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下一代网络中智能网的实现

下一代网络中智能网的实现

下一代网络中智能网的实现
下一代网络中智能网的实现

下一代网络中智能网的实现

2003年04月21日

在下一代网络中,智能网位于业务平面,为用户提供各种智能业务。从目前的技术发展和业务成熟性来看,在下一代网络中,智能网有三种不同的实现方式:软交换访问传统智能网的SCP;传统智能网的SSP 访问应用服务器;利用第三方为IAD用户、SIP用户、H.323用户、PSTN等各种用户提供各种智能网业务。

在下一代网络中,智能网仍旧需要业务交换功能(SSF)、业务控制功能(SCF)、业务数据功能(SDF)、专用资源功能(SRF)等功能实体,来完成业务触发、业务控制、专用资源的提供以及智能呼叫的计费。在不同的实现方式下,这些功能实体和物理设备之间将有不同的映射关系,实体之间的交互过程、智能网所服务的用户和计费方式也各不相同。

一、软交换访问传统智能网的SCP

在这种方式下,智能业务仍旧由传统智能网的SCP来提供,软交换实现SSF功能,负责智能业务的触发,然后通过信令网关与传统智能网的SCP互通,接受SCP对智能呼叫的控制,完成呼叫接续以及与用户的交互作用,为IAD用户、SIP用户、H.323用户、PSTN等各种用户提供智能网业务。

目前的软交换设备支持固定智能网的INAP协议,因此,软交换可以与传统固定智能网的SCP互通,获得原有固定智能网所提供的记帐卡、被叫集中付费、虚拟专用网等智能网业务。今后如果软交换支持CAMEL系统的CAP协议、WIN系统的WINMAP协议,那么软交换也可以作为GS M和CDMA网络中的SSF,访问GSM和CDMA网络中的SCP,为移动用户提供各种智能业务。

以软交换访问固定智能网SCP为使用H.248协议的IAD用户提供服务为例,其具体的实现过程为:软交换设备提供SSF功能,接收来自IAD用户的呼叫后,根据用户所拨的号码,触发智能业务;使用INAP 协议通过信令网关访问固定智能网中的业务控制点(SCP),SCP提供业务控制的SCF功能和业务数据的SDF功能;而对于SRF功能,根据专用资源的位置不同、设备功能不同,由独立IP、辅助中继和软交换对SRF提供三种不同的实现方式。

由独立IP提供SRF功能时,智能网业务所需要的录音通知由传统智能网中的智能外设(IP)来提供,软交换触发智能业务,软交换通过信令网关(SG)与SCP交互INAP,当SCP指示软交换建立到IP的临时连接时,软交换通过SG使用ISUP/TUP建立与IP的连接。

由辅助中继提供SRF功能时,智能网业务所需要的录音通知由传统智能网中的SSP来提供,软交换触发智能业务,使用INAP通过信令网关(SG)与SCP交互,当SCP指示软交换建立到SSP的临时连接时,软交换通过SG使用ISUP/TUP建立与辅助SSP的连接,由辅助SSP提供专用资源功能。

由软交换提供SRF功能时,智能网业务所需要的录音通知由软交换来提供,软交换触发智能业务,使用INAP通过信令网关(SG)与SCP交互,当需要播放录音通知时,由SCP指示软交换提供专用资源功能。使用这种方式的前提是软交换能够提供SRF资源。

对于这三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当需要使用SRF功能与用户交互时,SCP与软交换之间交互的信令不同;对于呼叫监视、控制和接续过程,软交换与SCP之间交互的信令是一致的。

在下一代网络中实现智能网,除了完成正常的业务控制和呼叫接续以外,计费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软交换访问传统智能网SCP的方式下,对智能网业务的计费由传统智能网的SCP控制软交换设备来完成,按照软交换设备返回的ACR进行费用累计或扣除。

二、传统智能网的SSP访问应用服务器

该方式由应用服务器来提供各种智能网业务,传统智能网的SSP通过信令网关访问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根据不同的网络呼叫接入到相应的协议栈,并确定需要调用的业务逻辑,为PSTN、GSM和CDMA 用户提供智能业务。

当传统智能网的SSP访问应用服务器以后,根据业务逻辑的需要,应用服务器与传统智能网的SSP/IP/HLR等互通,完成智能业务的逻辑控制、呼叫接续和专用资源提供等。如果业务需要,应用服务器也可以与业务控制点(SCP)进行互通,完成对业务数据或用户数据的访问。

当原有的PSTN用户、GSM用户或CDMA用户使用智能网业务时,原有网络的SSP会根据用户所拨的号码或签约信息触发相应的智能业务,然后通过信令网关向应用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由应用服务器控制业务的执行,信令网关完成七号信令和IP协议之间的转换,以承载上层的智能网协议(PSTN网的INAP 协议、GSM网的CAP协议、CDMA网的WINMAP协议)。

传统智能网SSP访问应用服务器的方式,除了需要信令网关完成信令转换以外,与传统智能网SSP访问SCP实现智能网的方式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服务器的作用与SCP一致,即完成业务控制功能(SCF)和业务数据功能(SDF)。

