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情绪情感的发育 Word 文档 (2)

第七章情绪情感的发育 Word 文档 (2)

第七章情绪情感的发育 Word 文档 (2)
第七章情绪情感的发育 Word 文档 (2)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七章婴幼儿期情绪及其社会功能发育

(一)选择题

【A1型题】

1.伤心的适应性功能为( ) 1.C

A.学习恐吓人

B.回避危险

C.鼓励别人给自己安慰

D.躲避有害物

E.达到目的

2.关于情绪情感的说法错误的是( )2.C

A.情绪情感是紧密联系的概念

B.情绪更多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

C.情感带有情景性、不稳定性

D.情绪具有冲动性

E.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

3.新生儿情绪发育的特点错误的是( )3.E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

B.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

C.具有先天性

D.能引起情绪的动因往往都是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事物,范围较小

E.婴幼儿情绪外露的特点,不利于成人与儿童间良好的沟通

4.以下哪项属于初级情感( ) 4.C

A.尴尬

B.害羞

C.害怕

D.骄傲

E.内疚

5.以下哪项属于次级(复杂)情感( ) 5.B

A.愤怒

B.嫉妒

C.悲伤

D.恐惧

E.惊讶

6.婴儿兴趣发展的新异性探索阶段是( ) 6.D

A.0~3个月

B.4~6个月

C.7~9个月

D.9个月以后

E.没有明确时间

7.无选择社会性微笑出现的时间( ) 7.B

A.0~5周

B.5.0周~3.5个月

C.3.5~6. 0个月

D.6个月以后

E.无固定时间

8.婴幼儿表现出开放的、挺直的姿势,面带笑容,有积极语句,这样的表现是复杂情绪中的哪

种 ( ) 8.C

A.高兴

B.愤怒

C.骄傲

D.兴趣

E.满足

9.下列哪项不属于鲍比尔提出的依恋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模式( ) 9.E

A.前依恋期(出生至2个月)

B.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6~8个月)

C.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至24个月)

D.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24个月以上)

E.目的协调的亲子关系(30个月以上)

10.2~3岁儿童行为检查表(CBCL)可归纳为几个行为症状因子( ) 10.A

A.6

B.4

C.3

D.2

E.5

11.婴儿的早期同伴关系在下列哪个时期发展到互补性交往阶段( )11.C

A.6个月~1岁

B.1~1.5岁

C.1.5~2.5岁

D.2.5~3岁

E.3~4岁

12.婴幼儿依恋障碍属于( ) 12.E

A.广泛性发育障碍

B.品行障碍

C.学习障碍

D.重复刻板性行为

E.情绪情感障碍

13.童年脱抑制型依恋障碍的典型特征是( ) 13.E

A.依恋父母

B.依恋喂养者

C.依恋小动物

D.依恋动画片

E.无选择性依恋

14.下列不属于儿童恐怖症治疗方法的是( ) 14.C

A.心理治疗

B.系统脱敏

C.感觉统合训练

D.阳性强化法治疗

E.音乐和游戏治疗【A2型题】

15.一辆送货卡车因为受撞击,发出巨大的响声。小明很好奇,跑去看个究竟,而同月龄的佳佳则受到了惊吓,躲在妈妈怀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表现为( ) 15.D

A.害怕的情绪反应严重阻碍儿童的发展

B.要控制婴幼儿消极的情绪反应,鼓励积极的情绪反应

C.消极的情绪反应也阻碍儿童生理的发育

D.害怕可以教会儿童回避困难

E.害怕不利于儿童达到目的

16.8个月左右的婴儿,随母亲在公园时玩耍,陌生人递给婴儿玩具,婴儿母亲微笑着向陌生人表示感谢,婴儿此时采取的行动是( ) 16.B

A.拒绝

B.看着母亲的表情,然后高兴地接受

C.看着母亲不知所措

D.开始哭闹

E.无法判断

17.婴儿大哭,突然发作,强烈而刺耳,伴有间隔时间较短的号叫,这种啼哭属于( ) 17.C

A.饥饿的啼哭

B.疼痛的啼哭

C.恐惧或惊吓的啼哭

D.不称心的啼哭

E.招引别人的啼哭

18.4岁患儿,男,至今不会与人交谈,仅能讲很少的几个词和短句,经常自语,讲的话别人听不懂。常重复别人的话。至今不会用“你、我、他”,不爱和小朋友玩,不与人目光对视。关于该患儿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18.E

A.该患儿的亲子关系发育将受到影响

B.该患儿同伴关系发育将受到影响

C.该患儿有自我意识发展障碍

D.该患儿有情感发育障碍

E.该患儿有精神分裂症

19.患儿,女,3岁,经常表现为焦虑不安、哭闹,不合群,并拒绝喂养照料、撞头、撕扯、咬伤自己等自伤行为,身体较同龄女孩明显瘦小。父母10个月前离婚,现由爷爷、奶奶喂养。此患儿最可能患病为( )

19.B

A.童年脱抑制型依恋障碍

B.反应性依恋障碍

C.分离性焦虑障碍

D.儿童恐怖症

E.屏气发作

【B1型题】

题20~21共用备选答案

A.心跳加速;体温升高;脸红

B.心跳慢;体温低;皮肤发紧

C.心跳加快;不规则呼吸;皮电提高

D.心跳减慢;呼吸暂停;肌肉紧张消失

E.高而稳定的心跳;体温低;呼吸急促

20.生气的生理反应为( ) 20.A

21.高兴的生理反应为( ) 21.C

题22~23共用备选答案

A.初生

B.5~6周

C.2个月

D.3~4个月

E.1岁

22.婴幼儿开始非社会性微笑的时间:( ) 22.A

23.婴幼儿开始社会性微笑的时间:( ) 23.B

题24~25共用备选答案

A.本能恐惧

B.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C.怕生

D.预测性恐惧

E.无法判断

24.将婴儿从高处坠下,导致大声啼哭,这种恐惧属于:( ) 24.A

25.9个月大的婴儿见到陌生人显得不安,并寻找母亲安慰属于哪种恐惧:( ) 25.C 题26~27共用备选答案

A.1岁

B.1.5岁

C.1.5~2岁

D.2~3岁

E.3~4岁

26.掌握代名词“我”,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 26.D

27.开始用语言称呼自己身体的各部分( ) 27.C

【X型题】

28.情绪反应的作用有( ) 28.ABE

A.它和反抗、退缩、寻求父母帮助等适应性反应有关

B.婴幼儿使用情绪反应和信号来告诉别人他们的需要和要求

C.情绪干扰了人们认知活动的效率

D.情绪是人体的原始组成部分,将我们与动物联系的更近

E.婴幼儿情绪反应提醒看护者采取相应的看护措施

29.下列属于次级情感的3项是( ) 29.BCE

A.快乐

B.害羞

C.内疚

D.恐惧

E.骄傲

30.引发婴儿啼哭的原因有( ) 30.ABCDE

A.饥饿

B.疼痛

C.发怒

D.恐惧

E.引起别人注意

31.儿童的气质分为下述哪几个类型( ) 31.ABCDE

A.易养型(E型)

B.难养型(D型)

C.启动缓慢型(S型)

D.中间偏易型(I-E型)

E.中间偏难型(I-D型)

32.以下属于婴幼儿情绪情感障碍的是( ) 32.BCE

A.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B.依恋障碍

C.分离性焦虑障碍

D.精神发育迟滞

E.屏气障碍

33.婴幼儿选择性缄默症常见的性格表现为( ) 33.ABCDE

A.内向

B.敏感

C.胆怯

D.孤僻

E.依赖性较强而固执

(二)名词解释

1.情绪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其产生都是与个体的动机是否实现、需要是否满足有关。

