方针。目前,部分下岗人员对其基本认可,他们认为培训对找到合适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同时也反映,在被调查对象中,仅有少数人接受过再就业培训,这表明,政府在进行再就业培训没能真正把下岗人员吸引过来,因此,政府以后开展再就业培训时,应该注意宣传力度,尽量让大多数人知道进行的什么内容的培训。

政府的劳动就业培训部门和就业服务部门必须更新工作思想,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劳动择业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对下岗人员培训服务。必须做到:

1)摸清下岗人员的就业和培训意向。

2)通过对下岗人员抽样调查和根据劳动部门提供的就业培训信息,了解生源结构,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对市场为提高下岗失业人员乃至社会公民的整体就业能力,做是实实在在的努力,按市场需求调整方向。

3)对市场需求进行统计分类,并做出预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学员的实际要求,设置符合市场需求,便于下岗人员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技能的培训专业。

4)建立就业基地。由培训就业机构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用工条件不高的企业,建立就业援助基地,组织劳务输出。

5)积极推行职业介绍代理人制度。

培训就业机构做实实在在的努力,可以提高下岗人员乃至社会公民的整体就业能力。

4.1.3、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

4.1.3.1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

在调查中发觉,在建立失业的保障机制很不完善,医疗与其它社会保障机制也很不完善,因此失业者的承受力较小,失业率的上升和一部分失业者失业时间偏长必然会影响失业者的心态社会的稳定,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便可加大失业的社会承受力,必须尽快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实施范围,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下岗人员到个体、私营经济单位实现再就业解决后顾之忧,对搞好再就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4.1.3.2、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失业预警是在高失业率出现前,预先报警的一种系统,其应用领域为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上海市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测、监控。政府要及时统计辖区内的失业率,并定期公布,使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建立起职工失业状况监测统计的指标体系,定期分析研究所辖地区的社会失业率。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失业者的失业时间、失业者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状况、失业者的经济、心理承受能力等。通过建立失业状况监测指标体系,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及社会保障能力,科学地研究确定上海失业控制线和警戒线,逐步建立起适合上海地区具体情况的失业预测、预警机制。当失业状况超过失业控制线,接近或达到失业警戒线时,及时向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各级政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社会动荡。同时,建立失业预测、预警机制也可以帮助政府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政府的工作目标是始终带领市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失业水平降到合理程度应是政府努力的方向,在城市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劳动就业发展过程中的失业波动及其发展趋势,注意搜集和整理失业人口的相关数据,为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做准备,最终建立起失业人口的监测预警系统。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失业情况,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尽量消除失业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失业预

主线一旦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

4.1.3.3、建立劳动就业基金保障

上海的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阶段性。建议政府劳动部门一定要全力向有关部门宣传和协商,把建立就业基金问题,纳入城市长期发展的基金政策中,应当建立劳动就业基金保障制度。

(l)增加社会各方面投入,共建劳动基金

适当增加政府就业经费预算,确定就业经费在GDP中的适当比例,确定就业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适当比例。增加企业对就业的投入,以企业纳税所得额为基数,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增加个人对就业的投入,以个人基本工资一定百分比提取;通过宣传,广集国内外各方捐助;同时,就业基金也可来源于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或转让所取得的收入;还有亏损企业补贴,由于亏损补贴是冲减财政收入,所以可将破产企业亏损补贴的一部分转为破产安置资金;税收收入,征收社会保险税,为职工失业保险所需开支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现在可用个人所得税替代;压缩行政经费开支,抵制奢华办公,社会保险税开征后,它将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2)以就业基金的一部分重点帮助面临再就业的失业人口

从上述基金中拿出一部分钱用于对吸收失业职工就业的企业予以特殊优惠照顾以及安排失业职工就业服务等项目的费用支出。失业保险存入银行数额的一定比例,用于向安置企业发放款。

(3)企业的破产、用工都要首先处理好就业基金问题

破产企业职工和停工、停产企业职工从盘活企业资产的收益中拿出一定数额用于转业训练、资助接受他们的企业和再就业费用。对有利于促进再就业的劳动密集型及中小企业在贷款和优惠利率上给予恰当的安排。

(4)建立合理使用就业基金的财务考核指标体系

4.2、针对再就业的背景原因所做的调控对策----调整产业结构

为了更好地解决失业下岗问题,地区经济政策的重点,应从经济稳定转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社会总需求,为社会自愿的充分利用创造条件,创造更多的新增就业机会。

4.2.1、从上海郊区入手,改善经济环境,带动就业

政府必须通过调控把投资投到最短缺的位置,将创造的就业岗位最大化,并利用现在过剩的资源为将来服务,把现在闲置的资源变成将来发展的基础,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方向一定要准。

根据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分析,上海郊区的乡镇企业,经济规模比不上苏南地区,民营经济又比不上浙江,但上海可依靠中心城区发展拉动阶段,依靠都市层即郊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拉动阶段其发展。目前外来经济正是发挥上海市郊区经济的最大优势。城乡经济相互渗透、国外资本和国内资本相互渗透、外地资本和本地资本相互渗透,笔者认为,建设上海郊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大规模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郊区现代化、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加快,使郊区的投资环境、生态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逐渐显出优势,对外来投资形成较大吸引力。同时,外来经济的投资需求本身也在增长,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加入W TO后,更加看好上海及周边地区。到2001年,到郊区投资的外资企业已有1万多家,合同外资250多亿美元。2001年吸引合同外资达到43亿美元。外地企业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私营企业,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正在寻求新的发展台阶,他们中相当多的一部分把目光锁定上海,纷纷置地办厂,一旦条件成熟,就把企业总部迁入上海。而上海郊区九大市级工业园区和一批乡镇经济小区,正是他们看好的发展福地。政府要发挥投资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以经济增长率和一定的资本投入的前提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保证了地区宏观经济的稳定,又能够有效控制和降低失业下岗率,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上海的社会资源,实现充分就