在这种方式下,智能业务的计费方式根据所服务的网络不同而不同。对于PSTN智能网的呼叫,由应用服务器把具体的计费类别、计费折扣等计费信息通知给PSTN的SSP,然后根据SSP返回的计费结果对呼叫进行计费;对于GSM智能网的呼叫,由应用服务器根据GSMSSP返回的呼叫时长计算呼叫费用;对于CDMA智能网的呼叫,应用服务器根据CDMASSP上报的应答和拆线信息,计算具体的呼叫时长和呼叫费用。

三、利用第三方来实现智能业务

下一代网络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开放的接口,提供各种开放的API,如ParlayAPI为第三方业务的开发提供创作平台等。在以软交换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中,也可以通过第三方为IAD用户、SIP用户、H.323用户、PSTN等各种用户提供智能网业务,智能业务是由第三方应用来提供的。软交换收到用户的呼叫以后,根据呼叫信息向应用服务器发送SIP消息,应用服务器根据收到的呼叫信息,通过API接口调用第三方的应用,由第三方应用来控制智能业务的执行。

下面以记帐卡业务(300业务)呼叫建立过程为例,说明在下一代网络中,利用第三方应用来实现智能业务时,第三方应用、应用服务器、软交换以及媒体服务器之间的接口关系。其中,第三方应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为ParlayAPI协议,应用服务器与软交换之间为SIP协议、与媒体服务器之间为MGCP协议。

(1)针对300业务,第三方应用调用enableCallNotification,请求应用服务器监视网络信息;

(2)用户A拨打300业务接入码,软交换发送Invite消息到应用服务器;

(3)应用服务器给软交换回送100响应;

(4)应用服务器调用eventNotifyAPI,向第三方应用报告用户A的拨号信息;

(5)应用调用createUICall,要求应用服务器建立到媒体服务器的连接;

(6)应用服务器向媒体服务器发送CRCX,建立连接;

(7)媒体服务器向应用服务器回送RES响应;

(8)应用服务器向软交换回送200OK响应,表示(2)中软交换发送的Invite建立成功;

(9)软交换向应用服务器回送RES响应;

(10)应用调用sendInfoAndCollectReq,放音请用户选择提示语音的种类;

(11)应用服务器发送RQNT到媒体服务器,要求媒体服务器放音并收集用户输入信息;

(12)媒体服务器回送RES;

(13)媒体服务器向应用服务器发送NTFY,通知放音完成,并把收集到的用户输入信息通知给应用服务器;

(14)应用服务器向媒体服务器回送RES响应;

(15)应用服务器回调sendInfoAndCollectRes,将用户的语言选择送给第三方应用;

(16)第三方应用调用sendInfoAndCollectReq,放音请用户输入卡号;

(17)应用服务器发送RQNT到媒体服务器,要求媒体服务器放音并收集用户输入信息;

(18)媒体服务器回送RES;

(19)媒体服务器向应用服务器发送NTFY,通知放音完成,并把收集到的用户输入信息通知给应用服务器;

(20)应用服务器向媒体服务器回送RES响应;

(21)应用服务器回调sendInfoAndCollectRes,将用户输入的卡号送给第三方应用;

(22)第三方应用调用sendInfoAndCollectReq,放音请用户输入密码;

(23)应用服务器发送RQNT到媒体服务器,要求媒体服务器放音并收集用户输入信息;

(24)媒体服务器回送RES;

(25)媒体服务器向应用服务器发送NTFY,通知放音完成,并把收集到的用户输入信息通知给应用服务器;

(26)应用服务器向媒体服务器回送RES响应;

(27)应用服务器回调sendInfoAndCollectRes,将用户输入的密码送给第三方应用;

(28)第三方应用调用sendInfoAndCollectReq,放音请用户输入被叫号码;

(29)应用服务器发送RQNT到媒体服务器,要求媒体服务器放音并收集用户输入信息;

(30)媒体服务器回送RES;

(31)媒体服务器向应用服务器发送NTFY,通知放音完成,并把收集到的用户输入信息通知给应用服务器;

(32)应用服务器向媒体服务器回送RES响应;

(33)应用服务器回调sendInfoAndCollectRes,将用户输入的被叫号码送给第三方应用;

(34)第三方应用调用Release,准备释放媒体服务器通道;

(35)应用服务器发送DLCX给媒体服务器,释放通道;

(36)媒体服务器回送RES;

(37)应用调用routeReq,要求应用服务器建立到被叫用户B的连接;

(38)应用服务器向软交换发送Invite,请求软交换建立到用户B的连接;

(39)软交换回送100响应;

(40)软交换回送180响应;

(41)软交换回送200OK响应;

(42)应用服务器回调routeRes,报告应用被叫B已经应答;

(43)应用服务器重新发送给用户A的Invite消息到软交换,指示将用户A和B的媒体流相连;