2.情感

情感是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

3.初级情绪

初级情绪是指在出生或在第一年的早期出现的一些情绪,是由生物因素所决定的。

4.次级(复杂)情绪

次级(复杂)情绪是指2岁时出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情绪,这在部分程度上与认知发展有关。次级情绪有时候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情绪,因为它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或提高我们对自我的认识。

5.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指利用一定的策略调整自身情绪状态,从而达到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

6.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即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表情作出推断,包含了婴儿对他人情绪表情的分辨和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7.预测性恐惧

预测性恐惧或称“想象性恐惧”,指1.5~2.0岁左右的婴儿,随着其想象和预测、推理能力的发展,开始产生对黑暗、动物等的害怕。如怕黑,怕坏人等。

8.愤怒

愤怒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为受挫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9.依恋

依恋是指婴儿与抚养者之间所建立的亲密的、持久的情绪联结,表现为婴儿和养护者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的依附、身体接触、追随等行为。

10.母婴依恋

母婴依恋指婴儿与母亲间的感情联结,表现为婴儿努力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母亲的密切的身体联系。

11.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指起病于童年早期,已获得了语言功能的儿童,由于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在某些特

定的社交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一种情绪和社交功能障碍,而不是言语障碍。

12.屏气发作

屏气发作是指儿童因发脾气或需求未得到满足而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

13.儿童恐怖症

儿童恐怖症是指对某些物体或某些特殊环境明知不存在对自身具有真实的危险,却产生异常强烈的恐怖,伴有焦虑情绪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并有回避行为以期达到解除恐怖所致的痛苦,持续至少6个月。

14.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由脑功能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交往、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重复为基本特征的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

(三)简答题

1.简述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

(1)情绪情感是婴幼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婴儿从母体一降生到人世间,就要在

适应中求生存。婴儿具有的情绪反应,是其重要的适应方式。

(2)情绪情感可以激活和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情绪情感是婴幼儿心理活动的激发者

和驱动器,支配、制约着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对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动机作用。情

绪直接指导着婴幼儿的行为,驱动、促使其去做某种行为或不去做某种行为。

(3)情绪情感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作用:情绪情感可促进、推动或抑制、延缓婴幼儿的认知活动和认知加工过程。不论感知、记忆,还是注意、思维、想象,都受婴儿情绪的很大影响,受其制约、调节。

(4)情绪情感是婴幼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外部表现,即表情,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即是以表情作为交

际的工具。在婴幼儿初步掌握语言之后,表情仍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与语言一起共

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问的社会性交往。

(5)情绪情感促进婴幼儿意识产生、个性形成: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源和成分。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包括自我认

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等方面,而这几方面的发展都与婴儿关于“自我”的情绪体验及其性质紧密相连。婴幼儿情绪情感对其个性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幼儿在一定的、不断重复

的情境中,经常体验着同一情绪状态,这种情绪逐渐稳定成为幼儿的性格特征。

2.简述婴儿的情绪反应的突出特点。

(1)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婴儿初生情绪反应的产生、出现或消失、转移,

都与其生理需要的是否满足密切相关,随生理需要的出现而出现,并随其减弱、消失而消失、

停止。婴儿身体内部或外部引起不舒适的刺激,如饥渴或尿布潮湿等刺激,会引起哭闹等不

愉快情绪,只有当直接引起这些消极情绪的刺激消除,这些情绪反应才能停止,代之以新的

情绪。如给孩子喂饱或换上干爽尿布后,婴儿就会立即停止哭声,变得愉快、安静。

(2)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基本情绪反应是人类进化和适应的产物,

婴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无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孟昭兰指出:“人类最基本情绪具有先天性”。新生儿以哭声反映身体痛苦,以微笑反映舒适愉快,这些都是非编码的,不学就会的,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因此,人们常把婴儿初生时的情绪称作“本能的情绪反应”或“原始的情绪反应”。

3.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

(1)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幼儿情绪的丰富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继续分化,引起体验的动因不断增多;情绪的深刻化

是指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转化为指向事物的内在

特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有了许多新的需要,继而也就出现了多种

新的情绪体验。在幼儿中、晚期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高级社会性情感,如友谊感、集体荣誉感

等;此外,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并不引起儿童情绪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增

长,可不断引起幼儿的各种情绪体验。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随着脑的发育以及言语的发展,幼儿的情绪稳定性逐步提

高。首先表现为幼儿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逐渐减少;其次表现为情绪逐渐从外露到内隐。

幼儿初期的儿童对自己的情绪体验,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丝毫不加以控制和掩饰,而完全表露于外,喜、怒、哀、乐都清楚地在脸上反映出来。到幼儿晚期,随着言语和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和外部表现。幼儿还可学会在不同场合下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种情绪。婴幼儿情绪和情感外露的特点,有利于成人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

助,但同时,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是社会交往的需要。

(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表现在情感在社会交往中越来越起作用。幼儿情绪的社会化主

要表现为: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内容的增加和表情社

会化;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情感发展表现一定的趋势:从在很大程度上的与生理需要相联系转为多和社会

性的需要相联系;从容易不随意的外露转向能有意识地控制;从容易变动转向逐渐稳定。

4.简述婴幼儿社会性微笑的发展。

社会性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1)出生第5周时,婴儿每当听到大人的声音、看到大人的面孔,就特别高兴、愉快、活

跃,发出微笑,出现了最初的社会性微笑。

(2)到2~3个月时社会性微笑意味着对所有人的微笑都一样,还不能将人区分出来。

(3)4个月左右开始对主要抚养者母亲的微笑最多,最频繁。此后,笑进一步分化,婴儿

对亲近和熟悉的人笑得更多,更开心,对陌生人笑得越少,越拘谨和严肃。

(4)从1.5岁至3.0岁,儿童非社交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则不断增长。

5.婴幼儿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是从依赖他人帮助的外部调节逐渐转化为内部的自我调节的过程。当婴儿会爬或行走时,就会主动远离那些引起他们不愉快的刺激,以调节自己的情绪。

1岁时,婴儿开始使用其他一些策略来减少不愉快的冲动,如摇晃自己的身体、用嘴咬

东西和避开引起他们不愉快的人或事物。婴儿1岁后,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成人开始用语

言表达对婴儿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下,婴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婴儿也学会用言

语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成人帮助他们调节情绪。他们还经常能够找到可以有效引发养护者注意和安抚恐惧的表达方式。

从2岁起,婴幼儿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那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物,他们也开始通过

与同伴对话、玩玩具或是远离让他们不愉快的事物去应对挫折,控制自己的情绪。

6.简述社会性参照对婴儿发展的意义。

社会性参照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其充分显示了情绪的信号作用和人际通讯交往功能,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就是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表情作出推断,包含了婴儿对他人情绪表情的分辨和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对婴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0.5岁左右到1.5岁的儿童,其语言

能力尚未发展,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在儿童发展中起着更为核心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婴儿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避免消极的社会性参照。

7.简述几种有代表性的婴儿情绪获得的理论模式。

(1)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一百多个婴儿的观

察,提出了关于情绪分化的较完整的理论和o~2岁儿童情绪分化模式。她认为,新生儿在3个月时,初生时的情绪分化为两种矛盾的状态,即痛苦和快乐;6个月后,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和恐惧;1 2个月后快乐的情绪分化为高兴和喜爱;18个月后分化出喜悦和妒忌;到24个月时,可以在快乐的热情中区分出较稳定的欢乐来。该理论是早期比较著名的理论。