业目标。

4.2.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两种产业都存在着规模经济。一旦大规模,高度自动化的生产之后,必将导致一些人失业,这对解决就业问题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是我们的选择。发达国家70%以上的第三产业比重作为现代化的标志,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为迅速提高本地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努力。第三产业也已经成为上海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与世界上其他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相比, 上海市的产业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日前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就结构性数据而言,在GDP增幅比去年同期低4.5个百分点的前提下,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也下降了3.4个百分点,回落至9.6%。结合当代时代特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是我们改善就业环境的有效途径。

4.2.3大力支持非国有企业

发展非国有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出路之一。近几年来,上海非国有吸纳就业的作用越来越强。2004年的从业人员比2005年增长了20.3%,达639.64多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752.26万人的85.0%。数据的变动充分表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有经济调整力度的加大,上海职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企业不再是人们就业的唯一选择,而非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小型非国有企业吸纳的从业人员已经占全市从业人数的绝大多数。小企业吸纳就业功能的不断增强,在保障和促进上海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构成中,非国有企业的比重为82.3%,比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企业为48.4%,三资企业为28.6%,集体企业为3.9%,股份合作企业为1.4%。但扣除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的份额后,非国有企业的比重为60.8%。另外,单独计算的私营企业的比重约为17%。如私营企业与三资企业的产出合计,其在增加值中的比重约为45.6%。

亏损企业增加。2005年全国多数工业行业利润增幅明显回落,非国有部门也不例外。1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62.6%;其亏损总额中非国有企业的比重为46%。在全部亏损企业中,非国有企业的比重约占79%。

政府要重视非国有企业对就业的作用,要采取一整套措施,切实为非国有经济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稳定并扩大非国有经济的规模。

第一、进社会观念的转变,要根据中央的方针和原则运用一切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所有制形式为上海服务,并将这一原则上升为社会的共识。改善非公有制经营者的社会地位,对他们的基本权利提供法律保护。我国已经立法保护私人的合理财产,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也空前的提高。作为地方该将各项公共事务切实体现其社会地位的提高。

第二、改善融资环境。缺乏融资渠道的无法以付出合理的利息为代价取得为发展企业必须的资金,是现有非国有经济企业一个突出的困难,必须采取措施,对他们的融资做应有的安排。

第三、改善供销环境。有的非国有经济企业因为规模小,通常没有能力通过自营供销的方式与大市场相对接,因而造成种种困难,应鼓励和帮助他们联合自己的合作供销组织。

第四、改善交易环境。目前在上海市场交易也存在不讲信用,进行诈骗等不良行为,而且往往有人投诉也没有及时处理。非公有制经营有许多困难,难以繁荣。必须在强化市场监管,确立竞争规则上正确处理。

政府要通过帮助其落实贷款、贴息、减免税务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这些企业吸纳下岗人员。搞活小企业稳定职工岗位。企业有了活力,职工的岗位才能稳定,企业没有活力,你想稳定也稳定不了。而搞活小企业则更便于操作。小企业不但可保护一些岗位,而且也是灵活地吸纳职工再就业的好去处。下岗人员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也有效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2.4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的确导致了一部分职工下岗。但是,我们不能片面理解,更不能因此

而放缓国企改革的脚步,甚至停步不前。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

在我国进入WTO的新形式下,利用上海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国有企业,利用外国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是通过资产重组,促进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帮助就业;二是通过实现多元投资,促进企业加快改制;三是通过扩大利用外资,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优势企业发展壮大。这既有利于上海企业与国际经济的融合,有利于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也有利于外商企业在上海的发展。

4.3、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

政府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统筹规划和法制建设,完善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业制度,要加强就业管理,特别注意规范用人单位招聘和经济性裁员和辞退行为。要继续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取缔非法劳务市场。为了减少就业周期造成的动荡,政府的相关部门必须注意强化城镇就业的统筹管理。

4.3.1加强监管非法用工

大量的非法用工是影响再就业的主要因素。我国虽然颁布了《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规章,但健全的劳动监察机制尚有待完善。法律法规的颁发与真正落实之间,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使用更廉价的劳动力,不执行有关政策法规,非法大量招聘农民工。因农民工工资低、劳动时间长、没有节假日、没有加班费、不给上“三险”,甚至克扣本来就少的工资。农民工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但他们是最弱势的就业群体,他们要求得到就业务工机会的愿望大于一切,所以,农民工接受务工条件的底线比下岗失业人员低,他们的竞岗能力却比下岗失业人员高。大量的岗位被农民工所占领,下岗失业人员显得很无奈。政府取消了对农民工的限制,实行资格准入和为农民工上保险的措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提升了

下岗失业人员的竞争能力。但企业的私招乱雇现象受利益的驱动屡禁不止,为农民工上“三险”雷声大雨点小。据了解,有的企业为极少数的农民工办了保险用来应付劳动监察。下岗失业人员仍没能和农民工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仍处于劣势。

因此,政府为农民工制订相关保险保险措施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企业合法用工的监管。

4.3.2帮助弱势失业人口就业

应该说,目前上海失业下岗人口中因无技术、患病、大龄等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就业的群体占相当的比重,所示,对于这部分人政府不能舍弃不管不顾,因为他们不仅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还影响到城市的稳定局面。因此,政府应该针对这些人的自身特点进行帮扶,让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尽可能实现一定的就业。这样的帮扶办法远比单纯的救济更能满足人们就业的心理需求。