(44)软交换回送200OK响应,用户A和用户B进入通话流程。

在这种实现方式下,由第三方应用来完成对智能业务的计费。根据业务和结算的需要,应用服务器也可能对各种智能业务进行计费,以便完成与第三方应用之间的结算。

在下一代网络中实现智能网的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不同的网络配置、信令协议,可以为不同的用户服务,因此,在下一代网络中实现智能网究竟采用哪种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配置、业务种类和用户类型来确定。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 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

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由于基于移动通信信号,因此可以说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了,而无论用户是否用手机号码在各大网站注册,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监控范围更广泛,而人们的视角也相对更加封闭。 三、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PC端流量增长出现瓶颈,移动端流量上升。从总体来看,现在整个PC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方面的增长已经出现瓶颈。虽然CNNIC的报告当中,PC互联网或者整体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仍存在放缓式的增长,网民每年增长500。万左右。但根据监测,在PC互联网上用户产生的流量已经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许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博客等,其日均覆盖用户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过去半年时间里,PC客户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了7.9%,PC网页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15.4%。而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这一数字分别增长了46%和41.6%,其中以即时通讯、移动网络购物、应用商店的日均覆盖人数增长尤为迅速。使用APP和用官方浏览器去查看移动网页的用户都有快速的增长,在过去8个月当中,增长率超过了40%。据艾瑞的统计数据,用户使用APP和他们浏览网页的总时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惊人的变化。这说明目前大家在PC领域浏览网页的时间仅仅是移动互联网APP使用总时间的2倍左右,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还会继续加快。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花费的时间已经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PC主要服务流量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流量上升。目前很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时长开始出现一些下降,如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以及博客等的数据都在迅速下滑,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博客。博客服务早已过了它的辉煌时期,现在还在使用博客的用户已经不多了,用户都转移到了其他的社交服务。同时,PC端的其他社交服务,比如独立SNS、社区等,也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相对来说,PC端服务下降幅度最小的是网页搜索,可见搜索仍然是PC端最重要的入口之一。相比PC端的流量全线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网络购物。这几年,淘宝“双11”活动对于移动购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很有力地培养了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习惯。因此,移动网购应用的覆盖人数出现了突下漏讲的增长。 此外,移动端的即时通讯服务几年来却涨幅颇大,即时通讯服务是移动端最为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服务类型之一,这个类别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微信的带动。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端的杀手级应用,其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也借了微信的

智能化系统说明

智能化系统(部分系统)说明 一、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专网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系统、智能专网系统、网络控制系统、以及所有基于TCP/IP协议的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由终端(面板、模块、水晶头),网络线缆(五类线、六类线),网络配线架(24/48口数据配线架),理线架,接入交换机(24/48口接入交换机)以光模块通过光跳线跳接光纤配线架以光纤链路接入到区域汇聚交换机光模块口(24/48纯光口三级可网管汇聚型交换机,汇聚整个区域内所有接入交换机)再跳接到光纤配线架以光纤链路跳接到园区核心交换机以实现整个园区网络的物理链路。 在园区核心网络机房,为了实现整个网络的安全与数据通信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我们必须对整个网络进行组网构建。我们每一台终端不论是PC、PAD、手机、还是计算机都是需要一个固定的地址才能接入到互联网,进行网络访问,但是网络运营商只能给我们提供的地址只有一两个,那么我们只能运用路由器给我们所有的终端分配地址,因此我们的系统就需要一台核心路由去支撑业务,支撑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当然接入外网时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不能因为访问互联网而受到网络病毒的侵害,因此防火墙不能缺少。 现在社会互联网接入已经成为任何企事业单位不能缺失的部分,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强。我们的网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计算机互联网和智能专网。计算机互联网主要负责所有无线终端、有线终端、办公终端以及游客终端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智能专网主要负责安全防范系统、入侵报警系统、BA系统、电力监控系统、自动计费系统、电梯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数字集群系统、票务系统、会议系统、公共及应急广播系统、时钟系统、智能信息发布系统及LED控制与信息发布系统。整个网络系统担负着我们所有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所有的核心设备都以一主一备一冗余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所有的设备缺一不可。共需要四台核心交换、四台核心路由、四台防火墙、四台负载均衡。 二、语音通信系统 语音通信系统的布线需求由综合布线系统实现。办公、会议及后勤区域语音通信采用用户自设程控交换机方案,本项目内部通信语音交换机初装容量暂按为200门配置; 语音通信交换机设于能源中心首层网络机房内。程控交换机通信效率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展商及内部工作人员的通信需求,同时面向未来、面向综合业务、面向多媒体应用,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扩展性。因此数字程控交换机应具有设备交换能力强、无阻塞、维护方便、软件功能丰富,能满足前台服务和后台管理多种业务的需要。本项目内部数据网络与运营商公网间数据接入可采用路由器方案,提供数据/语音集成、VPN 及多协议路由解决方案。 该系统由终端(语音面板、模块)、语音线缆(三类线或电话线)、语音配线架(110配线架)、大对数市话电缆(200对市话电缆)、语音配线柜(F02配线柜)、和控电话交换机组成,其中任何设备不可缺少。 三、公共及应急广播系统 系统采用网络传输的方式,信源及控制管理设备位于消控中心内。采用分布式设计,音频输出单元与功放位于园区各单体建筑内就近连接其所对应的扬声器,以利于降低线损。网络型音频处理主机在数字广播系统中是控制与处理的核心设备,可实现实时的热备份功能,备份机和多台主工作机同时在网络上工作,备份机通过网络与多台主机之间进行相互通信,当发现备份机和某台主工作机彼此的端口出错或是失去联系时,备份机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

