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51115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51115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51115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51115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一、案例:

今年6月1日起,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实施。作为这一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浙江湖州安吉县在“中国第一竹乡”、首个“国家生态县”之后,又获得了“美丽乡村”这一全国性金字招牌。

2005年,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美丽乡村”成为安吉发展的一条主脉络。在抓好工业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同时,安吉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08年,安吉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后,提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整体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建设。

2014年,安吉进一步实施“山青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洁河、净水、绿坡、青山、清洁生产、城乡治污、城市畅通的连线成片工程,确保山青、水净、气洁、土沃、景美。

现在,安吉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实现12个乡镇全覆盖。走进安吉农村,村村都是个性鲜明的独一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一山三吃”(吃生态农业、吃生态工业和吃生态旅游)让安吉人收获了富足。

“一山三吃”,带给安吉的变化是巨大的。2014年,安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0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0.0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22倍和6.41倍;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62元,高出浙江省的19373元,而2005年的这一数据只是7000元出头。

依托绿水青山,安吉的文化创意产业也迎来了大发展。2014年,安吉有18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投建,总投资17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60亿元,占全县投资总额的四成多。

二、个人的讨论提纲

1、什么是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国际环境因素

(1)公共政策的自然环境因素是指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上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气候条件等的总和。

(2)公共政策的经济环境因素是指制定与实施某一项具体政策时,可能面对的和能够加以利用的总的经济状态。它包括整个世界经济的格局与运行状态,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的总和。

(3)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因素是指制定与实施具体的政策时,可能面对的总的政治状态,它是一国或一个区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关系的总和。

(4)公共政策的法治环境因素是指制定与实施具体的公共政策时,可能遇到的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总的法治状态,它是一国或一个地区法律体系、法律机构、执法状况与社会治安的总和。

(5)公共政策的社会环境是指制定和实施具体政策时,可能面对的总的社会状态,它是社会人口、群体、职业、规范等等的总和。

(6)公共政策的文化环境是指指制定与实施具体政策时,可能会面临的总的文化状态,它是一国或一个地区教育、科技、道德等等的总和。

(7)公共政策的国际环境要素指的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的,由国家间、国际

组织间的竞争、合作、冲突所形成的带有一定稳定性政治、经济、文化关系。

2、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其关系而言,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三、小组意见

(一)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经济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首先,经济环境因素是制定、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环境因素是公共政策过程运行的必要条件。

(3)第三,经济环境因素会影响公共政策的经济目标和方向。

2、政治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首先,政治环境因素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政治性。

(2)其次,政治环境因素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

(3)第三,政治环境因素决定着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度。

(4)第四,政治体制和制度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法治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法治环境因素不仅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保障,而且,政策的合法性首先需要有完善的法治体系来保证。

4、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首先,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决定公共政策运行的智力条件。

(2)其次,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影响公共政策运行的伦理、心理条件。

5、国际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国际环境因素影响着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

(2)国际环境因素影响着公共政策的目标选择。

(3)国际环境影响着公共政策的途径选择

(二)联系安吉“美丽乡村”建设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是湖州市辖县之一,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区域条件更加优越,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层峦叠嶂、翠竹绵延,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植被覆盖率75%,森林覆盖率71%。这是安吉“美丽乡村”的环境优势。

安吉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多数的家庭已摆脱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钱袋子鼓起来,人们对生活要求已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并且环境的变化不断使老百姓,享受了优质的居住条件,更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使老百姓实现了从政府引导搞“美丽乡村”建设到建设美丽乡村的成为

人们的共识的转变。这一系列变化成为我县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行的重要推手。

近年来,全国绝大多数的地区和人民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旅游业更是已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安吉由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成为杭州、上海等大都市旅游的胜地,每年都给安吉老百姓带来可观的旅游改入,这也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政策环境。

安吉县多年来,制定与实施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使安吉人民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更加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道理,这也更有利于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总之,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DACB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BCD 4-ABCD 5-ABCD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2、公共企业:指政府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即出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解决外部效用问题、增进社会公正、调节和平衡宏观经济发展等目的建立和经营的企业。