适当缩短劳动者工作时间,在同一工作岗位上实现劳动力的轮换使用,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也是一种新的劳动就业调节方式,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上海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实际情况,对缩短弱势失业者的劳动时间问题做出若干政策规定,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管理这一工作,以规范企业缩短劳动者在职工作年限的做法。

劳动力供给的实质是劳动小时的供给,如果减少了劳动者劳动小时的数量,也就等于减少了劳动力的人数。例如,我国多年来实行的五天工作制,就工作日总量而言减少了1/6的劳动力。缩短工时的办法减少劳动力供给,只要在技术上可行,不失为明智而有利的选择。这样做不会给某个具体的劳动者带来痛苦或伤害,相反还给就业人员带来更多的闲暇,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其素质。韩国政府曾在1999年使用了类似的促进就业的办法,“全年提供了40万个工作岗位,这意味着使韩国的失业率降低2个百分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政府帮扶的办法必须有强有力的财政收入做后盾。

五、结论

失业现象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它涉及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一定时期内失业问题是否存在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小除了取决于经济发展规模外,还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与此有关的其它因素。上海市目前的失业情况也是必然的,也就是说,无论政府在需求方面采取任何措施,即使保持经济发展且到较高水平,也是不可能完全解决下岗问题。形成上海市必然下岗问题的原因既有劳动力供给方面的,也有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方面的。虽然政府不能完全解决下岗问题,但是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减少劳动力供给量、提高劳动力素质、适度增大需求量等政府调控对策,避免产生产生大量失业人口、将失业率控制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正常范围内。

总之,创造就业机会,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各方面都行动起来,这是治理下岗失业与再就业的根本。政府应该把握好宏观调控力度,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采取特殊的方略措施,进行大的政策调整,既要用“软着陆”的办法克服当前的暂时困难,又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长远要求,改革就业制度,调整就业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就业。从社会方面来说,再就业工程的启动离不开社会的扶持和帮助。大量事实说明,哪个地方援助再就业行动搞得好,哪个地方的下岗职工就心态稳定,社会亲和力强。而从个人方面,要真正解放思想,彻底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力争赢得再就业的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加,再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就业能力的不断增强,下岗失业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妥善解决。

学知网推荐:企业培训管理培训研修班总裁研修班营销管理研修班房地产研修班清华大学总裁班企业管理研修班北京大学总裁班工商管理研修班在职博士在职硕士

一,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再就业培训工作程序

培训科 一、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再就业培训工作程序 (一)再就业培训的对象 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就业转失业的人员。 (二)参加再就业培训需要的证件 下岗职工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印制的《下岗职工证明》;失业人员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印制的《就失业证》。 (三)报名 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参加再就业培训时,应到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或户口所在地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进行登记,填写《下岗失业人员培训意向登记表》,携带本人《身份证》、《就失业证》或《下岗职工证明》原件。参加定向培训的需交纳一寸彩色照片3张(免冠),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需交纳二寸黑白照片3张(免冠)。 (四)培训与发证 1、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和各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拟定招生简章和通知,规定培训的范围,以及培训的职业(工种)。 2、组织学员按职业(工种)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授课。

培训班结束后,组织学员进行理论和实际技能考试。合格人员核发《职业资格培训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二、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程序 (一)培训对象 拟到我区二、三产业就业的具有我区常驻农业户口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报名 1、农村劳动力可向居住地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提出培训申请。 2、报名时需携带本人户口薄、身份证、一寸彩色照片三张(免冠)。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携带二寸黑白照片3张(免冠)。 (三)各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申报程序 1、各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组织本镇范围内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在准备开班前一周按要求的书面资料报局培训科。 2、经局培训科审核后可以组织培训。 3、培训班结束后,各镇报送相关资料并备案存档。 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程序 1、申请技能鉴定的人员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二寸黑白照片三张(免冠)。

浅析如何做好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和再就业工作

浅析如何做好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和再就业工作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社区就业关系广大居民的生计,关系社会和谐,关系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是我国当前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有必要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利用各种渠道扩展就业岗位,促进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社区就业;失业人员;岗位;再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由“单位人”进入社区,成为了“社会人”。同时,在城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成为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创业无钱”的失地农民,其身份由农民转变为了市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必然成为新的积极就业政策的落地点。 一、社区就业的发展现状 社区就业工作是一个新的领域,一项新的事业。近年来在推进再就业工作的过程中,各地都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

的探索,在社区就业领域的开发、工作的组织推动、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以及就业服务工作向社区拓展延伸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近年来,社区就业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结合实际,高度重视社区就业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切实把社区就业工作抓好抓实。明确提出要加大扶持力度,把创造更多的社区就业岗位,建立社区就业服务体系,作为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而较好地保障了社区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社区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就业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社区就业的扶持措施大多是原来国家和省里为促进再就业而制定的优惠政策,随着社区就业的发展,原有的政策就显得不够明确,优惠政策难以落实,需要进一步梳理;同时,与社区就业相关的配套政策还没有明确建立起来。一是政策覆盖面窄。 社区就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扶持。发展社区就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资金问题。无论是开发就业岗位,组织社区就业培训,还是建设劳动力市场,为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信贷支持等,都需要资金支持。 3、社区就业缺乏有效的创业培训。社区失业人员普遍年龄较大,文化素质不高,技术能力不强。虽然社区服务业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但随着人民物质和文化生

