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VA财务管理系统介绍及其在财务中的应用

EVA财务管理系统介绍及其在财务中的应用

EVA财务管理系统介绍及其在财务中的应用


作者:洪福齐天 提交日期:2007-10-8 19:18:00

一 什么是EVA财务管理系统
EVA财务管理系统是由美国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 所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它的目的在于使公司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行为准则。在传统的会计环境下,税后利润额通常被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现行的会计制度将利润作为收入与成本的差额,而损益表的费用支出项目并未考虑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成本,其隐含的意思是使用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是免费的。因此,用会计报表中的税后利润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将造成对企业绩效状况的扭曲。事实上,只有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成本像所有其它成本一样被扣除后,剩下的才是真正的利润。EVA的思想来源于剩余收益概念-即企业的收益不但要弥补债务成本,还要能弥补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在此之后的剩余部分才是企业真正创造的价值。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就是真正的利润度量指标,它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再减去资本(包括债权和股权资本)的成本。作为公司治理和业绩评估标准,EVA是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提出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在上世纪90年代EVA就已经在工业化国家(以美国为主)的很多公司中得到应用,比如AT&T、Coca Cola、Chrysler、QuakerOats等著名大企业和高盛、麦肯锡、毕马威等管理、会计咨询公司都利用EVA指标进行管理、激励和投资价值分析;机构投资者则逐渐以EVA来评价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运作经验,包括如何调整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相关处理办法,不同行业和企业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原则和方法等。在我国由于互联网和软件技术近年来的较大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人们渐渐意识到新的商业环境使传统的会计衡量标准和管理模式日趋落伍,而新的经济管理手段和技能越来越重要,EVA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绩效评估工具才逐渐被人们关注。

二 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
㈠剩余收益定价模型:EVA的思想渊源
早在19世纪40年代,一些西方会计学者就将一系列未来现金流的现值重新表述成目前账面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的现值之和(Preinreich,1938;EdwardsandBell,1961;Peasnell,1982)。奥尔森(1989,1995)、费尔森和奥尔森(1995,1996)对该方法进行的理论分析工作更使得该方法的可信度日益增长,目前它已成为在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框架。

本文将借助于这一框架来推演作为EVA财务管理系统基础的理论公式。
要使由一系列未来现金流现值之和表述的公司价值等于由目前账面价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现值之和表述的公司价值,其首要条件是满足净盈余会计联系,即:
BVt=BVt-l+NIt一Ct (1)
上式中BVt表示时刻t权益的账面价(包括债权和股权),NIt表示时刻t—1到时刻t的期间内的会计利润,Ct为该期间对所有者的净支付。净盈余会计联系要求所有影响账面价值的利得与损失都应包括在利润中,即从一个期间到另一个期间账面值的变化等于利润减去股利净支付。该假设允许基于未来盈余和账面价值表示投资者获得的未来现金流,这里的收益是基于股东的角度和利润的实体观来定义的。如果采用利润的实体观,净资产等于股东权益加债权;如果采纳利润的所有权观,净资产等于股东权益。每个期间的剩余收益则被定义为该期间的会计利润与该期间的资本成本之差,用公式表述为:
RIt=NIt一(r·BVt-1) (2)
这里的r是资本成本,表示收益返还率,假设它是常量。NIt表示该期间的会计利润。
我们用所有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表述公司价值:
(3a)
上式中Vt表示t时刻公司权益(包括债权和股权)的价值,r是折现率(假定为常量),Ct+τ代表来自未来期间的现金流,应用净盈余联系,将上式用剩余收益加以重新表述:
(3b)
如果令τ趋向于∞时,Bt+r/(1+r)τ趋向于零,则方程(3b)又可表示成:
(3c)
方程(3c)的成立必须以净盈余联系为前提,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稳健会计的处理方式可以改变方程(3c)右边的两个项目的相对数量,即在t时刻压低权益的账面值,但是将提高后续期间的剩余收益。斯特恩·斯图尔特将账面值和利润的传统会计计量加以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剩余收益结果称之为经济增加值(EVA)。这时,又可将方程(3c)表示成:
(3d)
上式中的 是经斯特恩·斯图尔特调整后的账面价值,方程(3d)提供了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经济价值Vt与账面价值BVt之所以不同主要在于利得与损失的确认时间不同。经济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被认为是企业未确认的商誉。方程(3d)为该观点提供了一个正式的表述,即企业未确认的商誉是未来EVA的现值。如果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了它投入的资本价值,则该企业是成功的。市场是企业是否成功的最后仲裁者,因而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最后必然导致企业股权和债权的高市值。斯特恩·斯图尔特将市值超过投入资本的部分称为“市场增加值”(MVA),并用公式表述成:
(4)
基于上述表述,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主要在于其创造的未来EVA的现值。但是,有