(2)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的情绪分化理论在当代情绪研究中颇有影响。他认为,新生儿具有5种以特定面部表情为标志的相当独立、具体的情绪。它们包括惊奇、痛苦、厌恶、最初的微笑和兴趣。这些情绪反应对新生儿适应母体外环境和生存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他科学、明确地提出了与自我意识、交往发展有关的情感,部分阐释了婴儿情绪发展的机制,伊扎德较之前人的研究,在其科学性和可测性上都大大提高了

一步。

(3)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基于其一系列婴儿情绪发展实验

研究和对前人有关研究的概括、总结,提出了其关于婴儿情绪分化的理论。孟昭兰指出,人

类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情绪大约有8~10种,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这些情绪在个体发展中随着婴儿的成熟、生长而逐步出现。她提出了个体情绪发生的次序、时间,并具体指出引发各种情绪的诱因。

8.列举几种婴幼儿的基本情绪。

哭、笑、恐惧、兴趣、愤怒、骄傲和羞愧。

9.简述婴儿啼哭的几种类型。

有研究认为,婴儿从出生相继发展起的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饥饿的啼哭:婴儿的基本哭声,婴儿出生第1个月时有一半的哭是由于饥饿或干渴

引起的,有节律。这种啼哭在出生后头半年比较突出。

(2)发怒的啼哭:婴儿初生时就有,被限制活动时会引起激怒而哭。

(3)疼痛的啼哭:初生时就有,常因肠胃不适、打针等疼痛而引起啼哭。

(4)恐惧或惊吓的啼哭:初生时就有,高声的刺激会使婴儿受惊而大哭。

(5)招引别人的啼哭:从出生后第3周开始出现,先是长时间吭吭哧哧,断断续续,无人

理会则大哭起来。

随年龄增长,引起啼哭的原因和类型有以下两大发展变化趋势,一是引起的原因从一开

始完全生理性的,逐步增加社会性的诱因。二是反应类型由应答性的、反射性的哭,到逐步

出现主动性的、操作性的哭。

10.简述婴儿笑的3个发展阶段。

笑的发展经历了下面3个阶段。

(1)第一阶段(0~5周),自发性的笑:婴儿初生下来就可以开始有笑的反应。婴儿出生

2~12小时中,面部即有像微笑的运动。但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或称内源性的笑,这是一

种生理表现,而不是交往的表情手段。

(2)第二阶段(5.0周~3.5个月),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这时人的声音和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但还不能区分不同人,无论是抚养者,还是陌生人,或无论是生气的面孔还是笑的面孔,婴儿均会报以微笑。

(3)第三阶段(3.5个月之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从3.5个月尤其是4个月开始,随

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加,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出现有选择性的微笑。对熟悉的人会无拘无束的笑,对陌生人则带有警惕性注意,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

11.阐述恐惧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并简述基本内容。

(1)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本能的恐惧,是一种本能的、反射性的反应,由听觉、皮肤觉、机体觉等刺激引起,如尖锐刺耳的高声、皮肤受伤、身体位置突然发生急剧变化等;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由以往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激起恐惧情绪;

(3)怕生,是对陌生刺激物的恐惧反应。怕生与依恋情绪同时产生,一般在6~8个月时出现,在这一阶段,婴儿不仅害怕陌生人,还害怕许多陌生、怪样的物体和没有经历过的情况;

(4)预测性恐惧,1.5~2.0岁的婴儿,随着其想象和预测、推理能力的发展,开始产生对黑暗、动物等的害怕。如怕黑,怕坏人等。这些是和想象联系的恐惧情绪,往往是由环境影响而形成。

12.简述鲍比尔关于依恋形成和发展的3个阶段模式。

(1)前依恋期(出生至2个月):婴儿有一种有助于依恋发展的内在行为。新生儿用哭声唤起别人的注意,随后,他们用微笑、注视和咿呀语同成人进行交流,使成人与婴儿的关系更亲近。这时的婴儿对于前去安慰他的成人没有选择,所以此阶段又叫无差别的依恋阶段。

(2)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6~8个月):婴儿能对熟人和陌生人作出不同的反应,能从周围的人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对熟悉的人有特殊友好的关系,并特别愿意与之接近。这时的婴儿一般仍然能够接受陌生人的注意和关照,同时也能忍耐同父母的暂时分离。这表明依恋尚在形成中。

(3)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至24个月):婴儿对于熟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并出现“分离焦虑”一离开养护者时感到不安和“陌生焦虑”一对陌生人的谨慎与回避。由于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可以去主动接近人和主动探索环境,同时他们把母亲或看护人作为一个“安全基地”,从此出发,去探索周围世界。

(4)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24个月以上):由于言语和表征能力的发展,此时的婴幼儿能较好地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观点等,同时能调节自己的行为。如他现在能够忍耐父母迟迟不给予注意,还能够忍耐同父母的短期分离,他相信父母将会返回。

通过与母亲建立依恋关系,婴儿认识到母亲是最值得信赖的,母亲在与不在都是安全的。长大后,儿童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一种安全感,指导儿童建立各种亲密的人际关系。

13.简述婴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的3个阶段。

(1)以客体为中心阶段(6个月~1岁):这个阶段的婴儿建立同伴关系,通常直接用表情和动作进行交往,如微笑注视对方,而对方常常也模仿这种方式将信息返回。9个月以后,婴儿之间彼此注视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的微笑、手指动作常常会得到其游戏伙伴适宜的连续的反应和模仿。这个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但为今后合作性的同伴活动奠定基穑。

(2)简单交往阶段(1.0~1.5岁):这时婴幼儿之间的交往行为就是社交指向行为。社交指向行为指婴儿直接指向同伴的各种具体行为,如微笑、发声和说话、给或拿玩具、身体接

触(如抚摸、轻拍、推、拉等)、走或跑到同伴身边等。婴儿发出这些行为时,总是伴随着对同伴的注意,也总能得到同伴的反应。最显著的交往特征就是相互模仿对方的动作,交往的目的从最初主要是自己获取玩具到倾向于引起同伴对自己的注意。于是婴幼儿之间就有了直

接的相互影响,简单的社会交往由此产生。

(3)互补性交往阶段(1.5~2.5岁):随着婴幼儿的发展,婴幼儿之间的交往内容和形式更为复杂。2岁以

后的婴幼儿逐渐习惯于与抚养者分离,与同伴在一起交往。他们一起玩

耍,也出现了婴幼儿之间的合作游戏、互补行为。研究表明,18~24个月婴幼儿社会性游戏

明显多于单独游戏,与同伴游戏的数量明显多于母亲。在1.5岁至2.0岁期间,只要有机会

就与同伴交往,这个时期将是社会性交往的转折点。

14.简述家庭、心理及社会环境对婴幼儿情感发育的影响。

(1)家庭背景因素:包括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职业、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等方面。

事实证明,贫穷、物质生活条件差、疾病和父母的不良心境如焦虑、抑郁等,会导致家庭内部的社会心理联系失调,婴儿期困难气质较多,各种内外向行为问题的患病率是正常家庭儿童的2~5倍。

(2)亲子关系和养育态度:目前,强调出生后第1小时内的母婴接触,对小儿今后良好的

性格、情感有密切的关系。早期的母婴接触还会使婴儿增进食欲、体重增加较多,情绪紊乱发生也较少。

亲子关系对幼儿情绪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婴幼儿亲子关系不良如何影响和导致情绪障碍的机制有各种学说。有学者提出养育态度与儿童性格特点有密切关系。此外,家长养育态度不一致,也会使儿童无所适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父母对儿童的过分控制、排斥等态度与儿童情绪障碍有关。但父母与婴幼儿的亲子交流、密切接触和相互游戏能使其体验到父母的关爱,有利于婴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

