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4酶与ATP突破训练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4酶与ATP突破训练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4酶与ATP突破训练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4酶与ATP突破训练

酶与ATP

1.(2015云南昆明质检)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具有分泌功能的活细胞才能产生酶

B.酶可被水解为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C.人的造血干细胞和肌细胞中不存在相同的酶

D.以底物的种类作为自变量,可验证酶的专一性

解析: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大多需要酶的参与,活细胞都能产生酶,A错误;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RNA,蛋白质和RNA被水解分别形成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B错误;同一生物体的两种不同类型细胞中基因种类通常是相同的,但在基因表达时,有的基因在两种细胞中都表达(如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有的基因在两种细胞中不同时表达或不表达,C错误;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为底物的种类或酶的种类,D正确。

2.(2015北京东城区模拟)细胞内ATP转化为ADP的过程不包括( B )

A.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

B.动作电位产生过程

C.叶绿体基质中C3转化成C5

D.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解析: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属于胞吐,是消耗能量的;暗反应中,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分别作为能源和还原的动力将C3转化成C5;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的过程中消耗能量;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主要是Na+的内流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

3.下列关于酶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思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探究某化合物A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温度应保持不变

D.探究小麦种子在开始萌发的7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自变量是

时间

解析:由于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故不宜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化合物A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为化合物A的有无,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

4.(2015河北唐山模拟)下列关于不同细胞内的ATP的变化以及去向情况描述中,正确的是( D )

A.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分子时,ATP消耗量增加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C.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为多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酵母菌中RNA的组成单位可以来源于ATP的水解产物

解析: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分子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能进行无氧呼吸,从而产生ATP,B项错误;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被暗反应利用,C项错误;ATP水解失去2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AMP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D项正确。

5.(2015黑龙江大庆二模)如图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C )

A.ab段表示在无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B.b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C.酶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的进行

D.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解析: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所以,在没有催化剂时,反应物A要达到活化态需要的活化能为ac,在有酶催化时需要的活化能为bc。那么,ab段代表的含义是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时酶所降低的活化能,也就是说酶降低的活化能是ab。bc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 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因为酶比无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所以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6.(2015河北石家庄二模)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D )

A.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具有高效性,原因是其能明显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过酸、过碱都可能导致酶分子空间结构的改变

C.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采用过氧化氢作底物

D.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解析: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体现了酶具有高效

性,A正确;高温、过酸或过碱条件下,都能导致酶分子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变性失活,B正确;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分解,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因此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D错误。

7.(2015河北石家庄质检)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浓度为0.5 mol/L的过氧化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试管

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C.实验中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解析:生土豆块中含有过氧化氢酶,锈铁钉中含有的Fe3+是无机催化剂,故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2号和3号试管;唾液和土豆块中酶的种类不同,作用于同种底物时实验结果不同,体现了酶的专一性;3号与4号对照能说明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 B )

考点3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含酶和ATP)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3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含酶和ATP)1. (2012·全国高考·T33)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 。 (2)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1)温度能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在本实验中应该保持在最适宜温度。 (2)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的砖红色沉淀现象应在沸水浴中出现。 【精讲精析】(1)只有在最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使酶发挥最大的催化活性。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在70 ℃时,由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干扰了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2)在沸水浴中,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出现砖红色沉

淀现象。 【参考答案】(1)③更正:将5支试管放入37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适宜。理由: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在70 ℃时,由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干扰了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④更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将这些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 min左右。理由:斐林试剂应在沸水浴中参与反应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完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安排: 从高三开课开始,进入高三生物一轮复习。2017年1月22日前完成一轮复习。 四、高三复习策略: (一)重视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高考必须具备的。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要求较高,当然仅是熟记这些基础知识是远远达不到高考要求的,还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二)兼顾复习中的点和面:学科内的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因而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同时也要有效避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面系统的复习,才能使学生面对考题内容、形式变化而泰然处之。对于一些非重点内容(如课本上的小资料、小问号、课外读等),由于平时疏于复习而往往在高考中失分,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这些内容往往在试题中出得并不难,因此有必要给以关注。 (三)加强能力训练