人认为,这样定义成功存在一个困难,首先,账面价值反映了所有者投资或再投资的数量(即投入资本和留存盈余),这构成了评估未来成就的基准。第二,账面价值按年累积成就,即确认在过去的EVA中和未分配给所有者的数额。过去确认的利得越大,BVt就越高,所以MVAt就越低。他们认为应从投资基础中排除留存收益以解决该问题。而且,就在目前和将来通过MVA测试而言,过去对利得的会计确认为此制造了负担。仅仅在企业刚开始运营时,方程(4)是对企业价值的明确计量,因为在该时点,不存在不完善的会计计量歪曲企业过去的业绩
我们用ROAt*表示资产收益率,由于ROAt*=NIt*/BVt-l*,所以,还可以将EVA表述成:
(5)
NIt*是经过调整后的净收益。经过以上的论述,我们认为:因为可以将EVA植入一个正式的价值评估模型中,并能将其分解成包括获利能力的项目,所以,它在理论上提供了一个引人注意之处,即能够基于会计数字表示价值动因。比如,将方程(5)带入方程(3d),能直接产生以EVA为基础的会计价值评估模型。
㈡EVA:基于剩余收益对GAAP调整的产物
1对剩余收益作为单期间业绩计量指标的指责与回应
首先,批评者认为,投资费用是沉没成本,所以考虑固定投资的利息费用不可能提高生产决策的质量。而且,在资本量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忽视分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主要的投资决策推至企业的下层会导致企业价值的损失。对此,斯特恩·斯图尔特指出,许多现代公司已经成长得过大而不能很好地加以管理,因此应授权给管理者使他们成为准所有者,投资决策权可以下放给分部。所有者不能回避早期资本投资的成本,作为准所有者的管理者也不能回避。所以,沉没成本的利息费应被作为剩余收益思想的一个主要优点而不是缺点。
第二,批评者认为,基于单期间剩余收益指标的激励制度会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剩余收益是基于公认会计原则(GAAP)来计算的,由于会计系统自身存在着未能成功反映经济真实的危险(包括没有确认特定重要的资产),可能使管理者并没有正确地关注企业的长期经营。其实会计系统所计算的实体的账面价值使其等于实体的经济价值,而通过对剩余收益调整而得出的EVA可以避免该缺陷。
2斯特恩·斯图尔特对GAAP的调整
斯特恩·斯图尔特调整了GAAP的120多个方面以得出EVA。但是,他们指出,对特定的公司而言,可能只需要进行10个左右的调整。斯特恩·斯图尔特对GAAP调整的目标在于创造一种能使管理者像所有者一样行动的业绩计量方式,他们的调整基于以下三个目的:
⑴.对稳健会计影响的调整。这里,我们仅列举了四类敏感的会计处理来