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我叫杨维成,今上48岁,原来是辽阳市良种厂职工,XX年在经济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下,由一个衣食无忧,捧着铁饭碗的在职职工变成了一名失业人员。 身份的转变,仅是表面现象,它给我带来的是思想观念和生存能力的一次挑战。为此,在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心情烦躁、苦闷,充满了不平衡感,感到心灰意冷。想当初,自己在企业也是个生产技术骨干,多年来奖状能挂满半墙,为什么会突然下岗?心里觉得很不平衡,出门总是躲着人,生怕见到熟人,好象干了什么丢面子的事,三天两头总是往厂子里跑,总希望能再回到原工作岗位上,也曾托关系走后门想找个体面的工作,支撑起家庭的一片天,可是自己年纪大,又缺少社会需要的新技术,找工作四处碰壁,家里的孩子正在读书,处处都需要用钱,想做生意又没有本钱,这可怎么办呢?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侯,社区干部走访来到我的家中,得知了我目前的思想和生活状况,积极的做我的思想工作,安慰鼓励我,并积极的帮我联系工作岗位。我先后做过劳务市场零工,做过看门人,可收入实在是偏低,很难维持家庭正常开销,生活的窘迫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堂堂七尺男儿,竟然不能让家人过上生活的幸福,我时常责备自己。但是我不能消极,不能倒下,因为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不甘

心,我要在逆境中振作起来,一定要重新闯出一条再就业之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我认真总结了以往的失败教训,结合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对再就业先进人物事迹的报道,我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不能等不能靠,只要自己认真学,年纪大了照样可以学一门技术和手艺,只有自己掌握一项技能,就不怕找不到工作和饭碗。我要自己找条路,这时社区干部又主动上门来了,她们很热心的指点我去太子河区劳动就业局培训班报了名,通过认真考虑并结合自己的情况,我报了烹饪培训班,从采购进料、制作工艺等基础入手,我也象个小学生一样认认真真的听课记笔记,将老师课上讲的要点难点都认真的记了下来,回家后亲自下厨试验,反复操作,让家人朋友品尝,并征求他们的意见。通过实践,我的厨艺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两个月的学习,我基本上掌握了一些炒菜和面食制作的要点,我对自己的再就业之路充满了信心。 有了一技之长,我不想给别人打工,我想自己开一个省资金的小吃部,我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我家兄弟四人,下岗的有三人,他们都愿意和我一起干。经过家庭会议,决定利用我父母的门房,三人相互扶持,集资开一家小吃部,既方便了周围的居民,也能够为自己取得收入。在亲戚朋友的支持和祝贺声中,“满意小吃部”于XX年12月开业了。

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岗"已成为一个涉及众多企业和职工的敏感话题。面对下岗现象和下岗人员的增多,如何实现再就业就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法。最有效的是对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指导。由于职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难免有一定的盲目性,为了准确把握住下岗职工心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促进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心态调查是很必要的,以下便是近百名下岗职工的心态。 关健词: 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

目录 一.我们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1) 二.再就业培训好 ,可惜机会少 --下岗职工埋怨说 (1) 三.招聘市场也需要打假 --下岗职工呼吁 (3) 四.职业指导是再就业工程的金钥匙 (3)

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我们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对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中国人来说,下岗无疑就是个沉重的打击,要从阴影中走出来,很需要别人的支持。当人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得到的是家人的安慰与帮助。在被调查的下岗职工中,绝大多数认为,家人支持有利于他们再就业,此工程的启动,离不开政府和社会扶持和帮助,但同时家人也应支持。为工作而奔走了一天的妻子,看到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和丈夫体贴的话语,会是怎样的感动。而这一切都能让他们调整自我,以积极的心理参加再就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得到支持,是其寻找新的岗位,稳定再就业的关键。所以,职业指导人员在对下岗人员的指导中,也应当有意识的去了解来访者下岗后找工作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根据来访者家人的支持程度确定其再就业的难度,从而有意识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还应与来访者家人取得联系,做他们的工作,这样可以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再就业培训好 ,可惜机会少 --下岗职工埋怨说 进行再就业培训,为下岗职工灌输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再就业的先进典型,组织已上岗的人员现身说法,这样能增强他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毕业论文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就业乃民生之本。让每位劳动者拥有就业岗位,是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途径。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就业问题日趋成为中国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我们目前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实际是一种阻碍就业结构转型和就业容量扩大的逆向安排,只有调整发展道路,修改制度和出台政策,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的就业不足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就业制度及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作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就业;现状;原因;制度;对策 一、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 ㈠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是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劳动力的需求矛盾,主要表现为“技工荒”和“民工荒”现象。[1] “技工荒”现象也就是关键性技术工人短缺现象严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行各业专业性的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的需求愈来愈明显。很多公司企业推出年薪10万招高级技工,结果却无人问津,招不到理想的人选。这表明我国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的缺口十分严重。在现有技工中,有专门掌握高级技术的工人数量不容乐观。《光明日报》以题为《十万年薪为何难觅高级技工》报道,对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诸多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不能较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技能人才缺少的状况。 “民工荒”就是民工短缺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珠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的加制造企业。这类企业对普通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妇女的需求更为明显。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企业的工资太低和社会保障、福利太差,很多人都不愿意到工资低,福利差的企业去,而是向往工资高,待遇优的公司企业。有调查显示,工资在700元以下的企业,招工比较困难,工资在700-1000元的企业,招工情况一般,而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企业,招工没有问题。[2]出现“民工荒”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除了与劳动者自身选择外,还与企业愿不愿意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关,与现在的就业制度、政策还不完善有关,与当前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关,与劳动者自身素质和就业局限性有关,可以说,中国的“民工荒”问题是中国农村劳动力与资本的深化、技术的进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企业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企业 (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2】208号 【主要内容】 1、新办服务型企业、商贸型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的30%的,3年内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总数×100%)×2。 2、现有服务型企业(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除外)和现有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对年度应缴的企业所得税减征30%。 3、符合条件并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本企业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的经济实体,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补充通知 财税【2003】133号 【主要内容】对于从事商品零售兼营批发业务的商业零售企业,采用定额税收优惠办法,按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数量核定,从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中