生物高考的解题能力主要包括: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取应用信息的能力、综合表达信息的能力。信息的呈现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图表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月考、周练、限时练习中学会分析:试题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怎么考的?从什么角度考的?为什么这样考?还可能怎样考?我的解法错在哪里?我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有何差距?应如何消除这种差距?如何破题……通过对解题思维过程的训练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四)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解题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密性。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揭示问题,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练:以限时练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规范性等方面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顺应2010年试题难度的要求,题目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五)注重学法、解法指导(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指导并督促学生): 1、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有目的地读教材;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 2、总结: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从知识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应试心理等方面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高三生物一轮知识点

1.病毒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其原因是病毒只能营活细胞寄生生活。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而原核细胞没有。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和核糖体,都含有遗传物质DNA。 4.细胞学说建立的突出意义是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 1.生物体内元素的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细胞中产生水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和细胞核等。 3.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正在萌发的种 子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则上升。 4.哺乳动物的血钙过多,会出现肌无力症状,由此说明无机盐对于维 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5.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可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Ⅲ(或苏丹Ⅳ) 染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而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1.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共同特点是: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 4.氨基酸分子以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键,由肽键连接氨基酸分子形成肽链,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5.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6.蛋白质的功能是: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信息传递等功能。 1.核酸的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 2.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为五碳糖和含N碱基(T和U)的不同。 3.一个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4.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三类。 5.脂肪的主要功能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完整版)高三生物必修一一轮复习试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第Ⅰ卷(本卷共50个小题) 一、选择题(1—40每题1分,41—45每题2分。共50分) 1、(课标Ⅰ卷)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课标Ⅱ卷)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3、(福建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4、(2014重庆卷)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 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5、(2014山东卷)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6、(安徽卷)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7、(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8、(广东卷)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成的是()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9、(大纲卷)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10、(课标Ⅰ卷)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11、(北京卷)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 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12、(上海卷)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6),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浅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法及策略

浅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法及策略 罗田县骆驼坳中学张保华 438600 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尤为重要,如何抓好一轮复习备考工作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是摆在我们高三人面前的研究课题。下面就我校生物一轮复习的一些具体做法作简要汇报。 一.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 在今年高考结束后(高二下学期末),年级组要求各科备课组从网上下载不少于五套全国各地高考题,让每位老师认真独立完成,并纳入绩效考核。且强调反复研究,达到第一遍做近距离感受高考考什么,第二遍做体会怎么考,第三遍做思考在今后复习中怎么教。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 二.制定了详细周密的一轮复习计划 通过本组充分讨论,结合本年级实际制定出2015届一轮复习计划。时间大致安排为:一轮, 2014.9--------2015.3月(中旬) 二轮,2015.3月-------2015.5月(中旬) 计划安排到周,复习过程中经常与进度安排表对照,及时调整进度改变策略,保证一轮复习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三.统一思想,明确了一轮复习的任务和目标 1.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一轮复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 2.对知识进行梳理,并查漏补缺 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方法是,对照自己平时练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在知识、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行查漏补缺。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3.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 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生态系统、免疫、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等。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那种不分主次泛泛复习以及题海战术,无疑都是有害的。 四.一轮复习的一些主要做法 (一)、做到了课本与一轮资料并重,且以课本为本的基本方法。 每一讲内容一般都安排一节课让学生看书、看教材,包括本节聚焦、阅读材料、小资料、重要插图、本章小结等,然后对照一轮资料基础知识填空及相关判断题,接着以考点为主线对知识梳理、归纳,帮助学生找出知识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

2019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 一。指导思想:以教材、生物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为提高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高三第一学期至寒假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是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忌一轮做二轮的事,二轮做一轮的事,一轮、二轮不分,一轮复习是基础、是根本,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能本末倒置,混乱不堪。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价报告。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吃透它,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

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1)夯实基础: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基础知识教学在高考中有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反应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降低难度: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先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科学前沿、实验等。 3.提高能力,突破方法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试题hao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试题 一、选择题(1—40每题1分,41—45每题2分。共50分) 的是() 1、(课标Ⅰ卷)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的是() 2、(课标Ⅱ卷)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3、(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4、(2014卷)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 的是()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5、(2014卷)有关细胞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6、(卷)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的是() 7、(卷)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 A.性激素主要是由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囊泡可以由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8、(卷)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成的是()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的是() 9、(大纲卷)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 ..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10、(课标Ⅰ卷)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11、(卷)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 得出的推论是() 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12、(卷)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 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6), 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1新陈代谢与酶(第二课时)