说明EVA对稳健会计的调整。(1)对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调整。斯特恩·斯图尔特认为应将所有无形资产投资(比如商誉、研究与开发费(R&D)、广告费用、教育和培训费用)予以资本化,以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对于商誉,他们既反对将商誉费用立即冲销的会计处理,也不赞成将其资本化并予以摊销的做法,他们赞同将其资本化但不予摊销的会计处理,认为外购商誉代表企业的一种投资,该企业必须为其创造有竞争力的收益,商誉应该以全部数量在EVA资产负债表上列示;(2)对石油天然气行业而言,不成功的勘探费用代表发现有生产能力领域的部分真实成本,所以此类成本应该被资本化而不是费用化。而目前的会计处理实务会使管理者过度地厌恶风险;(3)存货计价方式应按后进先出法予以调整,并在报表附注中增设“后进先出准备”的非正式帐户,以消除其稳健的会计效果;(4)关于负债的确认,他们反对递延税会计。首先,递延税负债会计强化了稳健主义,由于递延税负债可以被预期在未来支付以致于它的现值为零。第二,该处理减弱了管理者制订高效税务计划的动机。
⑵.防止盈余管理的发生。斯特恩·斯图尔特的一些调整在于消除管理者平滑会计利润的机会(至少是使其机会最小)。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坏账准备、担保、存货减损。他们提出,与这些项目相关的费用应该以现金基础来确认。有证据表明,当业绩计量指标与经理红利计划相关时,应计制被利用来管理盈余(比如Healy,1985;Holthauseneta1; 1995;Guidry,1998),但是,目前没有实证证据表明坏账准备、担保和存货减损就是盈余管理的手段。
⑶.消除过去会计误差的调整。斯特恩·斯图尔特提出了一个防止由于过去会计计量的误差而使投资者作出错误撤资决策的程序。如果一项资产的账面值不等于其经济价值(历史成本会计下该现象是非常普通的),可能影响管理者作出经济、正确的留存或撤资决策
应当说,斯特恩·斯图尔特的方法是与传统会计实践的成果相结合的。他们对GAAP修正的目的在于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和玩数字游戏。但是,在单一期间什么构成了卓越的管理业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不是通过单一期间的会计计量所能做到的。各种会计调整是否能以一种方式组合,与EVA中的收益概念相一致,关于这一点还并不明确。甚至在调整之后,正的EVA不一定就表示卓越的管理业绩,负的EVA也不一定就表明价值已经遭到减损。斯特恩·斯图尔特也明确指出,即使在他们的调整之后,各种系统偏差仍然存在。
㈢基准EVA的制订:对GAAP调整的再调整
尽管斯特恩·斯图尔特对GAAP进行了诸多修正,但是偏差仍然存在。这些

偏差来自于会计师记录企业交易的方式。许多企业的支出中包括“利益”的购买,这些“利益”并不直接与它们联系的项目或行动相关,一个主要的例子是“干中学”,它的成本隐藏在每天的运营成本中,这可能使企业资产自身的账面价值小于经济价值。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还有可能大于其经济价值。这种情况发生在周期性产业和“夕阳”产业,如果在折旧计划没有很好的调整以反映资产价值减少的情况下,未来EVA将可能为负。所以,由于经济环境和会计处理不完善影响的存在(也就是上述调整并不能完全消除它们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将EVA评价业绩的基准定位为零,而应相应地定位于零以上或以下。斯特恩·斯图尔特把这称之为“不同天赋”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一些企业中,由于竞争优势的过去意外所得和以前的投资将使得目前的管理团队在未来获得正的净现值相对容易,而在其他的产业,目前管理团队获得甚至为零的EVA就可能代表极大的成功。