扣减,当年扣减不足的结转至下一年继续扣减。具体扣减数额: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数量×2000元/年。 (三)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补充通知 财税【2003】192号 【主要内容】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自2003年1月1日起,每吸纳1名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可享受企业所得税2000元定额税收扣减优惠,当年不足扣减的,可结转至下一年继续扣减,但结转期不能超过两年。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浙江省地方税务局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国税所〔2003〕11号 【主要内容】 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人员对象: 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本企业的富余人员。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应持有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编号并加盖有“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印章的《再就业优惠证》。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

最新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的调查报告

最新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的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岗"已成为一个涉及众多企业和职工的敏感话题。面对下岗 现象和下岗人员的增多,如何实现再就业就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为此人们提出 了各种解决方法。最有效的是对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指导。由于职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难 免有一定的盲目性,为了准确把握住下岗职工心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促进下 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心态调查是很必要的,以下便是近百名下 岗职工的心态。 我们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对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中国人来说,下岗无疑就是个沉重的打击,要从阴 影中走出来,很需要别人的支持。当人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得到的是家人的安慰与帮助。在被调查的下岗职工中,绝大多数认为,家人支持有利于他们再就业,此工程的启动,离 不开政府和社会扶持和帮助,但同时家人也应支持。为工作而奔走了一天的妻子,看到桌 上热腾腾的饭菜和丈夫体贴的话语,会是怎样的感动。而这一切都能让他们调整自我,以 积极的心理参加再就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得到支持,是其寻找新的岗位,稳定再就 业的关键。所以,职业指导人员在对下岗人员的指导中,也应当有意识的去了解来访者下 岗后找工作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根据来访者家人的支持程度确定其再就业的难度,从而 有意识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还应与来访者家人取得联系,做他们的工作,这样可以对下岗 职工再就业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教育环境的认识测查显示,我园教师教育环境的认识不足,答题的正确率只为 57.5%。说明多年来,我们教师虽然也是本着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幼儿 进行教育,也对教育环境进行了创设,但忽视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忽视幼儿要与环境的交 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忽视创设发挥教育作用的环境体系、忽视良好精神环境的创设。 再就业培训好可惜机会少 --下岗职工埋怨说 进行再就业培训,为下岗职工灌输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再就业的先进典型,组织已上 岗的人员现身说法,这样能增强他们再就业的本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职业培训作为解 决失业的一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手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各级再就业服务机构坚持培训 后再就业的基本方针,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目前,下岗职工对其已基本认可,他们认为培 训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但也同时反映,在被调查对象中,仅有少数人接受 过再就业培训。这表明,我们现在进行的再就业培训没能够真正的把下岗职工吸引过来。 因此,以后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时,应该注意培训的内容是不是下岗职工迫切需要的,同时,还应注意宣传力度,尽量让大多数下岗职工知道在那进行什么内容的培训。 招聘市场也需要打假--下岗职工呼吁 在下岗职工看来,劳动市场上招聘和用工行为的不规范,特别是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对他们的再就业,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比如有些单位并没有招人的目的,他们在

如何指导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

如何指导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 1、基本认识 宣传这个培训项目的时候,首先要统一对于创业培训的基本认识,掌握有关创业指导的基本概念。 创业培训,本身就是一项特殊的培训形式,综合了管理、心理、财务、市场营销、劳动人事等学科的知识,形成一门创业学。 创业指导的内涵,比创业培训深刻而广泛。不仅包括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还涉及咨询、辅导、问题处理、关系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 主要针对深圳的失业者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其意义主要表现为: 一、创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 1、再就业问题,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就业。1993年,党的文件和政府公报,首先使用“失业”“失业率”等词汇。就业问题,不同于慈善事业,而是一项科学工作。需要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支持。长远来看,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从全国、全世界的视野来看待就业问题。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需要不断拓宽就业的渠道创业者,不仅解决自己和家人的生存问题,还为社会创造了就业岗位。

2创业培训是重要的政治任务 从事再就业工作,素质要求高。这是一个关键的岗位。但是,很容易说空话、办虚事,做表面文章。“就业是民生之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出党和国家的民本思想。要充分认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扩大就业、实现再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3培训对创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业培训,也称为“小老板”培训班。虽然老板不是短时间能够培训的,但是,创业培训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的,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增强国力、增加税收,要靠大型和高科技企业;促进就业、加强社会服务,则主要依靠创办小企业。开发创业技能训练项目,具有稳定社会、利国利民的重要意义。联合国劳工组织,在许多国家的推广“创办你的企业”培训项目。这个项目的英文缩写为SYB,法国、越南等国家,在创业培训和指导方面,提供了许多做法。 创业是一种技能,培训可以做到:转变观念、补充知识、拓宽视野、训练能力、广交朋友。 二、开班管理 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需要就业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的协同工作。多数技能培训项目,内容单一、学员层面相近。而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情况比较复杂、需求差异很大,对于开班管理的要求很高。