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

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

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第三章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第一节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模型 根据B-ISDN宽带网络的原理、B-ISDN呼叫的概念、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控制相分离的特点,ITU-T提出了IN与B-ISDN综合的参考体系结构模型[1-5],即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模型,如图3-1所示,图中阴影部分是智能网的功能实体,本模型充分体现了呼叫与连接控制分离的概念。 图3-1显示了IN和B-ISDN中的主要物理实体、功能实体、以及它们之间信令关系。除本地交换机(LEX)外,每一个物理实体只用一个实例来表示。在该参考体系结构中,还显示了IN和B-ISDN的功能实体映射到物理实体的方案。功能实体之间接口或者采用宽带智能网应用协议(B-INAP),或者采用B-ISDN信令,而功能实体内的接口则采用内部软件接口。本模型中没有将智能网的概念模型中物理平面和功能平面分开讨论,而是结合在一起来考虑,主要是为了描述方便。 LC:连接控制LCA:连接控制代理LEX:本地交换机 DC:终端控制DCA:终端控制代理TEX:传输交换机 EC:边控制CPE:用户前端设备 SNR:特殊网络资源B-IP:宽带智能外设 B-SCF:宽带业务控制功能B-SDF:宽带业务数据功能 B-SSF:宽带业务交换功能B-SRF:宽带特殊资源功能 图3-1 IN与B-ISDN综合的参考体系结构模型

下面分三节分别对IN与B-ISDN综合的参考体系结构模型中的B-ISDN功能实体、智能网功能实体、以及物理实体分别加以介绍[7-18]。 第二节体系结构中B-ISDN的功能实体 在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中,B-ISDN的功能实体包括:连接控制(LC :Link Control,即承载连接控制)、终端控制(DC:enD Control)、边控制(EC:Edge Control)。与B-ISDN 的功能实体相对应的用户侧的功能实体为:连接控制(LC :Link Control)、终端控制(DC :enD Control)。DC位于终端接入侧,而EC则位于网络侧。终端控制和边控制一起合称为呼叫控制。下面对宽带智能网体系结构中B-ISDN的功能实体分别进行介绍。 一、连接控制 连接控制实体的功能是控制相邻两个交换节点之间的宽带承载交换,它的各种操作是在EC和DC直接管理和控制下进行的。在终端设备中的连接控制代理(LCA)的作用是:给LC 发建立宽带承载连接的请求,或接收来自LC释放宽带承载连接的请求。IN与B-ISDN综合的参考体系结构模型中允许LC直接与B-SSF交互作用,通过B-SSF触发IN业务,具体交互机制在B-BCSM[6]规范中有详细的描述,参考第四章,在此不作进一步的介绍。 二、终端控制 终端控制实体位于发端和收端宽带交换机中,负责建立和释放呼叫过程中的端到端呼叫连接,同时,控制和管理终端设备接入侧的LC实体。该实体只管理源/目的交换机到终端设备的接口及交互操作。位于终端设备中的DCA负责接收来自DC实体的请求,或向DC实体发送请求。在该模型中,DC主要负责完成在IN CS1和CS2中的CCF完成的功能,即将IN业务请求经B-SSF传递给B-SCF。尽管B-SSF可以直接与LC交互作用,但它们之间的任何操作都要通知DC。值得注意的是:承载连接是从属于某一B-ISDN呼叫的,所以,B-SSF 不能建立独立于任何B-ISDN呼叫的LC连接。 三、边控制 边控制实体是位于源或目的宽带交换机中的功能实体,负责端到端的呼叫连接的建立和控制,侧重于源交换机到目的交换机之间的呼叫连接的建立、控制和管理;同时控制和管理网络侧的LC实体。EC能执行预视(look-ahead)过程,以便能检测到终端交换机和用户的状态。值得说明的是:预视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是由B-SCF完成的。 同DC一样,EC也能与B-SSF进行直接的交互,通过B-SSF上报智能业务请求。 第三节体系结构中IN的功能实体 IN与B-ISDN综合体系结构是在IN CS1和CS2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因此,该体系结构中的功能实体沿用了目前IN的功能实体的基本功能。为了适应宽带环境,下面着重研究IN 与B-ISDN综合对目前IN中的功能实体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智能电网全方位介绍