(3)家庭、心理环境特点:幼儿期的生活仍以家庭为重心。愉快、和谐的家庭生活,充分的亲情给予对其情绪发展影响极大。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如婚姻不和谐、矛盾冲突多、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必然影响父母的养育技能和亲子安全性依恋关系的形成,容易造成幼儿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乃至形成不良个性。

儿童应对压力的能力首先取决于天生的气质特征,但是,这些特征受到父母提供帮助的

方式的影响。如果缺乏这种支持和帮助,如虐待,儿童就很难发展必要的情绪自控能力。同

样,在一个充满冲突的家庭中,儿童不断目睹消极情绪的爆发,他们就不会有控制自己情绪

的动机。有抑郁等情绪问题的父母,儿童很可能会在情绪发展上出现不正常。

此外,父母的情绪示范作用也很重要。1~3岁幼儿的情绪易受感染、模仿能力强,日常

生活中若成人经常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幼儿等良好情绪,对幼儿今后情绪

的发展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否则将会助长不良情绪的形成。父母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情

绪情感感染儿童,例如当面临危险时父母表现的临危不惧,孩子也会以父母的行为表现为榜

样,变得胆大起来。

另外,依据幼儿身心特点制定的合理生活制度,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

形成,也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一般来讲,单调、枯燥的环境,容易使幼儿疲劳,从而产生厌倦、不愉快的情绪。相反,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会使幼儿产生兴趣,感到快乐和满足。为此在家庭中还应该为孩子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让幼儿生活在轻松活泼的多样化生活环境之中。

(4)社会、环境因素:幼儿的情绪发展离不开幼儿的生存环境。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社会化环境主要是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化交往的丰富机会,让幼儿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学习社会、适应社会。

儿童成长所处的环境能够解释情绪能力的差别。以贫穷环境为例,低收入带来的压力对父母的情绪生活有着消极的影响,这对婴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构成了明显的威胁。与贫穷相伴的经济担忧、过分拥挤的住所和家人生病会造成父母在教养过程中的反应性较低和情感冷酷,从而导致父母与婴幼儿之间的不安全的依恋关系。由于劳累和焦虑、母亲很少有时间与孩子进行交谈,因而不能与他们讨论在情绪上有意义的事件。当然,如果要理解儿童在此背景下情绪能力的差异,还应考虑儿童成长所处的更广阔的社会环境。

15.简述反应性依恋障碍(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及其表现特点。

反应性依恋障碍是指已形成特殊依恋关系的婴幼儿,由于抚养者和抚养方式的突然变动,产生强烈而持续的情绪反应和依恋行为改变,并可伴有生长发育的停滞。

其表现特点是:婴幼儿对依恋对象的消失和环境的变动,表现出强烈而持续的情绪反应和依恋行为改变,焦虑不安、哭闹不已。此后对于任何人、甚至包括原来依恋对象所给予的任何形式的安抚,都一概表示拒绝,并伴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原有的生活节律发生紊乱,并可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生长发育停滞;以后,在社会人际交往方面可以出现对人的疏远、冷漠和不信任。

16.简述婴幼儿孤独症及其主要表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由脑功能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交往、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重复为基本特征的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

(1)交流障碍:儿童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总是独自玩耍。

(2)言语发育障碍:孩子通常语言发育落后,或表现为自言自语、重复刻板的语言。

(3)刻板重复行为:如转圈、撕纸、玩开关、特别依恋某一物件、重复看电视广告等。

(4)智力落后,70%患儿智力低下,但有些儿童可以在记忆力、音乐等方面智力超常。

(5)感觉异常、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行为等。

17.简述儿童情绪情感和社会功能发育的评定方法。

(1)自然观察法: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情绪和社会功能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婴幼儿发展信息的方法。

(2)情景观察法: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由评价者在该特定情景中观察儿童的情绪调节行为。

(3)谈话法:通过与幼儿面对面的交谈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运用此方法需要对谈话内容进行记录,然后对谈话记录进行分析。

(4)实验法:在实验室中诱发某种情绪,进而测量儿童的情绪调节反应。

(5)问卷调查法:由评价者根据评价目的,向被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调查表,广泛搜集幼儿情绪发展信息的一种方法。

18.简述测量儿童同伴群体关系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即对自然状态下儿童的同伴关系进行观察。使用观察技术的确能发现大多数群体中同伴接纳性的差异,但这种方法比较费时,而且有时带有主观性,因此利用较少。

(2)社会测量技术包括同伴提名法(peer nomination)和同伴评定法(peer rating)。这是测量同伴关系最典型的方法。同伴提名法是指在一个社会群体(比如一个班)中,让每个儿童根据所给定的同学名单或照片进行限定提名,让每个儿童说出他们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同伴,如“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和谁一起玩(或一起学习)”等。根据从每个儿童那里获得的正负提名的数量多少,对儿童进行分类。该方法可以测量出同伴地位的一些重要差异。但这种测量不能给出关于“最喜欢”和“最不喜欢”中间段的儿童的信息。因此,有研究者主张用同伴评定法,即要求每个儿童根据具体化的量表对同伴群体内其他所有成员进行评定,如让儿童回答有关同班内每个同学的问题:“你在多大程度上喜欢和这位同学一起学习(或一起玩)?并且给出一个“喜欢一不喜欢”的评定量表。此方法比较可靠和有效,而且利用此方法获得的结果与从实际同伴交往情况和同伴偏好观察获得的数据有较高的相关性。依据以上评定方法进行分类来描述儿童的社会接纳性,一般把儿童分为受欢迎的儿童、被拒斥的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视的儿童、一般的儿童。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情感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情感》达标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情绪 2、道德感 3、理智感 4、美感 5、幼儿园的精神环境 二、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包括( )。 A.责任感B.道德感C.理智感D.美感 2.( )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A.感觉B.知觉C.情绪D.气质 3.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 A.爱B.笑C.哭D.恐惧 4.下列关于情感与语言的叙述中,( )项不正确。 A.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带有情感和愿望的色彩 B.情绪激动对儿童学习任何一类词语都不利 C.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D.有美感情调色彩的词比有恶感的词更利于儿童记忆 5.情绪是婴幼儿交往的主要工具,这是因为情绪具有( )。 A.唤起功能B.信号作用C.调节功能D.分化过程 6.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具有()。 A.系统性B.传递功能C.信号作用D.感染性 7.关于情绪的叙述,下列()项不正确。 A.情绪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 B.大约5岁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 C.儿童情绪态度的形成受成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D.情绪在每一个人身上阈限相同、表现不同,是因为后天教育的影响8.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B.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 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 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 9.行为主义者( )通过观察研究,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A.冯特B.华生C.柯勒D.马斯洛

10.我国心理学家( )提出了新生婴儿具有两种可以分辨的情绪反应。 A.林传鼎B.朱智贤C.皮连生D.孟昭兰 11.幼小儿童和年长儿童不同的突出特点是,( )对行为有特别作用。 A.情绪B.动机C.意识D.注意 12.恐惧可以说是( )。 A.本能的反应B.社会性的表现C.情绪分化的表现D.自我调节的表现13.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 A.环境的影响和培养B.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C.社会化程度的高低 D.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 14.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A.生理需要B.情绪表达性需要C.自我调节需要 D.社会性需要15.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恐惧、自豪、焦虑、害羞或惭愧,这种情感主要是与( )的联系。 A.思维活动B.自我意识C.想像D.感知 16.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B.语言的发展C.自我意识的发展D.情绪气氛的熏陶17.婴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B.不出声的笑C.出声的笑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18.在幼小的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B.幼儿的意志力差C.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D.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19.情绪的表达方式不包括( )。 A.肢体语言B.思维活动C.面部表情D.言语表情 20.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的出现开始于婴儿( )。 A.3个月左右B.4个月左右C.5个月左右D.6个月左右 三、填空题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这种反应是以_____ _ _ __为中介的。2.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______和____ _ ___。 3.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___ ___、___ ___。 4.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是____ __。 5.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___ ___,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6.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称之为___ ____。 7.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___ _ ____和_ _ ______。 8.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9.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是_____ _ _ _ __。 10.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____ _ ___有关,也与___ _ ____有关。 四、判断 1、情绪是消极性体验,情感是积极性体验。()