3、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

4、政策活动家:指在政策问题进入议程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倡导者。

四、简答题

1、政策工具的特征:

答:(1)自愿性工具: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

(2)强制工具也称直接工具,强制或直接作用于目标个人或公司。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的或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包括管制、公共事业、直接提供。

(3)混合性工具。兼具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混合型工具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可以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形成过程。包括信息与劝解、补贴、产权拍卖、征税与用户收费。

2、答:

共同点:三者都是实际政策目标的手段。

不同点:自愿性工具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是首选的政策工具;强制性工具是高度强制的工具,在宪法和法律允许范围内剥夺既定目标或群体的全部或部分自由决定权;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主性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兼备两种工具的优点。

3、答: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五、论述题

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答:

1、政治领导人的作用:政治领导人决定政策议程的个重要因素。

2、政治组织的作用:政治组织是形成决策议程的基本条件。

3、政府体制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式,从而对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4、利益集团的作用:利益集团在问题构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对过游说、宣传等手段,迫使政府将其提出的问题纳入政策议程,并阻止对自己各种利益有损的政策,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5、专家学者的作用: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能够发现某些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6、公民个人的作用:公民个人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并对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实施和影响产生一定的影

响。

7、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信息量大,涉及面大,影响力强,能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

8、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自身的特征对政策方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

关于我县网吧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在对我县网吧的日常管理当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网吧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经常出现的,可以说是“屡教不改”,西方有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

想起曾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山西方山县全部取缔网吧”事件,因为一个网瘾少年的信而让方山县委书记“雷霆震怒”,关停了全县所有的网吧。诚然,网吧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少,多少优秀的学子因此而消沉,多少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士因此而激愤,多少望子成龙的家长因此而绝望!尽管这位县委书记做法不足取,但目前社会上许多网吧的管理令人担忧,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亲注!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二是“实名制”根本没有落实;三是不安装或屏蔽“网盾 2000”。这三个问题,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都可以并处 15000 元以下的罚款,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如果严格按照《条例》来执行,那真的要向山西方山县那样,全部关停了。可是,如果我们能够换位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明知这么重的处罚还依然“屡查屡犯、痴心不改”呢?

二、网吧的经营状况

第一,“屡查屡犯、痴心不改”的网吧老板其实是有苦说不出的,全部把他们归为“黑心”是有失公平的。他们是因为“黑心”才来开网吧吗?还是因为开了网吧而变“黑心”了?他们开网吧是为了什么?是想教坏孩子吗?网吧为什么能把老板变“黑心”呢?他们为什么要接纳未成年人?这后面到底有什么在操纵他们?通过走访我县的网吧,我感觉,是经济利益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他们。以我县深蓝网吧为例,60 台终端,在我县算是中等规模,那么它一年的开支有多大呢?我们来计算一下:电信 5000/年,店租 30000/年,水电费 85000/年,工商 15/机/月,一年是 10800,地税 15/机/月,一年是10800,公安 5/机/月,一年是 3600,城管卫生 2000/年,文化 1200/年;工资:网管 800/月,一年是 9600,收银 2 人 500/人,一年是 12000,卫生员 400/月,一年是 4800,合计是 174800/年,这还不包括电脑折旧,一般折旧期限是 2 年,每年还要近 10 万元的折旧费;而收入呢,普通网民上网 1.5 元/小时,会员 1 元/小时,而目前去网吧休闲的基本都是熟客,也就是会员,就以平均 1.1 元/小时来计算,一年将近要 16 万机时才勉强保本,那么平均每天要有 438 机时,平均每台机器每天要有 7 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营业。而我县目前人口有三十万,县城五万多,网吧三十五家,县城就有二十家,在县城,平均 2500人就有一家网吧,这 2500 人中还包括中老年人和小孩,真正会去网吧上网的人有多少?竞争如此激烈,客源从何而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当然就“来的都是客,管你未成年”了。就这样,还有