智能电网

目录 1 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 (1) 1.1 概念 (1) 1.2 特点 (1) 2 智能电网的结构与特征 (3) 2.1 智能电网结构 (3) 2.2 智能电网特征 (4) 3 智能电网系统组成 (6) 3.1 发电系统 (6) 3.2 输电系统 (9) 3.3 配电系统 (12) 3.4 用电系统 (13) 4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17) 4.1 通信技术 (17) 4.2 量测技术 (18) 4.3 设备技术 (19) 4.4 控制技术 (20) 4.5 支持技术 (22) 5 重视领域 (24) 5.1 智能规划 (24) 5.2 智能操作 (24) 5.3 智能管理 (24) 6 总结 (25)

1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 1.1概念 智能电网是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一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实时监控,并保证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智能电网通过广泛的应用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实时互动。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智能电网的定义为: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 1.2特点 1.安全:更好地对人为或自然发生的扰动作出辨识与反应。在遭遇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不同情况下保证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 2.经济:支持电力市场竞争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传输容量和利用率,有效控制成本,实现电网经济运行。 3.清洁:既能适应大电源的集中接入,也能对分布式发电方式友好接入,做到“即插即用”。支持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未来十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分析P

世界已被互联网占领,互联网未来10年将如何变化与发展? 1.互联网全球普及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近统计,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0亿人;而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在2011年底突破70亿大关。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联合国估计2020年世界人口将为75亿,大部分人将使用互联网。 2.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 到2020年,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学校班车将接入互联网,父母可实时了解孩子上学或放学途中的情况。 3.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公司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近年来,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4.社交网络的巅峰 基于Web2.0技术的社交网络是万维网技术的最新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态。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已经超过了8亿,至今并未呈现出减缓的迹象,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以及Google+还会继续增长。美国新媒体公司Wetpaint联合创始人兼CEO本·埃洛维茨(Ben Elowitz)在TechCrunch撰文称,未来十年内,社交网络将与搜索引擎全面整合,成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个人助理,为用户规划日常生活,提高决策效率。 5.SoLoMo将主导互联网 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7.38亿,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0亿。2011年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未来十年内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三概念的结合,也称社交本地移动,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LBS已经成为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一道桥梁,SoLoMo将引领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走势。 6.互联网变得越来越轻 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轻,意味着轻量、轻松、轻快、轻简、傻瓜化、碎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种种手持移动终端轻量化,人人都可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 微博(micro blogging)、轻博(light blogging)等新媒体的兴起,展示形式更加简洁、便捷,网络表达方式在变轻。 轻游戏崛起,网络娱乐方式轻简化,风靡全球的轻度社交类游戏《愤怒的小鸟》《偷菜》《抢车位》是多么的简单、轻松。 软件应用更轻了,从各种应用市场(App Store)里可以直接下载各种应用,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拷贝光盘或软盘,还有许多是基于云服务的在线应用。 7.大数据时代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和快。 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迅猛增长。2012年华为报告指出未来十年网络容量提升千倍,每个移动终端也会达到Gb级的连接速度。思科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 8.云计算大行其道 2009年,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在一份名为《移动云计算》的报告中提出,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15年,将有超过40%的CIO期望将其大部分IT运行在云中。 物联网也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中的网络传输和管理服务就会利用到云计算。一位美国专家曾经预测说,全球只要5台计算机就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了。 9.语义网的春天 从20世纪80年代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万维网(WWW)构想以来,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网络信息的沟通方式,从“人际交流”延伸至“人机交流”,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语义网,将是对目前互联网的一种扩展。 2010年Google收购了一家语义技术领先公司Metaweb。Metaweb运营着一个开放的语义信息数据库Freebase。Freebase和维基百科类似,不同的是,它完全专注于结构化数据及个人用户可行性操作。 2010年Facebook也公布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平台Open Graph(开放图谱),让Facebook里的每个物件都拥有独特的ID。通过Open Graph把其他社交网站建构的网络给连接起来,将创造一个更聪明、更与社交连接、更个人化也更具语意意识的网络。 10.虚拟世界脱胎换骨 作为将来的网络系统,林登实验室于2003年推出的第二生命(second life)得到了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Second Life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2011年美国虚拟社区Second Life年收入达1亿美元。 第二人生在一个巨大的Debian服务器阵列上模拟了一个平面的,类似地球的世界,被称为Grid。平台只提供土地,土地上的一切由人自己决定,网民可以像建主页一样建设自己的“世界”,并能与其他人的“世界”相连,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虚拟世界”,全世界各 地的玩家可以相互交流。未来10年,虚拟世界将会得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数字化。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大行其道、SoLoMo占主导、虚拟世界脱胎换骨的十年。除了以上的变化,未来还有三网合一、网络电视、富媒体应用、电商社区化、带宽提速、实时搜索、3D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各种趋势和突破。