【最新版】幼儿园观察记录: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精选word文档 (1页)

【最新版】幼儿园观察记录: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精选word文档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幼儿园观察记录: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观察实录:早晨来园以后,基本上早来的孩子我们总是以桌面玩具居多。那玩什么玩具的决定自然就落到最早来的小朋友手中。诺诺小朋友每天来园都不怎么早,等他来时,玩具已经分的差不多了。诺诺看了一眼桌上的玩具所剩无几,便对旁边的小朋友说:“我没有玩具了。你们谁分我点吧!”似乎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手中搭好的玩具拆下来。诺诺火了,直接把边上小朋友搭好的积木破坏了,然后拿了一部分到自己身边。这时的边上的小朋友当然不依了,来老师处告状。诺诺不甘心被告状,就说:“那我玩具这么少,谁让你们都不分我一点的。”听了诺诺的话,我便当着全班的面说,诺诺来的晚,没有玩具完了,我们该怎么办呀?这时组里的小朋友都腾出了一小部分玩具给他。同时,我也告诉诺诺,没有玩具的时候不仅仅只有破坏别人的玩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许会有更多的好办法。 分析: 解决同伴争执,培养幼儿化解冲突的技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诺诺小朋友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语言表达与动作能力不同步。总是话没说完直接插手。引起其他幼儿的误会。诺诺也不太愿意和同伴分享,因此别人也不太愿意和她成为朋友。大班的孩子对如何交往和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老师提醒一下他就能明白抢夺不是一种好的行为。通过语言解决矛盾,很关键。 措施: 运用一些故事和其他表现好的幼儿作为榜样来感化诺诺。让他从故事和其他幼儿身上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当遇到问题发现错误及时批评和纠正。在家长方面:则可以告知家长幼儿园的教育方法,请家长积极配合。相信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在交往方面的能力会更好。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练习题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情绪与情感: 2、心境: 3、激情: 4、应激: 5、道德感: 6、理智感: 7、美感 二、填空: 1、人最原始的情绪有快乐、______、______和______。 2、根据情绪强度与持续时间,人的情绪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3、人的高级的社会情感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心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5、激情的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6、应激的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7、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标准是________。道德感的核心是______和______。 8、小学生理智感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所学课程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9、美感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特点。 10、人类的基本情绪及表现方式是______的,而一些复杂的情绪和情感是后天的______和______的产物。 11、五爱教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情绪和情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功能。 三、选择题: 1、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反映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哪种情感体验()。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3、热爱真理、追求真理,获得成就喜悦感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4、情绪与情感是()关系的反映。 A、客观现实与人 B、人与人 C、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 D、生理与心理需要 5、出乎意料的紧张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6、高兴时的手舞足蹈属于下列中哪种表情()。 A、面部表情 B、身段表情 C、言语表情 D、语调表情 7、情绪情感是在下列哪种心理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30篇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30篇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游戏方式, 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质量会影响影响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本研究对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进行观察, 分析其特点, 并提出提升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同伴互动的技巧, 以期提高幼儿同伴交往水平。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的“社会领域”要求指出:“3-6岁幼儿能够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 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 有同情心, 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与合作的态度, 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为每个幼儿提供实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1]游戏是幼儿期主要的活动, 对幼儿的社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认知社会角色、理解社会角色关系的主要途径。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通过再现生活事件和社会事件, 并在其中通过多体验各种社会角色, 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逐渐学会理解他人;通过迁移生活经验和还原真实社会事件, 在真实与假装的情境转换中, 幼儿经历着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洗礼。同时, 角色游戏能有效地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 减少冲突。[2]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会了如何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技巧, 学会了运用元交际语言进行交流互动, 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使幼儿学会与人合作分享, 养成了活泼开朗的性格。[3]同时, 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和根据要求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都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慢慢发展起来。 [4]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角色游戏 在西方幼儿教育界, Dramatic Play, Socio dramatic Play, Creative Drama等词与我们谈及的“角色游戏”一词相近。Dramatic Play按字面意义可翻译为戏剧性游戏, 其本质特点是“假装”或“象征”, 包含我们所说的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Socio Dramatic Play按字面意义可译为社会性戏剧游戏, 是幼儿围绕共同的目标或主题进行的集体假装, 它主要强调这种游戏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与特征。[5]4 Creative Drama可译为创造性戏剧表演, Rosenberg认为“它是一种即兴的、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形式, 参与者在引导者指导下想象、扮演和反思人类真实或想象的经验。[5]4邱学青教授这样定义角色游戏:“幼儿自主自愿的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人物, 运用模仿, 采用想象的心理活动, 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应的一种游戏。”[6]刘焱认为角色游戏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与体验、法与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7]478-479国内外的学者对于角色游戏的界定都集中在强调幼儿的自主自愿, 通过身份的假象, 运用游戏材料进行现实生活的再现。本研究将角色游戏的概念界定为:幼儿根据自身的经验, 按照自己的意愿, 通过扮演角色, 借助材料, 以模仿、想象, 运用语

岁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

岁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 育规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0-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媒介的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情绪是这种反映的比较短暂的状态.情感则是比较稳定和持续的状态。由于客观事物是多样的、变化的,所以人的主观体验也是不同的。人的需要有天然需要,如吃、喝、睡等,人还有社会性的需要,如社会生产、社会交际等,这是人所特有的。一般来说,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快乐、满意、爱等。如果违反人的需要和意愿,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愤怒、哀怨、憎恨等。 童年龄越小,情绪在生活中的地位越高,这是婴儿心理的特点。首先,情绪对婴儿适应生存有着特别的意义。婴儿天生就具有情绪的反应能力,生后很早就表现出了他(她)的情绪反应,是其重要的适应生活的方式。如婴儿吃饭后就安静,饥饿或尿湿时就不安、哭闹等。2—3个月婴儿吃饭、睡好后就会微笑,当成人逗他(她)时,就会全身活跃或笑出声。情绪情感直接影响婴儿的行为,对婴儿的认识活动起着激发和推动的作用。5—6个月开始婴儿对新鲜的玩具特别感兴趣。以后,(健康小常识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只有婴儿感兴趣的东西可更能引起他(她)的注意。婴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做什么事都积极,也乐于学习,而情绪不好时,则什么也不听、不学、不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婴儿凭兴趣做事”。