许多网吧在亏本经营。而网吧老板的身份又是什么样呢?不少都是下岗职工,拿着微薄的“买断费”不知干什么好,别的事又做不了,就想开个网吧指望赚点钱来维持生计。没曾想,会是这样的结果,欲拨不能,骑虎难下。

第二,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落实“实名制”又谈何容易,假设自己是一个网民,每去一个网吧,老板就要你先花十块钱买一张上网卡,你乐意吗?你有可能一辈子只去一家网吧上网吗?所以现在的状况是,用“公卡”!不管谁来,网吧老板都用这张卡,公共使用,于是,“实名制”就成了一句空话,根本没人去实行。

第三,江西省的所有网吧都是安装“网盾 2000”软件来进行监控的,也就是说,一旦没有安装,那么就会处于脱管的状态。而单就我县而言,“网盾 2000”是由一家网络公司独家代理(我不知道其他县市是怎样的状况),但是,因为网吧的机器极容易中毒,而一些游戏软件升级速度相当快,这就要求经常更新系统,升级软件,但这项工作在白天是不可能做的(白天要做生意嘛)一般都在深夜进行,,系统更新完后,如果这家代理公司没有及时安装“网盾 2000”,这些机器就都脱管了。这就让这家公司权力太大了,我不跟你装,你就别想营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铤而走险”,没及时安装,也要营业,否则怎么赚钱?查到就托人找关系,说情。

三、合理的解决办法

说了这么多,好象在为网吧老板鸣不平,为他们的违法经营找说辞。其实不然,这就象治病一样,只有找到了病根子,才好对症下药啊。那么,这个“药方子”是什么呢?

第一,网吧合理布局,按周边人口比例规划,但这似乎已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停止申请,不要再批新网吧了,已经够多了,事实存在的就让他自生自灭,只要加强管理,让那些无利可图的小网吧主动退出,或者被兼并,或者转行,总之,用市场和管理调节到合理为止。这样,网吧老板不需要接纳未成年人也照样有得赚,他还会去冒这个险吗?

第二,与学校进行沟通,现在学校的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上网的问题,并且经常会到各个网吧去巡查,我们可以在教师队伍中物色“信息员”,一旦发现有学生上网,立即向我们通报,这就扩大了我们的队伍,同时也加强了我们的管理。甚至还可以招聘社会上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心人担任“义务监督员”,从社会面控制未成年人上网的问题。

第三,既然要求网民购买上网卡的做法行不通,要求他出示身份证总没什么问题吧,网吧管理员在记录身份证号的同时也记录该网民是在什么时段使用哪张“公卡”在上网,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公卡”查到相关责任人了,不也一样做到了“实名”上网吗?只要能达到目的,我看也未必是坏主意。

第四,“网盾 2000”由某家公司代理的做法确实可以大大减轻我们的工作量,但同时又带来一个问题,他不可能光做这一项业务,如果人手不够的话,他就根本来不及维护,而且我前面也讲了,网吧更新系统的时间一般是在深夜,要人家深夜来给你安装“网盾 2000”确实不现实,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采取两个办法来解决,一是与“网盾 2000”代理公司签订责任状,规定他必须在接到网吧老板电话后多长时间内赶到,否则我们可以对他进行处罚;二是干脆规定全县网吧只能用一个系统,而且这个系统也由他代理,这样他在进行系统更新的同时“网盾 2000”也安装好了。第五,如果发现有网吧老板擅自屏蔽或绕开“网盾 2000”的监管,那就坚决打击、决不手软。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4

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意味着1987~2000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

按人均占有耕地0.8亩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有5000万之多。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征用农民土地280~300万亩,若按照城效农民人均占耕地0.8亩计算,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加420万失地农民,十年后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目前对失地农民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福州市2000年征地安置人员为例,其货币安置比例高达82%。浙江省对10个建设用地项目进行抽样调查表明,在安置的3379人中,除172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外,其余均为货币安置,其比例高达94.1%。然而,由于征地制度的缺陷和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导致补偿标准过低,补偿安置费的克扣和分配使用的不合理、安置方式简单和责任不明造成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失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状态,有些地方的失地农民已到了面临"无路可走,无地生存"的困境。