浅谈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

浅谈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 【摘要】对移动互联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展望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发展竞争压力,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出路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产业融合、智能终端、电子商务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如果将互联网比作是一场比赛,那么移动互联网就是下半场,而且规则与上半场并不相同。适应新的规则,方可占得先机,生存下来;因循守旧,不适应新规则,就会被淘汰。 目前传统“科技大佬”的根基已动摇,移动互联网给了新厂商更多机会去开辟新市场。以前行业领头羊可以10年、20年不考虑转型,也不用担心被超越。可现在幸福时光越来越短,如果三年中不做出任何变化,就已经开始落后。 一、产业融合竞争正成为互联网的主流。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正是产业融合的首要产物。移动互联网产业融合主要体现在网络的融合、终端的融合、应用与内容的融合。网络融合是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基础,终端的融合是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保障,移动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必将带来新一轮的业务融合和内容融合,这必然会催生出许多新的应用模式。手机支付、电子阅读、移动商店都成为了新的业务布局点。“我们是搞电信的,但现在正在进入一些新的领域,好多可能并不是传统的电信业。比如手机支付,它是金融业;比如手机音乐,它是娱乐业;还有手机报,是出版业或者媒体传播。”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这样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并非只有互联网企业是弄潮儿,很多传统产业也在创造新的历史,甚至已在引领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在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也不乏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好案例。出租车行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生产方式正在升级,效率得以提高,对解决“客人打不到车,司机却在路上空驶”的难题有很大的帮助。去年,KPCB 合伙人在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出租车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还提到了一款叫Uber的应用。报告写道:“以前通过排队等着打车,现在通过Uber等服务,只需用手机发一条打车请求,一辆车就会开到你面前。”国内现在也有不少类似的不错应用,比如嘀嘀打车、摇摇租车、易到用车。因为能帮助客人更好地叫到车,同时让出租车司机降低空驶,提高收入,这些应用正在迅速普及。因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再是单纯的所谓“虚拟经济”,它与实体产业的结合已经非常明显,而且可以催生出很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未来,这种融合将进一步加速。 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最大领域是电子商务。虽然网民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网络购物依然迅猛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网购用户已达2.42亿,同比增长24.8%;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万亿,同比增长64%。同时,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在移动终端购物与支付,来自PC端的流量下降,这也逼迫电商企业和传统企业加速在移动端的布局。艾瑞报告预测,未来几年,移动购物将高速增长,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主要推力,到2014年,移动购物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一大细分行业。未来,除了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医疗、金融等各类传统产业都可以有很好的结合,中国移动互联网只有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才能在可见的未来找到

下一代网络的现状及发展

学号:下一代网络的现状及发展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姓名: 教师: 2011年10 月

摘要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规模、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以IPv4协议为核心技术的互联网面临着如安全性差、难以管理以及不可预测等一系列越来越严重的技术挑战。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用户的需求,原有的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甚至阻碍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下一代互联网及其应用的研究引起了许多国家的特别关注,发达国家相继启动了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意图掌握未来互联网核心技术。国家”九七三”计划项目”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在探索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所面临的基础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提炼出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的4个基本科学问题;初步提出了一种多维可扩展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及其基本要素;从基于IPv6的规模可扩展、基于可扩展交换节点的性能可扩展、基于真实IPv6地址的安全可扩展、基于4over 6机制的功能可扩展和基于端到端无连接服务质量控制的服务可扩展等5个方面对新一代互联网多维可扩展体系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这5项基本要素将构成未来新一代互联网的基础。

第一章绪论 所谓的下一代互联网是业界为了解决目前互联网的地址瓶颈、质量、安全和管控等问题而提出的新一代互联网,截止到目前,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至少国际上公认美国的NGI项目和AMBIENT 项目、欧洲的GEANT2 项目和FIRE 项目、亚太的APAN 项目以及中国的CNGI 项目等都可以认为是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试验项目。纵观所有这些称之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项目可以发现,除了IPv6 是其共有的基本特征,而且是可以期待的地址解决方案外,其他的特征都是理论上的或者不确定的或者局部性的或者有争议的或者短期难以实施的甚至还完全不靠谱的。但是,取得公认的是下一代互联网将具有:更大(地址多)、更安全、更及时、更方便、更有效、更具有管理性的特点。从速度看,它要比现在的互联网快1000倍以上。传输速度更快,使用更安全。在下一代互联网支持下,高清会议系统就会从一两路变成可以支持成百路、上千路,千家万户都可以用这个高清系统。效果就非常稳定、非常安全,大家都相信下一代互联网能够具备可控可管可扩可信能力,至少想对现有IPv4 互联网有相当程度的改进。 可见,尽管IPv6 协议并不能概括下一代互联网的全部,但是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内容并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标准体系,是世界范围内惟一普遍认可的下一代互联网核心协议。目前,业界一般泛指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内容往往就是指IPv6。 1.1选题背景 随着超高速光通信、无线移动通信、高性能低成本计算和软件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互联网的规模、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30年前发明的以IPv4 协议为核心技术的互联网面临着越来越严重

智能网阶段作业

一、判断题(共5道小题,共25.0分) 1. 增值业务不仅要求由终端和交换设备完成,而且还需要智能设备和其他设备参与完 成 A. 正确 B. 错误 2. 3. CSE意思是客户化业务执行环境,由SCF ,SDF组成。 A. 正确 B. 错误 4. 5. CSE意思是客户化业务执行环境,由SCF ,SDF组成。 A. 正确 B. 错误 6. 7. SDF的组织结构对业务质量没什么影响。 A. 正确 B. 错误