另外,情绪情感是婴儿进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婴儿生后不久,对人即有了泛化的认识,他(她)见任何人都微笑,6—7个月开始表现怯生情绪,并产生了与亲人相互依恋的情感。8—10个月婴儿出现分离焦多的婴儿即可出现对人、对物的关系的体验,如有同情感。2岁时已出现快乐、兴高采烈、爱亲人、爱小朋友、害怕、厌恶、苦恼、甚至嫉妒等情绪的表现。 在婴儿的情感活动中,依恋是一个重要的情感。依恋是指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系,它是母亲与婴儿之间的充满深情的积极的相互关系。它的形成与母亲经常满足婴儿的需要,给予愉快的强化刺激有关,也是婴儿在与人交往中对人的从泛化到分化的社会性认识的结果。 依恋感情的表现形式是婴儿喜欢同他(她)所依恋的人接近,此时他会感到安慰、舒适和愉快。在他遇到陌生环境而产生惧怕和焦虑时,依恋对象(母亲)的存在或出现会使他(她)感到安全,这种依恋的安全感一旦建立,婴儿就会更加自由自在地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就会尝试与别人交往,会更广泛的去适应社会。因此,母亲与婴儿的这种相互依恋的感情是婴儿与别人交往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安全基地”。这种早期的母婴依恋的质量对日后婴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的适应都有重要意义。这就是我们说的安全依恋,这种安全依恋不仅可以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而且还将导致一个人对人信赖、自我信任、并成功的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和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一、单选题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2.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面哪一个维度不包含在其中( ) A.愉快一不愉快B.激动一平静C.注意一拒绝D.紧张一松弛3.所谓 "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 )的绝好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 4.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 )。 A.内脏B.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5.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 ( )。 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 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6.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 ) 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行为反应7.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 ( )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B.植物性神经系统C认知评价D.动机水平8.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 "意识狭窄"现象,此时 ( )。 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 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 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 ( )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对客观事物的感知B个体的愿望和需要C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个体的能力与人格10.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1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12、内驱力其实就是()。 A生理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 13.在荒邻野外看见老虎,人们害怕,而看见动物园中笼子中的老虎,不但不怕反而高兴,这种现象说明: A.刺激决定情绪 B.认知决定情绪 C.生理唤醒决定情绪 D.身体状态决定情绪 14. “喜新厌旧,忽冷忽热,易喜易悲”是情绪和情感的哪种特性 A.兴奋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效能性 15.“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A. 应激 B. 心境 C. 焦虑 D.激情 16.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 )来实现的? A. 动机 B.适应 C.表情 D.心境。17.在愤怒时,人们采取问题解决的策略,伤感时采取回避的策略等,这都属于情绪调解中的:A.生理调节B.情绪体验调节C.行为调节D.认知调节 18. 阿诺德的情绪评估-兴奋说强调了: A.植物神经的作用 B.丘脑的作用 C.小脑的作用 D.大脑皮层的作用 1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体验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20、身段表情可以分成()。 A语言和动作B手势和身体的姿势C行走和比划D身体姿势和四肢动作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一、单选题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2.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面哪一个维度不包含在其中( ) A.愉快一不愉快B.激动一平静C.注意一拒绝D.紧张一松弛 3.所谓 "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 )的绝好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 4.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 )。 A.内脏B.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 5.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 ( )。 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 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6.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 ) 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行为反应

7.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 ( )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B.植物性神经系统C认知评价D.动机水平 8.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 "意识狭窄"现象,此时 ( )。 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 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 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 ( )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对客观事物的感知B个体的愿望和需要C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个体的能力与人格 10.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 1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12、内驱力其实就是()。 A生理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 13.在荒邻野外看见老虎,人们害怕,而看见动物园中笼子中的老虎,不但不怕反而高兴,这种现象说明: A.刺激决定情绪 B.认知决定情绪 C.生理唤醒决定情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一、单项选择题 1.情绪情感是以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兴趣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人的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成就感 3.热爱追求真理是哪种情感体验? A.道德感B.美感 C.理智感D.荣誉感 4.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 A.现实与人B.人与人 C.生理与心理需要D.现实与人的需要 5.“易喜易悲、忽冷忽热”是情绪的哪种特性? A.兴奋性B.深刻性 C.稳定性D.效能性 6.“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8.“手舞足蹈”是人的 A.面部表情 B.言语表情 C.身段表情 D.外部表情 9.情感主要是指和下列哪种选项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A.生理需要B.交往性需要 C.成就需要D.社会性需要 10.情绪、情感是在下列哪种心理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A.态度B.动机 C.认识D.个性 11.“暴跳如雷、欢喜若狂”反映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 应激 D.兴奋 二、填空题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而产生的。 2.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和三个方面。 3.人的原始的情绪有快乐、、愤怒和。 4.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强烈、短暂、爆发的情绪状态是。 描述。 5.人的高级社会情感有道德感、和。 6.道德感有三个水平,即直觉的道德感、和。 7.心境状态的主要特点是非定向的。

8.理智感是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9.詹姆斯、兰格认为情绪产生于的活动;坎农、巴德则认为情绪的中心是。 三、名词解释 1.情绪 2.需要 3.心境 4.激情 5.应激 6.道德感 7.美感 8.理智感 9.表情 四、简答题 1.情绪、情感有什么区别? 2.情绪情感同认识过程的关系如何? 3.心境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有哪些? 4.激情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有哪些? 5.应激的特点是什么? 6.高尚道德情感包括哪些内容与形式? 7.表情动作有何意义? 8.情绪、情感过程有何作用? 五、论述题 1.怎样培养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心境? 2.怎样控制和调节人的激情? 3.怎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调适不良情绪?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D 5.C 6.A 7.C 8.D 9.D 10.C 11.B 二、填空题 1.需要态度体验 2.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3.悲哀恐惧 4.心境激情 5.美感理智感 6.想象的道德感伦理的道德感 7.弥散性(感染性) 8.认识(智力) 9.植物性神经系统丘脑

观察记录与评价幼儿的方法

观察记录与评价幼儿的方法 记得廖信达先生在其《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一书中清楚地介绍了8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需要学习使用适合的方法。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教育评价是指根据正确的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宜的途径对教育活动的各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必要环节。观察评价幼儿的学习,是幼儿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尤其在幼儿自主主动学习的情景下,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记录的角色就更重要了。但是,如何观察记录孩子的学习,从哪儿入手,常常是教师们困惑的地方 观察与记录的方法分别有:日记法,样本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检核表法,评量表,范围单位分析在这几种方法中,我最喜欢日记法,它能详细记录幼儿一日在园的情况,而且也利于对某一幼儿在本学期的表现有一个详细跟踪,例如:我们班的李宜轩小朋友从刚入园爱打小朋友,到现在能和小朋友和平相处,再到本学期末能和其他小朋友做好朋友,通过日记法可以详尽记录李宜轩小朋友的变化。 观察与记录幼儿教育评价运用各种观察记录对幼儿教育进行评价的做法 1、对幼儿工作的评价 《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为了对幼儿工作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也为实施蒙氏教育实验活动园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依据,我们设计了《蒙氏活动观察记录表》,记录孩子的工作情况,包括:选择什么教具?和谁在一起工作?工作的情况怎样?一般记录幼儿开始工作的最初十五分钟或最后十五分钟。为了节省记录的时间,我们用符号和文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快速记录。在工作结束后,我们通过《蒙氏活动观察记录表》记录的真实情况对幼儿进行评价。评价他们的纪律行为,工作方式,并找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等,通过评价帮助幼儿形成良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