二、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分析

(一)农民所拥有的诸多权利和利益,都是附着在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之上,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相关联。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他们那些与土地关联的权利和利益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条件,因而导致那些权利和利益的损害或完全流失。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失地农民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产土地。还会失去与土地相关的其他一系列权益。土地是农民集体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农民的诸多权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拥有的土地相关。如政府对农民的技术、资金、农资等方面的支持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获得这种支持的机会。

(二)现有政策、法律的缺陷导致了失地农民应得的权益补偿受到侵害。当前,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在实际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导致的直接恶果是农民的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三)法定安置途径的缺陷,导致失地农民失去了再次就业机会。

(四)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使失地农民丧失了基本的"国民"待遇。三、体现政府的效率和公平,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对策建设(一)明确土地是农民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强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

(二)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三)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妥善安排失地农民就业,保证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五)改革征用土地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强征地补偿安金费的监管。

2020公共政策概论作业答案

2020公共政策概论作业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1 例子: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基于特定的价值取向,运用科学合理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的效率、效能、服务 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以及政府治理过程中的成本-效益等 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过程。这是在综合了彭国甫和 蔡立辉两位著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民主化的政府绩效 考核是从建国后起步的,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越来越完善, 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民主。 提纲:自己根据下面的分析总结写提纲(30分) 第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经济成为工作重心。政绩考核中GDP的增长也成为考核重要指标。 第四,就国际环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都实行官员绩效考评制度。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就 要求必须在各方面努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对接,这尤其对政府行 为模式的改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要改变政府行为模式,重要一 点就是要改变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 政策环境对政府绩效考核政策变化的影响 从例子可见,政府政绩考核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只因当外部的环境发展变化了时,原有的考 核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便必须作出相应调整。这些环境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就政治环境而言,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速度而引起了大量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为解决这些 问题,纠正人们的某些错误观念,从而提出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

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中央领导人在多种重 要场合都提出要实践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就要 求各级政府实践和履行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合理的官员政绩考核 制度就是各级政府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第三,文化环境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那么紧盯经济发展速度,转而注意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等。 随着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人们意识里很重要的部分。此外,民主意识、纳税人意识的觉醒,使得人们不再对财政收 支特别是支出漠不关心,而是开始关注政府财政用途及其效率效果,加强了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等。全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强烈要求政 府引导社会健康发展,关注民生,以人民利益为重,为民谋福祉。 通过上面具体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官员政绩考核政策的不断变化,主要是由于随着国际环境以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 发展变化,原有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政策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环境的 要求,并且与政策环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也充分证明了公共政 策是环境的产物,即公共政策是为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制定出来的,是政策系统为解决自身与既定环境的矛盾而采取的行动,并将 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做适应性的调整。

2018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 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 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 的断乳. 四,简答题 1, 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 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二是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三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 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简述社会交往的意义。 社会交往的意义表现在:一是人类离不开交往.二是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三是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四是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一是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 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 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 同他人交往共事.三是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如 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是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 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五,论述题 试述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

公共政策概论平时作业1

在正式政策出台之后,大众传媒主要扮演“政策游说者”的角色。 正确的答案是“错”。 公益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正确的答案是“错”。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正确答案是:外脑 追踪决策的分析过程,首先是从()开始的,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的环境进行客观分析,从而找出失误产生的环节和原有,使追踪决策建立在现实的正确的基础之上。 正确答案是:回溯分析 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正确答案是:拟定 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正确答案是:公事公办 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正确答案是:灵感思维 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的()。 正确答案是:反馈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是:利益分配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正确答案是:公共利益 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 )。 正确答案是:排斥 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 正确答案是:公共政策的学科化, 公共政策的组织化, 公共政策的产业化