高中生物(人教大纲版)第一册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1新陈代谢与酶(第二课时) 1、简述酶的发现过程。 2、酶的发现过程对大家探求科学问题有什么启示? 3、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剂的特点:在化学反应的前后,酶本身不发生变化。那么,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教学目标达成] 1、酶的高效性动植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对机体是有毒的。机体可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而解毒。过氧化氢在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水和氧气,下面请同学们做实验,观察对比二者的实验现象。(1)核对实验材料用具是否齐全。(2)指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向学生说明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a、新鲜的肝脏制成研磨液,目的是增大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加速反应进行。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后,要及进用棉球或塞子塞住试管口,以防止产生的过量气体把塞子顶开,气体跑掉,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c、过氧化氢有一定的腐蚀性,滴加时切勿溅到皮肤上。d、可以用新鲜的青椒、土豆代替鸡肝、猪肝。操作步骤同教材要求。(3)提醒学生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客观的实验结论。

(4)实验结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出许多。一般地说,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6)讨论:本实验为什么要求选用新鲜的肝脏?滴入肝脏研磨液时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 2、酶的专一性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葡萄糖,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淀粉和蔗糖同属非还原性糖。它们在酶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够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看出淀粉酶能催化哪种糖水解。(1)核对实验材料用具是否齐全。(2)指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a、所用试管要清洗干净,以免因有杂质或不干净而影响实验效果。 b、酒精灯加热,试管口勿对着学生,防止煮沸的液体溅出伤着学生。(3)提醒学生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作自己的分析和判断。(4)实验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5)讨论a、为什么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b、在已知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下,本实验设置1号试管还有没有必要? 三、酶需要适宜的条件酶催化效率的高低,叫酶的活性。酶的活性主要受温度和pH的影响。(1)阅读图3-

2018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1讲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议试题分析 一、由点到面,将知识结构化 题一: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题二: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_______,以其作为模板,在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__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____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一、由点到面,将知识结构化 二、形成理性思维的能力与习惯 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 a基因频率为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A基因频率为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_。 二、形成理性思维的能力与习惯 三、形成并运用生命的基本观点 题三: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笔记-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2019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笔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笔记:微生物 1、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 【解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这两大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也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2、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部分构成 【解析】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部分构成,即一般细菌都有以上四部分。除了上述基本结构以外,有些细菌还具有特殊的结构,如荚膜、芽胞、鞭毛、菌毛和性菌毛等。 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解析】细菌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肽聚糖即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除肽聚糖外,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含有特殊的成分——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含有特殊的成分——脂多糖。 4、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 【解析】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2019多种抗生素中,

大约有56%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如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都是由放线菌产生的。而像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它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的一种抗生素。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5、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衣壳两部分组成 【解析】病毒都有核衣壳结构,即都有核酸和衣壳两部分,病毒核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衣壳粒的排列方式不同,使病毒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少数病毒的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囊膜,囊膜上生有刺突,如流感病毒,病毒表面有10~12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 6、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 【解析】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一般是酶、核酸的组成部分。指广义上,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此外,固醇、卟啉及其衍生物、胺类、C4 ~C6 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等也是生长因子。而狭义上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微生物与生长因子间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