0-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媒介的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情绪是这种反映的比较短暂的状态.情感则是比较稳定和持续的状态。由于客观事物是多样的、变化的,所以人的主观体验也是不同的。人的需要有天然需要,如吃、喝、睡等,人还有社会性的需要,如社会生产、社会交际等,这是人所特有的。一般来说,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快乐、满意、爱等。如果违反人的需要和意愿,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愤怒、哀怨、憎恨等。 童年龄越小,情绪在生活中的地位越高,这是婴儿心理的特点。首先,情绪对婴儿适应生存有着特别的意义。婴儿天生就具有情绪的反应能力,生后很早就表现出了他(她)的情绪反应,是其重要的适应生活的方式。如婴儿吃饭后就安静,饥饿或尿湿时就不安、哭闹等。2—3个月婴儿吃饭、睡好后就会微笑,当成人逗他(她)时,就会全身活跃或笑出声。情绪情感直接影响婴儿的行为,对婴儿的认识活动起着激发和推动的作用。5—6个月开始婴儿对新鲜的玩具特别感兴趣。以后,(健康小常识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只有婴儿感兴趣的东西可更能引起他(她)的注意。婴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做什么事都积极,也乐于学习,而情绪不好时,则什么也不听、不学、不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婴儿凭兴趣做事”。 另外,情绪情感是婴儿进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婴儿生后不久,对人即有了泛化的认识,他(她)见任何人都微笑,6—7个月开始表现怯生情绪,并产生了与亲人相互依恋的情感。8—10个月婴儿出现分离焦多的婴儿即可

出现对人、对物的关系的体验,如有同情感。2岁时已出现快乐、兴高采烈、爱亲人、爱小朋友、害怕、厌恶、苦恼、甚至嫉妒等情绪的表现。 在婴儿的情感活动中,依恋是一个重要的情感。依恋是指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系,它是母亲与婴儿之间的充满深情的积极的相互关系。它的形成与母亲经常满足婴儿的需要,给予愉快的强化刺激有关,也是婴儿在与人交往中对人的从泛化到分化的社会性认识的结果。 依恋感情的表现形式是婴儿喜欢同他(她)所依恋的人接近,此时他会感到安慰、舒适和愉快。在他遇到陌生环境而产生惧怕和焦虑时,依恋对象(母亲)的存在或出现会使他(她)感到安全,这种依恋的安全感一旦建立,婴儿就会更加自由自在地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就会尝试与别人交往,会更广泛的去适应社会。因此,母亲与婴儿的这种相互依恋的感情是婴儿与别人交往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安全基地”。这种早期的母婴依恋的质量对日后婴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的适应都有重要意义。这就是我们说的安全依恋,这种安全依恋不仅可以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而且还将导致一个人对人信赖、自我信任、并成功的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和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看到由于缺乏耐心的照料,不注意母子感情交流,出现一些不安全的依恋类型或无依恋的现象。没有建立母一婴安全依恋感情的婴儿,在后来的生活中多不善于与人相处,或不能很好地面对现实。各国对孤儿院儿童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对每一个家长来说,育儿绝不是单纯的喂养,要在喂养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经常使婴儿保持愉快的情绪,以促进他们对外界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使婴儿的身体、心理均得到健康的发展。 来源:健康小常识

第九章 情绪和情感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一、单项选择题 1.情绪情感就是以哪种选项为中介得反映? A。需要 B、动机 C。态度D、兴趣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人得 A.道德感B、美感 C.理智感 D、成就感 3。热爱追求真理就是哪种情感体验?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D。荣誉感 4。情绪情感就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得反映 A。现实与人 B.人与人 C.生理与心理需要 D.现实与人得需要 5.“易喜易悲、忽冷忽热”就是情绪得哪种特性? A.兴奋性B.深刻性 C.稳定性 D。效能性 6。“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8.“手舞足蹈”就是人得 A。面部表情 B、言语表情 C.身段表情 D、外部表情 9。情感主要就是指与下列哪种选项相联系得态度体验? A.生理需要 B。交往性需要 C.成就需要D.社会性需要 10.情绪、情感就是在下列哪种心理活动基础上产生得 A.态度B。动机 C。认识 D.个性 11。“暴跳如雷、欢喜若狂”反映得情绪状态就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兴奋 二、填空题 1、情绪、情感就是客观事物就是否满足人得而产生得。 2。情绪情感得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与三个方面。3、人得原始得情绪有快乐、、愤怒与。 4、微弱而持久得情绪状态就是,强烈、短暂、爆发得情绪状态就是。 描述。 5、人得高级社会情感有道德感、与。 6、道德感有三个水平,即直觉得道德感、与。 7。心境状态得主要特点就是非定向得。 8。理智感就是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得情感体验。 9.詹姆斯、兰格认为情绪产生于得活动;坎农、巴德则认为情绪得中心就是。 三、名词解释 1、情绪 2、需要 3、心境 4、激情 5、应激 6、道德感

幼儿园案例分析观察记录小班的分离焦虑

幼儿园案例分析观察记录《小班的分 离焦虑》 观察对象:(化名)茜茜小林小华年龄:3岁班级:小班 案例背景: 对于初入园的孩子来说,分离是件难以接受的事。往往会出现分离焦虑,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 观察一: 茜茜小朋友早上来园时,不管老师是笑容满面的迎接还是连哄带抱,总是一副泪眼朦胧的接过来。并且是一步三回头的盯着门口,嘴里还不停的叫“奶奶,奶奶”。每当茜茜来园时,往往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我要奶奶……”。只见茜茜紧紧的抱着奶奶的脖子,不愿放手。奶奶忙哄着芊芊,“好,抱抱你就进去”。看来,都难舍难分。 观察二: 小林是每天早早来园,外婆先带着在园里四处玩玩。见到老师还懂得先主动打招呼。“郑老师,早上好!我来了”。听这语气,还以为慢慢适应新环境

了呢。可一到吃饭时间,听到其他孩子哭,小林也跟着哭了,“老师,我要外婆。呜呜……老师,你喂我”。午休时间一到,小林又开始了。“老师,你打电话给我外婆好不?我要外婆,我不睡觉”。 观察三 小华早上来园,总是在门外徘徊,无论老师怎么哄,妈妈爸爸怎么说都不愿进班。妈妈只好把他抱了过来,可老师一接手抱过来,小华就大哭大跳。完全不理睬老师。 分析 1、环境的变化。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还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吃、住、行与家都不一样。例如:饮食不合口味,大小便的便器与家里的不一致,睡觉的小床发生了变化,活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等,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变化,让幼儿深感离开家庭的迷茫和痛苦,思念家人的情感油然而生,他们就会产生情绪的流露:哭闹、厌食、悲伤等。 2、保教人员的教养态度。教师如果对幼儿哭闹、沉默寡言一系列消极的情绪以粗暴训斥、恐吓来终止,常以长者自居,力求“师道”的刻板形象,随意的指评,惩罚幼儿,这样会加深幼儿与教师之间

