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0016320.html,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作者:郭江山

来源:《甘肃教育》2014年第09期

〔关键词〕青少年;偏差行为;定义;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9—0037—01

一、偏差行为的定义

偏差行为,顾名思义,指偏畸、不正常的行为,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出现背离、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偏差行为成因错综复杂,一般倾向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而产生,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因素去探究。

二、偏差行为的成因

1. 个人因素。近年来,青少年青春期提前到来,身体外形、生理机能的变化和性的发育成熟带来了很多矛盾和问题。一方面,独立意识强烈起来的青少年,试图以自己的语言、行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来体现自身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思想不成熟,缺乏经验和社会的有力引导,没有自制力,情绪不稳定,思维上的片面性,行为上的逆反性,常常容易感情用事,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应对,因而,极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发生偏差行为。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行作为子女的仿效榜样,青少年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模仿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体系。家庭的物质环境,父母的职业、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教育态度与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因此,父母的不良言行是孩子偏差行为的反面教材,家庭结构缺陷、家庭缺乏教育能力、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和不良熏陶,都极有可能导致青少年行为偏差。

3. 教育因素。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主要目标,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和性知识、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在偏差行为的防治中显得软弱无力。道德教育并未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脱离实际,缺少社会实践,片面注重道德知识和原则的灌输,空洞说教,人格教育变成知识教育,忽视了良好行为的养成和多种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

4. 社会环境因素。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都受到新的挑战,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随着现代媒介的发展及互联网的兴起,对暴力、色情等不当内容过度渲染,这些消极文化阻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导致青少年的价值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