如果“零”值EVA不是一个合适的基准,那么EVA的标准应该怎样制订?
我们再一次回到方程(3d)和(4),它们将提供一个制订合适EVA基准的出发点。因为,MVA可表示成所有未来被资本市场所预期的EVA的现值和。斯提芬(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的执行官、补偿咨询实务的前负责人)指出,应该使用在MVA中被扣掉的预期EVA作为制订未来EVA的基准,将目前MVA转变成一套未来EVA基准要求有一些假定,即关于非零的预期未来EVA将遵循时间序列。他回顾了两个方法。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假定目前的MVA是预期在一个有限的“竞争优势”期间获得的未来EVA的现值。他指出,这个方法虽然简便,但是通过参照在持续经营公司的EVA和MVA的观察,MVA通常并没有在一个短期间内消失。因此,他提出一个替换的方法,该方法假定非零值EVA将无限期地持续,或者至少在任何可预测的期间之外持续。最近,斯特恩·斯图尔特的文献中提到了基于“预期的EVA改进”制订EVA的基准。这个方法能在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如果对会计基本原则的调整不能消除EVA作为计量企业非正常收益的偏差,这时集中于EVA基准上的变化可能获得成功。第二,EVA改进的模型化将预期EVA与一个增长的资本基础的比例作为常量,这与假定市值与账面值比率可能在未来保持不变相一致,这意味着将依据一个永久利得的基准来判断管理者的业绩,即假定任何新的投资总能得出与过去投资相同数量级的正利得。
我们现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以市场为基础制订EVA基准的方法的要旨。假定预期EVA将永久地以一个几何方式成长。进一步假定,预期企业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都以与EVA相同的增长率

增长,因而预计市值与账面值比率将保持不变。在以上前提下,方程(3d)又可以表述成:
Vt=BVt+EVAt+1/(r—g)=BVt+BVt·(M—1) (6)
上式中的g(g Et[EVAt+1/Bt]=(M—1)(r—g) (7)
在这个例子中,期望EVA率(即方程左边的项目)与市值对账面值的溢价率、资本成本率与增长率的差额正相关。假定其他的条件相同,在t+1时刻的EVA如果小于(M—1)(r—g)Bt,则表示管理者的业绩是不令人满意的,所以迟早将伴随有企业市值的下降。
这个方法简要地例证了以上通过参照未来EVA的市场预期制订EVA基准的方法。但是,利用零值EVA作为基准可能是更好的,因为上述方法将导致一个困难的问题,即:将在多大程度上允许未来EVA的市场预期得出EVA的基准?EVA的实践者不得不尽力克服该问题。比如,假定一个管理团队具有很好的声誉,这会导致市场对他们有更高的未来EVA预期。如果在开始期间制订EVA基准时,这些市场预期被包括在内,那么即使管理者获得了高预期的EVA,他们也不能受到奖励。这并不是一个假想的例子,Carm(PitneyBowe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一个EVA的坚定支持者)就提出了相同的考虑。制订标准以此来奖励管理者,是因为他们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他们的“天赋”,该项任务是非常困难的。一种方法可能达到这个目的,它需要以一个“剥离价值”的基础制订EVA基准,即如果用一名具有平均质量的管理者来替代企业的该管理者,通过参照市场对企业价值的估计,来制订该管理者的EVA基准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认为,EVA的偏差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对经济情况人为地反映不管多么完善,总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但经过不断地调整至少是对经济真实的一种逼近。所以,我们基本赞同斯特恩·斯图尔特的调整思路。
㈣EVA系统中的红利银行
斯特恩·斯图尔特指出,应设置红利银行用以管理以EVA为基础的红利奖励。他们的系统与许多公司实际的制度并不一致,所以,我们首先描述了常规的红利计划。
1常规的红利计划
许多常规的红利计划具有图1所表示的特点:在企业业绩较低的时候,管理者没有红利。业绩水平一旦达到了L,管理者开始获得红利,随着业绩的增加红利不断增大。但是,在超过U之后,管理者将不能获得额外的红利。在表1所描述的情况中,管理者并没有处于准所有者的位置,一个准所有者的红利支付应随业绩的提高而不断上升。当业绩超过U时,此类红利支付计划并未能有效激发管理者努力工