8. 9. IN的基本呼叫处理功能与非IN的基本呼叫处理功能相同。 A. 正确 B. 错误 10. 二、单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25.0分) 1.IN CS-1中定义的物理实体主要有实体。 A.SSP,SCP,STP, B.SSP,SCP, IP,SCE C.SSP,SCP,STP,SMS,IP,SCE 2. 3.移动数据业务的“孤岛”现象是指: A.业务系统建设采用平行架构,每套系统独立地进行业务部署,单独提供用户管理、业务 管理、鉴权、计费等业务运营支撑功能。 B.业务系统建设采用垂直架构,每套系统综合地进行业务部署,统一提供用户管理、业务 管理、鉴权、计费等业务运营支撑功能。 C.业务系统建设采用垂直架构,每套系统独立地进行业务部署,单独提供用户管理、业务 管理、鉴权、计费等业务运营支撑功能。

4. 5.IN CS-2新提出种电信业务和种业务属性。 A.25 38 B.16 64 C.18 48 6. 7.IN CS-1中SDF与SCF接口协议采用 . A.X.500 B.Q.1220 C.Q.1228 8. 9. 业务生成环境功能 A. 只在智能业务需生成或修改时使用 B. 只在智能业务需生成时使用 C. 只在智能业务需修改时使用 10. 一、判断题(共5道小题,共25.0分) 1. CAMEL意思是移动网络增强性逻辑的客户化应用 A. 正确

网络人的未来,互联网时代未来设想.

网络人的未来,互联网时代未来设想 我的工作是致力于互联网电子商务运营、综合策划、模式创新、传统企业的战略转型以等的研究。 在此次的演讲里面,我试图讲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究竟为我们的商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颠覆性的改变。 第二,在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未来的消费主流群体,在他们的消费价值观深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三,我们对未来的生活脉动、居住形态和生活形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无论各位是来自于房地产界、家居界还是学术界,首先有一个基本的假定,今天所有坐在我对面的人都是网络人。我相信在座很多女士,很多女士会通过美丽说来选择自己的着装和打扮,很多在座有文艺范儿的青年可能会通过豆瓣来看书,大家可能会使用微博和微信。女性群体实际上是社交的狂热群体,比如很多女性在淘宝上的购物高峰是出现在半夜,这些人通常都是辛苦的妈妈群体,在带完孩子之后,会在半夜在淘宝上买东西。还有如果我演讲没劲的话,不到一会儿大家就开始低头玩自己的手机。这些都可以说明大家是网络人。 一个基本的观点叫做互联网的复制性传播,什么叫做互联网的复制性传播呢?在地球上任意一个A点的信息,在网络上几乎是实时的传到B点,无论距离有多远。互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复印机,无论你制造出什么样的信息,也无论这个信息是以文本、图片还是声音的形式,都可以迅速的传播到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我们可以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复印机来看。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对现实商业界带来两点巨大的冲击。第一,如果你从事的生意是跟信息加工、编纂等的生意,毫无疑问你将受到互联网的颠覆性影响。比如中国去年注销了大概45家到50家左右的纸质媒体,我想你们已经深刻感受到来自互联网的这种寒意。此外,如果你从事的是唱片行业,唱片

下一代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代互联网的现状与 发展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 2010-4-7 0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鉴于互联网的引擎作用,美国政府从国家层面重视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NGI)研究计划。同时,美国34所学校发起了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的项目。随后,欧洲、日本等也迅速推出了自己的下一代互联网计划。 目前,世界上着名的下一代互联网计划(组织)及其试验网主要包括:美国的Internet2计划的主干网Abilene、第二代欧盟学术网的主干网GEANT2、亚太地区先进网络APAN及其主干网、跨欧亚高速网络TEIN2及其主干网、中国的CNGI及其主干网、日本的第二代学术网SUPERSINET和加拿大新一代学术网CA*net4等。 1新一代互联网呼之欲出 现在我们用的Internet协议,也就是通常说的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其地址空间大约有43亿个,全世界每个人分一个地址都不够,同时还有组播地址、试验地址等不能用。预计在2012年前后,将不能够再申请到可以全球路由的IPv4地址。在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是亿,虽然只占人口总数的27%,但是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的物联网、云计算、3G多媒体通信和三网融合等都将大量地使用IP地址。因此,IPv4地址耗尽的问题对中国的互联网来说,更是严峻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路由表容量增长非常迅速,目前互联网的路由表条目已达30万条,庞大的路由表对路由系统造成了巨大负担。目前的互联网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虽然现在已经出台了许多有关安全性方面的解决方案,但由于TCP/IP协议本身存在安全漏洞,因此这些方案大都治标不治本。