浅谈失业转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9334730.html, 浅谈失业\转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作者:刘佳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7期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企业职工由“企业人”平稳过渡到“社会人”。如何安置这些人员,使他们尽快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呢?党和政府的再就业工程为每一位下岗职工提供了重新选择的机会。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好失业、转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失业、转岗人员培训的必要性 1.大力发展再就业培训是提高下岗职工素质的迫切要求 为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力提高下岗职工的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迫 切的问题。而提高失业、转岗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发展再就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 来解决。 2.再就业培训对于促进再就业具有直接的意义 再就业培训制度与失业、转岗人员再就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上每年都有大量的失业、转岗人员。由于缺乏再就业培训无法再就业,许多企事业单位又因而补充不上合格的人 员。大力发展再就业培训,使广大失业、转岗人员在就业前接受与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 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具备再就业的必要条件。这对促进再就业、 缓解就业压力具有直接的意义。 二、失业、转岗人员培训的特点 城镇新增的岗位技术含量较高,大多数失业、转岗人员素质偏低,没有一技之长,难以适应社会用工需求。 现有失业、转岗人员大多数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参加工作的,“4050”人员所占比重较大。这些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偏差,在市场竞争就业的同等条件下没有任何优势,再就业的机遇很少困难很多。 三、失业、转岗人员培训的方法 1.针对失业、转岗人员特点开展培训 对年龄较轻者突出某种职业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以适应就业的需要;对年龄较大急需就业者应根据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开展培训,使之尽快实现就业;对未获技术等级者可按条件进行初、中、高级工的等级培训,为其走上技术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对已获证书者可参

下岗职工再就业申请书.docx

下岗职工再就业申请书 县教育局领导: 本人是丹麻镇中心学校教师,xxx,男,汉族,________年____月出生,汉族,高中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现年51岁,高中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本人________年____月毕业于互助县丹麻中学,月参加教育工作,月毕业于互助县丹麻中学,________年____月参加教育工作,教龄3________年。三十多年来,我先后在岔尔沟门小学、山城小学、三十多年来,我先后在岔尔沟门小学、山城小学、泽林小学和东丹麻小学任教过。丹麻小学任教过。在这三十余年的从教生涯中,在这三十余年的从教生涯中,本人始终以一名优秀人民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人民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把学生放在首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学生放在首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履行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尽的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责和义务。责和义务。 三十余年风风雨雨,三十余年呕心沥血,三十余年孜孜不倦,我三十余年风风雨雨,三十余年呕心沥血,三十余年孜孜不倦,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都献给了丹麻山村的学生,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都献给了丹麻山村的学生,业。三十一年中,我教过十几届、近千名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踏三十一年中,我教过十几届、近千名学生,上了工作岗位,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而如今,我已年过半百,上了工作岗位,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而如今,我已年过半百,两鬓沧桑,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曾经为之奉献过,沧桑,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曾经为之奉献过,为之奋斗过。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我选择了平凡,为了这份平凡,之奋斗过。 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我选择了平凡,为了这份平凡,凡的职业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心中无比的荣耀。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心中无比的荣耀。三十多年的教师工作,也让我患上教师的“职业病”,三十多年的教师工作,也让我患上教师的“职业病”现在我两眼视力下降,右耳听力几乎丧失,再加上高血压、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为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起到了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目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问题 摇身一变。原已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采用非正常手段,故意隐瞒本人已经就业的真实信息,而向劳动人事部门申请要求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并将原持有的营业执照注销或者丢弃不用,现又重新向工商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办理个体登记并享受免予缴费的政策优惠。 偷梁换柱。原已从事家庭成员开办的个体、私营企事业的经营活动,现又向劳动人事部门申请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后,将原以家庭成员为负责人的营业执照注销,又以下岗失业人员的名义,重新向工商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办理个体登记并享受免予缴费的政策优惠。 移花接木。按政策应享受优惠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违反规定,将《再就业优惠证》擅自出租、出借给他人使用,承租人则谎称是受他人雇用,从而达到欺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享受免予缴费的政策优惠的目的。

二、解决对策 积极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劳动人事部门进行协调,搞好沟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从源头上把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关,堵住《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纰漏,严防个别人员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利用《再就业优惠证》钻国家政策的空子。 严格优惠政策的审批工作,在办理营业执照前要严格对经营人员的真实情况进行调查,掌握手材料,严防别有用心的人员骗取工商营业执照并享受本不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 对已凭《再就业优惠证》领取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并享受政策优惠的经营者,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掌握其经营动态,对有“摇身一变,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嫌疑的从业人员,增大巡查的密度,时时掌握其实际经营动态,必要时可采用内查、外调等取证办案的方式,真正弄清经营者的真实身份,对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再就业优惠证》并享受政策优惠的人员,在建议劳动部门取消其《再就业优惠证》,取消其继续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的同时,追缴其已享受的各种优惠费用。 对按政策已享受优惠政策的个体经营者,设立专门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强化日常监督,对享受优惠政策期限已满的个体经营者及时进行调整,使国家的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目录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一)、总体表现(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三)、大学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结构升级和资本构成提高(二)、人口总量过大(三)、教育与培训尚待进一步发展(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三、失业对社会的影响一、失业直接影响经济(二)、加剧贫困(三)、导致分配不公(四)、影响社会的稳定四、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一)实行工资补贴政策,以增加就业岗位、(二)、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五)、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六) 2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国失业问题现状(一)总体表现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以来,失业问题开始逐步显现:进入新世纪后,失业形式依然严峻。2008 年 3 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指