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执行,这属于()政策执行。 正确答案是:折扣型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正确答案是: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公共政策的()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正确答案是:调节功能 公共政策的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正确答案是: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执政党 公共文化的内容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价值分析 公共决策体系不包含()子系统。 正确答案是:分析 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和抉择活动。 正确答案是:设计活动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 正确答案是: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 分配功能 国外的一句格言所说:“如果你感到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很可能就是走不通的。”这其中蕴含了拟定公共决策方案必须遵守()原则。 正确答案是:多方案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正确答案是:共识 公共政策的功能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规制功能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案例 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 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极大关注认为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方面。《关于进一步 完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提案指出我国2003年8月1日起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保障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涌入城市救助对象难以界定给城市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

压力。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限制有组织的乞讨或强乞恶讨行为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的相关职能相互配合依法办 事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有效管理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也体现法规对广大群众权益的尊重。 一、个人讨论提纲结合上述例子我认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 (1案例目的是什么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 (2实施的机关是什么民政部门负责、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3体现的原则是什么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 (4基本的措施是什么成立救助站、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5条件要求是什么以民政为主其他部门协助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有条件界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的旧条理同时废止。 二、小组讨论提纲 1、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完善社会救助。 2、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依法办事综合治理。 3、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要有条件界定。

2014年秋季社会学概论(专)形成性考核答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继续社会化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处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哪一种 自我实现的需要 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一词源于 中国 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两人以上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核心家庭 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孔德 )第四卷中提出来的。《实证哲学教程》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 血缘家庭

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冲突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基本观点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 社会是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劳动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根本标志 按照社会需要的对象,社会需要可以分为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规范需要 人进行社会化的生物基础有哪些 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人有较强的语言能力 按照成员之间的互动特点,社会群体可以分为初级社会群体 次级社会群体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家庭 学校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以下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家庭 邻里 儿童游戏群体

根据互动的性质,对立性的社会互动可以分为 竞争 冲突 统治 服从 关于社会学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 的集体行为。 正确 复式角色是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 错误 理反应。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正确答案:B 2.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正确答案:C 3.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正确答案:B 4.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 A.角色丛 B.复式角色

精选文库 C.先赋角色 D.实际角色 正确答案:A 5.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优势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正确答案:C 6.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反社会化 正确答案:A 7.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同事一起春游 B.赶时髦 C.抢购 D.球迷闹事 正确答案:D 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库利

精选文库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 正确答案:D 9.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正确答案:D 10.“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 1.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阶段。 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生理 正确答案:ABC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电大2016年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电大2016年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1 例子: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我国政府绩效考核的变化发展历程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基于特定的价值取向,运用科学合理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的效率、效能、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以及政府治理过程中的成本-效益等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过程。这是在综合了彭国甫和蔡立辉两位著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民主化的政府绩效考核是从建国后起步的,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民主。 我国现代意义的政府绩效评估始于改革开放后。按照有的学者的研究,其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政府绩效评估主要在“目标责任制”的旗帜下实施,且具有自愿性质;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进入21世纪,在自上而下的系统推进模式下,目标责任制依然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载体,且经济增长成为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关注焦点。当然,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的浪潮推动下,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式与方法各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第三阶段始于21世纪,党和政府将政府绩效评估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新的施政理念迫切要求各级政府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与实现机制,目前该探索在全国各地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比如陆续出现了诸如“绿色GDP”、“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效能监督”、“干部实绩考核”“行政问责”、新政绩观、科学发展等新的政绩考核关键词,折射出我国现阶段政府绩效评估目的的多元化特征。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探索领域,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应该说都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 提纲:自己根据下面的分析总结写提纲(30分) 第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经济成为工作重心。政绩考核中GDP的增长也成为考核重要指标。 第二,就政治环境而言,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速度而引起了大量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纠正人们的某些错误观念,从而提出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

12秋社会学概论(省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3电大).