2020届高三生物总复习 2-第一讲 新陈代谢与酶和ATP同步练习

第2单元第1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0·安徽百校论坛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0℃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新鲜猪肝研磨液 D.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3上升至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升高 答案:C 2.(2020·南昌一中高三月考)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C 3.(2020·南昌一中高三月考)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答案:A 4.(2020·南昌一中高三月考)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 A.催化剂不同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大小 C.试管的大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答案:A 5.(2020·南昌一中高三月考)关于人体细胞中ATP的的正确描述是( ) A.ATP中的五碳糖为脱氧的核糖 B.ATP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ATP虽然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D.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在不依赖其他物质条件下直接形成 答案:C 6.(202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酶在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时,反应速率与很多因素有关。下列曲线中正确的是(假设其他条件都适宜且稳定)( )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 第1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如: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一 个池塘的全部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 所有的鱼,包含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清单(高三一轮、二轮复习专用)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 2、传统发酵技术通常 (是/否)需要严格的灭菌。 3、果酒果醋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①若为自然发酵,不能反复冲洗,防止 。 ②选择新鲜优质的葡萄,是先冲洗再去梗,还是先去枝梗再冲洗?为什么? ③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原因? ④用带盖子的瓶子制作葡萄酒时,适时拧松、拧紧瓶盖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⑤使用左侧装置时,充气口排气口的作用分别是?制作果酒、果醋充气口的打开情况分别为?排气后要连接长而弯的胶管(开口向 ) 的原因? ⑥酒精和醋酸发酵过程中,由于分别产生了 和 ,使PH 下降。 ⑦酒精发酵旺盛时,加醋酸菌能否变成醋酸? ⑧果汁发酵后酒精的检验:酒精+(酸性) 颜色由( 色)→( 色) 4、腐乳制作原理和流程图:p7 让豆腐长出 →加 腌制→加 装瓶→密封腌制 ①选择豆腐的含水量约为 ,过高 ;过低 。 ②白色菌丝,可分为 菌丝(白毛)和 菌丝(腐乳外部的皮儿)。 ③加盐腌制:逐层加盐,随层数加高而 ,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 。目的:a 析出豆腐中的 ,使豆腐块变硬,以免过早酥烂;b ,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盐的控制:盐浓度过高会 ,浓度过低会 。 ④卤汤由 和 组成。酒的控制:含量一般在 左右。酒精含量过高,使成熟时间 。酒精含量过低 ,导致食物腐败。 ⑤用 对瓶口灭菌后密封腌制。 ⑥红方加入了 ;糟方加入了 ;青方不加辅料。 4、泡菜制作原理和流程图: 选择新鲜原料→修整、洗涤、晾晒、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配置盐水(水:盐= )经过 ①煮沸目的:a 、 b 、出去 。冷却目的:避免温度过高杀死微生物,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发酵瓶底部;②排气口离发酵液一段距离③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大约 的空间 →加入调味料装坛→密封发酵→成品

高中生物第二轮专题复习4:新陈代谢与酶、ATP

高中生物第二轮专题复习: 新陈代谢与酶、ATP 一.选择题(1―23为单项选择,24―25为多项选择) 1.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唾液淀粉酶能与麦芽糖结合,使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B.RNA聚合酶能与信使RNA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信使RNA的翻译 C.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胰蛋白酶能作用于离体的动物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2.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的水混合装入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在37c C 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下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C.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3.食物中的淀粉转变成动物体内的糖元所属生理过程是() A.消化 B.吸收 C.同化 D.异化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中分解为氨基酸的过程属于异化作用 B.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只进行分解代谢无合成代谢 C.化疗药物能抑制和杀死癌变细胞,利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所以它是人体的营养物质 D.水是人体的营养物质,而人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是营养物质 5.下式表示细胞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只发生在叶绿体中B.乙过程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C.甲过程不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 D.乙过程不可以表示无氧呼吸作用 6.在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A.ATP与ADP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ATP与ADP同时由叶绿体的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 C.AT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则正好相反 D.AD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7.下列符合图示含义的是() A.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酶的最适pH值为7 8.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B.动物都是需氧型生物 C.寄生生物都是厌氧型生物D.自养生物不一定具有叶绿体 9.下图所示代谢过程中,a~f代表相应的酶,若X、Y都积累过量时,才会抑制酶a的活性,则为获得尽可能多的X产物,被抑制的酶最好是() A.e和f

酶和ATP的知识总结

1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复习 一、本章知识结构 作用和本质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专一性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分子结构的特点 ATP 和ADP 的转换 ATP 的利用 有氧呼吸:场所、过程、概念 无氧呼吸:场所、过程、概念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种类 色素 作用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的结构 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光合作用的原理的应用 化能合成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知识清单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知识结构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具有催化作用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态所需要的能量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原因: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种类的酶是RNA 控制变量的概念: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因素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无关变量: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其他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 可变因素 酶的概念: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其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而高效的进行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是一类化学反应 意义:使细胞代谢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pH 等条件 特性 酶 ATP 细胞呼吸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光合 作用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酶的作用 酶的本质 变量类型 高效性 专一性 酶的特性 酶