出:这五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2000 万人。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庞大,历史遗留问题积压,失业问题愈发显得形势严峻。(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虽然个别年份城镇登记失业率略有下降,但失业总量规模依然很大。2001 年之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在 4.0一下,其中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仅在 3左右,从 2002 年到2007 年的六年间,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 4以上的水平,2008 年失业率在 4.5左右。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有限的耕地必然导致农业排挤出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据数据统计,中国农村人口达 8.6 亿人,为全国总人口的 70.9,农村从业人员为 4.9 亿,为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 72.2,除去失业人员外,农村中尚有近 4 亿人口无所事事,除去老人,丧失劳动力及未达到劳动年龄的儿童外,农村中富余人员的基数还是很大的,据专家估计,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 1.9 亿。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而下岗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女性偏多,文化素质较低,技能单一,就业竞争能力差,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需要。长期的“大锅饭”体制养成了过分依赖企业或政府安置的思想,对企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怕吃苦不愿自己找出路。有些人缺乏自我提高认识,不愿接受培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着力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是“两个率先”的充分落实,是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多重的压力 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就全国范围来看,整个就业形式相当严峻,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而下岗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劣势,使得当前棘手的就业问题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困难摆在面前,但希望也在前方。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下岗职工广义上不仅仅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包括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了土地,农民也成了下了岗的农民;包括乡镇企业关停并转的分流人员;包括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的淘汰人员。这部分人员中再就业成为问题的主要是“4050”人员,年龄大、文化低、资金少,门路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要解决再就业这个问题,就要大力开发各种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就业形式。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再就业领域。很多下岗人员由于文化、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已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操作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可以发挥他们的特点。如服装、玩具等行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但技术要求并不

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调查报告

【最新】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岗”已成为一个涉及众多企业和职工的敏感话题.面对下岗现象和下岗人员的增多,如何实现再就业就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法.最有效的是对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指导.由于职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难免有一定的盲目性,为了准确把握住下岗职工心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促进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心态调查是很必要的,以下便是近百名下岗职工的心态. 我们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对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中国人来说,下岗无疑就是个沉重的打击,要从阴影中走出来,很需要别人的支持.当人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得到的是家人的安慰与帮助.在被调查的下岗职工中,绝大多数认为,家人支持有利于他们再就业,此工程的启动,离不开政府和社会扶持和帮助,但同时家人也应支持.为工作而奔走了一天的妻子,看到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和丈夫体贴的话语,会是怎样的感动.而这一切都能让他们调整自我,以积极的心理参加再就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得到支持,是其寻找新的岗位,稳定再就业的关键.所以,职业指导人员在对下岗人员的指导中,也应当有意识的去了解来访者下岗后找工作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根据来访者家人的支持程度确定其再就业的难度,从而有意识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还应与来访者家人取得联系,做他们的工作,这样可以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就业培训好可惜机会少 --下岗职工埋怨说 进行再就业培训,为下岗职工灌输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再就业的先进典型,组织已上岗的人员现身说法,这样能增强他们再就业的本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职业培训作为解决失业的一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手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各级再就业服务机构坚持培训后再就业的基本方针,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目前,下岗职工对其已基本认可,他们认为培训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但也同时反映,在被调查对象中,仅有少数人接受过再就业培训.这表明,我们现在进行的再就业培训没能够真正的把下岗职工吸引过来.因此,以后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时,应该注意培训的内容是不是下岗职工迫切需要的,同时,还应注意宣传力度,尽量让大多数下岗职工知道在那进行什么内容的培训.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王步强教育层次:大专 学号:省级电大: 专业:分校: 指导老师:教学点: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王步强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失业人员在不断的增多,如何实现再就业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由于职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职业指导人员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一定盲目性。为了更清晰地把握住失业人员的心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促进失业人员尽快顺利地实现再就业,我特别对150名失业人进行了再就业情况调查。 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哪些因素会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产生影响,调查的具体结果如下: 一、失业人员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失业的出路是再就业,再就业工程的启动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和帮助,但同时失业人员的家人也应当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是失业人员寻找新的岗位、稳定再就业的关键。所以,职业指导人员在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中也应当有意识地去了解来访者失业后工作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根据来访者家人的支持程度,确定其再就业的难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做出相应的职业指导。甚至有时职业指导人员还应该与来访者的家人取得联系,做他们的工作。 二、再就业培训好,可惜机会少——失业人员埋怨说 进行再就业培训,为失业人员灌输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再就业的

下岗再就业工作总结

下岗再就业工作总结 第一篇:xx年上半年下岗再就业总结第二篇:下岗分流论文:如何认识并做好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第三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刍议第四篇:关于帮助社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工作方案第五篇:下岗女工再就业更多相关范文 xx年上半年下岗再就业培训工作情况汇报 北安市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在北安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在省、市劳动就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培训学院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办学功能。在开展职业就业指导、科学研究、信息服务、岗前、在岗、下岗失业培训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多功能办学的路子。北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培训技术学院的优势,发挥再就业培训基地的整体功能,两年来我院为全市举办下岗失业职工、岗前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班4期,共有464人参加了再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成果。 一、进一步加强培训机构自身建设 我院自接受技能培训任务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纳入重点工作日程,多次组织召开校务会和校长办公会议研究此项工作,成立了“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层层落实、各负其责、服务到位。下岗失业职工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职工的家庭生活和他们的重新再就业,也直接关系到我院的未来发展,所以我校的每位教职员工都高度重视此项培训工作,明确