社会学概论作业1 一、填空题 1.群学肄言 2.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3.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生存享受发展 4.竞争合作冲突顺应 5.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6.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 7.感知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3.内化:是指人把外界事物,通过自已的劳动实践和高级神经活动作用,转变为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4.社会组织。狭义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5.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 6.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人个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普遍现象。 四、简答题 1.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①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②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③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④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 ⑤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社会交往的意义。 ①社会交往概念可以看出,人类离不开交往。 ②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已。 ③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享范围,不同世代间的文化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

公共政策导论课程作业及答案1

公共政策导论作业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多适用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形势的政策模型是()。 A、渐进模型 B、小组意识模型 C、团体模型 D、过程模型 答案:A 第2题 20世纪(),西方政策科学开始引起我国学术界的注意,一些学者和政策研究者着手进行这一领域的介绍、引进和研究工作。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答案:C 第3题我国政策科学研究及教学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A、宣传、普及工作做得不够 B、体制化或学科组织化建设也存在诸多缺陷 C、学术研究水平不高 D、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未确立起来 答案:C 第4题“不可能定理”是()提出的。 A、肯尼斯·阿罗 B、伍德罗·威尔逊 C、戴维·伊斯顿 D、哈罗德·拉斯维尔 答案:A

第5题从党的十三大开始,工作中开始强调“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党的政策这是以()体现的。 A、直接形式 B、间接形式 C、宪法 D、基本法 答案:B 第6题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党和政府(政治组织)的政治行为,公共政策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这是公共政策的()。 A、政治性 B、价值选择性 C、层次性 D、阶段性 答案:A 第7题诺齐克对罗尔斯式政策制定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他对罗尔斯观点的进攻主要基于对()的分析。 A、利益问题 B、制度问题 C、权力问题 D、权利问题 答案:D 第8题()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A、政策客体 B、政策主体 C、政策环境 D、政策目标 答案:C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测验与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 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方案抉择 正确答案:C 2.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 ) A. 元政策 B. 基本政策 C. 具体政策 D. 实质性政策 正确答案:D 3. 渐进主义理论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大卫?伊斯顿 B. 戴伊 C. 汤姆逊 D. 林布隆

正确答案:D 4. 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 A. 目标确立 B. 政策方案设计 C. 后果预评估 D. 方案抉择 正确答案:B 5. 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 德洛尔 B. 拉斯韦尔A C. 勒纳 D. 林德布洛姆 正确答案:D 6. 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 A. 决策体制 B. 决策权力 C. 精英人物 D. 全国人大 正确答案:B 7.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A. 政策问题的确认 B. 政策议程的建立

C. 政策方案的择定 D. 政策目标的确立 正确答案:B 8. 提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的理论模型是() A. 系统模型 B. 过程模型 C. 团体理论模型 D. 制度理论模型 正确答案:D 9. 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C 10. 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 A. 利益集团 B. 公民 C. 大众传播媒介 D. 思想库 正确答案:C 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

《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指导1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文化 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文化有三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认知文化)和规范文化。 3、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也称为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 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农民革命战争不断兴起,中国的上中层人物、知识分子中,为了救亡图存也先后出现了洋务派和维新派,其中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等首先介绍和讲解群学或社会学,可称为中国社会学的启蒙思想家。从此可知中国社会学产生于中国的国家、民族、政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空前动荡不安,产生于中国近代的内忧外患。中国社会学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3、简述符号相互作用论。 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以解释其规律的理论。 (1)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相互作用得以发生的媒介是符号。人们通过运用大家都能够懂的、表示共同意义的符号进行交往与沟通。 (2)语言是主要的符号系统,人们的交往主要借助语言进行。 (3)社会学家卢默总结了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第一,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其所采取的行动的。第二,人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目(有答案)

任务1 单项选择 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 (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2分)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个人关系的总和 C、结构的总和 D、关系的集合 (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2分) A、生理的 B、自尊的 C、安全的 D、归属的与爱的 (7/32)、文化是指()。(2分)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2分) A、康有为 B、严复 C、吴文藻 D、费孝通 (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2分) A、经济交往 B、国际交往 C、政治交往 D、人际交往 (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2分) A、物质需求 B、生存需要 C、生理需求 D、规则需求 (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电子商务概论平时作业