作的动机。而且,如果企业业绩一直小于L,它也不能刺激管理者努力工作。



之所以实行这样的红利计划,其原因在于:在U点,如果管理者知道依据期间业绩的红利额没有界限,他们将会有强烈的动机从事加速收入确认的行为。他们将可能利用会计操纵或以未来的损失为代价进行投资决策以改进目前的经营业绩。L点的存在,是由于存在法定的和劳动力市场对具有较差经营业绩企业管理者的收入水平规定的界限。
2 EVA系统中的红利银行
在一定程度上,EVA是用于避免操纵盈余进而影响红利支付的行为发生。尽管利润操纵(期间之间利润的再分配)改变了这些利润的现值与相关的红利,但是此类利润的再配置并没有改变EVA的现值。从方程(3d)中能看出这一点:将利润提前确认所带来的“货币时间价值利益”能通过在未来期间EVA中所征收的资本费用予以消除。因此,如果红利直接与EVA相关,这时就可以避免通过各期间的利润操纵来改变红利支付。然而,如果红利未反映全部(包括现在和未来的)的操纵影响,价值不变性将遭到破坏。比如,管理者未来收到的红利可能为0,或者如果管理者能在由于目前的正EVA所导致的未来负EVA效应将影响未来的红利支付前更换工作,这时价值不变性将发生改变。因为此时EVA系统之下,管理者仍然有动机加速收入确认。也就是说,在EVA系统下,仍然不能避免管理者操纵利润行为的发生。
斯特恩·斯图尔特提出了设置将红利报酬与红利支付分割开的红利银行,以防止管理者操纵EVA的行为。在红利银行的制度中,以EVA为基础的单期间管理者红利将计人管理者的红利银行帐户中,该帐户在该期间的期初余额包括以前期间的红利报酬超过以前期间红利支付的余额。本期支付的红利基于更新的红利银行帐户的余额(它由期初余额加该年的报酬组成)。具体运用时又包括各种形式,比较典型的是定期以一个不变的比例支付红利,通常是该红利银行帐户余额的三分之一。如果红利银行帐户的余额为负,将没有红利支付。本期的余额(正或负)将被结转到下一期。
红利银行制度允许公司基于单一期间的高额报告业绩,奖励给管理者高额红利,而不像通常的红利制度那样规定一个界限,但是如果以后的事实表明业绩是虚假的,更多的红利奖励在被支付之前能被终止。红利银行制度通过基于后续期间的报告业绩来修正红利支付,削减了管理者从事短期行为(即在问题变得明显之前更换工作)的动机,它也给具有高业绩的诚实经理提供了极大的激励。而且,因为以负EVA为基础的红利能基于红利银行帐户上的余额索要,这样公司能对具有较差经营业绩但

具有更高报告业绩的经理实施罚款。斯特恩·斯图尔特指出,因为在该制度下管理者的风险增大,所以必须给予管理者更大的价值补偿。斯特恩·斯图尔特没有提到怎样计算红利银行帐户上余额的利息。红利银行的设置是斯特恩·斯图尔特在对上述偏差调整后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在于消除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EVA财务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工具,在美、英等国家倍受关注,但也有不少反对之声,比如,毕德等(1997)经过实证研究,指出传统的业绩计量方式即报告盈余与非正常股东收益之间的联系比EVA更紧密。贝克德瑞等(1997)提出了“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VA)”并将之与EVA比较,他们的实证结论发现非正常股东收益与REVA的相关性强于EVA。我们在这里对EVA财务管理系统所做的只是一种框架式的理论分析,主要是探寻EVA作为一种评价和激励企业管理者工具的内在性质,为广大同仁构建适合我国特征的业绩评价与相关激励制度提供参考。
三EVA财务评估系统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应用
㈠EVA财务评估系统指标说明
根据前文所述,经济增加值表示扣除资本机会成本后的资本收益,这里资本的机会成本既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又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即投入企业的所有资本。用公式表示就是:
EVA= 税后营业利润-C1×R1- C2×R2
其中,EVA表示经济增加值,C1表示股权资本总额,C2表示债务资本总额,R1表示股权资本成本率,R2表示债务资本成本率。
在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中,包含对股权资本成本率的测算,通常用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加上企业投资的风险补偿系数来代表,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使用CAPM模型来评估。以经济增加值为基准,我们可以设计包括有效资本收益率、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以及股价变动系数等评价企业业绩和价值的指标体系。
有效资本收益率=EVA/(C1+ C2)
有效资本收益率是投入单位资本产生的经济增加值,它衡量了企业资本运作效率的高低,实际上,它等于资本回报率与加权资本成本率之差,即反映了企业高于机会成本的回报率。
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EVA/C1
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是股东投入单位资本产生的经济增加值,它是站在股东的角度来看公司价值的增长情况,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股东的投资回报率。
股价变动系数=(C1·R1+EVA)/C1 = R1+EVA/C1
= 无风险资产收益率 + 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
㈡EVA财务评估系统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应用
EVA 作为公司价值评估标准及企业管理系统在国外已经被广泛采用,但目前在国内对此了解的公司和投资者并不多。多