目的所在,确保再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万无一失。学校选配了事业心强,业务素质高,专业技能熟练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还 1 专门组织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老师认真研究安排课程计划,实习操作和班级管理等项工作,使培训工作能按计划有序进行。 二、教学、建档、服务、管理规范化 在两年来的再就业培训工作中,我们(培训基地)每期都能严格按照培训任务和审定的教学计划及培训专业标准进行,严格执行开班前申请和审批制度,建立完善的培训学员档案,培训台帐等。我们坚持每期上报制度,每期学员培训结束后都向市劳动就业局、财政部门上报培训内容(专业、工种)、培训人数、结业人数、转移就业人数和去向等。保证了我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向有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培训期间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能严格按《培训学员管理规章制度》要求学员,同时为加大培训管理力度,学院和每位参加培训学员签定了《保证书》,对在学习期间的安全、纪律、出勤、考试等做了更严格的要求,通过这一举措,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培训期间,市劳动就业局和财政局的领导都来学校监督指导培训工作,以原始下岗失业职工登记表核对人数,检查教学效果,防止冒名顶替现象发生。由于培训《保证书》明晰,按章办事,防止了冒名顶替和走后门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参加培训学员的出席率,使每期培训学员出席率都在95%以上,促进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保证了培训教学质量。

社区积极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社区积极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区人”,崔东街道清荣社区共接管失业人员354名,针对失业、下岗人员学历低、技能少、年龄大的劣势,社区劳动保障中心多次组织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两年来共组织130人次参加了下岗技能培训,培训项目包括面点、烹饪、家政服务、月嫂培训等,拓宽了就业渠道,全方位、多途径选择就业。今年社区实现了零待业。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解决社区内困难家庭子女因经济拮据上学难问题,社区通过党员服务联盟发动辖区单位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开展“爱在身边”的主题活动,对辖区内贫困家庭进行“一对一”的扶贫帮困,大大增强了社区对居民的吸引力,“有困难,找社区”成为了居民的共识。 南湖社区是新成立的小区。大部分是由采油三厂技校整体搬迁过来的居民,工作人员每天入户登记核查居民的信息,在入户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少数民族失业人员,社区了解情况后并做好详细的登记。积极努力挖掘空岗信息并上门服务。目前已安置26名失业人员上岗。7月中旬,市人事和劳动保障局阿局长、魏科长、何科长和昆仑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盖所长一行来到南湖社区居委会,了解南湖社区的就业人员的状况,详细听取了社区的情况反馈情况。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加努力做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对居民的需求耐心倾听并做好解释工作,克服困难,相信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为建设充分就业社区,永平街云山居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站积极为本社区失业人员寻找就业途径,经过努力,使社区3名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找到了工作,解决了社区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提高了社区失业人员的就业率,为实现充分就业社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岗女工再就业

柳暗花明又一村 --- 一个下岗再就业人的心路历程张野芳,属叶柏寿街道育才社区居民,现今55周岁。于2000年在叶柏寿五金公司下岗。“当时我什么目标都没有,从企业出来,感到社会是这样陌生。”张野芳是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因为一时走不出下岗的阴影,她一直在家待了半年时间,眼看着儿子越来越大,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她决定得做点事业来分担丈夫的负担。 开始慢慢在网上搜集资料、向朋友询问做生意的事。寻思找点赚钱的生意可以养家糊口。先后做了化妆品商店、劳保商店、饭店等。在经商的历程中,经历很多的失败。市场的激烈竞争依旧,她放弃了一个又一个店铺。虽说作为女人做什么事都不容易,但不服输的她,不想再给别人做嫁衣。 从不觉辛苦的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慢慢的寻找适合自己的路,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见朋友说干月嫂培训。就开始冒出这个想法。经过多方的打听觉得还不错,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做一个详细的培训计划。她眼光独到,思维敏锐,想着像北京、上海、沈阳这样的大城市的月嫂培训很火。就义无返顾的踏上了开往沈阳的列车。沿途的两旁正是杨柳吐着新绿,张野芳的心情也是异常的开心,这一切预示着有好的开始。 在沈阳培训一段时间,了解了大城市的月嫂的市场,又找有经验的顾问结合我县实际做了详细的规划。把这种新式的月嫂带到建平,让更多的年轻父母享受到大城市人能享受到的待遇。让这里出生的孩

子能从一出生就得到科学的护理,淘汰老一辈“坐月子”的理念和传统观念,给产妇和婴幼儿以及它们的家庭提供多功能、多元化、高品质的服务和专业指导。 张野芳经过一段时间培训,顺利取得中港管家集团、爱君家政颁发的母婴保健师、育婴师资质。她带着技能和知识回到家乡,带着美好愿望,准备开始自己的月嫂培训。这时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培训的场地以及宣传又没了方向。这时育才社区书记耿春武了解到她的情况主动联系她。经过社区、街道领导班子的会谈商定,主动给她提供培训的场地。成立育才社区爱婴月嫂培训中心,还利用社区宣传栏帮着宣传。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了正轨。现在开始用电子屏幕、广告等多种形式立体式宣传。使无数的下岗女职工重新踏上了就业的路。 目前在这个爱婴育嫂培训班。已经培训了200余名下岗失业在就业的月嫂。并颁发了相应的月嫂资格证。是条正规的月嫂培训之路,在全社会取得了很大的反响。赢得了领导、群众的赞扬。很多人在这里培训先后在大连、沈阳也找到了月嫂的工作。有位刘大姐的工资甚至超过了很多在大城市培训的学员,月工资高达6000元,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现在在我县的月嫂工资平均为2500元左右,真正实现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培训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个服务行业,学员中90%的人都找到了十分满意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创造着巨大的财富。 现在张野芳的目标又有了新的变化,她想把自己的培训班做得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