2 二、要点精析 【要点一】酶的化学本质 1、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也认为酶是蛋白质。在1926年的一天清晨惊喜地发现.在用丙酮作溶剂的提取液中出现了结晶.这说明提取物达到了一定的纯度。这种结晶溶于水后能够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然后他又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后来,科学家又相继获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许多酶的结晶,并证明这此酶都是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画龙点睛】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 。 2、生物体的细胞中每时每到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都是些极其复杂的生化反应,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这些反应.如果没有酶的参与,改用无机催化剂替代,即使在高温、高压下其反应速率比细胞内也要缓慢得多。酶是怎样起催化作用的呢? (1)活化能: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开始时,反应物(S)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较低.为“常态”。 在反应的任何瞬间,反应物中都有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常态更高些的能量,高出的这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使这些分子进入“活化态”(过渡态).这时就能形成或打破一些化学键,形成新的物质——产物(P)。即S 变为P 。这些具有较高能量处于活化态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反应物中这种活化分子愈多.反应速率就愈大。活化能的定义是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的催化机理:催化剂,包括酶在内.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如图所示.由于在催化反应中.只需较少的能量就可使反应物进人“活化态”,所以和非催化反应相比.活化分子的数量太大增加.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例如.H 2O 2的分解.当没有催 化剂时需活化能l 8000卡/克分子,用胶志钯作催化剂 时.只需活化能11170卡/克分子,而当用过氧化氢酶 催化时.活化能下降到2000/克分子。所以.酶的催化 效率更高。 【画龙点睛】酶对生物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 根本原因在于酶可以降低活化一个反应所需要的能 量,即使是一个放能反应,在它放出能量之前,也存 着化学反应启动的能量障碍因为新的化学键形成之前 存在着必须首先断开键,这就是“能障”。用于克服 能障、启动反应进行所需要的能量就是“活化能”, 而酶恰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要点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无机催化剂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1、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性。 【画龙点睛】(1)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所用的时间,但不改变反应的方向和平衡常数。 (2)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2、酶具有一般催化剂所不具备的特性。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 (2)专一性,任何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一般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会因中毒而失去催化能力, 而酶较其他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C、H、O组成单糖不能水解的糖核糖动植物细胞组成核酸的物质脱氧核糖葡萄糖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二糖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蔗糖植物细胞

麦芽糖乳糖动物细胞多糖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分子的糖淀粉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糖原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葡萄糖+1果糖麦芽糖→2葡萄糖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糖原→葡萄糖 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糖的鉴定: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0.05g/mL CuSO4溶液(4-5滴)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二、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2、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3.功能: 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固醇: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 1、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氨基酸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判断: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新陈代谢与酶

自主性学习教案设计 新陈代谢与酶——酶的发现与酶特性的验证 教学背景分析及教学设计思想: 《新陈代谢与酶》是第三章新陈代谢知识的起始内容,是全章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程明确了新陈代谢的定义——生物体内一切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并包括酶的发现史、定义以及酶的特性三部分内容。 学生通过绪论内容的学习已经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体吐故纳新的过程,但对其为化学反应的本质没有认知;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业已接触到多种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对“酶”这一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物催化剂有最初的感性了解。本课程即在此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学习。 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生物课思想教育的方法特点是: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生物科学发现史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它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判断和推理等全过程,是科学家的科学态度、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酶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以及人类对生物界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高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开始形成,生物教学正是锻炼学生发展和完善逻辑思维能力的的重要时机,在对酶特性的探讨学习中,向学生渗透对照实验的设计理念,在给定实验材料和实验目的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探究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完善。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其科学思维的严谨性和全面性。 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明确新陈代谢定义 指出酶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酶的发现史,体会实验在人类认识生物界过程中的作用 及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总结酶的定义 讲述酶的特性 设计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向学生渗透对照实验的理念 学生探讨自主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总结课程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