年来,我们一直倡导转换观念、完善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但众多企业在采取诸如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债转股以及推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后,公司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好转。同时部分上市公司通过粉饰利润驱动股票价格、攫取股权再融资资格的作法,也对投资者正确评估公司价值、进行股权投资决策造成困难。究其原因,除了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滞后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公司的观念转换不够彻底,即对经济效益的评估仍然是以利润为中心。
我们并未意识到这种利润观念在真实反映及促进公司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局限性。在资源配置上,宝贵的资本资源并不是按照资本效率进行配置,而是以计划的模式将有限的融资额度配置给效率低下的国企。在微观管理的层面,不少公司上市以后,不是积极转换经营机制,而是在关键时刻通过重组、债转股来获得或增加利润。因此中国引入EVA标准,不仅将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标准,推动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理念迈向成熟,而且还将为上市公司提供一套全新的管理工具。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EVA系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资本市场上的股权定价
上市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公司的股东带来价值。因此,EVA越高,股东的回报也就越高;股东回报越高,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就越好。由于公司普通股总数和公司债务价值都是已知,因此,用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估算出公司的价值后,公司的每股价值也就得到了。
2应用于资本运作效率的评估
我们通常是用每股收益或净资产收益率来评价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质量,由于利润并不表明公司价值的有效增加,因此这种评价是有缺陷的。EVA是公司投资价值的真正来源,因此EVA是正数还是负数,才是衡量公司是否为股东创造了财富的恰当标准。在市场经济中,收益的最大化是资本的基本属性,公司资本运作的效益越高,就越能吸引资本的投入。在传统的利润标准体系下,没有一个恰当衡量资本运作效率的指标,而在EVA标准下,这个问题将一目了然,较高的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意味着较高的价值创造能力。
3评价融资模式的优劣
采用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效率以及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当前利率如此之低,上市公司仍然热衷于配股或增发新股,而不是找银行贷款,其根源就在于公司管理层忽视了股权资本成本的存在。运用EVA标准,就可以全面考察

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进而可以有效地帮助上市公司评价不同融资模式的优劣,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
4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我国企业今后的发展战略将由专业化经营转向多元化经营。对于已经或即将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公司而言,EVA标准将为公司进行业务结构重整以及业务流程再造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EVA标准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能够进行业务价值评估,通过分别核算各业务单元的资本投入和资本收益,测算各业务单元的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对各业务单元的增值能力进行排序,通过采取低附加值业务外包、构建业务联盟等方式,撤出或减少对增值能力低的业务单元的资本投入,加大对增值潜力高的业务单元的资本投入,提高其运作效率,发挥各项业务的最大增值潜能。
5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激励制度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制度逐渐实现了由重补偿向重激励的方向转变,建立于利润指标基础的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等分配制度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知和采纳。但由于利润核算本身具有的种种局限性,利润增长并不代表单位股权的同步增长,这就导致现有激励制度不能实现管理者利益与公司股东利益相匹配。
四EVA指标在我国会计制度下的计算和调整
根据EVA定义,有: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营业净利润-全部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NOPAT-Kw×C
其中:NOPAT为税后营业净利润;Kw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既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C为企业投入的全部资本。
计算中关键是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总额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下面结合我国的实际来讨论它们的计算。
EVA计算的特点在于:为了消除依据权责发生制和稳健性原则而产生的会计数据的主观随意性和盈余管理等问题,使EVA更好地计量企业的业绩,通常需要对一些会计事项进行调整,同时由于各国的会计制度和资本市场现状存在差异,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具体计算数据无法从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中直接获得,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SternStewart财务顾问公司列出了160多项可能需要调整的会计项目,包括存货成本、税收、营销费用、无形资产、货币贬值、坏帐准备金、重组费用以及商誉摊销等。但在考察具体企业时,一般一个企业同时涉及的重大调整科目并不多。实践中选择调整项目时遵循的原则是:

———重要性原则,即调整能产生重大变化,如果不调整会严重扭曲公司的真实情况。

———可获得性原则,即进行调整所需的有关数据

可以获得。

———易理解性原则,调整产生的变化可为非财务主管理解。

第一步:计算税后营业净利润
税后营业净利润,这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只正确理解才能把握好下面介绍的调整思路。它实际上是指在“不区分资本来源”的情况下,公司投入的全部资本在“正常经营”条件下所获得的税后利润,也即全部资本的税后投资收益,反映了全部资本的盈利能力。它不等同于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净利润”。因此我们不能直接套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而需要在利用会计报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调整。
本文总结的是一种调整方法称之为正推法。正推法是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出发,逐项调整利润表各个项目,将不符合EVA指标的计算口径的数据剔除,将需要补充的数据增加,最后计算出“税后营业净利润”。这种方法直观易懂,便于实践。
正推法的基本思路如下:⑴将利润表中会计制度确认为费用,而EVA体系不确认的费用金额,从相应的费用项目中扣减,并调增相应的所得税影响数。⑵将利润表中会计制度不确认为费用,而EVA体系确认的费用金额,增加相应的费用项目,并调减相应的所得税影响数。⑶将利润表中会计制度确认为收入,而EVA体系不确认的收入金额,从相应的收入项目中扣减,并调减相应的所得税影响数。⑷将利润表中会计制度不确认为收入,而EVA体系确认的收入金额,增加相应的收入项目,并调增相应的所得税影响数。下面的公式就是根据该思路设计的,它包括了常见的调整项目。其他的一些调整事项,各个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上面的思路进行调整。
税后营业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扣和折让-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成本+其它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各项债务的利息费用+当年各项准备的增加数-当年各项准备冲销数+本年已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本年应分摊的研发费用+本年商誉摊销额+投资收益-EVA所得税调整
EVA所得税调整=利润表上的所得税+税率×(各项债务的利息费用+当年各项准备的增加数-当年各项准备冲销数+本年已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本年应分摊的研发费用+本年的商誉摊销额+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主要调整事项说明如下:
⑴利息费用的调整。因为税后营业净利润是全部资本的净利润,所以债务的利息费用本质上时债务资本的收入,所以不能从收入中扣减,应该加回。
⑵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的调整。因为税后营业净利润是“正常经营”创造的,