第九章 情绪和情感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情绪的功能:1)适应功能2)组织功能 3)信息功能: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区别:1)从需要角度看,情绪一般与人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通常包括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 系的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具有反应性和活动性的特点,受情境影响较大 情感是人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特点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 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经产生就相对稳定, 不受情境所左右 4)从表现方式看,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的特点 情感则以内蕴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加以流露,始终处于 人的意识调节支配下 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两者紧密联系。 情绪和情感种类 情绪种类:心境 激情 应激:警觉阶段、阻抗阶段、衰竭阶段 情感种类: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情绪的生理机制 植物性神经活动的变化:呼吸,心率、血压、血管容积,皮肤电, 内外分泌腺活动 情绪的生理反应脑电波的变化 测谎的原理:测谎仪测的就是由于说谎而导致的紧张、内疚等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测谎过程 实际上运用了联想原理。 情绪理论 1.早期情绪理论 1)詹姆士—兰格理论 认为情绪必须现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刺激会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正是由于生理反应个体才产生了情绪。 詹姆士—兰格的情绪理论,重视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但片面强调了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的控制与调节。 2)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 情绪与生理反应同时发生,重视丘脑 2.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评估刺激之后才能产生情绪 2)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两因素理论 人的情绪,实际上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完整版)浅谈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浅谈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幼儿的情绪情感正处在不稳定的初级时期,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较弱,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一、积极情绪情感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情绪情感在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更有其重要的作用。 1、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专门的研究表明:情绪的体验是由皮下中枢的神经兴奋和在植物性神经系统中所产生的生理过程决定的。皮下中枢对大脑两半球皮层也发生积极的影响,它是大脑两半球力量的源泉。情绪过程在人的有机体中能引起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心脏———血管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因此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体验不仅对人的健康状况会发生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暂时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2、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积极的情绪情感不但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哈洛克曾用实验证明:“对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表扬而引起喜悦、快乐、得意等积极情绪,可促进其智力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儿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其求知欲、智力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我们对一些参加过音乐、舞蹈、电子琴、小提琴、美术等兴趣班的幼儿进行学习效果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凡在各兴趣班中学习效果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幼儿均为课堂中受教师表扬鼓励最多的幼儿。由此可见,积极的情绪情感的确是幼儿发展的催化剂。 3、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期特别是学前期,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情绪情感中社会性交往成份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强,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初步萌发了道德、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学前儿童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加之幼儿总是受着特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经常作为系统化的刺激作用于幼儿,幼儿也就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稳定的情绪,反映出情绪情感的特征。因而,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作用是巨大的。 二、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 既然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幼儿身心、智力、个性等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应该格外重视对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人们一般将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感,而将焦虑、漠然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情感。 在幼儿期消极情绪情感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幼儿交往能力个案观察记录图文稿

幼儿交往能力个案观察 记录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幼儿交往能力个案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11年4月25日 记录者:XX 游戏名称:玩“过家家”游戏 事件: 只见梓睿用手一个劲地将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倒在地,一边推,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这时,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籍了……“恩。”他撅着小嘴点点头。“爸爸和客人们都不让我参加‘吃饭’,所以,我生气了。”他不作声。老师正想上前训斥,可又当我看到梓睿那一脸不高兴的表情时,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克制自己的情绪,来到他身边了解情况。我摸摸他的头问道:“梓睿,怎么了你有不高兴的事情”“快告诉我,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后来听到同伴的劝导和希望他一起加入游戏后,梓睿二话没说就开始捡地上的餐具了。“我们帮你一起捡吧。”在同伴的帮助下,地上的餐具捡干净了。他和孩子们又开始了游戏……。 分析: 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原因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进行引导,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 观察要点: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措施: 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时,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游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另外,我觉得孩子遇到在游戏中的问题,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或者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这样,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章 情绪情感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情绪 ?2.道德感 ?3.理智感 ?4.美感 ?二、选择题 ?1.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 B.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C.客观事物的整体面貌 D.客观事物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2.知之深,爱之切!说明()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A.意志 B.需要 C.认识 D.个性 ?3.原始情绪包括() ?A.怕、喜、哀 B.喜、怒、爱 ?C.怕、怒、爱 D.怒、怕、笑 ?4.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价值。 ?A.报到 B.生理 C.心理 D.社会 ?5.社会性微笑这种情绪一般在婴儿第()周开始出现。 ?A.1-2 B.3-6 C.6-8 D.一岁以后 ?6.认知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是()。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7.幼儿在玩智力游戏时,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否则就会不高兴,这表现了幼儿() ?A.情绪的冲动性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8.幼儿常会因争夺玩具而打架,在地上撒泼,体现了他们情绪的() ?A.易冲动性 B.不稳定性 ?C.外露性 D.易受感染性 ?9.幼儿常有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即破涕为笑,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 ?B.幼儿的情绪易外露 ?C.幼儿的情绪不稳定 D.幼儿的情绪易外露 ?10.幼儿在看图书时,指着?°坏人?±说?°坏蛋、坏蛋?±,这种现象表明幼儿的()开始发展起来了。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是非感 ?11.?°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的是一种与()相联系的情绪体验。?A.思维 B.注意 C.记忆 D.感觉

幼儿交往能力个案观察记录2

幼儿交往能力个案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11年4月25日???????????????????????? 记录者:XX 游戏名称:玩“过家家”游戏 事件: 只见梓睿用手一个劲地将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倒在地,一边推,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这时,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籍了……“恩。”他撅着小嘴点点头。“爸爸和客人们都不让我参加‘吃饭’,所以,我生气了。”他不作声。老师正想上前训斥,可又当我看到梓睿那一脸不高兴的表情时,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克制自己的情绪,来到他身边了解情况。我摸摸他的头问道:“梓睿,怎么了你有不高兴的事情”“快告诉我,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后来听到同伴的劝导和希望他一起加入游戏后,梓睿二话没说就开始捡地上的餐具了。“我们帮你一起捡吧。”在同伴的帮助下,地上的餐具捡干净了。他和孩子们又开始了游戏……。 分析: 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原因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进行引导,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 观察要点: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措施: 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时,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游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另外,我觉得孩子遇到在游戏中的问题,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或者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这样,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社会性发展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 ?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案例描述: ?小乖,是一个三岁的小女孩,特别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玩,有自己的好朋友,只和自己的好朋友 在一起玩,与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不会主动参与游戏。一天,妈妈带小乖去院子里玩,遇到了两个男孩小朋友,妈妈想带她去和小朋友玩,但是小乖拒绝,不想去玩。就这样拉着妈妈的手,在院子里走了一圈,没有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妈妈再次征求她的意见,是否和两个男孩朋友玩? 小乖答应了,妈妈带着小乖去找小朋友玩,小乖只是站在旁边看着小朋友玩,没有主动去参与,小朋友邀请她去玩,她只是拉着妈妈的手,要求妈妈也陪他一起玩,当小朋友的妈妈和奶奶来邀请她玩的时候,小乖非常排斥,情绪激动。当妈妈陪她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和妈妈玩,和小朋友基本没有互动,比较黏着妈妈。 随后,妈妈带着小乖去她的好朋友彤彤家里玩,小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心的和好朋友彤彤拥抱,在一起游戏玩耍,没有要求妈妈也必须参与游戏,和好朋友玩的很开心。

?案例分析: ?通过对小乖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与人交往的一个规律: ?1、与家庭成员的交往。爸爸妈妈上班,家里是奶奶爷爷带孩子,奶奶比较内向,不经常带孩子与 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宅在家里的时间比较长。最亲 密的关系是和妈妈的关系,只要妈妈在家里,就只和 妈妈游戏玩耍,不让其他家庭成员靠近。妈妈去上班 后,也能和家庭其他成员愉快相处。 ?2、与小朋友的交往。有自己固定的好朋友,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玩耍,交往中自我意识比较强, 如果不合心意会哭闹。对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不敢 兴趣,不会主动参与。 ?3、与亲戚朋友的交往。比较排斥,遇到不认识的亲戚朋友会躲在妈妈的身后,或者妈妈的怀抱里, 不会对别人的语言有反应,会用闭上眼睛的方法来逃 避。 ?根据小乖与人交往的规律,我发现孩子不愿意与人交往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家庭环境 的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的。小乖的家

第九章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教案

幼儿心理学第九章幼儿的情绪和情感教案 课题: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目标: 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以及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重点: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难点: 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1. 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 1)一般说来,人们将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当机体的某种生物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体验。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

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第二,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 第三,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情绪和情感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在: 1)在客观事物中,有些事物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但有些事物则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这是因为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情绪反映,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2)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需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是以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小结: 作业: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课题: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目标: 了解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幼儿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学习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重点: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 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方法: 讲授、讨论 课时: 2课时 过程: 二、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动机作用 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