基于智能电网特性的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基于智能电网特性的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19T15:46:20.6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8期作者:张倩倩 [导读] 对于保证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针对此进行了简单分析,有利于其继电保护性能的提升。 张倩倩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公司 221009)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其运行过程中,保证其运行安全、稳定性是非常必要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电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结合智能电网的实际特点,对其继电保护的构成、继电保护技术应该具备的特点、继电保护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简单分析,这对于提升智能电网的运行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应用分析 一、智能电网的简单介绍 智能电网主要指的是:将物理电网作为基础,并在高度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之上,应用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量技术等先进技术,并将这些先进技术与物理电网进行高度集成,以此来保证电力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与传统的电力网络模式相比,智能电网的显著特点就是进行了兼容利用与能源代替,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信息共享模式及开放系统的基础之上,对系统中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对电网的运行于管理进行优化。智能电网具有非常好的电力输送能力,这对于降低电力供应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及能源的消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于供电网络运行过程中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智能化的运作平台,使得其能够对用户的接入及推出进行灵活调整,并能够实现电网、电源、用户等信息的共享,对于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水平的必要性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社会的电力需求在不断增大,同时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很好的满足实际需求,在扩大电网建设规模的同时,积极提升供电质量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保证电网的运行安全稳定性,这就导致了电网中的运行方式及接线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如:电网中的大小环重叠、中长短线交错连接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会给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保护整定计算带来较大难度,为了保证电网中各种保护的合理性,保证各种保护的可靠性、速动性及选择性之间的协调性显得非常必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电网的各种故障情况及运行方式进行周密计算。 三、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的结构组成 基于智能电网特性的继电保护装置具有自我维护故障及故障诊断功能,并且其能够在电网中的其他关联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快速的隔离,以便于方式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其构成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图1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构成示意图 对其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分析,在其运行过程中应用传感器对电气设备的发电、输电、配电及供电等环节中的运行状况进行高效的监控,并将这些大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以便于实现电网整体的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控,通过动态监控数据,能够有效实现电网的动态保护,在智能电网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不仅需要对传感器中的运行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还需要保护电力网络中大量设备运行信息,要想有效的实现信息的共享,需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一旦相关的保护装置出现一定程度的故障,需要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的进行故障恢复,以便于造成大范围的用电故障,对电网的运行稳定性产生影响。 四、基于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应该具有的特点 1 数字化 与传统的电力网络模式相比,智能电网中的互感器的传输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会有效的降低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率,因此,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可以对二次回路短路、二次回路接地、电流互感器饱和等一些故障不予考虑,随着电气量信息传输的真实性的提升,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会得到有效提升,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效简化继电保护装置的辅助功能将是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重点,并且继电保护技术中应用到的大量的传感器将会由数字化传感器取代,这对于智能电网整体的继电保护性能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网络化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数字换的变电站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变电站运行模式,这也使得传统的继电保护信号的发送媒介及信息获取途径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并且智能电网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实现了与互联网的有效连接,用户能够成功实现网络上大量信息数据的共享,并且通过应用网络上其他电器元件信息,对于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有利于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装置的简化。早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实质是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中的智能终端,其能够将所获取的被保护元件的信息与相关数据传送至网络控制中心或者其他一些终端中,继电保护装置同样可以应用网络获得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或者是出现相应故障时的大量数据与相关信息。 五、基于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中的关键技术 1 保护系统的重构技术 现代社会中,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大,对于电力网络的运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也显著提升,除了传统电力网络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之外,其要求继电保护系统能够自适应于电网结构及电网运行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用于智

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概述 1 智能制造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状况 1.1 美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与应用 1.1.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及虚拟经济不断深化,美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制造业日益衰退,“去工业化”趋势明显。因发展中国家占据廉价劳动力,产业资源丰富等优势,所以部分美国企业将工厂外迁,同时美国加大对房地产、金融等方面的投入,也降低了对制造业的投入。制造业的萎缩导致美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净进口规模不断增加,贸易逆差由1980年的190亿美元迅速增加至2008年的6983亿美元。不仅美国低端产品在丧失出口竞争力,高端产品的领先优势也开始动摇,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全球市场出口份额所占权重由20世纪末的20%下降至2008年的11%。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停滞。2009年,金融危

机进一步蔓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萎缩2.6%,创下1947年以来的新低。失业率方面,2009年失业率高达9.3%,远高于1990~2008年的平均失业率。此后,在美国政府一系列救助政策的强力干预下,经济下滑势头得以缓解,但失业率一直在8.5%~10%徘徊。 面对由虚拟经济危机爆发导致的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美国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内主张发展制造业、改变经济过分依赖金融业的呼声不断高涨。2009年年末,美国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经济复活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的重振制造业措施。美国政府提出重振制造业战略,不仅是为了尽快摆脱所面临的经济困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再次领导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续保持对全球经济和技术的强大领导力,为经济的繁荣和持久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1.2发展历程与支持政策 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的理念,也意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因此在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需要重振制造业。 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制造业信息化。1993年,美国政府开始实施AMT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研究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技术,以满足美国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需求,提升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美国国家科

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 人民网研究院29日发布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它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变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征,革新是它的主要趋势。未来其六大发展趋势为:一是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有线互联网(又称PC互联网、桌面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 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 二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三是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2011年,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是3.5-4.3英寸,2012年发展到4.7-5.0英寸,而平板电脑却以mini型为时髦。但是,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它承载的广告也必需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