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属于非正常经营收入,营业外支出属于非正常经营支出,所以要将剔除,不体现在税后营业利润的计算中。
⑶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的调整。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公司必须在研究发展费用发生的当年将期间费用一次性予以核销。这种处理方法实际上否认了该种费用对企业未来成长所起的关键作用,而把它与一般的期间费用等同起来。在EVA体系中,研究发展费用被视为是公司的一项长期投资,应在几年之中对其进行摊销,因此在调整时应首先将当年已经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的研发费金额从“管理费用”中扣除,然后再将在EVA体系下当年应摊销的研发金额加入“管理费用”中,抵减利润。
⑷商誉摊销额的调整。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在一定的期间内摊销。商誉摊销作为期间费用会抵减当期的利润,影响经营者的短期业绩,这种情况在收购高科技公司时尤为明显,因为这类公司的市场价值一般远高于净资产。但实际上经营者并没有出现经营失误,利润的降低只是由于会计处理的问题而造成的。其结果就会诱使管理者在评估购并项目时首先考虑购并后对会计净利润的影响,而不是首先考虑此购并行为是否会创造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为股东创造价值。在EVA体系中,商誉之所以产生,主要是与被收购公司的产品品牌、声誉、市场地位等有关,这些都是近似永久性的无形资产,不分期摊销。由于会计上中已经对商誉进行摊销,在调整时就将以往的累计摊销金额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同时把本期商誉的摊销额加回到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中。
⑸准备项目的调整。对于该项目的调整,有观点认为不应该调整。因为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公司要“合理”预计未来发生的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一方面减少了对应的资产项目,另一方面形成当期费用冲减利润。其目的也是出于稳健性原则,使公司的不良资产得以适时披露,以避免公众过高估计公司利润而进行不当投资。本文认为要一分为二来看待这个问题。当准备项目的产生的确是“合理”预计的结果,那当然不需调整。但如果不是“合理”的预计的结果,而是管理者出于“操纵利润”的目而产生的结果,那当然就应该调整。在我国目前阶段出于“操纵利润”的目而计提准备的事情比比皆是。EVA体系下的调整从一定程度上把管理者在会计报表上操纵利润的渠道杜绝了。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还是应该调整。当期计提了准备项目,形成了相应的费用项目,调整时就应从相应的费用项目中减去该

数。当期冲销了准备项目,会计上只体现为准备项目减少以及相应的资产项目减少,但不影响当期的费用,调整时就应该增加相应的费用数。

第二步:计算资本总额
资本总额是指所有投资者投入公司经营的全部资金的帐面价值,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其中债务资本是指所有计息负债,如短期和长期借款,不包括短期免息负债,如应付帐款、应付工资等。股本资本为全部的所有者权益。同样,计算资本总额时也需要对部分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进行调整,如商誉、研发费用的调整(有关的调整说明见上),以纠正对公司真实投入资本的扭曲。在实务中既可以采用年初的资本总额,也可以采用年初与年末资本总额的平均值。
债务资本=所有计息负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负债合计
股本资本=全部股东权益+各种准备金(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累计商誉摊销+研究发展费用的资本化金额
调整说明:有观点认为在计算股本资本的过程中还要加上累计税后营业外支出减去累计税后营业外收入以及累计税后补贴收入。这样调整实际是想将实际控制的股本资本数调整为剔除了以前营业外收支以及补贴收入对资本的影响数后的正常经营条件下所应该形成的资本数。本文不赞成这种调整,因为这里计算的目的就是要计算出投入的实际股本资本,而并不需要关心资本是怎么形成的。所以不需将以前非正常项目对资本的影响数进行调整。
资本总额=债务资本+股本资本-在建工程
调整说明:在建工程项目对应的资本金额之所以被扣除,是因为该部分占用的资本与本期的经营业绩无关。在建工程要待完工后才会与当期的经营业绩有关了。有观点认为还应该将现金和银行存款扣除。本文不赞成这种观点。之所以不扣除,是因为这部分资本是维持企业运转的必需资本,虽表面上没参与本期的经营,但实质它是资金不断周转所形成的一定时点的余额,与本期的经营有关。

第三步: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指债务资本的单位成本和股本资本的单位成本根据债务和股本在资本结构中各自所占的权重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利息率×(1-税率)(债务资本/总资本)+股本资本成本率×(股本资本/总资本)
股本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收益率+BETA系数×(市场风险溢价)
无风险收益率计算可以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当年最长期的国债年收益率为准;BETA系数计算,可通过公司股票收益率对同期股票市

场指数(上证综指)的收益率回归计算得来;市场风险溢价=中国股市年平均收益-国债年平均收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