1. 简述电子商务的体系框架 答:电子商务的框架结构是指电子商务活动环境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以及实现电子商务应具备的技术保证。从总体上来看,电子商务框架结构由三个层次和两大支柱构成。其中,电子商务框架结构的三个层次分别是:网络层、信息发布与传输层、电子商务服务和应用层,两大支柱是指社会人文性的公共政策和法律规范以及自然科技性的技术标准和网络协议。 2.简述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 答:1)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关键,是电子商务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网上金融服务就成为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2)电子商务的物流环境。3)电子商务的信用环境除以上三种之外,还和许多因素有关,如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和上网率,企业对电子商务运作的重视程度及员工素质等。 3.什么是长尾理论?它对电子商务有何意义? 答:长尾理论知通俗的说,就是当你的产品品种可以尽量扩大的同时库存成本和物流成本没有明显增加的时候,平常那些不是很道畅销的产品,可以有很好的销售.这对原来的二八定律是个颠覆,对电子商务有很重要的意义。像内网络销售,图书,音像,虚拟产品,几乎可以无限制的扩大库存,而那些不是很热销的产品,可以有很好的销售,比起那些畅销品,大热门容毫不逊色。 4.什么是现代服务业?其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答: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其主要包括: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5.什么是数据仓库?它有哪些特点? 答:数据仓库是数据库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它使可应用能得到更好的数据资源,并以直观方式操纵和使用数据。数据仓库是集成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集合,其作用是支持决策。数据仓库一般规模极大、数据纯净度极高,并且检索性能极佳。一般在大型机上建立数据仓库,其数据被存储在一个关系数据库中。 数据仓库的特征是:数据仓库的数据是集成于多个业务数据库;数据仓库的数据是多维的;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不能被修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随时间不断更新的;数据仓库的目标是支持决策。 6.试分析B2B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答:1.相对B2C和C2C来说,B2B的交易次数会相对较少但交易金额往往会zhidao大于前两者。2.较传统的企业间的交易来看,B2B的交易操作相对规范化、标准化及流程化,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及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通过B2B的交易方式买卖双方能够在网上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从建立最初印象,到货比三家,再到讨价还价、签单和交货,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 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一.案例 1992年6月1日,《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实施,引发了全国的“禁放”潮。1993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规定自当年12月1日起,北京市城八区为禁放烟花爆竹区。在禁放区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准生产、运输、携带、储存、销售烟花爆竹。此后,全国280多个城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规。禁放烟花爆竹法规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问题,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近些年春节期间的实际情况表明,违反禁放法规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政府在不同的程度上放宽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允许居民在规定的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北京市人民政府2005年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即要修订。据北京市法制办周继东主任介绍,修订的原因是社会各界解禁的呼声越来越高。 通过以上这个事例说明公共政策制定很重要,要讲究四个原则,既民主化原则,规范化原则、合法化原则,公开化原则。如果当初制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遵守这个原则可能就不用12年后再次修订,这样对公共立法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二.个人提纲: 公共政策具体内容是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环节或阶段所构成的有机系统。 (一)公共政策制定 (1)民主化原则。 (2)规范化原则。 (3)合法化原则。 (4)公开化原则。 (二)公共政策执行 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1)行政手段 (2)经济手段 (3)法律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 (三)公共政策评估 科学的政策评估包括哪三个阶段: ①评估准备阶段。②评估实施阶段。③评估总结阶段。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 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 世纪30 年代。 2、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因》定名为《群学肆言》。 3、历史唯物注意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4、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的理论。 6、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7、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主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9、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10,巴洛夫的(条件反射学)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三、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A)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C、《实践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3、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操 D、千秋 4、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D)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5、“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B)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和爱的 D、自尊的 6、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擦背 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7、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星魂社区 8、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9、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B)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四,简答题 1,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5、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6、科层制:是德国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利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7、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抵御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式的生活共同体,即抵御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8、社会分层:是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 二,填空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2、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因》定名为《群学肆言》。 3、历史唯物注意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4、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的理论。 6、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7、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主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9、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10,巴洛夫的(条件反射学)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11、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初级社会群和次级社会群体。 12、家庭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3、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是泰写。 14、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社会人体。 15、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16、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最先使用。 17、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吴文藻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18、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三种。 19、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论、种姓制和阶段。 20、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三、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A)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 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C、《实践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3、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操 D、陈千秋 4、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D)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5、“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B)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和爱的 D、自尊的 6、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擦背 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7、“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星魂社区 8、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9、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B)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

电子政务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供参考)

作业1答案(Z1-5)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10-1)政府间协同管理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对的电子政务。( A ) P13 A.政府、政府B.政府、个人C.政府、企业D.企业、个人 2.(13-1)电子政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A ) P16 A.建设高效的政府B.满足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C.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D.信息技术的发展 3.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以( A )、( B )为保障。P13 A.数字签名B.认证体系C.数据元标准D.公文格式标准4.(12-2)以下哪几项是政府间协同管理模式的构成部分( ABCD )。P13 A.电子法规政策系统B.电子公文传输系统 C.网上会议系统D.网上应急指挥系统 5.(13-2)( B )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本质功能P28 A.统计B.服务C.管制D.监督 6.电子政务要在民主理念,法治理念及( ABCD )方面进行变革:P20 A.公平理念,科学理念B.责任理念,服务理念 C.效能理念,系统理念D.创新理念,安全理念 7.(10-3)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主要包括( ABC )。P28 A.促进了政府管理职能转变B.改变着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主要方式C.降低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D.提高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8.(12-3)( A )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取得实效的关键。P40 A.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B.政务信息传播 C.政府政务公开D.网路技术升级 9.以下哪几项属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推行电子政务”战略要点( ABCD )。P38 A.改善公共服务B.加强社会管理C.强化综合监管D.完善宏观调控10.(10-4)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 ABCD )。P40 A.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B.基础设施 C.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D.管理体制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一站式政府窗口给政府带来什么变化? P2、6 答:(1)促进了政府管理思想的转变;(2)促进了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3)为政府提供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方式;(4)给政府带来了与社会公众、企业进行更加全面、深入、通畅和便利的信息交流方式;(5)促进了政府职能 的转变,提高了政府的决策水平;推动民主监督,实现公民参政,形成政府实施民主政治的窗口;(6)政府绩效的衡量与评估呈现开放性的途径,提高了 社会监督能力;(7)促进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2.(10-11、13-11 )政府的门户网站的功能与定位是什么? P7 答:政府门户网站是信息化社会中的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联系的基本方式,是汇集和发布政府信息、集中政府对内对外服务的总平台。 这个平台应当具备下述功能:统一的政府信息发布;全方位政府网站入口;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平台和枢纽;政府信息资源检索利用平台;全面社会服

公共政策概论考题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网考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公共政策就是(A )依据特定时期得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得行为准则。 A、政府 2、公共政策得核心要素就是( A)A、利益 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得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得个人、团体或组织就是指( A) A、公共政策主体 4、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并列得“第四种权力”就是指(D ) A、公民 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 D、大众传媒 5、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与制约得社会成员被称为(B ) A、公共政策客体 B、目标群体 C、思想库 D、政策目标 6、 (A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得外部条件,影响与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公共政策环境 B、全球化 C、国际化 D、信息化 7、国内政策环境中得文化环境不包括(C ) A、传统习俗文化 B、政治文化 C、精英文化 D、普通文化水平 8、荷兰经济学家(D )就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得学者。 A、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9、 ( C)就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得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与机构得 A、管理 B、强制 C、管制 D、限制 10、卡尔.帕顿与大卫.沙维奇在(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得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与规划得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得问题界定》 11、 (B )得建立就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得关键一步。 A、政策问题 B、政策议程 C、政策目标 D、政策对象 12、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 )地位。 A、权威 B、重要 C、次要 D、枢纽 13、政策方案评估得重点内容就是(B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